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7:57

绿色经济的发展篇1

随着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锐化,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逐渐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金融作为经济发展内容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而绿色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发展,本文将以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金融指的是在进行金融投资、融资等活动时,将环境相关因素考虑进入去,通过金融经营活动引导,社会经济资源,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它是金融部门对环境保护制定的一项基本政策,是用于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绿色经济指的是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是为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恶化的矛盾,是经济发展适应环境和健康需要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就魍扯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同样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也都是为了调和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而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简单来说,绿色经济是绿色金融的基础,而绿色金融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为其提供重要的支撑。

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分析

绿色经济是绿色金融的基础。正如传统金融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经济发展是金融得以发展基础,绿色经济也同样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因为没有绿色经济的发展就不会产生需求,就不需要供给,进而促使绿色金融的形成和发展。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资金需求,也就无法通过资金来引导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对各个经济组织的发展行为进行约束,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而绿色金融是在资金支持层面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干预,推动各个经济发展机构将环境因素考虑到发展行为当中,从而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得以协调。因此可以说,绿色经济催动了绿色金融的产生,是其发展的基础。

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的发展的推动和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引导资本流向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资金的支持,而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对融资行为的控制,来引导绿色金融资本向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而是一些对环境污染较强的企业在这样的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转型或者淘汰,调整了经济结构,也将资源进行了重新的分配,将生产要素从传统生产部门转移到考虑了环境因素的绿色生产部门,从而推动绿色经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推动绿色经济的产业优化升级。首先,从企业层面来看,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得到了金融部门提供的资金和引入的生产要素,在绿色金融的带动下快速发展,其发展的成果增加,并进一步进入应用从而得到更过的资金支持,以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发展;然后从产业角度来看,由绿色金融理念的树立,在前期重点为绿色产业中的先进企业提供支持,从而引导了市场的风向,吸引更多的资源涌入绿色产业,从而实现绿色产业的升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弥补市场失灵问题。有环境污染引起的市场失灵,在以往通常是通过政府在事情发生之后进行处罚处理,这样办事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不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绿色金融在前期就将环境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一项,在事前事中就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从而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引发的问题。

加强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作用的措施

施行“绿色信贷”政策。所谓绿色信贷就是在对企业进行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也就是对绿色会计报表中反映出的其生产经营的“绿色”成分加以评估,一方面对环保方面表现较好的企业在贷款方面实行优惠政策,而对表现较差的企业采用高利率的贷款,另一方面对一些高污染企业不予贷款,以此来改善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政策性金融对绿色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可以通过对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加以利用,在绿色经济的环保项目提供政策性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通过政策性金融来支持能够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企业技术方面的开发和生产,如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环保科技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等,以此在技术方面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加大资本支持力度。对于一些大型企业的上市审批进行绿色评估,支持一些同等发展水平下的,在技术和运作方面较为规范的绿色企业得到上市的优先顺序,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而支持一些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或者环境保护为导向的中小企业进行上市;同时也可以促成绿色基金会的设立,对环境保护项目通过筹资进行支持,也可以对一些为环保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加以奖励,助力环保公益行动的开展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绿色经济的发展篇2

关键词:生态;绿道;绿色经济

1.基本概念

1.1绿道

绿道作为线状或者网状的开放空间,一般是沿山谷、河流、溪谷、风景区、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开发建设,绿道内设景观线路供游客和自行车进入。整个绿道会连接主要道路、历史遗迹、自然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城乡居民区等,构成一个重要的生态绿色区域。

绿道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国家,绿道—greenway,分为两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比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代表通道。二者统一起来代表的是与人为开发景观结合的一种自然走廊。绿道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城市河流型、休憩型、风景名胜型、综合型、自然生态型。

1.2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从广义上来说是以生态资本为前提和基础、物质资本为支撑和杠杆、知识资本为主导和关键、社会资本为保障和助力,在良性互动和相互协调的过程中转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并以整体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可持续经济形态。狭义上看,它是在生产、消费、管理等环节中,以生态资本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及时修复为前提,以知识经济为依托,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经济技术手段和经济模式,概括来说,物质资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是它的重要构成要素。

2.绿道的发展状况

1991年,新加坡开始建设连接全国绿地和水体的绿道网络,串联起了山地、森林、公园、隔离绿带和滨海区等。畅通的绿道为生活在密集区域的人们,提供了户外休闲娱乐的空间;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对于自然景观的保护需要通过构建绿道网来推动,为此日本做了大量细致认真的工作,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国内的河道和大山进行编号。通过绿道建设把动植物保护区自然环境有机统一起来管理,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机会,更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和谐统一;美国东海岸有长约4500公里的绿道,它把户外活动、娱乐健身和历史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并连接了著名的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有关数据显示,该绿道总成本约3亿美元,建成后可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

以上国家绿道建设和发展经验,对于中国发展和建设绿道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珠三角一些城市开展绿道建设的局部探索。2010年起广东省开始建设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它是一个绿色开敞空间纽带网,建成后总长约1690公里,接通广佛肇、珠中江和深莞惠三大都市区。绿道工程提已于2011年1月完成,当年5日举行了贯通仪式。

3.绿道对花溪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花溪区作为贵阳市的文化旅游区,有“云贵高原明珠”的美誉,森林覆盖率32.36%。景区面积222平方公里,约占花溪区总面积的1/4,有包括花溪公园、青岩古镇、天河潭、高坡民族风情游在内的著名景观81个。目前,花溪区已经形成以湿地公园、十里河滩、天河潭为主线的绿道网络。通过绿道的建设和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环保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当地及附近居民在周末和节假日纷纷在花溪区旅游度假,沿绿道的自行车行驶、徒步旅行、游泳、划船等,使更多的人走出居室亲近自然。同时,人们意识到优美的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保护,花溪区自发组织有清捡垃圾,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志愿者;政府则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加强监督和管理。例如,通过设置重要文物设置保护栏,来减少对它的损坏;通过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提倡节电、节水、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在绿道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更多行业的发展,如建筑、餐饮、住宿、服装业等,增加了就业。有生意头脑的人,纷纷开家庭旅馆,特色饭店,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商品店,从而带动当地税收和经济的发展。

4.绿道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

绿色经济是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绿道作为自然存在和人为开发景观设施的载体,对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花溪区充分利用花溪公园、湿地公园、十里河滩这些绿色景观,以“幸福全民,快乐游客,增农富农”为宗旨,大力推动绿道建设。把绿道建设与区域规划、土地规划和产业规划结合,充分响应2013年贵阳生态文明会议的主题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消费,实现绿道建设效益的最大化。花溪区以绿道为支撑,努力发展绿色经济,使绿道真正成为“富民之道”。绿道的建设发展对于绿色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绿道周边一般会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绿道可以有一定范围的生态敏感区或者农业生产用地作为隔离带。数量众多的社区绿道、城市绿道和区域绿道够成的绿道网是生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供需原理,“绿道”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做商品,消费者就是包括游客在内的使用者,有需求就会带动供给。绿道的建设可以吸引各地区的游客,从而快速拉动休闲农业、种植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作用贵阳市著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花溪区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发展,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富民增收。

(2)绿道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自然人文景观,更重要是把绿道作为载体来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花溪区可以绿道建设来发展绿色经济,以旅游为支撑,串联起一批生态旅游村落、农家乐园、著名景点,在游客享受自然景观河特色民族风的同时,带动周边生产、物流和消费,从而增加当地人民收入,带动政府税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将绿道建设与发展度假休闲和都市农业结合起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以绿道为主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将自行车休闲绿道串起沿线村庄,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农民围绕绿道、服务游客,开设绿道驿站、农家旅馆、农特产品市场,激活农村物业的流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建设绿道,整合农村果园、田塘、林木、村道等资源,推动休闲体验农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泽君论绿道对发展绿色经济的作用——以增城绿道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例[J]城市观察2010(3)

[2]粟娟何清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绿色健康走廊——广州增城绿道[J]园林2011(7)

绿色经济的发展篇3

关键词:绿色经济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当前,在能源、粮食、气候变化以及金融危机等多重危机形势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一种趋势和潮流。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赋予了绿色经济新的内涵与使命。中国正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转型期,同时在多重危机下也面临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契机。十年前,我曾结合云南的工作实践,就绿色经济问题撰文发表过一些意见。今天,在新形势下重新回顾当年的一些思考,重新认识和理解绿色经济,特别对于实现中国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尽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绿色经济的演变

“绿色经济”最初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中提出来的。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新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绿色经济将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与环境友好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而传统意义的绿色经济,通常狭义地指环保产业,主要包括在污染控制、污染治理与废物循环利用等方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了“绿色经济倡议”,其目标和使命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使全球领导者以及经济、金融、贸易、环境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意识到环境投资对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减少贫困方面的贡献,并将这种意识体现到经济危机重建的相关经济政策中;通过绿色投资等推动世界产业革命,推动国家经济的“绿色化”,创造新的绿色工作机会,从而复苏和升级世界经济。该倡议所秉承的宗旨和理念是: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引擎。在此目标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从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生态系统或环境基础设施、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商业(如有机农业)、废物及化学品管理、绿色城市、建筑与交通等六个重点领域,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所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实际上,世界上一些国家也在借助经济刺激计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且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促进经济转型的国家战略目标。美国、韩国、日本、德国、丹麦、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将环境方面的投资作为经济刺激方案中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看,绿色经济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目前全球能源、粮食和金融等多重危机的背景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具有倡议的政治性,时机的恰当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并已经开始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新的趋势和潮流。

(二)绿色经济的内涵

从绿色经济的演变过程及当前绿色经济的使命看,绿色经济是发展模式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经济学概念,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经济发展形态。它有别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形态,不仅是一些特定产业的集合、经济活动与结构的评价标准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且是对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绿色化”,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

因此,我们可以把绿色经济的内涵理解为:绿色经济是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对绿色经济内涵的理解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三)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

从绿色经济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或模式,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绿色经济以促进经济活动的全面“绿色化”、生态化为重点内容

过去,我们强调绿色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经济活动中涉及环境保护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为重点内容,而在新的阶段和新的形势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振兴经济、实现转型的战略选择。因此,新时期倡导的绿色经济,不仅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还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绿色化、生态化改造。这一点对于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加大力度对传统“两高一资”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环境保护的准入门槛,优化经济发展的结构,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2、绿色经济以绿色投资为核心、以绿色产业为新的增长点

新阶段下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准确把握绿色经济的核心和增长点。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倡导一致,我们必须加大绿色投资的力度,这里所指的绿色投资,既包括传统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也包括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行为。特别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几大绿色投资优先领域,要着力扶持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绿色复苏和振兴,最终促进人类社会迈向绿色繁荣。

3、绿色经济强调可持续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它是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发展绿色经济,环境资源不仅是其内生变量,而且也是其前提条件,生态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是其刚性约束。因此,绿色经济重点强调可持续性,必须把经济规模控制在资源再生和环境可承受的界限之内,既要考虑当代的可开发利用,又要考虑后代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经济要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原生资源投入为主的工业发展模式最终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发展以绿色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绿色经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我认为,目前倡导的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都可以归属于绿色经济的大范畴,这些经济发展模式都是从经济活动的不同角度与层面来认识问题。其中,低碳经济强调的是以

较低的碳排放实现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总之,只有正确把握绿色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对各种经济模式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清楚,才能准确把握绿色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

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看,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确定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最终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绿色经济的基本内涵和我国当前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形势及战略目标是一致的,符合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所制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策略,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借鉴意义。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质上就是建立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发展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进行环境友好的开发建设活动和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并培育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等。“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促进经济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

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制造业份额,提高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份额,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要淘汰落后产能,在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中实现清洁生产,对传统工业进行“绿色化”改造,还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要大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实现经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清洁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因此,从发展途径以及实现的目标看,发展绿色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

发展绿色经济需要不断增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性,关键在于加快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核心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必须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坚持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个领域;不断创新生产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对传统产业实行生态化技术改造,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轻环境污染。

从绿色经济的内容和作用方式看,它不仅要对传统产业部门实施“绿色化”改造,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时还要加快建立更为清洁的、新的产业部门和经济增长点,以及更为清洁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要把发展绿色经济理念贯穿到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贯穿到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在客观和源头上有助于促进解决环境问题。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并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绿色产业

在当前形势下,政府需要切实加强对发展绿色经济的引导。通过实施各种环境经济激励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产业部门的“绿色化”。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清洁生产,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技术的更新进步。除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投资外,还要着眼于绿色产业的发展与调整,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等为切入点,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促进经济及早转型,努力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将绿色经济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

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经济刺激方案以及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执行过程中,要融入绿色经济的理念、措施和行动,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要利用我国正在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的有利时机,多部门紧密协作,加快制订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并将绿色经济理念融入到各部门、各领域的发展规划,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全面“绿色化”。

(三)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绿色经济,绿色技术是支撑。许多发达国家都认为,绿色经济可能会引领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并积极利用应对金融危机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新型汽车等领域的绿色技术,从而确保国家技术竞争力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我国应当对绿色技术发展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促进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示范,进一步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四)形成完善的绿色经济政策体系

为了适应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起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一是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推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促进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制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研究开征环境税。二是积极研究绿色投资政策,促进重点产业的“绿色化”生产,加强对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和对境外投资的引导。三是建立绿色经济的统计、跟踪和评价机制,科学预测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更好地制定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有效支持。

(五)积极倡导公众绿色消费

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建立可持续生产体系与可持续消费体系,二者不可偏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正处于升级转型阶段,为此倡导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意义尤为重要。要以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重要平台和抓手,以政府绿色采购为重要的切入点和推动力量,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排放型的消费模式。

(六)加强对绿色经济的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绿色经济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全民的绿色意识,尤其是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教育。中小学教材中应增加绿色经济的内容,大学也应设置相关课程和专业,并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班等,全面系统地培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队伍。

绿色经济的发展篇4

   1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经济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将环境问题诉诸公众,它首次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对于环境的关怀[4]。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年,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这标志着环境保护被提上人类发展的议事日程[5]。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等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到“绿色经济”一词,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并首次主张将有害环境和耗竭资源的活动代价列入国家经济平衡表中[6]。

   绿色经济概念比较宽泛,内部可衍生出诸多分支,同时涉及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环境学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其实现途径重点在污染的末端治理;资源领域专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其实现途径重点在于从生产端提高资源生产率;生态学家强调绿色经济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要保持生物多样性;能源专家强调绿色经济要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开发新能源;经济学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社会学家则将社会包容性引入绿色经济的理念中;等等。目前,关于绿色经济的定义主要是围绕着经济增长、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内容展开。

   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了《绿色经济报告》,报告中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着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换言之,绿色经济可视为是一种低碳、资源高效型和社会包容型经济。在绿色经济中,收入和就业的增长来源于能够降低碳排放及污染、增强能源和资源效率、并防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的公共及私人投资。绿色经济需要政府通过有针对性的公共支出、政策改革和法规变革来促进和支持这些投资。绿色经济强调,发展路径应能保持、增强并在必要时重建作为重要经济资产及公共惠益来源的自然资本。发展绿色经济对于生计和安全都依赖自然的贫困人群而言尤为重要[7]。

   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发展绿色经济提出不同的观点。成思危认为[8],绿色经济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对中国来说,绿色经济意味着将“三低”(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绿色经济的内涵非常广泛,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诸多方面。解振华认为[9],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中国能源需求还会合理地增长,但绝不重复发达国家传统的发展道路,也不会靠无约束地排放温室气体来实现经济发展,中国将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以低碳排放、循环利用为内涵的绿色经济,逐步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和环境效益好的国民经济结构。孙鸿烈认为[10],绿色经济是最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其中循环经济主要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低碳经济主要是针对能源结构和温室气体减排而言的,生态经济主要是指向生态系统(如草原、森林、海洋、湿地等)的恢复、利用和发展的(如发展生态农业等)。胡鞍钢认为[11],转向绿色经济首先需要转向绿色发展战略,而对于中国来说,转向绿色发展战略则首先需要从过去的“加快发展”理念转向“科学发展”理念。

   国际社会对于绿色经济概念有很多解释,尚未有统一而权威的定义,也没有就其实际操作及政策实施等形成统一的看法。且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绿色经济的内涵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目前,普遍接受的对于绿色经济的描述,认为它是协调资源生态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益于人的发展为特征的。绿色经济的发展不应构成增长的负担,而应是增长的引擎。通过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形成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全过程和各领域的绿色发展,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要求下,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统一起来,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12]。

   2国际绿色经济发展动向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启动了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旨在使全球领导者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认识到,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引擎。基本目标是在目前全球多重危机下,通过这个倡议复苏世界经济,创造就业,减少碳排放,缓解生态系统退化和水资源匮乏,最终实现消除世界极端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在全球能源、粮食和金融等多重危机的背景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国峰会之前发表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呼吁各国领导人实施绿色新政,将全球GDp的1%(大约7500亿美元)投入提高新旧建筑的能效、发展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快速公交系统、投资生态基础设施以及可持续发展等5个关键领域。随后,绿色经济得到了20国峰会的支持并写入联合声明,这标志着绿色经济的研究从学术层面走向了国际政策操作层面[7,13-14]。

   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完成后,人们发现由于生产力的急剧发展和扩张,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地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惨痛的教训让国际社会痛定思痛。在欧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护环境、推进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自觉意识。欧洲在推进绿色经济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欧盟实施的是内涵最广的“绿色经济”模式,即将治理污染、发展环保产业、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都纳入绿色经济范畴加以扶持。在推进过程中,强调多领域的协调、平衡与整合。2009年3月9日,欧盟正式启动了整体的绿色经济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就业和经济增长,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及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点,以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两大目标,为欧盟在环保经济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基础。

   德国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是以绿色能源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既以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以摆脱目前的经济衰退,也谋求确立一种长期稳定增长与资源消耗、气候保护“绿色”关系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此,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国家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此外,联邦、州和县政府对商品集中采购政策进行调整,注重采购那些能源利用率高的新产品,并推动“绿色经济路线图”的制定。2009年,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重为13%,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初级能源使用的4.7%,这两项指标已经超过了2010年目标水平。根据环境部长加布里尔估计,德国经济如果能完成生态变革,到2020年就可能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

   法国的“绿色新政”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于2008年12月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涵盖了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外,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法国政府预计,新的可再生能源计划的实施,能够在2020年之前创造20-30万个就业岗位。

   美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多重考虑。奥巴马的绿色新政主张对新能源进行长期开发投资,主导新一代全球产业竞争力,并提出了美国的中长期节能减排目标。“绿色新政”可细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此外,美国大力促进绿色建筑等的开发,并正在制定全新的智能电网计划,以减少电力运输过程中的浪费。

   英国把发展绿色能源放在“绿色战略”的首位。2009年7月15日,英国了《低碳转型计划》的国家战略文件。这是迄今为止发达国家中应对气候变化最为系统的政府白皮书。该计划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多个方面。与该计划同时公布的还有《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战略》3个配套方案。此外,从2009财年起,设定“碳预算”,并根据“碳预算”排放标准安排相关预算,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活动,从而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政府预算框架内特别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的国家。

   日本政府及执政党公布了名为“经济危机对策”的新经济刺激计划,重点之一就是主打绿色牌,特别是日本最为擅长的太阳能产业。为此,政府将向住宅和办公场合设置太阳能光板提供补贴,对购置新车时购买环保型汽车提供10万日元援助,以及通过购买时返还现金来普及清洁家电的使用。

   韩国政府也宣布争取在2020年前跻身全球七大“绿色大国”之列。为此,制定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自立、创造新发展动力、改善生活质量及提升国家地位等三大推进战略,以及三大战略下涉及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国土、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等领域的政策方针。

绿色经济的发展篇5

1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经济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将环境问题诉诸公众,它首次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对于环境的关怀[4]。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年,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这标志着环境保护被提上人类发展的议事日程[5]。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等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到“绿色经济”一词,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并首次主张将有害环境和耗竭资源的活动代价列入国家经济平衡表中[6]。

绿色经济概念比较宽泛,内部可衍生出诸多分支,同时涉及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环境学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其实现途径重点在污染的末端治理;资源领域专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其实现途径重点在于从生产端提高资源生产率;生态学家强调绿色经济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要保持生物多样性;能源专家强调绿色经济要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开发新能源;经济学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社会学家则将社会包容性引入绿色经济的理念中;等等。目前,关于绿色经济的定义主要是围绕着经济增长、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内容展开。

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了《绿色经济报告》,报告中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着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换言之,绿色经济可视为是一种低碳、资源高效型和社会包容型经济。在绿色经济中,收入和就业的增长来源于能够降低碳排放及污染、增强能源和资源效率、并防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的公共及私人投资。绿色经济需要政府通过有针对性的公共支出、政策改革和法规变革来促进和支持这些投资。绿色经济强调,发展路径应能保持、增强并在必要时重建作为重要经济资产及公共惠益来源的自然资本。发展绿色经济对于生计和安全都依赖自然的贫困人群而言尤为重要[7]。

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发展绿色经济提出不同的观点。成思危认为[8],绿色经济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对中国来说,绿色经济意味着将“三低”(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绿色经济的内涵非常广泛,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诸多方面。解振华认为[9],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中国能源需求还会合理地增长,但绝不重复发达国家传统的发展道路,也不会靠无约束地排放温室气体来实现经济发展,中国将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以低碳排放、循环利用为内涵的绿色经济,逐步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和环境效益好的国民经济结构。孙鸿烈认为[10],绿色经济是最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其中循环经济主要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低碳经济主要是针对能源结构和温室气体减排而言的,生态经济主要是指向生态系统(如草原、森林、海洋、湿地等)的恢复、利用和发展的(如发展生态农业等)。胡鞍钢认为[11],转向绿色经济首先需要转向绿色发展战略,而对于中国来说,转向绿色发展战略则首先需要从过去的“加快发展”理念转向“科学发展”理念。

国际社会对于绿色经济概念有很多解释,尚未有统一而权威的定义,也没有就其实际操作及政策实施等形成统一的看法。且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绿色经济的内涵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目前,普遍接受的对于绿色经济的描述,认为它是协调资源生态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益于人的发展为特征的。绿色经济的发展不应构成增长的负担,而应是增长的引擎。通过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形成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全过程和各领域的绿色发展,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要求下,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统一起来,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12]。

2国际绿色经济发展动向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启动了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旨在使全球领导者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认识到,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引擎。基本目标是在目前全球多重危机下,通过这个倡议复苏世界经济,创造就业,减少碳排放,缓解生态系统退化和水资源匮乏,最终实现消除世界极端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在全球能源、粮食和金融等多重危机的背景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国峰会之前发表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呼吁各国领导人实施绿色新政,将全球GDp的1%(大约7500亿美元)投入提高新旧建筑的能效、发展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快速公交系统、投资生态基础设施以及可持续发展等5个关键领域。随后,绿色经济得到了20国峰会的支持并写合声明,这标志着绿色经济的研究从学术层面走向了国际政策操作层面[7,13-14]。

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完成后,人们发现由于生产力的急剧发展和扩张,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地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惨痛的教训让国际社会痛定思痛。在欧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护环境、推进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自觉意识。欧洲在推进绿色经济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欧盟实施的是内涵最广的“绿色经济”模式,即将治理污染、发展环保产业、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等都纳入绿色经济范畴加以扶持。在推进过程中,强调多领域的协调、平衡与整合。2009年3月9日,欧盟正式启动了整体的绿色经济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就业和经济增长,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及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点,以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两大目标,为欧盟在环保经济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基础。

德国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是以绿色能源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既以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以摆脱目前的经济衰退,也谋求确立一种长期稳定增长与资源消耗、气候保护“绿色”关系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此,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国家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此外,联邦、州和县政府对商品集中采购政策进行调整,注重采购那些能源利用率高的新产品,并推动“绿色经济路线图”的制定。2009年,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重为13%,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初级能源使用的4.7%,这两项指标已经超过了2010年目标水平。根据环境部长加布里尔估计,德国经济如果能完成生态变革,到2020年就可能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

法国的“绿色新政”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于2008年12月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涵盖了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外,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法国政府预计,新的可再生能源计划的实施,能够在2020年之前创造20-30万个就业岗位。

美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多重考虑。奥巴马的绿色新政主张对新能源进行长期开发投资,主导新一代全球产业竞争力,并提出了美国的中长期节能减排目标。“绿色新政”可细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此外,美国大力促进绿色建筑等的开发,并正在制定全新的智能电网计划,以减少电力运输过程中的浪费。

英国把发展绿色能源放在“绿色战略”的首位。2009年7月15日,英国了《低碳转型计划》的国家战略文件。这是迄今为止发达国家中应对气候变化最为系统的政府白皮书。该计划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多个方面。与该计划同时公布的还有《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战略》3个配套方案。此外,从2009财年起,设定“碳预算”,并根据“碳预算”排放标准安排相关预算,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活动,从而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政府预算框架内特别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的国家。

日本政府及执政党公布了名为“经济危机对策”的新经济刺激计划,重点之一就是主打绿色牌,特别是日本最为擅长的太阳能产业。为此,政府将向住宅和办公场合设置太阳能光板提供补贴,对购置新车时购买环保型汽车提供10万日元援助,以及通过购买时返还现金来普及清洁家电的使用。

韩国政府也宣布争取在2020年前跻身全球七大“绿色大国”之列。为此,制定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自立、创造新发展动力、改善生活质量及提升国家地位等三大推进战略,以及三大战略下涉及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国土、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等领域的政策方针。

在发展中国家中,墨西哥率先实行了绿色GDp核算。1990年,墨西哥在联合国支持下,将石油、土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并且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从而估算出环境退化成本,实现绿色GDp核算值[15-19]。

3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取向

3.1中国发展绿色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近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是以破坏和污染为代价的,这种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2005年,达沃斯的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显示,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全球倒数第14位。环境污染和资源开发问题,都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20]。资源环境压力,水、能源等的消耗,耕地占用问题,污染物高量排放,使得中国不得不面对发展背后的代价。2008年,中国基本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4%,居世界第2位。同期,进口原油比2007年增长62%,进口成品油比2007年增长82.7%。据行业统计,全年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49.8%。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而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1,22]。

同时,能源资源空间布局明显的双重不平衡性,即能源富集区与生态脆弱区的空间重叠性,与经济消费中心的空间错位性。这种双重失衡极大地增加了中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增大了整体发展成本[23]。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不会改变,煤炭仍是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能源,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4]。

由于制度等原因,中国城镇化进程仍然滞后。无论是同世界城镇化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同一些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都相对偏低。2010年,城镇化水平仅达到47%,与发展水平相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只高于印度而低于如印尼、菲律宾和巴西等国家[23]。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位在105位左右。还有1.5亿人还达不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按照中国人收入1300元贫困标准线,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25]。

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带来了影响和压力。随着对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产生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世界各国纷纷了国家适应战略和适应行动计划。但因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制约、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需求,使得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源的消耗必将增加[26,27]。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寻求更好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也不能为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的工业化排放而承担历史责任,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此外,还必须正视一个事实:某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如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不顾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保护资源环境为由,设置了一系列的制度障碍,防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实行贸易歧视,形成所谓绿色贸易壁垒。这无疑增加了中国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28-30]。

3.2走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实现绿色经济的方式、重点也应当有所区别。中国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应当立足基本国情,把促进发展、消除贫困、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目标,强调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忽略公平。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倡议的绿色经济来看,提法、内涵与当前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大方向是相符合的。

“十一五”期间,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同时也在尽最大努力向绿色经济转型,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投入和投资规模很大,节能6.3亿t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4.6亿t,带来了相当于600亿元人民币的税收收入,新增1800万就业人口,以及两万亿元左右的消费。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举措,如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这些在本质上都是开始探索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的体现。从2008年年底至今,中央政府新增的2300亿元财政投资中有230亿元是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的项目,所占比例为10%,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中国已经有效地降低了能源强度,实现了国家碳减排目标,减轻了污染,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31]。

绿色经济的发展篇6

首先,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从社会生态条件出发,所建立的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绿色农业经济作为绿色经济形态之一,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对防止单纯追求生产增长或强调生态保护,使农业生产从经济数量增长向社会效益增长转型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绿色农业经济生产过程是先按照农业生态规律,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所以,绿色农业经济生产与一般农业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通过采用具有节约、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将经济发展同农业生态环境附加值的增长联系起来,实现了二者协调统一的发展。

最后,由于绿色农产品减少了生产、消费过程中及消费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因而降低了未来社会治理污染所需投入的资金、技术与人力的强度,也就是降低了未来清洁环境的成本,使得绿色农产品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条件

1、地域环境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撑条件

绿色农业地域环境体系有助于我们掌握绿色农业生产区的区位特点,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根据各种生物所适应的特定繁殖生态位来发展相应的种植与养殖业,以逐步达到绿色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有助于我们看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与不利环境条件,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及时掌握区域环境容量,确定绿色农业生产区所必须遵循的环境约束条件的临界点与阀值,进而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控制在可承载的环境容量之内。通过提高一个绿色农业生产发展的环境预警屏障,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保持这个生态环境体系的良性循环,以使其足以支撑绿色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下去。所以,地域环境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是最为基础的支撑条件。

2、农业资源承载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条件

农业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人均占有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当代及后代人口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支撑能力。从农业生存的角度来看,某一地区所拥有的农业自然资源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质量越高,那么该地区的农业资源承载力就越强,其支撑作用也随之增强,农业的生命力也就越旺盛。绿色农业作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虽然依靠绿色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欲望,但并没有改变农业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原始承载力,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弹性。

三、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1、财政政策

国家结合现有的财政扶持政策,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同时,出台一系列支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绿色农业领域的转移。

国家在完善现有税收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专门针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信贷扶持政策,对积极从事绿色农业生产,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农业银行和信合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等方式予以资金上的支持,并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以逐步完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

通过探索绿色农产品的资源价格体系构造,理顺不同地区的价格体系间的关系,出台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调节政策,以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2、技术研发

减量技术:大力普及高效喷灌设施,推广高效栽培技术和集约化养殖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动农业资源高效产出技术和无害化生产。

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应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在某些相对产出效率较低的农业生产部门,积极推广投入产出转化系统的优化技术,以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更新现有生产设备、再造生产工艺流程、调整绿色农产品结构和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替代技术:重点研发再生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积极推进绿色农业能源的应用技术,大力鼓励低物耗、低能耗和高转化率的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系统化技术:加快建设以绿色农业生产试验区为载体的绿色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平台,在整个绿色农业产业系统中建立起"生产资料供应商-绿农-绿色产品分销商-绿色产品最终消费者"的持续性物质流和资金流途径,以实现绿色农业经济链上各节点的共生耦合。

绿色经济的发展篇7

一、循环经济内涵及减量化原则在绿色酒店中的运用

(一)循环经济内涵

循环经济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环节构成封闭环,即闭环系统,不管是产品还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都始终在环内运动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大区别之处是:循环经济是物质多向流动模式,传统经济是单向的物质流动模式。总言之,循环经济是传统经济模式的替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有效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有效发展模式。

(二)减量化原则在绿色酒店中的运用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指的是要求在输入端进行有效控制,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物质量。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对酒店而言,应从采购阶段重视先进设备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及可靠性,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和所产生的污染。在产品包装方面,应尽可能简化。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建设绿色酒店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酒店行业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

当前,国内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作为行业发展理念。而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发展同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制约了国内行业的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酒店行业建设绿色酒店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且也是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积极创建绿色酒店,倡导绿色消费和使用绿色产品。不仅有宜于自然资源节约,降低经营成本,更能够有效提升酒店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知名度,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酒店践行科学发展观还能提高酒店职工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自觉树立勤俭节约、科学消费意识。

(二)有利于减少全球经济危机对国内酒店行业的不利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酒店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酒店行业和餐饮行业的零售额达到了7982.2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比2013年同期下降五个百分点。我国一些城市酒店入住率直线下滑,有些城市星级酒店的入住率还不到40%。酒店行业发展形势极其严峻。为了能够减少全球经济危机对酒店行业冲击,酒店行业应加快推进绿色酒店建设工作,在国际客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应加大对国内客源的深度挖掘,同时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水平需求。

三、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绿色酒店发展策略

(一)政府保障策略

1、加强立法,深化考核机制改革。政府应从制度层面加强立法,深化考核机制改革。制定完善的绿色酒店经营法律法规,使绿色酒店经营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现阶段,我国经过长期的对绿色酒店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出台并实施了《循环经济促进法》。不过,对于酒店行业而言,政府机构只出台了绿色酒店建设行业标准。而对循环经济模式下的酒店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无法从法律高度指导酒店实施绿色化建设。因酒店行业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指导,使得酒店行业绿色化建设滞后。所以,政府应加强立法,深化绿色酒店考核机制改革,尽快出台同绿色酒店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考核机制,推进绿色酒店建设进程。2、加强经济政策的保障。政府还需从经济政策方面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以实现绿色酒店建设的顺利开展。比如可通过实行政府奖励和税收优惠政策,督促和鼓励酒店行业树立节约资源、生产绿色产品和营造绿色消费环境经营意识。这样一来,不仅有效降低了酒店的经营成本投入,而且也获得了政府机构经济上的鼎力支持,对酒店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市场保障策略

绿色经济的发展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很大进步,然而生态恶化和环境破坏也随之而来。依靠消耗自然资源、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路径已经难以为继。另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极其重要的转型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绿色经济成为我国维持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方针之一就是要绿色发展。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1]2015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些表述向人们表明,在未来,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那么,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

 

一、绿色经济内涵

 

(一)绿色经济的概念界定

 

“绿色经济”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来的,也称为“生态经济”,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新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形态。[2]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绿色经济定义为提高人类福祉与社会公平的结果,和显著地减少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相联系。在这种简单的表述中,绿色经济被认为是一个低碳、资源有效性和社会包容性的经济。[3]

 

王金南等指出,绿色经济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绿色经济,仅指环保产业,而环保产业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环保产业仅包括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与在废物处理方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环保产业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包括涉及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洁净技术与洁净产品、节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等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而广义的绿色经济,除包括上述产业和领域外,还包括诸如绿色消费与政府采购、绿色贸易与金融、绿色税收与财政、绿色会计与审计等除生产领域外的其他一些绿色制度和行为。[2]

 

夏光认为,“绿色”是“环保”的代名词,“经济”指人类进行的盈利活动,那么“绿色经济”就是与环保有关的人类盈利活动。从这个性质上引申,可以得出“绿色经济”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另一种是“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中获取利益。把两种含义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绿色经济的定义: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4]

 

尽管对绿色经济还未得出基于原理的一般性定义,但是很明显的,它是与新技术的发展相关联的,这种新技术能够实现清洁能源的生产与使用,能够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绿色化意味着在进行资源分配和环境保护过程中实现环保的和可持续的发展。[5]

 

笔者认为,绿色经济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损耗式经济”提出来的。“损耗式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以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换来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基础,关注当代和未来人们福利的一种经济。“损耗式经济”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为了经济发展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绿色经济则追求福利最大化,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适应,更重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体面就业。

 

(二)绿色经济的特征和范围

 

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促进经济活动的全面“绿色化”、生态化为重点,以绿色投资为核心,以绿色产业为新的增长点,强调可持续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6]从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绿色经济从经济投入到经济活动再到产出都具有“绿色化”的特点,更加强调一种绿色的持续的经济生长能力。

 

绿色经济包含能够提供以下五类产品或服务的工业:(1)保护农业和自然资源;(2)清洁运输和燃料;(3)高效的能源利用率;(4)污染的预防和生态化处理;(5)可再生能源的生产。[7]Unep认为,绿色经济主要包括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绿色建筑和可持续交通等八个领域。从上面的表述中可以概括得出,绿色经济包含清洁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生产、废料处理等领域。

 

二、职业教育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绿色经济引起经济领域和劳动力市场的绿色转变,这其中至少有三个绿色转变是显著的。第一个关系到现有的绿色职业,并不仅是转变本身,它代表了一个长期发展的延续。第二个转变与全新职业概况的创造有关,但尚未被教育所涵盖(如洁净技术)。第三个涉及革新技术,靠革新技术能力用以创造新的商业服务。[8]在经济领域和劳动力市场发生绿色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大批从事生产、管理、销售及服务的生产一线的人才,而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并且主要为生产一线培养建设、服务和管理人才的教育类型,将担负起这个重任。

 

(一)提高绿色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一方面,绿色经济对原有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生态化改造;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这就需要审视现有的许多工作以及预测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劳动力技能情况。对于当前大多数工作来说,新的技能需求必然上升,劳动力市场现在提供的技术培训不可能再满足需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核心技术能够如何方便地从一个工作场所迁移到另一个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经验表明,生产链的最薄弱环节将决定最终成效,然而人们的注意力绝大部分集中在工艺上。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和技术工人,投入的工艺和资金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或者不能收到预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回报。[9]

 

绿色经济需要劳动力提高技能水平,需要优秀的企业家和技术工人,作为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绿色经济的发展关键依靠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具有创造力的劳动者,而劳动者知识技术的更新,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持续的在职学习和培训。职业教育能够提供适当的培训项目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供各种岗位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满足绿色技能职位要求。

 

(二)优化绿色经济时代劳动力的资源配置

 

从供求关系上来说,教育部门是劳动力的供应者,绿色经济各行业是劳动力的需求者,二者之间存在一种供求关系。如果教育部门培养出的劳动力,能够满足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能够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教育部门培养的劳动力,不能够与绿色经济各行业相匹配,就会造成劳动力资源供求不平衡。其结果是,一方面,教育部门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一些行业的需要,导致人才缺乏的部门发展缓慢,影响整个绿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的人学的知识是绿色经济所不需要的,就会导致学无所用,毕业即失业。

 

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生涯指导,能将不同能力、兴趣、爱好的人导向相应的职业岗位,使个性特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从而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益,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职业培训能够满足暂时失业劳动者的要求,为他们提供需要的课程,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实现再就业。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职业生涯指导和职业培训优化绿色经济时代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三)加快绿色经济时代的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绿色能源(如风能、生物质能)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必然需要新知识和新技能。这些新知识、新技能对于绿色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能够提高其在市场的竞争力,使得经济发展形式多样化。新知识、新技能如何才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就需要通过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来完成。职业教育传授系统的技术知识,训练科学的生产技能,有计划地开发个体在职业方面的潜力,使个体获得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提高个体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发展其智能,提高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发展其技术创新的能力。

 

三、绿色经济时代职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绿色经济强调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价值,绿色经济将引导新的消费需求,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和管理创新,开辟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10]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绿色经济正在对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规模之大,可能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为罕见的。”绿色经济引发的技术变革必然会渗透到教育领域,引发教育的变革。在教育领域的变革中首当其冲的必然是职业教育,因为社会经济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职业教育的新走向。[11]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绿色经济需要特别的技能:持久材料的知识,相关的传统技能,“碳脚印刷”的技能,环境影响评价技能和科学知识。一般技能需要策略/领导能力,适应性/转移性,系统分析(首要设计),整体分析,风险分析,协调能力和开拓精神。这些技能的复杂性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绿色经济开发了不同性质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对工人们有了新的需求,他们要掌握有关不同来源的跨学科知识,而且要能够管理和提供可再生能源实施项目的咨询服务。[12]

 

面对绿色经济带来的工作复杂性,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如技术操作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技术诊断能力和维修能力等;又包括人的一般能力,如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会能力、生存能力等;还包括关键能力,如敬业精神、合作能力、意志品质和健康心理等。[13]

 

(二)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和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紧密联系的。绿色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发展相协调的经济,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对原有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生态化改造。这包括开发新的生产工艺、降低或替代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高效和循环利用原材料、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对污染物进行净化治理等。其次,要积极发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这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有机食品、可再生能源、服务业、高新技术、植树造林等,这些产业并不都是新兴产业,有些是属于传统产业。[4]由此引起了就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巨大变化。

 

当前,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还没有紧随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导致许多部门缺乏技术人才。例如,在英国经济奔向“绿色”的某些部门正经历一个技术缺口,少技术专家、设计师、工程师和电工的供给。[14]德国可再生资源产业正遭受合格工人的短缺,可再生资源部门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工人,这些工人拥有技能咨询、沟通技巧。[15]

 

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同,所要求的劳动力结构也不同,因此,就要求培养各种专门技术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的职业教育也要有不同的专业结构,根据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所需要的劳动力结构设置各种专业或学科。

 

(三)扩大职业教育培训对象范围

 

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引起原有工作的绿色化和一些工作的绿色重组,还会产生新的绿色工作。根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iLo(国际劳工组织)/itUC(国际工会联盟)的报告《绿色工作:朝向低碳世界的可持续工作》,所谓绿色工作是指为减轻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威胁而存在的如农业、制造业、科研、管理及服务行业等职位。[16]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以便适应绿色工作的要求,职业教育需要对其进行培训,这些工作人员经过职业教育的培训之后能够获得体面工作和丰厚的收入。

 

例如,丹麦为了进一步开发绿色技术来创造就业机会,实施“丹麦转危为安”战略。该战略要求教育、培训、继续培训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它也承认,对现有的节能方案时机的职业意识的不足是构成需求增加的一个障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该战略建议把绿色元素整合进不同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中,而且各行各业的职工、建筑部门的顾问、还有海事部门的员工都需要进修。

 

(四)更新职业教育课程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怎样培养归根结底要靠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课程作为职业教育实施的载体,其内容要与绿色经济所需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相一致。绿色经济需要技术的发展,技术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技能,新的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课程创造出一个新的技能范式。新的技能范式更加强调设计和在有着高度自主权和责任感的多学科队伍中工作。这种技能范式渗透到职业教育课程中表现为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适应变化的职业能力和综合全面的素质。

 

多年以来,丹麦各种初级职业教育培训、继续职业教育培训和大专课程,为了满足绿色经济的技能和知识需求都进行了调整,并与持续进行的重组相一致。例如,现有的职业教育课程中已经出现了绿色职业成分,在初级职业教育培训、继续职业教育培训中,还出现了针对具体职业教育培训资格的以胜任力为基础的目标。

 

(五)完善资格认证体系

 

随着绿色经济的逐步发展,欧盟认识到了改善既有的教育培训能力和资格认证体系,以应对环境驱动技能需求的必要性,对改善既有的教育培训能力和资格认证体系的特别关注,倾向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而不是继续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

 

欧盟不同国家改善资格认证体系的方法各异。在英国,专业团体在确定技能需求和发展技能应答系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专业团体直接参与开发他们行业的资格证书。在西班牙,社会合作伙伴(如商业协会、基金会、工会或者个人培训中心)构成了技能鉴定和培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丹麦,为了应对风力发电的技术需求,一个新的高中职业规划在与相关学校和职业学院的合作下得以开发,该规划将充当熟练风轮机操作员新的培训资格证书。

 

资格认证体系的改善,必然会引起国家资格框架的变化。国家资格框架应该瞄准横向和纵向生涯进展,为需要更全面的技能要求更灵活的资格体系,鼓励和支持持续获得附加的能力。这种框架包括非正式认可、学习机制、对以往学习的认可、范围不断扩大的“培养助理教练”计划,还包括更多有质量的实习机会。[17]

 

综上所述,绿色经济的到来,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将在绿色经济时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绿色经济时代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怎样开发来应对绿色经济连续不断的要求?绿色经济时代有哪些技能是新出现的,哪些技能是逐渐被淘汰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以后我们研究的方向。

 

绿色经济的发展篇9

关键词:韩国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研究

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由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后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的。指的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为增长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基础上的。韩国经济针对本国的经济现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实现韩国经济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韩国经济的现状

韩国是一个能源极度短缺的国家,石油、煤炭、天然气97%依靠进口的,经济结构主要依托为高耗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产业,在2005年瑞士达沃斯公布的146个国家环境可持续指数中排名122位,面对开发新能源、再生性能源与减排已经成为了世界趋势的情况下,低碳绿色发展成为了韩国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一)、能源贫匮国家

韩国是一个能源十分贫匮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二大煤炭进口国、第四大石油进口国。由于韩国不生产石油,所以韩国的石油依赖于进口,每年的进口原油资金一千亿元以上,占当年的进口使用资金总额三分之一。因此,国际能源的价格波动极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韩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如果国际油价上调10%就会引起韩国经济增长率降低0.2%-0.7%,能源的贫匮与依赖于进口成为了影响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碳排放大国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在《2009世界能源主要统计》中的数据显示:从1990年-2007年,韩国的碳排放量每年以113%的速度快速地增长,到2007年的韩国室温气体排放总量(碳排放量)是4.8871亿吨,居于世界各个国家碳排放量统计中的第9位,成为了世界十大碳排放量大国之一。

(三)、制造业发达国家

韩国是一个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主要生产汽车、船舶、钢铁、家电等等,产品主要依托于出口,每年的出口额几乎占经济总额的50%,出口与进口的对外依存度为90%以上。韩国的制造业一方面对话是能源的依赖度高,另一方面这些工业化的生产都属于耗能高、碳排放量极大的产业,形成了韩国经济的低碳绿色发展成为必由之路。

二、韩国经济的低碳绿色发展策略

针对韩国能源贫匮依赖于进口、碳排放量大、制造业发达的特点,韩国实施了开发新能源、减少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的战略,使韩国经济的低碳绿色发展收效显著提高。

(一)、发展新能源、再生能源

韩国制定的“绿色能源”计划中指出:到2030年要把新再生能源普及率从2007年的2.1%提高至11%。因此,韩国加大了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以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LeD等绿色技术为主的产业领域,加强了主力产业的绿色新技术的改进,并积极发展高端技术与再生能源型新兴绿色产业,这些集知识性、绿色性与高附加值性等特点于一身的产业将逐步取代造船、汽车等传统制造业,五年的发展就使得韩国在世界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韩国在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热等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核电在能源的构成中也由2007年36%的比率提高到了59%,计划到2030年新建10座140万Kw级的核电站。并且,韩国为了促进国际间新能源的开发与科学技术交流,自2011年至2015年的韩国低碳绿色发展地球峰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大会以国际低碳绿色发展领域的专业程度,成为了知名度较高的国际会议。

(二)、减少碳排放量

为了减少碳排放量,韩国在2013年5月份通过了了全国碳交易体系法案并于2015年1月正式生效。这对于韩国经济来说,既可以加快工业生产领域的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步伐,又可以使韩国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环保产业的先机并因此会长期受益。在韩国碳交易体系法95%免费分配排放指标、5%需要购买的强制措施下,为实现2020年达到成为“全球七大绿色之国”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韩国为了减少碳排放量,提升绿色国家的形象,大力倡导绿色建筑、绿色家居、绿色交通工具与绿色产品认证,提高了全民绿色生活模式的普及率。

(三)、降低能源消耗

韩国政府在2008年开始限制政府部门等公共机构车辆出行,以减少能源消耗。这是1988年汉城(现韩国首都首尔)奥运会以来,韩国政府首次对公车出行下达限令。当天上午公布了《应对超高油价节能对策》,韩国政府决定提前启动应对高油价的第一阶段危机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从2008年6月15日起,韩国819个公共机构保有的公车将实施单双号出行制;推出公务员班车;政府建筑内的空调设定温度在夏季、冬季分别调低和调高1摄氏度;规范公共部门用电等。此外,韩国政府部门公车将逐步削减30%,到2012年,半数公车都换成了节能型氢动力车或经济型轿车。同时,韩国国防部一名发言人说,压缩减军事训练的计划包括把每名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飞行时间降至132小时,飞行员训练将更多采用电脑模拟方式。韩国军方在当年4月,把飞行员的飞行时间由先前的159小时降至135小时。海军计划将训练时间减少27%,陆军将减少野外军事训练次数,同时将耗油大的重型设备使用率降至最低限度。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但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而且会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例如:韩国政府为了将利用绿色技术的绿色it培育成新增长动力,对9个核心课题和绿色技术开发分别投入4.2万亿韩元和9.5万亿韩元,共投入13.7万亿韩元。通过这项开发项目创造5.2万个工作机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万吨。

2009年1月李明博总统主持制定了《新增长动力前景及发展战略》,提出17项新增长动力产业,其中有6项属于绿色技术领域: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低碳能源、污水处理、发光二极管(LeD)应用、绿色运输系统、高科技绿色城市。同时,韩国环境部提出了加速发展10大绿色技术:污水处理、绿色汽车、气候变化应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净化、生物资源利用及还原、环保、高效资源回收、温室气体替代物、生活共识环保产品。韩国经济在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下,使韩国经济的低碳绿色发发展战略成为了引导韩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魏蔚.试析韩国绿色增长战略与新能源产业发展[J].当代韩国.2012(04)

[2]詹小洪.韩国的低碳生活[J].新民周刊.2012(13)

[3]袁利平.韩国的低碳绿色发展战略经验介绍[J].中国科技投资.2011(07)

[4]张东明.浅析韩国的绿色增长战略[J].当代韩国.2011(02)

绿色经济的发展篇10

“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但通过停止发展经济来解决环境带来的压力不现实,而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在这种情况下绿色经济孕育而生。绿色经济有别于传统的绿色保护,是把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贸处经济研究部负责人盛馥来表示,应该把绿色经济看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绿色经济得到了各国政府大力认同和支持。中国也非常重视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推动绿色经济的过程中也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国梅认为,绿色经济将环境保护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上GDp保持7%的增长速度,发展绿色经济是否就意味着经济放缓?盛馥来表示:“环保产业在中国每年平均增长为15%,远远超过GDp增长,可以说异军突起,同时带动了一些相关就业。还有一些环保产品出口到国外,增加外汇收入。这说明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可以结合起来。”

“中国目前的可再生能源融资额每年约1000亿美元,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资总额30%之多,可以说践行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说。

“中国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场装机能量生产国,也是光伏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最多的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中心主任夏光说。

对于当前传统能源行业发展面临一定萎缩所带来的就业问题,盛馥来表示:“在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几个传统行业会萎缩,但同时会产生新的能源部门,这些新的能源部门能吸收那些从传统能源部门下岗的工人,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能够带动就业。”

根据2015年的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报告,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就业在2014年已经达到339万,占全球的44%,美国72.4万,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