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十篇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十篇

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4:58

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篇1

1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1.1科研档案管理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无论在自然学科方面,还是在社会学科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特性,即讲究继承性、成套性、实践性和整体性。正是有了这样的特性,高校的学科建设才能不断立足于前人的研究基础,培育出优势学科。对此,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我们的科学研究要充分利用前人留下的研究成果,共同协作来加以创造”。要使得我们的学科建设不断发展起来,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科研档案管理作为一种科研储备,它不仅是当前研究的服务者,而且又是未来研究的参考者。因此,只有实现对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学科建设的科研交流、资源共享、人才共用,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2科研档案管理是学科建设的助推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本质在于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的核心部分是科研。科研档案真实地记录了科研发展水平。在高校重点学科的申报和评估中所涉及的科研课题级别、数量、经费,科研成果,科研奖励,学位数量和不同学位的培养人数以及相关资料的照片图表录像上,都要依据学校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才能作出好的判断和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科研档案管理是学科建设的助推器。科研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在促进学科建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3科研档案管理有助于学科成果转化。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发展科学技术,依靠科技的力量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高校是重要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如何将学科建设中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尤为重要。科研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者立足档案中的信息资源并整理编制资料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让科研工作者对相关的成果进行了筛选,进而不断思考如何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生产力。与此同时,有时单一的成果并不能直接转化成生产力,而必须依靠不断借鉴他人的成果,而借鉴他人的成果就必然面临着要依靠参阅高校科研档案资料。如缺乏规范的科研档案管理,档案成果残缺不全,最终难以形成生产力,导致学科建设的成果难以转化。

2高校学科建设中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科研档案管理配备条件不足。高校对于学科的申报出台了很多政策,而关于学科建设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学科建设中形成成果的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着领导对科研档案管理不够重视,认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文字录入和文件归档工作,造成科研档案专职管理人员和现代办公设备的配备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建设工作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配备方面,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偏低,个别科研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科学管理科研档案意识。往往专注于科研经费比重、科研建设的成果,忽视了科研文献资料的整理保存,致使部分档案资料流失。在现代科研档案管理办公设备的配备方面,只是简单地配备了电脑,而对于档案管理的分类和保存方面的设备较为缺乏。

2.2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薄弱环节。有些高校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欠缺健全的制度。尽管很多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基本上参照国家《档案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但是,缺乏常规行之有效的实施条例或工作细则,不能对科研档案日常管理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由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和实施条例的不完善,没有明确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制度,使科研档案归档工作不够规范、完整,造成一些科研材料的存储凌乱,导致查询不便,甚至发生丢失现象,影响高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3科研人员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在科研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中,科研人员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其对需归档的科研材料进行整理,交给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然而,很多科研人员缺乏档案意识,重视个人科研的成果,重视个人的奖励和名誉,否定学校对科研成果的保护作用,只提供部分复印资料,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工作的实质意义,专注于结果的得失而忽略了科研过程中产生的有影响力的材料,导致材料没有得到保存,不能使科研档案得到完整性的归档。再加上有些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由于其成立时间较短,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及责任分工上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来指导,致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失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不达标。

2.4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但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技能偏低,既缺乏一定的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又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只是依据科研管理的基本流程,对科研项目材料加以简单保存和归档,而对一些关键性技术领域方面的材料无法正确鉴定和科学保存,致使科研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缺失。

3面向学科建设的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改进之策

3.1加强科研档案管理配备,保障学科建设成果。高校应加大科研档案的投入,不断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配备。在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配备方面,高校应注重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学科背景,尽量按照学科的发展方向来配备档案管理人员,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背景,使其具备基本的档案管理素养和专业技能。在科研档案管理办公设备方面,应注重引进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使得方便各类学科档案的精细化、规范化分类。不仅如此,还需要专门设置科研档案存放区域,并做好防盗和防灾工作,注意通风和透气,防止档案霉烂。只有在这样的档案管理设备条件下,高校学科建设的成果才能得以永久保存,并方便教学需要查阅。

3.2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支撑学科健康发展。高校要重视高校科研档案工作,不断提升学科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科研档案管理不等于一般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科性、专业性和连续性。根据国家档案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科研档案管理制度。高校科研档案管理要尽快配齐相关的档案设备,不断改善工作条件,理顺科研档案的归档程序,认真做好科研档案信息的收集、记录、归档工作,并适当地提高经费来改善和提高档案管理条件。同时,加强对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管理,通过绩效考核来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制止部分人员工作马虎,随意存放归档的行为。通过培训和交流来消除部分科研管理人员轻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消极工作心理,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使他们认识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学校学科建设乃至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健全专业管理制度、完善日常管理条例以及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使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了解科研档案工作流程,推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积极推进高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提升教师的档案管理意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中的互动作用。科研档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执行,更需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发挥其主体作用来加以配合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科研档案人员应利用全校各部门教师业务学习会议的机会及时宣传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学习《档案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来提高广大教师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师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不仅如此,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还应主动普及高校教师档案分类管理的知识,配合教师和学科建设的科研人员,做好每一类学科特别是每一个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分类工作,做到重点档案重点管理,方便及时查阅和长期保存,真正地与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一起促进学科建设,发挥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篇2

[关键词]高校;科研档案;创新

一、高校科研档案的规范化建设

科研档案主要指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资料或实物,主要包括文字资料、图表(纸)、数据等,科研档案能完整地展现一个单位每一个科研项目从科研准备、科学研究实验、总结鉴定、社会评价、成果奖励及推广应用全过程的各类材料。科研档案建设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其纳入到高校科研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并进行规划化建设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

科研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主要包括管理规范和内容规范。管理规范是指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建设要有档案形成、积累和归档的规范程序,规划化建设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科学管理业绩要与岗位职责考核相关联;内容规范是指从项目申报到研究过程中形成各种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到鉴定验收的各类总结,到成果的形成、奖励申报材料以及推广应用过程中设计文件、合同、用户反馈、市场调查等,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科研档案的完整性。

科研档案不仅仅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历史记录,还是对科技工作者科研创新活动评价的重要客观依据,是科技评价的重要指标,是对学校科研活动总结规划的重要参考,是高校服务于地方和社会经济活动重要源泉,另外,对科研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也是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规划化的重要体现。重视科研档案的管理和应用,加强科研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对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和挖掘科研项目价值、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目前高校科研档案建设存在问题

1.收集不全

据了解,对科研档案的建设最大问题就是收集不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不全,能收集到的就收集,收集不到的就不管了,特别是一些历史档案,残缺不全;二是科技人员对档案意识不高,不知道科研档案的价值,不知道存留一些科技资料,特别是信息类的东西;三是类别不全,成果材料有,项目材料没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没有;纸质的有,实验数据却没有;图纸有,实物没有;缺少对科研档案建设的顶层规划,没有建立科研档案收集体系。

2.管理不善

科研档案建设的重点实际不在收集,而在管理。管理的难点不在资金,而在人员。科研档案收集上来,如何管理?没有科研档案的管理体系建设,没有科研档案人员培养计划,没有对科研档案进行分类而仅仅是档案的存放,等于前功尽弃。

3.利用率低

科研档案有价值不在于管理,而是如何利用。高校目前对科研档案建设普遍还停留在收集和整理上,而对于科研档案的后期利用还没有做更多的工作,对科研档案的利用还仅仅是资料的查询,对成果的推广和科研经验有分享方面还是零。所以,加强科研档案利用是科研档案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建设科研档案管理体系的目的所在。

三、规范化建设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高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往往不会提上学校重点建设的任务单上,管理队伍呈现“三低一高”现象。即学历低、管理能力低、工作效率低、平均年龄高。高校档案室不是年轻人愿意去的地方,档案管理人员始终处于被安排的地步。现代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对高校的每个岗位都提出新的要求。

1.管理能力

人事档案、公文档案、建筑档案等其他档案的价值在于查询,重点中在于收集,档案材料要完整、齐全,而科研档案不同于它们,不是的收集、保管和查询,科研档案的价值体现在于使用,在收集、整理有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要从繁多的科研档案中发现有价值的成果进行重点的管理和推介,在后期的科研或成果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将科研档案收集起来,还要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对科研档案进行鉴别和分类管理,甚至于对科研档案为外部所用。

2.新技术应用能力

目前,科研档案不再只有纸质材料,而是有数字的、影像的、实物的等多种形式,存放条件也不再是简单的橱柜而要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安全化管理,大批的新型的设备或安全装置投入使用,以传统的老弱病残来管理档案已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档案管理的需要,更不用说,存在的本身就是高科技价值含量的科研档案。

3.沟通能力

科研档案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应当占据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很多高校却都存在收集不全、管理不善、利用率低等诸类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管理人员沟通能力不够造成的。一是科技人员对科研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科研档案管理支持不够;二是科研档案工作历史欠账太多,大量基础性工作需要去协调、去沟通;三是科研档案的使用需要管理人员与产学研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面对的不再是没有生命有一堆资料,而是有价值、有生命,可以指导科技工作者创新,可以产生经济价值和效益的宝贵财富。

4.专业能力

高校科研档案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学校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是学校各个专业、团队、研究方向的科研档案信息的总和。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档案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识别能力,能够对收集上来的各专业的科研档案进行初步的甄别,对其科技价值、保管需求要有识别能力。否则,会严重影响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而这种影响却又是隐性的。

四、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新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科研档案要转化为科研信息,档案的查询、利用将转化为信息的交流,交流在场所也不再局限于档案室,而是网络化的、可远程的。所以信息的真实性、内容的完整性,管理方式的多样性对科研档案规范化建设至关重要,是科研档案形成、后期的利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1.加强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将促进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和网络化管理用为现阶段主要管理手段,也要快速地应用到科研档案的管理中去。新技术的应用拓宽了信息交换的渠道,缩短了信息交换的时间,科研档案的管理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科研档案的电子化水平,通过网络为远程查询和利用科研档案提供了有利条件。

加强现代化管理水平需要高校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硬件建设,开发或购置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将收集整理的科研档案转化为电子化资料分类存放,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网上查询服务。

2.不断拓展科研档案服务的方式和途径

首先,科研档案服务要走出档案室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走向社会。科研档案不再是一个单位的档案,要围绕社会需求展开科研服务,无论是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还是利用方式和服务手段都应社会化,也只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研档案的价值,才能走出阴暗的档案室,走到阳光下面去。如举办科研成果展、学校科研历程展,召开不定期的科研信息新闻会、信息交流会,举办科研档案建设的讨论会、座谈会、知识讲座等,使科研档案的利用工作和利用方式更贴近科技工作者,更贴近社会,更符合广大师生的要求,甚至走出校园,实现科研档案服务的社会化服务。

其次,实现科研档案服务的网络化。通过实现科研档案的数字化,开启科研档案服务的网络窗口,管理人员要尽快掌握先进的科技手段,介入网络服务领域。如实现科研档案信息的网上传送和查阅,实现科研成果的网上推介,建立与科技工作者的网上交流窗口等等,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真正体会到科研档案的真实存在,改善档案管理的传统印象,用科技的手段,以科研档案服务为先导,树立档案服务的新形象。

第三,建设科技服务的新基地。科研档案要加强网站建设,开展科技信息服务、科技信息咨询和科技开发服务,让科研档案室成为科技信息基地,成为科技信息资源的交换中心,让科研档案成为宣传教育中心,建设成为科普基地,向广大师生介绍科技工作者取得科研成果,将科研档案室成为培养科研人才的重要环节,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档案规范化建设需要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锐意进取,努力提高科研档案软、硬件建设,不断拓展科研档案的服务新渠道、新方式,让我们的科研档案展现新的活力,开启科研档案服务的新局面。科研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不仅是科研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高校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对科研档案建设的提出的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篇3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教学档案 优化管理

论文摘要:教学档案服务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档案的主体和重心。分析了教学档案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目前教学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工作,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加强和优化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纷纷合并升格,学生人数剧增,档案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何优化教学档案的管理,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笔者就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谈些看法。

一、优化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意义

教学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档案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教学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载体,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学档案是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和参考依据

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业务部门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育研究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档资料,它是高校教学活动的直接的原始记录,如教师的业务材料包括学生各科成绩分析、试卷分析、科研课题、教案检查、以及其他在教学活动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声像档案材料,如教学实习录像等,这些以影像为表现形式并辅以简要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具有纪实性、直观性、典型性等特点,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力的辅助手段,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是知识和信息储存的一种形式,详细、真实地反映了高校的教学历史全貌[1]。通过抽调审阅教学档案如教师教案、实验报告、科研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试卷等,能很快了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同时还可作为教学管理考核的基本参照依据。

(二)教学档案是进行教学科研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可以客观地反映学校每个院系的实际教学水平。对历年学生的测试成绩及教师教学检查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否;对历年试题的检查,学生违纪情况分析,能直观地反映出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或下降,从而为今后的教改指明方向。因此,我们应增强教学工作中的档案意识,引起教师和教辅人员的高度重视[2],以此来促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学档案有助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进行,教师业务档案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它在个体上,反映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在整体上,体现了学校的师资素质、队伍结构和办学水平。因此,认真搞好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保管和利用工作,将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业务档案中客观真实地记载着学历、考核成绩、业务水平,使校领导对教师的综合评价有了可信的参考依据,这样就能公正有序地进行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晋级、人事调整等相关事宜,进而对教师的切身利益进行决策,并有效激励每位教师的事业心、进取心,提高教师群体的稳定性,激发教师队伍的创造力。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档案馆虽然已购置了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管理,但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还任重道远,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档案不全、不实,漏洞甚多,即便是档案整理工作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档案规章制度滞后,管理体制陈旧

一般高校的档案馆已基本形成自成体系且成熟的档案管理系统,本身已有准确的定位。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学校级别提升了,但档案工作的层次却没有随之提升,人员的配置仅能应付日常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等工作,基本无暇顾及高层次方面工作的开展,有少数新建本科院校甚至还没配置专职的档案人员,仍由文书人员兼任。虽然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制定了教学档案规章制度,但有些规章制度没有及时修改和补充,已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同时,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档案室又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需执行本科院校的新规定,档案工作的开展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

(二)档案管理不规范,多缺漏、遗失现象

教学档案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严格的制度规范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教学档案的产生、收集、整理、利用等运转过程,应当依据档案法规和标准实施科学化的管理。由于高校教学档案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加之人们的档案管理意识较为薄弱,致使相当部分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存在着一定的漏洞,造成大量的档案缺漏、遗失现象。而已有的档案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归档不及时、分类不规范或者收集不完整等,其共性特征表现为:重收存,轻整理;重共性材料,轻个性材料;多头归档,重复设档。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效用的发挥,并给日后档案的鉴定、保管及库房的承载空间带来压力,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

(三)档案信息化程度偏低,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当今电子化档案信息已日益成为信息服务的重要载体,档案信息化程度偏低将会直接导致教学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教学档案管理由于涉及的专业多、课程杂、范围广、内容繁,各教学部门若缺乏整体规划,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则会给全校在档案管理、数据查找、资源共享等诸多方面造成极大的不便。如果收存的档案不积极地开发利用而束之高阁,就会失去档案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学档案利用的好与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

三、如何优化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档案的管理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十分重大。优化和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是新建本科院校档案建设工作重要的一环。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工作情况的真实具体反映,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由于档案工作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档案部门常处于被公众所忽视的位置,新建本科院校各个部门应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在人员和经费上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工作的宣传,把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和整体发展规划,使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同步前进,使档案机构设置、库房建设、技术人员配备以及档案现代化必需的经费和技术装备等真正落到实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在高校管理中得到重视,达到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以及各项工作服务。

(二)清理补充,作好现有教学档案的分类整理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统计、分析等工作是个连续性的动态管理过程,其管理的效能直接影响着档案材料的质量[3]。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档案尽管存在着材料缺失和管理混乱的情况,但仍然储藏着大量的本校教学方面的原始资料,需要我们去挖掘、清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分类和必要的补充。教学档案的分类必须遵循教学档案形成的规律,尽量保持教学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时间分类法,以年代来区分、排列、管理档案,强调档案的时间特征;另一种是性质分类法,即按照材料内容所反映问题的性质来分类。最常用的方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在体现一定的时间性的基础上按教学档案的性质分类,既展示历史与时序交替的过程,又保持档案资料内在特征的有机联系,使整个案卷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各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建立一个“完整、准确、系统、安全、有效”的档案体系。

(三)重视培养,加快档案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现阶段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方式陈旧,多处于手工管理阶段,院系档案人员大多由秘书兼任,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对滞后,工作效率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势必难以适应教育发展和高校教学工作检查的要求,这就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升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因为网络化管理要求档案员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管理等基本技能;新的档案载体的出现,需要档案员具有较高的专业保护意识和特殊技术保护水平;档案开放和信息剧增,需要档案员具备较高的鉴别档案、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反馈信息的鉴别能力和编研能力。新建本科院校档案馆要通过采取向外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组织培训和参观交流相结合等方法来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知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覆盖面广的高素质复合型档案人才队伍,以满足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需要。

(四)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档案资源利用率

当今,档案资源信息化、档案信息网络化、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校、院、系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缩微、光盘等先进技术与手段,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将“死档案”变成“活档案”,将文字档案变成电子档案。同时,加强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建本科院校档案部门要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努力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档案信息的需求研究,把重要的教学档案信息编制成专题材料,一方面通过档案网页、校园网及其相关网络丰富档案信息量;另一方面扩大信息编研的范围,加大开发档案信息的深度。高校档案部门要积极与其他职能部门协作,合理调配与充分整合分散的信息资源,建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库。比如:科研部门负责科研论著数据库的构建,教务部门承担试题库、电子课件、学籍异动等教学专题库的建设任务。通过档案文献资源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辐射作用,扩大档案文献资源交流渠道,实现新建本科院校档案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使档案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达到新的水平。

结语

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和手工操作方法已经无法跟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新建本科院校着手组建一套完整的校、院、系电子档案系统已势在必行。我们要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上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优化档案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档案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金莲.关于提高新建本科院校评估档案质量的思考[J].档案,2006,(4):42-43.

[2]彭群颐.信息化社会高校教学档案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5):189-191.

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篇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的大量涌现,信息化建设在全世界全面铺开。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强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在工业、国防、教育、交通、行政管理,还是在我国不发达的农业领域内,均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部分领域内还走在了世界前列。毫不例外,高职高专院校在肩挑培养祖国栋梁重任的同时,没有忘记人才培养的宗旨: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此,全国各个高校都在努力加快本校的信息化建设,以便适应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和衔接。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的档案室,加快学校各类档案,支撑学校全面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建设技术型职业院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高专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档案室基本情况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河南南阳卧龙岗上,是我国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地。于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医疗、卫生、保健、医药制造及医技的技术型的高职高专院校,主要面向农村、县级医院及各个药品制造企业培养合格使用人才。学校档案室负责收集整理学校各类文书和各类有价值的资料,包括学校上级来文来稿和各处室及附属部门的上报材料及原始资料。

3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室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助部门,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管理中,连学校二级处室也算不上,隶属于学校二级部门校党委办的下辖科室。长期以来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更谈不上现代化建设。甚至连对档案室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性质等最基本知识都不了解,更谈不上档案室对学校的发展作用的认识有多深。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是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在此情况下,档案室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截至目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各类档案集中在一个屋子里,无论是分门别类还是通风防潮等各方面均不合格;管理上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手工登录,虽然才建设自动化管理,仅仅是单机自建电子表格形式管理,连一个自动化管理软件也没有,特别是在上级来检查财务工作时,财务档案中的凭证查找真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工,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切实际,信息化建设不科学科学性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所以科学性应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就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档案室建设也应遵循科学性,保证档案室建设的科学、合理、远见等要求,保证档案室建设50年不落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建设之处没有征询学校各部门,特别是校两办的意见,没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可行性报告,最终导致目前档案室位置偏僻、空间狭小、管理落后、信息不畅等困境。馆藏内容匮乏,信息化资源结构残缺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历史资料的收藏家,档案室理应在科学的管理体系下,按照规范、科学的架构体系下,对高职高专院校发生的各项业务和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完整、系统、规则地记录和保存,从而保证对高职高专院校历史的还原。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档案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不科学,档案信息收集不全,各年度还有零散于部门间,特别是一些教学宝贵资料流落于各系,随着各系领导班子的更替,个别教学档案资料丢失时有发生。目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档案室红头文件较多,财务档案资料齐全,教学文件、学生管理文件、重点建设档案、科学研究资料等专门档案较少;传统纸质档案多,现代电子档案少;原始档案多,加工整理的档案少,这些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4加大宣传,寻求领导支持,确保资金到位

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篇5

一、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条件

1.城建档案管理思想现代化

我省城市三年大变样活动给城市建设不断投入新的活力,而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对城建档案馆(室)的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思想是种意识形态,来源于管理实践活动。由于管理思想从根本上决定了管理系统中的最主要因素——管理者如何改进管理体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技术含量高的管理手段,对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长足的考虑等,因此,档案管理思想现代化,对于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科学的观点;城建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学科,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符合建设与管理的要求,满足三年大变样活动的要求,做到资政惠民,从而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2)效益观点。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城建档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前提。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益,减轻劳动强度,发挥其信息资源集成的功效。

2.城建档案管理组织合理化

城建档案管理的组织合理化,就是要根据档案保管单位及其设置,根据档案的收集、整理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利用的原则,根据社会实践活动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组建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组织体系,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说,各城建档案馆(室)在其内部机构设置、组织建设方面要合理,便于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例如:考虑馆藏结构、服务对象,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利用提供便利条件。

3.城建档案管理方法科学化

在充分分析研究本馆(室)所藏档案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一整套适应现代化管理的科学方法,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准确化、最优化。标准化,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立卷、编目到保管利用等一系列工作依据科学的标准制度规范来做。系统化,是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处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切活动,开展城建档案工作的各项标准、规范必须系统、配套。准确化,就是要有准确、完整、全面的数据。最优化,就是要考虑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最优化是相对人、物而言,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作用。

4.城建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

运用现代化理念,利用现代化设备,采取先进的手段管理城建档案的工作。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建档案信息量急剧增加,各行各业对城建档案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同时对信息和信息服务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利用计算机、复图、晒图、缩微、摄录像等高新技术和设备,搞好城建档案管理和提供利用工作,加快档案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以上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城建档案管理思想现代化是核心,管理组织合理化是保证,管理方法科学化是基础,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工具。没有思想现代化,那么管理组织合理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将无从谈起;而管理组织合理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反过来又促进了管理思想现代化。总之,抓好以上四个方面工作,是实现城建档案管理和服务现代化的必要保证。

二、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

1.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基础建设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及相关工作建设的规划与管理。

认真做好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工作,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特有联系,维护其自身独有的特点。著录时要认真分析研究形成档案的内容和形式,内容要有科学性,严格执行《档案著录规则》。

利用城建档案进行科学研究、编纂技术资料或进行技术资料汇编,是城建档案提供利用工作向纵深发展的表现。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明确工作重点,找准工作对象,深化和拓展工作内容。

2.汲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果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城建档案管理现状,引进和吸收国内外档案界及其他学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果。城建档案坚持保持自身独有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融合提炼,取长补短,快速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水平。

3.实行集约化组织管理,合理调整人员结构

领导应集信息技能、管理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于一身,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开放的个性、良好的大局观及较强的决策能力与协调管理能力。加强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综合业务素质的人才。加强档案管理体制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吸收消化其他学科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成熟的理论,促进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飞跃。

4.建立先进、科学的城建档案管理体制

建立先进、科学的城建档案管理体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多种形式提供利用工作,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及时降密解密,扩大服务对象,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用户需求。在管理方法上,要改变过去单纯行政管理方法,对城建档案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程序进行质量控制和目标检测,并使法规制度更加严谨和科学,以确保管理人员的智能和现代化装备功能的充分发挥。

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篇6

[关键词]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概况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和共同任务。面对这一问题,各行各业都在试图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医疗行业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行业,能否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来开展科技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关系着在新时期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档案局在2008年就明确提出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跟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加快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档案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概况

医院科技档案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资源,通常是指在医院各种活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真实历史记录和文献数据。对于医院而言,这些科技档案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然而,由于医院科技档案形式多且数量庞大,因此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对科技档案资源开展科学的分类整合,这样才可以在方便保存的同时实现快速查询。在以往,医院普遍采用纸质的方式对科技档案进行归档保存,这种落后的工作方式不仅加大了工作量,而且不利于保存。因此,紧跟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加快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规范医院档案制度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已经开始进行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没有正确认识科技档案。专业性作为医院科技档案最为鲜明的特征,使其明显区别于其他档案。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医院领导和档案工作者没有正确认识科技档案的这一特性,将科技档案和其他档案混合归档。其次,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长期以来,医院档案管理制度更多地停留于对实物档案资源的归档管理,对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没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次,缺乏专业人才、优秀人才。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工作具有十分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医院的特殊性,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设备。基础设施、设备是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保障。在现实中,医院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医疗设备上,对科技档案设施、设备的投入却很少,这影响到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快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医院科技档案工作中,受限于落后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式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弊端,信息更新滞后、档案查询困难、保存费用较高以及档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医院科技档案作为医院发展过程中十分宝贵的资源,一旦因为意外而损失掉,则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在新形势下,加快进行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而且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说,加快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体系,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而且有利于更好地保存医院珍贵档案,方便查询利用,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体系。

三、新时期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发展思路

(一)创新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理念

随着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问题。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医院领导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容易产生“管理即存放,工作即保管”的错误认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科技档案在医院临床、科学研究以及医学教育等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在新形势下,医院要做好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不断创新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理念,用创造性思维、换位思考思维以及系统性思维指导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改变单纯的存放、保管工作观念,并主动摒弃“坐与等”的落后档案管理工作方式,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医院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查询及利用工作。

(二)依法建立健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只有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才可能确保医院档案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做事,更好地进行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医院领导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学习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有法必依。其次,应注重提高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对医院科技档案信息的归档、存储和使用必须制定明晰的审批和备案制度,尤其是对一些涉及保密的科技档案文件,更需要提供必要的保护。医院科技档案资料入库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对其真实性、实用性进行核查,以保证其科技档案资料的真实可信,从而使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最后,必须明确工作职责,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具体工作严格落实到个人,从而使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做到职责分明。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建立健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才可以真正确保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

(三)加大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院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许多重要的医学科技档案资源迫切需要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因此,在新时期,医院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科技档案数据库,充分挖掘和利用医院科技档案资源,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说,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医院科技立院的重要基础。无论如何,医院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理应成为医院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必须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好。

(四)加强医院科技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必须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必然会不断改变传统科技档案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手段,从而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从原始落后的手工操作逐步发展到自动化管理阶段,为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必然会对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档案专业人才队伍。首先,医院领导必须重视科技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医院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外部引进优秀科技档案管理人才,从而为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其次,医院必须注重对内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专家讲座、业务培训以及在职进修的方式不断提升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为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培养和储备更多的专业化人才,提升医院科技档案管理水平。

(五)加大资金投入,采购先进的科技档案设施、设备科技档案管理的关键

在于保管好和利用好现有的科技档案,这就需要有先进的科技档案设施、设备。此处所讲的设施、设备不仅包括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同时也涵盖相应的软件设施。首先,必须保证科技档案设施、设备的齐整性。医院应投入相应的资金,更换原有陈旧的科技档案设施设备,引入最先进的科技档案设施、设备。其次,引进专业的软件设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先进的科技档案数据资源库,进而为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四、结语

对于医院而言,开展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分析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主要包括创新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理念,依法建立健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医院科技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投入资金采购先进的科技档案设施、设备等,以此来提高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更好地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辉,罗林枝.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思路的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8):239-240.

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篇7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105-03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三化”建设是指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国家档案局在1995年11月召开的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明确将“大力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和人事决策工作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1996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决定“全面推行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2]。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度有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三化”建设是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水平,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三者的侧重点及其作用各有不同:规范化侧重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标准、规范的制订,它是“三化”建设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制度化侧重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标准、规范的实施措施、组织机构的确立,它是“三化”建设目标任务实现的组织保证;科学化侧重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制度的科学基础构建,它是“三化”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的技术手段支撑。三者统一于“三化”建设目标,服从和服务于“三化”建设目标。因此,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三化”建设中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三化”建设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进一步深化“三化”建设认识,推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努力把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人事决策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范化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三化”建设的重点和根本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是指要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或组成部分如干部人事档案的收集、审核、整理、保管、转递、利用以及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等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和《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等规定的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的过程。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三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和根本任务就是要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通过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水平,为干部人事工作、人事决策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服从和服务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提供政治前提和组织保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性体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性体系是指党和国家机关制定的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经过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探索,在中国,已经初步建立并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规范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性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关于进一步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通知》、《关于违反〈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行为处理办法的暂行规定》等法规体系,明确规定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目标管理、档案审核、违法行为处理等方面的规则和标准,对推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制度化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三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制度化就是指以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各种规范为依据,建立和完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运行的过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各种规范只有转化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得到贯彻实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的各项任务只有在一定的制度保障下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因此,“干部档案管理制度,是科学地管理使用档案,维护机密安全,有秩序地进行档案建设的重要保证。”[3]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制度化不仅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的政治前提和组织保证,也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的政治前提和组织保证。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既有综合性的规章制度,又有单项的规章制度;既有全国统一制定、普遍适用的规章制度,又有各地区、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的规章制度。在这些规章制度里面,既有法规性制度,也有岗位性制度。例如《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等就是全国统一的根本性的规章制度。它不仅是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必须遵守的工作准则,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之外的人事档案工作如企业职工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都必须参照执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1990年修订,以下简称《条例》),于1991年由中央组织部、国家档案局联名颁发。《条例》明确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任务、特点、体制,并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作了统一的规定。《条例》是“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都要共同遵守,贯彻执行”的“干部档案工作的法规”[3],也是各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制定具体工作制度的根本依据。《条例》有两个附件,即:(1)“干部人事档案卷皮、档案袋样式和规格”,规定了干部人事档案卷皮的规格、式样、制作材料、颜色、项目设置。(2)“转递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通知单”式样,规定了转递干部人事档案的统一办法。中共中央组织部2012年6月下发的《关于做好文件改版涉及干部人事档案有关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12]28号),就党政机关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后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目录和转递单,干部人事档案卷盒和档案袋,干部人事档案库房设备建设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与调整。《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是全国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统一遵循的制度。它对整理干部人事档案的要求、标准、档案材料内容的鉴别、分类、整理过程、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对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范围,归档材料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收集档案的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

除以上几种统一的制度外,还有一些基本的工作制度,根据中组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要求,各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和健全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收集制度、鉴别归档制度、转递制度、检查核对制度、保管保密制度、管理人员职责和送交档案材料归档工作制度等八项具体工作制度。这八项具体工作制度在《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法规性文件中都有原则性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各自管理的干部人事档案范围和干部管理权限,制定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具体工作制度。

三、科学化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三化”建设的基础和手段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科学化是指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原则规范、制度体系、工作方式等符合和适应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要求的过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科学化建设包含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要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各种规范以及各项制度符合和适应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二是要尽可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支撑和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各种规范以及各项制度的运行与实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各种规范以及各项制度是否科学,要以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否正确为基础;而人们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总是要随着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实践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地加以深化;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原则规范、制度体系、工作方式等总是要随着人们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创新;支撑和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各种规范以及各项制度的运行与实施的各种技术手段也总是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完善。因此,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科学化不仅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认识论基础,也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技术支撑手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已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09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将“深化分级分类管理,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列为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的五大基本目标之一。要求: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科学分类、分级管理、调控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完善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要加强对中国特色干部管理体制的研究探索,研究探索如何创新干部管理理念,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与重点岗位管理相结合,提高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研究探索如何适应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完善党政机关机构设置、领导职数和编制管理,加强对领导班子规模、结构的调控;研究探索如何深化干部分类管理改革,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对选任制和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对企业、事业单位中不同类别人员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干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都要作出相应调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实施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到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会出现一些差异,管理方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例如记录和反映干部个人情况的音像制品、电子文档是否归入干部人事档案,如何保存?传真文件及其打印文件大量进入干部人事档案,其真实性如何审核?以及干部人事档案如何应对信息公开化,在干部人事档案电子计算机管理的情况下如何保密等问题,都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现行的规范、制度构成了挑战。

干部人事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现代化,要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干部人事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干部人事工作内容、干部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给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改革与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修改和制定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规范,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规范尽可能符合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推广、应用干部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4],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4]。在做好纸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前提下,运用缩微照相技术和电子扫描复制技术,将纸质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制成缩微卷和电子档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直接查阅纸质档案的次数,防止纸质档案查阅过程中产生的磨损以及在档案查阅过程中因人为地涂改、抽取或丢失等造成的档案内容的缺损,延长干部人事档案的寿命,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运用自动控制技术对干部人事档案库房进行监控,并建立相应的防火、防盗、防潮、防湿、防其他意外事故的报警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干部人事档案;开发运用干部人事档案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库,所管干部人事档案的有关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2],将档案工作人员从干部人事档案的目录制作、各种各类登记册登记、信息统计与检索等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对干部队伍进行综合分析,为领导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2],提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服务干部人事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三化”建设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是“三化”建设的重点和根本,制度化是“三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科学化是“三化”建设的基础和手段。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三化”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抓住规范化建设这个重点与根本,也要重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更要注意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基础构建和技术手段运用,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目标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全祥.努力把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J].兰台世界,1996,(1):20.

[2]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组通字[1996]55号)[eB/oL].http:///jy/ok/show.asp?id=189.

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篇8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教学评估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255-02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记录,信息的源泉,决策的依据。它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渐积累而成,来自于教学各个环节中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数据、图表、声像等载体材料。教学档案是将教学管理实践活动全过程的文件材料及时、完整、准确、规范地呈现出来,是广大师生在教学中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为教职人员提供多方面的借鉴资料,为总结和研究新时期学教育和教学规律,提供全面而丰富的原始资料。是反映一所高校的教学管理,是衡量管理单位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学术水平的重要尺度。

1教学档案的重要性

1.1教学档案对教学工作评估的参考价值和凭证价值

2004年8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高校教学工作水平的整个评估指标体系的支撑材料,例如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学术水平等方面的材料都集中体现在高校的教学档案中,其唯一性保证了教学档案的凭证作用。

“在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中,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评估,无论评估的程序、领导机构、指标体系如何制定,最有说服力的依据是原始的档案资料,只有依据这些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参考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才能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地对评估单位进行评价。”[1]教学档案承载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建设信息,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学校或教学管理单位的建设和发展过程。而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档案内容和建设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主要包括党政管理、教学文件、教学活动、教师业务、学生工作、实验室建设、学术水平、考试考核档案等档案,通过大量档案的自我综合分析、整理和完善,在不同方面体现出教学档案对教学评估的参考价值和凭证价值。

1.2教学档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它存在的根本目的是针对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及管理工作水平。由此可见,教学档案内容的完备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

教学档案是经过长期“教”与“学”的教学管理中不断产生和积累的,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各职能部门考核评估时,教学档案演绎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占有者绝对性的地位。鉴于其本身的凭证和参考价值,教学档案对管理职能部门有独一无二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总之,教学档案是在高校教育建设和发展中逐渐丰富和完善的。它的参考价值、凭证价值和指导作用,创造性地为高校发展、教学管理提升服务。

2优化和规范教学档案管理

高等教育事业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教学档案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做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教育部五年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近年来省教育厅不断开展的各种形式教育评估,如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大连海洋大学2013年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等,如此形式多样化的教育评估更是对本科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其发展建设提供了发展契机,确定了教学档案的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教学档案的价值。所以,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是高校办学质量体现的视口,不断优化教学档案管理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之一。[2]

鉴于此,逐步实现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化、归档自动化,馆藏数字化,通过教学档案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使教学档案的管理理念、管理理论、管理队伍得到全面提升,是实现教学档案优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方向。

2.1以评促建,明确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

教学档案是反映一所学校的教育秩序、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的重要背景资料,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不仅可以为评估提供强有力的证据,而且可以把学校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系统而准确地再现出来,把学校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展示出来。[3]因此在形式多样的教育评估的中,档案管理作为掌握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足以引起高校各级领导和专职档案工作者的重视,并加大管理和建设力度。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结合档案管理的基本规律对档案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例如标题名称、主题词、档案形成者、档号编制等,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围绕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立足长远进行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和人员知识结构的培训培养,强化高校各部门办公室人员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只有教学档案的作用和重要性得以明确,教学档案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才能确定起来。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各个高校为能使教学档案在评估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档案管理的各种相关文件。例如,大连海洋大学制定的《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大连海洋大学2013年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等文件,使教学档案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评估支撑材料的重要依据和源泉。

2.2加强管理体制化,理顺管理过程规范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教学档案更好地为高校建设服务,就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按照档案分类、分级原则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规范化、学科化。

首先,有前瞻性,预见性地加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实行“三纳入”,纳入学校计划和规划,纳入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4]教学档案管理几乎涉及到学校或教学管理部门所有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人员,而不同职位、承担不同任务的人又会从不同的角度上认识档案管理和系统的应用。因此,工作冲突、思想抵触、观念差异将会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标准和规范是实施档案管理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例如《大连水产学院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大连海洋大学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等制度,详尽列举各类档案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其次,突出档案管理学科化,档案管理队伍职业化。积极优化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和结构,打造专业队伍。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各级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不同方式的培训和指导。一是打破过去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结构模式,注重专业学科人才的交叉互补,例如档案传统学科、管理学科、信息技术等人才的全面组。二是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拓展。培养档案人员的责任心、职业操守、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数字化网络技术知识。三是引进档案管理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包括有经验的社会型人才和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使每一位档案工作者将档案管理与现代化发展的相融合,打造档案管理职业化队伍。

2.3加快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管理

推进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指要实现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加强教学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办公技术相结合,实现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5]2002年国家档案局制定《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逐步构建了档案信息化的实施战略。而档案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上,必须以整合、集成、共享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传统纸质文件通过扫描电子化;将传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将现有电子文件进行逻辑归档、备份。在自动化网络办公条件下,将教学档案信息管理同办公自动化管理融为一体,利用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库、实现信息采集、共享与开发、档案智能化控制的效能。对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国家对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经常性开展,高校档案优化管理工作愈发重要。高校教学档案的优化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矛盾和创新中不断进步,并提出针对性地切实可行地改进对策。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和高校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延昌.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档案管理,学校档案,2007(4):176-177.

[2]王凌燕.从教育评估角度思考独立学院二级院系下的教学档案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2(8).

[3]常艳杰,冯晓莉.以教学评估为契机规范高效教学档案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09(3).

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方法

一、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设置了多处装饰柱及装饰线条,致使该部分费用相差10多万元,真可谓是笔下一条线,投资花万千扰。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重点

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综合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工程功能需求出发,以技术先进性、工程造价严谨性、财务审核规范性为重点,科学的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的设计,科学的应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达到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通过工程造价严谨性控制,达到工程造价对施工的指导目的,为施工成本控制奠定基础。通过财务审核规范性对工程造价、施工资金使用等进行控制,达到工程投资的科学使用,避免职务侵占、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还需要对施工过程材料进场数量、进场时间、堆放场地与堆放方法的进行设计优化。通过科学的进场数量设计减少材料进场过多造成的场地占用、资金占用以及材料管理费用。通过科学的堆放场地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二次运输费用,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的堆放方法设计优化能够有效的避免材料堆放不当造成的材料损失。总之,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充分考虑,建立现代化、精细化施工管理,以此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

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全过程管理执行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是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对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等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设计过程中还要通过优化统筹安排工作、提高设计效率与各环节的交接,对交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设计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时间。对于工程设计中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还要加强对可行性的分析与验证,对比同类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设计部门或企业还要加强自身设计人员综合水平与素质的优化,通过在职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专长人员进行培训。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对设计项目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与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建筑工程设计部门或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提高优化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三、结束语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学科建设方案篇10

【关键词】高职档案管理信息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各级档案部门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的要求,开展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为重点,以网络建设为基础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高职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快捷的档案信息。

1职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1.1提高工作效率

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便捷。对于高职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样的,不管是建立档案的人还是查阅档案的人,都因为有信息化档案的存在而方便快捷。使用计算机系统通过扫描或者是手动录入,将这些档案信息化,则可轻松地实现对于档案资料的处理,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省了存储空间。

1.2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检索查询方便

高职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可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性管理走向开放性管理,使档案的管理方式从档案保管和档案利用向档案信息化采集、管理和服务转变,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为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可以实现即时查询,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等查询方式中选择最佳方式,迅速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

1.3为科研活动做支撑,为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科技档案为学校的科研活动和新技术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作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档案能否被充分利用是科研活动成败的关键,只有充分利用科技档案,才能做好相关的科研工作。高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不但使老师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阅档案资料,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通过对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2高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观念陈旧,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自身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附带工作,做好做坏无关紧要,对学校的影响不大;缺乏档案管理意识,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把档案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来认识和利用,缺乏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档案在推进整个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档案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建档、管档、你查我找的水平上,忽视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许多珍贵的、利用价值很高的档案材料常年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2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备落后

由于资金不足,高职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于现实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仍用手工操作的现象比较多,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设备、硬件、软件系统、人员技术等方面的配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还需大量资金支持维护,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

2.3网络安全差,数据库建设滞后

由于档案信息本身的特殊性,需要正确处理开放与保密、档案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学校档案信息化加强了档案部门与校内校外的联系,但也相应带来了像电脑病毒、电脑黑客攻击、非法访问窃取信息等造成的安全问题,对高职档案信息安全维护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虽然当前高职档案管理部门大都已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但总体来说,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状态,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严重。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并不联网,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

2.4人员素质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一些高职学校虽已初步具备了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条件,但尚未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有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虽专业对口,但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都不尽合理;有的工作人员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能力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英语水平低、信息技术的专业词汇少,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不强,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停留在最简单的录入、查找阶段;还有少部分档案工作人员几乎从未接受过档案管理专业的专门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实现高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若干措施

3.1加强高职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高职档案事业的发展,高职档案工作已步入规范化的轨道,档案意识得到加强,档案在高职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氛围。通过宣传提高档案意识,学校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主动服务、主动参与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到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去。

3.2强化硬件和数据库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相关硬件和数据库建设。高职档案馆要注重加强相关硬件建设,可根据学校的经济能力,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购置适当的技术设备,如配备数据库服务器、图文影像扫描、微缩系统、数字音像制作系统等。

3.3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运行机制,实现收集整理、查询和检索自动化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建设了高性能的校园网络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基础设备,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使高职院校的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还可以实现档案资料查询和检索自动化。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要求各部门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上报档案材料,这将有助于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