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37:29

教学方法的策略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策略方法

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包含了化学理论,化学实验等多方面的教学因素,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实行。

一、初中化学课堂的基本策略

1.帮助学生确立化学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定,是选择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对化学的学习还不能完全了解,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初中化学学习目标的确立上,应当有以下几个需要考虑的因素:首先,应当明确学习目标的确立不是一个单个的目标,而是一系列学习目标所组成的一个体系,在这个目标体系中,才能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这个目标体系中,应当包括学习的总目标,阶段性目标,还有根据不同情况所设定的关于课程、课时等目标;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进行分类和筛选,帮助学生确立比较现实的目标,然后进行调节和确定,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制订实现目标最适合的学习策略。

2.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场景,教师的讲课要简明扼要,尽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利于创新的情景,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使每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只做指导和解答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同时,可以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跃然于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官认识,使教学实践和内容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重视化学实验的学习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化学课堂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做起,这就要从实验教学入手,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进行化学实验,从实验中了解化学科学的真谛。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尽可能多地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的化学课在实验中进行,让学生自己动手,对于产生困惑的化学理论知识,可以用亲自动手做实验来验证,有些学生的创新想法,自行设计的实验项目,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验证,当然,由于有些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2)鼓励学生多做家庭实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替代品,利用生活用品来自制或改良实验装置,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想法。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学习化学用语中分散难点的策略

化学是一门将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综合性学科,而化学用语的学习,是进行化学学习的工具,是学好化学的关键所在。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已经包含了很多的化学用语,表示元素的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以及表示物质变化的式子等等,包括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结构的变化图在内的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化学用语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而每个符号和方程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关系,对于初中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是很大的。根据初中学生对化学的认知和理解,要突破化学用语的学习难点,可以采取将难点分散的教学策略,由于在刚开始接触化学用语时,多数学生会因为这些复杂的符号和方程式而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困惑,这时候可以采取分散难点的策略,帮助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首先可以从序言开始,有计划地将化学符号的学习分散到每节课中,使一些原本不会讲到化学符号的课堂,也有计划地出现一些化学用语,比如在序言上,讲解一些学生身边较为常见的词语,比如二氧化碳用Co2:表示、水用H2o表示、氧气用o2表示等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到化学符号的意思,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开始讲解化学方程式时,可以有计划地在学习化学反应的课程中,就适当地写入反应物和生成物,让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在学习方程式时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习和记忆起来都相对容易了很多。

三、化学探究式学习策略的实施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教学理念。通过化学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与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探究的目的,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探究内容,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任何形式的学习策略都无法实现其提高学习效率的最终目的。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转化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需要教师进行有组织的研究活动,使这种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教师要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在设置探究内容时,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一个平等和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对于一些有错误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指出,在不伤害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进行纠正。

3.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探究化学习策略的目的在于构建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以学生的知识和理论作为基础,通过重组和推论,最终建立学生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形成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在探究化学习过程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知识体系构建的核心。

化学是一门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地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进新课改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朱泽宽.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2]张正昱,杨维松.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3]盛诗凯.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绪言”课教学策略[J].林区教学.2009.(12).

[4]王通学.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人文化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月刊.2010.(04).

[5]何彩霞.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难点及教学策略[J].考试.教研版.2010.(03).

[6]李美亚.例谈初中化学实验的分类与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09.(09).

教学方法的策略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以探索问题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索,从而获得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培养学生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学到知识,更学到方法[1].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深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教师找大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企图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疲于找题,无精力找规律,学生疲于解题,无精力求消化,高耗低效的题海战术导致师生负担加重,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数学问题解决”既是一种具体的解题技能,更是贯穿在整个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一个“算法”的过程,而是一组“启发式”,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解决路径,不同的问题也常常会有相似的解决办法.因此要广泛收集信息,综合分析成因,考虑多种可能措施,权衡利弊关系加以择优.

下面我就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的问题:学习不主动,思维偏离,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缺乏自觉性和钻研性,谈谈看法。

一、创设知识迁移的教学情境,促成问题解决

知识的迁移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促使知识的正迁移,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和新问题的解决.要促成知识的正迁移,学生必须对已学知识的内容、结构有正确的理解,并能准确记忆和熟练运用.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知识迁移需要的前提条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上面的分析和举例,可以发现,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数学作为一门主课,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面,其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这种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分析能力的增强,创新意识的启迪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策略是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的基本途径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学问.其中数学思维策略是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总体思路.数学教师要熟练掌握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维策略,如模仿、猜测与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列表图示,等等.在教学活动中,预留一定的时间,对数学思维策略作专题讲解,并配置一些从简到难的问题作为练习.如果教学进度允许,就可以专门设置一节课来讲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经常会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解决过的问题特征比较对照新知识和新问题,设法将新问题的分析研究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模式中.因此,把新问题通过适当变形、分解,化归为学生熟悉的问题,这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策略.

除了上述方面外,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恰当设计简单问题导入,让原本单调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也可以适当引入现实问题、精选问题作为例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解答.

参考文献:

[1]尚凤祥.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997,5.8.

教学方法的策略篇3

[关键词]语音教学策略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语音教学,把语音教学放在中小学衔接和学生可持续学习背景下的一项关键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当运用以下方法:

①分散与集中相结合,pep教材设计了分散进行语音教学,把语音教学的难点加以分散,循序渐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集中.

②归纳与演绎相结合,pep教材从第二册开始,逐点加以归纳,先归纳单词首字母相同的辅音,再归纳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发音,然后归纳字母组合的发音,最后才让学生了解一下音标符号.教材结合一些常用的词汇教学,若干未曾学过的单词,给学生一些小尝试、小小的挑战;教师也可搜集一些简单的符合上述规律的生词让学生来读,或编一些有关这些单词的顺口溜等让学生来绕口令,pep教材上也提供了这些活动:把音标、单词、和单词图形来连线,和有这些音标的单词放在一起组成的句子--绕口令.由于这些单词的拼读和拼写是有规律的,学生很容易获得触类旁通的成功感,觉得单词不象原来这样难拼读、难拼写、难记忆了.

③语音教学与词汇学法指导相结合,在第一课时的let'slearn之后的下节课复习时,教师一边启发学生,把单词分解拼读,直呼音名,一边板书逐个字母或字母组合,把学生引导到”根据发音记单词”上来.日积月累,养成习惯.

④语音教学与dictation相结合,在每次听写之前,先通过上述策略,把单词复习一遍,进一步强化”根据发音记单词”,这样,学生在听写时一般都能尝试着听音写字母(单词).

⑤pronunciation与let'slearn相结合,把教材中的两块内容一起教,有时pronunciation内容偏多时,可先教一小部分,这样不仅分散了难点,也分散了”枯燥点”.

⑥pronunciation与Let'stalk相结合.这是教材习惯上的教学安排.当然在教学安排上也可把pronunciation与Let'sRead相结合.

⑦模仿与纠音相结合.学习英语主要靠模仿,多听录音,多模仿.然而,没有教师的个别指导和个别纠音,许多学生会出现发音不到位的情况.

音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既难教又枯燥,对小学生来说,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的拼读练习也确实比较乏味.因此,我们必须在教法上多做文章,否则小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语音教学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多渠道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单词拼读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音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音教学的方法很多,很生动,有词音配对、听音选词、听音写词、辨析单词发音、选词造句等方法;有歌曲、饶口令、童谣、韵律诗、语音故事和各种游戏等活动;还有模仿录音、模仿老师、听课本录音、看英文影视作品等形式;还可以把拼写拼读相似的一组单词编成几句话的小故事,把含有相同字母组合的单词编成一段小故事,等等.提高语音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而不是陪衬(语音教学在实际课时安排或课堂教学中,往往处于附带从属的角色),把语音教学作为带动认读、调动兴趣、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落脚点和着重点;把语音教学与口语教学、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机地整合多种教材,取其它教材的长处,补自己教材的不足;广泛开展语音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如果说小学一年级学语文前的这段时间是作为母语的汉语语言的习得和积累,那么当前小学英语也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学英语前的”习得”和积累.小学英语要通过歌谣、小诗、游戏、绕口令、尝试拼读、编趣味词汇故事等辅助形式,把课上得有趣、丰富、生动、扎实,引得学生乐学,并从中带领学生来感悟词汇的特点,体验语音的快乐,享受语言的美感.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始终贯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语音教学策略和方法,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拼读能力和根据发音记单词的能力放在首位,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插上翅膀,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教学方法的策略篇4

在解释“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问”的含义,何为“问”?“门”内一个“口”字,即只有开口问才会打开知识的大门,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时就必请人解答,而所谓的不知道或不清楚的事情就是我们所讲的问的内容,即“问题”。有关问题的解释主要有这两种:第一,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第二,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思考源于问题,有问题才有思考。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学提问的效果。

二、有效提高教学提问效果的方法与策略

1.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水平的方法

不仅仅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的类型重要,教师以什么样的方法也很重要。在研究课堂提问时,教师们可以采用以下这些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策略来提出普通的问题。

(1)向学生群体提问。向学生群体提问即向全班学生提问,到回答的时候由学生自行决定是否作答。学生们可能会争相举手或者大声的喊出他们的答案,从而吸引教师的注意。教师也可以鼓励那些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想想为什么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他们是知道答案的,只是不愿意在大家面前回答而已。

(2)个别提问有效教学,先叫学生的名字后提问题,教师可以先点名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提醒学生有个问题正等着他回答,教师也可以提问题后教学生的名字,这样学生不知道老师会叫谁起来回答问题,他们就会一直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那么教师用这种方法就能驾驭跟多的学生了。

2.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天生是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的和求知欲的,但由于受长期以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学生在上小学数学课的时候往往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师讲的,学生就一个字不差的记在笔记本上,书上写的,学生就按要求练、读、背。长期下去,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当他们考上大学以后,在大学教学模式下,要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向老师提出问时,他们这才发现自己没有提问的能力了,老师要求提问题也提不出问题,这应该就是当代中国教育的悲哀吧。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教学的效果,首先应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

①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权威观,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强调老师要站在三尺讲台上,强调老师高高在上,而学生在下,而我们今天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则要求教师走下讲台甚至蹲下来与孩子讲话,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取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敢于向老师提问期刊网。首先,在小学数学课上老师要鼓励孩子提问,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不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都要给与她们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其次,对于不敢提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寻求机会让他们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提问行为给与及时强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②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虽然,新课程理论的目标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手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还是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有效教学,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是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敢于思考,敢于提出疑问。

(2)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

①巧妙介绍问题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到一些重要问题时,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映象和理解,可以通过介绍有关问题的一些背景知识,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介绍有关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介绍的方式方法以及介绍的摘要通过他们主动的提问而作具体介绍,从而分清主次和把握重点难点,做到因材施教。

②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所谓问题悬念是指在人们对问题的兴趣正浓迫切想着到下文的时候戛然而止,就如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书籍中所看到的“欲知后事请看下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学生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感觉到已有的知识不够用,引起概念冲突造成认知失衡,从而及其学生的疑惑,产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如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社会现象,让学生对比一些词语的古今意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方法巧妙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③教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先生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主张的首要要求就是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提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没想好的可以再想,没问对的可以重新问。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提问气氛,是学生有提问的需求和欲望。

(3)启发诱导,使学生会问。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时候不是学生不敢问也不是他们不想问,而是应为他们把握不住问题的重点和要点,不知道该如何“问”,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会问。

①教会学生常用的提问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提问句型,如侧重于理解寻求原因的问题应用“为什么”,侧重于知识的问题应用“是什么”,应用型的问题应该用“怎么办”有效教学,而评价性的问题则应用“好不好”,“怎么样”等等。通过这些常用提问方法的讲解,学生在遇到疑问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去问了。

教学方法的策略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0引言

英语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语言观、教学方式等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的形成。如何让初中生掌握在一定时间内正确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精读和泛读的方法和习惯;如何能够通过阅读来获取必要的社会阅历、时事政治、科技文化;如何利用阅读来培养自身的推理、分析、逻辑和联想能力;如何利用已有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为以后高一级的英语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问题的解决才是初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师的也是学生的。

1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

1.1彻底转变教师的传统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首先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种转变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适当地应用,这样才能逐步转变思想,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这也需要教师确立新的教学思想,注重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介作者。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英语教学的自接实施者,为此,教师的指导思想、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自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英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超越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的基础上,还掌握自己所授学科的基本知识,小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的英语教师并小是英语专业的教师,因此小能很流畅地说英语,学生在课堂上根本小能听到地道的英语,这肯定会大大影响到英语教学的正常实施。为此,教师要小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小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介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综介素质的目的。可以说,只有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教学水平才会随之提高,进而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1.3改善教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只有在拥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学生才能轻松、愉悦地进行英语学习。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安静的、适应现展的学习环境,比如提供一些诸如多媒体实验室、图书馆、英语书刊等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渠道英语学习的现代资源。其次,教师要建立完善且介理的评价标准,科学地评价学生,充分展示学生各方而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教育部门要及早发现并正视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

2阅读方法的创新

2.1阅读速度的培养

阅读速度快的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优于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初中生的阅读速度要达到每分钟50-70个单词。为了让学生达到和超过这一要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以下的阅读技巧训练。首先可以考虑略读技巧训练,略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文章主体大意,辨别文体,以便于掌握文章结构。其阅读技巧是要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去了解文章的主体大意,弄清楚层次与段落,找出段落的主题句(topicsentence),尽快掌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和文章的基本结构。其次培养寻读技巧训练,寻读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某些特定信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寻读是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阅读技巧是在略读步骤后,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有一定的了解,捕获到了一定的信息,这时就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和依据。再次培养学生按照意群来阅读,意群阅读法是指以意群而不是以单词为最小阅读单位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有利于句子的整体理解,避免逐词阅读逐词理解。

2.2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应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与延伸,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而丰富的知识、经验又有利于更有效地阅读。由此循环往复,阅读水平将逐渐提高,知识经验也将日益丰富。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阅读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内,学生的阅读实践则太有限。课外读得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课外阅读应以消遣性阅读为主,材料的选择应给学生更大的自和自由度,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材料,主要是有关英美文化的材料。这时的阅读才是更具有真实意义的主体自我发起、自我体验和评估、自我丰富和提高的阅读,才是更高层次的主体全面参与的阅读。而范围广的课外阅读也是扩大背景知识的重要手段。课外阅读指导,应该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通过开展适量的读说结合、读写结合、读听结合等多样的活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经久不衰。阅读内容要求丰富多样,阅读方式要依体裁而变。

2.3阅读题的评讲时注重判断推理

逻辑推理属于主观理解范畴,是阅读理解的深层阶段,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的始终。深层理解和推理判断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以及文中的内在联系,去挖掘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意思,即隐含意义。它包括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态度的推理、目的推理、原因推理和结果推理等。其技巧是通过文章所陈述的观点或描述的事实,引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或推理。推理能力的训练,能使学生捕获有效信息,正确地推断出文章的隐含意义。

3总结

新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培养高效的阅读技能是提高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了解复杂的阅读心理过程,深刻理解阅读理解的实质,同时还应通过观察、访谈分析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使用策略的情况,以便提供给学生更有效、恰当的策略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力.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分析.英语教师,2008(7)

教学方法的策略篇6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体和精髓,数学思想方法能将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能力。《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大纲把数学思想和方法视为数学基础知识。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必要教学要求。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既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效果,也具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远期效果。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它具有本质性、概括性。在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思维过程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认为: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可见初中数学思想的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二、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

初中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函数思想方法、方程思想方法、模型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用字母代替数的思想方法、运动变换的思想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四种方法:

1.转化思想方法

其方法是初中最常见、最常用的数学思想之一。它就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另一种相对容易解决的或已经有解决方法的问题,从而使原来的问题得到解决。初中数学中处处都体现出转化的思想方法,如:代数式中加法与减法的转化,乘法与除法的转化,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方程,几何中添加辅助线,等等。

2.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抓住数与形之间的本质上的联系,以形直观地表达数,以数精确地研究形。从而使代数问题显得直观,几何问题显得精确。初中数学中,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地方很多,比如通过数轴,将数与点对应,通过直角坐标系,将函数与图像对应,等等,通过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对复杂问题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研究和求解。它的实质,是将整体问题化为部分问题解决,增加题设条件。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它能揭示数学对象之间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4.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函数与方程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也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它的本质是变量之间的对应。用变化的观点,把所研究的数量关系用函数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用函数的性质进行研究,使问题获解。如果函数的形式是用解析式的方法表示出来的,那么就可以把函数解析式看做是方程,通过解方程和对方程的研究,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方程的思想。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存在一定的内在性,而且不可能完全摆脱抽象的羁绊,给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教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做好提炼,各个击破

数学知识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隐藏在各章节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要及时地做好提炼,使之明朗化。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思想方法的存在,并感受到这种思想方法在解题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能在类似的情形下主动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通过对具体的知识传授这一载体,突出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的。有时在一章或一单元的教学中,涉及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突出一种或几种思想方法的教学,如在不等式单元教学中将会涉及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等,采取各个击破策略,有利提供教学效率。

2.注重提高,反复递进

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是在反复接触、理解和运用中形成的。例如在讲数轴应用时,就开始涉及数形结合思想,学生要会借助数轴表示相反数、绝对值、比较实数的大小等,后来不断地通过对基本函数图像及其变换,平面解析几何等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得到不断升华提高。又如分类讨论的思想,几乎每一章都会涉及。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到这种反复性,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这种反复接触、理解、运用、体验中不断加深对这种思想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3.由浅入深,分层渐进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浅入深,分层渐进。一要求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感性认识,即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解题过程中所使用的思想方法和策略有所认识,能够初步理解,体会到这种思想和策略给解题带来的变化,也会在解题后概括总结出来。二要让学生学会模仿,即学生在理解了教师所讲解的思想和方法后,套用教师的做法完成类似的题目,学会模仿运用数学思想。三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恰当运用某种思想方法进行解决。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核心和灵魂,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将数学思想方法渗入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为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锦兵.浅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11

教学方法的策略篇7

摘要:有效教学成了每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终极追求。本文阐述了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教学设计策略以及在探究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整合了现代课程理论,对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提出了要求,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无疑是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好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研究、讨论、思考交流,以教师为组织指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是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可以是单人独立进行,也可以是多人合作研讨,甚至可以是课内、课外内容。但作为教学的主渠道,我们认为课内的探究式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教师创设物理教学情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自主独立或合作探研究,再在教师帮助下整合,深化理解,提高认识,其中探究活动是其主要过程。

二、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奥苏泊尔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出发,特别强调创立和发展的现代认知过程,其核心观点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对教学而言,作为结果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能否进行充分的智力活动,能否通过自己或与其他人合作进行的探索。

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知识和技能联动内容减少,因此科学探索成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在探究式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了学科结构知识,而且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独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这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最终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习的本质,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解决各种问题。

三、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设计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从形式和内容上可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前者侧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和想象能力,适合于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后者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验及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管哪一种探究方式,笔者认为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对探究式问题的设计策略很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以下几点策略应引起重视。

(一)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创设生活中物理情景,如“彩虹”“风”“雨”“闪电”的形成等,既能激发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现象就源于生活,有效增强课堂感染力。

(二)利用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习中就有一种渴望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探索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我经常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把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质疑创设课堂探索情景。新课程要求学生加强与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创设教与学动态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师生互动,始终洋溢着民主、活跃的气氛,学生因不同的见解而引发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学生提出说明和维护各自的观点,倾听、理解、支持或反驳别人的意见。能使物理课堂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

四、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关系的处理。初中物理内容作了较大的改革,容易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其中有些结论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自己归纳总结,那么,物理的基本知识是否就不重要呢?如何处理学科知识与探究活动的相互关系呢?本人认为:物理用语、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等知识固然可以系统性地教给学生,但是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和归纳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有“含金量”,学生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完成了知识的构建,将“是什么知识”和“如何获得这种知识”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教学。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因材施教,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方法的策略篇8

【关键词】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策略;方法;问题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学前教育思想与方法,给幼儿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学前教育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深入分析学前教育的现状,才能开发有效的措施去弥补学前教育的不足。

一、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学前教育认知不尽科学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更多家长开始关注幼儿的教育问题,学前教育的地位也因此实现了提升。但是,许多家长存在错误的学前教育观念。这些家长认为学前教育就是将小学教育提前,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期间尽可能多地掌握小学学科知识。家长没有建立明确的素质教育意识,也没有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错误期待,影响了学前教育活动的落实,也不利于和谐教育氛围的形成。

(二)幼儿学前教育的保障不足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针对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较少,能够领导幼儿教育发展的教育机构也没有得到有效建立。近些年来,国家给予了教育事业更多的支持。在机构精简政策的落实下,仍然有很多地区的教育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很少在资金与政策上给予幼儿园教育以支持。在一些经济发展力度不足的地区,学前教育并没有被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幼儿可以不参与学前教育直接接受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的空白,使学前教育发展缺少前提条件。

(三)幼儿学前教育工作者保障不足

学前教育工作者,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这些年来,各个幼儿园也逐渐认识到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学前教育相关的政策中也明确规定,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育享受一样的待遇与福利。但在教学实际中,许多幼儿教师的薪资水平较低,福利待遇较少,且没有参与幼儿教育专业培训的机会。

二、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新时期,促进幼儿学前教育得以改进的方法包括: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建立学前教育发展保障;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幼儿教育具体方法等等。

(一)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

转变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观念,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教育部门应当认识到幼儿教育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改革幼儿园教育管理方法,将幼儿教育视为教育事业的重点发展对象。其次,幼儿园管理者要从当地幼儿的智力开发水平、行为文明程度出发,规划幼儿园教学总体目标,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学前教育实践中。幼儿园要加大正确学前教育思想的传播力度,让幼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教育更好发展。

(二)建立学前教育发展保障

给予幼儿教育法律与政策上的支持,能够规范幼儿园建立与教育行为。国家教育、行政与立法部门应当针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明确学前教育部门的责任、规范幼儿园管理体系以及领导体制、明确规定幼儿园开办的流程、体制与条件、做好经费投入安排、罗列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具体责任与义务、提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享有的薪资与福利等内容。用法律法规的出台,加强幼儿园管理者规范管理的意识。通过有效的监督,促进法律法规的执行,使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作用于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社会的进步以及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与个人品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在给予幼儿园资金与技术支持的同时,更要做好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多支高素质的幼儿教育队伍。首先,幼儿园要从教师招聘环节做起,针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教育资质、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提出明确要求。其次,定期对在岗幼儿教师进行培训,了解最新的幼儿教育需求以及教育思想。开展职业道德培养活动,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责任心,激发教育事业心。最后,幼儿园要鼓励教师与幼儿互动,推动教师走进幼儿的世界,让幼儿教育更接地气,更有利于幼儿成长。

(四)丰富幼儿教育具体方法

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活力的提高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法、区域教学法、游戏法等不同方法组织幼儿教学活动,让幼儿体会幼儿园学习与生活的乐趣。比如,在培养谦让品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幼儿播放《孔融让梨》的视频,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幼儿说一说孔融的行为对不对,自己会不会那样做。讨论过后,让幼儿自己演一演孔融让梨的故事,促进幼儿在真实的活动中体会谦让美德,促进幼儿在成长。在引导幼儿识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将写有汉字的卡片藏到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去寻找。谁找到卡片并能正确发音,就可以得到一个小红花。轻松的游戏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识字。运用灵活的方法开展幼儿教学活动,让幼儿可以在幼儿愉快地学习与生活中习得良好的个人品质,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积极更新个人幼儿教学方法,用自己教育智慧给幼儿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与条件。

综上所述,传统的学前教育活动更加重视幼儿学习与成长的舒适度,缺少正确的引导。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于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让学生体会正确的行为规范原则,有利于幼儿成长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儿童。

作者:余婵单位: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小学附属幼儿园

参考文献:

教学方法的策略篇9

[关键词]听力教学听力训练教学效果策略与方法影响因素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推广英语教学也正是为了科学、文化等方面与国际接轨,而听是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与理解,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学的重点就是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学习英语,如果不具备较好的听力,就无法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口头交际中去,这就直接影响到“说、读、写”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听力训练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赫尔德说过,“耳朵是教授语言的第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加强听力训练,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语言应用能力已成为广大英语教育者的共识。但听力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对听力考试望而生畏。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是值得广大英语教育者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对影响英语听力的原因及听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影响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因素

1.语言知识

(1)语音知识不扎实

在英语连贯的发音过程中,往往由于同化、连读、弱读、音素省略及不完全爆破音的关系,会发生音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听力效果,造成听力困难。

(2)词汇障碍

学生掌握词汇量小,构词法知识欠缺,听力过程中听不出前后缀,熟词新义,同音异义现象不明。总之,生词过多也是学生感觉听力困难的因素之一。

(3)语法方面存在不足

由于语法知识欠缺或运用不熟练,往往抓不住所听材料的中心,不能分辨内容的主次,抓不住关键词。因而错误理解句义。

2.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学生要想正确理解和记忆所听内容,就应具备一定的英美文化历史知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相应背景知识。否则,就会给听力理解造成障碍。

3.听力技巧的欠缺

对基本听力技巧了解和掌握不足,是听力理解困难的主要因素。

二、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和策略

1.强化语音训练

创造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创造英语氛围,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教会有关语音知识。

2.丰富学生词汇

勤阅读,多背诵,听读结合,积累丰富的词汇量。

3.加大听力训练力度

多听录音,置身于听力环境中,多模仿,多复读。充分利用学生喜爱英文歌曲的现象,将英文歌曲用于听力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训练听力。

4.掌握好语法知识

掌握语法知识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基础。语法结构是句子的框架,熟悉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所听内容。

5.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对他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对听力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有必要鼓励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广播、影视等媒体或通过与外国人的接触积累有关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6.重视听力技能训练

(1)掌握基本听力技巧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对于听力训练的理解都有误区。他们认为,听力课文应当反反复复地听,直到听懂了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为止,一些同学甚至要将听到的全文一字不漏地写下来,才认为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的。而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只要了解所听到信息的大概内容,或者选择性地听,而无需听懂所有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教育者指导学生在做听力训练时,何时应采用泛听,何时采用精听,何时有选择地听。在不需要听懂每条具体的信息,而只需要了解听力材料的大致内容与谈话人的主要意图时,可采用泛听;对于那些涉题的重要信息,我们则应有选择地专心听。对于那些确切的信息,如数字、名称、程序等,就要求我们运用精听的技巧。精听一般以泛听为前提,即通过泛听先确认所需精听的信息所在位置,然后再注意倾听确切的内容。在听力训练中,对于需要精听的内容我们可以先泛听,再精听,即在第二次听时,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需要确切了解的内容。等听力技巧成熟了,便可以娴熟地同时运用几种技巧。

(2)培养对听力内容预测的能力

一般来说,我们不会毫无准备地听,在听之前,我们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对将听的内容进行预测。听力材料的插图和标题对将听到的内容透露了重要的信息,针对听力材料所编写的练习,让我们能基本确定应采取哪种听力技巧,从这些练习所提的问题中大多可以看出听力材料内容和大体结构,等等。另外,从听力材料的种类也大致可以判断出材料的结构。这样,在听材料之前就对它的基本框架、主题、情景、谈话人、意图等有了一种预测,这种预测工作做得越充分,在听材料时就感觉越轻松。另外,谈话者的语调、语气、停顿等都可以帮助对所听内容的预测。此外,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有效地帮助你在听的过程中进行预测。由于这种预测,使人的大脑一方面不断处于兴奋之中,同时也使它适时地得到休息,因为当预测得到证实时,大脑便开始放松,人开始有种成功的愉悦之感,并且对所听内容也会越来越感兴趣。

(3)做听力笔记

指导学生做听力笔记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根据听的意图记录下关键词,帮助之后的记忆和理解。所谓关键词就是负载着听力材料主要内容的那些词。听力理解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主动学习过程,而关键词就是“精”和“真”的负载体。一般来说,关键词大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遇到较长的词可以使用缩写。缩写可以用规范的也可以自己编写,但重要的是,这些缩写后的词应当是自己能看懂的。在做听力笔记时,还应注意的是,要通过笔记使自己对听力材料的结构和逻辑联系也有所了解。比如,可在一段意思结束之后,划一道横线。另外,也可使用一些形象的符号、图形、箭头、线条等表示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此外,应注意做听力笔记时,字迹要清晰可辨。总之,提高听力水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同时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涉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内容等诸多因素,教师只要在思想上重视听力教学,培养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在教法上进行探索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听力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Lado,Robert.Languageteaching:ascientificapproach.mCGrawHill,inc.1964.

[2]皮亚杰.生物学与知识.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1.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81.

教学方法的策略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01—0039—0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一些贫困农村学校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甘肃省通渭县是一个贫困落后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尤其是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很大的难度,在乡镇中小学中计算机设备严重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笔者作为一个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为探索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作了大量的工作,总结了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有效的教学方法

1.形象比喻法。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农村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给授课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学习这门课需要掌握很多硬件和软件知识,要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基础知识,光靠讲解知识概念、定义等理论性的东西是难以办到的,一些名词术语很难被他们接受。适当采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极为重要。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我以名字和身份证号打比方讲解: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我们用域名和ip地址来区分,ip地址可以唯一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域名和ip地址的概念。

2.兴趣驱动法。在教学中,我发现在激发起学生兴趣后,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符合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规律,又避免了传统教学死板僵硬的陈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兴趣驱动”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VB语言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VB语言的实用性和易学性,并给学生现场演示用VB语言编写好的程序,进而使学生尝试用VB语言编写小游戏程序和实用小软件程序。

3.实践操作法。上机实践可以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技能。对农村学生来说,通过实物直观展示,可以让他们明白计算机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神秘,触摸不得。在讲计算机硬件知识时,可以挑选不同型号的内存条,课前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上课时一边展示一边讲解,通过课堂的讲述,使同学们明白它们外观上的不同之处,进而了解它们功能上的差异。另外,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先后插上内存大小不同、类型不同的内存条后,开机打开同样的窗口,运行同样的程序,让学生体验一下不同的内存型号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何差别。通过这些实物观察、分析、演练,让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有关硬件知识。

二、有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