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48:16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篇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

3

职责

3.1总经理室: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公司的Swot分析并确定公司的战略方向。

3.2品管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营销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5供应链管理部:负责识别来自供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

定义

4.1

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

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4.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因素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应急事件等。

4.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相关方风险等。

4.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4.12

Swot: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

5

程序

相关部门

使用表单

跟踪验证至结案

YeS

内外部信息收集

记录保存

方案修订

nG

部门风险和机遇识别

风险和机遇管控

风险和机遇评估

部门风险和机遇识

部门现状评估

风险和机遇识别管控

董事会议召集

方案(经营规划)建立

合作洽谈需求收集

趋势判定

确定投资计划

方案评估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董事会/总经理室

董事会/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品管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Fmea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总经理室根据国际、国内、地区和本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对手、市场变动和价格、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企业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以往绩效、客户技术信息反馈等,确定本公

司企业目标和战略方向,识别出本公司投资计划要求,同时分析识别风险、消除风险、降低或减缓风险,充分利用可能的发展机遇,保证实现企业效益和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形成初步方案含经营规划等,同时上升至董事会讨论.

经公司董事会议讨论研究,最终确定公司战略目标方向及方案,明确与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包括需要考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或条件。

总经理室根据董事会会议决议结果,识别形成《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依照分析结果为重大风险或机遇的,需实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形成《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各部门依总经理室决议后确定的公司战略方向目标以及识别出的风险和机遇,同时结合本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5.1.1总经理对公司环境与背景、投资计划方案等阶段进行分析,明确公司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经营、环保政策环境,确定公司的正面环境与负面环境,并形成Swot分析报告。

a

.在Swot分析报告中,

So方面,属于公司的机遇,利用公司的优势与机会,由总经理确定公司的“战略方向”。

b.在Swot分析报告中,

wt方面,属于公司的风险,针对公司的劣势与威胁,识别出主要风险并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5.1.2相关方要求或期望中存在的风险或机遇。

a.

营销部识别来自顾客的要求或期望,识别出的顾客要求如果目前公司不能满足,则构成公司的风险,需要采取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b.

供应链管理部识别来自供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c.

厂务部识别来自法规监管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d.研发部识别来自产品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5.1.3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a.对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设备、工装夹具、刀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

d.产品售后的风险;

e.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失效风险①;

f.过程失效的风险①;

g.重大环境因素未识别的风险;

h.关键设备故障的风险;

i.应急预案不完善的风险;

j.人力资源短缺的风险;

k.操作工无法准确理解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l.订单突然增加的风险;

m.客户投诉增加的风险等。

注①:设计失效和过程失效可参考失效模式分析中DFmea设计失效模式分析和pFmea过程失效模式分析的方法对设计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若选用其结果应按要求得到控制。

5.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

5.2.1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总经理室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

a.

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

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

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

总经理室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并赋予评估小组组长以下职责:

a.

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b.

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c.

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5.3

各部门风险机遇策划及识别

评估小组组长依据总经理室最终确认的战略规划及目标,以及总经理室的《风险和机遇评估表》,组织策划识别各部门风险和机遇并编制《风险和机遇评估表》,指导操作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及对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规定。

5.4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5.4.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

a.法律法规、产品及客户要求;

b.风险发生时导致的环保影响;

c.损失的多少;

d.是否会导致停工/停产;

注: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

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

a.

非常严重

b.严重

c.

较严重

d.

一般

e.

轻微

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

严重程度

描述

严重

等级

质量

质量环境

环境

顾客方面

影响后续过程

成本损失

(万元)

法规监管层面

污染排放方面

非常严重

顾客停止与我司合作

本过程无法工作

损失≥10

停业整顿

临近江河湖泊流域性

5

严重

顾客停线

本过程全部离线返工

10<损失≥5

行政罚款

本行政区域内

4

较严重

顾客退货

本过程局部返离线工

5<损失≥0.5

有条件运行

本工业区区域

3

一般

顾客投诉

下过程全部在线返工

损失<0.5

书面改善

本工厂内

2

轻微

顾客情报反馈

下过程部分在线返工

无损失

口头问题

不影响

1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中。

5.4.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

a.

极少发生;

b.

很少发生;

c.

偶尔发生;

d.

有时发生;

e.

经常发生;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发生频度

定义

等级

极少发生

发生概率≤0.001%

1

很少发生

0.001%<发生概率≤0.1%

2

偶尔发生

0.1%<发生概率≤1%

3

有时发生

1%<发生概率≤10%

4

经常发生

发生概率≥10%

5

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中。

5.4.3风险的可接受准则

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风险系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

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

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达到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风险

系数

风险等级及应采取的措施

风险等级

风险措施

15-25

高风险

应立即采取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

5-15

一般风险

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5

低风险

风险较低

,接受风险

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方案和实施结果的跟进记录,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记录的保持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执行,便于后续的查阅和跟进。

5.4风险应对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风险规避措施并予以执行,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的额措施时必须将相关措施贯彻到公司日常运行程序中,且部门的管理活动不应与公司层面如Swot

分析活动对应的措施冲突。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5.5.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

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

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a.

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b.

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

c.

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d.

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他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e.

其他情况需要时。

6

引用文件:

6.1《记录控制程序》--------------------

SSt-Qep-02

7

记录表单: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风险管控

一、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受环境、施工人员、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效果,我们应有效的分析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当认真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并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并在风险防控上达到预期目标。

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

1.环境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首先存在的就是环境风险。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多是地下施工,在地下施工过程当中会遇到地质因素以及诸多施工难点,同时还要防范地下施工对地上建筑造成不利影响。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既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要保证施工的有效性,还要在具体的施工中保证不对周边环境进行污染。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环境风险的累积,如果不能够有效的解决环境风险并预防环境风险,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当中就非常容易出现施工问题,对后续施工和整个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来看,环境风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工程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环境评价,等环境评价达标之后才能够开工。与此同时,还要对施工地点的地质因素、地上建筑施工、周边的整个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估,防止环境风险的发生。从这一点来看,环境风险是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出现问题的重要一环,只有做好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才能够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2.施工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都处于地下施工,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并且在地下施工中采用的盾构结构施工方法较为复杂,产生的施工风险也相对较大。在实际施工中,如果不能做好设备的衔接和人员的合理安排,那么地下挖掘施工和地下贯通施工等施工工序容易出现较大的施工风险。因此,我们应当对施工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在施工之前对施工风险的类别、施工风险的内容和施工风险所造成的后果都进行有效的研究并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防止施工风险发生,并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施工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在实际的施工中,通过施工风险的防范以及施工风险的合理管控,使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有效的管控之下,保证施工风险能够得到降低。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来看,因为对施工风险的认识比较到位,在整个的施工风险管控过程当中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了施工风险有所降低,做到了施工风险的有效的管控,避免对整个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3.资金风险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同时由于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地下挖掘过程当中遇到特殊的土层地段,或者在地下开挖过程当中与其他的施工管线发生干扰,需要对施工管线进行改造或者在开发过程当中对地上建筑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上建筑进行加固。所有这些临时增加的施工内容都会给整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带来不利的影响。一旦工程量发生了增加,相对而言整个工程的投资就会不足,只有增加资金预算才能够保证工程有序进行。那么这些临时增加的工程内容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整个工程的施工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由于整个资金用量较大,并且在资金需求的每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存在,那么在资金拨付过程当中容易出现资金拨付不到位,或者临时资金不足的情况,导致现场停工。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推进过程当中,就应当提前做好预算,保证预算充足,同时根据施工的情况确保每个阶段的资金都能够准时准确拨付到位。

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的侧重点

1.对存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过程当中,首先就应当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存在哪些风险?还要认识到这些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及后果。只有认真分析了风险的种类,并对风险进行了有效的识别,才能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合理到位。在风险管控过程当中风险的识别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首先,要分析风险的具体类别,根据风险的类别进行风险程度的划分,同时还要对风险的存在位置和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还要对风险的等级进行有效的划分,在风险等级划分当中要根据风险造成的不同危害以及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进行有效的划分,保证风险的等级划分能够合理准确有效,提高风险识别的有效性;最后,在风险识别过程当中,要根据每一种风险进行分类,不同风险类别所划分的风险等级是不同的,具体应当按照风险的种类进行风险识别,使整个风险识别能够准确有效。在风险识别过程当中要配套有效的措施,使风险识别之后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消除,保证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措施能够一一对应。

2.做好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

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是风险管控的重要一环,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类别和风险的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而灾害评估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有效的预估。通过灾害评估能够对风险的种类以及风险的程度进行更科学的评价,使整个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能够更加科学有效。之所以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主要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复杂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流程相对复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因素也比较多,整个施工的资金管控、环境评价、灾害预防和经营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灾害评估的重要性,才能够根据风险的类别进行有效的灾害评估。那么在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过程当中,首先就应当参照其他城市的经验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损失情况进行风险预估,使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能够贴近工程实际,避免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与实际的工程不符造成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脱离实际;其次根据灾害评估制定相应的措施满足施工需要。

3.找准主要风险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过程当中,主要风险点的识别至关重要。因为风险管控不可能对所有的施工环节以及经营管理环节进行细致的管控,虽然在整体的层面上能够进行覆盖,但是在管理重点上还是有所区分。那么,主要风险点就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过程当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在实际的管控过程当中就应当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存在风险的环节和部位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按照风险点的类别以及风险点所造成的灾害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使整个的风险评估能够更加科学有效,整个的风险预估达到预期目标,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来看,主要的风险集中在环境风险、施工风险和资金风险这几个方面。只有保证这几个方面的风险评估不存在问题,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才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在管理过程当中才能够更加科学有效。

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1.结合工程实际,对风险种类进行归类

在实际的风险管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根据工程实际对空间种类进行归类,例如环境风险存在地上风险和地下风险。在地下风险中存在盾构施工风险和支撑施工风险以及贯通施工风险多个种类。通过对这些风险种类的划分和归类,我们才能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并且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在施工风险当中,我们还应当对每一个施工细节进行有效的把控,保证施工细节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解决施工工序与风险种类划分的问题,使整个风险划分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使风险种类划分与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结合,解决施工工序的风险,使整个工程的施工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按照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程度来看,风险种类的归类至关重要,在风险种类的划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第一,可识别的风险,第二,隐藏的风险,第三,可控的风险。只有做好这些风险种类的划分,才能保证风险管控过程准确到位,最终在风险管控过程当中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所以,风险种类的归类是做好风险管控的重要措施。

2.根据风险类别,做好风险辨识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分类之后,我们就应当对每一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风险辨识不但要认清楚风险存在的部位,也是对风险所造成危害的一种有效的认定,通过风险辨识,能够保证风险管控到位,同时也能够提高风险管控的整体效果。那么在风险辨识过程当中,我们要按照风险的类别、风险存在的部位以及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进行有效的评估。风险辨识过程当中,我们要根据成熟的风险辨识经验,在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主要包含几种因素:风险辨识应当对风险的整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辨识,风险辨识应当对风险可能出现和造成的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应当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以及风险出现的概率有效的辨识,使辨识能够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保证辨识能够准确有效。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措施,才能够保证风险辨识达到预期目标,提高风险辨识的有效性,保证风险辨识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效的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风险问题。

3.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项目的了解,风险防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应当根据风险的种类和风险的类别制定风险防控应急预案,使整个应急预案能够与风险的类别和种类进行优化衔接,使风险的识别能够与风险防控相对应。其次,在风险防控过程当中,应当按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对应措施,使整个风险防控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干预能力,例如环境风险的防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提前做好环境评价。在确保环境评价通过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除此之外在施工风险防控当中,应当按照施工的工序以及施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及问题制定施工过程应急预案,使施工风险能够通过应急预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处置和解决;一旦出现事故或出现风险问题能够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处置,保证防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风险的防控过程当中,应当按照风险类别以及整个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的预估和预算的制定,保证资金预算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能够有效的解决资金不足或者资金短缺的问题,使整个资金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同时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避免资金浪费,使整个资金的使用能够做到与工程实际相对应,保证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能够划拨到位。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过程当中,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至关重要。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应当对风险防控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根据经营管理实际和风险种类的特点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类以及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整个风险管控能够科学有效保证风险管控达到预期目标,使有效的风险管控能够更好的为项目服务,解决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可能存在问题;使城市轨道建设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并且在开展过程当中满足实际需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有序进行,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开展不受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锡松.城市轨道交通与宁波市江北区域发展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3.

[2]陈红.成都轨道交通建设与经济带发展互动研究[D].西华大学,2014.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篇3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风险;管理

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意外发病,家属及患者本身感到猝不及防,不能接受及病情危重的特点,而增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我科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方法

1.1明确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特点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控制风险。护理风险四项具有代表性的特点:难以预测性、难以防范性、与护理行为的伴随性、后果的严重性。

1.2制定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识别评估、制定措施、控制落实、评价总结。

1.3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在临床中的应用

1.3.1识别评估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要有充分认识,明确风险可能发生的因素和环节,如人员(护士及患者本身)、环境、物品、器械、制度和程序等环节。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的护理风险有以下五类:控诉事件、意外事件、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护理差错事故、外环境因素。

1.3.2制定措施对入住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有了初步的识别与评估,就应制定相应有效的解决策略,一旦出现相应的风险,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从而避免危害发生,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害。

1.3.2.1控诉事件及控制措施(1)控诉事件: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期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环境陌生,极度紧张,对医护人员即充分依赖又持怀疑态度,此时他们大多希望得到全体医护人员语言及行动上的重视,此时接诊护士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招致患者投诉态度不好、病情观察不到位、护士操作技术欠缺等。(2)控制措施:强化护士的多元化知识培训。护士除加强科知识的培训外,还应学习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同时增强法律意识;完善护理文件记录,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应变能力,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实施预见性护理,预防各种护理安全危险因素给患者造成伤害。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要求护士态度和蔼,礼貌待人,服务热情,换位思考,体验式服务;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加强沟通与联系,相关事项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1.3.2.2意外事件及控制措施(1)意外事件:颅脑损伤患者存在神志不清、神志恍惚、躁动不安等精神障碍,极易导致患者坠床、跌倒、管道脱落、烫伤或走失。偶尔停水停电也会导致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使用中断,使用中的中心吸痰器、中心供氧装置出现故障等。(2)控制措施:妥善固定各种管道,躁动者适当约束,使之处良好的功能位置,气管插管用胶布及布带双重固定,气管切开固定带打死结,防止松脱。使用约束带要松紧适宜,加强观察及交接班,防止约束带过紧,过松。病人外出时要有人陪同,并在患者放置写有患者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现住医院、科室等的小卡片,以防走失。做好用药安全护理,对使用镇静药、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护士要注意观察服药后反应,如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及时安置患者,并将药物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防止摔伤。发药时,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患者的口腔,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确保用药安全。做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昏迷、年老、反应低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注意水温控制,对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给予高危风险预见性告知,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设备前检查储备电源的完好性,备好急救用物,做到班班交接,当班人员熟知备用医疗器械备用现状,保证特殊情况下及时到位。

1.3.2.3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1)护理人员因素所致风险:护理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人文科学和社会知识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低下、专科技术护理操作不当、护理记录不完整、服务观念和态度滞后,医护耦合不当是风险发生的潜在危机。(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医护与耦合,加强颅脑损伤患者观察与护理的学习培训;提高护士基本素质和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医护沟通效果,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取得其配合并参与到治疗疾病中。护士要正确连接监测装置,监测前对监护仪进行性能测试,使各部件工作正常,妥善保护监测装置的接头导线,防止扭曲,折叠或脱出。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呕吐时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对于急需手术者,要在30分钟内完成术前准备。

1.3.2.4护理差错事故及控制措施(1)护理差错事故:执行医嘱给药不当、执行医嘱错误、护理操作不当等给患者造成伤害。(2)控制措施:严格正确及时执行医嘱,保证用药安全;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认真做好交接班。保持管道通畅、固定、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量、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认真执行引流袋更换制度,做好口腔,会阴护理,落实翻身拍背。建立健全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护理关键环节建立标识牌,将护理差错扼杀在萌芽状态。

1.3.2.5外环境因素所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1)外环境因素所致风险:病房设备简陋、噪音大、病室不整洁、空气不流通、床单元不整洁、蚂蚁、气温变化。(2)控制措施:颅脑外伤患者要置于抢救室,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病室空间尽可能满足患者需要,同时方便治疗和护理操作,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及空气清新。工作人员在说话、行动与工作时应尽可能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护士除注意自身行为外,还要做好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宣传工作,共同保持病室安静。

1.3.3控制落实护理风险与质量控制紧密相连,把质量环节管理控制好就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为风险管理组织成员,其中护理组长负责护理风险的控制与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护士长肩负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员,及时行为引导等总监督责任,对风险防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风险措施的有效性,并适时予以纠正。

1.3.4评价总结对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2讨论

医疗护理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一直都存在各种风险,要加强各项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预见性工作能力。在临床工作中,掌握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依照识别评估相关护理风险,制定护理风险控制措施,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控制实施及评价总结这一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采用必要且可行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对风险加以处理,大大降低了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

[2]金小华.护理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09,21(2):5.

[3]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13.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篇4

关键词:降低;营业线;风险值;措施

abstract:thispaperthroughtheauthor'smanyyearsexperienceinsafetyworkofmajorhazardsources,describedtheelaboratedrailroadbusinesslineofmajordangeroussourceclassificationandrisksourceriskidentificationmethod;analyzedthereducingriskvaluesofthefivemeasures,namelyoptimizingconstructionplan,risksourceidentificationandprevention,strengthensafetymanagement,formulateemergencyrescueplansand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organization.provideacertainreferenceforengageinbusinessline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workers.

Keywords:reduce;businessline;valueatrisk;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其生产劳动的密集型特点使得其施工生产的安全形势日趋严重,每年都发生了大量的安全事故。仅2010年1至7月份,中国中铁就共发生安全事故7起,造成11人死亡,18人受伤。这不仅影响了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及行业形象,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既有建筑业的迅猛扩张;也有施工“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运用的不断加快而其他相应措施跟不上;还有作业现场施工单位的交叉作业;更有作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等,种种这些都使施工安全隐患增加,风险等级提高。因此,如何正确识别风险,加强风险控制,降低危险源风险,从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已成为当今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大危险源的概念源自重大工业事故,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源。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在《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

在铁路建设领域,按照危险源影响范围将铁路危险源分为三类,即铁路营业线(含临近营业线)类、非铁路营业线类和其它类三类。铁路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可能引发铁路交通一般及以上事故的重大风险的危险源。

二、铁路营业线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将铁路营业线(含临近营业线)类重大危险源分为三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铁路交通重大及以上事故的。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铁路交通一般a类和较大事故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铁路交通一般B类及以下事故的。

临近营业线类危险源是指在新建铁路、既有线改造工程、地方工程等与铁路既有线平行、交叉、接入,在既有线两侧一定限界内(包括上跨、下穿既有铁路)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既有线设备稳定、设备使用、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各类工程施工。施工直接导致的后果如:挖断电缆、高压触电、设备损坏、路基垮塌、地基下沉、机具材料侵限、装卸车损坏既有设备、起重作业违章操作,施工时未进行营业线防护或防护措施不当等等。

三、危险源风险识别的方法

风险识别是对存在于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事件)进行确认和分类,其目的是了解并寻找工程项目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

风险识别有静态风险识别和动态风险识别两大类,静态风险识别是对以往工程经验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反馈,动态风险识别是根据项目进展的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实际工作中应以动态风险识别为主线,以静态风险识别为手段进行,要在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都根据本阶段所获得的信息对风险进行连续的、不断深入的识别。风险识别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核对表法、层次分析法、风险矩阵法等。

1、专家调查法和头脑风暴法,都是通过会议、函询等方法,借助于专家的经验、意见,进行风险分析与预测。这种方法要求参与的专家具有较高的素质,其结果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2、核对表法和层次分析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将风险因素列表核对,对多方案或多目标进行决策的方法。是风险识别较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3、风险矩阵法,是采用概率理论对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得到风险评估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直接判断、现场排查及打分等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四、加强风险控制,降低危险源风险的措施

加强风险控制,本质就是降低危险源的风险。它可通过减少损失以降低风险,也可不计损失的大小降低风险。往往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总是希望采取通过减少损失的方法来降低危险源风险,其主要思路就是尽量避免损失的出现,降低损失的频率;同时在损失发生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损失后果影响程度降至最低。在铁路营业线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危险源风险值。

1、优化施工方案降低危险源风险

要降低危险源风险,首要措施就是优化施工方案。任何工程施工,施工方案是保障,是指导施工活动的技术依据和指南;是建筑施工企业组织施工的“法”;正确的施工方案还可提高施工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消除或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施工方案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优化、完善的,特别是涉及营业线的施工方案。要及时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例如,某框构桥施工顶进时需对营业线进行线路加固,原方案采用3-5-3扣轨进行线路加固,经过现场确认,最终采用D便梁进行线路加固,比原方案更有利于营业线安全;某桥上跨营业线进行连续梁施工,原方案仅对挂蓝进行防护,为确保营业线安全,我们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对上跨营业线部分实施了硬防护,这样即使作业面有杂物坠落,仍然能保证营业线安全。当然,优化施工方案并不代表所有的施工方案都要加大成本,某桥上跨既有线架设公路梁,原计划用架桥机进行架设,经过方案比选后,如用吊车架梁更加经济,因此对原方案进行了优化,加强了施工期间的安全措施,既保证了工程安全正点架设完成,又节约了工程费用的开支。

施工方案执行过程中,技术交底是重要环节,是方案执行的重要手段,一般采用书面交底、口头解释及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每个施工作业人员、现场安全防护人员均深刻理解和体会交底内容,减少施工的盲目性,增加安全系数。

2、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及制定预防对策降低风险

危险源的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施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危险源控制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考虑如何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降低危险源风险。我们可采用消除优先、降低风险及个体防护原则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从建立健全并彻底落实危险源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教育措施等入手降低风险。

3、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危险源风险

要降低危险源风险值,必须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明确第一管理者的安全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以及安全生产在行政管理当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铁路营业线施工。铁路营业线施工是影响营业线设备稳定、设备使用和行车安全的施工,它有别其它施工,具有“七多三难”的特点,即施工管理级别多,牵涉部门多,协调单位多,审批手续多,生产限制条件多,施工要点多,不安全因素多;施工组织难,安全卡控难,计划变更难。因此加强营业线安全管理必须严格遵循铁道部及工程所在路局的相关安全管理办法和建设程序,必须配足生产要素;做好安全防护的方案;明确劳务用工管理模式;严格按照铁道部“1152”基本要求配置人员:即设置一个队长,一个技术主管,技术、质检、安全、试验、材料五大关键人员,以及领工员和工班长两大领班人;必须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尤其是要注重以事故预防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考试合格才能上岗作业;严格执行领导班子的应急值班制度,发生事故,快速报告,及时处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事故处理要认真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要加大督查检查,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清单、安全卡控措施及治理情况;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4、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降低危险源风险

任何施工企业都不愿意出现安全事故,但又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安全事故,特别是涉及铁路营业线的施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铁路营业线两侧的线缆(通信、信号)、自动闭塞信号机、电气化接触网设备等重要设备是保证铁路运输秩序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因此临近营业线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危险性较大,稍有不慎,一旦损坏铁路设备或施工机械侵入铁路限界就会造成严重行车和人身伤亡事故。发现临近营业线施工作业的危险和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是避免或减少行车和人身伤亡事故的重要举措。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并检查和评估现场应急预案和程序的有效性,做好应急演练,备好应急物资。

5、加强施工协调组织降低危险源风险

铁路营业线施工牵扯的部门多,协调工作量大,因此施工协调组织对降低危险源的风险尤为重要。

施工协调内容包括与设计单位沟通设计资料;接受监理单位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查、质量验收等;严格按照建设单位的合同约定及往来函件组织施工等;按照设备管理单位的要求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运营安全等;严格按照铁路运输单位的规定时间组织施工等。针对协调的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协调方式。

1)、按照进度制定的控制节点,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召开各种协调会议,检查本节点实施的情况,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工程顺利进行;

2)、定期不定期的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现场标准化、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做好书面记录进行汇总、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改进、提高;

3)、定期提报工程简况,向建设单位和有关单位反映、通报工程进展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有关各方了解工程的进行情况及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做好外部协调的同时,要切实做好项目内部的协调,包括机具设备、物资采购、半成品加工以及劳力安排等,尤其对于在同一作业时间、同一作业地域、同一作业条件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单位的综合作业施工项目,一定要加强协调力度,确保各方施工作业安全。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强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是可以达到降低危险源风险值的目的的。

参考文献: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篇5

【关键词】监控;道路工程;项目风险

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本身就孕育着风险,加上施工单位受利益驱动影响,道路工程项目的风险性就更大了。因此,公路管理局作为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监督部门,必须加大对施工单位监控的力度,把风险产生的机率降到最低。笔者几个多年工作经验,谈谈对道路工程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督的体会。

一、用风险直方图跟踪项目风险

在施工单位对道路工程项目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后,公路管路部门就立即启动道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监控机制。在这个阶段关于风险的信息反馈到控制过程,根据相关的信息,做出各种决策,其目的是促使施工单位抑制风险、减少损失。根据施工单位的道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应对计划要求,管理部门要对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效果和人员执行应对计划的情况进行监督,跟踪己识别的风险,监督残余风险、发现新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在道路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前识别的风险有的可能发生,有的可能不发生,风险识别表中没有的风险也可能出现,其中可能存在对道路工程项目构成严重威胁的新风险。因此,管路部门对于风险的监控是一日不可或缺。特别是对大型复杂的道路工程项目。

道路工程项目风险监控效果及新出现的风险可以用风险直方图清晰的表达,b1*表示对风险应对措施监控后各个风险的变化(残余风险),用灰色表示:黑色表示新出现的未识别风险和二次风险或己发生的已知风险;白色表示潜在风险。本例,将iii级风险的临界线与业主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的临界线定义在同一水平线上。

由风险跟踪效果图,我们可以意识到在项目生命期动态的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是减少风险对项目可能影响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中,项目风险监控人员常常受罗列在检查表中风险的束缚。事实上,随着工程项目进展,各种风险对项目影响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也越深刻,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也越具体、越现实。在识别、分析新出现风险的基础上,对各个风险进行重新排序,并确定风险的等级,为施工单位控制和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作准备。根据上述控制效果图,我们可用下列风险直方图表示风险重新排序和重新确定风险等级的情况。反复进行这项工作,并监控风险的变化情况,就能使风险对项目的影响逐步减少。另外,促使施工单位重新评估道路工程项目风险整体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管路部门应该加强与所有项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利用主观评分方法,及时评估项目整体风险水平。

二、道路工程项目风险监控的方法

至今风险监督没有一套公认的技术专门用于风险的监督。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有定期风险审查、挣值分析方法、风险图表表示方法等。

1.定期风险审查

项目风险审查应该定期有规律的进行。在项目整体生命期,各个风险的等级和风险的优先次序可能发生变化。风险的任何变化可能需要进额外的定性/定量分析。

2.挣值分析方法

使用挣值分析方法应该掌握“3222”原则,即3个中间关键变量、两个差异分析变量、两个指数变量和两个预测变量。

首先,3个中间变量。计划值(pV),真实成本(aC)、挣值(eV)。

其次,两个差异变量。项目成本偏差(CV)、项目进度偏差(SC)。

再次,两个指数。成本绩效指数(Cpi)、进度绩效指数(Spi)。

最后,两个预测变量。完工尚需估算(eaC)、完工估算(eaC)。

3.风险图表表示方法

首先,风险直方图表示方法。是利用图的形式,清楚的表达风险排列变化的情况以及风险等级的变化,这些风险都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不确定的风险事件和风险条件诱发而来。风险直方图可用来跟踪己触发的风险控制情况。已识别的等级很高的风险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跟踪记录。

从上月和当月的情况来看,不仅影响项目的风险个数得到控制,而且各个风险的等级和整体风险等级也降低了。说明施工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有力,风险控制得当,形势很乐观。用a表示新出现的风险,对其我们要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它对项目影响的严重性,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其次,表格表示法。用表格形式管理项目十大风险.首先列出当月10个优先考虑的风险,每个风险写上当月优先顺序号,上个月的风险优先顺序号以及他在这张表格上出现了几个星期,如表中出现了新风险,一方面我们继续跟踪其变化情况,进行风险分析掌握其特性;另一方面,促使施工单位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控制其影响扩大化。

三、风险监督和控制的结果

通过对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风险的监控,收集和分析相关的风险信息,对施工单位提出相应的建议,促使施工单位根据相应的风险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同时也能为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积累丰富的监控经验,为监控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打下坚实基础。

1.权变措施计划。权变措施是为了应对那些出现的,先前又未识别或接受的风险,而采取的未经计划的应对行动。

2.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包括应急计划或权变措施。

3.项目变更申请。如果经常执行应急计划或权变措施,则需要对项目计划进行变更以应对项目风险。

4.风险应对计划更新。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确实发生的风险必须进行评估,风险次序排列必须进行再评估,以使新的和重要的风险能得到适当的控制。

5.风险数据库。使用这一数据库,可以帮助项目风险管理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形成一个风险教训库的基础。

6.风险识别检查更新。根据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对检查表进行更新,这种更新的检查表将会对未来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胡红娟.关于道路工程灰剂量的初探[J].山西建筑,2008(2).

作者简介: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篇6

abstract:asriskmanagementmoreandmoreimportantinprojectmanagement,riskconsciousnessofengineeringprojectmanagerismoreandmorestrong,buttheriskmanagementtheoreticalknowledgeandpracticalexperiencearelacking.Basedonthisbackground,inthispaper,fromtheidentification,evaluation,responseandriskmanagementmonitoringfourlinkwasstudied,andputforwardthespecificmeasures,whichexpectedtoprovideoperationaladviceandopinionforengineeringprojectriskmanager.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thespecificmeasuresofengineeringprojectrisk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直接关系项目的成功与否。因此,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理论进行研究,解决了风险管理的问题,为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证。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述

1.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定义

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等各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包括业主单位的风险、承包人的风险、监理单位的风险、设计单位的风险、咨询单位的风险等。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组织对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监控的动态过程,是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实践活动的总称。它包括将积极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化和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两方面内容。

1.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一般由若干主要阶段组成,这些阶段不仅期间相互作用,而且与项目管理其他管理区域也相互影响,每个风险管理阶段的完成都可能需要项目管理人员的努力。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本文将风险管理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跟踪、风险控制和风险沟通六个环节,并实现工程风险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如下图所示。这六个环节也可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阶段来描述。

1.风险识别的主要工作是确定哪种风险可能影响一个项目,并将各风险的特征归档。

2.风险分析评估涉及对风险及风险的相互作用的评估,以评价项目可能结果的范围

3.风险应对计划制定包括采取措施增大机会和制定应对威胁的措施。

4.风险应对控制涉及对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应对。

2.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措施

2.1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定义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有效地识别项目风险。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指对存在工程项目中的各类风险或不确定性因素,按其产生的背景、表现特征和预期后果进行界定和识别,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分类,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项目风险识别就是确定何种风险事件可能影响项目,并将这些风险的特性整理成文档,进行合理分类。

2.2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措施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过程是发现风险、确定风险的主要活动和方法,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工程项目风险识别首先对所有可能的风险事件来源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分析,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重要性排序。风险识别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建立风险初始清单

建立风险初始清单是风险识别的起点,初始清单中应明确列出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风险初始清单一般根据企业过去的项目资料和现场记录来整理归纳,也包括搜集同类项目、同类地区的项目档案资料或其他公开文献资料,包括商业数据库、学术研究、行业标准、规章制度等。

(2)识别和确定风险因素

根据风险初始清单中列出的风险因素,结合具体项目自身和外部环境的特点,对每一类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

(3)风险分类和重要性排序

在对风险初始清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分类和重要性排序,其目的是便于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把握关键风险管理。

(4)建立项目风险清单

这是风险识别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建立具体项目的风险清单,可将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并按照重要性排列,可以使风险管理人员对项目风险有整体的印象,而且可使每个人不仅考虑自己所面临的风险,也自觉意识到其他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并考虑风险之间的联系。

3.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价措施

3.1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价定义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是对工程项目就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项目风险分级排序的过程。它是在项目风险规划、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项目风险的系统评价模型,对项目风险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估算出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项目的关键风险,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为如何应对这些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

3.2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价措施

(1)工程项目风险的估计措施

工程项目风险的估计主要工作为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风险概率的分布情况;风险估算三部分内容。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掌握信息资料的不同,风险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估算方法得到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为工程项目风险的分析奠定基础。

(2)工程项目风险的分析措施

1)分析工程项目风险资料

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估计结果,结合项目的风险资料,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的性质,确定适合的评价方法。

2)确定风险评价基准

风险评价基准是针对项目主体每一个中风险后果确定的可接受水平。风险的可接受水平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专家确定,也可以由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员确定。

3)使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该项目的整体风险

根据风险评价方法确定单个风险,然后根据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对其进行加权,确定整个项目的风险水平。

4)作出工程项目风险的综合评价

将得出整个工程项目的风险水平与风险评价基准对比分析,确定项目风险状态及风险管理策略。

4.工程项目风险应对及监控措施

4.1工程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

在对施工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衡量之后,应根据施工项目风险的性质、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以及承包商自身的状态和外部环境,针对各种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策略。常用的防范风险策略有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利用风险。

(1)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是指承包商设法远离、躲避可能发生风险的行为和环境,从而达到避免风险发生或遏制其发展的可能性的一种策略。

(2)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承包商通过财务手段,寻求用外来资金补偿确实会发生或业已发生的风险,从而将自身面临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承担,以保护自己的一种防范风险的策略。因而又称风险的财务转移,一般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的合同转移。

(3)自留风险

自留风险是指承包商以自身的风险准备金来承担风险的一种策略。与风险控制损失不同的是,风险自留的对策并不能改变风险的性质,即其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严重性。

(4)利用风险

利用风险,是指对于风险与利润并存的投机风险,承包商可以在确认可行性和效益性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承担风险并排除(减小)风险损失而获取利润的策略。如前所述,投机风险的不确定性结果表现为造成损失、没有损失、获得收益三种。因此利用风险并不一定保证次次利用成功,它本身也是一种风险。

4.2工程项目风险的监控措施

风险监控就是通过对风险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保证风险管理达到预期的目标,是项目实施中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考察各种风险控制行动产生的实际效果,确定风险减少的程度,监视残留风险的变化情况,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调整风险管理计划以及是否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

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个环节融会贯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可以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进行分析。从整体上讲,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及其监控四个环节,同时注意各环节的方法的选用。从部分上讲,掌握四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注意前后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刘文.加强工程风险的管理[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6).

[3]蒋晓静,黄金枝.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与风险监控研究[J].建筑技术,2005(7)

作者简介: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篇7

关键词:家电产品;研发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m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前言

家电制造业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进度风险、费用风险等。这些风险对项目的实施都有不能忽视的影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的制定、调整与实施,而战略的执行则依靠具体的一个个项目来完成,项目完成的质量直接就影响甚而决定着公司的发展。因此,如果不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极大地影响项目的目标,从而对企业战略的实施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

由于家电研发项目属于中小型研发项目,投资相对较小,结合我公司管理流程状况以及家电研发项目的特点,本文将运用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来研究家电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

二、家电产品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研发项目的风险识别

由于家电新品开发是一个研发项目,所以必须结合研发项目特点和家电项目自身具体情况而进行风险识别。对于研发项目的风险,是由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项目本身难度和复杂性、企业自身实力的制约及研发者自身能力有限性,导致研发活动达不到而造成的。研发项目过程中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决策风险、费用风险、进度风险、保障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其中每一项风险都是由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于家电项目风险识别,主要由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项目相关部门的专家以及其它类似项目的项目经理主导,反复多次的进行风险识别。家电项目风险识别基本步骤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收集资料;第二步,估计项目风险形势;第三步,根据直接或间接的症状将潜在的风险识别出来。

(二)研发项目的风险评估

在识别了项目中的各种风险之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对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家电项目特点,并结合我公司研发工作情况,作者提出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家电项目风险评估分为两个步骤:第一、采用“主观评分法”对已经识别的风险因子首先进行定性分析,对项目总体进行综合评分,从而为项目启动、继续或取消提供根据,并确定重点风险清单,以待定量分析之用;第二、采用“等风险图法”对需要定量分析的风险作进一步风险评估,以确定每一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对项目产生的影响,从而也对项目整体风险的范围进行数值分析。

(三)研发项目的风险应对

(1)进度风险应对措施。要想按时交付产品到客户,就必须使项目研发进度顺利。进度是项目的一个核心关注点。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进度风险主要采用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具体措施包括:1)项目管理成员须密切关注新部件、新技术的引进风险,保持良好沟通。2)对于交货期较长的零部件,必须尽快确定供应商,并尽早进行风险备料。3)对模具厂商需要严格控制质量和进度,尤其是初次开模的质量和进度。4)制定一个较紧凑的进度计划作为进度后备措施。

(2)成本风险应对措施。由于对产品设计费用的预算不准、新老技术掌握不力、技术变更等原因,而导致研发设计及样品试验成本的增加和人力成本的增加。针对此类成本风险主要采取减轻风险、接受风险和预防风险。具体措施有:1)加强对产品设计费用预算的准确性。2)控制好关键技术,特别要慎重考虑新技术的引进。3)有针对性的制定一套合理和完整的后期操作和维护手册。4)准备预算应急费作为后备措施。

(3)技术风险应对措施。技术风险是本项目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风险,对技术风险的控制是家电研发项目控制的关键所在,对于特别重要的风险根源,要系统地考察一系列措施。根据项目状况,对技术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采用风险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具体措施包括:1)安排合理的中长期人力资源计划。2)制定一套合理的机制保障项目现有的技术政策。3)对技术平台需要作先期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比较,掌握其优劣点。4)需作好关键技术的先期培训,保障项目团队对其的充分了解和掌握。5)对于模具厂商,需要作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对比,选择合适的厂家。6)对于出现的技术风险事件,一旦发生时需要马上执行应急计划。

(4)材料供应风险应对措施。材料供应风险包括材料质量风险、供应商生产能力风险和替代品风险。本项目主要采用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1)前期作充分的调查,详细了解供应商资信状况,并利用合同条款来制约供应商所带来的风险。2)在成本可接受的范围下尽量选用其它项目验证过的料件。3)在权衡成本、功能和进度三者的条件下,选用替代品方案既是一种后备措施,同时也是一种接受风险的策略。

(四)研发项目的风险监控

对于家电研发项目的风险监控,根据该项目的特点、公司项目流程以及家电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状况,采用检核表审核、定期项目评估以及不定期检查三种方法相结合对家电研发风险进行监控。

(五)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效果

家电研发项目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所需研发的功能,将实际的费用控制在成本核算的范围之内,使生产线能保质保量的进行了量产。项目的开发周期因此而缩短了,以往需要一年的开发周期缩减到现在的八个月,整整缩减了三分之一的量。项目组对项目全程的所有风险做到了全面掌控,做到了心中有数,实现了对风险的提前预防和有效控制,避免了因意外风险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项目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被有效的应用在了家电研发项目之中,高效地控制了整个研发阶段的成本。

三、结论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到家电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上,有助于减少项目风险和有效管控风险,确保达到项目预期总目标。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类似的家电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潘丽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2]徐金磊.研发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和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17-02

一、引言

国资委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极大地推动了风险管理工作在国内企业特别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应用。风险管理属于新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在不断深化、方法在不断丰富,风险管理已成为组织治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部审计机构承担了风险管理职责,开展基础体系建设、业务风险管理等系列工作,以风险和内控为角度开展审计,发挥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价职能。为了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众多优秀企业已逐步开展风险管理审计,这一类型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亮点和趋势。

二、风险管理审计的基本概念、价值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正在从传统的财务账项审计向到现代管理审计转变,内部审计将更加贴近企业的各项管理,更加融入管理的过程之中。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组成部分,是管理审计中新的审计类型。它是内审部门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承担风险管理职责的部门所制定的应对程序、对策方案以及机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以改进企业对风险的管理、增进企业价值的一种审计类型。

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主要包括:范围的科学合理性;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识别与评估的科学合理性;措施、方法与程序的合理性;风险应对的合理性等。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由内控审计扩展到所有风险管理技术审计,它更加注重确认和测试风险管理部门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可以使组织利益相关者了解组织风险现状,保障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最大化,也可以进一步提高风险应对方案效率、效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实现风险管理与组织整体经营战略的优化结合。

三、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从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任务包括: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提出改进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为企业管理层、审计委员会的提供有用信息。

1.评价风险管理机制。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是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前提,因此,首先应审计、确定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包括但不限于组织体系、内控体系、报告体系和考核体系。(1)审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性。开展风险管理,做好组织和人员保障是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应根据自身实际特点,在统一领导、广泛参与下,搭建职责明确、有效运行的风险管理结构框架,包括风险管理责任人、专业和非专业管理人员、外部服务机构在内的组织体系。(2)审计风险管理程序的合理性。企业应当结合实际建立风险管理的程序流程,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3)审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的健全性。内控体系在风险管理中占重要部分,属于核心内容。没有与组织管理实际相适应的、完整的内控体系,风险管理有效性无从谈起。审计人员需要审查被审计单位内控体系构建情况,可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标准,考察对于各个要素的控制。(4)审查报告体系的存在性及运行有效性。考察日常报告体系及运行、突发风险报告体系及运行、预警报告体系及运行。(5)审查考核体系的执行性、有效性。考察考核体系覆盖程度及结果应用情况,评价考核体系是否能够有效推动风险管理工作。

2.审计评价风险识别的过程。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注意分析企业风险识别是否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识别组织内外部所面临的各项风险。通常来看,应结合风险管理各项环境和内控要素,如就组织目标、经营情况、管理薄弱环节或问题等进行访谈、查阅资料、记录、历史案例,应了解风险识别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材料并评价其充分性,必要时还应进行分析性复核,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内部控制中所面临的缺陷进行分析、确认。(1)审计识别原则的合理性。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及进行应对的关键性第一步。只有采取合适的原则才能更充分地识别出各种风险因素。

(2)审计识别的充分性、全面性与否。风险管理审计需要评价相关风险资料是否涵盖了对组织各层次目标产生影响的所有内部、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来源于组织治理机构效能、管理的局限,业务控制失效、产品或服务销售策略、经营活动和业务特点、资产性质及其管理局限、人员知识结构、专业经验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来源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行业变化、竞争环境等方面。(3)审计识别方法的适当性。审计人员应对各种风险做系统地分析与归类,形成企业风险框架,并结合管理实际特点,对企业风险识别方法的适当性进行审查,评价该方法能否适当地识别出对各层目标有针对性的风险。

3.审计评价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是应用各种工具方法,定性或定量地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审计人员应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特别是要关注“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对企业目标产生的影响程度”两个要素确定的方法、记录、过程,并分析其合理性。(1)风险识别所反映的特征分析。不同企业所具有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评价,因不同的风险所应采取的评估方法不尽相同,审计人员应首先对企业风险识别结果所具有的特征进行了解,如哪些是内部原因所产生的,哪些是外部原因所产生的,哪些是与战略、核心业务、支撑性业务相关的风险,哪些是与企业价值链关系密切的风险。

审计人员在对风险评估方法审计时,应考虑风险特征来评价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如已识别风险可用定量方法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审计人员需要判断描述风险事件影响的“数量”是否恰当;如无法定量表示,审计人员应判断管理层所定的“性质”是否合适合理。(2)历史资料的可信赖程度。企业(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7页)管理层多数依据历史已发生的案例、风险事件为参照标准、参考对象进行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应考虑历史资料的充分性、可靠性,充分论证案例发生环境、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条件等是否能够恰当地借鉴到当期的风险评估中。(3)判断企业开展风险评估的能力。开展风险评估的水平高低与企业管理层对风险评估方法的理解、运用有密切关系。审计人员应对企业管理层运用定量定性方法的能力、对所依靠的数量模型、信息技术、个人经历经验进行了解,考虑评估过程中企业管理层运用是否恰当。(4)对成本、效益进行权衡。管理层在运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开展风险评估时应考虑评估方法成本、效益性。审计人员需要对管理层选用方法的成本效益性予以考量。

4.审计评价风险应对措施。审计人员在评价企业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有效性时,应考虑以下方面:(1)剩余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一般企业对固有风险具有相应的管控措施,风险应对措施应主要针对剩余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应评价在采取应对措施后剩余风险能否在组织可接受范围内。如果已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可以确认风险应对措施有效。(2)是否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每个企业风险应对措施会有所不同,这是基于企业管理实际状况而定。如果不适合自身特点,就不是恰当的应对措施。审计人员应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对所采取措施的适当性做出评价。

四、风险管理审计程序和方法

1.在计划阶段,识别经营风险,制定风险管理审计计划。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识别经营风险。如了解企业性质、管理机制、业务内容、经营范围、组织结构、人员组成等,建立对企业框架性的认识;通过查阅企业文件、规章制度,了解各项管理要求;访谈各级领导、骨干员工等主要人员,全面了解风险管理现状;现场查阅各种经营生产过程原始记录,审计审核、批准等管理控制程序。初步确定风险管理薄弱环节,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2.在实施阶段,审查、评价风险管理状况。在实施阶段,围绕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审查和评价风险管理状况,包括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识别过程、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措施的审查和评价四个方面。

3.在审计报告阶段,出具风险管理审计报告,开展后续审计。按照审计过程中发现情况,依据《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出具风险管理审查和评价报告、或者出具详尽的专项审计报告,将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报告给适当的管理层。

由于多数企业风险管理职能由内审部门承担,因此审计人员的审查评价结果可作为改进和完善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为保证、监督风险管理审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内审人员可以通过后续审计来复查管理层是否就报告中的建议采取合适的行动,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如果未采取行动,需要明确相应责任和原因。

4.审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在风险管理审计不同任务阶段,可采用的审计方法有所不同。如,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可通过流程图法和文字表述法、问卷调查法(编制风险管理问卷调查表)、关键路线法确定风险管理审计开展的重点;在审查评价风险识别时,可采用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生产流程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排列图、因果分析、因素分解、经济活动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鱼刺图、专家调查列举法等;在衡量风险管理措施时可使用专家调查法、风险报酬法、风险当量法、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在后续审计阶段,可以通过座谈、查阅有关资料、现场观察等进行审计。

五、结语

风险管理审计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常规性审计类型,甚至尚未开展。当然,风险管理审计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如组织结构及制度不健全,管理层对风险管理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评价标准,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人员业务结构和经验等条件无法满足风险管理审计需要。

随着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日益加快,风险管理工作逐渐提升到重要层面是一个重要趋势。作为风险管理的再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的广泛开展需要强化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评价标准,明确审计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作用,提高审计人员胜任力,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将风险管理审计常态化。

参考文献:

[1]高东坡.内部审计如何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商场现代化,2007(9)

[2]靳建堂.风险管理审计初探.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2005

[3]李晓光.浅议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经济师,2011(5)

[4]钱光明,陈德艳.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商业会计,2011(33)

[5]万文钢.对风险管理及风险管理审计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内部审计,2010(9)

[6]汪振纲.风险管理审计理论述评.风险与内控,2010(2)

[7]夏丹宁.推进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中国内部审计,2004(12)

[8]谢浩,尹珍丽.风险管理审计常用方法解析.时代经贸,2010(10)

[9]朱奇云.关于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运用的思考.中国市场,2008(48)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篇9

关键词:供水行业;风险管理;城市供水系统;流程;基本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志码,a

20世纪80年代初期,风险管理的理念开始中国随后国内开始进行风险管理的研究。有部分企业开始引进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管理的理论,采用风险管理的经验识别、衡量和风险估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已经在我国的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金融行业、食品安全行业、电力行业和石油行业等,但是风险管理的理念一直未被应用到供水行业。21世纪以来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逐步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城市供水行业中来,如世界卫生组织为了风险管理在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应用指导出版了《水安全计划手册》——供水企业分步进行的风险管理,德国水气协会的tSm体系等都是风险管理理论在城市供水系统应用的典范。但是截止日前在我国范围内,风险管理的理论还没有在城市供水行业内得到系统的应用。供水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又是公共事业,供水安全是衡量我国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将风险管理理论系统的应用到我国城市供水行业中保障我国供水行业的安全也是当务之急。

1 城市供水系统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一般是通过事故的现象和导致的损失事件表现出来的。目前学术界对于风险的一般定义为:风险主体遭受损害的不确定性及其后果的综合,即风险主要包括2个方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所导致的后果危害性2个方面。城市供水系统的风险当然也离不开风险的一般定义中的2个主要因素,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城市供水系统中的风险进行范围的界定。众所周知,城市供水系统也包含许多方面如供水企业的运行规划、财务、供水系统运行指标等。但是在风险管理刚刚引入城市供水系统的初级阶段不可能将供水企业的所有内容均纳入到风险管理的范围之内。在此城市供水系统的风险主要指在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引起供水系统的水质、水量和水压以及人员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风险,而对于引起城市供水系统其他方面的风险暂不纳入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的概念之内。

目前我国的城市供水系统主要包括4个子系统:取水子系统、制水子系统、输配水子系统和二次供水子系统等。因此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是指供水企业等风险管理主体,通过采用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城市供水系统中影响水质、水量、水压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针对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现存条件下经济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来综合处理城市供水系统中的风险,以保障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

2 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流程的建立

在我国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明确指出,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监督和检查等6个主要流程。在成功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引入到城市供水系统的国际标准如:水安全计划手册和w1001《安全可靠的饮用水供应一正常模式下的风险管理》中关于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流程也都基本依据风险管理的六大基本流程建立。结合我国城市供水系统的特点以及风险管理的六大基本流程建立了我国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的流程,如图1所示。

2.1明确环境信息

明确环境信息是进行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供水系统的环境信息进行了充分的了解,才可以使后面的风险评估更准确。环境信息一般分为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环境信息。在明确城市供水系统的环境信息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可以采用安全调查表法确定城市供水系统的部分外部环境信息和大部分的内部环境信息,对于明确的内部环境信息可以采用城市供水系统特征描述的方法,将明确的内部环境信息进行清晰的整理。

2.2确定风险准则

在进行城市供水系统风险管理时必定要风险管理的风险进行严重性的等级划分,而风险准则即是组织用于评价风险重要程度的标准,反应了供水企业对于风险的承受度。需强调的是组织在制定风险准则的时候要注意与组织的既定风险管理方针相一致。风险准则主要确定以下内容:城市供水系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风险的度量方法和风险等级的确定等。

2.3风险识别

对供水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就是通过识别供水系统中的风险源、风险源可能的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等,生成一个全面的风险列表。风险源识别不单单是识别风险事件,还要考虑其可能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所有重要的原因和后果。不论风险事件的风险源是否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或其原因是否已知,都应对其进行识别。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根据供水系统的特点,可以选择安全调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和事件树分析法等综合使用全面识别供水系统中的潜在风险源,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供水系统风险源清单。

2.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根据风险类型、获得的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的使用目的,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提供支持。风险分析要考虑导致风险的原因和风险源、风险事件的正面和负面的后果性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后果、风险源的相互关系以及风险的其他特性。

风险分析可以是定性的、半定量的、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组合。一般情况下,首先采用定性分析,初步了解风险等级和揭示主要风险。适当时,进行更具体和定量的分析。风险分析的定量和定性方法有很多,根据供水系统的可以分为多个影响层级以及同一层级的风险事故可以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特点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

2.5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制定的风险准则比较,或在各种风险分析的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并且做出风险应对的决策。如果该风险是新识别的风险,则应当制定相应的风险准则,以便评价该风险。风险评价的结果应满足风险应对的需要,否则,应做进一步分析。根据已经制定的风险准则,风险评价使组织做出维持现有的风险应对措施,不采取其他新的措施的决定。

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篇10

关键词: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评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U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绪论

HSe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在于管理重心由事后处理转为事前预防,但是如何充分、准确地查找出施工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有计划的对各种预知的HSe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进行有效的预防,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每个施工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是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充分的危险源辩识和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施工作业中安全风险的全过程控制,只有对所进行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分析清楚了,才可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预防措施。

二、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概述

“风险评价”,也称为安全评价,是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工程项目或工业生产中潜在风险进行预先识别、分析和评价,掌握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为制定防灾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价实质上就是以保证系统安全为目的,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健康损害的根源或状态做出判断的过程。风险评价以保障系统安全为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⑴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维修等全过程系统地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识别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风险、有害因素,论证从设计、工艺、材料、设备等方面采用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具体地说,设计前进行预评价,可以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危险原材料;设计中提出降低、消除风险的有效方法,使之降到个人、组织或社会可接受的程度;使用后进行的现状评价可以查找出设计和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及早采取改进、治理措施。

⑵系统分析出的危险源、风险点部位、事故概率、事故预测及对策、措施等结论,可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选择最优方案、实施监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⑶评价结果可作为制订完善企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等的依据,促进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⑷事故后,通过风险评价进行科学分析,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原因,实现安全生产。

2、评价方法的选定

适用于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生产风险评价的方法,目前提出的虽然有数十种之多(如:工作危险性分析(JHa)法;安全检查表;危险指数法;预先危险性分析;因果分析图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概率危险评价等),但按其评价结果类型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二种。我们在进行具体项目工程的安全风险评价时,评价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施工生产场所的性质、施工程序的特点、岗位作业特点、技术复杂度、资料掌握情况及其它因素等综合考虑,选用2-3种评价方法相互补充、验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制定对策的适宜性。

3、评价分析方法实例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特点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性大,露天作业,多工种作业,场地狭窄;,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公司施工生产实际应用,笔者认为比较适宜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危害分析及评价的方法有两种:

工作危险性分析(JHa)法:

用范围及分析方法

适用于在作业活动、检维修工作中,对作业人员操作活动中潜在危险和危害的识别,同时也适用于岗位人员工作活动中的危害分析。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即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8-12步),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导致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这一方法简单,针对性强,易于操作,更适合施工班组应用。

⑵对风险进行分级及管理要求

风险值(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轻微的风险值(R=1~3);可容许的风险值(R=4--8);中等的风险值(R=9~12);重大的风险值(R=15~16);不可接受的风险值(R=20~25)。

可能性指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实施到位后,剩余风险发生的频率。对中等的风险值要引起重视,密切关注发展趋势;对重大及不可接受的风险值必须提出改正或控制措施。

改正或控制措施可从采取教育培训措施、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应急措施等方面提出。但每一项措施必须明确具体的整改方案。

⑶工作危险性分析(JHa)法应用举例:如起重吊装作业分步骤及施工索具和吊具的检查准备工作的风险分析见表3-1:

表3-1:工作危险(JHa)分析记录表

“安全检查表法”应用举例:

为了系统地识别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项目,以提问方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检查和避免遗漏,这种表叫做安全检查表。检查表有各种形式,不论何种形式的检查表,首先内容必须全面,以避免遗漏主要的潜在危险;其次,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否则的话,检查要点太多,容易掩盖主要危险,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反而使评价不确切。为此,重要的检查条款可作出标记,以便认真查对。安全检查表主要有以下优点:

⑴检查项目系统、完整,可以做到不遗漏任何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因而能保证安全检查的质量。

⑵可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执行情况,得出准确的评价。

⑶安全检查表采用提问的方式,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使人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因而可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⑷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可使检查人员对系统的认识更深刻,更便于发现危险因素。

如下表3-2:高处作业检查表部分内容

四、风险的管理

危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评价出系统的危害性,并针对系统的危害性,提出消除、控制风险的措施。控制措施的优先次序是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具体选择时,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⑴停止使用有害物质;

⑵改用无害物或危害性低的物质;

⑶变更工艺减少危害性;

⑷隔离人员或危害;

⑸局限控制(如分散危险);

⑹工程技术控制;

⑺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

⑻个体防护。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易发事故的特点,提出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风险分析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

——风险评价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础,预防的关键是运用系统安全的分析方法和原理对其进行预先的风险评价。

——选择应用适宜的评价方法,能够对事故实行动态的全过程控制。

——风险评价可以为制定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本文提出了应在安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超前的安全预防。

主要参考文献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