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茶文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9:04

传统的茶文化篇1

总经理温子小姐人如其名,温文而雅,美丽清秀,如一杯好茶般带给人清新脱俗,远离世嚣的感觉。

温子是广东客家人,所谓客家,就是客地而居,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他们靠自身的勤奋和族群的团结来开创事业。

温子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喝茶。大人也没有刻意去教,是如吃饭、睡觉般很自然的一件事,仿佛已经融入到血液中。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水烧上,以前用烧炭的炉子,还有一把羽毛扇子,虽然没有现在的电磁炉那么先进,却觉得还是那时候的茶好喝,特别是那时候的水,没有被污染,很甜。

温子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想着要去学习茶道,当时觉得不好意思,因为茶道最早是起源于中国,后来才传到日本。日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都做得很好。学习茶道的地方进门就是一个小小的门框,不管来者身份高低,都要脱去鞋子,弯着身子进入,这里人人平等。茶道教会温子的不仅是怎样泡好一杯茶,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

日本何以能够一如既往地将传统的茶道保持到现在,除了他们对茶的尊重,还有做茶人一代一代的坚持。

谈到“仙茶美”三个字的由来,温子笑说是因梦而得。人快乐得像仙人一样,一个人到了很高的境界,极致就是“仙”。“茶”则是一种缘分,以茶缘去结物识人,就会有收获;茶既生活化,又很艺术化,以茶这种大众都能接受的媒介去实现自己的事业。公司员工95%都是青春年少的女孩子,但美不仅是外在的,美是善,以一种善良的心态去做事情,自然而然地就会有好的结果,这才是“美”。

“仙茶美”主要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茶首先自身是纯净的,才能带给人们健康。每一款茶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如特供人民大会堂的澜沧江原生普洱茶、安溪有机铁观音,“仙茶美”都是找到当地最纯净的产茶基地,把最好的产品推广给茶友。

传统的茶文化篇2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思想道德;文化氛围;师资力量

1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的促进性意义分析

1.1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传统茶文化包孕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其在千年的历史演绎中,汲取了儒家、佛家以及道家的思想精髓,其所提倡的“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之道,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具有鲜明的促进作用。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道德底线被不断拉低。甚至连唯一的净土———高校也都变得虚华浮躁,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愈发淡薄,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低,整个校园的学风是江河日下,令人堪忧。然而,传统茶文化被引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意味着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回归,其将能从思想上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重新塑造其世界观,促进优秀人格的形成。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于润物无声中净化人的心灵,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1.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年来,高校不断地涌现出学术作假、考试作弊、道德低下等社会乱象。曾几何时,人人艳羡的大学生活已然变得如此浮华了;曾几何时,学术氛围浓厚的高校环境也日渐淡薄了。高校作为最后的净土,也正在一点一点被吞噬。而一旦茶文化被吸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其“廉、美、和、敬”的茶文化内核将能从一定程度上抚平大学生的急躁心理,涤荡其心灵深处的尘埃,清扫高校中的浮躁之气。大学生在浸润了茶文化的清雅和善之质后,会被其所感染陶醉,然后于无意识中潜心研习,并以此作为为人处世之准则,而高校的学风也会因此而有所改善。另外,传统茶文化走入高校校园,其自然朴实之气也会在整个高校弥漫散开,氤氲出一股浓浓的茶文化氛围,而大学生的真善美品性也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从而促进高校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

1.3促进传统茶文化的弘扬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优秀文化的积淀,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义。然而,历经千年而未衰竭的茶文化,却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备受冷遇,甚至出现了断层危机,有可能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状态。而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相融合则意味着茶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注入到高校课堂中,那么其文化内涵、艺术气息以及美学元素都会随之为学生所熟知;茶艺茶道茶诗歌,茶学茶戏茶故事也会为人所知晓。同时,茶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思想文化被渗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其被以一种艺术的方式融入学生的血液中,使其潜移默化中习得了传统茶文化知识的精粹,明确了茶文化内容的基本要义,从对于茶文化的无知浅薄状态中走出来,并在茶文化思想的引导下构建自己的世界观,最终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学应用中的问题阐述

2.1传统茶文化的意蕴剖析不足

传统茶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引入到高校教育中,其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尚有不足之处。而且我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知识框架体系异常复杂,高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难以容纳所有的茶文化精华,因而也导致了其对于茶文化意蕴的阐述过于浅显。一方面,高校教师对于茶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研究,其在应用茶文化进行思想道德课程的讲授时,知识简单地将茶文化基本知识僵硬地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茶文化意蕴明显不足,其精神实质也被掩埋。另一方面,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的茶文化课程设置也不合理,课本教材对于茶文化内容的体现较少,其在整个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总之,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不如人意,虽然以一张新面孔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其真正的德育价值却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2.2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较浅显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意识也随之涌入,崇洋的心理也肆意滋生,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极为推崇外国文化节日。究其原因,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其对我国优秀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归属感。大部分学生对于茶文化持一种淡漠的态度,其不会理睬茶文化的具体内涵,也无心关注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更不愿参与到茶文化的传承中。所以,隽永含蓄的茶文化也只能停留在昔日的辉煌中。再者,由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也使得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较为粗鄙。十几年的学习生活都没有触及过茶文化知识内容,这一大段茶文化知识的缺席,影响了其在大学的茶文化学习进度。而后,很多大学生都抱着实用的心理,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以提高自身的就业优势,而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也就此被忽视。

2.3师资力量薄弱校园茶文化氛围不浓

“名师出高徒”,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承担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更是被赋予了“育人”之责。然而,据调查,大部分承担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其自身的茶文化知识极为匮乏,其也并不是科班出身,无论是文化修养内涵还是茶文化底蕴都是比较贫乏的,其对于传统茶文化缺乏系统而全面的学习,难以将广博的茶文化知识嵌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髓深处,终究也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知识的热爱之情。茶文化作为一股清泉被引入到高校,其并没有完全洗涤掉沾染在大学生心头的浮躁,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净化作用,“重工轻文”教学理念的阴影下,茶文化知识难以透彻地与思想道德融为一体,也导致了整个校园内部的茶文化“氧气”愈发稀薄.

3解决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学应用问题的措施

3.1加强茶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

茶文化是在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上生发出来的,其是滋养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支撑,为我们灿烂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实质是以传统优秀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渐染熏陶,以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茶道精神重塑其人生观,能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保持一颗赤诚之心。因此,茶文化在被融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时,教师应该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隐藏于其后的文化内涵,将深厚的茶文化历史,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在浩瀚的茶文化知识海洋里自由翱翔的同时,也能促进其思想境界的提高。此外,高校也应该根据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茶文化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地逐步增加茶文化内容在整个思想道德教材中的比重,最终使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相得益彰的融合。

3.2完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高校在以茶文化构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时,并没有从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而只是为了教化学生而设置,最终效果也只是收效甚微。单调的教学方法不合理的课程体系,也消耗掉了学生对于茶文化思想教育课程的所有兴趣。所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引入茶文化元素时,应该从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上对其进行全面革新。教学方法上,高校可以建立新的教学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并不断创新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方法,组织教师间的教学方法探讨活动,从而促进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体系上,高校应该立足于当前的现实状况,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茶文化知识的认知程度,对茶文化思想道德课程进行分层设计。同时,建立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双轨制课程体系,使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行,从而初步构建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体系。

3.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专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茶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必须通过专业而系统的学习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链,否则只能永远在茶文化知识的皮毛里翻滚。因而,高校应该引入专业的茶文化教师对茶文化思想教育课程进行高水准授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优化茶文化思政教师队伍。首先,以高薪聘请茶文化专家定时到思想教育课堂进行巡回式授课,使大学生在大师精彩的讲解中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后,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教师也可以进行茶文化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对于茶文化的认知水平,从而为其茶文化课程的讲授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避免出现被学生发难的窘境。同时,高校应该坚决摈弃传统的“重工轻文”教学观,全面树立“工文并重”的观点,将素质教育践行到底,掀起一股茶文化思想教育的传播热潮。

参考文献

[1]李妍,吴晓东.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0-101.

[2]魏斌.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重塑[J].新西部(理论版).2014(5):124-125.

[3]庄华峰,蔡小冬.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与对策探究———基于安徽省w市S大学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5):16-18.

[4]张美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52-53.

传统的茶文化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茶馆;设计;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大都遵循着“两点一线”的运动轨迹,生活压力比较大,心情时常处于紧绷状态,愈加渴望能够找到一片宁静开阔、亲近自然的空间,为自己找回悠然恬淡的心境,享受到真正的身心舒畅之感。我国民间有云,“晨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种类繁多,产品丰富,自古以来便是世界茶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饮茶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饮茶的过程中,人们将其悠远意境及清雅特质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又吸取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精粹,形成了博采众长的茶文化,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促生了各式各样茶馆的诞生。茶馆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的咖啡馆,是我国文化理念、审美艺术、价值观念、民俗民风的集中体现,因此对其设计的要求颇高。现代茶馆在设计上应当将别具一格的中华古典韵味运用到空间布局之中,把传统文化精髓与最新设计手法密切融合,以建筑内外的组合变化演绎出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赋予空间设计以灵魂和情感,实现动静结合、内外交流、含蓄变化的空间构图,从建筑构架到内部陈设再到装饰图案,都体现出国人对吉祥寓意的崇高追求,让现代茶馆设计延续我国传统文化中效法自然、空灵脱俗、自由变幻、天人合一、神形兼备的悠远意境之美,达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高度统一,实现情与理的相互交织。

1我国茶馆发展概述

茶馆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出现了供人们饮茶住宿的茶寮,虽不是专业的饮茶场所,但为茶馆的形成作了物质铺垫。茶馆正式形成于唐朝初期,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封氏闻见记》第六卷“饮茶”中有如下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文中所说的街道、集市上卖茶的商铺,便是今日茶馆的雏形了。唐朝盛行饮茶与佛教的流行密切相关,从“不问道俗”可以知道,僧人是最早的茶客,而后扩展为常常以茶会友的文人墨客,最后才推广到普通大众。另外,唐朝中期推行禁酒令,使得茶叶的社会地位愈加显著,品茶赋诗已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茶馆由此走上了从起步到飞跃发展的旅程。宋代,茶馆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市井繁盛,万商云集,百业兴旺,无论大街小巷、城内城外均设有各类规模的茶馆,此时的茶馆讲究经营管理,服务也从单纯的饮茶扩大到戏曲表演、接洽聚会、商贸会谈等,并且非常讲究对饮茶氛围的营造。明清之际,品茗之风更加流行,茶馆已经成为人们社交娱乐的主要场所,集休闲、娱乐、饮食、商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在数量上显著增加,在设计方面还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色彩和审美情趣的彰显,成为茶文化乃至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以静、醇、清、雅、真的古风古色为人们带去祥和、安逸的品茗感受,帮助茶客修身养性,达到豁然开朗之境。

2传统茶馆设计分析

我国传统茶馆在选址时强调自然美与环境美,重视人气与地气的结合,在溪畔泉边、山石松林间、清风鸟鸣旁、自然雨露中,或独品香茗,或与三两挚友共享,以天然为趣,寄情于山水,实现天地万物的和美统一,可谓至高的饮茶境界。茶馆在设计时通常侧重于再现自然美景,营造出置身山水间、物我两相忘的审美感受。内部空间设计上通常追求简单齐整、安排灵活,自然而为,毫不刻意。家具陈设等多看重材质的自然纹理与色泽,茶具多古朴典雅、简洁大方,坚固耐用而又不冲撞材质自生的美感。总体而言,我国传统茶馆在设计上主要遵循两个原则。其一,自然而然,宜设而设,因地制宜,一切尚简,力求自然。其二,删繁去奢,绘事后素,大美无言,大象无形,朴素纯真。然而,近年来我国的茶馆在设计上倾向于以娱乐消费为宗旨,设计风格上多追求刻意的奢华,这与传统茶文化背道而驰,不利于我国茶馆的健康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延续。因此,在设计茶馆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用茶文化精神贯穿整个设计理念,结合科学的设计理念与装修材质,打造出功能布局合理、文化积淀深厚、风格清新简约、内涵深邃悠远而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茶馆。

3传统文化元素在茶馆设计中的运用

3.1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是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汉字历史悠久,内涵深刻,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令中华儿女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文化遗产。汉字形态多样,极具美感,自古以来便经常被人们应用到装饰设计中,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抽象符号艺术。众所周知,汉字是象形文字,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意味,古人以毛笔写出的汉字刚柔并济,变化万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不仅能够带给人画作一般的审美感受,还能以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带给人们悠远的意境美,特别是对联、书法、诗词等,被运用到设计中的案例比比皆是,极大地增添了设计的文化底蕴。数字与文字相比,并不是以自身的形象来展现,而是以隐喻的方式进行意义传达。在我国古代,数字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最大者“九”历来被王侯将相视为最高等,现代人对数字的理解则大都基于其谐音字的意思,比如“九”意为长久,“八”有发达、发财之意,“六”与顺利相通,等等。在茶馆设计中,将文字符号融入到室内装饰中,比如在墙上悬挂与茶叶相关的诗词歌赋,在玄关处雕刻“茶”、“清、“净”、“静”等字样,在茶桌上放置特定字样的摆件,在茶馆各处摆放以不同字样书写的“茶”字等,可以极大地提升茶馆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体味到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3.2传统色彩。

色彩是最为显著的视觉元素,能够生动、直观地传达设计师的内心情感,对室内意境的构成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渲染设计主题,突显设计特征,使室内空间更趋感性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黄色是五种基本色中居于正中的正统颜色,被认为是最为尊贵、最显富丽的色彩,为历代王室贵族所喜爱。红色在中国是喜庆、宏大的象征,承载着希望与理想,也是皇家必不可少的色彩。古代宫殿多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辅以青色、紫色等,彰显建筑的宏伟壮观以及居住之人的优越地位与巨额财富。白色是象征清和的色彩,黑色和灰色则寓意庄重、低调,绿色彰显活力与生命,紫色象征高贵典雅,等等。茶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色彩设计方面也应当借鉴古代建筑的大胆配色形式,既注重色彩构成的和谐统一,又关注材料本身的色彩与肌理,使之富于美感而又不显做作。现代茶馆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色彩来选择主旋律色彩,比如在以淡雅著称的江南水乡,茶馆不宜使用红色、黄色、黑色等与素雅的环境显得突兀的色彩,而应当运用白色、灰色、米色等作为基准色调,突显茶文化中清新、淡泊、雅致的内涵,内部可以辅以清丽的绿色植物和红色花草,增添室内环境的生命感与层次性,将自然的蓬勃朝气传达给诸位茶客。在充满现代感的建筑群体中,茶馆则可以采用深色材质,配以游弋温和的灯光,洁净光亮的黑色玻璃,在充满优雅贵族气质的黑色墙壁上闪现迷人的红色饰品,将黄色运用于包间之中,营造现代感与传统感兼而有之的禅味茶馆。

3.3传统图案。

传统图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极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又能彰显强烈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理区域,图案的内容及其处理形式也各不相同。我国传统图案纹样丰富,承载着先人对自然的崇拜、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内容可谓是包括万象,涵盖动物、植物、山水、花鸟、神兽等方方面面。在我国传统审美理念的影响下,传统图案在造型设计和色彩运用上大都具有平衡与对称的特点,造型上力求自然真实,色彩上也是淡雅质朴,处处流露出中华民族中庸、质朴的性格特征。传统图案中比较常见的有颇受翩翩君子推崇的梅兰竹菊,与“福”“、禄”谐音的蝙蝠和麋鹿,与“年年有余”相关的鱼,寓意夫妻恩爱和睦的鸳鸯,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代表健康长寿的松柏、仙鹤、仙桃等。在茶馆设计中,可以将传统图案引入到内部装饰上,辅以梅兰竹菊的形象,摆设牡丹、松柏等盆栽,让美好的寓意在茶馆中扩散开来,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感受,增添茶馆意欲传达的和睦、和美、和谐的思想。

3.4传统雕刻。

雕刻艺术是我国传统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装饰手法,在亭台楼阁的梁柱、飞檐、栏杆、隔扇、屏风、窗格等物件上均有应用,为人们呈现出一种纤巧隽秀、玲珑剔透、绚丽多姿、古朴优雅、巧夺天工的风格特质,对原有的建筑结构而言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令整个建筑更显典雅、清净和朴拙,更具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在现代茶馆设计中,可以在屏风、窗扇、灯罩、梁柱等物件上添加传统雕刻元素,比如将与茶相关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代表人物、典型诗词等以雕刻的形式展现在屏风之上,或是以比拟、借喻、双关、象征、谐音等手法,雕刻出花鸟鱼虫、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元素,展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一如既往的热爱与追求,令茶馆彰显出更为浓厚的文化气息及更加典雅的审美艺术。

参考文献

[1]唐黎标.园林艺术在茶馆设计中的运用[J].广东茶业,2004(3):16-16.

[2]寻胜兰.浅论中国象征符号与传统造型[J].装饰,2000(1):59-60.

[3]高璟,王继平,林育新.传统室内装饰风格与现代居室环境的交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4):54-56

[4]深圳市金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公共空间设计———茶馆[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

[5]练娟.公共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茶馆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传统的茶文化篇4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英语教育;应用

1传统茶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意义

传统茶文化与英语教育结合涉及大学生的品德教育,而品德教育又包括注重品德原则、规范的制定和推行等内容,教育过程注重行为规范、规则的训导,要求人们遵守品德准则,同时以善的、正确的品德标准进行品德评价,企图通过品德规范教育来约束人们的课堂行为。传统茶文化与英语教育指导下的品德教育将课堂社会的品德要求规范化、系统化,以新时期的品德准则来引导大学生践行品德的行为,并在其理论的对照下验证课堂行为的真伪善恶,使品德教育得到了更深化和细化的演绎。传统茶文化与英语教育指导下的品德教育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就是制定和实行具体的品德规范以约束和引导大学生的行为,最终提高人们的品德品格,净化课堂环境,使课堂社会成为真正的“有方圆”的空间。针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传统茶文化与英语教育的视角与德性教育学略有不同。若德性教育更为注重“德性”教育,那么在传统茶文化与英语教育指导下则更位注重“规范”教育。德性教育学的特点在于强调对人们品德品质的培养,表现在人们品德的内在性,要求人们进行自我约束,即品德“自律”;而传统茶文化与英语教育结合的特点则是给人们提供品德行为规则,通过品德规范约束人们行为,即强调品德“他律”。在品德教育过程中,两种伦理视角充分体现着各自的特点,且二者均有良好价值,品德教育也将在日后逐步趋于完善。

2传统茶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背景与趋势

2.1传统茶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背景

我国高校的英语教育不管是大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是教学体系内容均欠理想,而大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则直接反映出对课程教学进行教学倡导势在必行。传统茶文化与英语教育结合的品德教育正值此际应运而生。我们将传统茶文化与英语教育结合的品德教育归结为如下三点:第一要掌握理论与技能的同时丰富学习生活与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高校教育的目的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与技能,还要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采取鼓励措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更具备想象力。学习和教学,将为学生的空间感和平衡性、协调性培养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系列素质都是普通文化课程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然后应该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结合大学生学习兴趣等客观要求由老师引导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向,学习是多数学生的兴趣使然,通过学习从传统茶文化中领略做人的道理,并能够有效调节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的压力。最后,开展教学课程倡导并关注综合素质培养。以传统茶文化为主题开展教学课程倡导,并以当前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背景关注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对大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要求,通过开展体系化的学习,将为学生身体技能、综合素养提升提供充足动力。

2.2传统茶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当下,国民与社会发展步伐紧凑无比,人才要求随之越来越苛刻。品德修养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又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突出亮点。因此,高校教学倡导的新要求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点:首先是转变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为主,逐步发展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思路。换句话说,不但要重视教育学生掌握理论与技能,还要大学生自身拥有良好的精神品质和传统文化内涵。其次,教学应倡导发展趋向多元化。现阶段教学活动倡导中要从培养学生全面、个性成长角度出发,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全部要求。最后要综合考评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从传统的重成绩与轻过程的考评理念中解脱出来,转而以综合考评为主导办法,从成绩和结果向着综合素质考评发展。以往我们在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多以学生的成绩数据作为考评结果,事实上这一考评机制并不合理。

3传统茶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应用思路

3.1开设专门茶文化课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

以往英语文化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学习方式,而学生只有被动接受。中国茶文化精髓至深且内容包罗万象,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这一教学模式的长期实施结果,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更充分地挖掘人的精神生命及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各大中小学校可适当参考及借鉴美国茶文化导入的成功经验,开设专门的茶文化导入课程,并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将茶文化导入融入到各相关学科的教学之中。茶文化导入课程应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将茶文化导入渗透到英语学科之中,力求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有机统一。此外,还应努力做到与心理咨询辅导相渗透,加强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最后,茶文化导入课程应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讲授法。这一教学模式中,还使得整个教学内容是单一的,完全是结合教师单方面的教学思路所开展的。

3.2优化教学环境,确保茶文化导入正常运行

大学生在心理上并不成熟,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很大胆、很知心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一些教师由于缺乏耐心,对学生经常予以呵斥,使的很多学生更害怕参与到课堂上。课堂教学环境的重点在与课堂英语氛围的营造上,开放课堂是由学生根据自我兴趣自主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能充当指导者和管理者的作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开放式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开放式教学在高校英语课中运用的整体教学环境保证。在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英语氛围,也有利于辐散到可以练习环境中,使学生在可有时间能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时,往往未能形成坚实基础,无论是其演唱效果,还是表达能力,都有较大差距。所以,其缺乏最佳的观赏效果。而对于课余练习环境而言,学校英语场地的沿用性则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参加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3.3灵活应用英语词汇教学的茶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用英语对汉字进行转化的活动,而是在充分理解原有语句意义基础上的所进行的一次含义再创造过程。在茶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了一系列相关文学作品,其中涵盖诗歌、古文和经典著作,当然茶文化的最深层次内涵是一种精神,茶文化中也涵盖了许多抽象的内容和情感。比如在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有篇诗歌《冬夜即事》中有句诗歌: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以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为例,可以充分感受到如何更好的要国外读者表达诗歌中独有的茶情茶韵,Happilythemaidknowshowtomakegoodtea,andgathersupfreshfallensnowtobrewit。杨宪益老先生在反映时,将原来诗句中的知试茗翻译为:“knowshowtomakegoodtea”,将“扫将新雪及时烹”翻译为:“gathersupfreshfallensnowtobrewit”,形象描绘了中国人喝茶的场景,可以说是从传统茶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英译。

3.4将英语教育作为茶文化词汇教学的升华

从语言和多元文化沟通不断成熟的背景上看,茶文化是可以被翻译的。因为文化的根源是一致的,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汇总。因此,达到茶文化英译的唯美,应该更多是一种翻译技巧上的升华。所以,不仅需要翻译者有熟练的翻译技能,同时也要对茶文化做前期了解和深入。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看,对茶文化进行合理的英译,不仅是翻译文章著作,更是对茶文化的全面传播。在对茶文化进行英译的过程,通过融入唯美理念,实现尽善尽美的追求,这实际上是翻译人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当然想要达到这一高度,不仅需要良好的翻译能力,同时也需要不断深化个人理解,通过对茶文化进行全面、有效的学习,最终确保达到最完善的翻译效果。理想效果不仅要通过丰富大量的翻译实践来实现,同时也要做好个人经验总结和学习,只有将个人认知和翻译水平提升相结合,从而最终实现个人水平的全面超越。

4结语

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初期,茶叶和丝绸、瓷器都是主要物质载体,随着茶叶输出的,还有丰富的茶文化。帮助多元文化实现实质化沟通的要素就是语言沟通,通过将一种文字语言按照某种约定含义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过程,就是文化沟通、交流的过程。之所以要探究唯美,主要是由于我国博大的茶文化中,有很多深层次意义,是无法用直白的英语来翻译的。只有尽可能保留其中的内涵和意义,才能实现茶文化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刘静,牛跃辉.从认知学习理论看英语词汇教学[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2):81.

[2]李长华,庄园.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6(1):93-94.

[3]刘红梅.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69-70.

传统的茶文化篇5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大学生创业思维;影响

在社会创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围绕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而在这些激烈的探讨中,大部分学生都将目光放在了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上,而忽视学生了创业思维的研究。在利益驱动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创业,很难做到从容淡定地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客观看待各种利益诱惑,所以在学生毕业之前,教师有责任通过文化渗透,降低大学生的思想浮躁情绪,在他们的思维意识中修建起思想的堡垒,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抵御创业过程中的种种诱惑与困难。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创业思维具有非常巨大的优化功能,高校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茶文化的教育价值,促进大学生创业思维健康、积极发展。

1大学生创业思维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思维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中明显存在很多问题,下面针对其中三项最突出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1“眼高手低”所呈现出的问题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自己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自已毕业于名牌大学等等,这些“优越”思想,就会造成他们创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现象,大学生创业都渴望成功,大学生在毕业前也常常会接受一些学校组织安排的“成功人士”的经验演讲,给学生输入的总是一些成功经验,在挫折教育方面相对匮乏。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未来创业需要“一点一滴”做起的规律有所忽视,加之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过度关爱下成长起来的,对于社会险恶以及利害关系根本不了解,他们大多追求安逸,自我中心意识强,认为自己什么都好,哪里都比别人强,这就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就逃避、“眼高手低”问题出现的根源。

1.2“自信不足”所呈现出的问题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信心不足”问题,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大部分非重点高校中学生的创业环境比较弱,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非重点高校的学生与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本身就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加之社会的就业环境大部分也倾向于重点高校的学生,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也就是先看文凭,在学生能力方面的考察放在次要位置。在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必然会导致很多非重点高校的学生在创业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感。其次,是女学生创业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问题,由于中国长久以来存在的“男权思想”,导致不管是工作岗位,还是生活中、学校中,女生总是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即便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的“男权思想”也很难根除,这就导致高校女生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很多,自信心不足。

1.3“焦躁不安”所呈现出的问题

“焦躁不安”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困难而产生的挫败感导致,创业是一个与社会不断接触,不断摩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接触很多不同的人,也会遭受很多拒绝和失败,大学生初入社会,遇到这些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是否正确。在克服以上问题的时候,高校教师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有益元素,不断在学生思维领域进行渗透,强化学生正面应对挫折和挑战的意识,建立健康、积极的创业思维。

2茶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切入点分析

茶道是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代表,是茶文化中的核心部分,能够集中体现出茶文化的中心思想和内涵。下面以茶道为例子,将其在大学生创业思维中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时候,引入茶文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2.1显性方面

2.1.1茶道遵循严格的程序

以茶文化中的茶道为例,它将沏茶、品茶融合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动作、环节、步骤都有讲究,只有每个点都做到位,才能够充分展现出茶文化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简而言之,茶道是讲究一定程序的,甚至是严谨的。将这个思维用于大学生创业中,它的意义在于,构建学生对未来创业活动的正确认识,要让他们从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能力入手,遵循社会秩序,以及创业步骤,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构建学生正确的创业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创业中“眼高手低”的问题。

2.1.2茶道要求宁静的氛围

作为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蕴含了丰富的“禅学”思想,在茶道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其整体基调是宁静的、悠远的、雅致的,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洗涤人们心灵的尘埃,这种思想对大学生创业思想有着巨大的优化价值,比如,要培养大学生冷静对待困难和失败的心态,处事淡定,荣宠不惊。也能够帮助他们消除心中一些消极的情绪,在创业过程中会更加冷静、客观地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实际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懂得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能够得到什么”远远比“想要得到什么更重要”,退一步说,即便他们创业不成功,他们至少能够有所收获,能够懂得如何应对未来的“风雨”。

2.2隐性方面

2.2.1品茶所追求的分享

上文已经提到了,当代社会的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这就导致在创业的时候,他们对未来前景的预测也总是“自我思维”,而这种思维会让他们的创业思维越来越偏执,对创业道路的设计偏离理性,而在茶文化思想引入以后,学生的内心会更加平静、理智,在创业中人与人的交流也更加和谐,这无疑会推动大学生创业思维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2.2品茶所追求的静思

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思维总是比较理性的,心境也会更加清明。这也是茶道追求静思的原因,静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问题,它是人们一种心绪,一种行为,在品茶的时候,人们会自然进入到一个情境中,心灵和身体都会放松。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很多磨难,也难免心绪混乱,这个时候,静思就能够帮助他们回归最初创业的“本心”,能够帮助大学生击破这些问题,从而更加勇敢、正面地面对创业这件事。

3茶文化影响力作用下创业思维的优化措施

3.1合理设置茶道选修课程

在茶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实际上已经建立茶学科系,以及很多与茶文化相关的课程。这种方式是非常正确的,如果茶文化被突兀地植入大学生的创业教学中,学生很难马上接受和理解,因此,高校需要通过课程设置,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地渗透茶文化思想。学校设置茶道选修课程,结合学生的创业教学情况,在创业教学课程中设置茶道、茶文化的实践课程,教师带领学生一同体会茶文化精髓,并启发学生获得更好的创业思维;学校还可以设立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茶文化作为其中一部分,当作一个专门的学习项目来学习,从而推动学生创业思维的健康发展。

3.2建立起体验式教学模式

茶文化与大学生就业思维具有很多相通之处,而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引入茶文化,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现阶段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遭遇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知行统一”的学习态度,针对“行”的方面,学校要建立相关的选修课程,将重点放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中,在毕业班开展茶文化选修课程,为他们接下来的创业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茶文化进行体验、实际操作、分享感受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正面思维。

3.3教师启迪下的文化感悟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引入茶文化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能够将茶文化的体验转化为对创业思想的反思,这种反思需要教师以及小组成员的帮助,教师陪伴学生走到学业的最后阶段,在最后阶段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授业解惑”的作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启发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将创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并以论题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对茶道的体会,解决这些问题,并与教师、学生一起交流。

3.4课后实践中的个体强化

创业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创业离不开实践,只有真正的实践,才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通过设置大量的课后实践,帮助学生优化创业思维,使他们能够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个体。建立与茶文化相关的社团,开展茶文化与就业思维联系的论坛、讲座,社团成员之间相互切磋,以完成小型创业项目为任务,以开放式的就业思维来打破传统的中庸思想,这对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必然会有更多的好处。结束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思维教学中,以茶文化为切入点,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仁义、和谐、宁静”的思想,能够对学生创业思维产生巨大的优化作用,使他们能够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富有创新精神,也能够更加正面、积极地对待创业中遭遇的困难和阻碍。本文从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具体研究了茶文化影响力作用下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助力。

作者:王洪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杨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22-25.

[2]谭运进,孔繁荣.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的原因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5):76-78.

[3]吴宇宁.我国古代文化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79-81.

传统的茶文化篇6

关键词:Vi设计;茶文化;延展性

一、文化理念

几千年来中国茶文化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书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包含着深厚的学术修养与扎实书写技艺,以及客观全面的艺术鉴赏能力、独特又基于人文审美的情趣。“茶言观色”Vi设计旨在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相结合,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特色。

二、灵感来源

(一)、成语“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发现人脸所表现的各种表情,每一种表情代表着一种情绪.而每一种情绪能反应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标志“茶言观色”由“察言观色”演变而来。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将“茶言观色”这四个字的形表达出来,结合着中国书法,隐喻着中国茶文化和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一样,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特色。

(二)、水芙蓉莲花

莲是最常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花中君子,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源,标志采用图形与文字结合的方式,以文字为主,图形为辅。

(三)、喜怒哀乐与望闻问切

喜怒哀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从“身心五行”解读“喜怒哀乐”,常怒伤肝,过喜伤心,过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标志采用主标识与辅助标识结合,辅助标识中“喜怒哀乐”与“望闻问切”结合。

(四)、中国传统书法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三、具体设计分析

(一)、标志图形的设计

1.该标志“茶言观色”字由“察言观色”演变而来。

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将“茶言观色”这四个字的形表达出来,结合着中国书法,“茶言观色”别有意味。隐喻着中国茶文化和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一样,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特色。

2.采用图形与文字巧妙结合的设计方式。

以文字为主,图形为辅,参照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大量的留白,让观者的思想在广阔的空间自由的驰骋,意境不言而喻。

3.标志采用主标识与辅助标识结合,辅助标识中“喜怒哀乐”与“望闻问切”结合,使萧氏集团系列花茶的主题更有意义。

标志的设计思路是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出发,将汉字“茶言观色”图形化,图形创意来源于成语“察言观色”。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将“茶言观色”这四个字的形表达出来,结合着中国书法,“茶言观色”别有意味,隐喻着中国茶文化和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一样,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符号。

(二)、标准色的设计

标志标准色以黑色、蓝色和红色的组成。黑色,它可以很庄重和有高雅,而且可以让其它颜色(亮色)突显出来。红色,是热烈、强有力的色彩,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蓝色,尊贵之上的代表词。

(三)应用部分的设计

应用部分的设计可以统一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理念力度,促进企业理念的宣传力。笔者在名片、办公用品、系列标签等都做了统一的设计。Vi设计主要由标志包括文字标志、图形标志、字体和色彩组成,除此之外,还有“第五部分”由我们设计者来发觉。比如在此次设计中笔者选用具有质朴气息的纸张,既符合茶叶公司的气质,又能在传播中让他人通过感观来深层次地感受它。它不仅仅是指印刷纸张的选用,其概念要比我们理解的广泛得多,它可以是任何视觉元素,如一个概念、一个触感、一个氛围或一种特殊效果等等。

参考文献

[1]毛德宝编著:《CSi设计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

[2]李砚祖主编,芦影编著:《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和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传统的茶文化篇7

从“夏姿・陈”到“采采食茶”

进入苏州新天地的“采采食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姿・陈”的品牌概念店,店面低调沉稳,店内镜面的设计让整体空间通透开阔,展架上会随着流行趋势展示“夏姿・陈”不同款式的服装服饰,走廊中间左手边的一片静雅区域,便是“采采食茶”的茶餐厅了――这一布局倒也体现了“采采食茶”与“夏姿・陈”的文化渊源。

37年前,王陈彩霞创立了夏姿・陈的服装品牌,一向热爱华夏文化的王太,将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合进了中西结合的服饰中,“夏姿・陈”品牌一路从清水到台北,一直走到了巴黎,今年是王太第14次带领“夏姿・陈”参加巴黎时装周。就在“夏姿・陈”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王太没有选择新增品牌副线,而是在集中精力做好服装主线的同时,于新的行业内另辟蹊径,创立了茶文化品牌“采采食茶”。

“采采”二字语出诗经《周南・]苡》中“采采]苡,薄言p之”,有华美繁盛之意,用以形容中华文化的丰硕壮美,而另一方面也代表礼采,引源茶与礼之于汉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王太希望以一种更易懂、更时尚的风貌来向全世界宣扬中华茶文化,于是在两年的精心筹备下诞生了采采食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时尚风貌

中国的茶文化来源已久,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后者载:“茶茗久服,令人悦志。”随着时代的进步,茶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台湾,下午茶兴起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在喝下午茶已经成为全民习惯,年龄层次也非常广泛。王太在考察了各国的茶礼文化后,决定从台湾四大茗茶做起,配合定制茶具、甜点和餐食,将中国的茶文化、礼文化做得更加时尚、国际。

“采采食茶”自创立以来,始终秉持着以时尚雅致的风貌,来向全世界宣扬台湾茶文化。采采食茶以好茶、好礼为原点,在细细品味茶汤甜美甘润间,及细致礼盒的妆点中,推出“台湾四大茗茶”作为典雅的新式待客之礼。

采采严选出的台湾四大茗茶,亦赢得台湾茶目中之三王一后的美名。以观茶形、视汤色、闻茶香、品茶汤、辨叶底与茶种,在以制作过程中的发酵、揉捻、焙火与茶菁老嫩之程度不同,更有自然地理环境的造就下,因而有了色、香、味等风格的层次感。采采依品茶之专业,注入美学之精神,将四大茗茶定名为:《弥香》阿里山乌龙茶、《依翠》文山包种茶、《零露》冻顶乌龙茶、《饮星》东方美人茶。

配合不同的茶类,采采还研制了很多跟茶有关的蛋糕、饼干、牛炸糖、蜂蜜酥等类型的甜点,像四大茗茶下面就有四个不同礼数的口味甜品,不同的茶则搭配不同的甜饼。“采采食茶”进驻大陆,也会考虑开发适合大陆口味的普洱、白茶等其他类型的茶,同时会配一些不一样的甜品和饼干。

传统的茶文化篇8

关键词:一带一路;茶文化;阿拉伯世界;传播

“一带一路”战略是链接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和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也为中国传统而悠远的茶文化的世界传播提供了契机和载体,将深邃厚重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传播和推介到阿拉伯世界,更好地促进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好对阿拉伯世界的精细化传播,讲好中国的茶文化故事,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

1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及国际传播的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远、博大精深,集聚了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哲理和思想精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富含物质层面的内容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中国传统茶艺文化、茶道精神,涵括有中国人民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以象征着和平与友好的载体对外传播,并与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的思想主旨相吻合,与时代潮流有内在的默契性。在中国传统茶文化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成为了重要的媒介和载体,其在历史不同发展阶段之中,显现出不同的特点:(1)清朝初年的兴起。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清朝初年,就借助于“一带一路”这个渠道进行对外传输,这个起点在长安的丝绸之路上,中国茶被输送和传递到诸多的海外国家,不断向西部延伸和拓展,使其他国家的人们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口感和味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清朝中后期的繁荣。在清朝中后期阶段,“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西北茶叶市场进入到整顿后的繁荣阶段,位于中国边境的城市与海外国家的茶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使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的贸易之路,使得海外国家对茶文化的消费需求日益激增。(3)民国时期的衰落。当时展到中国的民国时期,丝绸之路日渐凋敝,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也逐渐衰落,西北茶叶市场在洋茶的激烈竞争之下,逐渐退出海外市场,进入到由繁荣向衰落的阶段,茶叶的销售量逐渐降低,大有被取代之势。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茶文化

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的价值“一带一路”是融合政治、经济、文化要素的发展战略,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它以包容、开放、合作、互利为文化交流和政治交往的理念和要旨,充分彰显出以人为本的国际化理念,并实现中国传统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1“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地推动茶叶的海外营销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之下,中国作为茶叶的出产地,要面向海外进行茶叶的销售,开拓茶叶的消费市场,面对巨大的海外茶叶市场,要在“一带一路”的沿线阿拉伯世界传递和输送茶叶,并在“一带一路”优惠的关税政策、一站式的物流运输平台的条件之下,淘汰低品质的茶叶,生产和推销高品质的茶叶产业,实现对中国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调整,以更好地实现中国茶叶海外推广和传播的国际化对接,并在中国茶叶的海外传播和推介过程中,开展和创新高端化的茶叶国际营销,并以品牌战略和名牌战略为茶叶海外营销的主要营销战略,并在茶文化产业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做好差异化的处理,更好地促进中国茶叶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

2.2“一带一路”战略较好地增强阿拉伯世界对茶文化的“国际化体验”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之下,首先要考虑到茶叶是一种日常消耗品,要充分关注茶叶的“体验”,要在依循以人为本的国际化理念之下,推崇和倡导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茶文化体验,并以“茶文化旅游”、“国际茶文化会展”为载体和平台,开拓全新的茶叶产业增值区域,并在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中,合理布局茶叶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在茶叶的种植、加工、茶艺表演、传统茶文化遗址的深度开发和传播过程中,给予海外消费者以全新的“国际化茶文化体验”,并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之中,成为一种以茶为媒介的交往经济和体验经济新业态,更好地促进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茶文化理念的传播和交流。

2.3“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地达成了茶文化的跨文化交际

当跨文化交际理论逐渐深入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政治共同体对于不同文化结构中存在的差异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知,并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文化结构的框架式分析,来加以衡量和评议。在“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战略推动下,中国传统茶文化也显露出不同哲理和思想的差异性,在中国茶文化之中涵括有儒家的和谐中庸思想、佛家的淡泊宁静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人化自然”的思想,这些丰富的茶文化因子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因子,对于“一带一路”中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茶文化学术沙龙、茶文化学术研究、茶文化人员交流、茶会展经济博览会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我国跨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3“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分析

在我国倡导和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要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从文化交流入手,以茶文化海外交流和传播为载体,充分发挥茶文化的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向海外阿拉伯世界传递“茶为国饮”的文化理念,并关注和分析阿拉伯世界存在的差异性,以中国茶文化为立足点和着眼点,渗入和传输到阿拉伯世界之中,以此作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汇点,更好地推进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长期友好与和平。

3.1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转型和创新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要将丝绸之路视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文化交流和开展各项人文活动的途径和渠道,要以博大精深、悠远深邃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为着眼点和立足点,倡导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并致力于中国传统茶文化旅游业的转型和创新,以茶文化旅游带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旅游业发展新高潮,作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国家的文化旅游增长点,开发和设计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茶文化旅游路线和项目,相应拓展茶文化旅游在阿拉伯世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推动茶文化旅游在阿拉伯世界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成为文化产业融合和创新的强大驱动。

3.2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茶文化历史悠远、博大深邃,是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中国传统茶文化要成为链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纽带和桥梁,将凝聚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茶文化传递到阿拉伯世界各国,秉承和依循“相互合作、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原则,充分彰显出中国传统茶文化内蕴的“清敬和美”的茶文化内涵和道德意旨,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独特精神品质得以彰显和弘扬,以茶修德、以茶修性、以茶修心,向“一带一路”沿线的阿拉伯世界各国传递崇尚自然、朴素的美学理念,交流茶文化内蕴的重生、贵生、养生的文化思想,使茶的自然本性与人生精神在“一带一路”的传播中得以统一,更好地使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各国在茶文化的交流和探讨之中,达到互信互敬、心意相通。

3.3注重对中国茶文化的转型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之下,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海外阿拉伯世界各国的传播还要注重自身的转型和升级,要全面了解中国茶叶生产和营销现状,将茶叶的生产与销售与海外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相结合,要研究阿拉伯世界各国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深入细致地分析阿拉伯世界各国的饮茶口感及喜爱的味道,明晰阿拉伯世界各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如:阿拉伯世界的人们喜欢将原料弄碎再饮用;喜欢请客人品茶,并在茶叶之中添加薄荷,茶具的应用也极为考究,饮茶器具大多小巧玲珑、精致而优雅等。为此,中国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各国的传播时,要提升阿拉伯世界各国的购买认同感,做好自身茶叶的转型升级,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品牌和文化。

3.4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优势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向阿拉伯世界各国传播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优势,迅速而全面地捕捉阿拉伯世界各国的茶叶市场相关信息,注重茶叶适销对路,通过“一带一路”的国际会展平台、信息咨询平台等,更好地提升中国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链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各国的纽带和桥梁,在参与并向阿拉伯世界传播“一带一路”的倡议实践过程中,要以博大精深、历史悠远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为立足点和着眼点,全面考虑和分析阿拉伯世界各国有饮茶习俗,采用多种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更好地实现中国茶文化在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开放性融合。

参考文献

[1]朵宸颉.“一带一路”作为文化负载词的阿拉伯语翻译及其效果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4):53-58.

[2]张冰洁.“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推介[J].福建茶叶,2016(5):220-221.

[3]哈桑,董国炎.中国古代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J].文化学刊,2016(4):233-235.

[4]方彩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农业考古,2015(5):284-287.

[5]陶德臣.“一带一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主渠道[J].农业考古,2015(5):257-268.

[6]方彩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福建茶叶,2015(4):49-52.

[7]王国刚.“一带一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J].国际金融研究,2015(7):3-10.

传统的茶文化篇9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域问题;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影响,帮助青少年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道德标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传达有着决定性意义。针对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研究是针对高校新课程改革出现的不同思路,是基于民族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关系衍生出的内容,研究内容更加具体,拥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本文主要从论域、论域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与现代教学实践结合,确保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了解传统茶文化,使我国传统茶文化焕发全新活力。在思想政治课中不断加入新的文化元素,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同时增加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量,有助于学生形成符合核心四项要求的“三观”。

1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

我国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史、传统茶文化传承与两者内在联系三大论域。

1.1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史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品茶作为文人雅士娱乐、社交的重要内容被赋予了丰富文化内涵,其中茶道提倡的君子之道(例如:礼仪、谦让)等优秀品质,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大量交叉的。传统茶文化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古代名人的哲理小故事可以被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生活化场景阐释理论内涵,使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血有肉。我国作为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对个体的道德修养有着很高要求,全面学习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精华有着重要实践意义。

1.2传统茶文化的传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挑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过分教条和完全排斥都是片面的。在充分了解传统茶文化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传统茶文化中强调的和谐有礼,茶艺文化中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是与时代精神相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针对地从中汲取养分。

1.3两者内在联系

我国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是以传统茶文化思想内涵为基础,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交叉。茶叶的冲泡、饮用过程有的礼仪环节和操作技艺,蕴含着我国传统君子对生活的态度和与人相处模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与教育,这和传统的中华文化中的君子之道是相通的,先贤故事的引导侧面激励学生自发严格要求自己,知行合一、谦谦君子等传统观念对当代道德观念的塑造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因此,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都是教人向上。

2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域存在的问题

2.1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没有明确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网络信息,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独立包装的快销饮品受到校园欢迎,品种多样的饮料选择使学生忽视茶叶,由于缺乏充分了解特色传统文化的环境,大学生对传统茶文化认识普遍不足。青少年是发扬传承传统茶文化的重要预备力量,但目前大部分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还停留在影视作品,即使少数喜欢茶饮品学生也更愿意选择简便快捷的茶包。对传统饮茶风俗不够了解,是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工作开展的最大障碍,一些人认为两者结合就是单纯地把茶文化学习列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这种错误的理解使一线教师不相信茶文化理论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作用,面对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问题大多老师持怀疑态度。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传统茶文化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长期以来采取相对刻板的理论教学和单一的应试考核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固化,学生大多通过背诵方式记忆知识点获得好成绩,对测试之外的知识缺乏学习动力。授课教师对常规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工作主要依靠课本“照本宣科”,没有了解过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片面采取“老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学生对教学新元素的引入比较排斥。授课教师需要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茶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如何应付考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2.3研究方法存在误区

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我国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存在着一些方法误区。首先,传统茶文化涉及范围广阔,单纯以学科建设角度分析会存在偏差,一些学者将传统茶文化割裂对应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断章取义的理解无法触及传统茶文化的真正内涵。其次,文化的创新和融合应当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上,单纯强调理论的逻辑性忽视传统茶文化所处时代背景,无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茶文化传达出的时代精神。受错误研究方法的影响,我国传统茶文化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口径不一的研究结果无法很好融入常规教学中,为研究理论的实践造成很大难度。

3解决论域研究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明确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方法

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通过文化的碰撞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两者结合需要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不断内化,使两者达到有机统一。现阶段,针对高校对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关注度不够,应当在具有可操作性基础上,通过教研活动、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考虑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高校教学实践稳步展开,使教师和学生有机会充分参与到学科改革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传统意义上比较“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发挥出最大效果,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3.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传统茶文化

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增加传统茶文化元素,以课后课题活动、著名典故分享等形式使学生具备基本茶文化常识,逐渐对茶文化产生兴趣,避免生硬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添加传统茶文化理论知识。教师应当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再学习,定期组织茶艺工作者在校展开讲座及实践教学,帮助在校师生对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和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有所了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要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实施开展教学实践必须的经费和活动场所,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传统茶文化的理解。

3.3针对研究方法误区不断修正

意识到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就要带着问题不断纠正调整方法,开拓学术事业全面看待传统茶文化。传统茶文化的作用不只局限于对已有理论的支持和解释,其本身依然具有学习价值,需要我们不断通过研究发掘出有价值的部分。在研究中引入实证,避免单一逻辑推断可能带来的谬误,从实证入手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传统茶文化中更广泛的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4结束语

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问题及对策,可以在帮助高校进行特色学科建设的同时对大学生传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丰富。这种结合利用传统茶文化涉及的多种知识,寓教于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加深大学生对传统茶文化了解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为弘扬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教育结合提供全面的帮助和可行性平台。

参考文献

[1]康韻,刘毅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1):80-82.

[2]白莹,李永勤,喜超等.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7-81.

[3]刘晓乾,任淑红.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09(1):683.

[4]董盈盈,都晓琴.价值认同视阈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9-12.

[5]王红.现状、不足与未来展望———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1-4+8.

[6]王红.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3):88-91+97.

[7]胡万年,伍小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归与融合[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46-51.

[8]赵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为例[J].华夏教师,2016(5):80-81.

传统的茶文化篇10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也应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潮流,借助于先进的传播方式,采取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传媒业发展迅速,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茶文化借助于现代传媒方式能够更快地实现传播,使得我国的茶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得以继承和发展。

一、茶文化在传媒中的具体体现

传媒有多种方式,不同的传媒方式满足人们不同的爱好和习惯。茶文化的传播在以下的作品中得以体现:

1.《儒林外史》中对茶文化的描述

《儒林外史》共56回,其中有50回提到了茶,茶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著作对于古代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书中对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多处提到茶及茶文化。首先,在书中提到茶的名称,如第2回中:“拿一把铅壶,撮了一把苦丁茶叶。”第41回中写道:“桌上摆着宜兴砂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其次,在这本著作中还对煮茶方法做了描述,如第2回的“倒满了水,在火上燎的滚热,送与众位吃”;第20回的“老和尚见他孤踪,时常煨了茶送在他房里,陪着说话到一二更天”;第27回中的“丫头一会出来要雨水煨茶与太太喝。”此外,在书中,也有喝茶的提法,如第3回中的“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哭了……”第16回中的“我家父病在床上,近来也略觉好些,多谢老爹记念。请老爹到舍下奉茶。”书中还对于饮茶器皿、饮茶地点和饮茶礼仪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由此看来,《儒林外史》这部作品是茶文化传播的优秀代表作品,人们从这部作品中了解到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的茶文化,茶文化通过书刊的形式得以弘扬。

2.《茶马古道》是茶文化传播的典型影片

电视剧《茶马古道》的播出对于茶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播出后不仅促进了茶文化的广泛传播,而且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也创下了新高,实现了“双赢”的效果。《茶马古道》在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人们通过影视的方式得以了解茶文化,而且使茶马古道与普洱茶同时热了起来,有效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传媒对于茶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传播方式的优越性对于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3.《印象·大红袍》是茶文化传播的新形式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是张艺谋首次用艺术的形式表现茶文化的主题,以茶文化元素为主线,是茶文化传播所采用的新的传媒形式,它把历史、民俗、山水、茶文化融为一体。这个作品以全新的形式将茶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为了这部作品,张艺谋等还专程抵达福建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现场采风取景,对于茶文化的宣传和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部作品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茶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形式,有利于我国茶文化更好地发展。

二、茶文化运用传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传播媒介的形式单一

目前来看,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形式比较单一,只在少量的传媒形式中出现了茶文化,被大家所熟悉的只有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儒林外史》和《茶马古道》,专门进行茶文化宣传的其他传媒形式还较少。相对于现如今多种多样的传媒形式,关于茶文化的形式就显得非常少,这种单一的传播形式,势必会影响茶文化的宣传,而茶文化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从而使茶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2.传播茶文化的内容较少

“茶文化是对茶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人文为主)上的应用和创造的过程。”这是浙江大学的黄志根对于茶文化给出的定义。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它不仅包括茶文化的自然科学,也包括茶文化的人文科学。茶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精华,但是,现在在媒介中给大家呈现出来的关于茶文化的内容相当之少,这就限制了人们在传媒中了解茶文化,从而不能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而更加广泛地涉及茶文化的一系列知识对于全面传承茶文化有巨大的作用。

3.传播茶文化的力度不足

茶文化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我们对于茶文化的传播并没有达到相当重视的程度,我们传播茶文化的意识还不够。只有少数专门研究或者是对其感兴趣的人对于茶文化比较了解,而大部分人不了解茶的相关知识,甚至对于茶文化一无所知。这就需要借助传媒的形式来进行广泛宣传和传播,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茶文化,了解茶知识,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传媒促进茶文化发展的对策探究

传媒业的发展能够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对于传播和宣传茶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观看电视和电影、书籍的时候,在其中也了解到很多的关于茶的相关知识,从而使茶文化通过传媒这样一个现代产业得以传播。就当前茶文化传播中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