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42:36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获取图像信息重要性

随着课改的进行,大大小小考试题目的越来越多样化,新颖化,题目中的已知信息也不再那么显目,好多时候都需考生从中挖掘信息,有时要从文字中获取信息,有时需要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前者比较常见,后者尤其对于学初中物理学生而言不但少见而且又有难度。下面我举例说明从图像上获取信息对解决初中电学解问题的重要性。

例1.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则电源电压和元件B的电功率分别是()。

a.2.0V,0.8wB.2.5V,1w

C.4.5V,0.8wD.4.5V,1.8w

解析:此题无论是求解电源电压还是求解元件B的电功率都必须知道此时元件B两端的电压,还有元件a两端的电压。通常办法是根据U=iR计算U,但因为R未知无法求解电压。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图像中获取信息。从图像知电路中电流0.4a时,a两端的电压2V,B两端的电压2.5V,电源电压4.5V,元件B的电功率p=Ui=2.5V×0.4a=1w。故答案选C。

例2.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阻甲和乙都是阻值不变的电阻;

B.当乙两端电压为2V时,R=5Ω

C.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电源电压为2V

D.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总功率为1.2w

解析:甲的U-i图像是直线、乙的U-i图像是曲线。由图像特点可看出电阻甲阻值不变,电阻乙阻值变故a错。B选项是求解乙的电阻。因为乙是变阻要求解乙的电阻必须知道2V时通过乙的电流。由i=U/R计算是不行的。题目除了文字再就是图像,只有通过图像唯一途径。由图像知电压为2V时乙的电流为0.2a。因此,此时乙的电阻为10Ω。B错。根据例1方法知此时电源电压为3V。C错。同样由例1方法知此时总电流为0.6a,功率为1.2w,故D正确。

例3.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接a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根据测出的电流、电压值,画出了定值电阻R的U-i图像;当开关S接b时,同样根据测出的电流、电压值,画出了灯泡L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

(1)求定值电阻R的阻值;

(2)将R与灯L串联接在6V的电源两端时求灯丝的实际电阻值;

(3)将R与灯L并联接入电路并调节电源电压,当R消耗的电功率为4.9w时,灯L恰好正常发光,求灯L的额定功率。

解析:(1)根据R=U/i要求R必须知道U与i。但题中文字没给一个数字。我们应从图像找信息,而且信息必须准确。乙图中有两个U-i图像,下面需确定哪一个为R的U-i图像。因为R是定值电阻,所以图像是直线的为R的U-i图像,然后在R的U-i图像找一点读出电压与电流这样R就知道了。(2)由(1)知乙中曲线就是灯泡的U-i图像,图像告知我们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所以只能求解它在某种状态下(电源电压6V)的电阻,题目文字中同样没有给出此时灯泡的电压与电流,只有从图像中获知究竟曲线上选择那一点呢?不同的点对应的电阻不同,此时我们需明确串联电路中灯泡电压与R电压的和等于电源电压为6V,因此在U-i图像中找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和为6V时的电路中的电流,由图像知这个电流为0.4a,并进一步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因此灯泡的电阻是5。对于这一问个别学生用数学办法求解了,但是对于数学知识功底不深的学生很难想到也不容易求解。因此我们最简单的方法还是获取图像信息。(3)R与灯L并联,R消耗的电功率为4.9w时,灯L恰好正常发光,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压,要求额定功率还需知道它的额定电流,仍从图像得知额定电压下的额定电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上几道题解决办法都是从图像获取信息,图像信息有时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唯一途径,有时也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若不从图像信息入手问题有时就没办法解决或解决方法复杂从而使题的难度加大。获取图像信息不但在解决初中电学问题具有重要性,而且在解决其它物理问题也同样重要。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陷阱题设置建议

引言

陷阱题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程度,命题人故意给学生设置一些干扰条件,学生往往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解题的错误[1]。陷阱题在近几年的考试题中非常常见,但是如果学生能够识别出陷阱,这类题目也就不足为惧了。

1.怎样设置陷阱

1.1利用无用数据设置陷阱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题目中的某个数据没有用上,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解答,然后就会出错。出题的人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会故意设置这样的陷阱,这种情况体现了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缺乏排除干扰的能力。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我们把一个36V、4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能够测出流过它的电流为1a,要求它的实际功率。有些学生直接用公式p=Ui进行求解得到p=36V×1a=36w,显然考虑问题并不充分,因为我们不确定此时小灯泡是不是达到了额定的电流,首先我们1.2利用负迁移设置陷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的所谓的经验有时候会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负迁移,在学生理解概念的时候会对他们造成干扰,要想把这种干扰排除掉,学生必须摆脱思维定势[2]。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电饭煲是“220V,1100w”,它有两档开关,电路图如图1所示,1档是用来焖饭或者保温的,2档是用来烧饭煮饭的,如果接2档,则电路的功率是1100w,如果接1档,则电路消耗的功率是22w,我们要求的是电阻R的阻值,以及电路在1档时,电阻R的功率。

2.一些常见的陷阱题分析

2.1静摩擦力问题

如图3所示,一个物体重100n,给它施加一个水平压力F,F的大小为60n,物体此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如果让压力不断增加,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会怎么变化,学生很容易想成压力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物体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属于静摩擦力,它不会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从二力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静摩擦力是不变的。做此类题的关键就是要分析清楚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果是静摩擦力,就需要用二力平衡进行分析。

2.2平衡状态问题

一个起重机吊着一个物体悬在空中,物体的重量为G,那么起重机的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与物体的重力相比哪一个大,当起重机吊着货物匀速的向上升的时候,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又会如何变化,如果起重机升到一定程度,又吊着物体以6m/s的速度向下降的时候,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又会怎么变化。学生在解这道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思维定势,认为刚开始的时候物体是静止的,后来匀速上升的时候,拉力应该大于重力,而匀速下降的时候拉力就小于重力了,而事实上,无论物体处于以上哪种运动下,它都处于平衡的状态,所以拉力是等于重力的。这道题考查的主要是静止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的合力为0。

2.3漂浮问题

一艘轮船原来它的吃水线是浸在水中的,后来在行驶的过程中吃水线露出来了,那么轮船受到的浮力会发生变化吗?这道题很容易让学生误解,认为是浮力增大了才会使船升起来,其实只要轮船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它受到的合力就为0,也就是浮力等于重力。

结语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对一些常见的陷阱题要仔细地进行分析,找出陷阱所在,此外我们之所以会出现错误就是因为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所以对于相关知识也要及时地理解和复习,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篇3

随着人类海洋开发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深海探测的发展,水下小型传感器、水下小型机器人等仪器是人们进行海洋研究的重要手段,它们需要连续的电源驱动仪器工作,一旦电源消耗完毕,它们将失去相应的使用功能。因此,电源持续可靠的补给是仪器工作的前提和瓶颈。分布在深远海位置用于监测环境物理、化学因子变化的许多小型电子仪器的特点是使用功率低(如待机功率只有毫瓦级),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年或更长),使用自带电源无法连续长期工作。目前,人们常用的几种供给电源方式均难以满足远距离长期探测的需要。故人类迫切需要研究新型能源材料技术以满足海洋开发和探测的需求。海底生物燃料电池是1种使用新型能源材料技术的电池,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沉积物(如海泥)作为燃料,海泥细菌代谢沉积物产生电子,在海泥中放置石墨阳极(也可称为负极),海水中放置阴极(也可称为正极),海泥细菌附着到阳极表面形成生物膜;这些电子通过生物膜转移到阳极上,接通阴极,形成电流,可驱动仪器工作。阴极反应是利用阳极产生的电子,氧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该电池具有成本低、来源广、持续、长效、绿色等特点,考虑到一些低功率小型监测仪器的需求,可望作为供电电源满足监测仪器的长期需要。目前,大多数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集中在环境污水处理方面[3-6],开展海底生物燃料电池与利用该电源驱动监测仪器的相关应用研究较少。国外麻省理工学院微生物系的DRLovely主要开展阳极表面附着产电菌的基因工程研究,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Lmten-der博士主要开展海底生物燃料电池的海洋应用研究,tender曾经利用该电池实际海况成功驱动了1个小型海洋监测浮标,初步验证了该电池应用可行性。FeiZhang等曾利用美国密歇根湖的沉积物和湖水,组装电池,在实验室尝试驱动1个无线温度传感器[9]。本项目组结合海洋设备需求,开展了海底生物燃料电池石墨阳极改性技术研究以提高其输出功率,其技术思路是通过化学氧化和其他改性方法,改变石墨阳极表面的生物惰性,提高其亲水性和生物亲和性,促进细菌附着,提高电池输出功率,结果表明化学氧化改性处理的阳极能够显著提高电池输出电流,提高电池稳定性]。本实验利用化学氧化改性石墨阳极,构建海底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其作为电源,驱动小型电子装置和海洋监测仪器。结果表明尽管海底生物燃料电池输出功率不高,但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升压装置设计,可以连续驱动小型电子装置和监测仪器(如计算器、钟表、海洋温度计、温深仪等)的运行。这既为水下仪器的电源补给提供了新方法,也为开发海洋广阔无垠的沉积层资源奠定了重要基础。

1实验材料、方法和电池装置

1.1实验室条件下,实验电极材料、方法和电池装置从胶州湾李村河入海口附近取海水和海底沉积物(如海泥),作为电池实验材料。所用的电极为普通碳棒,为了增强碳棒表面亲水性能和生物亲和性,使用浓硝酸氧化溶液处理碳棒,结果表明混合氧化酸处理后,碳棒表面的亲水性增加,附着细菌数量增多,电池输出功率提高,具体处理方法和结果见参考文献[16]。实验室构建的电池装置如图略。电池的阴极悬置在海水中,阳极埋置在海底沉积物中,各自导线引出,连接在一起,形成通路。电池可放置在玻璃烧杯中,也可放置在塑料桶中。为防止电极的极化,可以串接一定的电阻。

1.2实际海况条件下,实验材料、方法和电池装置海底生物燃料电池试验地点选在青岛胶州湾李村河入海口附近位置(36°05′n,120°19′e)。试验时间从2010年6月16日~12月23日。电池正极材料采用导电性碳纤维编织布(英国SGL公司,KwC600,50K丝束,0/90双轴向编织),没有进行任何处理,购买直接使用,负极材料采用普通碳棒(直径1.6cm,长17.5cm),表面经过化学氧化处理(浓硝酸氧化),具体处理方法见文献[16]。负极经过氧化处理后,电池性能可以明显提高。电池正极和负极结构照片如图2所示。图2a是经过氧化处理的碳棒,每10根捆绑成一排,5排(50根)作为1个电池的负极,平行插入到海底沉积层中,导线埋置于海泥之下引出到堤坝上。图2b是正极碳纤维布被固定到上边的大塑料框架上,大塑料框4个角被沙袋和锚块固定在电池负极所处的海泥位置上,防止风浪、潮汐影响装置的稳定性;下边的小塑料框被压进海泥,经过精确放置,小塑料框可以保护海泥中的碳棒;正极导线埋置于海泥之下引出到堤坝。在同1个区域相近位置,同时放置3个同样的电池装置,在海底呈现品字形排列,引出导线,平行进行测试。

2试验结果

2.1实验室实验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电池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可达到45mw/m2。对应的输出电压为0.35~0.5V。实验室长期测试(6月以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改性阳极组装电池的输出功率、稳定性和抗极化能力均优于未改性阳极,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化学氧化在石墨阳极生成含氧的醌式结构,该结构可作为电子转移介体,加速细菌产生的电子向阳极传递,提高电极反应动力学活性,进而提高电池性能[16]。单个电池的开路电压为0.75V,通路时,在一定的外接电阻条件下,电池输出电压为0.35~0.50V(达到最高输出功率)。这远低于小型电子器件(如钟表、收音机和计算器等)的启动电压(1.5~3.0V)。为此,本研究采用串联升压设计,把几个海底生物燃料电池串联起来,升高电压,满足仪器运行的需要。如图3a,3b所示,串联3~4个电池,就可以成功驱动小型电子装置的运行(如钟表、计算器),它们的驱动电压为1.5V。一般收音机是2节电池驱动,驱动电压需要3V,驱动电流更大些,为此,设计串联7~8个电池装置,就可连续驱动收音机运行(见图3c)。驱动这些小型电子装置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参看视频录象(见附件1)。

2.2实验室条件海底生物燃料电池驱动小型海洋监测仪器运行许多海底监测仪器需要长期在水下运行,其电源供给十分重要,决定着科研任务的成败。为了验证海底生物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应用于海洋监测仪器的可行性,本研究对电池装置进行了放大设计,采用1种石墨化电极板(加工成型尺寸为400mm×200mm×10mm,青岛钰兴石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作为阳极,阳极同样进行硝酸氧化处理。阴极采用1种活性粘胶基高强碳纤维(青岛远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300~400m2/g),有利于阴极性能的提高。电池槽采用玻璃钢水槽设计,玻璃钢电池槽宽度为650mm,高度为850mm,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本研究设计槽子的长度为4.8m,采用隔板设计,将槽子分隔成12个小槽子,每个槽子的宽度为400mm,这相当于设计12个电池,组成电池组。每个小电池槽底部是海泥,放置8块石墨阳极(见图4a左);槽子上部为海水,水中浮置碳纤维(见图4a),海泥和海水均直接取自胶州湾。组装的海底生物燃料电池放大装置如图4a(右)所示。整个装置稳定7~10d,性能趋于稳定,而且每个电池槽性能比较一致,可以开展电池电路设计驱动小型监测仪器研究。本研究选了2款仪器用于验证研究,1个仪器是温深仪(加拿大RBR公司产品),该仪器需要2节高能锂电池驱动,在水下连续采集数据。通过电脑预置采集数据程序,仪器按照程序设计要求,定期采集数据,然后通过接口,传输到电脑,处理或保存海水的温度和深度等环境数据,形成压力和温度曲线。温深仪照片如图4b所示。另1个仪器是海水温度计(中国海洋大学科学仪器厂生产),该仪器需要4节高能1号电池驱动工作。本研究设计将10个电池小槽子串联,电池输出电压达到6~6.5V,电流为15~30ma,能够满足海洋温深仪和海洋温度计用电需求,驱动其连续运行(附件2视频录音录像)。图4c是温深仪运行后,得到的温度(黄色)和压力曲线(红色),数小时运行结果良好。

2.3实际海况条件下,海底生物燃料电池驱动小型电子装置运行

2.3.1实际海况试验现场和长期测试结果当海洋潮位处于最低潮时,在水面下部安装电池,保证在最低潮位置时,电池阴极总是浸没在海水水面以下5~10cm,因为电池阴极一旦露出水面,电池将不能正常产电。图5a是最低潮位置附近阴极装置,图5b所示远处红色浮标附近是电池装置,近处可以看到从海底引出的导线延伸到堤坝上面,用于测试电池性能。长期测试结果表明(6月):单个海底生物燃料电池的平均输出功率(负载为50Ω)为15~25mw/m2。实际海况测试功率低于实验室测试的输出功率,这可能与阴极生物污损,阴极表面大量海泥沉积等因素有关,具体原因正在分析之中。

2.3.2电池升压装置研制在实际海况条件下,由于海水导电性强,海底生物燃料电池无法串联升压使用。该类电池开路电压只有0.75V,通路状态使用电压更低。而小型电子装置的驱动电压一般是1.5、3、6V等,因此,需要设计升压装置。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升压装置主要针对高输入电压设计的工作条件(如大于1.5V及以上),没有针对低输入电压条件下的升压装置或器件。因此,本研究特殊设计了电池升压装置(见图6a,6b,6c),并测试了其升压曲线,如图6d所示。该升压装置(见图6a,6b)在低输入电压条件下(0.5V),可以升压到1.15V,但是升压装置的功率转化率比较低,只有不到5%。升压装置6c采用了特殊的升压和电路设计,在更低输入电压条件下(如0.35V),仍具有升压效果,而且系统的功率转化率略高,达到10%~20%。

2.3.3电路连接和实际海况驱动电子装置运行利用特殊设计升压装置提高输出电压,同时,设计3个电池组并联提高输出电流。因此,本研究在胶州湾现场实现了海底生物燃料电池成功驱动计算器、钟表等小型电子装置的长期连续运行。如图7所示,图7a是试验现场图,图7b是计算器背面木棍支撑固定电源线,也表示没有任何其它电源,图7c是海底沉积层生物燃料电池驱动计算器运行。驱动该小型电子装置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参看视频录象(见附件3)。本装置在实际海况连续测试运行8月以上,仍然正常;从理论上分析,该装置长期运行没有问题。目前,尽管该电池输出功率和升压装置功率转化率还较低,无法满足大型监测仪器的电源需求,但该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海底生物燃料电池作为电源供给方式应用的可行性。该研究成果受到国内重要媒体的报道,科学时报(2010年10月21日a1头版)和中国海洋报(2010年8月13日3版),北京科技报、城市信报、青岛晚报等多家媒体在头版或重要版面都进行了报道[17]。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规范解答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50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是一类综合知识性很强的题型,既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也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在刚刚看到题目时,会感到迷茫,一时之间找不到适合的解题思路。其实只要对相关的电学知识都能做到充分掌握,学得扎实,再通过认真审题,分析解题思路,都可以顺利解题。在计算出正确结果的基础上,做到规范解答,则是需要更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规范解答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的步骤

(一)认真审阅题目

在刚刚拿到物理电学计算题时,首先要通过认真读题找到关键词,包括已知条件、隐含条件等解题要素。有些计算题为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会非常明显地给出已知条件,而是隐藏在一些关键句中,也就是所说的隐含条件。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可从物理现象、关键词等已知条件中挖掘出来,如“两节干电池串联”,就要想到其中的隐含条件是:电源电压是3伏。又如“在家里有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同时工作”,隐含条件是:电视机和电冰箱是并联在家庭照明电路中的,各自两端的电压都为220伏;然后再根据题目所述的开关的闭合状态或滑动变阻器的位置等情况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有的学生在审完题后,就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或者提出一个大概的解题思路,这就可以说是非常认真的审题了。有的学生审完题后没有形成相应的物流图景,就表示学生审题不仔细,对题中的隐含条件无法清楚认知,对应的条件都无法认知,就更无法解答题目。

(二)分析思路

这一步是解题的关键环节。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追根溯源到相关的定理和公式,再分析出已知条件与隐含条件之间的关联,针对所提问题在头脑中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在正式解题之前,可以在草稿纸上简单演练一遍,这样有助于把动态的电路化为静态电路,并确保解题思路的准确性。想要在考试中整理出思路,并保证思路的正确性。除了考试时细心审题,在平时也要养成多读、多练、多思的习惯,才能做到手到擒来。

(三)规范解题

解题的过程就是把分析好的解题思路和最终的计算结果通过物理电学特有的解题格式书写出来。这一步虽然倾向于动手多一些,但更需要用心。因为在物理电学计算题当中,结果算对了,解题不规范,照样得不到满分。在这里提出一个通过列次中考总结出来的失败经验,供广大初中生们借鉴,在每年公布完中考成绩之后,大批学生的实际得分与自己估计的分数存在很大落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像电学计算题这种占分数比重很大的“大题”在解题的时候书写不规范、不清晰、方程式表述不准确、卷面不整洁等,最终导致该分数没得到,不该丢的分却丢掉了。这就说明如果解题的过程做得不规范,即使思路和结果再正确,也难免会留下遗憾,可见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在考试中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成绩,在平时除了学好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以外,还必须养成规范解题的好习惯。

(四)自我检查

对于解题的思路、书写的规范、最终的计算结果等重要环节都要进行至少一次的自我检查。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则需要重新进行以上各步骤,直至正确为止。一定要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做到该得的分数得到,不该丢的分数不丢。

二、规范解答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的例题分析

虽然物理电学计算题的出题形式多样,内容变化较大,但是审题过程和解题思路这些解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是运用物理的原理及公式列出方程式计算出最终结果。以下是规范解答物理电学计算题的三个典型例题分析,有助于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解题经验。

例题一:灯泡1上标有“220V40w”,灯泡2上标有“220V100w”,将灯泡1和灯泡2串联在220V的电路上,问灯泡1和灯泡2哪个亮度更大?

首先在审题过程中需了解两个灯泡中所含的相关数据,R1和R2;其次将灯泡1和灯泡2进行串联,i成为已知条件;从所问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所求为p。在解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量为电功率-p实、电阻-R、电流-i,且套入p=i2R公式中。

解:灯泡2Rp2,所以灯泡1更亮。

例题二:有三个相同的电阻,额定功率均为10w,先将其中两个电阻进行并联,然后再将它们跟第三个电阻进行串联,求这组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的功率是多少?

其中两个电阻并联之后的总电阻为R/2;因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是正比p系,所以并联的两个电阻所占用的电压是第三个串联电阻所占用电压的二分之一;因此,当串联的两个电阻电压达到额定电压时,电路消耗的功率是最大的;这时串联的第三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正好与它的额定功率10w相等;因为并联的两个电阻分得的电压为第三只的二分之一,所以并联的两个电阻每个消耗的功率为2.5w。

解:这个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0w+2.5w+2.5w=15w

例题三:一只标有“220V100w”的灯泡,当它正常工作时,计算出它的电阻是多少?如果将这只灯泡接到110V的电源上,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如果它持续工作10分钟,需要使用多少电能?在1度电的情况下,能让这只灯泡持续工作时长是多少?

解:正常工作时灯泡电阻为:R=U^2/p=(220V)^2/100w=484欧。在110V下实际功率为:p1=U1^2/R=(110V)^2/484欧=25w工作10分钟所需电能:w=pt=25w*600s=15000J

1度电工作时长为:t=w/p=1Kw.h/25w=1Kw.h/0.025Kw=40h。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篇5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所谓“生活化”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学中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和应用同实际生活相关、相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该教学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1]。通过该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将生活实际和学习结合起来,并能使其留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问题。通过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构建起高效的科学课堂,还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为了践行初中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一、将教材进行生活化处理

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大多的教材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版与更新,但是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初中科学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践行,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对教材进行生活化处理[2]。首先,可以将教材中与本地生活实际不相符的内容进行更改。因为教材中的示例,有可能只局限与某一地区,与本地的生活实际完全不符,教师可以联系本例生活实际,编写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教学素材。其次,教师可以在一些重点课程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最后,教师可以将教材中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较远,相对较为复杂和抽象的知识做出改变,使其能够以一种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如,在讲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教学内容时,该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就可以收集与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相关的生活实例为学生进行讲解。可以向学生提出,坐车的时候,看到车窗外的人或物的后移现象,以及在跑早操时看到并排的同学没有移动的现象。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改变教材中的抽象概念的表现形式,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创设生活情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中有“生活教育观”、“为生活而教育”等教育理念,都强调了要向学生提供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材料,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3]。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还要注意观察生活实际,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这些学生常见可感的材料,来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学习环境中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科学中有《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对植物油在水和油两种不同介质中的溶解性进行分析。一般的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中,通常是首先将植物油吸入吸管,然后滴入分别装有水和油的试管,让学生观察试管中的液体变化。但是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衣服油渍清洗现象应用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清洗衣服上的油渍的呢?”或是“你观察过别人是怎么消除衣物上的油渍吗?”,学生一般都不能很准确的回答问题,教师就可以将课前准备的衣服拿出来为学生演示。可以在衣服上滴一滴植物油,先用清水进行清洗,仍旧留有明显的油渍;在油渍处滴一滴汽油,用毛巾擦拭,油渍明显消失。因为教师的实验现象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就会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学生就比较容易得出“油不溶于水,但是溶于汽油等其他溶剂”的实验结论,并能将该结论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三、加强练习的“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将教学从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其走向生活,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初中科学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使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因此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中的现象或其他可感素材,编写与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的教学习题[4]。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入了解,通过生活化的习题练习,强化了其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掌握,并且教师不应该将科学练习局限于提高成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教师在编写科学的训练习题时,要加强练习题的“生活化”。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完成的练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了解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更加相信学习科学知识能够对生活实践有所帮助,并能在课堂中认真学习科学知识。比如,在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练习,比如,根据家中电能表上标示的额定电流,推算出在该电能表中的额定功率为多少,并对每分钟的电能表的转数变化进行观察,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还存在其它可以检验电能表中电功率值的方法。学生通过对电能表进行观察后,可以了解在家庭用电中的电功率,并对家中的用电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另外,通过对其它电功率计算方法的思考,能够将学生的知识网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温故知新,加强其运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结束语当前,社会不仅要求人才掌握大量的知识,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这需要在学生的初中阶段就进行培养。加践行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知识,并能使学生将生活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傅利兴.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12(12)

[2]任光鑫.浅谈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让科学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J].考试与评价.2013(02)

[3]虞锋益.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篇6

一、中考命题改革的走向

1.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在试卷内容方面都出现了大量的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题目,这些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取的试题素材,符合学生利于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体验到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寒冬的清晨,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评析:该题描述了寒冬的一种现象,很多地区的学生可能见过,但常常不去注意,很少有人提出问题。要能回答本考题中提出的问题,不仅要了解“冰花”是哪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还要注意“冰花”产生于玻璃内侧还是外侧。这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和应用知识解释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2.命题内容方面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的题目。开放性试题的出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如爬杆比赛时,若要比较谁的功率大,分别需要哪些测量仪器和测出哪些物理量?评析: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理解功率的意义,了解功率与功的区别,知道功率的基本测量方法。本题不是简单地考查实验仪器的操作,也不是课本实验的重复,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创造性思考的空间。

3.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学生探究能力

的考查。各市的试题中都出现了一些科学探究及探究性实验题,且在试卷中的份量较重。这实际在考查同学们对一个新的实验如何去设计、去研究、去把握,如何去分析解决问题。如2005年南京卷第28题:洗衣机排完水的时间与排水孔直径关系的探究。2005年苏州卷第37题:关于电流表的误差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的关系。2005年南通卷第23题“响水不开,开水不响”问题的探究等等。这些内容在课本上虽然找不到,有的连老师也没有去研究过,但其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原理却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这部分正是各试卷的亮点,其考查内容与以前相比力度大大加强。这些命题既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又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中考命题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在中考的考试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忽视地域差别,不能确保不同地区学生的公平竞争。中考命题需要考虑方方面面,其重点之一是如何使试卷“公平、公正、合理”。比如洗手间里通过传感器控制的自动干手器、高大建筑外表的玻璃幕、用斧头劈木材、挑担子的学问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也并非是所有学生都见过的情景。有些是城市学生司空见惯的,但农村学生却没有见过,也有些是农村学生天天都接触的,而城市学生却从未见过。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型家电进入了城市的家庭,如电磁炉、数码相机等。涉及到这些内容的考查,城市的学生就比较容易上手,而农村的学生就处于相对不公平的地位。

2.基础题过少,试题过分灵活,难度偏大。初中物理课程要求淡化对机械记性内容的考查,有些地方的中考命题一味追求“活”,造成难度系数过大,2006年江苏省十三大市的中考中,扬州市市区的物理均分不及格,常州市市区物理均分为64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两考合一的中考试题,基础知识即技能也应是考查的重点,中考命题基础题一定要送分到位,一份中考试卷只要有1~2题新颖的、大的综合探究题就行了,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反映学生是否能提出新的创见等。这样的中考试题均分就不会大起大落。也有助于教学的稳定。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篇7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习题类型特点以及解题的技巧,然后结合初中物理教育和教学的特点分析了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物理模型初中物理教育初中物理教学简单性原理

一、新课标对初中物理实验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新教材中把科学探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近几年初中物理实验习题从类型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特别在各地的中考中对实验的考查每年都在加强。大体上的出发点主要有:一是注重对操作过程和实验设计考查;二是对教材中常见的实验题的器材和实验环境进行变化;三是注重对实验失败原因的剖析;四是注重对实验过程的考查。二、初中物理实验习题三大类型的特点及解题技巧㈠测量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⑴用刻度尺测长度,⑵用秒表测时间,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⑷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⑺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⑻用电流表测电流,⑼用电压表测电压,⑽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2、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s/t,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F・S及二力平衡,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t。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㈡探究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1、不同版本的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2、不同版本的教材外物理探究型实验包括新课改以来物理课外读物上设计的探究活动和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其中最常见的有:⑴探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⑵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⑶车辆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⑷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这一知识点在各个试题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的教育引导中,提醒学生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应用得当的方法,一般都能轻松解决。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附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做出正确的解答。当然中考命题并不会只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得出,往往可能会更注重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体会出试题考查的方向,也就会从容应答。三、设计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⑴物理开放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这些试题或条件开放、或策略开放、或结论开放,可谓千姿百态。通过求解这一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一些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批立意和情景新、耐人寻味的开放型试题,它们成为试卷中的亮点,格外引人注目。⑵设计型实验题是指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研究方案,运用不同于教材或试题要求的实验方法解决同一物理问题,此类题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实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等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此方面的试题陆续增加并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周围之中,命题也已不局限于对教材已有实验的新设计。解答设计型实验时,首先要明确试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教材所学相关知识和设计,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变更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总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物理素养是公民的科学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基础教育一线的物理教育同行只有抓住实验探究教学,深化物理实验,让学生的科学素质真正能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篇8

一、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这一目的主要体现在常规的测量类型的实验中。比如,要测量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学生在做实验时,就必须在保证测量方法完全正确的前提下测量多次,收集数据,然后计算平均值来得到书的长,使测量值更准确。再如,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改变电压和电流,测出其阻值,然后计算平均值,来减少误差。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次实验的误差较大,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就可以大大地减少误差。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实验虽然也进行了多次实验,但是不能求平均值,比如,测量温水的温度、测量灯泡钨丝的阻值等等。

二、通过多次实验,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便于得出普遍规律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篇9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五、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

初中物理常见电功率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有效教学

由于电学内容具有实验多、公式多、规律多、概念多、知识容量大及比较复杂的电路图连接等特点,使得大多数初中学生认为学习电学知识最为困难,也比较枯燥无味。因而,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点可以帮助搞好电学知识的教学。

一、夯实电学基础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电学知识的学习同样如此。要学好电学知识,学生不仅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善于总结各知识点之间的系统联系,更要严格牢记基本知识点。详细地概括来说,重点的电学知识点主要有一个方法,即控制变量法;三个基本实验,即伏安法测功率、伏安法测电阻、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两种测量仪表即电压表和电流表;三个规律,包括并联电路当中的电阻、电压以及电流等各个特点,还包括串联电路的电阻、电压以及电流等各个特点,欧姆定律;五个概念,即电功率、电功、电阻、电压、电流。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的时候学会思考“应该怎样才能准确地定义这些概念?”“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该概念有什么重要作用?”“与之相近的概念有哪些?”“有什么样的物理量单位?”“换算关系如何?”“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等问题。

针对这些规律,学生要注重理解各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或关系。比如:“这些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与成立条件是什么?”“电源如何与正负接线柱相连接?”“被测电路与测量仪器之间是并联还是串联?”“该电表有几个量程?”“是否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两极?如何读数?如何选取?”等问题。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应当熟练地掌握每一个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归纳,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记录,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器材的选择道理、滑动变阻器和开关的使用规则和作用,电表量程的读数方法与选择、实物图连接、电路图、原理,等等。除上述内容外,学生还要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家庭电路、感应电流、电磁感应、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磁感线、磁场、磁极、磁化、磁体和磁性、电流的效应、摩擦起电、负电荷和正电荷。针对上述知识,学生不仅要能识记,还要能对有关简单的电学问题和物理现象进行解释。教师应当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最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基础知识点。

二、强化学生对解题技巧的训练

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吃一堑,长一智”,不仅让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想总结出解题的规律所在,就应该不断地总结产生错误的缘由。学生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积累解题方法,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提升学习成绩。比如,学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获得以下有关解题的技巧、方法:1.识别并、串联电路的技巧,尾尾相接、首首相连,由于电路是串联在各元器件之间的,因而是串联电路;而并联电路是指在电路的汇流点与分流点之间首尾是并列连接的,并且元件之间、多条电流路径能互不影响的独立工作的电路。2.有技巧地选择公式。由于并不使用原始的公式p=Ui和w=Uit来计算电功率及电功,所以可根据电流处处相等的串联电路原则使用公式p=i2R和w=i2Rt开展解题,并在并联电路中,电压是相等的,可以选用公式更加便捷、迅速地解题。3.有技巧地选择计算单位。比如:“220V40w”的灯泡能在1kw/h的电能下正常工作多久?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思路,则首先要将1kw/h转换成为焦耳,其次按照公式p=w/t带入相应的单位与数据,最终计算出结果。很明显这样做不但容易出错,而且计算量比较大。但是倘若把40w转换成0.04千瓦之后带入公式中加以计算便会简单许多。可见有效地选择解答方式会让你在计算中事半功倍。4.有技巧地解答电学综合计算题。在每年的中考物理中,电学综合计算题往往成为各省市的试卷压轴题,因而广大中考考生往往愁煞不已。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化的步骤训练来解题:第一,为标出待求量及已知量按题意画出电路简图;第二,在滑动变阻器被移至某个地方时,在开关发生闭合或者断开的条件下,对各工作用电器的连接方式进行及时判断。第三,按照上述分析,有效结合电功率、电功的变形公式及原始公式、并串联电路的电功率、电功、分压或分流、电阻、电压、电流等特点,并以电路中的不变量作为关键点,最后建立方程组或方程来解答问题。

当然并不只是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搞好物理电学知识,要想全面地提升学生解决电学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归纳,不断地进行巧妙指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