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冷链物流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4:10

城市冷链物流规划篇1

[关键词]冷链物流产业;共同配送体系;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074

2014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发改经贸〔2014〕293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冷链运输物流企业通过统一组织、按需配送、计划运输的方式整合资源。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财政支持方面对冷链物流力度也逐渐加大,如《苏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将发展以仓储和配送鲜活农产品、果蔬、鲜花、食品等商品为主的冷链物流。

冷链配送是冷链物流的关键环节,随着冷链销售终端对产品配送质量与时间要求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越来越被企业和政府所重视。

随着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都对冷链物流与共同配送分别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从第三方物流企业角度对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视角,阐述了冷链物流城市配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构建内容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共同配送模式概述

共同配送是冷链物流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合理化的配送形式,也是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影响范围较大、组织方式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冷链物流企业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共同配送,又叫协同配送、联合配送,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方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目前,相对成熟的共同配送模式主要有一对多模式、多对多模式和多对一模式。一对多模式的共同配送,主要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大型集团企业自营物流主导的共同配送。前者需要成熟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实施,其通过与区域内各类型生产商贸企业建立物流契约的形式,整合区域内物流配送需求,通过高效、专业化的配送中心、配送车辆、调度系统等资源,实现门到门式的共同配送。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专业化经营和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这种共同配送模式服务的客户非常多样,从企业到个人,是覆盖面最好的一种城域配送。

2建设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必要性

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符合国家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带动产业升级转型、提升城市经济竞争能力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1加强过程监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随着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有机产品需求大幅度提升,冷链物流已经成为食品供应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人们不仅要能买到冷鲜食品,而且更重视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更加注重食品的味道与美观,这对冷链食品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优化配送路线,大力改善交通状况

物流业的特点是需要较多的运输车辆,而且冷链物流更多的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城市配送问题,车辆需要进入市区,如果不进行时间以及数量的规划,将会给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与城市的发展与环境要求极不协调。

23带动产业升级转型,有效促进社会就业

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项目是各地政府大力扶持的惠民项目,可以大大优化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带动本地区的人员就业。

24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城市经济竞争能力

中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15%和23%,和欧美国家相比相去甚远。资料显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肉禽冷链流通率已达100%,果蔬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所以,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也说明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

3构建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体系

对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而言,完善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主要包括网络和路径优化方案设计、基础设备设施建设、标准化建设、共同配送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31设计冷链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和路径优化方案

根据服务的客户所在区域范围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共同配送网络和路线优化,在充分满足顾客冷链产品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运输效率最大化以及运输成本最小化。客户通过app客户端了解冷链物流企业城区冷链共同配送的车辆运输信息,可以将需要共同配送的物品提前送至或存放在仓库或者城市配送中心,仓库或者城市配送中心每天根据多个客户送货要求、送货地址、到货时间、温度要求进行仓储货物分拣、开单、按照同城共配规划的运输线路进行运输共配。

32加强仓储、运输等基础设备设施

冷藏仓库是具有冷冻装置,能调节温度,用以保存易腐货物的专用仓库。一般结构包括:预冷室、冷冻室、冷藏库、冷冻机械设备间等。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仓库租赁并进行冷藏仓库的改造。

选择专业的冷藏车厂家;选择性能先进、性价比高、适合多商家多温共配的标准化运输设备,并购置相应数量的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车辆、托盘、容器、包装以及扫描设备等;选择恰当的软件供应商,安装GpS、RFiD等实时跟踪、记录和控制系统,实行远程、实时、实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冷链仓储和运输的服务能力。

33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

为了规范冷链行业发展,提升冷链企业服务水平,中物联评估办、中物联冷链委将依据《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国家标准(2015年7月1日正式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星级冷链物流企业评估工作。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采用的冷链运输车辆标准化,使用的托盘、容器、包装标准化等,全面提升冷链运输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通过车辆GpS跟踪系统、全程温湿度远程自动监测、记录系统和控制设备,建立比较完善的远程车辆监控、温湿度监控和追溯体系。

34建立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信息化平台

利用RFiD、eDi、GpS、GiS等技术在参与共同配送项目的相关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如下图所示),实现与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将产地产品信息、车辆信息、销售信息等联结起来;可以为客户安装app客户端,实时完成客户远程预订、发货等服务。

城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信息共享流程

险分析

城市配送位于冷链物流的末端,占据冷链物流80%以上的时间,对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政策以及竞争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并带来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市场风险

客户对食品结构的需求产生变化可能会对冷链配送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可能需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业务等方面的调整,在设备设施以及业务方向方面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产生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跟踪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

42政策风险

目前政府对冷链物流有很多的支持性的政策,随着冷链物流业的成熟和发展,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比如税收、限制门槛等,会有一定的不确性。防范措施:关注政府的相关政策信息,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

43竞争风险

由于冷链物流有巨大发展空间,所以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本行业,行业竞争将会异常激烈,将大大增加行业内企业的经营压力,由此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防范措施:关注行业的发展以及竞争企业发展态势,在技术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不断进行创新。

5结论

综上,冷链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不仅可以实现蔬果、农产品以及食品等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配送效率,满足商超等消费终端的需求,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降低能源消耗,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母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478-481

[2]胡天石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罗峰共同配送体系模式分析及实施研究[J].中国市场,2007(8):96-97

[4]王雪瑞基于时间约束的单产品共同配送研究[J].物流科技,2008(7):114-116

[5]周程基于RFiD物联网的生鲜食品冷链配送实时监控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9):88-91

[6]孙承志,韩雪涛农产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7):115-117

城市冷链物流规划篇2

关键词:潍坊;城市商贸物流;发展研究

随着潍坊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消费进一步增加,这使得城镇消费更加活跃。大量工业品进入农村,大量农产品进入城镇,城乡之间的商品对流进一步增加。商贸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空间格局逐步完善。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机会,以及潍坊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城市商贸物流,推动经济发展。

一、潍坊商贸物流现状问题

随着物流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为物流效率提高奠定基础,但是潍坊商贸物流整体水平不高,物流效率偏低,难以满足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商贸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商贸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配送能力不强;冷链物流需求空间不断扩张;商贸物流规划和布局缺乏科学性统一;商贸物流融资难、税负重、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贸物流业发展;从物流主体来看,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工业和商贸企业精细化服务的要求与目前运作方式、运行模式不相适应;从对外贸易规模看,与国内领先城市差距较大。

二、潍坊商贸物流发展对策

潍坊市抓住打造交通物流枢纽城市的难得机遇,特别是抓住国家建设京沪高铁东线的宝贵机遇,争取推动省规划的东潍城际铁路与我市拟建的城海轻轨统筹规划建设,实施物流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综合物流基地和海港、空港、高铁、电商四个专业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打造航空物流、食品冷链物流、同城配送、快递物流四个体系,引进培育一批高端物流骨干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完善潍坊商贸物流发展对策,可以从城市共同配送食品冷链物流体系、高端物流骨干企业、逆向物流工程、农村物流体系、国际贸易六个方面考虑。

1.大力发展城市共同配送

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因其快速、经济、准确、可靠地满足城镇居民大量的物资需求和生活需求,发展空间广阔。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搭建“潍坊城市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加强物流配送信息化、平台化建设,实现以口岸为依托的大宗商品铁路物流、以交通集团等大型物流企业为依托的公路物流和覆盖城市社区的末端物流互联互通,共享信息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整合物流业资源变得更为便捷。每家物流企业的车辆情况、物流企业配送信息、货主信息等可以高效地整合到一个平台,通过信息共享,用好物流业的存量资源,可以有效解决过去物流业存在的“满车去、空载回”“半车也要跑一趟”等现象。

(2)搭建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网络体系

①建立以大型流通配送企业和配送中心为核心配送资源共享的公共分拨中心,实现物流商品集约化管理。比如,2016年年初,大连市动工建设东北首个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大连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建成后,一次性最大仓储能力可达10万吨,常温库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设计标准托盘储位6万个;低温冷藏库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建有东北最大的-55℃超低温冷库。同步还建立仓储物流管理系统(wmS)、运输车辆及在途货物管理系统(tmS)、物流计费系统(BmS)、加工中心管理系统(pCS)、物流中心自动控制系统(wCS)等物流信息系统。项目完工后可基本满足全市消费品集散分拨配送需要。通过集聚效应和规模经营,可最大限度实现资源整合,统一标准、统一配送,保证食品安全,减少货物车辆通行次数,大大降低整个城市物流成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以消费品为主,满足城乡配送级节点和终端消费者的多功能、开放式、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城市共同配送中心。

②建立公共配送中心

以大型连锁自营流通企业采购、存储、加工、派送、销售为一体的连锁配送方式为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规划重点配送中心,可以对原有的中心进行资源整合,比如潍坊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主要服务客户为潍坊市及周边城市各大商店、超市。潍坊鲁东图书配送中心、人民商城配送中心、快直送配送中心各有自己服务专属领域。

③建立公共自助提货柜

以各类中小型物流配送企业为补充,大力发展末端配送,满足城区居民、商业网点、企业、社区的终端需求,从而建立起覆盖整个城市的物流配送网。

2.重点打造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潍坊是蔬菜大市,同时也是畜牧i产品的重要产地。因此冷链物流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1)制定冷链物流储运销标准,鼓励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商贸服务企业改造,新建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2)引导和使用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推广使用全程温度监控设备。支持寿光,得利斯和潍坊美城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产品市场和肉食公司建设鲜活农产品预冷、冷藏、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形成重要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

(3)大力发展铁路冷链物流。目前潍坊的冷链物流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成本在规模效益上低于铁路运输成本。中国铁路总公司加快推进铁路冷链全程物流服务,2016年1月份首次开行专用冷藏集装箱班列,由烟台站始发,运行2798公里,89个小时,途径山东、浙江、河南、湖北、广东、广西6省,最后抵达南宁南站。2月份开行广西北部湾至北京的海鲜专列,首次通过铁路冷链物流将东盟海鲜运往内地。随着广西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需求量迅速增长,铁路冷链运输已经从不定期开行向常态化定期转变,5月底实现三天一列,6月份为一天一列。潍坊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可以借机发展铁路冷链物流。

3.继续引进、培育高端物流骨干企业

各大餐饮品牌纷纷加快电商营销的步伐,加强与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百度外卖、淘点点等第三方平台的合作。2016年与远成集团合作建成远成・潍坊国际智慧物流城,开创“互联网+物流+金融”新模。潍坊百货集团物流配送规模稳居全国连锁企业百强前30。

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细化鼓励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或规定,为物流配送企业在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及各县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积极培育先进物流配送企业;积极开展物流配送企业间的合作交流,鼓励联合重组。

4.做好逆向物流工程

(1)建立社区废旧商品、包装回收网络。建立建全以商场、超市、便利店为载体的回收网络、公共机构废旧商品集中回收网络、工业园区废旧商品集中回收网络。

(2)完善分拣加工中心布局,实现区域性综合分拣加工中心与全市规范化废旧商品、包装回收网络的无缝对接,形成废旧商品包装网格化管理、无害化处理。

(3)改造提升专业处理基地,推动全市废旧商品拆解、处理产业向循环经济产业区聚集,积极争取在产业区设立进口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基地,完善各专业处理基地与全市回收网络、分拣中心的对接。

(4)改造提升和新建一批废旧商品、包装集散中心和交易市场。

5.不断建全农村物流体系

潍坊市近年网购市场增速放缓,而农村市场增长迅猛,农村市场潜力巨大。虽然寿光已经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但是相对落后的一些农村地区还需要加快建设。

对于快递下乡来说,物流配送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快递成为电商下乡的一大障碍,在农村的许多地方还不能达到送货到门的服务,这也就给网购的快捷便利打了折扣,甚至减弱了农民网购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构建物流配送网络鼓励快递企业与交通网络客运站点、村邮站等平台深度合作,培育一批集零售、餐饮、维修、快递邮寄等于一体的乡村综合服务中心,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

6.大力发展国际贸易

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机会,以及潍坊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与中亚五国及周边地区的国际铁路货运业务,推动经济发展。

重点建设城市共同配送食品冷链物流w系、高端物流骨干企业、逆向物流工程、农村物流体系、国际贸易基础工作,随着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商贸物流的服务能力会不断提升。城乡之间的商品对流进一步增加。

参考文献:

[1]李恬恬.三线及以下城市商贸中心主导的城市共同配送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2]马浩.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城市冷链物流规划篇3

[关键词]荆州;果蔬;冷链物流;政策;人才;意识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1果蔬冷链物流与政策、人才和意识的关系

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要依靠强烈的市场需求拉动、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持和完善的政策保障。

首先,需求和意识是促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现实的需求促进满足需求的意识的生成,意识的进步又促成现实需求的满足,需求和意识的互相激进促使满足需求的理念、技术以及工具的发展和提高。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必须扎根于荆州市场对果蔬冷链物流的需求和荆州人民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及对果蔬冷链物流需求的意识才能一步步的不断发展。

其次,专业人才是促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基础和关键。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人和人的发展也是社会事物发展的基础,专业人才更是相关事物发展的关键。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必须依赖于专业人才的发展和壮大而发展和提高。

再次,政策(法规)是依据和保障。社会事务的发展必须要依据和保障于相关社会规范,而政策(法规)就是社会规范的最好体现。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必须依靠完善的政策(法规)才能稳步发展。

最后,政策、人才和意识相互联系。围绕人这个中心,需求是人的需求,因需求而产生的意识是人的意识,为满足需求而制定的政策(法规)是人制定的,政策同时也是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而要真正意识到需求的存在和制定出满足需求的好的政策就必须要依赖于专业的人才。要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发掘和分析荆州市场对果蔬冷链物流的需求,推广和宣传果蔬冷链物流,提高荆州人民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发掘、培育、引进和利用专业的果蔬冷链物流人才,制定利于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

2荆州果蔬冷链物流政策、人才和意识的现状

2.1总体政策环境良好,具体政策有待健全和落实

2.1.1自上而下的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总体政策环境良好

从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到《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09―2011年)》、《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湖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十二五”规划》,再到《荆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落实方案》、《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2011―2020)》、荆州市农业局《2013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荆州市农业局《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国家到荆州这条线上的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其中,《荆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落实方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要在荆州全面建成“5+6”物流基地体系,并力争将荆州打造成“四中心一基地”;荆州市农业局《2013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城郊蔬菜和水生蔬菜;荆州市农业局《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瓜果菜生产。

2.1.2针对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有待健全和落实

虽然从国家到荆州的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了,而据调查,到目前为止,从国内到荆州这条框架线上,尤其是细化到荆州,还没有专门针对果蔬冷链物流的政策性文件,少数有涉及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也只是一带而过。而有涉及到的政策性文件最接近的也是将果蔬冷链物流纳入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中统一规定和规划,缺少指导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具体性政策文件。另外,根据我们的调查、访问,荆州市及其下辖县(市、区)对于果蔬冷链物流在发展上的扶持力度也是欠缺的。

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荆州市有关物流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物流的一些具体性规划也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成。根据《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2011―2020)》所设定的近期目标,到2015年,要在荆州初步建成包括李埠、荆岳物流园区,石首、洪湖、公安、柳林洲临港、松滋和监利物流中心等的物流基地体系,并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然而,在物流园区系统、中国拟建网、湖北物流信息网、荆州市政府网、荆州市城乡规划局、荆州市交通运输局、荆州新闻网、楚网等众多网站上所能查到的各个物流基地的建设进度是:监利物流中心和公安物流中心已经于2012年建设完成,荆岳物流园区到2014年10月30日还处于设计批复的进展阶段,荆州石首物流中心到2014年12月8日才正式开工建设,其他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度信息尚无从查询。即使是荆州市已有的企业和物流园区(中心)也只有极少数在经营果蔬冷链物流中的冷藏和运输,且处于低端技术阶段。而且,荆州市还没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网,其他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除监利县有不完善的物流信息网之外也都没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网,荆州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亟待落实。

2.2果蔬冷链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荆州市的物流从业人员以从事普通搬运工作的居多,拥有专业冷链物流知识、技能,尤其是果蔬冷链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非常稀缺,管理人才缺乏,冷链物流行业管理水平低下。在对荆州市各地区物流发展局和相关物流企业的访问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石首市虽有23家物流公司,但几乎没有冷链物流企业。公司中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人员中以临时工居多,且整个石首市只有4个人有物流师证。而就洪湖市而言,除了有四家正规的物流公司外,其他的都是物流网点,也没有从事果蔬冷链物流的企业。每个从事冷链物流的的企业有20个左右的员工,其中专业人员只有5个左右。再看荆州区和沙市区,虽然这两个地区有具有代表性的两湖绿谷、北湖冷库、十号路冷链物流中心和惠民冷库等物流企业,但真正从事果蔬冷链物流的只有两湖绿谷。这些大企业内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平均也只有4个左右。而其他的县市则没有相关的数据统计。对于常住人口接近570万、城市化程度接近50%和蔬菜年产量已经超过259万吨、水果年产量已经超过44万吨的荆州,这样的严峻的物流人才形势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

2.3果蔬冷链物流意识缺乏

本次调查涉及荆州市全境,其中重点关注的是荆州、沙市、公安、石首和洪湖等5个地区,尤其注重了对荆沙两区的调查。同时,针对果蔬生产基地、物流企业、物流园区、批发商和零售商、物流发展局以及消费者我们都设计了专门的问卷进行了相关调查。

对于果蔬生产基地,我们调查了李埠万亩蔬菜种植基地、湖北南新有限公司的南口蔬菜种植基地、埠河葡萄种植基地、公安橘子种植基地和三板桥草莓种植基地等。并发现,基地人员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还处于没听说过和不很了解的状态,对于果蔬的运输和储存基本上也是在常温下进行的,而且通常只会采取洒水的传统方式对果蔬进行保鲜,甚至任何保险措施都不会采取。

对于批发商和零售商,我们在各地集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商场和超市进行了调查,如沃尔玛、好邻居、中商平价、富迪超市、广兴超市、东方超市、东方仓储、楚丰批发、平安超市、万家福广场等,同时还有在各地随机选取的诸多菜市场、水果店和小型的果蔬售卖店以及果蔬摊贩和其他果蔬批发零售商。其中,真正了解果蔬冷链物流的不到1/3,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较低,冷链物流意识缺乏。

对于消费者,随机被调查的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含高中和中专)的占有85.04%,这与荆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高中86.99%的数据是很接近的。其中,了解果蔬冷链物流的不到1/10,认为果蔬冷链物流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到1/3,而不清楚果蔬冷链物流有什么缺点的却占近七成。说明荆州市消费者对于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程度很低,冷链物流意识缺乏。

3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3.1完善政策,落实规划,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3.1.1完善和落实扶持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有利于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土地上对符合重点发展方向的物流项目用地,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并比照工业用地价格保证物流用地,并预留一定的果蔬冷链物流用地。

财税上物流企业经营货运业务的收入按“交通运输业”征税,货运相关业务收入按“业”征税,扶持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交通管理上进一步完善物流车辆进入市区停靠、装卸、配送方案,继续建设好“农产品绿色通道”,适当放宽物流园周边通行路段和时间的限制。

价格上降低物流企业运营负担,比照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优惠价格,并注重给果蔬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降负。

融资上支持重点果蔬冷链物流项目筹措资金。运用本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加大对重点果蔬冷链物流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来发展果蔬冷链物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对物流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切实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1.2加大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结合实际添加果蔬冷链物流功能

尽快完成对李埠物流园区、洪湖物流中心、柳林洲临港物流中心、松滋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的设计、规划、申报、审批和开工建设,加快建设荆岳物流园区和石首物流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在公安物流中心和监利物流中心增加果蔬冷链物流功能。并构建具有果蔬冷链服务能力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一步从果蔬冷链物流建设上落实《荆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落实方案》和《荆州市物流发展规划(2011――2020)》。

3.2引进人才,培育队伍,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针对目前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果蔬冷链物流人才稀缺,果蔬冷链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的突出问题,加大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并对果蔬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作一定的倾斜。例如,充分发挥荆州市现有院校教育资源,组织实施果蔬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为加快果蔬冷链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重点和侧重地引进果蔬冷链物流职业经理等管理人才,组织果蔬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在物流基地和龙头企业建立果蔬冷链物流实训基地,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推行果蔬冷链物流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3.3增强宣传,加深意识,促进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对于广大市民,采用报刊、海报、网络、影视、广播等多种载体和方式,宣传果蔬冷链物知识,强化果蔬冷链物流重要性,加强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认识,加深对果蔬冷链物流的意识,提高对果蔬冷链物流的要求和需求,激励荆州果蔬冷链物流的进步和发展。宣传果蔬新鲜度的辨认和保鲜知识,宣传食用新鲜果蔬的重要性。加强在售卖果蔬的商场、超市和果蔬市场等地点的宣传力度。

对于企业、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定期举办果蔬冷链物流知识讲座和工作技能培训,向有专业优势的高校和有代表性的果蔬冷链物流企业派遣学习员等方式加强职业培训。通过建立组织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果蔬冷链物流工作过程的管理和工作效果的考核。尤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Z].国发[2009]8号.2009-03-10.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发改经贸[2010]1304号.2010-06-18.

[3]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09―2011年)[Z].2009-07-31.

城市冷链物流规划篇4

夏晖公司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多温度仓储和运输管理体系,运输用的车辆可以同时提供三种温度(常温、冷藏温度和冷冻温度),并且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建有现代化的多温度仓库,为麦当劳在大中国区的发展和运营提供物流配送服务。

李万秋,现任北京夏晖食品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在食品冷链运作方面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

记者:近年来,国内的食品物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目前的现状如何?

李万秋:随着物流管理和物流市场的进一步细分,食品物流的冷链管理作为物流产业的一个特殊和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食品业早年没有物流的概念,只有运输和仓储两个环节,随着消费者的食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对于食品配送过程有了更高要求。目前在食品生产和食品销售环节,因为有对企业固定经营地点的要求,以及受到卫生、检疫部门对卫生许可等审批、认证和检查等多个环节的限制,控制得相对较好,而流通环节还基本上处于散乱的、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相对较弱的状态。

就现有的食品物流体系来说,我们的管理手段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随着食品流通速度的加快和范围的扩大,食品在流通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在增加。最近两年,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引起了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多方关注。如何使我国的食品物流管理体系适合于经济发展,如何保证食品在较长的流通链和较大的流通范围内安全可靠,已经成为冷链管理研究的主要课题。

目前,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速度还远没有跟上需求,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1.缺乏冷链管理,食品物流存在巨大的损失。由于未经冷处理和冷运输,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乳制品和其他容易损坏的食品的总损失额达到每年约10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欧洲的标准和操作规范,目前中国的食品流通总量中约80%的水果、蔬菜、冷冻食品和乳制品等保鲜食品在抵达目的地后将被收货人拒收。

2.冷链物流低价格竞争,违规操作,牺牲质量。物流公司经常使用常温车运送冷货、冷藏车不制冷、超载等恶性竞争手段,压低冷链运输市场价格。

3.监控困难,处罚不力。由于没有冷链监控的法律法规,处罚违规操作无法可依。

4.冷产品流通环节增加,范围扩大以肉品为例,原有的流通链中只有农户、肉菜市场、消费者三个环节。现在的流通链中,肉市场又联系着饲养场、屠宰厂、批发商、中间商和超市等一系列环节。

5.管理标准难于制定和实施。一方面,没有专门针对冷链管理的法规,这与行业特点有直接关系,如城乡、各地间的消费习惯存在差异,冷产品范围大等。另一方面,食品物流企业没有准入标准,食品物流环节缺乏监控体系。

记者:目前,有不少食品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等都希望筹划建立自己的冷链系统,在您看来,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冷链物流系统,在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李万秋:相对于其他产品的物流,冷链物流具有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技术含量高、监控困难等特点。在整个系统建设中,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至5倍。同时,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和温度控制及监测等技术是支撑冷链的技术基础。而监控困难也是一个特点。冷链管理不是单点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所以冷链的运作既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保证冷链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记者:物流中心的建设是物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冷链系统中,如何进行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

李万秋:物流中心的建设的确很关键。物流中心的位置、规模、形式及设备的选择是一次性的决策,对建成后的运作成本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与市中心的距离每增加10公里,配送成本平均增加4%至7%。所以,从战略角度考虑物流规划是节约成本的关键。

冷链物流中心位置的选择和一般物流中心位置选择的原理是基本相同的,要考虑所服务的客户的需求、供应渠道的影响、城市发展因素、交通道路规划、政府投资鼓励政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一般的物流中心在规划网络过程中,要考虑物流的配送经济半径,要结合企业或行业的发展战略来规划一定区域内的物流网络分布密度。而冷链物流中心多数处于物流链的末端,在考虑位置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业态的特点有的放矢,精确地分析计算。由于冷链物流成本较高,物流规划中任何一项决定都会对之后的物流成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扩大配送规模效益出发,在设计商业连锁企业的物流中心时,可以将所有商品的物流网络统一考虑。这样可以达到增加配送量,同时为多温度配送、统一订货提供了运作的可能性。但当冷链物流的规模达到一定量,并且任何单一因素变动都会产生相对较高成本的情况时,对冷链物流中心进行独立建设和操作就是较好的选择。

同时,物流中心的规模也是建设物流中心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因为建设规模过大,会增加投资成本,使企业面临亏损的危险;建设规模太小,不能满足运作和发展的需要,同样会给企业带来麻烦。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物流中心的功能。在库房内要有接货区、验货区、储存区、分拣区、备货区、出货区、回收货品区,还要有冷机房、电控制室、员工休息室、运作管理办公室、垃圾处理房等等。

此外,在进行冷链物流中心的设计规划时,要考虑平衡成本与服务,以及与物流战略定位相符。冷链流程的设计安排要尽可能简化,时间为先、集中运作。对于冷链物流中心的运作管理,必须兼顾作业安全与效率、温度控制与节能。

记者:现阶段,在冷链物流建设中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李万秋:改变目前冷链管理的现状,一是靠市场,二是靠企业,三是靠政府。市场是行业进步与变革的引导者和催化剂。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培育好市场,行业才能得到良性发展。任何违反市场规律的规定和做法将欲速而不达,并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中国现阶段的冷链物流市场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等是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的运作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企业是承担冷链物流的实体,企业规范管理和自律行为是冷链物流市场管理水平提高的基本保障。同时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靠企业的投入,它是保证冷链物流高质量的载体。政府是行业法规的制定者和市场的监督者。在冷链物流市场启动初期,在不规范的市场苗头下,如何制定合理的规范,引导市场进入良性发展是政府应该考虑的。在现有条件下,抓大放小,缩短冷链环节。提倡认证体系,是建立冷链物流规范市场的合理做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加强连锁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在食品物流企业实行认证管理,加大处罚力度,淘汰不规范的散乱运作模式。

记者:您如何看待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李万秋:食品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完善、健全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近年来中国人均消费粮食、禽肉、鱼品的数字变化表明,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强烈。

并且,冷产品表现出市场需求增加、供应链加长、市场范围扩大、质量要求提高、对物流服务的精益化要求提高等特点,也对冷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国外的冷链发展相对较早,您认为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城市冷链物流规划篇5

2014年中国物流学会项目“农产品冷链物流科技与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4CSLKt3-142)。

农产品冷链物流,指肉禽蛋、水产和果蔬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屠宰或捕捞)后,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环境下,最大程度保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和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国外有三种典型模式:美国和加拿大的北美模式、荷兰与德国的欧洲模式与日、韩亚洲模式。加拿大国土面积997万平方公里,耕地6800万公顷,人口仅3200万,人口和经济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及靠近美国边境的各大城市中,一般原材料产地距离加工业中心较远,物流业产值占GDp比重12%,并提供10%左右的就业机会,其农产品冷链物流位居世界先进水平,冷藏运输率达90%,冷链物流损耗5%,物流成本不足30%,从田间到餐桌,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萌芽于19世纪末,历经百余年的探索发展,已建立海运、铁路、公路、航空和河运等一体化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在硬件设施、软件管理、市场化程度、法规政策和人材培养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套成熟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特点

(一)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水平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核心,即全程温控和实时监控。从田间到餐桌,在整个冷链运输流程中,都采用世界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

预冷阶段:预冷是贮运前的降温处理,采用真空预冷或冰温预冷技术,如加拿大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Farms,让果蔬迅速冷却到设定温度,消除田间热,降低呼吸强度,有效延长保鲜期。

贮藏阶段: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自动存储、电子数据交换和仓库管理系统等,将保鲜期延长2至3倍,并以当今最先进的气调贮藏技术,通过减少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和氮气浓度,从而抑制呼吸作用,减少乙烯生成,延缓老熟过程。

运输和配送阶段:全程使用冷藏车或冷藏箱运输,设冷却、加温、测温和通风等装置。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Group,除具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冷藏设施外,还拥有最先进的强制供电器驱动、自动控温记录、卫星监控“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

零售与消费阶段:冷链流通最末一个环节,加拿大的超市,大都有带定时喷水装置的壁式风幕柜、低温展示柜和空调系统等设备。市民每周开车到超市购买,然后直达自家的冰箱。

(二)完善的冷链物流标准和认证制度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加拿大都制定科学规范的标准,除采用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外,还有冷藏温度、运输操作、包装材料规格、品质检验等标准。如禽类加工环境低于10℃,冷藏与运输不高4℃。以蔬菜冷链物流为例,建立6个质量检验通用模型,在全国推广。

加拿大设立食品安全监管局(CFia),实施严格专业认证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制定食品安全监督计划(FSep),采用HaCCp(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体系,对肉、禽、乳、蛋、果蔬等生产加工企业,监控生产过程,农药残留、卫生、温度、容器和包装等。规划实施以来,已有327个食品企业得到认证。此外,CFia还对联邦农业联合会的“加拿大农场生产食品安全计划”(CoFFSp)提供科技支持。通过政府和产业界合作,使生产者实施与HaCCp一致的安全举措。目前认证2500个有机农场,150家有机食品加工企业,46个有机产品认证机构。CFia的两个计划,基本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管控。

(三)国际市场化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

在宏观政策和市场机制下,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实行外包模式,市场化程度很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都为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从全球化角度来管理和配置资源,由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服务,到为客户提供咨询、信息和管理服务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物流效率高,成本低,已形成海运、铁路、公路民航和河运等多式联运体系,有三大冷链运输走廊:一是东海岸运输走廊,以蒙特利尔和哈利法克斯两大港口为主,旨在泛大西洋诸国的海运贸易;二是西海岸运输走廓,以温哥华为核心,大都联系与亚太国家的经贸往来;三是南北运输走廓,以五大湖地区为中心,铁路加公路,处理与美国的相关贸易。另外东西运输网络,东西海岸之间,沿美加边境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以及圣劳伦斯水道系统。

冷链物流模式,亦呈现多元化。既有产地加工企业模式:以国家铁路公司(Cn)和最大产地加工企业melvinFarms为主体;也有批发市场与配送中心模式:由北美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oFtB与最大配送中心Sobeys组成;还有第三方物流模式,如thomsonGroup独立运作等。

(四)智能化的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包括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和全程温度监控、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等,做到了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一是对农产品安全问题,实现信息可追溯。二是通过poS、eDi、gps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管理和交换系统,动态监测,了解货物信息。三是对冷藏货物数量、储存地点、交货时间、补货等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从生产、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和销售,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无缝对接。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

另外,加拿大已融入世界最大的农业网络应用系统,由美国上世纪90年代建设,覆盖9个国家和地区,连通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大量农业企业,用户可通过电话或计算机等设备,共享网络信息资源。

(五)有力的国家政策法规和人才支持

首先通过法律法规和标准,政策资金扶持,检查监督等,促进并规范冷链物流行业。如《海商法》、《领航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沿岸贸易法》等。1987年放松对运输业的管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1990年进一步下放港口和内河运输经营权,对国家铁路公司进行改制,扶持补贴,赢利率由3%升至30%,北美效益最好。并注入启动资金,建立北美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oFtB,年交易额近10亿加元。

其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各类物流协会和农业协会充当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一方面协助政府落实各项法规政策,另一方面向企业提供服务。如加拿大卡车协会,由运输企业、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分销市场、以及配送中心等组成。协助CFia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及行业规范,协调行为主体关系,技术咨询和培训等。

三是专业人才培育。加拿大注重投入,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如加拿大名校麦吉尔大学和约克大学的物流专业,培养国际稀缺复合型人才。政府资助加拿大供应链理事会,开发人力资源。联邦供应链研究院,对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其中学士以上95%,硕士48%,有仓储或配送工程师等资格证书占25%。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差距比较

(一)软硬件供给比较

1.基础设施。加拿大海运、铁路、公路、民航和河运等,多式联运。我国主要为公路和铁路,公路冷藏保鲜车辆,仅占货运汽车总量0.4%;铁路冷藏车占2%,多为陈旧机械式冷冻车皮。现运输设备,仅满足市场需求25%。目前有冷库2万座,分布不均衡,大都年限较长,设备老化。其中新型装配式立体化冷库,还不到20%。自动温控区间较小,难以适应冷链物流的发展。

2.信息化建设。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采用先进信息化管理,智能高效,全程监控,实现无缝对接。而我国信息化平台建设,尚正探索起步。绝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难以处理和传递信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如RFiD智能监测、条形码、车载GpS、GiS等,应用水平低,尚远未普及。

3.物流技术。加拿大普遍利用自动温控及检测设备,物联网和卫星定位等技术,在物流运输中,实时对冷藏温度变化、车辆运行、油耗和开门次数等,全面动态监控。我国不但此类技术落后,而且在农产品预冷、低温环境下分级、卫生管理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4.专业人才。相较传统物流,冷链物流具交叉性、边缘性及复合型。如冷冻工艺学、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品控安全和电子商务等。加拿大教育培训体系完善,物流人才济济。我国高校没有设立相关学科,从业人员大都由传统物流转行,师傅带徒弟。本科以上学历34%,硕士仅15%。

(二)市场化程度比较

1.冷链物流体系。加拿大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产供销一体化,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中间环节少,物流体系安全高效运转(图1)。我国则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协调衔接,在整个环节中,迂回运输,重复分拣整理,“冷冻-自然解冻-再冷冻”,“断链”时有发生;中间环节多,时间长,增加农产品损耗,提升物流成本。

2.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市场化,实质乃第三方企业的介入程度。加拿大市场化程度很高,大都为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从全球化角度来管理和配置资源,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我国冷链物流尚起步,区域性强,市场规模不大。第6次中国物流供给状况调查,大部分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第三方冷链物流仅5%。除中外运、中粮和双汇等外,其它中小企业,均难达国际冷链标准要求。规模弱小,缺少组织和协调,仅提供冷藏运输服务,无法保证整个供应链低温控制。

3.农民专业合作社。加拿大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市场占据很大份额。组织规模化生产,与超市等需求企业对接,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起关键作用。我国市场化程度偏低,近年虽引导开展农超对接试点,但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资金扶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营上未尽规范。加之农产品生产标准不统一,竞争力不强,目前尚难实现农超的圆满对接。

(三)法规和政策环境比较

1.法律法规。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依靠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检查和监督。我国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原则且笼统。政策大多为意见和规划,可操作性不强。有的照搬国外发达国家,某些条款不符国情。或缺乏相应技术和组织机构,难以实施。

2.物流标准。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制订一系列规范标准,并实施严格的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制订较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已有标准覆盖面小,大多在储运环节,缺少上下游衔接管理与销售环节规范。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间交叉重复,或为指导推荐性标准,不具强制可操作性。一些规模较大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如速冻、肉食加工、冰淇淋和奶制品及外贸企业,只遵循企业自身标准。HaCCp未得到普及,标准化建设发展缓慢。

3.政府扶持与监管。加拿大经验表明,政府引导和资金投入十分重要。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一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各环节衔接不紧密。一方面政府扶持不足,如冷库投资、RFiD和GiS等信息化建设等,增加物流企业成本等,需国家给予扶持。政府的行业监管,也是一个长期的难题。

此外在发达国家,“没有经过预冷处理的果蔬,就是不受欢迎的”,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而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集贸市场的开放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的常温流通,却司空见惯。从田间到餐桌是否保持低温状态,并不关心。民众冷链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三、借鉴和启示

借鉴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建成布局合理、标准体系健全、技术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运行管理规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对促进我国农民增收和保障食品安全,具重要意义。

(一)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政府引导扶持

首先法律法规,借鉴发达国家,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核心,建立一个完备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其次标准体系。如制冷保鲜标准,涉及原料处理、分选加工、冷藏、包装标识、运输、配送销售诸环节。信息标准,包括数据采集、交换和信息管理,旨在产品监控和可追溯。国际规范的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如HaCCp、Gap、Gmp、GVp和iSo等。另外,还有冷链设施设备及工程设计安装标准。

政府宏观扶持和保障,一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土地、资金、信贷和税收等优惠政策。二是绿色冷链运输通道,减免高速通行费用,支持跨区域加盟,放宽城市交通管制,在车辆审验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三是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规范行业秩序,保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重点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冷链物流的必要前提。如《规划》中8大“重点工程”,涉及预冷、冷藏、运输和查验等环节。在农产品产地,建设一批经济适用的预冷设施。在批发市场等重要物流节点,建设一批设施先进、高效环保的冷库。在各大城市周边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节能型的冷链运输车辆,以及相关温控设备。

在冷链建设重点工程中,按照规范和标准化要求,利用现有企业和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农产品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工程。同时依托现有资源,在产、加、储、运、中转和进出口诸环节,建设监管和查验基础设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快冷链技术研发,推进信息化管理

政府与企业联合,通过引进消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等,对生产、储藏、加工、运输和销售各节点,进行技术升级。如农产品预冷、无损检测与商品处理、自动冷库技术、库房管理系统、移动冷却装置、车运自动温控、先进陈列销售等技术。同时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智慧物流等新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货物的资源信息共享,全程透明监控。

我国幅员辽阔,应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费地,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开发应用管理软件,如市场供求、客户服务、库储控制、运输和交易管理等,健全信息收集、处理和系统。推广条型码、RFiD、GnSS、传感器、移动物流和电子标签等技术。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资源,产品监控及可追溯。为客户和商家服务,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四)构建区域特色冷链物流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

根据《规划》要求,推进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猪肉冷链物流体系:从东北到京津;从中部和华南,到长、珠三角及港澳。牛羊肉冷链物流体系:由中部到京津、环渤海和长三角;由西南到华南;由西北到中亚和中东市场。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从黄淮海、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等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5]。水果冷链物流体系:由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等特色产区,到各大中城市。蔬菜冷链物流体系:以反季节或特色蔬菜为主,南菜北运和东菜西输等。

根据农产品区域布局,建立多元冷链物流模式。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第三方物流是未来市场主体。应政策倾斜,重点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强的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如大型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在产、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源头低温控制,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产销对接,健全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逐步发展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五)培育专业人才,提升公民冷链意识

冷链物流是一门交叉复合型学科,国家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开发战略,包括技术研究人员、管理经管人员、业务设计人员及一线人员的技能培训。协同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物流企业,搭建多层教育培训体系。在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同时建立行业人才激励与柔性机制,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加快人力资源项目库建设。另外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认知度。使广大消费者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关注质量安全。营造商业氛围,促进品牌营销。唯民众的观念意识,才是推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源泉动力。

参考文献:

[1]曲哲.加拿大的冷链物流网[J].农经杂志,2010(7):33-35.

[2]陈磊等.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J].物流技术,2012(2):9-12.

[3]万燕芳.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标准化经验及借鉴[J].农业展望,2014(4):75-79.

城市冷链物流规划篇6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到“十二五”末,完成1万个以上行政村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5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50%以上农户。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北省煤炭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河北省能源科技与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河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

社会民生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0%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80万人,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70%;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到185万人。引进国外专家3万人次,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国培训5000人,高技能人才数量达到115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0%以上。

《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和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残疾人医疗康复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城乡残疾人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全覆盖,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优先覆盖残疾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政策性扶持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性帮扶力度加大,50万贫困残疾人稳定脱贫;各设区市全部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各县(市、区)加快新建、改建、扩建。残联所属残疾人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率实现100%;为15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1万个行政村新民居建设优先照顾残疾人。推进残疾人生活、生产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中60强县(市、区)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省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服务业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5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人均服务业增加值15万元左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0%以上。

“十二五”期间,全省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达到4%左右,旅游收入达到2000亿元。

《河北省煤炭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现代煤炭物流产业体系,建设一个部级煤炭交易中心,畅通三大煤炭物流通道,打造九个煤炭储备基地,壮大一批大型煤炭物流企业,转运下水煤炭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国“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其 他

《河北省能源科技与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到2015年,大型煤矿回采工作面机械化采掘程度达到100%,高效安全煤矿产量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发电煤耗降低4%以上,高效清洁火力发电技术全面推广;风力发电5兆瓦大容量机组投入运行,并网技术实现突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提高3-4个百分点;全省能源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25%),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40%左右(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打造保定新能源装备、邢台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光伏电池和风力发电整机生产规模均达到600万千瓦以上。

《河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加强城乡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建设、体育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和体育健身指导网络建设,加快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真正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全民参与的群众体育新格局,着力提升群众体育活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着力增强竞技体育实力;打造“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扩大体育产业规模,着力打造体育产业竞争力。

《河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铁路,通车里程达到80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5公里/百平方公里。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169个,年吞吐能力达到8亿吨;民航机场,建成通航运输机场数量达到7个(含军民合用机场),到2015年,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26万吨;城市交通,各设区市建成相对完善的城市地面快速公交系统。“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431亿元。

城市冷链物流规划篇7

abstract:thelogisticsdemandinBeijingishuge.themainlogisticswaythereisflowintoBeijing.withtheseriouscontradictionbetweenmanandland,inordertomeettheneedsofthepeople'slivelihood,acollaborateddistributionportmustbebuiltintheperipheriesofBeijing.aftermanyinvestigations,thispaperbelievesthatmajuqiaoLogisticsBaseintongzhouDistrictisthemostappropriatechoice.anditsimplyintroducesthegoalsandfunctionsofthecollaborateddistributionport.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共同配送;物流中心

Keywords:Beijing,tianjin,Hebei;collaborateddistribution;logisticscenter

中图分类号:F25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073-02

1战略背景

为了解决人口膨胀和环境恶化问题,北京市提出了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促进生产要素更多的向周边城市流动。在《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中,区域性物流基地和超万米大型仓储设施都属于限制性产业目录范畴,未来的几年中,大型物流设施将因无法找到合适土地资源或无法承担土地成本而外迁,最终导致北京地区的物流需求无法及时响应。而北京属于特大型消费城市,物流需求巨大,而且以流入为主,因此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在把功能和产业疏解出去的同时,必须进行产业提升,更好地服务和支撑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下北京城市定位的改变急需重构物流系统,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对服务保障能力要求更高,北京物流需求结构需要疏解、提升同步。物流挑战与机遇并存。

2打造符合北京定位的城市共同配送港

北京应有序疏解物流中心,在城市内部留存一部分物流中心,同时本着统筹发展的原则,在北京周边打造保障民生的高端智慧物流中心,以适应北京高新科技、文化产业、第三产业等知识型城市建设要求。

2.1以农副产品物流和电子商务物流为主,打造物流服务平台

现代物流集聚区以物流基地为基础,抓住北京市重点物流基地建设以及朝阳口岸东移契机,以电子商务型物流和农副产品物流为重点,逐步形成流通企业集聚区、综合服务区和流通总部商贸区等功能区域。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加快搬迁和社区化建设,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发挥充足的空间资源优势,着力吸引总部型企业和高端服务业企业集聚,打造成为面向环渤海的综合服务中心,与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

2.2以现代物流为主,发展高端物流

大力引进“总部+物流”、“生产基地+物流”、“展示交易+物流”等高端物流项目,打造逐步形成末端共同配送的高效物流组织模式。同时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搭建认证、支付、交易、清算、诚信等平台,发展高端智慧物流,以重点功能区为载体,重点打造高端商务、高端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产业。

3马驹桥物流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是最合适的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

通过综合考虑北京众多物流中心的地理位置以及服务特色,发现通州区马驹桥物流基地最适合作为承接北京民生保障的重担,发展农产品物流,保障首都和城市副中心的生活需求。此外,马驹桥地理位置优越,再加上原有的物流基地作为基础,足以承担此重任。

3.1地理区位

北京位于京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西北北部出海运输大通道的交汇处,是我国“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枢纽。以北京为核心向六个方向放射的运输通道,涵盖西北、正东、东北、东南、正南、西南方向的高速路是“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一体化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地处首都北京,与天津相距仅86公里,距离承德、张家口、石家庄等地距离均200公里上下,位于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区域,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

3.2交通条件

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地处“六放射”东南京津方向的咽喉位置,对京津地区具备较强的辐射作用;与沿海“五港”具有显著的距离优势。

公路:项目紧邻京哈、京津、京开、京石等多条高速公路,经由东南六环路可与多条高速公路联通;

港口:经由京津塘高速公路可直达天津港,距离天津港132公里;

机场:项目地距离新建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27公里。

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地处京沪高速与东南六环路交汇处,东南方向的京沪高速是外阜进京的重要通道之一;北京六环路是收费高速公路,禁行规定每天6时至24时,外阜货车在六环路(不含)以内道路禁行。因此,项目地占据首都城市的关键节点位置。

4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的功能规划建议

4.1总体目标――打造“一核+三元+多中心”的民生物流港

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核心内容是打造“一核”(总部核心区)、“四元”(高端农副产品、食品、快速消费品),“多中心”(多个产地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如图1所示)

①“一核”――指企业总部核心区,重点吸引农副产品、食品、快速消费品相关的流通企业、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总部入驻,打造企业总部基地;该核心区发挥两大功能,一是智能指挥控制中心;一是农产品共同配送平台。通过信息流和订单流,上游对接农产品生产基地,下游对接销售网点,中间通过交易和物流平台,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控制全程控制。

②“三元”――指三大类民生相关的产品。初期重点面向农副产品、食品等三大类民生需求产品类型;后期可逐步完善产品类型,实现多元化。

③“多中心”――是指链接多个生产基地和冷链物流中心。以北京共同配送港为载体,通过信息平台,形成需求中心和智能调度中心在北京,生产和流通加工在外,辐射和链接津冀等周边区域多个生产基地和冷链物流中心。

4.2功能规划建议

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目标,以冷链产业链创新、高端研发、现代服务业引领为重心,实现冷链产业链高端服务、总部经济、产业链创新和先导示范功能。

4.2.1高端服务功能

北京共同配送港应根据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创新物流金融模式,为入园物流企业、客户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服务,实现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兑仓、开证监管等现代物流金融功能。依托高标准、现代化的物流资源和信息技术,建设面向环渤海地区的电子商务物流保障平台,吸引国内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引领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和模式创新,打造环渤海地区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行业旗舰。

4.2.2产业链创新功能

本着先进性、科技性、创新性的理念,围绕全国冷链产业链的需求,以经济实体为载体,通过龙头企业产品创新和高端人才创业推动冷链产业链细分和延伸,形成以冷链总部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并吸引社会主体在产业链扩张中创业、就业,为全国冷链产业提升提供科技引领和服务。

4.2.3先导示范功能

通过冷链企业总部基地,重点发展面向农副产品、冷链设备、生物医药、精密电子四个产业的特色鲜明、专业性强、辐射面广、科技与服务结合紧密、具有冷链高端形态的多元化特色冷链物流产业链;实现“高端研发、品牌服务和营销管理在京,生产加工在外”的冷链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具有先导示范功能。

4.3服务平台建议

以上功能作为指导,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应开发以下服务平台:

①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功能为医疗保健、餐饮、娱乐、综合市场,主要由商务酒楼系统、综合市场系统、医疗保健系统、设备维护服务系统等系统构成。②商务服务平台,主要功能为办公基础服务、文秘服务、金融服务、产品展示及其他商务服务,由商务服务信息系统构成。③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为职员管理、通关及税务服务等,主要由职员管理系统、办公oa、财务管理系统、海关系统接口、税务系统接口、生产管理系统接口等系统构成。④生产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为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车辆配载管理以及作业管理等,主要由订单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运输调度子系统、运输跟踪系统、运输跟踪系统、作业跟踪系统等系统构成。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北京非核心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规划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第一: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符合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对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推动北京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贯彻首都发展的战略要求,对改善城市配送基础设施、提升。城市配送效率、增强城市配送服务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创新首都物流的服务模式,对提高一体化物流运作、网络化经营能力,提升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和保障城市高效运转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北京城市共同配送港增强首都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节能减排和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英泽,郝玉柱.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物流一体化――第九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述要[J].中国流通经济,2015(12):7-11.

城市冷链物流规划篇8

关键词: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6;F2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生鲜食品的质量尤为关注,冷链物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了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度,因此,发展好冷链物流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的分析了西安市的冷链物流现状情况,详细阐述了该如何更好的整合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并针对冷链物流行业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越来越高,我国的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越来越多。然而,我国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却比较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巨大的农副产品冷链运输市场,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商机无限。但为什么已有的物流企业却不能够很好地进入冷链运输市场呢?这就需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加以解决。

1.2研究内容

本文在重点介绍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基础上,找出了西安市农产品产业中存在问题与缺点,分析了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不景气的原因。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西安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提出一些决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2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2.1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正因为这样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所以,农产品冷链的运作主要是重视能耗低成本,有效地对运作成本与农产品冷链进行控制。因此,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还存在着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2.2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

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比较发达的几个城市之一,这里人口众多,每天在这座城市卖出的农产品数目数不胜数,但是,在西安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物流供应商能够对整个的冷藏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监控。2.2.1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配送中心增多,农产品物流技术增强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景被广泛看好,所以许多的大型农业企业和零售企业都认准这这个商机,积极的开始投资并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随着各个农产品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众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积极的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2.2.2西安市已初步降低了运输的成本西安市政府为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加强了农产品物流运输网络的建设,在各个区域都建设一定的低成本运输网络。西安市政府已经允许在各大高速公路对冷链物流运输的车辆实施一定的监管,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减免一定的收费项目,以此来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成本。

3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行业标准不完善

目前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该行业的行业标准是由相关的物流企业及其他企业来制定的,在标准的内容上不免失去了公正公平以及客观性。虽然越来越多的部门都开始制定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但是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标准体系本身的不完善。

3.2专业人才缺乏

西安市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综合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冷链物流在整个物流大行业中相对来讲是属于一个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然而在现实中真正懂得运输技术,管理冷链物流系统的专业人才却没有能够全面的发展起来。

3.3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少之又少

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的不断扩大,第三方的冷链物流公司也是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使农产品行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时增加了许多问题。因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导致农产品企业监管不全面,农产品冷链市场比较混乱。能够满足农产品行业要求的提供综合的第三方物流的正规企业比较少,而专门针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更是少之又少。

3.4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

陈旧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发达城市来看,西安市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不足问题,并且现有的设施也比较陈旧老化,不能够对新时期冷链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对西安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

4.1进行冷链物流相关制度的创新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冷链物流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企业更新换代基础设备,采用先进的物流制冷装备,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增强冷链物流的服务,并积极提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4.2建立冷链物流系统的标准与规范化

对于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来说,有了统一的一个行业标准,才能对冷链运输的质量实施监控,才能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质量。西安市的农产品运输行业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技术的统一规范,执行一个规范化的标准。

4.3对冷链物流人才进行培养

西安市冷链物流的发展,缺少的是懂冷链物流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而西安的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长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各方面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因此,从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大力的支持各高校设立与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相关的专业,例如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学校和企业也要深化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

5结论和展望

为推动西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要实施科学有效的各项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西安市未来的一项发展计划,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冷链物流运输产业链;在科学技术方面对冷链物流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建议把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区域投资、引导外资投资的战略重点;适当考虑减少冷链物流企业的各项税。在产业政策方面: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对区域的灵冷链物流进行合理的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安市的冷链物流产业方面会慢慢地走上正轨,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友兰,张锐,杨烨凡.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J].发展研究.2014(04):77-83.

[2]李婷,宋志兰.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核算[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0):17-20.

[3]李忠诚,郄海拓.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62-4064.

[4]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2):73-75.

[5]杜冉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76.

[6]刘宸,陈天恩,张瑞瑞,等.wSn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04):48-54.

城市冷链物流规划篇9

一是冷链的关键环节冷冻冷藏骨干企业发展较快。目前已有三家上规模的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包括三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强盛冷冻食品公司、枝江市荣昌肉联厂,分别具有储藏、加工、销售蔬菜、水产品和猪肉一条龙产业链初步功能。二是冷链关键基础设施已经具有一定能力。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市已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总储藏量为2万多吨的冷冻冷藏库容,冷库建设占地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三是储存结构由单一的猪肉开始扩大到多元化。除了生猪养殖、交易、屠宰、储藏、运销具有完整产业链外,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也开始向种养、收购、加工、储藏、运输、分销一条龙方向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冷冻冷藏能力,对平抑市场物价、打击过分投机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农产品冷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大量农产品堆积压库,无处存放和运销;一方面加工能力不足,深加工高附加值配套不够,推销渠道不畅,农民往往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值,农产品严重卖难。二是贮藏容量与现实生产能力反差大。一方面,各种肉禽蛋和水果水产品蔬菜及其加工品批零销售市场看好,但收获季节高峰因运力和销售速度影响,大量需临时冷藏的鲜货,因储藏设施不匹配烂掉坏掉,损失巨大。三是现有冷库设施陈旧落后,功能不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名优产品的质量,使优质产品大打折扣,影响了农产品声誉。

三、“十二五”农产品冷链市场前景及其特点

枝江市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和湖北省确定的优质肉禽蛋和水果、水产、蔬菜生产基地,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具体特点是:一是农产品资源丰富。先后建成了40万亩商品粮、18万亩优质棉、30万亩双低油、70万头瘦肉猪、700万只家禽、15万亩柑桔、15万亩砂梨、11万亩水产品、10万亩专用蔬菜、8万亩速生丰产林等10大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已成规模。二是农产品质量闻名中外。全市有近40件农产品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培育出“百里洲砂梨”、“白洋柑桔”、“七星台大蒜”、“董市白瓜”、“银山白桃”等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柑橘和大蒜等还远销世界各地。三是上下游产业包括粮食、油脂、水果、蔬菜等初级农产品的深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世联公司、湘宜水产品加工,鸿新、隆华等柑橘加工等企业,均已成为我市规模骨干企业和出口基地。四是我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水、公、铁、空运输及高速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农产品资源丰富,2009年全市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30.31、30.12、8.84、0.95、6.25万吨,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现实物质基础和巨大的想象空间。

四、“十二五”农产品冷链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与长江经济带大物流相对接,将我市富有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容进一体化,实现取长补短、优势共享;二是建立农产品生产(养殖)、交易、加工、冷冻冷藏、运输、批发零售等一条龙大市场,形成跨行业跨产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三是实现产销直接见面,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加快物流速度,减少流通过程中的产品变质,确保农产品质量,降低费用,让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四是加快与现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规模相配套的储藏设施,在我市交通便利和运载吞吐量大的地方新建、扩建冷库,同时在农产品产量大和具有相对产业化规模的地方建加工厂,就地加工。

五、“十二五”农产品冷链发展规划的项目

一是在城区建设大型肉禽蛋冷冻区和生鲜品冷藏区。以现有荣昌肉联厂冷冻设施为基础,扩大容量,使之承担起供应市区10几万市民日常生活肉食品的重任,同时也起到加强储备,保障供应、打击投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肉价的蓄水池作用;集中城区周围几个乡镇的农产品,包括虾、鱼水产品,梨、瓜、菜等水果蔬菜,进行集中进库保管,保质保值,平衡供给。二是适当扩大七星台冷库容量,使之成为该镇大蒜和油脂品等特色农产品的大本营。三是在我市与城区交界的安福寺,建设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以该镇拥有省级食品加工工业园为依托,以该镇内拥有铁路编组站、高速公路道口、国际机场和高速铁路等大运量载体为优势,以该镇柑橘、桃等水果产量最大,其他生鲜食品品种多为基础,建成与新火车站地区大物流一体化的、融生鲜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冷藏、加工、装卸、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冷链物流区。四是在顾家店镇以现有强盛冷冻厂为基础,以该镇仔猪交易中心为辅助,扩大强盛冷冻规模,使其成为乡镇肉品生产贮藏区域中心,以调剂市区市场。

城市冷链物流规划篇10

关键词:咸宁物流业农超对接冷链物流

一、咸宁物流业发展的环境及市场优势

(一)咸宁物流业发展的环境

咸宁市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中游。长江黄金水道依市而行,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纵横南北,区域内公路、铁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并存,区位适中,交通便捷。全市现有通航里程564.4公里,以长江码头建设为重点,兼顾主要内河码头,加快形成了江海直达、水陆联运的运输体系,新建了石矶头1000吨级码头1座,加快黄沙、赤壁、陆溪、鱼岳、潘家湾和牌州6座码头的完工配套,使港口装卸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共有生产用码头58座,泊位85个。2006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达到1226万吨、货物周转量11.68亿吨公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34.02万吨,分别是1990年的1.4倍、1.2倍、8.6倍。邮政业务量11317万元,是1995年的1.3倍。物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资流通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十二五”时期,充分依托湖北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物流需求逐步构建物流圈(带)――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将武汉城市圈的现代物流圈建设成为以武汉为核心枢纽的华中现代物流中心区的总体目标要求,咸宁要加快接轨武汉,以市场及产业需求为导向来建设物流供应链。努力使咸宁市成为武汉城市圈枢纽型物流中心城市。

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服务特色农业、电力、纺织、森工、机电、汽配、冶金、建材等产业,重点建设咸宁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园区、咸宁临江港口物流园区和咸宁永安商贸物流园区。

(三)咸宁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分析

咸宁市咸安区地处武汉市1+8城市圈,有武汉“后花园”之称,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城市,而咸宁依托107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等,构成了区位优势。咸宁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一是要大力加强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连锁配送中心、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等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并争上粮食物流项目和建设流通加工型现代物流园区,以此来提供优质服务,并为特色农业基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和强力支撑,使咸宁成为网络鄂南、辐射湘鄂赣的区域性农副产品中转批发中心和江南重要农产品集散地。

随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咸宁已初步形成电力能源、纺织服装、森工造纸、机电及汽配、冶金建材和特色农业6大支柱产业,农业已形成楠竹、苎麻、茶叶、畜牧、水产、苗木花卉、有机水果、蔬菜等十大基地,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二、咸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一)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完善中

咸安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完善中,位处咸安经济开发区内,距咸宁中心城区约5公里。园区发展定位:依托咸宁市咸安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资源,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走集约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展示、销售、物流于一体,打造咸安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园区从功能上分为:农产品加工区、配套产品加工区、产品展示区、产品研发区、配套居住区、物流中心。六大产业分布:森工建材、苎麻纺织、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水产加工、饮品制造。依托咸安丰富的桂花原料资源,整合咸安区从事桂花加工企业,形成桂花食品产业链。坚持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园区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突出平台建设、调整结构、创造环境,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或优势产品,拉长产业链,实施链条式开发,增加附加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信息化程度低,管理体制有待改革

由于咸宁市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传统规模企业演化而来,物流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网络化程度差,物流设施设备水平落后,还未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农产品特别是季节性、区域性农产品滞销时有发生,而且频度在增加,推动产区和销区对接工作。

我市物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还没有完全打破,不能很好地开展业务外包,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不畅,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资源闲置分散、增量资源浪费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我市经济整体的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

(三)冷链物流处于起步阶段

咸宁市最大冷链物流即将建成使用,咸宁市咸安区供销百源物流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冷链系统,物流系统,设备购置等,集冷冻、冷藏及物流配送、销售农产品功能于一体。项目于2011年开工,本着边建设边收益的原则,部分仓库已建成投入使用。整体项目计划于2014年全部完工。现有分散的经营模式难以整合现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主要是由以前的运输公司、冷藏库等单位发展而来,经营模式比较分散,相互之间缺少联系。由于利益和体制因素,各种信息交流欠缺,各自独立运营,整合难度较大。

三、促进咸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咸宁以开发“四乡六业”,实施“特色农业”战略。咸宁嘉鱼蔬菜基地,嘉鱼水产基地、崇阳水果基地、咸宁桂花苗木基地等。生产的水果、蔬菜、鱼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消耗。

建立蔬菜、果品、水产物流冷链是提升农产品产业绩效的基础。为了保证质量,嘉鱼蔬菜、崇阳的水果、咸宁的桂花等从采摘直到销售,冷藏链的预冷保鲜、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特殊的冷藏链专业技术和先进的供应链综合管理技术给予支撑,使整个冷藏链完全保持在一个完整的低温链中。

蔬菜采摘后未经预冷在运输途中,还是会腐烂。蔬菜采摘后携带大量的田间热,呼吸热会使环境温度升高,促进呼吸作用加快,减少寿命。运输中需要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输装备和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才能有效保证货物的保鲜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进入批发和零售环节后,需要继续保持低温或冻结的状态。

(二)加大农超对接力度

咸宁农超对接,各地工商部门积极引导规模菜农和当地的大、中超市形成对接关系,达成销售协议,让农户走出了卖菜难的困境,也是市民“菜篮子”和农民“钱袋子”的对接,实现了最大的双赢。采取“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的方式,直接将部分蔬菜卖入学校、企业的食堂。可以在城乡结合部及城市大型社区推广平价蔬菜连锁店,减少菜场菜价肆意上涨,不做“秤上文章”进一步推进“农社对接”。

农企对接工作,不仅受益农民也受益企业。政府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在当地建设冷库、净菜加工生产线和蔬菜检测中心、桂花食品的加工等基地的配套服务中心,保证农产品质量和货源供应,是完善农企双方合作机制的关键。加强农企、农超对接也是解决“菜篮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提高品牌效应,可通过促进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使居民得实惠、农民促增收。

咸宁市还应加大对合作社、基地参与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的政策支持,不断地拓宽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渠道,鼓励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对接关系,建设冷链系统、加工配送、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等,形成超市+基地对接、超市+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最终实现双羸的目的。

(三)加工农业推广技术力度

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快速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扶持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随着特色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我市各县区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需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发展,着眼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密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生产、加工环节实现低温控制,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冷链对接,稳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外包。鼓励流通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实现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行全过程监控,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http:///(国家统计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