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总结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3:06

第二课堂总结报告篇1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虽然时间不短,但对很多学校来说,在经过长时间的观望、学习和琢磨之后,课改才刚刚开始。他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拿来一套课改的基本框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自学、展示、训练、测评的课堂环节;学习小组、导学案等课改工具……但综观课改先锋们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课改真正的挑战还不在于重新构建一套课堂模式,而是课改的推进方式。如同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课改在“目标清晰、路径模糊”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少走弯路呢?

新绛中学

杜郎口中学是全国初中课改的典范,而山西新绛中学则被誉为高中课改的代表,它在课改中所采取的行动步骤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它的成功,在于对很多推进环节的精细操作,如推出关于课改的“名词解释”,在诸多关键性的、同时又最容易出现争议的概念上给出清晰定义,有效保证了课改讨论和实操在同一语境下进行,这是迅速达成共识、提升行动力的重要手段。已经有太多的学校在这方面栽了跟头:大家看似热烈地讨论着某个概念或话题,但心中对它们真实含义的理解其实南辕北辙,最终陷入话语的争议而不能自拔。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学案”为例,在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看来,从目前全国中学课改的情况看,各个学校、校长、教师对“学案”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学案”的使用也不一样。新绛中学的“问题解决式”课堂与2005年时的课堂也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当时“学案课堂”不过就是学生手头多了一份“学案”,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用“学案”后,学生成绩也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有时用“学案”的老师成绩还不如无“学案”老师的成绩。教师,尤其是领导层思想不统一,致使课堂改革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在校长宁致义的设计中,课堂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关系观和课堂观,把正确的观念变成实际的行动。为达此目的,可分三步走,也可称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发动

1.组织全体教师再度感悟学案课堂的含义:学案课堂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机械的模式。这种思想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前就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课堂上去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在展示的过程中学习得到提升。学案课堂不是简单地为学生编制一份“学案”。

2.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学习杜郎口、学习洋思、学习衡水……

3.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动员大会(多次)。

4.召开全体学生参加的动员大会(多次)。

第一阶段的成功标志是学生在课堂展示起来,教师走下讲台。

第二阶段:围绕“学生展示”展开各种活动

第二阶段就是解决学生展什么,怎么展的问题。大致需进行下列活动:

1.听课

每一位教师都是被听课的对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领导都是听课者。

2.评课

对每位教师的课都进行评价,首先是自评,然后大家评。评价的标准是:是否落实了正确的教育观念。

3.总结

对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修正,一般安排应是:早上听课,下午评课,晚上总结。

4.再学习

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学习经典教育理论,思考教育新观念。

5.反思

每位教师对每节课都写课堂反思录以提升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第二阶段任务重,时间长,教师们要坚持,要有耐心。

成功的标志:每一位学生都能写出学习报告,在课堂上都能有效地展示,教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真正把课堂变成验收学生作品、评价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场所,课后不留作业。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形成制度

对第二阶段形成的结论,全体教师要不断巩固,对教师的行为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最后把好东西留下来变成我们全体教师的习惯,形成新绛中学独特的学校文化。用改革的精神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两个阶段的操作下来,课堂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有:

1.教师仍站在讲台上讲课

2.学生展示不积极

3.小组内不能真正有效地合作,大部分学生仍在单兵作战

4.很多学生感觉累

5.学生的展示多以解答问题,背诵课文,背诵答案为主,不能真正地展示思想,谈方法的很少

6.展示方式呆板,板演抄题的多

7.教师不能有效地鼓励学生展示,学生不敢面对错误

8.出现部分的满堂练现象

仔细分析这些问题,其实是老师所致。老师们一定要认识到改革绝非易事,绝不是实行了环型座位法,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目前的课堂改革已经处于非常关键的阶段,老师们一定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学案编写至关重要,老师一定要编写出科学合理,适合学生的学案。学案绝不仅仅是布置几个习题(当然习题必不可少),最最重要的是读书指导。因为学生要在教师不讲的情况下去解决问题:第一步必须是读书,学生一旦学会了阅读,自学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是否精彩,首先取决于我们学案编写是否科学。

要认真领悟:学案课堂是一种思想而非一种形式。学案课堂是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完成学案规定的任务,写好学习报告,到课堂去尽情地展示,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展示做有效的引导,教师一定要当好导演。学案内容太多,其实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一定要引导学生写好学习报告,学习报告是学生展示的准备。学习报告绝不是学生做几个题目,他们要在报告上写出自己的思想,做题的方法,这比学生做作业要重要得多。我们强调学习报告而不强调作业,是因为“作业”和“做作业”是学生被动学习的产物。

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学习提升的场所,把课堂变成教师验收学生作品、评价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场所,则课堂效益就会大增,堂堂清的问题就得到解决,课后坚决不留作业。

我们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示”开展,这个阶段就是解决学生展什么,怎么展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距改革的成功就不远了!用改革的精神去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方法!

学案课堂名词解释

为更加快速地理解,并熟练使用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对该模式用到的名词做以下解释:

1.学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为学生编制的自主学习方案。要用学案引领读书,用学案引领学习,用学案引领课堂,用学案引领活动。

2.学案课堂

学案引领下的课堂称为学案课堂。这种课堂要求学生课前由学案引领着学习,完成学案规定的任务,写出学习报告。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其他学生分享成果,使学习进一步提升。

3.学习报告

学生为课堂展示而准备的报告。报告中首先要完成学案规定的任务,包括:读书、讨论、解题思路、原因分析、方法总结等,同时应写出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还想知道什么。

4.展示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方法,与大家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活动,可称为展示。学生展示是学案课堂的核心。

5.自主学习

学生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自觉学习、自觉读书、思考、与同伴讨论、交流、请教师长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的成果是写出自己满意的学习报告。

6.总结

学生通过展示,反思自己的学习报告,悟出好的学习方法,并能继续学习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的过程,对总结得出的结论应写在学习备忘录里。

7.学习备忘录

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悟出的方法、技巧,曾经出现的失误、典型的题目,做必要的过程记录。将这个过程写成文字并保存下来,可称为备忘录。

8.分享

学生与同伴共同学习,交流观点,享受自己,享受同伴成果的快乐过程。

9.验收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报告的检查过程。验收是课堂上教师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如有可能此工作最好放在课前进行,该工作用时一般不超过五分钟。通过验收,教师初步了解了学情,为引导工作打下基础。通过验收,教师知道哪些学生,哪些知识已经学会或者尚有欠缺,知道学生还需要什么,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必要的准备。

10.倾听

教师对学生展示耐心完整地听取、观察的过程。倾听就是表示尊重学生,学生受到尊重,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

11.引导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有目的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注意,引导不同于告诉。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展示出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12.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做科学评价,使学生增强信心,肯定自己的做法或修正错误的过程。

13.反思

教师对编写的学案,学生的学习报告,学生的展示情况,再思考的过程。在教师备忘录上写出反思报告,是反思工作的标志。

14.教育备忘录

对有价值教育行为的记录称为教育备忘录。教育备忘录应包含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规律的感悟,对教育经典的理解,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对教育行为改革的思考等。

15.集体备课

为更加科学地进行教育活动,全体同科教师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集体备课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学案,该项活动一周至少要用一整天的时间。

16.教学设计

教师对学案编写,指导学生做学习报告,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一系列活动合理安排的过程。教学设计可使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愉快学习。

用标语激励

把正确的观念总结成简单易解的标语,可加快改革的进程。

校园内的标语:

1.学案引领读书,学案引领学习。

2.学案引领课堂,学案引领活动。

3.课前做好报告,课堂展示风采。

4.能把别人教会,自己才算真会。

5.照亮别人就是照亮自己。

6.展示最为关键,总结才能提高。

7.学习要靠读书,做题只是开始。

8.教研完成学案,学案引领课堂。

教研组标语:

1.走下三尺讲台,请到学生中去。

2.为学生设计好合理学案,让学生完成好学习报告。

3.学案引领读书学案引领学习。

4.教研完成学案,学案引领课堂。

教室内标语:

1.能把别人教会,自己才算真会。

2.照亮别人就是照亮自己。

3.做好学习报告,展示自己风采。

4.学习要靠读书,做题只是开始。

5.展示最为关键,总结才能提高。

你问我答

1.课堂问题的阶段性梳理、总结、指引,以及拟定课改名词解释等基础性工作,具体由哪个部门或人员来操作?组织方式和责权如何安排?

第二课堂总结报告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报告指导

技工学校的教育,相对于普教而言,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对学生的教育,也分为实习课程和理论课程两大类。实习课程教师布置实习任务,学生完成实习后书写实习报告;理论课程一般是教师通过讲授和作业来完成。但是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而言,单纯的讲授往往无法很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作业习题也很难强化知识的识记。因此,实验教学法就逐渐在技校教育中开展了起来。

一、实验教学的特点

实验教学有着直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侧重于使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推导论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实验课程又有其局限性,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一堂实验课就会成为一次游玩聚会,学生只是看热闹,却没有认真理解知识。为了始终把学生引导到知识的学习上来,实验报告的填写就成了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授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再进行展示实验,学生看在眼里,也想动手跃跃欲试。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好任务,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这样趁热打铁,效果极好。但是,教师如果没有限制和引导,学生往往养不成良好的习惯,试验台上操作两遍就失去了兴趣。而通过实验报告的填写,可以对学生提出引导和规范,使他们带着目标去做实验,这样实验才能有收获。

二、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

实验提出的内容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实验的环境条件,包括实验的时间、地点、工具、材料,有时还有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等;其次是实验目的,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掌握最关键的实验过程,包含实验线路图、流程图、结构图、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数据记录等;最后是实验结论与心得体会,让学生学会总结。由此可见,写好实验报告不仅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总结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发挥实验报告的作用

为了发挥实验报告的作用,笔者以自己所带的电机与变压器课程为例,阐述实验报告的书写指导。电机与变压器这门课程属于电工专业的理论基础课,考虑到技校学生没有学习高等数学的情况,很多结论的获取都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推导过程,而是直接给出结论,但是这样枯燥而生硬的结论学生不易理解和识记。为此,实验论证是课堂讲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变压器的短路和开路试验,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实验了解变压器可变损耗与不变损耗的特点。第一,在开始实验的时候,先强调实验纪律,避免学生误操作带来人身与设备的损失。第二,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实验要求,通过实验电路分析需要哪些设备与材料,提问部分学生,进而指导学生按照实验环境条件填写完成。第三,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电路。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对实验电路也能明了它的连接方法。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做好讲解,让学生明白原理;讲清注意事项,避免学生接线错误。比如,对于短路试验,实验电压较小,就要把电流表放在电压表外面;而对于开路实验,电流很小,就要把电流表放在电压表内侧,这样都是为了减少测量误差。这些注意事项涉及的原理学生如果不理解,就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第四,填写实验数据。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有的同学负责调节参数,有的同学负责读数,有的同学负责记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读数,安排好每组同学轮流担任不同的分工,得出自己的数据,而不是走过场,最后抄袭数据,应付了事。第五,完成实验结论部分。学生在完成了数据,做好了相关的表格与曲线图以后,教师可以提问不同的同学,根据他们的结论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使得整堂课的学习回归到理论学习上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变压器的空载损耗约等于铁损耗,可变损耗则取决于电流的大小。讲解之后,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实验心得体会,对试验中犯的错误和获取的经验,进行总结回顾,促使学生进行反思。课后,教师要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结合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表现,在下次课再做总结与点评。

第二课堂总结报告篇3

一、课题的提出

历史教育一直被家长、学生乃至老师视为副科,这使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得到弱化。怎样转变错误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喜欢学习历史,教师只有从打造高效课堂这个抓手,遵循历史学科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通过历史新课改,切实实现历史的高效教学。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高效课堂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此实验方案的研究,以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为宗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通过此实验方案的研究,促进历史教师教学艺术的升华,探索新的历史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怎样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三、课题理论依据

该课题研究以有效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为依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的活动服务于“学”的活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为标准,不是看教师“教”的怎样,而是看学生“学”的怎样,教师为学生创设的课堂情境是否适宜,是否有效。

四、课堂遵循的原则

课堂遵循的原则: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广泛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等。学生学习的“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促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遵循课题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承担学校子课题研究;学校教研组积极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通过同课异构等形式的校本教研,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并及时积累经验;在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将选出的优秀课例、论文等向上级部们推荐,促进高质量的完成本教研课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研究分析,从理论上明确本实验方案的相关问题;通过个案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和主要学习方式等,以此找准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题研究思路

此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参与课题的每一位历史教师立足于自己的实际,遵循“分析问题”、“研究行动”、“总结正思”三个步骤,根据自已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特点,针对不同的历史教学问题,采取适合自己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研究。学校要求每位老师作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进行课堂的观察研究,努力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理论体系,撰写具有可行性、科学性的研究报告、论文和教学案例等。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9月)。申报历史学科课题,制定课改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完成调查报告,确立实验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6月)。依据方案组织实施,进行课改课题研究和实践,并分阶段性进行检查、评估、改进,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启动实验课题研究,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设计问题,进行摸底。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多种方式,编撰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及典型课堂案例,形成课改实验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5年1月)。完成课题的研究,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领导、课改专家和历史课题教研组鉴定。召开课题组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分类整理、汇总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形成调查研究报告《打造历史高效课堂课改实施方案》,实验研究报告《初中历史课堂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历史课改课题研究相关论文。形成历史新课改研究成果集。

九、课题保障条件

(一)领导重视。课改全面推进,学校校长亲自担任本课题组组长,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二)时间保障。为使实验实施方案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课题组着手健全科学、严密的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经常『生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召开历史课改课题会议,组织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开展历史课题研讨活动,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用在实验方案实施研究t作。(三)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实验方案实施的常规管理制度。如计划管理制度、过程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总结评估制度及奖励激励制度等等。(四)经费保障。我校确保投入一定科研活动经费,用于购买资料、聘请专家讲学、培训相关教师和开展学术指导、外出学习等各类活动,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再有对实验老师在课改实验实施中取得的成果,给予必要物质、精神奖励。

十、课题领导小组

课题组组长:崔国民(全面负责)

课题组成员: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镇工家务中学全体政治历史教师

第二课堂总结报告篇4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自学报告单;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3-0036-04

我校自2012年9月开始创建的“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广的五大教学模式之一,并收入《课堂教学新模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一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整体构建单元目标,通过感受、精学、拓展、整理四种课型运作,经由学生个人先学、小组讨论、全班分享、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而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载体。其操作可以理解为:在家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巩固、考核与提升。这与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大体相似(见表1)。

所不同的是,模式中“个人先学”的部分由原来学生阅读教材、做纸上的练习变成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课等;而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也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该模式的支撑下,加上“微课、前测、后测”等元素,我们探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分层练习,适度拓展——小结(后测)。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思考了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而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期望通过这份自学报告单,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自学报告单有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到“以学定教”。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认识钟表》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回学校进行重点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3.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在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第二课堂总结报告篇5

星河一丽,中教一级语文教师,a市优秀教师,a市优秀班主任,a优质课二等奖,b市优秀班主任,b市优质课一等奖。

一年既逝,特总结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勤奋,乐于奉献,在教职工中起到模范作用。

2、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有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三课时三环节教育教学模式》得到高全套主任的高度好评!

3、在教育教学课程开放月做公开课《于细微处做大文章——细节描写训练3》,得到到场领导、老师、家长的好评,在学科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4、认真教书育人,切实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统考成绩超过市平均分。

5、主持市级课题《班级德育建设工作研究——90后学生思想工作建设探究,具有高质量的、可操作的课题计划与实施方案,研究过程完备。中期做《感知父母恩·放下亲人刀》展示班会。目前已对尊师教育、爱国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三个板块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整理出《春日盛开尊师花》、《<多事之秋•情系九州>——爱国教育班级活动系列、《<沟通•进步>——批评与自我批评系列一、二》、《<浩然正气在二•八>——批评与自我批评系列三》《<感知父母恩•放下亲人刀>——批评与自我批评系列四》和几个教育案例等16000多字的文字材料、若干图片材料和两盘录像材料。

6、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播下尊重的种子》在cn刊物《创新教育》杂志XX年第五期上发表,《点点滴滴树正气·分分秒秒抓学风》在cn刊物《科学通报·科技信息》杂志XX年第六期上发表。两篇文学作品《清明佳节祭姥姥》和《嫂子恩师》分别发表在《老人春秋》第7期和第9期上。

7、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督导等工作,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教研交流,共同成长,与任喜凤老师一起指导青年教师胡凤君参加协作区说课大赛,胡老师获得二等奖。

8、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本学期,综合性实践活动,全面铺开,所担两个班级各建有活动小组,有方案、有实施记录、有总结。

9、担任班主任工作,相关管理能力和管理效果,得到老师们的认可。

10、积极参加教育培训。

⑴3月22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听梁晓声的报告。

⑵XX年5月初去山东杜朗口参观学习。

⑶5月17“新理念新课堂”全国初中语文教育名家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财专召开,听肖川教授和韩军老师作课。

⑷7月郑州电视台电教馆参加“教育技能”培训。

⑸8月在郑州大学参加两期新课程培训。

⑹9月20号河南政法学院全国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听丁榕老师做报告。

⑺10月在四中听北大附中及其它校长做报告。

第二课堂总结报告篇6

(一)广告学专业竞赛发展的现状

国内广告学大规模学生专业竞赛于1999年由厦门大学创办,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目前已经举办过13届,简称“学院奖”。第二是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下简称大广赛),由国家教育部与各教育厅主办,迄今已举办七届。第三是来自台湾的“时报金犊奖”自1992年举办,迄今已举办过24届。这三个专业广告竞赛是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比赛,参赛人数多、权威性高、奖励程度大。三个竞赛贯穿于每年整个春学期,学生可结合课程全身心投入竞赛。

(二)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以皖西学院为例,作为典型地方高校,广告学专业始建于2007年,一直以来实践教学开展成效不容乐观,但随着2014年7月该校被列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建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渐提上日程,新的课程设置不断改进。不可否认的是:地方高校专业上可利用资源有限、专业师资不足、课程设置落后、实习机会少、教育经费紧张等。需要教学管理者与教师主动寻求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二、将专业竞赛项目纳入课堂实践教学

以大广赛为例进行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大广赛每年3~6月份为创作与作品提交期,竞赛分为初评与终评,初评获奖才能参加全国总决赛终评。此类比赛被安徽省教育厅列为a类竞赛,可申报安徽省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比赛时间持续整个春学期,笔者以大学三年级春学期《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共48课时,结合大广赛进行实践教学研究。

(一)实践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广告的能力。主要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制作、剧本创作、广告文案撰写等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团队协作与交流沟通能力。(2)教学重难点。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的重点是广告制作专业技术学习,难点是广告创意思维训练。创意思维是广告的灵魂,是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阅历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这种训练是一个长期沉淀过程。(3)教学方法。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课堂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理论课堂采取“案例分析”教学法,[1]分析广告业界经典获奖案例。例如,戛纳国际广告节、oneshow、学院奖、大广赛等历年获奖作品。从创意思维、设计技巧、制作技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解读,让学生学会使用优秀作品的创意方法。实践课堂则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2]首先是选题,实践选题均来自大广赛商业命题,即进行商业命题广告创作。课程按大广赛命题进行分组。其次是头脑风暴讨论,分组讨论应遵守如下规则:自由畅享、灵活多样、延迟评论、取长补短等。再进行创意筛选、修改、最终各自分组进行创作。实践教学借助ppt演示与制图软件、摄像摄影操作等。(4)教学步骤、内容与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将课时与教学内容严格按照大广赛竞赛程序进行整合,将广告公司工作流程与方法引入课堂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动手能力。(5)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作业考查,原则上要求所有学生参加比赛,竞赛作品即为期末考核作业,获国家或省等级奖的同学,成绩将获得优秀并以此类推。具体为:出勤率占考核成绩的60%,竞赛作品占40%。这样保证出勤的同学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

(二)实践教学指导设计

(1)分组与选题指导。《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共两个班70人,每班分5~6个组、每组5~7人。各组分别推选组长即创意总监。每小组即为一个团队,每团队可选1~2个大广赛商业命题。此次两个班各分6个组,指导老师就是创意群总监。带领学生团队进行商业命题广告创作。选题均来自大广赛平台提供的数十个商业命题,如今年的命题商有:华润三九感冒灵、心相印、娃哈哈等著名企业;根据企业制定的各项要求进行创作。广告艺术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既要求审美又要求符合企业苛刻的条件。各小组之间尽量避免选择相同的命题。选题课上师生就命题进一步讨论,以寻找最佳创意点。(2)头脑风暴与创意指导。这是课程的核心环节,各小组进行限时讨论,首次头脑风暴一般为2个课时,两个课时后大家对创意进行筛选与修改。小组组长为该过程负责人,头脑风暴一般需延续10课时左右,头脑风暴过程是全封闭式的,需要各小组成员做笔记、画草图、理清思路、制作样稿、画分镜、写剧本等。(3)大广赛创意精选与改进指导。在头脑风暴的基础上,将每个小组的可行性创意方案进行公开筛选;整个过程由每个小组组长以ppt的形式演示,此时同学们既是受众又是客户,每个创意演示完后,首先是各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取长补短。最后由指导老师确定创意是否可行,并从作品的创意思路、图形、色彩、版式、文案、脚本、分镜、音乐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要求每个小组不少于2个创意方案,整个实践课堂师生各抒己见,以确定最优方案。(4)大广赛创作与指导。这是大广赛最后执行阶段,团队成员必须密切配合完成每件作品。组长负责安排各小组成员的任务,每天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每次课结束后向指导老师汇报作品进展情况,各小组可利用课余时间向老师寻求设计与制作帮助。这一阶段的核心难题是:平面作品道具选择、绘制、拍摄、文案撰写等;影视作品剧本编写、分镜、摄影技术、后期合成等。特别是影视广告制作,甚至需要小组间协作完成。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难免亲自上手进行创作指导。师生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5)大广赛作品提交指导。作品提交是大广赛的最后一步,此阶段有四个要点:第一是网络注册报名,填写报名者相关信息。第二是上传参赛作品,上传要符合像素、文件大小、色彩模式等竞赛要求。第三是打印平面广告作品,影视作品刻录光盘,策划案作品装订成册,并将编号粘贴在相应的作品背面,再将作品装裱在黑色卡纸上,最后包装并邮寄作品。(6)课程结束总结分享。大广赛结束意味着《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结束,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分别在课堂上讲解自己组的参赛作品,讲解内容包括:创意思路与方法、设计制作过程、创作心得体会等。课堂变成了分享的盛会,同学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分享过程是师生自我总结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

三、基于广告学专业竞赛的实践教学总结

(一)学生为主角,师生充分互动

专业竞赛融入实践教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师生互动更加有效,教师亲自参与竞赛的每个步骤,学生由听者变成决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作品。竞赛课堂变成实践舞台,任凭学生去表演,教师成为实践课堂上的幕后工作者。

(二)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升华

作为大广赛教师应与时俱进,学习市场前沿相关知识与技能。只有教师高水平才能让学生高水平,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实践教学课堂师生充分互动,教师给予学生点拨,学生在某些想法上也能给教师以启发。在新媒体时代的进程中知识更新周期短,教师必须与学生共同接受市场检验,才能在教学上获得学生的肯定。

(三)提高团队协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大广赛实践教学课堂上,学生动脑、动手制作作品,相互协作。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是其他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头脑风暴”课堂是学生深度交流的体现,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以汇报形式演示参赛作品,有效的锻炼了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四)激发学习动力,增强专业自信

以2015年第七届大广赛安徽赛区为例,班级团队大部分获奖,奖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大广赛奖励很高,获得国家等级奖即可获得保研资格,这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更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增强了专业自信。同时还能获得4a广告公司的实习机会,无形中缩短了地方高校学生与全国知名院校学生的距离。

(五)学生、企业、广告公司大佬、专业教师四维互动,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以大广赛平台为基础,项目式教学;直接将地方高校课堂与市场前沿接轨,学生、企业、广告公司大佬、专业教师形成四位一体的交互式作用。此类实践教学直接面向市场的检验,让学生直接面对业界与企业市场,这就是“大广告教育”理念,[3]高校、专业广告公司(业界)、用人企业共同承担广告教育的责任。

(六)缓解地方高校广告专业实践资源少[4]

第二课堂总结报告篇7

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帮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项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

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具体时间为:201x年9月——201x年10月。

第二阶段:

1.抽查,了解围绕课题在所教班级实践操作。

2.分工明确及时展开研究工作。

3.同课头研讨、展示,兑现分析。

4.结合第二课题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展演。

具体时间为:201x年10月——201x年12月。

第三阶段:

1.围绕教材开展一系列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

2.课题归纳总结。

3.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报告。

4.定期学习交流,互相听课,组织艺术实践活动。

5.总结报告。

具体时间为:201X年1月——201X年6月。

第二课堂总结报告篇8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虚拟实验;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41-02

引言:

自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各传统产业积极向“互联网+”模式转型。2016年6月1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峰会,推动了“互联网+”与政务、民生、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一场关系到每个人的以“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为核心技术的产业大变革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通识课程“大学计算机”,其内容由软件工具应用向面向计算、面向计算思维转变成为必然。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构建

随着高性能计算、普适计算、量子计算等一系列计算问题的涌现,以及大数据、物联网等社会应用的兴起,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构建“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成为趋势,重点展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

第一,问题的抽象与建模。自然社会问题如何抽象与各种建模方法,计算机科学的知识领域有哪些,计算机科学家在思考什么,基于计算机能做什么。

第二,信息的表示与编码。从计算机中的“数”与“码”两个方面理解计算机信息表示和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方法,形成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形式化。

第三,计算机的三大平台。强调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原理、资源管理机制和基于系统平台的网络计算服务,体现“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

第四,计算、算法与程序设计。强调计算的本质和计算机应用的理论问题,从计算机科学中找到对计算需求的支持。

二、“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现状与挑战。从教师角度看,知识陈旧、视野局限、师资培训经费紧张和实验室条件有限,任课教师更愿守着原来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从学生角度看,学习兴趣不浓,基础参差不齐,自学习能力差,学生更愿玩着就把课程学分拿到;从外部环境看,学校认为“大学计算机”课程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市场竞争力的帮助不大,导致大幅压缩课时,缩减教学报酬等。因此,保障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的教学质量,成为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2.解决策略。实验教学是“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辅助理论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计算思维的建立。虚拟实验室是在网络环境下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虚拟实验室具有传统实验室无法比拟的特点:经济性、开放性、针对性,操作者可随时控制实验的进展情况,实验中相应的数据也可按需求反馈给操作者。因此,我们提出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以虚拟实验促进计算思维落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包括以下环节:

第一,mooC。借力985高校已有的优质mooC教学资源,解决师资力量薄弱、视野局限、培训经费紧张等问题。

第二,SpoC。根据学生的特点,建设SpoC以补充教学资源,弥补mooC资源对当地学生的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的直观演示,助力理论教学,让理论知识更易于学生掌握,同时解决在实验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各个关键实验正常开设的问题。

第四,学生的在线学习与讨论。通过技术手段掌控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自学习能力差的问题。

第五,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知识。

第六,软件应用。以案例驱动的方式开展软件使用教学,兼顾学生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七,知识扩展。结合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新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开扩视野。

3.具体做法。(1)实施流程。第一,课前。教师制作完善教学资源,设计任务单,规划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根据任务单展开学习,以报告单的形式反馈小组讨论结果,实现知识第一次内化。第二,课中。教师课堂测试10分钟,组织课题讨论、小组汇报等学习活动,总结与点评,答疑及深度讲解;学生完成测试题,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提出疑难问题,实现知识第二次内化。第三,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线上讨论,解答讨论区的学生问题,整理归类学生问题,评价学生帖子质量;学生参与线上讨论,完成知识进一步内化。(2)保障措施。第一,预习保障。通过任务单下达预习任务,学生在线预习;提前一周布置任务,提前收取小组报告单;小组根据各组员参与完成报告单的表现,分出a、B两个等级,与教师给出的小组打分进行加权,a-100%,B-90%。第二,翻转保障。提前一天根据小组报告单确定各组讲解的主题;课堂上随机抽该组学生上台讲解;讲解清楚个人、小组均加分;讲解不清楚个人、小组均扣分。第三,课前测试。每周测试一次,每次10分钟;测试题目随机抽取;题目至少提前一周公布;测试成绩累加到学生平时成绩。第四,实验保障。通过任务单下达实验任务,实验目标明确;学生在线完成实验及作业,提交纸质实验报告单,根据学生实验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分出a、B、C三个等级,累加到学生实验平时成绩。第五,激励机制。好笔记奖励;互动交流奖励。(3)成绩构成。

各分项成绩详解及成绩存档材料说明:

①“mooC视频观看”、“线上讨论”、“线上实验”成绩均来自mooC平台后台数据;

②“学习笔记”、“完成报告单”由各组组长和教师共同提供;

③“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由教师提供;

④“期末考试”来自考试系统后台数据。

(4)教学效果。在对“大学计算机”实验班学生的调查中,88%的学生认可这样的教学形式,82%的学生认为现行教学内容对自己有帮助,94%的学生认为虚拟实验对深入理解知识有帮助。

在对“大学计算机”教改任课教师的调查中,98%的教师认为教改利于自己的知识更新,85.1%的教师对开展教改有信心,97%的教师认为虚拟实验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有帮助。

三、总结与展望

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开展“mooC+SpoC+虚拟实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是值得的,接下来将着重探索与实践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的深度融合问题,切实找到适合不同特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课堂总结报告篇9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第二课堂总结报告篇10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语文世界》杂志社总编王晨致开幕词,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致欢迎词,《作文》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张彩红致祝词。

在年会期间,4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9位优秀教师执教示范课和观摩课。围绕中心议题――探究语文评价方略,提高语文教师素养,全国中语会秘书长顾之川先生做《考试命题多元化倾向》专题报告,对当前语文考试命题走向进行了透辟解读;江西省著名特级教师王道信先生做《2007年高考作文复习攻略》专题报告,运用大量的高考作文实例,剖析了高考作文命题规律;河南省知名学者甘其勋先生做《语文课程改革与中考命题趋向》专题报告,对2007年中考复习提出了极有参考价值的建设性意见;郑州市第四中学校长王中立做《教师发展与学校管理》专题报告,精辟阐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专家的报告精辟、透彻、有理有据,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此届年会的评课专家,由著名特级教师张文海先生和著名特级教师高全套先生担任。专家对示范课和观摩课进行了精辟而又具体的点评,可取之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结合,努力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某几节课讲风过剩和过分使用多媒体手段。

观摩大赛评委会主任由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主编张吉武担任,评委成员初中组为:俞达珍(上海)、徐定高(安徽)、郭晓安(河南)、台庆慧(山东)、柯朝云(江西)、梁云堂(河北)、葛维春(安徽)、张文魁(山东)、柳文生(河南)。高中组为:林国爽(浙江)、蒋交春(湖南)、黄建德(江西)、佘卫兵(广东)、曲秀文(山东)、蒋一先(河南)、高玉斌(安徽)、蒋文学(山东)、关丙卿(山东)。

观摩大赛的各位评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评价表”的各项要求,一一填写,分项计分,最终评定:张朝鑫(上海)、倪丽(河南)、刘笑(安徽)、李湘菊(河南)获得一等奖;王天宝(河北)、田莎(天津)夏秀娟(辽宁)、张学会(江苏)获得二等奖。大赛组委会向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

在年会期间,召开了新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出席理事和学术委员31人,研究了下一届理事会改选工作,领取、填写了第二届理事会候选理事登记表。实验示范学校验收合格证书,在年会期间颁发给了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