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影视化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3:25

网络文学影视化现状篇1

【关键词】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发展现状

【项目】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2011大学生科研立项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035-1.5

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举办,依托校园网存在,其信息的及网站的开发利用得到校方的认可,并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一、高校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

传统的校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等,因其传播技术和传播周期的限制,因而很难做到随时随地的更新信息。网络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因而校园网络媒体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传递校园内外重要的信息。

(二)传播信息量大

在校园网络媒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内容丰富的信息。高校的网络媒体页面上通常设有各个板块,师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如山东大学的“学生在线”网站,设有山大时讯、图片新闻、热门话题、重要通知、等33个栏目,信息量之大,可想而知。

(三)信息公开化、互动性强

校园网络媒体上的各种信息基本以公开化的形式出现,师生点击页面,可以无障碍地浏览到各种所需的信息,公开化的信息处理方式便于师生对校园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的监督、管理,可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是舆论的监督者。许多高校的网站上还设有互动平台,BBS链接等,师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随时进行意见的交流、互动。

二、影响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客观影响

社会大环境对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存在着客观的影响。一所高校所在地区的媒体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媒体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其地区高校的校园媒体能够吸纳更多的社会媒体的理念、资源和人才,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渲染下,为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学校媒体环境的影响

高校自身的媒体发展历史及媒体环境也影响着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在我国,较完善的高校网络媒体,如复旦大学的“复旦学生网”、山东大学的“学生在线”以及浙江大学的“求是潮”等,其所在高校的媒体发展历史也比较悠久,有着历史悠久的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为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较专业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校园网络媒体的专业化发展。

(三)新媒体技术的影响

在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作为社会网络媒体成员之一的校园网络媒体,也多多少少受到了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在对高校网络媒体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的网络媒体中,都存在着新媒体的影子,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我们网”上,设立了网络电视链接,师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收看电视节目。

三、我国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选取我国一期的34所985高校,对其校园网络媒体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选取14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采用百分比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表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现状调查

上述抽样调查简单的对我国高校网络媒体现状进行了分析,不难看出,校园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服务引领、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及趋势,综合来看,笔者认为,校园网络媒体有以下三个新的特点:

(一)校园网络媒体形式更加丰富

传统的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党委、团委、社团等机构主办,表现出了一定的“官方性”,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出现了由师生,甚至是学生团体自主创建的网站,如清华大学的“清新网”,北京师范大学的“蛋蛋网”,电子科技大学的“栋力无限”、“我来我网”等。这些由学生自主创办的网络媒体形式新颖,内容活泼,更接近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校园网络媒体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新媒体技术在校园网络媒体上表现突出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杂志等新的媒体形式在各大校园网络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较高,新媒体的加入使校园网络媒体的信息渠道更加多样,丰富了师生使用校园网络媒体的范围。

(三)校园网络媒体的应用范围更广

同学们登陆校园网络媒体不仅仅能获得校园内发生的各种事件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连接,了解其他学校的动态信息,了解校外各媒体的信息,同时可以看到各大媒体对该校报道的各种信息,丰富了师生了解校外相关信息的渠道。

四、我国高校网络媒体发展趋势

(一)强化议程设置在舆论引导中的功能

校园网络媒体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信息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但有些意见常常被贴上了“过激”、“愤青”的标签,学校对于这些意见常常疏于管理。作为根植于校园中的媒体形式,校园网络媒体具有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宣传教育等功能,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校园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将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引入校园网络媒体建设中。学校可以通过对校园网络媒体信息的管理,引导,从而主动出击,设置出更利于同学接受,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的议题,做好对论坛,网站新闻的把关工作,掌握主动权,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

(二)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伴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程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校园网络每天伴随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因而从校园网络上切入,加大网络文化建设无疑为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了一条新的方向。为此,校园网络管理者应逐步提高网站建设的文化素养,用更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去引领网站的发展,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文化内涵的新闻作品来引领广大师生的价值观。

(三)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

传统的校园网络媒体多为师生们提供一些基本的校内外新闻信息和学习、生活指南。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中,伴随着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如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博客、微博等,使网络媒体的形式更加丰富。作为网络媒体之一的校园网络媒体,也自然的受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影响。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杂志、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校园网络媒体上,同学们之间的信息互动性、公开性更强。新媒体与校园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校园网络媒体发展的有效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晓冰.高校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问题[J].网络传播,200906.

[2]宋刚锋.浅析大学校园网络媒体建设[J].新兴媒体,201009.

网络文学影视化现状篇2

【关键词】微直播;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策略

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是指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以高校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化创造活动及其产品的传播和消费行为的载体。[1]从种类分析,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既包括校园官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媒体类型,也可以是利用网络、手机等网络载体传播的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实时视频通过微信页面进行直播并支持视频点播[2]的微信直播技术应运而生,并在新媒体传播圈产生广泛影响。结合微直播的发展趋势,针对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大力发掘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的潜在能力,利用微直播技术增强高校微直播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对于满足高校学生文化需求,繁荣校园文化,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需现状

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尤其是校园移动互联网的引入,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供需状况,完全被新媒体技术引燃。从文化层面分析,网络的“无边界”特性使得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供需状况呈现以下特点:首先,社会网络文化产品供给良莠不齐。在网络文化世界中,高校不可能做到与世隔绝,学生的网络文化产品需求与外部的关联不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式的。外部社会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对于高校学生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社会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情况,从提品的企业性质分析,可以分为事业型单位与企业型单位。事业型单位以传统媒体单位产品的新媒体化为主要方式,比如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手机报等等。事业型单位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其社会责任为产品研发销售的出发点与着力点,侧重于文化产品内容的价值观引导,在产品的娱乐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普遍性存在“叫好不叫座”的问题。企业型单位以新媒体发展进程中新技术的演变为自身的生存发展契机,强调通过探索并形成盈利性的运行模式,求得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型单位网络文化产品以其自身盈利为产品研发销售的侧重点,强调文化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在产品的价值观等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能够以其娱乐性获得用户的青睐与喜爱。由此,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社会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其次,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供小于求。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对象不仅只是社会网络文化产品,在高校内部,出于学习、生活以及文化等需要,学生对于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有着天然的消费需求,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基本上处于一种自产自销的状态。但是,从整体上看,学生在社会网络文化产品与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选择上,其较为倾向于消费社会网络文化产品,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更不能起到替代社会网络文化产品的作用。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比如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等,从其生产的本质来看,不是一种创新性的网络文化产品,而是社会网络文化产品与高校文化叠加形成的一种适合高校特点的网络文化产品,先有社会网络文化产品,再有高校网络文化产品。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在一种“跟风”的态势下,加上自身在文化产品供给上也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强调文化育人的定位,与社会文化产品的用户体验定位相比,导致其不论是品种还是内容等,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为学生社会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预留了较大的空间。最后,学生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情况堪忧。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文化产品消费主要集中在交友聊天、电影休闲、游戏娱乐等方面。从消费内容上看,学生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内容层次较低,比如与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知网等网络研究文献相比,多数学生更愿意沉浸于游戏或者影视等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上。从消费倾向上看,网络文化产品可以分为学习类、生活类与娱乐类等类型,而学生的消费习惯多数倾向于娱乐类产品。从消费模式上看,成熟的消费应该是依托于消费者自身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大学生网络消费,其消费资金的来源多是家庭,在网络游戏等消费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学生过度消费的情况,导致自身甚至家庭陷入困境。从消费质量上看,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消费,适当适量的消费是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而过度过量的消费对人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甚为严重,高校学生在网络游戏等方面的过度消费,对学生自我的学习、生活等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综合考量,高校学生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情况不容乐观,需要通过提供更为符合学生特点更为满足学生需求的产品,改变、改善学生的消费习惯。

二、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的潜在能力分析

虽然,高校学生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情况不容乐观,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有限,但是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的潜在能力较强。首先,需求较为强烈。高校学生的网络文化产品消费虽然存在种种问题,而问题的原因,也与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有关,但是,从前景分析,高校在开发、供给网络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学生较为强烈的文化需求,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与渠道,积极开发具有高校特色,满足学生需求的产品,从而替代部分社会网络文化产品。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开发,有着自身的要求,需要结合高校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使命,但是,在自身使命与学生需求之间,应该不存在彼此的对立关系,而应该是彼此之间存在关联,可以融合,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开发就是应该找到两者的联系,实现融合。其次,活动较为丰富。高校是社会文化教育资源的重要集中地,高校内本身的文化活动较为丰富,不论是从学校层面的各类讲学活动来看,还是从学生层面的各种文体活动来看,丰富的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重要的特征。新媒体时代,虽然技术的发展,对于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不论何种类型的文化产品,终究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内容的生产与制作。高校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提供较为丰富的原料。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虽然转变之间,涉及到理念、模式等种种因素,但是,是否具备并拥有大量可以转换的内容,也尤为重要。高校校园文化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新的网络文化产品,就必须充分挖掘自身文化活动资源。再次,技术较为完备。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生产的相关技术也较为完备。一般而言,目前高校经过传媒媒体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建立较为完整的报纸、广播、电视传播系统,尤其是电视传播系统,虽然是属于传统媒体,但是高校校园电视台的运转设备,在某些高校中相当于一些县市级电视台水平。而在新媒体建设时期,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对校园内的固定网络系统与移动网络系统,均有所升级与改善。对于高校而言,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所需要的相关传统媒体设备与新媒体设备,均已经在硬件上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只是设备之间彼此的调试与衔接,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改造,以实现设备之间互联互通。最后,高校十分重视。繁荣校园文化,通过文化增强育人的效果,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媒体时期,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较好的丰富了学生学习之余的生活,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在新兴媒体时代,高校逐渐认识到应该将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升级改造为适应新媒体发展变化,适应学生新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纷纷加强、加大了网络文化产品的投入。尤其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高校都重视运用更新媒体新技术,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将校园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增强文化育人的时代感与吸引力。

三、高校通过微直播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的策略

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需现状,结合高校网络文化产品供给的潜在能力,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微直播等技术,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具体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做到:首先,做好整体规划。微直播技术作为当前新媒体时代一种得到广泛运用的新媒体技术,高校运用微直播增强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就单一活动运用这一技术,而应该通过整体规划,形成相应的机制,确保微直播技术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入融合。其次,组建队伍机构。新技术产生新产品,新产品需要新力量。高校在微直播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应在在已有的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中心等队伍机构力量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成新的队伍机构,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明确机构的职责职能,从而更好的发挥微直播技术的作用。第三,把握用户需求。高校在运用微直播技术增强网络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新媒体时代企业型单位网络文化产品生产的经验,把握学生用户的需求,在运用微直播技术繁荣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重视用户的反馈,强化用户的互动,从而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最后,强化产品导向。高校微直播网络文化产品的打造,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增强文化育人的效果,与企业型单位生产追求利益最大化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可以借鉴企业基于用户需求的方式,但是在产品的导向方面,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高校微直播网络文化产品的导向正确性。

【参考文献】

[1]瞿浩,何家霖,马锦玉.高校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机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10).

网络文学影视化现状篇3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视觉文化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利弊精品源自中考备战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合作风险

(一)商业利益导致网络小说质量下降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合作的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商业性。当今中国网络小说并非纯文学性,而处于文学性与商业性并存混合状态,且商业性大于文艺性。近年来,网络文学在线付费阅读或下载模式的成型,刺激了网络们的创作动机。由于许多网络文学网站通常是按字数篇幅或者点击率量和下载量衡量报酬,故而会有意加长篇幅甚至无完结的继续创作,由此产生的作品可想而知必然语言啰嗦、结构混乱、缺乏文学艺术性。这样的作品即便点击率再高,受众基数再大,改编成影视作品后也必然缺乏生命力。(二)为影视而改,网络小说丧失其文学独立性网络小说即李寻欢所说的“网人在网上写网络供网友阅读”式的写作模式。网络为小说提供新的传播途径和平台,借助这个新兴平台,无论是作家创作还是读者接受,小说的发展应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应是以小说独立性为基础。为了影视而改的网络文学作品,首先在内容上就比较容易流失。早先以文学经典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如《乱世佳人》《战争与和平》《围城》《红楼梦》《西游记》等,它们的改编不仅最大限度的忠于原着,而且建立在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基础之上,以影视手段大大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但消费时代的今天,影视被赋予了商业色彩,商业性影片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其次,消费时代下的“快餐”式文化,娱乐性、便利性、消遣性成为主导,艺术性和审美性退而次之。这样一来,“文学走向边缘化,快餐文化抢占文学市场,视听霸权对文字媒介的接收性挤压”③使得网络小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商业的附属品。(三)文学影视化,想象空间的破碎文学作品影视化在使文本更具声色律动的同时,依旧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首先,文学作品本身固有的有待接受主体自己去填充的语义空白,一旦被具体化后,就难以避免的产生了想象与现实对接的问题。网络小说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完美的理想型形象,与现实演员对接时必然会存在差异,甚至引起争议,不仅影响了影视作品质量而且破坏了文本张力。例如,改编自明晓溪同名网络小说《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的电视剧,米爱的扮演者李思思和伊堂曜扮演者李承铉,无一幸免都被观众恶批,“李思思纯洁得做作”“李承铉毫无伊堂曜的霸气”,小说中的红色法拉利跑车变成剧中的山地车,别墅则变成了寒酸的小楼一部经典的网络小说影视化后在网友、观众的恶骂声中以失败而告终。《杜拉拉升职记》电影版中杜拉拉的扮演者徐静蕾被批长相不够甜美,电视剧版中的王珞丹则被认为气场太弱。备受欢迎和肯定的网络小说在影视化却不尽如人意。由此看来,网络小说原有的美感在被具体化后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读者的想象空间难免破碎。

批评与沟通并重,缓解网络小说和影视艺术矛盾的对策

(一)从文学批评入手,优化网络小说及其产业结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历来都被认为是文学不可或缺的两翼。当前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生机勃勃,批评却悄无声息。读者对于作品的评论和反馈虽能及时的起到一定作用,但从专业角度而言,网友对于作品的批评大多限于感性层面的体验,“平民批评”还不足以对抗网络文学的弊病。其次,目前网络作家构成多为业余,他们一方面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学入门的门槛较低且能获取报酬,而进入网络文学领域。再者,“从创作心态上说,网络写作常见的是‘玩文学’的心态”④,这也影响了文学写什么的问题。显而易见,目前网络小说从创作层面到接受层面的综合水平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视野小,题单一;趣味低,格调不高;境界小,缺乏深度。改变这一现状,应当引入专业的文学批评机制,通过专业批评刺激创作的改善。专业批评家“对于文本的解读不会是一般意义的接受,而是对作品意义的系统发现与论述,由于他们的存在,阐释才可能上升为批评,从而带上更多的科学色彩”⑤,进而能更有效的提升网络小说的质量。(二)与大众沟通,共同优化“网改”影视作品网络小说和影视作品的“联姻”至今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和趋势,二者间矛盾的解决除了在网络小说上寻求方案外,还应从影视作品入手。首先,针对演员选择问题,可通过网络票选、调查问卷、观众推荐等互动形式让大众选出他们心中的理想代表。其次,设专门的BBS论坛、专用网页等讨论平台,接受大众与影视制作单位双方及时就作品问题进行沟通和商讨。再者,通过沟通,制片单位在了解大众心声的基础上可以有意识的对大众追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避免影片流于形式和低俗。(三)人文关怀为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必须呈现的文化景观“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其价值在于用语言来描绘有意义的人生图景以实现对人的生存及命运的关注和把握,人学意义是文学与生俱来的规定”⑥。新媒体时代下产生的网络文学,其本质依旧在于人学,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精神依旧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同样,新媒体时代下承接文化传播责任的影视艺术,在内容丰富化、形式新颖化、手段科技化的同时,也必须以人文关怀为基点和重点,承担起不仅仅是丰富大众休闲娱乐生活,而且是为大众提供精神享受和心灵净化平台的责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存与互补,才会保证社会及其人来的稳定发展和全面进步。中国的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大联姻”,若想“蜜月期”更长久,就必须在各个方面达成有效和有益的协作,监管部门进一步严格网络文学的改编机制和出版门槛,网络文学和影视艺术双方自觉完善自身建设,为彼此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接受主体的消费大众,在娱乐和休闲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作品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如能在快节奏的消费时代,坚定坚守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的责任,相信未来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的结合不仅会更紧密,而且它们的发展也会在彼此合作促进中越来越辉煌。

网络文学影视化现状篇4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306-02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思想道德状况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全面的、发展的、长远的视野来看,当代青少年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所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种种消极现象,我认为属于少数和个别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和一些不好的社会氛围所致,另一方面是青少年还缺少自觉的道德要求,还没有认识到道德自觉和道德修养对今后成长的重大意义。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的关注,并展开深入的研究。[1]

(一)优化家庭环境,重视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子女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的一生健康成长都有影响。[2]家长应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高尚的情操和节气,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家庭教育担负着的对子女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帮助自主谋生等责任。家长必须匡正陈旧落后的“成才观”,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必须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培养他们自立、自主、自强的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举止,给予孩子较大的自由空间,关注孩子的业余爱好,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家庭教育还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协助、相互补充,共同承担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

(二)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是中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学校要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定期举行运动会、开展知识竞赛、文娱活动、演讲比赛等,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建立校外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让学生接触社会,受到真正的教育;成立德育工作组,把德育的基本内容落实到年级和各班;成立校德育科研组,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

教师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中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21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自觉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教师要善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专业知识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注重师德修养,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热爱祖国,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以身作则,践行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成为受教育者的楷模。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重视文化市场的建设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其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会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不良的环境,则可能使人精神不振,产生消极厌世的悲观情绪。因此,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文化市场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毋庸讳言,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所以政府部门要重视文化市场的建设,加大对书刊和音像制品的监督,加强对录像厅、歌厅、舞厅的规范管理,有效地利用电视、广播、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弘扬主旋律,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中学生,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中学生。[3]重视中学生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如电影《孔子》、《十月围城》、《风声》等就有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2001年9月,国家明确提出要“增强网络道德知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同年11月,、文化部等有关单位联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五要五不要”的网络道德要求。教育部还积极推进校园网络建设,通过加强对BBS论坛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有效遏止了校园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2009年初全国“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网络道德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网络管理员要积极倡导网络文明,教育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使之成为提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工具,使同学们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内容,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教育中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诽谤他人,遵守网络道德,不参与网络色情游戏、等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上当受骗。适度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是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损害,我们要教育中学生,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尤其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重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建设,通过占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丰富网络宣传的形式和内容,着重向青少年介绍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他们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文化和价值观。增强在意识形态领域同不良文化的战斗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4]

只要各方面都能履行职责,形成合力,相信我们一定能为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溢木,罗国杰,当前伦理学研究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罗国杰教授访谈[J],伦理学研究,2010-01,(1)。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4。

网络文学影视化现状篇5

关键词:新媒体;著作权;侵权

目前,随着科技不断发展,QQ、博客、微博、飞信、微信、电子图书、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全国网络侵权案件明显呈上升趋势,新媒体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案件接连发生,如谷歌数字图书馆侵权事件、百度文库侵权事件等重大案件发人深思。研究解决新媒体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有利于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激发著作权人的创作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此,课题组开展了关于新媒体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调查与研究,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加强著作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一、新媒体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现状

(一)影视作品网络侵权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视频也迅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网络视频在带给人们视觉盛宴的同时,影视网络侵权盗版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网络视频行业有序发展的一个毒瘤。2010年,上海市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网络著作权民事案件794件,其中涉及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案件566件,占一审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总数的71.3%。[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侵犯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未经许可将影视作品直接上传到网站;未经许可为用户上传影视作品提供存储空间;网络搜索链接侵权;p2p软件侵权等[2]。目前,比较典型的影视网络侵权案件如下:乐视网指控CntV涉嫌盗播其独家网络著作权剧《光荣大地》,并针对CntV百度台、CntV西柚台、CntV主平台共3个平台共134部侵权影视剧完成了取证工作;CntV反诉乐视网,指控乐视网侵权其独家版权内容《舌尖上的中国》并索赔80万;迅雷指控CntV盗播其独家网络版权的两部电影。

(二)网络游戏著作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其中网络游戏用户达到3.3亿人,占网民人数六成以上。调查显示,网络游戏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网络游戏著作权遭受侵犯的形势也较为严峻。例如,腾讯游戏被外挂侵权案、深圳市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指控上海摩力游数字娱乐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宝贝坦克》剽窃其自主研发的《英雄岛》游戏角色形象的著作权侵权案、喜羊羊与灰太狼著作权人状告网游侵权案等。这些案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犯罪不断创新手法,整体呈现出作案人员集团化、作案手段跨国化等趋势,各种侵权行为交织混杂,过去以公司形式出现的“外挂”、“私服”犯罪团伙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联系更为密切、行动更为隐蔽、人员更加分散的小型犯罪团伙;不法分子不断改变生存策略,出现使用境外服务器、核心人员在境外躲避等向境外转移的新趋势。

(三)网络文学作品侵权案件频发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平台,然而网络文学作品侵权案件呈现出愈来愈多的趋势,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调查显示,现今文学盗版网站的数量约为53万家,每年盗版市场利润约为50亿元。在众多的网络文学作品侵权案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件是盛大文学被侵权案。目前,盛大文学旗下的所有文学网站都遭受到了盗版网站的严重侵害。盛大文学旗下运营的起点中文网,在搜索引擎输入任何一个签约作品的名称,将得到约八百多万个结果,其中大部分搜索结果都指向盗版网站。

二、加强新媒体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已经为保护新媒体著作权提供了法律框架,明确和细化了新媒体著作权侵权的界定及处罚标准,但应看到这些法律规定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所以,应继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实践的需要。例如,实践中在打击“外挂”、“私服”等网游侵权行为时,取证难、立法处罚偏轻的问题实际存在,为此应尽快提高电子取证的技术水平,通过立法加大对侵权者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追究,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因此,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以利于更加准确地打击著作权侵权行为。

(二)加大监管力度

为进一步维护新媒体环境下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应联合行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新媒体著作权侵权行为。第一,高度重视新媒体著作权行政执法工作。要加大新媒体著作权执法力度和司法保护力度;加大新媒体著作权维权援助平台建设力度;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新媒体著作权保护。第二,坚持开展“剑网行动”。要全面启动新媒体著作权执法维权专项行动,要做到统一目标、统一重点、统一原则、统一口号,集中检查、集中整治、集中宣传;大力查处、整治群体侵权、反复侵权行为;加大执法办案工作力度,积极办案,快速办案,严格办案,协作办案,扩大声势,增强实效。第三,大力加强维权援助举报投诉工作。要充分调动资源,加快设立新媒体著作权维权援助平台,建立健全新媒体著作权举报投诉奖励机制和举报投诉案件接收转交机制,加强举报投诉网络建设,加快建立新媒体著作权保护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加快建立高层次人才和重大项目新媒体著作权维权援助服务机制;提高维权援助举报投诉工作覆盖面,扩大影响,确保维权援助取得实效。(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参考文献:

网络文学影视化现状篇6

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大学生;网络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微博、QQ已是当下最流行的交流工具。但是,互联网的普及势必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比如:网络上瘾,信息泛滥,乃至网络犯罪等,这些现象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大学生群体。有的大学生也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所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令人担忧。比如:令人震惊的“艳照门”、“视频主任”与“微博开房局长”事件都在考验着网民群体的价值观,而中国最大的网民群体就是学生。现在网络的影响力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它不仅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并且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作为高校的首要教育任务就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网络的盛兴,“网络道德教育”这个新名词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高校的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活跃、多元,看待问题不够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同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现在大学生受网络信息的影响很大,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需要教育者重视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第一,道德教育的途径单一。高校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的途径就是教师在课堂的授课教育。单一的形式使得学生把课堂的德育教育忽视,有的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出现只要是思政课就逃课的现象。作为教育者不要总抱怨学生不爱学习、品德败坏,要从自身找原因,学生不爱听课的原因是什么?现阶段,学生迷恋网络,那么网络的吸引力是什么?为什么教育者不能充分的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为了适应“网络社会”的需要,有很多高校开创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先河,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通了学生互动信息平台,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渠道。现在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正是试验阶段,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影响力较小,网站的整体数量少,从事网络行为管理的人员少等等。

第二,教育内容脱离网络生活,缺乏针对性。传统的教育内容是单一的,而且涵盖的信息量很小,而网络则是强大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及时性的。就比如“我爸是李刚”事件,网络传播的速度惊人,短短时间全国轰动,这就是网络的传播影响力。网络教学内容表现在由通俗化走向科技化,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现阶段,各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还没有做到科学化和系统化,主要问题是教育内容脱离网络生活,缺乏针对性。作为高校要有高度的网络敏感性,对网络上的信息要及时了解,在课堂上要经常和学生探讨当下网络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解决学生偏颇的网络道德观念。

第三,教育方法落后。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不仅仅是通过老师的讲读、黑板上列举的条条框框,更重要的要通过网络多媒体与学生互动,这样的创新教学模式,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在沿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还在“一意孤行”的进行灌输教育。可喜的是,部分高校在德育教育改革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了不少好的教育方法。这样的实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在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等。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教育,而不是传统意义的灌输教育,而且网络道德教育注重启发和个别教育。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育,而不是根据书本的理念对学生灌输。教育方法落后还表现在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忽视从网络生活中收集德育材料等等。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分析

(一)发挥网络道德教育中各要素的独特作用

第一,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它对大学生道德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网络品格”能够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等。高校要积极建立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道德培养,通过有效的途径,把网络道德作为重要的内容评价学生的道德素质。现在很多学校根据国外学校的成功经验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美国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中,学校要求学生接受有关计算机网络使用守则的学习和短期培训,并顺利通过以守则为内容的网上考试才有资格使用校园网。

第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第三,切实发挥科技的助推作用。学生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在一定的程度上要好过我们的教师。学校要要发挥网络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依靠高科技与学生交流和互动,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构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文化

大学生出现网络道德问题并不是互联网的普及的错。事情都有两面性,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将网络视一种科技、一种生产力,并没有真正的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来发展。所以,教育必须跳出唯知识技术的窠臼,要担起挽救网络道德危机的使命。高校的网络教育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学校必须要把教育理念提升到文化层面,也就是说从单纯的信息技能训练慢慢向整体的信息文化素养积淀。在教育的内容方面,网络教育要将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监控能力

大学生应具备自我的监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诱惑面前不屈服。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监控是一种良好的行为特质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学校要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讨论、网络教育等活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从而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参考文献:

网络文学影视化现状篇7

微电影具有微播出平台、微规模投资、微制作周期、微时放映的“四微”特征。因其成本低,成为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纷纷进军的领域;因其免费、灵活、短小精悍的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得到了年轻观众的青睐;因其能将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得到了众多广告主的青睐。微电影已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宠和新的掘金热点。

针对微电影的以上特征和发展现状,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作以下预测:1.重视内容和创新。现在的微电影多是噱头大于创意,但是好的微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创意。内容上不仅要新鲜有趣,也要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2.避免过度商业化。尤其在各大网站相继开辟微电影疆域的当下,微电影数量每周甚至每天都在增加,如何保证品质,让广告的植入适度,应成为网站和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3.各网站应差异化经营,打造不同的微电影品牌。品牌效应将带来更长远的收益。可以打造网站自身的品牌,如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的“优酷出品”、“奇艺出品”,也可以利用明星、导演的品牌效应,还可以通过改编微小说、畅销书、名著来形成品牌效应。4.培养微电影人才。微电影的创作从剧本到导演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特别是品牌营销类的微电影,要求创作人员兼具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知识,对人才的要求更高。5.实现规模盈利,走产业化道路。除了依靠广告、点击率,还可开拓周边产品、微电影版权、艺人经纪、微电影节等获利渠道。同时,还应加强与影视公司的合作,实现自身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盛大旗下的华影盛世已经开始了好的尝试。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崔兆倩)

新闻网站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决定着网站的发展前景和效益。本文选取兰州市12家新闻网站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调查兰州市网络编辑人才的基本情况和职业认同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在职业构成方面,兰州市从事网络编辑工作的男女比例大致均等,绝大部分网络编辑的工龄在3年以下;以具备“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中高等文化程度者为主体,占73.8%;学科背景以人文学科为主,其中与网络编辑密切相关的新闻传播专业占48.8%;36.3%的网络编辑从事这份职业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17.5%的网络编辑是“被动选择”,因为“其他工作不好找”。

在对职业的认知上,78.8%的网络编辑认为未来5年的发展空间“不太好”或“非常不好”,20%的网络编辑认为前景“说不清”,只有1.3%的网络编辑认为前景非常好;77.5%的网络编辑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66.3%的网络编辑认为工作量比较大或非常大,52.6%的网络编辑认为工作压力较大或非常大。

在福利待遇上,60%的月收入在1000到2000元之间,17.5%的网络编辑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22.4%的网络编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87.5%的网络编辑为聘用全职,仅有8.8%的网络编辑的人事关系为国家编制。

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网站的人力资源管理和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桃)

从风险社会视角解读微博在谣言传播中的两面性

在现代化风险社会当中,传媒担负着呈现风险状况、传达风险预警、提供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知识、规避和化解风险危机等职责,同时,传媒也可能因为在风险呈现过程中出现偏差,使其自身成了已有风险的放大镜和助推器。2011年日本地震后,中国随即发生了全国范围的抢盐风潮,罪魁祸首便是疯狂散播的“碘盐防辐射”谣言。在此谣言的散播和消灭过程中,新媒体尤其是微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其在谣言传播、辟谣传播中的一负一正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播效应。

当一种风险似乎要来临时,人们对之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个体经验和所具有的知识。但风险的不可感知特性和人们知识的缺乏,使这个判断在短时间很难科学理性。当这些缺乏理性思考时间和能力的人成为微博用户时,微博即时传播和转发传播的特点就加速了谣言风险的普及。

网络文学影视化现状篇8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状态;教育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从生活方式、思维理念、交际方式等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庞大的信息资源铺天盖地的涌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使网民的数量急骤增长,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的物质世界不断融合,使网络大军成员的身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娇子,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都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在接受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们过度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现实生活中反映的负面影响日益地凸显出来。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优化大学生的心理认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是摆在现代高校教育面前一个新的挑战。

一、网络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所谓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内部协调状态与外部的影响因素达到适应并相互统一的一种心理效能状态,可以良好调整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达到与外部的平衡与协调。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精英,关系到祖国的明天和未来。所以,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条件,促使他们对自身的能力有个正确的认知,对自身的人格完整和自信都有着实际的评价。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对网络世界的沉浸,产生了一系列的成长障碍因素,最终导致了他们社会生存心态的动荡,具体表现在:第一、学习系统障碍;广泛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短平快的节奏,他们可以很快地在网络中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以及疑问答案,节省了大量的探讨思考时间,学术知识的奥妙在互联网的开放显得不是那么有吸引力,深层次的知识内涵不再被学生去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落千丈,简约式的断章取义使得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依赖,惰性从而产生。第二、情感心理问题;网络场域的开放,给正处于心理发育和完善渐进的大学生一种视觉及感官的刺激,生理发育的身体变化,从网络上可以给他们带来心理安慰,使他们对欲望的本能和猎奇心理得到了归属。而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学生,会无视社会法律道德的约束,放任自流,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第三、交往心理问题;网络的虚拟特性造成了网民之间的匿名,虚假的面孔和假意的交往危机随时存在。大学生通过网络扩充自己的生活范围,在网络场域里自由地游戏人生。第四、自我认知问题;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自信心缺乏,社会责任感淡薄,心理认知的天平产生了偏差,心态滑坡随着学习态度及实际能力的减弱而转化成必然。

二、网络新时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一)从社会层面来看

1、资源泛化现象严重。在网络环境之下,大学生的网络资源过于庞大和繁杂,出现大量重复的文件和信息,导致资源的重复率较高,降低了网络资源的利用效能。同时,垃圾网络文化相对较多,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这导致部分学生的生存心态转变,产生网络环境下的自我迷失。

2、网络中的管理机制尚未完善。在网络之中,缺少对个体行为的约束机制,在这个虚拟的自由空间之中,大学生个体的行为不确定,难以真正实现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导致学生道德滑坡现象,产生网络负面效应。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

1、教学规范还不够到位。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教学场域内规则的失衡现象,改变了社会生存的心态,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文化气息不足。在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领域,大学生的物质追求远高于对精神的追求,他们关注自身对物质的索取,而对自身的文化内涵修养不足,缺少精神方面的补充和供给。同时,高校的环境也体现出一定的商业化特征,在高校的网络平台上盛行网络交易和买卖,这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三)从家庭层面来看

1、家庭支持过多。大学生在家庭的充裕条件的支持下,弱化了大学生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导致大学生的本我能力下降,心理抗压能力减弱。

2、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一些家长不理解自己孩子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一味地指责和苛求,这就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阴影,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之下,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心理状态,难以生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观念。

(四)从大学生个人而言

1、自我控制能力弱化。大学生对于网络中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难以形成稳定的生存心态和学习心态。

2、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程度逐渐弱化,出现片面看待问题的现象,显露出自信心不足和责任感缺失的问题。

三、网络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优化实施策略

网络世界是一个充满诱惑和幻想的虚拟空间,是种植在现实世界的层面上加以虚幻化。因此,要使当代大学生的人社会心态达到稳定的状态,自我能力的强化,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整合网络场域资源。要将现实的有限资源尽量增加,减少一些不切实际的虚幻观念。让网络资源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生活,让大学生不失本我,懂得并有能力约束自我,掌控自身能力范围内的资本。同时在游戏下载的资源上加以控制,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危害的资源严格予以阻截,不让进入网络绿色通道。增强现实与虚幻世界的平衡点。例如: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获得有用的信息,对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帮助,但在上网时间的限制可以合理优化,在制约点上汲取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营养,为学习的进步提供条件。

其次,网络资源的上下利用和组合要趋于合理和平衡。由于新的网络资源不断的更新,千变万化的资源信息投入到网络平台,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垃圾信息、网页,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当然,在一定程度上,网下资源的合理规划通过现实世界的洗礼,创造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体系,以积极向上的网上文化资本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网上与网下的文化交织促进网络文化的绿色健康。

第三,排除网络垃圾,建立关键性的防御机制。网络场域资源可以通过相应的法律机关实施相应的监督和监管,并走法律程序制定网络法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公正执法,严格制止违法犯罪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场所,绝不姑息网络犯罪行为,稳定人们的社会心态。

第四,回归教育之根本,规范学校教育网络系统。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合理净化网络空间,消除网络不安全隐患,抑制垃圾网站的侵入,保证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现代化的网络科技对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网络实践能力是必须的。教师也大力引导学生的科学思S模式,将超越传统的学习思维模式引入到新型的技术传授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育他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网络教育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得力助手,现代网络科学技术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阶梯,网络的资源共享,渗入合理的崭新的结构元素,优化个人心态的资源信息,实现大学生的良知与人格魅力。

第五,将网络场域成为大学生改善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场所。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各类资源应接不暇、精彩纷呈。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知识和信息,提升自我品位和科学文化素质,优化个人的心理涵养及生存心态,为自我修养增加新的砝码,提高学生的个人自信心,塑造出优秀的个人形象,散发出网络文化知识的巨大能量。比如:当代大学生在网络场域中得到前人的真知灼见,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博览众长,取其精化,对新的知识领域进行攻关,在前进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但是他们要深深地懂得,人生的历练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增强内心,强化个人的内力,提升心理承受力,才能成长,才能行使自己的责任,与此同时,增加自我控制力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抵止住糟粕的文化的诱惑,建设并拥有一个强大的心理空间。

第六,全方位多角度地完善大学生网络教育体系,实行网络心理教育系统。在网络信息时代,部分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存在非健康问题,大学生在网吧的停滞时间多过正常的学习时间,对不健康的网络数据无抵抗力,使他们对网络的痴迷和颠狂的崇拜,理性地认知已荡然无存,所以,在校园内应开设网络知识普及课程、讲座,充分利用校园的绿色通道、网络小报等形式进行网络宣传教育,举办各类学生主流的网络兴趣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关注网络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要依据网络特征和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合理规划和建设网络场域资源,并通过挖掘和开发资源的整合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激励和教育,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网络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对策,以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生存心态。

参考文献:

[1]姜巧玲,胡凯.高校心理咨询:网上与网下“二元结构”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2(02)

[2]董蒙.网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途径[J].教育探索.2011(08)

[3]王小凤,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服务形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6)

[4]叶绍灿,刘瑞平.论大学生网络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5]王宏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硅谷.2011(02)

[6]梁艳.职业院校90后大学生心理疏导机制构建路径[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网络文学影视化现状篇9

   网络上的黄色、暴力与单纯娱乐的内容越来越多,在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管与控制的情况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好坏皆有。高中生相对来说仍然属于社会阅历与自我管理约束能力较少,且处于三观建立形成阶段,容易受网络的弊端影响,产生社会规范漠视、道德自律缺乏的现象。所以,加强对学生对待网络文化的正确引导与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德育实践的建议

   1.学校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在充分正视与直面迎接中学生喜欢网络的社会现实后,当今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出回应与配合。首先应该指导中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主动进行谣言粉碎计划,推荐优秀站点并在学校主页等网站上进行链接。在班会课、黑板报、校宣传栏等合适的时间、地点,鼓励、支持学生积极接触有益的网站。在提倡多元化的同时,积极唱响主旋律,宣扬红色经典和正面的信息。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收集有关于正确对待有益网络信息的资料,并在班会上分享交流。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如举办“争做网络文明人”签名宣誓活动,举办“中学生上网利弊”辩论活动,举办“中学生文明上网”讨论活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的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发掘网络的积极因素。

   网络对人类的影响主流是积极的,网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正确使用网络有益于自身身心健康与促进成长。学校应该顺应时展的要求,增加网络德育特别是网络心理教育。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网络时代的研究性学习,以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网络信息选择的兴趣爱好;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的形式,通过多渠道特别是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使他们抱着主人翁的心态进行命题式的研究探索,在与师生交流的情况下相互输出主流价值观。

   3.与家长进行经常性沟通,建立有效的网络教育机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摇篮,可如今网络已深入其间,所以学校应重视家长对学生上网的引导作用。如学校可用开家长会或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互通学生的上网情况,同时让每一位家长保证:不能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硬性禁堵,要珍视网络空间的宝贵资源,做好孩子上网的监督和引导工作,建立好家庭“网情”,做孩子知心的“网友”。这样,可以使家长真正意识到:只有提高电脑和网络技术水平,才能真正做好对孩子上网的监督和引导工作。对文化层次低、网络意识差的家长,学校应积极宣传上网的意义,提高家长的网络意识,让家长努力创造条件,保障孩子早日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网络文学影视化现状篇10

[abstract]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principlecharacteristicsandtrendofmoderncentralcontrolsystemwhendevelopingtowardsnetapplication.italsostateshowiteffectstheuse,managementandmaintenanceofmultimediaclassroom.

[Keywords]moderncentralcontrolsystem,multimediaclassrooms,use,management,maintenance

多媒体教室是现代科技在教学中应用的集中体现,它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和视音频技术等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和发展。利用集图、文、声、画、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多媒体教室的增加,逐步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但也必然对我们的使用、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出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作者针对科技的发展和教学实际的需求,深入研究并明确提出现代中控的发展对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对我们搞好多媒体教室建设,保证多媒体教学和教法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中控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趋势

中控系统作为现代视音频设备的神经系统,是视音频设备系统化、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指的现代中控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央集中控制系统,它主要由中控硬件和根据我们需要而编制的系统管理软件构成。下面介绍现代中控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1、现代中控逐渐与网络走向融合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单台的pC都联入网络,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网络,网络逐渐成为标准,网络的布线、检测、产品、供货商很多,但都已经标准化,用户对网络也普遍接受。现在,视音频产品大量使用it技术,借用ip的标准,逐步与ip融合,作为为视音频产品服务的中控,不仅要跟着视音频产品的发展去走,而且更要超前地与ip融合。现在的中控系统用一对超5类线实现音频、视频的传输和控制,系统信号的传输、分配、切换全部由超5类线完成。其意义是:布线容易,革新了视音频系统的观念,把过去音频、视频分开的系统全部揉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简单、易于使用、易于维护的系统。这一点上中控已经超出传统的控制功能,进入到系统的领域,把视音频作为一个系统去整合、控制。

2、现代中控的硬件接口及软件应用层面逐渐网络化

中控与ip的融合使得系统硬件接口统一于RJ45网络接口。过去中控系统接口方面很复杂,如RGB接口,控制方面采用工业用视频、音频接头。但是现在,中控的各种接口统一成RJ45网络接口,这在工程施工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需要焊接,计算机网络系统接口比较规范,只需一夹就可以了,从而减少了系统隐患,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同时,现代中控一般都配有10/100兆标准以方网接口,使用五类线及eia/tia568B的接线方式,RJ45连接头等,完全是目前网络最通用的标准,可与学校内的局域网完全兼容及共存,无需为连接触摸屏或系统扩展而重新布线。

软件应用方面,中控系统可以使用因特网上通用的tCp/ip通信协议,通过网络监控、诊断系统及下载程序,支持以teLnet方式远程连接系统,以Ftp方式下载文档,同时也支持以Http方式、使用浏览器控制整套系统。

3、现代中控不断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使中控的功能从设备控制变成了设备的管理

中控系统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应用,还不足十年的时间,最开始的中控是控制一个一个的设备,后来发展到集控。现在,我们要求设备不但能连得起来,而且还要将设备管得起来,中控的功能从设备控制变成了设备管理。

现代中控系统向网络化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联网。过去的控制系统都是单台设备,比如有10个房间,每个房间各做一个控制系统,各管各的。现在的管理功能第一个突出的特点就互控,不能控制设备就谈不上管理,要管理所有设备就必须能控制每一个设备,中控的功能不是控制具体的设备,而是控制那些控制设备,这时的中控就不是去控制每个房间的投影机、屏幕等设备,而是控制每个房间的控制器,相当于二级控制,这就是升级为设备管理的概念。只有联网才能实现互控。第二,在管理方面,过去的中控产品只有控制功能,而现在的中控从管理上需要了解控制器和设备等受控设备的状态,是否有故障等。这比过去单向的控制进了一步,现在变成双向的沟通,是对设备状态的监视。还有一种管理功能就是通过这种反馈做成一个按时间编排的任务表,可以设定设备使用权限、由管理平台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的设置和控制,针对每一设备的不同状态进行管理。这样,中控系统设备从过去单一、小范围对视音频设备的控制功能提升到分层次的控制功能,而控制底层设备的中控功能则由此变成了设备管理功能。中控设备变成了控制设备的设备。

二、现代中控对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和维护方面产生的影响

1、教师操作使用方面将会更加智能、简单,易于使用

现代中控将使得多媒体课室的系统操作简单,开、关机,投影内容的切换“一键化”,若结合iC卡管理系统,可实现“插卡即用,拔卡即走”的思想,即:教师上课时,插入iC卡后,中控自动启动,按照系统开启步骤自动完成将投影机打开、电动屏幕降下等操作,教师可直接进行教学;下课后,老师也不需担心因操作失误而损坏设备,拔出iC卡后即可离开教室,系统将会自动关闭电脑、投影机,升起电动幕,延时断电,不用因需要等待投影机冷却散热而耽误时间,这一切均由中控系统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编写的几种简单的模式,如普通教学模式、DVD教学模式、展台教学模式等,做到所有模式的设备状态准备都是“一键到位”,将复杂的控制转化为简单的按键操作,真正实现“所见即所控”。当老师确实无法操作时,可以向主控室“求助”,主控室接收到信息后,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帮忙解决。这样,老师只需将精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不必担心“如何把计算机的图像投到屏幕上”这类问题,方便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又利于保护我们的设备。

2、对电教管理人员来说,设备的控制与维护将会远程化、网络化、智能化、集中化

(1)利用校园网络实现远程控制的基本原理

利用校园网,采用internet网络技术,运用tCp/ip协议实现网络远程控制。原理图如下:

控制终端是网络控制指令的发起者,控制终端发出的指令被翻译成tCp/ip协议包,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网传送到控制节点。若控制终端通过www浏览器发出指令,则还需要应用服务器把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转换为tCp/ip协议。控制终端没有位置的概念,只要能连上internet网后即可实现控制。控制节点收到tCp/ip协议控制的指令后,把控制指令翻译成中控主机识别的指令通过RS232(串口)传送给中控主机,中控主机再翻译并执行相关的指令控制相应的设备完成控制。控制结果按同样的途径返回给控制终端,实现远程控制的目的。

(2)利用远程控制能实现的功能

运用tCp/ip协议,利用根据我们的需要而编辑管理软件,现代中控可实现如下功能:①能远程对电教设备进行控制与监控,如:远程控制中央控制器开/关、投影机的开/关、电脑的开/关、屏幕的升/降、讲台电子锁开/关、DVD和录像机的控制、电教室的音量调节等并用直观的图形画面反馈显示状态;能远程监视/遥控教室DVD、展示台等的视频,监视/遥控教室端的电脑,了解视频设备使用情况和实现远程电脑维护;②监听教师的讲课声音与对讲能远程监控教师的声音,了解教室的声音情况;利用网络ip电话实现与教师对讲、报障处理及自动进行报障统计;③设备控制批处理对所选教室设备进行批处理,同时完成某一功能;设定常用的批处理命令,实现一次同时打开投影切换到电视节目等功能;④自检和远程维护启动程序在几分钟内完成上百间教室的设备检测,自动诊断中控、投影机和电脑等的故障;通过e-mail实现当系统某些资源将要用尽时(譬如灯泡寿命到了),及时进行更新等;⑤课表功能: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课表对教室进行自动控制,如:根据课表,某教室有课,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在上课前5分钟打开该教室的中控,使教室设备处于预备状态,若下一节没有课,管理系统可以在下一节上课5分钟后关闭中控和投影机;⑥多媒体教室远程启动/关闭:通过总控制室,可以对多媒体教室进行远程启动,从而让教师上课前,设备即进入预备状态;可以对多媒体教室进行远程关机,即便老师下课忘了操作,也可以很快的被正常关闭;⑦跨网段控制:总控制室电脑与互联网相联,即可实现教师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对教室的控制,管理系统软件提供身份认证和三级权限管理,只要有权限并联上互联网,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监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完成对多媒体教室的集中管理、集中控制和集中维护的功能,实现“前台应用,后台服务”的管理思想,改变电教人员过去“上课前帮老师开机,下课后帮老师关机,课程中操作复杂时还要来救急,最后上完课锁门”的工人角色,提高电教人员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3、教学信息处理方面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室上课,学生们面对的将不是黑板而是银幕,银幕上放映的将是教师们精心制作的教学片、各种照片、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实物模型,或直接投影的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为了保证学生们上课时能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室的最大功能,我们可实时同步记录教师授课形象、声音、电脑屏幕、鼠标活动、展示台等内容,并立即自动生成网络点播的课件。这样的作用是:可供学生课后点播,以便课后学生复习时补充完善笔记或部分学生因错过上课时间调用;也利于我们将某些优秀专家的报告、校内优秀教师的讲课建成优秀课程资源库,供全校师生共同点播使用,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广泛共享;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了解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具体情况,有针对的满足教师的要求,将我们的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有机结合,不但拉进电教人员和教师的距离,调动了双方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积极性,也极大地推动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忠政.论智能化多媒体课室的设计.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12

[2]吴平等.开放式多媒体课室的建设与遥控管理模式探讨.现代教育技术,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