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的功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5:47

商业文化的功能篇1

[关键词]文化地产发展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14-02

一、文化地产的概念

文化地产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用文化引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系统工程。文化地产是把“死建筑”变成“活建筑”的系统工程。房地产传统开发模式是以“建筑”为核心,文化和概念仅作为营销手段;而文化地产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居住理想”为核心,用文化提升固化建筑价值。在住宅地产领域的“家族地产”模式,商业地产领域的“HappinGmaLL”模式,工业地产领域的“经济生长”理论,园区地产领域的“文化轴心”理念等都是文化地产理念的延伸和实践。它们是集文化主题园区、文化街区、文化经济产业园区等为主体的文化功能型地产,是把文化、产业、地产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商业模式。

二、文化地产分类

1.文化旅游地产;2.文化影视地产;3.文化商业地产;4.文化体育地产;5.文化创意地产;6.文化产业地产。

三、文化地产的四大标准

1.文化不再是营销的概念和手段,而是建筑精神和价值的核心。

2.建筑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是共生关系,而非从属关系。文化软实力成为提升建筑价值的核心。

3.用文化软实力统合房地产核心价值体系。用文化引领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全过程。

4.在文化地产系统中,文化必须是可落实、可体验、可感触、可实现的浑然整体。

四、文化地产应具备的特征

1.明确的“文化”主题;

2.完善的“服务”体系;

3.合理的“功能”配套;

将文化、功能、服务的概念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从而引起目标人群的消费冲动。

五、物业产权运作模式(见右表)

六、文化地产的成功商业模式

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是文化地产项目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文化地产的经营需要高度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

1.以企业为主体,把企业作为整体价值开发的商业模式。例如,万达广场塑造的是万达企业的整体价值,然后全国连锁,选址后即使很偏僻照样迅速带动人气。万科开发的楼盘不论叫什么名字,市场都认可其高品质、高服务、高性价比。

2.产业链经营的商业模式。中国的主题公园主要是卖门票、卖硬件,迪斯尼的主题公园是整个产业链搞旅游,搞影视,搞娱乐,搞餐饮,搞衍生产品,就是一个产业链。国内的横店影视城也是一个成功案例。

3.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如各地以书画、出版业、曲艺戏剧、茶、酒、玉石等为主题打造的文化产业园,类似文化产业的“义乌小商品城”。

4.能够持续化、品牌化的快速连锁复制模式。如星期八小镇、酷贝尔等儿童体验项目。

5.组合混搭的商业模式,是文化产业跟其他相近产业融合载入文化地产的商业化模式。比如说文化旅游地产华侨城、宋城;体育健身连锁的一兆韦德等。

6.高专业化发展的商业模式。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

7.对原有地产性质进行变更,重新定位业态、主题,进行改造或升级。如北京798创意园、广州G5。

8.“订单地产”模式。启示来自商业地产的经典运作项目万达广场。大连万达集团与沃尔玛、欧倍德等国际著名商业连锁企业通过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战略联盟,其所建的商业项目在开工前就与跨国商业巨头进行谈判,吸引这些商业巨头进驻其主力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该商业地产的知名度,为日后营运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进而吸引其他品牌的商业机构入驻,并通过周边土地和物业的增值实现对其项目整体收益的提升。

文化地产的商业模式要符合国内目前的国情,同时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商业模式要慎重、严格考虑其商业可行性,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应是企业家主导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文化人、艺术家、策划人主导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其实质就是盈利模式,万万不可把文化当化妆品来包装地产。

七、商业性文化地产成功运作的关键要素

文化地产归根到底是一个商业项目,一定要借鉴、依照商业地产的市场化、商业化方式进行开发运作。

1.理念决定成败;文化地产一定要树立以文化带人气、提地气,以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心态发展传播主题文化,打造地产价值,得到经济回报。

2.要规划更要策划;从前期选址、定位、规划布局,到中期招商、租售,再到后期的竞争力经营管理、物业增值等,都离不开整体精心策划的环环紧扣。

3.整体布局事关开发成败。

4.招商成功不等于万事成功;商业地产开发以经营效益论成败,招商顺利并不代表今后一切都顺利。

5.商业地产开业需要好策略;开业必须讲究策略和时机,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好的开业策略需要审时度势,做到知彼知己,因市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求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

6.商业地产需要复合型团队。

7.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培育商场。

8.订单商业地产并非“灵丹妙药。

9.商业地产策划不可纸上谈兵。

10.增强事前风险防范意识。

八、案例解读

国外案例(地块功能定位是关键):

1.首尔数字媒体城

主题:以传媒娱乐为主题,集合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等,形成数字媒体完成的产业链体系。

区位:首尔mapo-gu城的新千禧城内,距离首尔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

简介:2002年5月动工,2010年完工,总建面56万平方米,预计将创造27万个工作机会,每年120亿人民币的收入。

目标:世界数字媒体内容制作基地;世界第一个数字媒体技术研发中心;世界各高校间的合作;媒体研究和业务中心。

功能:包含it商务、研发、商业、居住、酒店会展等多种功能空间。

主要产业:媒体娱乐广播、游戏、电影、动画制作、音乐和远程教育。

数字媒体城的主要设施:教育研发中心、创业办公区、剧院、科技艺术博物馆、科技娱乐中心、公共绿地、音乐咖啡馆、活力动感街道。

2.澳洲昆士兰Cip

主题:澳洲昆士兰Cip发展成集教育培训、研发中心、产业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范之一。

区位:位于布里斯班市的西边,是占地16公顷的“KelvinGrove都市村庄”的主要建筑物,耗资6000万澳元,2001年筹建,2004.5正式启用。

简介:经过几年发展,昆士兰创意产业园区已经拥有众多创意设计公司、研发机构等,园区内汇聚了印刷媒体、视觉表演艺术、音乐创作和出版、新媒体、广播电子媒体和电影、传统艺术活动等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创意产业事业中心;健康及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aCiD互动设计中心;国家研究理事会创意产业中心;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包含超市、商店、咖啡厅和餐厅等商业设施的村中心。

九、小结

商业文化的功能篇2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商务英语;翻译;应用

随着国家之间的商务交流增多,商务英语翻译成为人才的重要技能之一。对于我国来说,缺乏专业的英语翻译人才,这与商务英语翻译中缺乏对等理论的渗透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翻译者不能遵守功能对等理论,使得英语翻译成为制约商务谈判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商务英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具体上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商务英语应以准确规范为使用前提。商务谈判往往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要求商务文件书写和商务表达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并使用规范的语言。并且商务英语文件都要符合国际上对商务谈判的要求,与口语不同,商务文件必须使用专业术语,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商务英语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也体现在这,功能对等理论能够符合商务英语的特点,从而提高翻译效果;其次:商务英语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包含专业的西方文化气息。这也给商务英语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要求翻译者首先要了解商务英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使翻译能够渗透文化信息,促进商务谈判的成功;最后:商务英语必须遵循礼貌性和准确性。商务英语的规范化要求其词汇使用必须准确,同时必须使用礼貌词汇。英语教学上称其为预制语块。专业化的和礼貌性的预制语块是商务独有的特点,当然商务业务还需具有经济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礼貌中促成生意,维持企业发展。

二、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翻译中以使用对等理论,其中包括语义对等、风格对等、文化信息对等几种。这种对等理论使得商务英语翻译更加规范化。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义信息对等理论

语义信息对等包括深层次和浅层次语义信息的对等。也就是无论是语言的表层意义还是深层意义,在翻译时都应遵守对等原则,使翻译更加准确。其中表层语义信息即字面上的语言意思,而深层次的语意信息则要根据上下文和文化等进行分析。往往这种语言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历史文化。但商务合同除外,这是由于商务合同具有法律意义,必须使用正规的语言,不能采用间接的蕴含语言文化背景的表达方式,也不能够进行引申。在要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不能使用口语因素,如背景欢迎你,要翻译成weareready而非译welcometoBeijing。这与商务英语的专业性具有很大的关系。

(二)风格信息上的对等

实际上风格上的对等商务英语翻译要符合原文的文体。商务英语自身的特点使得翻译者要适应各种文体的特点,翻译必须做到恰当。尤其是对于商务信函来说,必须使用简短的单句,尽量减少复合句以及语意表达不清的词语。措辞必须准确、严谨。

(三)文化信息的对等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具有巨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时其文化背景的挖掘至关重要。商务英语翻译者要正确把握这些差异,在翻译之前先了解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根据文化背景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改,使翻译更加准确。也就是达到风格信息上的对等。对于外贸销售来说,翻译的效果往往影响着其销售业绩,精确的翻译或者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翻译可引起客户的注意。另外,商务英语翻译还应尊重读者的反映,商务英语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汉语读者反应和英语读者反应对等。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其翻译结果应达到与原语言表达效果相同。

三、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一)词语的翻译对等原则

商务英语翻译中,词语翻译必须租售术语上的对等,也就是商务英语翻译时要使用固定专业词汇,体现其专业性。通常,商务英语专业术语只能单一释义,无同义词可替换,这就要求商务英语翻译者要掌握大量的英语专业知识,并且要了解商务谈判流程。一旦出现翻译失误,则很容易造成误会或者不必要的麻烦。但商务英语翻译方法较多,可采用直译法或者语言对等翻译法等。很多英语语言具有引申意义,通过直译无法体会其真正意义,给商务谈判带来麻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翻译举例,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商务英语的表达形式和其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同时,翻译者的专业词汇是其完成翻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意义上的真正对等。

(二)语句翻译上的对等

句子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要在词汇上实现对等外,语句的翻译上也要遵循对等理论。首先原文中的文化背景要有所体现,其次原文的结构和一些词语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适当更改,但不能改变语句的基本含义。对等要求翻译能够准确表达文章或者语言的含义。

(三)语篇的翻译

基于商务英语中功能对等理论的英语语篇翻译语要求翻译者首先必须完成词语与语句上的功能对等。也就是说,翻译时要分析语句的特征,语句中包含的文化背景。因此在翻译时,我们先要进行词语和语句的分析。之后在奈达功能理论的指导下,并基于原文语篇所表达的深层次意义和风格上进而分析语篇。商务英语语篇的专业性要求其在翻译时要重视西方的文化特点,西方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尽量使用英语上的结构。由于中西民族在语言习惯、文化思想、艺术交流等方面的差异,往往造成实现了词语和语句的对等,也不能保证语篇的功能对等。这时,在进行翻译时我们可以作一些调整,以实现语言功能和效果上的对等。

四、总结

翻译是使两种文化和语言融合的重要途径作为商务英语翻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目的性。这对商务英语翻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其目的在于提高商务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当然,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缺乏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因此对于高校中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应进一步推进改革,强调商务实践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在商务谈判中,遵循商务英语谈判的特点,以促进谈判的成功。(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1]卫娜.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技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商业文化的功能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复合空间;体验经济;有机融合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促使一些商业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变革。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受益于发达的科技、网络和观念所带来的丰厚回报,商业大环境发生了变迁,传统商业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最初的物质消费转变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消费,消费者需求也更加追求个性多样、优质服务、身心休闲的体验场所,传统商业模式迈向复合式的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体验经济时代商业环境的变化,复合商业空间正发展起来,推动着商业空间设计的改革和创新。可以看出,复合式的商业空间适应了消费者对空间需求的新变化,因其消费群体相近,可以一起使用共同的资源,通过对以往的经营模式不断地进行调整,衍生出许多流行时尚的新型商业业态。例如,集多种业态于一体并具有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复合功能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普遍受到现代都市人的欢迎,也促使复合商业空间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因此,如何将这样一个消费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先导空间”以复合化渗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使顾客既能够消费,又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实现复合式的商业空间设计的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顺应时展需求而且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发展复合商业空间的必要性

“复合”的概念具有组织性、有机性的含义。复合不同于混合及简单的并置,也不是生搬硬凑,而是将各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供全面系统的设计依据。当今商业空间已经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原来不属于商业范畴的东西,都因为复合形态的发展而相互融合,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多元复合的现代商业模式,使商业空间在超越原始零售功能的基础上具有更多社会活动场所的意义,体现了设计服务对人们多样性、综合性需求的关注。复合商业空间逐渐成为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组成内容。发展复合商业空间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1独特的空间布局

复合商业空间在功能规划上,对空间区域人群的把握、单个店铺经营的特色大有文章可做,可以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其空间使用度比单一功能的商业空间更充分,能够突出空间功能的互补性特征。另外,复合商业空间的氛围注重环境舒适,可以创造出人与人、人与商品、人与环境的融合,使各类空间效果得以充分表现。因此,从空间的动态序列出发,强调各个时段中对功能多样性的切入,提高空间的动态功能利用率,既做到将简单的两种功能空间混合的模式区分开来,又恰到好处地利用不同功能空间的资源,主业态与附加业态的主次关系得以完美体现,还不必做出空间划分的绝对隔断,避免造成一空间两家店的感觉。

1.2多元的消费体验

当今社会仅通过简单的商品交换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餐饮空间,由于快餐业的冲击,消费者外出到实体商店享受美食的机会减少,为激发顾客更多的消费行为,可以采取将餐饮与娱乐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单一的餐饮空间进行创新,综合其多种功能来满足多元的消费体验。因此,复合商业空间在现有空间尺度的基础上,可以增强空间的包容性,在同一时间段内能适应多种消费需求,外延拓展的同时也强化了空间附加值,增强了空间的消费体验。可以看出,复合商业空间融合了不同的功能,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刺激消费、提高效益的目的,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和发展态势。

1.3新颖的经营模式

复合商业空间的经营模式与以往有所不同,其改变了交易转换的零售方式,增添了与主推商品相类似的社会服务,甚至结合了多种不同商品的功能融合,让商业空间设计有更大的发挥延伸,并且自身的特色更加突出。由于传统商业模式主要是单一商品销售,而复合商业空间利用了不同的资源、服务等多种方式,其路径完全不同,其经营模式除了商品本身给顾客带来的购物感受和消费体验外,使消费者不再只是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是享受整个购物和消费过程。因此,在受到电商冲击之后,传统商业模式失去了渠道优势和价值优势,必然会受到日益严重的危机威胁,而复合商业空间能够进一步汇聚各种商品的力量,带来更多人气,推动商业发展。

2对复合商业空间的价值分析

在商业空间环境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下,当今社会大型商业空间追求综合体的聚集功能,众多中小型商业空间则是不断地创造特色形态,例如经营商品的特色和设计方式的独特。复合商业空间也属于特色形态之一,其价值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还能降低运营成本,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复合商业空间能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不再只具有单一的空间功能属性,而是具备丰富内容的空间结构,满足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多元化的功能空间对于吸引商业主要业态或部分辅助业态的客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刺激顾客的消费行为产生了较大影响,是达成主次业态双赢效应的最佳模式。从某种角度来看,主营业务存在于每一个企业,它是客流的重要支柱,激活商品消费的氛围,从而获得有效的经济回报。如果引进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附加业态,如咖啡店、书店、娱乐休闲场所等,更容易使主次业态商业店铺实现差异化,形成各自的吸引力,有利于发展稳定客源,树立良好的口碑。因此,针对复合商业空间的价值分析,必须明确商业空间设计的复合内容,合理强化主次商品的空间功能,有效调整商业组合形式和丰富功能空间手段,并与丰富多样的外部空间有机结合,整体考虑,系统设计,创造现代和谐、稳定发展的复合式的商业空间,满足时代精神与人们的需要。

3实现复合商业空间的策略

在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不论是消费者需求的增加,还是行业之间的竞争,对商业空间设计都会提出新的要求。寻找一种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健康安全、优质高效的商业空间设计的策略,是当今商业空间设计的重要课题。而复合式的商业空间正是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1功能并置包容互补

复合商业空间对不同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注重在此空间内,同一时间段内进行不同功能的表达,可以将相同功能的空间进行合并,也可以将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功能空间或不同元素进行并置,从而形成一个复合式的商业空间。这种方法,既增强了空间的包容性,也无形中对空间进行了规划布局,同一层次的空间具备相同或相似元素的功能。例如,咖啡馆与饮食店同属于餐饮类空间,其内部的功能空间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可将办公用房、卫生间、用餐区等进行合并,而不能合并的厨房等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则进行并置,这就将一个整体空间复合成为能够同时具有用餐饮食的功能。另外,不同功能的两种空间具有互补兼容性,因两者对空间的要求不同,一些空间在并置的同时具备了元素的互补性,也可以增强整体空间的包容性。

3.2空间功能匹配适应

两种不同功能的空间可以采用并置互补的方式进行融合,但不是所有类型的空间均可达到这样的效果。复合商业空间综合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不同的功能,将同属于人们物质和精神的消费进行相适应的复合,但要考虑到几种商业业态之间的匹配性,他们之间是否能达到一种相辅相成的契合。例如,中国风的传统茶室,如果将一个完全欧式古典的家居用品与其相混合,因两者的内容和风格本就有巨大的差异,这在功能搭配上是完全不匹配的,相反还会造成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从视觉上来说也是一个败笔,而为了营造复合化空间的效果将两者相加,这就是设计上的生搬硬套。另外,原本单一的两个功能空间相互融合,还应讲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转换一下销售概念,增强品牌的定位,将销售功能弱化,使消费者对此品牌的概念越来越清晰。

3.3空间的系统与整体

复合商业空间既要体现空间的组合,又要融合空间的功能,还要展现空间视觉上的系统与整体。例如,胡桃里音乐餐厅,它处于低端消费餐饮的洗牌和高端消费餐饮的萎缩阶段,这种背景下的胡桃里,保证了食品的味道和品质,又将音乐、文化和环境巧妙地整合起来,强调和突出“音乐酒馆”的独特品类,围绕“音乐、文艺”两大核心,创造出集餐饮、音乐、文化、艺术等于一体的空间交流平台,还能找到摄影、绘画、舞蹈等文化艺术共鸣。可以看出,这样的商业空间奠定了文化艺术的基调和核心,其空间格局设计成多功能分区的复合空间形态,店铺的外墙、内饰、装饰物等随处可见其文化艺术的元素。每一个城市都有热爱文艺的人,胡桃里正是这样一个激勉并唤醒这群人的场合,它为顾客精准打造的文艺活动和主题派对,将这种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商业空间,并且保证了店铺的整体统一性。

3.4保证主次关系明确

不同功能空间的融合,必定会有主次关系之分,就像作画要讲究画面的虚实关系和主次关系,不至于一眼望去看不到重点。在复合商业空间中,店铺内需要有个主推的商品保证盈利,其他的附加业态应做到辅助主业提升业绩的作用。另外,主次关系还应体现在空间功能的规划上,从布局上就体现出主次之分,越是空间中的重要区域越应划分给主要商业内容的产业,将易于隐藏或适于点缀的位置规划为次要商业内容,也可以从空间的色彩、材质、光感的强弱对比来区分或凸显主要商业内容和次要商业内容,形成视觉感上的主次区分,达到商业空间的比例平衡,避免造成空间模糊的感觉。

3.5保障空间环境自由

面对同质化的竞争,以及消费产业的不断升级,消费者更加关注商业服务质量和环境氛围。如今的商业空间早已不是由销售人员站在柜台为消费者拿货品的时代了,而是倡导自主购物,顾客可以自行选择购买喜爱的商品。在这里,导购员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重要的是保障空间环境自由,使消费者在精神上更加舒适放松,全面了解商品的信息,直观感受商品的性能,反复对比选择后作出购买的决定。另外,大多数年轻人不太喜欢导购员一直跟在身后,这也说明了消费者希望能有一个自由购物的空间环境,而不是盲目地听从导购的宣传。一个开放自由的购物环境才能够吸引消费者,例如无印良品和宜家的自由化购物空间,商品的组合式陈列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好的参考依据。只有保障空间环境自由,才能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商品性能。

3.6结合线上线下优势

互联网经济促使电商的兴起,受到了人们的大力推崇,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衍生出大量的网上交易店铺。然而,大众网购的热潮深深困扰着今天的实体商店,虽然人们在不断创新和优化商业空间的发展,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交易仍普遍受到欢迎且热度不减,其原因还是源于它的便利性。但是,线上交易与实体商店相比也有其无法亲身体验的劣势,购物时只能依靠网上图片或一些评价来判断商品的好坏,并且购买之后还需要等待物流送货。因此,实体商店完全可以结合线上线下的优势,依据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空间设计,将线上交易的便捷充分运用在线下体验的实体商店中,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全方位的消费体验,既减少了收银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顾客等待付款的时间,还可以提高消费的便捷性。快捷的线上交易促使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更加愉悦。

4结语

纵观历史,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必须符合大众的消费行为和心理需求,将更多的关注点回到人的本身,以一个更为人性化的视角来设计商业空间环境。商业空间自发展以来,受到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产生了不同功能的商业业态,也形成了相同时间段营业、相同或相近功能复合式的商业空间。复合商业空间是多种业态在同一个空间和同一时间段内混合经营的商业模式,它以一种创新的设计方法指导并改善传统商业模式,适应了时代变迁的大背景,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在同行业内凸显出来。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如何创新和完善这种商业模式,采取相适应的复合商业空间设计策略,从而赋予商业空间新的生命活力,这些是设计师们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本文旨在为商业空间设计的科学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理论支持,探索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作者:李明明徐钊何蕊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91-92.

[2]邓化媛.消费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商业空间设计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9(7).

[3]刘廷杰.后现代的商业空间——体验一种非“短暂”的时尚[J].时代建筑,2005(2).

商业文化的功能篇4

【关键词】特色商业街区;商业文化主题;历史文化内涵;商业业态

商业街是人流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商业街规模大小不一,和经营的商品的类型有关,比如,经营服装的商业街和经营建材的商业街其规模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商业街的规模必须体现市场需求和所经营的商品适合的经营规模。如果一个商业街盲目追求规模效应,那么商业街将会面临市场承接力不够引发的经营困境。

现代步行商业街的建设重点不仅仅表现在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的关怀上,更为重要的是展示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与世界著名商业街接轨,成为北京第一金街的关键所在。

1.我国商业街的现状

1.1现代商业街的内涵

现代商业街,有人称商店街,是指同类或异类的多家独立的零售商店,餐饮!娱乐!旅店等各种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在一起,形成商店集中区,有的商业街是一条或者若干条街区组成,商业街分为步行休闲街和各种商品类型的专业特色商业街,步行街以休闲为主要特征。有人将商业街列为商业业态的范畴,有人将其列入商业区或者商圈的商学范畴,但不管怎样,步行街是商业社会一个值得关注的商业现象,既与业态有关,也与商业区相关。商业街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当地居民!游客休闲!购物!娱乐!消费的汇集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活力的象征。

1.2我国商业街的现状

商业街在发达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了,可以说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佛里达大街、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美国纽约第五大道、韩国汉城明洞大街、日本东京新宿大街、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等。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由新中国建立时10.6%提高到了42.99%(2005年底),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要达到58%左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商业街已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经营中的一个热点。我国较著名的商业街有: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北京王府井、苏州观前街、南京湖南街、重庆解放碑、哈尔滨中央大街、广州北京路、深圳东门、武汉汉正街、沈阳太原商业街等。

商业街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刺激了众多商家的竞争,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也成为一个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催化剂。

2.南浦-凤溪特色商业街改造前分析

2.1改造的目标

南浦路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旧城核心商业区范围内,东临成青快速通道(凤溪大道),西至杨柳河,总长度约为900多米。改造前东段已形成以中低端餐饮为主的商业建筑群,但是餐饮业态单一、餐饮经营时间仅限于中餐和晚餐时段,同时西段待建开发商业用地由于对商业街区信心不足,迟迟未能动工。

凤溪大道与南浦路呈垂直相交,紧邻凤溪河。滨河景观改造已经完成,并且将鱼凫文化作为景观的元素,但是滨河景观与商业发展相背离,沿河餐饮基本以低端餐饮业态为主,店面店招杂乱,缺乏与凤溪河景观的互动,滨河商业价值未能体现。

这次改造希望通过对东段的打造强化餐饮商业功能、提升商业价值进而带动西段的商业发展,最终形成南浦-凤溪片区核心商圈。整个项目实施包括文化主题定位、外立面的改造、景观改造、业态规划等过程,力求通过树立鲜明的“南浦盛宴和鱼凫酒廊”餐饮文化主题,引入餐饮休闲多种业态,

大力发展以餐饮、休闲、娱乐为主,具有24小时活力的文化商业特色街区,从而有效促进南浦路西侧待开发地块建设,最终形成南浦、凤溪片区商业圈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2.2商业街发展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奠定极核作用。南浦-凤溪商业街区位于温江旧城核心商业区范围内,有政府部门、商务办公、居住进驻其间,并紧邻大学城,发展并进一步形成区域性商圈的极核带动作用明显。

(2)自然环境优美。南浦-凤溪商业街区东临凤溪河,河边柳树成荫,已建好的亲水平台、鱼凫花池,形成了优美的滨河景观。

(3)历史文化优势凸现。温江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古鱼凫国的遗址所在地。同时南浦意为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所以,南浦是古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古有歌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凤溪商业街区兼具南浦历史文化与凤溪鱼凫文化,是商业街区独具的文化优势。

(4)发展潜力优势明显。南浦路西段的待开发地块主要为商业用地和商业兼容住宅用地,为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预留空间,对塑造城市空间形象、丰富商业业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凤溪大道作为成都-青城山快速旅游通道的重要节点,对于丰富温江旅游内涵、吸引过往旅游人群具有重要作用和极大的潜力。

2.3商业街发展面临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商业文化定位。南浦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在现状商业发展中未对其进行挖掘利用,在城市街道的发展进程中未能将南浦文化融入。

(2)缺乏对滨河景观的利用。改造前,凤溪大道西侧商铺与滨河景观之间的10米宽道路被用作停车位,阻断了商家与滨河自然景观的联系。

(3)商业业态单一、商业潮汐现象严重。南浦路主要以休闲、餐饮业态为主,营业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及下午用餐时间,其余时间街道人气不足,夜间经营时间较短。

3.商业街改造原则

3.1规划适度原则

规划适度是指合理地规划商业街的步行长度、通行宽度、建筑高度、营业面积、业态分布、停车位等多种要素。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和繁荣是以上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规划适度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利益均衡原则。旧城改造中的商业街区更需要把握规划适度原则,突出功能性、经济性、景观性,才能达到各个利益主体的平衡,从而创造出优质的消费环境。

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规划改造过程中经过政府大力协调、专家论证,充分考虑人步行的舒适度,起步区控制在400米的步行长度,同时对建筑的高度、天际线的丰富度、商家的业态、停车位、公共设施进行了综合规划,力求打造舒适、便捷、繁荣的商业环境。

3.2文化特色原则

南浦-凤溪商业街区是温江区力求高标准打造的文化名片。为了充分挖掘南浦-鱼凫文化,在规划之初政府就集思广益,进行了专门的文化研讨,并将南浦-鱼凫文化充分体现在改造的每个细节中。从造型要素、文化景墙、诗词歌赋、广告推广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体现,力求创造“最温江”的特色商业街区。

3.3强化功能原则

商业街区的基本功能是发展商业。因此,改造和再开发都必须围绕商业功能展开。人车交通组织、停车位、室外经营场所、公共设施等都要根据商业功能来配置,只有商业功能完善才能带来商业街区的永久活力。

根据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特点,鼓励发展文化特色餐饮。加强凤溪大道滨河景观与商业的联系,打造宜人的露天滨河商业带,将酒吧、露天咖啡、露天西餐等业态引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结合街区周边闲置空地加设停车场,强化商业配套功能。

3.4创造效益原则

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改造设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旧城改造提升了城市形象,同时通过混合商业街功能,丰富了商业街业态,凝集了商业街人气,提升了街区的(下转第58页)(上接第56页)商业价值。

4.商业街改造设计要点

4.1平面布局

规划结合街道现状情况,营造开合有致的街道空间,形成t字形商业空间。在南浦路与凤溪大道交叉口设置“南浦盛宴”牌坊,吸引成青快速通道(凤溪大道)消费人群的眼球。沿凤溪河设置露天木平台,折柳行吟文化主题景墙,将柳文化、南浦文化等融入街区改造中。

南浦路西段分别由南浦盛宴、柳城聚席两座牌坊界定商业街空间,将围墙设计改造成文化景墙,将与南浦文化相关的诗词、图画以浮雕形式融入景墙,增强街道文化氛围。凤溪大道以鱼凫酒廊为主题,依托滨河景观,形成以折柳行吟主题景墙为中心的特色酒吧街。街道中设置有主题情景雕塑、风格独特的售货亭、啤酒桶花钵等。处处体现街道的休闲文化氛围。

4.2空间形态

通过设置南浦盛宴牌坊集中视线,并在文化景墙后种植植物,弥补空间界面的单调。南浦路中间段人行道局部放宽,成为街道空间的高潮部分,为小型聚会、表演提供了场所。南浦路的最后一段以柳城聚席牌坊作为空间界定,看似前一段的收尾,又似南浦路西段下一步改造的延续。凤溪大道改造成全步行的滨河餐饮休闲景观带,在柳树掩映下具有艺术时尚气息的室外咖啡座、形态生动的街头情景雕塑、优美别致的家具小品构成了别有情趣的休闲空间。

4.3建筑特色

南浦路外立面改造延续传统建筑风格,通过彰显传统建筑梁柱结构的外立面划分及空调机位的统一规划装饰,塑造立面层次丰富,符合南浦盛宴主题的街道空间。凤溪大道建筑通过外立面涂料装饰、门窗线条装饰、空调架的更换等简单的手法将其设计为造型大方、视觉感强的简欧式建筑风格。同时通过露天商业景观强调浓郁的滨河休闲文化,体现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强大包容性。

4.4景观特色

景观设计注重街道整体形象塑造,充分利用地面浮雕、压印混凝土、灯饰照明、雕塑小品、绿化盆栽等景观处理手法,注重环境设施的尺度和细部的设计处理,设计独具特色的啤酒桶花盆和垃圾桶,在滨河平台运用木质材料,配以八角金盘、非洲茉莉等地方特色浓郁的绿化,使整个景观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和艺术性。

5.文化理念导入

在旧城的复兴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商业与文化的结合,“以文兴商”是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文化商业结合模式。在丰富的南浦-凤溪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明确的商业文化定位促进特色商业街的形成和发展是本次改造的重点,并希望以项目启动区带动整个商圈的进一步发展。

在凤溪大道强调滨河的鱼凫文化,根据自建房空间尺度小、高度低、易于改造的特点,将其规划为滨河鱼凫酒廊,与滨河景观充分结合,发展露天咖啡、酒吧一条街,满足消费者亲近自然、热爱露天休闲商业的需求。在南浦路与凤溪大道交汇的节点重点打造具有古典文化风格的“南浦盛宴”牌坊,突出餐饮的商业特色。将原有闲置围墙改造成绿树掩映中的诗词歌赋浮雕景墙,地面浮雕不仅以古典的“南浦盛宴”印章为造型元素,而且突出温江区“花乡”主题,不仅丰富了文化元素,而且创造出“最温江”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有人气才有商气,在现有大型餐饮的基础进一步引入文化高档餐饮,以浓郁的文化特色引领餐饮商业的发展。养生、休闲中心的引入不仅深化了文化内涵,而且丰富了商业业态。

商业文化的功能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体特点社会交际功能

一、引言

商务英语是涉外经济活动中的主要交际语言,对商务英语的学习及研究,使其逐渐形成独特的文体特征。商务英语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语言简洁准确、内容具体、语义明晰;语气礼貌、语体正式。

二、商务英语语言文体特点

1.词汇特色

(1)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多用专业词汇。其语言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它是商务实践、商务理论知识的载体,用词有明显的专业性。如商务函电、经贸英语、商务合同、经贸英语翻译等。这些都毫不例外地涉及到经贸商务知识和专业词汇。

(2)商务英语是商务活动的工具,通过阅读文献可以发现:商务英语常用简洁、易懂、规范、正式的词,甚至法律语言,淡于修饰。这一特点是由国际商务交际的性质决定的,因为国际商务交际非常讲究效益、效率,使用常用的词语便于交易双方的理解和接受;修饰语少,内容上直截了当。偏僻的词汇可能会增加双方沟通障碍,因而不受欢迎。商务英语的词汇选择讲究精炼、严谨,很少使用口语化的、非正式的、生僻、不规范的词或行话。

(3)商务英语用词注意轻重,承诺留有余地,然而,数字与时间概念却比普通英语的表达精确得多。因为,商务活动中承诺方式的不同意味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承诺时用词过于绝对或过分肯定,则缺少灵活性,而轻描淡写的承诺又给人以无诚意或不负责任之感,因此,承诺程度的把握甚为关键。商务英语文件,尤其是合同中的时间和数字概念表达须尽量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忌用模糊词。慎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因为商务文件通常是确定有关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4)商务英语措辞礼貌,讲究客套。措词婉转、诚恳、却又不卑不亢,忌盛气凌人,强人所难。礼貌是缓和紧张气氛,赢得善意尊重的有效手段。所以,尽管竞争激烈,但表现商务交际上总是彬彬有礼。商务英语中的这种措词婉转手法貌似平常,效果却很大,婉转的语言比强硬的措词更有力量,这也反映出国际商务交往中既严格又灵活的语言运用规律。

2.语态、时态特征

普通英语中被动语态随处可见,多用于描述的语句。商务英语则不同,句子的动作主体通常比较明确,均慎用被动语态。这是因为国际商务活动中责任与义务必不可少,动作主体不清,则责任不明,难以让对方信赖。商务英语中多用现在时态,少用将来时态。

三、商务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

商务英语的特殊性在于:它总是与某一具体职业或行业相关联;其普遍性则是指,它同样具有普遍性社会交际功能。ellisandJohnson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商务英语的三大主要功能:目的功能、交际中的礼仪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根据笔者对商务语篇的分析,商务英语还有一大功能:文化交流功能。

1.目的功能

ellis和Johnson认为,在商务会议、会谈等商业语境中,语言交流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强烈的目的感,这就赋予了商务英语强烈的目的功能。商人的商务交际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交易活动等的过程、方式、方法。由于商务中的竞争异常激烈,除交际性语言外,商务工作者所用语言多为事务性的:即如何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或如何说服他人同意自己的提案、行动计划等。这种强烈的目的感,使得商务英语措辞更加婉转、礼貌。

2.交际中的礼仪功能

商务工作者经常接触从未谋面,或了解甚少的人。由于工作繁忙,会谈往往很简短,因此,为了能使这些来自不同文化,操不同语言的人们彼此适应对方,有必要形成一套能够得到广泛接受的会谈方式。ellis&Johnson认为,商务人员的社交接触常常带有浓烈的礼仪感,在常规际中,往往使用格式化语言。人们广泛接受的交际风格是既不失礼貌,又简短、直截了当。交际性谈话的风格和内容体现了双方要求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同时,又要保持距离、不宜出现过分亲热的局面。

3.信息传递功能

在商务信息的传递中,尽量避免误解,缩短信息的处理时间甚为关键。因此,ellis&Johnson认为:商务英语中表示逻辑关系的词汇,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方式更为人们所青睐。同时,语言力求简洁,一些广为熟知的概念常以词串的形式出现,如cashwithorder,justintimeofdelivery等。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商务术语,以节约时间,如primaryindustry,parentcompany等。其中许多为首字母缩写词,如CiF,FoB等。这些是由商务英语的信息传递功能所决定的。

4.文化交流功能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差异,在洽谈时,往往面临着谈判人员的性格特点、谈判方式、行为举止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文化冲突。事实上,不少谈判人员往往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作为理解对方的尺度和标准。实践证明,商务人员应避免“文化参照”,适应异国文化差异。在谈判中,应熟悉别国的文化背景,把握对方的性格特点,以便在谈判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而且经常会引起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因此,涉外商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外语运用能力,而且必须了解、熟悉异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经营习惯以及商业价值观,提高商务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商务交际和文化交流的多重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务工作者要从研究该领域的专业英语入手,掌握规律,了解其与母语的差异。只有符合业内人士语言习惯的商务英语,才能真正为中国的国际商贸打好语言桥梁。商务英语涉及语言、交际技巧、商务知识、文化背景等各个方面,有着独特的语言文体及内容特色。深入研究其特色有助于我们对商务英语的本质、功能及其应用的进一步认识,从而推动商务英语的研究与学习,提高商务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ellism.JohnsonC.teachingBusinessenglish[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3~14

[2]林添湖等: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在中国[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商业文化的功能篇6

关键词:城市商圈功能定位产业联动空间布局

引言

城市商圈的形成是现代文明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区域经济的新发展,现代商圈的发展对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越发显现。商圈作为新型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发挥聚集经济的作用,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丰富城市休闲文化生活、方便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城市商圈的巩固和完善,必将促进一个城市、地区乃至国家商业、旅游、文化、地产等事业的全面发展。城市商圈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它往往受到经济、环境、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型城市商圈的建设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对城市空间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城市商圈的建设必须遵循规划先行、明确定位、产业联动、合理布局的思路,确保最大程度地发挥商圈繁荣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

结合商圈特色明确功能定位

特色商圈是城市经济功能细分的结果,从动态的角度讲,商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产业或者城市功能要素在特定的城市空间集聚的过程。科学合理的商圈定位是商圈持续、稳定发展和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前提,也是增强商圈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商圈辐射力,提高商圈对城市服务业发展贡献力进而提高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保障。

(一)商圈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

商圈的功能定位取决于商圈的环境基础和资源基础。因此必须在环境分析、态势分析和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对商圈功能进行合理的定位。

1.环境分析。从商圈区域位置、交通条件、人口分布、消费需求、商业集聚程度、土地资源、已有业态分布的基本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对环境优势的利用和对环境劣势的改善,实现商圈发展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

2.态势分析。通过横向、纵向对比研究,准确定位商圈发展水平和基本态势,在商圈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效克服短板效应。

3.资源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对商圈现有商业服务业资源做出客观评价,充分发挥存量资源的潜力,强化流量扩张的改进力。

(二)重庆观音桥商圈功能定位

重庆观音桥商圈功能定位遵循图1所示的研究路径,得出“都市活力中心”的主题定位和“时尚消费、财富基地、国际街区、文娱天堂、不夜之城”五大定位内涵,在此基础上赋予整个商圈“时尚商业、现代商务、餐饮酒店、休闲娱乐、公共服务、商务居住”六大功能。

围绕功能定位形成产业联动

作为第三产业聚集的增长极核,商圈的产业效应直接表现为与相关服务业的有效衔接,此处仍以观音桥商圈为例,探讨结合商圈功能对接相关产业,以产业发展凸显商圈功能,以商圈成长带动产业持续发展的互动机制。

(一)结合商圈功能制定产业发展战略

如表1所示,根据观音桥商圈的六大子功能对应产业,将观音桥商圈的核心支柱产业确定为零售业、住宿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娱乐休闲业、商务服务业和现代文化产业(见表2),形成多业态协调发展的良性态势。

(二)商圈内的业态融合

目前,在各大商业中心的发展中,零售性业态与娱乐性业态配合综合集成式发展已经成为发展趋势。首先,业态融合是传统商圈保持活力的必然选择。随着居住地逐渐向老城区分散,便民服务业开始向郊区居住组团转移,原有的商业中心面临同质化竞争困境,配套购物和休闲娱乐设施场所的出现再度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维持了市区的活力,基于娱乐、餐饮和购物活动的夜晚经济也得到充分开发。其次,业态融合是现代零售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网络零售等新兴零售方式对传统零售业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而第四次零售革命中的主力业态—购物中心也已经发展成熟,当前情况下亟需通过零售与休闲娱乐的结合来保持零售业态的竞争优势。因此,业态融合是商圈为适应消费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的功能调整。休闲和购物复合型商圈能够把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集中在一处,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从而构建城市中心型消费空间。成熟的商圈内部功能结构可以用图2表示,充分体现了不同产业在商圈内的融合性发展。

基于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谋划空间布局

商圈内不同业态的空间布局需充分考虑商圈功能、产业发展等多层次关系,才能够实现功能配套,形成合力,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商圈建设的整体效应。

(一)商圈布局理念

1.生态城市理念。商圈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商圈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商圈建设符合生态规律,保障充足的绿地面积,完整的基础设施,在涉及到滨河、滨江景观服务业建设时,实施有效的自然保护。

2.紧凑城市理念。商圈建设必须在有效节约用地和合理城市功能之间寻找平衡点,因此要坚持“紧凑型”规划理念和建设方针,强调功能上的紧凑,不同功能的空间融合。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建设以步行非机动车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为主体的区域交通体系,实现城市形态的紧凑。

3.新城市主义理念。商圈发展要借鉴新城市主义理念,前瞻性地考虑郊区化、城市空间拓展和中心城区活力等问题,强调社区的紧凑性和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以公共交通节点为中心结合商业、办公、住宅等综合用途进行集约型开发,合理利用轨道交通节点,设置商业区、商务办公区以及文化体娱乐设施。

4.健康城市理念。商圈应成为健康城市的核心。商圈内部应当分区域提供多种类型的购物、娱乐休闲场所和空间,同时要构建覆盖整个商圈的人性化设施、设备与服务体系。

(二)观音桥商圈空间布局

承续商圈现有优势产业,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和发挥观音桥商圈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滨江资源,遵循“时尚消费、财富基地、国际街区、文娱天堂、不夜之城”的发展定位,凸显零售、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的强势支撑作用,观音桥商圈将形成时尚潮流中心区、国际商贸总部区、都市生活体验区、浪漫休闲文娱区、魅力滨江风情区五大主题功能区(见表3)。

现代商圈发展长效机制

商圈是经济社会多种因素发展的产物,它既受市场力量推动,也借助行政力量形成。为保障商圈在科学的定位下健康发展,商圈内外产业协调运行,需要运用综合杠杆构筑商圈发展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商圈发展的规划与考核。经济大发展、城市大建设的背景下,规划先行指导商圈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规划之外,应当强调对商圈绩效的监测、考核与补缺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商圈建设必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才能形成商圈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其次,解决商圈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现代商圈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持,然而伴随商圈成长、网点集聚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却构成商圈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在商圈建设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商圈发展与交通体系的协调,有效利用轨道交通节点,完善商圈立体交通格局,避免给商圈交通带来过大压力,既要注重提高网点层次性和聚集度以满足购物的针对性和便利性,又要通过网点合理布局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点过大过密而抵消交通设计效益。最后,完善商圈发展政策手段。将商圈建设和发展融入到全区、全市发展的大局,创新管理体制,争取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商圈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先庆.现代城市商业聚集与商圈的发育成长—以广州大道北商圈为例.中国流通经济,2009(6)

商业文化的功能篇7

缘起:对一个商品品牌名的关注

a企业曾经在外地对蜗牛食品和蜗牛产业研究多年,发现制约蜗牛食品产业化的瓶颈是蜗牛冻肉的卫生指标。一是蜗牛每天都要进食泥土,从中吸取微量元素,其中一部分是有害的重金属,还有对肝脏很有害的铜元素。它们几乎全部严重超标,很难排除。二是蜗牛的黏液难以清洗,蜗牛长期生长在高温潮湿、黑暗的环境里,靠自己的黏液分解微生物,伴随有腐烂发臭的味道,常规清洗后仍旧有一股夹汗味。除了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人习惯这个味以外,绝大多数国家的人都不习惯。过去的蜗牛冻肉都是小规模的作坊式的常规清洗,甚至是厨师自己动手清洗。

经过大量的实验之后,a企业取得了成功,开发出了“蜗牛消毒清洗液”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在选择市场区域时,因看好上海市年400亿元销售额的餐饮业市场和年1400亿元的“吃的商品”的消费水平,以及上海市场的辐射能力,a企业决定进入上海。

首先开发的产品就是蜗牛冻肉产品,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送检样品的卫生品质接近FDa标准,特别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未检出”,完全可以生吃。a企业将其商品品牌命名为“真我牛”,商品类别为“法式本真蜗牛”,商品形态为“冻肉”。

分析:“真我牛”的品牌路线与品牌系统构成

经与a企业决策层交流,进一步弄清楚了商品品牌的命名路线和品牌的内部构成。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以“真我牛”法式本真蜗牛冻肉为例,构成商品品牌系统的最为基础的部分是“商品的成分与结构”:蜗牛富含17种氨基酸、30多种消化酶和丰富的微量元素,且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更重要的是它不含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整体卫生指标接近FDa标准,符合21世纪人类健康膳食、均衡营养的理想(小平和陈云生前对蜗牛也都情有独钟)。a企业依据检测报告将蜗牛冻肉的成分形成了一套成分组合,命名为商品的“成分概念”。

在“成分概念”之上的是商品的“功能概念”。其实,蜗牛的功能很多,不仅有营养功能,还有药用功能和保健功能,蜗牛入药有20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在治疗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时,常常被用到。因为蜗牛冻肉只能申报食品批号,所以a企业也就只能宣传蜗牛的食品营养功能。其功能组合或者说其“功能概念”为:

1、本真营养,这是针对那些受环境污染严重的竞争产品而言的,蜗牛不仅受污染较少,运用a企业的核心技术其卫生标准达到FDa指标,还因为蜗牛作为比恐龙还要古老的原始低等生物,其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2、均衡营养,如上面所述。

3、丰富营养,a企业的蜗牛冻肉蛋白质含量高达68%。需要说明的是,蜗牛营养价值的综合指标超过鲍鱼,在法国等西方国家,蜗牛被列为世界“四大名菜”(其余为:鲍鱼、鱼翅、干贝)之首。

接下来的是商品的市场概念,它是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的结合体。a企业将其蜗牛冻肉商品类别定位成“法式本真蜗牛”。所谓“法式”就是区别于国内的常规清洗生产的蜗牛食品,而所谓“本真”则是区别于其它受污染严重的食品(包括蜗牛食品)。至于其市场目标的核心人群大致可定义为:高收入、高学历、熟悉国际化饮食习惯、具有时尚特质的成功人士,然后才是工薪阶层和普通市民。当然,a企业对目标人群的描述远比这里所陈述的要细致和深入。将产品定位和人群定位结合起来,a企业提出了“健康膳食”的市场概念。

特定的市场目标群体,具有特定的消费文化。a企业根据其商品的“市场概念”,进一步提出了商品的“文化概念”:成功、自信、率真、时尚。这样的文化概念也就是商品品牌所要传播的概念,这是其一;其二,如何通过品牌名将市场概念、功能概念、成分概念等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系统,a企业将这一做法称之为“商品品牌策划”。

最终的结果就是,a企业选择了一条复合了商品的功能概念和文化概念的命名路线,确立了商品名为“真我牛”。“真”既是文化概念里的“率真”,又是功能概念里的“本真营养”;“我”既是文化概念里的“自信、自我”,也是功能概念里的“均衡营养(符合我的营养理想)”;“牛”既是文化概念里的“成功、牛气”,又是功能概念里的“丰富营养”。商品的功能概念和文化概念在商品名里获得如此统一,无疑为商品的市场概念“健康膳食”做了最好的注脚。

思考:让商品品牌肩负起更多的商战功能

给商品命名的惯用做法是,洋名字、土名字、古典味很重的名字各写上几个,再从中挑选一个感觉好的就行了。根本不会像a企业这样对一个还未上市的商品,如此煞费心思的进行“商品品牌策划”。而a企业给我的认识就是,做好了商品品牌的策划,就可以让商品品牌承担起更多的商战功能。

比如a企业在完成了商品品牌的策划之后,为准确有效的传播品牌理念和文化,设计了一个“真我牛”卡通形象,以蜗牛为原型,将商品文化概念“成功、自信、率真、时尚”通过设计元素注入到卡通形象之中。不需要任何文字,你就可以看到一只可爱、自信、时尚、活力的蜗牛形象。a企业通过卡通形象和“真我牛”中文名设计组合,初步完成了商品品牌的视觉化。用设计师的话来说,就是“让商品理念看得见”。

现在,我们就可以着手分析“真我牛”品牌因商品品牌策划而获得了哪些商战功能。

首先是区隔功能。通过“真我牛”品牌的字面意义和它的谐音“真蜗牛”,首先给消费者的联想就是:第一,蜗牛;第二,非常好的蜗牛。如此,一个高端品牌的蜗牛冻肉商品就出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商品品牌也就将该商品同其它同类产品进行了很有效的区隔。

其次是传播功能。按照a企业的说法,消费者首先接触到的是你的商品名及标识。如果能利用品牌名来传播你商品的功能、文化等,你是不是就节省了很多的广告费?什么是“真我牛”?就是“真蜗牛”!汉语拼音完全是一样的,只是声调不同而已。如此一来,是不是特别容易记忆?更重要的是,它还传播了你的产品策略,传播了商品品牌的个性。实现了这么多的传播功能,是一般品牌名难以想象的。

第三是沟通功能。“真我牛”,谁“真“?谁“我”?谁“牛”啊?是商品更是消费者!说消费者“率真、成功、自信”,谁不高兴?谁都会高兴的。一高兴,什么都好沟通,消费者也乐意听你和他沟通。经过系统策划的品牌,因此也就具有了更好的沟通功能。

第四是识别功能。有个性就有识别,“真我牛”不仅有一极具个性、极具张扬色彩的名称,还有一个极其可爱又极具识别功能的蜗牛卡通,两者组合起来,其识别功能也因为商品品牌的策划而得到加强。

最后是市场阻击功能。“真我牛”就是“真蜗牛”,这样的商品品牌作为商标注册以后,对别的竞争者就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品牌壁垒,要想超越我,就得越过一道不小的品牌壁垒。当然,这道品牌壁垒的高低,还取决于a企业今后在市场上的实际业绩如何。

结论:商品品牌策划值得在企业中推广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就“商品品牌策划”得出两点结论。

一、商品的成分、功能、市场与品牌之间天生的就存在有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商品品牌策划工作就是将商品诸多概念的内在的联系,自觉组合成一个更加具有营销价值的系统。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并用商品品牌将它们统一起来,就成了商品品牌策划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商业文化的功能篇8

按照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建设规划》)要求。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以“四高”支撑“五心”定位:“高度复合”。它是主导功能鲜明,功能高度复合的综合型功能区;“高度集聚”,它集聚金融业发展的各类要素;“高效开发”,土地集约利用;“高端产业”,产业规划走高端化、精品化的道路。

与陆家嘴错位发展

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建设,与浦江对岸的陆家嘴金融城如何错位,是规划中首先考虑的问题。

陆家嘴金融城在产业规模、功能性机构、要素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外滩则在历史文化、商业环境、综合服务等方面具有特色。为发挥各自优势,外滩金融集聚带定位于“金融延伸服务业的制高地”、“新型金融机构的集聚地”和“金融生态环境的特色地”,以与陆家嘴形成错位发展的态势,实现“一城一带”求互补,浦江两岸尽朝晖。

根据《建设规划》,外滩金融集聚带的产业功能集中于“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三大板块。资产管理中心,具备面向全国的资产管理服务功能和面向全球的资产管理研发功能:资本运营中心,具备支持亚太地区各类企业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实现国际战略扩张的资本支撑功能;金融专业服务中心,具备支撑资产管理等各种金融产业业务的金融中介服务功能、后台服务功能以及面向世界的高端金融服务外包功能。

为支撑上述三大板块,外滩金融带重点培育的金融业态有:包括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私人银行服务等为主的金融操作业态,以风险投资和私募为主的资本供给与基础运作业态,少量以基金、保险和证券为主的金融市场,以及会计、审计、咨询与评估等为主的金融客户专业服务业。

金融家的温馨之“家”

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最可贵之处,是突破传统规划的“功能分区”模式,变“功能分区”为“功能复合”,即有意识地把金融办公、商业零售、文化娱乐、居住配套等功能组织在一起,让外滩金融带成为名副其实的“7×24小时”的不夜城。这一规划思路,既是对百年外滩的历史传承,又凸显了以人为本、节能低碳的21世纪规划理念。

除了金融产业集聚的基本功能之外,外滩金融集聚带更能满足商务人士居住、消爨、旅游、文化等全方位需求,堪称金融家的温馨之“家”。

对于“留鸟”型商务人士,规划在外滩金融带共计新增(含在建)住宅面积约80万平方米,可容纳约2万人口。对于来来往往的“候鸟”族,酒店和酒店式公寓是他们的家。未来外滩金融集聚带将提供约3000套服务式公寓。

外滩要成为“金融家的家”,更离不开购物消费功能。外滩金融带的商业餐饮配套按“高级商业餐饮、中高档商业餐饮、旅游商业餐饮及社区服务商业餐饮”四个等级进行划分,高级商业餐饮主要分布于外滩滨江沿线及南京东路沿线,空间上呈现“t”字形布局。中高端商业餐饮包括苏州河南面商业街区、十六铺商业街区、复兴地块商业街区、金陵东路商业街区和董家渡中心5处市级商业餐饮聚集区和恒业里、元芳弄区两个地区级商业餐饮中心区。旅游商业餐饮主要结合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交通枢纽等旅游设施布局。社区商业餐饮设施主要分布在萤家渡地区及中华路沿线。街头漫步成为享受

一想到金融集聚区,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煞是壮观,可白领们往往从一幢楼走到另一幢楼,很不方便,没有树阴,没有小店,没有草地,街头漫步自然少了分情趣。外滩金融集聚带力求在规划上就避免这样的窘迫,通过设立内部步行通道、开放街坊内的绿化广场、增设底层的特色商店和咖啡吧,开发更多的地下商业设施等,让金融白领在午后或者黄昏的街头漫步,成为一种享受。

在规划上,外滩北段将主要结合河南路等沿线街坊的整体改造,利用部分街坊内历史弄巷,开辟贯穿多个街坊的内部步行通道,通道总长为2780平方米:将利用建筑之间宽窄不一的通道或间距,过街楼、部分建筑底层开放等方式尽可能将公共活动网络予以连续贯通。考虑到北段的历史保护建筑分布较密,整街坊开发改造的机会较少,规划通过对街坊内破旧建筑进行拆除,开辟出街坊内部的绿化广场,总面积约3公顷,让步行通道和小绿化能够有序交错。

而在外滩的中段和南段,将通过地面、地上以及地下多种活动路径构建穿插和组织,形成多选择、多趣味、多变化的三维活动网络。当然,腹地与滨江之间的联系会更加强,在未来几年将有全新面貌的“中山东二路一东门路一人民路一龙潭路”的8-1地块,以及“中山南路一东江阴路一南仓街一王家码头路”的羞家渡13、15地块建设中,将建立连廊系统,连接滨江地区,金融白领们午后能方便地步行到滨江带。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二所副所长奚文沁透露,不仅仅是步行通道,在街道宽度、地下空间开发以及停车位的布局等等方面,外滩金融集聚带都力求以人为本。街道不会太宽,便于大楼之间人员的往来;而外滩和董家渡的停车泊位也将大幅提升,方便该区域的进出,其中外滩的停车从现在的2280个提升到8335个:而董家渡从目前的1430个车位提升到14350个车位。

重现旧时金融业风貌

外滩是上海金融业的发源地,曾是世界公认的“远东金融中心”,上世纪20、30年代,江西路也曾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外滩北段的历史风貌区,每一幢大楼,每一段街坊,在旧时都曾上演过惊险跌宕的金融炒家对垒故事,大多数已经被人遗忘。而在外滩金融集聚带的新规划中,这些尘封的故事,将随着历史建筑的修缮和文化设施的增设而浮现出来。

据了解,目前外滩金融集聚带的“老大楼”有169幢,其中有100处为优秀历史建筑,多数分布在延安东路以北地区,总建筑面积为115万平方米。这些“老大楼”,约13%为行政事业类办公和设施落后、居住拥挤的住宅,另有少量建筑空置,也存在着外观陈旧、功能设置不当、外立面被破坏、缺少绿化景观等问题,未发挥“老大楼”丰富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商业文化的功能篇9

对于大多人来说,说起房地产,我们更多的关注是住宅地产,其实房地产是土地和建筑物之间关系的体现,因此它不仅仅是单一住宅领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产业分工,商业地产也早就列入了房地产的领域,因此房地产的发展模式将会成为一个多种产业共存的领域,我把它归结为产业地产。

现在,很多行业和土地的关系构成了产业地产,除了传统的住宅地产、工业地产,还有商旅文地产,比如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休闲地产、老年地产等等,这些统统都是产业地产。那么产业地产跟所谓的住宅地产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因为住宅地产的开发主要是开发完了以后把它销售掉,销售掉以后就供业主使用了,基本上来说它的价值只是在后来的市场运行中资产本身价值的变化,它不会产生新的GDp和新的收益,而其他的产业,除了可以实现我们前面的目标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在未来的运行过程中,它将会持续地对社会做贡献,产生反复持续、有规律的商业价值,不仅对投资人有收益,对就业有拉动,而且对GDp有稳定明显的贡献。所以未来的产业地产发展,我认为需要升级转型,通过创新模式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其中,由传统的地产开发模式转型为地产运营模式,这将是未来的一个重大的趋势和商业模式。

前不久,湖南步步高集团开发建设并成功运营的商旅文超级巨型城市商业体长沙梅溪新天地就是这方面有效探索的样板。

现行商业地产和商业模式的缺憾

中国最早的传统商业就是购物,而后就发展到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元化的阶段。由于这样的一个商业演变过程丰富了消费市场,提高了消费水平,也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在促进商业发展的同时,它对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它既满足了社会的大需求,也推动了现在商业社会的大转型。

商业是城市的形象,但是目前中国商业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开发的品质低下、经营模式落后、文化内涵缺失。造成这些遗憾的原因,首先是政府管理缺位,政府没有一个部门来管理或服务于商业地产行业;其次是开发主体错位,商业地产90%是由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而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公司主要目的就是第一轮开发以后把房子卖掉产生它的单一原始市场价值,对于商业运营战略未来和战略价值考虑欠缺;然后是商业物业运营管理不到位,除了简单的招租,大多谈不上运营管理水平;最后是缺乏营销创新能力,商业地产战略经营价值很低,除了原始的门店销售外,其所提供的服务体验和价值体验无论从感知角度还是增值角度都很微弱渺茫。

新型商业地产的出现

目前中国的商业主流还是传统商业,转型缓慢。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第二个方面就是新技术、新模式对于传统商业的_击已经非常明显,电商证明了中国的销售能力在上升,但是传统商业的销售增长能力却在下降,所以传统商业、房地产、商业零售投资、品牌互联网将走向合作与融合。需要提醒的是,网络商业平台是一个全新的载体,但是人们对实体购物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体验不管你怎么冲击它都不会改变。

所以商业地产要升级换代,它需要体验式、休闲式、娱乐式多形态多业态并举,现在中国商业最缺少的不是商铺的数量,而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全新感受和快乐体验的新型商铺。

商业是城市的形象,文化是商业的灵魂,未来的商业不仅是有形商品、工业品购物消费,还是文化消费、游憩消费,文化特色植入的游憩商业既可以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又可以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如前面我们提到的步步高梅溪新天地,还有K11购物中心等等。

商业植入地产、文化、游憩功能元素,既可以提升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产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文化特色鲜明的游憩商业代表城市商业的未来,新型游憩商业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城市的游憩功能愈来愈重要。城市游憩商业区(RBD)作为一种新的功能区,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旅游者进行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它既是城市的购物消费场所,又兼是景区的门户窗口功能,也属于旅游观光景区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城市新地标。它将逐渐随着旅游者的多种需要而发展出其它的一些服务功能。未来很多城市尤其是新城区商业发展不能仅仅就商论商,商旅文并重,多重基因融合,是新型城市商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于游憩商业

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功能区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简称RBD,译为“游憩商业区”或“旅游商业区”。

游憩商业区的概念

游憩商业区是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密集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种特定零售商业区。

游憩商业区的功能

服务功能。游憩商业区的服务功能是为休闲、旅游者提供休闲、餐饮、交通、购物、甚至住宿等服务,以便使旅游者顺利完成在本游览区的旅游计划。

商业文化的功能篇10

关键词:商业广告 社会教育功能社会监督

广告可分为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所谓商业广告,即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直接或间接介绍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广告。商业广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递商品信息;二是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即通过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

提到“社会教育功能”,我们往往首先想到“公益广告”,诚然。公益广告因其“公益性”而极易亲近受众,也因此在社会教育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之下。商业广告似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其推销商品的本质如司马昭之心。

可事实上,现代社会的商业广告已不是简单的叫卖行为。它在传递商品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加之其数量庞大并具有播出的“反复性”,因此商业广告能使其影响蔓延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对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

商业广告的社会教育功能分析

虽然商业广告具有社会教育功能,但在现实生活中,这项功能发挥得并不尽如人意,不和谐因素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商业广告社会教育功能的分析,探讨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与缺失。

具体来说,商业广告的社会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弘扬民族情感。

民族情感,包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及自豪感,是一个民族的情感纽带。如今商业广告强调以“情感”替代“自夸”。民族情感容易使各阶层的受众产生共鸣,因此,不论是从商业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或是从人文的角度,商业广告无疑能够成为民族情感的重要传递媒介。如阿迪达斯奥运广告胡佳篇,在广告中有无数双手托起了运动员。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迎奥运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我国运动员的坚定支持。

可事有例外。在商业广告作品中也不乏有伤害民族情感的案例出现。如立邦漆广告之“龙篇”,画面以中国古亭为场景。其中一根柱子因涂了立邦漆而光滑鲜艳。导致柱上的龙跌落在地。龙对中国而言寓意深刻,中华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文化标志。该广告无疑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可悲的是,该广告的创意队伍竟全是中国人。立邦漆广告的失败让我们看到,不尊重民族情感的商业广告就无立足之地。

传承传统文化。

“一个广告是由形象、语言文字、声音或其他要素组成的,每个方面都深受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形成了这个国家的广告风格和气派。”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培爱曾指出,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特别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历史和审美观念等对商业广告的制作产生着深远影响。正因如此,商业广告必然能够承担起在社会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

我们常看到一些商业广告制作者通过运用古典音乐、优美诗词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因素,使广告显得高雅并独具风格。如江南古坊酒广告――红灯笼、舞狮队、小桥流水、乐曲《茉莉花》以及船夫行舟的画面,在广告中融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景,体现出儒家和谐、圆融、天人合一的意境,使人不禁向往在江南古坊中品味人生、享受生活、抒感。

然而,与传统文化相违背的广告作品也并不鲜见。如丰田汽车“霸道”广告:一辆丰田“霸道”汽车和两头石狮,一头石狮呈俯首状,另一头石狮做敬礼状,广告语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关于如何获得他人“尊敬”。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德服人,而非霸道,这则出自中国制作人之手的“霸道”广告明显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扭曲。

传播价值观念。

商业广告传播价值观念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其广告理念能够影响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进取观、享乐观等;二、它体现的文化、观念等,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人们的社会美德。

如三菱汽车广告回家篇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展示了“家”的理念:一、女儿回忆自己童年被父亲接送的场景;二、女儿工作后开车回家,父亲依然在路口等她,望着父亲的背影。女儿感动地说:“原来父亲害怕我忘了回家的路。”该广告以父女间的亲情为出发点,震撼着每一个因生活忙碌而忽视父母、家庭的人。唤醒他们对家庭应有的关爱与责任感。

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传播不良价值观的商业广告。如我们一再强调反腐败,可有些广告偏要“逆水行舟”,公然以“送礼”为由头,推销自己的产品。最典型的莫过于脑白金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事实上,商业广告的影响是一把剑,不论其好坏,都极其锋利。因此,对其社会教育功能实现成败的因素分析就尤为重要,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商业广告社会教育功能缺失的原因

广告主体素质不高。广告主体是广告活动的提议者、策划者、创意者、实施者。由于商业广告作品的“付费性”,使其思想性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广告主体的价值观、审美观、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即商业广告的社会教育功能能否充分发挥,从根本来说取决于广告主体。如广告主体以奢靡为追求目标,他会以豪门生活来标榜自己产品的优秀。所以当广告主体的品位、学识、对问题的看法出现偏差时,就会制作或认同一些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的不良广告。

广告监管力度不够。商业广告是一种需要管理、监督的传播。现在,我国的广告法规还不健全,一些细节问题缺乏详细规定。同时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强,这种情况导致了广告行业缺乏自律,监管部门形同虚设的结果,成为滋生不良商业广告的土壤。因此我们必须对商业广告传播活动实行有效控制,从法律法规的角度确保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

境外广告冲击传统价值观。网络使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于是很多境外广告成为我们借鉴、学习的对象,但在现实中,各国的价值观、道德观差异较大,有些内容甚至是针锋相对的。加之网络的无选择性,导致其提供的资源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广告主体容易出现迷失自我,不辨是非,走极端的情况。

关于完善商业广告社会教育功能的几点建议

首先,定期考核广告从业者。正确的道德观是人们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广告活动也不例外。广告从业者应该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职业观,正确认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坚守原则。因此,广告从业者应不断完善、充实自己,这种充实一方面靠广告从业者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外力督促。笔者认为可对广告从业者建立合理的定期考核制度。考核内容集中在对其职业观的塑造方面,教育是目的,考核是手段。

其次,商业广告大赛评委多元化。面对境外商业广告涌入,境内不良商业广告出现的局面,笔者认为应多举办各类型的商业广告作品大赛,其评委可多元化选择:不单纯包括广告界的专业人士,也囊括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学家,甚至是普通受众等。既然商业广告面向的是普通大众,其评委也必然需要“杂家”会合,这样可以从专家、学者、受众等多重角度去规范商业广告的发展。

再次,对广告受众进行市场调查。商业广告面向受众,其商业影响、社会教育影响的实施对象也是受众,因此,重视受众反馈既能协助广告从业者创新广告作品,也能使其完成社会教育责任,可谓一举多得。对广告受众进行市场调查的工作可由广告公司、媒体或专业调查公司承担,其目的无外乎使广告主体了解市场需求,为社会发展呈上优秀的商业广告作品。

最后,强化社会监督体系的作用。优化社会监督体系对于规范商业广告,使其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实施外部监督,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第一,加强消费者监督。即通过消费者组织或个人行使监督的权利和责任。第二,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即将消费者监督与媒体舆论监督相结合,对不良商业广告进行批判和控制。第三,加强政府监督。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广告市场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严格落实有关法律。严肃处理违法与不良广告,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作为有着经济、文化、社会多重角色的商业广告,有责任利用其家喻户晓的特点,在宣传产品的过程中,弘扬社会公德、唤醒良知、及时规劝消费者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营造健康有序、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商业广告只有坚持真善美,与当代的社会精神风貌、道德风尚以及社会心理保持一致,才能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也才能有恒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