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市场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42:35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篇1

【关键词】智能化设计;儿童学习椅;儿童家具

一、研究智能化儿童家具的必要性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家长对儿童成长关注度不断增长,对儿童家具的舒适性和个性化的需要越来越高[1],越来越多家具从业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儿童家具,随着家居智能化趋势的到来,智能化儿童家具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家长们希望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家具,能为自己孩子的居住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2]

二、现有儿童智能学习椅产品调研

对儿童座椅智能化设计现状的分析主要通过消费者问卷调查与现有产品归类总结两部分组成,旨在通过调研得出消费者对儿童智能学习椅产品的需求以及现有产品的实际情况[3]。消费者调研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对象为儿童家长,发出问卷75份,有效问卷56份,占比74.7%,将这56份问卷的结果作为调研结果。调研结果如下:94%的家长会为儿童购买儿童座椅;68%的家长对儿童智能学习椅不了解;购买儿童座椅时考虑的因素有性价比、预防近视、趣味性强和矫正坐姿;54%的家长对当前市场儿童智能座椅不满意。现有产品的实际情况调研主要考察内容为:儿童智能学习椅的功能设计与造型设计。问题有二:

(一)功能单一。当前市场上的智能儿童学习椅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智能化初级且功能单一,智能儿童学习椅中较为常见的智能技术集中在“重力自锁”“可调节设计”“矫正坐姿”这三种。这仅仅只停留在结构优化设计上,这种优化一方面无法在与传统儿童家具的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另一方面会降低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的信任。提高智能化,设计生产真正智能化的儿童学习椅,对于消费者重拾信心以及市场更好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趣味性不足。智能化儿童家具市场普遍存在“重功能,轻趣味”的现象。与传统儿童家具相比,智能化儿童家具无论在造型上、色彩上以及趣味功能上都显示出不足。

三、儿童座椅的智能化设计原则分析

(一)关注儿童心理发展与特征行为智能化儿童学习椅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设计师没有很好地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特征行为。家具应当在儿童成长的各个年龄段中,满足儿童不断变化的心理和生理需求[4]。因此,在设计智能化儿童学习椅的实践中,设计师就要了解儿童的身心状况,以及具体需求[5],才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能够满足儿童需求的家具。[6]

(二)深入观察儿童的读写行为学习的读写行为是学习桌椅主要承担的行为,要求学习桌椅在具备基础功能的同时具有专属性与社交性[7]。儿童在读写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如多动、坐姿不端正、注意力不集中等一些成人较少出现的情况,就需要儿童家具设计更为人性化。[8]

(三)恪守儿童家具安全原则儿童处于一个好动的时期,不安全的儿童家具是危害儿童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最近的物品[9]。智能化儿童学习椅由于电机、五金结构等部件的加入,安全隐患相应地增加了不少,因此在改进智能化儿童学习椅的同时,不能忘记恪守儿童家具的安全原则[10]。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篇2

【关键词】儿童读物;语言编辑;偏离;语言戏谑化

儿童读物的语言偏离现象

王希杰先生曾提出过“偏离”理论,“如果把规范的形式称之为‘零度形式’,那么对零度的超越、突破、违背和反动的结果,便是‘偏离形式’”。他认为在语言世界和文化世界等交际活动的几个世界里都存在着“偏离与零度的统一”。语言的偏离是积极的正面偏离,叫正偏离,属于积极修辞。另一种是消极的反面偏离,叫负偏离,负偏离属于语言误用,对负偏离的消除属于消极修辞。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儿童读物为了达到幽默搞笑的表达效果,语言运用出现了大量的负偏离现象。儿童读物的语言偏离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语言超前化。儿童读物中“儿童不宜”的语言在增多,成人的语言、生僻的用词、晦涩的句子,给儿童造成了阅读障碍,使其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效应。这种语言超前化儿童读物的出版,会导致儿童读者最终远离读物,可能不再阅读,可能走向网吧,沉迷于网络。有的儿童读物除了一些成人化语言外,还有大量的接吻、拥抱之类的插图,使天真的孩子过早地接受了成人间的“男欢女爱”。卡通漫画里面,半裸或的图画很多,语言描述也非常露骨。儿童读物要真正走进少年儿童的生活中,就要运用儿童自己的语言,用大量生动有趣的话语,来吸引他们,而不是制造语言“垃圾”。

语言诡异化。在一些中小型书店的儿童读物专区里,鬼怪内容的图书吸引了不少小读者,鬼怪故事“挤进”儿童读物,儿童图书市场的“妖幻之风”愈刮愈烈。继《哈里・波特》之后,“鸡皮疙瘩”系列丛书、“妖湖怪谈”系列、“恐怖俱乐部”系列、“达伦・山”系列等恐怖、惊险、刺激的儿童幻想类小说再次火爆市场。

《冥府少年》、《僵尸洞》、《影子杀手》、《神仙鬼怪》和《花妖狐魅》等图书毫不掩饰地画着血腥的人头,语言诡异、乖戾、恐怖,阅读后让人头皮发麻,心惊胆战,让一些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正视现实,胆小懦弱,没有自信心,晚上噩梦不断。

语言枯燥乏味。很多儿童图书内容重复、东拼西凑,把《安徒生童话》、《西游记》、《水浒传》等书的情节缩写后抄来抄去,没有一点特色。还有一些新创作的作品,故事编得拙劣,内容荒诞,图文不配,漏洞百出,毫无创造性和美感可言。

许多儿童读物都是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不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缺乏想象空间,读物靠情节堆砌,没有生动的画面,没有鲜活的语言,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无法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语言失范化。第一,标点误用。有些儿童读物里,标点不是一逗到底,就是为了节省版面不用标点。在某出版社出版的《精灵世界》中,“为什么每一次飞行都这么倒霉呀!”本来应用问号,却用了感叹号。“好了朋友们我们走。”这个句子中间应该有停顿,使用标点,即:“好了,朋友们,我们走。”这本书里面出现十几处标点错误。在一些古诗读物中,古诗问句也用了句号。近几年来,儿童读物的标点错误很常见。第二,注音不规范。无论是儿童报纸还是书刊,都存在着注音问题。应该轻声的不轻声,一律标原调。还有大小写不统一,文章和句子开头第一个字母应该大写,但读物里几乎都是小写,而有的诗歌开头却大写,有的书名大写,全文不统一。有的图书里面注音错误竟达20处之多。第三,词语解释娱乐化。在儿童读物中,成语解释追求娱乐化。某低幼版语文报“小驴儿学成语”栏目里用四幅漫画解释一个成语,漫画虽通俗幽默,但没有对成语的解释,只有搞笑的几个画面,儿童看了以后,只能记住一些画面和搞笑的动作,却不能明白成语的真正含义。这个栏目的成语新用忽视了成语解释的真正目的。还有一些儿童漫画读物,使用了当代很流行的词语,如搞杀、恶搞、忽悠、最萌等,还运用了很多网络词语和网络信息符号,如被雷、也很、555以及886等,娱乐化、刺激性、随意化的语言让儿童很快乐,但可琢磨的内涵少,传导给儿童生命的感悟也很少。

语言戏谑化。儿童读物中大量出现了《戏说三国》、《水煮三国》、《戏游记》、《水虎传》和《新版上下五千年》等经典名著的戏说,这些读物语言搞笑幽默,融进大量现代信息。人物可能还是经典作品中的一些人物,但是“周瑜心脏停搏器”、“魏吴游戏机大战”、“残协会员夏侯”等语句让人看后不寒而栗。经典作品被如此恶搞,儿童大量阅读“水煮”、“戏说”后的“经典小说”,还能记住经典名著中的情节吗?还能正确分析里面的人物吗?

儿童读物语言偏离产生的原因

盗版现象严重、内容庸俗、格调低下、错误过多。目前儿童读物的“过度包装”倾向趋于严重,出现了高价儿童读物,导致一些优秀的文化产品得不到普及。儿童读物的“贵族化”,让一些盗版书市场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价格便宜是这些盗版书吸引读者的最大因素,盗版书籍印刷质量低劣,文字错误百出,有些书每一页都有十几个错别字。另外,儿童文学创作也出现了浮躁心态,一些作者不是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心灵需求,而是更为关注印数和版税,大量炮制幼稚浅薄的作品,制造“伪阅读”,这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读物的质量。

编辑没有把好儿童读物语言关。大量语言文字失范问题的存在,首先意味着编辑没有充分意识到,语言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尤其没有认识到儿童读物语言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些儿童读物编辑缺少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功底不扎实,不了解儿童的基本心理特点,致使一些儿童读物出现了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再有就是编辑的责任感不强,对自己不负责任,对读者不负责任,市场流行什么读物,他们就编什么,随便找一些期刊图书拼凑,或者找人随便编写,致使内容枯燥,语言低俗,漏洞百出。

儿童压力太大,希望从轻松戏谑的读物中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青少年迷恋恐怖书、恐怖游戏,喜欢读“水煮”读物,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少中小学生渴望摆脱学习压力,幻想另一种生活,而带有紧张、刺激特点的“恐怖文化”,带有诙谐、幽默、戏谑性质的“水煮”读物等正迎合了他们的这种心理。

儿童阅读直接受成人的影响,缺少必要的引导。一些家长在选择读物时,往往选择情节丰富的、对孩子写文章有益的、市面上流行的、自己喜欢的等。孩子往往没有选择权,不知道什么样的读物是经典的,什么年龄应该读什么读物,不知道阅读低劣读物给他们带来的严重后果。一些家长由于自身的原因,没有给孩子选择语言规范、内容充实的读物,没有更好地对儿童读物进行监督,使大量语言偏离的儿童读物有了市场。

规范儿童读物语言,加强儿童读物出版市场的管理

加强儿童读物出版市场的管理。儿童读物语言的失范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儿童读物信息的传播和儿童知识的积累,影响了出版社的效益,影响了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市场导向”,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出版社应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起抓,并且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选题策划时注重儿童读物的特点,把握儿童成长的大方向,坚决杜绝低级庸俗、封建迷信、恐怖凶杀等读物的出版发行。出版社还要做好宏观监控,不能让劣质读物流向市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盗版书进入市场。另外,家长和老师也要当好学生的“购书参谋”,为孩子选择优秀图书。

提高编辑素质,规范儿童读物语言。提高儿童读物编辑素质就是要提高儿童读物编辑的责任意识和对儿童的服务意识,同时加强编辑的创造性和缜密性,加强儿童读物编辑运用文字的能力。儿童读物编辑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全面了解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特点,要有整体把握儿童作品的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儿童作品。

少年儿童读物语言要口语化,文字要浅显明白、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句子不宜太长,不要用欧化句式,尽量不要使用过于流行和刺激的词语,要注重读物插图的生动趣味化,图文并茂。翻译读物语言也要把好关,要适合中国儿童的阅读习惯,文字活泼生动,易于理解。

编辑加工中要防止为了通俗化而造成知识性错误,在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知识时,首先应把有关知识的内容、概念内涵弄懂弄通。文学书稿中也会有一些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编辑要认真审读。对于一切可疑或没有把握的知识内容,编辑应勤于核查,避免出错。

少年儿童读物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流于肤浅。少年儿童读物应该浅显明白,但材料需要一定的观点来统率,叙述的事例要有一定的内涵。例如可以增加少年儿童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故事。而文学作品中反面人物的脸谱、动作、语言的描绘要特别慎重,以免产生一些副作用。

作家应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儿童作品。为了推动孩子的快乐阅读、健康阅读,作家应创作出贴近儿童生活、契合儿童心理、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面对纷繁复杂的读物市场,专家、学者应该为孩子选择好书,推荐好书,丰富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

语言清新淡雅、内容丰富的原创本土作品,应该是学者和儿童专家努力推荐的作品。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郑渊洁的《皮皮鲁总动员》系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等作品,之所以深受儿童的喜欢,原因是这些作家注意和孩子们沟通,经常了解孩子们的想法、需要,把握他们的心理、关注点和兴趣点。因此,作家应坚持儿童本位原则,以孩子为中心,写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理感受,寓教于乐,使儿童乐于阅读。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9YJa740048)]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22.

[2]王志明.从《冒险小虎队》的热销看少儿图书市场的变化[J].出版发行研究,2002(10).

[3]丁荀诗.望而生畏的儿童读物市场[J].早期教育,1998(2).

[4]马光复.不可忽视的少儿图书状况[J].中国出版,2004(7).

[5]侯颖.让童书永远不老――谈少儿出版的四个原则[J].中国编辑,2004(4).

[6]皮朝辉.儿童读物编辑要过语言关[J].中国编辑,2005(2).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篇3

【关键词】儿童玩具书;市场;前景

目前,幼儿图书的种类大致包括:图画书、玩具书、有声图书、录音带或CD、录像带或VCD。玩具书既有书的形式,又有玩具功能,它具有不易撕、耐脏、可清洗的特点,配合趣味十足、多功能的组合设计,既可操作玩耍,又可欣赏阅读,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本文结合我国玩具书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针对玩具书市场的发展路径提出相应策略,以期对我国玩具书市场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玩具书的由来及特点

书不仅可以看,也可以动手玩,这是大部分孩子对书的要求。书内嵌入让孩子可以动手去玩的玩具,或是一打开书,书中会浮出立体的城堡等,都是孩子最佳的玩具书。如《小宝贝妙妙书》,该书的折页不仅可以让孩子玩,而且摊开就成了一本造型书,非常有趣。“小波启思丛书”系列也是很好玩的玩具书,书中有趣的折页可以让孩子享受看书的惊喜,孩子可以一遍遍地翻阅,乐此不疲。20世纪中叶,玩具书开始在英国流行,当时的书页大小近乎正方形,内含6张或8张彩色画页,有时画页之间插有文字页(尽管阅读内容常常很少)。当时一般的玩具书定价一般为6便士(约0.6元)一本,印在亚麻布上的每本为1先令(约0.7元),这种版本可以说是“不会损坏的图书”。这些玩具书的首创者是迪安父子公司,他们也是较早使用彩色印刷照相制版术(同时也有手工着色)的人。彩色印刷是这种玩具书在推销时被大肆宣扬的主要特色。当时的玩具书题材通常是传说故事和某些原始传说的韵文。到了1858年,迪安父子公司拥有200多种不同的6便士儿童玩具书,且都是杰出的产品。许多出版家,如著名的沃恩和劳特利奇也开始利用这种样式与他们竞争。

二、我国儿童玩具书市场的现状

1.儿童玩具书的种类

(1)布书耐翻阅、玩耍的布书,无论宝宝们怎样撕咬、摔打,它都不容易坏,就算宝宝们把它弄脏了,用水清洗马上就恢复原样了。这种图书很适合爱撕书、爱啃东西的两岁宝宝。(2)洗澡书洗澡书质地轻盈、柔软、坚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泡在水里——一刻也不肯安静的小宝宝们就可以拿着它一边洗澡一边看。这种洗澡书适合好奇心重的两岁宝宝,经常借撕、啃的动作来探索他们的童书世界,洗澡书会格外受他们的欢迎。(3)立体书将立体书翻开,书中的主角就会主动跃入眼前,而且会呈现立体的形态。这种特殊的翻阅方式会引起孩子浓厚的兴趣。立体书纸张较薄,适合3岁以上,懂得爱惜的小朋友。

2.我国儿童玩具书市场的现状

在我国,购买儿童玩具书的读者有八成是儿童监护人或教师,很多出版社并没有将儿童放在首位,而是将成人假想成读者,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也造成我国的儿童玩具书市场呈现过于浓厚的功利色彩。(1)追求档次,价格昂贵在我国,有130余家出版社专门出版儿童读物,出版的儿童玩具书有1万余种,年总印刷量达6亿册。走进各大书店或母婴店,我们都会发现包装华丽、琳琅满目的玩具书,但是随手翻阅不难发现,这些玩具书除色彩艳丽,装帧花样繁多外,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创新。一本简单的玩具布书,经过精美包装,价格比普通玩具书高出40%以上。很多包装精美的系列玩具书,几乎都要上百元。而这些玩具书大多内容单薄,无太多文化内涵。儿童玩具书如果一味重视利润而不注重书籍的内在品质,势必要被市场淘汰。(2)语言成人化有些出版社没有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考虑书籍的内容,导致孩子们难以理解玩具书的知识点或科学史。例如某出版社的《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每页的内容都通过立体书的形式展现,但其中的文字讲解却晦涩难懂,有时介绍的知识成年人都无心阅读,何况是尚不识字的幼儿。要求儿童按照成人的意愿掌握知识,本身就背离了儿童的接受心理和实际需求。如果玩具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并不大,孩子很难理解并运用,这样不仅浪费了孩子的时间,而且会让他们失去原有的兴趣。(3)应试教辅泛滥在我国读书市场,教育和少儿两类出版物占了很大比重。教育领域的图书主要用于课程辅导,尽管应试教育一再被社会各界批评,但是知识类的书籍仍然是我国图书市场的利润主体,加之我国独特的家庭结构,家长大多有望子成龙的心态,这也是驱使商家在利益面前选择将应试教辅内容加入儿童玩具书中的原因。

三、儿童玩具书市场的发展路径

1.合理引导儿童玩具书市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儿童玩具书已经融入很多成年人的浮躁及功利元素,如果儿童图书市场一味任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出版社什么赚钱做什么,势必给儿童图书市场带来鱼龙混杂的图书。为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社会环境,严格针对儿童玩具书市场进行出版管制,把好关,将优秀的儿童玩具书推向市场的同时,淘汰不符合儿童需求的玩具书,为我国儿童图书市场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

2.加强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优秀的儿童玩具书需要作家贴近儿童的生活,切合儿童的心理,兼顾文学及思想价值。出版单位应不断研发创意产品,科学利用好市场营销策略,对优秀的玩具书作品,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读者的购买行为。虽然研发作品的前期投入巨大,但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3.树立出版社品牌意识

在儿童玩具书市场,对受众市场尚处于成长期的幼儿来说,出版社要本着对孩子负责、对家长及社会负责的态度,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将读者需求放在首位。随着儿童玩具书市场的产品不断丰富,读者已不再是盲目消费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主张,消费也在逐渐趋于理性化。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会有品牌意识,崇尚自己喜欢的某几个品牌。如近两年我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玩具书品牌“冒险小虎队”系列等,其品牌影响力和口碑在图书市场长期占据排行榜前列。与此同时,国外的玩具书品牌也在不断涌入国内市场,并抢占了较大市场份额。国内的出版社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儿童图书市场占据优势,必须树立明确的品牌意识,着力打造优秀的品牌图书。玩具书是以创意决胜负的,大家都绞尽脑汁希望在书的格式上寻求突破,追求造型的变化。笔者希望以后儿童玩具书能够多方面探索潜在的表现方式,在造型、美术方面注入更独特和细腻的设计,不要制作那种玩一下就扔掉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白树亮,和曼.全民阅读推广中少儿图书出版的机遇与挑战——以儿童图画书为例[J].出版广角,2013(13):80-81.

[2]段弘.以儿童绘本为例看少儿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出版广角,2013(7):72-74.

[3]刘小霞,陈秋月.以体验式阅读引领低幼儿童读物出版趋势[J].出版发行研究,2013(6):41-43.

[4]陈晖.网游图书:互联网时代的游戏阅读[J].中国图书评论,2013(8):93-97.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篇4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童书出版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势头,童书的出版总量和出版品种都有可观的增长,一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创造了中国童书大国崛起的美丽童话,成了一支拉动中国出版上行的领涨力量。这一方面是由于童书和其他类图书一样,传承着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悠久而灿烂的历史,纸质图书传递给孩子的文化和知识足以让大部分家庭对纸质童书给以信赖。另一方面,出于对孩子视力的保护,在电子图书日益普遍的今天,家长们仍然坚守着纸质童书这块阵地,这种需求必然也会导致纸质童书出版的繁荣。然而在繁荣发展的背后,童书市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引起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童书出版的现状

行业竞争空前激烈。我国童书出版虽然依然处于黄金阶段,但童书市场的行业竞争却空前激烈,业界有的甚至用空前惨烈的“恶性竞争”来表述。全国出版社中很大一部分都开始出版童书,社会民营资本,也把目光投向童书出版,不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都把童书出版作为值得投资的新的增长点,大家都在争抢童书这块诱人的蛋糕,形成了传统的专业少儿社出版的童书品种占整个童书品种的少数,而非少儿专业的其他各类出版社出版的童书品种则占据着大半江山的状况,已经成为整个出版业中出版参与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图书板块。近年来,各出版社内抢品牌作家,外抢品牌图书,已经成了童书出版的制胜法宝。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童书版权交易市场,然而童书引进中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不切实际地大大抬高引进版税,有的出版社对引进版童书作虚假宣传,坑害读者,严重地损害了我国出版业利益。

战略定位明显清晰。随着数字出版和图书网购的迅速发展,传统纸媒体出版和传统实体书店图书销售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童书出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儿童成长需要,避开电子数字产品的有害辐射而不必立即改变出版载体,但是,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总是大踏步向前的,近几年,我国童书出版界走出一条新路,跨媒出版、跨界运营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不断增强,跨媒出版、跨界运营新意迭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许多出版社重新进行了战略定位,加强了合作,形成了自身的品牌,有的出版集团、传媒集团探索出全媒体出版、数字复合通道技术等先进的出版手段。

原创图书受到重视。进入新世纪,在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的推动下,本土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一扫以往引进版图画书一统天下的局面,童书原创新书竞相发力,呈井喷态势,原创新书数量之多、质量之优、门类之全,令人欣喜。尤其是近几年,大批儿童文学图书的推出,都充分显示了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勃勃生机。

中国童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童书出版的迅猛发展使得图书出版已经迎来了春天,童书出版的成绩显著,但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表现在:

注重利益,缺乏使命。由于儿童图书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出版社为了经济利益,追逐市场热点,什么赚钱做什么。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是主流,占到11%的市场份额,可是这些文学作品里有太多成人阅读的影子,有的书甚至格调不够健康,肆意渲染低级庸俗的东西。在我国的儿童图书出版市场上,一些童书内容充满了神鬼怪兽的影子,甚至很多庸俗的儿童读物占据了书店的显眼位置,这是出版商社会责任感丧失的突出表现。一些家长反映,现在一些儿童读物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等内容,甚至有接吻、拥抱之类很刺眼的插图,“自杀情结”、“早恋现象”也被很夸张地渲染,让家长防不胜防。

竞争无序,市场饱和。在市场驱动下,每逢某一品牌图书的畅销,都会引来大批的跟风和模仿之作,市场上粗制滥造的图书和跟风炒作的平庸之作盛行。一窝蜂的进军童书市场已造成童书出版总量由短缺转为过剩,全国童书出版的高速增长势头将明显放缓。

重复出版,简单模仿。几乎每家童书出版社都有自己的中国和外国古典名著系列,然而这些系列几乎非常相似,没有自己的编辑特色,很多出版社只是换个书名就匆忙投向市场。如果统计《安徒生童话选》的话,至少会有近100种版本。

中国童书出版的未来

传承文明,传递正能量。出版社不仅是出版物的生产工厂,更是一个教化育人的学校。最近一两年,针对在儿童读物出版领域出现的功利化倾向,作者和出版商为了追求销量,较多考虑休闲、娱乐需要,而忽略了对孩子心灵需求的关照这一现象,不但在儿童文学、少儿出版研讨会上听到了越来越多的要摒弃只注重出版利益、忽视出版责任的呼声,而且很多出版社开始关注儿童成长,注重出版能够传递正能量的童书。比如东方出版社就出版了《跳跳品格成长童话》、《经济好好玩》系列,在关注智商的同时关注情商、财商的培养,同时出版了真正适合儿童阅读趣味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世界名著彩绘本《世界推理小说名侦探福尔摩斯系列》,作为桥梁书,真正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畅销的书不一定是优秀的书,喜欢的书不一定是优秀的书,少年儿童需要具有良知的出版界人士以优秀的读物做引领,这种引领既包括知识的灌输,也包括人文精神的熏陶。

面向市场,差异定位,转变理念。中国的童书出版理念向市场化转变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一个竞争相对充分的环境下,出版商要把市场放在首位,坚决避免同质化,不跟风,策划出与众不同的选题。不是先推出图书产品,然后通过营销手段来实现销售,而是自己去发现市场的需求,并通过产品来满足这种需要。东方出版社策划的《图图的智慧王国系列》就是瞄准了一直位居国产动画片收视榜首的《大耳朵图图》,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突破了以往将动画片简单抓屏制作图书的方法,而是告别平面书,全新组合,全书可以点读,充分给予孩子想象空间,让他们轻松愉快的听故事、听音乐,看图画,使这个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健康向上、诙谐幽默的大耳朵图图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好伙伴,这个系列图书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这种寻求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具有自身特点的多元化产品,一定能在市场中经受考验。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篇5

童书出版与阅读生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台湾社会的阅读需求有了较大的提升,以童书出版机构为例,信谊基金会、民生报童书出版部、国语日报社童书出版部、九歌出版社、小牛顿杂志社、亲亲自然杂志社等少儿出版机构所出版的优质绘本、儿歌、儿童诗、童话、少年小说、散文、科普作品,成为承载优质儿童文化的载体。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催生出来读书会、故事妈妈、种子教师等不同形态的全民阅读形式。在此基础上,台湾地区政府及社会机构的推波助澜,令台湾社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阅读环境。

1.优质童书是源头活水

台湾的儿童阅读推广历程,跟众多优质绘本的出版与发行有着重要的关系。例如,台湾信谊基金会推出的一系列的世界经典绘本作品,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兔》等,成为故事妈妈和种子教师,进行阅读推广的新鲜材质。类似的出版机构还有格林出版社、麦克出版公司、爱智出版公司等。这些童书出版机构或以国际经典绘本为载体,再辅以本土原创的绘本创作,培养了一批富有创作和绘画经验的绘本作者,同时也培养起一大批的读者和推广人。

而台湾两家重要报纸企业国语日报社和民生报社旗下的出版部,所出版的一系列优质的儿歌、儿童诗、童话、小说和散文,一方面培养了一大批本土的儿童文学作家,另一方面也培养起一大批读者。经由国语日报社的牧笛奖童话培养起来的作家,如方素珍、王淑芬等人,不仅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优秀的阅读推广人。同时,国语日报社的读报活动,《民生报》的征文活动都是台湾很有影响力的阅读推广活动。

2.用好书规范图书馆建设

台湾地区受欧美社会的影响,对于图书馆的建设,有着较大的投入和约束。参照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推荐书目评选办法,由台湾民生报社、国语日报社发起的“好书大家读”优秀少儿读物评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该项活动是由台湾主要的童书出版机构和图书馆界联合举办的专业评选活动,即从台湾地区每年出版的新书中,推选出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进行推荐。再加上其他一些重要的奖项产生的推荐书目,构成了台湾图书馆馆配图书的采购标准。在台湾地区,民众和媒体,可以监督图书馆的图书采购行为,如有劣质图书进入图书馆,则相关的责任人将被追究责任。

3.“作家有约”“书香下午茶”等推广活动

围绕着众多的优质图书,台湾的童书出版机构会举办“作家有约”“书香下午茶”等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这些活动很多都是由出版社发起,邀请知名的作家、学者进入校园,与孩子、老师和家长进行互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例如,台湾天下杂志社在推出“晨读10分钟”系列丛书之后,即在校园里发起晨读10分钟的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校园的阅读氛围。

4.蓬勃发展的读书会

1987年,台湾地区的读书会先驱――袋鼠妈妈读书会在台北正式成立,并在各地成立分会。这种以家庭主妇为成员的读书会,以自我及孩子的成长为出发点。她们除了读书,还积极投入到环保、文化工作,甚至教育改革的行列。活动过程中,妈妈们不仅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汲取他人的智慧,更在活动的参与中,拾回自己的信心。与此同时,高雄的扬帆主妇社也宣告成立,并在高雄的中小学、图书馆及社区设立各种类型的读书会。同年,洪建全基金会与日本的相关研究所交流合作成立读书会,极力推广书香活动,至今仍活跃在各地。

1990年,台中地区的“七七读书会”成立,不断在各地分享经验、辅导读书会运作。次年,有鉴于读书会的蓬勃开展,台湾地区行政机构遂于1991年开始,提出成人教育政策及小区家庭教育计划,并编列预算补助读书会。1992年,台中市图书馆读书会成立。次年,台北市立图书馆也于各分馆举办读书会,政府机构开始加入读书会推广行列。1993年,台湾师范大学成人教育中心开始有计划地培训小区妇女读书会负责人,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中心、各社教单位、文教基金会等不断举办读书会种子教师培训,希望读书会在各地生根发芽。

随后,台湾地区的文化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纷纷编列预算,鼓励各地成立读书会。政府机构的推动力量,加上民间庞大的参与力度,使得台湾读书会的发展,呈现蓬勃的态势。

故事妈妈团队:故事妈妈的起源,最初是因为学校在召开教师校务会议时需要家长的协助,刚开始家长只是在教室里陪伴看护孩子,慢慢地开始有家长觉得,给孩子一些活动会不会更好些?于是各样的活动安排因应而生,故事妈妈活动因此展开。在袋鼠妈妈读书会和扬帆主妇社等女性为主的读书会中,很多妈妈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成长,开始尝试进入校园,担当起故事妈妈的角色,即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1990年“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成立,提倡合作、多元、思考的阅读教学方式。此后,台湾全岛开始推行“故事妈妈”的模式,成立了7个故事妈妈协会(目前据说已经有上千个)。这些故事妈妈都是一群经过培训的志愿工作者。各个学校的故事妈妈会彼此交流交换经验,共享研习资源。甚至登记成为社会团体,如“台北市故事协会”。

为了促进相关的故事妈妈组织的成长,政府和民间的各种基金会,会设立相关的基金,对故事妈妈进行培训,并进行认证。同时,各地政府部门和学校亦会给相应的故事妈妈一些补贴,以促进故事妈妈团队的成长。

种子教师队伍:1996年,台湾地区文化主管部门提出“书香满宝岛”的计划;2000年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把该年定为“儿童阅读年”,用了很大精力和经费在推广儿童阅读上。于是,各地教育局、各学校也有对应的措施。推动的方法从观念的倡导、教师的培训、书籍采购经费的补助、奖励活动的展开等这几方面着手。

在种子教师培训这一领域,台湾地区有着较为良好的基础,这些优势主要基于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台湾地区师范学校的学生,大多能够接受到比较好的儿童文学教育。台湾地区的九所师专,要求所有的小学老师都必修儿童文学课。儿童文学要和基础教育“联姻”,确保幼儿园、小学老师,能够将优质的儿童文学课程资源,带到实际的课堂中,成为孩子们精神成长的宝贵食粮。

在台湾,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和基金会,都会设计种子教师的研习活动,针对语文教师,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各种文化机构,亦会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事实上,有很多大学机构、学术团体办的儿童文学的短训班,也是针对老师的。主讲人很多是台湾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以他们的角度来看阅读和习作。

这些类型的培训给老师们带来直接的阅读与写作体验。这些阅读种子教师回到学校后,在学校里推广班级读书会,鼓励老师用整本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语文教学。从而将教学活动中贯穿阅读教学的环节,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阅读绘本、儿歌、儿童诗、童话、少年小说、散文和科普作品等优质的童书。同时,老师鼓励孩子们自由发言和多元思考。

政府扶持与民间推动:在台湾的全民阅读推广历程中,政府部门投入了较为系统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例如,政府扶持各地读书会机构,倡导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会推出自己的阅读推广计划,例如台北市的“儿童阅读深耕计划”、新北市的“满天星阅读计划”等。许多的政府官员和名人,亦会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现场为孩子们讲绘本故事、推荐图书。

台湾的儿童阅读活动的推动,除了教育体系内的学校和各图书馆着力之外,还有许多社会团体的推波助澜。譬如《天下杂志》推出“开阔天空、希望阅读”的系列活动,还有很多类似金车基金会这样的团体一起来赞助阅读活动:募捐书籍送到偏远地区,购置巡回图书车定期到偏远乡里办理图书借阅,邀请海内外专家办理阅读论坛,办理教师和家长的阅读指导讲习,办理阅读教学教案设计甄选、阅读教学研究,办理儿童阅读报告的评选、儿童说书活动、儿童小书制作等活动。

台湾全民阅读的经验启示

台湾地区的全民阅读活动,经历了三四十年的发展,对于书香社会的营造和全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成效的取得,与台湾地区政府的有效引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台湾地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造的经济奇迹,为台湾社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一大批优质的童书出版物面世,带来了市场的繁荣。在这批出版物的推广过程中,新鲜的阅读推广理念得以传播,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阅读推广人脱颖而出,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生力军。读书会、故事妈妈团队、种子教师等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有效地活跃了台湾的全民阅读氛围。目前,大陆的出版市场,因为书市场的式微,面临着大量出版机构涌入少儿出版领域的乱象。在此过程中,粗制滥造、重复出版、低俗出版等现象十分严重。建议相关的行业能够形成激励和制约机制,例如建立出版准入门槛,类似教辅资质审查一样,建立童书出版机构的准入机制,避免劣质出版物进入市场,扰乱少儿出版环境。与此同时,对优秀的童书出版机构加大表彰和扶持力度,为优秀的童书出版机构更好地承担社会文化使命,解决后顾之忧。

其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设立相应的全民阅读资金,给予一定的政策环境和资源,培养和发展各种读书会、故事妈妈团队、种子教师队伍等,由点到面,充分调动起社会上的各种力量,参与到全民阅读的创建中。例如,促进全民阅读立法,推动各级政府设立全民阅读基金,用于各种读书会、故事妈妈团队、种子教师队伍的扶持和培养。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调动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力量,培养出专业的推广人员,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以出版系统为例,建议各级财政为各地宣传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开辟专项资金,在“百社千校书香童年”活动的基础上,深入调动各专业出版机构的力量,推动出版社与各地教委、中小学的密切协作。充分利用出版机构的专家资源、专业编辑力量和专业推广力量,有效地为读书会、故事妈妈团队、种子教师队伍的培养,奉献力量。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篇6

关键词:低幼;阅读;图书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185-03

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当前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作为文教与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之一,集中体现了个人的综合素质。美国政府从克林顿总统开始加大对阅读的关注度,布什政府更是斥50亿美元巨资进行社会调查并努力改善儿童阅读现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定制了“阅读等级制”——Lexile分级阅读体制。它的分级从低幼儿阅读开始,与美国的学前、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体制挂钩,贯通了美国学生的求学生涯。根据将近40年左右的实践证明,此举促进了全美阅读水平的提升。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日本、台湾地区都非常重视幼儿早期阅读。3~6岁的低幼阅读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中属于基础阶段,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起步于此。正应了一句中国古话“三岁看到老”,在幼儿早期生活环境中,父母是主要因素。家长对于低幼的教育和影响,在孩子的认识水平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上具有决定性作用。从低幼开始紧抓阅读教育,不仅可以为孩子今后的学业打下坚实基础,更是适应世界教育潮流,让教育走向世界的表现。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幼儿读物和绘本。因此,如何甄选优质幼儿读物,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成为了早期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走访浙江省主要城市的实体书店(如新华书店、博库书城等),结合宁波、嘉兴、舟山、台州四地的问卷调查的反馈情况,切实从家长角度出发,寻求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方法。我们将从有效挑选读物、培养阅读能力、扩宽读物媒介的角度切入,浅谈几点建议。

一、低幼读物现存问题

1.“暴力”“”几时休。为了迎合市场利益,个别出版商自降门槛,导致暴力与等不良内容充斥在低幼儿的图书中。据问卷调查表数据显示,约有51.3%的家长对这些质量差劲、缺乏创新的书表示反感。比如屡见不鲜的“英雄与怪兽”主题,“江湖儿女”主题等。于2007年开始播出的动画“虹猫蓝兔”系列,它以江湖恩怨作为卖点,充斥着脏话、等的题材。

在此过程中,幼儿获得了欣赏的“”,并迅速组成了庞大“虹迷”军团。当动画商进军低幼读物市场后,该图书在2007年就突破1500万册大关。出版商和动画商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利益,然而,作为没有判断力的低幼儿,过早接触“”“暴力”,并对当中的暴力情节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模仿,容易导致教育安全问题。而此类书籍成书一般都较为迅速,将套上卡通动漫的外衣是其主要的写作手法,编写时过多考虑销售业绩,并不能真正起到幼儿教育的启蒙作用。

2.“功利”教辅受青睐。随着人口的增多,更加残酷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多数人都以一种功利的眼光看待教育,要分数要升学率。于是,各种辅导书铺天盖地而来。作为3~6岁的学龄前儿童,也成为了出版商眼中的“潜力股”,他们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或者“不想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向家长们推出各类学龄前的教辅用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书店列出的季度、年度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这类书籍更是“名列榜首”,家长也在这种主动或被动的情况下选购这类书籍。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描红本等。这类教辅大多披上了动漫的外衣,以引起儿童的购买兴趣,但是枯燥乏味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是名副其实的“糖衣炮弹”。幼儿对于字词的理解来源于对幼儿读本的阅读与感知,在此基础上的认字才是正确遵循幼儿学习规律的,离开形象生动的读本进行描红认字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功利想法。

3.“说教”情结剪不断。说教情结一直都是中国幼儿读物的一块硬伤。故事的结果永远都是预设的,比如《蓝猫淘气三千问》,其预设常常是一群卡通动物遇到了困难,另一群则适时出现讲授知识并度过难关,这种简单又缺乏新意的说教形式是卡通也是该题材读物的一大缺陷。这类故事往往具有明显的社会培养性。确切的说,它是写给成年人看的“幼儿读物”。北京师范大学专门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王泉根教授说,“儿童文学要回归儿童,让文学真正走向儿童并参与少儿精神生命世界的建设。”

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应是贯彻“儿童本体论”的创作角度,不仅低幼读物的作者应回归“儿童主体”,作为购买这类读物的家长也应从各类说教、道德灌输的功利教育思想中走出来,加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通过对幼儿读物市场现状的分析,我们总结了挑选幼儿读物的方法,并编成了如下口诀:不看暴力与,算数描红也弃舍。莫要日日谈说教,幼儿天性最重要。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1.培养有效的语言思维能力。幼儿习得语言的能力与生俱来,然而后天的开发方式和程度的不同,使得幼儿在语言的发展上,呈现发展迥异的状况。如何让孩子的语言开发获得好成效,家长的努力相当重要,通过对家长语言的模仿,幼儿学会如何说话,所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语言和情感作用,让孩子在最早接触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正向的思维习惯,为之后阅读能力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促使幼儿快速进入阅读状态,调动听觉、视觉等各感官因素,能使幼儿更加有效进行审美感知,享受阅读,进行潜移默化的知识接受。温度适宜的书房,铺上毛毯的地板,可爱的玩具娃娃和抱枕,别致的书架,优秀的幼儿读物,热爱看书的同龄人的社交活动共同形成了一个温馨的阅读小天地。

3.分级阅读。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大约有72%的家长主张在幼儿阅读过程中进行陪同指导。亲子在阅读间的互动可以使家长了解幼儿的语言水平,也能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成人阅读不同的是,受到语言能力和身心发展的制约,幼儿的阅读带有明显的层级变化。根据国内教师学者对此的相关研究、部分书店提供的销售统计数据,我们制作了下面的《幼儿分级阅读表》。

小班时期,幼儿的智力处于萌芽阶段,该时期主要以感官感受为主,因此,多适合绘本类读物。中班时期,连贯性的故事受到欢迎,幼儿表现出对故事内容的好奇心。因此,具有启发性的读物,可以使幼儿充分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大班时期的幼儿在经历前面两个阶段后,对于文字已有初步认识,并期待更长、内容更为丰富的故事,该阶段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联想力等智力因素进一步发展,可以培养其复述故事和改写新故事的能力。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细节关系成败,习惯决定命运,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孩子受益一生。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会注重陪同指导幼儿进行阅读,这类家长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会注重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

从阅读时间来说,家长应培养幼儿在家阅读30分钟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可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语言技能,从长远来说,可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培养幼儿阅读的感知意识来说,家长可以在指导完幼儿阅读后,将图片打散,让孩子根据记忆进行重组,再将读物收起并复述。

一般来说,幼儿的复述会与原文稍有出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记忆——重组——创新——记忆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促使幼儿对读物产生感知意识的过程。另外,家长还应教会幼儿如何看读物,如何保护读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开拓读物媒介——多媒体读物的尝试

自1985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出展后,多媒体读物迅速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并进一步提出了“多元阅读”的理念。目前,多媒体幼儿读物已在市场上展露端倪。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逐渐开始尝试利用多媒体幼儿读物进行低幼教育。

我们以一款多媒体幼儿读物《虫虫世界之泡泡找朋友》为例,其内容包括故事《泡泡找朋友》、涂色小游戏、打老鼠和认字等四个栏目。该游戏以小书虫为导游,通过故事、游戏进行认字。在讲故事《泡泡找朋友》时,该读物将图像动画、背景音乐、有声朗读完美结合刺激幼儿感官产生出阅读,引发阅读兴趣。同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听、说、读、写”的要求。并在接下来的小猫打老鼠的游戏中进一步记忆这些生字,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其效果远非单纯的描红本可比。该软件可以满足幼儿重复听故事的要求,养成了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分家长没有时间培养孩子阅读的遗憾,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喜爱。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样新事物,多媒体幼儿读物也存在着一些“硬伤”。比如在情感交流方面,当幼儿阅读多媒体儿童读物时,他们并不能获得与家长在一起时产生的情感交流,这不利于其社会行为的发展和情商的培养,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等。但是总的来说,多媒体幼儿读物技术越来越趋于成熟,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容量大,易操作、易保存等优势。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不仅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且以庞大的内容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幼儿开始,以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新时代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3~6岁的儿童正处于阅读能力的获得时期,家长在这个阶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幼儿在亲子交流过程中的产生语言技能是获得阅读能力的基础;适宜幼儿年龄与智力发展程度的优质读物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媒介;而阅读进行过程中的亲子教导是幼儿阅读能力、阅读习惯来源;亲子教导中的交互性的情感体验更是多媒体幼儿读物所无法具备的,也正应了那句教育名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参考文献:

[1]翟晓云.当前幼儿读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n].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19—121.

[2]许晓蓉.促进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6):52—54.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篇7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阅读业务;市场状况;发展形势;创新方略

少儿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行业中重要的分支,对提升少儿阅读量,开阔少儿眼界,增强少儿综合素质和文化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放眼世界,少儿阅读和少儿图书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府重点建设的文化项目,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少儿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改革少儿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增加财政和政策支持,促进少儿图书馆市场化运营对我国少儿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文化资源作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1当前少儿图书市场的成长现状分析

1.1图书市场规模总量分析

当前我国少儿图书市场,经过数十年的酝酿和积蓄,终于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厚积薄发,呈现出一片累势高升的发展态势。通过网络监控系统的统计,2015年,我国实体书店的图书总码洋为92.20亿元(覆盖全国2600家实体书店)。而通过网络渠道发售的图书(除当当网、亚马逊网外)总码洋已达149.63亿元。而且我国已经建成了线上网络销售和线下实体书店销售的完整的图书销售体系,通过图书销售就可以推测我国图书阅读市场的总体发展情况。此外,2014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总额为553亿元,2015年为624亿元。(数据来源: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2少儿图书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据数据统计,在我国图书市场庞大的总体量之下,少儿图书市场也占有较大的市场比重。根据图一,少和际檎季萃际樽苁谐〉20.47%,同比增长15.63%,2014年少儿图书动销品种19.98万种,2015年为21.91万种。开卷信息计算的码洋率表明,2013年-2015年,我国少儿图书市场码洋率在不断下降,可见少儿图书的市场总量增速高于码洋增速、少儿图书市场的增速高于零售图市场增速以及图书种类的增加见证了我国少儿图书市场的不断成熟。(数据来源: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不断成长的少儿图书市场和日益丰富的少儿读物种类为少儿图书馆业务量的提升带来了宝贵的市场培养和资源基础。

1.3少儿图书市场活动者参与情况

当前我国少儿图书市场最主要的活动参与者有两类,一类是遍布我国各地少儿图书出版和少儿产品商家,另一类是我国各类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首先,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商通过图书促销活动和线上舆论操作,调动少儿以及家长对少儿读书的积极性,养成少儿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再利用与学校、辅导班和各种游乐场所的合作,推广少而读书活动,与儿童和家长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进一步促进了少儿图书时市场的繁荣。而且,随着少儿图书市场的繁荣,出版厂商日益增加,具体见图二。

第二,各类少儿图书馆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种阅读活动和借阅活动,让儿童享受充分阅读的福利。进一步促进了儿童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学校的九年义务教育形成了相互合作、配合互补的教育形式。

2当前我国少儿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2.1少儿图书馆数量及硬件设施发展良好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工作。少儿图书馆也获得政府的大量资金支持,从1949年的几乎没有发展至2015年的127家(独立建制少儿图书馆)。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少儿图书馆在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上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经费总投入已达到3.17亿元;全国少儿图书馆(包括综合图书馆儿童馆部分)馆舍面积已达到44.37万平米。

2.2少儿图书馆发展的局限性

当然,我国当前少儿图书市场的火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儿图书馆的发展,但是我们依然需要看到并重视当前我国少儿图书馆在基础建设和业务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2.2.1地区发展不均衡

我国与世界上经济同等体量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少儿图书馆在事业基础上依然相对薄弱,在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另外,我国少儿图书馆在国内的发展程度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少儿图书馆地区发展不均衡。呈现出南强北弱、东快西慢的发展态势。总体而言,南方地区城市少儿图书馆建设发展速度快于北方城市,东部地区少儿图书馆多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据数据显示,2015年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中,东部地区占76家,中部地区31家,西部地区仅20家。馆藏量东部地区是中西部地区总量的4.81倍。财政资金支持量东部地区也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2.2文化引导效果不显著

儿童时期是世界观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各种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少儿图书馆文化引导能力建设至关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少儿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活动和业务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儿童文化引导能力效果并不明显。相反的,通过外来文化吸引的儿童阅读活动开展图书馆业务则是当前少儿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经营方式。当前我国14岁以下青少年接近4.5亿,如果他们在外国文化的引导下成长,将对本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极大的影响和阻碍。少年儿童尤其是青少年,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缺少主观判断性,往往通过社会潮流和个人爱好进行阅读。当前,少年儿童对教辅资料的阅读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网络文化和“韩流”“美剧”“日本漫画”等图书吸引了剩余不多的注意力。因此少儿图书馆不得不通过这些图书聚拢人气,吸引儿童前来参加活动。

2.2.3缺少活动市场推广的专业人才

当前我国图书馆在建设的专业性上还存在较大的欠缺。尤其是图书馆内部专业图书管理的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许多馆内的重点岗位都已为其他专业的人员负责,而图书管理专业的工作人员只能负责基层的工作。特别是在少儿图书馆的经营和管理上,由于财政资金不足、个人收入有限、人员培养不足等原因,我国少儿图书馆内能负责图书馆经营管理和业务市场推广的人才极度匮乏。虽然近年来,我国少儿图书馆与其他行业合作,共建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通过网络预约和借阅图书资料,开展了送书下乡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但是在少儿图书馆品牌效应和经营手段上,依旧缺乏轰动性,没有较大影响性的亮点,同时也无力推动少儿图书的全国性业务项目。

3少儿图书馆业务开展的优化措施与创新方略

3.1提高少儿图书馆内部人员素质

图书馆内的管理人员是少儿阅读和学习的重要伙伴,尤其是在当前少儿阅读互动中,图书馆管理员经常直面儿童和中小学生,因此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才能了解儿童时期的主要思维模式,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找到适合其阅读的图书资源。所以,少儿图书馆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其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同时在图书馆周末的儿童阅读活动中,鼓励图书管理员与儿童多接触,并与家长和学校来时通过固定的渠道进行交流。在图书馆的人才管理上,也要增加对图书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比如推动图书管理员对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等各个学科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儿童阅读方式,做好图书管理与推广工作。应当将自己视为图书馆文化的传播者,而不是仅仅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图书馆的图书搬运工和介绍者。

3.2提高书籍的推荐选择能力

少儿图书馆业务推广中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少儿发展的不同阶段推广适合少儿阅读的图书。因此少儿图书馆需要根据本地区少儿成长的基本状况,提供适合少儿阅读的具体书籍。并力求在图书、藏书的内容与知识体系上做到科学合理。对此,馆内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图书市场以及馆内藏书的发展动态,完善馆内馆藏儿童文献的种类和层次,以便配合后期其他业务的开展。

少儿时期,不同年龄段对图书有着不同的要求,甚至基于地区因素而导致的少儿阅读差异也并不罕见。更不用说儿童成长时期环境的塑造作用。对此,少儿图书馆作为一种精神塑造的重要场所,必须提高图书推荐、选择和提供的能力。小学阶段,1-2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主要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建议,因此少儿图书馆在图书购置和摆放的时候,要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了解,配合地区教育系统的教育需求。3-4年级学生增加了阅读量,因此在阅读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他们需要提供以经典古代小说为主的图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5-6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同时也养成了一定的个人阅读习惯,同时他们有着一定的学习知识要求,对此,少儿图书馆要提供带有教学知识的图书,比如唐诗宋词、二十四史等,寓教于乐,提高阅读的目的性。7-9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要控制不良图书的选择,限制如“日韩漫画”、“宗教”等图书对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影响。

3.3加强图书馆推信息技术的建设

少儿图书馆在应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信息及技术的建设。比如利用图书馆内部的电子阅览室和电子放映厅,建立儿童阅读的学习与实践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儿童图书阅读的记录与监督,实现图书馆线上业务的综合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各种新技术新知识的积极性。

此外,少儿图书馆还需要加强网站推广能力的建设,增强对图书馆网络、技术和维护管理方面的实践,通过科学的管理,将图书馆网站建设成为一个能够充分实现网络图书信息交流和引导的重要推广工具。让学生把网络聊天、玩游戏的时间挪出一部分用于图书馆网上活动,从而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运用。

当然,信息技术催生的电子图书馆也是少儿图书馆业务推广的重要管理方向。因此管理者还需要定期整理图书信息、上传电子资源,增加图书馆网络的延伸服务。

3.4少儿图书馆的业务市场化创新

当前我国,少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偶像市场。因此图书馆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形成具有市场意识的多元化推广和经营方略。比如在日常管理中,利用明星效应,吸引商家赞助,举办少儿图书阅读公益活动。将明星建立良好社会影响力的愿望与商家提供资金提高知名度的愿望和少儿图书馆塑造品牌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利用大型活动实现三者的互利共赢。对此可以利用少儿偶像的吸引力增加活动的宣传噱头,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活动的等级层次,利用商家的广告赞助解决财政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利用少儿图书馆的政府背景,解决活动场地、综合协调等问题,实现图书馆综合业务的市场化的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少儿图书馆在我国少儿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时刻把提高少儿图书馆业务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树立以人为本、以儿童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深入研究儿童的成长知识,提升图书管理中的针对性。同时做好少儿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和市场化创新,塑造良好的品牌效应,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图书馆带来的阅读福利。

参考文献

[1]顾君.\论少儿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拓展与创新[J].《文教资料》,2014(27):72-73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篇8

专业性

我国570多家出版社中,有520多家涉足少儿出版,其中130家出版社还专门设有少儿读物编辑室。之所以一拥而上热衷于少儿出版,一是因为这几年少儿出版市场发展快,二是传统的观念认为,在所有的出版中少儿出版专业化程度低、门槛低。

实际上,少儿出版是针对特定的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读者,内容形式制作等特别强调创新和技巧,而且与其他出版板块相比,它的产业链环节建设更加重要。在国外少儿图书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板块,像美国阿尔波特·惠特曼(albertwhitman)、美国学乐(Scholastic)等出版公司都是专业化极强的少儿出版公司。阿尔波特·惠特曼有95年专营童书出版的历史,美国学乐以其专业化的理念致力于少儿教育产品的开发,被称为全球“教育界最值得信赖的品牌”。专业化一直以来是出版社常规经营战略之一,专业化的战略定位将出版机构的资源集中,优势发挥最大效率,并不断积累新的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专业化竞争的核心在于以专业化构筑竞争壁垒、不断提高市场的扩张力。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出版企业就是以专业性作为战略定位取得长足的发展的,如荷兰的爱思维尔(elsevier)坚持专业化精神,100多年来在科技医学领域扎实经营,以其对科技领域全局的把握、专业化的服务,拥有大量的专业编辑、全球知名的科技作者群,赢得科技界极好的口碑,获得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在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与成年读者不同。他们处于心智、感官的成长发育期、知识文化的积累期,对周边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尝试,爱模仿。少儿出版应针对少儿心理和行为的特点,掌握少儿阅读的特殊需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的少年儿童的特点进行细分,聚集一批专业素养极高的、能把握市场动态的编辑、少儿读物作家和创意设计师,在选题策划、内容创意、风格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专业化水平。

专业化也意味着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和决策能力,专业化的少儿出版应有能力迅速把握少儿出版领域的新发展和出现的新趋势,并能及时调动所拥有的资源,把握市场带来的机遇。能及时有效的集中资源投入,对少儿出版领域、选题、创意等进行深层次的调研、挖掘和开发,具备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的适应性、营销的有效性,提高经营管理的绩效,并为出版社的进一步拓展不断地提供资源和资本的后盾。

与当代媒介技术发展和产品概念发展相适应,专业化还体现在业态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的建构能力上。当代世界少儿出版新模式突出的特点,一是出版形式涵盖图书、影视、网络、电子阅读等全媒体产品形式;二是出版产业延伸覆盖游戏、动漫、培训、相关衍生产品等产业链。这两大板块的成功运营将使少儿出版获得无限生机。但目前在国内无论是全媒体产品还是产业链的建设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形成规模和格局,靠热情、靠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还需融合多种力量,多方借智、多元开拓,逐步形成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和专业化的运营手段。

除以上的专业化要求外,专业少儿出版还要有针对市场的专业化的营销手段,专业化的与读者、作者的关系等等。总之,专业化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概念,建构起这样的体系,才能面对将来少儿出版业的激烈竞争。见利而上、一窝蜂地抢滩,只能是短期行为,只有走专业化的道路,才能稳健、高效、可持续发展。

原创性

原创性是少儿出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原创的实力是衡量出版业是否发达的一项重要指标。与5年前相比,国内市场少儿图书的引进版和国产版的比例由以前的7∶3提升为5∶5,原创的份额有所增加。新闻出版总署对原创少儿出版极为重视,举办了两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表彰活动,一批专业少儿社在培育本土原创文学图书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出现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畅销常销的品牌书,如《冒险小虎队》《鸡皮疙瘩》《皮皮鲁全传》《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其中有些还延伸到动漫及衍生产品。虽然涌现了一批原创的好书,但总体来看,国内少儿出版新作少、选本多,一些图书是旧内容、新包装、新组合,缺少新意,很多作品创新不够,内容风格雷同,缺少对少儿阅读倾向的深入研究,跟风现象、模仿现象、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从少儿出版新趋向和少儿阅读的新取向看,少儿出版呈现出多样化、功能化、工艺化、玩具化、精品化的特点,而我们的原创作品在这方面的开掘上还远远不够,在面对国外引进版产品竞争和我们的原创版“走出去”开拓时,往往显得我们的原创缺乏竞争力。

在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状况,少儿出版在保持出版规模的同时,要重点推出原创性重点品种,实现有效规模。接力出版社前些年推出的以当代中国男孩“马小跳”为主人公的原创少儿读物,在国内创下发行量逾2000万册、销售码洋过亿元的销售奇迹,由此延伸的动漫及相关产业收入也不菲。不仅如此,《淘气包马小跳》在法国、德国、韩国等国也有相当的市场潜力,接力出版社借此开始它的“走出去”的海外市场的开掘。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曾指出:“从出版社的角度来讲,只有出原创作品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实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2]这种原创性重点品种的特点是:具有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性、市场性,产品的系列性、延续性,产业链的可延伸性,品牌价值的可塑造性、可拓展性。比如学习型漫画是一种少儿出版新概念品种,它将故事情节和漫画画面结合起来,通过互动体验学习知识信息,把枯燥的科学知识图像化、趣味化,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以前这类产品都是引进版的,2

010年8月安徽少儿出版社首推《魔术笔记》是国内首创。这类出版物在国外很有市场前景,可生成系列产品,容易形成品牌优势,可开发互动体验版电子书格式,涵盖游戏、动漫等产业链,相信会有持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阅读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阅读不再只是功能型阅读,还可以是知识型阅读和愉悦型阅读,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概念下,少儿教育强调全面培育少儿观察、想象、认知、操作、思考、判断、表达、交流、协作等各方面能力。基于这种变化和市场需要,现代少儿出版从内容到形式有以下发展趋向:

一是更注重人文化、个性化的设计。现代少儿出版更注重对少儿情感需求的关注,更强调少儿年龄阶段心理、生理的特点,通过与少儿精神需求空间相一致的内容设计、和谐柔美的色彩搭配、形态可爱亲切的造型、娱乐化体验化游戏式场景的设计等带给读者良好的阅读情绪、持久的阅读兴趣,优化知识传递效率,多方位塑造他们的个性品质。英国图画书作家约翰·伯宁罕的绘本具有纯熟的绘图技巧与设计概念,通过在画面上制造许多对比或惊喜等视觉效果,和文字一搭一唱,使故事显得丰富而生动。他的《宝儿》《莎莉,离水远一点》《和甘伯伯去游河》《外公》等带给中国小读者无限的惊喜。法国插画家安德烈·德昂被称为“打造梦幻世界的魔术师”,《亲爱的小鱼》《月亮,你好吗》等作品中运用了安德烈经典的静谧而清凉的粉蓝色,用温馨别致的故事和画面来诠释爱与被爱,展现明亮而温暖的和谐。

二是更多的趣味性、参与性的设计。少儿在认知方式上以感性为主,他们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有尝试新鲜事物的热情和勇气。“寓教于乐”是最有效的少儿教育方式。通过感官、情感激发兴趣、通过场景设计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等方法,都成为到当代少儿出版的触发点。如苏·威廉姆的《我走路》(iwentwalkingmachin)是叙述性的绘本书,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乡下小路遇见各种不同的小动物的故事,它通过一些可能会遇到的小动物的小线索、故事的多场景趣味性设计来引发小读者的好奇性和想象力,调动他们日常生活的认知积累参与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第一次发现·透视眼系列”(100种)、“第一次发现·手电筒系列”(20种)被称为法国伽利玛出版社的“镇社之宝”。“透视眼系列”用透明胶片双面绘画印刷展现平常用眼睛所看不见的表象下的事物演变过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手电筒系列”是一套可以拿来互动游戏的科普读物,通过黑色胶片和手电筒灯光状白纸板的完美结合,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验探索世界的兴奋。三是更关注创造性、自我实现式的设计。现代教育理念更强调素质和能力的挖掘,更注重对个人的自信意识、自我效能实现意识的培养。现代少儿出版顺应这种理念的变化,从传统模式中突围,关注内容过程设计、尝试设计、亲历设计等概念和环节的设计,调动感官、情感、场景等因素的交互性作用的力量,贯穿激发创造力、获得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实现等内容的设计。西蒙及舒斯特童书出版部(Simon&SchusterChildren'spublishing)根据小说《选择你自己的冒险路线》开发名为“U-Ventures”软件系列,第一款名为“回到岩洞时代”(ReturntotheCaveoftime),使读者可以重新体验当初阅读图书的体验,根据各人的选择不同,故事也会有各种不同结局,从中体验参与的快乐、探险的历程,亲自感受主体参与尝试带来的成就感。

推动少儿阅读活动

阅读和出版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个出版大国必然是一个阅读大国,推动和引导少儿阅读是一个社会的成熟、理性、有责任感的标志。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的基础阅读推广,规定美国学生必读的20种图书;日本把过去的2010年作为日本的“国民阅读年”,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对日本出版产业的支持,推动民族文化的振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全民阅读”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课题。少儿阅读活动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目前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着手深入:

(一)政府应建立长效机制,国家推动“全民阅读”,设立中国少儿必读的基础书目。建立“全民阅读,少儿优先”的理念,以此为推动力,不仅可以加大文化建设,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体现国家价值观,而且还能大力推进少儿传播产业的飞速发展。

(二)少儿出版单位可以联合有关行业和政府部门举办书展,开展公益阅读活动、设立有影响力的阅读奖,走进校园举办“阅读行”活动,建立“推广阅读推广作品推广品牌”的良性循环体系。国外知名少儿出版都积极参与阅读推广,如美国最大童书出版社学乐(Scholastic)推出一套“阅读指导计划书系”,由阅读专家按照分级标准选定书目并写作导读,作为中小学和幼儿园基本读物。国内也有一些先行的出版社在推广阅读中收到了成效,像浙江少儿出版每年进驻校园开展200余场校园人文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推广阅读”活动,直接面向终端少儿读者建立图书营销链条,不仅大大提升了浙少社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而且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掌握了市场主动权,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三)推广科学的分级阅读概念。阅读需要有人生的阅历、经验、体识去补充和完善作品的意义,而人生的阅历、思维水平等与它的年龄是成正比的,所以,阅读从来都是分级的。少年儿童尤其如此,分级阅读就是根据年龄段为不同的孩子有计划地提供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读物,引导少年儿童从依赖性阅读发展为自主性阅读,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充分感受到读书之美。通过科学阅读培养读者,从而培育出版产业的原动力、保持产业的勃勃生机。推广少儿分级阅读活动在欧美研究已经有60多年了,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国的少儿阅读活动不仅要借鉴欧美的理念和操作办法,和国际接轨,达到欧美国家分级阅读的先进水平,而且还要结合中国少年儿童心智发展的水平特征,提供出版界、教育界、创作界、图书馆界以及家长和孩子的普遍认同的,符合中国少年儿童需要的分级阅读标准和推荐书目。

国际化传播

要建设少儿出版强国,必须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与国际少儿出版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一些比较有战略眼光的少儿出版单位在版权输出上有了一系列的举动,如接力出版社的《黑焰》是蒙古族作家黑鹤创作的动物小说,它的宗旨是探讨动物、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特色。出版问世以来,受到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关注,这种民族性特色也是国际化的特色,法国比基耶出版公司引进了此书的版权。《龙图腾》是首届“霍尔拜恩幻想文学奖”获奖作品,从373部投稿中脱颖而出,版权也输出到德国。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早在2002年就将版权输出到了欧盟国家。海豚出版社向英国小鸟出版社及印度尼西亚输出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国民俗故事》等共15个品种的电子图书版权。还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的“皮皮鲁总动员”系列30本的版权、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虎娃儿童文学精品”丛书等等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市场。虽然我国的少儿出版已经开启了“走出去”的国际传播之路,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如输出引进比例悬殊、海外传播的途径和机制还不完善、对海外营销的推广和运作不够熟悉等等。

从目前的状况看,在国际化传播上当务之急要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一)增多对外传播版权输出的品种。现在签约版权输出的多是一些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知识读物,幼儿启蒙、科普读物、卡通动漫图书、经典名著等板块的潜力没有很好挖掘。在产品形态上以图书为主,其他媒介形式的产品很少。这和我们在产品开发的概念上没有与国际接轨有关,现在我们的原创图书以文集、文字为主,这与欧美的儿童图书的基本面貌是有区别的。国外的短故事一般以图文配合的形式来展现,图画的比例甚至大大超过文字,这更加符合少儿的阅读和审美习惯。英国著名艺术史大师肯尼斯·克拉克说过:“一件伟大的作品,即使坐在时速30英里的巴士中,惊鸿一瞥,也能立即感受到它带来的震撼力。”好的图画可以用来弥补文字的不足,达到画中有话的效果,使整本书更具有可读性。我们要着眼于读者对象的阅读趋向和未来少儿出版的趋势,提升对外传播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海外营销平台,形北京成长期推广的长效机制。目前对原创图书的版权输出工作还只是在几次国际展会上进行简单宣传,而没有形成一个长期推广的长效机制。像接力社还是主要利用各大国际书展的平台,向国际版权机构和出版机构推介该社优秀原创作品的方式获得版权输出的机会。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篇9

关键词:视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性环境建设;小学阶段

一、问题的提出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用平常方式从事普通人所能从事的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502万人。其中,视力残疾1263万人,占残疾人口总数的15%。在国际上,有关视力残疾儿童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而在我国,目前只有盲童学校和随班就读两种。

随班就读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回归主流教育、融合教育等国际先进特殊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由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出来的发展特殊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安置形式。

1987年,经历过失明痛苦的徐百仑先生在江苏、河北等地进行了盲童就近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的“金钥匙”工程,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特殊教育新模式的试验。1988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特殊教育的途径,即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学校为骨干,以大量设置在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和吸收能够跟班学习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格局。从此,随班就读便成为我国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主要策略。

在广州,随班就读工作起步较晚。200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对随班就读的生均经费标准、教研人员配备、招生政策等做了具体规定。2007年,广州市根据国家及省市的相关要求,在广东省率先出台了有关随班就读工作的两份指导性文件,即《关于加强广州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广州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文件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运行机制、经费保障、人员配备、师资培训、资源配置以及资源教室建设等方面做了详尽的具体规定。尽管政府已经提供了一个理性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但事实上政策的执行却很少能够以这种理性、逻辑的模式进行。视力残疾儿童在随班就读中会面临家长和教师对于随班就读的态度问题、普校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能力不足、盲童不被同伴接纳等种种困难,这些都将直接导致随班就读的视力残疾儿童处于“随班就坐”或者“混读、陪读”的状态,给真正的融合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也让人们深思应该如何在保障视力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力的同时,为他们提供真正的、有效的教育支持。

二、小学阶段视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性环境建设

美国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支持涵盖了其0~21岁的整个学习过程。而本文聚焦小学阶段,是因为目前广东省广州市视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且涌现的困难和争议较多。同时,小学阶段属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义务教育的开端,视力残疾儿童在小学阶段能否适应随班就读的安置模式,会直接影响其后续能否获得良好的发展。

随班就读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改变视力残疾儿童的存在空间,而更多的是为全体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和负责任的融合。要实现这种融合,除了政策的修改、课程的重构以及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的提升,还包括支持性的环境建设。阿姆斯克朗指出:特殊教育正在从“缺陷模式”转化为“成长模式”,他强调特殊学生只是部分能力的限制,而不是全面的损伤;如果能够提供其所需要的支持服务,他们是可以成长的。为了达成这种成长,提供的支持并不是把视力残疾儿童单独抽离出来进行个别化教学服务,而是在普通班级中提供融入性的服务,这种融入性的服务包括教室物理环境的调整和心理环境的营造,结合运用辅科技,促进全体学生对视力残疾儿童的理解,进而实现学生的有效融合,满足学生需求。

(一)物理环境的调整

物理环境的调整是指学校根据特殊学生的需求,建立或改善整体性的设施设备,营造无障碍校园环境,使特殊学生对校园设施和设备均能达到可到达、可进入、可使用的程度。它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无障碍的学校建筑与设施

美国1973年颁布的《康复法》第504条款中明确主张所有残障者,应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且得到合理的调整,这些调整包括了物理环境和教学的调整,直至1990年的iDea中亦同样规定所有残障者享有参与就业、公众设施、交通、政府机构和大众系统等无障碍环境的权利(钮文英:《拥抱个别差异的新典范――融合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年,第57页)。因此,建立无障碍的学校建筑与设施是满足残障者教育需求的基本条件。

在人们感知世界的过程中,87%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而视力残疾儿童因为视觉部分或完全丧失,原来由视觉感知的事物只能由别的感知觉来补偿。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适合盲童感知和识别环境方式的校园环境,使他们可以独立完成各种行动,在校内自由通行。如,在盲童主要活动区域铺设盲道,让学校各地点的出入口容易进出,通道边不要放置垃圾桶或其他障碍物,走廊、楼梯安装扶手,等等。

2.建立无障碍的教室空间与设施

(1)教学场所的空间运用。教室空间的运用可以借助结构化环境的安排,将不同内容或功能的教学活动进行清晰明了的功能分区,如小组讨论区、游戏区、个人学习区等,让盲童能够准确理解环境和互动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教室的位置尽量安排在低楼层(一楼最佳),降低教室环境的复杂度,增加设备、器具的安全性以及盲童对环境的熟悉度,避免有尖角的器具造成危险与伤害。对于低视生,可提供稍微倾斜的桌子,或是提供书架,使他们不用靠近或弯腰就能看,还可以在座位上加装台灯、提供额外的光源等。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小学自1990年开始创办特教班,现有特殊教育学生12人。学校所有资源教室均设于教学楼一楼,分为音乐治疗室、生活技能室、个别化训练室、游戏辅导室等7个专用场室。每个场室宽敞明亮、设备齐全,为学校开展以个别化教育课程为核心的可推广融合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坚实的载体和平台,其在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训练以及对家长的咨询指导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座位安排。按特殊学生的不同需求,座位的安排应该也有所不同。对于视力残疾儿童,以能够清楚听到教师的口头指令为安排原则,尽量使低视生座位靠近黑板和其他提供学习指导的器材,如大字课本、阅读架、电子助视器等,以减轻其视力负担。同时,课桌要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便放置学习所需的辅具。

(3)环境布置。特殊学生首先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然后才能接受针对性的教育。视力残疾儿童活动能力较差,跌倒、碰倒、滑倒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上首先要考虑其安全性。教室内的所有物品尽量避免棱角出现,地面铺设防滑地垫,桌椅摆放整齐划一……只有在一个身心感到安全和舒服的环境中,才可以帮助盲童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同时帮助他们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得到经验。

(二)心理环境的营造

1.营造认同与接纳的环境

钮文英在《拥抱个别差异的新典范――融合教育》一书中列举了一个例子:电影《美女与野兽》中,美女刚开始对野兽的外表深感恐惧,但在进一步接触后,她发现野兽内心善良的一面,进而开始喜欢它。因此,钮文英认为,要引导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建立友谊,进而支持和协助特殊学生,需建立在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包括对特殊学生特质、行为方式、优势以及弱势等各方面的了解。

在对广东省广州市文德路小学的视力残疾学生进行随班就读指导工作中,为了达成普通学生对他们的了解,盲校教师与该校教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班会活动,对普通学生进行了与视力障碍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分享,教师安排“模拟和体验视力障碍”的活动,要求学生戴上眼罩走路,让普通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盲童,通过这些活动掌握应如何与视力残疾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如何提供协助等。

2.营造安全与归属的环境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五种层次的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身体的安全感由物理环境的调整来实现,那么心理的安全感则需要教师和同伴有意识地营造和谐、接纳、互助的心理环境来实现。

一方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目前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其实是一种大众教育的模式,它面向所有学生的需要与潜能的发展,而非满足一小部分学生的要求。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每天繁重的课时任务已经将他们压得苦不堪言,如何做到抽出额外的精力和时间教育一个特殊孩子,并且保证他的安全。所以,对于班上有特殊孩子的教师来说,他们一开始都是拒绝的,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其他学生对特殊孩子的看法,以及特殊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如果教师对班上的盲童秉持积极接纳的态度,便能帮助学生彼此间产生正向的回馈,从而较好地避免敌意和冲突的产生,建立一个心胸开放、互相尊重以及资源共享的环境。另外,教师还必须考虑学生教育的公平性,要关注所有学生,不要频繁地因盲童的视力残疾而给予特权,造成盲童被优待隔离的处境。

另一方面,普通学生也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学生建立同伴支持是随班就读工作富有成效的要素之一。有些视力残疾儿童在五官上会给普通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不愉悦之感,用盲文笔写字时会发出“咚咚咚”的响声,影响其他学生写作业,甚至会有一些摇头、戳眼睛的盲态让普通学生觉得非常可怕。这些行为一开始都很难被普通学生所理解,从而影响彼此间的人际交往。教师可以协助普通学生了解盲童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减少普通学生的恐惧和排斥感。当教师引导普通学生和视力残疾儿童建立了和谐有效的同伴关系后,这在教学活动、生活休闲中均能够发挥同伴支持的作用,帮助视力残疾儿童更好地实现班级的融合。

3.营造尊重与自我实现的环境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它既包括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了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欣赏。

教师应该切实采取行动来提升视力残疾儿童的自我认同感。盲童由于生理的限制,生性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自我概念较模糊。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正面的鼓励和赞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留意只赞许良好的行为表现,切忌滥用赞赏。盲童听觉敏感、声音模仿力强、记忆力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让其参与班级管理,并为其他同学服务,从而得到成功的经验,来提升其自我价值感。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特殊学生往往被描述为被动的受助者,而非积极的行动者。赋权理论则认为,任何个体或群体都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制订自己的生活日程,获得相应的技能,建立自信,能够参与有关自己的问题解决的决策,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各种安排。按照赋权理论,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衡量视力残疾学生能够承担的责任范围,让他们学习做选择与决定,获得自由和受尊重的感觉。

(三)辅科技的运用

物理环境的无障碍实现了空间的融合,心理环境的营造实现了社会的融合,而辅科技则有助于功能融合的实现,有助于特殊学生潜能的发挥。

根据美国《辅助科技法》,辅科技的定义为“任何物品或装备,不论是现成或经过修正的、高科技或低科技的、电子或非电子产品,只要能增加、维持或改进残障者功能皆可谓之”。在有视力残疾儿童的融合班级中,辅科技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针对视力残疾儿童看不清楚的特点,可以提供光学助视器、非光学助视器、电子助视器等放大视觉信息的助视器辅具。

(2)针对视力残疾儿童看不见的特点,可以提供立体书、盲文书、语音书等将视觉信息转换为触觉或听觉信息的辅具。

(3)针对视力残疾儿童行动不便的特点,可以提供盲杖,让他能在无障碍的空间中,进行学习场所的顺利转换。

(4)针对视力残疾儿童获取课外知识途径受限的特点,可以提供盲用数字信息无障碍设备等辅具,如永德读屏软件、多媒体学习平台、网络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辅科技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保障随班就读的效果,为视力残疾儿童的有效融合提供支持。但由于在随班就读的班级中,辅科技的使用者仅仅是少数的一两个学生,因此还需要考]到班级中其他教师和普通学生的感受与需求,更好地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让辅科技在融合环境中扮演恰当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钟经华.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钮文英.拥抱个别差异的新典范――融合教育[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

儿童读物市场调研篇10

关键词:儿童书籍;趣味性;设计

一、儿童书籍设计的现状

我国的书籍装帧设计飞速发展,各类书籍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丰富多采,随便走进一家综合性书店都可以看见书架上琳琅满目的精美书籍。儿童书籍作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启蒙读物更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子数码类产品的出现,实体书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是,由于电子数码类产品存在影响儿童视力的弊端,所以儿童书籍设计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设计者和书籍出版社更应抓住这个机遇,让儿童书籍设计市场有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从国内市场现状来看,儿童读物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包括艺术、童话、科普、学习、漫画、益智、生活等。但在众多书籍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由于设计者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使很多书籍都以成人的心态和思维来设计,导致书籍缺乏童心和童趣,过于成人化和模式化。且缺少本土的原创作品,缺少创意和趣味性的书籍。其次,是由于成本和印刷技术的原因,在材料的选择上过于普遍和单一,不少书籍在工艺制作上粗制滥造。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们从小培养审美意识。儿童的世界不像成人世界那般复杂和繁复,而是充满了天真和单纯。他们在书中吸收各种各样的养分,好的书籍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则会错误引导孩子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绝不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孩子们会选择一个印刷有草莓冰淇淋的笔记本,仅仅是因为“我喜欢吃草莓冰淇淋”。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幻想和单纯,分析能力弱,在选择书籍上也会比较盲目,所以设计者更应该充分地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去设计儿童书籍。

二、儿童书籍设计的趣味性要求

(一)儿童的阅读心理

儿童书籍与成人书籍有很大的不同,儿童书籍要求设计者必须真正了解儿童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一切以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而不能用一个成年人成熟和稳重的情感和情绪去表达。这样才能设计出吸引儿童阅读兴趣和符合儿童审美的精致读物,既满足儿童阅读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儿童对色彩、造型及美的事物的欣赏和认知。要想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在书籍设计上就必须具备“童心、童趣和童真”的要素。抓住孩子们好动、多变、求知欲强烈的特点,在书籍装帧设计的表现手法上表现出来,例如:主题明确、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图案趣味等。以儿童的思维方式为前提,掌握儿童喜欢什么、好奇什么、对什么样的色彩敏感。只有了解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深入他们的生活,才能在书籍设计中与他们产生共鸣,才能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二)趣味性对儿童书籍设计的影响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而对于儿童来说书籍更是成长过程中的营养品,是打开世界大门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认识和了解世界最直接的方式。他们从书籍中获得大量的最直接的知识和资料,因此书籍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且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优秀的书籍设计必然少不了趣味性,而趣味性的设计必然离不开图形的合理运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和造型的个性化设计,这些因素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儿童在这些优秀的书籍中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由于儿童还在发育阶段,因此自控能力特别差,思维比较跳跃,对待事物没有足够的耐心,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趣味性的书籍在儿童阅读期间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优秀的儿童书籍必须符合在儿童理解范围内的趣味性创意,使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阅读愿望,并且能够非常愉悦和自主地完成阅读。如果书籍的趣味性设计创意过于复杂,让儿童难以接受和理解,那么再好的创意都无济于事,所以创意一定要符合儿童的思维和心态。其次,让儿童全身心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就必须要把阅读过程升华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过程,并与书籍里的内容产生互动与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培养儿童学会自主阅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性情的能力。

三、趣味性元素在儿童书籍中的表现

(一)造型的趣味性

在书籍装帧设计飞速发展的今天,书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和造型,琳琅满目、变化万千,儿童书籍形态和造型的设计更加突出和广泛。由于儿童年龄的特殊原因,儿童书籍设计采用软性包装材料,例如棉布和麻织物(如图1)。棉布和麻织物都非常柔软温和,不像有些纸张薄且坚硬,容易划伤孩子的手。棉布和麻织物更亲近自然,触感极佳,而且破损率非常低,无毒无害,可回收和反复利用,还可以清洗,有利于儿童健康和环保,并且在视觉和触觉上增加了儿童对书籍的新鲜感。为了使儿童书籍设计在内容和形态上达到统一与协调,在造型上选择儿童喜欢并且熟悉的元素至关重要。例如玩具形、动物形、人物形、植物形等(如图2),这些都可以使儿童与书籍产生共鸣和互动,达到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激发阅读热情的双重目的。

(二)色彩艺术的趣味性

当孩子们在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儿童读物的时候,我相信第一个能吸引他们的一定是颜色,色彩在儿童的视觉中有着先声夺人的作用。“色彩优于形式”这句话体现了设计的一个原则。无论是设计服饰,设计海报招贴还是设计家居都要遵循。色彩在儿童书籍设计中更是如此,无论多么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无论多么精致的文字排版,都没有色彩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更能吸引儿童的眼光。通过对儿童审美能力和心理特征的了解和分析,可知儿童的世界是色彩斑斓、轻快明亮的,不掺杂任何的浑浊,单纯而美好。在孩子们的眼中,小草不一定是绿色,太阳不一定是红色,大海不一定是蓝色。任何色彩都具有它自己的语言,都能带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所以在儿童书籍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理解和对色彩的感知来表达,而是应该以孩子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整个世界。我们应该大胆地采用丰富的色彩,使之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儿童会被这种强烈的对比色彩所吸引,从而自主地靠近书籍。书籍设计的色彩能够帮助其提高对色彩的认知度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阅读过程中寓教于乐,使身体和心灵都得到放松。

(三)图案的趣味性

图案在儿童书籍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是儿童在阅读书籍过程中非常关注和在意的部分,因此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一副妙趣横生、色调鲜明的插画远比华美的语言和精美的排版来得更直接、更能打动孩子的心。“美丽的云朵怎么会长在大树上呢?森林里的大树上怎么会有小房子呢?”这些有趣的图案都会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才更有探索心去书籍里寻求个究竟。分析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用夸张变形、不受约束,注入抽象、概括风格的设计,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如:漂亮的裙子会说话、精美的文具盒会跳舞、滑板长了翅膀会飞翔等。由于儿童心智发育不成熟,在面对新事物和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会刻意模仿和学习,这就要求儿童书籍在设计上要采用积极乐观的元素,并且这些趣味图案要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

(四)以“阿罗系列”丛书为例解析趣味性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以“阿罗系列”丛书为案例分析(如图3)。“阿罗系列”描绘的是一个叫阿罗的小男孩,在他异想天开的想象里,一支彩色的蜡笔都可以实现自己的全部梦想。此系列书籍的作者是克罗格特•约翰逊,他的作品之所以风靡全球四十年,成为儿童书籍的经典,并且被美国《出版商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是因为他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巧妙地运用孩子的思维逻辑和情感需求,真实地描绘出孩子的理想世界。“阿罗系列”丛书深受孩子们喜欢,其作品内容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图案线条简单富有创造性、书籍色彩多样化并符合儿童审美、不同材质拼贴增添生动性等,这些因素都是此系列丛书感动无数读者、成为无数家长购买儿童书籍首选的原因。一本优秀的儿童书籍,不仅仅需要增长孩子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打开他们思维的大门,自由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拥有更高的艺术审美能力。

四、趣味性儿童书籍设计的发展和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类数字电子类产品琳琅满目,网络上儿童读物更是数不胜数。大部分家长购买大量儿童书籍的出发点都一样,都是为了让孩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任务和压力,从而让阅读离孩子越来越远甚至厌烦阅读,这样就违背了让孩子阅读的初衷。让孩子们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并不是给孩子施加大量阅读的压力,而是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自由,无论是图书馆、教室里还是书店里,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和书籍在一起的时光。同时,在阅读期间更重要的一点是选择书籍,不要强迫孩子选择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书籍,给孩子们更多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适合并喜爱的书籍,这样他们在书籍里学到的东西会更广阔。如今,儿童阅读书籍并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和见识,更多的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很多人认为书籍只是作为一种外在包装而存在的,其实它包括了很多方面,例如:内容和形式、装桢和工艺设计等。只有外在和内在都高度统一,才能真正做到给阅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升华阅读过程。把趣味性的多种表现手法和儿童书籍设计结合,将会摩擦出更多想象不到的火花。趣味性儿童书籍将会给孩子们带来更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与体验更多的审美形式和艺术魅力,从而爱上阅读。

五、结语

书籍是让儿童了解世界并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儿童书籍设计应通过书籍的形态、色彩以及奇特的造型来创造出趣味性。设计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设计出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书籍,使儿童书籍兼具功能、趣味、美观的多重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事物、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在学习过程中寓教于乐,激励儿童对未来世界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孔德明.儿童产品艺术设计探微.包装与设计,2005(2):95-97。

[2]王美双.书籍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构思与实践.教育现代化.2016(16)

[3]马晓霞:《儿童书籍的设计研究》,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4]黄志熊:《营造儿童书籍感官体验的设计研究》,江南大学出版社,2008

[5]舒鹏飞:《互动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江南大学出版社,2012

[6]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7]于莹;张家琪;张天真.儿童画创作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设计.2015.(2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