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1:36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篇1

一、基层央行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风险评价(1)总体风险情况本文选择了3家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对其计算机场地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场地运行维护管理、电子设备管理、业务网结构与资源管理、网络运维管理、网络设备安全防护管理、重要业务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应急和保密管理九大科技管理业务领域进行了实际调查,共发现了17类风险问题。参照《中国人民银行风险量化评估办法》,按照所发现各类风险及问题的性质、控制措施有效性,将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严重、较严重、一般、轻微风险隐患。在发现的风险中较严重风险9个(占比53%),一般风险6个(占比35%),轻微风险2个(占比12%)。其中,在科技管理的九个业务领域中,风险主要集中在设备设施管理(7个)、计算机场地管理(3个)及场地运维管理(3个)三个领域,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应对风险较为集中的上述三个领域进行重点关注。(2)主要风险列表按照后续监督关注程度由高到低以及风险等级由高到低的原则,将各类风险进行汇总排序,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科技管理主要风险情况见表1。2.主要风险评价(1)计算机场地管理较严重风险:一是机房窗户仅为普通铝合金窗,未安装防盗网等防护设备,防盗性能较差;二是放置UpS房间内出现窗户锁具损坏的情况,不具备防护性能。潜在影响:计算机机房作为支行重要场地,机房内存放保障各业务运行的核心网络设备、UpS等重要设备设施,门窗防护性能较差,易产生失窃风险,造成资产损失。(2)设备设施管理较严重风险:一是未配置烟火探测器;二是未配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三是机房内未配备视频监控设备,无法对机房内设备设施及操作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四是综合布线不规范,核心网络设备到办公楼各个办公室的网络线路集中在机房进行跳线,到各个办公室的网络线路无相应标识,也无相应的文档对线路进行记录。潜在影响:一是未配置安全防护硬件设备,机房的安全稳定运行得不到保障。若发生火灾、进水等突况,救援人员较难及时获取预警信息,耽误救援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导致业务中断等安全事故。二是综合布线不规范,当进行线路改造或出现线路故障时,因较难确定线路连接情况,造成难以准确开展线路改造及难以及时排除网络故障,给日常维护工作带来较大困难。(3)场地运行维护管理较严重风险:机房无门禁系统。潜在影响:对异常开门请求及长时间开门状态不能进行有效警告,无法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联动。(4)电子设备管理较严重风险:某支行在采购台式机和笔记本的过程中未及时与电脑公司签订采购合同。潜在影响:一是若出现采购电子设备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等情况,难以有效维权,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对外易产生法律纠纷;二是若出现“人情”采购,集中采购优势不能得到发挥,采购成本将会增加,易造成资金损失,不利于财政资金效益的最大化。(5)应急和保密管理较严重风险:未制定《计算机场地环境应急预案》。潜在影响:若发生机房失火、进水等事故,难以及时有效开展灭火、防水救援,易造成机房资产损失。

二、成因分析

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如下。1.责任心不强,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一是部分科技管理人员责任心及风险意识不强。如:机房配置的3具灭火器已过有效期近一年时间,科技人员未能发现此风险,导致隐患未及时排除。二是部分科技管理人员未充分重视机房安全管理工作。如:放置UpS的房间窗户锁具损坏,未及时更换。2.工作严谨性不够,制度执行力不强尽管上级行对科技管理工作在制度层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管理不严格,部分人员工作不够严谨、细致,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3.人力资源不充足,科技力量薄弱一是县(市)支行人员不足,一人兼多岗的情况较普遍。人员投入不足使得工作质量受到影响,直接影响了科技管理的效果,易产生较大风险隐患。二是县(市)支行科技兼管员业务技能有待提升,业务知识的缺乏易导致风险隐患的发生。4.机房建设投入不足,硬件配置不到位支行计算机机房多数使用近20年,期间,未对计算机机房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同时,机房硬件设施方面投入较少,造成设备老化、安全防护设备不到位、综合布线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

三、对策建议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篇2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问题管理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现代文明的基础是创新,未来人类社会的进步仍将依赖创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从事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的活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培养人才中起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问题

虽然在“挑战杯”和各学科竞赛的带动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总体上存在成果利用率不高,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情况。具体来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大学生科技创新缺乏规范、引导和帮助

由于大多数高校未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管理机构,未制订相关的规章措施,这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处于无序进行的混乱状态,由于教学计划中课程总学时较多,学生的课外时间甚少,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在制度上难有充分的保证,学生无法持续深入地开展活动。其次,大学生科技创新有很多是在“业余”状态进行的,他们缺乏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或者没有开放的实验场所,导致成功率低或科技含量低,而同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及指导老师未有足够的激励政策,使教师对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指导停留在自发阶段,有的老师明确表示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费时费力,而学校却没有在工作量、奖励等方面给予保障,再加上“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以参加竞赛为多,毕竟能达到预期目标获奖的只是少数。因而,有些原有较高热情的师生也出现了“冷却”现象。

2.大学生科技创新缺乏相应的设备和资金支持

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需要相应的财力投入,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因大学生还只是消费者,不可能对科技创新进行大规模的资金和设备的投入,而科技创新又必需有资金和物资的保障才能进行,因此大学生的创造发明亟待一些资金和物质的“雪中送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和活动进行资助的大学还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很多有创意的科技创新项目因得不到资金的支持无法开展或半途而废。

3.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市场观念不足

首先,很多大学生只是依靠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科技创新,缺少对市场的调查和实际需求的分析,造成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社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产生的成果难以被市场接受;其次,大学生只重视科技创新过程的刺激性和探险性,而忽视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成果一出来就束之高阁,这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大学生科技创新前的选题和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很少与市场交流信息,不清楚别人是否也在从事同类的研究创新,从而等到成果一出来才发现重复了别人的劳动过程。

4.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成果的科技含量不高,精品少

很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停留在“别人会,我也能搞”的水平上,成果缺乏科技和应用的附加值,因而实际应用的价值不高。有些科技创新成果,只是对别人成果换汤不换药的稍微改进,并无明显的创新;有些成果,则是制作粗糙,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5.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良性机制还没有形成

大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目前很多学校缺少统一的规划把它变成随机性的活动,遇到重大比赛便组织学生参加,缺少平时的经常性的训练过程,没有完备的激励和制约措施,学生参加不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完全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兴趣和爱好,这就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非常被动。往往是组织者着急而学生不愿意参加,或者是学生想参加而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导致二者思维脱节。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对课外科技活动没有激励机制。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和带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学校都应该有一定的激励措施,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方法

我国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管理刚刚起步,因此在具体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上,要结合我国大学生的能力架构、知识结构等特点和我国高校的教师资源,物力、财力资源等状况,本着“开拓学生创新能力、优化学生创新环境、保障学生创新活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具体地说,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建立和完善有关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制度和机制

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是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并能保证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有条不紊、持之有恒的进行。制度和机制的建设要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追求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效率和科技成果的高质量。总的来说要做好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的建设。

首先,保障机制的建设。主要是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设备、场地,以及建立对这些物质有效使用和管理的制度。

其次,管理制度的建设。它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实行教务处、科技处、团委和各院各系共同管理的制度,并由这些部门各出人员组成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领导小组,作为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导机构,制定主要的政策措施,听取科技创新活动的进展报告,审查经费的使用情况,奖励有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等。此外还可由专家组成科技创新活动评审小组,审查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资格和对科技成果进行评审。二是科技成果管理制度。建立大学生科技成果登记、申报制度,资助学生申请专利,这样可以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避免知识产权的流失或被不良厂商所利用;建立学生科技成果的创新、转化、推广等应用管理制度,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成果的商品化和成果的生产力化,实现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再者,奖励机制。奖励是调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的有效办法,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有重大创新的科技创新或在部级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重要奖项的学生,可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或推荐免试硕博连读;对出一般科技创新成果的学生,可以设立综合评分规定,在学生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定以及毕业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或政策倾斜。以上奖励,都可以附带一定数额的奖金。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学校电台、广播台、校刊校报等渠道,宣传这些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先进事迹。

2.加强学生科技创新队伍的建设

建立和形成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学生科技创新队伍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重视是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必要保证,各方面的支持和积极扶持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建立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有无具有致力于学生创新教育的教师的指导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是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推动力,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各环节的指导和把关是促使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点高、成果上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是引导式、辅助式指导,就是指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指点(包括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最后,建立广泛的学生基础,这是促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的关键。既要重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群众性,更要发挥学生骨干分子的作用,以带动和辐射其他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最终形成以点带面,各类型科技创新齐头并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的局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展开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鼓励和发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到科技创新的队伍中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离开了广泛的学生基础,其他各方面再重视,条件再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也开展不起来。

3.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和创造力的实践都受到客观条件、社会环境、校风学风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结构、民族传统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的思维方式,都是制约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形成和发挥的重要因素。更进一步说,大学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学风的取向,则是最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环境因素。只有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渲染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只有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坚强的创造意志的培养,才能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包括两方面内容: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创新学校的科技实践环境。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是指要将科技创新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管理上,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目标中,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效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把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学生综合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科技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科技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将科技创新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素养和科学精神并重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融专业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于一体。创新实践环境主要是指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建立一个良好的实践机制,提供实践机会和场合,在组织、知识的供给、实践等各方面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创造条件。

4.提供必要的科技创新资金和物资

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需要一定的场所、设备和经费,学校应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得以开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花,难以继续下去。经费的投入要以务实为原则,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必要的支出,用于相关器具、书籍、材料的购买和调查、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其它花费,以及扶持有发展前景的应用型科技成果的推广创新。高校可以从校财政中划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同时也应该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合作,拓展经费的来源渠道。学校还应建立起一整套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管理、使用制度,保障经费合理、有效、有序的使用,避免浪费,比如实行经费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审查等办法,使之贯穿于每一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始终。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可以采用基金制的方法,专项用于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学生通过申报、答辩等形式申请基金的使用。

5.整合各种创新教育资源,有效地整合学校现有的创新教育资源

学校通过各种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不仅使学生从学习,实践到参加竞赛各个层面都能得到检验和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还使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进一步提高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创新教育资源包括工作队伍、工作条件和工作机制。在工作队伍方面,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和各院系,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工作队伍,各单位在统一的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既分工又协作,共同推进了各项工作;在工作条件方面,各单位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学生处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教务处的学科优势,团委的课外科技竞赛资源,各院系的创新教育经费等等,很好地满足了开展创新教育的各种条件需求;在工作机制方面,学校领导不仅重视学生的创新教育工作,而且能够很好地协调创新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助柏,梁辰.知识创新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篇3

关键词:高校科技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41-01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传统的科技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科技管理的需求,作为三大创新主体之一的高等学校,必须要建立良好健全的科技管理机制。

1当前高校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注重立项轻视产出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直以来,申请科研项目、争取科研奖励是高校科技管理的工作重点,这是由于目前国内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人员和科技机构进行考核评估时,主要是以获得资助的项目数量以及资助经费作为衡量其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获资助的项目及获取的经费越多,就越容易通过考评。而对于所承接的项目到底完成得怎么样、成果应用效果怎么样、能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益等后续问题却不甚注重。科研项目的申请难、验收易,造成科研人员注重课题争取胜于课题完成,更不注重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提升和推广应用,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显然是不合理的。

1.2科技管理队伍有待加强

虽然各高校科技管理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及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1)业务水平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其一为科技管理人员并不全都出自管理专业;其二为科技管理人员常年忙于具体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及精力去全面学习科研管理的业务知识。(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直以来,高校给予了科研人才各方面的优待,但对科技管理人员却缺少关怀。

1.3科研评价体系及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及考核模式过于功利:科研人员能否获取项目、经费及成果奖励,以及获取项目、经费和成果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其职称晋升、收入高低。在金钱和名利等利益的驱使下,科研组织里,每个人都想着由自己主持课题,争夺有限的科研经费,导致了科研组织成员间出现不良竞争,缺乏沟通,犹如一盘散沙。科技管理人员无法协调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使得科技成果与经济效益无法结合,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1.4知识产权管理缺乏系统性

当前,高校传统的科技管理仍是依照项目研发的自然流程,大致分为科研计划管理、成果评审(鉴定)和奖励、转化推广三阶段为主线的管理模式,对于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等,仅将之视为科技成果的表现形式,通常被纳入成果管理。在科研计划管理、科技成果转移等具体工作环节通常缺少知识产权的战略研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1.5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下

尽管当前高校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但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程度很低。2011年1月,中国新闻网曾就此发表评论,指出我国高校每年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达1万项左右,其中30%左右的项目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产业化前景,但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10%~15%,大量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呈现出“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局面。

2加强高校科技管理的对策

2.1创新科技管理理念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就要从思想上提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对于高校科技管理的目标要从追求数量提升到质量的高度,不能单以高校所拥有的科研项目数量、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国家重点项目等指标来衡量,更应注重科技成果的阅读率、引用率、转化率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努力使科技成果与社会需求达成一致。另外,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从科研人才的角度出发,简化工作流程,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为科研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

2.2完善科技管理体系

一个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来支撑。首先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及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将课题立项、成果奖励、重点学科的确定以及学科带头人的选拔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使科研工作健康化。只有充分衡量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在政策和制度上使其知识劳动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才能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高校科技的发展。

2.3建设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

科技管理工作者是科技管理的主体,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是实现科技管理创新根本所在。要建设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1)要多途径引进科技管理人才,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尤其要重视对不同背景及经历的人才的引进。(2)要对已有的管理人才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性培训,如:参加研讨会、培训班,与兄弟院校进行人才交流等。(3)要加强实践锻炼,针对不同人才的特点,给予不同的任务,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4)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缩小科研人才与科技管理人才在待遇上的差别,吸引并留住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

2.4营建良好的人才发展机制

优秀的科研人才是科技实现创新的重要力量,是科技管理的关键资源,在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为科研团队培养储备人才,为科研工作输入新鲜血液;还要营建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以调动科研积极性。鼓励高层次学生参与科研,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当中,他们拥有年轻的心态和不一样的见解,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巨大的发展潜力,是高校科研的储备资源,应当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想。此外,还要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建立协作型的研发团队,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提高科研水平。

2.5加强高校内外沟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与科研人员、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以及主管部门的互动交流,一方面为科研工作获取更多资源;另一方面使科研与市场更好地结合,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如: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高校兼职,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博士后等,形成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推荐科研人员到企业中去,将高校的科技与人才优势,转化为成果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

3结语

高校科研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管理工作,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对促进高校科技发展,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创新,促进科研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省平,李子和,刘涛.科技项目管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篇4

关键词:知识产权;科技档案;保护;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正在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一些科研单位相继建立起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国际间的技术交流,而且也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良好环境。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将职务发明据为己有。

科研单位的技术成果主要是职务发明。然而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小团体主义的局限,个别人将职务发明据为己有,去搞一些损公肥私的事情,影响了正常的科研秩序和经济利益。

2)专有技术的保密工作亟待加强。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档案利用el益增多,但是也有个别人钻科技档案管理不严的空子,投机取巧,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将人家辛辛苦苦从实践中得出的结果写进自己的论文。还有的人将与他人合作的产品配方归为己有,进而泄漏给他人或向一些地方小厂兜售,谋取私利。诸如这些现象都反映了新时期对科学技术成果的保密问题亟待加强,科技档案保密工作不容忽视。党和国家的利益需要保护,企事业单位的利益和公民个人的权益也需要保护。

3)技术档案中缺少核心内容。

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档案开放的扩大和社会利用的增多,档案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科技档案。一些科研院所的科技档案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只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实施,而忽视了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有的甚至肢解档案材料,只移交一般性材料而将关键性材料留下;还有的将科研报告中核心内容,用自己设定的代码代替,严重影响了科技档案的完整与质量,也丧失了档案的实际价值,不利于今后查考利用,不利于技术储备和成果的继承发展。

4)不注意科技文件的平时积累。

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是保证科技档案质量的关键,而科技档案的形成靠科技文件的平时积累。在日常科技活动中,会形成一定数量和种类繁多的科技文件,它不仅对当前工作有利,而且对今后的工作更具有指导和利用的价值。这些科技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它是科技档案的前身,我们应注意在各个重要阶段和环节进行科技文件的积累。有的科研单位,对科研计划的落实非常重视,而对科技文件的形成、积累和作为档案归档保存却重视不够,表现在科研实验原始记录不规范科研装置图纸不齐全,科研报告不完整,结果不仅对科研实验工作本身不利,同时也使科技档案工作受到影响。也给这部分档案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并给以后的后续工作留下了隐患。

5)执法监督中的不到位。

《档案法》已颁布实施多年,各级档案部门积极贯彻执行,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违反案法》的处罚问题还缺乏手段,象抄袭别人技术档案、丢失档案、损坏档案、档案泄密等问题,处理起来操作性不强,有的只是轻描淡写,或者以批评、检查代替处罚,而不是用法去制约,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人去违反《档案法》。

几点建议:

1)树立一切为公的思想。

科研单位的技术成果大多是职务发明,顾名思义职务发明的成果属于公有财富,作为组织管理部门和领导者应对职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起一切为公的思想,把奉献精神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克服利己主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事事以国家利益为重。教育和要求每个人自觉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职责和义务,对人类、对社会做到无私奉献。

2)加强科技保密,保护国家机密安全。

科技档案是科技活动的产物和真实记录,为了国家机密的安全和有利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科技成果发明人的权益,必须对科技档案的某些部分进行保密。就是在利用时限定使用范嗣,,严格遵守保密法规,该保密的不能内外不分,不该保密的不能借故保密影响利用,对于一些有产权的,更要保护其产权不受侵犯。

3)广泛收集,丰富馆藏。

日常科技活动产生大量的科技文件,我们在收集整理归档时,要按事物发展规律,抓住主要环节和重要阶段,按课题分类进行收集。科技活动到了成果鉴定阶段,就要将课题各个重要环节的原始记录、实验报告和相关的技术文件等收集齐全,因为鉴定阶段标志着课题研究工作的结束,材料已全部形成,需要认真地收集,及时整理归档。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保管好档案,供有关单位和个人使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丰富馆藏,储备丰富的档案信息。

4)管好档案便于开发利用。

保管科技档案目的是将“死”的档案资料变成活的知识加以应用,指导科研实践活动,发挥更大的价值。所以,对于科技档案工作者来说,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开展和推进科技档案的利用工作,使科技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当然,利用档案要在不泄密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将会给国家机密安全带来损失。科技档案不仅对本单位、本部门具有利用价值,对其它单位、部门同样具有利用价值。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在保护知识产权前提下,做好为社会利用提供服务工作,造福人类,发展社会。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了解服务对象的要求,改善各种可能的服务手段和形式,开展好档案利用工作。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篇5

一、科技部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要求

1.管理规定

为规范国家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总装备部等国家部委根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预算法、国家审计法、国家票据法、国家政府采购法等法律,国务院有关“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实施的通知,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其中,与地方科研院所作为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最为密切的主要有“《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计字[2012]86号)”、“科技部关于印发《科技部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评审评估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国科发财字[2006]405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通知(财预[2010]7号)”等五个文件。另外,对于不同计划的国家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部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包括“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0号)”、“财政部、科技部、总装备部关于印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63号)”、“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428号)”等。这些文件对科技部下达的国家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法人职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国家科技项目财务管理的依据。

2.管理节点和要求

根据管理规定,科技部国家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主要包括四个节点,分别为: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写和申报、项目预算执行、项目财务验收,以及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等。管理要求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项目预算方面强调科学安排,合理配置,严格按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执行预算,杜绝经费使用随意性;二、对项目(课题)经费,包括项目承担、参与单位的自筹经费,要求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对专项经费的使用追踪问效,对自筹经费的到位、使用情况进行考核;三、明晰责权、追踪问效,强调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为项目(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对经费的使用追踪、问责项目(课题)承担单位。

二、地方科研院所承担科技部国家科研项目所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1.管理体系未能达到要求

按科技部和财政部对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要求,承担单位必须建立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履行国家科研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法人职责,监督、督促项目(课题)参与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规定,按要求使用国家的科研项目经费。但由于地方科研院所一直以来作为承担单位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课题)较少,较多的情况是作为课题参与单位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研发,即承担子课题研究,其财务管理系统也是根据地方政府有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而由于地方政府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不完全相同,导致地方科研院所对国家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未能达到国家管理规定的要求。最突出的情况为对项目(课题)预算编报、项目(课题)自筹经费的落实和管理,项目(课题)预算执行,以及对落实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职责等方面的管理未能达到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

2.项目预算编报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是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核心,对项目的实施和完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过,地方科研院所对国家科研项目(课题)的预算编报尚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弱化的问题。项目(课题)的预算通常由项目(课题)组的科技人员完成,通过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上报,财务部门对预算编报基本不参与。由于科技人员对财务管理不熟悉,以预算编报通过审核,获得最多的科研经费为目标,而科技管理部门并不懂财务,对科研项目也不完全了解,对项目(课题)组提交的预算申请难以有效审核、把关,只履行上报手续,使编报的项目预算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导致后续一旦项目申报成功,很难完全按预算对经费进行管理,一方面导致项目经费支出难以确保合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还给项目完成后的财务验收增加困难。

3.项目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上述预算的编报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地方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较少,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要求了解不够透切,地方科研院所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过程中,对项目预算的执行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a、预算执行进度严重滞后,至项目中期检查时,许多国家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不到50%,有些项目甚至不到30%。这主要是预算编报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项目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对(财教[2011]434号)文有关预算调整的要求了解不够透切等原因所致。另外,近年来地方科研院所获得的项目经费较多,许多项目的研究内容有重叠,财务部门慑于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比较严格,对科研支出尽量不在国家项目经费中列支也是一个原因。

B、对预算只进行静态管理。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不及时。一方面由于项目(课题)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均对“财教[2011]434号文”的精神不熟悉,对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不及时进行调整,没有及时办理预算调整的报批手续。另一方面项目经费由财务部门管理,项目(课题)负责人对预算执行进度并不了解,只是到了项目检查节点时才到财务部门索取有关项目经费的开支情况,对预算执行出现的问题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总体上导致项目在验收结题时财务验收出现的问题较多。

C、对项目经费没有建立独立账户进行管理。国家科研项目的经费包括二个部分,国拨经费和单位自筹经费。财务部门目前主要按来源对经费进行管理。由于项目(课题)的国拨经费和自筹经费来源不同,在国家项目的经费管理上常出现国拨经费和自筹经费分账管理的情况,不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

三、地方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整改建议

根据上述地方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搞好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确保完成国家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本文建议地方科研院所在如下四个方面对财务管理进行整改,建立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

1.提高科技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家科研项目管理的认识

鉴于上述地方科研院所在申报、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过程中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科技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家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规定不熟悉所致,建议地方科研院所组织科技人员,尤其是负责项目(课题)申报和组织实施的项目(课题)负责人,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学习国家科技项目的有关管理规定,提高他们对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规定的了解,为申报、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2.强化项目的预算申报,建立科学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集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经费落实,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核为一体的科学管理体制。从现状看,地方科研院所在国家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方面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制度方面尚未建立项目预算编制管理体系,财务部门只负责单位事业费的预算编制和对到位的项目经费进行管理,基本上不参与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受知识结构的限制,只对预算办理申报手续,未能起到审查、把关的作用。而项目负责人预算意识不强,对财务管理和开支项目不熟,预算成了估算,失去规范性和科学性。建议地方科研院所建立项目预算管理体系,把项目预算纳入单位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财务部门与项目组联合组成预算编制小组,帮助项目负责人加深对科研经费科目的理解,严格审核项目的支出标准及支出结构比例,落实项目的自筹经费,确保所编制的预算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具有科学性、合规性和可执行性。

3.建立符合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管理

地方科研院所目前的财务管理制度大多按地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制定,与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如开支科目并不完全相同,没有包含实施项目承担单位法人管理职责的规定,对项目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执行质量没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和考核标准等。建议地方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求,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的管理节点,利用电脑网络建立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和开支符合性的预警系统,督促项目组按进度和要求执行预算,及时履行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管理职责,出现预算与实际执行有出入时,及时依据“财教[2011]434号文”办理预算变更手续,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4.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管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科研热情和科技创新

与地方科研项目相比,国家科研项目的要求更高,完成难度更大。目前,国家科技部已建立科研项目完成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国家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本单位甚至本地区下一步的项目申报,对地方科研院所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出台了(财教[2011]434号)文,将科研经费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二部分,其中,“间接费用”可用于对科技人员的绩效奖励。为此,地方科研院所应建立项目绩效管理体系,以项目合同(任务书)所规定的考核指标和完成进度为考核节点,将项目的完成情况与科技人员的绩效奖励,以及项目经费的继续开支挂钩,建立动态管理体系,对按进度完成研究,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项目,对科技人员实施绩效奖励,而对未能按进度完成研究的项目,责令项目组进行整改,并在经费开支上从严控制,由此确保国家科研项目的按时、按质完成。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篇6

摘要:成本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也是很多企业最不好控制和掌握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询问调查的方式,了解到重庆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成本管理现状,分析了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更有效的进行市场竞争。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理念;管理制度

现在是一个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在日益发展,国外先进的一些新颖的管理思想和技术也开始进入到我国的各个行业。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企业必须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降低企业的各种不必要的费用。改变陈腐的成本管理方法,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开辟成本管理的新路子,实行相应的策略,使更多的企业走出成本管理的困境。

一、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成本管理的最终宗旨是要让企业获取最大的劳动成果,这就要我们企业的全体员工要首先保证生产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通过管理者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每个工作的环节都要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用最少的个别劳动时间达到降低成本的要求,获得最大经济利益。

二、重庆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1.公司介绍

英业达集团是一家it产业大厂,在台湾也是名列前茅的。公司长期与世界前500强公司保持合作,主要生产电脑服务器、相关软件、无限装置、笔记本电脑等相关产品,集团每年的营业额达到130亿美元以上。集团目前在全球有三万六千人左右。重庆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是英业达集团下面的全资子公司。它的占地有3万平方公里,集团预计在今后5年内增资8亿美元,主要针对大中型计算机主机、笔记本电脑、新型的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及相应的售后配套服务等拓宽市场业务。公司为职工办理了五险一金,食宿,餐补,双休加班和年底实行双薪,住房和交通补贴福利待遇健全,员工发展空间较大。

2.重庆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比较看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该公司的生产成本由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部分组成构成,企业用高质量的单位产品产出量来降低产品本身的固定成本;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通过精益生产降低制造费用。但是忽略了公司在供应的过程当中和销售的过程当中的成本管理问题,对于公司的销售来说,若是其在单位时间内的销售量稳定不变的话,则公司的利润就会被提高,但是这样就会使公司在产品的定位和产品的需求程度上没有受到任何的重视,单方面的通过提高单个的生产效率来降低产品的成本,这样就容易造成企业产生存货或者积压。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现在都已经比较僵化了,公司注重产量业绩从而忽略了成本。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应该在经营体制上想办法,争取强化管理,不要只是片面的追求效益。虽然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但是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

三、重庆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重庆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思想老套

英业达有限公司的成本管理念及方法依然有些滞后,不能与现代经济发展状况接轨。现在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高新技术方法已经成功的用在自身企业的成本管理上,而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在这一块上几乎属于空白、滞后阶段,英业达就是其中之一。英业达公司不注重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始终强调在公司内部进行节约的方式,来达到降低成本,通过节约来降低严重脱节,使其很难依靠高效的成本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

(2)成本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英业达的一些管理规则和条例并没有真正的实施,特别是在原料采购、生产、检验和验收等工作事项中没有可靠的规范的管理体制,这就造成了部分员工状态散漫,不能更好引导员工积极的工作。另外,还有一些常见问题出现,比如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公司成本被严重浪费。无法清楚进行核实管理条例,使企业在生产方面出现了好逸恶劳的现象,许多员工对生产经营环节的规章制度根本就不知道。

当建立起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方法在内的科学管理体系。虽然有理论作支撑,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导致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次,会计统计的风险预警工作,在成本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应用正确的规范的会计学进行成本核算,就不能结合企业本身进行正确预警和判断。单一陈旧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已经无法解决多远化市场经济中的各项虚拟问题,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真实性更没有保证,所以企业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有健全并贯彻实施的成本管理制度。但英业达在成本会计、成本评估还不仅没有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度,且它的成本管理太过于随意化,漏洞太多。没有有效的执行成本管理制度,将会对公司的管理产生莫大的影响,使成本管理工作呈现出紊乱的状态。

(3)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没有被充分的利用

财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上起到全面控制的作用,项开支费用财务部门都应该严格把控。财务管理职能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备职能,是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可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职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财务不集中,公司会计人员权力有限地位薄弱,不能充分的起到监督职能的作用。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状况下,财务职能中的决策支持作用渐渐显著,为了促使财务成为核心管理活动,公司更多的要求在进行决策时将其应用进去。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加强监督职能作用,减少公司资金占用使资金利用率不断提高,公司员工之间信息及时传递,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会计和管理人员的素质。

(4)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缓慢

公司内部的信息在员工之间的传递能够使员工随时掌握公司的发展动态,使员工实时保持一个积极乐观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不用时刻担心公司的发展前景,裁员状态,到处听风就是雨的。可是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之间却未能保持高效率的信息传递。公司职工在传达信息时,必须清楚的知道要把信息给谁,自己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反馈信息。必须知道如何体会出,并考虑接受者通常会怎样解释。对于公司来说,更应该保持信息传递的畅通。信息畅通有利于企业和用户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时更加便利。此外,不仅要建立短而多的信息传输通道,而且应该建立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如微信、电子邮件、微博、来往等来确保信息传递交互性的运用。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能充分提高网络营销信息的有效性,公司员工通过公司产品更新和其他吸引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信息及时在互联网上公布。因此,消费者可以更快的了解到公司一些正常的基本信息。

2.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公司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缺乏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在职员工没有真正树立起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另外基层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特别是公司里有些管理者,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有合同概念、经济意识,成本管理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匮乏。除此之外,公司在成本方面没有做到权责利相统一,使得公司的管理人的成本意识淡化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浪费。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在潜意识里觉得,成本管理是管理人员应该负责的事情跟自己是没有关系的,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加强成本管理并不仅限于财务人员,应是公司里的全体人员。要让公司员工认识到公司内部成本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自身在企业的利益,要让他们有紧迫感,要对成本管理有一个全新的、透彻性的认识。他们必须要降低成本,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是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它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任何阶段,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人员必须通过改变企业老旧的成本管理方法,将企业从算账型管理模式向经营型成本管理模式过渡。

(2)公司多数部门成本核算工作较弱

相当一部分部门的员工对成本核算半知半解,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也不知道成本核算对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导致过多材料的铺张浪费。所以对于今后成本预算的考核制度必须以有效控制为基础,简化流程为辅助,严格控制,使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能满足考核和有效控制成本的要求。对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来讲,公司应先找出有益于公司的采购目标,然后从大处开始,再到细节,最后把绩效目标、衡量指针、目标值和行动计划放到采购成本控制中去,并对提高基层部门业绩的人员进行奖励,从而促进成本核算工作的完成。

(3)生产线缺乏高素质人才,员工流动性大,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统筹城乡的发展,使企业员工的主要来源由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和原来的农民工组成。同时用工制度的改革使职工和企业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劳动关系表现出多样化、市场化、契约化等特点。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的职工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进而增加了公司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招工困难,特别是普工,已经成为了阻碍甚至是限制产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据报道上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人,没有文化,只考苦力来找工作,导致很多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4)成本信息缺乏真实性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本管理,成本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一是严格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缺乏,存在松懈的纪律和执法人员。二是会计人员根据管理局和公司负责人的意图随意调整成本。公司负责人为了公司本身的利益,以实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资产的目的,让公司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一,公司会计从业人员个人道德素质欠缺;第二,相当一部分公司会计从业人员工作上实际操作能力差,对国家最新的会计政策法规不了解,缺乏基本的工作责任心;第三,我国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社会的监督体系不够完善,违法成本不高,对违反了相关法制的企业惩治不严厉,导致成本信息缺乏真实性。

(5)欠缺专业的管理人才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需要告诉配备专业技术人才,英业达会计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就有所欠缺。企业的成本核算本身就是一项复杂性较强,专业性很强的“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能“得心应手”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这是一个难题,这就要求企业的相关会计人员通过收集数据信息,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用这些科学的数据作为理论支撑为决策者们提供判断和解决问题的依据。这既是对我们员工的工作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也对提高公司会计部门的整体素质有很好的帮助。

四、针对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改变成本管理理念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依赖财务人员来管理成本。公司领导只重视财务和成本报表,通过报表中的数字对成本进行管理。在公司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只注重成本核算,单方面的要求财务人员或成本核算人员做好成本费用规划和计算,有的时候甚至以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核心。所以英业达公司应该让本公司每个部门乃至每个员工都应该学习到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以及在实际运用中的特殊技巧,与时俱进,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摒弃狭隘的旧观念。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要想真正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就应该采用当今社会先进的成本管理方式,认真看待成本管理理念。成本效益分析是必要的,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成本效益的内在价值,丢弃单靠节约来减少成本的方法,使用科学的核算方法。

2.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要想真正做好核算工作,必须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要抓住降低成本的重点,各生产单位的核算重点应突出可以控制的成本。因此,企业必须先合理的划分好各车间、部门的能控和不能控制的基本费用,对已经能把握控制的成本费用进行精确的核算,并利用实际和预算所产生的出入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其次,对没有把握能完全控制的成本费用可以直接转交给财务相关部门进行专业核算,以核算出的结果为标准计算出相应的制造成本。把在内部转移价格中拥有相应比例的固定费用删除。生产经营单位的固定成本是不可控制的,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是不稳定的,所以删除后,可以真实地反映产品的成本,内部转移价格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3.紧抓生产管理,减少次品成本

英业达应该从往生产过程中认识到,产品的质量问题,以及大量不规范的促销手段,会导致买方在采购管理上就有明显的失误,让大量的产品成为次品,从而次品的生产成本提高。

生产管理涉及企业的所有人员及企业的全部生产过程。因此成本控制应该是全程的控制,不单单只是生产成本的控制。因此公司应该拥有一个关于成本管理的相关网络,以此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实用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将具体成本管理的指标分配到每个部门,甚至于每位员工的身上,通过降低中间的采购成本来达到抓好生产管理的目的,进而减少次品成本。公司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产品的质量问题,质量是一个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根本。

4.保持企业信息流动畅通

保持良好的企业信息内部流,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样很容易发现和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的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及时传达信息,做到在最短的时间里信息的传递效率最高。企业管理者通过开会、提示板等方式让公司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及时的更新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员工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从中获取更多信息。从而避免有关部门沟通不及时,所提高的生产成本。

总之,成本管理是一门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的话题,针对不同公司在成本管理中的问题,给予不同的方针对策,从公司的各个方面进行控制掌握,使公司成本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提高本公司的整体效益。(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志厚.建筑公司项目成本管理现状与改进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3,01:77-156.

[2]巴雅尔图.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改进[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108-110.

[3]徐兴龙.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会计之友,2013,06:64-66.

[4]冯亮.对当下企业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J].商,2013,12:114-159.

[5]王思思.加强成本管理促进企业发展――浅谈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3,15:263-264.

[6]王东华.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7:153.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篇7

[关键词]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述评;界面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129-02

1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归根结底是通过科技项目实现的,特别是重大科技项目正逐渐成为解决重大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难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一般认为,“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财政稳定持续支持,以提供公共科技产品为主的国家科技主体计划,都属于重大科技项目。经检索发现,目前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并不多见,仅有的文献主要是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特征、项目管理模式以及存在问题/对策方面的研究。下面将从上述三个方面对重大科技项目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以期能为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2关于概念和特征的研究

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兰劲松已经给出了较为完善的定义,而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特征则不同的学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兰劲松在参考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阿威克教授提出的大项目(megaprojects)概念的基础上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了定义,将其界定为国家科学研究计划中意义重大、规模庞大、耗资巨大、内容涉及广、研究周期长的科技项目。同时他也分析指出了重大科技项目具有重、大、难、深四个特征,其中,“重”是指重大科技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大”是指项目规模庞大、耗资巨大;“难”是指项目研究往往存在着不少困难,是科学研究中的难题;“深”是指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过程的深入尤其是其研究结果的精深。张智文、申金升提出重大科技项目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综合性、影响或效益的广泛性、长期性、高投入与高风险性、组织管理的复杂性等特点。倪健在继承兰劲松成果的基础上从管理视角分析了重大科技项目的基本特征即体现政府意志、整合科技资源、高投入与高风险性、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影响或效益的广泛性。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重大科技项目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创新性、高风险性、高整合性、高投入与高影响性。

3关于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项目管理模式是重大科技项目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实践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性管理运作方法论。张智文、申金升针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面临的新问题从提高体制效率(即因采用某种组织管理体制后而增加的收益与成本之比)视角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立全过程闭环控制与项目协调管理两方面建议。兰劲松在分析构建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目标一致原则、分工协作原则、信息沟通原则和机构精简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的权变制矩阵结构与合同制组织结构的管理模式。王化兰、王长峰在分析出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过程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后,基于整体一致性原则、先进可行性原则、数量适中性原则、突出关键性原则和动态协调性原则提出了节点控制、接口管理、监督管理等建议。陈省平、郑湘峙、罗轶、刘涛以国家“863”计划“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项目为例,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从中总结出“强调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行为、实行‘产学研’联合模式、加强重大项目的过程管理等项目组织实施模式”的经验。蒋玉涛、招富刚、朱星华在分析了重大科技专项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需求调研分析不足、过程管理比较落后、成果转化比较薄弱、经费支持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管理部门缺乏协调五个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具有主体层次多元化、资金管理、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三足鼎立、凸显过程管理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特征的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模式。王芳、赵兰香通过对美国国防采办创新管理过程、技术方法的研究,分别从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并行决策技术、阶段门方法等方面分析并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模块化资源配置管理技术模式。陈强、鲍悦华、程妤以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管理实践为分析对象,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的资源配置模式、内部协同机制、组织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变革路径设计的基本思路与保障措施。不难发现,上述研究可以概括为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过程类、项目组织结构类以及项目投入产出类问题的研究,也就是说,有关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都能被划归到上述三个类别之中。

4关于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现有研究分别从法律法规制度、项目监控机制与项目评估机制分析并给出了重大科技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倪健针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中存在的过程管理模式落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投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三项问题,提出了对治的五条建议即引入监理机制、实施过程创新管理、实施风险管理、规范资金管理、加强成果的社会化评估评价。胡宝民、王婷、李子彪对从表现形式、实施过程、行为分布、发展趋势等视角对重大科技专项的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新时期区域重大科技专项科技计划的制订提出建立重大科技专项长效机制、加强专项成果的示范推广、健全评价和监督约束机制等建议。李春好、杜元伟在分析现行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中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监控、评估机制不完善等缺陷的基础上,从项目管理全过程视角提出了对科技项目合作实施科学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对策。现有研究对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所提出的改进对策可以归纳为健全项目监控机制、健全项目评估机制以及提高科技管理部门管理效率三个方面。

5结论

虽然已经学者开展了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特征、管理模式以及存在问题与对策方面的研究,但是现有研究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仍存在众多有待完善之处,特别是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未见报道。考虑到界面管理作为一种消除界面障碍的协调理论,已被应用于合作管理领域并被认为是能够有效解决合作冲突、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管理模式。但令人遗憾的是,界面管理理论目前尚未被应用于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管理领域。从界面管理视角来看,现有成果因为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针对重大科技项目中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配置问题而展开的冲突协调,所以都可以被抽象为是对重大科技项目中的人才类、实物类或者资金类等界面问题(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管理的研究。从研究方法的基本假设和研究问题的具体类型上看,现有成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其一,只是简单地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界面问题为研究对象,并未考虑重大科技项目中界面问题具有类型多样性的特征,从而使其研究结论仅是资源配置问题的局部最优解而非全局最优解。其二,没有考虑界面与界面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或者说都隐含着一个共同假设前提即界面与界面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无法解决现实项目管理中更为普遍存在的界面与界面之间具有复杂影响关系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其三,仅考虑了存在单一实施主体的重大科技项目界面管理问题,故并不适用于解决存在多个实施主体的项目合作界面管理问题即容易引起合作主体之间为之冲突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参考文献:

[1]兰劲松,薛天祥.重大科技项目的概念、特征与组织[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5):52-55.

[2]张智文,申金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1998(12):50-53.

[3]倪健.基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5):36-37,55.

[4]王化兰,王长峰.基于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74-77.

[5]陈省平,郑湘峙,罗轶,等.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模式的探讨与实践――以国家863计划“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项目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4):93-94.

[6]蒋玉涛,招富刚,朱星华.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模式构想[J].中国科技论坛,2008(10):14-17.

[7]王芳,赵兰香.重大科技项目模块化创新管理方法研究――对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方法的探析[J].科研管理,2009,30(1):1-7.

[8]陈强,鲍悦华,程妤.重大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及协同机制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9]胡宝民,王婷,李子彪.重大科技专项的特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9):81-85.

[10]李春好,杜元伟.我国科技合作项目管理机制的缺陷分析与改进对策[J].管理学报,2010,7(2):1-7.

[11]郭斌.企业界面管理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1999,20(5):73-79.

[12]聂柯渐.界面管理系统化研究――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方向[J].市场论坛,2006(3):44-45.

[13]刘兰剑,党兴华.合作技术创新界面管理研究及其新进展[J].科研管理,2007,28(3):1-7.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篇8

关键词:重大专项;存在问题;因素分析;完善措施

一、前言

党的十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赋予科技创新重大历史责任。而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事业单位作为承担科技重大专项的中坚力量,如何管理好项目,如何让项目结束后能顺利通过验收、结题和获得预期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产业或推广应用,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因此探讨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对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科研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科技重大专项主要是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要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坚持“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注重效益”的原则使用和管理。国家将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支付纳入国库动态监控体系管理。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实行承担单位法人负责制,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了保证所提供信息真实性的承诺机制。

三、科技重大专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按要求拨付项目资金

课题任务合同书是财政资金转拨给联合承担单位的唯一依据,未取得财政部批准,不得增加或减少联合承担单位。而有些课题单位未经程序报批,擅自增加联合承担单位并将财政资金予以转拨,或者擅自减少联合承担单位,不给任务书中规定的联合承担单位转拨财政资金,致使项目资金不能足额到位。

(二)未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为保证中央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财政部为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开立了特设账户,专门用于接收、使用和核算项目(课题)经费。而有些课题单位不按规定,将特设账户资金转入单位基本账户核算,脱离了国库动态监控;未经审核和批准,擅自通过特设账户向本单位实有资金账户进行资金归垫。对科技重大专项实行单独核算,是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和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基础。而有些课题单位将重大专项经费与单位的其他项目经费混在一起核算,未单独建账,不能独立地反映重大专项收支情况;未按规定的12个预算科目进行财务核算,而仅按现行的会计支出科目核算,不能直观地反映预算科目支出情况。

(三)超预算列支相关费用,经费支出佐证资料不齐全

预算执行的依据是批复的项目任务书和预算书,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超预算列支的情况。例如设备费存在购置预算外的设备,变更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价等问题;材料费存在超预算购置大量材料没有履行报批手续,不合理的超量购置材料等问题;测试化验加工费存在变更预算规定的测试化验加工承担单位,未履行预算调整手续,测试化验加工次数、费用比预算增加较多等问题;会议费存在召开预算外会议,报销单夹杂大量的餐费、招待费和专家咨询费的问题;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存在出访目的地发生变更、人数和时间超出预算、接待来访人员的标准超预算等问题;劳务费存在将在职人员的工资、奖金等记入本科目的问题;专家咨询费存在发给本单位管理人员和课题的参与人员专家咨询费的问题。课题专项资金支出要求能够取得直观的支出佐证材料,以充分证明该支出的真实性、可靠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支出佐证资料不齐全的问题。例如材料费存在从材料库领用没有相关的出库明细单,无法佐证相关性的问题;测试化验加工费存在报销凭证后没有测试化验加工的报告、验收单等佐证材料的问题;差旅费存在没有具体出差事由、无出差审批单的问题;会议费存在没有会议通知和参会人员签到表的问题;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存在报销单后没有出国任务批件的问题;劳务费存在课题临时聘用人员没有相应的合同(或有合同,但没有明确在本课题工作),没有相应的参与本课题的佐证材料等问题;专家咨询费存在发放表没有事由、时间、金额和专家签名等问题。

四、影响科技重大专项财务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预算执行与批复预算差异的影响

科技重大专项预算由于编制时间紧,往往主要由科研人员根据研究经验来编制完成,财务人员未参与预算编制、审核,势必造成预算编制的不合理、不准确。再者,由于项目预算执行周期较长,诸如预算设备出现型号停产、更新升级,材料费出现价格上涨等情况;技术路线调整、生产加工能力和市场变动等因素,造成预算中的项目(课题)合作以及加工测试单位不能接受业务而发生变更。上述原因,造成实际预算执行与批复预算存在较大差异,出现超预算范围支出、无预算支出的现象。

(二)资金管理不到位的影响

项目资金管理的主体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对于项目支出要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从原始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佐证资料是否充分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严把审核关,否则无法证明该支出的真实性、可靠性。再者,科研人员不注重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财务部门缺乏对课题预算的了解,势必造成不按预算使用资金、拨付资金的情况发生。最后,财务人员对科研业务不熟悉,也就无法保证按课题进展执行预算。

(三)会计核算不合规的影响

财务人员应加强日常会计核算,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落到实处,应建立独立账套或者在单位账套中按项目专门核算重大专项经费。另外,重大专项预算科目的设置借鉴了会计的科目体系,但在核算范围上又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要注意财政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无缝对接,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否则将无法发挥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职能,造成课题经费实际使用情况难以核实。

五、完善科技重大专项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围绕重大专项实施目标编制项目预算,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以满足实施重大专项的科研任务以及经费的合理需求。课题承担单位的课题负责人以及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协调合作,共同编制课题总经费预算和年度经费预算,作为实施计划的组成内容。在预算编制上报过程中,坚持执行专家论证制度和单位重点项目以及大额资金的集体研究审批制度。

1.预算编报要体现重大专项课题的重、大、专的特点,保证完成课题的核心任务。预算编制中应杜绝预算条目过于分散,导致资金分流过小过细,表现为小、散、全,难以完成课题的核心任务。减少或杜绝单位已经具备或应当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的预算。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完成专项课题任务,不是用于满足执行单位条件能力建设。因而对与课题任务关联度不高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仪器设备、大批量购买超出课题任务需求的仪器设备以及购置一般性办公用的设备等预算,应谨慎填报。

2.经费预算和研究任务应紧密结合,相互匹配,杜绝经费预算偏大与研究任务不匹配,或是研究任务过大与经费预算不匹配的现象。预算中,应明确工作任务,明细经费预算内容以及支付标准,杜绝粗放宽泛。经费支出应与具体的工作相匹配,预算说明应详细,经费支出理由应充分。

3.预算中,对材料费价格以及材料等消耗品用量的测算应基本准确,杜绝价格虚高以及与研究任务不匹配的预算用量。避免重复预算,如在材料费等相关费用中已编制,但在测试化验加工费中再次申报等现象应予以避免。按预算科目要求正确编制预算内容,如应在“测试化验加工费”中编制的需要拨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设计、化验以及加工的费用,未在“测试化验加工费”科目中体现,而是在“材料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相关科目中体现,这些科目的费用不能外拨,导致预算无法执行。

4.按规定程序和权限调整预算。审批后的课题预算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按财政部《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预算调整规定的补充通知》(财教〔2012〕277号)要求进行。

(二)加强经费管理

重大专项资金实行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负责制。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财政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内部控制、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制度,做好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政府采购、审批报销、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等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合规性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

1.统一思想,规范资金使用。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负责人要统一思想,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费用的支出,严禁使用重大专项资金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等,严禁以任何方式牟取私利。相关人员应认真学习并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资金管理责任意识,规范使用科技重大专项经费。

2.设立专户,独立核算。为确保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收付安全、规范、有效,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应按财政部的要求,设立专户进行重大专项资金独立核算与管理;子课题单位在单位基本账户中按项目以及预算科目进行项目资金的独立核算。

3.按制度要求支付费用,费用支出依据充分完整。根据《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以及批准的项目预算,进行资金的支付。项目(课题)经费支出以审批的预算书和任务合同书为依据,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不得超预算范围支出、无预算支出和在预算支出科目之间混用;预算调整未批准前,不得随意超预算使用专项资金,以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各类费用的支出必须依据有效的票据、合规的审批手续以及相关的佐证资料,严禁在依据不充分、审批不合规的情况下支付费用,以保证资金的安全。

4.坚持正确的资金垫付和归垫程序。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应严格按《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垫付与归垫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办库〔2010〕308号)要求进行项目资金的垫付和归垫,避免程序不对而导致项目(课题)验收时不予认可的事项发生。

(三)加强沟通,做到相互理解、信任和帮助

面对现实科研环境,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单位法人责任很大、压力也很大。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单位法人目标一致,应该相互理解、信任和帮助。

1.科研人员作到知法、知规,认真学习重大专项相关文件,编制预算要符合与项目(课题)任务目标的相关性、与国家政策的相符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等。

2.财务人员知法知规外,还要精通有关财务、税收、政府采购及招投标、资产管理等知识。应对本单位的主要科研业务(包括学科方向、任务目标、研究手段、实验过程、科研条件、资金需求等)有所了解。

3.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加强交流,如交流会、座谈会,或网上出简报、制定宣传册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深入科研现场了解科研情况、学习科研知识、体贴科研人员工作中的困难等。参与和帮助科研人员申请项目(课题)、编制预算、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定时沟通项目(课题)预算执行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4.发挥财务专业特长,协助单位法定代表人,提出和参与制定适合本单位科研业务有关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办法。适时向单位领导报告项目(课题)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法、合规、合理的建议。

六、结论

总之,通过对重大专项资金管理的特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财务管理的因素分析,找到了完善科技重大专项财务管理的具体途径。“十三五”是全面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战略任务的最后五年,也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系列决策部署的关键五年。课题承担单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科技重大专项财务管理,是推动科技重大专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从而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会玲.对加强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财务验收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5(06).

[2]李海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费财务风险及防范[J].西部财会,2014(10).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篇9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声像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农业科研声像档案能够图文并茂地再现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广大的农民用户能直观地认识动、植物品种性状,正确掌握养殖技术或栽培管理,也为科研工作者成果申报提供了有力的科学凭据。农业科研声像档案是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科学试验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作为农业科研档案部门应重视声像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但是,农业科研声像档案的管理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尽快加以完善和解决。

1存在的问题

1.1归档不及时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时间一久即便是摄录人员也难以追忆齐全;一部分分散在各科室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有价值的声像资料,存放条件差,叠放无序或管理不规范,由于某些科技人员档案意识不强,缺乏对声像档案的管理知识就会造成声像资料损坏或缺失。

1.2管理分散

声像档案管理目前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归档;二是课题组在项目结束后一次性移交档案室;三是由科室或个人保存。由于农业科研声像档案存在着课题周期性长,难以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科技人员虽有保存意识,但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声像档案管理分散是科研部门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1.3保管条件跟不上要求

由于对声像档案缺乏重视,投入资金相对较少,不能及时配置和更新设施、设备。声像档案需要的专业设备和专用材料质量的好坏、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声像档案质量和存档质量好坏。因为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需要设置声像室或配备声像档案专柜。有的管理部门把声像档案存放在普通书柜或与其他档案混存,而按规范管理要求应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条件,如果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就难以长久保存。

1.4档案管理员水平有待提高

声像档案的保管要求比一般的纸质档案要求更高,例如:光盘档案管理中,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光盘的可读性也随之而变。因而光盘在管理上就得适时应用电子技术才能发挥其利用价值。

2对策

2.1加强宣传工作

为确保声像档案及时、完整归档,只有加强宣传、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体人员的广泛关注,才能提高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声像档案意识。搞好声像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部门的职责,也事关各科室及每个科技人员,同时档案管理部门也可结合各科室的中心工作,通过声像档案以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声像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才能有效地、完整地收集科技声像档案。

2.2加强声像档案管理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必须加强管理,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并纳入科研管理条例中,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检查的重点内容[1-2]。各科室应根据有关制度对产生的声像资料及时或定期交档案室统一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应随课题研究跟踪管理,只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才能防止声像档案分散流失。若要确保有关制度落实到实处,还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做到有章可循,使之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2.3创造规范保管条件

要结合声像档案工作实际,从长久保管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保管条件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目前科研档案管理部门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也不现实。因此,要创造条件,力求规范保管[3-4]。一是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二是要严格控制库房湿温度,避免光线、磁场等;三是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2.4提高管理员水平

声像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档案主管部门应开设专业培训班,为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提供较好的继续教育机会。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声像档案管理的要求。

3参考文献

[1]王桂芝.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内外,2010(1):36.

[2]张芳,孙夏耘.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7(4):179-181.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篇10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

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是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最具有活力和最具有潜力的企业群体,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国家中重要的因素,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为出发点,分析该类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在案例企业试用,进一步完善后应用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竞争力。

1.2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本研究项目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个案研究以及归纳等方法,了解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使企业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普遍存在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弥补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后应用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做出中小企业相关调查问卷及分值表(分值5分为满分)。(表1)

2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

根据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调查问卷及分值表可知:我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平均分为2.54分、合理的资金管理方面平均分2.6分,经济责任制完善情况平均分为2.5分,财务预警机制完善情况平均分为2.6分,财务人员学历要求方面平均分为2.75分,财务人才易流失方面平均分为3.02分,融资渠道广泛的平均分为2.67分、合理资本结构的平均分为2.56分,由此可知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融资渠道等方面都不尽人意,而且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下面根据调查中发现的中小型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2.1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监控能力不强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型企业在财务处理这方面显得十分混乱,比如项目研发的费用和费用的归集划分的很不明确。从1998年开始政府开始鼓励我国的高新创新技术的发展,并且陆续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来保证中小型企业的稳步发展,比如,2003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家法政委、财政部、科技部、等12部政委在2007年的《关于支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科技部在2014印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以及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很多的科技中小型企业在关于研发费用上面处理的非常不合理,比如研发费用的核算在管理的二级科目中处理,把一些和研发无关的费用也算到研发费用,或者是把多个研发项目的费用归集到一起等等。这些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严重影响企业申请政府优惠政策的顺利通过。

财务管理存在于中小型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之中,就目前以陕西省的调查发现,目前存在一些小型的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处于记账的阶段。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对资金的活动和资金关系处理以及事后控制方面明显存在严重的不足,科技创新是这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那么就需要中小型企业把投资方向放在科技创新投资方向。

2.1.2融资路径不顺畅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的血液,因为现在科技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科技中小型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自己产品研究开发的速度,提高自己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需要巨额的资金,同时技术创新之后带来的企业迅速发展又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撑,因此仅仅依靠企业自己的资金完全无法满足企业技术的创新积极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型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风险,再加上我国市场上市的门槛非常的高,以及证券市场的容量不多,中小型企业很难和资本市场融资。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小型企业中的资产都是都技术专利等无形的资产,很难用作抵押贷款,因此通过和银行融资这条路也走不通。因此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采用了股权融资或者债券融资这一策略,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发展。

2.1.3财务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的流失往往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在这个世纪企业之间人才的争夺也来越严重。由于在高科技方面的财务人才往往是供不应求,虽然中小型企业为了招聘到高技术的财务人才,在薪资方面也是不断的提升,但是这也阻挡不了每年中小型企业中人才的流失,企业之间互相挖墙脚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财务人才的流失不仅让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付出毁于一旦,也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科技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2.2.1很多的中小企业起步晚,规模比较小,为了节约资金,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原来是技术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意识薄弱。他们往往把精力放在技术的研发上面,完全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负责资金的使用和费用报销的部门,在科技研发过程当中忽视让财务人员参与,导致在资金的投入方面没有计划性,在技术开发的过程当中,也没有很好的监督和控制,严重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让财务管理丧失了在企业中的地位。

所以企业就需要规范好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做好资金使用,资金控制,以及在技术研发过程当中费用的全面预算,让财务管理部门参与技术研发项目的整个过程,做好事前计划,事中监督,事后核查的工作。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培养一支高素质财务管理的团队。

2.2.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企业自身的资金以及债券融资和政府的扶助资金。中小型企业的创业资金有限,而在企业初期的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比较大。比如在场地的选择,研发设备的购买以及招聘人才。这样导致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非常少。虽然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扶助政策,但是国家的扶助资金的申请往往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解决不了中小型企业在建设初期的燃眉之急。在银行方面,由于考虑到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高风险,且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信用状况不明确,很多银行都不愿意把钱贷给中小型企业。另一方面,我国上市条件过于苛刻,忽视了中小型企业的成长潜力。

科技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应该加强本身筹集资金的能力,积极开发出各种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组织管理的水平,加强把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利用好国家扶助中小型企业的政策。努力争取获得国家科研课题的扶助和创新基金的支持。中小型企业规范好企业在研发项目的的核算。积极申请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各项基金,最大限度的获得国家的各种政策。加强自身的素质和努力提高自己企业的盈利状况,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2.2.3财务人才的流失有企业内部管理、员工发展和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型企业应该树立好正确的财务人才价值观和知识效益的理念,把以人为本的信念加入到企业文化之中。重视对财务人才培养的投资,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还可以用“年终奖”“股份制”等措施来留住企业的财务人才。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3结束语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在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本篇文章能给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莫苗苗.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策略的研究[J].财视频道,2011(4):41-42.

[2]陈妙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探析[J].新财经,2012(5)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