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0:44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篇1

【关键词】农业发展;智慧农业;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其他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所以国家多次强调“三农”的问题,为了实现农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农业当下阶段要求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智慧农业”是一个智能的系统,是将“感知中国馆”的理论具体应用到实践中的表现。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以及云信息技术,促进农业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生态化、节约化等的发展。衡水市第三次党会提出,要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加快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促进衡水变成农业的强市。在“十一五”期间,衡水市高度重视农业,引进智慧农业的观点,并进行试点,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

1.智慧农业的兴起以及特征

1.1智慧农业的兴起

从工业革命以后,农业发生转型,从过去的传统化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比如化肥的发明和应用、土壤的改良、各种农药的使用,这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手段也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农药,化肥对于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同时输出的农产品也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根据大量数据显示,现代人的健康和饮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所以要求农业发展走健康生态的道路。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说,由于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很缓慢,大多数的农业还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农药化肥使用国家,特别是在瓜果蔬菜、短期生长的蔬菜,由于它们受害虫严重,为了保证产量只能使用农药。因此,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对农业模式进行反思,这推动了农业发展进入“智慧农业”阶段。它是为了适应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它是以物联网技术为主的技术应用。

1.2智慧农业的主要特征

(1)农业思想认识智慧化。

(2)农业发展环境审美化。

(3)农业生产系统化。

(4)农业生产质量优质化。

(5)农业生产过程精细化。

(6)农业资源的发展持续化。

2.衡水市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衡水市政府对于建设智慧农业非常的重视,积极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在2011年就制定了了相关的规划,在2012年衡水市首先被确定了首批的智慧城市发展;到2013年衡水市与联通签订了“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联通公司搭建了智慧城市云平台,这是建立智慧农业的基础。到2014年召开第一次研讨会时,重点讨论了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智慧城市中各大产业的发展,其中重点包括农业在内。并在讨论后,将其投入实践运用中。虽然取得了试点的成功,但是具体的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3.衡水市发展智慧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衡水市农业发展主要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农业领域应用到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以及对农产品的质量的监督,在发展阶段已经累积了一些经验。但是物联网技术毕竟是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成熟度比较低,在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进行具体的探讨:

3.1首先缺乏系统的规划

虽然政府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这个观念,并在2014年已经开始将“智慧农业”投入实践中。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智慧农业涉及的领域很多,衡水地区以后的发展重点以及发展阶段不同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发展、政府如何定位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等问题都没有进行统筹规划。

3.2农业信息化基本设施建设慢

因为在“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区域面很广以及资金非常的大,所以当这些条件无法满足时,这就制约了农业生产信息化的建设。原始的信息资源已经没办法满足现有的农业发展的信息资源需要。所以农业的数字化、智慧化以及农业信息的时效性、综合性都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

3.3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没有标准的规范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没有规范技术标准,阻碍了共享平台的建立以及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杂乱、随意的方式影响了农业标准化的发展。不能满足农业科研方面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

3.4缺少对农民实现技术培训

当前农业的生产者普遍存在教育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在应用以及接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必须要对农业经营者的技术以及能力进行培训,这是解决农民科学使用现代化技术的前提。

3.5农业规模化生产力度不够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化现状就是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规模化生产力度不够。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农民个体经营模式为主,所以农业生产没办法形成规模的经济效益。

3.6技术条件不够成熟

虽然目前正处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阶段,但是就技术以及标准方面,还是不够。真正的在农业中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4.衡水“智慧农业”问题解决措施

4.1搭建全省首个市级远程监测平台。

与联通公司合作,建立起“智慧农业”的远程监测平台,结合试点情况,在市农牧局实现奶站的远程监控,形成饶阳众悦、冠志、故城建国镇、景县津龙公司的单位试点光缆通道。

4.2加大资金的投入

依托项目带动,将近几年来的结余的农业资金都投入到“智慧农业“的建设中,促进农业的升级。通过资金带动,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外来资本对衡水市的农业进行投资。保证了”智慧农业“的经济来源。在2014年以来,很多试点企业都投入大部分资金,形成了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4.3规划“智慧农业”农业发展蓝图

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李民赞教授为制作组长,着手编制规划,将规划纳入现代农业发展中,主要包括发展的构想、基础现状以及目标需求。

4.4加大“智慧农业”的宣传力度

充分运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形式,将智慧农业的优势、特点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宣传,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提高农业物联网技术知识的认知度以及接受度,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群众保障。

【参考文献】

[1]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02:94-98.

[2]霍建英,史文娟,彭程.杨凌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04:100-103.

[3]杨大蓉.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4,04:1-2.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篇2

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路径;问题思考

随着数字与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让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技术变革。因数字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中的运用,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生产模式,更能切实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当然,也正是基于数字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过程所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故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1月29日正式了相关指导意见,即《在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此意见明确指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期的主要目标便是促进智慧农业的有效发展。

1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困境

就现阶段而言,因我国智慧农业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故在深入推广之前仍需经历较长时间的试验。对此,为确保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推广的不断深入,则需尽量挖掘可能对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推广过程造成掣肘的各项影响因素。

1.1技术制约因素

由于现阶段,因物联网技术本身的开发及运用时间皆相对较短,故其在诸多环节仍有许多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包括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等。至于农业生产,因不同的农作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加之生长环节的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故就当前而言,针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有效监测及智能化控制也均是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过程所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然而,因所推进的农业项目仅仅局限于生产环境相对可控的,诸如大棚蔬菜、食用菌等。故其他技术运用的缺乏使得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尚呈现出较强的局限性。

1.2产业链单一,而且产业链较短

传统的农业产业链主要包含农产品从原料到加工再到生产及销售的全过程。而智慧农业除了覆盖上述环节之外,还要在此基础上予以更进一步的创新及延伸。至于农业产业链本身便是农业生产分工协作之载体,该链条是否完整及科学将直接对农业生产及交易的效率带来影响。因此,就农业产业化发展而言,产业链网络越是完整的,其抗风险能力往往也更强。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仍是以传统年工业生产方式为主,这便使得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产业链均呈现出较为单一的发展态势,加之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程度也相对较低,这便进一步掣肘了我国智慧化农业的稳定发展。例如水果种植而言,我国当前的水果种植因普遍采取单一品种大面积集中种植的范式,故使得水果的成熟与上市期均较为集中。且因水果本身便有保鲜期方面的限制,这便给成熟果品的销售带来了巨大压力。至于产品业的开发方面虽有加工企业在加工方面予以了一定的创新,诸如将水果原来生产为水果罐头等产品,但因规模方面的限制而使得此创新也不能有效改善我国水果生产的大局面。不仅如此,就农产品的茶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也呈现出了信息极度不对称的状况,加之大多数的农业生产又是以家庭为单位,这便导致了农产品的产量及质量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也将进一步影响我国智慧农业的有效推广。

1.3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

据中共中央于2016年的一号文件之指示,即要想切实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必然要秉持生态保护的理念来保证优质的土壤资源,以此方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就现实生产而言,诸多地区因盲目追求农产品的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此举虽可在短时间内提升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却也对种植土壤造成了严重损伤,故此产品增长方式显然是与当代绿色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相违背的。不仅如此,据我国统计局的资料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化肥施用量仍呈现出连年递增的态势,而长期的施肥不合理已然对土壤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破坏,甚至有部分地区因工业化而造成了严重的城市污染,这些都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所遭遇的巨大阻碍。

2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

2.1技术先行,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

作为网络、生产及数字技术综合开发利用的结果,农业智慧化要想发挥其作用,就要对诸多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基于当下对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革的各类信息化平台,包括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通过加大对各项农业科技技术的创新及使用力度,才有助于维护智慧农业的发展和谐与稳定。就现阶段而言,国外也不乏大量有助于促进智慧农业稳定发展的优秀范例。诸如日本专门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并在诸多机构的联合作用下假设了一套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该平台不仅囊括了全国各地的农作物栽培品种、地区特点等详细信息外,还可为农民提供各项服务,甚至包含了农业产品网上交易等。对此,我国在发展智慧农业的过程中也可积极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不断加大先进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全面践行技术先行的原则。二是加大关于良种培育、栽培技术、环保技术、土壤研究及改良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等的研发和技术推广,保护已有优良品种,注重绿色健康环保生产。因我国诸多县域并不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故在抵御及承担风险的能力方面也相对较弱。对此,为切实扭转这样的发展劣势,则必然要加大对贫困县域的资金投入来促使智慧农业的有效推广。与此同时,考虑到上述工作的履行过程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我国智慧化农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政府需务必给予足够的扶持力度并积极推出各项政策来减轻相关主体的经济负担,以此才能在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的同时切实维护我国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2.2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链

2.2.1加快农村生产组织结构调整,平衡农业产业链中利益分配格局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信息传递、各环节间的资源流动通畅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以此方能平衡好各主体的利益,继而来突破发展的瓶颈。至于产业链中牵涉的各方经济主体则主要包含了土地使用权的农户、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各种生产资源的供给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经销商等。

2.2.2构建生态循环产品链,拓延产业链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将是维系下游食品安全的第一决定性要素。而因农产品危害时间的不断发生,使得消费者也对农产品质量问题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对此,为确保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则必然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管控力度,至于该如何管控,首要之物便是要减少农药及化肥的施用量。其次便是要对土地资源予以妥善安排,以此才能避免短期供给过剩的现象出现,继而在促进产业链的延长同时也避免更多的问题产生。

2.3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完善“慧农”发展机制

国家的支撑亦是“智慧农业”发展过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因此,我国农业主管部门亦当基于对农业大数据的分析来对“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予以宏观层面的指导,以此在深化我国农业产业的供给结构的同时避免市场失灵的状况发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起一套与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相契合的管理机制,以此才能为我国“智慧农业”的稳步提升提供助力。至于完善的农业管理及发展机制,所需包含的具体内容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为尽可能避免土地撂荒的现象发生,则各地均需对其农业发展过程予以一定的保护,以此方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并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二是针对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亦当予以网格化、智慧化的治理。对此,为促进以上目标的顺利完成,国家除了要在经费方面予以适当的支撑之外,还需对农业科技攻关给予高度关注,以此才有助于促进我国支护农业研发及应用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为进一步强化信息的流通与共享,则各县、市均需积极建立农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来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便利;四是要始终基于政府的合理引导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继而帮助我国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环节均实现质的飞跃。

2.4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推动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要想切实维护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和谐及稳定,关键便是要努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此,针对“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各地除了要对信息技术等合理运用给与高度重视之外,还需基于自身的实际状况来选择与当地各方面条件相契合的耕作模式,其次是要注重对地方特色、人文景观等天然禀赋优势的充分发挥,以此能为我国农业副业向农业服务业方向的转型提供强劲动力,继而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推动农村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篇3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给城市的建设发展赋予了在经济、政治及技术领域的各项权利,城市被推到了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建设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城市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失业等方面的困难。在新的发展态势下,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挑战,智慧城市理念推出,它是处理城市面临困难和挑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走向。

发展智慧城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技术发展和巨大需求的基础上,它的主要特点包括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技术、对于物质及资源的消耗非常少、发展的潜力巨大且综合效益好。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加快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智慧城市产业在我国的建设现状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改善传统的城市建设、革新新的城市建设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使得城市全球化、信息化、智慧化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技术以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巨大的优势,在完善城市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作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发展新的城市化、信息化、可持续化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分析,我们可以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城市特色为核心,将城市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将其中突出的资源优势作为建设的重点,对其进行革新,让其成为城市的特色产业;第二种类型是较为稳定的跟踪探索型,此种类型的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对城市自身的明确定位,进而对城市产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吸取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城市建设策略;第三种类型是通过对城市产业建设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进行改进项目的研究,通过对项目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城市建设为标杆城市,带领其他城市的发展。

2.智慧城市智慧化产业链的创建

针对智慧城市的智慧化产业链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服务行业、技术支持等。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必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制造行业、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创新转型。为了更好地迎合智慧化城市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对智慧化城市产业的建设,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发展目标,进而建设智慧的交通业、物流业、医疗业及农业等。建设智慧产业的核心指导观是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城市社会、环境及经济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基础,把智慧产业的发展放在城市转型的重要位置。

2.1智慧交通的建设

面对许多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进行智慧化的交通产业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对交通硬件设施进行完善。交通拥堵所造成的客观原因,部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如一些城市交通指示灯不完备,有些车辆来往比较频繁的交通路口,并没有建设缓解交通状况的红绿灯设施,以致车辆行驶秩序并不井然,导致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首先必须在硬件设施方面进行完善。其次,贯彻智慧城市的建设核心,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搭建完善的交通信息体系,重点在交通软件方面进行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系统中针对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的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路线查询向导,同时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交通调度方式。

在改善公共交通方面,在公共交通监测系统中应用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区的一些主要路段以及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诸如电子芯片及阅读器类型的射频识别设备,此种设备通过无线点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对交通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反应,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交通部门对于问题的处理效率,从而有效提升公共交通中重要组成部分公车的运行效率,缓和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削减城市交通的部分压力。

2.2智慧物流的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发展,这就昭示了生产柔性化、物品流通高效化的时代的到来。随着人们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的优质高效化成为了城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进行城市物流建设时,必须以建设智慧城市为方向,推进智慧物流业的建设,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提高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城市物流行业以城市作为出发点,它的结构、形态、布局都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城市的发展与物流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电子信息的不断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实现城市与物流业智慧发展的和谐统一。由于当前物流行业中存在着信息资源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和整合的缺陷,因此,在推进物流智慧化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打造出高端高效的物流产业及其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广泛推进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让用户可以通过这个高效的平台,需要进行托运的任务,让许多物流机构能对任务进行自主筛选,对于小型货物的运输让比较小型的物流公司去承担,反之,大型运输任务承包给大型的物流公司,有效地优化物流信息的获取及物流资源的配置,让物流产业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

2.3智慧医疗的建设

由于许多城市公共医疗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出现医疗成本较高且医疗渠道较少等问题困扰着许多人们。为了有效改善医疗产业的现状,推出了智慧医疗的概念。

智慧医疗主要是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及家庭健康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智慧医院系统又由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数字医院主要是通过对各医院有关部门提供的对于病人信息的整理,整合出优化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医院信息系统,让病人进行有效选择。它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让病人能够利用此平台对看病流程进程优化,同时医生也可以利用智慧化的医疗信息平台对病人实行远程会诊,是对医疗资源的有效优化。它是互联的、写作的、预防的、普及的、创新的,同时也是可靠的。它能够及时处理一些重大的医疗事件,通过授权,医生能够对病人的病历、治疗措施进行了解,同时病人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更换医生或医院。

高效、高质的智慧医疗体系不仅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的水平,同时可以解除医疗费攀升的难题,为广大城市民众提供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4智慧农业的建设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必须把智慧农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城市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依然是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不仅浪费巨大的劳动力,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将现代信息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建立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

智慧农业系统主要由监控、监测功能系统组成。它能够利用无线网络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对农作物的各种参数进行选配,同时,在农业园区实行自动监测,对农作物的实时情况进行把握,并能够根据农作物自身的特性建立报警信息处理方式。它通过将(下转第92页)(上接第71页)与农业相关的场地、畜牧方式等周围生态环境相联系,优化生态系统,对其物质资料进行有效的交换、循环利用,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农业信息的监测以及对其实施指令的方式,让机械代替人为生产活动,缓解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缺失的难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

智慧农业以其完备的信息化支撑和对农业信息多方位的感知及农业数据资源的集中共享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广泛及深入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手工生产的方式,转变了农业生产体系结构,使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得到不断地扩大,同时,使农业生产效率变得更高,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3.结束语

智慧产业的建设是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iBm“智慧地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各行各业更进一步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一个不断在发展中的新型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将产业智慧化融入其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城市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城市产业也需不断提高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对信息科技的研究,加快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培育出更多的新型智慧城市产业。[科]

【参考文献】

[1]冯奎.城市功能:从工业制造业到服务业——中国城市如何走出服务业发展的困境[J].城市规划,2013(03).

[2]李中义,张彩玲.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魅力文化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发展路径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3]周立,王承华.城市型绿色旅游度假区规划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04).

[4]彭英柯.文化城市与城市文化产业关系研究一一基于城市发展理论的视角[J].科技与企业,2013(07).

[5]白惠峰,陈建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中心城市功能整合分析——以太原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3(04).

[6]赵家荣.发展“城市矿产”建设生态文明——在2012年“城市矿产”产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J].浙江节能,2013(01).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篇4

关键词:贫困地区;中心城市;智慧城市;建设

党的十报告提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黔江区作为全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信息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一条贫困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之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黔江将成为渝东南的信息中心,成为武陵山地区重要的信息枢纽。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创建面向未来的城市,黔江的居民将真切的感受到智慧生活的幸福。

一、黔江建设智慧城市重要意义

城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目前国内,北京、南京、广州、重庆南岸区、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等地区相继展开智慧城市的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解决城市发展困境、升级发展的良好效果。

1、建设智慧黔江是强化黔江作为渝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

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渝东南中心地带,东连湖北省咸丰县,南临重庆市酉阳县,西接重庆市彭水县,北界湖北省利川市,素有“渝鄂咽喉”之称,是国发〔2009〕3号文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定位的渝东南及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金融、信息、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引领、辐射、集散作用的主导性城市。最基本的核心仍然是信息中心,而网络、通信则是信息中心的基础。然而,黔江目前只承接了原来作为四川省黔江地区行署所在地政治中心的部分功能,在信息、公共服务、金融方面还不具备向周边区县辐射、引领功能。在要加速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推动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①建设智慧黔江将推进黔江作为区域信息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能让市民充分享受广电、电信、有线、无线、4G通信网资源,并实现网络融合,物联网应用。通过建设智慧黔江,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实现行政村(居)全覆盖,100%的行政村(居)通互联网,90%的行政村(居)通互联网宽带,光纤到户(FttH)覆盖能力家庭达8万户,旅游景区、汽车站、火车站、机场、4星级以上酒店等重点区域实现wiFi热点覆盖。宽带用户接入能力基本达到每秒10兆比特以上,商业楼宇用户接入能力基本实现每秒100兆比特以上。建立起以黔江为中心连接武陵山地区其它区县骨干光纤网,提高骨干网间互联互通水平,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从而增强黔江在信息资源和要素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带动渝东南及武陵山地区其它区县。

②建设智慧黔江将提升黔江综合服务能力,服务周边区县发展。通过智慧政务建设,建立政府门户网站,推动公共权力的透明化与城市决策过程的公开化,提升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运转效率,让服务变得更高效、合理。通过智慧医疗建设,整合医疗信息,医院可以随时查阅每位患者的历史病历,从中发现病症规律,确保渝东南各区县的患者在不同医院得到快速、准确的医护。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建立起服务学生、教师和行政管理的系统,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现代化,从而增强渝东南地区在武陵山区的核心竞争能力。

2、建设智慧黔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黔江区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黔江区城镇人口达26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72.56%,年均增长1.9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了19.3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开始凸现,建设智慧黔江将解决这些“城市病”。

①解决“城市病”需要智慧黔江。一是可解决交通拥堵。通过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交通建设,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改善交通负荷、保证交通安全,从而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如驾驶员可通过路况预报,选择合理的交通线路,实现人、车、路、信息一体化。二是可控制环境污染。通过智慧环境建设,建设水、气、土壤监测网络,保障人们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通过智慧黔江建设还可以解决更多的“城市病”,为城市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将从单纯追求物理空间“粗放式”“蔓延式”的扩张转变为“集约式”“内涵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②加强社会管理需要智慧黔江。通过智慧黔江建设,城市公共管理的信息让政府和民众共享,提升了对于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监督能力与影响能力,最终实现了城市管理结构的扁平化,促进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绩效竞争与企业化管理改革。与此同时,城市管理的“自治”特征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公众将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者。

③破解城乡一体发展难题需要智慧黔江。当前,黔江城市和农村差距仍十分大,城乡一体发展需要智慧黔江建设。通过智慧农业建设,搭建起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有效沟通平台,让农村和城市融为一体发展。如农业信息网,整合商业、物价、工商等部门的涉农信息,拓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针对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各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进行及时采集上传,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查询服务,为食品安全部门提供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手段。

二、黔江建设智慧城市可行性分析

现阶段,并非所有城市都适宜推行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有它的规律性和内在要求,盲目建设会形成摆设,形成大量浪费,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1、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基础和条件

黔江的信息化基础较好。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实现行政村(居)全覆盖,100%的行政村(居)通互联网,90%的行政村(居)通互联网宽带,光纤到户(FttH)覆盖能力家庭达8万户,宽带用户接入能力基本达到每秒10兆比特以上,商业楼宇用户接入能力基本实现每秒100兆比特以上。互联网普及率60%,移动互联网用户达20万户。100%的街道镇乡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100%的街道镇乡实现公文交换处理无纸化、公共服务电子化。云计算中心云计算”项目建设已于2013年9月启动建设。

2、技术上的可行性

智慧城市所需的物联网、云计算,黔江已基本建成。目前已试运行一年多的“数字城管”,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用于设备的监视与控制)、控制系统(传感网络)、信息处理系统(分析收集的信息为主的系统)三个方面都没有问题,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加以功能拓展。

3、操作上的可行性。黔江区已成产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来统领智慧城市建设,并在不同领域进行分步组织实施。金融、市政、政务办公、气象、卫生等系统都已开发具有智慧城市特征的系统平台,为下一步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目前黔江区已建立起财政、人社、工商、税务、国土房管等部门的网上申报、审批等政务系统,提高了办事效率。2011年建成的“数字城管”主动发现问题率提高到98%,从发现问题和立案派遣到相关处置单位需30秒,与传统方式相比效率大大提高,基本能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派遣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城市管理要求。

4、经济上的可行性。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投入100亿左右,按6年期进行分批投入,黔江区财政预算应该能消化。2013年,黔江社会生产总值达到16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7.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60元。建成以后,每年能产生20亿左右的收益,节约城市运行成本10亿。

三、黔江建设智慧城市的路径选择

当前智慧城市在全球许多城市开始探索,有的已经初见成效,为后建设的地区提供了经验。黔江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既需要学习其它地方的经验,也需要根据地方的特点进行智慧城市建设。

1、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国外以荷兰阿姆斯特丹为例,2008年启动“amsterdamSmartCity”计划。建成了先进的智能建筑――itotower大厦,实现了家庭节能,实施了用enregyDock项目利用交能工具充电,其目的就是把阿姆斯特丹建设成绿色智慧城市。国内以北京怀柔区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为例。怀柔区以智慧镇乡建设为抓手,从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智慧生活和智慧农业五个方面进行建设,促进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东胜从居民需要出发提升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服务功能,建设智慧城市努力让居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2、黔江建设智慧城市要达到的目标。建成一批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系统,筑固黔江通信枢纽地位,成为渝东南乃至武陵山片区的信息中心。在全区各镇乡建成智慧农业系统服务三农,架起城市和农村的信息桥梁――推扩新型农业和推销农产品。在条件成熟的居民小区如阳光花园、碧桂园等建成拥有智能的安防系统,更便宜的社区服务的智慧生活小区。黔江社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与交通、公安、环保、国土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在解决交通拥堵、应急指挥等方面充分发挥信息集成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做到科学决策。

3、建设模式。智慧城市建设既可以用传统政府自建自营模式,也可以用新兴商业建设运营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建立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户管理和财政监督机制,统筹安排配套建设资金,落实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保障。而政府投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关键是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争取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建立投融资新机制,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采取Bt、Bot、Bto等模式,吸引各种资本,引入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国内外大型企业参与建设,解决从资金到技术的一系列问题。

4、建设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3-2015)实施基础信息资源建设重点工程。推进城区光纤到楼入户,并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加快互联网升级改造和有线电视双向改造,构建具有宽带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第三代多媒体移动通信网络,实现3G信号全覆盖,4G信号城区覆盖,重点区域wiFi热点覆盖,建成宽带无线城市。推动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三网融合。第二阶段(2014―2016)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全区性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实现横连机关,纵连重庆市电子政务外网,下连到乡镇、村(社区),实现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网络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2015年,建成区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和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实现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与人民防空、公安数字联动、消防、市政、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电子政务等各分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第三阶段(2015-2017)实现企业和农村信息化。构建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打造黔江农业农村信息网及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网、农村电子服务平台。建立全区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库及支撑平台,完善土地、劳动力、产业分布、农产品价格及供求等信息,对农业生产提供综合服务。到2014年,构建完善区级农业综合服务呼叫中心,完善区、乡镇和村社三级专家视频咨询诊断服务体系。区类各大零售企业推进电子商务建设,建立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网上交易。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提高物流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实现旅游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多媒体(包括语音、照片、数码叙述和DV等)旅游数字化形式,建立数字化旅游信息管理平台,率先实现wiFi网络覆盖,提供方便快捷、定位准确的旅游咨询、旅游商务、旅游投诉、旅游救援和旅游信息等全方位的旅游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皮埃尔・雅克,劳伦斯・图比亚娜和拉金德拉・K帕乔里共著的《看地球2010城市:改变发展轨迹》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王辉,吴越.智慧城市.清化大学出版,2012

[4]谢学宁.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广州出版社,2013

[5]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全球智能城市发展模式比较.2011

[6]叶亚芝.智能城市建设及评价体系.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篇5

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是省政府与中国联通签订的“智慧中原”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市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

该项目由中国联通分公司承建,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智慧中原”的战略决策,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和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加大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融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建设方针、原则和目标

方针: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协同推进、服务经济。原则:统筹规划、集约发展,整合资源、促进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完善链条、全面带动。

目标:争取通过三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系统,把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有中原经济区特色的智慧城市。实现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城乡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等主要目标。

三、年建设任务

该项目在强化新一代互联网、3G、wiFi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智慧政府、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民生等的发展。

(一)构筑“智慧网络”,打造“光网城市”和“无线宽带城市”,夯实“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集有线宽带、3G和wiFi无线宽带为一体的基础通信网络,提供便捷的全地域、无缝隙宽带接入服务。

建设无线宽带城市。加快3G网络覆盖,使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城乡、城区实现21m无线接入能力,重点城区达到40m以上;大力建设wiFi热点,覆盖政府、车站、商场、宾馆、酒店、高校、医院、商务楼宇、企事业单位等主要场所,达到56m无线接入能力。

实施光网城市建设,以无源光网络(pon)基础,重点区域实现光纤到户,提供100m接入;农村区域推进光纤进村,普遍达到4m以上接入能力。

企业宽带大提速行动,全面提速工商企业的网络带宽,服务企业快捷的开展电子商务。

进度安排:年12月底前完成建设计划。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智慧政府”:全力搞好已建成的大型政务应用系统的优化和延伸

1.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系统

全面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内网办公业务系统和网络,增加短信提醒和手机办公功能,实现四区八县统一接入,全市共享一套办公系统。

进度安排:年9月启动,10月底前完成系统建设,12月底前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中心

落实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2.优化电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

目前,我市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已取得很好的使用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流程各环节处理效率,优化系统,实现短信提醒、催办,以及手机处理等功能。

进度安排:年12月底前完成需求、方案论证。责任单位:市监察局落实单位:市政府信息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3.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拓展延伸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支持电视+机顶盒+宽带、手机+3G等方式收看。在已覆盖乡村两级站点的基础上,继续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拓展,并向手机延伸,更好地满足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需要。先期依托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已建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手机远程教育系统,对全市城市及农村党员、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及农村流动党员,实行手机远程教育。

进度安排:年6月省委组织部已完成全省3G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年9月起继续加快拓展延伸使用。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落实单位:各县(市、区)组织部

4.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的预警和处理信息系统,整合110、119、120、122等应急系统,形成统一的公共事业灾难事故应急指挥体系,实现应急联动。

进度安排:年年底前,完成系统建设方案调研、编制。

责任单位:市应急办

相关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

(三)智慧执法

1.智慧税务纳税企业网上申报管理系统(e税通),纳税企业可通过网络便捷的将纳税申报信息传送到地税部门,实现远程办税和手机办税。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扩大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地税局

落实单位:全市地税系统

2.智慧环保

环保监测系统借助前端各类传感器和视频监控设备,综合运用传感技术、定位、3G及GpS,提供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实时视频监控等功能,逐步建立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移动手机执法和应急指挥调度体系。

进度安排:年5月全省平台已建成并逐步完善功能,9月底前投入使用。

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

落实单位:全市环保系统

(四)智慧民生

1.智慧医疗

目前,我市卫生信息系统网络已基本覆盖所有医疗网点。以市卫生局卫生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求医向导、专家在线、健康教育、防疫提醒、疫情、远程医疗、药品追溯、电子病历等功能,便于医务人员和市民通过手机等方式获取诊疗信息和健康记录,全面提高我市医疗与服务质量。

进度安排:年12月底前完成平台建设,年完善相关功能并逐步投入使用。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落实单位:全市卫生系统

2.民生综合服务平台

建设市民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家庭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等社会服务,整合政府及公共事业服务,通过手机、短信、网站、市民卡等渠道,提供行政服务、行政投诉、社区服务、便民服务、企业服务等内容,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进度安排:年完成建设方案调研、编制,年上半年完成建设,下半年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相关单位:市公安局、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局、市政府信息中心、住房公积金办公室、供电公司等。

3.市民卡

建设市民卡核心应用系统和服务平台,将公用事业、社会保障、金融支付及手机一卡通系统等各行业融合互通,逐步实现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交、公积金查询、商业小额电子钱包和水电煤气公共事业缴费和信息查询,以及整合商业服务企业会员卡等应用功能,实现“一卡多用”,给市民提供多种便利。

进度安排:年完成建设方案调研、编制,年上半年完成建设,下半年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相关单位:市公安局、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局、市政府信息中心、住房公积金办公室、供电公司等。

4.智慧城市体验馆

建设智慧城市体验馆,以多媒体、大屏幕、智能终端、无线网络、3D显示等技术为依托,集中模拟未来“智慧城市”多方面的综合场景,向社会公众普及宣传最新信息服务,让市民适应、了解、加入“智慧城市”生活。

进度安排:年底前完成方案调研、编制,年完成建设。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智慧交通物流

1.智能公交

依托3G网络,结合GpS、GiS技术,将车辆指挥调度、实时视频监视、公交信息功能融为一体,实现公交车辆动态管理、科学调度,有效提高公交管理和运营效率。

进度安排:年9月底前完成需求、方案论证工作,11月底前完成建设、试运行,12月底前正式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落实单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

2.空中车场

空中车场是基于手机定位、互联网、手机短信和电子地图等技术,建设面向货运司机和物流企业的运力资源共享平台和网上诚信货车平台,提高我市货运企业的配货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同时便于政府紧急状态下掌控全市运力资源分布,及时有效调度。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落实单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全市运输物流企业

3.智慧物流

建设物联网智能平台、智慧物流数据中心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依托3G网络,利用定位、视频等技术,推进物流产业园区、基地信息化建设,实现可视化智能管理,智能化物流配送,精确化管理外勤人员,随时掌握货物状态,形成高水平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进度安排:年底前完成方案调研、编制。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落实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全市物流企业

(六)智慧农业

1.推广应用12316“三农”热线针对农民需求,提供农作物栽培、中草药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畜牧、兽医、特种养殖、水产、林业、农机、农产品价格播报、政策法规、医疗卫生、法律咨询、投诉打假等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咨询解答,农民可利用固话或手机以语音或短信方式咨询。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扩大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落实单位:市畜牧局、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农机局

2.推广应用农机管理系统

农机管理系统获得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颁发的“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优秀案例一等奖,是基于手机定位技术,通过对农业机械的位置监控,有效引导农业机械的有序流动,避免跨区作业的盲目性。提高农机手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农机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扩大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农机局

落实单位:全市农机系统

3.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利用农村气象信息员、短信、大喇叭等信息途径,及时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南到农村,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做好灾害防范,并以短信、图片、视频等形式及时反馈上报灾害现场情况。

进度安排:年11月底前完成系统的整合和升级

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落实单位:全市气象部门

(七)智慧教育

1.推广应用“班班通”

“班班通”中小学远程数字教学系统,采用电视机+机顶盒+宽带的模式学习,荟萃了、乃至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重在推进城乡均衡教育,让农村的学校、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进度安排:平台已投入使用,年9月起继续向各学校及学生家庭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落实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全市教育系统

2.推广应用家校e通

家校e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沟通的信息平台,通过手机短信、语音服务、家校e通网站等方式接收或发送信息,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种情况,与班主任及老师进行及时、便捷、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进度安排:平台已投入使用,年9月起继续扩大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落实单位:全市教育系统及中小学校3.推广应用手机家长学校手机家长学校,让家长通过手机“短信”免费接收家教知识、咨询家教问题以及进行家校联系的手机信息沟通服务。

进度安排:平台已投入使用,年9月起继续扩大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落实单位:全市教育系统及中小学校

(八)平安

1.“平安城市”扩建与联网

在平安城市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视频监控设施,弥补监控空白区域;实现政府、企事业单位、加油站、公交车、客车等部位公共区域安装的摄像头与平安城市视频监控平网,以及手机视频监控。通过整合、扩建与联网,扩大平安城市指控中心监控的范围,进一步震慑犯罪,提高破案率。

进度安排:年年底前完成扩建工程,年10底前完成联网单位排查登记,年年底前完成30%目标单位联网。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落实单位:全市公安系统

2.新警务通

基于3G网络,通过智能手机终端与公安内网系统进行安全的数据交换,实现综合查询、信息采集、现场执法、违章取证等功能,以及对讲、定位等功能。

进度安排:年10月平台建设成功,年11月全市推广使用。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落实单位:全市公安系统

3.平安校园

综合利用视频监控、定位、RFiD等技术,为学校提供视频监控、告警联动、平安短信、学生卫士等功能,实现校方管理人员远程手机监控,组成联动技防体系,提升校园的综合安防水平。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解决方案成熟,年9月起扩大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

落实单位:全市综治办、全市教育系统、全市公安系统

4.巡防通

政法部门可以实现对巡防队员及全区的保安人员实时管理;在突发或危机事件中,通过语音和短信及时进行调度,帮助巡防队员或保安获得联动支援。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扩大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综治办

落实单位:市公安局、全市保安公司5.平安互助网农户家中发生包括盗情报警、紧急医疗、灾情报警求助等紧急情况时,利用固定电话或手机拨打特定号码(96110)来打开本村的大喇叭呼叫求助,是一种适应农村的技防手段。

进度安排:平台已建成,年9月起继续扩大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市综治办

落实单位:各县(市、区)综治办、市公安局、全市乡(镇)政府

(九)智慧企业

1.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以网站为依托,由供求专区、企业百宝箱、企业介绍与人才招聘、专家在线、消息通、等版块构成,实现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自助网站建设、网上办公、免费提供小型办公、财务等软件的使用等功能,达到聚集我市同城工业信息,促进同城工业信息交流,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目的。

进度安排:年底前完成平台建设,年正式上线推广。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落实单位:全市中小企业

2.起重产业集群信息化平台

围绕起重产业集群特点,结合已有信息化项目,开发建设集行情资讯、供求商情、企业营销、企业管理于一体的“起重”网上产业集群信息化平台,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的建设。

进度安排:年底前完成平台建设,年正式上线推广。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落实单位:县政府、起重工业园区

四、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切实推进项目建设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智慧城市项目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广项目,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各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学习,从建设和谐、文明的高度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强化领导,有序推进

研究成立年“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建设方案,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协调相关单位联动,全面完成“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任务。

(三)加强沟通,协调推进

建立定期沟通、分析的会议和通报机制,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要明确建设进度,分析研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协调一致推进我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篇6

作为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物流发展对各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特征高度敏感。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短短数年间,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线下物流为支撑的网络购物、网络营销掀起新时期经济产业发展的新“狂潮”。与此同时,物流产业也在广泛的实践探索和应用中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完善优化,逐渐演变为集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现代高效化物流支持的商品零售新格局。新零售模式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电商产业用户扩张红利逐渐萎缩的“瓶颈问题”及本身的短板问题,也为解决农产品商务营销创新、解决卖菜难、市民买菜难等多种问题提供了新的启示。在新零售模式下,作为支柱型产业的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营销都高度依赖现代化、智能化的物流体系,因而进一步探索农业、农产品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具有重大实际价值。《农产品物流》摒弃“基础+重点理论”式的图书编撰方式,紧密结合新时期高校实践教育、素质教育落实、高校转型升级相关号召,转而采用实践项目的形式将农产品物流相关理论概述一一阐述明晰,既提升了理论阐述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还进一步加深读者印象,方便读者深层理解并运用于实际。全书六大单元共由十五个具体实践项目组成,涉及农产品物流概述、农产品物流系统、农超对接的理论与实践、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等多个层面理论;作者采用具体案例导入农产品物流相关项目,通过分析、探讨案例从而引出具体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实用性。该书理论与当前农产品物流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商业营销高度并轨,兼之用语通俗易懂,可读性较强,各地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训、高等院校农业及物流相关专业教学、农产品物流相企业从业人员及物流发展研究爱好者均可参考借鉴。早期网络零售膨胀式发展,各地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也趁此“东风”,获得一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是2016年以来,网上零售额的增长率逐渐减缓,网上零售体验不如线下购物体验的缺陷也逐渐显露,传统电商发展的“天花板”似乎已然明朗。

与此同时,融合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的新零售模式悄然而生,再加上人们对智慧产业、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的认识逐步提升,各地纷纷投入到新零售模式营销、创新、融合,以及构建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物流格局的探索热潮中来。那么,从农业经济产业发展、农产品零售营销、农业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出发,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其一,科学统筹规划设计,为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等主体需要高度明确,积极构建符合适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潮流和多样化需求的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不仅可以为地方农业发展、产业链优化升级、教育等多个领域发展提供更强助力,还可以成为地方“筑巢引凤”、“产业孵化”,吸引投资的重要砝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的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工作,加强对农业相关产业、地方特色产业的引导和政策扶助,助力农产品特色品牌、核心品牌的建设,并切实推动农产品规范化、现代化、数字化生产加工及管理,切实保障消费者购买、使用体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布局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提升农业智慧物流相关产业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时代性和发展性;为智慧物流产业相关企业建设、探索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其二,积极联合高校、技术研究机构及企业,加强智慧物流技术开发创新。

在新零售模式下,农产品生产加工、商业营销、运输存储、线下体验、售后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及信息平台、供应链平台等都对互联网、冷链、包装技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因而农业智慧物流生态圈建设需要在加强智慧物流基础技术保障的同时,积极开辟校企、企业与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多种联合技术创新模式,充分利用高校、技术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及政府资源优势,加强农业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开发,为农业智慧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功能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其三,紧跟时展,切实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无论是早期电商模式还是新零售模式,市场需求始终是决定农业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切实满足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才能站得更稳、走得更远。农业智慧物流产业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农产品生产者,因而及时为目标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才是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根本之路。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实现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发展,特色农产品、农业人文旅游产品的也不断涌现,人们对农产品的购买、使用体验要求也水涨船高。因而农业智慧物流产业需要不断完善、优化自身功能,并不断开发新功能;注重农业智慧物流服务的智能性、人文性、和谐性,以及农产品购买、售后的便捷性、易操作性。此外,随着社会经济产业不断发展,新的生产营销模式、理念、产品会不断出现,必然会对农业智慧物流生态格局产生一定冲击,这就要求农业智慧物流产业相关主体不断创新、探索。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篇7

《信息化建设》:我们都知道,杭州的农业总产值增长是很迅猛的,而杭州又有很好的互联网产业基础,那么,杭州是如何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其践行互联网+农业有哪些现实基础?

冯莉:是的,近年来杭州市农业总产值一直呈两位数增长,而发展智慧农业主要有两方面的现实基础。

第一是现代农业为智慧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这首先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农业效益提高上。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418.58亿元,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蔬菜、茶叶、果品等十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2.6%;实现农业增加值278.58亿元、增长1.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23555元、增长11.1%。其次,产业布局集聚,组织程度提升。我局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先后建成365个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基地)、67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650家,带动农户85万户,连接市内外基地564万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60家,其中市级规范化合作社210家,带动农户42.3万户,联结基地95.56万亩,逐步形成了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多种管理和服务模式。再次,产品质量提高,品牌优势显现。近三年,全市共认定无公害基地1403个,规模158.16万亩,年产量120.9万吨;创建浙江名牌农产品46个,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547只;积极推行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市、县级生产示范点240个,形成了生产基地、乡(镇)、县、市四级正向监管、逆向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近三年一直保持在98%以上。最后,基础设施加强,综合实力提升。累计建成市级设施农业园区54个,新建标准大棚和棚架设施栽培面积38.26万亩,设施农业种养比例不断提高,工厂化育秧、粮食机械化烘干、大棚中耕机械、节水灌溉、畜禽养殖温控设施、农产品冷藏保鲜等发展迅速。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42.88万千瓦,与设施农业配套的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率和茶叶炒制机械化率分别达67%和90%。

第二个现实基础是农业物联网应用在为智慧农业发展探路。一方面,农业信息网络一直在不断完善。我市农业部门通过“金农工程”、“数字农业”建设,构建形成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服务的网络窗口持续完善,信息服务范围不断扩展。并先后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数字渔政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外来动物报验及其产品监管系统、“两区一基地”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初步实现农业生产监管的数字化、规范化,有效提高服务的精准化和到位率。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平台的对接,覆盖全市13个区(县、市)的120多家乡镇快速检测站和27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农业物联网应用开始兴起。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有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部分农业设施装备基础好、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主体已主动探索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在提高生产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开展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尝试,如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温室大棚智能化监测和远程控制,生态养殖场的畜禽、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测控制等。

《信息化建设》:最近这几年,杭州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应用,扩大信息消费,并为此于2014年在市委召开的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广泛应用。那么杭州市近期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是否可以请您详诉一下?

冯莉:好的。归纳一下,杭州市农业局在智慧农业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深入调研,找准突破口。我们专门成立了调研组对杭州市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和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赴上海、江苏等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点考察学习,汲取经验,搜索和了解国际国内智慧农业发展和应用情况。在结合我市实际的基础上,找准突破口,制定并实施我市智慧农业抓点示范和统筹推进的建设方案。

二是协作科研院校,确立顶层设计。我局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沟通协作,以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共同探讨符合杭州实际的智慧农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为我市智慧农业建设指明方向。

三是搭建市级平台,联通政府与企业。经多次协商,我局与杭州电信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依托云平台建设“杭州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主要目标为构建一个覆盖市、县(区、市)农业主管部门及重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具备生产管理、预测预报、会商决策、应急处理、公共服务等功能,包含示范应用、决策指挥、信息服务、职能管理、农业数据中心五大子系统。目前该平台总体框架已搭建完成并进入试运行,全市有近30家农业物联网试点应用企业和平台实现对接。

四是启动试点示范。2014年我局从经济作物种植、生态健康养殖、休闲观光农业等领域,首批试点建设了3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和8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同时,杭州市财政对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智慧应用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信息化建设》:杭州市在推进智慧农业的建设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篇8

“支部+企业+基地”让收入“水涨船高”

城川镇麻黄套村曾以种植玉米为主,农牧民收入单一,增收空间有限。在一次党建课堂的学习中,视频里的马铃薯种植项目引起村支书纪勇斌和驻村干部的注意。纪勇斌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引进马铃薯种植,由村党支部牵头,引入内蒙古中川山河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推进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土地承包经营的形式,规模化发展马铃薯和枸杞种植基地2万多亩。如今,这种“支部+企业+基地”模式让麻黄套村成为全旗乃至鄂尔多斯市最大的现代化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

围绕经济建设,鄂托克前旗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企业+基地”“支部+公司+基地+农牧户”“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等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富民产业,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

目前,全旗建成现代农牧业基地24万亩,农畜产品交易额突破1亿元,率先在全市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12年位居全市第一。

农牧民搭上电商“顺风车”

上海庙镇特布德嘎查党员中心户阿木尔斯迪,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要求,利用自己懂市场、懂养殖技术的优势,把嘎查村的农牧民组织起来,将大家生产的羊肉、奶食品、蜂蜜、枸杞、核桃、葡萄干等15种商品卖到全国各地。他还将自己的品牌向全国推广,已与沈阳一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新增网上店铺3家,产品远销广东、四川、湖北等地。在他的带动下,嘎查的一些贫困农牧民通过网络将自家土特产品卖出去,走上了脱贫致富新路。

2016年,鄂托克前旗充分发挥智慧党建平台作用,着力实施嘎查村“支部+合作社+电商”和“支部+产业+电商”新模式,采取政府投入、支部管理、电商服务等举措,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发展,拓宽嘎查村增收渠道。

目前,全旗商企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旗“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青年创业园暨电子商务产业园,形成电商聚集区。启动电商服务进农村牧区示范工程,在镇、嘎查村建设100个以上电商服务站(点),搭建旗、镇、嘎查村三级电商运营体系,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电商服务正在由旗政府所在地中心镇向偏远农村牧区延伸,整个地区成为“线上虚拟对接、线下实体服务”的“大市场”。

网络平台织就创业梦

鄂托克前旗借助智慧党建平台,大力发展物流、健康等产业,在创业项目引导、小额担保贷款流程、法律指导、业务办事指南等方面给予创业者大力支持。旗“双创”基地成为自治区电商示范基地之一,众筹蔬菜大棚种植、农畜产品代办、电商联盟、金融服务点等一批深受农牧民欢迎的品牌服务和创新项目应运而生,实现了很多人的创业创新梦。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篇9

关键词:宽带中国;智慧农业;4G光纤;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632100

1国家启动了“宽带中国”战略

2013年8月,国家正式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1号),标志着“宽带中国”项目的正式启动。该项目要求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第3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比例达到95%,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益机构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宽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吉林省政府启动智慧农业建设

吉林省政府规划设计了吉林省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建设生态型、智慧型、效益型、特色型、开放型、安全型等“六型农业”,并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建设吉林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中心)、四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12316/12582三农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推进智慧农业项目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融合,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到2016年,物联网技术在部分产业的生产和加工领域示范应用,实现生产者、技术专家与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生产节本降耗和增产增效;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农资下乡”覆盖全省,“农产品进城”走向国内大中城市,有效解决卖难买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三网”为载体的信息化服务手段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有效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3方案实施规划

建设一套吉林省智慧农业专用的宽带网络,为吉林省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提供宽带网络基础环境,为广大农村基层用户和生产主体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将智慧农业的成果和最新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加快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和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到田间地头。在农业生产上,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提供科学化决策、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在农村生活上,为广大农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使其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成果。

4建设意义

以宽带接入,网速提升为基础而建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必将在促进吉林省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业经营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4.1必将促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2将利用快速发展起来的网络

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的农村经营主体,走合作化道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

4.3应用农产品溯源和物联网技术监管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精准化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4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

用信息化手段普及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贡献率。

4.5可促进农村文明生活、科学消费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同质享受城市现代文明成果。

4.6方便农民生活

让农民不出村、甚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网上办事、充值缴费、就医求学、求职就业、供求对接等服务,享受到宽带接入、网络畅通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4.7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促进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方式转变,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5实施方案

5.1项目目标及主要内容

到2015年末实现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四个产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在示范点宽带网络实现100%覆盖;选取部分县区,重点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实现农村家庭宽带网络100%覆盖,网络带宽具备4m接入能力。

5.2进行宽带升级改造

5.2.1农村用户宽带:单点通过光纤及无线方式接入

在覆盖村通过基站ptn设备将宽带上网业务数据汇聚到各地市核心网Cmnet路由器上,带宽设置不低于4m。各地市接入点ip地址规划及带宽由各地市网络部门及设计单位自行分配决定。

5.2.2物联网数据采集点:单点通过光纤方式接入

光纤部分在接入点新增接入层ptn设备1台,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采用无线4G方式的接入点,新增4GLte-Cpe一端,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5.2.3信息服务站:单点通过光纤及无线方式接入。

省级节点新增汇聚ptn传输设备1端,与各信息服务站侧路由器相连,用于汇聚各村信息服务站上传业务,汇聚接口带宽拟为100m,

5.3推广智慧农业产业物联网应用

要推进物联网在智慧农业建设中的应用。物联网数据采集点是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建设的核心,通过在玉米产业的大田,水稻产业的大田、育秧大棚、加工厂,设施蔬菜产业的温室大棚、加工车间和人参产业的种植基地、加工车间等布设多套物联网传感器和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将实时的环境数据传输至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处理,通过与产业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生成数据分析报告,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预警预报、决策指导、生产管理和信息查询等相关服务。

5.4开展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

农业信息服务站主要承担着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便民服务三方面的任务。在电子商务服务方面,信息服务站负责帮助周边村民利用省农委电子商务平台推荐审核的农资产品、生活日用品的直购、推广、宣传工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开展网上直销;负责在平台直购的农资和日用品由网店到农户的物流配送工作。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服务站主要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供求、农业技术、价格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省平台,积极为当地农民开展动植物远程视频诊疗咨询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平台应用、易农宝app手机应用、易农宝pC应用、物联网平台应用;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应用网络平台、12582语音平台、短信平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免费帮助农民查询和各类需求信息。在便民服务方面,服务站可进行移动冲值缴费、小额提现业务、保险业务、医疗服务平台就诊预约等便民应用。

5.5技术路线

对于覆盖半径超过500m的行政村,可在村中适合位置增设品接杆,补充覆盖。品接杆的位置可考虑选在铁塔400m距离左右,缩小信号边缘范围,铁塔ap覆盖区域的优质覆盖。铁塔与品接杆间可根据实际条件,采取meSH无线回传、光缆等多种的方式灵活连接。

5.6通信运营商网络承建内容设想

提升全省农村地区宽带接入能力,探索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在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完成对下属行政村的宽带网络建设,实现100%全面覆盖,以及智慧农业项目中涉及到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物联网数据采集点的网络建设、升级改造。

各行政村、各村信息服务站及各物联网监控点根据当地传输网络情况,采用光纤+无线方式实现,具体方案如下:

采用光纤接入方式的接入点新增接入层ptn设备,通过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用以提供宽带上网业务,带宽为4m;另通过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信息服务站服务器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采用无线4G方式的接入点,新增4GLte-Cpe一端,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用以提供宽带上网业务,带宽为4m;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信息服务站服务器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网络拓扑图如下:

其他注意事项:

4GLteCpe使用依据为接入点附近已有4G信号覆盖,若无,则需考虑采用光纤方式连接。

各地市设计院根据本网络拓扑图及当地用户需求(有线、无线方式)进行本地接入点传输设计。

为了减少对公网ip地址的消耗,可采用私网ip,在地市Cmnet上做net映射,需确保客户接入点内每端路由器ip地址要固定。

6结束语

通过吉林省智慧农业宽带网络建设,一是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示范县内重点进行网络升级改造,提高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建成覆盖全省重点县(市、区)农村和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产业生产基地全覆盖的宽带基础网络;二是积极推广宽带信息服务应用,利用智慧农业的产业物联网技术服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和12582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对农村技术指导和农业信息服务。以宽带接入,网速提升为基础而建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必将在促进吉林省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业经营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经济纵横,2004(2).

[2]吉林省农委立足智慧农业建设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eB/oL].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2014-06-04.

[3]伍玲.试论农业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与开发[J].情报科学,2004(2).

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篇10

一、当前县域信息化建设应避免的误区

误区一:“贪大求全”。信息化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不少地方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片面追求面面俱到、一步到位,过分强调“高、精、尖、全”,甚至作为政绩工程,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耗费巨大,却没有明显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顶层设计、科学引导,没有根据本地发展实际和财力,从整体和长远角度统筹规划,仍处于无序化发展状态。

误区二:“各行其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行业、部门、企业间系统开发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技术规程、标准体系、信息代码和运行管理制度,选用的设备型号、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硬件平台不一致,难以搭建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导致协同共享难。不少部门出于对信息安全、保密考虑,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公共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共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误区三:“重硬轻软”。信息化集信息采集、数据管理、决策运用、网络于一体,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开发、应用和运行是关键。一些部门和单位往往只注重设备、网络、数据库等硬件建设,忽视了软件的开发应用和运行环境的配置,导致有些硬件建成后成为“花瓶”。特别是县域信息技术人才短缺,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业务和信息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愈加匮乏,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

误区四:“本末倒置”。县级层面经常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运行、管理、安全、监督等措施,导致信息化建设“头重脚轻”。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形象工程”、“被动工程”较多,忽视面向经济效益的技术应用和转化;重城市、轻农村,城市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较多,农村成为“边缘区”、“空档区”;重政府投入、轻社会资本,忽视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过分依赖政府投入,没有建立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二、建湖县推进县域信息化的有益尝试

(一)突出顶层设计,加快平台载体建设

科学规划抓引领。紧密结合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科学确定信息化目标指数,今年6月,聘请华信咨询设计公司专家深入机关、企业、农村、学校,全面调研信息化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应用消费、知识支撑等发展现状,编制县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主要任务和节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信息化工程项目。打造平台强辐射。积极引进无锡腾云创智公司,在县高新区开工建设苏北第一家云计算中心,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参股,致力建成服务全县、辐射苏北的集政务云、商务云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加强对接已建、在建或即将建设的社会信用、城乡管理、政务信息等服务平台,提供技术规范和相关参数,优化跨行业、跨部门业务流程,提前留足接口,确保中心建成后,各部门平台数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全部接入中心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共用、信息互联互通。完善政策增活力。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智慧建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信息化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引导资金,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承包建设、外包服务等方式参与“智慧建湖”建设,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出台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审批、备案和验收程序,由县经信委统一扎口,未经核准同意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拨付资金和参加招标采购。

(二)突出经济效益,加强信息化深度融合

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功能,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设计研发、工艺流程、市场营销、资源开发、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全县375家规上企业60%以上采用5S、6S管理,50强企业eRp管理系统实现全覆盖。帮助50强企业量身定制“两化融合”提升方案,建成100家重点企业网上运行监测直报体系,加快“一网两库”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探索建立以管理、诚信等抵押融资新模式。建成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试点企业13家,信息化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幅度达5个百分点。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互动发展。在全市率先建设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一步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形成纵向贯通省、市、县,向下延伸到镇、村的三级综合平台五级应用网络,行政村“新三通”覆盖率达100%。完善提升建湖农业网、农产品批发市场网、“12316”三农工作站,重点打造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及时现代高效农业信息及农情预测预警,惠农短信已拥有1万多用户,每年农业信息2000条以上,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提高到76%。推进智慧园区与智慧产业同步发展。将高新区作为高新产业集聚区、信息技术核心区,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定位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数字文化娱乐等产业。依托部级石油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未来科技城、集贤公寓等优质载体,采取政府代建、政企共建、企业自建等方式,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电子商务示范园、海外大学生创业基地,已落户腾云创智、福俊网络等15个智慧型高科技企业。到2015年,建成高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完成投入20亿元,招引智慧产业项目50个,引进科技创新型人才50名,实现产值30亿元,建成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推进信息消费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抢抓国家鼓励信息消费的政策机遇,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组建电子商务协会,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物流配送、在线支付、信用服务四个体系,争创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县。

(三)突出资源整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电子政务信息化。完善以“中国建湖”为主站,各镇(街道、区)、各部门网站为子站的政务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建湖人才网、招商引资网等一批专业网站,改版升级政务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及时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加快社会管理信息化。整合公安、卫生、安监、环保、药监、等子系统,建成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实现公共突发事件快速调度指挥和有效应急处置。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完善“12345”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电话呼叫中心,加快建立覆盖全面、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平台,“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信息化手段初步应用,在全市率先建成省首批技防城市。加快公共领域信息化。坚持信息化建设面向公众、面向基层,建成3G基站296个、4G基站169个、无线热点526个,县城公共场所热点免费开放。围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推动社会保险业务信息化管理。

(四)突出人才支撑,打造一流信息队伍

搭建引才平台。放大石油装备、节能电光源两大部级产业基地的品牌效应,构建“产业+项目+人才”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与近100家知名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成部级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突出企业主体,打造高端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优质平台,完善助推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畅通引才渠道。组织“海外招才美、加行”、“海外专家建湖行”系列活动,举办两届科技与人才节,在欧美地区建立海外引才工作站4家。围绕国家“”和省“双创计划”、“博士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项目,推动以才引才、以企招才、网络求才、中介荐才,为“智慧建湖”建设提供人才储备。先后聘请25名“两院”院士担任经济发展顾问,引进国家“”专家11名、省“双创”领军人才23名。加强人才培训。举行“创新中国行・建湖站”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信息化专家及3大运营商有关专家,来湖专题讲座,展示信息化产品。举办电子商务知识培训班5期,邀请阿里巴巴、淘宝、中国制造网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专家来湖授课,集中培训1000多人次。在县委党校、县中等专业学校、技校建立信息化培训基地,每季度组织信息化技能培训,动态满足“智慧建湖”建设需求。

三、推进县域信息化的构想

(一)必须始终突出顶层设计引领

合拍上情。始终遵循国家信息化整体发展战略,与国家信息化发展举措和宏观政策相衔接,与加快“两化融合”发展相吻合,与物联网、宽带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及3G、4G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与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软件信息、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从全局上把准县域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紧贴县情。顶层设计必须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着眼“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既瞄准前沿,又紧扣实际。全面了解城市、社区、农村、产业、园区、企业情况,深入把握县域人口、法人、经济、地理和时空布局,科学制定县域信息化总体规划和专项详规,确定分层推进目标,避免“千县一面”、同质发展。切合下情。县域信息化既要“接上气”,更要“接地气”;既要统筹总揽,又要兼顾条块。全面梳理现有信息化资源,广泛征询社会群体需求,严格设定信息化发展目标、工程项目和具体要求,明确建设方式和资金渠道。聘请社会各界代表担任顾问,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公示,广角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二)必须充分体现区域发展特色

紧扣产业特色。产业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利用信息化改造提升现有新特产业,修编产业发展规划,注入信息化元素,推动信息技术在产业链条延伸、研发设计、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等领域融合渗透,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创新型、服务型制造转型。要依托信息平台载体,大力培育物联网、云计算、数字文化、软件开发应用产业链,着力构建现代信息产业体系。打造城市特色。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主的城市发展新模式。要充分挖掘城市特色、历史沿袭、旅游商务等城建资源,加快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深度推广,建设覆盖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实现城市智慧化、数字化。着力推进城市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把准城市定位,优化空间布局,细化功能分区,强化产城互动、以产促城,产用互动、以用促产,加快政务、商务、事务各领域的智慧应用,进一步创塑城市对外名片。彰显人文特色。特色不仅体现在物的信息化,更体现在人的智慧化。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展示地方文化底蕴,传承、延续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要建立地方文化数字化平台,对旅游资源、历史人文与风土人情等进行信息化管理,动态信息,提升区域知名度和吸附力。

(三)必须着力打造优质载体平台

建立数据库。要以支持各领域、各行业信息化融合发展和信息资源整合为目标,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宏观经济、实有人口、企业法人基础数据库,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土地、住房、交通等专业数据库,着力打造诚信体系的企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为政府公共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服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要按照“标准统一、分类采集、共享共用”的要求,建设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规范信息资源技术标准,消除“信息孤岛”。建立项目库。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项目。要根据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要求,结合地方财力,梳理编排信息化工程项目,明确建设内容、实施时间和责任单位,分期分步推进。要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公共性、基础性项目实行事前审报论证、事中监管督查、事后审计验收,没有通过审批备案的,一律不得列入财政预算,没有通过竣工验收的,一律不得投入运营;盈利性、效益性项目坚持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深度融入。建立人才库。要积极对接“985”、“211”高校和知名科研院所,聘请一批国家“”和省“双创计划”专家担任经济发展顾问和科技顾问,建立人才智库。健全人才激励政策,大力引进科技研发团队、高层次技术人才和信息化应用人才,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充分利用信息传播平台,开展智慧人才培训,为县域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必须加快推广信息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