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1:09

健康教育策划篇1

把“爱”说出来。

二、活动背景

在两会胜利召开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又一次次被很多人大代表作为提案提请出来。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与生理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在这一时期心理不健康造成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明显增加,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约13%的小学生、15%的中学生、19%的高中生和23%的大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10%~30%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问题,我国15岁至35岁人群自杀行为已成为首位死因,青少年犯罪率也不断上升。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这既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又是保证青少年正常学习和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和谐稳定蓬勃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响应两会,我们团队特做出此次活动,借此希望能号召更多人重视以及参与到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中来。

三、活动目的

1、为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在丰富师生业余文化活动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同时,向社会各界人士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

2、引导中学生以良好、阳光、理智、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3、希望借此能对活动参与者有更多正面的帮助。

4、通过策划举办这种有意义的慈善活动向社会传递出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一面。

四、活动意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青少年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能够与父母沟通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并借此慈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青少年热情富有活力的青春风采,让孩子远离一些不利的社会影响。

五、活动概述

此次活动,主要凭借慈善的作用以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为主题,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为目标,通过丰富的形式为在校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此次:

1、活动会邀请1—2个班级参与,务求活动的高质量。希望能以点带面为建设良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环境贡献力量;

2、活动以丰富的形式呈现;

3、在活动中,会邀请院里优秀的心理老师和在校老师等进行活动的指点和专业辅导辅导。以争取给学生和家长最正确的指导。

六、活动对象

福州某中学的学生们及其家长。

七、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xx年5月6日至5月中旬;

地点:福州某中学的操场、教室。

八、活动形式

主要通过视频短片、演讲、亲子游戏等形式呈现。分为三个环节包括前期准备,前期宣传,活动实施。

九、嘉宾邀请

1、举办活动的中学的校领导;

2、校心理咨询与训练中心的老师;

健康教育策划篇2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051;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1-0005-07

abstract:accordingto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spointofviewof"healthinallslip",basedonrelatednationalandregionalhealthpolicytextanalysis,underthepremiseofuniquestageindeterminingteenagers,theauthordefinesyouthphysicalhealthpolicysystemasthealltheessentialsthatcanimprovethefactorsinfluencingtheteenagers’physicalhealthof,promotehealthequityandaccessibilityinthefieldsofeducation,sports,health,nutritionandrest.adolescentphysicalhealthpolicycontentismainlyembodiedin5areas:education,sports,health,nutritionandrest.Byanalyzingthecorrespondingprogressoftypicalnationalyouthphysicalhealthpolicy,thepaperpresentsdifferentsituationsofadolescentphysicalhealthpolicyathomeandabroad,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forthescientificunderstandingadolescentphysiquehealthpromotionandimprovingtheone-sidedunderstandingofphysicalhealthpolicy.

Keywords:adolescent;physicalhealth;physicalhealthpolicy

收稿日期:2015-11-15

基金项目:上海市大文科学术新人项目资助(xsxr201300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制度研究”(13BtY013),天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tY15-012)。

作者简介:郇昌店(1980-),男,山东临沭人,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作者单位:1.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438;2.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管理系,天津300381

1.Schoolofeconomyand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Shanghai200438,China;2.Schoolofeconomyandmanagement,tianjinUniversityofSport,tianjin300381,China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全球性和严峻性,长期以来引发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政府针对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关联的肥胖、运动能力不足、压力过大等问题,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治理,如美国政府出台的《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技术框架》、日本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和我国《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上述政策均指向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个别层面,通过对独特要素的改善,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通过政策实践与研究进展梳理发现,当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研究领域,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认识存在片面化、局部化的问题,尚未明确把握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内涵,大多数政策属于部门政策,不同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不明显。综观此类问题的出现,一是源于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二是过于关注某个层面的社会影响因素,而没有意识到全面的健康社会决定要素。

鉴于此,在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下,本研究从国际上逐渐开展“健康寓于万策(Healthyinallpolicies,Hiap)”实践框架出发,论证和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决定要素,并据此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

1健康寓于万策(Hiap)的理论框架

世界卫生组织推进的“健康寓于万策(Hiap)”为提高人口健康和卫生公平,构建跨部门的公共政策解决方案,系统地考虑了健康和卫生系统的影响决策,寻求协同效应,并避免有害健康影响。尽管直到2006年,“健康寓于万策”才在芬兰总统健康主题论坛(FinnishpresidencyHealththeme)上正式提出,但世界卫生组织长期以来的健康实践为该政策的提出奠定了良好基础,见表1所示。

“健康寓于万策”的提出源于对健康影响因素认识的不断深入。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及健康的多维影响因素。2003年后,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应国家也在探索健康的其他影响因素,较为关注健康政策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等,了《nationalpublicHealthpolicy,Sweden,2003》《CaliforniaHealthinallpoliciestaskForce,UnitedStates,2010》。2010年,阿德莱德世卫会议再次《所有政策中的健康问题:走向共同治理健康和福祉》的会议声明,由表2即可见健康涉及到多个领域,表明了政策领域与健康的交叉关系。

“健康寓于万策(Hiap)”的提出更与国际社会关注“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密切相关。“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determinantsofhealth,SDH)即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外,由居住和生活环境中社会分层的基本结构和社会条件不同产生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导致疾病出现的“原因的原因”[1]。这也是西方社会关注健康服务公平性的重要着力点。源于对健康社会决定因素重要性的认识,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设立了“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委员会”,致力于通过公共政策对社会因素的改造,在推进健康公平的前提下提升健康的福利水平。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了《用一代人时间弥合差距》的报告,对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提出针对性改革建议。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及其政策实质就是通过政策设置,改变健康的不公平状况,推进全球范围内健康目标的实现(图1)。

由图1可见,针对健康的相关影响要素,健康社会决定委员会的政策框架强化整体性的治理思路。该治理框架的构建强化宏观政治制度、中观社会地位改造、微观卫生保健系统的构建的思路,致力于健康与福利的协同分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者Dahlgren就提出“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模型”,按照关联层次分为五个类型:年龄、性别和体质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会和社区网络;教育、工作环境等因素;最后是一般性的经济社会文化要素等。由此可见,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是超越了卫生领域,且融合了诸多领域和部门的认识突破,对提升健康致因的认识具有重要影响,如图2。

综合而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Hiap理论框架不仅与相应的政策实践关联,也与健康的社会因素认知相关,属于对健康改进的全新理念。该理论框架包含五个层面的内容:促进健康、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支持部门间协同;借助多元主体的利益;吸引利益相关者;实现结构性或程序性的改变等。“健康寓于万策”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私人部门和民间团体开展协同合作以解决复杂的卫生问题[2]。为了推进国家的实践,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出台了“‘健康寓于万策’的国家行动框架”,针对国家或地方政府提出包含确定Hiap的需要和优先活动、构建行动计划、确定支持性框架和过程、促进评价和参与、确保监测、评价和报告、构建行动能力等六个部分的国家行动计划,并建议相关政策主体可以借助该框架进行调整。

2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厘定

2.1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的背景

当前的诸多研究成果,展示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青少年群体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健康状况更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质健康差距的决定因素包括贫困、机会不平等、医疗保健、环境条件差、教育不公平现象。就个案层面而言,青少年在成长阶段与HiV患者联系在一起,其未来生活质量和体质健康状况均受到一定负面的影响[3]。学者以洛杉矶周边的公园为案例,研究发现环境(公园的距离和布局)和社会因素与促进青少年参与体力活动强度水平相关,建议决策者需要强化这种认识。

就我国而言,因公民健康不公平问题较为突出,健康政策更是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鉴于我国日渐严重的国民健康问题,党的十七大和十报告中连续两次提及“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世界国家健康排名,中国在145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第55位[4]。我国民众与世界发展国家的健康状况相比,差距依旧较大。

我国国民健康状况不佳的背景下,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更为突出。青少年群体中,肥胖症、近视和传染病等健康问题极为严重[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7~18岁城市男生、女生和农村男生、女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3.23%、13.76%、13.76%和8.56%。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0.31、0.61、0.23和0.27。同时,青少年近视率持续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同样是2010年的调研结果,7~9岁青少年的近视检出率为30.07%,10~12岁的近视检出率为47.58%,13~15岁的检出率为65.59%。16~18岁的检出率为76.99%,与2005年相比,各年龄阶段的近视检出率均呈现上升趋势[6]。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略有改善,但情况依旧较为严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与青少年未来的社会担当产生了尖锐的矛盾。2011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办公室联合题为“青少年期:充满机遇的年代”的报告指出:青少年绝对人口数量和比例都呈现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2.28亿(18%)下降至2009年的1.8亿左右(13%)。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极为严重,未来必然将降低有效劳动力供给,影响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造成深远影响[7]。青少年是未来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中国青少年数量降低,且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必将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尽管未来可借助技术升级和产业调整,一定程度可摆脱人力资源短缺的制约,但未来我国社会建设,将更加仰仗数量逐渐减少的青少年群体。鉴于此,国家通过公共政策投资发展青少年事业,必然能展示长远的战略价值。

与其他年龄阶段比较而言,青少年时期的体质健康具有独特性。首先,效果影响的长期性。青少年时期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状况对其一生都有长期影响,是成年人疾病干预的敏感期和窗口期[8]。其次,健康行为的可塑性。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塑造可有效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多国家或地区视青少年时期为个体健康教育的关键阶段,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个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再次,病患表现的隐蔽性。除一些遗传性和传染性疾病,青少年群体罹患严重疾病的可能性很小;最后,投资主体的国家福利性。青少年群体缺少自主生活能力和必要资源,属于经济弱势群体,因此青少年健康需求需要在国家福利责任框架下予以满足。由此可见,青少年时期的健康投资对其后续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各界高度关注。当前,各国政府倾向于利用公共政策推进健康福利实现,多部门鉴于部门职责实施了多项公共政策。

2.2基于Hiap确定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

根据健康寓于万策(Hiap)的理论观点,其关注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注重跨部门的联合管理,明确健康的多维度影响等对认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这对促进政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就当前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及其政策实践来看,青少年体质健康关联至少体现在教育、体育、卫生、营养和休息等领域。因此,本研究将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界定为多领域内可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促进健康公平和可及之政策要素的总称。

结合我国学术界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领域的认知,发现目前的观点集中在几个领域。党权(2014)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与运动、卫生领域相关联[9],而(2014)对日本[10]、杨成伟(2015)对美国[11]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进行讨论时,将论域局限在体育运动方面。根据国外相关实践,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行为包含了体育和营养、卫生等方面[12]。为探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与社会决定因素的关系,我国学者对0~16岁的1118名调查者的社区、家庭、母亲和个人4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调查人群在健康水平和保健服务利用存在不公平,而母亲和家庭等社会因素对不公平程度的贡献较大[13]。同时基于我国部分地方性法规,如《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昆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等,并根据专家访谈的结果,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领域。

2.2.1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教育要素政策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体质健康促进的主阵地,教育政策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键措施。教育政策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推进,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教育、健康理念教育和校园健康环境建设等。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政策的直观体现。

国际社会很早就意识到教育对体质健康的促进意义。1974年,加拿大政府《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将健康政策的重点从“疾病诊治”转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提出在青少年时期的疾病预防。同年,美国国会通过《健康信息和健康促进法》《国家健康教育规划和资源发展法案》等政策,成立了专门的健康教育局,致力于学校健康教育的推进。在英国,健康教育主要通过更宽泛的生命教育实施。1988年,政府通过了《教育改革法案》(educationReformact),要求学校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的均衡性。1990年,倡导建设包含健康教育在内的跨领域国家课程。1997年,成立“文凭与课程局”,开始增订社会与健康教育新课程。在很多发达国家颁布健康教育法案中,很多将校园健康教育作为重点领域,通过内容多样、方式多元的教育形式,使得健康教育成为学生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14]。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非常重视校园健康环境塑造,促进在校学生的健康教育。

我国健康教育政策开始较早、内容较为宽泛。早在196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要求在国内开展卫生教育,校园和学生就是政策重点关注领域。上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卫生部、爱卫会联合《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对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具体指导,在后续健康教育实践中,基于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控烟”和“校园环境”等教育行动。在学校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健康教育与体育、卫生等结合,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成“体育与健康”,期望借此推进学生体质健康。

2.2.2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体育要素政策

青少年体质健康通过体育促进形成共识。由于青少年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每天大量的时间处于静坐状态,长时间静坐影响了体质健康。针对静坐时间过长的状况,很多国家和组织建议通过体力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运动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包含职业性、交通性、日常体力活动及闲暇体育锻炼[15]。

国际上青少年体力活动政策极具启示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17岁的青少年每天不能少于6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强壮骨骼和肌肉的身体活动。加拿大政府建议青少年通过体力活动减少静坐时间,每天静坐的推荐时间不超过6小时,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2014年美国体力活动协会了全美第一个儿童和青少年体力活动报告。该报告描述了美国青少年体力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和影响要素的指标体系,并阐明了交通、学校、家庭和休闲娱乐的政策[16]。体力活动政策已成为“健康美国2010”的首要措施,通过科学的指标设计和量化措施呈现,促进青少年群体的体质健康[17]。

在体力活动政策中,体育活动是重点领域。美国青少年体育国家联盟(nationallianceforYouthSport,naYS)颁布了《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提供体育活动指导。英国体育理事会颁布了《为认识培育体育习惯:青少年体育新战略》(Creatingasportinghabitforlife-anewyouthsportstrategy),为培育青少年群体养成体育习惯提供政策建议和健身指导。澳大利亚的《国家体育运动与久坐行为指南》,为5~12岁儿童和13~17岁青少年制定了健身标准:每天应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体育运动。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应包含一系列的有氧运动,并包括一些剧烈运动。每星期至少有3天,儿童、青少年应进行一些有助于强壮肌肉和骨骼的运动。

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是我国长期的政策选择。加强课堂体育教学、完善课外体育锻炼,促进体育教学、训练设施与环境的建设,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重点工作。2001年,国家体育课程改革将“健康第一”确定为国家体育教育政策的核心指导思想,国家通过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完善了课程标准、师资配备、监督考核、体质监测等环节,而“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等在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探索成效突出。但我国体育健康促进亦存在政策设计过度依赖体育部门,呈现体育部门专业治理的局限性,应建立教育、卫生和体育多部门参与的协同机制,避免权责不清和重复浪费等问题[18]。

2.3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卫生要素政策

校园卫生政策也是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通过保障校园卫生环境、饮用水安全和流行病预防等措施,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日本在1896年就通过制度建设设置了“学校校医”,并赋予其公务员身份。二战后,日本政府陆续通过了《学校保健法》《学校保健法施行令》《学校保健法试行规则》等。文部科学省更是将散见于不同部门的学校卫生保健的法规文件进行汇编为《新学校保健实务必携》,以推动校园卫生保健工作[13]。美国国会通过《协作性学校健康计划》,整合健康教育、校园环境、体质健康等内容。美国国家教育协会颁布的《校园健康、心理健康和安全指导》中包含健康与安全教育、体育教育、健康与心理健康服务、校园环境与交通、健康环境和社会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等部分。

我国校园卫生政策不完善,学校卫生体系建设缓慢。建国后就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长期以来高度关注校园卫生。以后,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学校卫生,扬州会议后卫生部、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和《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等政策,为学校卫生管理提供了政策参考。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学校卫生管理条例》,2012年卫生部下发了《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为学生公共卫生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国家针对校园生活设施、流行病预防和突发卫生事件等方面颁布了系列文件,较为全面对危及青少年体质健康健康的多个层面要素进行针对性治理[19]。

2.4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营养要素政策

充足的营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亟待关注的政策领域。青少年阶段是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国际上很多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营养问题。日本在学生营养立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二战结束,日本在国内经济条件极差的条件下,启动了学生营养餐供给,并通过逐渐制度化保障营养餐发展。1954年,日本政府制定颁布了《学校营养午餐法》(历经1956、1957、1974、1978年多次修改、完善),从立法角度对学校营养餐提出要求。2005年在实施《饮食教育基本法》的基础上,启动了《“饮食教育”推进基本计划》,其中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计划是其重点。美国在学生营养政策方面的探索也较为出色。一战期间,美国无法招募到充足的兵员,国内对青少年健康关注较高。恰逢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大量经济物资被浪费。美国国会要求美国农业部利用关税收入的30%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购买大量过剩的产品供给学生,这成为美国学生营养餐的起源。1946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国家学生午餐法》,1966年颁布了《美国学校早餐法》,1997年出台了《特殊牛奶项目规划》和《学生奶行动计划》等。2004年美国公法中《对1966年RichardBRussel国家学校午餐法和儿童营养法的修订》,强化对儿童增加食物和营养援助,简化了计划的实施与改善的管理,重新制定了儿童营养计划。2011年美国通过的“营养教育培养健康儿童的法案”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更有推动意义。美国实施的校园营养餐制度,在覆盖人群和投资方面发展较快,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从美国校园营养餐覆盖人群和投资总额来看,美国政府在营养餐的供应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青少年的营养问题较为复杂,纳入政策视角的时间较晚。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营养不良”成为学生常见病之一。1992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全国爱卫会《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首次将“营养不良”列为六种学生常见病首位。1995年,《学校午餐营养与卫生要求》属于我国政府首次对校园营养问题的政策实践;随后,《国家大豆计划》《学生饮用奶计划》颁布。针对贫困农村学生,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随后教育部联合发改委、卫计委等部门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营养改善提供了良好条件。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关于学生营养的政策建设较为滞后,学生营养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国家对青少年营养保障的责任承担不足。

2.5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休息要素政策

充足的休息时间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作为教育强国的美国,在里根总统期间,高质量教育委员会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研究报告,认为美国青少年基层教育阶段压力过大,应该进行及时改革。基于此美国组织了4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4年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后,于1989年了《普及科学:2061计划》,政策旨在改变过去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简单化和应用化;提倡为青少年学习减负,大力增加青少年的休息时间。在英国,中小学生时间安排较为充足,课程安排主要以实用性知识为主,且高等院校招生对特殊能力学生具有特别关照,所以英国基层教育学生对减负的要求不高。

针对学生负担过重、休息时间被侵占的状况,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建国之初,就提倡“身体第一、学习第二”,倡导降低学习时间。建国之初,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的紧急通知》《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和劳逸结合问题的指示》等政策,关注处理青少年在校学习和休息间的关系。1988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要求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将小学生的过重负担降下来。教育部2006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后,于2009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的做法,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2013,教育部门为彻底减轻学生负担,出台《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在征求意见阶段,从入学、编班、教学、作业、考试、等级评价等方面探索破解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有效方法。

3结束语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跨界性、跨域性,必然呈现治理的艰巨性。从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实践来看,呈现出过于依赖体育领域政策,对教育、卫生领域略有涉及,营养、休息领域提及较少的状况。借鉴发达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计划,未来的政策实践应更多关注跨部门政策制定与执行,通过体育、教育、卫生、营养和休息等领域的制度协同建设,保障青少年群体健康权的实现,进而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岩,谢铮.用一代人时间弥合差距―――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及其国际经验[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2):125-128.

[2]CommisionontheSocialDeterminantsofHealth(CSDH)Closingthegapinageneration:healthequitythroughactiononthesocialdeterminantsofhealth[R].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8.

[3]Skovdal,mortenandBelton,Sara.thesocialdeterminantsofhealthastheyrelatetochildrenandyouthgrowingupwithHiVinfectioninsub-Saharanafrica[J].ChildrenandYouthServicesReview,2014(4,5):1-8.

[4]马军.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北京大学:医学版,2013,45(3):337-342.

[5]杨雪,侯力.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11(4):46-53.

[6]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蔡若愚.投资青少年,是时候了![n].中国经济导报,2011-05-26(B07).

[8]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术语汇编[m].郑伯承,薛建平,译.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9]党权.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历史变迁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10]曲辉,张学政.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对策研究――论日本“青少年体力提高实践事业”对我国的启示[J].辽宁体育科技,2010(6):10-12.

[11]杨成伟.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演进及执行路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

[12]日本是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饮食教育功劳大[eB/oL].http:///20081126/n260858802.shtml.

[13]儿童健康公平性的社会决定因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3:252-257.

[14]王定功.英国青少年生命教育探析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3(9).

[15]谵晓安,王人卫,白晋湘.体力活动、体适能与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4):363-372.

[16]吴薇,陈佩杰,何晓龙.美国《国民体力活动计划》及其2014年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工作报告解析与启示[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4):420-424.

[17]徐士韦,肖焕禹,谭小勇.体力活动:美国国家健康政策之要素――基于美国健康公民战略的考察[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28(1):25-30.

健康教育策划篇3

>>解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解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视野下快乐体操的发展态势解读:健康中国2030规划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引关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略谈“健康中国2030”规划及其对工会群体活动的指导意义健身气功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扶持项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向我们走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卫计委:《健康中国计划2030纲要》等多项规划正在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印发兵团“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职业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指导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实践与策略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朱亚成.体育新政视域下的体育热点探析[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5.4(11):265-268.

[3]夏培玲.国际体育政策研究热点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5):27-31.

健康教育策划篇4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促进和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丰富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的爆发和流行,维护患者的健康,保障医疗诊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1医院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动比较集中,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加之患者健康状况差,病情复杂,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与播散造成了有利条件,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就发生在医院。在传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健康教育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的实施

2.1组织: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2.2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当前传染病流行现状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2.3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传播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2]。

2.3.1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座、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宣传折页、宣传画、网络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传染病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提高患者的兴趣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2.3.2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讲解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及传染病患者追踪随访。

2.3.3开展健康教育半小时活动:住院患者每日要进行半小时健康宣教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列入医院宣教计划,并与实时传染病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更新宣教内容,以确保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体会

3.1医院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自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习惯明显改善,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时宣教活动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的最直接有效途径。

3.2注重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综合性:在传染病防控中,健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要根据接受教育群体特点的不同、传染病发病特点不同、和同一疾病不同时期防控重点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方案和宣传计划。选择行之有效的健康传播方式,且形式宜多样化,比如以健康宣教为主,结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折页等有效传播方式,综合实行健康教育才能切实取得实效。

健康教育策划篇5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统计年度平台数据指标情况(截至2020年5月31日)

1、出生人口194人,其中:一孩75人(男45人、女30人),二多孩119人(男62人、女57人),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死亡人口116人;新婚56例。

2、总性别比123。其中:一孩性别150,二多孩性别比108.7。

3、政策内二多孩孕情异常数22(孕情消失等),占期内出生比例18.96%。

4、补报往年出生比例3.6%。

5、综合节育情况。二多孩出生综合节育率100%,已婚育妇综合节育率91.17%。

(二)健康脱贫工作全面实施

一是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镇计生办、卫生院结合重大节日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同时,结合日常走访,免费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物品等。二是联合卫生院开展重点贫困村义诊宣教活动,义诊以送医送药为主要方式开展。

(三)全面两孩政策继续落实

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为全面两孩政策落实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全面落实一、二孩生育服务登记制度,促进服务规范。三是利用报表和全员数据对几项主要指标进行月分析、月排名、月积分、月通报。

(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不断健全

截至2019年度我镇共有奖扶人员414人,扩面人员531人,特扶人员19人。2020年度我镇新增奖扶69人,退出5人;新增扩面人员132人,退出16人;新增特扶7人,退出2人。截至目前,我镇为17名节育奖对象发放资金22100元。落实城镇无工作单位居民计划生育一次性奖励9人,发放资金14500元,并为14名村专干、24名特扶对象购买相应险种的保险。为了确保资金准确及时的发放到对象户手中,我镇组织专人通过财政涉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给对象户,确保不错不漏一人,同时打卡造册完成后通过发放资金告知书、短信、微信群、电话提醒等多种方式,及时告知群众,提高了群众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的满意度。

(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做到宣传倡导服务均等化,计生技术、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均等化。开展留守儿童清理摸底调查工作,与学校、妇联、团委、卫生院等部门共同开展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并精心挑选、编制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宣传品,融入到扶贫、扶助、帮扶农村家庭的活动中,共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才。

(六)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有声有色

镇计生协发挥会员多、联系广的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纪念活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健康素养知识,增强了计生协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促进计生协会自身发展。利用计生协会"5.29"和会员日活动契机,充分发挥了协会成员带头、宣传、服务、交流的职能作用,体现了"协会生命力在于活动,协会的凝聚力在于服务",把"关爱女孩"、"关注健康",送到了百姓心中,得到群众一致好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为人口计划生育事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努力树立良好工作形象

一是着力提升计划生育和健康服务工作群众满意度。印制、发放、张贴印有计生政策和健康服务等内容的《公开信》、《宣传年画》和健康素养66条等宣传品2万份。二是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联合镇卫生院、各村街卫生室等医疗机构进行义诊活动40余场次。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一)密切关注各项数据指标,以提高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度为出发点,提升我镇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为目标,严格执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强化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管理。

(二)继续抓好特殊人群和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与服务。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政策法规为准绳,重点强化流动人口中重点对象户的管理工作。

(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宣传全面二孩政策、关爱女孩行动、健康素养知识等,大力宣传普及人口与计生法律法规、婚育新风和计生科普知识,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继续做好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实用性,做到不重、不漏、不错。加强对村级软件的规范化管理,清理、整理各种卡册争取做到准确率100%。

健康教育策划篇6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口问题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因素。坚定不移地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举措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近期,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计划生育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切入点,在体现党和政府对计划生育家庭关怀的同时,发挥利益导向作用。因此应加强奖励政策落实力度,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推进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

一、提高认识,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意义。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有效提升国民素质,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人口问题上出现失误将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我们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广大教师在维护、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必须提高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深层次认识,充分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继续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广大教师都要深刻认识人口问题的全局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以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为出发点,以让群众满意为落脚点,用发展的理念、创新的机制、务实的精神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务求抓出实效,为构建和谐***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率先垂范,积极主动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到学习、生活乃至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广大教师有着为人师表的责任,宣传、遵守计划生育国策是责任、更是义务。不仅要带头学习计划生育政策,遵守计划生育相关规定,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人口发展形势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计划生育政策深入民心,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主动维护计划生育政策。的在大武口区教体局和学校安排布置下,我校结合“关爱女童”学校家长联谊活动开展,各班还举行了家长会,让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沟通,努力营造家校合作育健康新人的氛围。在开展“关爱女童”行动和人口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们把青少年性与青春期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合法权益保护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个性化教育的宣传服务活动,做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举办主题班会、小组讨论、同伴教育、知识讲座、才艺表演和女孩风采展,出版黑板报,开设知心信箱、热线电话、悄悄话室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千方百计解决学生青春期的困惑。同时,针对本校学生独生子女不断增多的实际,根据独生子女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生理教育,加强对独生子女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以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做好计划生育常规工作,开展了两期教育,关心育龄妇女的身体,做好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和各类报表上报工作,并做好资料的积累。做好了关心女教师的身体健康,组织好一年一次的健康普查工作,对生病教师给予经济、精神方面的关心和帮助,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女教师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完成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各项任务做出表率作用。

三、强化管理,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体系之中。

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全面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我校领导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强化领导责任,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负主要责任,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认真抓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真正实现齐抓共管。具体做法是:

1、各项优惠政策要优先向模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和学校倾斜,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户和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学校要优先考虑。

   2、教育系统的各类评先评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认定、特级教师评选推荐等工作,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度的意见》。推荐对象必须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在推荐时,必须要所在区域计生部门开具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行为的证明。为了进一步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我们大武口区教育局实行一票否决制并纳入年度考核运用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中。责任落实到位。切实把“一票否决”落到实处,做到“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同时要求本系统内各有关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做到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已形成了一套执行一票否决的具体标准和操作规程,彻底扭转了计生工作抓好与抓坏一个样的局面,有效地调动了各级干部做好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了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证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是巩固基本国策地位,强化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的非常举措,是我区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大法宝。

3、把遵守、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学校综合评估和教师德考评体系的内容之一,要把计划生育情况列入教师师德考评体系中,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人口质量。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从财政、基础设施、人力、科技等方面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口质量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变沉重的负担为宝贵人力资源的关键。必须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加大提高人口素质工作力度,着力做好“三优”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无须多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口质量已成为共识。在这样的大形势大背景下,我区顺势而为,提出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积极行动,迅速出台政策,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做好义务教育段学生的免杂费资金的预算,足额按时拨付,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30年来,我市的人口计生事业经历了从暴风骤雨、和风细雨到春风化雨三个阶段,硕果累累。人口增长方式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人口的有效控制,质量的提高,为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宽松人口环境。

健康教育策划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健康教育;策略

1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关系

从教育角度来说体育是一项教育过程,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与计划性,这对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可将健康第一作为主要依据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对增强学生体质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对学生体育意识以及行为的培养也属于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中对健康体系进行明确规定,同时也对健康的多维度体系进行直观体现。我国有多项文件都明确指出健康教育就是一种核心教育,最终实现促进健康的目标。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将教育认定为一种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与教育性,学校在该体系中作为基础存在,教育对象就是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以及现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就是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同时可实现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提高,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发育与健康的目标。

2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承受激烈的竞争与升学竞争压力,这不仅给高中生的生理健康带来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将极大的负面影响带给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多数好高中生缺乏锻炼,健康状况较差,不能实现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最终导致心理压压抑以及情绪失控等问题的出现,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存在极大的不足。从整体角度来看,高中生身心健康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健康教育也长期存在于低水平状态。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并进行仔细分析。

2.1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

国家、地方以及学校是新课改实施体育教学内容的主要构成部分,学校以及体育教师主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教师在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可将课程标准作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实现对教学方案的科学制定。但在实际对教学方案进行制定时教学内容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引起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高中体育教师受到教科中心的严重影响,不能实现对体育健康的充分认识,只是单纯的从竞技方面实现对体育教学的片面认识,这就导致在实际进行体育教学安排时出现以竞技内容为主的现象,传统的田径运动以及球类运动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不仅导致运动项目缺乏新兴的时尚,同时会导致开展健康教育时出现主动性不强的现象。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落实,必须提高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

2.2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

孤立单一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明显缺陷,现念下的体育教学已经逐渐实现对传统教学活动模式的摒弃,尤其强调将学生作为中心进行发展,并不断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匮乏的现象,同时形式单一以及创意不足也是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很难实现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同时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健康知识学习的兴趣。多数体育教师只擅长实践性教学,不能实现对理性特征偏强健康教育的开展,较为呆板的特点尤为突出。

3高中体育教学中改善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

3.1构建开放式的体育健康教学内容体系和呈现模式:

我们也可将教学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不仅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的完成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的体育与健康标准将身心健康、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健康作为主要依据实现对学习领域的科学划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就是由上述分类得出这可作为主线对体育教学进行贯穿。现阶段课程目标体系已经实现在教学领域中的详细规划,但依旧没有实现对具体教材内容的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较大以及自由的空间留给教师用于选材,教学可将其作为主要依据实现对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这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开放性的保证,同时也可在根本上保持教师体系的灵活多样性。

3.2构建灵活的体育健康教学策略和课堂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都是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前提与基础,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都会有不同的功能与特点,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对其运用的方式以及时机不同都会对教学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灵活性较强是体育健康教学策略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要求高中教师在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实现对学生现实状态的有机结合,同时实现对现有教学条件的有效利用。在实际进行健康教育时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考虑,同时注意对不同学生以及现有教学条件的结合,最终实现对科学合理教学目标的制定。

3.3构建一流的体育健康师资队伍,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随着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广大体育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转变教育行为,加强健康教育理论与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

4结语

随着高中体育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尽管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贯彻和实施健康教育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及挑战,正确认识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理清其具体实施思路,探究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教学策略,对于有效促进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提高高中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弓婷.上海市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年学报,2013(2):30-32.

[2]丁玉山.“北京市高中体育健康教育专题模块”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C]//北京101中2011年科教研年会.2012.

健康教育策划篇8

【关键词】医院;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24-01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促进和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丰富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的爆发和流行,维护患者的健康,保障医疗诊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1医院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动比较集中,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加之患者健康状况差,病情复杂,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与播散造成了有利条件,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就发生在医院。在传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健康教育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的实施

2.1组织: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2.2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当前传染病流行现状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2.3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传播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2]。

2.3.1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座、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宣传折页、宣传画、网络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传染病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提高患者的兴趣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2.3.2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讲解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及传染病患者追踪随访。

2.3.3开展健康教育半小时活动:住院患者每日要进行半小时健康宣教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列入医院宣教计划,并与实时传染病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更新宣教内容,以确保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4教育效果评价和分析: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住院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自编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患者对常见传染病(甲流、肺结核、乙肝和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8份,有效回收率为94.8%。开展健康教育前患者总体回答正确率只有36.78%。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9.76%以上。全面开展健康宣传,尤其是开展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体会

3.1医院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自笔者所在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习惯明显改善,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时宣教活动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的最直接有效途径。

3.2注重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综合性:在传染病防控中,健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要根据接受教育群体特点的不同、传染病发病特点不同、和同一疾病不同时期防控重点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方案和宣传计划。选择行之有效的健康传播方式,且形式宜多样化,比如以健康宣教为主,结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折页等有效传播方式,综合实行健康教育才能切实取得实效。

3.3健康教育应注重传播技巧: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应巧妙的应用一些传播学的技巧,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比如传播的内容宜简单扼要,中心突出;形式宜简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信息应不停重复;核心信息采取数字化、押韵的口诀、缩略语等形式使之容易记忆等。可以适时采用新的传播策略,如“明星效应策略”、“娱乐-教育策略”和“群众参与策略”等,使之生动、鲜活易于接受[2]。

医院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爆发和流行。所以,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中有着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必须引起全体医患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胡玉明.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5

[2]秦鹏哲,李泽荣,刘维斯,冯晶.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健康传播策略.中国健康教育,2009,5(25):394-395

健康教育策划篇9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改进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作为依据,通过相关心理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使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良好建立,身心得以全面和谐发展,也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整体提高。作为组成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提高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及调控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存问题

1.缺乏统一的心理健康标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统一的健康判断标准。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教师在认知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学生表现出的厌学情绪,一些教师看来,属于差生使然,一些教师认为属于思想问题,很少有教师意识到其属于心理问题。针对学生的攻击行为,一些教师认为属于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还有的教师认为属于缺乏道德品质问题,也有的教师将其视为心理健康问题。

2.德育化倾向较为严重

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化归德育范畴,认为在加强德育建设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单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必要。事实上,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都是将“育人”作为其基本职能,但是,两者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另一方面,心理健康问题被划分为思想品德问题的范畴,在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有学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多为思想品德教师和班主任,在其丰富的品德教育经验和固定思维中,心理健康问题被当作思想品德问题处理。

3.缺乏坚实的师资力量

作为专业化强的工作,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立是其工作做好的基础。然而,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小学中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其师资力量的薄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小学中,虽然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机构已经建立,但是受师资紧缺制约,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除此之外,我国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学科化倾向严重、重视个别矫正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需要的满足、教师出现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学校与家长合作的忽视等问题,致使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形成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二、应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改进策略

1.转变观念,强化认识

作为先进科学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在其教育观念日益深入和更新的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在学生观、教育观和人才观中渗透,成为开展学校教育需求的一部分,更成为学生追求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要求。因此,学校和社会都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进行大力宣传,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加强研究,积极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能否有力开展受制于其理论指导和科学研究。根据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学校的经验,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改革与科研相结合、教育实践工作者和广大专家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广大专家学者和教育机构在全力支持和相互配合中,加大对其理论的研究深度和力度,在技术指导下达到协同攻关的目的。

3.推进建设,提高水平

一方面,根据学校实际需求与相关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中国心理辅导和教育相关专业及早规划,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高校对地方发展积极配合的同时,对院校的课程和专业进行适当调整,实现心理教育人才专业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教育行政有关部门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积极组织专业培训,并将培训纳入各地区师资培训的专门计划,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培养教育体系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此外,针对出现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还要重视对教师的减压和知识增进,使教师在积极健康的状态中开展教育;针对家长和学校缺乏合作的问题,要积极推进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面、系统的教育模式,使各单位在通力合作中明确学生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实现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的培养。

总之,在我国方兴未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仍然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亟需我们探究和解决,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存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是重要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张严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2]朱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9).

健康教育策划篇10

基金项目深圳市福田区科技局立项项目,项目编号FtwS201369

摘要目的:探讨计卫资源整合后的社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实施策略与效果。方法:研究计卫资源整合后的社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新模式实施策略与效果。选择门诊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登记信息,对就诊患者100例进行电话调查获得有效问卷为对照组(原服务模式),另100例电话调查获得有效问卷为实施服务组。针对两组流产后计划生育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施服务组1年内避孕知识知晓率(98%)、避孕药具应用率(85%)高于对照组(5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计卫资源整合社区流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效果

educationandtheeffectoffamilyplanningpublicityaftercommunityabortionafterhygieneandresourceintegration

LiangQianwen,YangCaixuan,ouXiulian,DengJingyi

CommunityHealthServicemanagementofficeofFutianDistrictpeople'sHospitalofShenzhenCity,Guangdongprovince,518000

thefundFutianDistrictScienceandtechnologyBureauprojectofShenzhencity,no.FtwS201369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familyplanningpublicityaftercommunityabortionafterfamilyplanningandhealthresourceintegration.methods:toresearchtheimplementationstrategyandeffectofthenewpatternoffamilyplanningserviceaftercommunityabortionafterfamilyplanningandhealthresourceintegration.weselectedtheregisteredinformationofoutpatientfamilyplanningoperationpatientsfrom2011augustto2012august.100patientswereconductedatelephonesurveytoobtaineffectivequestionnaireasthecontrolgroup(theoriginalservicemode).weselectedtheregisteredinformationofoutpatientfamilyplanningoperationpatientsfrom2012augustto2013august.100patientswereconductedatelephonesurveytoobtaineffectivequestionnaireastheimplementingservicegroup.Familyplanningeffectafterabortionofthetwogroupswasevaluated.Results:theawarenessrateofcontraceptiveknowledge(98%)andtheusingofcontraceptiverate(85%)in1yearoftheimplementingservice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53%,56%).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p

KeywordsFamilyplanningandhealthresourceintegration;Communityabortion;Familyplanning;publicityandeducation;effect

流产后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模式,但在我国仍没有较为完善和标准的流产后服务被实施。现在我国正在实行的流产后的一些服务措施已无法满足妇女的生殖健康需求,所以,在我国开展流产后服务势在必行[1]。对流产后服务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流产后服务开展中的很多困难单靠一个部门很难解决,因此计划生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合作。卫生部门充分利用计生部门的计划生育药具和宣教资料,开通免费提供给医院的渠道,在医院设立专门的计划生育宣教室,专人进行宣教和咨询[2]。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利用与社区工作站,计生部门的紧密联系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势必会在paFpS项目上取得新的成果,为流产后服务的正式全面开展提供参考和经验。为此,在这里以计卫资源整合后的社区妇女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新模式实施策略与效果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均源于我社康中心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登记信息,年龄19~41岁,平均2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研究方法:以计卫资源整合后的社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新模式实施策略与效果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和2012年8月-2013年8月门诊计划生育手术患者100例登记信息作为对照组和实施服务组,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获得有效问卷,通过两组计划生育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调查方式:采取门诊或电话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福田医院八卦岭社康社康中心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登记信息,对就诊患者电话调查获得有效问卷为对照组。2012年8月-2013年8月进行电话随访与复诊时问卷调查相结合,获得有效问卷作为实施服务组。所有调查对象均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初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服务对象的基本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往流产次数、现患疾病、既往史及目前用药等情况,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等相关问题。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主要宣传教育有面对面宣教、电话随访、健康讲座,发放宣传折页、义诊、健康书吧提供科普书籍、播放DVD影碟等,提高宣传效果。

参照标准:1年内重复流产率、避孕知识知晓率、避孕药具应用率,避孕药具使用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果

对于避孕知识知晓率的调查,主要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避孕知识知晓。

实施服务组1年内避孕知识知晓率(98%)、避孕药具应用率(85%)与高于对照组(5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现在社会中,医院流产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流产后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在逐渐受到许多国家和机构的重视。据美国国际开发署2001年估计,包括非洲、欧洲等全世界地区内,已经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流产后服务项目的实施。流产后服务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模式,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开展流产后服务,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中国虽然很早就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但在实行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将计划生育服务和流产服务结合,无论是流产并发症的治疗还是人工流产服务都没有包括规范化的流产后计划生育咨询及流产后广泛避孕方法的提供,这两种服务的脱节不利于妇女获得预防非意愿妊娠的方法[9],增加了她们再次暴露于非意愿妊娠、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研究表明,如果流产后的计划生育服务能够得到很好实施的话,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有效避孕,从而大大减少重复流产。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服务组1年内避孕知识知晓率(98%)、避孕药具应用率(85%)与高于对照组(53%、56%),实施服务组1年内重复流产率(11%)低于对照组(36%),充分说明通过计划生育宣传与教育,帮助妇女了解并掌握有效的避孕方法,正确使用避孕药具,进行计划生育,指导生育间隔,预防非意愿妊娠,减少人工流产、不安全流产,降低重复流产率,从而减少流产并发症的发生,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同时,该结果也与程怡民、周猷等在中国重复流产和流产后保健的现况中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因此,我国要加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建设,成立了生育文化中心,充分体现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实施策略和效果[10],从而为我国社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模式的科学实施做到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晓静,常明秀,徐晓,等.郑州市流产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2):725-727.

2程怡民,周猷.中国重复流产和流产后保健的现况[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5):324-326.

3韩春艳,柳爱华,李俊华,等.年轻女性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干预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8,(1):27-28.

4常明秀,张晓静,徐晓,等.郑州市医院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现况的定性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3):162-165.

5常明秀,徐晓,张晓静,等.医院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11):665-669.

6朱勤芳,陆新妹,杨美芳,等.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与效果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57-4260.

7施建芬.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施行的现实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3,(5):1567.

8保莲华,魏平.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