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十篇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十篇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5:42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策略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的意识到创新意识对学生的重要性,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努力的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强化,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有计划,有目的,确保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性。

一、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原则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真正的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这包含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的一些学习和活动以及实际的生活实践。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而言,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渠道,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必须遵守下面的几项原则。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老师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只有学生真正的产生了兴趣,才会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其创新意识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产生质疑。

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和目的的进行一些疑问的设置,重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只有学生产生了质疑,那么其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其思维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只有有了质疑和疑问,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去深思,才会真正的进行创新。

(三)启发思考。

思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和启发性都比较强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容易投入到思考中去,通过思考,学生才会更加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动手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在讲到圆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来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通过动手,学生的思维也会被激活,进行探究的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必须重视其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增强创新意识的方法

(一)创设相关情境。

在小学数学中,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便有必要将情境教学的方法运用进来,进行数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意识。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解题思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是非常有利的,学生的想象空间也会得到一定的拓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在提高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创新方面的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过度的重视知识的传授,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讲课,学生被动的听课,学生的思维往往都是跟着老师走,自己的主动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老师必须真正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的时候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机会让其独立的进行问题的思考,这样其创新意识才会提高。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的想象力真正的发挥出来,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办法比较多,比如说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设计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问题;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等等。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和其思维创新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的,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将其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三、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事项

(一)抓住灵感。

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时候,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是在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重视瞬间产生的灵感,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的思考和研究,从而提高自己创新方面的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某一类的题型,会经常将一些固定的思路和解题公式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变革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突破,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时候应该更加的开放,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提升自信心。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不够自信,不愿意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怕老师或者同学笑话自己。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能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发现,却不愿意进行问题的表达,这就导致了学生研究问题不够深入,自身的创新意识也没有很好的被发掘出来,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氛围的营造,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更好的调动起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这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有一定帮助的。

四、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其创新意识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创新意识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其更好的进行创新。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还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采取正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福艳.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2]朱晓燕.重视引导启发,激励创新意识――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变革[J].小学时代(教师),2010(03)

[3]杨祝玲.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华章,2014(12)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篇2

一、加强基础教学;拓宽知识层面;提升“智力因素”。拓宽知识层面是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少年儿童的创造能力是千万祖先,至少需要经过五是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的精华,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知识基础都不具备就谈不上具备现代化的科学知识,更谈不上什么先进的航开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又怎么样去应用于实践而形成创造力和创新力呢?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越丰厚,智力发展和提升的潜力就越大,提供智力背景的层面就越开阔。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小开始打好扎实坚定的知识基础,开阔学生的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生的新旧知识渗透,使知识纵向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加强对于旧知识的回顾与思考、恰当地抓住有效时机做好新旧知识的交接和联系,让学生对新旧知识有一个总体认知过程和联系形式,从而达到新旧知识整体融合的目的。

(2)加强学生课堂和课外的有机结合,使知识横向沟通。由于现在各个学校受到班级整体教学和活动的限制,又加之学生认知、接受、适应和理解知识的程度和方式不相同,所以,学生形成知识层面的范围和广度就千差万别。学校教育的统一性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有限,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增长无限、更新的速度无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满足,从而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结合知识学习的深度和难度,拓宽知识的横向层面,把知识的视野拓宽,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打好知识基础。

(3)应用直观形象和生动的信息技术,会使知识概念变得活泼和通俗。直观形象的概念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把知识具体化、通俗化和简明化,促使小学生的认识深化和记忆久远,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具,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切合小学生特点的投影材料、幻灯片和透视卡片,直观性地再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这样,小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的熏染和认识,而且还让学生在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地动画中得到了能力和情感的锻炼,犹如教给了小学生一把真正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二、强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发展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小学生智力因素发展的根本和动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小学生在自己、自主和自发的创新过程中,成果的产生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小学生的兴趣、意志、性格和情感等,这些看起来无关重要的东西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在周围现实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尽管没有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强,可是,也是在制约和限制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上进。由此可见,动机的明显与模糊、兴趣的高涨与低落、意志的坚强与薄弱,无一不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必须紧紧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发展非智力因素,从而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激发学习情趣,创设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学习情境

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情趣生活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学好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高昂的情趣、高亢的情绪和分发的志趣将使小学生对学习和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动力。一般来说,由于受到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他们更需要奋进的激情和鼓励性的言行,激发他们的上进意识和积极行为。这样,会使小学生无忧无虑、和谐自主、民主平等地参与活动和学习,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2)创设学习情境,诱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和生理特征的制约,兴趣和主动性产生和发展的时间短暂而又没有持续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创设优雅、舒心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勇于探究的能力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的。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可以充分运用“语言提示”的方式或生动直观的图像把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带进语言文字的优美环境中,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意识。

“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培养和发展,对小学生学习品质、创造品质和创新品质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同时,还要注重因材施教、相机训练,从而达到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综合目的。

三、课堂教学要从整体着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因素。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两种特殊形式,人们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所依赖的能力主要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这是顺利开展创造性活动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从教学的整体着眼,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肩负着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创造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教师必须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入手,着眼语文教学的整体,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培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锻炼创造性的机会和时间,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品质。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创新能力核心素质教学策略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总书记也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为其打好基础。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

创新教学策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目的。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即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大都是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初冬》时在大雾蒙蒙的清早带领学生出去观察雾中、雾后的美景,使学生对课文里的语句“象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太阳射出光芒来”等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充满浓厚趣味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感性地融入学生对本课思想内容的更深一层感悟,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从而理解并背诵课文就易如反掌。

2.指导学生设疑、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3.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争辩过程中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如我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精神。

4.注重情境的开放性,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由于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

三、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语文;创新意识;培养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事情。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标准,积极对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其全面发展是目前小学教育的重点任务。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加强培养应当受到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关注。一门基础学科,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基础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思想教育承当着重要责任。

一、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仅在比较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会将本身具有的创造性充分发挥,才会极大限度发散思维。所以,要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首要任务是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相对简单地去理解需要消化的语言文字,在此过程中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对自己所想的畅所欲言,发散思维。如此,不仅能够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还能提高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消除其对知识的抵抗情绪,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得以最大限度释放。

二、对学生张扬个性进行鼓励

想要加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当先学会尊重小学生本身具有的个性,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个性。如果将小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人云亦云或者局限在书本知识当中,那么要体现其创新精神将会难上加难。只有在自身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的情况下,也只有在摆脱传统思维的情况下,小学生才能不断得创新、发现。这些都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个性的爱护及培养,从根本上去将传统填鸭式教育完全改掉,为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理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小学语文老师应当不断鼓励学生基于现有的教学结论上敢于质疑,要做到多问,多质疑老师的观点,相信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及观点。或许这一点会与教学文章的观点产生冲突,但是作为教师,应当指出学生阐述原因中的闪光点,更应该站在为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立场上,对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肯定的评价。

三、对学生大胆创新意识进行激发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是为了开展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教育。学生本身的发展包括提升其综合能力及其意识领域的觉醒。在进行小学生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要摒弃那种传统的把教学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而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与同学讨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不断地拓展其探究的空间,在这个基础上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主体意识得以提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引导和积极有效的鼓励功不可没。小学生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迸发一些独特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很多时候超出了成人思维的方式,也对教材标准答案有所脱离,而这些,恰恰就是体现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因此,教师应当启发和引导学生这种“求异”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逐渐形成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思维。例如,笔者在讲解“狐假虎威”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了“狐狸非常聪明”的不同于他人的观点,这一在看来违背教材论调的评价对小学生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反向思维,也确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首先对其加以肯定,循循善诱,爱护学生创新积极性,以此来对学生开拓创新精神进行培养。

四、对学生实践创新行为进行培养

教育是一项不断创新和探索的实践活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己动手、思考、观察、小组讨论、推理,学生得到的才是真正的得到。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文化品味,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创新性的学习及运用。在实践中着手教会学生观察、分析及提炼的能力。例如,在进行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才能快速记住生字词,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进行交流,就能很快掌握所学生字。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发掘作品中比较富于想象的语言,提出作品中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值得学生深入思索的因素,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角度去感悟,自己去领会,去想象、去创新。例如: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大胆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对与奶奶一起奔向光明的幻想和其快乐的情景,或者《翠鸟》一文“中像箭一样飞过去”的动作,通过让学生们积极实践来对小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培养,并对学生们自我探究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具备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能在团队合作的中自我展现充分,能体会创新的乐趣所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己任,积极得探索培养的方法,用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强化和支持,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华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22:62.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其意义和作用对于学生来讲极为重大。然而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的效果,却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效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所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急需进行改革,运用创新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主体创新能力

在当前,要想全面就小学语文教学展开创新的话,那么教师方面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在工作中摒弃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形式,力求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予以创新,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予以创新,强化课型设计创新。因为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创新优化,那么学生语文学习创新能力意识才能有所突破,教师教学工作方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创新。对于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正确解析学生创新的概念。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正确的对待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提出的思维意识,不能够以角进行看待,而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理解。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在年龄方面即存在着思维方面欠缺严谨性,所以所提出的意识见解等肯定不如成人那么缜密,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学生方面的理论不具备其特有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意见予以接纳,以避免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因遭到冷落而淡化。

2.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尊重学生,即尊重课堂,尊重自身的教师职位特性。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特性,重视学生的学习发现,这样既能调动课堂的整体氛围,同时也能够满足于学生主体学习创新的需求,激发学生群体的创新精神。

3.创新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阐明了:在当前,良好的情绪及心理情感,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基于这一理论,教师应当在教学进程中做好课堂内容的良性设置,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自然地最佳状态有效发挥出来。

二、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在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主体性与主导性原则。教师要有健全的学生观。要认识到,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的主体与教的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化为“组织、引路、启发”的角色。在教学中,要让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读、多问、多思、多议、多动笔,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重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创造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路人、启发人,又是学生学习动因的启动者。教师要以自己的思维调动、诱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教师应注意把学生导入情境,导入目标,要导以学法,导有精度,要导在疑难、关键处,引在核心、易混淆处。

只有遵循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并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长,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开放性与目的性原则。只有让学生把所疑、所想表达出来,才能打开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创立一种个性解放、个性张扬的教学形式。开放性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个性的发展。创新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动态中探究未知,独立的发现问题,寻找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的基础是继承,语文学科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充分注意知识点、能力点的到位。要注意把学生引导到课文中来,引导到具体目标上来。

在教学中,中有遵循开放性与目的性原则,并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使语文学科的文化传递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情感性与实践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师要设置不同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新知,或倾诉心中的喜怒忧思惊恐悲,让学生在情感的表达中发展思维。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新实践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争的事实,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这也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状况,要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首先是教者要实现理念的转变,语文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定学”的“主导型教育”模式为“以学定教”的“主体型教育”模式。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时间去创新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学生创新的表率,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在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切实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出发,作业形式要丰富多样,以富有趣味性、启发性为准则。

二、求同存异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蕴含着创新的萌芽。陶行之先生有这么一句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培养质疑能力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创新就是要告诉学生,学会用怀疑的态度接受知识,打破传统的“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求学态度,敢于怀疑老师,怀疑课本,养成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求知态度。我鼓励学生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敢于质疑和否定。

三、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对知识理解就会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会得到升华。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要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五、教学角色互换方法研究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设的过程。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为学生探索知识创造条件,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余地、探讨的空间和创造必要的情境,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加入小组讨论。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这样,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完善小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人的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完善小学生的个性,对于他们创新精神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的要求不需要太苛刻,从小加以塑造是最好的。小学语文的教材选择其中也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和优美的故事,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经典人、事,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熏陶,只要能够对这些素材充分运用,势必能够在小学生的内心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在他们心中,教师不管做什么,往往都是正确的,所以创新个性必须是教师所具备的,它对学生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摇蓝。”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成为全而实施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观念,创新情感,创新行为,去创新教法,创新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中迸放。

参考文献:

[1]赵绍军主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雷玲主编,《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篇7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创新意识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小学生中,已存在着不可低估的创新意识与强烈求知欲、创造欲。教师要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己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教“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圆形的,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形物体,像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让学生猜测,谁跑得最快,然后用多媒体演示跑的过程。结束时,让学生思考为何骑圆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知到学习数学很有用,就会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从而乐于创新。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他们的学多数是无疑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心强,有时不能持久注意,因此数学活动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性要强,在一年级数学《认位置》中想想做做第三题设计成:猴妈妈带小猴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玩具柜台,啊,怎么这么多好玩的玩具,挑哪个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东西,并且不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只能说出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教师请学生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猴,你会怎么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动地观察。

二、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创新,增强创新的信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也让学生在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创造出一些“新知识”。“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比如“你为同学们树立了好榜样!”,“你比老师想得还全面呢!”“谁还有更多更好的解法?”等。这些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怪”想法,不要一味训斥或轻易否定,有些出乎大家意料的想法或问题,也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比如:王叔叔开车2小时行230千米,公路限速是每小时120千米,问:王叔叔超速了吗?我们解决问题时都是先求出王叔叔的车速,230/2=115(千米/时),然后和限速比较:115千米/时

三、在知识运用中,挖掘创新的潜能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54-01

某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说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由此可见,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的主要任务。而作为数学学科的小学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在掌握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结合实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以探讨,以供参考。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这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自身角色,从单一传授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阔空间。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机会,为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使学生可以在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趋向。而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当学生对于一个问题有强烈的好奇心时,他们就会有兴趣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地深入到问题当中,从不同的层面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允许“插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插嘴”,要鼓励学生对现有的数学理论加以质疑,鼓励学生一旦发现疑惑就要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予以肯定,表扬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表现,同时,耐心倾听学生疑惑的原因,鼓励其他同学一同就疑惑点加以讨论,师生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共同帮助这位学生答疑解惑。这样有助于将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引向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有助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提示,思维发散点越多,思维发散量越大,人们产生创新思维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探索出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一道简单的练习题,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刺激发散思维的学习环境,不断拓宽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不同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大胆思考、勇于探究,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热情的同时,逐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给予学生鼓励,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一旦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表扬,人就会产生继续朝向目标前进的动力。为此,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提出新颖的想法、新的观点的时候,教师不要立刻否定学生的想法,或者忽略学生的想法,而是应当首先对于学生敢于表达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表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一代创新人才,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满足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高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考试周刊,2011(01)84-85.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篇9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重要的是创新。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创见性的特点。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教育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敢于争先的顶尖人才,才能让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重视想象力,重视知识,就是要求学生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把握。那些认为脱离教材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奇思怪想才是创新,甚或是创新的全部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事实上,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即使把不同的事物或问题通过一条主线连接在一起,也是创新。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新颖的,是新的发现,是提高,是发展,即使前人或他人曾经说过、做过了,也属于创新,也是难能可贵的,必须予以提倡和激励,必须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就会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就在我身边,就在学习性、创造性的活动中!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事!只要肯动手,肯动脑,我也行!”可见创造精神是何等的重要。然而现在的教学现状,有很多地方是不尽人意的,甚至还存在着阻碍创造能力培养的现象。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并具体落实于每一节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激活课堂,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今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性、平等性、兼容性、创造性相统一的,思想碰撞产生智慧火花的乐园。教学方法以探究式、合作式、研究式、发现法等为主,辅之以传授式。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是服务者、协调人,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质疑权威的见解和异想天开的设想是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权威,也是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大胆探索,不墨守成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设想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相信自我,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积级参与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正如郭沫若所说的“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如何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呢?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教学中提出“三个不迷信,三个欢迎”,即“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为语文教学营造了自由宽松的氛围。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使之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参与教学。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问银河》一课时,我激发学生去大胆想象,让他们去说:“银河中有没有长胡子的小虾和穿硬壳衣服的田螺?”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没有”,是因为银河只是样子像河,但不是真的河,所以不会有这些小动物。有的孩子就大胆地说“有”!此时我也很想听听他们的理由,就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他们有的说既然把银河比做河,也就可以想象里面有动物。还有的说:老师刚刚告诉我们天上的星星组成了很多星座,那么银河里的星星就会组成小虾座和田螺座啊,那不就是银河里的小虾和田螺吗?多么大胆的想象啊!

再比如我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时,我提问:为什么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却说河水很深呢?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总是一种答案,就是他们的身高体积不一样。但是学生的回答却给了我惊喜,他们有的说是身高不同,水的深浅就相对他们来说不一样;有的说是由于他们在水里的位置不同,因为小河的水也是有深有浅的,也许老牛是在岸边水浅的地方,而松鼠是在河中心较深的地方;还有的说因为松鼠身上毛多,浸湿了水就变重了,所以沉了下去……他们的各种观点,都有合适的理由,这样的思辨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打破课堂教师滔滔讲课,学生默默聆听的呆板格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特定的客观情境中获得丰富而强烈的感受、体验乃至情感,激发其思考与探究的冲动和激情,发展其创新能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一部分,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应该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达到由已知到未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增长创造力。例如,我在教学《小鸭子回家》一课时,激发孩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想象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还会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会怎么做。此时学生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精彩的童话故事。再比如我利用美术辅助授课,在教读《春夜喜雨》一诗后,我要求学生作一幅画表现诗的意境,学生们的写意画尽管朴拙稚嫩,但大多数发挥了大胆想象,绘出色彩缤纷的画面,把诗意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四、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触类旁通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发展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动手去做,把学到的知识变为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鼓励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文剧、文艺小品;积极向报纸投稿等等。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发现、感悟、创造生活的过程。在教学一些童话故事时,我总是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活动,并鼓励他们在表演中去创造,可以想象人物的表情、语言,大胆地去表演。学生十分喜爱这一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锻炼了想象力,培养了创造精神。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10-01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创造性人格、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平台,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运用自主掌握的知识,提出新奇的问题,发现不同的见解,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1构建融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用热爱、平等、尊重和民主的教育行为,融入学生之中,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天赋和谐能力的充分开发,建立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下表现自己,实现个性潜能的发挥,迸发创新的火花。"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在课堂上能大胆地提问题和回答问题,老师和同学们就更加喜欢你了"。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的师生关系会更加平等、更加和谐。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学得轻松,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创新。

1.2创设竞争合作的班风是营造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境。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在班集体中营造创新环境与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

2.设计创意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从提问开始,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教学小数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我是这设计的,问:你已经学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那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吗?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提问,不仅将学生思维向问题目标层层推进,吸引学生自觉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去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第一位,激发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并给学生足够的创造空间。

3.鼓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要由教师讲授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学生才会有创新,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教师要设计好探索的过程和要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学生才会有创新,才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设计好探索的过程和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去探索去操作,使学生学有所得,做有收获。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设计三个步骤:首先,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学过的图形面积(如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其次,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的关系。最后,总结概括公式。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讲、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只有通过教师合理的设计和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既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又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4.寻找创新素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的素材是多方面的,仅小学数学课本中就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量素材,教师应重视这种现成的知识,把这些素材充分挖掘出来,刻意而不失时机的训练创新思维。

4.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到所解习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质的矛盾,并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再求新的方法。

4.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决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问题就会"柳暗花明",应刃而解。

4.3学会分析方法,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进而强化训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习题、例题的内涵,发现不足提出疑问,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大胆地把常规题目改编成开放性的试题上。

4.4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识未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猜想包含着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它是学生有效探究的良好开端。通过猜想有助于提高直觉思维能力,因此必须扎实地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以教师设计问题为手段,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教师在培养创新意识过程中注重发散与收敛相结合、面向全体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创新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