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输电配电综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34:10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篇1

【关键词】多元数据融合故障事件自动识别快速恢复

1前言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电网故障事件进行处理时,各种故障信息统计口径比较零乱,未形成标准化与规范化体系,多源数据信息格式与信息保护体系比较单一。因此,为了及时应对与处理电网故障事件,需要建立故障自动识别系统,寻找故障迅速恢复的对策,以期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性。

2多源数据融合的故障事件等级自动识别分析

2.1主网故障损失负荷计算

实现功能:计算主网故障损失负荷,考虑备自投动作恢复负荷及用户自身原因减少负荷(需汕头局用户确认,是否具备数据来源,如低压脱扣信息是否具备、用户自身应急电源恢复负荷)。

功能描述:电网故障的损失复核=故障瞬时损失的负荷―设备投动恢复的负荷―用户自身原因减少负荷。

实现平台:emS

2.2配网故障监视

实现功能:监视配网故障信息,包含:断路器跳闸、分支线跳闸等配网侧故障信息。

功能描述:其一,对配网的故障信息进行监视,主要包含分支线的跳闸与断路器的跳闸;其二输出的信息,主要包含故障后的影响设备集、故障类型与动作设备集。

实现平台:DmS

2.3配网故障损失负荷计算

实现功能:计算配网故障损失负荷,统计故障影响用户,按照用户最近一次的计量断面数据进行负荷统计,考虑用糇陨碛急电源恢复负荷(需汕头局用户确认,是否具备数据来源)。

功能描述:配网故障损失的负荷=∑故障影响用户的最近计算断面数值――用户自身应急电源的恢复负荷。

实现平台:用电调度系统

输入:配网故障信息(故障影响配变集)

3故障后电网薄弱环节自动识别

3.1主网故障诊断

实现功能:诊断主网故障事故,实现主网的故障定位。

功能描述:其一,综合诊断主网故障,对故障区域进行定位;其二,输出信息,主要包含动作开关与故障区域。

实现平台:emS

3.2配网故障诊断

实现功能:诊断配网故障事故,实现配网的故障定位。

功能描述:其一定位配网故障;其二,输出故障的区域。

实现平台:DmS

3.3故障后静态安全分析

实现功能:针对故障后断面进行静态安全分析计算,给出静态安全分析断面及设备过载信息。

功能描述:其一,故障后的静态安全分析断面结果;其二,故障后静态安全分析设备的过载信息。

实现平台:emS

输入:故障后断面

3.4故障后电网薄弱环节辨识

实现功能:根据故障后静态安全分析及重要用户供电可靠性分析结果,综合分析故障后电网薄弱环节,列出供电可靠性差的重要用户以及风险等级高的配电线路。

功能描述:综合探讨故障后的重要用户供电的可靠性与静态安全分析,以提供高级配配电线路。

实现平台:用电调度系统

输入:故障后静态安全分析结果,故障后重要用户供电可靠性分析结果

4多源数据的故障事件快速恢复的辅助决策

4.1主网故障恢复策略

实现功能:根据主网故障恢复设备集,生成主网故障恢复策略。需确认恢复策略生成方式,全自动一次生成,或者半自动人工选择恢复设备分阶段生成。

功能描述:其一,按照故障恢复设备集生成主网恢复策略,设备集主要包含单个的设备集、厂站与母线;其二,输出的信息,主要包含恢复供电的范围、主网故障恢复操作的开关序列。

实现平台:emS

输入:恢复设备集、故障信息

4.2配网故障恢复策略

实现功能:根据配网故障恢复设备集及故障信息,生成配网故障恢复策略。

功能描述:其一,按照配网故障恢复设备集的生成配网故障高速恢复策略;其二,输出信息,主要包含转供电源的信息、配网故障恢复操作的开关序列与恢复供电的范围。

实现平台:DmS

输入:恢复设备、故障信息

4.3主配协同故障恢复策略

实现功能:该模块主要实现主配协同故障恢复策略校核与生成,考虑重要用户恢复的主网恢复策略生成,考虑转供电源主变负载率的配网恢复策略生成,考虑主网恢复后失压10kV站内母线的配网大面积停电恢复策略生成。

功能描述:其一,按照输入主网故障恢复策略,核对重要用户恢复供电的情况;其二,按照输入配网故障恢复的策略,核对转供电源主变负载率的情况;其三,按照输入主网恢复后失压10千伏站内的母线,生成大面积配网停电恢复的策略。

实现平台:用电调度系统

输入:主网故障恢复策略、配网故障恢复策略、主网恢复后失压10kV站内母线,如采用恢复后断面分析配网策略,需提供主网故障恢复后断面信息

4.4故障事件快速恢复辅助决策

实现功能:应用可视化技术,在界面上基于排序后的故障事件恢复策略列表,展示故障事件快速恢复辅助决策。

功能描述:按照多目标故障恢复策略的排序结果,生成电网故障快速恢复辅助策略;其二,输出信息,主要包含恢复的用户数、决策序号、奇恢复负荷与恢复设备的序列等。

实现平台:用电调度系统

输入:排序后故障恢复策略列表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电网故障自动识别的系统,研究电网故障核心问题与算法。然后根据电网故障问题提出迅速恢复对策,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进而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小易,徐兵,张岩.利用气象等影响要素的电力系统故障元件识别与故障原因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06):14-21.

作者简介

何剑军(1981-),男,工程硕士。现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控制,配网及用电侧系统运行管理。

林裕新(1971-),男,高级工程师。现供职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长期从事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工作。

李家璐(1986-),男,工学硕士。现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控制。

林捷(1975-),男,高级工程师。现供职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长期从事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篇2

关键词:输配电技术;多端输电;高效;可靠性

1现代社会对输配电系统的要求

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中,对输配电系统具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经济性,在满足用户需要和输送、分配电力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第二,可靠性,随着用户对电量的需求量增大,以及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负荷密度等增大,需要提高输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第三,环保性,目前市场对输配电工程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通过降低输配电线路、变压系统的电磁波干扰、噪声污染、静电感应、电磁场生态效应等将输配电的环保影响降低到规定水平以下。第四,质量性,目前电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输配电技术与计算机系统、微电子设备、可编程控制的应用,输配电谐波、瞬间压变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对于用户的信息保密、系统完整性有着改革性的重要意义。

2输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2.1三相高压交流输电仍是主流

在常规的三相高压交流输电方式主要应用在远距离输电工程中,其并将长时间内应用于输电和联网工艺中。在商业化的交流输电工程中,一般最高电压为765kV。在前苏联曾经投资建设了距离为90km,电压为1150kV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并通过了测试,但是由于一定的因素,使得电压降至500kV运行。在20世纪末期日本建立了50km、109km、138km三段1000kV高压输电线路,但是现在处于50kV状态下运行。此外,在美国、瑞典、意大利等国家曾试图去建立特高压输电计划,但是综合考虑运行成本、运营效率、环保问题以及用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随后该特高压输电计划被中止。因此,随着输电高压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处于饱和状态。在未来交流输电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朝着新技术发展。

2.2高压直流输电日显重要

高压直流输电是远距离输电的主要方式之一。从上世纪中期到上世纪末,已有多个直流输电工程,且有一些正处于建设过程中。世界上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是巴西伊泰普直流输电工程,电压为±60kV。在远距离输电、跨海送电、电网互联等方面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发挥了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建成了±500kV天-广直流输电工程、葛洲坝-上海输电工程。为未来端对端直流输电工程仍然是长距离输电和联网的主要方式。

在输电工程发展过程中,为了克服直流输电多落点受电、多电源供电的问题,研究出多端直流输电工程。在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已采用多端直流输电工程,例如,加拿大五端直流输电工程、意大利沙丁岛工程。但是由于一些控制协调问题,多端未全部应用,如加拿大五端只用了其中的三端。

在今后的直流输电技术中,主要朝着可关断器件的换流器提高输电的效率,并可以大幅度简化输电站设备、减少输电站的占地面积、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从而在经济上、技术上更具有使用价值。在直流输电技术中,轻型直流输电是新一代的直流输电技术,它具有可关断的器件组成换流器,并且输电站换流不受端系统短路容量的限制,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换相失败的问题和避免多条直流输电线路落点在同一负荷区出现互相影响。

2.3输电线路发展趋势

(1)紧凑型线路。发展紧凑型线路的主要目的有两方面,第一,提高电路的电能输送能力;第二,节省输配电线路走长。紧凑型电路对于增大电路的输送能力有着明显作用,简单来说紧凑型线路是通过改变的线路的空间布局来实现线路阻抗自然补偿。具体方式有增加分裂导线数、合理排布各相导线、缩短相间距离等方法降低线路的阻抗,降低电输送能耗。此外,通过优化输送电系统导线结构减少受电磁场影响的线路,对城市景观改善的作用十分明显。

(2)气体绝缘线路。气体绝缘输电线路,是以带有与导线同轴的接地金属外壳和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的输电线路,它与常规的电缆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承载电流大、绝缘击穿后可恢复等。它的敷设方式可以在地下,也可以在地面。目前,在水力发电厂的出线等场合已应用气体绝缘的输电线。在国外气体绝缘线路也到了应用,在沙特阿拉伯建设了一条总长17km的420kV气体绝缘线路,在日本建设了距离为3.3公里、电压为275kV的气体绝缘输电线路。在未来输电线的发展趋势中,因架空输电线路的工程成本较高,输电线路走廊的获得越来越困难,气体绝缘的输电线的研究和开发受到重视。

(3)超导输电线路。超导输电是另一常见的低损耗输电方式。其特点是输电磁场影响小,输电电压低,输电电场影响小,上述特点对于环境协调要求高的输配电工程意义非常大。通过安装超导输电线路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城市供电需求,对于日益增大的市政供电有着支持改善作用。超导输电线路可利用原有电缆管道,施工便利,但是超导输电线路本身造价较高,且抗冷热可靠性有待研究,目前并未大范围应用,尤其对于长距离输电线路工程的应用价值有待商榷。

2.4变电站发展趋势

(1)集成化电力设备。在输电站快速发展中,电气设备朝着的模块化、紧凑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努力,近几年出现了不同电气设备的集成化电力设备。例如,智能化开关设备,其集接地开关、隔离月-关、断路器、传感器、电流互感器于一体。且集成化电力设备占地面积小、降低电力站投资成本、缩短电站安装试件。

(2)环保变电站。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电气设备会产生较大的机械振动,产生较大的噪声。同时,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若变电站出现泄漏或者出现废弃物等,不仅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且还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近几年出现了环保变电站,其运行声音小,废弃物少,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3配电技术展望

3.1可靠的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是供电系统的控制结构,为保证可靠供电必需建立可靠的网络结构。目前市场常用的网络结构为放射式配电网、环式配电网和网络式配电网。放射式配电网基础设施结构简单、操作性强、投资成本低,但是供电可靠性相对低;多回线平行配电网的可靠性有提高,但基础配置复杂,建设施工较困难;环式配电网较多回线平行配电网的可靠性有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应的配电设施复杂、保护设施多,短路电流水平高,因此造价也高,需根据具体需求确认选择。

3.2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传统电能质量主要包括对电流电压、频率及谐波的质量要求。随着电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输配电系统的电流瞬间波动干扰、电压闪边、震荡等参数有了新要求,需要不断的发展改善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输电技术发展中,多端直流输电技术、绝缘气体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输配电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输电效率高、工程造价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输配电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谦,李媛媛.谈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科学中国人,2016(30).

[2].中国输配电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规划探讨[J].科技资讯,2015(04).

[3]王平洋.输配电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J].供用电,2000(05).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篇3

关键词:输配电系统规划;遗传算法;最短路算法;启发式方法

1、引言

从物理或数学意义的角度讲,不同电压等级网络的综合规划对获得全局最优解,得到总体上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必要的。然而,输配电系统的同时综合规划长期以来并不被人们所重视,在实践中,人们普遍采用将各电压等级系统分层规划的策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①输配电系统的网络结构不同,进而导致优化算法不同;

②各电压等级综合规划导致问题规模激增。另外,各级电网的分层管辖也是造成分层规划的一个实际原因。

本文对多电压等级、不同网络结构的输配电系统综合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知识的最短路遗传算法的解决方法[1].文献[1]利用最短路遗传算法求解了配电系统重构问题。实际上,网络规划问题与网络重构问题可被看成一类问题,只不过是弧费用的计算方法不同而已,即规划问题的弧费用需要用分段函数来表示,从而考虑固定投资和不同的线型。

2、不同电压等级的开环系统综合规划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避免电磁环网,高中压配电网必定是开环运行的。这时就能利用能生成树状网络的最短路遗传算法来求解不同电压等级的开环系统综合规划问题。对于规划问题中根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需要闭环设计的系统,可以先应用本文的方法得到树状网络,然后采用文献[2]的方法进行专门的联络线优化,以构成环网。最短路遗传算法是在同一个电压等级中实现的[1],这样才能直接将负荷潮流迭加到各弧的流量上。对于多电压等级系统,只需仿照标幺值计算的原理将各电压等级的电气量折算到某一选定的电压等级上,就可以采用最短路遗传算法进行网络的全局优化。

3、开环与非开环混合输配电系统综合规划

如果需要进一步将开环与非开环系统综合规划,或配电系统允许弱环运行,最短路遗传算法就不能直接应用了。

但是,经过下述2个改变以后,最短路遗传算法即可近似地求解上述问题了。

3.1节点入度限制

首先,应允许在不需要放射运行的节点构成环。这可通过检测和限制节点入度数的方法来实现。最短路遗传算法中,在形成寻路网络Gm时,当某个中间节点k的入弧数nin-x-m=1时,则其余指向该节点的有向弧(潮流必为0)均舍弃,这保证了最终形成的网络为放射状。现在,对每一节点规定最大入弧数,即最大入度nin_k_maX,若节点k属于放射状运行系统,则令其为1,否则令其为该节点最大允许的进线数。nin_k_m记录节点k入弧数的变化情况,其初始值为0,并有机会逐渐增加。当时,其余指向该节点的有向弧(潮流为0)均舍弃。即实现了不同运行方式系统对网络结构的要求。经过以上改进的最短路遗传算法就可以解决开环与非开环系统综合规划在网络结构方面的要求。虽然,从原理上说它得到的只是较优解。

但可证明当各负荷大小趋近于0时,这种方法得到的解就会与全局最优解一致。当负荷越大时,其解越可能偏离最优解,因为此时该负荷有很大可能是由多个实际电源点供电。由于负荷通常在较低电压等级,而允许成环网运行的网络是在很高的电压等级,且低压负荷的容量比高压环网系统中元件的容量要小得多,所以,可近似地认为负荷点是由一个(实际)电源点供电,因此用最短路遗传算法获得的解将接近于实际最优解。

3.2有功潮流

由于网孔的出现,使得以负荷复电流(或功率)直接迭加构成线路中潮流的方法失去了合理性。因为只有一个虚拟源点,对于同时由2条以上供电路径供电的节点来说,可能会导致矛盾的节点电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此时可只考虑有功功率的优化。实际上对于允许环网的系统规划问题,现有的方法[3]也全是只考虑有功优化,而无功配置和电压控制由专门的无功优化来完成。这是因为:一方面,无功设备的投资一般要比线路、变压器和有功电源的投资小得多;另一方面,无功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可独立于有功潮流的控制。

4、基于知识的高效最短路算法

尽管最短路遗传算法不会有维数灾问题。

但是基本的Dijkstra最短路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是o(n2),其中n是规划问题的网络流模型的节点数,因此,基于最短路算法的局部优化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是o(n3)(认为负荷数与节点数成一定比例);若遗传算法的种群个体数和最大代数取固定值,则最短路遗传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是o(n3)。可见随问题规模的增大,最短路遗传算法的计算时间也将很长。实际上,直接在输配电系统规模非常庞大的网络上利用常规的最短路算法为某一个负荷点寻找供电路径是很不必要的。对于一个负荷点来说,整个系统中可能为其供电的元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能根据输配电系统的实际信息把这一小部分元件提取出来后再应用最短路算法,则最短路算法的寻路时间将大大缩短。而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最短路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决定了整个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性。我们称这个被提取出来供寻找负荷m的最经济供电路径的网络为寻路网络Gm.用以提取寻路网络的方法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易于计算机实现。

②在保证不丢失最优解的基础上,尽可能缩小寻路网络。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实现基于输配电系统知识的最短路算法。

若现有10kV,66kV,220kV,3个电压等级系统,要寻找负荷m的最优供电路径,则可按以下步骤提取寻路网络Gm.

(1)将输配电系统按电压等级分层,负荷点通常在最底层10kV层,虚拟电源点在最高电压等级层220kV层。

(2)定义元件aij到负荷点m的距离为式中为元件aij的起点坐标;XB-ij、ye-ij为元件aij的终点坐标;Xm、Ym为负荷点m的坐标;Kij-m为元件aij到负荷点m的距离调节系数,通常取1,可用于考虑一些特殊供电情况。按最大供电半径Rm选择出可能给负荷点m供电的10kV区域:若10kV元件(线路、变压器或变电站)与负荷点m的距离大于Rm,则认为其不可能为m供电,因此不加入寻路网络。反之,则将相应的元件加入负荷点m的寻路网络。

(3)通常希望尽可能通过具有主干线型或可靠性高的主干网络传送电能,并且减少电能在主干线型和次要线型间的转换。因此,规定最大精细寻路半径rm.在此半径之外,凡是具有非主干线型或位于次要分支线路或非主干路由(对于规划问题由于许多路由上线型未确定,因此这里用“非主干路由”一词)上的元件都不加入寻路网络,而在此半径之内的元件全加入寻路网络。

(4)经上述步骤形成的10kV系统范围内的寻路网络Gm_10包含有若干66kV/10kV变电站,它们对于10kV负荷点m来说是可能的供电点,而对于66kV系统来说是可能的负荷点。对这些变电站的每一个均采用与步骤(2)、(3)类似的方法,可得到其在66kV系统范围内的寻路网络,这些网络的并集构成负荷m在66kV系统范围内的寻路网络Gm_66.

(5)同理,Gm_66中所包含的220kV/66kV变电站也可看成220kV系统的负荷点。采用与步骤(4)同样的方法可获得负荷点m在220kV系统范围内的寻路网络Gm_220.当然,Gm_66中也可能包含发电厂,此时,可认为其是通过一条无损耗、无费用的虚拟弧,由设于220kV系统的虚拟源点供电。

(6)获得负荷点m在整个输配电系统的寻路网络为显然,经过以上步骤处理后,得到的负荷点m的寻路网络Gm要比初始的整个网络要小得多,因此最短路算法的计算量也将大大缩小。

5、结论

本文对多电压等级、不同网络结构的输配电系统的综合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解决了电压等级折算问题后,给出了基于最短路遗传算法的纯开环输配电系统综合规划的方法。以此为基础,通过控制节点出入度,并且只针对有功潮流进行优化,又提出了开环与非开环混合的输配电系统综合规划问题的近似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输配电系统规模大而造成的计算量问题,给出了基于输配电系统知识的最短路算法的实现方法。

参考文献

[1]余贻鑫,段刚(YuYixin,DuanGang)。基于最短路算法和遗传算法的配电网络重构(Shortestpatyalgoithmandgeneticalgorithmbaseddistributionsystemreconfiguration)[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oftheCSee),2000,20(9):44-49.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篇4

视频前端控制箱是电力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常用设备。目前的设备箱仅是安装了电源插座、防雷设备等少量设备,施工方需要自购其它设备现场安装,受安装工艺水平的限制,设备箱成为系统故障的主要来源。通过将箱内设备模块化,根据系统的需要,安装设备模块,将各种设备一体化在箱体内,由于这些安装工作由厂家直接完成,设备箱的整体可靠性大幅提高,并且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时间。

【关键词】一体化视频监控前端箱

1概述

视频监控前端控制箱作为安防领域配套设备之一,起到对摄像头供电、信号传输、防雷保护等作用。目前,由于市场上品种繁多,品牌各异,质量相差甚大,可靠性难以满足视频监控的要求。普通视频监控前端控制箱包括单相自动重合闸、空开、固定三眼万能插座、三合一防雷器、二合一防雷器等。但是除上述设以外,还应当有摄像机电源、光收发器、交换机、温度控制等设备。市场上大部分视频监控箱布局是内部仅有开关、防雷、插座等,其它设备需要在施工时安装,由于箱体尺寸设计等都存在差异,安装布局相当麻烦,并且各种其它设备的现场安装涉及到安装工艺的问题,整个箱内系统的可靠性大打折扣。为满足电力系统视频监控的高可靠性要求,采用一体化的视频前端控制箱,就是生产厂家根据使用需要,将各种模块化设备安装在箱中,施工时仅需要将少量线路接入箱体,大大地简化了施工时间,同时及大地提高了可靠性。

2总体思路

一体化视频前端控制箱是把视频监控需要的设备,包括综合设备管理系统、交流电源防护子系统、设备电源供电子系统、防雷防浪涌保护子系统、光纤数传输管理子系统、光纤数据交换子系统、数显自动温度控制子系统、物联数据采集子系统等模块化后,集成安装在设备箱中,以满足视频监控的需要。

一体化视频前端控制箱设计思路如下:

2.1模块化各种设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各种设备模块化,箱体内部接线标准化,可以使由于接线造成的接触不良的故障率大大降低。实际使用中,由于箱内的电源插座松动的造成了大量故障,通过内部的背板总线为各个模块供电,可以得到完全的消除。通过集成了温度控制、电源保护、防雷等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一体化视频前端控制箱由厂家将需要的各种设备布局安装,安装工艺和质量得到保障。

2.2标准化外部接口

一体化视频前端控制箱标准化外部接口,施工时只需要接市电线、摄像机电源线、摄像机数据输入线、数据输入/输出线(光纤)等即可,大大简化了施工接线,节约施工成本。

2.3减小控制箱的体积

内部设备的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安装布局更紧凑,有利于减少箱体的体积,实现微型化。

2.4综合设备管理

物联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箱内各设备的工作状况,通过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给后台服务器,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且可以在综合管理平台上管理设备,如设备重启、设备配置、自检等。

在总体的设计思路上主要把握两点,即一体化和模块化。模块化就是把箱内设备按照一定的尺寸设计,采用模块插拔的方式安装;一体化就是把需要的功能通过模块化设备集成到箱体内部。从而实现整体的高可靠性。

3设计内容

3.1模块的标准化设计

目前视频监控系统的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视频监控平台、前端设备互联、视音频编解码和智能监控应用等,其中前端设备互联工作摄像头一直是主要研究方向,其它设备的标准化基本无人涉及,箱内设备的模块化设计可以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

3.1.1标准化模块的形状

将箱体内的设备设计成模块,首先做到尺寸的标准化,各模块的厚度按照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标准,设计成1.75in(4.445cm,1U)高度的整数倍,宽度设计为10.5in,深度设计为5.25in。

3.1.2标准化模块的接口

根据模块的功能需要,设计标准化的接口,接口包括模块供电(5V、12V),数据线输入,数据输出,控制输入、控制输出,采用标准扩展插槽,重新定义各个引脚功能。标准化数据接口(管理接口)可以为前端设备互联提供基础,如图1所示。

3.2各子系统功能设计

集成化的视频前端控制箱主要由6个子系统构成,包括:综合设备管理系统、交流电源防护子系统、设备电源供电子系统、防雷防浪涌保护子系统、光纤数传输管理子系统、光纤数据交换子系统、数显自动温度控制子系统、物联数据采集子系统等。

3.2.1综合设备管理系统

如图2所示,综合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箱内各个子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可以控制相应的设备进行重启或配置。将箱内设备的工作情况通过网络发送到监控中心后台,及时进行故障报警。

3.2.2交流电源防护子系统

交流电源防护子系统,是对设备箱接入220V电源的各种防护及管理,包含220V交流过流保护、过欠压保护、稳压输出、电源分配,如图3所示。

3.2.3设备电源供电子系统

设备供电子系统提供了设备箱内所有设备供电,包含光纤收发器、网络交换机、监控固定摄像头、监控球型摄像机、温控器电源、温控风扇电源等,如图4所示。

3.2.4防雷防浪涌保护子系统

防雷防浪涌子系统,是对设备箱内设备如接入220V电源、球机24V交流电源、枪机12V直流电源、网络RJ45稻萁涌凇⒌缭床遄、视频同轴电缆进行防浪涌保护,包含单相电源保护、二合一防雷保护、三合一防雷保护、集中电源防雷保护等,如图5所示。

3.2.5光纤数传输管理子系统

光纤传输管理系统,是指对进入设备箱内的光纤进行固定、熔接、理纤、配线、跳接管理,包含光纤固定座、光纤绕纤环、光纤熔纤盘、光纤配线架、光纤跳线,如图6所示。

3.2.6光纤数据交换子系统

光纤数据交换系统,是指光传输过程中数据交换设备,包含光纤收发器、网络交换机、光纤交换机、视频光端机等,如图7所示。

3.2.7数显自动温湿度控制子系统

湿度和温度的调节应该是全自动运行的,必须配置全自动温湿度控制和调节系统,根据设备箱内的各个功能模块正常工作所需的温湿度范围设定控制阀值,并使用温度传感器对象内的温湿度实时监测。当箱内温度超过阈值时启动温湿度控制系统。自动温湿控系统是指依据设备箱内温湿度变化,通过温湿度控制器自动开启风扇或加热器,本系统可根据需要设定启动温度值,系统包含数显温控器(内置温度传感器)、交流风扇(或直流方式)、加热器、供电电源等。

3.2.8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由照明系统、电子控制锁、防雷接地等辅助设备组成,为维护人员提供维护便利,并具有防盗、防雷等功能。

4结论

一体化模块化视频前端控制箱经过实际生产和使用,使用效果好。由于安装简单,受到了施工单位的欢迎,并且可靠性得到了及大地提高。一体化使视频前端控制箱成为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设备,改变了购买空箱后安装设备的施工方式。模块化箱内设备使安装简单规范,布局清晰。存在的问题是模块化的各种设备特别是光交换等设备没有专门的厂家生产,自主研发的模块产品的性能需要检验和认证。

参考文献

[1]胡豆豆,张艳霞,张园.视频领域标准化工作动态概述[J].电信技术,2016(05):47-50.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篇5

关键词:配电综合管理系统;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电力供应的需要越来越大。我国配电网络的规模日益加大,对配电网的管理难度增加,加之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励,对供电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要保证配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供电管理水平,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应用配电综合管理系统,实现配电自动化,提高配电管理效率,促进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配电综合管理系统概述

配电综合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综合形成的自动化的配电管理系统,将配电自动化与传统的配电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能够实现电网运行信息、离线信息、电网结构参数、电力用户信息、地理信息的综合采集和分析,对配电网络的日常运行和突发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监视事故发生情况,并实施自动化的配电管理。配电综合管理系统根据配电网的规模、电网结构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系统的主要构成包括主站系统、子站系统、通信系统和远程终端设备。

二、配电综合管理系统要点

1、配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分层

配电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信息层。该层中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miS)和运行管理系统(emS),形成配电网络的综合数据信息平台,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第二层是数据分析管理层,是基础层和最高层即决策层的纽带,满足了配电网络海量存储数据信息的要求,同时还能确保数据信息的一致性;;第三层是高级决策层,能够对各级配电网的供电能力进行评估,找出存在问题,对电网结构的建设和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并辅助制定计划,优化了配电网络。

在对配电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分层时,要明确信息系统中数据联系和共享的标准,分析配电网具体运行状况,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开发,结合供电企业配电网络的现有规范和准则,基于配电公共信息模型,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其次,还要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整合。数据的分层管理是系统分层的基础和前提,能够提高系统分析和提取信息的便利性,全面执行对各类电网设备的信息管理。最后,由于配电网络是空间分布式的大型系统,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为配电网络的建设项目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

2、配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配电网络的结构复杂,具有众多元件,所以配电综合管理系统要针对不同电气设备进行开发和应用不同功能的配电设施,在配电室、环网柜、开闭站等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扩展了电压等级开关和变电站的属性,增加了变电站的容量和电压等级的侧类间隔数。配电综合管理系统将数据库与高级决策层的应用结合起来,满足了标准存储容量,提高了数据的导入效率,在实际应用时更加方便。而且,该系统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实现大批量的数据交换。

配电综合管理系统的交换程序主要分为两部分,及数据库的XmL配置文件和对接口文件,并为交换提供了数据引擎环境,数据库配置文件应用标准C++技术,可以进行循环、判断数组、变量等基础操作,并将内部数据库与接口数据结构对应起来。配电综合管理系统侧重于对电网的宏观指导,能够对配电网络进行评估优化,基于配电网络的综合评价体系,能够对配电设备、电源、结构、运行、技术指标、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分别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评估打分,从而找出配电网络中的薄弱环节,为解决方案的计划提供依据。

系统结构主要分为两个子系统,即管理机构系统和工程师系统。供电企业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管理机构系统将评估标准和配电规划传达到各个部门;工程师利用其对应的子系统能够分析评估结果,导入外部基础数据,对收集数据进行校验和修复,然后评估配电网络的运行现状,计算运行指标,根据评估标准对配电网络进行单项指标和综合评价,系统会自动化生成对比图表,并将评价结果在全部系统中共享。

三、配电综合管理系统实施策略

1、优化配电网结构

要应用配电综合管理系统,实现配电的自动化,需要对配电网结构进行规划和改善,这是系统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常见的配网接线结构包括环网式、放射式和树状结构等,其中环网式结构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建设环网式的配电网结构时,要合理对10kV的配电线路进行分段,即使在发生事故时,10kV配电网结构的主干线、变电容量和10kV馈线也能具备良好的负荷转移能力。

2、畅通通信和数据传输通道

配电综合管理系统的通信和数据传输通道必须满足配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及时快速通信要求,能够有效发挥分层配置和资源共享的作用。配电网的主干线信道选用光纤技术的高速通道。由于光纤是由玻璃制作的,它具有耐湿、耐辐射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它易于安装和保养,适用于安装在城区的主干道、工厂周围、机场和跑道、仓库以及港口等地,进行24小时的连续工作。所以,除了可以进行称重之外,还能够起到监控作用,精确程度远远超过现有的电子装置。光纤传输设备具有频带宽、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降低了故障发展的概率。

3、充分发挥配电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

3.1在大型城市,配电网的规模十分庞大,且线路复杂,供电企业能够利用配电综合管理系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实施自动化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供电稳定可靠。系统中的数据能够收集并分析各发电站子站系统的数据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可以采集配电网络全局的电器元件参数和网络拓扑,并进行分析提取出重要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库可以收集配电网络中主要变压器出口的电流、电压、无功和有功数据;负控数据库则能够获取配电网高压用户的无功、有功用电状况。

3.2配电综合管理系统系统中的集抄系统不仅能够收集电力使用的大量数据信息,并及时传递到数据库,还能够监控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实时显示数据,监测数据采集过程,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处理,筛选错误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如果集抄系统出现故障,则会自动上传错误信息,并录入数据库。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通信和电表故障,提高了电表设备的维修速度,确保通信正常。

四、总结: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应用配电综合管理系统,能够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确保配电网络的稳定可靠,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电力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燕,姜彤,李美燕,党宁,周浩.鞍山10kV配电网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07):74-80.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篇6

【关键词】西电东送跨区域税收分配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西电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决策。实施“西电东送”战略,为西部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为东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安全的电力保障,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共赢发展。

然而随着“西电东送”战略工程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其中“西电东送”税收利益分配成为一项重要问题。研究“西电东送”合理的跨区域税收分配体制,对于解决“西电东送”工程中区域利益不平衡和税收与税源背离的现状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由于电力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中,增值税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本文选取增值税作为“西电东送”跨区域税收分配研究的对象。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西电东送”跨省售电项目,在售电方、输电方和购电方之间增值税税款是否应进行分配以及分配机制。

(二)研究思路

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下,首先研究跨省售电在经过地区缴纳增值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分析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然后从增值税征收机理出发,参考石油、天然气行业税款缴纳方式,采用理论分析、类比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构建“西电东送”跨省增值税分配模型。

(三)研究目标

研究提出“西电东送”跨省增值税分配方案。

二、增值税税款分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增值税税款分配的必要性

1.现实中的必要性。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各地区在跨省售电项目中所能得到的综合收益与其在跨省售电项目中的贡献和所遭受的损失可能不成比例。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各地方政府对同一工程可能产生不同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跨省售电项目的建设。

2.理论上的必要性。从增值税的征收机理方面看,电力产品应以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计征增值税。如果可以合理计算出电力产品在各经过区域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就应该在各经过区域缴纳相应的增值税款。

(二)增值税款分配的可行性

1.从税种的选择上,增值税款所占比例较大,将增值税款进行重新分配,基本可以达到平衡经过区域财政收入的目的;

2.改变现行的电网收入分配模式,将跨省售电在经过区域的电能增值部分确定下来,由经过区域电力企业取得该部分增值收入,则可以实现经过区域对该部分收入征收增值税款;

3.从税收征管上来说,对跨省售电增值税进行重新分配征收是可行的,并不违背现行的税收征管条例。

三、现行税收政策

(一)现行政策

《电力产品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0号)对包括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内的相关企业电力产品增值税的缴纳方式和方法做出了统一规定,即我国现行的电力产品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

(二)跨地区电能交易

目前颁布了《关于促进跨地区电能交易的指导意见》和《跨省(区)电能交易监管办法(试行)》,对电力市场秩序进行了规范。然而在此之后,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跨地区电能交易的税收政策出台。

(三)现行政策的不足

在中国现行分税制的体制下,是以公司注册地作为纳税地。“西电东送”的一些承担者,注册地不在资源地本省,该公司的税收无疑只能上缴到公司注册的省份。不论在流转税还是在所得税方面,都有税收与税源背离的问题。

1.倘若按现行增值税政策,经过地区在得到一些基本补偿后并不能随项目的生命周期获取更大的利益,尤其是采用直流输电形式,经过地区无法共享大电网建设带来的好处;

2.即使是采用交流输电形式,目前经过地区也无法获取因输送跨省售电电量产生的增值税收入,造成税收与税源的背离。这不仅会导致经过地区电力企业对跨省售电项目积极性不高,而且引起经过地区地方政府的不满。

四、增值税分配总体思路

(一)增值税的征收机理

增值税是针对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在每一道增值环节征收,采用纳税主体产生的全部销项税额减去全部可抵扣进项税额的间接法进行核算。

(二)石油、天然气行业税收政策

1.国外情况。跨国销售石油天然气时,经过国均采用收取过境费的方式,还可以附加一些其他条款,比如每年免费获得或以低价购买一定量石油或天然气产品,过境费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协商。例如,俄罗斯向欧洲通过管道销售石油,途经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向俄罗斯收取每吨石油每百公里1.64美元的过境费。

2.国内情况。我国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采石油、天然气的油气田企业,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并按照各油气田(井口)石油、天然气产量比例进行分配,各油气田按所分配的应纳增值税额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石油、天然气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办法由总机构所在地省级税务部门和各油气田所在地同级税务部门确定。

(三)总体思路

可从两个途径解决“西电东送”跨省售电项目的跨区域增值税分配问题:

1.以改变收入的形式间接增加经过地区的税收收入。

2.不改变收入形式,直接将跨省售电项目产生的增值税款在各个相关主体进行分配。

五、以改变收入的方式进行增值税分配的方案

(一)采用收取过网费的形式

从政策方面看,电力企业可以针对提供的输电服务收取过网费,并对收取的过网费缴纳增值税。

从实践方面看,云南省的文山平远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远公司)曾于2010年通过文山电力公司所拥有的线路和变电站向云南电网公司文山供电局购电,文山电力公司向平远公司按每千瓦时0.03元收取过网费。

(二)以实物方式进行线损补偿

针对跨省售电采用交流输电方式的,可以仿照国际上跨境销售石油、天然气采用实物补偿的方法,对经过地区的各种损失做出补偿。

例如:a省电力企业通过B省电力企业向C省电力企业售电,每输送1000万千瓦时电,只和C省结算999万千瓦时,另外1万千瓦时作为实物补偿由B省电力企业免费获取。

(三)采用接力送电方式

接力送电方式是指由售电方电力企业先将电量销售给经过地区电力企业,经过地区电力企业在考虑输电成本后,再以合适的价格销售给购电方电力企业。

例如:a省电力企业每月通过B省电力企业向C省电力企业售电20000万千瓦时,售价每千千瓦时430元。

经过上述接力送电安排后,售电省份a省的增值税额每月将减少102万元,经过省B省的增值税额每月将增加102万元,购电省C省的增值税额没有变化。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销售电力产品的价格必须符合国家电监委的规定,且仅在跨省售电项目采用交流输电方式的情况下才可实现。

六、直接分配增值税的方案

在跨省售电项目中,若将跨省售电项目看作一个纳税主体,关于该项目所产生的增值额从理论上来讲是一定的,相应的增值税额也是一定的。故此可将该项目所产生的增值税额在各个相关主体之间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分配,以平衡各地区的财政税收收入。

(一)分配原则

1.公平性与效率性。公平性是任何分配方法所需遵守的基本原则。公平不是绝对的,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的综合,为追求公平,这种综合过程往往会使效率有所损失。所以公平和效率从这一方面看是矛盾的;另一方面,公平是为了化解原有的矛盾,使原有系统的效率得以提高,这又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

2.合理性。跨省售电项目不仅涉及到多个电力企业,更涉及到各个相关省份,牵涉的利益方比较广泛。因此,必须将合理性作为一个分配原则,才能平衡各方的利益,以促使各相关利益方达成增值税分配协议。

3.补偿性。在建设跨省售电项目过程中,会占用经过地区的土地和其他资源,按照“谁承担、谁分享、谁受益”的原则,伴随跨省售电项目产生的税收,也应对上述资源占用进行必要的补偿。

4.综合性。由于跨省售电项目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含一般产品销售中的供销双方,还涉及到输配电线路占用土地资源等,因此单独考虑任何一个因素都是片面的,不公平的。为此,我们需要对项目所涉及的因素全面考虑,进行综合衡量,以达到公平、合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增值税税款的再分配应遵循如下原则:①公平性与效率性原则;②合理性原则;③补偿性原则;④综合性原则。

(二)考虑因素

根据《跨省(区)电能交易监管办法(试行)(电监市场[2009]51号)》的规定,具备条件的大用户(或独立配售电企业)可以参与跨省(区)电能交易。跨省电能交易可以在区域电力交易平台上组织发电企业与省外的购电主体进行交易,也可由发电企业委托本省电网企业与省区以外的电网企业进行电能交易。

实际中,从跨省售电项目的实现过程考虑,整个项目涉及电能提供方、电能消费方以及输电线路经过方。项目投资方提供资金修建跨省售电线路,从电能提供方取得电力,通过在经过地区架设的线路输送到购电方,实现最终电力产品的消费。其中,输电线路的建设可由购电方、售电方、输电方自行投资,也可由三方共同投资。但无论哪一方投资,都会占用经过地区的土地和其他资源。

由以上分析可知,电能资源、土地资源、项目投资和产品消费是实现跨省售电项目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另外为均衡各地区的财政收入情况,可将西部政策等因素也考虑在内。

1.电能资源。电能资源是跨省售电项目的源泉,为项目的进行提供电力产品。电能资源依国家行政划分具有地方属性。资源应有其价值,也应在地方税收中体现。因此,跨省售电项目应将其考虑在内。

2.土地资源。在跨省售电项目中,售电方提供了电能资源,同时还提供了输配电线路所用的土地资源;经过地区主要提供了输配电线路所用的土地资源;购电方也同样会提供连接终端消费者的线路,耗费土地资源。这些土地资源可能会因项目的建设而影响其他用途,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些资源都应该得到一定的补偿。

3.项目投资。投资是跨省售电项目实现的必要手段,没有投资,资源永远是资源,不能被开发和输送到消费地,其使用价值也不能表现出来。在跨省售电项目中,投资方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根据属地原则,投资方企业所在地的政府也应得到相应的补偿。

4.产品消费。消费是资源价值实现的前提,没有消费需求,资源的开发和供应是无益的。消费同时也是回收投资的源泉。在跨省售电项目中,产品消费实际上是以本地的资金外流换取电力能源的输入,对实现电能资源的使用价值做出了直接的贡献。因此电力产品消费地的也应得到税收补偿。

5.政策因素。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了东、中、西部地区严重不平衡的格局,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达东部沿海地区人均值的十分之一,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率平均为60%左右,国家中央财政的收入主要依靠东部发达地区。8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推行“梯度推进战略”,给东部地区经济优先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使东部地区经济在原有人、物、财力的基础上,在十余年的时间内获得了高速发展。同时大量引进外资,使东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西部地区由于本来基础就薄弱,再加上地理条件的限制,深居内陆,交通、通讯均较东部地区有很大的差距,致使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一难题,已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所重视,提出了发展东部,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战略。在此条件下,考虑到税收的职能以及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可以将政策因素纳入增值税分配机制。

6.其他。项目开发对各地区资源可能造成一定损失,主要指原有可耕牧土地的不可恢复性占用、文物损失额、其它原可开采矿产资源的不可利用量、迁移人口数量等。影响确定各项具体数值的因素较多,另外在项目建设时均有补偿考虑。所以,虽然这也是影响因素,但可能较大程度上影响税收再分配的效率,我们建议在分配时,该因素暂不列入考虑之列。

(三)分配方法

1.总体思路。根据前述分配原则和所应考虑的因素,本文建议采用按各地区对项目的贡献度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各地区的贡献度从电量提供、土地占用、项目投资、电能消费、政策倾斜五个方面进行衡量。具体分配步骤如下:

第一,将每个因素按其对项目贡献度的大小赋予不同的权重;

第二,将各相关利益地区的每个因素按一定衡量标准进行打分,并将该分值乘以其对应的权重,作为该省该因素的得分;

第三,合计各个地区根据五个因素及其权重衡量后的得分;

第四,计算各个地区的得分占总分的比例。

按上述步骤计算出的比例即为各个地区分配增值税款的比例。至此,本分配方案的关键集中于各因素权重的大小和衡量标准的选取,这将会直接影响分配的公平合理性。

2.权重。国内经济发展到今天,基础产业之一的电力也由过去的严重缺电发展到电力供需基本饱和的状态。市场的重要性在电力行业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那么,市场需求即电力产品消费量在分配中应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我们将其给予0.25的权重。

能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为跨省售电项目提供了可能。电能供应是消费的必要前提,没有电能的供应,也就不可能存在跨省售电的项目。因此,建议给予和市场一样的权重,即0.25。

而项目投资与前两项相比同样重要,没有项目投资的资金支持,整个项目也不可能进行,因此我们将其赋予0.25的权重。

土地占用作为项目实施不可避免的一种投资,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土地占用量作为增值税分配时考虑的一大因素是必要的,重要程度次于前三项因素,我们给予0.15的权重。

考虑到税收的职能以及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需要将政策因素纳入增值税分配考虑的因素。根据对项目影响的直接程度和重要程度,我们给予其0.1的权重。

3.衡量标准。对五个因素按贡献度大小赋予权重后,应将各个因素选取一定的衡量标准,以便于对各个省份进行打分。下面按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第一,电力产品消费量。消费是投资的原动力,因此电力产品的消费量将是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根据一年一次的结算方式,电力产品消费量定义为:一年内某省购买(或称消费)该项目的电量(扣除网损,下同),以关口结算计量点记录为准。电力产品的终端销售(即电力产品消费)为电能资源价值的实现和项目投资成本的收回提供了保证,所以增值税额的分配应与电力产品的消费量成正比。

第二,电力产品供应量。电能资源是跨省售电项目的载体,由国家行政划分而归属不同的省。售电省份提供了跨省售电项目最主要的产品――电能资源,电量提供的多少直接影响项目的销售量,因此该因素应以电能提供量作为衡量标准。

第三,项目投资成本。投资是实现资源使用价值的必要手段。各省(实际上是指各行政区内的企业)投资的大小体现了该省在项目开发中的贡献大小,所以分配额也应与投资额成正比。

第四,土地占用量。跨省售电项目由于输电线路经过对各地区造成的影响大致与土地占用量成正比,土地占用量越大,地方税额分成的比例也应越大。根据跨省售电项目的特征,输配电线路经过地区的线长比例与占用各地区的土地资源成正比,因此以经过地区的线长来衡量该因素,应该是合适的。

第五,中西部地区政策因素。由于中西部地区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较低。从税收的职能上来看,越不发达的地区越应该得到国家的扶持。因此,如果用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不发达程度的话,该因素应与增值税税额成反比,即国内生产总值越低,所分配的增值税税款越多。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数据为准。由于与增值税款的分配额成反比,在计算时用负数表示。

4.举例。以a省经过C省、D省向B省购电为例,假设跨省售电采用直流输电方式,输电线路由a省建设,总投资176.5亿元。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在a省范围内修建输配电线路的线长为120千米,在B省的线长为360千米,在C省的线长为500千米,在D省的线长为650千米。项目建成后第一年,B省向a省售电310亿千瓦时。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以上一年度公布数据为准,假设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a省应分得全部增值税款的58.03%,B省应分得34.38%,C省应分得2.58%,D省应分得5.01%。该结果大致与各省份在项目中的贡献度相符。

七、结论

通过对现行电力产品增值税税收政策的分析,以及国内外石油天然气行业税收情况的了解,本文从增值税的征收机理出发,认为可以通过改变收入形式间接改变增值税款的征收以及按现行收入形式直接分配增值税款两大途径,达到解决跨省售电项目增值税合理分配的目的。本文根据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特点的不同,将各个方案进行了细分,认为交流输电方式下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1)经过省收取过网费方式(2)实物补偿方式(3)接力送电方式(4)直接分配增值税方式。在直流输电方式下,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经过省收取过网费方式(2)直接分配增值税方式。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核心内容是商品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个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因此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极为巨大,物流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综述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物流组织模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二)供应链管理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三方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地掌握产品销售信息和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三)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它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的发展,因为:(1)跨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一)采购。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因特网可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因特网采购,可以接触到更大范围的供应厂商,因而也就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成本。

(二)配送

1、配送业地位强化。配送在其发展初期,发展并不快。而在电子商务时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B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配送制。没有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

2、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运作的。

四、电子商务对物流各功能环节的影响

(一)物流网络的变化。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对物流网络的影响,一方面是与信息直接相关的物流网络,另一方面是实际的物流网络。

1、物流网络信息化。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这里指的网络信息化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以及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二是组织的网络,即intranet。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2、实体物流网络的变化。物流网络可划分成线路和结点两部分,其相互交织联结,就成了物流网络。

首先,仓库数目将减少,库存集中化。配送中心的库存将取代社会上千家万户的零散库存。

其次,将来物流结点的主要形式是配送中心。在未来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以时间为基础,货物流转更快,制造业将实现“零库存”,仓库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经营。

第三,综合物流中心将与大型配送中心合而为一。物流中心被认为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货站、货场、仓库、转运站等演变和进化而成的一种物流结点,主要功能是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综合物流中心一般设于大城市,数目极少,而且主要衔接铁路与公路运输。配送中心是集集货、分货、集散和流通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结点。物流结点的设置与运输是有密切关系的。目前在实践中,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筹建已经开始,它是上述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将铁路货运站、铁路编组站和公路货运站、配送、仓储、信息设施集约在一起,实现各城市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直达货物列车运行,又可以利用公路运输实行货物的集散,还可以实现配送中心的公用化、社会化,并使库存集中化。

(二)运输的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运输的原理并没有改变,但运输组织形式受其影响,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1、运输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物流网络由物流结点和运输线路共同组成,结点决定着线路。传统经济模式下,各个仓库位置分散,物流的集中程度比较低,这使得运输也很分散,像铁路这种运量较大、较集中的运输方式,为集中运量,不得不采取编组而非直达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库存集中起来,而库存集中必然导致运输集中。随着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建成,公路货站、铁路货站、铁路编组站被集约在一起,物流中心的物流量达到足够大,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城市之间的铁路直达运输,运输也就被划分成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一次运输是指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运输,二次运输是指物流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运输。

2、多式联运大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将得到大的发展,这是由以下原因所导致的:第一,电子商务技术。运输企业之间通过联盟,可扩大多式联运经营;第二,多式联运方式为托运人提供了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方式,因为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简化交易过程,提高交易效率。在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与其说是一种运输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组织方式或服务方式。

(三)信息的变化。物流信息在将来变得十分重要,将成为物流管理的依据。

1、信息流由闭环变为开环。原来的信息管理以物流企业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功能环节为对象,以自身企业的物资流管理为中心,与外界信息交换很少,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

现在和未来的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以顾客服务为中心。它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把产品生产、采购、库存、运输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集成起来,将生产企业、配送中心、分销商网络等经营过程的各方面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此时,信息就不是只在物流企业内闭环流动,信息的快速流动、交换和共享成为信息管理的新特征。

2、信息诸模块功能的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某些模块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例如,采购: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运输:运用GiS、GpS和RF等技术,运输更加合理,路线更短,载货更多,而且运输由不可见变为可见;仓库。条码技术的使用可以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信息,这极大地提高了成品流通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库存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发货:原先一个公司的各仓库管理系统互不联系,从而造成大量交叉运输、脱销及积压。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仓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发货由公司中央仓库统筹规划,可以消除上述缺点;交易过程无纸化。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篇8

关键词: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环境问题及能源问题日益突出,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电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高压输配电线路属于电力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线路损耗。为实现节能目标及提高供电综合效益,提出对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在阐述高压输电线路节能降耗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以单芯绝缘导线使用、电网的规划与优化电网的无功配置为重点,对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进行研究。

一、电网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的重要性研究

高压输配电线路属于电力线路的重要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整体线路运行质量。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进行输配电线路节能成为了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可以降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实现能源资源节约,符合当前节能减排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其重要性及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供配电功率

在高压输配电线路输电过程应用过程中,各种家电及设备均存在着一定的功率标准,只有当电压符合其功率时方可保证其设备及家电正常运行。如变压器、电动机均属于电感性负荷,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滞后性电流,这种电流则会经过高低压线路后进入到用电设备末端,增加传输过程中线路功率损耗。为此,应在技术处理中对供配电线路安全电容进行补偿,通过补偿实现多种电器及机器用电需要。

(二)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谐波电流

在高压输配电线路输电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谐波电流,谐波电流的存在增加了电路电流损耗,对正在运行的机械设备存在着较大损害。为此,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谐波电流,结合滤波器及变压器对谐波电流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谐波电流,实现节能效果。

(三)应用节能降耗技术,缩短高压输配电线路距离

在我国高压输配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中,其线路长度直接影响着电力线路损耗大小,且输电距离越大,其线路损耗电量则越高。为实现节降耗,应在高压输配电设计与施工中尽量缩短高压输配电线路距离。如实际情况允许,应尽可能的采取直线设计形式,降低输电耗电量。变电站位置的选择与确定也会对输电线路耗电量造成一定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综合分析输配电线路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变电站位置。

进行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在提高供配电功率,降低谐波电流,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降低线损,节能能源,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作用。

二、电网高压输电线路中实现节能降耗的具体路径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对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高压输配电线线损,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本文以单芯绝缘导线使用、电网的规划与优化电网的无功配置为中心,对高压输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进行解析。

(一)单芯绝缘导线在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应用

单芯绝缘导线,是一种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实现对电线运输分裂保护的导线。单芯绝缘导线属于一种新兴的低压分裂导线,其在应用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完全绝缘。将单芯绝缘导线应用于高压输配电线路中,可以提高高压输配电线路输电过程中防漏电效果。即使是出现电杆折断等事故,也不会出现供电中断问题。此外,单芯绝缘导线还存在着通用性强、扩张强度大、施工便捷等优势,在减少电力火灾、杜绝漏电事故中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单芯绝缘导线环境适应性较强,可以应用于各种环境的线路设计中。在高压输配电线路中应用单芯绝缘导线,可以有效提高供电质量,降低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二)电网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进行电网的合理规划是实现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的基础性措施。然而在实际电网设计工作中,缺乏对电网规划与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关系的认识。电网规划其专业性及技术性要求较高,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电网规划日趋复杂化。供电企业通过合理规划电网,应用在线检测系统、监控系统及自动化系统等,进一步提高电力调度质量及调度效率,降低电力网损与电力负荷,实现高压输配电线路线损节能降耗。当前,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在电力企业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广泛,为进一步降低高压输配电线路能耗,可以应用潮流计算方法,通过选择最合适的运行方式以降低输配电线路损耗。在电网中应用自动化系统,通过研究变电站经济运行曲线,尽量保持变电站其运行状态处于最佳水平,提高高压输配电线路输电经济性。

(三)进行电网高压输配电线路无功配置优化

引起电网中高压输配电线路线损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电网无功功率。在电网正常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压输配电线路输电过程中,如电网中变压器利用效率较低,则电网电压则会出现跌落问题,造成高压输配电线路电能损耗增加。为降低高压输配电线路电能损耗,提高电能应用效率,应通过优化电网无功配置,通过无功补偿措施,合理分布无功功率,实现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在电网中应用并联电容器,通过电容器改变系统谐波阻抗,进一步降低特定频率谐波影响,从而降低电力系统谐波干扰,延长并联电容器应用寿命。如在电力系统中其电容器系统谐波干扰问题较为严重,则应采取应用无功补偿措施,并设置谐波过滤装置。在架设电网过程中,可以在同一个线路铁架中设计多回线路,通过多回线路设计,提高高压输配电线路走廊空间利用率,减少线路走廊空间浪费问题,从而提高电能输配能力,实现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

三、结束语

高压输配电线路作为电力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及能耗直接影响着整体输电线路运行效益。随着能源问题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进行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成为了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单芯绝缘导线、电网合理规划与优化电网的无功配置三项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实践证明,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高压输配电线路能耗,提高了电力企业运营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尹子豪.高压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3,(21):193-193.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篇9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技术;功能

智能电网,就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1.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

1.1智能化通信技术

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就是要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智能电网的诸多特点都是通过高速双向信息通信系统来实现的。把通信技术作为基础的智能电网,不仅仅是能够实现通过信息的高速双向传输来满足用户与电网的实时互动,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先进的量测技术对电网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的、连续不断地自我监测与校正,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体现电网各系统的自愈功能,实时的收获完整的电网信息,从而真正的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优化电网性能这一目标。

1.2智能化量测技术

所谓智能化量测技术就是智能电网基本的组成部件。智能电网利用高速双向信息通信系统对电网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再把检测到得电网各项参数转化成数据信息,提供给智能电网的各个系统使用,从而及时获取完整的电网信息,对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通知用户正在实施的费率政策的情况下,利用微处理器的智能表计、储存电力公司下达的高峰电力价格信号及电费费率,用户也可自动控制电力的使用。

对于电力公司来说,参数量测技术包括功率因数、电能质量、相位关系(wamS)、变压器和线路负荷、关键元件的温度、故障定位、设备健康状况和能力、表计的损坏、停电确认、电能消费和预测等数据给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和规划人员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1.3智能化控制技术

智能化控制技术要求引进预设的专家系统,在智能电网中自动诊断、分析并预测电网状态,不能超出专家系统的范围,采取恰当的措施防止供电中断和电能质量扰动,上述即是智能化控制技术,这项技术合理分配了电网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先进的自愈性电网控制技术不仅为控制装置提供动作信号,同时也为运行人员提供有效信息,自动决策向系统运行人员提供最优的处理办法和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

1.4智能调度技术

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智能调度。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全面提升纵深风险防御能力、效调控能力、科学决策管理能力、公平友好市场调配能力、灵活高效调控能力和调度系统驾驭大电网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1.5智能化决策支持技术

现代电网系统对电力调度人员的决策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智能化决策支持技术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利用动态着色技术、动画技术、虚拟现实以及其他数据展示技术等,将复杂的电力系统数据转化为系统运行人员以理解的信息,协助工作人员认识、分析和处理紧急问题,极大地缩短做出决策的时间,提高运行人员的决策能力,促进电力调度由经验型向智能分析型的转变。

1.6智能化设备技术

为了实现更大限度的提升电力系统的性能,智能电网启用新一代的电力设备,充分利用新型电力电子、分布式能源接入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用以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功率密度电网的输送容量、输配电系统的性能和供电可靠性,同时在电网和负荷特性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以此来提高电能质量。新一代的电力设备和技术可以使新能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为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1.6.1电力电子技术:所谓电力电子技术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及控制的现代技术。目前,半导体功率元器件向高压化、大容量化发展,以SVC为代表电力电子产业出现了以高压变频为代表的电气传动技术;以智能开关为代表的同步开断技术;以高压直流输电为代表的新型超高压输电技术以及柔流输电技术;以静止无功发生器、动态电压恢复器为代表的用户电力技术等。

1.6.2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构建具备自适应调节能力与智能判断的多种能源统一入网和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网络系统是智能电网的核心。该系统可对电网信息以及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监控,并且最经济最安全的输配电方式给终端用户输送电能,实现对电能的最优利用和配置,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分布式电源(DeR)包括很多种类,比如风力发电、光伏电源、小水电、燃料电池和储能装置。大量的并于中压或低压配电网上运行的分布式电源,彻底改变了传统配电系统单向潮流的特点,使用新的保护方案、电压控制和仪表来满足双向潮流的需要。高级的自动化系统把这些分布式电源无缝集成到电网中协调运行,这样不仅仅节省了对输电网的投资,更提高了全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也因此对电网紧急功率和峰荷电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2009年5月,北京召开了“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在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正式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同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智能化规划编制、重大专项研究和试点工程研究检测中心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坚强智能电网就是指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互动化、信息化、自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变电、配电、输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3.结论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是世界电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且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是,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解决众多的技术难题,更要深入研究与之配套的宏观政策、市场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等等相关方面的软科学类问题。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应开展关于能源发展与智能电网相结合的调研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及建议,立足我国电网自身的特点以及现有的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构建符合我国能源战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智能电网。通过智能电网的各种关键技术持续更新完善,实现智能电网的自愈、安全、兼容、交互、集成、协调、高效,优质等特点,从而完成对电网运行的快速响应,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志.智能电网的运用与发展[J].科技信息,2011,17:i0354.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1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研制并开发出新的能适应多种应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2)进一步推进CpS1,CpS2评价标准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3)进一步完善二次设备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

(4)研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的新办法。

(5)充分重视整个系统的彼此融合,信息的发掘和共享,进一步促进电力调度系统的信息化、现代化。

(6)建立新的自动调度的管理体制,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

1.2火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增加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如自动监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顺序控制技术、自动监视与信号技术。

(2)逐步扩大DCS的应用范围并增强DCS的功能。

(3)加快管理自动化的进程,提高电厂综合水平。

1.3水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监控代替人员操作,节省人力资源。

(2)大规模应用现场总线技术。

(3)进一步实现水电监控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

(4)在水电厂监控系统中逐渐成熟应用人工智能。

(5)在水电厂监控系统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

1.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努力实现保护和监控的统一。

(2)使设备安装更加简易、方便。

(3)做好人机操作互换的连接,加快发展无人、无线操作技术。

(4)制定统一标准的网络通讯协议。

(5)逐渐达到数据采集的一体化、标准化。总体来说,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总趋势为:由开环监测逐步变为闭环控制;由高电压逐步变为低电压;由单个元件逐步变为部分区域甚至整个系统;由单一功能逐步变为多功能并最终一体化,装置性能逐步快速化、灵活化、数字化、追求目标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

2电力系统中的新技术

2.1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将电力系统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有效方法。此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的2个方面:①配电系统。配电系统是用电户和供电部门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这个系统的有效管理对电力系统整体上的可靠、经济、高效工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GiS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并且在技术上和国际一流水平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渐缩小。②空间资源规划(SRp)是先前的GiS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有机融合和进一步拓展,它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方案设计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因此必将会在电力企业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全面的应用。而GiS作为eRp的基础必将随着eRp在电力企业当中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前所示,实施GiS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在未来的几十年内GiS的发展趋势是突破以往的信息孤立,将多种不同空间信息进行紧密连接整合,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全面展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实现GiS的先进性,需要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web技术等更多

先进技术。

2.2计算机视觉技术

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最重要的目的是方便的获得多种图像信息,目前,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应用是修改并增强遥视系统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在线监测。在对电力设备进行在线监测的方法中红外图像监测是最为方便、实用、准确的方法,在红外图像识别方面主要就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将电力设备实时的红外图像与其正常工作时的图像进行比较,如有异常情况,则可判断它发生故障;②进行无人操作或环境监视。借助微波双鉴探测器,同时利用差分图像和流光法2种方法对移动的物体进行监测,如有异常,则会被自动识别出来并发出警告。但是,由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的并不完善,同时由于图像识别自身的复杂性,在现阶段还不能实现完全的无人操作,在许多情况下,计算机视觉技术仍然是一种辅助手段。

2.3GpRS

(1)接受范围比较广。可有效利用全国范围内的电信网络为远程数据用户终端提供方便的服务。

(2)传输速率非常高。其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71bps,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3)接入时间很短。可以在2s之内快速的建立连接。

(4)有实时在线功能。用户随时处于连线和在线状态,这一功能可以使用户的访问变的更加方便、快捷。

(5)按流量计费。它的费用是按照用户接受和发送数据包的数量来计算的,只要传递的没有数据流量,即使用户天天挂在网上也是不收费的。GpRS通讯方式的这些优点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数据信息传输方式的弊端,更加适用于专业数据的传输。由于GpRS以上的功能优势,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有2方面:(1)低压配电监控。由于分布在城市、郊区、农村的低压配电数量较大,安置分散,环境情况也很复杂,因此就需要低压配电设备更加的实时、准确、高效,而且设备装置要有高性能价格比,安装方式更加简单、方便。GpRS的以上5大优点,不仅可以实时、精确的传输数据,而且大大降低了系统安装运行的费用,克服了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的缺点,很好的满足了低压配电网数据传输的需求。(2)电力远程抄表系统。为了实现对电力监测设备的统一监控和有效管理,地、省级的集中监控中心

需要采集工业和民用电力系统数据,GpRS网络可为此提供简单高效的信息传输手段。电力远程抄表系统是建立在移动通讯公司的GpRS业务平台上的,这样可以利用已有的网络,缩短工程建设的时间,降低投资的成本,实现电表数据的无线传输,而且设备的安装也比较方便,维护也很简单。另外,在对一些偏远地区的变电站的监控中,GpRS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自动读取相关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还可以对设备进行维修,这样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和维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