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效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5:03

林业经济效益篇1

关键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林业生产既是一种采掘工业,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采掘工业。它具有亦工亦农的特点。它的劳动对象是森林,而森林不同于其它的矿产资源,它和农作物一样,可以进行人工培育,可是,它和农作物又不完全一样,农作物可以一年一收或一年几收,而林木从采种、育苗、造林、抚育、保护、管理一直到成林、成材,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且要投放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短期内难以得到较大的直接效益。如果说农业生产上的失误一经发现短期内可以纠正过来,那么,林业生产上的失误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大家现在都讲:“森林破坏容易恢复难”。可见,培育森林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森林既是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的重要资源、自然生态体系的主体,又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因为森林是林业的命脉,是林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决定了林业企业不同于一般工农业企业。

一、林业企业显著特点

(一)林业企业经营上的长期性。由于森林生长和更新的自然周期长,所以在考核其经济效益时,就不能孤立地只看它当年生产木材多少,占用资金多少,实现利润多少,上缴利税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看它是否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看它采伐后是否及时做到了森林更新与抚育;看它对现有的森林保护、经营、管理得如何;对现有森林采伐利用是否合理,看它的林地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看它的森林覆盖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看它的林木生长量和木材利用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看它能不能逐步做到森林生长量大于森林资源消耗量,做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我国现有林业企业多分布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且又多位于大江大河的上游。目前,林业企业经营的森林不仅是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的用材林、原料林,同时又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障江河、护卫国土和人民生命财产、工农业生产的天然屏障。因此,在考核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就不能只看它当年的眼前的局部的经济效益,必须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全面考核它合理经营、综合利用这些森林资源的情况,看它是否充分发挥了森林的防护效益和综合效益;看它是否因时因地因林制宜地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繁荣林区经济。

(三)林业企业的社会性。由于现有森林多处偏远地区,因此,开发原始林区、建设林业企业的过程同时也是全面开发建设林区社会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林业企业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林业生产的需要,而且要同时建成一个完整的林区社会。林业企业既要组织企业内部的生产,又要同时妥善安排林区人民群众的生活。

二、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

总地说,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内部原因,而内部原因是主要原因;一是外部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外部原因可能成为主要因素,但从长远看,外部原因必竟是次要原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本文试就内部原因做一些分析。

从企业内部看,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素质。所谓企业素质是个综合因素。由职工队伍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技术装备素质等构成。

另外,在影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原中,林价不合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是林业本身无法解决的,必须依靠国家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提高经济效益对策

多年来,林业企业实行的是以原木生产为中心的错误方针,结果带来了经济效益不高,资源利用率低,林业建设路子越走越窄,林区面貌改变不大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走出一条适合林区情况的发展林业的道路?这是每个林业职工思考的新任务、新课题。

(一)认真落实经济责任制。要彻底改变吃“大锅饭”的现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计划、财务管理,做到人人关心增收节支,在生产管理上,要加强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制订木材产品的数量、质量、供销、加工、运输以及原材料、燃料的消耗,职工出勤率,机械设备状态等考核指标,这就要求落实经济责任制,使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实行规定质量标准、考核措施、奖惩办法三位一体的岗位责任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要落实到生产工队、班组,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企业对国家,职工对企业都直接负有经济责任。

(二)努力挖掘企业的木材运输潜力

我们的木材专业运输力较低,除充分发挥自治区木运司运力外,各企业都应该进一步加强现有车辆管理,在实现贮木场供材上下功夫,挖掘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潜力是很大的,这是重要措施之一必须抓好。

(三)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林业职工的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制订严格的奖罚制度,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如其不然,造成设备责任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都会使企业蒙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四)搞好技术培训,管好用好现有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

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保养得好,机械化作业就能显示出效率高、成本低、减轻体力劳动等优越性。

(五)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认真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把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总之,我认为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上固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它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也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端正办企业的指导思想,集中主要力量切实抓好现有企业的整顿、调整、改组并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改造。要下决心把企业的各项工作迅速转到以营林为基础、以综合利用森林资源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开创林业建设的新局面,为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做出应有的页献。

参考文献:

林业经济效益篇2

【关键词】提高;林业企业;经济效益

林业生产既是一种采掘工业,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采掘工业。它具有亦工亦农的特点。它的劳动对象是森林,而森林不同于其它的矿产资源,它和农作物一样,可以进行人工培育,可是,它和农作物又不完全一样,农作物可以一年一收或一年几收,而林木从采种、育苗、造林、抚育、保护、管理一直到成林、成材,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且要投放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短期内难以得到较大的直接效益。如果说农业生产上的失误一经发现短期内可以纠正过来,那么,林业生产上的失误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大家现在都讲:“森林破坏容易恢复难”。可见,培育森林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森林既是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的重要资源、自然生态体系的主体,又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因为森林是林业的命脉,是林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决定了林业企业不同于一般工农业企业。

1.林业企业显著特点

1.1林业企业经营上的长期性

由于森林生长和更新的自然周期长,所以在考核其经济效益时,就不能孤立地只看它当年生产木材多少,占用资金多少,实现利润多少,上缴利税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看它是否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看它采伐后是否及时做到了森林更新与抚育;看它对现有的森林保护、经营、管理得如何;对现有森林采伐利用是否合理,看它的林地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看它的森林覆盖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看它的林木生长量和木材利用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看它能不能逐步做到森林生长量大于森林资源消耗量,做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1.2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性

我国现有林业企业多分布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且又多位于大江大河的上游。目前,林业企业经营的森林不仅是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的用材林、原料林,同时又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障江河、护卫国土和人民生命财产、工农业生产的天然屏障。因此,在考核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就不能只看它当年的眼前的局部的经济效益,必须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全面考核它合理经营、综合利用这些森林资源的情况,看它是否充分发挥了森林的防护效益和综合效益;看它是否因时因地因林制宜地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繁荣林区经济。也就是说:不仅要看它为社会提供的有形产品的价值,而且要全面估价其维系生态平衡的社会效益。

1.3林业企业的社会性

由于现有森林多处偏远地区,因此,开发原始林区、建设林业企业的过程同时也是全面开发建设林区社会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林业企业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林业生产的需要,而且要同时建成一个完整的林区社会。林业企业既要组织企业内部的生产,又要同时妥善安排林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在考核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就不能单纯从微观角度只看林业企业内部的局部效益;而必须从客观着眼全面考核整个林区的各方面建设是否经济合理。

2.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

总地说,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内部原因,而内部原因是主要原因;一是外部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外部原因可能成为主要因素,但从长远看,外部原因必竟是次要原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本文试就内部原因做一些分析。

从企业内部看,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素质。所谓企业素质是个综合因素。由职工队伍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技术装备素质等构成。

经营管理素质是企业素质的主要参数。森工企业线长面广分散作业,这是森工企业区别于院墙企业的明显特点。由于大面积分散作业,形成了管理粗放,管理手段低下,基础工作薄弱的情况,给全面准确的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工作造成了很多不便。当前在各企业实行“一长三师”的经济领导体制的同时,要大力加强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从基础工作抓起,建立健全各种薄卡表报制度,搞好劳动定额的测定,堵塞各种漏洞,严明企业纪律,全力推广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大幅度地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3.提高经济效益对策

多年来,林业企业实行的是以原木生产为中心的错误方针,结果带来了经济效益不高,资源利用率低,林业建设路子越走越窄,林区面貌改变不大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走出一条适合林区情况的发展林业的道路?这是每个林业职工思考的新任务、新课题。

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4.1认真落实经济责任制

要彻底改变吃“大锅饭”的现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计划、财务管理,做到人人关心增收节支,在生产管理上,要加强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制订木材产品的数量、质量、供销、加工、运输以及原材料、燃料的消耗,职工出勤率,机械设备状态等考核指标,这就要求落实经济责任制,使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实行规定质量标准、考核措施、奖惩办法三位一体的岗位责任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要落实到生产工队、班组,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企业对国家,职工对企业都直接负有经济责任。

4.2努力挖掘企业的木材运输潜力

我们的木材专业运输力较低,除充分发挥自治区木运司运力外,各企业都应该进一步加强现有车辆管理,在实现贮木场供材上下功夫,挖掘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潜力是很大的,这是重要措施之一必须抓好。在一般情况下,贮木场供材及时.质量可靠,用户欢迎,而林业企业又可从中得到较大的收益。因此,各单位尽量减少非生产用车,集中运力搞好倒短工作,力争全部实现贮木场供木才。

4.3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林业职工的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制订严格的奖罚制度,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如其不然,造成设备责任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都会使企业蒙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总之,我认为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上固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它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也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端正办企业的指导思想,集中主要力量切实抓好现有企业的整顿、调整、改组并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改造。要下决心把企业的各项工作迅速转到以营林为基础、以综合利用森林资源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开创林业建设的新局面,为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做出应有的页献。[科]

【参考文献】

林业经济效益篇3

关键词:地方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各领域对林业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强,提升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性,促进地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成为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对地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虽已初见规模,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内涵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林业生效效益和林业经济效益两大方面。林业生态效益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水源土壤的涵养保持,对空气质量的改良,对防风防沙的强化等效益。而林业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林木成材后可以用于建筑行业、造纸行业和家具制造行业等领域的生产生活用材。将林业生态经济效益进行细分也可以包括:涵养水源,森林的生态系统能够在洪水季节抵挡洪水侵蚀,能够储存水分;固碳制氧,林业资源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产氧气,也能够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制作有机物质;固土保肥,林业生态系统自身就具有固土保肥的作用,枯枝落叶能够储存降水,减轻预习对土壤的冲击作用;经济效益,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以为建筑行业、家具制造行业、造纸行业等领域提供原材料。比如以树木制作的环保纸巾、环保筷子、环保家具等,制作纸或者家具剩余的木料还可以用到建筑工地的木材中,这就充分发挥了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地方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森林资源生长周期较长

森林资源生长周期较为缓慢,出于对林木资源的保护,常依赖于森林资源的自主生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木贸易的发展。如果要求短时间内获取森林资源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所以,森林资源生长周期缓慢也是阻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地方林业资源较地域化

全球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等地区,我国森林资源占比较高的是东北地区,但东北地区对森林资源过度开采,导致森林资源流失。而其他地区为了维护生态环境不得不人工种植。这就造成了林业资源地域化的现象。还有些树木或者草本植物较地域化,在其他地方不容易生长,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只能依靠地方管理。

(三)林业合作方式较为单一

林业合作中,地域差异较明显,但合作方式差别并不大。主要是依靠劳务合作和合资经营来进行林业经济贸易。这些合作方式都缺乏流动性,并不利于林业贸易合作的长效发展。

(四)容易造成林业资源浪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林业经济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很多地方为了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例如,忽视森林资源生长周期慢的特点,大量采伐林木,导致生态资源流失严重。因此,需要地方引起重视,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三、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完善森林资源供应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关键作用。为了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持续经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结合国家政策支持和本土特色,不断完善森林资源供应体系。以保证森林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和发展,并将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党员干部带领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狠抓建设,加快实现对地方生态建设的大发展和快发展。

(二)强化组织引导力,提升林业资源利用率

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中,森林资源多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现,并不对其进行深加工。这样的现状就给林业经贸合作升级带来了影响。所以,为了提升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应该首先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对森林资源进行再加工和深加工,提升森林资源的价值。因此,借助科学技术完善林业科研队伍非常有必要。林业科研队伍负责提高森林资源产量,并培育速生的优质新品种,森林资源利用率。定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验收森林资源的加工质量,防止出现森林资源的浪费与过度开采现象。最大限度地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开采加工成本。同时,在地方政府带领下可以实施领导包乡、部门包村、乡镇干部包点的管理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加速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在领导干部带领下,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升了,齐抓共建的氛围也形成了。地方政府还应加大对林业资源管理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促进全县林业生态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

(三)注重地方特色发展需求,强化国家宏观调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日益提高。需要我国在林业合作的过程中,努力将环保、低耗、高效等理念与森林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利用科学技术,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贯彻每一个环节,为我国的林业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对于林业经贸合作的管理,一个关键之处就是加强我国的宏观管理,保证在林业合作中掌握主动权,要求相关林业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制度进行对外合作,在点滴细节处保证本国森林资源的长效利用与发展,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我国在林业经贸合作中的长效发展。这对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有着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相关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紧紧抓住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围绕保持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把每条小流域既作为一个完整的水土治理单元,又作为一个经济开发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滩综合治理,达到了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步改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退耕还林质量回头看活动和“813”生态建设提升工程(用3-5年时间。打造8个生态乡镇、100个生态村、3万户生态户),并成立专业造林队,对全县退耕地造林进行拉网式补植补造,完成加密补植5.04万hm,进一步提高了林业建设水平,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

林业经济效益篇4

【关键词】应用指数平滑平滑常数周期预测预测值

【中图分类号】F32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194-02

在我的《数学模型预测林业经济效益的研究》中,已给出了利用一次指数平滑、二次指数平滑、三次指数平滑的一般的方法解决预测林业经济效益的理论问题,本文重点讲述具体问题利用以上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一、应用实例――林业企业销售利润预测模型

某林业企业1997年-2006年销售利润见表1,下面分别用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该企业以后十年的销售利润。

确定初始值:=5226,分别取平滑权系数α=0.3,0.5,0.95,计算出一次指数平滑值,并根据(7)式=+α(yt-)计算出预测值,见表2。

由此可见,α=0.95时,预测误差最小,故取α=0.95。这一结果可以从图1中看出,该原始数据波动明显而迅速,应当将α的值取得大一些,使得指数平滑序列能较好的跟踪原始序列的趋势变化。

确定初始值:=5226,平滑权系数α=0.95,根据式(6)、式(7)和式(11),计算出一次、二次、三次指数平滑预测值,见表3。

同理,以2003年的计算结果为基础,平滑权系数α=0.95,根据式(6)、式(7)和式(11),计算出一次、二次、三次指数平滑预测值,并根据三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模型――式(12)、式(13)、式(14)、式(15),对下一年的利润做出预测,见表4。

根据1997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得知,杨木市场价格从260元/立方米上涨到850元/立方米,由于林业资源及其副产品供给弹性低,需求富于弹性,市场木材价格不断攀升,该企业销售利润也从5226000元上升到54324000元,由于利润的上涨过程不是线性的,所以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曲线模型对未来十年的销售利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十年,该企业逐年攀升,由2006年的54324000元上涨到2016年的216171690元。

林业经济效益篇5

关键词:经济效益;不确定因素;敏感性分析

规划方案经济效益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严格来说,凡影响方案经济效益的因素都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不确定性。但事实上没有必要对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都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以选择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在方案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的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变动具有相关性,如产量、销售价格,产品成本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利润。所以方案确定进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即分析多个确定因素的变动对林业局经营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实现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效益功能改善。

1选择分析的不确定因素

林业局的经济效益是由局各行业的全局经济效益、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收支所决定的。如果各行业的全民经济指标发生变化,或期间费用、营业外收支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效益。

亚布力林业局主要的全民效益行业为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济和森林旅游,所以,现方案选择将林业局的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和森林旅游的全民经济指标作为分析的不确定因素。

2确定分析指标

方案选择将林业局各行业的全民经济指标作为分析的不确定因素,即各行业产品的产量、产值、成本和利润四项经济指标;各项不确定因素的指标数值以2008年方案的规划值为参考比值,变动率为正负10%。

3各行业不确定因素变动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3.1木材产量变动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2008年木材产量增加10%,即产量由原来90000立方米增加为99000立方米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84.5%,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减少到只亏损77.2万元;当2008年木材产量减少10%,即产量由原来的90000立方米减少为81000立方米,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84.5%,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增加到亏损916.1万元。

3.2木材生产产值变动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2008年木材产量增加10%,即产值由原来的8550.0万元增加为9405.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127.4%,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增加到盈利136.06万元;当2008年木材产值减少10%,即产值由原来的8550.0万元减少为7695.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127.4%,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变为亏损1129.34万元。

3.3木材生产总成本变动对林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2008年木村生产总成本增加10%,即木材生产总成本由原来的2132.64万元增加为2345.9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42.9%,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变到亏损709.9万元;当2008年木材生产总成本减少10%,即木材生产总成本由原来的2132.64万元减少1919.38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42.9%,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减少为亏损283.4万元。

3.4多种经营产值变动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2008年多种经营产值增加10%,即多种经营产值由原来的5000.0万元增加为5500.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72.3%,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减少到亏损191.38万元;当2008年多种经营产值减少10%,即多种经营产值由原来的5000.0万元减少为4500.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率为-72.3%,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变为亏损1191.38万元。

3.5森林旅游产值变动对林业局经济效益的影响

当2008年森林旅游产值增加10%,即森林旅游产值由原来的260.0万元增加为286.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5.2%,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减少到亏损470.64万元;当2008年森林旅游产值减少10%,即森林旅游产值由原来的260.0万元减少为234.0万元时,林业局综合利润变化率为-5.2%,林业局综合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496.64万元增加亏损522.64万元。

4对敏感性分析结论

在同样正负10%变化率下,经方案数据分析结果得出木材生产经济指标的变动对方案经济效益影响最大,多种经营变动的影响次之,森林旅游变动的影响最小。

所以木材生产的经济指标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林业局的经济效益。在本方案中,对规划其内的木材产量进行了大幅度调减,使得方案在规划期内林业局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亏损现象,而且,随着木材产量的逐年调减,林业局企业经济效益的亏损现象更加严重。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首先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和森林旅游的新上项目,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提高林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林区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本方案的有效实施,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林业局相关的扶持补偿政策,加大天保经费的投资力度,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采伐和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林业经济效益篇6

关键词:林业;机械化生产;设备分类

中图分类号:S776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5.13.019

1林业机械化生产现状

1.1机械化生产是科学造林与水土保持的需要

相对于人工挖掘,机械挖掘能够让的土壤面积减少,且出土疏松,植树后容易回土,对水土保持有很大的好处。不同的造林树木品种、地形、作业方法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了实现科学造林和水土保持,需推广轻基质容器苗。提高造林质量与经济效益,需要大量适宜山地造林的机械设备。

1.2实行择伐作业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林业机械

择伐顾名思义是有选择的伐木,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将采伐适合的树木,保留不适合采伐的树木。择伐一般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保留了各级树龄的树木,有利于林业的健康发展。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用择伐代替主伐,积极实行森林立体经营、集约经营。

1.3对大径级材重点培育森林抚育、间伐等机械化生产设备需求增大

大径级材是指长度大于4米,小头直径24厘米以上的原木,是用于建筑、装修等用途的树木,大径级材出材率高,胸径大,应用广泛。大径级材的重点培育是符合国家林业工程基地建设的要求,主要是以集约经济为手段,依托较好的国有林业局和国有林场。针对有培育前景的中幼龄,采取抚育、修枝、间伐等方式改良培育成大径级用材林,因此对于森林抚育、间伐等机械化生产设备需求增大。

1.4木材精加工相关机械需求增大

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对于木材精加工的需求逐渐增大,相关机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木材精加工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林业增效,经济效益提高。木材精加工产业的发展将体现产业优势,延长产业连,实现高效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林业机械化生产亟需装备分类

2.1营造林设备

营造林是一项季节性强、劳动密集性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机械化程度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力成本也随之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机械化生产的进程。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山地挖掘机的研制和推广成为了热点。

2.2毛竹生产设备

毛竹生产设备包括毛竹枝条修枝机具、毛竹地表施肥开沟机、竹腔施肥器、探笋仪、竹苗挖掘机、手提式毛竹采伐电锯等。毛竹枝条修枝机具是为了减轻毛竹的压力,而对毛竹的枝条进行修剪的机器。毛竹地表施肥开沟机是为了施肥而在地表开沟的需求,该产品目前应用较少。竹腔施肥器在毛竹的空腔内施肥,以促进毛竹的增长。冬笋长在地下,不易被发觉,只有经验丰富的竹农可以根据竹叶的梢影来判断冬笋的位置,但有时也会判断失误,而探笋仪通过土壤和冬笋的成分不同的感应来探测埋在土壤中的冬笋。

2.3大径级材培育设备

大径级材培育设备包括山地垦复机、活立木修枝机及育林抚育间伐机具等。山地垦复机能够解决我国造林征地、除草松土机械化作业设备布置的问题,其履带行走属国内林业机械的创新之举。活立木修枝机用于树木的修剪,提高木材的质量,常见的活立木修枝机是攀爬式的,适用于15米以下的针叶树。育林抚育间伐机具用于幼林,在混交林中使用,用途是砍伐非目的树种和妨碍幼树生长的灌木,在纯种树木中使用是为了保证树木的间隔。由于间伐材的提价小,主要提高木材的利用率,所以采用原料生产设备。

2.4生物质采收机

枝丫削片机、灌木收割机和枝丫粉碎机等都是林内生物质采收机。枝丫削片机和枝丫粉碎机能够将枝丫变成易于运输的小块,节省了运输成本。灌木收割工作目前没有实现完全的机械化,但灌木收割机已经大大节省了人力,实现了初步的机械化。

2.5集运材装备

树材砍伐后要考虑将其运出林区,使用开设拖拉机或板车道,使用拖拉机或板材运送木材,以节省成本。目前使用的集运材设备是由拖拉机改造的设备,不安全也不规范。为此,要研制适合山地木材集运作业运城段、批次多以及道路条件差,在保证可靠性、安全性基础上具有价格低、车型小、操作容易、转向灵活是重点研究方向。

2.6木材、竹产品精深加工装备

木材精加工设备。当前我国集成材生产量大,但机械化程度低,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断木不能实现自动分口径,断木、旋圆等需人力搬运等,没有形成精细化、标准化的产业链。

竹产品加工设备。竹材是我国第二木材资源,在林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竹材人造板发展很快,尤其是重组竹材适合多种功能的产品开发。

3结语

林业机械化能够实现科学造林与水土保持,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机械化生产亟需设备的研究,有利于林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实现。本文通过对林业机械化生产亟需设备分类研究,提出了相关设备的研究方向,希望为林业机械化进程提供参考,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及林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庆辉.福建三明市林业机械化生产急需设备分类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15).

[2]金东清.加速营造林机械化进程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迫切需要[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1,(29).

林业经济效益篇7

关键词:发展状况对策

一、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二组织起来的,以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益性事业。

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的林业建设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年),印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个时期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年),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使,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迄今还未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个时期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现状的影响,林业建设迈向新的发展之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最贫困地区,因此,基于经济利益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仍时有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管理和科学经营上来,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为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提供了可能。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8大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进一步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

(2)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

(3)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2.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①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②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应该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③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应该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应该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应该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①林业的生态效益。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林业经济效益篇8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e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非常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林区分布不均匀。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性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时一致的。

(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

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3、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4、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5、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新晨

6、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②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林业经济效益篇9

【关键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0.引言

森林资源作为地球资源中最重要的环境资源,它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成为了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能够提供宝贵的生产生活原材料,更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减轻或防止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同时孕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珍贵的药材等等,这种“绿色能源”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1.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提出森林资源管理理念以来,我国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在这些相关管理工作上下了大功夫,制定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制度和规范,改善了森林资源监管体系,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几十年虽然为国家建设累计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耗材量达惊人数据50多亿m3,但总体上我国的森林资源仍然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良好趋势,目前森林覆盖率比建国初期的森林覆盖率翻了一番,由最初的8.6%增加到现在的16.55%,这种趋势与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下降的情况正好相反,显示了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美好未来。

2.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谓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良性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经济效益则是发展林业,把其当做生产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收益。普遍来说,一般认为森林具有三方面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效益的价值远超过作为原材料的经济价值。但是,林业发展所带来的三种效益中,由于经济效益能让人感受到,往往其最先受人关注,而生态效益则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今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意识到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效益实质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如果过分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尽管在初期经济效益可能收获较大,经济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但是到后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环境恶化,其造成的损失会使经济发展停滞或萎靡。如果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不仅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能保持其良好的势头。因此,在森林资源管理时,要积极的注重生态林业和经济林业的协调统一,这样才能保证强有力的经济实力,从而支撑生态林业的良好发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林业可持续发展

要想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协调统一,要想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的水平,就必须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支持力、经济能力和社会合力三个方面。生态支持力是指生态的承载力、自我调节力等。经济能力是指资源储量、资源使用效率、效益和增长率等。而社会合力则是指人口容量、素质和意识、文化道德、体制等方面。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科学发展

协调统一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改变以前粗放式发展模式(即以环境为代价),实现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促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实践检验科研成果这一真理,然后将经实践检验了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去,起到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严重脱节的难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鼓励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承包、转让、服务等手段及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林业生产基础学科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做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加强研究良种壮苗的培养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良种壮苗的成活率,抓好树种结构、布局的调整;研究开发先进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木材生产技术,加快提升木材生产总体技术水平的速度,提升木材和林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增强林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

3.2实践中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目前,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有效协调的措施,包括有:

林农结合。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建立林农结合的多样化经营,综合开发利用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使其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如林草结合、林药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生态效益也得到提高。

规模化造林。规模化发展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地,同时快速提高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3.3建立完善法律机制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建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实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从“人治”转变为“法治”。

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林业政策、法规、法律方针,逐步由“人治”过渡到状态。

4.结束语

森林资源管理在林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协调统一森林资源和生态林业,需要用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吴清文.谈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管理[J].科技:科技天地,2011(17).

林业经济效益篇10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林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对于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认知愈发清晰,同时对于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林业经济增长可促进林业发展及林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因此,加强林业经济增长效应对于林业来说具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1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林业经济与低碳经济相对应,通过对林业的技术、制度等的创新,可实现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随着林业市场化的出现及发展,林业经济增长成为必然,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生活方面。林业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方便利,如能源、住房、健康、粮食安全等,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部分发达国家也会利用林业来满足其基础需要,如粮食安全方面,很多可食用非木质林产品有利于营养功效的加强。另,林业还有利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被称为是地球呼吸的“肺”。第二,经济方面。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林业的发展更应量力而行。但现实却因利益驱使,致多数地区都出现了滥砍滥伐、林业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使得林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也面临巨大困难。第三,社会方面。纵观历史发展,工业革命虽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污染。林业市场化可促进绿色经济的实现与发展,现世界各国都努力采取不同方式以维持自身林业市场化进程,目的就是实现绿色经济。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更应重视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林业。第四,生态保护方面。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当中碳源含量最大的部分,其可吸收Co2,同时释放o2,相比于人为的减排法,林业减排具投资少、效益高等优势。通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还可起到调节气候变化、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蓄积水源等作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此外,林业的发展还可有效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加强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的措施

2.1加强林业经济各方面要素的投入

林业经济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投资、劳动力、土地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等,同时林业经济的增长也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密切联系。基础设施的建设须大量资金的支持,若能投入足够资金,林业经济就可获得快速发展,为此,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对于林业经济的增长来说非常重要。我国林业面积虽大,但多数处偏远地区,很多林业人才都不愿前往,致林业劳动力极少,严重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为能加大劳动力的投入,国家应大力弘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同时提高林业劳动人员的待遇,包括经济待遇、生活待遇、精神待遇等,以吸引更多林业人才参与林业活动,从而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另,林业的生产是基础土地而开展的,只有充足的土地资源,林业经济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此,应大力提倡退耕还林,同时加强宣传,使林业经济发展深入人心,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土地资源。而但凡有国家扶持的产业基本都可获得较大发展,因此,在林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应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同时培养更多林业专业人才,以为林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

2.2促进科学技术与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对于任何行业的发展而言,科技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科技的发展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于林业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当中,应加强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有效利用高新技术,一方面加强培养具强耐受性的优良树种,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比如一般面积超过50000hm2的林区,若利用人工进行防火监测,所需人员为20-40人,但若利用电脑配合摄像头实现智能化管理,则只需1人就足够,这种监控方法既省时又省力,有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此外,对于林业管理而言,防火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若单纯利用人力进行监测和管理,极易出现疏忽,致诸多安全隐患无法发现并解决,而通过利用远程监控及智能监测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提高了林业管理的工作效益,而且也节约了管理成本,,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增长。

2.3加强产业能源与林业经济的结合

林业的基础作用是保护和培育木材,实现生态效益,但不可忽视的是,林业资源还可产生巨大能源,有效缓解我国当前能源紧张状况,这也是能源危机背景下给予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会。为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就有必要加强产业能源与林业经济的结合。如林业“三剩物”及灌木类可当作发电的原料、油料能源类林业资源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替代部分柴油使用,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林业市场化进程中,加强产业能源与林业经济的结合,不但可实现林业发展的产业化,而且还可实现林业发展的多元化,使林业资源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促进林业经济增长效应来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4大力发展观光林业

大力发展观光林业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世界发展史,不管是工程、项目还是地方,只要与旅游相互结合,其发展都可获得质的飞跃。再者,伴随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现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当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产业,旅游可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森林本身具很强的观赏性,在进行森林资源建设时,若能将其与旅游业相互结合,通过开发林业资源、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等,将森林资源用于旅游观光,可迅速带动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模式不但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获取较高的生态效益,进而促进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实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