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十篇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十篇

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8:14

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篇1

[论文关键词]青年干警能力培养实践探索路径和对策

检察队伍建设是检察机关永恒的主题,不断探索检察队伍建设的新办法、新路子是检察工作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青年检察干警作为检察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如何发挥其内在潜能、因材施教地提高其工作能力,是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基层检察机关加强青年干警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与基本要求

(一)基层检察机关加强青年干警工作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加强青年干警工作能力培养有助于检察工作顺应新时期社会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转型对检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执法过程中的矛盾如不能及时有效化解,将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这就要求作为检察队伍生力军的青年干警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必须具有良好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加强青年干警工作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和执法为民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保障人权、执法理念、执法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司法公正、权益保障有了新的期待。继续加强青年干警执法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基层检察机关提高执法公信力和执法为民水平的重要手段,也能帮助青年干警全面提高联系群众、沟通协调以及化解矛盾等方面能力。

(二)基层检察机关加强青年干警工作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1.年龄结构的年轻化要求培养重心的调整。以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称市北区检察院)为例,35周岁以下青年干警人数已占干警总数的52%;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些基层检察院青年干警的比例已经达到干警总数的30%甚至更多,青年干警已成为检察队伍的主力。年龄结构的年轻化要求把检察队伍能力培养的重心逐渐向青年干警倾斜。

2.文化层次的高学历化要求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市北区检察院为例,67名35周岁以下青年干警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57%。青年干警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如何将丰富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执法办案和群众工作中,这就需要针对青年干警的自身特点转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变单项灌输、被动接受、单纯说教的培养模式为双向交流、主动参与、多管齐下的模式。

3.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要求培养方式的创新。以浦东新区检察院为例,2009年至今,新招录人员中毕业于山东省外院校的占到招录总数的63%,地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青年干警价值取向的差异。这种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要求加快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培养载体和形式的创新,要求注重培养方式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满足来自不同成长背景的青年干警的现实需求。

二、加强青年检察干警工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积极搭建平台,导航职业规划

市北区检察院深化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青年干警树立正确导向和规划。一是搭建教育引导平台,筑牢青年干警理想信念。积极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五进两服务”大走访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青年干警树立正确理念。二是搭建咨询指导平台,科学规划职业愿景。通过党组与新进检察人员面对面交谈、检察官教检察官、资深检察官传帮带等多样化的咨询指导活动,为青年干警做出职业近期和远景规划,明确个人定位,不断引导青年干警实现自我价值。三是搭建人才储备平台,为青年干警建立成长档案。将每个青年干警的个人基本情况、岗位工作情况、荣誉取得情况等归入成长档案,科学评判青年干警的表现,调查青年干警业务专长与任职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实现动态管理。

(二)创新培养举措,提升综合能力

市北区检察院构建特色化、互动化学习模式,激发青年干警学习热情和动力,提升综合素养。一是开展“师傅带徒弟”活动,帮助青年干警完成角色转变。从院领导、检委会委员、正科实职领导干部等检察官中选出34名师傅,与36名从事检察工作不满5年的青年干警结成师徒,进行为期两年的传帮带,全方位、系统性传授经验、教授技能。二是实施aB角“副岗”锻炼,打造“一专多能”复合人才。规定青年干警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从侦监、公诉、反贪、反渎、控申、综合文字材料等岗位中选择一个作为“副岗”,每人每年在“副岗”锻炼30天,在锻炼干警综合能力的同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三是走基层接地气,增强青年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发挥信访接待室、派驻检察室等机构与群众“零距离”的优势,有计划地安排青年干警到基层锻炼,提高处理矛盾纠纷、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如青年干警走进“邻居节”,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制教育、现场解决纠纷,发放检民联系卡200余张、宣传册100余册,解答社区居民法律咨询60余次,现场化解邻里纠纷3起。四是建立青年干警列席检委会制度,提升业务素养。由检委会秘书科根据检委会研究案件情况,安排每名青年干警每年至少列席1次检委会,参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讨论,拓展青年干警的办案视野,丰富工作阅历,提高青年干警实际工作的能力。今年以来已有18名干警列席7次检委会,5条意见被采纳。五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有计划地开展了汇报案件练兵竞赛、检察理论年会等多项岗位练兵竞赛活动30余次,30余人获得全省“十佳公诉人”、全市检察机关“业务尖子”、“检察理论研究人才”等荣誉80余项。六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和谐氛围。组建体育特长小组、检察官文联、文艺演出队及书法、绘画、摄影等兴趣小组,举办演讲比赛、拓展训练、“工间操”等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三)严格业务规范,培养优良作风

市北区检察院以实现队伍专业化、执法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为目标,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干事创业提供作风保障。一是加强专业学习,明确执法规范。组织青年干警加强对新刑诉法的学习,采取领导重视带头学、灵活运用结合学、有序衔接针对学的“三学”措施,深化青年干警对新刑诉法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新进青年干警岗前执法规范、办案程序等业务规范的培训,奠定青年干警公正执法的坚实基础;深化严格执法意识,定期组织青年干警集中学习《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应用,撰写执法办案心得体会50余篇。二是完善办案机制,严格办案程序。细化执法办案程序,制订了《规范化建设制度汇编》,修改完善了各部门内部规范标准;完善业务督察机制,加大对青年干警案件质量的自查、督查和专项检查力度,每半年开展1次案件质量评查活动,将评查结果记录在青年干警执法档案中,促进规范执法,及时解决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青年干警执法办案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三是强化廉政根基,提高自控能力。通过收听廉政讲座、观看廉政戏剧等多种形式,结合“廉心洁行”、“守纪律、正检风、做表率”等专项活动,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加强青年干警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通、清正廉明的青年检察队伍。

(四)建全激励机制,促进才华施展

市北区检察院从优待检,让青年干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人尽其才。一是建立青年干警奖励措施。鼓励青年干警在职深造,对在职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给予报销50%学费的奖励;对通过司法考试、参加省市院组织的各类竞赛获得名次、理论研究方面突出的青年干警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二是发挥青年干警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加大对青年干警先进典型的培树力度,建立了先进典型库,注重发挥青年干警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全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创先争优氛围,近年来,48人次青年干警获得区级以上表彰。三是完善青年干警任用机制。将青年干警的工作业绩、荣誉获得、工作经历等予以量化,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对涌现出来的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干警委以重任,26名具有法律职称、办案能力强的年轻干警充实到反贪、公诉等办案一线。

三、基层检察机关加强青年干警工作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有待完善。对青年干警的培养随着其工作部门的转换或者政策的变化易失去整体性和长期性。二是个性化培养措施不足。每个青年干警有着不同的素质特征和知识背景,目前尚未形成青年干警个性化的分类培养模式。三是青年干警深入群众、进行岗位交流和锻炼的平台仍需扩大,进行岗位交流和锻炼的时间也需增加。

四、基层检察机关加强青年干警工作能力培养的路径和对策思考

(一)扎根群众,着力培养青年检察干警的宗旨意识

通过引导青年干警从思想上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培养青年干警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如加强党性教育,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走进革命圣地等活动,夯实青年干警发扬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思想意识。再如让青年干警在专题学习、献计献策、社区服务、基层走访等活动中加深对“人民群众是检察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的理解,真正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二)苦练“内功”,着力提高青年检察干警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检察机关的职能所在就是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围绕青年干警案件讯问、案件汇报、出庭对抗辩论、法律文书制作、自侦案件审讯突破和检察公文撰写等能力培训,坚持以赛促学、以学促能,通过积累办案经验,掌握实务技能,推动群众工作能力和检察业务能力的“双提升”。确定业务经验多、办案能力强、群众工作水平高的带教“师傅”对青年干警进行手把手、一对一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缩短青年干警的成长周期。

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篇2

关键词:团学组织机构;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48-02

2013年10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调研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时强调,“要以服务青年为本,推进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切实为党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团学组织机构是共青团组织、引导、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主力军。团学干部的工作水平,团学组织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平都直接影响团学工作的效果。因此,在团学组织治理机制改革中,高校纷纷聚焦团学干部的培养和团学组织的建设。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高职院校团学组织机构改革的牵头单位,基于自身机制改革的创新性探索,结合省内兄弟高职院校的推广实施情况,从团学干部的培养和团学组织的建设两方面,提出了方案制定的构想。

一、团学干部培养:开展“优培”计划实现“RaiSe”提升

干部培养,观念为先。各高校明确提出了团学干部的培养目标,并据此制定培养方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要求团学干部做到“两种关心”,即关心学校发展、关心学生发展;开展“两种学习”,即研究型学习、合作型学习。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团学干部在开展工作中要做到“四个零”:即要有“零距离”的服务意识,“零积压”的工作态度,“零门槛”的服务思路和“零投诉”的服务目标。探索举措如下:

(一)校内轮岗校际研修

校内轮岗是指各团学组织安排部分人员轮岗,旨在使轮岗人员加深对各部门的了解,全方位锻炼能力,全局审视工作。校际研修是指选派优秀的团学干部赴境内外高职院校学习研修,譬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学期选派团学干部前往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天津职业大学等境内外优秀职业院校进行研修,零距离了解兄弟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和团学组织治理机制。

(二)多措并举精准聚焦

各高校充分借助青马工程的平台对团学干部进行理想信念、组织文化、团队理念、宣传意识、身心素质等多方面培训。并提出“荣誉课堂”,为学生干部的骨干提供时间管理、礼仪途胜、品牌打造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月开展校长早餐会,每期邀请包括团学干部在内的20名学生与校长吃早餐,以早餐会这个“小支点”,撑起学生自治的“大舞台”。此外,该校部分团学干部被选聘为校长助理,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将团学干部的“优培”计划落到实处。团干部还受邀参加校长办公会,校友座谈会等会议,作为了解学校事务的切口。

理念指引和全面“优培”助力团学干部实现价值观的“RaiSe”提升(Respectful尊重他人、aspiring胸怀抱负、innovative充满创新、Supportive相互支助、engaging竭力参与),助力团干部成长,提升团干部综合素质。

二、团学组织建设:依托三大组织助力团学工作

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是高校团学组织中的三驾马车,共同拉动高校的团学工作。三个组织职能各有侧重:学生会立足于学生的自治和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立足于志愿者的管理和志愿服务的组织;社团联合会立足于社团的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组织。根据三个组织的不同职能,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如下建设:

(一)学生会: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三自”水平

为提升学生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水平,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订并使用了《校级活动责情表》和《学生会内部问卷调查表》。

《校级活动责情表》列举了活动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实施步骤,规范了活动流程,使学生干部能依照pDCa循环,策划、开展、总结、提升活动。内容细化到宣传的开展,安全的维护和突发状况的处理。表中,每项具体活动都要写明负责部门,以便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任务完成情况需在表中记载,作为后续评价、总结的依据。每项任务后都可记录完成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方便组织较为客观地评价和选拔学生干部。

《学生会内部问卷调查表》要求学生会成员定期以匿名的形式填写。调查表的内容考量了学生会成员对所在部门和岗位的了解程度,包括对部门的民主评价和对学生干部的自我评价。调查表也考查了个人对组织活动的参与情况和对活动流程的熟悉程度。调查表有助于学生会及时开展自查,使学生会指导老师、主席团、部长了解部门的实际情况,优化工作。

(二)青年志愿者协会:实施项目管理精细服务内容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对志愿服务的常规项目进行梳理和模块化分类,依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组建了环保、科普、文艺宣传、紧急救护等十个志愿服务团队,各团队编制了相应的志愿服务培训手册,开展志愿者岗前培训,保证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精细化。学校因此也成为了扬州市社会志愿者的培训基地,为当地志愿者提供菜单式的志愿培训,促进志愿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制订了《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结对方案》,在本市选择了一定数量的社区,逐一和院系结对,建立长期稳定的社区服务基地,实现社区与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良好对接,既为广大的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志愿服务,也让学生感受到第二课堂活动的丰富多彩。学校的志愿服务走进社区,不仅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还希望在社区形成“有困难找志愿者”,在学校形成“有组织协调志愿者”,在学生中形成“有地方做志愿者”的共赢局面,为构建和谐社区与和谐校园做出有益的尝试。

(三)社团联合会:完善评级机制规范社团管理

为加强学生社团的内涵建设,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社团星级评定办法》对学生社团的建设成效进行学期评定。学生社团建设成效以量化评定为主,包括社团组织建设和社团活动成效两部分,辅以学生社团宣传工作评定等其他形式。自《社团星级评定办法》实施以来,学校一百余家社团规范运作,争奇斗艳,为校园文化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吴志功.高校基层团学组织现状调查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19-123.

[2]王峰.谈学生活动和团学组织促进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33-35.

[3]赵鉴军.如何有效发挥团学组织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44-145.

作者简介:

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篇3

一、围绕学校育人根本目标,不断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根据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思想引导大纲》,配合团省委“青春导航行动”,引导学生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2、推进“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方案》,建立学校、院系级骨干培养人才库,组建培训师资队伍,举办学生骨干培训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培训课程和挂职锻炼,并认真积极选派优秀学生骨干参加全省和全国培训。

3、以重要纪念活动为载体,引领青年学生思想成长。围绕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92周年、国庆、“一二·九”等纪念日和端午、中秋等节日,持续推进“红色校园文化年”主题教育活动。

4、探索先进青年典型思想引领新平台。配合全省“我们身边的好青年”海选活动,开展第五届“南医大十佳青年(教职工)”评选,同时通过“青年学子之星”评选、“我的青春故事”大学生成长体验报告会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广泛宣传对青年有启发意义的青春创业故事、青春成长故事和青春奉献故事。

5、健全青年学生舆情网络体系。全面贯彻实施高校共青团“红网工程”,完善基层团组织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共青团“太阳花”网站和《工作简报》、《百艺》、《志愿者之家》等团属传媒的舆论引导。做好团省委、省学联《大学生社会观察导航》的发行工作。

二、健全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切实做好学生成长服务工作

6、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追寻红色足迹,奏响青春之歌”为主题,抓住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开展“红色校园文化年”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第二十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集体舞大赛、“党在我心中”党团知识竞赛、“我们的节日”纪念活动、第九届“阳光杯”新生风采大赛、第十一届学生社团巡礼、团支部拉力赛、迎新晚会、20__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活动。

7、继续深入开展“三百工程”系列活动。通过文化活动进公寓、团支部拉力赛等形式推进“读百部好书,唱百首好歌,吟百首好诗(词)”的“三百工程”深入开展。

8、规范指导学生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引入学生测评和考核淘汰机制,逐步完善学生艺术团体授课老师选聘制度,并尝试礼聘著名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督导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艺术团体整体业务水平。召开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参赛准备暨团委艺术中心工作座谈会,精心组织参加各项比赛,同时认真完成教育厅委托的5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任务。配合做好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论证制定我校独立进行艺术特长生专业水平测试工作方案,摸索适合我校校情的艺术特长生招生机制。

9、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进一步健全基层志愿者组织,壮大注册志愿者队伍,指导志愿服务项目运作,拓展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促进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活跃。

10、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通过备战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探索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保障体系。努力搭建本科生学术科技论坛服务平台,配合做好就业创业培训,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就业创业技能。

11、健全实践育人工作方案。根据团省委《关于构建江苏省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的意见》制定、试行我校具体实施方案,从生存性实践、发展性实践和贡献性实践三方面引导大学生知行统一,同时探索建立我校共青团“大学生实践教育专项基金”。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12、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校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双争先(争创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主题教育活动。学习贯彻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深入开展创先

争优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及中组部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精神,协同党委有关部门调研新形势下我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学院团组织工作年中述职,并在校党委指导下迎接一年一度的团省委高校共青团工作考核。13、加强团委全委会、常委会作用发挥。坚持团委全委会讨论商议、常委会集体决策制度,认真组织召开校第十五届团委五次全体(扩大)会议。

14、加强共青团重点工作调查研究。围绕团省委《20__年度江苏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指南》,结合我校共青团重点工作,突出共青团工作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实证研究,积极组织团干部申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

15、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和作风养成。强化团干部学习制度的执行,每月开展集中学习调研,扎实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和学习型团干部队伍建设,推荐选送优秀共青团干部到省委党校(省团校)主体班进修培训。做好到县级团委挂职的3位团干部的联络服务工作。依托团校(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对新任基层团支书(班长)进行轮训,继续举办“大学生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

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篇4

【中图分类号】G526.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16―0022―01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队伍建设对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决定性作用,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有其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学校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采取那些措施作如下思考和探索。

一、校级层面如何做

1.以学习为切入口,强化青年优秀教师知识素养。学校要为培养对象订阅购置课改专刊和教育专著,明确学习计划、任务要求和考核标准,加强青年优秀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教师个人也要加强自修,要有实际的自修内容,有定期的自修笔记。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促进青年优秀教师知识结构完善和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求青年优秀教师撰写读书心得,精读教育专著,撰写教育故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等。

2.以课堂为主阵地,提高青年优秀教师教学技能。学校(学区)要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扎实规范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在年级组内、学科组内开展示范课或观摩课,对备、讲、批、辅、考等环节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课后集体研讨、评课议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闪光点、培育提升上下真功夫“诊断”,下实手“开方”,促使青年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沿着“合格课-优质课-高效课”这一目标循序渐进、成长提升,形成自身教学风格。

3.以培训为途径,提升青年优秀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学区)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以培养骨干名师为重点,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同伴互助”等方式开展校本培训。列支骨干教师培训资金,支持培养对象外出参加高级研修,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争取承担市级以上教研课题,让青年优秀教师结合实践参与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育人水平,促使其尽快成长为县级骨干名师。

4.以名师为引领,构建骨干教师人才梯队。学校(学区)要依托中心教研组、“名师工作室”和年级组,在学校(学区)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经验丰富的名优教师对青年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实施“导师带徒”机制。骨干名师要带领培养对象参与到自己的课题研究过程,为青年优秀教师创造实践的机会,“师徒”结队搞教学研究,指导青年优秀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育人关”和“科研关”。积极引导青年优秀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方向转变。其次,学校要根据实际,给培养对象压担子、给位子,择优培养锻炼,让培养对象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同时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激励青年优秀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逐步构建骨干教师梯队,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可持续发展。

二、县级层面如何做

1.搭建平台,为青年优秀教师提供“出彩”机会。县教研室牵头,学校(学区)中心教研组和“名师工作室”积极配合,自下而上,每学年分别组织校级、片区、县级范围的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校本课程展示课、实践课程创新课等课堂教学比赛;组织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育随笔评比;组织说课、现代媒体运用、教玩具制作及音体美专业技能等教学技能比赛;举办青年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教师读书沙龙等活动。通过各种“比武”竞赛,为更多的青年优秀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展示才华的舞台和获得成功的平台,促使广大青年优秀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提高,脱颖而出。

2.强化交流,促进县域骨干师资均衡发展。每学年,县教育局要抽调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骨干名师重点对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后进的学校开展“送教下乡、传经送宝”活动。通过“名师”下基层、进课堂、作报告,发挥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达到县域名师资源共享。特别是城区学校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要将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选派到条件艰苦的边远学校支教1-2年,培养指导薄弱乡校青年优秀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促进县域师资水平均衡发展。

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篇5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监督;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12-03

湖南工学院自从2007年合并升本以来,不断加强教学“双基”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强化实践环节”为总体思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的“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和“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高等学校教学运行规律和教学质量管理的优良传统,探索建立具有湖南工学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培养专业基础牢、技术水平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确定教学指导思想,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性指导文件,是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调配教学资源的基本依据。为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湖南工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强化实践环节”的总体思路,以学生为中心,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创新“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专业基础牢、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按照“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等方面改革,并充分体现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自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充分体现专业教育的内在逻辑、课程体系的规范衔接和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保证人才培养过程的持续、连贯和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形成“平台+模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加强教学‘双基’建设,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双基”即教学管理基层组织和基础工作。抓“双基”工作是抓到了教学工作的点子上。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工作是关键。除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考评外,学校对教学管理基层组织教研室、实验室管理权限下移。全面加强教学“双基”工作、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教学计划修订制度化。学校每年暑期召开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布置当年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教学计划严格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执行,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对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做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安排学期课程时,除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外,考虑到我们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在选修课开设上重点增加如计算机软件应用等工具性课程;二是要加强合作,实行资源共享;三是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一些网络课程,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

2.听课评课制度常规化。学校开展“新学期干部进课堂”活动常态化,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深入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课堂,对所听课程及老师进行评价,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相关教师。学校返聘了多位享有很高威望的老教授,成立了校教学督导团。各教研室在学校教学委员会的指导下认真做好听课与评课工作。教研室每学期期初做好详细的听课安排,期末写出工作总结。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本教研室的老师进行相互听课,每个教师一学期不少于4次的听课记录。除了领导干部听评课制度、教学督导团听评课制度、教研室听评课制度外,还有学生的听评课制度,学校还实行了校级领导干部联系各二级机构制度。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并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信息,使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3.教学运行检查监督日常化。为做好日常教学监督与评估工作,加强日常教学监管,提升教学质量,根据我校情况,每学期的教学检查都制定日常教学检查相关要求及检查人员安排表。检查人员严格按照教务处制定的课表进行检查,详细记录所属检查范围内的教学运行情况,包括经院(部)、教务处批准的调停课等情况都必须在检查记录中有清楚的记录,否则视为该检查人员没有按时按要求进行检查。检查人员于每周星期五下午将所属检查范围内出现的教学事故及教学异常情况报告教评处,便于教评处教学检查情况通报。对不认真检查、瞒报、漏报等违规违纪情况,学校将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处理。教学质量通过校、院两级教学检查组进行监督。教学检查内容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学检查的方式包括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日常教学检查,听课,学生问卷调查以及督导团听课等。每学期期末对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称和示范教师评定的重要依据。

4.教风学风建设齐促进。课程教学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津贴和奖金发放以及选拔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的重要依据。教师最后考核得分=教学工作量得分×20%+教学质量得分×80%。教学质量考核采取百分制,包括学生评课(权重50%)、同行教师评课(权重20%)、教学督导评课(权重30%)。学生成绩考核按《湖南工学院学生成绩管理规定》进行。学生日常考勤管理工作按照《湖南工学院学生考勤暂行规定》执行。

三、科学配置教学资源,稳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湖南工学院坚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3平台+2模块”,以学生为主体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创新“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在组织、实施、评价教学活动各层次、各方位形成了一套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使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共同促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保障机制。

1.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勇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通过人才引进及教师岗前培训、现有教职工继续教育或培养校级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等多种方式,规范和完善学校教职工队伍管理,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①高职称高学位学历人才的引进。按照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执行,既要兼顾学校教师队伍、教辅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近期需要,又要着眼学校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既要强调引进人才的学历和职称,又要注重引进人才的工作业绩和业务能力,不拘一格,引进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既要注重引进人才的学历和年龄的层次结构,又要考虑引进人才的学缘结构,以利于学术梯队形成和学术交流与学科融合。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管理。按照学校规定,校级青年骨干教师设立专项经费,培养期内给予培养经费1万元/人。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须从院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选拔。③教师岗前培训。学校每年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开办教师岗前培训班。④示范教师评选。鼓励教师积极认真地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学校每两年进行一次示范教师评选,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务处组成专家评议组对各候选对象课程教学考核分数和教学督导团教学效果评分各按50%的权重进行综合评分。

2.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我校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获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立项建设的有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级校企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校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在部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快我校内涵式发展,促进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全面启动了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将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职务晋升、各类津贴享受的重要考评指标。

3.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的建设。高效加实效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向着协调、规范和科学的方向前进。网上选课、网上评教、网上查询成绩、网上学籍审核、网上排课、网上登录成绩等多种功能的实现,以及教学文件签收、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记录、毕业资格审核和学位资格审核等,为质量保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规范的教学档案管理为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了基本依据。学校、二级学院及下属教研室分别建有相应的教学档案室,保存近年以来各种教学管理文件、实(验)结报告、课程设计资料、毕业设计资料等系列重要档案,为教学评估以及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的实践

1.体系的实践效果。湖南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自实施以来,各二级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健全,责任分工明确;教学秩序运行良好;监督和反馈及时。教评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由于有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研教改项目的成功申报等,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存在的问题。构成教学质量保障监督体系的因素相当复杂。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教学质量保障监督体系的实施肯定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管理者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师生的关系问题、人才培养与学校环境的问题、教与评的关系问题、教学质量监督中的信息流通问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问题等等。因此,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修正和完善保障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跃章.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5,(6):82-84.

[2]刘柳.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J].重庆工商学院学报.2007,(2):145-149.

[3]桂国庆,张艳萍,黄俭根.以评估方案为指导,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8):42-44.

[4]付永昌.教学评估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13-116.

[5]朱永江.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51-52.

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篇6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青年干警;素质培养

一、注重教育培养,促进青年干警政治思想不断成熟

一要注重细节培养。检察官的法定职责要求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检察人员必须养成精细、精准、严谨的作风习惯。因为工作中需要承办的案件各不相同、复杂多变,只有认真审查每一份证据、仔细研究每一份材料、细心推敲每一个过程,才能真正做到惩治犯罪,维护正义。

二要加强教育引导。因为检察职业的特殊性,思想教育对于检察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青年干警大部分刚从学校毕业,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可塑性强。要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党的十精神和学习活动,紧跟党中央步伐,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扎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光荣传统教育活动,紧贴青年干警实际,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入手,落实交流谈心制度,及时掌握青年干警思想动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助推青年干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要切实把好检察工作方向,主动开展立检为公、服务大局宣传活动,充分调动青年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履行职能、为民服务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要运用典型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大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在宣传学习先进典型事迹的同时,通过座谈会、学习汇报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示范作用,感召每一位青年干警,营造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要加强身边先进典型的培养,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明责任,激励青年干警立足本职岗位。

二、强化岗位培训,促进青年干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虽然青年干警大都经过专业的法学教育,有着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是工作阅历浅、经验缺乏,为有效缩短差距,进一步提高青年干警的业务水平,必须加大岗位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辅导教学、走出去参观见学以及落实岗位练兵等形式,让青年干警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要加强一站式业务学习。基层检察院要成立业务学习一站式工作服务站,统一制定科学的业务学习计划,以统筹图的形式制版上墙,建立“三个室”,即电子阅览室(可与图书室合用)、学术交流室、成果展示室,确保功能齐全、设施齐备、运行正常。各综合、业务部门青年干警均要根据学习进度,充分做好学前准备,共同科目内容集中进行学习辅导,专业科目内容分组进行学习辅导,选择多种课题,按照阅览群书-辅导授课-课题调研-学术交流?-成果展示一站式学习模式,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的落实。在具体学习内容上,要体现“三个突出”,一是要突出新的理论知识,重点是司法制度改革、法律前沿展望和最新司法解释。联系基层检察院实际,围绕当前执法办案热点,延伸工作职能,尽可能多领域涉及、全方位覆盖。二是要突出新的业务技能,重点是计算机制作幻灯片技术、摄影摄像技术及心理测试技术等。通过学习掌握这些技能,为检察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是要突出新的专门知识,重点是与检察工作结合紧密的税务、审计及会计等知识。获取这些知识,既是执法办案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必备要求。

二要加强基地化集中培训。基层检察院要将青年干警培养工作列入整体规划,建立岗位培训长效机制,按照高检院即将下发的《检察人员岗位素能基本标准》,确保人人都能轮训一遍。要借助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检察官学院、高等学校法学院、地市级检察院培训基地等优势资源,分批组织青年干警赴上述单位参加基地化集中培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才干,为青年干警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三要加强实战性岗位磨练。基层检察院要加大岗位练兵力度,健全岗位练兵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定期组织青年干警开展法律文书制作评展、法律知识考核、案件汇报、答辩等岗位练兵活动,适时举办模拟法庭抗辩赛、文书写作竞赛、演讲比赛等实战性竞技活动,并让他们在上级组织的各项考核竞赛中锻炼,从中发现苗子加以培养,也为未来检察事业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

三、重视合理配置,促进青年干警整体合力不断增强

一要一般岗位,梯次搭配。基层检察院编制内设机构有10多个,除侦监、公诉、反贪等部门人员编制较多外,其他部门编制人员较少,人员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较早从工厂工人中招录一批,这部分人员目前年龄相对较大,占比例较小,基本上处于中层领导岗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很快退居一般岗位;二是从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一批,这部分人员年龄较轻,且比例较高,是未来检察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有部分优秀的同志已进入中层领导岗位;三是部队转业干部分配一批,这部分人员年龄高低不一,在部队大都从事非法律专业且各不相同,也占一定比例。在每年补充人员或调整安排人员进岗时,首先要考虑专业对口,专业不对口的可根据其工作经历、个人特长及岗位需求,一般岗位要做到新老结合,梯次搭配,确保在工作中通过磨合,互结帮带对子,实现优势互补。

二要关键岗位,重点配备。从基层检察院职能来看,主要就是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查办职务犯罪、实施法律监督,从中也可看出侦监、公诉、未检、反贪(反渎)等办案一线部门的岗位重要性。在这些关键岗位上,要把好关口,重点配备,要把专业知识丰富、综合素能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同志放到这些岗位锻炼培养,将会带动青年干警整体合力的不断增强。

三要搭建平台,个性发挥。基层检察院面向乡村,与群众接触广泛,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将大有作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选择适当时机和场合,积极创造条件,给青年干警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可将有文艺特长的青年干警聚合在一起,组成文艺社团,编排既包含法律宣传内容又能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日”、“结对共建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时机赴乡村(社区)、学校、广场奉献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既拉近了检察官与群众的距离,又让群众在欢快的娱乐中接受法律教育,将会收到良好的法制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篇7

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的教师培养和支持体系

陕西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创新、身心健康、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该校在2009年人事人才工作会议上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三英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其中包含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与支持体系,分别为“聚英计划”、“撷英计划”、“育英计划”。其中“撷英计划”着眼于培养和支持100名左右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和教学名师开展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使其早日成为教师队伍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育英计划”着眼于重点培养800名左右的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进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层次明晰的教师培养和支持体系为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后期的落实工作做好了具体安排。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该校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茁壮成长。同时,该校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遴选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造诣高的老教师,作为新任教师的导师,帮助新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切实加强对新任教师的培养。

加大投入,建设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该校依托“国家985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整合相关资源,投入3000万元建成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并建成了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该中心适应国际国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依据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遵循教师教育的规律,将硬件建设和资源建设相结合,将科学研究和教师实训相促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以系统开发和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教师教育、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教育为研究重点,以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和高水平成果的产出为目标,探索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机制和途径,试行了教师专业能力等级证书制度,为高素质教师能力实训提供了引领和示范。该中心建设了教师专业能力实训实验室25个,组建了由100余名专家组成的专、兼职实训团队,开发了教学设计案例库、典型教学案例库、创新教育案例库、板书测试系统、教学反思系统、心理测评系统、创造性人才选拔系统、网络互动平台等实训资源库和软件系统,探索了免费师范生职前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入职培训、高校骨干教师及教学名师在职培养培训的实训模式。

以教学基本功大赛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精心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陕西师范大学依托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每年组织一次全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大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由各学院组织实施,要求资深教授、专家点评和辅导,最终按照本学院青年教师总人数的10%推荐优秀者参加校级决赛。全校每年有500多名青年积极参加预赛活动,50名青年教师参加全校决赛。决赛分文科、理科、术科(主要指体育、音乐、美术、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等学科)三个小组,具体由教务处、校工会、人事处组织实施,学校纪委全程参与,确保了决赛公平、公正。决赛评审专家组由校内外部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及有关教学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组成,现场对参赛选手的课堂教学和答辩情况进行评审和点评,最终综合评定参赛教师最终成绩。

二是做好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后期宣传工作。每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结束后,学校组织专门的表彰大会,对获奖的青年教师进行大力宣传,以进一步带动全校更多的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重视本科教学的良好氛围;决赛获奖教师的教学视频上传学校主页,以便更多的教师观摩学习;制作“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板在学校展出,对获奖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详细介绍,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楷模示范作用;同时在学校《教学研究》刊物上刊登获奖教师的教改论文,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激励教师投入本科教学。在每年的职称评审中,该校在高级职务指标紧张的情况下,对获得一、二等奖的青年教师,在拟晋升副高职称的评审中带帽下达指标。学校还在“本科教学工程”中设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进一步丰富教学案例,录制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让青年教师观摩;同时,组织校内外部级教学名师到校给青年教师作讲座等,形成重视本科教学、全方位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

拓展思路和渠道,加大教师国内外访学研修力度

一是落实“教师队伍学历提升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该校鼓励教师积极提升学历,大力支持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师从著名专家学者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快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经过切实的推动实施,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得到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落实“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该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基金会等积极联系,为教师出国拓展渠道,增加教师出国研修的机会。学校人事处按照各类项目要求加大力度选拔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进修学习,为教师资助国内外旅费、生活费等相关费用,教师在出国研修期间工作量全部减免,同时享受与在校在职教职工相同的职称评定、住房、医疗等相关待遇,减轻教师的后顾之忧,支持教师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落实“骨干教师国内访学计划”,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该校按照“择优选派、学用一致、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学校宏观调控的方式,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中心的“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等,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进修访学,跟踪学术前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多种途径为青年教师搭建发展平台

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篇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青年学习研究活动经验交流暨演讲比赛大会,主要是总结交流开展青年学习研究活动的情况,进一步动员全局年轻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有计划有组织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促进年轻干部职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尽快成长为劳动保障部门的生力军,为全市劳动保障事业大发展建功立业。刚才,我们阅览了青年同志的学习笔记,8名青年同志作了演讲,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思想实际,谈心得、吐心声、立壮志,观点鲜明,立意深远,十分精彩,各学习研究小组组长和青年代表李树伟同志介绍了学习研究情况,应该说他们的介绍,结合各自的实际,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整个的学习研究活动各有特点,富有成效。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选手们的精彩演讲表示祝贺!为深入开展好学习研究活动,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劳动保障事业长远发展和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青年学习研究活动的重大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在全局系统开展这项活动,为什么今天兴师动众召开这样大规模、高规格的会议,是因为这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图形式、图热闹,更不是心血来潮、小题大做,这是因为这项活动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和深刻的影响,它事关人才培养的大计、事关劳动保障事业的长远发展,它既有现实的针对性,又有历史的远见性,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开展青年学习研究活动,是局党委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特别是从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总的就是以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组织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把青年人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学习研究上来,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使全局年轻同志形成一种我要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长效学习机制,培养劳动保障部门业务骨干和生力军,促进年轻干部职工自我价值实现,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各科室要从战略的高度来抓好这项工作,全体青年同志要从修身立业的高度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一)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开展青年学习研究活动,是劳动保障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人才来发展事业,是党的优良传统。同志在青年时期就思考:要推倒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项极其艰苦的伟大事业,决非少数人包办所能完成的。他在组织新民学会时就指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大业,决不是少数人就可以包办的。1938年他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现在,我们党已经培养了不少的领导人才,有了我们的骨干,这是党的光荣,也是全民族的光荣。但是,现有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需要更多地培养人才。战争时期培养人才,是用来支撑斗争的大厦,和平建设时期培养更多的人才,是用来支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厦,劳动保障部门培养更多的人才,是用来支撑劳动保障事业的大厦。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劳动保障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应当看到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涉及全局的工作,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崇高的使命呼唤时代的骄子,劳动保障事业的大厦,需要由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青年用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来铸就;劳动保障事业的辉煌历史,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保障工作者来谱写。同时,随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改革改制的逐步深化,就业形式多元化,劳动关系多样化,收入分配方式复杂化。劳动保障事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许多新事物需要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许多新问题等待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是青年同志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青年同志是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必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职责,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开展青年学习研究活动,这为青年同志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平台和舞台,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劳动保障事业需要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的大量涌现需要引导、培养和锻造,开展青年学习研究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锻造形式;青年同志的学习、研究、提高要靠自觉,也要靠组织的引导和推动,开展这项活动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能够在一个单位、一个系统迅速形成学习研究的浓厚氛围,大家都以多学、学好为荣,多干、干好为荣,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这为青年同志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和舞台。近年来,局党委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提出了“支持干事业的、鼓励干事业的、保护干事业的、提拔重用干事业的”,“同等条件下,用年青的,用学历高的”用人导向和思路,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年轻干部,目前全局40岁以下的科级干部73人,占同级别干部的42.4%;35岁以下的科级干部42人,占同级别干部的28%。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勇挑重担,发挥了骨干作用,逐步成为劳动保障事业的主力军。去年全市县级干部选拔考试中,我局40岁以下参加笔试的达16人,其中有3名同志入围,1名同志走上了县级干部领导岗位。这说明局党委的用人思路是正确的,我局的学习氛围是浓厚的,“杠杆”作用是有效的,青年同志整体素质是不断提高的。局党委将继续坚持这一用人思路,希望青年同志在局党委搭建起的快速成长的平台和舞台上,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业务综合素质,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事业的成功,实现劳动保障事业与个人事业发展的“双赢”。

(三)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开展青年学习研究活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青年同志成长进步的规律。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青年人代替老年人,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事业需要大批的优秀青年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的涌现,离不开深入地学习研究,这也是青年同志成长进步的规律。说:青年人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机活力的群体。青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学有所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学与不学大不一样,多学少学也大不一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习,是时代赋予青年同志第一位的任务。当今时代,是学习和创新的时代。努力学习、善于学习,是青年人把握机遇、实现个人理想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条件。起点一样的年轻人,为什么有的工作成绩突出,有的成绩不明显,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重视不重视学习。那些成长进步快的同志,大都是肯学习、善思考、扎实干的同志。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此,青年同志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学点、学深点,在学习上狠下功夫。

二、总结完善创新,深入持久扎实地将学习研究活动引向深入

自去年局党委决定在全局系统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开展青年学习研究活动以来,各级各单位各科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了这项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广大青年同志以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取得了较好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活动组织有力。局党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在年轻干部职工中开展青年学习研究活动的通知》(泰劳社党发[2005]28号),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青年研究会,建立了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法制和信息化四个学习研究小组,局四名党委成员分别担任各组辅导员,各学习小组都制订了学习计划,建立了学习考勤制度,确保了参加人数。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积极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活动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学习内容紧扣主题。各学习小组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根据业务工作和本组青年同志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职业培训小组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首席技师选拔两项业务作为学习主线,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全市首席技师选拔培养,参与“金蓝领”培训工程的实施等工作;社会保险小组围绕实施五项保险“一票征缴”、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等,设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活动与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劳动法制小组重点学习劳动保障政策,结合劳动仲裁、劳动监察、行政复议、工伤认定等方面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信息化小组专门设置“金保工程”单元系列讲座,使学员边学习边应用,积极参与就业管理、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和市级数据中心交换平台建设,投身于社会保险核心平台二版和劳动99′三版软件实施中。三是学习形式新颖。为提高学习兴趣,各小组在学习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收到良好效果。法制学习小组组织模拟仲裁庭,组织学员到市中级法院旁听审训,利用以案说法和疑难案例研讨会等形式,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信息化学习小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应用基础软件,机器维修维护,普及计算机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基础知识;社保政策学习小组根据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个险种设计了“五项专题”教育,每项专题由相应的业务单位或科室的同志负责,政策讲解内容生动,学习印象深刻,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四是勤奋学习蔚然成风,学习效果显著。开展学习研究活动以来,每组集体学习时间都在130小时以上,人均记笔记2万多字。在学习研究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勤奋学习、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有的工作忙,任务重,挤时间进行学习,如杜彤同志担任社保处养老保险科副科长,负责企业缴费申报、待遇计发和统计工作,工作千头万绪,她为写好给大家的讲课稿,常常学习至深夜,两次撰写宣讲有关养老保险政策和“一票征缴”情况讲稿近万字,是大家公认的学习标兵。有的孩子小,家务重,如农保办公室邓华同志,孩子只有四岁,对象工作又忙,但作为社保学习小组中心组成员,她以身作则,每次休息日集中学习,都把儿子一个人放在办公室,坚持进行学习,一次也没有缺席。也有的同志,如技工学校邹彬同志,在怀孕六、七个月的情况下,仍然拖着比较笨重的身体,坚持参加集中学习,认认真真准备课件,为信息化小组的同志讲授办公自动化专题讲座。有的青年同志坚持学以致用,把在学习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勤奋敬业,求实创新,如劳动监察大队的刘雪飞同志,注意将学习研究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习活动中大胆提出建议。法制学习小组根据她提出的调研提纲,向12个大中型企业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与泰安交运公司等8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了座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考入调入的大学生,多数素质高,工作积极性高,表现都很出色,如信息化办公室张航、颜廷萌同志,将学习活动与推广应用社会保险核心平台二版和劳动99′三版软件相结合,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成为网络和数据库方面的年轻“专家”,在社会保险核心平台二版实施过程中,两位年轻同志几乎没休过双休日,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推进了金保工程的顺利实施。以上这些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真实生动的教材,是广大青年同志们学习的楷模。像这样的事例,在我局系统举不胜举,可以说比比皆是,这里只是举几个例子,以说明问题。劳动保障人成就了劳动保障事业,劳动保障事业培养锻造了劳动保障工作者。广大青年同志通过学习研究活动,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业务能力得到锻炼,在全局系统进行的素质教育考试中,每一个专业类别中的前几名都是青年学习小组的成员。目前,勤于学习、善于研究的良好风气已经在全局系统年轻同志中蔚然成风,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已经闪烁在每项工作的细节中。总的讲,学习研究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有的存有“临时抱佛脚”的思想,也有的单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认真加以解决。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开展青年学习研究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单位、各科室、各学习研究小组要不断总结完善创新,进一步加强对学习研究活动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学习研究活动推向深入。青年学习研究活动领导小组要切实承担起督导协调职责,定期督促、调度,确保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各组辅导员要定期进行辅导,切实发挥辅导作用。各单位、各科室要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不能有临时观点,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关心,经常过问,分管同志要经常调度学习开展情况,积极为学习研究活动创造一切便利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各小组要认真制定落实学习计划,正确处理工学矛盾,保证学习时间和效果。下一步的活动,主要以自学和各小组活动为主,必须形成制度化,天天学周周记,月月有交流,季季出文章,半年进行初评调度,全年进行总结。各小组之间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定期交流经验和做法。广大青年要积极踊跃参加各小组的学习研究活动,服从组长的安排,学员之间要经常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关心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人人当学生,个个当先生,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在研究中提高素质,在理论研究方面,要结合工作,多写理论文章,在学以致用上,要多出工作成果。同时,要注意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发现培养典型,宣传推广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先进带后进,促使后进变先进,把全局青年同志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团结一心思发展,心情舒畅干工作,集中精力抓落实”上来,把各项工作做好。

三、把握学习研究方向,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人才

开展青年学习研究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人才,为劳动保障事业建功立业,各项活动都要为这一目的服务。对于优秀人才应具有的素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以及总书记都有论述。1937年5月,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党的最好干部所应具备的素质,它包括:懂得马克思主义,具有政治远见,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做到大公无私;善于密切联系群众;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当今青年同志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起码要在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会做人。世界观是管总的,思想指配行动。同志把转变世界观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他指出:为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革命政党必须用崭新的科学世界观培养造就一代人才;因为没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就难以适应时代要求;没有共产主义理想,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也不会产生热情。1929年,担任红四军的领导时,就四处搜集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让从事政治、军事工作的同志学习。在延安时期,在他领导下,成立了中央研究组和高级研究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注意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中国共产党造就了一批新型的会治党、治军、治国的骨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首先要解决信念、信仰问题。邓小平也指出: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顺应时代的潮流,要与时展合拍,不能逆历史潮流,不能戴着假视镜,一切都看不惯,看什么都不顺眼,带着一种消极态度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人生。思想不通,一切不通,一切不顺,也就不会取得好的成绩。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掘社会发展向上的内核,把个人的发展融入时代大环境中,自觉加强政治素养,强化党性修养,提高品质涵养,成为时代先锋。我们开展的警示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业务素质教育和泰山文化学习教育,就是要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培养塑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团队精神,培养塑造忠诚、敬业、进取精神,培养塑造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工作热情,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把个人的思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的事业同我们从所事的劳动保障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一位年轻同志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劳动保障事业有贡献的人。

第二,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于做事。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内在动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青年同志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发挥个人潜能、事业有成的根本保证。对于青年同志而言,工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事业的责任感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表现,是对事业忠诚的具体表现。只有抱着高度的责任心,时刻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事业第一,工作第一的思想,把全部心思用到“干事创业”上来,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否则的话,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个人就难以取得进步,事业也不会有大的发展。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也就有了工作的主动性。责任心与主动性是紧密相联的,主动性是责任感的体现,只有主动性才会有创造性,才会保证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劳动保障战线上的青年同志,要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保持昂扬锐气、蓬勃朝气,主动加强学习,主动研究工作,主动开创工作新局面。

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篇9

“司机师傅,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哪里?”“就是中央团校,在北外的南边,总政歌舞团对面,紫竹桥附近。”“哦,那好吧,到了你再给我指指在哪!”

“你在哪个学校上学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恩?哦……”“就是中央团校。”“那你们学校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进机关和团中央吧!”“……”

以上这两个场景,几乎所有中青院学子都会遇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上有些人对于团校并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有些人则又过度强调了它的“政治性”和神秘感。

团校其实就是对团员(预备团员)进行培训,学习共青团的理论与章程的学校,全称是共产主义青年政治学院。它并不神秘,只是中央团校和地方团校在性质上有所区别,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的普通高等院校,而地方团校则是以培训团干部为主。

1948年9月,中央团校在当时的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建立。建校60多年来,始终得到党中央和团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在不同历史时期,、、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多次亲临学校作报告、参加毕业典礼、接见学员和工作人员、题写祝词与贺信,对学校的建设发展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历届团中央的主要领导冯文彬、、韩英、王兆国、、宋德福、、、、陆吴等同志先后兼任校(院)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直属高等院校,也是提前批次录取考生的重点高等院校,是中国共青团组织的最高学府。设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社会工作学院、法律系、经济系、新闻与传播系、公共管理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等9个教学院系。

作为“中央团校”,其中自然不乏凸显“团校”特点的特色专业。其中,青少年工作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与管理系的社会工作专业教授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培养具有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的人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则以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方法,能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人事社会保障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法律系本科法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及教育部第四批特色专业。

中央团校与其他高校的区别还在于它设有一个特殊的部门——轮训部。轮训部是中央团校承担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全国团干部之家。自1986年成立以来,以为团干部、青年干部成长成才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团干部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指针,为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培训了10万余名团干部和青年干部。

在就业方面,据学校就业信息中心的老师介绍,学校实行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双向就业方式。历届毕业生从事国家或地方公务员工作的较多。就业去向一般为党政机关,团委,学校,法院,社会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等。从2005年~2011年的数据来看,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本科生就业去向为机关、共青团系统、企事业单位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2008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但从2009年开始,比例下降到33%左右。与之相对的是,本科生毕业出国和签劳务合同的人数增加。

我国各省、直辖市都设有地方团校,一直到各区县都设有团校。地方团校则是承担本地及外省市团干培训与交流的重要职能部门,包括对团干部学习培训、无业青年的培训、对团员青年的学历教育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社工教育、自考培训等职能。

例如北京市团校在团干部培训工作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充实热点难点课程,根据团干部岗位所需求的必备能力,开辟了一系列可随意组合的团干部培训课程模块。除此之外,它还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师资培训队伍,黄志坚、陆士祯、陆玉林、赵丰、田万生及沈杰等全国共青团工作及青年工作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都来团校讲课。同时,它还致力于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互动式、参与式的课堂形式,加大社会实践比重,创新引入素质拓展、卡耐基、激情团队等深受青年喜爱的培训项目。其中北京市团校的品牌项目包括“英才学校”——旨在大学生骨干中培养优秀、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北京共青团创业夜校——面向在京创业青年开展公益培训和创业支持服务,引导更多在京创业青年走向创业成功路;北京志愿者学校——培养志愿服务队伍,为北京市各基层社区提供志愿服务。

另外天津市团校,也始终把“团干培训”和“社会培训”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推进团干部培训工作的动态信息研究、教学体系建设和科研方案的设计等工作,不断开发和拓展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注重团干部培训基地的考察、建立、使用、管理、监督等工作。定期对本市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举行培训,通过讲座、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天津团校还举办各类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包括办公软件应用高级职业资格、烹饪类高级职业资格、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等培训,提高学员职业技能,为社会输送能力人才。

青年干部培养的调研方案篇10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7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69-02

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比例适当、整体结构合理是医院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基于医院发展的战略定位,一是要成立由医院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医院人才工作小组,加大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力度,完善人才工作机构设置和工作运行机制[1]。二是科室结构设计要有利于实现医院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科室的发展目标和现有人员状况,制订人才储备和建设规划。三是统筹协调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内外部环境、发展机会和自身的劣势在谋划发展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在部署工作的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在制订政策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2]。笔者以我院出国留学项目人才培养规划为例进行分析。

1选派原因

我院人才队伍在整体素质、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各专业人才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较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比较匮乏,缺少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对于个别亟需人才引进不够理想;不够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导致对现有人才的激励措施不足,缺乏创新意识。高层次人才可以为我院带来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优化学科结构、拓宽科研思路、提高我院总体竞争力等方面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给内部职工带来了压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动力和潜能。人才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亟需人才不可能在短期内引进和使用。因此,必须重视现有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和上岗能力,加大国外培养力度,选送优秀职工参与到出国留学项目培养中,提升现有人员业务水平,为学科发展奠定后备力量,创造最大价值。

2实施原则

2.1学科需求

根据地方与高校建设以及我院学科布局建设需要选派青年骨干出国学习,重点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与我院平台基地建设相关的学科,统筹兼顾薄弱学科。

2.2选送地点

紧密结合我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出国留学项目的主要目的地,分类选派出国培养。

2.3培养途径

以我院整体发展、重点支持为原则,以高校培养为基础,倡导多渠道、国际化培养。将出国留学项目与学科队伍建设培养相结合,拓展优秀青年骨干国际化培养途径。

3实施条件

3.1基本资格

符合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基本条件,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工作勤奋,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身心健康,工作表现突出,具有学成回院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2科研要求

应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是本学科领域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身体健康,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5周岁。青年骨干原则上应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在我院工作3年以上。

3.3优先推荐

优先确保纳入我院重点培养计划的青年骨干;作为主持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等的青年骨干优先推荐。

4回国后管理

4.1实施动态跟踪管理

建立出国留学项目人才信息库和人员档案,详细记录优秀人才在回国后的各项表现。加强与优秀人才的联系,随时掌握优秀人才动态,在回国后每年与优秀人才联系2~3次,跟踪了解优秀人才学习、工作、科研等情况,定期完善人才档案。

4.2督促优秀人才完成科研任务

结合出国留学项目人才能力要求,安排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优秀人才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完成承担的各级课题、各项研究成果,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惠及广大患者,通过不断实践,掌握新的理论知识、科学方法,不断提高优秀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为优秀人才打造进一步施展才华的平台。

4.3鼓励优秀人才返校授课

根据优秀人才的研究方向以及学术水平,定期分批选拔优秀人才参与高校研究生、本科以及专科学生的授课任务,将优秀人才所学得的国外先进知识反哺医学教育。

4.4开展案例研讨

结合重点案例,组织优秀人才开展研究,引导优秀人才在本专业实践中总结学习,并就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深化案例研究工作,提高案例研究质量,形成一批精品研究报告。

4.5建立后续跟踪评价体系

定期了解优秀人才的岗位职业变化,听取优秀人才结合我院发展对自身的未来规划,遵循重点培养、精品打造、发展提升的人才发展路径,加速优秀人才价值创造,扩大优秀人才的社会影响,塑造优秀人才的品牌形象,实现优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是医院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合理的人才梯队,是一个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核心竞争能力的具体表现[3]。医院管理者应该在充分了解国内社会形势发展总体趋势、医药卫生改革近期重点和长期趋势、同行情况、自身优势劣势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医院人才建设总目标,制订适合自身特点的实施方案和细则,进行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储备,通过挂职锻炼、培训对接、外引内培、提高衔接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开展新技术的同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增加医护人员从事质量管理、参加专业培训和支援基层的时间[4]。

[参考文献]

[1]沈辉,齐璐璐.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医院,2009,13(3):5-6.

[2]顾松涛,陈志强,杜耀进,等.医院人才培养策略与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2009,13(3):10-12.

[3]王魁英,杨波,谭映军,等.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做法[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