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十篇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十篇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3:33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1

(一)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趋势及对我国电信业的影响

分析影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十二五”期间影响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各种关键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预判,评估金融危机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影响,参考国外电信行业发展情况,评估我国电信行业的总体竞争能力,判研电信行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

(二)电信业和相关行业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业与软件业、广播电视行业等相关行业之间的融合或相互渗透的可能性、融合程度及发展趋势;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趋势,评估行业之间的融合或相互渗透对电信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电信业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业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行业自身优势和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问题,评估电信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四)新技术、新形势对市场格局的影响

分析研究以3G及宽带移动为代表的新技术和全业务经营对市场格局的影响及对策。

二、总体框架

(一)发展战略

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的战略定位,以及推进电信行业转型、发展信息服务业、电信业支撑“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完善tD产业链、固网发展演进策略、移动通信总体发展战略、互联网总体发展战略、宽带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提出电信行业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并保持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发展战略框架。

(二)发展思路

根据对“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电信业自身的发展变化情况的预判,从电信市场、技术、网络、企业管理、监管等多层面、多角度研究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研究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思路。

(三)发展目标

根据电信业发展状况和趋势,研究确定“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发展的宏观目标,并对业务发展和网络能力的主要指标进行预测。

(四)指标体系

分析现有指标体系,根据对“十二五”和“十一五”后期的市场变化情况的预判,特别是结合3G和tD业务的发展,研究引入新的指标,完善现有指标体系,实现全面、准确、真实反映电信行业发展情况和电信行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将关键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中。

(五)实施措施、政策保障

根据现实情况和对“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的研究和把握,对实施措施和政策保障进行研究,并研究提出重点建设项目建议以及相应的支持措施。

三、用户和服务

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用户和服务的发展特点及联系,并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

(一)普遍服务

从国家推进电信普遍服务的角度,分析新时期、新形势下电信普遍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类型、实施办法、推进策略等,研究电信业服务于“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十二五”期间普遍服务阶段性目标、未来发展方向。

(二)消费行为

全面分析我国不同消费群体,包括企业、家庭及个人的电信消费特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收入、支出、技术、业务等影响居民消费心理行为和电信消费决策行为的重点因素。

(三)服务质量

研究分析现有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全业务竞争、3G业务逐渐推广的条件下,电信服务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保障用户权益。研究提出新形势下的电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完善服务规范、标准,明确“十二五”期间服务质量改进的方向。

四、业务

(一)业务发展

根据对“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发展状况的预测和把握,分析业务整体发展情况,对“十二五”期间的市场需求、业务发展形态、发展趋势、生成模式、盈利模式等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重点研究。

(二)典型业务发展研究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信业将面临3G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定位、推广和完善产业链等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领域将研究3G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移动电子商务及增值业务等典型业务的发展,并重点研究融合业务的融合路线、融合方式、最先开始融合的业务及衍生出的融合业务产品等方面的问题。

五、技术和网络

(一)技术方面

分析研究各种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重点研究互联网、传输、无线、核心网、接入网、it支撑等方面的新技术。

研究三网融合技术,对电信行业如何有效引进三网融合技术进行分析;研究3G和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运营支撑系统等有关新技术。

(二)网络方面

研究下一代网络的总体发展趋势,互联网、移动网、传输网以及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和网络架构,结合新技术的发展,研究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策略和技术路线。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发展趋势,研究业务支撑网络结构变化和实现目标网络的技术路线,以及业务支撑平台的发展思路。研究我国国际电信业务和网络的发展趋势、研究国际电信出入口等网络设施布局。

六、市场开放和开拓国际市场

(一)国内电信市场开放

根据重组后国内电信市场竞争状况和国内外市场、技术、业务的发展趋势,结合wto机制,借鉴其它国家市场开放的经验并参考其配套制度,研究我国电信市场开放的总体思路及配套政策制度,并对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开放对策和措施,Voip、虚拟运营等业务开放的可行性等问题有针对地开展重点研究。

(二)电信运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电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能面临的有利或不利因素,并对提高企业自身素质、优化企业人才、知识、技术储备、开拓国际市场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增值电信运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电信建设企业、咨询企业联合开发国际市场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七、安全与应急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

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评估、研究互联网、3G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网路融合演进和业务创新对信息安全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研究互联网、电信网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安全标准体系、主要政策措施等问题,重点关注互联网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举措。

(二)应急通信

梳理我国应急通信的现状,借鉴国外应急通信发展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成熟经验,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应急通信建设的总体构想、体系框架、发展模式等,研究公众通信与应急指挥平台的构建体系和法律定位、针对我国应急通信的资金投入方向、政企职责划分等问题开展重点研究分析。

(三)安全生产

分析我国电信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的上报机制和责任认定制度,制定“十二五”时期的安全生产目标。

八、政策与监管

对现行监管体系、监管政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调整、完善的建议,以适应电信重组、3G牌照发放、全业务运营等新形势下对行业监管提出新的要求。

(一)监管方面

研究电信行业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号码携带、实名制、重组后三大运营企业市场竞争结构、电信资费、互联互通、上下游产业链协调与管理、新形势下有害和不良信息治理、净化网络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监管措施。

(二)政策方面

分析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是否与“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并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电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的重点方向。对电信行业战略转型、促进新技术研发、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信息化建设、促进tD-SCDma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强tD后续建设能力、电信企业走出去战略、鼓励电信企业技术和业务创新、鼓励和引导电信业制订和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合理配置电信资源、网元资源共建共享、新形势下的网间结算问题、完善适合新业务形态的资费政策、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电信企业信誉管理机制、加强互联网接入管理等重大政策进行深入探讨。

对促进增值电信企业的发展、活跃增值服务市场、推动“三网融合”等政策法规开展研究。结合“十二五”期间新业务的发展,为制订业务发展指导及监管政策提供建议。

(三)电信行业标准

结合当前电信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情况,研究电信标准战略和标准体系。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研究电信业知识产权战略和政策。

九、可持续发展

研究如何促进电信行业可持续、良性发展,并关注电信行业对社会、环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一)自主创新

结合我国电信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特点,研究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应采取的措施,提出政府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探索建立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机制。

(二)节能减排

分析电信行业能耗状况,对“十二五”时期电信行业节能减排、加强电信行业污染预防和清洁生等主要问题展开预研,并对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向、节能目标、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及相关措施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三)共建共享

分析研究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探讨“十二五”期间共建共享的目标、相关法规制度和配套机制等问题,推进共建共享。

(四)资源有效利用

研究合理分配、充分有效利用电信网码号、互联网域名、ip地址等资源的问题,制订相关资源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和策略。

十、区域发展

结合“十一五”时期国家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区域通信的发展进行研究。

(一)区域通信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十二五”期间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指标体系对各区域电信业是否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开展研究。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2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浅谈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网络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论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现阶段下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关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讨论防火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关于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试论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4]田爱奎,杨瑛霞,夏天,张际平.数字化游戏学习的发展及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06,(01).

[5]孙莅文,邓鹏,祝智庭.基于娱教技术的体验学习环境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6]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3

【关键词】配网规划;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应用

电力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电力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增大了电力企业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的挑战,由此也就带来电力负荷预测在电网运行及规划中越来越重要。电网负荷预测方法多用,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来提升电网负荷预测准确率是电网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要对电网负荷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做细致分析。

1电力负荷预测基础

要想能够有效地预测电力负荷,我们需要结合该地区之前的电网运行历史数据、国民经济发展、地区城乡发展规划以及整体的国民经济计划等资料作分析。但是,这些众多的资料收集起来去却比较麻烦,纵然能找到部分资料,也极有可能数据不准确。因此,电网运行资料收集之后还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要想对一个地区的电网运行作出预测,就需要全面收集该地区的发电量以及电网直供量等资料,注意避免出现遗漏或者重复情况,以免影响最终的预测结果。此外,电网预测区域越大,供电负荷增长变化较大,必须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如果条件充分,要对电网预测区域内的主要供电区域和用电量大的用户分别预测和计算,做单独的分析和研究。最后,还需要依照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具有较快的增长率,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情况更为突出,经济的发展必定带动城镇的建设和工业的建设,做好电网规划对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省级电网规划要以市县级电力负荷预测分析为基础,协调规划市县级电网规划。

2电力负荷预测原理

电力负荷模型对于电力负荷预测可以说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电力负荷模型则主要包含了电力负荷的时空特性、负荷电压和频率特性。电力负荷时空特性主要指的是电网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而出现不同负荷,而对于这些负荷模型来说,它们大多数都较为复杂,一般采用负荷时间曲线来描述此时空特性,负荷曲线以时间来划分可以分为年度负荷、季度负荷、月度负荷和日负荷;按照负荷的性质可以分为生活负荷、农业负荷、工业负荷和市政负荷等。负荷预测模型不仅需要对电网进行实时或者短期的负荷预测,还需要对电网规划和发展做长期的负荷预测,通常采用概率统计来预测负荷,需要注意的是,预测电网未来的负荷,在客观上必定存在一定的误差,产生误差的根源是存在一些影响电网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与电网负荷变化规律不相符合等,总体上负荷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还是很高。

3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分析

3.1趋势分析法

对于趋势分析法而言,其又被称之为曲线拟合法、曲线回归法或者是趋势曲线法,此方法可以说是现如今电力负荷预测最为常用、研究成果最丰富的定量预测方法。其根据以前相关资料来拟合一条曲线,并且这条曲线能够反映出负荷的增长和发展趋势,然后根据曲线的增长趋势来估算未来某一个时间段的负荷值。常用的趋势模型有多项式趋势模型、对数趋势模型、冥函数趋势模型、线性趋势模型、指数函数趋势模型、龚波茨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等。选择趋势模型比较简单,在拟合曲线的过程中需要精确度同拟合区间的一致性,选择合适的趋势曲线模型能够得出较好的预测结果,不同的曲线模型其误差也比较大,关键是结合区域电网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曲线模型。

3.2单耗法

此方法是依照电力负荷量单耗来推算全部用电量,此方法通常用在部分农业或有单耗指标工业电力负荷预测方面,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单耗指标预测须结合地区经济及发展目标,分析单耗指标在规划期内的产值指标,同时统计过去一定阶段内的单位耗电量,按照产业调整和发展规律,进而测算出单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预测方法比较简单,对于短期内的负荷预测效果最佳,缺点是预测精度较差,并且整个预测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3.3回归分析法

又被称之为统计分析法,此类方法的应用也是较为广泛,其需要确定影响因子间关系及预测值。电力负荷预测回归分析法主要对该区域用电量历史资料和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影响因子和用电量函数关系,进而实施电力负荷预测,是一种具体、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但是回归分析中,选用的影响因子和因子的表达方式都是一种推测,因而回归分析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东部某地级市国民生产总值和用电量以及人口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市用电量回归方程为w=-0.984+0.0727V+0.103n,V表示该市当年国民生产总值;n表示当年常住人口。通过该预测模型,其在2014年的用电量为7.594twh。回归分析法是对过往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研究影响因子同电力负荷的内在联系,通过预测该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预测未来电力负荷,因此这种预测方法不仅需要准确的预测模型,还需要准确的影响因子参数。

3.4灰色模拟法

其是由我国邓聚龙教授提出,主要用于研究信息不完备时模拟的数学法。将部分信息未知和已知系统称为灰色系统,灰色模拟法运用模糊控制观点,将运筹学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数学分析方法。对历史数据的不同选择和数据处理方法不同都会影响负荷预测的结果。该预测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对样本需求量比较小,精确度较高。

3.5负荷密度法

不同功能用电区域负荷密度也有显著地差异。负荷密度法是将待预测区域分为若干个不同功能用电区域,如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等,结合该居民收入、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规划等,结合国内外相似区域用电量水平,估算出合适的密度指标,进而得出该区域的用电负荷,计算公式为:w=ad,a表示土地面积,d表示该区域的用电密度。该方法适合于土地规划比较明确的城镇区域,对于人口分布比较分散和用电类型混乱的地区不适用,负荷密度法通常用于城市新区的负荷预测,因为这些区域的城市功能划分比较细致和明确,干扰因素比较少。

4电力电荷预测方法分析与比较

不同预测方法从建模出发点、所需要数据样本和适用条件都不同,在同一评判尺度下进行比较是不科学。从适用条件来看,回归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主要用于统计规律的描述和研究,适合大样本,对历史、现在和未来发展进行同时预测。单耗法需要依据历史统计数据,分析影响单耗的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单耗指标,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来预测负荷。灰色模拟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主要适合于信息条件比较贫乏的预测和分析。各类负荷预测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情况的比较如表1所示。

5结论

对于电力负荷的各个预测方法,可以说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都比较明显,这就需要在进行使用时充分结合区域实际,从预测花费、目标及精确度等方面综合选择合适方法。预测过程根据实际评估预测准确性,以便及时调整预测方法,提高精确度。

参考文献:

[1]陆洪洋,汪蓉.基于改进型进化规划的电力负荷综合预测[J].农村电气化,2008(S1).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4

1短期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是指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增容情况等各种因素,利用能处理过去、现在、未来负荷的数学方法,在符合相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得出某一时间段的负荷数值。短期负荷预测的预测周期在1~5a,由于短期负荷预测的周期比较短,与电力系统的短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对电力系统规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负荷预测的特点及原理

2.1负荷预测的特点

在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时,是根据电力负荷的过去值推测未来值,因此,电力负荷预测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采用合理的预测技术,预测负荷可能达到的情况。电力负荷预测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2.1.1不准确性

电力负荷的发展状况是不确定的,它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变换,加上影响负荷预测的因素也在不停的发生变换,因此,电力负荷预测的结果具有不完全准确的特性。

2.1.2时间性

电力负荷预测是有时间限制的,负荷预测是一种科学预测,有比较准确的数量概念,在进行负荷预测时,需要明确预测的时间。

2.1.3条件性

电力负荷预测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些条件可以分为必然条件和假设条件两种情况,当预测人员掌握了电力负荷的规律,那么预测的条评就属于必然条件,做出的预测可靠性比较强。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电力负荷的发展情况不确定,需要假设一些条件进行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这些假设条件是根据相关信息得出来的,不能凭空捏造。

2.1.4多方案性

由于负荷预测具有不准确性和条件性,因此,在对负荷发展情况进行预测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得出不同的预测方案。

2.2负荷预测的原理

电力负荷预测工作是根据电力负荷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的,因此,必须总结电力负荷预测的原理,从而保证负荷预测的可靠性。电力负荷预测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

2.2.1可知性原理

可知性原理是指被预测对象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势是能被人们认知的,人们不仅能认识被预测对象的过去及现在,还能通过分析过去、现在,推测其未来的发展。可知性原理是预测活动的基本原理。

2.2.2可能性原理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在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作用大小不同,其发展的趋势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预测时,需要根据其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方案预测。

2.2.3连续性原理

连续性原理是指被预测对象的发展是一个连读、不间断的过程,它是从过去发展到现在,再从现在发展到未来,同样的道理,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化也是连读不断的,某些负荷指标会在原来的趋势下延续下去,因此,在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时,要掌握电力负荷的过去及现在规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连续性预测。

2.2.4相似性原理

虽然客观事物的发展不同,但事物发展之间有一定的相似,因此,可以利用相似性原理进行预测。在很多情况下,被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与另一个事物在某一阶段的发展过程比较相似,这时就能根据另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来预测被测对象的发展过程。

2.2.5系统性原理

被预测对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本身有一个完整的内在系统,它与外在事物的联系又能形成一个外在系统,对被预测对象进行预测,就是对这个系统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只有保证系统的预测质量,才能高质量地完成预测工作。

3短期负荷特性分析

电力负荷是不断变化的,它会按年、月、日、小时变化,同时电力负荷是以天为单位不断起伏变化的,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一般情况下,负荷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但电力负荷对天气、温度、季节等因素十分敏感,根据这个特性,可以将电力负荷分为典型负荷分量、天气敏感负荷分量、随机分量、异常事件负荷分量等4种成分。其中典型负荷分量也可以称为正常负荷,具有周期变化和线性变化的特点,周期变化是指以24h为周期的变化规律,线性变化主要用于反映日平均负荷变化规律;天气敏感负荷分量与天气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天气因素影响负荷的方式不同,因此天气敏感负荷分量具有季节性周期变化规律。

4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4.1单耗法

单耗法是根据电力负荷的单耗推算出总用电量,这种预测方法常用在有单耗指标的工业电力负荷预测中,单耗法是一种直接预测方法。采用单耗法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时,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单耗指标在规划期限内的产值指标,同时对过去的单位耗电量进行统计,根据产业的发展规律推算出单耗。单耗法比较简单,能取得良好的短期负荷预测效果,但单耗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4.2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可以称为曲线回归法、趋势曲线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当前应用最多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以往的相关资料,绘制一条曲线,从而将负荷的发展趋势反映出来,然后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估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负荷变化情况。目前,常用的趋势模型有多项式趋势模型、对数趋势模型、线性趋势模型、指数函数趋势模型等,选择合理的趋势模型,能有效地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4.3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又可以称为统计分析法,这种方法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电力负荷预测中,回归分析法主要是对某区域内历史用电量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因素和用电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完成电力负荷预测。回归分析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但回归分析法有一定的限制,主要原因是选用的影响因素及因素的表达方式都是需要推测的,因此,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时,需要有准确的影响因素参数。

4.4负荷密度法

对于不同的用电区域,其负荷密度是存在差异的,负荷密度法是将被预测区域分成多个小用电区域,用生活区、商业区等,根据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收入情况等,结合相似区域的用电水平,估算出密度指标,从而得出该区域的用电负荷,其计算公式为:

w=ad,

其中a表示该区域的面积,d表示该区域的用电密度。

负荷密度法比较适用于土地规划比较明确的地区,不适合人口分布散乱、用地类型混乱的地区。

4.5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分析比较

通过分析各种负荷预测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预测方法其使用条件、需要的数据样本、建模出发点等都是不同的。

从使用条件看,趋势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适用于大样本,主要用于研究、描述统计规律,能同时预测分析历史、现在、未来发展趋势;单耗法需要依靠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单耗指标确定。

由于城市新区的功能划分比较明确,干扰因素比较少,因此,负荷密度法适用于城市新区的电力负荷预测。

5结语

电力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为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曹钰.电力规划中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河[J].河南建材,2013,(5):125-126.

[2]陈素华,贺凌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电气传动,2013,(S1):114-115.

[3]胡晓钢.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及其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07,(12):178-179.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5

关键词:电力消费;经济增长;电力供应;电力工业;电力需求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4-0001-03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充足的电力供应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国民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电力的消费。由于电力消费数据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研究区域内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利用电力消费数据研判经济走势,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宏观经济数据预测电力需求。

1吉林省经济增长情况分析

吉林省的经济总量较小,其GDp总量仅占全国的2%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也是国家振兴东北计划的主要地区,在新形势下,吉林省经济既面临着挑战又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将地区GDp的年均增长目标定在了12%以上。2000~2011年期间,吉林省国民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后的吉林省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了13%以上的高速增长,按可比价计算“十五”期间(2001~2005年)GDp年平均增长10.68%,“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GDp年平均增长14.9%。从各产业增长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增速存在一定的波动,“十一五”期间除2008年以外均保持在5%以下的增长幅度;而第二产业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其增速始终高于GDp的增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产业;第三产业自2000年以来,几乎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幅度,“十一五”期间增速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降低的幅度

不大。

200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较大,经济布局逐渐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0.43∶39.40∶40.17调整为2011年的12.13∶53.19∶34.68。第一产业比重在逐渐降低,而且降低幅度较大,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幅度较大,第三产业比重也有小幅度的下降。

自“十一五”以来,全省石油化工、汽车、钢材、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年产量增速较快,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些产品产量同比有所下降或增幅下降,2006~2011年吉林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水泥、钢铁等建材用产品增速较快,说明吉林省经济发展受房地产业等基础建设投资拉动的比重相对较大。

2吉林省电力消费情况分析

2.1电力消费总量分析

从全社会用电量上来看,2000年以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吉林省全社会用电量由2000年的291.37亿kwh增加到2005年的378.23亿kwh,年均增长为5.43%。“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全社会用电量由2005年的378.23亿kwh增加到2011年的630.15亿kwh,年均增长为8.88%,但从各年增速上看,却有较大波动,尤其是在2003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于2005年用电量增速大幅降低,随后2006年又恢复了高速增长。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省用电量增幅开始下降,2009年更是大幅降低到了3.78%,2010年随着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用电量又重新恢复了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在国家执行严厉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大环境下,用电量增幅有小幅回落,但仍保持着9%以上的高速增长。

2.2分产业电力消费分析

2.2.1第一产业用电量历年变化分析:吉林省是农业大省,2000~2011年第一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长9.16%,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水平,且增长有较大的波动。“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43%、5.14%。第一产业中,农业排灌用电占较大比例,一般占第一产业用电量的25%以上,对第一产业用电量的增长具有较大影响。然而第一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较小,其用电量的比重变化较小,但其增速有所减缓。

2.2.2第二产业用电量历年变化分析:2000~2011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长6.54%,“十五”期间增长较慢,年均增长4.7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8.87%。其中,重工业占第二产业用电量的85%以上,第二产业用电的快速增长带动吉林省全社会用电量的增加。2000~2011年间第二产业用电量的平均比重为70.51%,而且历年来的波动幅度都很小,可见吉林省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省用电量70%的比重关系十分稳定,第二产业用电量的增速对全省用电量的增速将有较大影响。

2.2.3第三产业用电历年变化分析:2000~2011年间,第三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长7.90%,“十五”期间增长较快,年均增长9.64%,“十一五”期间增速放缓,年均增长6.94%。在全社会用电量所占比例中由2000年的10.69%提高到2011年的11.51%。

2.2.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历年变化分析:2000~2011年间,居民生活用电量年均增长8.60%,“十五”期间年均增长5.42%,“十一五”期间增速较快,年均增长10.93%,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15.41%提高到2011年的17.46%,说明“十一五”期间全省居民生活水平较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3工业用电情况分析

2002~2011年工业用电量年均增长7.86%,在全社会用电量中所占的比重2002年为68.58%,2011年为68.46%,变化不大。四大高耗能行业中,建材行业、黑色金属行业增长速度较快,增长速度超过10%以上,有色金属行业、化工行业波动较大。

2011年工业用电中,按行业划分,比例最高的是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压延业,分别占全部工业用电的26.17%、17.45%。其次为非金属矿物、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占工业总用电量的10%、8.69%。以上的4个行业用电量占工业总用电量的62.31%。

3吉林省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对比分析

3.1电力弹性系数分析

吉林省电力弹性系数除2003年以外均小于1,说明电力消费增长常年低于经济增长水平。2000~2011年间经济年均增长11.43%,而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6.87%。由此可见,吉林省重工业发展较慢,高耗能工业占工业比重较轻。吉林省历年电力弹性系数如图1所示:

3.2产值单耗变化情况

吉林省历年GDp单位电耗曲线如图2所示:

通过对全省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单位GDp电耗的逐年变化的分析可得:第一产业的产值电耗从10年的趋势看,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说明全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在近几年内有所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电耗从10年的趋势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该产业已日渐趋于成熟,单位电量产值越来越大。第二产业的产值单耗大幅下降,说明第二产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因第二产业用电比重较高,所以全省生产总值单位耗电量也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周景宏,卢金明.吉林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吉林电力,2012,40(1):1-4.

[2]袁家海,丁伟,胡兆光.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协整与波动分析[J].电网技术,2006,30(9):10-15.

[3]郭建平,何健敏,吴国富.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分析[J].中国电力,2006,39(9):60-62.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6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给;货币政策

1.引言

电子货币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一种新兴的电子化货币,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较权威、统一的定义。本文以国际上较为权威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电子货币的定义为基础,认为电子货币是由一定主体发行的,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制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为手段,并通过网络系统以数据传输方式实现其流通和支付功能的新型支付手段。对于电子货币的发展带来的影响,BiS分析了影响电子货币发展的因素,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货币乘数及货币政策的影响。Solomon(1997)认为将电子货币计入货币供给总量,从而增加货币乘数;周光友(2007)等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认为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影响显著。本文主要从现金漏损率、存款准备金率和电子货币使用率几个因素来揭示电子货币的发展与货币乘数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

2.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传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乘数作为除基础货币以外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很难直接或者间接地控制。电子货币的发展将会增强货币乘数的内生性,从而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因此,正确认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带来的影响,准确把握电子货币条件下我国货币乘数变动的规律,对中央银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当前电子货币发展所处的阶段,电子货币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替代作用较为明显,电子货币的使用也主要是通过与现金、准备金和活期存款相关的因素来影响货币乘数。

2.1电子货币作用于现金漏损率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

现金漏损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和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存款人愿意选择更少的持有现金,更多的持有活期存款,从而通货向活期存款的不断转化,现金漏损率逐渐降低。银行活期存款比重的相对增加将使货币供应体系多倍扩张的能力增加,即货币乘数增大。因此,现金漏损率与货币乘数呈负相关关系。电子货币取代流通中的现金并使其部分转化为活期存款,这会降低现金漏损率,提高货币乘数。

2.2电子货币作用于总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总准备金率划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对于由中央银行制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可以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乘数,从而间接调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意味商业银行着向中央银行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越多,则可用于贷款和投资等自营业务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出的存款也会减少,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趋势与货币乘数的变动趋势相反。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使商业银行间能通过同业拆借形式较快捷地解决流动性约束问题,商业银行的资金支付也更多地表现为同业间的清算与划拨,能大大降低流动性风险。从这个角度看,随着电子货币的发展,法定准备金率会呈减少趋势。另外,由于电子货币可以在开放性的国际互联网上流动,那么承担较高法定准备金率的银行将在与其他法定准备金率较低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维持本国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适应金融全球化的挑战,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调低了法定准备金率。长远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呈下降趋势,从而货币乘数增加。

对于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满足自身流动性而持有超额准备金。因此,超额准备金率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货币乘数也是关于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递减函数。电子货币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得交易成本降低,加速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更容易降低从货币市场借入资金的成本,减少了银行对于超额准备金的依赖,使商业银行在保持较少超额准备金的前提下,满足流动性目标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会相应降低超额准备金的储备。另一方面,电子货币取代现金,使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增加,因而超额准备金率会呈降低的趋势。同时,电子货币的发展使社会公众的现金使用量减少,信用货币使用量增加,提现率降低,从而商业银行可以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

由以上分析可知,由于电子货币的发展,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持不变甚至下降,超额准备金率也会不断下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都将呈上升趋势发展。因此,总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呈负相关。

2.3电子货币使用率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

电子货币使用率为银行卡交易额与GDp之比,电子货币使用率代表电子货币被用作交易媒介的程度,它既能说明电子货币替代现金的程度,又能说明电子货币交易结算的规模。一方面,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会通过电子货币替代现金并使其部分转化为活期存款,降低现金漏损率,从而扩大货币乘数;另一方面,电子货币结算规模的扩大会使商业银行增加用于结算的储备金,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货币乘数减小。电子货币使用率对货币乘数的最终影响取决于这两种作用机制力度的大小。

3结语

本文在传统货币乘数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诸多方面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结论如下: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有直接的较大的影响,增大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电子货币的发展对现金漏损比率、存款准备金率、电子货币使用率都有较大的影响,最终影响的结果都是导致货币乘数增大。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效应十分明显,电子货币的变动对广义货币乘数的影响较大,对狭义货币乘数的影响较小。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推动,使货币乘数受基础货币的影响作用减小,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增强,货币乘数变得更加不可控和不可预测,增大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结果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尤其是对于短期货币政策,较难把握和预测电子货币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BiS.implicationsforCentralBanksoftheDevelopmentofelectronicmoney[R].http:///static/DoC2027.htm

[2]Solomon.e.H.1997.Virtualmoney[m].oxfordUniversitypress

[3]周光友.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乘数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5)

作者简介: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7

图12007-2012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及增长

据中国iDC圈最新的《2012-2013年度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简称“iDC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210.5亿元人民币,增速达到23.2%,相比去年增速有较大下滑,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iDC基础业务市场规模137.2亿元人民币,增速为20%,iDC增值业务市场规模73.3亿元人民币,增速为29.7%,增值业务成为拉动iDC市场增长的主力军。

图22007-2012年中国iDC市场基础业务规模及增长

图32007-2012年中国iDC市场增值业务规模及增长

近两年,国内iDC产业呈现政策导向明显、产业合并加速、基础建设火热等几个特点,主要得益于国内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推动。虽然近年国内iDC市场增速明显。据统计,2005~2012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0%。但相比欧美地区,国内45万座数据中心总量不低,但大型数据中心偏少,仅不足百座,而且目前国内可以为市场用户提供iDC服务的数据中心仅有有500多座,其中70%以上的数据中心为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所有,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等经济相对发达、业务量大、带宽资源充足的省市。而且iDC的平均能耗效率(pUe)在2.2一3,远低于发达国家1.5的水平。

另外,因为受“云模式”发展和数据中心能耗影响,2012年大型iDC服务商业新建数据中心部署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形成全国跨各大区域分散部署的态势。中国三家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相继在西部建立大型数据中心,在业务运营、合作模式等领域开展创新,引领了iDC的新的业务发展模式。

报告图表摘要:

2012年全球iDC市场规模与增长2012年,全球iDC市场增长的趋势有所减缓,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55.2亿美元,增速为14.6%。其增长速度的主要拉动力还在于亚太,仍然源于it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电信企业从自身业务支撑和拓展强烈需求。

图12007-2012年全球iDC市场规模及增长2007-2012年中国电信运营商投资规模2012年,三大运营商都在经历了电信重组3G大规模建网的几年后,一方面,通过经营策略调整和业务整合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新兴业务积极探索,寻求开辟新的市场。2012年全年电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总投资3278亿元,比去年增速有所上升,增速达到6.2%。

图22007-2012年中国电信运营商投资规模2007-2012年中国iDC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务的高速发展,iDC市场正进入快速增长期。据统计,2005~2012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12年中国iDC基础业务规模达到137.2亿元,同比增长20%,2012年中国iDC增值业务规模达到73.3亿元,同比增长29.7%。

图32007-2012年中国iDC市场基础业务规模及增长

图42007-2012年中国iDC市场增值业务规模及增长2012年中国iDC公司的机房服务器数量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被调查iDC服务商机房拥有服务器数量在5000台以上所占比例与2011年没有多大变化;被调查iDC服务商机房拥有服务器数量在1000-3000台的所占比例下降到23%,说明这两年行业进行重组整合,较小的iDC服务商已经被重组或者淘汰。

图52012年中国iDC公司的机房服务器数量iDC服务商整体分析2012年,基础电信运营商所占比例基本上没有改变,这说明iDC服务提供商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趋向于稳定,随之而带来的是市场的有序竞争。

表1基础电信运营商与第三方iDC服务商的对比

图62012年中国iDC公司的数量分布2012年中国iDC客户类型分布2012年,iDC公司客户分布行业如下:互联网客户仍旧是主要快速增长的客户群体,2012年所占比例达到38.7%;11.7%被调查用户是制造行业。政府、教育行业增长较快,所占比例分别为8.7%和7.8%,随着政府电子政府、物联网以及部分公共云平台的快速建设,对iDC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教育行业随着班班通等项目的带动,一些校园应用平台的建设与整合,大数据的集中也会带来对iDC业务的需求。

图72012年中国iDC客户类型分布《2012-2013年度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专题地址:idcquan.com/special/2013baogao/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8

 

当前,认真做好工业统计监测、分析、服务工作,是统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统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如何全面地反映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时揭示工业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是对统计部门落实市委、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求的能力考验,也是对推进科学统计、促进科学发展的检验。借这个机会,我就当前做好工业统计工作,服务全市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谈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特别是在当前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统计数据质量倍受各界关注,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数据质量的逻辑审核和协调性分析,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审核评估,准确把握宏观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做到指标协调一致,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一是要加强工业数据与相关数据的审核。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工业用电量、工业投资、货运量、主要产品产量和主要行业的增长情况、工业增值税、工业贷款规模等情况,加强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的评估。这些内容也是省统计局审核评估各市工业数据的重点。同时,还要把握好工业生产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库存变动的衔接关系,确保工业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在审核中,当前要重点关注以下指标。一是工业用电量。电力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也是全社会各行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用电量增长与宏观经济发展间存在着必然的、十分紧密的联系。工业企业是电力消费的主角,工业电力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工业用电量的变动情况基本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增减趋势。工业用电量变化趋势是判断工业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因此,各级统计部门在审核工业发展趋势时,应结合工业用电量的增减情况来分析研究,使工业增长速度与电力增长速度相吻合。二是工业税收。工业税收的增长一定情况下能够衡量工业生产经营状况,这是因为工业税收是来自工业产品总价值中剩余产品的那部分价值。在产品结构、产品价格和税率无大变化的情况下,相同行业的产值税率、收入税率不会有大的差别,按照工业税收来匡算工业产值、收入基本是相适应的。在分析工业增值税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匹配关系时,不要笼统的看,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既要分析拉动增长的重点因素,也要分析行业的增减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全面的把握宏观工业经济总量与增长的总体运行态势。三是工业投资。工业投资不仅直接影响和决定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直接影响和决定工业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赖于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则必须通过新增投资来完成。因此,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利用政策导向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对实现工业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是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的持续下降说明,一方面是企业经济效益将受到较大影响,企业利润增加的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说明市场需求不足,工业增长的动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削弱工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影响工业经济的回升步伐。通过对这些相关指标的审核,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工业运行态势十分必要。

 

二是要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完整的原始记录、规范的统计台账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强化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把好入口关,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要强化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多层面的开展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对规模企业尤其是新增规模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促其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了解指标含义,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三是要强化统计法制宣传。要针对当前规模工业统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让所有规模企业认识到如实填报统计报表不仅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一种荣誉和贡献,让广大企业理解统计、配合统计、支持统计,实事求是、依法统计、如实上报。

 

二、加强统计分析,服务工业经济科学发展

 

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反映发展、宣传发展、评价发展、促进发展”的职能,利用自身掌握大量信息的优势,围绕当前工业发展、节能降耗工作开展等情况及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及时提供翔实可靠的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和建议。在提供分析研究服务时,一要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要对工业经济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也要对GDp、投资、节能降耗、用电量、价格等宏观经济指标心中有数,并且要摸清实情,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认识符合实际。二要把握经济运行趋势。统计分析要把握经济运行的脉搏,找准经济运行的方向,找清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于经济运行中大起大落指标,要挖掘数据内涵,找出根本原因。三是分析建议要因地制宜。各县市区经济运行各有特点,经济结构不一样,增长规律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对策建议,对策建议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9

自从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我国的互联网已经走过了十六年。而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产业的重要支柱,经历了从起步、调整、初步发展、崛起到今天的升级转型的十三年。由于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及社会个体的生活都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成熟,各种配套服务、营销手段和理念不断更新,电子商务势必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产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将分析影响我国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1.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概念是最早由ibm公司于1996年提出的。目前对电子商务的定义还没有普遍认可的说法。本文中的电子商务是指基于internet技术应用于商务活动的交易相关行为。电子商务实质上就是电子企业的销售和营销领域。

1.2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和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商业企业界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互联网对企业的整体运营的影响日渐凸显出来,几乎全球企业都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与传统行业相比,电子商务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对我国许多企业来说,发展电子商务为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提供了重要契机。仅从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来看,我国和这些国家存在很大差距。2007年,世界互联网的平均普及率为19.1%,我国仅为16%,美国、日本、韩国分别为69.7%、68.0%、66.5%。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企业就不能开展电子商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高于同期世界各国的平均增长速度的态势增长,同时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这些为电子商务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我国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竞争的环境。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自2005年突破一万亿大关以来,每年都在迅猛增长,到2010年,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达到4.5万亿。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中国的电子商务,有望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

2.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2.1直接相关因素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而可能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众多且有些因素难以量化(如网民购买能力)。本文以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作为衡量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标准,使用eviews统计软件对域名数、上网用户人数、国际出口宽带总量等可能影响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找到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直接相关因素,并通过建立最优数学模型对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大致描述。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b2b研究中心的“1997-2009: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调查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根据上述报告,整理出从2002年到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见表1),为了找出对电子商务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避免各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法以得到最终的回归方程。

根据逐步回归的结果,决定选取方程:

y=1.791*x1-2906.238r2=0.990

作为基本回归方程。逐步带入其他因素分析,最后回归方程为:

y=-0.829*x4+3.137*x1-2760.535

从方程可以看出,ip地址数和上网用户数是影响电子商务交易额的主要因素,此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94,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为0.992。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对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f的统计量为540,相应的伴随概率为p=0.000。模型具有很强的统计学意义,回归性显著。

2.1.1ip地址数的分析

在过去的5年,我国ip地址数量迅速增长,到2010年已达到27664万个,但近三年ip地址的增长率分别为34%、28%和19%,呈逐年递减趋势。用二次曲线对ip地址的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得到的方程如下所示:

y=-885.812*t+336.055*t^2+3397.852

r^2=0.998f=1736.773

(在此模型中,为了预测的时方便计算,令2000年时,t=0,若将t=11带入模型,则可得到2011年的上网用户数)

拟合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和显http://著性,通过此方程可以预测,未来三年,我国的ip地址数将分别达到37825.6、45336.06、53576.62万个,到2015年将达到72248.08万个。

2.1.2上网用户数的分析与预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由传媒应用向电子商务与生活服务应用为主的转变,中国互联网市场取得了迅猛发展。从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看到,截止至2010年,我国已有网民4573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19%。结合2002-2010年我国上网用户数据,使用eviews软件分别选择指数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对其增长趋势进行拟合。比较拟合结果后,选择三次曲线对上网用户数进行预测,拟合模型如下:

y=-4058.805*t-8.392*t3+840.530*t2+11642.222

(在此模型中,为了预测的时方便计算,令2000年时,t=0,若将t=11带入模型,则可得到2011年的上网用

转贴于http://

户数)

根据此模型,可以预测未来三年,我国的上网用户数将分别达到57529.75、69471.51、82490.1万人,到2015将达到111556.4万人。

2.2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间接因素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仅要建立在互联网技术良好发展的基础上,更受到传统制造业、金融体系、物流体系等其他非直接相关因素的影响。

2.2.1传统产业分析

从这一两年的发展形势看,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出现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无论电子商务沿着什么样的轨迹发展,都不可能与传统制造业脱离关系。制造业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交易的双方和交易对象。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与电子商务发展有直接关系。我国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产出的gdp占gdp总量的50%以上。这些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利用电子商务获取新的商务机会。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制造基地,很多地区专有的产品达到了全球供应量的50%。此外,东北、江浙、珠江三角洲等各地还出现了一批制造业集群。这不仅促进了制造企业综合制造能力的提高,也为制造企业之间供应、分工等外部协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带动企业电子商务及集群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2.2.2金融体系

由于电子商务自身特点的要求,其发展需要有高度电子化的金融体系的支撑。在线支付是电子商务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网上支付渗透率依然较低是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事实。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08、09两年在线支付增长速度放缓。但进入2010年,在线支付开始活跃。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第三方支付达到10500亿元,增长率为79.5%。预计未来几年第三方支付仍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至2012年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将达22500亿元。随着电子商务的转型期的到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体系将越来越完善,这将为电子商务在下一个发展阶段提供助力。

2.2.3物流系统

离开物流系统的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寸步难行。同时,正是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物流行业的兴起。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物流行业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均衡,行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行业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仍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我国的物流行业应该加快发展步伐,多学习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力图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

3.总结

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浙江企业;统计分析

1电子商务时期企业统计分析工作特征

1.1信息量增多

电子商务时期,各种各样的企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轻易地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正是由于电子商务的这一便利之处,在互联网中,来源于世界各地不同企业的信息总量是不可计数的。据估计,在互联网上每天的信息总量超过700mB,商业信息占到了其中的20%。异常庞大的信息量在进行统计分析工作时,若不进行合理科学的工作规划,对于统计分析工作者来说,毋庸置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信息的更新和传播速度更快

互联网中的信息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因此,互联网中商业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是十分迅速的。在许多商业网站中,每天都为社会群众提供最新的信息,不断地更新商业咨询,信息量庞大,且这些信息的获取也只需要极短的时间。

1.3冗余数据和错误数据较多企业统计分析时,由于商业信息数量庞大,许多完全没有价值的信息被混杂在其中,另外,同样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将虚假的商业信息恶意掺杂在这些信息中,造成信息数据的冗余和错误,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掺杂了大量虚假信息和无用信息的数据统计结果对于企业决策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误导其正确的决策方向。

1.4信息的不确定性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海量信息导致了信息的不确定性,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的信息可以归为确定信息,其他大多数的信息依然存在随机性、模糊性以及未知性等。

2电子商务对浙江企业统计分析的影响及发展现状

2.1电子商务对浙江企业统计分析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浙江企业统计分析来说,一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企业在制度下统计改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目的是通过电子商务这一渠道的优势来将企业各部门同外部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获取最大化的利润,这与企业的统计改革要求相符合。另外,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对浙江省企业统计分析提供了数量庞大的信息源作为参考,为众多统计技术及方法的应用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浙江省企业统计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浙江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都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能够全面、及时地把握总体信息,有利于顺利开展统计工作。

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我省的众多企业进行统计工作时,主要任务还是简单地将数据填入表格中进行分析,而由于数据是有限的,且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统计工作只是表面的工作,并未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因此,统计工作的作用和及时性、准确性等都是有一定限制的,采用更高效率的电子技术来取代传统的人工统计分析方法,是时展的大势所趋。其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政府对于企业统计分析的影响力会被逐渐削弱,电子商务其统计分析过程大多是通过程序自动生成的报表来完成的,政府对于该工作的监督过程多是通过审查相应的报表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统计方法能够在各个职能部门广泛利用,而掌握统计技术的人员被计算机软件或是程序取代,不利于专业性较强的统计人才的培养以及锻炼。

2.2电子商务中企业统计分析发展现状

浙江省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两个数据表看出:

由上述数据可见,电子商务其发展趋势良好,随着网络通信的不断发达,电子商务也正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并逐步成为大众消费的主要途径。浙江省互联网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网民的数量也增长迅速,网络环境不断改善,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更为紧密的结合,不断推动浙江省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成熟。

另外,电子商务也在影响着企业出货方式,许多企业采用邮政小包方式出货,绝大多数的邮政小包不会被海关贸易统计在内,成为了跨境电商物流选择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邮政小包的出货数量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报关出口,与省内实际的跨境电商交易总规模相差甚远。因此,跨境电商的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受到这一物流方式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缺乏准确性,且该统计体系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3浙江企业电子商务统计分析相关建议及对策

3.1转变统计观念企业作为当下市场条件下的独立主体,统计工作必须要规范化,这也能为企业的统计运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外部环境。因此,企业统计分析的工作进行改革要求能够具有规范的思想理念,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化标准。另外,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统计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为统计工作者应当直面挑战,转变传统的统计理念,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统计分析工作的促进作用,逐步完善企业的统计工作。

3.2推进统计制度以及统计方法改革首先,统计制度是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企业应当根据完善的企业制度来规范电子商务统计的相关部门。这一制度可以由政府部门来进行制定及完善,同时企业可以作为制度的实施主体。在统计分析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此作为参考来逐步完善制度。另外,应当重视统计工作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统计分析方式,同样统计内容以及方法也应当随之转变。

3.3培养专业的电子商务统计分析人员电子商务给统计分析工作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影响,其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都应当进行适应的调整和改变,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培养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新趋势的工作人员,只有能够管理好电子商务统计相关软件或程序,或是具有一定的电子商务统计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顺利地完成企业统计分析工作。

4结论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让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地完善制度,转变观念并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才能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仁良.电子商务对广西企业统计分析的影响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