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06:56

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篇1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基本定位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步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对于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着重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定位:

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与支撑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主题、服务主线是“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规划在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总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特别是突出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供给体制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镇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紧密协同。

二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启动计划和行动计划。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都要在“十二五”期间启动落实。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分步推进,力图在“十二五”期间为实现规划纲要总目标起好步,夯实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和条件基础。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刘延东国务委员高度重视,亲自听取规划编制工作汇报,并多次对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自2009年10月份开始正式启动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主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研究起草阶段。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有关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了27项重点课题研究,并开展系统调研,听取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专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

二是征求意见阶段。先后三次征求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5个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征求了48个中央部门和国务院部委、四总部、、8个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有关人民团体的意见,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都逐条梳理,认真研究吸收。

问:请介绍一下这次规划编制的主要特点。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两个词:一是“服务”,二是“落实”。服务就是突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落实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此,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做到了“两个同步”:

一是与国家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同步。一方面认真研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另一方面做好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工作,并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城镇化体系建设等国家重大专项规划、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规划和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编制紧密结合,及时将各专项规划的精神体现到教育“十二五”规划中,将教育发展的要求反映到上述国家规划中。

二是与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实施同步。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起草过程也是不断吸纳最新政策成果和实践成果的过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相继出台,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各地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也积极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这些政策和实践成果都在规划中予以充分体现。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答:“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在指导思想上,规划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规划突出强调了要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三个方面的基础:

一是制度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并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十大改革试点项目。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推动改革创新、完善重大制度作为战略重点,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努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二是人才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人才兴教战略,推进教师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三是条件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离不开办学条件保障。“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后,十大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以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战略抓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和物质基础。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答:“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一目标,并明确了2015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有关指标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分区域、分城乡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力求使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方面,提出到2015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教育规划纲要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和各地的积极性,规划将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由60%调整为65%,学前一年、两年毛入园率目标也相应做了调整,其他主要指标与教育规划纲要目标衔接一致。

二是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在体系建设方面,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初步建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基本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教育体制更富活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制度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更加完善的目标。

三是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提出了教育支撑经济发展的目标;从高校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授权数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服务科技创新的目标,努力提升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

四是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分别从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教育资助政策体系面提出了教育服务社会建设的目标。同时,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目标。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和量化,充分体现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基础的这一战略定位。

问:为什么教育“十二五”规划把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答: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终身教育理念系统规划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十二五”规划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为着力点,从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五年规划第一次对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是对教育规划纲要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中,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与刚刚的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保持同步,也是第一次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完整表述。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国家教育制度建设。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国家设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展开,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各地在推进教育改革试点中取得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加以推广,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规划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着力点,提出了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教育系统及全社会关心的十一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包括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教育公平制度、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制度、民办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教育家办学制度、完善政府教育管理制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教育督导制度以及考试招生制度。这些制度建设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很多领域也是人们群众关心的热点。规划提出要努力通过改革创新,在一些重大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十二五”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任务。要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支撑能力,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是“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的战略性任务。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推进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加快相关新兴学科建设和急需人才培养;服务国家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需要,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面向“三农”的急需紧缺人才,以及文化、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国防等方面的急需人才。

二是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拓宽复合型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

三是建立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完善人才需求预测与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完善政策机制,加强对学科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促进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问:“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推进教育公平,保障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规划在两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教育公平的措施:

一是在制度上,将完善教育公平制度作为一项国家教育制度明确提出,以制度促公平。通过健全法制保障,完善资源配置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同时,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二是在具体政策上,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完善资助体系为重点,扩大和保障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规划按照基本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要求,提出巩固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建立学前教育体系,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同时,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

问:“十二五”期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贯穿全篇,重大制度建设如投入保障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等都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来总体设计,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施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等都直接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规划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抓导向、抓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规划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能力为重,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同时,特别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提出要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医师、农林和法律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拓宽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途径;结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具体措施。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规划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通过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为什么把区域发展战略摆在重要位置?

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区域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提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按照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资源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提出了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开发方向。

教育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划从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出发,提出了对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的教育政策,并提出了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加大对中西部教育发展支持力度,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提高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32个专栏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规划文本在体例上采取了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共设立了32个专栏。规划正文主要是阐明发展改革思路,专栏集中表述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政策措施,是对规划正文部分的补充,突出规划的行动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主要目标,各一个专栏。

二是教育发展重大工程计划,共12个专栏,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特殊教育工程等“十二五”启动实施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对目标、任务、覆盖范围及实施步骤等进行了具体说明。

三是教育改革试点,共11个专栏。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大改革试点任务,专栏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的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具体改革举措、试点范围进行了具体说明。

四是人才培养与新兴学科建设,共3个专栏,根据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以及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新兴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急需人才培养的方向。

五是体系和标准建设,包括继续教育体系、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四个专栏,提出了“十二五”相关体系和标准的基本架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

问:如何确保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落实?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是顺利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

一是要落实责任分工。推动各地对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篇2

总的来说,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各县区各部门都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意见、相对具体的目标、项目和措施。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编制“十四五”规划推进会发言稿文章,欢迎参考。

 

 

同志们:

刚才,xx委、xx局、xx局、xx局、xxxx局、xxxx局、xx局、xx局依次作了汇报发言。总的来说,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各县区各部门都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意见、相对具体的目标、项目和措施。在后续工作中,大家要保持节奏,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思想先行、强化认知,准确把握“十四五”规划编制要点

一要坚持政治引领。编制“十四五”规划,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点是要把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贯穿于“十四五”规划全文,让“十四五”规划真正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和对x殷切希望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十四五”规划,是我市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际,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我们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能否开好局、起好步。这就需要我们准确全面地评价“十三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更需要充分调研掌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有关数据、指标的统计和测算,对完成的指标不虚报、不瞒报、不漏报,对预期的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适度超前、引导社会预期,而不要过度超前,搭建空中楼阁。

三要坚持问题导向。编制规划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是为了解决矛盾问题。我们要积极对标对表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及目标任务,积极学习对照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认真梳理我们当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问题,找出痛点、找准难点,将之变成“十四五”时期工作的重点和要点,成为我们下一个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方向,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紧贴实际、科学有效,要让“十四五”规划有用能用管用

一要让规划成为推动发展的政策工具。从政策的角度看,编制规划既是制定政策的过程也是解读政策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立足当前实际、充分研判形势,在全面领会掌握上级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市发展实际、适应我市发展需要的政策及改革举措。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关系到将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吃透精神,将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把握好、利用好,转化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二要让规划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抓手。规划只是蓝图,实现这个蓝图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项目。我们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推进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公路等级、加大路网覆盖,完善航空线路,提升铁路运力等等方面。各县区各部门要围绕方方面面的重点工作,立足项目支撑,树立起以项目引领发展的意识,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积极跑上,争取一批项目列入国家省的盘子;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跑商,争取更多社会主体青睐我市,投资兴业。总而言之,就是要将“十四五”规划编制成一部项目报告书,把规划的时间节点同项目的建设节点有机统一起来,力争一个个项目的建成之日就是规划的收官之时。

三要让规划成为推动发展的刚性制度。“十四五”规划既是重要的指导文件,也是向上级党委政府、向全市人民签下的责任状。我们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突出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加强规划刚性约束执行,各县区各部门都要有责任意识,说了的事就要算数,定了的工作要干好,不断强化要素保障能力,确保规划落实到位。这里要强调一点,各县区要充分考虑发展速度,特别是在能源、土地等指标方面精准测算,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加大约束性指标争取力度,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这是“十三五”规划落实过程中反映较多的问题,要尽量避免再次发生。

三、枕戈待旦、只争朝夕,着力加快“十四五”规划编制进度

去年8月,市里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按照方案分工和工作安排,规划分为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四个部分,按三个时间阶段推进。按原计划,今年年初到8月间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规划框架起草和各方面规划思路、目标、措施、项目衔接。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市方方面面工作都有一定冲击,但是从今天各部门汇报的情况来看,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进度是符合预期的,各县区各部门要再接再厉,按照时间要求,加快工作进度,确保高质量形成“十四五”规划草案,按时提交市委行署研究讨论。

各地各部门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编制出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规划。最后,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各地各部门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对x工作“两个定位、五个推进”的新的更高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描绘好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确保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要加强衔接协调。加强衔接是确保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形成规划合力的核心关键。我们要求各类规划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就是为规划协调提供更好条件。这既可以使各类规划提出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及时地纳入规划纲要,也可以更集中地对相关领域、区域发展进行具体部署安排,使不同规划内容各有侧重、任务自然匹配。

三要落实经费。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市政府将统筹安排全市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用于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县(区)政府要在财政预算内安排必要的经费,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篇3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三农发展新目标任务有哪些亮点重点

主要有四大亮点重点:

一是首次明确提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的目标,凸显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把农民增收放到首要位置的新考量。

二是把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放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出位置,凸显了新时期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的新态度。

三是提出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联动推进,以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凸显了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上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谋略。

四是全面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把促进欠发达地区跟上全省发展的步伐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凸显了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路子的新导向。

“十二五”规划提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的总体要求,为实现这一新要求,在战略上有什么创新之举

根据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提升的新阶段,规划提出了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联动推进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方略。具体来说,

一是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机制,为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创造基础条件。

二是要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覆盖的机制,努力缩小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差距。

三是要形成公共财政进一步向农业投入和农村民生倾斜的机制,提高公共财政和土地出让金用于三农的比重。

四是要形成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机制,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产业的集约发展、集群发展。

五是要形成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的机制,使绿色城镇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

“十二五”规划对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什么样的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

“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是要解决好现代农业在哪里发展、由谁来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纲要提出了以粮食功能区域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要建设载体,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以打造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以整体推进农业体制创新、科技创造、文化创意、能人创业和生态创优为战略举措,构建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新思路。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把“农业两区”建设与构建以集约化家庭经营和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相匹配,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和做强做优特色精品农业为导向,使“农业两区”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探索出一条具中国特色、特点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

“十二五”规划为美丽乡村建设描绘了什么样的前景,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

“十二五”规划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加以统筹规划是一大创新亮点。规划把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作为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主抓手,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心灵美、社会和谐服务美”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要求,把中心村为重点的农村新社区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农村也能共享幸福民生。为此,规划提出了增强农民创业增收能力,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建设任务与工作举措,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篇4

的说明

 

杞麓湖是通海县人民的“母亲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具有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功能。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杞麓湖水环境保护治理,“九五”开始,持续开展了大规模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从单纯的污染源治理转变为治污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流域治理。通过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及相关管理措施的实施,杞麓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杞麓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规划编制将为杞麓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奠定基础。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了环保、水利、发改、农业、林业、国土、住建、财政、规划等部门意见。

《杞麓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以杞麓湖水质脱劣(V类)企稳,污染负荷得到根本性控制,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改善,水环境综合治理被动局面得到扭转为目标,结合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坚持科学统筹,更加注重“人水和谐”,加强“十四五”规划与“十三五”规划及其确定工程措施的有效衔接,与通海县各项专项规划全面对接,并与通海县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衔接。根据杞麓湖流域“十四五”保护治理目标、规划思路和主要任务,针对杞麓湖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水量失衡、水动力不足、水生态退化的现状,从水资源保障、污染控制、生态修复、综合监管的角度,实现污染负荷削减,推动湖泊水质脱劣企稳。规划重点实施空间管控类工程项目、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类工程项目、水污染防治类工程项目、水环境治理类工程项目、水生态修复类工程项目、基础研究类项目等6大类项目,  共计14个项目,规划总投资225762万元。上述项目涵盖了杞麓湖流域的5个圈层,面山生态圈整治、城乡污染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圈治理、湖滨带生态圈修复和内源污染圈削减。                                              

《杞麓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于2020年8月底启动,9月技术组在杞麓湖流域开展了全面的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工作,针对规划方案和项目设计情况多次向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并按照《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关于制定“三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的意见》文件精神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杞麓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初稿)》,12月29日向玉溪市人民政府汇报,并按市级领导及各部门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于今年3月23日形成《杞麓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报批稿)》。

为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增加重大事项决策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杞麓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根据通海县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的要求,决定举行《杞麓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草案)》听证会,对《杞麓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草案)》是否合法、适当,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篇5

记者:新近的《四川省留学回国人员工作“十一五”规划》在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尤其是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为川服务方面力度很大,请您谈谈《规划》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黄泽云: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人才强省战略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通过增设专门服务机构,改善政策环境、构建服务平台、畅通服务渠道、加快成果转化等措施,大力加强海外留学人才吸引与稳定工作,极大地调动了留学人员来川工作,创业和服务的热情。至“十五”期末,四川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7万余人,留学来川人员约1.5万人。目前,我省留学回国人员队伍已逐步发展壮大,是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留学人员承担了各级各类重点科研项目,成为推动我省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但我省留学回国人员工作仍面临回归率较低,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和政策落实不完全到位等问题。为此,根据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我们在广泛征求十多家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本《规划》。

记者:请问《规划》为未来5年四川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确立了怎样的框架?

黄泽云: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我们在《规划》中确立了“以改善环境为基础,以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来川工作、创业和服务为重点,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人才”的指导思想和“坚持回川工作与为川服务相结合、来去自由与引用并重相结合,全面吸引与重点引进相结合、政策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引进与使用相结合”等六大原则,使留学四川人员在量上扩大的同时,加强针对性,有重点地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使留学四川人员在质上也有大的提高。只要是有利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愿意为川服务,不论方式如何,我们都乐意为其提供便利条件,让其创业顺心,发展安心,留下舒心。未来5年,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省留学回国人员工作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符合留学人员特点的引才机制,形成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满生机活力的留学回国人员工作新格局,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做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留学回国人员新增人数力争达到3000人。

记者:我们注意到《规划》的一个最大亮点是,首次提出了四川将实施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工程。请您介绍一下这个工程的具体内容?

黄泽云: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是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制定实施“12351”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引进工程,是《规划》的一个亮点,也是“十一五”期间我省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的重点所在。即按照我省推进“四个跨越”(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要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依托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引进100名左右海外技术拔尖人才;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引进2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优秀留学人才:围绕四川省工业发展重点,引进300名左右七大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具有特殊技能的专门人才:鼓励省内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带头人等科研岗位通过公开招聘,重点引进50名海外学术领军人才;结合“天府英才工程”的实施,吸引1000名左右海外留学人才来川创业。

记者:请问《规划》提出的鼓励留学人员来川创新创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黄泽云:近年来,我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留学人员来川创业。截止2005年底,我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先后引进266名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6家,转化科技成果350余项,累计实现产值46.2亿元,培育出了亚联、凯路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留学人员企业。“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吸引留学人员来川创业的政策措施,强化留学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他们以资金,专利,科研成果等八股方式创办企业重点扶持50家前景较好、发展较快,竞争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运用留学人员科技项目择优资助等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对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宏观指导与服务,探索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的新模式,创建专业性强,特色突出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加强创新创业人才载体建设,盘活人才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创业园,专家服务基地和省留学人员联谊会作用,组织留学人员以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信息咨询,创办企业等方式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篇6

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会议精神,这次局党组用一天半时间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重点讨论了十二五”时期全省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会上大家积极研究,踊跃发言,互相启迪,有很多出色、智慧的想法,效果非常好,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还专门邀请了普通党员列席旁听,由于时间紧张,很遗憾没有听到发言,希望会后每位同志简单写一个书面感受,可以谈好的方面,也可谈不足之处,这样会促使中心组学习会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空虚,效果更加明显,越办越好。

结合这次中心组学习会主题,下面。谈几点意见。

一、加快旅游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任务

大家往往习惯了政治学习、党建理论学习,关于中心组学习。特别是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还有就是反腐倡廉的学习。认为,不只要学习政治理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党组中心组学习时,研究经济发展、旅游发展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经济发展自身就是党的工作重心。发展是硬道理,第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发展,历来是党倾心关注和努力实践的核心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工作重心从抓阶级斗争转到抓经济发展、抓改革开放。因此,党组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

加快旅游发展自身就是省的最大需求,第二。针对我省最大省情、最大实际和最大问题来研究解决问题。省最大的省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不发达,最大的实际是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明显,最大的问题是欠发展,发展缺乏,发展愉快。这是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大会上的概括。旅游资源是省突出的优势资源,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发展,已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是省旅游业发展规模与我省拥有的资源优势还不匹配,资源利用水平不时提高但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在增加,旅游产业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但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差别还很大。要正视并努力研究问题,才干解决问题;针对我省省情,研究加快旅游发展,就是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最大政治。

研究发展战略,第三。就是培养同志们战略思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要发展,首先要决策。科学发展观要求我要科学决策。研究西部大开发怎么深入发展,十二五”时期旅游发展如何定位等问题,就是谋划发展思路,确立发展措施,体现了科学发展。

研究旅游发展,第四。就是体现政治学习紧密联系发展实际。政治不是束之高阁的一个空洞概念,政治离不开实际,就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中,党性也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在经济发展、旅游发展上,体现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上。同志们把工作做好做实,得到领导的认可,得到同志们认可,这就是党性的体现。因此,中心组学习就要紧密联系实际。主持工作以来,连续五年的中心组学习会,只有一次是关于预防惩治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会,单独的学政治、明责任,没具体研究旅游工作,其余都是结合发展学习。这种联系实际工作的研究学习,同志们政治觉悟是不是没有提高呢?看恰好不是每次学习后,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工作干劲、工作效果都焕然一新。因此,中心组学习不要仅仅读文件、学原著,更要结合实际,离开工作空谈政治、空谈学习,只会流于形式。

集体研究就是民主决策的过程。省旅游局是四好班子,第五。其核心是科学、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最重要的集体决策,集全局之智,举全局之力,把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透彻、研究好。绝不能搞精英政治,一定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干部职工的力量,尤其是处以上领导同志,负责了一个方面,观察问题、思考问题都会各有特点,更加深入。

二、正确理解和处置好西部大开发与“十二五”发展的关系

国家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今年7月。提出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要深入实施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9月,省委省政府也召开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会议认为,四川经过十年发展取得的突出效果和宝贵经验,让四川站在新的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重点应当放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上。因此,明年我省将进入第十二个五年发展时期。十二五”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关键性的前五年。西部大开发战略要统领“十二五”全省旅游发展战略。这次中心组学习会议虽然只抛出了全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但实际我局早就作了未来十年全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十年战略研究相当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省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思路已确立,还要找一次机会对全省旅游发展战略作更进一步、更长远的研究。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十二五”规划不是两张皮,包括我明年要修编的四川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这样讲,十二五”规划和全省旅游发展规划,都要由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来统领,服从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思路。

三、遵循规律,掌握大势。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

总体来讲比较胜利,这次学习会讨论的全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初稿。要予以充分肯定。规划院在加林同志领导下,做了大量卓有效果的基础工作,包括基层的调研和基础资料的收集,16个重大课题研究,十一五”旅游发展情况的总结,未来10年发展战略研究,然后才进行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这是一个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今后各位分管领导、各个处室在抓工作时,务必首先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去理清思路,然后再去做好具体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前期我曾讲过两次要求。今天针对这个文本,如何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再提几点意见:

(一)要紧扣中心。

主要还是站在旅游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首先要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去思考。现在规划文本。当然也放大到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层面。但是还需要调整视角,要从书记、省长的角度去看旅游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满足“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如发展指标,要有体系、有结构,要有比较性研究,要按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要按产业发展规律、旅游企业需求、游客需求等研究,只有把这些研究透了才干把目标定准。

由于制订规划与实施规划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回顾“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执行情况。指导思想、工作方法也不一样,又遇到金融危机、汶川特大地震等多种不可测、不可抗的因素,因此有些目标任务无法圆满完成,如“新五大旅游区”建设目标,基本上都是靠市州党政的积极性在抓,重视的积极的市州就抓得好,不够重视的就抓的不太好。同志们讨论中提出“十一五”发展经验总结得不够好,看是对的区域发展还不能成为“十一五”期间的经验,认为,真正的经验是政府主导模式不时的创新,以及面向需求按旅游发展规律来抓旅游发展,这是工作的亮点,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应对灾难、战胜危机的重要法宝。

要回答好党委政府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党委、政府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其次。主要关心指标、就业、项目、扶贫以及区域发展等问题。因此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从这五个方面去重点思考和研究。旅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带动就业作用非常强大,前不久进行的全省旅游人才调查,旅游从业人员47万多,带动就业达155万多。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就业和带动就业情况统计,随时监测旅游就业动态。再就是项目,这一块非常重要,省旅游局新设立的产业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抓项目,抓省委省政府关心的产业发展问题。制定的全省旅游业三年提升计划中就提出了两个一百亿”工程(一百亿的项目,一百亿的招商引资)要收集信息、督促、安排,使这双百亿项目落到实处,才是党委、政府最关心的扶贫,发展乡村旅游就是真正在扶贫。区域发展,省内的区域发展容易抓,但省际间区域发展怎么创新和落到实处,想明年要启动这个工作,运用线路统筹,省际区域线路打造、宣传促销上实现整合。

(二)要面向需求。科学发展旅游。

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旅游发展要重点抓好十大旅游区、重点旅游城镇及旅游通道建设。十二五”旅游规划就要从十大旅游区、重点旅游城镇和旅游通道上来思考,旅游产业的空间聚集规律就是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和旅游通道。因此在规划中制定目标时不要忘了这个空间布局。全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回答好这个问题。

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旅游时,另外。乡村旅游提得响,都市旅游却讲得不够。旅游消费的主体在都市,都市旅游潜力巨大,市场广阔,旅游业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统筹城乡旅游,实现城乡旅游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将是推进旅游发展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事。所以,十二五”规划中要提出如何发展都市旅游,这个对指导乡村旅游发展特别重要。曾到成都锦江区和青羊区去调研旅游,发现他抓旅游的方法和县上抓旅游的方法明显不同,发展规律也不一样。都市旅游这一块我研究得很少,都市旅游做得成功的上海、北京,还有大连、青岛、深圳等,需要总结学习。

规划中对人才支撑的问题写得较弱。竞争规律,还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旅游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紧缺人才的竞争。要突出重要性,树立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的意识,人才是旅游核心竞争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害。

(三)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要有战略思想,十二五”旅游规划纲要既象个长远规划。同时也是一段时期的规划,更要有可操作的目标、措施和途径。具体讲有四点要求:

循序渐进。五年时间,一要目标科学。非常短暂,不可能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所有问题。要站在全局高度,系统地研究发展战略,站得高才干看得远,但落脚时要站在能完成、量力而行的实际上。所以,发展目标要定得科学,不能贪大、求全,也不能激进消极。比方,入境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每年1000万外国人来四川,四川旅游肯定是另外一个概念,但事实上这么多年努力,省入境游指标一直上不去,抓入境游市场是事倍功半,抓国内游市场是事半功倍,这说明四川旅游市场主要还是国内市场,而不是入境游市场,省十多年来发展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重点突出。要理清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十大项目和省发改委编制的全省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中十大旅游区的关系。全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十大旅游区,二要项目可行。符合四川旅游的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规律,更准确的说是根据四川旅游资源而提出的制定的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十大项目要体现以销定产,根据市场需求配置资源。十大项目与十大旅游区如何呼应,如何落地,如何支撑十大旅游区等问题,要研究透彻,使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力争必需。十二五”规划实施,三要营造环境。关键是保证措施。提到保证措施,往往想得很完美,体制、机制、投融资、交通、社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都有要求。这些方面的保证,十二五”期间肯定不能完全办到因此“十二五”规划中不能写得过细。但要结合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提出需要党委、政府提供的必要条件,力争必需,要在十二五”规划中,争取到两、三个旅游发展的过硬的政策,这是要下功夫去研究和争取的关键之处。

明确主体。十二五”规划保证措施中一定要落实责任,四要落实责任。十大旅游区和十大项目,要合理安排,明确实施主体。只有责任主体落实,可操作性才干体现进去。

落实规划可操作性的关键,以上四点。四条途径。要在支撑体系中予以体现,或专门做一个说明文本。

(四)要简明扼要。强调可读性。

一本书,有一种说法。要让人读薄了才干说掌握,会用了才干说读懂,读懂了才干融会,融会方能贯通,贯通了才干流入血液,入脑入心,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次提交的规划文本比过去好得多,但还有2万多字,不易被人记得到因此,规划中如目标研究、项目研究、政策(环境)研究、责任落实等内容,可另外形成单行本,要让纲要简单明了精炼概述内容。记忆最深的就是浙江省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才几页纸,目标一句话,措施一二三,全部是干货,哪个看了都记得到谁都能掌握。所以,规划要简明扼要,好记、提神、振奋。只有记住了才干落实好。

四、紧密配合规划实施研究政策,突出重点

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篇7

为了做好**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为“十二五”

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伤亡事故总量偏大,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科技创新、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十二五”时期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发展思路、安全发展目标及安全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8.28%以上,控制在0.32以内。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0.85%上,控制在6.01以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62.64%以上,控制在1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19.50%以上,控制在4.3以内。到2015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及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磷化氢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控制在省、地的控制指标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三)基本思路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安全发展,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增强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快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程作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主线,立足于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实际,坚持以科技兴安、安全兴纳、强化监管、协调发展为前提,全面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对安全生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认真研究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和到20根本好转等战略目标对安全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加快推进安全基层基础“双基”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的方针、总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之成为指导全县安全生产未来五年安全发展的行动纲领。

(四)编制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对安全生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一步理清安全生产领域的发展思路,创新安全发展模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探索安全管理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安全发展前提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工作重点是防范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着力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重心逐步向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转移。既不要带血的gdp,更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来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实现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实现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开拓创新。着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按照科技兴安、科技兴纳、科技创新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努力推进安全科技“产学研”机制建设,加快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着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安全管理、安全监管、事故应对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注重实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坚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经验和不足,承前启后。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和基层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安全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划编制工作。

三、规划体系总体架构

**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二是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规划(如煤矿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三是各乡镇安全生产规划。

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为指导性规划,深度达到纲要要求,主要作用用于阐述县委、县政府和国家、省、地的战略意图,主要内容是提出全县安全生产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基本任务、战略重点、政策导向等。是贯彻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省、地安全生产规划精神,指导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纲领。

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主要以煤矿、道路交通和重点区域特点进行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关键问题、重要环节、重点工作为编制对象编制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四、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煤管局局长)

**(县公安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交通局副局长)

**(县海事处处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乡企局局长)

**(县建设局局长)

**(县质监局局长)

**(县农机中心负责人)

**(县教育局局长)

**(县经贸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水利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旅游局局长)

**(县电力公司经理)

**(县交警大队队长)

**(县运管所所长)

**(县消防大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安监局,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编写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写小组,承担“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成员:陈中华(政府办)、何健(安监局)、柏云(安监局)、王家华(煤管局)、张先举(公安局)、张腾(交通局)、左祥(国土局)、丰奎(乡企局)、邓云(建设局)、李隆银(质监局)、林波(农机中心)、张锋(公安局交警大队)、杨学松(公安局消防大队)、郭峰(交通局运管所)、王强(交通局海事处)、朱天奇(教育局)、严文芬(经贸局)、刘兴平(林业局)、贾刚(水利局)、赵杰(工商局)、黎勇(旅游局)、罗文(电力公司)。

由县安监局组织协调编写工作。

五、编制要求、工作安排、时间安排

(一)规划编制要求

一一加强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毕节地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密切关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确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要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一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包括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工业化所依靠的先进技术,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路径,引领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方向、创新轨迹、环境变化、量变与质变等,既有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更加清晰,实际与目标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系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一一建立规划咨询与论证机制。根据《规划》的特点,多渠道、多形式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征求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科研机构的意见。

(二)工作安排

1、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安监局、煤管局、公安局(含交警大队、消防大队)、交通局(含运管所、海事处)、国土局、质监局、乡企局、建设局、农机中心、教育局、经贸局、林业局、水利局、工商局、旅游局、电力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要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作为《**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实施细则的通知》(纳府办通〔2009〕164号)中其他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部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本部门的“十二五”规划中用专节表述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机改革后,撤销或合并的县直有关部门,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由职能划入后的部门负责承担。

2、报请县政府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专项或子规划。

3、报请县人民政府、给予编制资金保障,拨出专项资金保障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和前期准备阶段。

2010年1月5日前进行“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下发《**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始组织规划编制研讨工作、基层调查调研以及考察学习等活动,1月20日编制初步《规划》(草案)上报地区。

第二阶段,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阶段。

2010年2月一2010年4月组织开展《规划》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具体安排为:2010年2月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方案及相关课题,并确定第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措施。2010年4月前完成前期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步骤:2010年5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思路,确定基本框架;2010年6—10月起草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草案)。

第四阶段,论证衔接阶段。

2010年1—12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进行衔接,组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12月底前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草案)并报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

第五阶段,规划报审阶段。

2011年1月一2011年4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意见,补充论证、修改和完善《规划(草案)》,报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2011年6月前。

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篇8

当前,规划编制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大家要紧张起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把握好各个时间节点,以负责任的态度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力冲刺目标任务在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欢迎大家阅读。

 

同志们:

刚才,市发展改革委通报了目前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情况,XX市、XX县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教育体育局、交通运输局分别作了发言。可以看出,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规划编制座谈会后,各级各部门按照部署要求,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工作卓有成效,体现了责任担当。当前,规划编制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大家要紧张起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把握好各个时间节点,以负责任的态度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力冲刺目标任务,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X个方面X项主要指标,根据终期评估初步分析,X项指标中有X项指标已经提前完成目标,有X项指标预计能顺利完成,但有X项指标完成有较大困难,分别是:一是城镇化率。这项指标中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标预计可以完成,但户籍城镇化率指标预计到2020年底只能达到X%,与预期目标相差近X个百分点。

二是互联网普及率。这项指标中的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指标预计可以完成,但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指标预计到2020年底只能达到X%,与预期目标相差X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今年受疫情影响,预计到年底,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X元,与预期目标相差X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X元,与预期目标相差X元。四是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到2020年底可达到X%,比2015年底提高X个百分点,但与预期目标相差X个百分点。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X个指标,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拿出具体措施,努力推进目标进度。对其余指标要保持密切监测,算细算准支撑指标,确保各项指标高质量圆满完成。发展改革部门要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各项规划指标推进执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办法,同时汲取教训,深刻剖析指标在规划编制、实施机制等深层次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所在、创新办法举措,避免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出现同样的问题,确保“十四五”规划纲要设置的指标更加符合实际,做到内涵清晰、导向明确、易于评估、操作性强,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思维,在深刻把握市情的基础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自觉把XX的发展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中去思考,放到我国发展重要机遇期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特征中去谋划,积极顺应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找准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引领好XX未来五年的发展。

第一,要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上来看,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外部环境的恶化正由过去以贸易壁垒、关税提升、投资受阻为特点的逆全球化浪潮,不断扩散至外交、科技、教育、文化、产业链、供应链、旅行、媒体舆论、民众心理等更广的范围和领域,国际交往将比过去更加困难。特别是疫情之后,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各国将谋求更多的“经济主权”,把生产部门掌握在自己手里,过去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将会变得简化、短链化。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影响,叠加国内经济放缓趋势,未来几年经济发展有很多不确定性,经济目标将会进一步弱化,民生与社会目标将不断强化,保民生、保就业、保基层运行、保脱贫成果等工作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将会加强,发展服务业、加强公共服务、改善营商环境将变得更加重要,“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受逆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这给我们推动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第二,要牢牢把握XX的发展定位。两次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既深刻阐明了事关全省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又进一步为新时代XX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赋予了重大使命。XX市贯彻落实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就是要围绕把XX打造成为“全省发展新增长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示范区、XX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四个定位并全力推进落实。

实践证明,这一目标契合对XX提出的“三大定位”要求,符合XX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树牢“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准确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摸清全市区位、资源、自然条件等情况,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再部署,深入研究国家、省的重大政策和战略举措,结合各县(市)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聚焦如何推动XX发展定位落实落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拓展发展空间,找准工作着力点,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第三,要着力构建完善的发展体系。疫情发生以来,多次提到,要善于化危为机,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加快发展。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对我们编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将这些短板在“十四五”期间逐步补齐补强,着力构建完善的发展支撑体系。

一要着力构建完善的经济体系。这次疫情充分暴露出经济体系不完善的一面,比如整个XX省只有一家生产口罩的企业,全省的医用品都要从省外采购。这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合作和保护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切实增强经济内循环和体循环的能力。要在突出抓好四大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推进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统筹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处理好新产业新业态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构建产业多元、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尤其要注重产业链安全、保持供应链弹性,确保产业不因“黑天鹅”式风险而陷入供应链断裂,或导致自身产业链外移。同时要研究建立产业间的高效协同机制,以备特别时期的物资供给,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二要着力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规划,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着力补齐全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教育卫生等突出短板,特别要建立安全、可靠的应急基础设施体系,将各类灾害防治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空间总体规划体系,制定交通物流、市政能源、通讯保障等生命线工程的应急方案和可替代预案,确保满足交通、能源、通讯、垃圾处理等应急需求。

三要着力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更加重视以人的生命健康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要突出基本生活物资、教育、医疗、就业、能源等满足生存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做好基础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力度,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此外,要建立遭遇冲击后能够快速响应的灵活、完善的救助机制,支持民生和就业,提供强有力的劳动力政策支持和基本社会保障。

四要着力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要认真学习领会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要突出推进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加大污染防治等重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城市空间及基础设施规划中应留有余地,确保灾害来临后能够自我承受、消化、适应,实现再造和复苏,提升城市自然资产及生态环境应对外部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要着力构建完善的应急体系。要按照党的四中全会关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物资储备、队伍建设等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行政决策的信息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要健全基层治理体系,鼓励公众和民间团体有序治理社会,形成治理合力,提升治理水平。

六要着力构建完善的数字XX建设体系。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集成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大数据、智慧治理向工业、服务、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渗透,破解信息流动障碍,加速资源要素跨产业、跨区域合理有效流动,为产业转型、经济转型、社会治理提供支持。要以“新基建”布局为抓手,推动云计算、5G、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夯实数字XX发展基础,助推数字经济、智慧社会、数字XX进程。

第四,要全力做好项目谋划工作。要坚持“进入国家和省规划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围绕“两重一新”重大项目,科学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抓紧做好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规划。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研究国家和省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政策导向、需求潜力、资源禀赋、区域优势等方面,精准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审核批准一批、开工实施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要重点围绕综合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谋划项目,特别要围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等方面来谋划项目;要按照布局大产业的要求,聚焦四大重点产业,统筹其他产业发展来谋划项目;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来谋划项目;要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和增强承载能力来谋划项目。

目前,全市已经初步谋划了近十万亿的储备项目。下一步,要将这些项目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储备项目结合起来,进行动态滚动管理,选择部分重点项目纳入省、市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形成一批“对上能争资、对外能招商、对内能推动”的“十四五”发展项目储备,争取谋划的项目都能落地实施。

第五,要科学设定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作为重要的时间点,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要对标党的明确的“分两步走”的阶段任务,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纲”和“魂”,坚持用创新发展解决动力问题、用协调发展解决不平衡问题、用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用开放发展解决内联外动问题、用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深入分析我们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充分考虑现实与可能的关系,科学设置目标任务,通过《规划》实施推动XX高质量发展。

三、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质量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科学编制规划对做好今后各项工作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规划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各县(市)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对形势和政策的理解把握,取决于对工作研究的深入程度。各县(市)各部门要切实扛起规划编制的政治责任,科学编制引领XX高质量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水平五年规划。

一要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十四五”规划编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工作要求高,每项重点任务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必须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形成合力。市政府领导成员要亲自组织研究,统筹抓好分管领域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各县(市)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组建工作专班负责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明确各自职责,把握时间节点,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市规划办要及时了解规划编制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矛盾,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意义,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为今年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主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一把手带头认真研究部署,严格督促检查,确保按时限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明确路子、定好调子、绘好蓝图。

二要集思广益,开门规划。规划的过程,既是一个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过程,又是一个民主参与、集聚民智的过程。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程度,汇集各方智慧,搞开放式规划,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要重视发挥专家、科研机构的作用,充分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通过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市规划办组织的培训班要尽快开展起来,要让参与编制规划的人员准确掌握国家和省市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学习了解“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新动向、新特点和新要求,以及规划咨询编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增强结合全市实际主动谋划的能力,为高质量做好规划编制提供保障。

三要强化协调,无缝对接。纵向上,市规划办和市直各部门要加强向上汇报对接,在与国家、省同步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同时,主动争取上级对口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使我市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开放举措、重大政策意见建议、重大工程尽可能纳入国家和省的“十四五”发展思路中。要将上级的要求、意见和建议,以及相关的政策、发展重点、最新最好的成果信息,及时地融入到规划当中。省发展改革委就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战略任务已经征求了两轮意见,市规划办要及时跟进,其他部门也要就本领域的重要事项做到常汇报常请示,与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保持信息畅通。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出来后,要将重大事项分解到市直有关部门,与省级有关部门进行逐项汇报对接。各县(市)在做好本县(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还要配合市里做好相关的编制工作和项目谋划。市规划办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县(市)编制工作的指导,确保“十四五”规划既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又能充分反映全市各族人民共同愿景。横向上,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专项规划、空间规划、区域规划的相互衔接,使规划纲要与各专项规划融为一体,互相支撑,确保规划纲要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专项规划对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指导性更加具体,建立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篇9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国家决策在“十二五”期间的具体安排,规划的实施顺利与否,将直接体现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进展与成效。评估《规划》中期实施情况,是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的需要,是落实规划“编制-调度-评估-考核”机制的需要,也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实现规划目标的需要。

 

1.推进规划实施的主要做法

 

1.1积极构建重庆市“十二五”环保规划体系,有力推动国家规划实施

 

为贯彻落实《规划》,重庆市组织编制并印发了《重庆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涵盖了国家规划在目标、任务、工程、保障措施等方面对重庆市的要求,并结合重庆市实际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重庆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等19个子规划,编制印发了各区县“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重庆市实施方案》、《成渝地区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等专项规划;为推动未来五年环保工作,编制了《重庆市环境保护“五大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这些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重庆市“十二五”环保规划体系,有力推动了国家《规划》的实施。

 

1.2建立完善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和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全力保障规划实施。

 

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在国家《规划》和重庆市《规划》印发后,第一时间起草并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将环保规划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和区县,确定各相关部门和区县为第一责任人;将环保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年初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和区县;根据国家《规划》的重点任务,市政府和相关区县、部门分别签订了主要污染物削减、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了年度目标任务,明确了工作责任。

 

强化督查考核。每年将规划目标、任务纳入年终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每年年初将国家《规划》指标纳入重庆市环保局系统目标考核。

 

1.3建立完善重庆市环保规划的“编制-调度-评估-考核”机制,及时掌握规划实施进度、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规划下一步实施的重点和思路。

 

2012年底,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印发了《关于评估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年度实施情况的通知》,对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展了《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调度工作;2014年1月,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开展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工作,并开办全市规划中期评估培训班,对区县环保局进行了技术培训。

 

2.规划实施总体进展分析

 

“十二五”以来,重庆市坚持将环境保护作为服务和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生态文明建设、总量减排和环保“五大行动”为抓手,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和重庆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进展顺利,削减进度超过规划预期;二是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三是基本建立了环境风险防控全过程管理体系,未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四是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增强;五是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得到较好实施并发挥环境效益;六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制、体制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经评估,重庆市总体上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中期目标,7项约束性指标中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外(受评价标准提高影响),其余6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中期进度要求。

 

3.规划实施问题原因分析

 

3.1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任重道远

 

2013年,重庆市主城九区开始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新增了pm2.5、o3、Co三项评价指标,严格了pm10浓度限值,评价结果不容乐观:颗粒物污染仍然较重,主城空气中pm10、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超标0.51倍、1.00倍和0.01倍。重庆市空气质量改善面临着污染物存量削减和增量控制的双重压力,区域性雾霾、酸雨、臭氧超标问题短期难以解决,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任重道远。

 

原因分析: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给空气质量改善带来更大压力。火电装机容量持续上升,2013年,重庆市燃煤火电装机较“十一五”末增加18%以上,且耗煤量持续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增大、交通拥堵、油品品质较差等原因导致重庆市机动车污染呈加重趋势,“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上升,近三年年增长率达21%。重庆市正处于城市建设期,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交错混杂,主城区各类施工工地多达3000余个,尘污染源量大面广。二是单一行政区大气环境管理模式尚未转变,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尚未建立完善,输入性污染控制难度较大,而重庆市周边城市群工业化发展势头迅猛,周边省市火电、水泥企业排污等均对重庆市空气质量有不利影响。三是重庆市重型化特征明显的工业结构、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以低品质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等不利形势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四是重庆山区河谷地形特征明显,地面风场受河谷地形影响,先天地理气象条件不利于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扩散;重庆夏秋季特有的高温、高压、强辐射、低风速等气象条件容易导致臭氧超标。

 

3.2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任务艰巨

 

重庆市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库区水质保持稳定压力大,重庆部分湖库和次级河流污染较重。原因分析:一是上游来水输入污染和流域水电开发等对重庆市水质影响较大,上游来水水质下降已成常态。二是“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但因地方财力有限,污水管网、基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已建基础设施,因运行管理长效机制不完善,运行效率较低,部分基层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等治理不到位,导致“三江”重庆段污染强度加大,部分断面出现总磷浓度增长现象。三是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环境管理模式尚未建立。

 

3.3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完善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环境改革试点省市,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致力于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但因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欠债多,地方财力有限,重庆大部分行政村还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农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未建立完善,已开展治理行政村的部分治理设施后续运行困难;农村环境监管能力较弱,缺乏基层环保机构和专职环保人员,不能适应农村环保工作实际需要。

 

3.4环境保护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完善

 

重庆现行环境政策仍以命令控制型为主,经济激励型政策尚未建立完善。排污收费费率和环境违法处罚标准过低,对企业起不到充分的减排激励作用和环境违法行为约束作用。排污权交易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摸索中尚未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领域污染治理方式主要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市场治理”模式尚未推行。长期以来靠财政转移支付所形成的单一补偿机制已不能适应重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和五大功能区发展需要,科学有效的不同功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补偿机制亟需建立完善。

 

4.推进规划实施的后续工作

 

4.1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扎实推进“蓝天行动”,强化燃煤及工业废气污染控制、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和餐饮油烟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开展污染预警和联防联控,增强大气污染监管手段,组织开展pm2.5来源解析、臭氧形成及消除机理研究、大气复合型污染研究和区域污染源影响研究等空气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使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4.2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全力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项目实施,扎实推进“碧水行动”,加快推进主城区建成区56个重点湖库、9条重点次级河流整治,巩固已完成治理河流整治成果。推进小城镇、撤乡并镇环境基础设施设建设,加快管网建设及改造。完善污水、垃圾基础设施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污水、垃圾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运营经费,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已建成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率。推进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及工业园区废水集中治理工程建设,加强工业企业日常环境监管。继续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4.3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编制并实施《重庆市2013-2015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方案》,2014-2015年,力争完成纳入规划行政村的环境整治,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对已建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强化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已建治理设施稳定运行。

 

4.4加快建立完善环境市场机制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结合重庆环保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环境保护领域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环境基金,健全资源环境交易市场,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和绿色信贷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运营,完善环境经济激励约束政策,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完善环境市场机制。

 

5.结语

 

两年多来,重庆市《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较好,基本符合规划中期进度安排。但是全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任重道远,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环境保护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完善。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如期完成,重庆市应继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抓铁有痕的行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规划任务和工程的落实,全面提升全市环境保护水平。预计到“十二五”末期,重庆市四项总量指标、两项水环境质量指标和一项空气质量指标能顺利完成,《规划》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能得到落实。

十四五规划推进措施篇10

第一条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依

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全面提高水的

利用率,建设节水型城市。

第三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把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节约用水责任制,采取措施,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四条*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水办公室)统一管理全市的节约用水

工作。

区、县节约用水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县节水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

水工作。

区、县节水办公室在业务上受市节水办公室指导。

*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指定的管理机构,

分别负责本区域内节约用水日常管理工作。

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节约用水工作。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节约用水的科学技术研究,多渠道增加投入,开发、推广、应用

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计划用水

第六条本市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第七条市节水办公室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年地表水、地下水、矿泉水、地热水、

地下咸水、再生水和淡化后海水的可利用量编制全市年度供水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国家和本市对矿泉水、地热水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区、县节水办公室应当根据市节水办公室编制的全市年度供水计划,结合本区、县

实际情况,编制本区、县年度供水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八条行业用水定额由市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市节水办公室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

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市人民政府公布。

其他无行业主管部门的用水定额由市节水办公室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会同

有关部门制定,由市人民政府公布。

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用水定额应当根据全国同行业先进标准制定。

第九条除居民生活用水以外的用水户(以下简称非生活用水户)已经取得用水计划

指标的,应当于本年度末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提出下一年度用水计划指标,经行业主管部

门汇总平衡后,按规定时限报节水办公室;无主管部门的直接报节水办公室。节水办公

室应当根据供水计划和用水定额,在规定的期限内对非生活用水户提出的用水计划指标

予以核定。

第十条新增非生活用水户用水,应当向节水办公室申请用水计划指标。节水办公室

应当根据年度供水计划按照下列条件予以审批:

(一)符合行业用水定额;

(二)具有相应的节水措施。

第十一条非生活用水户确需增加用水计划指标的,须经节水办公室批准。增加用水

计划指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生产经营需要;

(二)水的重复利用率、用水单耗达到规定的行业指标;

(三)已达到本条第(二)项规定的行业指标并采取了相应的节水措施。

第十二条因建筑施工、采暖锅炉、游泳场馆等非生活用水户临时用水的,应当提前

三十日向节水办公室提出用水计划指标,经核定后方可用水。

节水办公室应当自收到申请后十五日内予以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同意。

第十三条下列非生活用水户的用水计划指标和计划执行情况由市节水办公室负责核

定和考核:

(一)从市管河道、渠道(暗渠)、水库取水的;

(二)从跨区、县引水工程取水的;

(三)从市内六区取用地下水的;

(四)从市内六区以外地区取用地下水的市直属单位、外地驻津单位;

(五)从市内六区以外地区取用地下水,日取水量2000立方米以上的其他单位。

*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非生活用水户申报的

用水计划指标,经管委会汇总平衡后由市节水办公室核定下达,用水计划执行情况由本

区管委会负责考核。

区、县节水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前两款规定以外的非生活用水户用水计划指

标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核定和考核。

第十四条从市公共自来水管网取水的非生活用水户,其用水计划指标和计划执行情

况,由市和有关区的节水办公室按照职责分工和用水量大小实行分级核定和考核。

第十五条节水办公室应当将批准的年度用水计划指标和调整后的用水计划指标及时

通知有关供水企业。

对未取得用水计划指标的非生活用水户,供水企业不得供水。

第十六条单位和个人从地下或者河道、水库直接取水的,必须办理取水许可证,并

在取水处安装计量设施或者采用市节水办公室规定的其他计量方法。

安装计量设施必须使用经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

第十七条水资源紧缺时,节水办公室应当制定节水应急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按照保障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其他用水的先后顺序对用水户采取限制性用水措施。

第三章节约用水

第十八条市节水办公室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全市水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

的需求,编制市节约用水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节水办公室根据市节约用水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区、县节约用水

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用水户在用水过程中,应当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降低水

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二十条非生活用水户应当建立健全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制度。主要用水户应

当按规定进行水量平衡测试,经测试发现不符合节水规定的,应当整改。

第二十一条水生产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制水技术,减少制水水量损耗。制水损耗应当

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供水企业应当加强供水管网维护管理,降低管网漏失率。自来水的产销差率应当达

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供水企业应当依据注册水表将纳入考核的用水户的用水量,按月报送节水办公室。

第二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节水型工艺,安装使用节水型

设施或器具。为用水量大的建设项目配套的相应节约用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

本条例实施前已经安装使用的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产权人应当逐步更换为

节水型器具。

第二十三条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

节水型器具名录和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名录由市节水办公室会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

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确认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四条供水企业、用水单位应当对供水、用水的设施、设备、器具进行维修、

保养。发现跑、冒、滴、漏水时,应当及时抢修。

第二十五条洗浴业、水上娱乐业和游泳场馆的节约用水设施,经节水办公室检查合

格后方可办理取用水手续。

第二十六条以水为原料生产饮料、纯净水等产品的企业应当采取节水措施,提高水

的利用率。生产后的尾水必须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

第二十七条城市园林绿化应当选种耐旱型花草树木。

公园、花园、房屋建筑物的成片绿地应当采用穴灌、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

方式进行灌溉,不得大水漫灌。暂时不能采用上述方式进行灌溉的,应当限期改造。

园林、环卫部门和公共消防栓产权人或管理人应当对绿化、环卫、消防用水设施加

强管理,防止水泄漏流失或者取作他用。

第二十八条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应当加强施工用水管理,防止水泄漏流失。

第二十九条市节水办公室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市再生水资源总量编制再生水利

用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节水办公室统一监督有关部门实施。

已接通再生水的地区,必须使用再生水。

第三十条新建宾馆、饭店、公寓、大型文化体育场所和机关、学校用房、民用住宅

楼等建筑物在本市利用再生水规划范围内的,应当按规定建设中水管道设施,利用再生

水和符合民用标准的生活杂用水。

第三十一条营业性洗车场(点)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再生水。禁止使用地下水、

自来水冲洗车辆。

取用河道、水库水冲洗车辆的营业性洗车场(点),必须建设循环用水设施,经节

水办公室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营。

第三十二条取用地热水的单位,有条件的应当对地热水进行梯级开发利用,其节约

用水方案由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节水办公室备案。

地热水利用后符合回灌标准的必须进行回灌。

第三十三条有农业的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水资源情况指导农

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

第三十四条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取用地下水的,征收水资源费。具体征收办法由市

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五条节水办公室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农业节水灌溉试验,推行计量灌溉。

农业用水户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

取用超采区地下水未建设节水工程的,不予办理取水许可。

第三十六条本市对生产、生活用水按照不同类别和不同水质实行不同收费标准。公

共自来水管网使用地表水供水的地区,地下水资源费标准应当逐步高于自来水的收费标

准。

第三十七条本市实行居民生活用水计量收费制,逐步取消生活用水“包费制”。

使用自来水的居民用水户,应当按户安装水表,以户表计量用水量,缴纳水费。对

居民生活用水超定额部分实行加价收费,具体收费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八条非生活用水户应当安装用水计量设施,实行计划用水和超计划用水累进

加价收费制。超计划部分的用水量,除按计划内收费标准计收水费或者征收水资源费外,

还应当收取加价水费或者水资源费。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连续三个月超计划用水仍不采取措施的,除按上款规定加收水费或者水资源费外,

节水办公室可以限制其用水量,必要时,经人民政府同意可以停止其用水。

第三十九条为城市供水的水库周边和河道、渠道沿线的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应

当加强保水护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私自引用水和污染水质。

第四章鼓励措施

第四十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农业、农村生活节水项目优先立项,并根据情

况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第四十一条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海水淡化和微咸水利用的开发、研究工作,对

节水效益显著的项目,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利用再生水的,应当给予价格优惠。具体收费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四十二条兴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经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市节水办公室批准,

在节水工程投资未收回前,减免征收水资源费。

第四十三条超计划加价收取的水费、水资源费,应当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实施节水

措施、科研培训及节水管理、宣传、奖励方面的开支,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十四条本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兴建蓄水设施,适时拦蓄雨(雪)、洪、

沥水,增加有效水源。兴建雨(雪)、洪、沥水拦蓄工程和节水工程、改造节水工艺效

益显著的,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扶持。其资金可以从水资源费和加价收取的水费中列支。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

第三款规定,未取得用水计划指标用水或者将公共消防设施用水取作他用的,由节水办

公室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

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向未取得用水计划指标的非生活用水户供水的由

节水办公室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节水办公室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

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一)逾期不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水资源费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水量平衡测试或者经测试发现不合格,不及时整改的;

(三)未在取水处安装计量设施或者未采用市节水办公室规定的其他计量方法的;

(四)安装未经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检验合格的计量设施的;

(五)对绿化、环卫用水设施不及时维修,造成水泄漏流失或取作他用的;

(六)公园、花园、房屋建筑物的成片绿地未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实行大水漫灌的。

第四十七条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

使用的,由节水办公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规定处罚。

第四十八条未按规定对供水设施维修、保养,或者发现跑、冒、滴、漏未及时抢修

的,由节水办公室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九条洗浴业、水上娱乐、游泳场馆取用水未采取节水措施或者未办理取用水

许可的,由节水办公室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以水为原料生产饮料、纯净水,未采用节水措施或者未将生产后的尾水回

收利用的,由节水办公室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营业性洗车场(点)直接使用自来水、地下水冲洗车辆的,由节水办公

室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暂扣洗车器具,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