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设计思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1:30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篇1

一、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概述

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是人们为表达纪念情感而建设的一种园林景观形式。“纪念性公园设计理念上不同于纪念性雕塑与纪念性景点,它是对园林景观全方位的设计理念,涵盖了建筑、雕塑、水景、等人工建造方式和自然景观”。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是城市绿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城市绿化当中最具纪念意义的园林表现方式。纪念性主题公园是具有某种纪念性意义和休闲性的城市公园景观,人们能在这里缅怀纪念和休闲娱乐。纪念性公园景观与传统的纪念陵园和纪念馆的庄重严肃氛围不同,这类公园也注重于公园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例如纪念孔子、老子、孙子等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文化大儒的纪念性公园,及国外的戴安娜王妃纪念公园、罗斯福纪念公园等,这类纪念性公园均充分表现出深沉的纪念性主题并满足游览休闲功能,且着眼于震撼心灵的设计理念。

二、纪念性公园景观整体布局

“纪念性主题公园的设计规划及布局与其他普通公园的设计规划方式不同,这类公园的纪念性主题在园区的设计规划及分区上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布局构成方式。其设计规划上的应用门类也较繁多,更要做到景观规划的整体性与纪念性主题的协调性的统一和融合。”所以,应该从公园的纪念性特点出发,综合的考虑其功能及任务,设计出既具有纪念性特点又具有公园景观的游览休闲性的主题公园。“纪念性公园的规划一般多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规范形式来设计,并用中心式、局部分散式的设计方法,使公园的总体布局带有鲜明的景观中心点及组合得当的规划形式,从而表现出纪念性景观的历史性、人文性、整体性等特色”。

三、纪念性公园景观的规划原则

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布局要按照景观布局规范的相关准则与规范为依据,既要符合当代人们的“设计思维的美感”,也要表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与“新时代”的气息。所以我们要着重注意遵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纪念性公园景观选址的适宜性

纪念性公园是人们开展纪念性活动的公共场所,它的纪念性作用体现出的是庄重与深沉的氛围,倘若周边的环境处于过于嘈杂和娱乐氛围中,对于纪念公园的纪念性主题会不相协调。因此,我们在做设计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声音及环境因素,合理处理所涉及的问题规避有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

(二)纪念性公园景观规划的多重协调性

“对于纪念性主题公园中的景观搭配应运用合理的手法和设计规则,并且要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相融合,因地而造。同时,还要调研当地的气候因素及制约条件,选择适合的设计策略。例如纪念碑、烈士纪念广场类的纪念性景观中植物搭配就要以表现出庄重的氛围为主,适当多应用松柏类常绿植物,且植物的搭配也要依循主景与配景相协调的特点。”倘若是纪念重大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纪念性主题公园,则可以协调应用相关主题的系列雕塑或景观小品的形式来表现其主题,实现设计元素与设计主旨的协调性。

(三)注重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的烘托与点题设计

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影响元素可以分为软质景观因素和硬质景观因素,并相互配合以达到烘托与点明纪念性主题的作用。“植物在公园所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能起到烘托公园意境的功能。植物的种类、颜色差异及季节属性应合理搭配以充分的与公园的纪念性设计理念相呼应。”公园道路规划是硬质景观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道路系统组织可以将整个园区融会贯通,实现预期设计的游览体验,组织起每个纪念景点的缕缕情愫,逐步起到烘托纪念氛围的作用。道路的不同宽窄、不同路面形式、不同的材料搭配给游客的体验感觉也截然不同,均能烘托的作用。另外,纪念性雕塑与园林景观小品是纪念性主题公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能直观展现出纪念的事件或人物,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也能以特定的、引发联想型的纪念性元素来隐喻,含蓄而深沉的传达纪念性情感。当今新技术的发展与材料制作工艺技术日臻成熟,纪念性公园运用的材料也更丰富,给设计师更多选择,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各自特点并与纪念性景观设计相融合。

(四)注重纪念性公园景观产生的内心震撼

当代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的核心表现方式是注重实现人的身心体验,因而设计者更加注重对人的心理活动能产生共鸣的方式来进行景观设计。以无声的景与境的搭配,以直击心灵的元素符号语言,把游览者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而非用普遍的历史叙述与人物评价来起到纪念性作用,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所理解的纪念性公园应该是让人文的历史厚重感与自然的因素相互统一融合,并用与之相匹配的纪念性设计手法及参与性活动相呼应,从而起到让游客游览后产生更加深刻的心理震撼和影响。

四、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践――以内蒙古多伦县成吉思汗纪念公园为例

(一)纪念性主题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及纪念性设计理念

成吉思汗纪念公园方案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端,背靠草原、面向京津,因为地处内蒙古大草原边缘同时又与华北平原接壤,从古至今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说当年成吉思汗南下路过此地,也被当地美景所吸引。在公园设计中将蒙古族文化元素与改善生态系统结合,力图营造出草原生态公园,弘扬民族精神,体现蒙古族文化,给人们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生活空间。运用图腾动物(骏马),宗教图案(吉祥花纹)以及特色的蒙古族文化建筑,蒙古族文化雕塑,蒙古族文字成吉思汗精神融入到设计中,同时也满足现代人们生活和休闲娱乐。

(二)纪念性主题公园景观各要素的布局及设计

成吉思汗纪念公园景观的布局为南北纵轴,东西横轴,对称构造,在公园主体道路中,运用蒙古的(哈达)抽象元素,哈达意义表示为吉祥、友谊、安康之意,同时意味这整个公园带给人们一种吉祥健康的含义。以曲线为主要的道路系统,使之组成既自然又活泼的的园林布局。纪念公园的轴线东西两侧都精心选用符合纪念性为主题的园林植物搭配在整个园区周围合理搭配乔木与灌木的植物种类,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统一。

五、结语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篇2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生态设计;骨干植物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1]。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5%,道路广场不超过10%,绿地不小于65%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1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1.1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1.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1.4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2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3]。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2.1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2.2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2.3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2.4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2个方面。

3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3.1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4]。

3.2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3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4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

最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1.5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3.3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3.4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骨干植物空间处理设计上,采用正负形空间处理手法,公园西侧是由现有防护林改建而成的,因此将在现有密闭的林下空间改造成开放、半开放的多功能空间体系;而公园东侧由骨干植物围合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如大草坪、观赏植物专类园、运动场地、休闲广场等空间。各类空间主要有骨干植物围合和分割,这样方便分期建设,公园前期完成对骨干植物的施工,其整体性的效果就可以显现;后期分区进行各项功能性空间建设,其主体结构由骨干树种定型,从而解决了公园效果快速成型、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问题。

4参考文献

[1]朱祥明,孙琴.英国郊野公园的特点和设计要则[j].中国园林,2009(6):1-5.

[2]阳慧.开放式公园景观设计——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6):70-73,75.

[3]姜来成.论防护绿地的规划建设[j].防护林科技,2002(1):33-34.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篇3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生态设计;骨干植物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1]。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5%,道路广场不超过10%,绿地不小于65%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1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1.1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1.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1.4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2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3]。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2.1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2.2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2.3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2.4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2个方面。

3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3.1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4]。

3.2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3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4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

[1] [2] 

最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篇4

人民公园地处繁华的闹市,面积约为四万平方米。设计方案将以“生态、人文、休闲”为设计理念,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在强调自然性的同时考虑人文性,做到以人为本。公园的主入口在正南方,初入公园一股自然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由于主干道两边种植了大面积的植被。主干道用的是暖灰色方砖,自然而又富有田园气息。沿着主入口继续往前走是圆形广场,广场设计了音乐喷泉,给人美的享受。圆形广场周边选置了花坛和棕榈树,远远的就能闻到阵阵花香,徜徉在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岂不美哉。公园水景区呈“S”形分布在园中,水景区分为浅水区、深水区和喷泉区。浅水区位于全园的南面,考虑到亲水性的需求,园中设置了游泳池,夏天可以在水中嬉戏游泳,设置了亲水平台和观景区。防腐木的亲水平台,防止有效防止水的腐蚀。大家在水中嬉戏,累了可以在观水亭休息,家长也可以在亲水栈道看着孩子在水中玩耍。小桥的北面是深水区,深水区种植着荷花,夏天来临时,湖面上荷花一片,让人不禁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微风吹过,碧蓝色的水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健身区分为两部分,满足老年人和中青年的不同需求,设计了多种健身器材,又满足老年人按摩和局部按摩的器材,也有秋千、单双杠等中青年喜爱的运动器材。运动场地设置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并在周边设置了休息区,满足了大家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便利。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满足广大戏曲朋友的要求,在公园的西北方向设置了梨园区,戏台的背景是对牡丹花的变形,让人不禁想起《牡丹亭》,戏迷朋友聚在一起互相交流,相互提高,增添了公园的艺术气息。整个公园展现出一派生机,使人们更好的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让他们在此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二、人民公园的景观小品设计构思

景观小品是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景观的总体效果是通过精彩景观小品来体现的,为周围的环境增添了一笔亮色。景观小品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活设施小品、建筑小品、道路设施小品等,给人们的景观活动提供了观赏、照明、休息、导向等服务,提高了人们的艺术品位和思想境界,提升了环境的整体品质。第一,音乐喷泉,沿着主干道首先看到的是大的圆形广场,广场上设置了音乐喷泉,夜晚华灯初上,喷泉随音乐此起彼伏,在地灯的映衬下,让人们的听觉和视觉细胞跳跃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二,照明设施,公园内的照明设施选用了庭院灯、壁灯、草坪灯、地灯、水下灯等。这些灯形式多样,美观大方,节省电源,不仅能美饰环境,而且价格合理。第三,儿童乐园,以木台、沙地、攀爬架和错落有致的地台营造多种形式的活动空间,地面采用塑胶,呈现出儿童活泼好动的场景。

三、人民公园的园路布置及铺装的设计构思

城市道路铺装是整个景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道路景观铺装设计时,应协调好铺装的质感、色彩、图案等方面的问题。本设计方案依据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原则进行了规划设计,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主干道采用的是暖黄色和灰色相搭配的设计,初入园中就给人温暖感,加之蓝色花砖相衬,色泽鲜明而平衡。本方案采用的方砖表面有粗糙的纹理,耐腐蚀,耐高温,并且耐磨性和抗滑性好。亲水平台用防腐木板铺装,木板是一种“暖性”材料,给人以舒适感。水边铺上鹅卵石,人们赤脚走在纯天然的石材上可以进行免费的足底按摩。而且鹅卵石抗压、耐磨、耐腐蚀,可以随意造型,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石材。

四、人民公园的绿化植物配景设计构思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篇5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公园成为人们工作之余重要的休息场所,为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绿化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山体公园是以立体绿化的空间形式向人们展示一种独特的山体绿化环境。比如,现阶段很多城市中都借助于自然的山体营造山体公园,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山体公园都较为偏远,公园的各类休闲设施也不完善,导致山体公园内的有人数量较少,山体公园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山体公园相比平地公园来说,地形更为复杂,地面的高低起伏较多,公园内的景观以自然景观居多,为此在进行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山体公园的独特性,合理处理公园内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受山体自然空间特点的影响,不同的山置要选择各种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在山顶位置,由于其所处位置较高,所以在视觉空间较大,人们在山顶会获得全方位的景致,视野开阔,为此,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山地来开发公园景观,并尽可能的向山体腹部延伸,再比如,在山体的山麓地带,针对其视域相对有限,内部有良好的视觉关联这一特点,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成为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

其次,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受山体起能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要难于平地公园,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不同的山体路线给人们以不同的视觉体验,为此,在道路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展现多样性,并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比如,设计者可以顺应山体地形,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此外,还可以让公园内的道路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以体现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为游玩者提供多种游玩选择。

最后,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让人们可以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中获得身心放松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山体独特的地形优势吸引人们前往,而且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等可以适应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理想的休憩场所。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1)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还应该将城市自身的人文精神渗入其中,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强调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该秉承这一传统思想,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注意维护好山上的树木花草,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应成趣,此外,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合理利用山体资源,结合城市山水空间格局的变化,确定城市山体公园的定位和性质,让山体在给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休息场合的同时,感受到显示城市自然特色的标志性要素。

(2)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地域性是对环境的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建设山体公园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风貌,与此同时,依照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的建筑,设计材料尽量就地取材,建筑风格要与传统风格相适应,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比如,在一些建筑物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注意与城市的传统风格保持一致,并注意凸显出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以帮助人们更进一步的解读生活,体会城市文化。为了向人们展现山体公园的地域性特色,设计者还需要依照山体的形态以及建筑环境,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线路,设计多样的游玩线路,以便让人们在游玩时可以感受到多种多样的城市文化。

(3)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注重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良好连接,以不断优化山体的轮廓线,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另外,在山体公园景观的效果分析上,还应该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山体与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在设计山体脊部景观时,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尤其注意对山体的保护,做好对山脊线的保护工作,以确保整个山体在山顶、山腰、山麓等景观设计的一致性,并尽量避免在山体的山脊部位设计特色景点或者观景台,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设计,明确国家规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山体界限,坚持以保护为主,实行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结语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篇6

关键词:城乡公园;广饶绿轴;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242.7]文献标识码:a

1规划区概况

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淄博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潍坊市青州市相接,西与滨州市博兴县毗邻,东北部频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1.86公里。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6.2公里,总面积1137.9平方公里。

广饶县城市绿轴位于行政中心区块中轴线上,是广饶市民广场景观轴线的延续,也是广饶县的绿色生态走廊。

2规划理念和原则

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提高改善城市环境为目的,在保证城市整体绿地系统综合运用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运用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突出绿轴的城市生态与防护功能和历史文化底蕴,弘扬城市历史,提高城市绿廊对城市景观的作用和影响,带动城市的整体景观建设,推动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

在保证绿轴的城市生态功能前提下进行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不能影响绿轴的功能运行。结合城市用地性质综合考虑城市绿轴的开发功能,有效发挥文化、景观、绿化、休闲方面的作用。城市绿轴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和周边景观的有机结合,强调环境整体绿化效果,达到“出于人工,形如自然”的景观意境。在宏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城市绿轴规划为采取弹性灵活的建设开发模式,留有一定的余地。

3规划构思

3.1整体构思

广饶城市绿轴的基地特点和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引导了我们规划设计方向,其风格不应同于广场的大气精致、功能齐全,也不同于郊区公园的小桥流水、移步异景,它应该林木成荫、生态野趣的生态廊道,是一个天然的氧吧,也是一处温婉的室外休闲场所。

3.2分区构思

根据城市绿轴的区位特点和结合周边用地,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体现其“自然、生态、休闲”的特色,本概念性规划把绿轴段划分为“一轴三区”多景点。

“一轴”:指中央景观轴,即贯穿绿轴两个端点的生态景观轴线,运用硬质铺装的方式,形成简洁、大气的园林基调,并以此串联各节点,使各部分依傍此轴形成一个整体。

“三区”:指根据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以及人们的生活需求分为:

科普文化体验区:此段为花苑路--傅家路,以植物科普为主,采用片林的形式展示植物的群体美,形成春夏秋冬不同的植物景观。同时点缀一些观景和文化经典,营造一个充满野趣、富有诗意的休闲空间。

绿色运动健身区:此段为傅家路--啤酒路,以运动健身为本段主题,通过一条慢跑道经将头尾两个入口相连接,并且沿着慢跑经设置健身活动场所。绿化设计秉承绿轴“春花、夏荫、秋叶、冬香”的设计原则和风格,配合运动的主题,无论是植物还是园林小品,在色彩运用上更为丰富,充满活力。

都市休闲活动区:此段为啤酒路--潍高路,以都市休闲活动区为本段主体,在入口处设置以雕塑,配合灯光设计,作为生态绿轴的标志性景观,成为视觉焦点,体现城市风貌。

4分项规划

4.1园林土建规划

结合场地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和功能的划分,各部分用地在空间组织上注重突出各自的功能性特点。

园林土建主要包括园路、广场、停车场、小品等。

园路设计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进行合理搭配、自由组合,力求新颖,形成变化丰富,形成富有韵律行进美的园路景观。

广场设计注意形式和内容的细节设计,利用特点不同的铺装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简洁、大气的广场景观,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

停车场设计结构强度保证行车的需要。

小品设计采用分片区设计的方法,体现生态、休闲的格调。通过不同材质、样式、风格的设计形成丰富的小品景观,并与所在环境相协调;园林小品设计以人为本,注重舒适度的体现;各类园林小品均注重园林化、意趣化的设计,使其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保证安全稳固,装饰设计上注重新颖、独特;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将文化元素、地方特色融入小品设计中,充分表达设计内涵,使其更亲近现实生活。

4.2园林绿地规划

植物选择坚持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构建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充分发挥植物的绿肺功能实现城市绿轴的规划目标。

根据各景观元素的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植物。植物选择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常绿阔叶比为1:3~1:4。同时兼顾绿化景观的近、远期效果。绿地景观营造时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不同质感的绿地景观。充分利用植物树形、色相、季相的变化形成美丽的林缘线和天际线,营造四时演替、花繁叶茂、色彩斑斓的植物景观,实现“春花、夏荫、秋叶、冬香”的主题意向;根据植物季相和主题的设计合理搭配植物,形成专类植物园;植物搭配注重最佳观赏面的设计,并于周边环境相结合,形成疏密相间、高低错落、开合有致的绿地景观空间。

4.3园林配套设施规划

为了保证公园运行效果,在规划中设计绿化给水和夜景照明。

采用喷灌的形式来满足绿化后期养护需要,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照明在城市夜景的意义在于其对所处的公共街道产生的夜间视觉景观效果和对从远处观看整体城市夜景形象的塑造。同时,为提高观赏效果,在各小品、植物绿化周围设置景观灯、射灯等照明形式,使景观的夜景效果更加突出。

5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绿轴的设计与改造,挖掘绿轴的生态、景观、休闲等方面的潜能与优势,创造出清新、优美的自然生态休闲廊道和理想的人居环境,带动城市建设与城市房地产开发,为广饶县营造出一条具有文化底蕴和自然气息的户外休闲场所和生态廊道。

整个绿轴生态廊道成为一个富有人情味与人性化的驻足空间,给人与人、人与自然提供了亲近和交往的机会--林荫休憩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林中步道......让青少年在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郑志峰.小城镇色彩规划研究.规划师,2007(8):19-22。

[2]孙斌,李亮.小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定位及规划设计原则[J].城乡建设,2010(5):42-43。

[3]张宁,毛伟伟.关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196-198。

[4]傅志毅.小城镇景观设计现状与景观设计原则.艺术探索,2008,22(2):101-102。

[5]单霓,郭嵘,卢军.开放空间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4。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篇7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

1.景观的定义:

苏联景观研究的两大学派:类型学派和区域学派。类型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m.a.别尔乌辛等,而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拉孟斯基、C.D.卡列斯尼克、H.a.宋采夫、伊萨钦科等,而尤以区域学派的影响为甚。H.a.宋采夫1947年在全苏第二次地理学代表大会上关于景观问题的报告,被认为是继拉孟斯基、卡列斯尼克、苏卡乔夫等人之后,对景观学说的第一个巨大贡献。在这一报告及其以后的著作中他给了景观一个新的、更为确切的定义:景观是具有同类地质基础和相同的一般气候的、发生上一致的地域,这是由几个或许多部分―限区―组成,后者在景观范围内形成有规律的结合。

2、90年代我国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进展-案例分析

2.1.孙筱祥教授1993年在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规划设计

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位于青岛市风貌保护区内,简称:太平山中央公园。太平山中央公园将中山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榉林公园、青岛山公园、百花苑、汇泉广场等7个园区收入囊中。中央公园景区被细分为滨水景观区、儿童乐园景区、公园主要入口区、会前村遗址公园、桂花苑、市花园、木兰园、牡丹园、温室观赏区、盆景园、“桃花源”景区、“湖光山色”景区、杜鹃坡、茶园、山谷游乐区、岩石园、精品园和梅花谷等18个园区。①

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设计师将其定位为:休闲健身、旅游观光、历史文化、植物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滨海山林型城市综合公园。

设立十个入口进园,为更好地满足游客从不同方向进园游览,孙筱祥教授为太平山中央公园开启了“十大主要出入口”,分别在:原中山公园南门(香港西路)、原百花苑主入口(延安一路)、京山路入口、原动物园西入口(延安一路)、原动物园北入口(上清路)、原榉林山公园入口(龙潭路)、太清路与龙潭路交叉口入口、原革命烈士纪念馆入口(芝泉路)、原湛山寺主入口(芝泉路与郧阳路交界处)和原植物园主入口(郧阳路)。在园区内设置一级到三级道路,把全园各个景点和设施连成一个系统,保障游人可循路到达各个景点,还将开辟观景健身路径、自行车休闲旅游线等特色路径,以满足游客晨练、登高远眺、亲情远足、交友、登山比赛的需求。

站在公园可看十景根据规划,太平山中央公园将分为“一轴一脉五区”。“一轴”是指公园传统文化主体轴——中山公园的樱花大道一直延伸到动物园,沿途不仅可以赏花,还能看到小动物,整条道路规划设计1100米。“一脉”是指城市登高观景带,主要包括青岛山和太平山两条观景线。“五区”指整个太平山中央公园将会分成历史人文区、植物文化区、动物游乐区、城市休闲区、生态山林区5个区域。此外,在观景点上,游人还可以看到汇泉踏波、飞阁回澜、琴屿飘灯、太平天音、鱼山海月、秀掩重关、湛山精舍等青岛新老十景。

1)游乐园。占地3.3公顷,引进先进新颖、适合儿童及青少年特点的游乐设施,供游人娱乐;2)自然生态观光园。占地6000至10000平方米,为封闭框架结构,玻璃保温。引进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形成环境幽雅,山水瀑布,鸟语花香,充满热带气息的自然景观,一年四季,供游人游览和观赏。3)泰国园。借助泰国著名旅游景点什拉差龙虎园模式,建设独立封闭的泰国园,内有鳄鱼表演,大象表演,鳄鱼餐馆和泰国旅游文化节目,周边建设热带雨林环境,使游人欣赏到独特的异国情调。

孙筱祥教授在太平山中央公园的规划设计中,(1)合理把握和平衡景观结构与功能的联系,设计了划分五个区域十个入口。(2)在景观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原理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设计了汇泉踏波、飞阁回澜、琴屿飘灯、太平天音、鱼山海月、秀掩重关、湛山精舍等青岛新老十景。“(3)根据物种迁移与生态演替原理和景观稳定与景观变化原理设计了泰国园。运用人类主导性与生物控制共生原理设计了大象表演、鳄鱼表演等。(4)运用尺度制约与景观层序性原理和能量和养分空间流动原理设计了自然生态观光园。(5)运用景观规划的空间配置原理设计规划了滨水景观区、儿童乐园景区、公园主要入口区、会前村遗址公园、桂花苑、市花园、木兰园、牡丹园、温室观赏区、盆景园、

“桃花源”景区、“湖光山色”景区、杜鹃坡、茶园、山谷游乐区、岩石园、精品园和梅花谷等18个园区。

我国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重视应用景观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注重空间结构与生态系统的调控整合,力求促进协调发展,维护城市园林,协调风景规划,平衡生态系统。太平山中央公园的设计也是90年代我国的典型性景观规划设计的作品。

2.2郑曙旸1994人定湖公园的景观生态改造设计

人定湖公园位于西城区炕街25号,黄寺大街南侧,是1958年发动群众建造的公园,1994年4月进行改造,1996年6月全面竣工。2006至2007年西城区园林局对公园进行了全面修缮,并按照建设生态型、节约型景观园林的目标,对公园水体进行改善,建设模拟型人工湿地,种植多种水生植物,并利用太阳能进行公园园路照明,利用湖面进行雨水收集,同时增加各项服务设施,使公园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定湖公园总面积9.2公顷,其中水面积1公顷。以现代景观园林为主,公园南半部用草地、水景、雕塑花架、景墙创造了一个具有欧洲规则式庭院韵味的景观环境。公园北半部以简洁的手法,用疏林草地、静水、装饰广场,现代雕塑构成了一个充满时代感的景观园林空间。

生态景观风格:它是一座欧洲风格的生态景观园林。疏林草地、喷泉水景韵味十足。欧风雕塑比比皆是。世界园林史景区给人们打开了一扇西方园林的窗口。步入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华美的列柱廊,其中央是一座“浴女出水”喷泉。沉降园占地3000平方米,周围几十处喷泉水花四溅,落水声隆隆作响,如金石齐鸣。拾阶而上是世界园林史区;汉白玉壁画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园林史。伊甸园犹如梦幻世界、古罗马、埃及、巴比伦花园、伊斯兰庭院、凡尔赛宫园林、意大利台地园以及古典中式三潭印月等园林美景尽收眼底。公园北半部,在一平如镜的湖面之上矗立着一组现代化雕塑“生命的旋律”给人们以向上的力量。园内十余处不同风格的广场给人们提供交际聚会娱乐健身的场所。为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公园开辟了室内活动厅和各种类型的活动广场、健身器械,可以供群众交往、跳舞、消闲、晨、晚练,锻炼身体等供用。

人定湖公园的生态景观改造设计把公园改造成了一个具有欧洲规则式庭院韵味的景观园林环境。对现有的水生植物进行了保护,模拟了人工湿地环境,系统的采用欧式的庭院生态环境进行改造规划,使人定湖公园变成了现代欧式的生态景观园林空间。人定湖公园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属于景观惟美的风景园林设计。

人定湖公园的生态规划改造设计把握了景观系统整体性和景观要素异质性。在景观研究的尺度上掌握了欧式几何化生态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并对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和人类主导性及景观价值的多重性上进行了深入的规划设计。

人定湖公园在大型自然植被斑块形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碎裂种群动态等生态景观的保护上,实施了人工湿地环境的模拟和改造原有水系等措施。在景观的设施方面对欧式的生态景观变化、欧式雕塑的镶嵌系列、与公园外部空间的结合、欧式空间格局等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规划设计。在景观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和反馈、景观稳定性与景观变化、人类主导性与生物控制共生、景观规划的空间配置、景观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与设计。

人定湖公园的生态景观改造设计是90年代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代表型作品。

3.结语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优势在于运用综合整体的思维,实现学科的交叉和创新。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要想后来居上,就必须发扬学科特色,抓住研究热点。我们应当重视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始终把握住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相结合这一核心,促进协调发展;不仅是实行生态学和地学的交叉,还应当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90年代我国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作品及相关课题的研究,为我国的现当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和相关规划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生态规划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我国是一个幅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变化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景观生态研究必须立足国情,突出重点,以人工—自然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生态建设为研究重点。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我们应当努力扩大应用领域,除传统的自然保护、土地利用、景观规划等领域外,城市园林、风景旅游、景观建筑等领域也不可忽视。为此,迫切需要加强与资源、国土、环境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开展产一学一研协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手段的更新,实行跨跃式的发展战略。迅速接近和赶上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水平,并在某些我们有特色的方面实现跨越和创新。(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解:

①孙筱祥: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室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设部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林业部科技情报中心林业(园林)科技查新咨询专家,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海口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总园林师,建设部建设规划设计研究所风景园林总设计师,中国公园协会景观与环境委员会顾问,《中国园林》常务编委,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理事会中国理事,iFLa历史风景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风景园林教师理事会(cela)通讯理事。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2]许慧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3]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徐化成.景观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篇8

关键词:新时代;产业园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5-0138-04

1 引言

相对于20世纪机械文明产业的无机、规律、有形、机械,新时代的产业更强调是有机、不规律、无形、人性化。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工业园区既要追求人文、人本,凸显自我个性,充分考虑人的生存空间因素,同时应适应it时代对智能、环保、生态以及办公灵活性、租赁方式多样化的要求。

就我国传统的工业园区种类而言,归纳起来大致呈现三种类型:创新与研究型、开发与孵化型、生产加工型。而湖南有色集团中央研究院打破原有工业园区种类界限,依托毗邻科技型大学与研究中心,发展并成为科技新兴的产业基地,作为整个集团的研发核心,与中南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利用科技优势互补,为集团自身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使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不断提高集团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它是基于传统产业区的升级与创新,是产业研发的核心部分,它与产业发展紧密相配合,同时,整合集团内、外科技资源,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努力提高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的综合能力,集创新、研发与孵化、生产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基地。所以,其基地园区设计必须凸显产业与时代特征,同时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真正意义上人性化办公环境的需求。

2 项目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湖南两型社会建设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内,望城县经济开发区南部,地块呈长方型,东西宽约630m,南北长约1070m,占地约66.13hm2:地块南面紧临开发区货运站、北接银杏路、东临桃园路、西侧为望城大道。地块呈典型的丘陵地势,北部有一座小山丘――虎心山,制高点高程为91.4m,与周边道路高差近40m,山体植被状况良好,基地南部地块已经平整,大部分标高为58~60m左右。

项目地块交通便利,通过区内紧临的金星大道、雷锋大道等与107、319国道以及京珠等多条高速相连接。

研究院园区是集科研、教育、绿色生产,甚至还有金融支撑、展示、旅游等内容的综合社区,它对环境品质要求很高,不应当按一般工业开发区来对待,本规划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尽可能保持自然状态,利用虎心山的自然植被做公园,通过带状景观轴延伸至园区主入口。园区绿地采用点、线、面结合,绿化覆盖率达到60%,使之形成园林式科技研究园区。

2007年12月,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长沙市成立大河西先导区,项目地块处于先导区的核心区,良好的区域环境为有色研究院园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园区规划立足于先导区核心区这种新时代背景来展开。

3 规划设计

3.1 功能定位

以企业总部及项目研发、商务办公、实验产区为一体现代化生态产业园区,创造一种高技术、高效益、高环境、高情感、低能耗的科创园标志性区域,为两型社会建设做出表率。

3.2 设计理念

基地规划设计理念,即:科技、效率、人文、生态。

科技:源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效率:源于企业发展的动力。

人文: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

生态:源于基地的秩序。

节能:源于建筑的构造与布局

3.3 规划设计构想

3.3.1 产业园区生态基质

现代产业园区是功能综合化、环境生态化、办公人性化的产物,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应建立一套能够自我更新、繁育和可持续的生态机制。园区侧重于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以优美的绿色园林景观激发工作人员灵感、强调建筑艺术、建筑形式多样化的设计思维,以期得到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认可。规划结合其所处的区位环境以及作为产业基地所承担的商务办公、产业研发、生态居住等功能,制定了建设生态产业园的目标,并由此带动整个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

3.3.2 功能单元细胞

园区各功能区为一系列富于创意、结构完整、高效运作的功能单元细胞,并按不同的使用性质融入到生态环境之中。每个细胞通过生态绿地和内部交通脉络界定出相对独立的空间体系,让组团空间更具识别性,同时又通过生态景观将各细胞组团有机地联系起来。

3.3.3 产业园交往绿带

以虎心山公园为中心,构筑一条贯穿于整个产业区南北的交往绿带,提供了企业办公人员的交往空间。此空间因建筑布置的高低错落、凹凸有致,从而形成了流线型特征,给枯燥的办公生活增添了一丝活泼的元素,从而起到舒缓企业人员工作压力、调节工作情绪、激发创业博弈活力的良好效果。

3.3.4 围合式氛围

企业办公建筑群体布置融合中国传统围合式建筑与西方开放式街区的精髓,在公共和私密建筑空间中,对庭院、街区、道路空间巧妙运用,令各个独立楼宇既相对开放,又共享庭园空间。从而营造出亲切、富有归属感的“办公邻里”,尽显人本关怀。同时,采用大玻璃幕、空中连廊的设计,将围台式独立楼宇联系起来,不但保持沿街建筑立面的整洁、连贯,且创造出虚实对比的街道立面。

3.4 功能结构与项目设置

3.4.1 规划功能结构

结合产业园区功能定位要求,设计形成了“一心、四轴、四板块”的功能结构体系。

(1)一心:是指基地内保留的生态绿化山体,基地内有座植被状况良好的山体――虎心山,本次规划将山体大面积保留,作为整个园区的景观核心,从而将绿化景观向周围组团渗透。

(2)四轴:规划确定两主两次四条空间联系轴。

两主轴:一是指纵贯南北连接虎心山、中央研究院主楼、有色园服务大楼等节点的景观轴线,该轴线为园区最为主要的空间景观发展轴;二是指位于规划区中部的丹桂路商务办公空间轴线,两侧布置有中央研究院主楼、有色园服务大楼、科技研发等重要建筑,是园区创新理念与发展动力最为集中的地方。

两次轴:一是规划区东侧同心路至虎心山的东西景观轴线,该轴线的设置使本规划园区与整个城市有机连通,同时将虎心山景观渗入到整个区域中,有效提升了规划园区在区域中的位置:二是丹桂路与望城大道交叉口至虎心山山顶的斜向步行空间轴线,该轴线通过步行景观道路的设置与建筑体形的呼应,使园区对城市主要道路形成开敞的空间。

(3)四板块:中央研究院科研板块、生活服务及综合服务板块、保留绿化山体板块、有色科

技园产业板块。

中央研究院科研板块:作为有色集团的科研枢纽,是园区进步的发动机,理应成为整个规划区的中心。本次规划将其作为构图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将其置于园区中部、丹桂路以北、虎心山南麓,使其成为整个规划区的中心与中心。

生活及综合服务板块:位于规划区北面,其与科研片区通过虎心山与片区内部的体育用地适当分隔,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生活片区内的独立与安静。同时为避免虎心山体对其北麓的日照影响,规划在考虑与北侧工业用地的绿化分隔外将居住建筑尽量靠近银杏路布置。

保留绿化山体板块:虎心山为产业景观核心,对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色科技园产业板块:位于园区南面,包括高新产业区、软件开发区及物流区等,通过合理、精心的产业结构布置,以打造高效、高质的产业生产环境。

3.3.2 功能和谐设计及项目设施安排

为满足企业领袖、业界精英工作之余的休闲运动需求,在办公楼宇之间的商务社交绿带中安插多项户外运动设施,如迷你高尔夫、羽毛球、乒乓球、慢跑道等。商务社交绿带的小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别具特色,以满足公司职员暇间休憩需求。同时,在办公楼宇内,以每个模块地块为单位设置壁球间、台球间、乒乓球间、室内慢跑道、健身中心等,以此来满足公司职员工作之余的运动需求。

在生活及综合服务内除布置大量的商务商业网点外,同时设置餐饮网点、美容美发中心、中心超市、休闲娱乐网点、定票中心、国际国内旅游咨询中心、花卉中心、广告制作中心、洗衣中心、国际医疗诊所、个人信贷和环保洗车中心等。同时引入办公用品公司为商务区办公提供办公产品、商务礼仪和完善的售前售后售中服务。

园区各项设施采用智能化系统,如:电信及宽带综合布线系统、设备管理智能化系统(BaS)、安防系统、智能消防及自动灭火系统、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微小蜂窝数字无绳电话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电子地图及电子信息系统等。

3.5 道路交通组织理念

3.5.1 公共交通主导开发模式(toD)

建立整体性的道路系统,确保道路系统有充分的容量和连续性;并结合园区南面火车货运站场,将物流区设于紧邻站场处。

3.5.2 灵活性高、集散能力强的道路系统

规划采用环状加网格道路形式,划分合理尺度的地块,增强支路网密度,有效促进交通循环。

3.5.3 人车分流的内部交通系统

本次规划在纵贯南北的景观主轴上设置人行步道,有效集中有色产业园板块人流,该轴线延伸至园区服务大楼后,两翼分流,直至延伸至中央研究院主楼两侧人行道,再通过依虎心山而设的人行环道至各片区:车行采取环道的设置方式,分别在四周的银杏路、丹桂路、望城大道和桃园路中部设置车行出人口。有色产业园板块采取格网式车行道路系统,各厂房均可便捷与车行系统连通。

3.5.4 分区平衡,合理设置停车设施。

对内部机动车、访客机动车停车分别规划,每一办公模块分别设置露天停车和车库停车,访客机动车停车基本采用露天停车,内部机动车主要为车库停车。车库顶设计成绿地,从而令各办公模块内拥有足够的公共空间和绿地。每一办公模块至少有两个机动出口,形成模块内通畅的交通环路。

3.6 景观及绿化系统

3.6.1 景观规划结构

园区主体景观结构为:“两心、四廊、多节点”体现空间层次丰富的现代产业园区景观。

(1)二心:其一是指基地内保留的虎心山生态绿化山体,是规划区内最大的生态景观中心;其二是指位于规划区中部,丹桂路中段的空间节点,该节点分布有中央研究院主楼、有色园服务大楼等规划区主要建筑物,是整个园区的人文景观中心。

(2)四廊:贯穿南北、园区主轴线空间景观视线廊道;丹桂路空间景观视线廊道;园区东侧同心路至虎心山的东西景观视线廊道;丹桂路与望城大道交叉口至虎心山山顶的斜向人际交往流线型空间景观视线廊道。各视线廊道均以虎心山为中心向四周发射,构筑园区独特景观风貌。

(3)多节点:景观节点成为了整个环境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人们休憩、驻足的场所和景观视觉中心。本次规划在轴线交汇处、景观廊道交汇处、景观视觉中心等处设置景观节点,并配置景观要素如小品、名贵景观树种等,以凸显各节点景观。

3.6.2 绿化体系

园区绿化以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绿化带为骨架,以虎心山自然生态绿化、各板块庭院式中心绿化、办公庭院绿化为依托,构成完整的绿化体系。园区总体绿地率约40%,生活及办公板块占到50%。庭院式中心绿化、点式组团绿化同带状公共绿化相结合,层次分明,分级明确。绿化主题以缓坡草坪、格状铺砌、局部群植为主,简洁明快,表现新时代产业园区的现代感、节奏感、速度感,并满足办公的静谧与舒适的环境需求。

4 建筑设计特色

4.1 研发区设计

独栋式单体设计使各办公楼在追求独立的同时,又可分、可合、可大、可小,衍生出适应不同企业办公发展需求的组合形式,为满足现代企业形象需求,同时提高企业形象展示度和可识别性。

通过对单体建筑的精心布局和朝向推敲,充分考虑节能的需要,使每一幢办公楼都获得最佳视野与采光。各建筑单体摒弃浮华与造作,呈现出稳健、典雅、含蓄、简洁的办公特质;透明落地玻璃窗、黑色石材、精致与肌理、力量与深沉,共同创造出办公区简洁精致、内蕴深厚、极具想象力的现代感外观,创造出一种现代、虚拟空间感与实体建筑形成虚实对比的办公空间。

4.2 产业区设计

厂房单体整合了生产和办公功能,采用具有最大利用率的方形平面,很好满足了生产所需的大跨度及产品生产、运输传送等问题;并围绕厂房区中心广场和道路布置厂房入口。不仅方便员工上下班,更为货物运输提供便利通道。厂房的合理布局,最大限度节约生产成本,充分考虑资源节约性。

厂房采用具有现代感的金属板、石材及钢化玻璃得材料,产生强烈的材质对比。运用具有高科技特征的仿生立面,使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5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产业园区,作为城市功能的综合载体,除了从对城市文化背景、经济特征、发展现状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外,更要思考其服务对象特征和把握其时代背景。有色产业园区是在牢牢把握其产业需求和新时代特征下,努力营造一个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核心的综合化、生态化、人性化现代园区。

参考文献:

[1]顾朝林,赵令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2]余晓,英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现状、主要做法及经验,全球科技经济望,2001[2]。

[3]王朝晖,李秋实编译,现代国外城市中心商务区研究与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曹亮功,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规划的回顾与反思,规划师,1999[4]。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篇9

关键词:观光、休闲、娱乐、功能第一、亲水性、经济性、生态造园、可持续性发展

一、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

总占地面积:109151.4平方米

工程建设范围:东临永乐苑,西至千峰北路,北临兴华南小区,南临漪汾苑,整个区域总面积10.915公顷。

现状分析:

漪汾公园位于太原市千峰北路以东地区,漪汾苑小区以北,兴华南小区以南,永乐苑以西。该区域目前已成为居住中心地带,主要有漪汾苑、漪汾花园、兴华南小区及太原外国语学校、双语小学等社区;西北部有晋机、汾机等大型企业,周围高楼大厦比比皆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此处为住宅小区规划时预留的土地,近年来,由于没有使用,在其上建设有一些临时设施,目前已完全拆除。另外,本项目用地存在一些竖向高差,需要进行平整处理,再加上堆积假山,土方工程量较大。

自然气象条件

太原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受西北气流和东南气流影响,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三北”防护林带的建设,现今太原市地区冬季干燥,但不太冷,夏季的风多不太热,雨量偏为集中,全年平均气温为9.3°C,具体情况如下:

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7°C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2°C

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3.7°C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7.6°C

绝对最高温度39.4°C

绝对最低温度-25.5°C

平均年降雨量466.6mm

日最大降雨量183.5mm

全年主导风向n

夏季主导风向C19n8nw8

冬季主导风向C24n9nw9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0%

平均气压926.8mba

全年无霜期188d

日平均气温≤5°C的天数135d

最大积雪深度160mm

冻土深度77mm

基本雪压200n/m2

基本风压300n/m2

平均风速2.5m/s

最大风速25m/s

全年日照时数2576h

地震烈度8度

二、漪汾公园主要建设内容:

漪汾公园区:由北向南共分三区:即漪北、漪中、漪南,按照动、静、动的理念设计。

漪北区主要建设:

1、次入口广场;

2、系列水景墙;

3、主广场:包括广场中心设计的钢架雕塑、雕塑背后设置的多功能舞台、水池及水景墙;

4、树阵广场,次入口以东为树阵广场,其两侧设计沙坑、景亭一座;

5、沿路侧、区设计停车场和自行车棚;

漪中区主要建设:

1、主入口广场(包括一处停车场、一处门卫);

2、4米高人工堆积假山(包括游园道路、假山制石、景观亭、小型雕塑等);

3、人工堆积假山下设计儿童戏水池、栈道、小桥、木平台等;

漪南区主要建设:

1、次入口广场三处;

2、大型体育场(其内:包括2个篮球场、体育器材等);

3、体育场南侧设计一座景亭(考虑地形处理,最高为2.5米);

其他工程:

1、一级(3米宽,)、二级(2.3米)、三级(1.5米)道路建设;

2、照明、广播背景音乐、监控工程;

3、绿化工程;

4、监控广播工程;

5、公用工程;

三、编制依据:

1、《太原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讨论稿)(2007年12月)

2、《漪汾公园总体改造规划方案》(2008年4月)

3、《漪汾公园规划总平面图》(2008年4月)

4、国家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5、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规范的有关条文(《公园设计,道路绿化设计》部分)

6、《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1-2020)

7、其他相关的法规、规范及要求

四、总体规划:

1、规划目标

(1)将漪汾公园设计成为服务于居民并富有山水景观和体育特色的文体生态园,具有观光、休闲、娱乐、锻炼、生态教育、文化传播、自然保护等功能,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休闲、生态公园。

(2)结合建设部级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有目标、有重点、大范围地进行绿化建设,以达到服务公园、绿化太原、锦上添花的目的。

(3)通过假山的堆积,通过人工河流的挖掘,通过宏观景点亭的配置,通过雕塑的展示,将漪汾公园建设成青山绿水的生态公园。

(4)、入门广场的建设将本着景点第一、宽敞使用的原则,一方面突出停车场的建设,另一方面突出景观配置的原则,强调绿化的作用,突出公园特色,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公园绿化内涵。

(5)、对现有乔灌木基本保留,要进一步充实提高。应结合北方气候条件及养管经济条件,多种植乔灌木,少种花卉,并应增设游人休息纳凉设施,提高公厕档次。

(6)、公园在北、中、南面临千峰路上设有三个出入口,以充分考虑人流集散,停车位置,合理组织交通路线。

(7)、增加亲水环境及小品、雕塑、文化小景墙,提升文化内涵。水体考虑冬季无水状态下的景观,做到冬季能看、夏季能流。

2、设计原则

(1)服务居民,建设道路、建筑、树林等园林小品,功能第一的原则。

(2)突出特色,协调统一、高起点、高要求、高科技原则。

公园规划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在园内布局及景点、项目的设置上体现国内先进水平。

(3)公园规划体现生态造园思想

规划全面贯彻生态造园思想,体现生态体系的合理运用,实现良性生态循化,创造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贯彻以保留原有乔木为主体,植物群落配置,注重生物多样性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的增强绿量,丰富植物品种,其主要体现在:运用现代的植物造景手法,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出一座上、中、下(乔、灌、草控制面积比例约为5:3:2)相得益彰的城市生态型绿地。

(4)亲水性原则

强化绿地的生态功能,在增强其文化内涵的同时,重点考虑了水景的设置,以满足北方居民的亲水性与娱乐性,具体表现在旱地喷泉、戏水池、水景墙等。

(5)经济性原则

由于本次工程属于新建范畴,加之考虑到今后养护管理的便利、节省,应体现以下几点经济性原则:

a.地形实施考虑一次到位:本项目因为要考虑人工堆积假山,且地面高程存在高差,所以地形处理上要考虑一步到位,以利植物造景。

b.戏水池:考虑用一种设计方案,两种准备措施。春、夏、秋三季期间抽取自来水到池中,然后由西向东通过泵的抽取形成溪流,使池水循环使用,形成流水潺潺,池水涟漪的动态景观。冬季冰冻期间,欣赏枯河床,卵石滩,落叶树的自然冬季静态景观。这样就合理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间接降低了项目投资成本和今后养护管理费用。

(6)绿化整体性原则

绿化种植物设计要积极运用本地的乡土树种,且考虑道路两侧乔木树种的统一性,做到整体风格下的个性化设计,整体为主,个性为次。

a、以人为本,以绿为主,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

B、植物的色彩及季象上,考虑不同季节开花植物及色叶植物的搭配,使四季有不同的植物观赏景观,使公园景观早晚不同、四季多变,不断激起居民游园的兴趣。

C、种植手法是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栽植方式,创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D、多使用多木本植物及宿根花卉,增加植物景观,使各景点植物配置协调统一,创造景色宜人的生态园林景观。

(7)可持续性发展及教育性原则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议在乔木树种的树杆上绑上标签,上注明树种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类及主要习性,让居民在游玩的同时寓教于乐。

五、漪汾公园绿化树种的选择:

六、漪汾公园道路系统:

(1)漪汾公园道路交通由于存在人工假山、嬉水池、体育场等因素,因此,道路系统基本围绕景观处理,以游览观光路线、人流及视线空间组织和景观意想特征等因素来进行规划。

(2)道路分级

规划将漪汾公园道路分为三个等级:

a、主园路一级路:宽度为3.0米,基本上全园循环布置,联系各景区;B、公园次路二级路:联系个主要景点,宽度为2.3米;C,游园小路三级路:辅助公园次路构成道路网络,道路宽度1.5米,或用圆形汀步和条形停步。

七、结语:

1、该项目符合太原市委、市政府建设园林绿化城市的要求,既满足了该地域居民的观光、休闲需要,又为千峰北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居住区的绿化是目前城市绿化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过去规划时未考虑绿化用地,或者绿化用地考虑的太少所致。本项目是在预留土地上建设公园,因此困难较小,并同时为居住小区绿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篇10

关键词:城市滨江公园;历史文化名城;两江四岸景观;市域绿道

planforUrbanwaterfrontSceneryResearchprogramontheConstructionofwenxingparkinHuizhou

Yuping

abstract:Urbanwaterfrontpark,historicalcity,“twoRiversandFourwaterfronts”,greenway引言

本案的文星公园属东江西端的标志景观,是两江四岸景观西端的重要节点。

笔者为2010年《文星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中标方案的负责人及主创设计师,本文解析城市滨江公园规划的思考过程,旨在抛砖引玉。

1公园任务解读篇

1.1项目概况

文星公园基地位于惠州江南片区的东江南岸,依沿江路分为东西两处,东面地块沿江,长约900米,西面地块长约100米,规划用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1.2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惠州市江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稿)》,《惠州市区两江四岸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2006-2020)》,现状地形图。

另外,规划设计参考依据有:《惠州志》,《惠州西湖新志》,《惠州府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口述资料.

1.3规划定位

根据文星公园的地理特征及功能要求,规划将公园定位为:以恢复文星塔历史遗迹为主的滨水开放式片区级公园.

1.4规划功能

文星公园功能主要为:弘扬惠州历史文化;为公众提供游览,观赏,休闲的场所;突出滨水景观和游赏功能;同时,不影响东江防洪,排涝.

1.5规划设计原则

1.5.1公园建设与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及园林景观有机结合。

1.5.2强调亲水性,公共性,生态性。

1.5.3尊重自然水体涨落,体现自然水体景观作用,在满足防洪泻洪的情况下,通过挡土墙,景观平台,栈桥等的设置,最大限度的扩大公园用地范围,同时注意洪涝水位时的防护要求。

1.5.4合理设置园区入口,组织交通,设置绿化式停车。

1.5.5注重对场地内现有树木的保护和利用,种植设计结合竖向设计和防洪排涝设计需要。

1.5.6公园建设与城市绿道建设相结合,合理设置自行车道,人行道和服务设施.

2现状分析篇

2.1道路分析

2.1.1现状情况

公园1号地块东面临江,西侧紧接沿江路。该沿江路红线宽18米在1号地块区域,自南向北标高为19.71-18.97米,含防洪堤功能;在公园2号地块区域,沿江路标高缓坡降至14.71米,与其他市政用地平接.另:标高下降段,道路近江侧为混泥土防洪堤。

《惠州市江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稿)》拟将该沿江路红线拓宽至24米,并在现混泥土防洪堤处分支为两条道路。

2.1.2影响因素

公园1、2号用地因高差及沿江路等因素,隔断效果较强,不易联系;1号用地北端,用地红线与未来拓宽后道路红线贴合,与现状道路存在间隙。

2.1.3分析结论

确定1号地块为文星公园综合主题地块,2号地块则以服务社区为主,在设计元素和建设材料上统一风格,而不在空间上强制联系。

将红线受影响区域和2号地块做为公园二期工程;或在一期建设时先完成其基础绿化种植,待道路拓宽后再进行园路及其它设施建设。

2.2基地行人路径分析

2.2.1现状情况

沿江路人行道全线设置栏杆,公园基地内植草砖护坡过陡、不易行走,现状行人可使用区域为:沿江路人行道、泻洪口旁一处台阶及桥头石将军庙平台。傍晚时分散步行人较多,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2.2.2解决方案

根据现状用地条件,开设公园入口、改造护坡,设置公园主题景点的同时,依据地势开辟适合健身活动的场地,在公园内设置含绿道功能的各级道路。

2.3水位及横剖面类型分析

2.3.1现状情况

平面图可示:基地外侧深蓝色线为东江原岸线,剑潭水坝建成后,东江岸线演变为图中浅蓝色线,两线间区域为浅河床。通过对基地典型剖面分析可知:除少部分河滩绿地在20年、50年一遇洪水位下,其余均不受影响。

2.3.2分析结论

浅河床区域为临岸建设提供便利条件。根据是否受洪水线影响,合理设置景观、挑选苗木品种。

2.4护坡、岸线类型分析

2.4.1现状情况

基地护坡以植草砖为主,坡度较僵硬,仅桥头数十米为垂直混泥土挡墙。

岸线类型则分为三种:第一类为近垂直泥土岸线,该类岸线顶部一般离水面3~5米,有一处冲沟及若干处梯田塌陷,偶有毛石挡墙残隅;第二类为垂直毛石挡墙,属糖厂码头旧迹,所圈区域为水泥面,平坦但有塌陷,安全状况不明确;第三类为亲水泥岸,杂草茂盛,冲刷塌方情况严重。

2.4.2分析结论

依公园需要和现状条件改造护坡及岸线挡墙。

2.5历史遗迹\旧址分析

2.5.1现状情况

据现状及历史文献分析,文星塔及龙寺旧址位于公园基地近糖厂段,原塔基立于现沿江路路基范围。现该段沿江路西侧规划建筑楼高约90米。另,现该区域亦存糖厂码头残余设施数处,近合生桥头段则有当地石将军庙及公婆庙一处。

2.5.2分析结论

整理文星塔建筑序列,挑选对附近规划住宅影响较小的路口区域设塔;清理无景观价值的糖厂码头毛石建筑时,收集可使用毛石作为岸线挡墙及缓冲浅滩材料;翻新当地庙宇。

2.6乔木覆盖率分析

2.6.1现状情况

现状乔木覆盖率为40%以上。

1号地块:南端生长古榕两株,大木棉一株,南酸枣、刺桐、大叶桉、小叶桉大树少量,间有构树小苗;其北端近半长度生长木棉10株,近水有台湾相思+南酸枣+刺桐林若干片若干片,间有构树大苗。2号地块集中生长成年大叶榕21株,树冠茂密。

2.6.2分析结论

树木多长势良好,姿态优美,宜利用。

3公园设计总图篇

3.1总平面图

通过以上分析,公园整体设计如图所示:在现代城市生活背景下,营造美丽的沿河景观,将”历史,现在和未来”结合在一片绿荫碧波之畔。

3.2功能分区

根据现状资源,公园分为六个景区,分别是:文星龙,红棉柳绿,闻木樨香,将军堤,碧波嶙峋及2号地块的榕园小憩。

“文星龙”为文史游览区;“红棉柳绿,闻木樨香”为亲水休闲健身区;“将军堤”为地方民俗展示区;“碧波嶙峋”为林下观江休闲区;“榕园小憩”为林下休闲健身区。

其中:闻木樨香景区里设置市域绿道三级服务点一处。

3.3交通组织

公园据景区需要设主入口三处,次入口若干;入口间距为70~150米。

本公园按设计规范,属于不硬性规定停车位数量类型;因基地条件局限,公园设置沿路港湾式停车位6处,每处可停5~10辆。同时,在红棉柳绿景区及榕园小憩景区设公交上落点。

公园内部园路分为三类。第一类:广场形式通道,该类园路主要为透水砖及石材铺装;第二类:主园路,4米宽,为2.5米双向自行车道+1.5米人行散步道;两类道路以不同铺装区分界限;第三类:次园路,宽1.2米~2米,为草地散步道或观景廊道。

3.4植物总体规划

公园基地现状覆盖率超过40%,规划将增植符合景观气氛及河滩特色的多类植物,其总体规划原则为:

3.4.1保留基地上的古树及有景观价值的大树。

3.4.2丰富植物层次,增加林相变化;添加树种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乡土树种,并体现沿江特色。

3.4.3改造后的林木应有合理的结构(乔、灌、草结合,水生、湿生、耐湿、耐瘠薄、旱生结合),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3.4.4根据史料对公园景点的描述配植植物,烘托园区气氛。

3.4.5游人活动集中的区域,在树型、花色、花香上着重考虑。

3.4给排水方案

公园以绿化和水体为主,配有一定文化休闲设施,为保证整体功能的实施,公园内设:绿化喷灌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和雨污排水系统。另,保留基地内原有泻洪系统。

3.5电气方案

电气方案设计范围有:变、配电系统,环境照明系统,防雷,电信系统,其他弱电系统及电气节能。

园区内的环境照明依照“点、线、面(景点、道路、景观)”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在总体上创造出“突出重点、明暗结合、和谐统一”的夜景照明效果。

点:对文星塔、龙居、牌坊、龙门等重点景观采用投光灯照射,体现立体效果,突出重点。线:为满足园区道路照明要求,一级园路采用庭院灯做道路照明,灯具高度3.5m左右,灯具安装间距约为25m;其他园路采用草坪灯做道路照明,灯具高度约为0.9m,安装间距10米,光源为节能灯。面:对景区采用庭院灯、草坪灯、地脚灯相结合的方式,并在主要景区使用地埋投光灯照射高大乔木,烘托气氛。

3.6分期建设图、设施分布、园路材料、小品意向、经济技术指标及估算表略。

4详细设计篇

4.1文星龙景区

文星龙景点为公园重要节点,以两轴两带组织游线。两轴为:“主入口牌坊―望江石―观景台”轴,及“文星塔―龙居广场――东江诗文碑―望江石”轴;两带为“亲水栈道―听涛双亭――登科龙门”带及“竹廊爬山”带。

游人可从牌坊门进入,循阶而下,游览亲水栈道,坐双亭听涛,观文星塔咫尺;也可在望江石处依诗文碑向前,攀龙居爬山廊,敬金鲤龙门,再登文星塔。

4.2红棉柳绿景区

红棉柳绿景区则以亲水休闲健身为主题,健身花园和阳光草坪拥红棉之左右,

游人可经蜿蜒园路至水生植物茂密的浅滩栈道,体验江岸乐趣。

4.3闻木樨香,将军堤景区

闻木樨香也含有亲水休闲健身主题,设置儿童乐园、台地健身花园及亲水台阶,此外,该景区亦是市域绿道的三级服务点,建有综合码头及服务点设施。

4.4碧波嶙峋景区

碧波嶙峋则利用其离水面较高的堤岸,围绕临水台湾相思林,建成错落的林下休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