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质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17:27

课堂教学质量篇1

论文摘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以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为例,阐述了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内容,以及如何运用创新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而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我们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不断提高文化课程、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过程中提出了各种课程改革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深受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赞同。所以,职业教育更需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组织有效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仍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我们要以创新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师的备课、授课、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过程。在此,我们以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为例,浅谈如何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中等职业教育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广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不断变化。所以,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课堂为平台,将学生与课程密切联系起来。我们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密切联系教材的结构体系、难易程度等具体情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领路人、引导者。要努力“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要将学生、教材、课堂有机联系起来,努力传授给学生能够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二、中等职业教育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内容

i.从“已知”到“未知”的理念

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专业知识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未知的。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已知”知识领域,如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过渡到我们所要讲授的学生“未知”的专业知识领域。我们坚持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展专业课程教学,避免直接讲授过于冷僻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不知所措,丧失了基本的学习动力。如国际商务专业中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国际贸易是他们比较陌生的,几乎是完全未知的领域。但是,教师如果能够从学生在大型超市里见到的“进口食品”说起,引导学生思考外国商品进人我国国内市场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它们是否比国内商品交易过程复杂,最后引出“国际贸易”的课题,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陌生感。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的“已知”领域过渡到学生的“未知”领域,可以及时化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陌生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心和目标。

2.从“小处”到“大处”的理念

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往往涉及的范围广。如果我们把这些专业知识和盘托出,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所以,要善于从“小处”人手,逐步地、渐进地讲解专业知识。比如“机械制图”课程中,我们可以用一个小螺母,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平面图来表示其形状、尺寸。这比完全按照教材体系讲授专业知识教学效果明显。再比如“税收基础知识”课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父母的工资收人中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说明税收的固定性、无偿性、强制性等特点。

3.从“近处”到“远处”的理念

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以学生周边的事物为起点,然后再延伸、扩展到更大范围、更大空间的事物。比如在“统计学”课程中,对于统计表设计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专业类型、年级类型,分别设计反映自己学校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这比要求学生马上设计一份统计表,反映完全陌生的统计对象,要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便于学生操作、实践,避免学生对陌生知识望而生畏。

4.从“实践”到“理论”的理念

我们专业课程中的许多专业理论知识,往往是从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凝练性。而学生如果需要真正理解掌握这些专业知识,还需要回归到实践过程中,反复实践总结,才能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我们要尽量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而不是直接介绍理论知识,比如“统计学”课程中的概率事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将一枚硬币抛向空中,距离地面不小于一米,每组抛30次,分别记录硬币每一次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并计算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比率(结果都是接近50%),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5.从“生活”到“课堂”的理念

我们在课堂上介绍的专业知识,要尽量源自学生的生活,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事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心灵深处、发自内心的学习需求、学习动力。比如“经济法”课程中,我们可以首先引用《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条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上,要尽量采用情境化的事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让课堂充满生活的影子。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是丰富的、真切的,是学生感受最深刻的东西。如果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的课堂将会生机勃勃,我们的学生将会兴趣盎然。

三、中等职业教育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运用

1.以创新的理念挖掘课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遵循创新的理念,挖掘课程资源,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阑。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媒体,都是挖掘课程资源的广阔途径。我们要尽量挖掘学生已知领域,把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有机结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趣、更生动、更精彩。

2.以创新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创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构思课堂教学过程。包括运用什么样的案例,运用什么样的教具,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安排,都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科学编排,以便使课堂结构紧凑,顺序合理,松紧有度,重点突出,难点化解。

3.以创新的理念讲授教学内容

由于课程的理论性强,教材中文字表达高度概括、凝练、精辟,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理解运用都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必须以创新的理念,指导课程开发,以贴近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方式方法讲授教学内容,把生涩、凝练、精辟的理论知识化解成学生听得懂、会运用的专业知识,切合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课堂教学质量篇2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说,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

在新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应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①教师少讲,学生多做。②教师启发,学生思考。③学生讲,教师听。④师生共同想、共同做。

二、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也好、小组教学也好,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以,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

具体来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1.引导学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订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

2.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去读、想、做、说、议、画,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的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

4.引导学生自我调控。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

5.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二)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理论课的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不愿意上理论课,既使人坐在课堂上,思想可能已经天马行空,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慷慨激昂、口干舌燥,学生却已经昏昏欲睡了。理论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作用于学生的身上才能起作用,学生如果不接受,再好的理论也无计可施。

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改变原来那种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但教师要讲,而且学生更要讲,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达到,才能真正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

三、具体措施

(一)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达成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顺应时展要求和学院关于教学改革的精神,思考、尝试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需求、兴趣和未来幼教工作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建立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

首先,针对不同课程教学内容探索采用案例教学、小组探究教学、合作教学、问题教学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并学会学习。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应用直观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利用大量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学法,丰富学生的直观表象。

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和需求,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幼儿园实习、见习,并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或见习报告。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外出实践,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充分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是一门“活”的学科,它就在我们身边幼儿的生活中。幼儿课程具有根基性、直接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和考察,通过与幼儿直接交谈、调查,观察其行为表现,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的幼儿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改革评价指导理念,探索重在考查学生能力的课程改革方案。发挥考核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终身从事幼教事业的信念;充分体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统一、重点知识的考核和能力考核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考试方式多样化。开卷与闭卷结合,对于基础理论课,平日和阶段性考试以开卷为主,期末以闭卷为主,选修课以开卷为主;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应用结合,理论课中该让学生背的就要背,知识和原理要考,同时多增加实际应用,考核学生能力的题目;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环节的质量和数量计入总分。近三年来,《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课程的考试改革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被学院多次评为优秀试卷,教管系多次被评为考试改革先进单位。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变一讲到底为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1.生成性教学策略

2.指导性教学策略

总之,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综合运用,将会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愿学、乐学。

课堂教学质量篇3

一、激发兴趣,迁移导入

知识的迁移导入阶段要求教师应尽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讲“利息”这一课,要求了解存款、取款等各个名称以及利息求解方法。上课时,可先请几个同学上讲台表演银行存款、取款场面,然后提问:存入银行的钱叫什么?为什么取出来的钱比存入时多?多出来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算的?这时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进行讨论。这样,课一开始,学生大脑就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有利于新知识的教学。

二、精讲细说,探求新知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应将游戏法,讲解法,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法的长处,使学生学习收到最佳效果。如:在教学“平行线”一节时,讲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其中强调了在“同一平面内”,就要排除异面直线的情况,这时可以用两支粉笔作为两直线,摆出异面直线,让学生认识到:两条直线不相交,但不是平行线,因为没有在同一平面内。从而增强直观性,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强调“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

又以“平行线”这节为例,某老师讲“平行线间所有垂线相等”这个定理时,先板书一组平行线及平行线间垂线段,问:这些垂线段相等吗?大部分都说不相等。老师这时不知怎么办,就硬性规定:平行线间所有垂线段都相等。我认为,这时可让学生上黑板亲自量一下,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然后老师举一常见例子,把长方形的长延长作平行线,而两宽作两垂线段,因为宽相等,所以两垂线段也就相等,这样,不仅在教学中锻炼了实践的能力,而且还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学习反馈。练习巩固

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练习题。设计练习题应有不同难度,适应好、中、差三类不同学生,让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长进。从而,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例:上“真分数、假分数”一节时,在学生理解了真、假分数意义,并能举例说明后。老师可设计一组由易到难的题目。如:说出下列分数各是什么分数,3,4、5,5、17,11、a/8、13/b、a/b,这样由浅入深进行训练,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巩固中逐步提高,不感到吃力,使学生对分数理解达到更高层次。

四、扎紧“口袋”,课内小结

课堂教学质量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约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简约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简约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简约课堂是一种“轻负担、高效益”的课堂。下面就怎样构建小学数学简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谈谈笔者的看法。

1教学目标简洁明了

教学目标要实实在在,可以达成。其实一节课的基本目标就是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者是和谐统一,不可割裂的,而第三个目标又是隐性的,所以真正形成书面文字的时候,只要描述前面两个目标,情感目标其实是渗透于其中的,无需言传只要意会即可。

2教学情境简洁明快

教师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简洁明快的教学情境,及时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简约充实

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就会使一节课显得既充实又简约,有“骨”也有“肉”。以《倒数的认识》为例,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来自学生的三个问题:(1)学什么?(2)怎样学?(3)有何用?(为什么学)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把握住了三个核心问题,课堂教学主要线索就相当清爽了。

4教学设计简约自然

简约课堂中应是各个环节简洁明快、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问题情境,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3)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平均数实际意义的体会。这三个主要环节的设计突出了对平均数意义的感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获得了成功的经验。

5教学手段简易实用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对于我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大有好处的。但多媒体要不要使用,取决于课堂内容的需要,有时候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加一块黑板的简约也是一种美。

6教学语言简明准确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准确、规范、清晰、精炼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示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要惜语如金,反复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练就纯净、精当、明快的教学语言,从而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把学生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7课堂练习简炼有效

课堂训练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口诀时,我们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即看到或听到“几乘几”的算式,就能不假思索地说出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反复练习。以“9的乘法口诀”为例,练习的形式可有:(1)对口令;(2)找朋友或者设计成“送信”“帮小动物找家”等活动;(3)整理卡片。

8教学评价精致积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是沟通师生智慧、情感、兴趣、态度的桥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评价是否得当,到位而有效,决定一堂课的成败。因此,要让精致积极的评价语言适时适度地出现在数学课上。

张齐华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当学生说出心形与圆形的区别时,马上进行肯定“多有洞察力!它看起来是那么光滑、那么饱满。”当学生说出隋圆与圆的区别时,又是这样评价“多朴素的想象啊!”当学生把圆规拟人化时,评道“多形象的说法啊!”当学生在交流画圆经验时出现说“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同样出现了一个圆”时。评价说“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能在白纸上最终‘画’出一个圆,但他们的创造仍然是十分美妙,不是吗?”课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源于学生内心的一种欣赏与激励,一种接纳与认可,是一种真情流淌。

总之,简约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韵味,也是一种追求。“简约、高效”的本色回归是自然生成的,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只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将数学简约课堂教学的相关要素进行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就能构建起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的数学课堂,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质量篇5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可以看其是否坚持和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亲和度、自由度、参与度、激活度和延展度。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评判

abstractit’sgoodorbadforclassroomteachingquality.whetherornotitpersistinhumanity,synthesis,opening,practicality,affinity,liberty,participation,activityandextension.

KeywordsclassroomteachingteachingqualityJudgement

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评判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可以看这节课是否坚持和体现了“四性”、“五度”。

一、人文性

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除坚持科学性之外,要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和地方特色,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二、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是本门课程不同知识点的综合,也可以是本学科不同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不同学科的综合;可以是教学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也可以是解决问题思路的综合;等等。通过综合,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而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结尾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使结尾无穷。

四、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五、亲和度

所谓亲和度,是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亲和度取决于亲和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必备能力。教师亲和力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性格,但更取决于教师的人格、责任感、事业心。因为亲和力与亲和动机相关,教师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必须亲近学生,爱学生,亲和力就强。如果亲和动机弱。如上课时只顾自己讲课,见书不见人,无视学生的存在,不顾学生接受没有,效果就不会好。教师的亲和度本质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才能和教师真心实意的交流、探讨问题,甚至指出老师的不妥之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把教育好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责任,教师要以微笑面对每个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转贴于

六、自由度

所谓自由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自由的环境、时间和空间。自由度要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建立一种尊师爱生、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民主平等的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用愉快的心情、在充满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听课。不要让学生处在一种紧张的、畏惧的、很受约束的环境下学习。教师不要满堂灌,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允许学生发表意见,讲错了不要批评、指责,要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在学术上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抓辫子,不打棍子。教师要心胸开阔,淡化权威,认真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提高自己的水平。

七、参与度

所谓参与度,是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要由教师一个人从头讲到尾,从始讲到终,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单向的、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动手;大学要让学生自学、独立吸取知识,召开课堂讨论会,学术研讨会,有些章节由学生自学后自己讲解,互相讨论,让学生互相当教员,让学生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八、激活度

所谓激活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有声有色地在课堂上讲课,很活跃,很兴奋,许多教师是出色的“演员”,而学生在下面静静地听课,成为默不做声的“观众”。课堂气氛不活跃,不少学生“走神”,没有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动,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知识的被动客体。现代教育应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要激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内在能动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激活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口,以问题教育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把课堂由一人讲变为大家讲,变讲台为舞台,把教师为演员变成师生都是演员,切实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九、延展度

所谓延展度,就是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应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能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幽默风趣,引人入胜。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生活、现实社会中的材料论证所学的知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启迪学生。教学中的延展度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学好课本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教学质量篇6

关键词 数学活动 自主探究 教学质量 情境创设 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活动是教育的载体,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就是一种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两方面出发,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为学生充分提供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引入情境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引入情境设计得呆板、缺乏新意、针对性不强或脱离生活实际,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教师注重了情趣,忽视了教学内容,情境喧宾夺主,缺乏“效”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有效引入情境,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讲一个汽车销售经理准备去批发一批汽车来销售,又不知购买哪些种类的车容易销售,他打算在马路边做一次调查。请你看看马路边过往车辆的情况,为他出谋划策。然后播放一条主要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的场面,引导学生想方法统计,为经理出谋划策。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具体情境学习,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思维被激活,学习就主动,自觉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拉近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二、重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纵观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以其直观、有趣、富有吸引力、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优势,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做到这么几点:一要精心准备操作材料。根据教学需要预设操作中学生可能想到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以确保操作活动更好围绕数学进行学习。二要明确操作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规定必要的操作程序,提出需要的问题,使学生的操作正常进行。三要协调和指导操作。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以提升操作的效果。

三、重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思考研究中创造数学

教学必须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最大的发展机会,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注意做到: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开展探究活动,形成自主探究的风气,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讲究教学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研讨,在学生中形成研讨风气。积极实践拓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重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践数学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用处。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质量篇7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运动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39-01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具体体现,体育课的目地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是有感情的,有个性的个体,只有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创造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得到空前的发挥。

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精心组织设计好每一堂课,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和愉快的心理感受及体验,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才能接受,并转换成自身迫切的需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少讲,多在学生中间参与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或是,经常用商量的口气和学生交流,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爱护,对教师就有种亲切,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达到理想中的课堂效果。

一、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1、教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确定上,都需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兴趣与个性的发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添运动愉快的心理感受及体验,及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努力行动,哪怕是获得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以肯定、鼓励,对之以表扬、赞美,激励他们做出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人由衷的关怀,就是教育的血与肉。”教师从各方面体贴、理解学生,对学生的爱心,能感染全体学生。他们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诚挚的爱,就会从内心得到鼓舞和欣慰,使他们做出意志的努力,并且很容易取得成功,并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2、提高课堂效率,要体现在“精”字上,真正做到“精讲精练”。一堂课只有45分钟,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组织学习更好的进行练习,只有让他们懂得练习的目的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自觉锻炼,也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仔细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辅助练习,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参与到学生中练习。在教学中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练习,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对出现的成绩及时肯定,,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解决,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并鼓励学生个体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4、气氛的营造教学中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也要尊重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达到师生在教学中的情感共鸣,知情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个性和人格得到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到的是一种桥梁作用:知识的传授、品德教育、情操陶冶、身体锻炼,只有在师生之间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实现。

二、体育能力的养成

1、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

作为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中不但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正确示范、精讲精练和必要的媒体演示等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中的基本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要,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学生不断的反复练习,使动作基本定型,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能用语言,动作表达出来自己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新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2、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积极手段向学生灌输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坚持锻炼对提高学习效率的帮助,以及锻炼后的好处,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好处,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让学生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体育的重要性。在上体育课时,老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良好的运动氛围能够培养自我锻炼意识。体育教师还应当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积极性,尽可能的为学生自我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氛围。

3、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又称为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和谐,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能力。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练的交互行为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体育教学中所进行的活动,一般是由特定情境所构成,情境是体育内容的表达方式,这种情景是某种社会形式的简化、浓缩与形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往过程,增强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随着体育教学中社会交往的发生,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也随之形成、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具有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姚利民.

课堂教学质量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1前言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年龄因素及课堂教学实效性因素,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满足小学教学需要,进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认真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把握小学语文教学原则,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力的手段保证。为此,我们应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质量。

2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好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必须涉及推测、想像、创造等方法。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于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引导求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发展创新思维。如在《丰碑》一课中写道,在老军需处长死后,“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当我要求学生回答“这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时,有的同学就从原文中找到了“好像要向战士们借火”,这时,我让同学们再想想这手势还有没有表现其他意思的可能。学生就讨论开了,有的说是老军需处长要战士们不要管他,继续前进;有的说是军需处长鼓励战士们不要怕困难,勇往直前……这些不同的答案,既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又赋予文章以新的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提高,我们就要正确分析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正确分析小学生的特点,注重学习兴趣的引导

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不但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过程是快乐的,从而达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2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围绕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性格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并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由此可见,只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3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趣味性,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课程内容的设置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性较强。为此,我们应以教材为主,努力发掘教材内容并加入创新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抓住学生眼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轻松活泼的氛围。

4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基于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4.1利用课文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在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老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甄选,应选择趣味性强和知识性强的教学内容,积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4.2抓住课堂教学时机,积极开展问题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有效利用课堂提问的有利时机,通过合理设置问题,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加强引导,使课堂教学的问题式教学法取得积极成果。为此,我们应重点做好课堂提问工作。

4.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考虑到课堂教学实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老师应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对学生形成有力的引导,积极促进课堂教学发展,使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5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全面深入的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更强。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做实几件事[J];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13期

[2]冯士博;;慧心课堂:向度与追求[J];新课程(综合版);2009年11期

[3]胡雪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J];科学之友;2010年16期

[4]冷丹阳;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课堂教学质量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主体作用;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

为了贯彻更好更快的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和实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达到新教材设计要求,完成素质教育目标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初中教育之重点。

我认为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点可以说已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但怎么改?改什么?许多专家学者及第一线的教学工作者都提出了许多各自的观点、见解并取得了许多探索性的成果。我校引入全国“发展与创新”教研课题及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全校教师积极踊跃地投入课题的研究与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创新性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杨梅创立的让课外阅读进入课堂的大语文教学模式,数学学科孙大友老师创立的“先学后教,因学而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学科王勋老师创立的“讲究民主,师生互动,重在主体,贵在训练”的教学模式,政治学科我本人创立的“以学为本,合作探究,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我们这几个老师都在我校2013年4月举行的优质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特别是我的政治课,很能吸引学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科目,纵观以上课堂教学模式便知,课堂教学的改革,不管怎样去改,都必须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及培养学生能力为基本原则和出发点。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二是要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应有所改革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建立民主、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和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转变以往以教师为核心的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改革以往教师讲为主的单向形式,封闭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确立其主体地位,发挥其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和探求者,教师不能完全代替学生来完成任务,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其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自由、平等的开放式教学法环境,建立教学过程中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学双方才能在一种宽松和谐气氛中共同探究,自由交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和抑制状态难于有创新的状况,要让学生敢言敢想、敢思敢辩,发表自己的见解、异议甚至是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观点,对于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我认为民主的开放式教学过程也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这要求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切实地尊重学生人格、个性、鲜活思想和真实感情,独创精神和个人价值,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体验成功感、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二、改革教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传统教学注入式、灌输式盛行,以教师为核心,教师往往一讲到底,深怕少讲漏讲,认为讲多讲深即完成了任务,讲风太盛。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发挥,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培养、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

要改革以往传教式的教法,多采用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讨论式、启发式、导学式,探究式等教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成为“探索者”。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表达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得出的结论尽量让学生归纳、综合和得出结论。在政治课教学中尤应将结论性知识的获得转移到政治形势和社会现象形成过程的分析上来;将理论性知识结合到具体实践问题的分析中去。通过分析,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并且体会到知识的学有所用。

教学方法改革应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因此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设计利于创新思维的开放式问题,多设疑、激疑、质疑,让学生多思多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上,要立足本学科内的知识联系与综合,同时注意学科间的知识渗透

教学中要注意本学科间的知识的前后联系、内在联系及知识综合,还要注意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利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问题,可提高对问题的认识水平,给学生一个更全面总体的认识,提高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如让学生运用各种知识分析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军事打击实质及影响,从地理(地缘战略),历史(宗教问题)、政治(国际局势及军事战略)等几个方面做出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更全面的认识,不会仅仅停留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的表象上。这样满足了学生对新、奇知识的需求,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水平。

四、要广泛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电教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觉得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粉笔加黑板传统简单的教学手段上,要广泛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电教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化教学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由繁到简、由深变浅、由抽象变直观、由无声到有声、由文字到图象,从而到达深入浅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多媒体的使用,给传统教学中那种空洞说教、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可以说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场革命。多媒体电教化教学可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繁重的语言任务和板书任务,增加学生思考、消化课堂教学内容的机会。也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层面,强化知识联系,实现知识迁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从而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地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最终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质量篇10

【关键词】新课改提高质量数学课堂教学

Howdoesthenewclasschangeimproves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quality

HuangYuan

【abstract】thequalityofteachingistheeducationlife,iteducatestheteachingprofessioneternalsubject.①thestimulationtrainsthestudenttostudymathematicstheinterest.②teachesonlytheessentialsandgivelotsofpractice,enhancestheclassroominstructioneffect.③therenewalidea,teachesstudentsinaccordancewiththeiraptitude.④Guidesthestudenttoraisestudiesindependentlyability.mustimprovemathematicsqualityofteaching,teacher’sgoodownqualityisthefoundation,thecorrectstudentviewisthepremise,thestudentstudiesmathematicsinterestandthehobbyisakey,thefineteachingmethodisamethod,thegoodteachersandstudentsrelationsaretheguarantee.

【Keywords】thenewclasschangesenhancesthequality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它是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获取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思想上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潜力得到发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下功夫。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1.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学生对数学是否产生兴趣并且能自觉去钻研,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1走进学生心灵,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1.1.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要注意知识与情感的交融,以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觉得这位老师值得信任和尊敬,感觉亲切而愿与之交流,从而让他们喜欢你,进而喜欢你的课堂,从而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1.1.2教师要博学多才。教师必须具备较广博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除了具备扎扎实实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理化知识和其他人文科学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要具备良好的心理、道德、情操、审美、修养等品性。比如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践证明,有广博知识和多才多艺的教师易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有比较强的吸引力和教育影响作用。

1.1.3教师要注意语言艺术。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无论运用什么样的现代教育媒体,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语言,相反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授课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教师富有情感地面对学生用口语讲解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在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方面,应该是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与之相比的。

1.1.4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但事物具有两面性,虽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表扬和鼓励多了,就失去了其拥有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表扬与批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每个人的个性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如对较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赞许则更有显著作用。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表扬,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提出更多的要求。课堂教学中还是应该以要求为主,遇到有创意性的回答再给予鼓励和表扬,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中数学素材渗透于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可避免枯燥无味而且有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直观趣味和知识实用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奋的状态下进入学习的佳境,放下包袱,学有所得,而且能激励他们养成勤于观察,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1.3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提问,启迪思维。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讲练结合,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予练习,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更新观念,因材施教

过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接受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着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迫使这些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完成任务。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减少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减轻了学习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另外,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发生了变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是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可能面临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辅导和帮助,这些都促使个别学生向差的一极分化。所以,对于两极分化,应当具体分析。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本身是有差距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关键是要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使用分层教学,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与尊重学生,正视学生个性差异,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情地关注和耐心地帮助他们。如对待优生,创造条件使他们“尖子更尖”;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生活上做到体贴关心,课堂上能循循善诱,课下能认真辅导,对其进步及时肯定、鼓励。同时,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信心。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成绩提高了,教学质量自然全面提高。因此,更新观念,坚持正确的学生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4.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