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堂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6:36

互联网课堂教学篇1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互联网与大学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然后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探析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之后,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也会对高校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第三代互联网技术不仅将改变大学课堂教学的模式、环境、方法,而且还会对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大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更新与发展,并对现在的教学体制改革产生积极作用。

1互联网与大学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社会,电脑、手机、移动终端(miD)与无线网络、3G技术的普及,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广度、深度比以前都要方便、快捷。很多知识甚至不需要课堂教学,学生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不少著名的门户网站,如百度、谷歌、新浪等均有提供海量知识的板块,诸如文库、问答、百科、分享等。谷歌甚至提供免费的电子书,供访问者阅读与下载。因此,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

尽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挑战,但同时也会促进课堂教学进一步转型。课堂教学可以利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改变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知识传授效果。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使得教师获取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影视、图片、电子书籍等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还可以为课堂讨论提供更多的案例来源。另外,互联网技术也改变了传统的作业、答疑、考试模式,如香港中文大学开发出了网上学习、考试系统,学生交作业、提问题,以及考试均在网上进行。该网络也集成了最新的反剽窃系统,从而杜绝了学生们的抄袭、作弊等行为。

2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首先,对教学观念的积极影响。传统的大学教学是一种“被动”学习过程,由老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信息。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现在的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教学模式。老师的职责由传统的“灌输”知识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与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用“接生婆”来比喻老师,实际上就是表明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使用教师的权威“强迫”学生“被动”接受。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对互联网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海量的网络信息与网络上的流行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语言”传授知识的模式,改变“灌输”的教育观念,对知识的传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师要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方式,要有更广阔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扩大自己的信息面,避免与学生之间产生信息与知识的“代沟”。

其次,对教学手段的积极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记笔记,然后复习、考试。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在大学课堂教学的主流。科学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而且,人们一般只能记住自己所阅读内容的10%,所听到内容的20%,所看到内容的30%,所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而能记住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因此,多媒体教学主要目的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不同感官,从而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更加深入与长久。

再次,对教材的积极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一本教材,或者有某些指定的参考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一方面因为教材毕竟是有一定的出版年限,教材里面的知识不能随时更新;另一方面则因为教材是传统的出版物,不能满足现在多媒体的阅读模式。因此,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现在大学课堂教学应该有随时更新、综合采取最新知识的多媒体“教材”,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对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更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在传统的课堂之外出现了“第二课堂”。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复习。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建立各种各样的学习小组、讨论区、群组。甚至也可以通过微博等最新的即时通讯技术来进行知识的传授。笔者曾经通过(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29页)谷歌所提供的免费邮件列表服务,向学生作业、集中讨论问题,在正式交作业打印稿之前,也会要求学生先提交文档,以方便进行抄袭或剽窃甄别。

3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对教师的消极影响。由于互联网上有海量信息,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不再阅读经典教材或相关的参考著作,相反只是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内容,然后制作成课件,因而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免流于肤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会促使教师形成“网络依赖症”,不再阅读经典著作,也不再进图书馆阅读书籍。互联网虽然会让教师的知识面比较广,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对经典的把握、传统的人文修养则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互联网技术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了诸多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越来越依赖课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件固然为学生所喜欢,但是,语言的表达与交流更为重要。知识需要在互动中得到传输与深化。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轻点鼠标,播放课件,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成为观看课件了,教师和学生就会成为课件的“奴隶”,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多媒体课件的依赖,也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教师的发挥,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人格魅力与教学特色的形成。另外,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多渠道、非现场的教学方式,但是过分依赖网络,则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不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其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大学课堂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引导学者主动去阅读、思考。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不少学生依赖网络,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上,而没有去阅读教材或经典著作。而对学生作业或论文的消极影响更大,不少学生从网络上复制、粘贴,然后修修改改,变成自己的作业或论文,实际上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还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知识的获得。

4小结

互联网技术在大学课堂教学的全面应用,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理念等产生重大影响,并会对高等教育的思想、理论,甚至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均会产生积极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既向高等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机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娴熟运用现代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念、模式,将互联网技术恰当的运用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进教学的现代化,为高等教学体制的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祗坤,张玉红,刘雪芹.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1).

互联网课堂教学篇2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书包;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在线测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52-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20

一、问题提出

从电视到互联网,再到慕课、大数据,技术不断影响甚至改变着教育。每一次与新技术相遇,学校和教师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有一条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升。

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流沟通方式更加充分、多元,课堂教学反馈更加高效、快捷,电子书包所提供的教与学的海量资源,大数据支持下的学生评价和差异性发展,为教师定制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教育云平台的支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赢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为摆在我们高中化学教师面前迫在眉捷的首要任务。

对于现代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索,笔者下面就以所在学校进行的实践探索,以鲁科版“认识晶体”一节教学为例与读者共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环节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主要分为课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云端协作备课、课堂讨论互动教学三个环节。

1.基于学习任务单的课前自主与合作学习环节

在课前学习环节,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学生利用自带设备(BYoD)通过教育云平台1接收学习任务单,基于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基于生生互动答疑形成学习共同体,生成的学习问题为教师备课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参考,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与预习学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任务单中学习任务设计的精练与开放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基于本节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的,一般只设计三到五个问题,而不像普通预习学案是基于整节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设计的诸如填空、选择类的简单问题,并且题量较大。

如“认识晶体”的学习任务单设计如下:

1、晶体的典型特性有哪些?从晶体学的角度如何来理解?

2、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有哪些?其中a1型、a3型最密堆积是如何进行的?

3、其他类型晶体微粒间的堆积是如何进行的?

4、什么是晶胞?如何来计算一个晶胞实际含有的微粒数?

学习任务设计完成后,教师通过云平台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paD、平板电脑、手机等),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基于电子书包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活动,如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百科、图片、视频等搜索相关学习内容,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书包内关于原子堆积模型教学微视频的学习,使原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云平台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起讨论,其他同学可以跟贴回复,共同讨论,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以问题为纽带形成学习共同体,使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发挥到更大化。

通过课前自主和合作学习产生的新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云平台发回到教师的移动终端上,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最重要、最具针对性的参考。

在此环节中,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与反思基础上的合作探究与互动生成,重在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发挥。通过合作解决个性问题,通过互动生成新的问题与思考。这一过程更加强调思维品质的提升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2.基于云平台的教师云端协作备课环节

在课前备课环节,教师利用云平台接收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并利用平台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如“认识晶体”一节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是:a1型最密堆积为什么是面心立方堆积、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是如何进行的、晶体为什么大都服从最密堆积等。

教师根据这些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或调整教学,从而做到“以学定教”;教师通过云平台备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电子书包资源,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环节,并且通过云平台电子教案的共享功能实现教师云端协作备课,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间建立了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教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

3.基于课堂交互系统的讨论互动环节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利用云平台展示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再次布置学生利用智能终端查询电子书包资源或互联网资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合作讨论的成果利用云平台进行实时展示、实时共享,将自己的观点展示到其他每一位同学的面前,其他学生可以对不同观点提出质疑,相互间产生思维碰撞。当遇到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解决问题、学习升华的目的。

为了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中的在线测评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时课堂检测。如“认识晶体”可以设计如下在线检测题目:

1.对于a1型密堆积的描述错误的是()

a.a1型密堆积晶体的晶胞也叫面心立方晶胞

B.面心立方晶胞的每个顶点上和每个面的中心上都各有一个金属原子

C.平均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有14个金属原子

D.平均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有4个金属原子

2.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1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ZX2Y6B.ZXY3C.ZX4Y8D.ZX8Y12

借助在线测评软件,教师可以即时而准确地获取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及不同学生个体的答题情况,方便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此环节中,教师已经不是神坛上的教师,教师地位来自于师生真实的交流和教学相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卓越能力。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最精彩的,最精要的,最核心的,最难解决的,最意想不到的。切中要害,带动心灵。

三、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成效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师生角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化与内化,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促进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真正使“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走向现实。

1.促使师生教与学角色的转变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使教师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积极获取者,转变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组合作学习者,转变为课堂上基于重点问题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参与研讨者。

2.提高教学内容的整合性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资源、电子书包资源提供大量的、前沿的知识和学习信息,并借助大数据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的良好学习环境,学生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对知识进行取舍和整合,满足发展需要。

3.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教学过程中融入图形、文字、影像等多种媒体,使学习者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4.促进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云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可以随时完成教学结果的评测与反馈,及时得到有关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师生能够及时准确了解整体和个体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学习进程。

五、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反思

1.加强教育与引导,促进师生、家长理念深刻转变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与应用,冲击着传统教育方式,也带来了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创新,但同时也面临着教师、学生、家长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阻碍,特别是家长急功近利,紧盯成绩,对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改革不理解,不支持,教师对新的技术手段、教学方式的不热心、不主动,学生如何正确利用移动终端,防止沉迷游戏等,这都是我们需要教育引导的工作重点。

2.实行弹性课时时长,以适应教学需要

在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长大都是固定的,如一节课45分钟或40分钟,但在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课前借助互联网和电子书包资源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环节所需时间大大延长,而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引导解决几个重点问题,其他基础性知识学生已经在课前学习环节掌握,所以课堂教学环节所需时间也有较大幅度的缩短。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原有课时时长,实行弹性课时时长,设置长短课,如将原有40分钟一节课缩短为20分钟,用来进行独立性较强的原来教学中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学习,还可以设置时长60分钟的一节长课,用来学习连贯性较强的原来教学中多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如高一化学一周可以设置一个长课时、一个短课时,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

3.不断调适、改进云平台,为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支持

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过程,技术是相对固定、程式化的,而教学活动因人、因学科而异,所以在此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如化学教学中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结构式等的编辑软件与现有大多数教育云平台的兼容性就是要不断调适、改进的重点,再如目前所有在线测评系统能够迅速反馈的测试内容还局限于选择题这类客观题的题型,而对于简答、论述等主观题的快速反馈则是需要改进的难点。这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努力探索中积极调适、改进、开发出更加强大、个性化的教育云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为总结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赵中建,张燕南译.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2]阎芬,于少华,王磊.中学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问题设置有效性研究--以基于代表物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例[J].化学教育,2015,36(13):32-35

互联网课堂教学篇3

【关键词】mooCsSpoC微信公众教学平台大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教学的生命线。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网络快速普及,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标配,网络已经成为每位大学生每天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的发展对传统大学理论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课堂上冲击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制止,如要求学生课上将手机关机,将手机统一交到课堂前面等,但收效甚微。二是在课下,手机几乎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教学楼里、食堂里,一手拿着充电宝一手拿着手机的学生随处可见;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学业荒废而不能毕业。总而言之,大学生被互联网带离大学理论课堂的现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常态,课堂教学效果出现滑坡。

大学生注意力为什么会脱x大学课堂教学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在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理论课堂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忽视或者拒绝接受新的教学技术,致使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暴露出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实践性差。一般来说,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理论课程包含很多抽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如果找不到形象的案例,学生就不能亲自操作实践,因此容易导致课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相应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产生困难,从而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互联网则更注重使用者的参与程度。

第二,趣味性差。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和钻研的主要动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特长。但是,大学理论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缺少变化,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互联网则更注重激发使用者的兴趣。

第三,自主性差。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让学生自行构思学习方案,开展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而传统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表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参与;学生之间缺少观点的碰撞,思维被禁锢了。互联网则赋予使用者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

第四,开放性差。开放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理论课堂教学属于封闭式教学,学校为了保持本校的教学模式和特点,较少引入其他院校相关的教学资源。这对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利的。互联网对使用者没有时间、空间和规模的限制,是开放的。

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型大学理论课堂教学方式比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范式。根据互联网技术与大学课堂教学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划分,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分别为mooC、SpoC和微信移动课堂教学模式。

(一)mooCs

mooCs译作“慕课”,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缩写,其中文意思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将课程视频、课程数据采集与分析集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社交功能的知识传递平台。2012年被称为“mooCs元年”。从此,mooCs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Udacity,Coursera,edX等多个mooCs平台被美国顶尖级大学及其教授创建出来;随后,欧洲远程教育大学联盟牵头在欧盟的11个国家发起“泛欧mooC计划”;在中国,清华大学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向全球提供中文在线课程。mooCs受到世界各国高校的重视,说明mooCs代表一种新型的教学范式。

mooCs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开放式在线学习是促进mooCs快速发展的前提。开放式在线学习最大限度地强调了人类应该共同创造并免费共享知识,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学习的愿望。

其次,学习者规模上无限制是推动mooCs快速发展的外部动力。在mooCs平台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在人数上没有限制,甚至各个mooCs平台都希望在自己的平台上注册学习的人数越多越好。

再次,优质的微课资源是mooCs平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各个mooCs平台纷纷以各领域的权威专家为核心,组建专业团队,将专家的授课制作成5~15分钟的视频微课,放在平台供学习者学习,直接接受最前沿、最权威的讲解。事实说明,权威专家的视频微课成功吸引着大量学习者参与其中。

当然,mooCs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真正完成学习任务者的人数太少。由于mooCs开放式学习对学习者的知识基础没有限制,所以尽管mooCs平台上成功注册的学习者人数众多,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的学习者知识基础较差,致使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的人数非常少。此外,建设和维护mooCs平台的成本非常高,创建和维护mooCs平台,需要支付教师薪酬、课程制作和平台使用等高昂费用,对学生实行免费开放教育,使得大学也难以为继mooCs的长期稳定运行等。

(二)SpoC

为了克服mooCs的局限性,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何塞州立大学、邦克山社区学院、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高校纷纷利用SpoC改革mooCs教学模式。

SpoC是英文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缩写,其中文意思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是实现mooCs与传统教学实地衔接的发展,是针对小规模特定人群实施基于mooCs资源改变高等教育现状的一种解决方案。它大致有以下两类:

首先,针对大学校园课堂,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就是,以mooCs的讲座视频(或同时采用其在线评价等功能)为基础,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其基本做法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学生的需求,把mooCs视频材料作为课下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务,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具体解决那些还没有被消化的知识点。这种方式也被称为线上线下(o2o)混合教学模式。

其次,针对纯粹在线学习的学习者,SpoC课程设置学习者的申请条件,并设定参加学习的人数规模。SpoC课程要求在线学习者必须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应参与在线讨论,并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考试等任务,通过者将获得课程完成证书;否则,只能以旁听生的身份学习相应在线课程。

SpoC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让教师更多地回归到课堂上,在小型在线课程上,教师成为真正的课堂主导者。对学生来说,SpoC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目的性,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完整、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显著地提高了他们课程的完成率。

(三)微信公众移动教学模式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微信软件、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社交新方式。微信支持android、ioS、windows、BlackBerry等操作系统手机,基于微信的平台无须再针对不同的移动终端单独开发客户端程序,降低了开发难度。

通过微信与学习空间的底层对接,学习者在微信中打开学习平台,即可完成身份识别及登录,无须输入用户名、密码,缩短了接入时间,符合碎片化学习的快速接入需求。微信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使得学生无须额外安装软件,无须学习新软件的使用方法。这些都是高等院校教师将微信平台建设成为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新型教学平台的重要优势。

目前关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课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语言学习类的公众平台,如“followmeapp”公众平台就是通过美剧让学习者进行英语的学习。其次为学科教学类的公众平台,如面向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公众平台。另外,公众平台的微型移动课程还应用在其他领域的培训中,如音乐、金融知识、公务员辅导、职场技能等。

现在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基本普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由于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鲜有高等院校将微信公众平台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结论

科学技术快速进入并改变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展趋势。技术对教育的最大作用应该是让学生沉浸于一种技术中介的环境,利用技术却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从而专注于“学习”而非“技术”本身。虽然目前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mooCs教学模式能否全面取代大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从各国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在大学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肯定会越来越广。也就是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理论课程教学,首先,任课教师和大学应重新认识互联网普及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机遇,把互联网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涵挖掘和外延拓展的新手段,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求知欲。其次,针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特点,利用mooCs平台的数字教学资源优势、SpoC平台适合小规模学生教学功能、适当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学生普遍使用的特点,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机制,保证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真正将大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课堂内外结合在一起。再次,大学教学要改革“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任课教师真正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01):3-7.

[2]张文锦.课内外一体化,构建创新教育新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9-12,17.

[3]王朋娇.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4]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a大学教育研究,2014,35(01):85-93.

[5]刘淼,李彦蓉.翻转课堂在工科专业课中的教学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198-199.

[6]孟凡丽,陈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19-25.

互联网课堂教学篇4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这意味着互联网将实现中国传统行业的重构,也必将重塑教育领域崭新的格局。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移动学习将成为大势所趋,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也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大学英语的教学也要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在线平台、移动工具搭建课外学习平台,让学生借助wiFi在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学习,使“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英语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平台的兴起,教师的主体地位被颠覆,传统教学中,专业素养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只要懂得简单的课件制作和电脑操作就可以完成授课,但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资源提炼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还需要娴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1]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授业传道解惑”,还要与时俱进地不断提升个人的计算机应用与技术能力。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1、“翻转课堂”的概念

近些年来,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在国内外非常流行,引起了各学科、各阶段老师的强烈关注。而所谓的“翻转课堂”,各位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金陵把“翻转课堂”通俗地理解成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w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2]而钟晓流等则认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一般意义上,人们认为翻转课堂就是教学流程的变化,而赵兴龙(2014)则认为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还需要添加另外两个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技术要素是指翻转课堂需要微视频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要素是指翻转课堂需要持续系统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问题,以真正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4]

传统情境下,教学过程应该包括知识传授(transition)和知识内化(internalization)两个阶段。教师通过课堂面授讲解完成知识传授,通过布置家庭作业或者课外实践完成知识的内化。从教学程序上看,“翻转课堂”把课堂传授知识和课外内化知识的结构进行了翻转,从而形成学习内化在课堂、传授知识在课外的全新教学结构。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好的视频、音频资源,通过某种交互平台使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吸收,而通过课堂的答疑,讨论,辩论等不同形式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其次,从师生角色看,传统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是课堂的中心,而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则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极有可能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终结者。[5]在翻转课堂里,教师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和监督者,而学生则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再次,从教学资源看,传统课堂里学生以书本以及参考书为主要的知识获取资源,而在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里,微课则成为了教学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时间,通过媒体播放器个性化的定制自己的学习策略。总之,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不仅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比,翻转后的课堂比传统课堂有明显优势。在课前、课中及课后教与学的活动安排中,翻转后的课堂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翻转课堂”的优势是和其本身的理论依据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教学设计理论。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美国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盛行,该理论侧重研究人脑学习加工知识的过程和规律。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行为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到了九十年代,教学设计理论开始强调“问题情境”、“真实任务”、“技术支持”等理念。[6]进入二十一世纪,受到建构主义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国际教育资源开放的多重影响,教学理论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代表。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单向知识传输,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待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就会给出不同的知识经验。这种情景下,学生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如交流、讨论、辩论等,共同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通过监督和指导来帮助学生们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去建构意义并内化吸收新知识。而翻转课堂的教学就是遵循了建构主义才有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翻转,课堂和课下的翻转以及学习环境的翻转。

再次,游戏化学习理论。王大平(2005)指出,游戏化学习就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在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等方面,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在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中的概念或规则,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和教学策略,以达到一定的目标。就课堂教学而言,它指的是把网络游戏中的概念和规则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或某一个教学环节之中。[7]在游戏化学习理论支持下的翻转课堂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游戏里常见的通关、升级等游戏规则将知识趣味化,再利用游戏里的日志、论坛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利用网游排行榜等激发奖励学生,总之,游戏化理论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快乐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最终达到新知识的内化吸收。

三、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而语言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在课下反复进行大量的操练。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就可以突破“上课听讲记笔记,课下复习写作业”的传统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1、基于慕课、微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获取途径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慕课和微课就是近年来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在线学习平台。只要具备智能终端和网络连接,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多次反复的自主性个性化学习。而基于慕课和微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就要求教师首先为学生发掘优秀的慕课、微课资源,成为资源的提供者,资源可以是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是校本资源,只要符合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都可以拿来作为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输入。学生利用前期的语言输入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并提出质疑和问题,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而教师在课堂上也转换身份成为了组织者、协调者、答疑者和评价者。课后,师生可以继续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

2、基于微信+移动网络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微信是腾讯公司的一款免费软件,它通过网络为终端用户提供即时通讯。由于其准入门槛低、产品功能多、传播快、受众广而深受网民欢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群体也成为了微信用户的重要组成。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有利于个体的发展,而基于微信的群功能以及朋友圈功能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就恰好符合该原理。首先,微信群的建立,把学生和老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师生可以随时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在课前在微信群里相关英语学习的信息或者链接,学生反复阅读和思考相关内容,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延伸,课下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群里进行沟通和相互学习。其次,朋友圈的应用。在学生和老师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大家会发现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彼此加为好友,可以长期结对,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不定时的给学生推送一些和学习有关的公众号,比如,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每日学英语等,并且在朋友圈发送和英语有关的学习背景资料等,在特殊节日,比如感恩节、圣诞节,发送相关的权威背景解读,帮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学习的自主化。

3、基于移动app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是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比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android的androidmarket,诺基亚的ovistore,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appworld,以及微软的应用商城。而在智能机时代,用手机可以随时学习的优势,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特点,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app资源。比如,听说类课程的app有朗易思听、沪江听力酷、omegle等,阅读类的有Reeder、papership等,翻译类的比如有道词典、欧路词典、Urbandictionary等,?未始且淅嗟挠邪俅收丁⑼卮省⑸缺吹取H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app,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程内容来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应该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互联网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课堂教学环境;信息碎片化;系统性传授;教学改革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近3000万,具备智能手机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1%以上。手机进课堂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1移动互联网冲击高校课堂,改变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网络带来的信息浩瀚无边,丰富多元,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学生注意力不再能够轻易被教师抓住;学生不愿意听课,而变成“低头族”,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冲击,严重者甚至“失控”;尽管有多媒体设备如ppt的辅助,从普遍面上讲高校教师们还没有做好准备,还不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手机app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1.1网络虚拟性

互联网通过社交、信息分享、娱乐购物、网络支付以及在线教育等开始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强大的功能及对现实生活的巨大渗透性,使得许多人产生对网络的强烈依赖,而忽视了网络的虚拟性及负面作用。网络由数字和符号构成,在网络中由符号代表的人、物、场景构成虚拟社区。在网络虚拟社区里也生活着“人”,彼此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确实存在,但毕竟是间接、虚拟、微弱的,再仿真的网络社区也不是现实世界。网络具有隐蔽性、宽泛性和超时空等特点,其特性决定了网络与现实世界维度迥异,不同于真实的生活。

1.2信息碎片化

互联网产生海量信息,twitter(推特)平均每天产生3.4亿条消息,而Facebook(脸谱)每天则有40亿条信息在扩散。巨量的信息带来的是信息超载和难于选择,个体面对无穷计数的信息碎片,无法整合,而没有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构建,不是学习。网络信息琐碎重复,彼此毫无逻辑关联,如果接收者没有一套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面对巨量信息而无法整合与消化,很容易就湮没在信息泡沫里,收获不到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

吉林大学张克永等对“网络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者认知方面的问题”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感知觉层面,学习者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往往患得患失,缺乏独立思考与概括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容易产生错觉与幻觉;在注意层面,碎片化信息导致学习者注意力资源碎片化,难以辨别有用信息;在记忆层面,碎片化知识的记忆与提取困难;在思维层面,51.4%的学生不认同以碎片化学习取代系统学习,认为长期碎片化学习将影响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者的网络碎片化学习过程并不顺利,存在认知障碍问题。

网络碎片化使得搜索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标题式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这种简单、快速甚至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对阅读内容则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北京大学教授于长江提醒:“我们的思维可能被微博(微信)切割成碎片,丧失深度思考的功能”。刘文丽调查表明有42.8%的大学生认为使用智能手机阅读后导致阅读缺乏深度。

1.3功能消遣性

大学生带到课堂上的电脑和手机到底有什么功能和目的呢?阳莉(2013)调查显示:大学生手机上网大多数用于搜索、浏览各类新闻网站、聊天、网络社交,也有部分学生查看校内信息网上的信息,关注跟考试相关的资料。其中关注社会新闻的占56.5%,娱乐的占55%,网络交友的占了46%。鲁汇(2012)调查发现,社交和在线交流仍然是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而消磨时间成为第二大目的,大学生也通过手机互联网获取喜好的新闻资讯和信息以及各种消遣娱乐。有数据显示,45%的大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网时对于信息的获取没有明确的目标,64%的大学生认为手机互联网很容易打发无聊时间。手机上网聊天、看电子小说、刷微博微信成为大学生手机上网的三大功能:娱乐消遣占56%;聊天交友占54.5%;查看新闻占46%;查找学习资料占29.5%;看小说占19%;打发时间占48%;玩游戏占8%。

1.4社会疏离感

社会疏离包括空间疏离、人际疏离和社会疏离,其本质是心理疏离,即个体感觉到无意义、孤独、压迫拘束、不可控制等消极情感体验,核心在于缺乏归属感,游离于群体之外,感觉被社会所抛弃。研究表明,过于依赖网络,缺少时间与机会接触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自尊等因素,从而影响其社会行为和心理状态。

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进行虚拟空间内的交往而逐渐忽略面对面的互动,降低了在现实中交往的主动性。调查显示,当问及“课间或休息时,你是与其他同学聊天还是自己一个人玩手机”时,有42%的同学选择“自己一个人玩手机”,当问及“课间或休息时,你的同学或朋友们是与其他同学聊天还是自己一个人玩手机”时,46%的同学选择“他们在自己一个人玩手机”;当问及“在宿舍里你一般会和舍友聊天或讨论问题还是用手机上网打发时间”时,30%的同学选择“使用手机上网打发时间”。刘文丽调查发现,有44.6%的大学生在联系朋友时选择使用即时通信软件如手机QQ、微信、微博等,而非打电话。周林(2011~)指出,人际疏离感总分及各维度与网络成瘾倾向及各维度正相关显著。对网络越依赖的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人际疏离感。

2顺应移动互联网潮流,放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

2.1系统性知识传授,形成完整的专业体系

传统教学一般是按照学科和专业的知识体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开展的。教师传授的和学生继承的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系统化的专业技能。哪怕在知识与学习发生巨变的今天,面临信息爆炸式增长,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情况,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有一位向导,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研究前沿进行筛选,更需要有教师对专业知识结构和体系脉络进行引导。移动互联网把信息和知识切割成碎片,学科和专业被不断重组,新的知识重构和形成体系更需要传统教学发挥系统性引导作用。

2.2课堂教学环境提供社会联结性的基础

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真实实践,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是对一种文化的适应性及获得特定组织成员身份的过程。课堂教学在强调知识性、理论性、目的性的同时,对大学生的社会性教育如社会兴趣、行为规范、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民族文化等方面也要提供基础。据统计,在校大学生最受困扰的因素首当其冲是人际关系,有47%的大学生反映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35%的大学毕业生反映在毕业2~3年后仍然对社会适应不良,所以高校课堂内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培养社会联结,教师要能够把课堂教学活动与整个社会实践相联系,与家庭、社区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周边环境的社会联结性,教学生如何编织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培养具有良好素养、行为遵守规范的社会公民。

2.3课堂不仅进行知识共享,而且推动个体群体创造性创新性活动

备受移动互联网冲击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会消失吗?回答是否定的,只要人类有群体学习的需要和知识共享的创造形式,课堂教学形式就会存在。不过,未来的课堂会更加开放,手机和网络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更新的信息与知识、多元的视角与观点。教学内容不再限于书本与教学大纲,应试教育将变得不合时宜和难以接受。教学过程不再像从前那样严格遵循事先预设的流程,而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其次,未来的课堂会更加民主。由于很多知识与信息可以从网络获取,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师生的地位更趋平等。课堂上将出现更多的讨论与协商。所以,可以肯定未来的课堂更利于个体创新。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知识获取渠道很多,通过采取适当的策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与知识,从而促进个体、群体创造性创新性行动。

3改革思路: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模式

2015年9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为纽带进一步加强教学和管理,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和教育系统之间的联结和互动。强调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的紧密结合,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3.1手机进课堂已是大势所趋,教师角色与职能必须转变

在移动互联网掀起的这场历史巨变中,学生将逐步成为课堂的中心,而教师的角色将会逐步演变成辅助学生学习的教练,教师将从现在课堂的知识中心、资源中心、教学信息中心、教学任务中心、问题来源中心的地位退出。但这绝不是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更不会把讲台上的教师扫地出门。而是教师的角色与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现在的大量的灌输式、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将转向更有意义的事情,即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创建学习环境,组织学生活动,当好教练和导师。

3.2开放课堂,主动利用互联网设备提高课堂信息化技术水平

《地平线报告》2015版强调,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是新兴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大趋势,并指出:“BYoD(自带设备)的成功在于它适应了移动学习的全球发展趋势,从老人到儿童越来越多人持有移动设备,并在不同环境下联网学习。研究显示43%的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73%的中学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使用手机。更多的学校正在围绕学生/家长自带设备而建设相关的课程。”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促进教育行业发展的战略思路,要实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中高效学习。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除了国家投入,学校要建设好网络环境,重点搞好支持学生BYoD的wiFi环境。

3.3碎片化学习与系统性传授相辅相成

碎片化信息也有优点,那就是方便查找,节省时间。碎片式学习是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整合多种零散知识在一起,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如何把传统的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结合起来,让碎片式学习成为系统性传授的重要辅助?近年来国内掀起建设慕课的浪潮就是二者结合的具体应用。翻转课堂、基于平板电脑的教学、创客教育、Steam、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是全球热点。

互联网课堂教学篇6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手机app新模式

一、引言

基于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总结了教学硬件设备的发展后,结合网络发展的最新动态,论述了移动学习的概念特征、可行性、优势及其不足,提出了智能手机app和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搭建了宽厚的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智能手机因可以安装各类应用软件(appLiCation,简称app),在可拓展性方面完胜传统手机;各类丰富的app软件,也使得智能手机在辅助教学领域功能和电脑已基本无异;在移动性方面,智能手机的便携性相对台式和笔记本电脑优势是不言自明的;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过去大规模建设的外语语音教室和网络教室将不再流行,这也为国家节省大笔的设施设备支出。智能手机的智能化和便携性,结合丰富的app软件资源,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目前,在各类英语学习资源中,单词类app最为火爆,百词斩,开心词场等下载量超过千万。得益于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口语类app则在近两年异军突起,其中,英语流利说和多说英语目前最为流行的口语类app,它们的异军突起也表明了学习者对于提高口语的迫切愿望。

二、开发利用移动学习平台

1.利用微信平台。近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式的增长,带给移动学习新的契机与体验,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中,随时随地获取与处理信息的需求。在数字化移动学习的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型即时通讯应用迅速崛起,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用户入口之一。构建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环境多数大学以互联网为支撑进行教学,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也有很多问题:计算机的空间需求大,硬件老化快;而教师需要计算机才能整合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则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自主学习,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所以开发学习平台很有必要。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是一种免费的通信应用,并迅速成为了大众化的交际工具。据调查,有89%的学生使用微信,并且乐于从微信获取英语资料。微信中的英语学习平台有三个优点:投入少、易操作。只需要在学校覆盖无线网络即可,无须其他设备。及时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及时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多样化的资源分享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通过订阅号实现信息的定制化服务。老师推荐有利于英语学习的信息平台如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英语、英语风等要求学生订阅。订阅后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该公众账号的信息平台收取相关的信息内容并学习。加入微信群组学习。教师将课堂上的讲义和课外的学习资料通过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发送给学生,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这些相关内容。此外,微信语音信息是微信提供的一个方便的通信手段,学生能直接用语音向老师进行提问或咨询,老师也能快速的用语音回答,便于师生间及时通讯交流。公众号作为微信的主要服务内容,受到近80%微信用户的关注,其平台化功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移动应用开发方式。同时,微信也榻逃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应用创新空间,新型的平台支持使学习系统开发更加便捷高效。

2.移动应用软件有很多移动应用软件可供选择。如“外研随身学”app是为大学生全新设计研发的一款听课文、看视频、学单词的手机应用,“乐背单词”app是帮助背单词的手机应用。通过任何移动设备均可获取在线作业的提交、打分和反馈系统。学生们采用云存储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提交他们的作业。教师利用该系统自动对每位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并反馈。

3.建立基于校园网的移动学习平台现在,很多高校实现了校园wiFi免费全覆盖。建立基于校园网的移动学习平台,在平台上投放慕课、微课等学习资源和试题库,建立自主学习系统和自主学习监控系统等,便于学生在线学习、做练习、互动讨论、参加测试、了解学习效果,便于教师监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安排等。

三、结束语

互联网课堂教学篇7

步入大学,与高中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模式,让不少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十分不适应。大学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有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学习都是在寝室或者图书馆。想真正地学到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水平,完全依靠的是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力也就是学会自主学习。当然学习不只可以在课堂或者图书馆,也可以多参加英语俱乐部、英语社团以及有关英语的各种比赛。可能结果差强人意,但学生们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锻炼他们的英语技能,掌握学习潜能,从而强化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关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拍摄相关口语视频,小组成员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使哑巴英语不在90后大学生中存在,让学生从根本上爱上英语。

二、互联网时代下英语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网络的高职英语互动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生生、人机的多维互动模式,互动改变了以往学习历史知识枯燥无味、知识点难记的困难,提升了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师生间的多维互动

师生互动更注重教师与学生一起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更多的是执导者和监督评价者。老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老师可以多添加一些有意思的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大学生逃课现象层出不穷,在课堂上增加手机点名软件,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让学生不逃课,甚至喜欢上课。

师生互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老师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并无好感,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对老师的看法以及态度有所改观,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

老师还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和发展空间以及对未来的规划,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要求。因此,师生互动可以加强师生感情,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岂不是一举两得。

(二)生生间的多维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年龄和思想上的代沟,交流起来会更融洽,更和谐,更能相互帮助,彼此学习互帮互助式学习成果达到最大化。

生生互动模式有自由讨论、成对活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小组讨论、主题辩论、短剧表演等方式。我们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组成小组,每天练习口语。在规定的时间内双方用口语进行对话,长此以往彼此的口语水平都会有明显的提升。还有一些英?Z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找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帮助,推广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为不同差异的学生提供服务。同时,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社交软件(qq、微信、e-mail等)交流学习心得,

学生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西方电影的片段,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编排或者改编作品在班会上或者班长自行组织在大家空余时间进行一场舞台剧的比拼,这样更能促进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学生们也可以结伴去学校的英语角、英语多媒体教室等,让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交流自己的感情平台。学校也可以开展学生讲课的实验课,整个上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主讲,老师作为辅助,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授课的过程,也能感受老师每一节课的不容易。在授课之前,学生一定会准备一些课上相关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就更加牢固,也会让每一节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有需要的情况下,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进行英语学习,同时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网络下都能营造出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学习英语时所产生的焦虑和倦怠感。通过创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开心的氛围中学习。

(三)人机间的多维互动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现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英语的乐趣。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现在学生的手机软件里都会下载各式各样跟英语相关的app软件,这些app软件可以在我们课堂之外,丰富学生们对英语的认识,更好地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学生和老师现在通过先进的网络系统教学网站中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现在学生的英语大部分作业都是通过手机来完成的,老师通过手机在学习软件上布置作业,学生应在老师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提交,老师进行批改,这让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更直接。现在学生购买的大多数学习资料都是赠送视频讲解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习题理解的更透彻。

在网络时代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在的学生不再是被硬灌知识的对象。原来学生知识的获取都是完全全地依赖于老师。但学生的水平本来就有高有低,有的觉得课堂的东西过于简单,浪费时间,而有的人认为进度太快,跟着有些吃力,这也是传统教学的大弊病。但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学生只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自行寻找、获取跟自己层次相同的知识点,通过自身的消化,实现对知识的再构建。

这种教育模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有效解决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缺乏积极性的特点。而且多媒体网络学习英语不仅效率高,而且方便灵活,是课堂教学的非常有效的补充方式。

三、网络英语课堂下多维互动的意义

多维互动模式教育充分注重学生的主导性,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模式。

(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有限,老师更注重讲解知识点,而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深究习题,但是通过多维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在社交软件、百度或英语app上了解更多的知识。通过自主的学习,强化训练,完成课程拓展练习,以加强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课堂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我们可以通过老师安排或者自行组成小组,表演情景剧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交流,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的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使自己的水平进一步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在的教育模式与原来截然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进行单纯地讲授,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倾听就可以了,而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正好相反,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中,要让自己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成了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更强,更容易融入进英语课堂教学中。

网络技术中充满了互动、有趣的独特功能。学生们在课前预习时,会在网络上搜集各种相关资料,资料的搜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以往他们会寻求老师的帮助,而现在他们要尝试着首先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牢固,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促进师生感情

中国式教学使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过于紧张,更多的学生认为老师是十分严肃,并且不好接触的。但多维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这一常见问题。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特殊而美好的作用,使学生从简单的认知中学习变为情感的需要。通过多维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真真正正和他们成为朋友,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

学习成绩和喜不喜欢这个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任课老师,所以上课不认真听讲,导致下课习题不会做,考试态度不认真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学生一旦喜欢一个老师就会认真听老师的每一节课完成好老师的每一项作业,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有所提升。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跟老师成为很好的朋友。

四、互联网学习是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之一

互联网学习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学习平台。网络学习的灵活性比较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可以按照课时、内容或小节机动地选择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不断进行回放,直到理解知识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自主性是互联网学习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够掌握主动权,和其他学习者共享优秀教学资源。针对目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网络教育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它可以适应行业对各种人才的各种需求。教师可以通过运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科学地设置符合本专业和本门学科特点的,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一)可以开阔视野

互联网学习可以实现网上交流、网上交友,这种交流包括本地域的交流也包括本地域外的交流,可以大大拓展人们交往的领域,开阔了视野。因此,互联网学习在丰富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便利。

(二)可以促进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也可以促使人们创新。

(三)可以促进学习

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自己喜欢的学校和自己认可的教师,使学习更加容易。

互联网课堂教学篇8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设计;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C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05-0154-02

引言

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在社会中实现了普及化发展,我国的网民数已经高达8.67亿人左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已经从pC端进步发展到移动终端,在线教育也实现了pC端到多媒体教学和移动教学的进步发展。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事业进行结合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是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内涵与变革趋势

(一)“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_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现代教育的事业的改革发展,“互联网+教育”是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的教育形式。“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模式具有高效便捷、传播方便的特点,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中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好帮手。“互联网+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含量,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的行为习惯。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物,互联网教育能够推动传统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其创新内涵是教育信息化与应用技术的两方面发展,因此“互联网+教育”的改革重点不是在于学习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建设,而是如何彻底推动实现教育制度的改革。“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发展主要主体不再是信息技术支持人员,而是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因此这种现代产物和传统教育的结合体,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推动发展,同时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使某种意义上的颠覆。

(二)“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趋势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开始渗透发展,其中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的结合发展,促使教育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在2016年我国政府的工作报告之中,明确指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计划,并明确了该计划的主要内涵,即互联网+教育二智慧教育,从而实现全面教育和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目标。各级省市的学校单位应将“互联网+教育”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内容,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并通过信息科技带动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解决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也是我国跻身世界教育强国行列的重要途径。再具体的结合途径中,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帮助学校建设实现信息化教育的校园网络平台和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校园之中宽带网络普及覆盖,以及信息资源人人共享的良好学习氛围。与此同时要完善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和信息化发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将优质的信息资源共享发展,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良好优秀的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接班人。

二、基于“互联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基于认知主义的程序性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程序性的教学模式奠定了计算机在教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发展模式。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课堂中,实现程序性的教学模式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程序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内容从“教”转为“学”,充分发挥学的作用以及地位属性。在程序性的教学活动之中,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相互对话从而获得知识,因此计算机能够成为教学中的辅助教学工具。在程序性教学之中,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作用知识被部分替代,能够更好的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的认知,通过新媒体技术刺激学习者的积极学习反应。但在程序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教育中,应建立教学反馈机制,从而使教师更加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情况,帮助学习者建立适合和具有实效性的学习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内容涉及范围较广、知识量较大,因此学生在学习之中会存在知识符合现象,而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教学活动能够实现教学信息的结构优化分解,从而减少信息知识的超量负荷。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互联网教学模式

对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络技术以及在社会之中开始了普遍化的发展趋势。在教育领域之中,新的教学模式也已经诞生,即基与互联网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首先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工作之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内容量和教学难度较大,而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能都促进课堂教学的进步发展。其次,web2.0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互联网教育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该学习模式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问题作为知识构建核心,从而规划处更具层次和实效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从而切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相关教育学者将互联网教育还定义为虚拟焦旭方式,在这种虚拟的教学模式中,交换成为学习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本质属性中来看,虚拟教学空间中的教学模式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连接的学习交流过程,并且这些信息的交流和互换是由人力资源教师和学习者为主体。

(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学习模式

随着社会的数字化普及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推起了在线学习的热潮。由于移动学习方便快捷以及内容丰富多样的特点,从而使移动学习成为现代化教育之中的全新数字学习模式。移动学习并不是数字化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简单延伸和扩展,而是将可移动性以及情境性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课堂中充分实现。而移动学习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移动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中教师可以利用移动学习的移动便捷性将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内容推送给学生,并且是网络传递的方式到无线通讯的转变。第二阶段之中要重视在学生通过移动技术进行学习时,学习内容的实效性和自适应性,通过移动设备扩展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以及心智模型,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最后阶段是指对移动设备的智能化发展阶段,在这个学习阶段之中,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环境以及社会实践进行学习,从而通过移动学习感受情景学习的效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在线学习模式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更加符合现代化的教育需求。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一)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知识讲述不能做面面俱到。而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在把握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的基础上,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性和便捷性,将互联网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优秀案例进行展示,帮助学习者真实的感受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工作主旨。其次,互联网平台之中内容丰富且样式较多,教师可将名家讲座、视频音频等内容通过对媒体技g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并且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密切结合。例如在学习面试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将张晓彤讲师关于面试知识和礼仪的相关讲座视频进行播放,从而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的内容和环节,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实现人力资源教育的创新发展。

(二)开发多媒体课件创建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战略之下,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创建网络在线学习交流平台,能够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教学内容和练习题以及测试题放置在班级学习交流群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和全面,并且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投资发展,帮扶高校创建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以及交流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课前复习、课后预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互联网平台之中还可以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在学习之中遇见困难可以通过交流群向教师和其他学生求助,从而进行能力弥补和资源共享。

(三)运用实训软件和沙盘模拟补充实训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专业综合实践的环节涉及较少,实践教学施舍以及学生实训岗位设置不够完善。“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背景下,通过实训软件的应用以及沙盘模拟训练能够有效的弥补实践教育不足的弊端。在引进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软件时,要以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的软件为主,其次要重视软件之中的具体内容设置安排。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作质量分析、职员招聘、职员素质测评、业绩考核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因此要培养学生对测评软件以及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力。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训练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训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源管理适用性人才。

互联网课堂教学篇9

 

在新形势下,3G、4G以及智能终端设备日渐普及化,人们已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中。随之,国内“互联网+”概念被提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已经无法满足新时展的客观要求,各类新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比如,微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在其影响下,中医内科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1翻转课堂

 

就翻转课堂来说,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教学视频为核心形式,上课前学生要观看、学习对应的教学视频,课堂上借助师生、生生互动,共同完成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比如,作业答疑、协作探究。翻转课堂又被称之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即flippedclassroom或者invertedclassroom,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极具影响力。在翻转课堂作用下,知识传授、知识内化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被颠倒安排,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被转换,课堂教学时间也被重新规划。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程知识,课堂已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重要场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在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翻转课堂已成为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1]。

 

2移动互联网模式下中医内科教学翻转课堂

 

就翻转课堂来说,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技术要素、环境要素。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翻转课堂相关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围绕新课题内容,展开课堂教学。因此,本文作者以中医学中“虚劳”这一知识点为基点,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2.1借助互联网,精选精制微视频

 

在制作教学视频中,教师要客观分析班级学生各方面情况,结合新课题内容,根据翻转课堂的特点、性质、优势等,精选精制微视频,控制好视频播放时间。就“虚劳”这一疾病来说,所有知识的讲解不能超过15min,要有字幕,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点,比如,虚劳定义、病因病机、病症鉴别、治疗原则、症治分类,要有所侧重点,合理设置相关问题,为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个关于“虚劳”疾病的微视频,讲解“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一西医疾病,也就是中医中的“虚劳”、“血症”,微视频不要过于复杂,要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上课之前,教师要将制作好的微视频上传到校园网站或者班级QQ群中,让学生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观看,也可以学习网上相关知识。教师可以构建问题讨论QQ群、微信群,将学生在新课题预习方面遇到的问题汇总,全方位了解班级学生预习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此外,在制作微视频中,教师可以结合新课题内容,借助多样化的形式将相关重要资料分享给学生,比如,电子书、课件,便于学生从多方面入手,结合这一疾病实例,加深其印象[2]。

 

2.2课前问题引导,师生共同答疑,实行课后检测

 

(1)课前问题引导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以“虚劳”这一疾病为基点,先举出一简单的临床病例,巧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分析,在筛选患者主症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关键性症状主要呈现在哪个脏腑中,阴阳方面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客观分析对应的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新课题的引出做好铺垫,确保学生迅速融入新课题学习中。

 

(2)师生共同答疑,实行课后检测

 

就课上讨论来说,属于学生第二次内化知识,在中医内科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大胆提出观看、学习教学视频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预习情况,借助师生、生生互动,展开一系列讨论,有效解决他们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教学重点与难点,提出具有针对性问题,进一步巩固新课题知识,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测试学生对新课题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移动互联网模式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相关网络检测自身对新知识掌握情况,清楚自身薄弱之处,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将相关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教师可以根据检测情况,了解班级每位学生对这一章节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3]。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已有的思想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准确理解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模式,巧设翻转课堂,从不同角度入手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医内科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素养,为日后更高层次学习乃至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促使新时期中医内科教育教学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互联网课堂教学篇10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130-3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37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原来象牙塔里的学生远离现实社会就像俗话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眼前书”。人际关系、思想都比较简单。可是3G时代的到来,彻底地改变甚至是颠覆了原来的大学生的生活。在宽带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这个集成许多功能的终端下随时随地通信,下载你需要的资料,上网购物。你的衣服、眼镜、鞋包,任何物件你能看到的都会成为3G终端。那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的生活是怎样被颠覆的,互联网时代对他们的英语课堂学习是促进了还是阻碍了?下面笔者将从互联网时代当今高职的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谈起。

1.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英语课堂的现状

1.1学生的现状

据笔者了解,全国高职高专学校与我校的情况相似,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一些是职业高中的学生,还有一小部分中专毕业生。再加上这几年自主招生的诞生,使原本就良莠不齐的学生们之间的差距变得更大。同样是普高的学生,通过高考选拔的学生与没经过高考选拔的学生不仅英语基础有差距,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尽管在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时,基本上97%的学生都认为学习英语是有必要的,但有部分学生的英语世界简直是“一片净土”,他们也希望能够好好学习英语,希望老师能够从零开始,而这又无法满足成绩较好的同学的需求。除了需求不一致,学生的注意力受外来世界的诱惑也不能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幼儿专注的时间差不多。大部分学生把自己注意力放在了手机上。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时代变得无所不能,也让象牙塔中的学生不再只读眼前书,不问窗外事。他们拿着手机这个小小装置,通过2G至4G这个终端,在神一样的世界里遨游。打游戏、看视频、网络购物、看小说。上课时间如此,下课更甚。除了必要的吃饭睡觉时间,基本上都离不开互联网的生活。手机让他们坐在宿舍内就可以联系到远在他乡异国的生活,这样的环境又有多少同学能抵挡住手机的诱惑?

2.英语课程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老师上课还是原始的黑板加粉笔的上课模式,学校资金不足,不能满足每门课都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上(张华,2003)。落后的英语教学设施,再加上高考英语分值要改革的传闻,本来因资金和着重点的问题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就有限,现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态度简直可以用“漠视”来形容,高职英语岌岌可危。本来根据《基本要求》的需要,高职高专的学生“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现在学校给高职高专的学生所开设的英语课程最多只有144个学时。以我校为例,我校大一新生除去报名加军训的时间,第一学期上课的时间只有56学时,加上第二学期72学时,共有128个学时。今年建筑以及电子的个别专业只开设了64个学时,有些人认为开英语课毫无必要。

我们当中的部分英语老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及特殊性认识不足,一味地照本宣科,难以满足当前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课堂教学。此外,最近几年高职学校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大多高职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齐步走”的模式,依然按原班级的模式来上课。没有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需求不同,进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同时由于教师的传统角色未改变,依然是讲课为主、学生为辅的机械式学习方式。根据《基本要求》,高职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训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能完成《基本要求》的目标。

学生要学习的教材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存在着问题。高职高专院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虽然应用型较强,但是词汇量较大,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容易失去信心和耐心。有些高职类的教材很简单却又不系统,没有逻辑性,很不实用。学生希望教材既实用又贴近生活、容易学。这和《基本要求》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结合字典能够翻译阅读,不谋而合。谈及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也是“一刀切”,以考试的成绩为主,课堂表现为辅。成绩好的学生自然有积极性,可是成绩差的同学就不一样了,他们无论是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卷面成绩都不能如人意。

3.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

根据以上提到的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3.1根据学生基础,实行分层教学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的主题为《深化职业教育与继续改革》的会议上提出了职业教育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明确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打通从中职、专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建设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从中职、专科到研究生的上升”这都说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习英语。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我们的教学目的自然也不能完全相同,“一刀切”的混合模式无法满足当代“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于燕、刘小兵,2010)。所以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教学,高考统招的学生依据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来分层。自主招生的学生,英语组统一出卷,全校再统一考试,依据成绩分层,所有的工作在军训期间完成,不影响他们上课。根据学生的需要除了给他们配套的教材,我们还根据学生的需求,实时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分为a、B两个等级。a班的学生基本上用全英文教学,学期期间根据学习的进度配有笔试和口语的考核。他们需要参加全国大学生应用英语能力考试,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省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学校的口语大赛,组织去听老师的讲座。B班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且自控能力比a班的学生差,上课禁不住看手机的很多。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情感投入法,刚开始上课,只用简单的口语,从认识学生开始,与他们做朋友。同时告诉他们上课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因个人原因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的同学,第一次发现必须表演一个节目;第二次再有,手机放在讲台上,下课归还。这样去做,除了个别的学生有抵触心理,大部分还是很高兴接受的,他们都很乐意自己被重视。

光要求纪律是不够的,还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一般会用ppt来呈现自己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学生感兴趣的娱乐新闻,生词有备注,中间多一些播放的效果,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会做许多铺垫,他们用短语和词就能回答。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做老师来讲课,笔者会和他们共同准备需要的内容,给他们增加学习的信心。B班从零开始学英语,从复习音标开始,伴有阅读,当然内容不能太难,否则会让他们有挫败感。让他们将不认识的生词的音标通过手机查询有道词典或百度词典标注出来,学会阅读。充分利用现代的互联网终端,让它为课堂服务而不是课堂为它服务(陈坚林,2004)。

3.2整改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

按《基本要求》要培养“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应用型人才,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也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只开设了基础英语,没有专业英语。基础英语是包括听说读写为一体的非常笼统的教材,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的训练。因此笔者根据教学目标,配合分层教学,将新型教材分为交际教程、应用文写作教程、阅读教程三个系统,并且根据专业将专业英语融入到以上三个教程中去。三个教程的知识和训练必须遵循从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过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于英语能力要求较高的酒店与导游这样的专业,我们可以增加英语课程的学时,加大交际课堂教学的课时比重,针对性地加大交际英语的口语训练;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额外增加阅读这个训练。让外语协会的学生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这样既可以让好的学生帮助差生提高英语水平,对好学生自身学习英语也是一种促进。随着每年新生的实际情况及就业对专业需求的变化,要及时对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及计划做相应的调整,保持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使其适应高职教学目标,从而建立一个具有高职特色的,科学、灵活的高职高专英语体系,突出英语教学的专业性。

除了教材的改革,我们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英语融入到基础英语,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具备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最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加强师资培训,分批派出我们的老师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国培”或“省培”学习,从而成功地完成出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谷彩平,2007)。

3.3互联网下评估体系改革

因为传统的评价体系有其自身的不足,在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需要有所调整。从单一的老师评价到改革后的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老师眼中的自己,还能看到自己和同学心中的自己(李燕,2011)。这样对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计划会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这个体系也能自我鉴定、自我约束,从而起到自我完善的作用。这个多元化的体系不仅有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还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体系,这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监督,对老师也是很好的促进。

4.结束语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满足高职高专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定到实施,都要加强实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要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地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陈坚林.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4(6):46-50.

谷彩平、刘晓华、谷平霞.多媒体与大学英语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4):119.

李燕.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J].科技信息,2011(25):21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