婴幼儿早期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4:51

婴幼儿早期教育篇1

[关键词]幼儿早期教育婴幼儿教师

人的心理发展、智慧发展、性格发展是人类研究自身发展的科学方向。早期教育是促进人脑发展的教育。幼儿早期教育是指从幼儿刚出生至三岁之间的幼儿教育,这是一个极易被家长忽视和错误把握的幼教年龄段,觉得他什么都不懂,逗逗玩玩,认为年龄越大学习越好,这个观点完全错了。专家通过三十年的研究发现,婴幼儿是学习的能手,是全人类最善于学习的能手。婴幼儿学会直立行走;学会手脚分工;学会劳动;认识万事万物;发展语言;学会社会行为;学会人生95%的常识。所以,要重新认识婴幼儿。

要让一个脑细胞发达起来需要有丰富的信息:语言、音乐、色彩、亲情、万事万物。幼儿智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不断地通过外界的刺激来激发其脑力活动而达到启智的效果。而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应集中在两个方面:肢体及感官的训练;认知能力的培养。这是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的基础能力的培养。

我从事幼师美术教育工作已有几年,给他们上美术课时,我常会想我应该教他们什么?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绘画技能这些都是我在思考的。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幼儿启蒙教育又该教什么?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探求形象思维。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实验一种均衡地运用在整个大脑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绘画活动能起着协调大脑的平衡作用,形象思维的增强,能促进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幼儿通过早期绘画训练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百分之三十。幼儿在没有学会使用文字以前,所表达的情感方式往往是图画,他们通过简单的线条、图形作为一种传达思想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涂鸦期”。这些图形往往是一种自发的、充满想象力的形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字的使用而逐渐消失。如果这种想象力能得到很好的保持,将对幼儿的成长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简笔画是通过绘画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并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直观而形象、鲜明而生动的简单绘画形式。能使幼儿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艺术、爱学习的好习惯;能够帮助幼儿用灵巧的小手写写面画,开发大脑,启迪智慧,掀开幼稚而天真的童心。我们都知道,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发掘想象力实际就是发掘创造力。简笔画可以辅助儿童涂鸦期发展,使自由的方式转变为一种系统的学习方式,使涂鸦绘画得到深化和发展。

婴幼儿早期教育篇2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的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建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培养模式。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协调运作,实现早期教育及独生子女培养制度化、规模化、家庭化、社会化,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婴幼儿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可以帮助儿童更好更早的发展智力,重视和开展人口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培养工作,为每个人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是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以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操,尽早提高幼儿对事物的感官认知能力、身体各种器官的良好协调能力、创造力和挖掘幼儿天赋的目的。

(三)目标任务。

1.远期目标。计划用5年的时间,通过学习、实践、总结、逐步向全县范围推开的工作思路发展我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争取到20*年我县人口早期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2.当前工作任务。

(1)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婴幼儿潜能拓展中心”,同时建立儿童早期教育档案。

(2)对0-3岁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进行早期教育知识普及培训,提高家长及看护人员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3)抓好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师资的培训,建立一支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品行端正、热爱儿童、有幼教专长的师资队伍。

(4)开展针对各年龄层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活动。

(5)加强优生优育优教的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优生优育优教的普遍认知能力。

(6)开展独生子女教育研究,为独生子女教育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工作。

二、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政府决定成立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妇幼保健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张润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钱锋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

(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县人口计生局:一是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系统基层工作网络健全的优势,组织县内婴幼儿定期参加卫生部门开展的成长测评及0-3岁婴幼儿及家长参加早期教育活动;二是广泛开展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优生优育优教意识和能力。

2.县教育局:一是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学前教育向社会化、社区化方向发展,办好各级各类亲子园;二是组织早期教育专家对我县0-3岁的婴幼儿家长、相关人员进行早期教育理论、方法的培训;三是建立0-3岁亲子园,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培训,为参加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建立成长档案,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促进家园共育;四是在人口比较集中的集镇建立0-3岁婴幼儿教育示范基地,为全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有借鉴性的教学指导;五是进行早期教育咨询指导,全面提高0-3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六是抓好早期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努力提高早期教育工作水平;七是开展早期教育研究,探索建立适应我县早期教育实际的工作模式。

3.县文体广电局: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宣传工作,宣传早期教育的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记者采访早期教育的相关素材并进行报道,播放早期教育的科普知识图片等。

4.县卫生局:除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婴幼儿进行成长测评,提供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指导外,还要负责配合妇幼保健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对新婚夫妇进行免费婚检及优生优育知识培训;二是对孕期妇女进行胎教宣传指导和出生缺陷监测及干预;三是对围产期母婴进行入户访视,指导家长对婴幼儿进行正确护理及早期智力开发;四是对0-3岁婴幼儿进行系统的保健管理及健康指导。

5.县妇幼保健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一是对新婚夫妇进行优生优育知识培训;二是对孕期妇女进行胎教宣传指导和出生缺陷监测及干预;三是对围产期母婴进行入户访视,指导家长对婴幼儿进行正确护理及早期智力开发;四是对0-3岁婴幼儿进行系统的保健管理及健康指导;五是提供胎教、早期教育产品。

6.计划生育协会: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列入计生协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网络的作用宣传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做好早期教育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师资队伍组建阶段(20*年3-5月)。组建一支由有早期教育工作经验的人员、妇幼保健医师、有幼教工作经验的老师、早期教育工作志愿者、看护人组成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

(二)师资队伍的培训阶段(20*年6-7月)。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完成第一层次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三)开展试点,推广经验阶段(20*年8-10月)。将雍阳镇、中坪镇规划为早期教育工作开展试点,两个早期教育试点镇要认真营造好早期教育宣传氛围,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服务内容,细化工作职责,扎实开展“婴幼儿潜能拓展中心”或社区(街道)集中式早期教育、入户式早期教育、咨询式早期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县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适当时机选择早期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镇召开“早期教育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总结好的早期教育工作思路、经验和措施,为全县推开早期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早期教育工作试点镇要充分发挥早期教育经验示范作用,负责培训其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乡、村妇保人员的早期教育师资力量。

(四)全县开展早期教育阶段(2009年-20*年)。通过学习和经验交流,全县其它乡(镇)全面推开早期教育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集中式早期教育。雍阳镇、中坪两个早期教育工作试点镇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种资源建立“婴幼儿潜能拓展中心”或社区(街道)0-3岁幼儿园,采取对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实行面对面宣传早期教育工作的意义、幼儿早期教育知识。开设早期教育专家讲座,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开展活动等方式举办好集中式早期教育。其它乡(镇)可以采取以人口学校集中举办早期教育知识讲座的方式开展早期教育工作。

(二)入户式早期教育。组织具有相关经验的婚育咨询队伍提供一对一的上门早期教育方面的咨询、指导,建立0-3岁婴幼儿档案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三)咨询式早期教育。设立早期教育咨询热线电话、咨询室,举办集中式宣传咨询服务等形式开展早期教育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早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工作,将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切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落实相应工作经费,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工作深入开展。

婴幼儿早期教育篇3

【关键词】早期教育;婴幼儿;智能影响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5月~11月在我院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306例,随机分为早期教育组和对照组,早期教育组153例,其中男81例,女72例;对照组153例,其中男79例,女74例;两组儿童母亲年龄22~36岁,妊娠期无重大疾病,孕龄37~42周,出生体重2500~4000g,单胎无窒息史,母孕期无并发症,新生儿期无重大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两组儿童在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居住环境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方法测试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根据贝利智力量表改编的标准化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简称CDCC量表);观察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并进行评估分析[1]。

早教组从孕期开始由儿保医师对孕妇进行早教宣传,提高孕妇对早期教育的认识,生后到家访视时教会家长婴儿操、洗澡、抚触、新生儿行为测定,并根据营养状况评价结果、体格发育评价、神经精神发育评估结果、年龄等特点进行综合性早期潜能开发指导。让家长了解新生儿的行为能力,并开始接受早期教育指导,嘱家长第1年每两个月到儿保科跟踪检查一次,第2~3年每三个月一次,同时儿保医师做好相关体检记录。

对照组未进行智力检查及干预,18个月第一次体检时做发育商测试,发育商>130为高(优秀);发育商129~115为中上(良好);发育商114~85为中等(正常);发育商84~70为中下(偏低);发育商

1.3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u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本次测试的两组儿童中,早期教育组优秀、中上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中、中下、下的百分率低于对照组。早期教育组发育商DQ为106±6.4(80~140),对照组发育商DQ为104±7.7(52.3~135);经X检验,p

3讨论

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学龄前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合乎科学规律的教育、训练和保育,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0~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期婴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极为关键与重要的,通过早期教育促进儿童心理智能发育,时间愈早愈好。儿保医师强调婴幼儿早期教育以人的健康为护理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工作,开展社区医疗服务有利于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婴幼儿及其家庭成员既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又可保健,还可进行早期教育,这样使工作开展成为可行和现实[2]。再者,通过定期进行发育商测试鼓励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可以早期开发婴幼儿潜能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

在早教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尊重婴幼儿的人格,尊重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②重视婴幼儿的感受和需求,经常训练其动作技能,带其接触社会和自然环境,多方面地接触人和事物,使其空间知觉得到发展,认识范围得以扩大,为思维活动的形成准备条件[3];③鼓励进行独立思考,培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0~3岁是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婴儿才能逐渐拥有新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婴幼儿的求知欲望;④鼓励其与同伴进行交往,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发展水平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⑤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其在编故事、玩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⑥培养其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注意培养婴儿探索外部世界的能力,鼓励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生理心理的成熟度来参与力所能及的事情。儿保医师应定期对家长进行营养和保健指导,对婴儿在不同领域的认识和在不同环境中的自发行为给予肯定,和家长一道培养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充分发挥家长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⑦给婴儿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早期教育在教育体制,实施模式,具体方法以及效果的评价方面不断改进,并将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对于0~3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开展是有非常有必要、有积极意义的。早期教育的最终目地是帮助婴儿发展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把激发人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点,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婴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鲍秀兰.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95.

婴幼儿早期教育篇4

【摘要】目的为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效果,寻求有效的早教方法,以促进儿童智能发展。方法本市区3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来我院儿保门诊参加“育儿工程”项目的儿童列为早教组,仅作一般健康检查者为常规育儿组(对照组)。早教组实施综合干预方法,对照组无干预因素。两组儿童均在生后9个月—3岁内,应用国内标化的“儿-心量表”进行智力测评。结果早期教育组102人,常规育儿组73人,两组儿童性别人数和父母文化程度的比较(p>0.05);两组儿童平均发育商(DQ)分别为100.2和91.8,即早教组儿童的平均DQ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干预,确能促进其智能发育、提高智力水平,此为培养高智商、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期教育婴幼儿发育商智力测验多元智能筛查

为探寻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效果和切实可行的早教方法,我们于2007年9月—2011年6月间对市区内3岁以下散居儿童分组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以来我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服务的城区3岁前散居儿童为研究对象。

1.2方法:将自愿参加在全省推广的“育儿工程”项目的儿童列为早期教育组(要求生后3个月左右加入);只做一般健康体检者为常规育儿组(对照组)。早教组小儿家长接受连续6次(每周1次)的科学育儿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传授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早教方法等相关内容,提供《婴幼儿成长指南》育儿教材1套。要求家长在小儿3岁内进行健康检查的同时,每3个月到门诊做1次多元智能筛查,以便保健医生进行早教指导;常规育儿组不加任何早教干预因素。两组儿童年龄均在9个月—3岁内随时来儿保门诊,并由专业人员采用首都儿研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智力测评,测试项目分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等5各方面;本量表DQ等级评定标准分为:≥130为优秀,115-129为聪明,85-114为中等,70-84为偏低,<70为低下。测试后,对两组儿童发育商进行比较。

1.3本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儿童基本情况比较。早教组102人(男53,女49),对照组73人(男37,女36),两组性别人数之差(p>0.05);早教组小儿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和初中文化者分别为91人、11人,对照组二者分别为66人、7人,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2早教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平均发育商比较(表1)。

表1早教组与对照组平均发育商(DQ)比较

表1显示,早教组小儿的发育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非常显著。

2.3早期教育组和对照组儿童的DQ等级人数分布情况(表2)转贴于

表2早教组与对照组DQ等级人数分布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早教组和对照组儿童在“聪明”等级以上的人数分布分别占5.9%、2.7%,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在DQ“偏低”等级的人数分布中,常规育儿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且高出早教组10倍以上;又通过两组儿童DQ居“中等以上”和“偏低”等级人数分布情况比较,其差别非常显著(χ2=17.9,p<0.001)。

3讨论

3.1早期教育的效果。本组通过对3岁内小儿分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教育组儿童的平均发育商(DQ)明显优于常规育儿组,且在DQ等级人数分布比例上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若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实施早期教育和干预,对婴幼儿智力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其智力水平,此与国内同类研究报道相一致。

早期教育,是指从零岁起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充分培养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因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只要适时地给予智力因素刺激,是会促进智能发展并取得最佳效果的[1]。即良好的环境(主要是教育)给婴幼儿各种感知觉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其远期的效果影响会更为明显。

3.2早期教育的理念。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正处在成熟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的定位性和智力的多元性,决定智力是全脑功能的状态体现,因此,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理念,并不是单纯知识的灌输和积累,而是提供和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进儿童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为儿童以后发展打好基础[2]。

3.3早期教育的实施。早期教育与脑潜能开发重点对象应为0-3岁儿童,此期小儿多为家庭养育,即家庭的早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智能发育是脑功能不断成熟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家庭、相关机构和社会等多方配合。早期教育工作不仅注重儿童发育训练本身,更注重家长对早教的足够重视和掌握最基本的早教方法。强调早教应持之以恒,提倡寓教于家庭生活,同时应重视儿童兴趣的引导,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等,使其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3]。

参考文献

[1]高振敏.中国儿童智力开发百科全书.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263.

婴幼儿早期教育篇5

一、目前早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尚未形成机制

一是缺乏外部监管主体,多数地区都是实行由工商部门对托幼机构进行登记注册,但没有相关部门来建立健全婴幼JLY-期养教机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规范其运作行为;二是缺乏内部行业规范,部分早教机构的养教行为已明显幼儿园化,甚至有明显小学化倾向,侧重于婴幼儿知识方面的学习,违背了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三是早教机构孤立发展,缺乏各部门的联动性。

(二)早期教育整体资源供给缺乏

表现在早期养教资源投入不足,早期教育机构分布不均,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城市中,民办早教机构收费昂贵,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三)科学早教意识不强

一是过度早教,过于强调婴幼儿智力的开发,缺乏科学早教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指导;二是养教不足,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或精力不足等原因,代养人不重视婴幼儿早期养教工作,阻碍了婴幼儿的正常发展。

(四)缺乏早教延伸服务

一是早教服务内容单一,大多数早期教育机构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所提供的早教课程往往是重在让婴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不遵循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教育性、系统性。二是早教服务对象单一,大多数早期教育机构的服务重在面向婴幼儿,而忽略对家长进行正确认识早期教育理念和掌握科学育儿方法的引领和指导。

此外还有早教经费严重不足、早教专业教师培训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二、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有效实施的思考

(一)建设早教管理机制,完善早教保障力

1.确定主管部门。由于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建议将早期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行政区域内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含公办、民办机构),由教育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负责牵头抓总,计生、卫生、食药、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在此管理机制下,民办早教机构的行政审批困境将突破体制瓶颈,有利于规范化管理早教市场,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和支持。

2.制定早教机构准入标准。早教机构准人标准是针对早教机构的注册开办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而提出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它主要涉及一所合格的早教机构从硬件(场地、设施、环境等)到软件(负责人、师资、课程、活动、制度等)的各个方面应当具备的最基本、最起码的条件。根据区域实际,制定相应的早教机构准人标准,确立早教机构的资质准入门槛,有利于为政府主管部门对早教行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提供依据和抓手,保证早教机构的设立和举办有章可循,促进早教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

3.发展三级管理网络。在行政区域内,充分利用公、民办早期教育资源,建立“区级早期教育服务中心幼儿园亲子中心(园中园)-民办早教机构”三级管理网络。区级早期教育服务中心集育儿指导、亲子活动、早教师资培训、早期教育研究和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统筹安排全区早教工作。幼儿园亲子中心(园中园)既在区早教中心指导下重点面向本片区婴幼儿及家长开展早教活动,又承担对本片区民办早教机构的指导工作。民办早教机构按自身性质运行,同时也在幼儿园亲子中心指导下积极开展公益性早教活动。这一网络的形成和运行,将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的早教资源,增强早教覆盖面,让更多的婴幼儿和家长受益。

(二)建立早教活动机制,提升早教执行力

1.明确早教理念。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早期教育的理念应定位在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和进行科学育儿的指导上。

本着早期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发展的原则,建议从四个方面人手推进:一是政府主导,即把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范畴,整合资源,给予政策、资金、场所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二是社区组织,即将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宣传、文化和设施配置等工作中,由社区对辖区内散居婴幼儿进行摸底、登记,建立档案。三是幼儿园搭台,即公办幼儿园积极搭建早教平台,与社区联合组织各种公益性早教活动;为民办早教机构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民办早教机构的优势,利用其场地资源、设备资源、教师资源等开展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务,促进民办早教机构的良性发展。四是早教机构唱戏,即公、民办早教机构共同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教活动,如家长讲座、育儿指导、亲子早教课、亲子游戏、大型宣传活动、人家庭一对一指导等。

2.开发三类系列活动。家长导师系列、亲子课程系列、入户导师系列三类早教活动,既让社区婴幼儿享受到早期教育,又为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有效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早教的主体意识。

(三)建立早教培训机制,增强早教内驱力

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早教教师,她们直接面对婴幼儿和家长,是早教机构内早期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家园融通的沟通者,是早期教育的探索者,她们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早期教育的质量。必须高度重视早教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多途径、多形式加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打通“多证”

(幼儿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亲子教师资格证)教师培养渠道。

(四)建立多元早教模式,扩大早教覆盖率

早教模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满足不同婴幼儿家庭的早教需求,让更多的婴幼儿和家庭受益。如:婴幼儿集中教养模式,分为半日制和全日制,此类模式类似幼儿园模式,早上家长送婴幼儿入园,婴幼儿在园接受教育和养育,中午或下午家长再接婴幼儿离园;幼儿园中的亲子中心(即园中园)模式,即在入社区摸底调查,了解本区域婴幼儿基本情况和家长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分年龄层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特色活动;公、民办早教机构合作模式,即以公办幼儿园优质资源带动民办早教机构的发展,以民办早教机构为基点扩大早教覆盖面。

(五)建立早教宣传机制,扩大早教影响力

一是组织大型早教公益活动。定期由教育、卫生、计生、妇联、社区等各部门共同组织大型早教公益活动,扩大了早教覆盖面,提高早教影响力。

婴幼儿早期教育篇6

[关键词]婴儿;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美国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2-0049-05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对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各地建立起许多为残疾儿童服务的早期诊断、早期训练中心。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为残疾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务还有待加强。本文详细论述美国“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情况,旨在为发展我国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服务提供借鉴。

一、早期干预计划的出台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仍有一半以上的残疾儿童没有享受到适当的教育服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国会于1975年通过了《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要求各州为所有残疾儿童提供免费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并确立了零拒绝、非歧视性评估、适当教育、最少限制环境、适当核查程序和家长参与等六条原则。核法案的实施,促进了美国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服务的完善。1976年美国有371万名残疾儿童接受了公费特殊教育,到1980年接受公费特殊教育的残疾儿童人数上升到418万,1990年为481万,1998年增加到630万。

但是,1975年颁布的《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中的全体残疾儿童只是指3~21岁的残疾儿童,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特殊教育服务仍然没有得到法律保障。直到1986年,美国国会对1975年的《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进行修正,通过了《99-457公法》,要求各州逐步建立全州范围的、综合的、多学科和多部门合作的早期干预计划,即“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theearlyinterventionprogramforinfantsandtoddlerswithDisabilities),以满足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及其家庭的特殊需要。该法案颁布后,美国各州先后申请实施这一“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至1994年9月底。美国所有州都开始全面实施这一干预计划。

1990年,美国国会修订了《99-457公法》,颁布了《残疾个体教育法》,后来又对《残疾个体教育法》进行多次修正。目前最新的版本是2004年的《残疾个体教育法修正案》(individualwithDisabihtieseducationimprovementactof2004)。需要强调的是,所有修正案都保留了早期干预计划的条款,而且愈来愈重视加强这一条款。

二、早期干预计划的目的

《残疾个体教育法》清楚地阐述了早期干预计划的目的。早期干预计划的目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通过早期干预来促进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发展,从而把他们发展滞后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2)努力改善早期干预的康复效果,把残疾婴幼儿进入学校后的特殊教育需要降到最低程度,从而降低社会和学校为学龄儿童支付的特殊教育开支。(3)尽可能提高残疾婴幼儿成年后独立生活的能力,把他们进入收容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4)提高家庭满足残疾婴幼儿特殊需要的能力。

三、早期干预计划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提供者

《残疾个体教育法》规定,早期干预计划的服务对象包括以下三类0~3岁的婴幼儿(即月龄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1)通过适当的诊断程序和工具确诊的具有以下五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婴幼儿及其家庭:(a)认知发展滞后;(b)生理发展滞后;(c)交流能力发展滞后;(d)社会发展或情绪发展滞后;(e)适应能力发展滞后。(2)通过适当的诊断程序和工具确诊的具有可能导致发展滞后的生理或心理症状的婴幼儿及其家庭。(3)高危(atrisk)儿童,即那些被诊断为具有可能导致发展滞后的生理或心理问题的婴幼儿,如出生时体重过低等。各州有权自行决定是否为高危儿童提供早期干预服务。《残疾个体教育法》还规定,一旦确定某个3岁以下婴幼儿需要接受早期干预,专家小组就要在家长的参与下为该婴幼儿制订一份书面的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然后根据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提供相应的服务。

早期干预服务主要包括家长培训、家长咨询、婴幼儿特殊教学、婴幼儿言语和语言训练以及各种婴幼儿生理、心理康复治疗等内容。从已有资料来看,最常见的早期干预服务是婴幼儿特殊教学和言语训练,听觉矫治则比较少见。

早期干预服务必须由包括特殊教育教师、言语训练师、生理治疗师、心理学家、护士、营养师、动作训练师等在内的专业人员提供。

四、早期干预计划的经费

“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免费性,因此该计划必须有相应的政府拨款作为经费支持。近20年来,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加大对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早期干预计划的财政支持力度。2005年联邦政府拨款已增至4.4亿多美元,与1987年的5000万美元相比,增长了8倍(见表1)。但是,相对于全国20多万名需要接受早期干预服务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来说,联邦政府的拨款还是有限的,平均每个婴幼儿每年只能获得不足2000美元的财政支持,难以满足早期干预计划的实际开支需要。例如,美国教育部最近组织了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在早期干预计划中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平均花费为每人每月916美元。也就是说,在早期干预计划中每个婴幼儿每年平均需要花费约11000美元。因此,美国联邦政府只能承担30%左右的早期干预计划费用,各州和地方政府才是早期干预计划费用的主要承担者,承担着70%左右的实际开支。

五、接受早期干预的人数

早期干预计划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的普及性,这主要反映在参与人数上。从表2可见,1987年以来,美国接受早期干预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人数持续上升,1987年时还不足3万名,1994年猛增到16万多名,1999年突破了20万名,2003年已有近27万名,占3岁以下婴幼儿总数的2.2%。根据美国教育部有关专家的分析,接受早期干预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人数不断上升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和家长对早期干预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其次是各州早期鉴别的相关制度越来越完善。

另外,由于许多残疾是在婴幼儿的生长过程中逐步表现出来的,如言语发展滞后要到1~2岁时才能被鉴别出来,因此,年龄越小,被鉴别为患

有残疾的比率就越低。美国也不例外。例如,2003年美国接受早期干预服务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人数分别是:小于12个月龄的为37122名,大于等于12个月龄但小于24个月龄的为83666名,大于等于24个月龄但小于36个月龄的为145840名,分别占相应年龄段全国总人口数的1.0%、2.1%和3.6%。1987年,我国对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在3岁以下婴幼儿被调查群体中,残疾婴幼儿占1.41%。2001年,我国又对0~6岁婴幼儿群体的残疾儿童状况进行了全国性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小于12个月龄、大于等于12个月龄但小于24个月龄、大于等于24个月龄但小于36个月龄的婴幼儿群体中,残疾婴幼儿分别占0.75%、1.04%和1.27%。虽然美国和我国对残疾和发展滞后的定义存在一些差别,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双方对智力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和情绪障碍等类残疾的定义都比较接近。所以,参照我国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断言,美国绝大多数被确认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都接受了完全免费的早期干预服务。换言之,美国已经普及了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免费早期干预服务。

六、实施早期干预的环境

早期干预计划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日益重视和强调全纳教育。根据美国教育部的分类,实施早期干预服务的环境有七类:(1)残疾婴幼儿家里。(2)专为残疾婴幼儿设计的项目环境。(3)残疾婴幼儿服务机构。(4)为正常婴幼儿设计的项目环境。(5)医院住院部。(6)婴幼儿住宿机构。(7)其他环境。其中前三类是最主要的实施早期干预服务的环境。目前90%以上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是在前三类环境中接受早期干预服务的(见图1)。

从全纳教育的理念出发,《残疾个体教育法》特别强调应当尽最大可能在自然环境下,尤其是在残疾婴幼儿家里为其提供早期干预服务。如图1所示,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在家里接受早期干预服务的人数比率1990年是41%,1997年上升到59%,2002年已达80%。与此相对应。在残疾婴幼儿服务机构等环境中接受早期干预服务的残疾婴幼儿人数则逐年大幅度下降。

七、早期干预的效果

许多研究表明,早期干预的效果是积极的。例如,研究人员对参加早期干预项目的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交流能力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在开始接受早期干预时,只有19%的残疾婴幼儿与人交流情况良好,26%的残疾婴幼儿与人交流情况基本良好;在经过大约两年的早期干预之后。能与人良好交流的残疾婴幼儿的比率提高到了42%,基本良好的比率也提高到了36%。另外,59%的残疾婴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再如,美国教育部最近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请家长评价早期干预对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及其家庭的影响。结果表明,76%的家长认为早期干预对他们的孩子帮助很大,另有20%的家长认为对孩子有帮助,只有4%的家长认为没有什么效果。早期千预对残疾婴幼儿家庭的影响也是十分积极的:59%的家长表示早期干预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另有23%的家长表示早期干预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同时,85%的家长报告说他们学会了如何关注孩子的基本需要,64%的家长报告说他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和发展。总之,早期干预的效果是积极的,不仅有益于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的发展,也有益于残疾婴幼儿家庭的发展,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颇有助益。

八、对我国的启示

综上所述,1986年以来,美国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为所有0~3岁残疾婴幼儿提供早期干预服务,并且由政府承担全部费用。我们知道,美国正常儿童的学前保育和教育主要是父母的职责,由家庭负担约60%的保育和教育费用。相比之下,可见美国政府对残疾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高度重视。美国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出于人文关怀,同时也是为了减轻社会的长远负担,具有社会投资的性质。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美国“残疾婴儿和学步儿早期干预计划”迅速普及,几乎所有被确诊的残疾婴幼儿都得到了早期干预服务,早期干预效果显著。

婴幼儿早期教育篇7

关键词:早教进社区;亲子教育;早教指导

一、早教理念保守,转变祖辈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年轻的父母在职场和生活上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抚育0~3岁婴幼儿的责任更多地落在祖辈身上。

二、了解家长困惑,务求对症下药

我们在0~3岁散居婴幼儿进社区的指导上,重视家长的教育需求,了解家长教育过程实践中的痛点和困难点,以此针对性地指导,务求指导对症下药,有效解决家长早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家庭背景下的婴幼儿早教行为顺利实施。

三、提升教师能力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们感到家长希望了解自己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活动的迫切心情。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精心设计亲子活动。我们把每次活动分为几个环节,并以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相结合、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活动,经过反复磨课,专家莅临指导,逐渐总结出了一些针对不同年龄班孩子的活动方案,突出了顺序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并积累了相关的资料。这些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成为家长和幼儿都十分喜欢的游戏。

四、以点带面实验,多维指导模式

考虑到婴幼儿散居的特点,从研究的现实性和方便性考虑,我们截取了一定的参照样本,通过特定范围的样本指导及其指导效果反应,以点带面,形成整体的婴幼儿进社区指导策略。为了确保策略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我们在特定样本的实验基础上,还采取了随机性的策略,即随机选取社区,就其婴幼儿早教状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施以指导,结合特定实验样本,最终形成带有普遍意义的实验指导策略,以此推进一般意义上0~3岁散居婴幼儿进社区指导策略。

策略一:实践入户指导,信息引导入户

实践指导、入户指导是指通过了解每户家庭的特点,制定相应方案,个对个的深入家庭环境进行指导,定期定时地对方案实施状r进行小结,再提出新阶段方案的目标,为孩子建立档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

策略二:显性指导与隐性指导相结合

针对散居婴幼儿进社区指导,我们坚持显性指导与隐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来说,显性指导更多的是教师基于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对家长的指导,此种指导模式,比较直接。例如,家长可以就婴幼儿早期教育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向我们提问,我们给出比较专业的回答,帮助家长答疑解惑,完成问题指导。而隐性指导,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环境性指导。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社区大环境来影响家长,从而促进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有效性开展。

通过社区宣传栏,向家长传递早教

我们强调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相结合,其目的在于通过显性指导解决方法的问题,通过隐性指导解决观念和认识的问题,二者的结合,最终构成了特定环境影响下的婴幼儿早教过程开展,对婴幼儿早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策略三:幼儿交往与家长交流相渗透

社区孩子一起游戏,家长分享育儿经验

在进社区指导中,我们有效利用社区环境,为婴幼儿之间、婴幼儿家长之间创造交往条件,在肢体、语言的交流中形成教育的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家长早教指导的提升,促进婴幼儿早期教育成果的显现。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种形式的,例如社区环境中的相互认识,玩耍,有效推进幼儿早期交往启蒙意识的建立。

利用微信平台,推广早教知识

家长交流,方式则要灵活得多,同社区之间家长群体面对面的交流,或跨越地域的家长群体交流,进社区指导的教师,为家长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通过微信群、讨论区、博客等形式,就婴幼儿的早教展开交流,互相汲取经验,促进婴幼儿教育从理念到方法的推陈出新。

五、巧用社区资源,推广早教指导

在推进婴幼儿早教指导上,社区中的很多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这些资源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婴幼儿教育的开展,对婴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性影响。例如,幼儿园每半年进行一次散居婴幼儿开放日,在规定的时间,让婴幼儿进入园内,提前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让家长对婴幼儿即将迈入的幼儿园有所了解,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具体的婴幼儿早教中采取更富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红梅,骆萍,金锦秀,等.武汉市散居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需求分析[J],当代学前教育,2011(3).

[2]胡文芳.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初探[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

婴幼儿早期教育篇8

指导思想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降低婴幼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率,加强婴幼儿早期的启蒙教育,健立健全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机制。婴幼儿早期发展是出生缺陷干预三级预防中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务要求

本年度末,基本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体系,基本普及培育婴幼儿科学知识,改善婴幼儿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婴幼儿的综合素质,基本满足社会和家庭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需求。

基本方法

1、成立机构

为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促进婴幼儿个体身心健康、智力开发,我乡决定成立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使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得以更全面、更深入、更有序的开展。

2、加大宣传

利用妇女节、生殖健康普查、入户随访等时机向广大妇女群众大力宣传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人口学校等宣传和科普阵地的作用,提高全乡人民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认知度,促使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指导服务

⑴计生服务所在举办药具知识培训时一并将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列入培训内容。每年至少举办2-3次培训班。

⑵充分利用计生服务所卫技员丰富的医学知识,在为计生服务对象进行孕环情检查、四种手术实施、孕前优生检测等医学操作时,为服务对象提供规范的科学的育儿指导服务。

⑶计生服务所与乡卫生院、卫生所合力形成更为强大的医学队伍,为全乡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育儿科普知识,及早发现一些可及时干预的婴幼儿早期或潜在疾病,指导纠正婴幼儿家长或看护人员一些对婴幼儿早期发展不利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全面提高群众的育儿知识。

⑷与乡中心幼儿所加强交流,共同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的指导率。

婴幼儿早期教育篇9

通知要求,要深入开展党的十精神宣讲活动,遴选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学生组建高质量的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引导基层广大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精神上来;要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方参观学习;要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紧密联系十报告中的重大部署,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要深入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开展专业实践;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通知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加强领导,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来源:中国教育报记者:焦新)教育部在14个地区启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决定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并对试点任务、内容和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知指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要按照党的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部署和“办好学前教育”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充分整合公共教育、卫生和社区资源,努力构建以幼儿园和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面向社区、指导家长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体系。要以发展公益性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为目标,落实政府在早期教育中的规划、投入和监管等方面责任,重点在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服务模式和内涵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通知提出了6个方面的试点内容。一是明确管理体制。要求试点地区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分工,切实把0~3岁早期教育指导纳入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体系。二是合理配置资源。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促进婴幼儿在健康、情绪与社会性、语言、智力等方面协调发展。三是培养培训师资。依托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医学专业,研究探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课程、培养模式、从业资格与专业素质等,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四是加强规范管理。探索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机构的准入、从业人员管理、质量监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五是合理分担成本。坚持公益性普惠性,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参与、家长合理分担成本的早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六是促进内涵发展。积极开展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研究开发婴幼儿喂养、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以及情绪与社会性、语言、智力等方面教育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婴幼儿早期教育篇10

回望过去,我园对社区0~3岁散居婴幼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项早教活动。通过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对0~3婴幼儿家长进行义务早教指导。在我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满意与好评。但我们在对社区散居婴幼儿的排摸、调查及访谈中了解到,居住在本地段的0-3婴幼儿家长很多由于教育文化水平及生活条件等各方面限制,在观念上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缺乏一定的认识。

为了让更多的0~3岁的儿童家长懂得如何从零岁开始教育他们的孩子,在本学期中我们将扩大早教的辐射面,更好更多地挖掘现有学前教育设施的潜力,面向家庭与社会散居儿童,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为婴幼儿的成长创造条件,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同时0~3岁早教活动也成为了我们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将积极探索0~3岁早期教育模式,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幼儿园早期教育的示范、辐射作用,力求不断提高本社区家长的早期教育水平,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人生的最佳开端。

现制订本学年我园0~3岁婴幼儿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为儿童、家长服务的方向,主动有效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活动,进一步争取政府、社区及广大家长的支持,依托社区、走近社区,充分挖掘开发社区资源,发挥幼儿园教育优势功能,将两者资源有效整合,为所在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领养人)提供科学、规范、形式多样的家教指导形式服务。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服务与指导功能,切实提高家长(领养人)科学养育能力,开启潜能,使宝宝健康活泼的成长,使0~3岁散居婴幼儿受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三、工作目标:

认真学习早教工作的知识经验,培养教师早教工作的能力。引导家长逐步树立早教意识,提升家庭科学育儿的水平。

1.通过各渠道的早教宣传,加强家长对0~3早期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经验。

2.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3.开展早教活动,注重早教活动开展中各类早教资料的积累。

4.通过来园亲子活动,及指导老师送教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这年龄段的宝宝,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开展,使家长更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5.建立0~3岁早教管理网络、管理制度,抓好早教组的教育活动以及队伍的自培和他培,收集、整理和完善早教活动方案,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看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早教服务,不断拓宽0~3岁家庭教育指导途径和服务方式,以满足婴幼儿家庭的需求。

四、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运用最新教育理念,提供科学的服务内容

1.用科学理念指导亲子教育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早教推广及服务活动,我园早教指导服务项目:亲子教育、早教咨询、社区活动等。

2.指导家长、服务家长。为家长举办多形式的服务,如知识讲座、经验交流、等。抓好活动过程中的机会,有意识地做好家长工作。

(二)培训一支合格的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1.在幼儿园中成立了早教志愿者服务队,选择对早教感兴趣、肯钻研、勤奉献的教师学习早教,利用班级工作之外的时间从事早教指导与服务。

2.让从事早教服务的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等各项早教培训,学习先进的早教理念和经验,使我园早教的师资培训更加深入。

3.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联系。邀请早教中心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儿保所医师等来园讲座,促进早教的推广与深化。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家长更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1.与社区合作,送教进社区,给予理论指导。

2.增设早教咨询热线,鼓励家长及时地与咨询老师交流,及时解惑。

3.开展早教亲子活动,使家长明确不同的游戏的不同功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引用。

4.为即将入园的幼儿提供活动场地,为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创设条件。

5.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联系。充分发挥早教中心指导站及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镇儿保医使等资源优势,促进早教的推广与深化。

6.定期出版0~3岁早教园地报,通过宣传报向全镇的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

7.开展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开放日活动,辐射幼儿园资源。

8.利用校园网“现代家庭教育”--早教基地栏目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

五、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与社区计生干部联系,掌握散居婴幼儿现有具体的人数及家长情况,为开展早教工作做好准备。

2.制定早教工作计划,安排好活动项目。

3.对早教指导老师进行分工,划分工作范围。职责落实到人。

4.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5.新增幼儿园校园网站“现代家庭教育”早教基地栏“版块。

6.育婴师的外出培训。

四月份

1.早教例会。

2.组织一次早教亲子活动,同时参观幼儿园园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等。

3.为婴幼儿家长开展有关科学育儿的知识讲座。

4.收集资料,丰富早教中心网页。

5.更新校园网”现代家庭教育“板块--早教基地栏--0~3岁亲子游戏。

6.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五月份

1.早教例会。

2.收集资料,丰富早教中心网页。

3.更新校园网”现代家庭教育“板块--早教基地栏--0~3岁育儿锦囊文章。

4.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5.邀请儿保医师来园为早教组老师进行卫生保健、合理喂养方面的讲座活动。

六月份

1.早教例会。

2.组织一次早教活动。

3.为散居婴幼儿开展有关生长发育的保健讲座。

4.编辑0~3岁”爱之桥“小报。

5.做好总结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幼儿园早教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

探讨多种形式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提高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婴幼儿看护人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科学养育子女的实践水平,为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主要任务:

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的基础上,开始向下延伸至0-3岁,依托社区,以幼儿园为早教指导中心,逐步形成向家庭辐射的早期教育指导网络,即:1、指导家庭科学育儿。2、研究婴幼儿的智力开发。

三、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创建新型的在早期教育管理模式。要成立早教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幼儿园为基地,成立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中心,逐步开展早教工作。

(二)整体规划,科学管理,确保早教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定人管理、定教师主讲、定时间、定场地,确保早教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社区宣传,提高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可通过幼儿园的宣传栏、橱窗、园报等途径大力宣传早教的意义和任务,使全社会广泛了解早教的重要性;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给家长的一封信、教师入户走访,爸爸妈妈沙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通过亲子游戏、一日活动开放等形式,让家长和婴幼儿亲身感受早教的快乐。

(四)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育儿知识和技能。

1、加强早教指导教师的培训注重对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训,培训0-3岁婴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身体发展特点、施教原则,实践培训围绕如何组织活动、如何创设教育环境等。

2、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孩子的主要环境是家庭,所以优化家庭环境的教育优势,是我们开展早教工作的重要任务,采用家长咨询会、座谈会、早教简报、辨析会、早教书报借阅等多种方式,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五)成立亲子活动中心尝试着先从开放小班活动室开始,定时向家长开放,并定期对散居在家的儿童进行集中教育活动,形成托幼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幼儿园开办亲子园应注意的问题:确定目标、整合资源、了解家长、幼儿发展的需求点、摸清生源结构、教师培训、环境布置、课程培训、管理模式

(六)早教资源中心的建立建立图书、玩具库,家长可免费借阅,网上开通早教咨询,免费对家长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