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建筑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5:29

医院的建筑设计篇1

关键词:医院建筑;空间;环境;人性化

医院建筑的设计,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以适应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医院建筑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更新传统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观念,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试图找到现代医院建筑与患者需求之间的契合,以创造出真正适合病者获得良好治疗,尽早康复的人性化医护空间。

1人性化设计

什么是人性化设计?这个概念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解释,但在宏观层面去理解它们,是具有“共性”的涵义的。人性化设计,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运用艺术与科技展现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物、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结合的设计,是人类生存意义上的一种最高设计追求。而作为本文的研究客体──建筑,虽属于建筑领域内的类型,但它具有一定的独有特点。在谈论医院人性化设计时,应针对其“特性”甄别的研究,最终实现文章的主题,完成医院建筑在共性和个性上完美结合的人性化设计,并充分体现人本主义在该类建筑中的反映。

2平面布局与交通组织

2.1平面布局

一个医院平面布局是否合理、交通流线是否简捷畅通直接影响到就医者的就医情绪。笔者认为将联系紧密的科室布置在相近区域,如在总图布置中,将医技楼设于门诊部与住院楼之间,可以让两部分病患者便捷通达,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设备对医院诊疗环境产生的噪音影响;同样在平面上一层急诊科与放射科相近,妇产科病房与产科接生室相近,iCU病房、血库、病理与手术室相近,住院登记、收款在门诊与病房之间,住院药房设在住院大楼底层,手术室与外科病房有直通的专用走廊等等。通过上述的总图布局和平面设计,为患者诊断就医、医务人员诊治及工作联系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方便,从功能上减少了医院流线中过多的交叉和无功的往返路线。如在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的总图中,设计师很好地考虑了各个功能区的平面布局,将医技楼置于整个地块中心位置,通过室外连廊结合景观,把各个功能楼(门诊、急诊、住院楼等)便捷地联系起来,并将其资源共享辐射周围其他部门,较好地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同时避免了医院流线的交叉干扰与迂回复杂,不失为一个较好的人性化总平面设计实例(图1)。

图1深圳第三人民医院总图

2.2交通组织

医院建筑的交通组织设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医院外部环境场所中的交通流线组织;另一类是医院内部的各类动线设计,包括主要动线(病患人流、医护人流、探病人流)和

次要动线(办公人流、后勤服务人流、物品设备流线)。医院总平面布置中应该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0;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二层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车分流,将停车场库放入地下。如图2所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较好地组织了院区内各个交通流线。医院主入口位于东侧中部,综合门诊病人可通过门诊楼前广场到达门诊楼就诊;传染病人沿北向通道达到北端传染病门诊就诊;生活区入口位于东侧南边,由科技楼、行政办公楼、食堂及宿舍组成;而污物出口设于东北角,可从地下污物处理间打包后直接从污物出口运走;在门诊楼、住院楼和科研楼底下也设置了地下停车库,避免了过多车流对地面主要就医交通的干扰。

图2深圳第三人民医院流线分析

在医院建筑的功能区域平面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涉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在设计中,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可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人性化的医疗场所环境。如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楼的病房平面(图3)中,就将病房单元置于该建筑平面的中心位置,楼层平面采用三通道形式,两侧外走廊供病人使用(污染区),双侧病房间的内走廊是相对洁净的供医务人员使用的通道,并在半清洁区与污染区间设一道缓冲区,以此减少进入清洁区的污染因素。如此组织,各卫生区域分区明确,无流线的交叉干扰。

图3消化道病房示意

3空间环境的营造

建筑创作的实质就是创造适合人使用的空间。建筑空间既是日常生活所在的实体空间,同时又代表着人们心灵中完美的生活意向;生活在建筑中的人既是空间的创造者,又是最直接的体验者。人们对空间的体验就是对空间环境要素的综合感知和感受。正如20世纪60年代诺伯格舒尔茨所指出的,人的存在是空间性的,建筑空间是人的心理空间的外化。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著名建筑师章斌欢女士曾说: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以这样一个理念,建筑师为医院设计,正确划分被服务者就医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这里所讲的空间,包括建筑内部较封闭的室内空间,也包括建筑外部较开敞的外部场所环境空间。

3.1医院建筑空间

从人性化这个角度对空间进行研究,就是以人为出发点,研究人对空间的感受,从人的心理方面分析二者有机互动的联系,寻找空间人性化的表达方式,探讨现代医院建筑空间设计中符合人性化设计的逻辑和方法。

3.1.1多样化的护理单元

在新的医院设计中,设计人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矩形板楼的格局,对不同形态的平面布局,如圆弧形、圆形、方形、菱形等形式的护理单元做了新的尝试。除了建筑形体上的变化,

造型变得更丰富之外,设计人员还努力改善病人住院条件,缩短护理距离;有的还提出了将医务人员非直接医疗服务区域,如值班、办公、示教等区域,另辟一区的做法。各医部住院楼都将医护人员办公休息区置于楼层一角,与病房拉开一定距离并自成一区,既避免了病区污染,又可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3.1.2病房领域空间的限定

就医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改变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如采取轻质透光的隔断或塑料帘扇在病床间进行分隔。同时,病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因此,医院建筑内的公共交流空间的创造也是很必要的。上述三医院的消化道住院楼中,就采用了外庭院及内庭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为病友间的交流营造了舒心宜人的绿色生态空间,同时也为建筑争取了更多的采光通风面,增加了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舒适度。

3.1.3宜人的建筑物理环境

医院建筑的室内物理环境主要受声、光、色三要素的影响。为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空间设计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地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目前,有些住院病房楼追求立面效果,外墙多为满玻璃窗,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现代社会里,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机能的形成,受视觉感知系统摄取物象形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色彩的直接影响。因为色彩是人类观察自然形态的第一视觉要素。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等心理。而且,随着现代医院向着家庭化发展的趋势,人们越来越强调医院病房空间蕴含的家的归属感,这是社会进步人们需求提高的必然。它会使病人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的责任心大大

提高。因此,现代医院建筑通过各种建筑材料及技术的应用,为病者创造一个适合病体尽早康复的舒适、愉悦的室内物理环境,对提高室内空间品质,实现特定空间价值功能,及人性化的室内设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2医院外部环境空间的创造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医院建筑设计一直侧重于建筑技术与管理效率,随着医药科学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更依赖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直接作用,而对于医院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视程度总是不够。然而患者能坐在医院户外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可能是康复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超过了传统上的认识。医院外环境涉及到自然环境、医院建筑的室外环境。医院外环境由朝向、采光、通风、保温、消毒、隔离、空气、色彩、装饰和绿化相关方面所组成。生态环境是医疗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与病人的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绿化不仅能起防尘、消声、过滤细菌、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的作用,而且对身心健康、心理平衡能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功效。医院理想的绿化系统是由入口广场的绿化区、中心花园、草地、沿基地周边布置的绿化带、屋顶绿化带、内部庭院绿化等组成。以水池、喷泉、假山、小桥、亭阁、边廊等作为点缀,通过巧妙的布局,使其成为医院不同的功能区域的自然隔离带。作为医院外部环境空间设计的主旋律,就是要让外部场所空间能最大限度地接纳病人,使其融入大自然中,以助其病情的治愈。

4结语

医院作为具有特色功能的综合体和聚集特定人群的公共设施场所,其内部的医疗环境,决定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人性化设计是现代医院最重要的建筑模式,也是现代医院医疗环境的理念,它对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在市场经销中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如何在医院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性化的含义,考虑到人的因素,永远是医院设计中始终关注的主题。在医院设计中,大到总体布局、内部功能之间的关系,小到家具、摆设、色彩都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高晶,解金锋.医院建筑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设计[J].现代企业.2008(11)

医院的建筑设计篇2

1、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医院建筑是综合性很强的特殊建筑,在设计上既要从医院管理和运作的特点出发,又要考虑与卫生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相适应,在总体布局上讲求功能分区明确,并结合现代医院的发展趋势,为后期发展预留空间;设计应体现现代化医疗设施的特点,在医疗建筑流程设计、医疗手段和设施及装备选用方面追求先进。医院建筑平面布局应注意考虑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卫生学要求,以及运行路线短捷、管线高效经济合理的工程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院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治疗疾病服务,相应地,就需要在内外环境设施上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就医条件,使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有较宽敞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视觉感受,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安全方便的工作环境;医院整体环境从克服病人恐惧心理出发,在气味、色彩、建筑细部、家具和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等方面入手,使就医病人在门诊部就似进入了商业步行街,在住院部就如进入了环境宜人的宾馆,使医院成为更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这样,通过对医院环境的良性感观,消除和缓解由于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改变病人的心态情绪。这是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医院规划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思路。

2、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根据建设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及建筑设计要点,从医院建设方的规模标准及科室设置等具体要求出发,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设计的能动性,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结合现代综合医院的各种功能要求,精心设计,力求设备完善.功能清晰.分区合理.便捷高效。

2、采用国内外医院设计先进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总则,以病人为中心组织功能和交通,从满足病人的需求出发进行室内外空间设计,为病人.家属及工作人员提供优美宜人的户内外空间,以体现现代建筑人文观。

3、从发展与节约的关系出发,处理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结合医疗建筑的发展趋势,使新医院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场所。

4、从城市总体规划出发,将基地规划和建筑与周边用地协调,注重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通过柔和悦目的组合以及通透自然的建筑语言赋予医院平和清雅与个性,使之恰当地融入整个地区的城市环境,形成美观新颖的现代化医院形象。

5、注重环境设计,运用现代环境心理学和病人心理学理论,分析各功能空间,营造良好的医疗场所,体现现代建筑环境观。

3、规划建筑设计

3.1功能分区

综合医院在功能分区上大体分为:医疗中心区、后勤区、行政办公区和生活服务区等;其中医疗中心区又分为门诊区、医技区、住院区等,医疗中心区是医院建设的重点,现代综合医院的医疗中心区常常以医技为中心,组织布置门诊、急诊、住院、传染诊疗、消毒供应中心等,形成各医疗部门既交通便利又相对独立的合理布局,考虑未来医疗建筑发展及医学科技之创新。紧凑安排各部门区位,缩短院内交通时间,配合流程,以提升医疗作业效率,以应未来先进的治疗及检查仪器之发明,设置空间改建及仪器运送之通路,预留特殊仪器放置地点,使医疗作业之进展不受空间限制。下面着重分析门诊、医技、住院这三个分区。

3.1.1门诊区

门诊区出于功能要求,应靠近医疗建筑交通入口,以利于患者寻找和到达,从速看病。(1)入口大堂:作为医疗建筑的一个重要节点,使大量的门诊病人方便、快速到达各层科室;在空间设计上,从克服病人心理恐惧出发,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2)二次候诊:各诊区候诊均可按二次候诊形式展开,形成良好的就医秩序。(3)创造尽端:将各科诊区设置为单元形式并形成尽端,营造稳定的就诊环境,可减少不必要的穿行。(4)医患分流:诊室内部设置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并在各诊室单元尽端设医护人员专用通道。这样的设置优点较多:①相邻诊室的医生之间可相互会诊,作为技术支持;②相邻诊室可共享设备和资源;③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可保护医护人员安全;④可作为缓解某些“医患纠纷”时的应急通道;⑤起到监督相邻诊室医风的作用;⑥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

门诊区可分为多个模块,并通过中央候诊大厅组织空间和交通联系,将就诊区与其他区域分隔,分别设置医生走道和病人走道,做到医患分流。各科室主要功能房间应南北向布置,争取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每个模块设置一个科室,各科室均有独立的等候空间和端部,互不交叉,根据需要两科室可灵活调配;儿科宜独立设置药房、收费、输液等各种用房,以避免与成人患者交叉。这种布局使门诊患者无需穿越其他科室,就能在就诊区域得到各种服务。门诊患者就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候空间度过,为营造良好的等候环境,在门诊空间的设计中应注重一下几个方面问题:

等候空间的独立性:不论候诊、取药还是输液、注射,其等候区域可设计为相对独立的完整空间,将等候人群与其他人流相对分隔。等候环境的优化:在等候区域可设计精致的室外园林,分割形成半开敞空间,内外空间互相渗透,尽量做到能够自然采光通风,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全天候的自然环境。门诊空间的设计体现对人的最大关怀和尊重。

3.1.2医技区

医技区的位置在医疗区的布局中很关键,应靠近门诊部与住院部,以保证医患人流至医技部门的路线迅捷。在医技楼的设计中,科室在水平方向与垂直层次上应合理布置,形成符合医疗功能且方便快捷的就诊流线;不仅确保建筑满足医疗建筑现有的功能需要,而且充分考虑到远期的需求和建筑单体的功能转换;同时还特别注重弹性设计,采用标准模块式设计方法,柱网整齐,空间分隔灵活,不仅满足设备应用及更新的需要,而且还具备较强的灵活应变性,充分考虑医疗建筑的远期发展。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复杂的医疗功能要求,体现人文关怀,还要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注重节能降耗,实现建筑设计的灵活适应性,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观。

3.1.3住院区

现代综合医院住院部应在洁污分流及护理单元流线清晰便捷的基本要求条件下进行设计,其中护理单元的设置内容包括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男女医生更衣室、值班室、治疗室、配餐开水间、污洗室等,病房可设为套房室,含卫生间和阳台,形式多样适应现代医院发展要求,医院建筑设计中,患者是核心,而医护人员也需要被关注,为医护人员营造宜人的工作场所,也便于他们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护理单元平面布局应高效舒适,护士站居中设置,缩短医护人员的看护距离,使他们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办公用房需拥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并设有专用的服务电梯,体现了对医生的人性化关怀。

医院的建筑设计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车分流医患分流

【abstract】hospitalservicesinthemainbuildingdesign,intelligence,patternformandtransportorganizations,initialsolutionideas,andproposedbuildingdesignshouldcontinuetoadapttochangesinthemedicalmodel.

【Keywords】people-oriented;Separationofpeopleandvehicles;Doctorandpatienttriage

导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适应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需求。本文试图通过几个医院建筑设计中的问题的探讨,更新传统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观念,防止设计中走弯路,利于医院建筑的实施和使用。

1.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

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指导建筑设计,著名建筑师章斌欢女士曾说道: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以这样一个理念,建筑师为医院设计,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新建与改扩建任务不断增多。但许多新建医院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堂皇与华丽,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

1.1病房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1.2公共交流空间的创造病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这样,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

1.3舒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为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的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目前有些住院病房楼追求立面效果,外墙多开满玻璃窗,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等不良心理。

1.4便捷的就医,治疗流线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严重,很容易产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绪。复杂的交通路线,迷宫般的医疗建筑为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病人的康复。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也消除了医疗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

2.建设智能化医院建筑

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建筑智能化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

2.1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另外,处方电脑化的实行,缩短了病人取药的时间,对中西药房侯药空间设计也产生了影响。

2.2医院的一切运行和原理都离不开计算机,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它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电源保障以及多层次的保护,成为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3.尝试新的医院格局

一般的医院由三部分组成,门诊、住院部、医技。门诊出于功能的要求,应靠近城市中心,交通方便,利于病患就近,从速地看病。住院部为住院病人服务,该类病人一般在医院住一段时间,要求环境优美,病人心情舒畅,最好远离城市噪声和废气污染。所以,可以尝试一种新的医院格局,当医院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将门诊和住院部分开布置,门诊还是布置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的地方,而住院部则可建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地价便宜的郊区,从而利于医院病人的康复,避免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用地局促,无法形成优美的医疗环境的问题。但门诊与住院分离后,将会产生新的矛盾,如医技设施的重复增加,交通联系不便,急诊手术和会诊的困难。所以门诊和住院分离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等前提条件来支持。但作为一种新格局的尝试未尝不可。

4.构筑通畅的交通流线

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

4.1组织便捷的建筑外部交通建筑外部动态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在一般的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作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恶化。并且车流与车流之间、人流与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静态交通主要是机动车停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两种。外部交通的彻底解决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法考虑:

4.1.1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

4.1.2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2层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

4.1.3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

4.1.4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车分流,将停车场库放入地下。

4.2设计流畅的建筑内部交通在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得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创造出良好的建筑就医环境为病人服务。在设计中,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可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如下目标: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医院诊疗环境。

结语

不可否认,医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复杂。然而同样无法否认的是:没有一种不变的医疗模式可以引导医院建筑建立一套固有的设计模式。使用功能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的多样性,复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变性,即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即使认识了这些功能的全部,有时也会因为某些认识是基于一种主观的经验,缺乏必要的科学评估和前瞻性的技术分析,而忽视了功能内在的动态发展规律,从而使医院建筑的设计陷入误区。只有充分考虑到医院运行模式的可变性,分析医院切实可行的建筑形式,考虑今后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变化,才能使医院建筑顺利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医院的建筑设计篇4

【摘要】走向生态自然观的医院建筑环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求,还可通过促进其心理和精神的舒适度从而达到促进治疗康复的目的。该文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提出了医院建筑结合自然的可持续性设计方法和策略,为医院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框架。

【关键词】医院建筑;康复环境;自然

长期以来,医院一直被看做是单纯提供医疗活动的空间。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转变,人们开始关注整体概念上的“人”,追求医疗建筑的高情感和医疗环境的愉悦舒适,尽可能地保持患者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这是现代医院设计发展趋势。

自然界对人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在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都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残障”。健康可以描述为一种“可以自我更新、平衡和发展”的状态,而人的健康是指生命的活力、情绪的稳定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本文所定义的康复环境是指从这种整体的健康角度出发,减少疾病、促进健康水平的环境。人的健康在于自身与自然的平衡。自然界不但为人类提供食物以维生,也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和地壳岩石中这些元素含量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这可以反映出人与自然在物质上具有一致性,自然界组成元素的失衡可以导致人体的物质平衡破坏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状况,因此人的健康与自然有极为重要的关系。

在医院环境中,自然要素对于人来说并非都是对健康有利的,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托(alvaraalto)认为“建筑的作用就是汲取自然中的对人的有利要素,同时抵御自然中的不利要素”,当代医院建筑环境中促进健康的有利自然元素主要包括:植物、水、新鲜空气和阳光。

1植物

植物不仅是氧气和有机养料的制造者,还可净化室内空气。一般的常绿观赏植物及绿色开花植物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建筑物内部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如“甲醛”、“苯”、“氡”等。室内科学地种植摆放植物,不仅美化环境,还有助健康。园林花木还可以提供绿荫、吸收噪音、吸收紫外线、防止眩光、调节改善小环境的气候。设计巧妙的绿化也可以柔化建筑界面,破除人造墙体的机械、呆板的直角界面和直线界定的空间,使人更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亲生物理论”认为人与生物之间的联系是人类长期进化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已储存在基因中世代遗传,所以人们有喜爱生物的天性。遗憾的是因为动物饲养的不便和对卫生环境的不利影响,所以只有观赏鱼和个别小宠物可以在医院饲养,而植物栽植和鲜花则更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所钟爱。

2水体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水作为一种自然景观还有治疗作用。费尔巴哈讲到过“一种精神的水疗法”,认为水有一种惊人的治疗力,他说:“水不但是生殖和营养的一种物理手段……而且是心理和视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药品。凉水使视觉清明,一看到明净的水,心里有多么爽快,使精神有多么清新!”水体的运用在古今医疗建筑中不乏佳例,它的治疗作用已被人们认可。通常在医院庭院中布设池塘、水体,在患者等候区和护理区中设置观赏鱼缸,这对平衡患者情绪和促进健康都有良好的作用。

3新鲜空气

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是生命的源泉和能量。而污浊空气中的尘埃携带大量致病细菌,会导致伤口感染和化脓。空气也是许多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控制空气质量可以有效控制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在19世纪发现致病细菌之前,欧洲人认为疾病是由污浊的气体和污物引起的,在医学上称之为“瘴气说”,医院采用的应对方法是增加自然通风和采光,为了改善通风效果,病房引入新风系统;走廊上面为了增加通风效果,设置通风孔。这些手段可以明显减少医院感染、提高生存率。当2002年我国SaRS疫情暴发的时候,医护人员发现最有效的抵御传染的方法也是在医院内保证良好的自然通风。

4自然光

阳光是地球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阳光和紫外线还有帮助合成体内钙质、杀灭细菌病毒的医疗功效。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阳光对人的健康而言都不可缺少。当代许多综合医院由于规模大,多采用集中布局,大量采用人工照明及机械通风和空调方法来弥补新鲜空气和阳光的不足,这会损害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以致对健康造成伤害和不良影响。

结合自然环境及人们心理对医院环境设计进行探索

4.1医院设计庭院化

热爱自然、追求自然是人类的本性,医院设计庭院化是指运用庭院设计的理念和手法来营造医院环境。设计庭院化无论是对医患的生理还是心理分析,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对病人的康复有极大的好处。注意医院绿化环境的修饰,是提高医院建筑景观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如采用室内盆栽、适地种植、中庭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等都能为病人提供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景观环境,达到有利治疗、促进康复之目的。

4.2医院设计家居化

病患在就医的过程之中会有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同时因为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焦虑和恐惧感,尤其是住院病患,他们在心理上表现出强烈地焦虑和忧郁,严重影响医治效果。站在病患角度,从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出发,在医院建筑环境设计中可以引入家居化(即家庭生活的各层面)的设计概念。家居化设计从日常活动场所中汲取设计元素,结合医院本身的功能特点进行设计,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病患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的需求,使医院环境成为让人精神振奋或给人情绪安慰的空间。

4.3医院街道模式化

医院街道模式的兴起是源于病患在医治过程中对社交环境的需求,弥补病患在医治期间的日常生活内容,给病人以舒适亲切的活动空间。病人在医院治疗期间是不会单纯地等候病愈的,他们希望在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一些生活常规活动如散步、购物、休闲娱乐等。交往活动空间是现代医院环境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交往在心理治疗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积极交往是康复的必要条件。

4.4艺术化设计

艺术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是它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它可以使人兴奋、激动、鼓舞、宁静、愤怒或哀伤。艺术作品对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影响,可以使人获得很大的心理满足,让人的情绪转移。将医院环境设计为具有艺术气息的场所,会使病患在医院的时光不再难熬。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医院设计应考虑病患的就医需求,营造雅致精巧的环境,综合考虑病患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因素,使医院环境产生适合病人行为心理的医疗环境效果。在今后的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努力探求新的医疗建筑设计思路,但一切都应“以病人为中心”,为之创造优良的医疗环境,这一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建筑师重视。

参考文献

[1]翟斌庆.医疗理念的演进与医疗建筑的发展.建筑师,2007(7):89-91.

[2]吕富,张铭歧.人性化医院环境的创造.世界建筑,2002(4):22-24.

[3]建筑设计资料及(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医院的建筑设计篇5

关键词:医院设计整体规划单体设计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环境塑造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追求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还要通过病人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通过医院环境和建筑的良性感观,消除和缓解由于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改变病人的心态情绪,这是现代化医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规划、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思路。

二.整体规划:

对医院进行整体规划,要求建筑师应该对医院建筑的功能、布局十分了解。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及《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正确划分医疗区和后勤保障区等,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分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合理组织人流、物流、车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整个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医院出入口的设置对医院的规划设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做为一个综合医院,门诊、急诊出入口,病房探视入口,后勤供应入口,污物出口的设置,对医院流线组织影响很大,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医院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不便,甚至影响整个医院的规划布局,给医院造成混乱。因此,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出入口设置,是医院整体规划设计不可忽视的三个重要环节。

抚矿总医院是全国煤炭系统中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始建于一九零七年,与一九九二年全国首批进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的辽宁省卫生厅直属医院,是中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它座落在抚顺市中心地带,周围有居住区及办公建筑,人群密度高总医院座落在抚顺市中心地带。抚矿总医院内科病房楼设计中,总体规划阶段不仅考虑到单体建筑设计,还考虑到良好的流线组织,优雅的环境设计以及医院出入口的合理设置等,收到良好的效果。内科病房楼设计中,与3#病房楼相联,新建内科病房楼既是独立个体,又是老楼的一部分,这样方便病患,也减少了因会诊要求医务人员的劳动量。新建内科病房楼共设四个出入口,各部分出入口与医院的道路系统自然衔接、互不交叉。北入口前设置入口广场,供停泊车辆用;南入口是中心广场;东入口是医院大门。广场以铺地为主,雕塑,石桌石椅加以点缀,既丰富了医院空间环境,又使病人对医院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广场也缓冲了医院大量的人流、车流对城市道路的压力。为病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三.单体设计:

内科病房楼设计应重点处理各科室的平面布局、候诊方式、交通流线组织、环境塑造等几个方面。合理的功能分区,良好的流线组织,优美的空间环境是搞好病房楼设计的关键。

平面布局:

病房楼采用内环走廊式布置,把朝向好、采光和通风好的位置设为病房,值班室,卫生间等次采光的房间。护士站、医生工作间等工作辅助用房设于内区采用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每层设一个科一个护理单元,护理单元病房构成以二人间为主,其它为单人间和四人、多人间,护士工作站(nS)的位置更加合理,使员工的行走路线缩短以及便于观察,同时利用内区设置完整的物资供应药品管理的工作区域——护士角(nC),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

生活用房和办公用房另设一角,减少污染和干扰,值班室、临床教学室设于本科病室同层有利于医疗抢救和教学但必须另设一角,以减少病人、家属的干扰,以利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病房内设独立卫生间,既方便了患者及家属使用,又符合人的私隐性要求。在卫生间内设计吊瓶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候诊方式:

一层射线科,统一在候诊大厅候诊,由医护人员统一安排进行看诊,这样即可控制候诊大厅的人流,又加快医生看诊。

十层透析室,设独立候诊大厅,候诊卫生间。方便透析家属等候,可见设计人员不仅仅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同时在设计中也把患者家属考虑在内。

交通流线组织:

楼内共设五部电梯,三部疏散楼梯,两部消防电梯,其中一部(平时作尸梯、污梯),污洗间,污被服车、污物车存放处组合一区设置于护理单元的终端,以消防门与病室相隔,既符合消防、卫生要求,又使洁污分流,使尸体、污物不致冲着病区迎面而出,避免人员不良心理反应。两部消防楼梯,可做医护人员上下致用。

标准层平面图

环境塑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人为本”、康复保健、环境美化的意识深入人心。医院除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外,还需要满足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病人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精神治疗。现代医学提出重视环境功能,从而使环境功能的价值提高了。优化环境成为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因为不同的环境形象引发人们不同的直觉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反映。人们对于一座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群,已经不仅满足于它的使用和一般概念的“建筑的艺术性”,而特别强调建筑空间环境过程中的精神感受。所谓“建筑艺术性”的内部潜在因素便是人们心理上得到的满足。只有人们心理上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愉悦和美感。优美的环境可以调整人的病苦情绪,创造良好的、亲切的气氛,对病人的治疗、预防、以及恢复健康都有极大的好处。因此现代医学特别注重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医院建筑空间环境包括室内与室外两个方面。如何为病人提供优雅的室外空间,温馨的室内环境,便成为目前医院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力求在医院的室外与室内环境中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愿望。在最初的医院总体规划中,就注重环境的塑造。建筑总体布局不能因用地面积小、环境条件不好,就放弃对病人的关怀,甚至影响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状态。要创造和利用环境,以满足病人的希望。在抚矿总医院内科病房楼设计中,首先从创造医院良好的整体形象入手,对现状进行了合理规划和空间环境的改造。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车就医的人逐渐增多。设计中将新建内科病房楼门前,形成一个楼前停车场。院内花园植树栽花,小品、雕塑、休憩椅点缀其中。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医院的绿化覆盖率,又为病人创造了亲切、纯朴的空间氛围。在内科病房楼外部造型上,大胆利用现代建筑语言,采用凹凸的建筑造型,线条细腻的窗台,宜人的顶部处理,以及现代建筑流行的“格”的构成来塑造建筑的外部形象,使它有现代美感。以上这些都为医院外部环境塑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医院建筑内部环境设计中,把阳光、生命做为内部环境设计的主题。首先,温馨自然的大厅,生动活泼的环境,提示人们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可贵。大厅设计由此围绕阳光、生命的主题展开。进入门诊大厅,可以看到墙面、地面在享受阳光。米黄色的大理石石柱,白色大理石地面,都是体现光感的最佳选择。这种透明的、光洁的、温馨自然的大厅形象,正是我们精心营造的效果。每层病房设阳光室,患者们可在阳光室聊天,享受阳光,接近自然,缓解患者的紧张、烦燥、不安等情绪,同时是心理治疗的一个好办法。每个病房设卫生间,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

四.结束语医院设计是特殊的公共建筑设计,特别需要体现对病人的体贴和关怀。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应力求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明确,空间环境优美,树立以病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多为病人考虑,多为医院管理者着想。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医院建筑。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集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学报》

医院的建筑设计篇6

工程项目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决策阶段、设计与计划阶段、实施阶段、移交收尾阶段。建设单位的基建管理人员一般认为,工程进入实施阶段是管理的重点,因为实施阶段将集中支付大量的工程款项,施工协调配合的单位众多,管理对象有具体的建筑实物,形象进度每周处于变化之中。其实,认为工程开工后才是管理的重点是严重的误区,根据相关工程管理资料反映,设计阶段决定了工程投资80%的影响因素,对质量和进度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施工阶段的管理只影响20%的造价因素,且医院工程功能复杂、专业系统与设备繁多,工程投资高于一般的公共建筑,所以做好医院工程的设计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了如何做好医院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

一、确定设计发包模式

医院工程的设计专业包含了十多项专业,在设计方案招标阶段,须先规划好设计的发包模式,一般有三种模式;一是设计总承包模式,将所有的主体建筑安装设计与专业设计委托给一个建筑设计单位完成,该设计院可以将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的专业设计分包给专业设计院完成,但设计总包单位必须分包专业设计的条件衔接、进度、质量负总责。二是平行发包模式,主体建安设计通过招标委托一家建筑设计院完成,其他十多个专业分别委托各专业设计院完成。各自承担合同约定的设计界面。各个专业设计之间的协调由业主自己完成。这种模式对业主的专业协调与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不建议采用;三、建筑设计院总包管理模式,主体建安设计委托一家建筑设计院完成,同时承担了对各专业设计的管理与专业协调,对专业设计的质量的进度承担管理责任。建筑设计院除了收取设计费外,业主还应支付一定的专业设计管理费,增加设计总包管理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三种设计发包模式各有利弊,建设单位应根据自身管理能力,建筑设计院的素质,对工期的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

二、规划设计专业与发包界面

梳理设计专业与界面是医院设计管理的关键点,只有将所有的专业及专项系统找全,梳理和各专业之间的界面与范围,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施工阶段的变更与返工。我们以某1000床规模的综合性医院为例,梳理了以下十五项设计专业,并对设计界面作了解释和说明。

1、主体建筑安装设计:

行业有较多的专业化从事医院建筑设计的单位,如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主体建筑安装设计的专业一般包含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强电、消防等。我们建议将基坑围护、室外市政与配套管线、地下室人防设计纳入主体建安设计的范围。一般医院都有1-2层的地下室,基本都是深基坑,深基坑围护要进行专项设计并组织专家论证。基坑围护的设计是非常容易遗漏的专业,很多项目出现了桩基施工完成,准备土方开挖时才发现基坑围护方案未设计,从而造成至少1-2个月的停工。因此建议基坑围护设计纳入主体建安设计,且要求和主体的施工图蓝图同步完成。室外市政和管线综合也是非常容易遗漏的内容。因为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配套的专业管线一般都是配套职能部门委托设计的,各个专业是分开设计出图。最后需要综合到一张总平面图中进行配套管线的综合协调。很多项目在开始会疏略这些配套管线的专业设计,等到工程施工进入尾声,开始筹备医院开业时,才会重视。我们建议应尽早启动配套申请,启动水电气、通信室外管线的设计。有主体建安设计单位进行室外市政和管线综合的设计。至于地下人防设计,医院的地下人防工程有六级的人员掩蔽所、物资库以及五级的人防医疗救护工程等,建议提前和当地人防办沟通确定项目的人防等级和类别,在方案招标时明确将人防工程专业设计纳入主体建安设计。主体建筑设计院不具备设计资质和能力时,可以分包给专业的人防设计院完成。

同时,主体建安设计和室内精装饰设计的界面也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这是最容易导致施工阶段返工和索赔的环节,一般建筑设计院的施工图中都有室内装饰材料表,表中明确了各个空间的墙、顶、地面的装饰材料。而现在新建的医院一般都有室内精装饰的二次设计,装饰二次设计时基本上会建筑施工图中的装饰材料说明表进行设计。浙江将非常容易导致招标发包时,清单界面的重叠与交叉。因为,建议除地下室停车、消防楼梯外,所有需进行二次精装饰设计空间的墙面、地面、顶面的装饰面材均无须在建筑施工图中反映或说明。避免与室内装饰施工图内容与界面的冲突。

2、室内精装饰二次设计:

首先使用方要根据投资概算的确定精装饰的范围和档次。确定精装修

的空间,须进行二次精装饰的设计,精装饰设计时,为了实现装修效果,必须将吊顶内的空调出风口、回风口、喷淋、烟感、灯具、监控、病房内的盐水吊钩、床帘轨道等位置进行统筹排版和整合布置。暖通和电气、消防的施工图必须根据装饰设计单位提供的吊顶排版图,进行调整和完善,调整后的安装施工图才能作为现场安装单位预埋和施工的依据。因各安装专业的点位重叠(如灯具和喷淋位置重叠)、以及安装与装饰顶面图位置矛盾情况导致现场安装工程大量返工是工地施工屡见不鲜的现象。因返工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的造价损失。

3、智能弱电设计:

常规的医院智能弱电系统包含:综合布线、停车收费系统、楼宇自控、音乐背景、安防监控、病区呼叫对讲、远程会诊、电视电话、门禁、泛光照明控制、婴儿防盗、多媒体会议系统、LeD大屏显示、一卡通、医院信息集成系统、排队叫好、手术示教系统、iCU探视系统等。医院应结合运行管理和使用功能的需求,并考虑投资概算情况,确定系统。

4、幕墙设计:

日前新建的医院大多有幕墙工程,幕墙干挂的材料应用较多的有石材、金属铝板、玻璃等。幕墙专业设计应包含钢结构、网架屋面、轻钢雨棚等局部的钢结构工程。

5、医用洁净工程:

包含手术部、iCU、中心供应无菌区、实验室、配置中心。医用洁净的设计包含了该净化空间的装饰、空调、净化、强电、弱电、医用气体等六个专业。其中弱电和医用气体两个专业是比较同意遗漏或交叉重叠的。或纳入洁净工程设计,或纳入工程整体的弱电和医用气体专业设计,应事先做好规划。

6、医用气体:

气体种类大致有氧气、负压吸引、压缩空气、及笑气、氮气。设计范围应包含气源站、输气管道、监控报警装置和用气终端四部分。

7、物流传输系统:

一般常用物流系统有气动管道系统和轨道小车系统。

8、室外景观设计:

包括用地红线范围的室外空间的景观绿化、道路、停车场、雕塑小品、泛光照明、夜间亮化设计等。

9、室外市政管线综合:

在供电、供水、通信、排污、燃气等配套部门完成各专业配套图纸后,设计单位负责各专业配套图纸的综合与协调。

10、污水处理设计:

一般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不进行专项设计,直接通过招标文件的技术规格书来明确技术要求。但是我们建议先请厂家进行工艺设计,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招标采购工作。

11、厨房工艺设计:

厨房工艺设计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专项设计,一般建筑设计院会结合工艺流程要求进行施工图设计。但是因建筑设计院对厨房工艺缺乏专业性而导致后期的返工。建议先由厨房设备厂家进行厨房工艺设计,并报卫生防疫部门审批通过后。再由建筑设计院进行平面图和水电配套设计。

12、医用防护设计:

医用防护主要包括放射防护和电磁屏蔽两大块内容,建议委托专项的咨询机构进行防护当量的计算,再由施工厂家进行设计。

13、中央医用纯水系统:

需要应用净水的科室大致有血透室、手术室、检验科、供应室、病理科、DSa、口腔科等,以前医院大多是采用各科室分散制纯水的模式。近年来新建的医院,中央集中制纯水系统渐渐推广开来,有些医院还设置了饮用直饮水。中央医用纯水系统包含预处理系统、反渗透系统、控制系统、后处理系统等。建议使用方应事先规划好需净水的科室和点位,并结合实际是否应用直饮水系统。

14、医院指示标识设计:

一般工程概算中未包含医院标示系统,属于开办费内容,往往是工程竣工验收后才进行设计,但医院标示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和装修工程充分融合。建议在装饰设计阶段即启动标识导向系统的专业设计。内容包含建筑单体标识、出入口标识、道路指引、总平面、各单体功能单元、房间标牌等。

15、实验室工程:

建筑设计院往往会对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仅留出大房间,而对科室内部的三级流程不进行设计。通风柜、生物安全柜及其他仪器设备的布置位置会对建筑空间有较大影响,且水、强弱电、空调等点位设置也需要深化的实验室专项设计。建议在装饰设计阶段同步委托实验室的专项设计。并同步进行水、强弱电、空调等安装专业的二次完善调整。

三、编好设计管理进度计划

规划好设计的专业的界面后,下一步将编制《设计管理进度计划表》,确定每一个专业设计的启动和完成时间,下面逐项分析确定各专业设计计划时间的影响因素:

1、二次装饰设计:

装饰方案设计的最早启动时间应该是初步设计确定后,最迟启动时间是主体结构结顶前6-8个月。如在最早时间启动,家具平面布置和吊顶的排版将在建筑施工图中完整的体现出来,避免了各专业配套的二次调整。这是非常理想的专业衔接状态。如在最迟时间后才启动装饰设计,很有可能造成主体结构验收后装饰施工单位未及时进场,现场出现停工的局面。装饰工程从装饰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清单编制、主材品牌调研、组织招标等一系列过程,至少需要6-8个月时间。等到主体结顶后才慢慢考试装饰设计的想法是严重错误,将对工期、造价均造成重大影响。

2、智能弱电设计:

智能弱电方案设计应和装饰设计同步进行,家具的平面布置会影响弱电的点位设置,很多弱电设备终端也需要强电插座,两者关系密切。在主体土建施工阶段,会涉及很多弱电套管的预埋工作。因此智能弱电专业设计建议在初步设计完成后和装饰设计同步启动。

3、幕墙工程设计:

因上部主体结构须进行幕墙主龙骨和外墙连接件的预埋工作。预埋件的位置必须以施工图为依据。因此理想状态是地下室顶板完成浇筑后应完成幕墙专项设计。如错过预埋时间,也可采用化学锚栓后植的办法,进行连接件的埋设。但也必须在主体结构结顶前3-4个月完成幕墙施工图设计,为组织幕墙施工招标留出合理的时间,并保证在主体结构验收后立即进场外幕墙的施工。避免现场出现停工。

4、医用洁净工程设计:

手术台上方层流位置需预留孔洞,建议在主体结构楼板浇筑前进行预留,避免后期开孔后的二次加固,因此须在手术部所在楼层的上一层楼板结构浇筑前完成洁净工程施工图设计。

5、医用气体工程:

建筑施工图设计时应先确定好气源的方式,如氧气的气源方式常用的有液氧、制氧机、汇流排三种,采用液氧罐的,应在总平面中留出液氧罐的位置,消防要求须和建筑物距离25米以上,如采用制氧机的,应留出机房位置。预留好空间后,最迟时间须在装饰工程封板前完成管道埋设工作,因此建议在装饰工程施工招标阶段完成医用气体专项设计工作。

6、物流传输系统:

如采用轨道小车物流系统的,必须和建筑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充分考虑小车的运行空间。如采用启动管道系统的,对建筑空间要求相对较小。可以适当延后,但也必须在主体结构结顶前完成设计,气动站点和装饰设计有一定的影响。

7、室外景观和配套设计:

室外市政和景观的施工周期一般为5个月左右,考虑设计和招标时间,须最迟在竣工验收前一年启动专业设计工作。在进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报批时的总平面图应充分考虑门卫、垃圾房、污水处理站、围墙、立体停车架等附属工程的设置,否则会在规划验收时遇到麻烦。室外景观专业设计时应尽量尊重原总平面的格局,如出现较大调整,还需到规划主管部门进行重新确认,当然,理想的状态是规划报批的总平面图直接依据室外景观专业设计图。

8、污水处理工程:

污水处理站的位置应在施工图总平面图中事先规划好,污水处理池的混凝土结构工程一般由建筑设计院进行结构设计,结构施工一般纳入室外工程。应在室外市政与景观工程招标前完成污水处理工程的专项深化设计,明确出污水处理池的位置和尺寸要求。

9、其他专项设计:

尽量和装饰设计同步进行,各专项系统的工艺流程、配套预留都将和装饰工程紧密相关。最迟必须在主体结构验收前完成专项设计。给装饰和安装配套留出时间。

10、机电设备:

医院有两大类机电设备;建筑设备和医疗设备,虽然机电设备不存在专项设计,但是也都涉及二次配套深化设计,如设备基础尺寸、电梯井道和底坑、机房尺寸、医疗设备的空间尺寸、空间环境、强弱电配套等,建筑设计院在施工图设计时是按照最常用的设备品牌进行预留的,如和最终采购的品牌不一致。就必须进行二次配套尺寸的深化设计,可以通过技术联系单的方式来解决。因此建筑设备和医疗设备的采购时间确定要考虑为二次配套尺寸的深化调整留足时间。避免结构返工,这应是设计管理的重要部分。

四、设计任务书和委托方式

《设计任务书》是业主明确使用功能,表达需求,为设计师提供设计依据的重要文件,是使用方和设计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多达十五项的设计专业,没有科学、有效的《设计任务书》,是很难有序的进行系统的设计管理工作。同时使用方的需求识别是一个逐渐深入、逐渐明晰的一个过程,希望在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时完成一份涵盖所有专业和内容《设计任务书》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分层次,分阶段、分专业的编制《设计任务书》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

在建筑方案公开招标阶段,可以编制一份《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纳入设计招标文件,作为设计单位方案设计的依据,该任务书应体现医院的功能单元的设置和规模、医疗模式、建筑风格的建议、地方的就诊习惯等,如床位数、日门诊量、日急诊量,病房各科床位规模的组成、门诊诊室数量的各科组成、手术间的数量、iCU床位数量、日输液量、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规划、重点医技科室的规模等。

在初步设计完成后,应编制一份《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来指导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内容应侧重于明确、细致,指导具体的设计。如建筑和装饰之间的设计界面、医疗设备房间的降板、病区不同地面材料之间的结构层高差、钢筋含量的建议、空调系统选型的建议、建筑材料的建议、各房间对热水、冷水、插座、特殊空间的环境和温度等。

装饰、智能弱电、洁净等各专业设计委托前,均应编制相应专业的设计任务书,内容应包含设计范围、功能需求、使用人建议、投资限额等内容。

设计委托方式可以将十五项专业分为四大类来描述:

1、主体建筑安装设计:

包含由建筑设计院完成各专业,根据国家招标投标法,应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

2、专业设计:

包含装饰、智能弱电、幕墙工程、室外景观四大专业,这类是行业市场上有各专业设计院,但是专业性较强,一般可以当地招标主管部门沟通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前应对行业内优秀单位进行充分考察了解,保证投标入围单位的质量。

3、医疗专项设计:

包含医用洁净、医用气体、物流、实验室等,这类专项设计是行业内没有专业的设计机构,专项的设备厂家和施工单位掌握的核心技术,因此,可以采用公开方案征集的方式,评选出第一、二、三名,分别给予适当的奖励,由第一名负责深化设计至满足招标深度,为了规避设计单位不能参与施工投标的规则,可以让建筑设计院负责这类专项设计的审核的出蓝图工作。

4、配套设计:

包含市政供电、供水、通信、燃气、排污等,这类配套设计一般直接委托给城市职能部门的相关设计机构完成。

设计管理是医院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设计管理是工程施工阶段有序管理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医院的建筑设计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医院建筑;“以人为本”;流线设计;

abstract:thispaperfromthemodernmedicalarchitecturedesignshouldbeafewconcernedservicesubjects,designconcept,spaceenvironmentandtheinformationage,ineffect,analysisofvariousfactorsmayhaveonthehospitalstreamlineandmaketimelyresponseandadjustmentofbasicchanges,todiscussedthemedicalbuildingsitetraffic,medicalproceduresandinternalfloworganization,proposedsystemsolvesthehospitalstreamlinedesign.

Keywords:architecturaldesign;hospitalconstruction;"people-oriented";streamline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以人为本”的设计

医院规划及建筑设计应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同时也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特别是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适应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成为可能。“以人为本”成为医院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突出主题和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建筑师更注重关于人的生理、心理等需求,注重领域感、归属感、安全感以及开放性、私密性等过去曾经忽略的“关于人的本性需求”等方面的内容,考虑上述人之所求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如何分析人们的心理及感受并合理地体现这种思想,通过笔者的思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有以下几个趋势。

1.1高效、快捷的医疗环境

以“生态、绿色、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合理组织医疗空间,

人车分流、医患分流、洁污分流,尽可能缩短患者就医流线,为患者创造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就医环境,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创造便捷、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带动医院的发展。

1.2合理的医疗流程设计

正确、合理的安排各部门面积与功能布局,尽可能使各部门分区域设置,

既便于相互联系,又减少相互干扰,使各类用房均能有较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创造清晰的方向感,避免不必要的交通迂回,同时保证对外服务、住院和货运交通互不交叉和干扰。这种合理的车流、人流组织可以大大地减少来院患者及其家属的时间消耗,同时也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和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1.3绿色、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营造“医院城”概念,精心为使用者规划出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公共空间,

像“医院街”、“共享中庭”、“内院”、“屋顶花园”、“阳光庭院”等。追求舒适、高雅的就医环境,体现对人类对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同时在规划时考虑医院的发展,留出中长期的发展用地和便于医疗空间的可转换。

综上所述,如何在医院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性化”的内含,永远是医院设计中始终关注的主题。大到总体布局、内部功能之间的关系,小到家具、色彩都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2、医院建筑流线设计

医院中的各种流线十分复杂,应对医院中的各种流线进行统一规划。各种人流有序流动,既高效便捷,又减少交叉感染。医院运行需消耗大量物品和物资,它们的接收、存储、消耗、部分回收等都有一个比较严谨的流线,同时还有洁污分流要求。另外,医院内部和外部、科室之间、病人与医生之间,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交流,交流的顺畅决定了医院的效率。因此,医院设计中存在着三个流线: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解决好这三条流线,是医院设计的重点。在此基础上空间、造型、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等才能以此为载体有更好的发挥。医院的平面设计应以这三条流线为脉络,构画出平面的轮廓,再结合其它要求将之细化,才能成为一个合理的医院平面。医院平面随这三条流线的变化而改变,故医院流线设计需要系统地解决。

2.1组织便捷的场地交通

医院场地动态交通主要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形式。车流可分为急救和门诊、社会车辆和出租车、供应和服务等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和患者、门诊和急救、住院和探视等人流。在一般中小型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难以做到人车分流、有效组织,往往人车混杂,造成交通流线复杂环境恶化,降低了医院的使用效率。静态交通主要是机动车停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两种,应预留相应的停车场地,满足使用要求。场地交通的有序组织可以根据场地条件作以下几个方面处理。

2.1.1医院主要出入口尽可能布置在城市次要道路上,利用城市公交吸引和疏导人流;同时,在医院主要出入口应留有适当场地,满足临时停车需要。

2.1.2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应相对独立安排急诊“绿色通道”,并考虑流行性、大数量、突发性的公共疾病“绿色通道”门诊。

2.1.3如能利用场地高差可以将车行入口与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库相结合,将人行主入口分层设置,做到人与车立体分流。

2.1.4医护人员出入口单独设置,并留有单独的污物通道,实现医患分流和洁污分流。

2.2简捷明了的医疗流程

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就医治疗流程。复杂的就医治疗流程和交通路线会给患者与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产生不良的心理负担和焦躁不安的情绪。简捷的就医流程可消除患者得不确定性,减少医患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简化就医治疗内部流程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效率和组织便捷的就医流线。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就医治疗内部流程在质和量方面也有许多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手术室中洁净技术的应用,使手术室有了许多形式的平面组合,其人流和物流的行程受到严格的限制;以前利用轨道小车传递病历、药品等,后采用气送技术,现在完全可以采用网络技术;门诊、医技、病房中采用医患分廊的形式,改变以往医患共用一条走廊的传统方式等等。这些变化决定了医院平面布局的变化,并对医院内部流线组织产生很大影响。

2.3高效流畅的内部人流

在医疗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涉及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设计医院常规的做法是,将门诊楼设计一个共享空间,四周再设尽端走廊,布置科室;病房要么单廊,要么复廊;南侧布置病房,中间护士站,北侧布置医护用房。设计人员对医疗建筑设计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在国内外所见实例和自身感受,很少也不可能对医疗建筑从功能到造型、从应用到发展趋势有全面了解。医院设计应是医生与设计师互动的结果,其中设计师的创新作用更大。设计师应从宏观角度进行考虑,应用成熟的经验,结合医院发展趋势和现状条件来完成设计方案,这就不可能全方位套用一个固定模式,而应调整性地进行改变,好的改变就是创新。同时,内部人流交通组织还应考虑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影响医院设计因素的变化。静止地看问题,医院设计必然僵化,降低使用效率,进而减少使用寿命。

2.4综合完善的生活服务

建筑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医院设计体现以患者为本。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在住院和陪护期间需要如同居家生活一样的配套服务,购物、餐饮、银行、电信等服务设施应就近安排或配套解决。这些设施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和陪护人员的生活服务需求,创造方便适宜的就医和住院环境,真正体现以患者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就医环境,还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不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到各自领域不被穿越,以病人患者为中心,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医疗环境。

医院的建筑设计篇8

科室设置,设有“妇产与婴幼科”

法国在20多年前对妇产医院进行了结构调整,建立起“产前与产后地区性照料网络”,以增加生产的安全性,确保母亲和孩子的平安。通常,会对生产划分三种级别,表示采取额外安全措施的强度。例如,3级生产将配备新生儿救生设备。除了分级制度,法国还调整了妇产医院的布局和分布方式,增加了大型妇产机构,保证高质量的照料水平和适当的工作强度(目前法国有四分之一的妇产科每年照料2000多例分娩)。医院的地理布局根据人口密度变化而调整,因此,部分人口稀少的乡村地区由于缺产医疗服务引起了争议。

在法国,综合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使其对特殊医疗门类有了更细的划分。在医院的结构调整中,出现了“妇产与婴幼科”,使用医疗化手段负责妇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妇产与婴幼科的建立以及与地方医疗中心的合作大大提高了照料质量。有人提出建立“便民临近妇产所”以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此模式已经在北欧国家实行,很好地结合了照料质量与生产安全性。这对于正在思考医疗系统结构和发展医疗服务的国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接待与引导,妇产科的入口独立设置

整个过程从接待开始,应该确保待产孕妇及其家属在舒适的氛围中容易地找到要去的场所。接待空间的布置不仅具备功能性,还具有心理安抚作用。第一印象往往会决定待产孕妇及家属能否与妇产科室快速建立信任的关系。不同的医院有建立信任的不同方式。接待空间的设置应保证待产孕妇在一个地点顺利完成所有必要手续,遵守医疗信息的保密性(个人单独入口及等待室),让孕妇感受到轻松温馨的氛围。通常,妇产科的入口是独立设置的,对于私人医疗机构来说,独立的妇产科也应做到与众不同,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金牌产品”。

例如,勒阿弗尔和勒芒医院的妇产与婴幼科几乎完全独立设置,外部入口不同,确保医院人员的区分(公众、急诊、后勤)。与之相反,圣约瑟夫医院的妇产科位于医院中心位置,入口并未特别设置,而是使用了改建后的入口。这所医院的妇产科设置在花园中央,隔绝了医院周边道路的噪音,顶部为透明设计,使用了天然材料(接待室、咖啡厅和墙体都使用木材),营造出自然而平和的环境。

勒阿弗尔医院的妇产与婴幼科由于位处大型医疗中心,具备全面多样的生产相关医疗服务,接待大厅与不同门类服务相连接,在内部可以随意穿梭行走。梅兹医疗中心的妇产与婴幼科的结构设计更为紧凑小巧,两层楼房正对医院内的花园,气氛亲切舒适。接待空间是与家属及亲友最初会面的地点,选择温暖而安稳的颜色和材质、确保舒适的自然光是提高空间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在梅兹医疗中心,周边的日间产科医院与日间儿科医院都设有接待室,对白天进行的检查进行分析,辅助妇产与婴幼科的诊断。

产前准备,多设置在医疗实验室和B超室附近

前期的最初步骤是产检与诊断,主要包括妇科和产科检查、生产准备课程、医疗辅助服务等,以解决准妈妈的所有问题,适应个人不同情况。地点最好设置在医疗实验室和B超室附近,以便快捷地进行各类生物学检查(抽血,超声检查等)。

家庭生育计划科室是诊断咨询的附加服务,旨在协助妇女和家庭选择生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在必要情况下终止妊娠,提供避孕信息,一般独立设置,与主要人群分开接待。

产科与急诊,大多相连

产前准备完成后进入产科室,也就是妇产科的核心。产科室可配备急诊接待室。急诊服务既针对分娩过程中的问题,也针对儿科紧急状况。在勒阿弗尔医院,妇产科与急诊科室是相连的,同时在妇产科内部也设有急诊接待室。在梅兹和勒芒医疗中心同样设有生产急诊入口。

产科室具有不同的服务形式,以满足各家庭的不同期待,同时遵守相关规定与生产固定程序(接待、产前准备、生产、必要时的剖腹手术)。常规产科室往往在一个医疗单位里分开设置产前准备室和产房。根据生产安全级别,产房有时与剖腹手术室相连。另需在临近处设置外科手术室,通过减压室分隔开,在紧急情况下可将产妇顺利转移到外科手术室。对于新生儿,可设置新生儿救护部,应对难产与早产情况。

在某些医疗设备较少,名为“妇产所”的机构中,产前准备室和产房不会分开设置。准妈妈由一名接生人员协助,在唯一的房间内完成生产。此类妇产所必须与医院产科室相连接,因为它们只能处理没有危险性的常规生产。儒勒·凡尔纳诊所就保留了此机构,产房向产妇和家属开放,提供格外舒适的接待体验,并连接构架完整的外科手术部,应对意外状况。

陪产家属与产妇进入产房的路线完全不一样,也不能与医疗团队混合在一起。因此,有些产房设置在减压室内,一侧设置医疗团队入口,另一侧设置家属入口,通过长廊与等候厅相连。

在某些妇产科还存在极少数自然分娩的方式,即不使用镇静剂和麻醉剂,站立式分娩等。但出于卫生原因,水中分娩的方式基本废止。

美国的LDR(待产、分娩、恢复)组织让产妇在分娩后无需转移位置,而是直接待在产房内修养,此方式没有在法国使用。

住院部,设有“袋鼠式”护理室、高危妊娠室等特殊房间。

产妇在分娩后平均会住院3天(剖腹产则住院4天)。目前趋势是安排设备齐全的独立房间,内部包含照料新生儿和为其更换衣物的场所。房间面积一般为18㎡~20㎡。适中的面积既能保证家属来访,又限制了人数,避免来访时间过长。

通常,住院部除了包含24~26张床位的普通产科房间,还存在一些特殊房间,比如为早产儿设置的“袋鼠式”护理室、高危妊娠室(通常位于产科室旁边)、新生儿室(对新生儿进行高强度的特殊护理)、妇科外科室。

通常来说,妇产与婴儿科都有对产妇与新生儿的护理部门,但某些机构还包含幼儿和青少年的儿科门诊室,有些还配备长期监护室。

舒适度与安全性是妇产科最主要的关注点。医院设计者需要考虑新生儿的安全问题。偷窃婴儿的现象时有存在,一旦发生将造成极大的心理损伤。安排相关防盗部门在合适的楼层和位置,使用安全装置(婴儿电子手环等)能够增加安全性,解除医疗团队和家属的顾虑。

在舒适度方面,需要注意内部布局,根据不同偏好设计房间风格,严格遵守卫生规范,注意自然采光。在圣约瑟夫妇产科,产后母亲可以通过电遥控控制百叶窗开合,调整房间亮度。

建筑风格,象征温柔的曲线是最常使用的线条

妇产科的建筑形式往往是争论、研究和试验的主题,功能性和美观性如何结合?妇产科建筑是否应表现出生育的内涵?应该用怎样的建筑细节表现出这一生命殊的时刻?抛开功能性的考量,建筑的象征性具有重要而细腻的内涵。一些形状和线条的运用使得妇产科的风格不同于医院其他科室。其中,象征宽厚、温柔和女性气质的曲线无疑是最常使用的几何线条。比如沿着柔和的曲线设置产后修养室,减少内部空间的直线,增加流畅的感觉(儒勒·凡尔纳妇产科);或是将产科室修建成椭圆形状,如同孕妇隆起的肚子;门诊咨询部设在圆形庭院里;墙面棱角柔和化处理(圣约瑟夫妇产科);在空间和形状上也有许多类似措施强调风格,只要是柔和的几何元素都可以使用,以减少医院的冰冷气氛。同样,接待室、通道、家具都优先选择柔和的形状。另外,无论是否选择天然建筑材质,都应该尽可能使用偏粉色调的颜色和柔和的光线,让住院环境具备旅馆或家庭的氛围,确保接待室和护理室给人安全感。

医院的建筑设计篇9

关键词: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诊疗流线建筑细节环境景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代经济迅速腾飞、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身边所有建筑人性化设计也有了相对高的要求。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中体现对人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尊重。医院是人类维护身体健康、恢复劳动机能的场所,是人类生存繁衍与疾病抗争的重要阵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院建筑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医院设计仅是满足规范和最基本的使用要求,比如:门诊、急诊、住院、医技、办公、后勤等,使得医院常常与“杂、乱、脏、挤”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虽然上述状况的不是一方原因所致,但作为当代建筑师应从患者身心健康角度出发,依据“以人为本”的宗旨进行医院设计,营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现以宁波市某综合医院设计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人性化设计的具体措施和落实点。

1总体规划

1.1项目选址

医院基地环境的选择,应满足地形、地质、卫生、安静、交通等方面的要求。如附图一,该综合医院位于云飞路以北,榭嘉路以南,规划道路以西,整个场地规整,地势平坦,东南略高,北边略低,有利于建筑布局、地面排水、道路布置、管网敷设等。用发展的眼光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的更新,以及人们对身边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需求的增加,因此考虑在地块西侧预留远期发展用地,为将来医院的扩建、改善就医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地块市政条件成熟,周边无污染源,远离城市主次干道,避免噪音干扰,交通便利,与闹市区距离适宜,车程约30分钟,地处居民区服务范围的中心,地块北侧规划一公交车始发站,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东侧规划道路为目前医院与城市交通网的重要纽带。

附图一(区位分析图)

1.2规划布局

英国著名医院建筑设计家约翰•韦克斯把医院规划比喻为小城镇的规划,认为城镇的主街把不同店铺、服务业串联起来,为居民服务。同样医院的设计也可以采用“医院街”的理念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改扩建概念,确定开放端和封闭端。“医院街”作为医院空间组织和交通组织的中心、工程主干管道的重要载体,将门诊部、住院部、急诊部、医技部、办公、后勤几大功能分区合理布局,达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宁波某综合医院在最初设计时也对其交通结构、网络骨架作了分析比对,决定结合远期发展采用开放性、灵活性较好的网状系统,如附图二。地块近期形成南北向医院街,北侧设计十三层住院后勤楼,南面设置四层门诊医技楼,之间采用架空廊道、报告厅等联系。同时考虑到内外人员行为模式和洁污流线以及医院空间模式的可变性,结合用地特点,将东侧中部用地作为主入口广场区域,为人流量最大的门诊医技楼提供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视觉环境;北侧绿地可以作为城市和院区之间的分隔带,使得污物流线远离主要人流,如附图三。

附图三(交通分析图)

交通组织方面,因受到地形限制该医院近期人行、车行出入口均设置在东侧规划道路上,南北两端考虑车行出入口,同时就出口附近各设置地下室汽车坡道,外来车辆开进后即进入地下室。人行出口设于两车行出入口之间,结合入口广场,门诊楼标志明显,方便患者寻找和到达,同时人行主入口附近布置非机动车停车带方便使用。南端设置急诊与南侧车行入口就近,并设有部分临时地面停车位,方便快捷。住院、探视、后勤供应出入口在北侧,有相对独立的广场和几个临时地面停车位,避免与其他车流、人流交叉。医院内设置环形车道既满足消防又便于各区域的联系,基本做到人车分流,减少机动车噪音和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南侧远期城市支路建成后可开设辅助出入口,为将来急诊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更人性化服务打下良好基础,如附图三。

2建筑设计

2.1功能分区及诊疗流线

医院是一个特殊场所,人员、物资繁杂,垂直、平面交通错综复杂,合理组织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达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以人为本一直以来是设计医院的重点。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宁波某综合医院采用简单明了的体形和空间结构,同时确保各个功能区域尽可能南北向布局以提供舒适的院区环境,交通廊道主次分明,避免迂回曲折,为患者提供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的诊疗流线,可安抚其及其家属焦躁不安的情绪,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医院内部人物分开、洁污分开、医患分开。

门诊医技楼是医院发挥其社会职能的重要区域,也是人流量最大的区域,不但应注重其他功能区域、外部交通的关系,而且内部功能分区及诊疗流线设计也至关重要。在该综合医院门诊医技楼的设计中,我们以“医院街”为分界布置门诊部和医技部,形成水平脊骨式布局,同时以“过桥街”联系;水平层面上,相互关联最为紧密的门诊科室、医技科室安排在同层,各科室单元采取尽端非通过原则,避免非本科室过境人员的干扰;每个科室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单元,形成了沿医院街方向小单元增值的人性化医院发展模式;引入空中庭院的设计概念,改善室内候诊就诊环境,提高内部空间质量,同时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将来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

2.2立面造型

造型上利用块体的穿插,叠合,制造多个不同的庭院,为使用者提供了良好的、人性化的环境。立面上采用规则的线条式处理手法,充分运用材料的质感与机理、虚实对比以及体量的变化来造型表达建筑物的亲和力及医院建筑的庄重与宁静,既内敛又不失阳刚的时代气息。在立面色彩采用浅白灰与深灰形成对比,同时在几个入口部位用玻璃幕墙及金属百叶形成鲜明导向性,见附图四。

附图四(沿街透视图)

2.3建筑细节

建筑细节存在于建筑的每个角落,运用建筑细节打造美观且富有品质的建筑造型、幽雅宁静的室外空间、舒适贴心的室内环境、人性化的设计和服务,是我们这次医院设计中始终坚持的原则。美国著名设计师沙利文提出“形式由功能而来”。一座医院的建筑设计首先要满足就是符合其用途,使用是美学的基础,有了合理舒适的使用功能空间,才会有适宜的尺度、恰到好处的比例、美观的造型。该医院设计时注重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感情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人们日益增长的诊疗需求和目前医疗设施现状之间的落差,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逐步努力,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大胆地做些改善医疗环境的尝试。

患者因病入院,情绪需要安抚,对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将人流量较大的门诊大厅挑高,采用米色、白色为主色调,配以柔和的灯光,使大厅宽敞明亮,中心服务咨询台为就诊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如附图五。同时患者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维护自己空间的私密性,我们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置单人病房、二人病房、三人病房、Vip套间病房,并在病房中采用顶部安装轨道,布拉帘的方式,为患者提供相对私密的空间。同时病房内采用米色为基调,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减缓患者的病痛感。目前人满为患的医院就诊环境,以及走廊上临时搁置的床推车,使原本拥挤的环境显得更加杂乱无章,因此在护士站附近治疗室临走廊墙体上设计挖出一个1米高0.8米宽2.2米长的侧洞,用于存放推床、推椅等,使其不占用公共空间。如附图六。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需要交流,人在患病的时候更加需要交流,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有利于康复。本着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在门诊医技楼三层中心区域设计挑高休闲区,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休闲、等候、交流的良好场所。如附图七。

附图五(门诊大厅透视图)

附图六(走廊临时停放推窗洞口的构造图)

附图七(休闲区透视图)

3环境景观

人与环境是定义和意义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绿化与室外空间关系是创造优美环境的重要环节。医院室外空间环境,尤其是绿化与花园对改善医疗空间和医院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我们在设计中强调了绿化及环境设计,将绿化系统作为积极的景观要素和功能要素与建筑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供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在基地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将局部空间下沉和内庭院的屋顶绿化,不仅使绿化景观得以上、下渗透,更使地下室部分空间也能够直接享受到阳光和绿化,加强空中、下沉花园的概念,实现立体绿化。为使用者们提供一个舒适宁静的诊疗和工作环境。

4结束语

医院的建筑设计篇10

【关健词】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探讨

中图分类号:tm421文献标识码:a

1.医院的分级

医疗按建筑分为二类:一是医院建筑、二是医疗机构。医院建筑按等级分为三级: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医疗场所电气防护的要求分为三类:0类、1类、2类。

2.变配电系统

2.1负荷分级

医院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按《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2-20134.2.1及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要求。该规范按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对生命安全、人身安全、经济损失这一根本问题进行划分,同国际ieC将恢复供电时间作为供电要求相一致。该规定二、三级医院的急诊抢救室、血液病房的净化室、产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血液透析室、手术室、术前准备室、术后复苏室、麻醉室、心血管造影检查室、大型生化仪器、重症呼吸道感染区的通风系统按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供电。二、三级医院除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外的其他用电设备、急诊诊室、急诊观察室及处置室、婴儿室、内镜检查室、影像科、放射治疗室、核医学的设备及照明用电、高压氧仓、血库、培养箱、恒温室、病理科的取材室、制片室、镜检室的用电设备、计算机网络、门诊部、医技部及住院部30%的走道照明、配电室照明用电为一级负荷。电子显微镜、影像科诊断用电设备、肢体伤残康复病房照明用电、中心供室、空气净化机组、贵重药品冷库、太平库、客梯、生活水泵、采暖锅炉及换热站、一级医院的急诊室等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其它为三级负荷。

2.2配电系统

二、三级医院有一级负荷别重要级负荷,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应采用双路电源供电方式,并应设置应急柴油发电机,为保证一级负荷特别重要级负荷的供电时间小于0.5S应集中或分散设置UpS、epS装置。高压供电方式可根据当地供电部门要求采用一用一备(一常用一常备)或是两路同时工作互为备用的方式。根据医院一般治疗过程及疏散所需时间为3h~24h柴油发电机的应急时间,三级医院应大于24小时,二级医院宜大于12小时,二级以下的医院宜大于3小时。变压器应根据负荷性质、供电要求,对季节性负荷、及医疗设备宜设置专用变压器。变电器低压侧采取单母线分段,电气加机械联锁,平时分列运行,当一路电源失电时,另一路电源应带全部的一、二级以上负荷。

2.3负荷估算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中指出医院的用电负荷指标:40~70w/m2,可根据该用电指估算医院的总用电量。影响用电负荷主要因素有照明、空调、水泵、电梯、医疗设备的配置等。只有熟悉医疗装备的配置、医疗设备的电气容量和合理选择计算系数,才能满足具体场所的用电负荷要求。医院的规模标准、医疗设备配置不同,能源(如空调能源)不同,电负荷相差较大。建议综合用电负荷指标:

无中央空调时40~60w/m2有中央空调时:电制冷方式70~90w/m2直燃机或溴化锂方式50~70w/m2。如:某市第一人民医院总建筑面积为10.9万m2电制冷,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9610kVa,用电指标为88Va/m2;某市心脑血管医院建筑面积12.634万m2电制冷,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10200KVa负荷密度为80.7Vam2。

3、低压配电

3.1医院用电负荷一般分为照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通风空调动力、消防动力、医疗动力,各配电箱分设普通照明配电箱、应急照明配电箱、普通动力配电箱、应急动力配电箱。

3.2大容量及重要的用电设备如mRi磁共振、Ct、DSa、电子直线加速器、eCt的设备及空调电源,X光机、数字造影、冷水机组、电梯、水泵、消防风机、烧伤病房、血透中心等科室的配电采用放射式供电。一级及以上负荷均为双电源未端切换。

3.2三级负荷采用树干式供电,先楼层总箱再到各分配电箱。

3.3为了便于各科室独立核算,低压主进线、所有出线以及放射科、核医学、功能检查、检验科、体检中心、儿科、影像中心、中心实验区、药房、功能检查等均设置带有功、无功、电流、电压显示具有远传功能的多功能数显表。

4.照明系统

医院照明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医疗设备照明有其特殊之处,合理的选择灯具及安装方式能有效的为医疗服务、满足医疗技术要求、创造合谐的就医环境。

4.1急诊部、手术部、护理病区、诊疗区诊室、口腔科诊室及治疗室应采用反光灯具,避免患者仰躺面向顶棚灯具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4.2公共区域灯具应选用暖色,与墙面材料的色调相协调,营造出一个舒缓的有利于就医的医疗环境。

4.3诊疗室灯具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正常诊疗工作,对患者的体征做出正确的判断,灯具的显色指数选80以上,照度不低于300lx。

4.4耳科的测听室,为了避免灯具发出噪音,影响测听的效果可采用白炽灯。

4.5眼科的暗室为了避免灯熄灯后有残余光存在影响测试可采用白炽灯。

4.6牙椅上的局部照明灯具采用专用的半弧面灯具避免出现眩光,而病患口腔内的照明可利用牙椅上的局部照明灯具实现,防止眩光及在口腔内出现阴影。

4.7手术室内照明,采用普通照明与局部照明结合的方式,普通照明与无影灯分回路设置,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4.8病房内照明采用普通照明与病床床头多功能医护面板(设备带)设置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式。病床床头多功能医护面板上设置的局部照明灯具应一床一灯,且单独设置控制开关,供医护人员检查或患者使用。护理单元走道内设置夜间照明,采用开启走道内的部分灯具的方式实现。病房套内卫生间侧墙距地0.3m设置夜间照明,防止夜间对卧床病人产生影响。

4.9候诊室、传染病院的诊室和厕所、呼吸器科、血库、穿刺、妇科冲洗、病房、洗消间、处置室、消毒供应、太平间、垃圾处理站、等场所应设置紫外线杀菌灯。手术室、iCU、CCU、等有净化要求的房间不再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安装功率密度按照1~3w/m2取值,紫外线杀菌灯开关应设置应有明显的区别标志,距地1.5m处安装,与普通开关1.3m上下错开,避免误操作。

4.10洗衣房、开水间、卫浴室、消毒室、病理解剖室、冷冻机房、水泵房及其他潮湿场所采用防潮型荧光灯具。车库照明为了达到较好的照度及节约能源采用LeD线槽灯。

4.11门诊部、诊室、病房门厅、走道、楼梯、公共场场所的照明开关,设在值班室、侯诊服务台等处集中控制,并接合使用情况分组分区控制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时对公共区域的灯具根据需要分回路设计,以利于工作模式的切换以及节能的实施。

5、线路选型

医院人群特殊,因此医院建筑应高度重视医院的防火安全,火灾有毒气体对人的生命产生的威胁。二、三级医院,消防负荷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耐火wDZBn铜芯电线、电缆,其它负荷干线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缆wDZB铜芯电线、电缆。线缆除mRi、Ct有非铁磁要求外,其它均采用钢管作为保护,线路暗敷时,其不燃烧体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穿导管的绝缘电线,其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的40%,电缆桥架的填充率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6、接地及安全

6.1医院电气安全是医院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医院接地安全涉及人身安全、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医疗建筑保护性接地及功能性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极。按规范要求医疗场所严禁采用tn-C系统接地系统,目前均采用tn-S系统及局部it系统。

6.2为降低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气装置外露部分的接触电压,降低或消除从建筑物外部窜入电气装置外露部分上的危险电压,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等电位是电击防护的一个重要手段。医院除设置总等电位联接联结外,在1类、2类医疗场所的患者区域内治疗室、手术室、DSa、CCU、iCU带浴盆或淋浴的卫生间、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电梯机房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凡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穿线金属管、金属接线盒、桥架、支架等应做好电气连接并接地。插座的pe端子及所有灯具的金属底座均应与专用的pe导线相连接,不间断电源输出端的中性线(n线)与接地装置做好重复接地。变压器中性在变电所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

6.3雷电对敏感电子设备的影响,通过设置SpD加以保护,除高压装置设避雷器外,在变电所低压受电屏上装设i级试验电涌保护器。在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电脑房和向电脑供电的配电箱内装设ii级试验电涌保护器。建筑物顶上的电梯机房配电箱及广告照明和彩灯配电箱及其他用电配电箱内装设ii级试验电涌保护器。

6.4为了保证人身安全,2类医疗场所除手术台驱动机构,X射线设备,额定容量超过5KVa的设备,非生命支持系统的电气设备外,用于维持生命,外科手术,重症患者的实时监控和其他位于患者区域的医疗电气设备及系统的回路,均应采用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供电。局部it系统隔离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应设置短路保护,不应设置动作于切断电源的过负荷保护,二次侧开关为二极。2类医疗场所的同一患者区域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的插座箱,插座组,应至少由专用的两回路供电,每回路应设置独立的短路保护,且宜设置独立的过负荷报警。医疗场所局部it系统插座应有固定的明显标志。

7、设计配合

设计前期因资料不齐、相关专业设计单位尚未介入及后期专业设计单位的进场,设备的订购、院方各部门科室的要求不同,以及实施工程中各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都将引起大量的设计变更,因此配合业主做好设计服务工作对完善设计、提高工程质量有重要作用。

7.对装饰、智能化、手术室、iCU、CCU、niCU、检验科、病理科、解剖室、中心供应室、物流系统等专业设计单位提出专业要求并配合专业设计单位更改完善设计。

7.2配合院方对主要的设备招标参数提出指导性意见。

7.3对已订购的直线加速器、高压氧仓、磁共振mRi、Ct、DSa、造影光机等医疗设备、同厂家充分沟通,并结合装饰要求进行设计。

7.4对已定购的制冷主机、电梯、通风空调风机、电动阀、水泵、风机盘管的相关参数、容量、控制方式、接口进行复核配合调整设计并出具相应的基础图。

7.5对综合天花图的风口、喷头、烟感、温感、广播、照明、信号敷盖等设备终端精确定位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及时确认。

7.6对管线综合图、深化的图纸及其他各方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及时确认

总结:

医院电气设计前期应与医院充分的沟通、对医院的要求充分的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对后期的不完善及时调整。好的医院设计是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是由多单位通力合作、持续跟进、完善的过程。医院电气设应面向使用功能以人为本、认真负责的态度,施工、监理及有关部门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综合归纳各方意见,切实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功能与效果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JGJ312-2013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