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5:13

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篇1

关键字:制冷电气控制课程;电工电子课程;课程融合

1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国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各种规范以及优惠政策对高职教育进行大力扶植。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不断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就个别学科来说,仍然存在着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没有很好的进行衔接,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将针对《制冷电气控制》这一相关制冷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电工基础》和《电子基础》(以下简称电工电子课程)这两门基础课程的融合进行研究。

就我国高职院校的相关制冷专业而言,《制冷电气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一课程的学习建立在相关的电子电工知识的基础上,因此电子电工课程的学习的效果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于制冷电气控制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在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这三门课程一般独立进行教学,分设在不同的学期,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一传统的三门课程相互独立的教学体系往往使得知识的掌握无法得到良好的衔接,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如果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既能够满足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和够用性原则,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工电子课程独立开设存在的弊端

在内容上无法良好的衔接。《制冷电子控制》是相关制冷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而电工电子课程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针对全体理工科的学生,这个导致电工电子课程强调广度,以便能够满足不同理工科专业学社的需求,显然无法做到有深度和有针对性。对于相关制冷专业的学生而言,电工电子课程的一些教学重点可能和自己以后将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无关,这就使得学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抓住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进行重点的学习,往往造成了和专业相关的知识没有得到很好地掌握,其他的电工电子知识也由于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接触不到而容易遗忘;同时在《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程中需要的电工电子知识可能没有在课程中作为重点来进行教授,例如在电子电工课程中对于制冷专业需要的一些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的知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学生《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程时感觉吃力,极大地影响了专业课老师的上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间隔时间较长造成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遗忘。在我国高职教育对于相关制冷专业学生课程的设计上,存在着电工电子中的某一课程和《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之间间隔一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的现象。由于《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程的知识离不开一定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间隔时间过长使得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很大的一部分已经遗忘,老师的上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学生对于专业课进行更好的掌握,需要占用大量的课程时间带领学生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基础知识尽心复习,造成了时间和上课效率的极大浪费,使得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很难顺利完成。如果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间隔时间越短,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越能够提供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教材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由于《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和电子电工基础课程教材编写的老师不同,相关专业不同,因为在教材上往往会存在一些知识上的重复。同时由于《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程往往是由制冷专业的相关教师进行教授,而电子电工基础课程受众面较大,教授的老师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如果教师之间没有办法进行比较良好有效的沟通,可能导致教材上重复的同时均进行教授,或者以为在对方课程上对进行讲解而同时都没有进行教授的现象,使得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

3《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工电子课程融合教学的相关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对三门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

由于《制冷电气控制》作为制冷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应该偏重于对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此偏重于实践;而电工电子课程课程作为学生学习《制冷电气控制》的理论基础,因此偏重于对理论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将这三门课的内容简单的罗列进行教学,而是以实践带动理论的学习。可以把教学的内容分解为一个又一个工作中需要掌握的项目,内容由浅入深,在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讲授项目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从专业的角度讲解理论在《制冷电气控制》这门课程的具体应用,通过一个项目将三门课程有机的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项目搭建起良好的知识体系。

2.对相关教材的研究和编制

由于当然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工电子课程分开独立进行开设,因此并没有相应的教材进行改革,将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动电子课程的内容融合进行编写。高职院校可以现在某些地区进行《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工电子课程融合教学,并根据实验教学的情况,结合在实践中的经验,请相关的权威教师编写相应的教材。

3.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

由于之前的教师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在《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工电子课程融合教学过程中需要的适应的过程,尤其要求相关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不仅要求相关教师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去适应新型的教学方式,同样要求高职院校能够提前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4结语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不断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就个别学科来说,仍然存在着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一些教学实践证明,将《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子电气课程进行分来的独立教学可能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结合制冷电子控制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制冷电气控制课程与电工电子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方案,认为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三门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相关教材的研究和编制、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周向欣,王华.高师课堂实施研究性教学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2-64.

[2]陈安军.基于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1(11):15-16.

[3]陶洁.制冷电气控制与电工电子课程融合的教学探讨[J].制冷,2014(4):87-89.

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能力培养

1引言

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阵地,它们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的要求,以人为本,使其培养的学生“会学习”、“会创新”、“会做人”。针对在人才培养上的应用型特色,在学生的知识构建上应把握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能力[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电气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素质、专业基本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电力部门、科研院所、国民经济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与维护、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工作一线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不断涌现,现代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使电工学科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电工行业中工作的科技人员,只具备传统电工理论及其应用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胜任工作。[2]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电气工程人才是世界各国电气工程教育界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领域、技术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内涵也发展演变为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要求培养的学生应受到电气工程、电工电子、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电力系统和用电设备的技术含量和运行质量,提高运行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行效率。弱电知识需要越来越多,强弱电融合是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必然趋势。

2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的确立

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将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它要求专业定位要贯彻“厚基础、宽专业”的方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覆盖面要满足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的新发展,包括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然而,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还存在着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不适应的问题,如轻实践、面向工程不够;课程结构设置不够、不合理;教师工程经验缺乏等。为此需要建立起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根据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在学院有我省首批批准建立的示范性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示范教学中心”,部级创新实验区“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理论教学工作中,学院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在大庆龙凤热电厂、大庆油田供电公司、同创集团、农垦通信公司、哈尔滨新中新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19个相对稳定、质量较高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学院与北京科瑞尔斯公司和达内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坚持“强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运行与研制相结合”的专业办学特点,坚持“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加强基础、拓宽面向、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建设思路,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优化课程体系、实施研究型教学、重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推进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能力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设计应着重学生测试、调试、设计和初步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都铺排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对学生的工程概念、系统概念和系统设计能力以及进步工程基本素质,培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课程设计时间一般只有一二周,故课题难度不宜太大,但要有一定的广度。课题必需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笼盖课程的主要部门,要夸大工程基本素质的培养。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偏好自行选题,也可以选择教师布置的课题,并对课题进行分析、设计、编程、安装、焊接与调试,终极提交产品和设计讲演。学生们在做课程设计之初,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有些难度,但通过整个环节,他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主要的收成并不是学会了多少详细的设计计算方法,而是学会了如何着手做事。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给同学们引导方向,借助课程设计的载体帮他们把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机地串起来,只有他们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题目时才协助他们解决,充分体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毕业实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判定出产中的技术题目的能力。通过2~3周的毕业实习,使学生把握发电厂电气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厂出产的各项轨制,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识电能出产的主要环节,分析电厂电气设备的布置及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的配置;学习电厂的事故处理、事故设想和防范措施;了解继电保护屏、中心信号及控制屏的设计、安装、接线、调试;了解电力企业的出产治理和各职能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搜集毕业设计有关资料。

3.实际学习中,做好创新性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探究学习,投入式学习,浸润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阶能力培养(问题求解,决策判断,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课程体系的反馈与调整课程体系建立的中心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最终要在社会上检验,同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内涵也在逐步变化。因此,在完成内部反馈调控同时要注意外部资源的吸收整合,以提高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效率,因外资非常丰富,我们要像生物体细胞一样消化吸收和扬弃,从而达到有效利用的效果,在综合需求资源的前提下,进行下一轮课程体系的调整,使之成为真正的、有效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完善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篇3

文/罗贤亮

摘?要:电气工程CaD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本文介绍了电气工程CaD课程模块化教学的优点及模块化教学的实行方案。

关键词:电气工程CaD课程?模块化改革?技工院校

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创新,以及培养学生autoCaD电气工程制图能力,根据当前情况,需要对技工院校的电气工程CaD课程进行改革,以期培养出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的人才。电气工程CaD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绘制,能够绘制电力电气工程图,能用aCe软件绘图等。由于课时紧张、教学任务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通过模块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由于学生上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所能传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讲课的速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调查发现,模块化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上课期间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师也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该教学方法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能更具专业性地介绍知识点。

模块化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快速性等特点。专业性体现在每个模块就是一次新的课程;针对性体现在教师有效地针对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快速性体现在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针对模块的要点进行讲解。

二、电气工程CaD课程模块化的实施

1.电气工程CaD课程的意义

这门课程对于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掌握这门课程有助于认图、绘图等,这是对电气工程专业学生最基本的要求。电气工程CaD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等相关专业或者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认图能力的培养,企业和工厂招聘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2.电气工程CaD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案

模块化教学方案包括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块的划分等几个方面,笔者在这里做详细的介绍。

教学计划是学校基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时间制订的。在制订时,充分考虑了实用性、针对性等,增加了学习实践的项目。

教材的选用尤为重要,好的教材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本好的教材在编写时应该考虑到能让学生学到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等。

在教学模块的划分方面,对于电气工程CaD这门课程来说,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认识元器件的能力,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应用autoCaD;其次是在学生进行绘图时,对遇到的各种元器件进行讲解;最后就是让学生独立绘制电气工程图。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类电气图形、符号,要单独分出一个模块讲解这些图形和符号,让学生知道导线和连接件、基本无源元件、半导体管和电子管、电能的发生和转换、测量仪表、开关、控制和保护器件、二进制逻辑元件等一系列的图形符号,能识别并加以运用是对元器件认知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模块化方案

模块一:熟悉电气工程图纸的技术要求。本模块可以继续分解成几个子项目,分别是对知识训练的掌握、对技能训练的掌握。

模块二:熟悉autoCaD软件的操作。本模块可以继续分解成几个子项目,分别是二维坐标点的表示及输入方式、autoCaD技能的训练、autoCaD知识的拓展。

模块三:关于常用电气元器件的绘制。本模块可以继续分解成几个子项目,分别是创建图形表,绘制电阻、电容、电感图形符号。

模块四:对电力电气工程图的绘制。本模块可以继续分解成几个子项目,分别是了解电力电气工程图的基础知识、绘制输电工程图。

模块五:对建筑电气图的绘制。本模块可以继续分解成几个子项目,分别是了解建筑电气图的特性、绘制建筑竖向配电系统图。

模块六:对机械电气控制图的绘制。本模块可以继续分解成几个子项目,分别是了解机械电气控制图的基础知识、绘制C630车床电气原理图。

模块七:对楼宇智能化系统图的绘制。本模块可以继续分解成几个子项目,分别是图纸的布局、绘制可视对讲系统图。

模块八:认识aCe绘图。本模块可以继续分解成几个子项目,分别是认识autoCaDelectrical、autoCaDelectrical2012工作界面,autoCaDelectrical2012原理图绘制与编辑。

参考文献:

[1]花丹红.高职autoCaD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2006(5).

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篇4

【关键词】电气知识学习的对象;元器件的学习

前言

电气技术是无处不在的一种应用技术,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电气技术种类繁多,强电、弱电、微电,高压、中压、低压等,面对这些,学习的人会按部就班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控制系统知识等。之后毕业工作,又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岗位中的新知识。反正一直都在忙碌着。许久也没有静下来思索一下,到底一直以来,经历的电气技术知识学习,学了什么东西。在此有必要予以探讨,理顺一下。

一、电气技术的理论知识

首先认识一下,电是什么东西?在学习电气技术知识过程,先要了解电的特性,形成的机理,了解电场,电荷,电子,磁场等相互关系。然后学习电的知识应用,涉及到电路的分析。电路分析理论中设定的元器件为理想元件,将其组合形成电路,主要反映电源与元件相互作用的电流、电压关系。电路分析为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变换,交直流电路,电路响应等。在此阶段,各种理论、数学知识交织,复杂抽象。若要今后侧重电气技术的设计工作,此阶段学习必须扎实,因为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碰到教科书外的新东西,或要由自己创新推导出适用新公式来进行计算,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功底,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二、专业知识的学习

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应用技术知识的学习,其本质就是元器件的应用知识学习。并都能用实物器件构成基础应用电路。任何一种元器件被制作出来应用,肯定具有一定的功能,有的元器件功能简单,有的则非常复杂。要掌握该专业知识,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了解各类器件的结构,特性以及工作原理。以下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一些典型元器件。开关:接通、分断电路的基本设备。接触器:开关电器,运用电磁原理实现小信号控制强电的开关电器。有了它,电气控制工作容易实现。电动机:负载电器,看似简单(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则应用复杂,种类很多,特性也众多,常常作为电气技术服务的终端负载,一般而言电动机都是系统中的重要器件。有直流、交流、步进、伺服、特种等电动机,林林总总。pLC:复杂控制器件,功能强大,应用灵活,逻辑运算功能齐全,软电路,指令多,输入输出信号点多,能实现大部分电气技术中信号处理的功能。鉴于其复杂程度,故独立形成一门课程。其本质仍然是元器件知识的应用。变频器:为电动机直接服务专用器件之一。能很好地开发电动机的性能。能调节的参数数百以上,功能很多,能对电动机进行细微调节,精确控制,并易于智能化控制。对于变频器,若仅看生产厂商的产品说明书,并就疑点问题咨询生产厂商,也能掌握该器件的应用。其本质是元器件的应用,由于复杂,也独立形成一门课程。电子技术:其实也是元件学习,学习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元器件,根据各器件特性,再组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电气系统。电子电路变化万千,常常需要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紧密伴随。

广义而言,导体、导线,也是一种能输送电能的元件;还有磁性物体等等,都是我们要学习并掌握其特性的元件。

三、控制系统知识的学习

控制系统是由多个各种元器件构成的集合体,即元器件的综合应用。综合应用就是将具有各种功能的元器件,按规律组合,形成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应用系统。有的复杂元器件,如对于pLC和变频器等综合功能强的器件来说,是由多种器件组合而成的新功能部件,就本身来说可看成一个系统,若其与其他分立元器件一起应用于大系统中,则可看成是其中的一个元器件。应用中我们要注意分清主次对象。对于实现同样功能的控制系统,可选用的电器元件很多,采用不同的元器件组合,都能实现同一功能。具体而言,最终倾向于用何种元器件的组合,这主要由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系统的成本,系统的可靠性、先进性、维护性、通用性等方面来统筹考虑;还有一方面,就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本人的对元器件认知的程度,理论知识水平,甚至个人喜好来决定。要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必须有技术文件的说明。典型的技术文件,就是电气图,是用特定的语言在技术文件上进行的功能表达。为了在电气技术领域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国家制定了通用的电气技术标准,规定了各类功能的电器元件的文字符号、图形符号,以用于描述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所以,学习电器元件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用符号表达其工作特性的方式。电器元件的文字符号、图形符号,尤其是图形符号,它是对元器件的抽象表达方式,这一点与机械制造的机械工程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如果电气工程图也用机械工程图形的方式来表达,方形、圆形、梯形等按比例展示,则图形庞大、杂乱;并且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图形没法反映出系统工作的原理特性,所以电器元件以及电路图,必须要用抽象的符号来描述,才能易于记忆和理解工作过程。因此,学习电气知识的人员,必须习惯抽象思维;经常接触电气技术的人,抽象思维的感觉,一般要略好一些。常用的电路图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一起来共同描述电气控制系统的专用文件。除某些参数外,电路图是系统设计中的最后决定性文件;今后该电气系统的工作,主要围绕着电路图来进行。

四、应用

掌握了电气系统原理,并形成了可实施的电路图等技术文件后,就可以具体应用元器件来组成实在的电气控制系统。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电气安全,电工工艺等事项要符合规范,否则形成的系统也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国家标准中,有这么一类的标准,专门控制电气系统的安全与质量;对应的,也有配套的电气工艺技术文件。所以完整的电气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含安全和工艺这类知识的学习。整个过程形成体系,这样才能正确的应用电器元器件。

五、结束语

分析电气课程的学习内容,了解到学习电气技术其实就是认识元器件,并应用的过程。前述的几个学习过程,容易理解和学习的过程是第二过程,因为此过程面对的都是具体元器件实物,相对直观,即使是理论知识学得不是很深,也容易适应。其实熟悉电气元件,掌握典型应用后,就能比较容易地进入电气知识学习的状态,并融汇理论的知识,从而不断从深度、广度进行拓展学习。

参考文献

[1]周元兴.电工与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电气工程学;学科建设;发展;策略

1.前言

电气工程学是工程院校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的关键学科。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学科,电气工程不但对现代科技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在人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最早的电气工程学起源于1908年的南洋大学堂,在这之后各个高校纷纷设立电气工程学这一学科,以满足社会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当前,社会对电气工程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的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为了培养更高质量的电气工程学专业人才,高校要建立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电气工程学专业,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电气工程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2.我国电气工程学发展简介

2.1电气工程学概述

电气工程学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在当前的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习惯性的用与研究电气和电子系统有关内容的总和来描述电气工程,在大专院校中,电气工程学属于一级学科,由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压电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组成[1]。

2.2电气工程学的发展

电磁理论在十九世纪前半叶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为电气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电气工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全新的科技理念和设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气工程学发展的方向,新时期给电气工程学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随着电气行业的发展和电气工程理论研究的深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使得电气工程学在未来势必会对人类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电气工程学通过与物理学科的交叉发展,扩展了电气行业发展的空间;其次,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给电气工程学带来可行的技术;最后,电气工程学的发展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推动着电气工程学的发展。

电气工程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培养合格的电气工程人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电气工程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学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把电气工程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电气工程人材。

2.3电气工程学的重要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气工程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我国,电气工程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1908年,南洋大学堂设置了电机专修科,这是我国电气工程学的开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对电气工程人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个高校随之设置了电气工程学专业,电气工程学在人门心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2.4建筑工程学的专业建设

当今的电气工程学是综合应用高科技、多个学科进行交叉,且具有广阔前景的专业。电气工程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发展的新动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电力、冶金等行业从事安装、设计、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2]。电气工程学专业系统的分析了电气工程包含的专业及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了一批合格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3.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现状与策略

3.1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现状

目前,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定位,可以用以下三个层次来概括我国各高校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是具有高素质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导者,二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三是应用型技工人才。与国外的电气工程名校相比,我国大多高校的电气工程专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质量需要改进,很多高校盲目的追求教师数量,而忽略了教师质量,许多教师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进入课堂,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其次,部分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起步较晚,缺乏教学经验,学科建设不合理,培养目标比较空泛,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严重脱离了社会的真正需求。最后,电气工程学的实践性较低,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灌输相关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缺乏竞争力。

3.2电气工程建设与发展措施

3.2.1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使高校的专业分配更加科学合理,高校在建设和发展电气工程学科时,要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电气工程人才。此外,高校在建设专业时还要注意本校的特色,培养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高校要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对办学进行准确的定位,充分发挥本校优势,把本校的办学特色凸显出来。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应该建立科研基地,并在基地中引入先进的设备、创新技术,以方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创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3.2.2引进先进人才

高校应该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且在电气工程学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级人才,尤其是有电气工程研究经历、参加过国内外较大工程项目的人才。此外,高校要结合本校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和教学要求的实际情况,合理计划人才引进的数量,以防止人才严重匮乏或者人才浪费的现象发生。

3.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电气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引进先进教师人才的同时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有效的培养,合理组织教师出去交流或深造,扩大师资力量,提电气工程学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

首先,高校应该对年轻教师进行合理的岗前培训,提高对青年教师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并指定资历高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重点和教学环节,以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其次,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顺利,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自主的接受电气工程学教育。最后,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相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轻松的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

3.2.4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高校在电气工程学专业的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为学生创建实践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实践活动,把科研活动与实践的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此外,当前的社会需要大批实践能力强的电气工程人才,学生在学习过程要抓住一切动手实践的机会,告别纸上谈兵,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究电气化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水平,在未来的求职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目前,大多高校已经逐渐建设或完善实践中和实习基地,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还不够高。这就要求高校配备高科技的设备和先进设施,并引进专业的实训老师,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优化人才培养制度,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的进入企业工作。

3.2.5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为了有效提高电气工程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要建立最基本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并对实验室进行合理的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激发学生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电气工程学的投资力度,让电气工程学方面的高校建设规模较大、包含各种分布式发电电源,并集分析、控制、保护为一体的智能微电网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多功能的科研实践平台。

3.2.6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

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是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合理的考核,学校可以掌握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造能力。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考核成绩进行客观分析,明确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和不足。考核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资料搜集情况和实际操作情况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学生以论文答辩的方式完成作业,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电气工程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高质量的电气工程人才[3]。

4.结束语

电气化工程学在我国高校的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统计,目前全国有三百二十多所高校开设了电气工程学相关专业,由此可见电气工程学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出综合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层次、水平和服务区域对专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适合本校的电气化工程学科发展策略。此外,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高校电气化工程的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电气化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加强电气化工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密切关注电气行业的发展状况,以进一步提高电气化工程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电气化工程人才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涛.关于电气化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36):47.

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管理;设计审图;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149-02

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亦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电气工程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是后续工作强有力的支柱。确保电气工程各阶段施工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的发动机,为工程的各个环节提供所需能源。电气工程与建筑工程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无论是施工质量还是施工进度,无论是资金成本还是投入使用情况等等。由此可见,只有搞好电气工程各阶段的治理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1工程对电气工程师的要求

做好电气工程的前提是要拥有优秀的电气工程师。一个合格的电气工程师,首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备极其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拥有丰富的经验,并通过自身拥有的技术,熟练、灵活地掌握和处理电气工程的各个环节。电气工程师要熟练掌握各系统的性能、内容,不管是强电系统还是弱电系统,均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还要熟悉各种施工与设计的规范,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充电,始终保持走在前沿。随着建筑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师更加需要不断扩充自身知识储备量。

在电气工程中所涉及到许多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而且不断更新换代,如果不付出努力,会很难全面掌握这些电气产品知识。在智能建筑方面,电气工程师要掌握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各项智能化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除此之外,电气工程师还要掌握工程预算等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业务能力。

2设计审图及图纸会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图画纸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电气工程师在审查时要牢牢把握这两点,结合实际情况判断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在建筑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设计要贴近实际,以人的需求为主,经济适用,要考虑到成本以及预计获得的利润。盲目追求先进技术和规模是不可取的,设计的产品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

审查设计图纸以后,还要进一步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与业主沟通,确定项目的定位。在沟通的过程中,时刻以业主的需求和目标为主,并适时提出有利于项目开展的建议和措施,明确系统的设置,保持系统设置与施工步调一致。如果系统设置不能与工程开展保持同步,会带来许多麻烦。例如,当施工进行完毕后设置系统,就会加重施工的困难程度,影响建筑质量。建筑智能化设计具备较高的难度,技术性极强,更新速度快,结构复杂,在实施之前要做好万全准备。

本着经济、方便的原则,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工程的影响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建筑设计中将会应用更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材料,需要仔细审查,是否有相关技术和材料的具体应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成本,有些材料既经济又耐用,这样就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的首选。

图纸会审工作是电气工程实施过程中另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电气工程师要精心准备,不能草草了事,通过细致地审图,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相关问题,并加以研究和及时解决,做到预防为主。但是,一些企业不能做到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工作,走形式的现象较为频繁,再加之许多企业的项目繁多,对于图纸会审会更加敷衍了事,如果不能做到及时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可能会存在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开工,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和不必要的麻烦。

审图时要注意各环节的位置是否符合实际需求,是否合理;预埋套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后期出现问题;保持各个部分的位置符合要求,方便安装;动力配电和控制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各种标高和尺寸是否清晰明确;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保护是否符合要求。电气工程师在审图时要集中注意力,仔细审图,遇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电气工程质量控制

保障工程质量,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是每个施工企业的责任。从工程的开展到竣工,每一步都要谨慎而行,工程不是试验,不是失败了还可以重来。换句话讲,开工就没有回头路,只有稳扎稳打,保证质量,才能使工程顺利交工。其中,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对于工程整体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

3.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要熟悉设计图纸,了解施工过程,不能照搬原抄,要善于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合理科学的建议。只有熟悉图纸,了解业主需求,才能更好地确定项目的定位,使工程可以更加顺利开展。

一流的施工队伍打造一流的工程。施工之前,要对每个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通过考核的方能上岗。特殊工种必须要持证上岗,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只有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充满责任感,打造出质量过关的工程。

电气工程师要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进行严格审查。合格的技术方案需要结合实际,具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符合各项要求和规定。施工技术方案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需要格外重视。

每个工程的施工人员总是不固定,流动性大,因此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阶段底。只有进行交底,了解工程实际情况,遵守规则和工序,才能进一步开展工程。而工程相关的资料和文件要妥善保管,并充分了解内容。还要对各项材料、设备进行检查,确定质量无误方可投入使用。同时,对于各项计划还要进一步落实,并进行跟踪监督,一旦与实际情况不符,要及时修改或补充。

3.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通过会审的设计图纸是施工的重要依据,施工技术方案则是施工开展的前提。施工时必须要依据二者的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如果图纸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后处理。施工程序严格遵守规定,按采取规范化操作,有效控制施工质量。施工时,要注意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施工日志的撰写。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只有经过相关负责人的确认与签字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要注意许多问题,抓住细节和关键,做好监督与检查,从施工的根本抓起,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搞好电气工程对于整体工程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电气工程涉及到许多领域,包含着许多技术,而且未来的电气工程会更加趋于多样化、复杂化。

参考文献

[1]徐俊佳,张骞.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

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篇7

论文摘要:结合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组织,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工程实际选择课内实验三方面探讨了电气施工技术教学的方法,经实践证明此种教学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指导方法。

《建筑电气施工技术》被不少高校列为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该课程是电路分析、电机及其拖动、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电气控制技术、发电厂电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与绝缘等课程教学的后续课程,一般滞后于以上课程的理论教学。该课程教学中应注意贯穿前修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与本课程具体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摆脱传统理论教学满堂灌的模式。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以及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一番探讨。

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电气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学科,内容涉及非常广泛,除了电学方面知识外,还有材料、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要教好这门课,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强求面面俱到,而应该做到精心梳理教学内容、认真选材,结合学生就业及社会上所涉及的最常用知识点进行讲解。在教学中力求突显该课程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学有所得。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每堂课均以不同形式的专题内容为教学主线,把电气施工技术课程分为电气安全与急救、电气识图、防雷与接地、架空电力线路、电缆工程、电机安装与维护、变压器安装与维护、配电盘安装与盘内接线、高低压电器、照明布线与灯具安装、电工常用测量仪表、交直流耐压试验、电气施工相关资料的编写等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线,但不能拘泥于教材结构,不能局限于本教材所覆盖的知识范围,而应该充分结合前修专业课的知识讲解,引领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前修课程对本课程的作用,并借助于前修课程的基础,这样学习新知识时很容易做到循序渐进,有助于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而非靠单纯、机械的记忆。另外,教学中应尽量将理论内容浅显化,每完成一个专题,都要让学生感觉学有所得为教学目标,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变压器的安装与维护这一专题为例,首先让学生了解变压器的最新发展动态,从20世纪so年代初期推出的S7系列变压器,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S9系列,再到当前大力推广的非晶合金铁心的S11系列配电变压器,讲解几代变压器的不同点。从这些变压器的发展变迁过程,让学生理解节能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变压器制造的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发展趋势。

从变压器的安装、接线及维护的角度出发,讲解了实际运用涉及比较频繁的几个方面。从变压器的基础、变压器本体吊装、变压器的吊芯检查等到变压器油箱上的各个部件的作用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如表1所示。而对电机学课程中重点介绍变压器的基本理论,本课程仅作简要概述。

变压器的交流耐压试验、连接组别与变比测定以及直流电阻的测定在其他专题介绍,以保持本课程的体系完整。这样,变压器这个专题结束后,使学生从原先电机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到对变压器的整个生产过程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如果他们毕业后从事安装或维护变压器的管理工作,将十分有益。

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使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突破。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方便的利用视频、图像,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易做横向或纵向的对比,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形成知识的整体网络,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视频及图片可以克服学生对电气设备、开关设备、施工工艺认识不足的局限性,既便于教师的教学,又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如在讲述电力架空线路中的电杆组立方法时,其中有一种常用的“人”字抱杆组立电杆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机械牵引“人”字抱杆,并且在电杆的组立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在电杆起立到不同的角度需要有相应的操作。如果不借助多媒体视频,很难将这一过程讲的透彻,于是委托作者曾经所在的一施工单位拍摄了一段视频,借助于视频讲述各个阶段应注意的事项及其原因,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并且饶有兴趣。另外,多媒体便于展现大量的实物照片,有助于学生认识很多相关的电气设备,同时借助于这些投影的图片,学生很容易认识这些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教师也很方便指出这些设备各个部分的作用,必要时借助同一设备不同角度的图片,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工程实际选择课内实验

电气施工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偏重实用的课程,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也是本门课程的重中之重。由于该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可以开设的实验内容也很多。考虑到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就业问题,如有的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一定的技术工作,加之学生希望在找单位时多一些实用的证书。笔者在选择课内实验内容时,结合电工操作证的考试要求(为学生考电工证书打下基础)、生产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些场景,同时考虑到学校实验室的现有实验条件,并避开电气控制技术前修课中出现的实验为原则。本课程目前开设了以下实验:

1)由散件组装一套日光灯,并实现由两地控制该灯;2)吊扇的安装与接线;3)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引出线首尾端判断及电机接线;4)中小型异步电动机测试及检修;5)双速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及调试;6)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安装及调试;7)反接制动控制线路安装及调试。

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装备;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60-02

一、引言

平顶山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所属的电气工程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该专业多年来服务于平顶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电气类专业人才。紧紧围绕平顶山市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2013年,平顶山学院下发了《关于学科专业群的建设意见》,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电气信息类专业群。电气信息类专业群的发展目标定位:建设服务于智能电力设备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富有地方特色的、优势突出的应用型专业群;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平顶山,面向河南,对接智能电力设备行业产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014年,学校将电气信息类专业群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3个专业列入首批转型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负责培养智能电力装备的本体及硬件设计开发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气装备方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课程体系的开设是培养人才的基础。目前,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根据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来展开的,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全面掌握学科领域知识,忽视知识的实用性,整个课程体系学术性很强,技能性缺乏。课程设置几届甚至更长时间都固定不变,没有结合当今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只满足于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很少,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技能训练模式。虽然有毕业实习、金工实习、电工实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但持续学习时间短,学生未能真正深入进去,专业见习更是走马观花,学生纯粹是看热闹,没有任何实质性学习。因此,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帮助有限。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这种课程体系无法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为满足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平顶山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开展多维调研与深度探究,积极构建电气装备方向的全新的课程体系。

二、构建电气装备方向课程新体系

通过到国内知名高校和平顶山地区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调研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得到企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要求,从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电气装备方向的新的课程体系。

1.构建理论课程新体系。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理论教学环节设置了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1)通识必修课。通识必修课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德、智、体、美相互渗透,设置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学生通过通识必修课的学习,获得必要的价值分析、探究方式与能力的训练,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准确的观察判断能力以及清晰的沟通表达能力。(2)学科基础课。学科基础课课程的设置是针对电气信息类专业群所必需的知识和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设置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3)专业必修课。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立了“电气装备”和“电气控制”两个专业方向,专业必修课是这两个方向必修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术和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电气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设置的课程有: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及pLC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atLaB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自动检测技术、专业英语。(4)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针对专业方向的需要安排的课程,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课程的前后逻辑关系,按照“有用、可用、管用”的原则,根据“电气装备”方向的特点,精心设置了“电气装备”方向的课程:电气CaD基础、机械设计基础、高电压技术、电器学、高压电器、电气装备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电器、电气新技术讲座。学生必须完整修完自己专业方向的课程,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可作为个性课程选修。另外,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电气新技术讲座,聘请企业教授级高工、知名大学教授开讲座,介绍学科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2.构建实践课程新体系。据行业和企业专家的要求,结合专业群内现有人才培养资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装备方向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和“3+1”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在学校培养,注重人文,强化基础,着重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实学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第4年进入合作企业,以企业为主,开展校企联动的工程实践教育,参与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工程项目的基本流程、过程管理及业务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此,在实践课程新体系中,设置了独立实验课、集中实践课、第二课堂。(1)独立实验课。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尽可能模拟电气工作的现实环境,在实验中分配给学生一定的工作任务,学生得以找到宝贵的机会将所学知识提前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设置的独立实验课程有: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机学实验、电器学实验。其中,电路分析实验、电机学实验、电器学实验等利用项目来进行教学,寻求的是以学生在课题和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来自主形成电气专业知识体系,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的态度等。(2)集中实践课。包括校内集中实践和企业实践两部分。校内集中实践强化基于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训练,设置的环节有:军训、金工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测量实训、电机控制实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力工程课程设计、pLC课程设计。企业实践,包括企业认知实习、企业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3个环节。①企业认知实习。这主要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电力工程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供配电系统的结构及运行的基本知识,为达到上述要求,首先带领学生到几家不同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供配电系统的线路及设备,让学生总结各企业供配电网络的特点,然后回到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学校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后,再到企业去参观实习,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进。②企业专业实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生产实际知识及本专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方向;验证、巩固和丰富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参加企业技术培训、担任技术员助理、施工员助理、项目经理助理等。在上述多个岗位中,每个学生侧重1个岗位,实际工作不少于2~3个月,以保证学生对相关岗位有足够的认识和感受,能够了解其中的精髓。③毕业设计。采用校内指导教师作为主导师、企业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作副导师共同指导的方式,主要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提前熟悉工程环境,为培养适合企业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3)第二课堂。学生在大二、大三时通过进一步培训就可以参加autoCaD绘图竞赛、电机控制竞赛、pLC程序设计竞赛、单片机编程竞赛、matLaB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等实践;在暑假、寒假期间,安排一些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和相关企业实习;鼓励学生到我校的供配电实训室和高压智能开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开放实验;请大公司的工程师来做讲座、工程培训,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节省企业培训成本和时间。第二课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还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三、结束语

课程体系的构建只是专业群建设的开端,该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还要依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推动下,实践教学平台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已初具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院电气装备方向将会对平顶山乃至全国的电力装备行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伯鸿,李国宁,等.构建铁路特色专业课程新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3,(4):218-219.

[2]刘顺新,黄文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与选修[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85-186.

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杨永超(1981-),男,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谭晓娥(1980-),女,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馆员。(湖北恩施44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JY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81-02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主干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专业课,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等专业课程都有密切的关系[1],因而在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典型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主接线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使学生树立工程实践的观点,初步掌握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主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并在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训练,为以后从事有关设计、运行、科研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的学习感受,学生经常反映该课程内容繁杂、系统性不强,加之自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难以对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认识,更难以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发电厂电气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两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一、理论教学体系

1.教学内容

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课程组成员根据湖北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能力,本着适用和能用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讲授顺序进行了详实的讨论和调整,采用“同类合并、相对集中的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原本分散在各个章节属同一类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并在相关的内容章节后面增加了一些当前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实践中所使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或者新工艺,在增强学生对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解的同时,还开阔了眼界,并接触到当前电力系统所使用的最新技术,使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以我校选用的教材——熊信银教授主编的“发电厂电气部分”第四版为例,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以第四章“电气主接线及设计”、第五章“厂用电接线及设计”、第六章“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第十章“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等章节作为课程重点。授课过程中,这些章节的知识点讲授要详实,切实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及知识点的理解。其他章节作一般性的讲述,但对于在当今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正在使用的相关技术,或电力系统行业经常使用的专业术语要详细讲解。

在教学内容的讲授顺序上,本着“先粗后细”、“先整体、后部分”的授课顺序,使学生首先从工程实践方面对发电厂及输变电工程有一个全局的认识,了解工程的整体指标如容量、电压等级,以及在电力系统里面的作用和地位等,然后再逐步认识和学习电力工程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最后再进一步细化,让学生掌握一次设备的详细参数及选型过程。在每次授课过程中,笔者都仔细进行备课,找到与要讲的教学内容相关的当前电力系统所使用的最新技术,以便开阔学生眼界,使其了解基本理论和技术在电力系统的最新应用情况。

2.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不等于学生就掌握了知识,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及认知过程才能真正掌握知识。[3]因此教师的作用就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和启迪学生的认知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授课过程中,采用提问方式提及当前讲授的知识点在实际的生产生活或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记忆,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理念及工程应用能力。

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章节的重点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课堂思考题及讨论环节,能够了解学生对思考或讨论的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面对众多同学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与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直观感受与体验,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手段

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教学内容与电力工程实际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实际的电力工程或设备很多,如电气主接线、断路器及其他各种配电装置。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而电力工程及设备的结构及外观又复杂多样,因而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工程的复杂性及电力设备的原理结构特点。对于授课教师,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仅采用粉笔和书本上有限的工程现场或电气设备图片讲述,授课过程将难以为继,常常让教师陷入“只能意会,不能言全”的尴尬局面;对学生而言,常常感觉教师讲授过程中言之无物,没有任何学习兴趣可言,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将各种工程或电气设备(如电气主接线、各种类型的变压器、断路器)的实物照片或录像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对各种工程现场图片或设备结构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例如,笔者每次授课时,如果涉及到工程现场或设备结构,首先以几张工程现场或设备图片引入新课,让学生在上课刚开始就在头脑中充满好奇或留下疑问,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便能够积极主动思考和理解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以便消除其内心的好奇或疑问,进而能够很快掌握课堂的知识精髓。而一些更为抽象的讲授内容如倒闸操作过程、电弧的产生过程及断路器跳、合闸操作过程等,则用多媒体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活跃了课堂氛围,使教学效果大为改善。

当然,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讲授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还需要用板书加深学生的理解。因此,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以学生为本,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将基本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在“发电厂电气部分”的授课过程中,在理论教学以外,还引入了实践教学内容——见习、实训及实习,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

1.见习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其工程性和实践性特别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经常理论结合实际。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工程零距离接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特别安排了见习环节作为现场教学内容,即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见习相关电气设备,到学校附近的水力发电厂及变电站参观见习,增强其工程实践能力。

为了使现场见习教学环节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避免学生在现场参观的盲目性,必须在参观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见习任务的方式下发给学生,例如:弄清楚所参观的发电厂或变电站的布局、主要的电气设备、主接线的形式、运行方式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参观,避免到现场走马观花;另外,参观前邀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见习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详细地讲解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原理及倒闸操作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形[4];最后,还要强调见习时的纪律及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通过上述准备,能够让见习教学过程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让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获取到书本上难以得到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其工程实践理念。

2.实训

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亲眼目睹常用电气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还安排了见习及实训环节,该环节的实施与教材第六章“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同步进行。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准备了该章内容所涉及到的断路器、互感器、小容量变压器、电缆盒绝缘子等主要的电气设备,对该章相关内容讲授以后,便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现场见习及实训教学。学生在拆卸和安装断路器、互感器等设备的过程中,能够将书本上所提到的各个知识点与现场相关的设备紧密结合,在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的专业岗位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实践基础。

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检验学生对所学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老课题。但是随着通信、计算机及其网络等各种新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深入应用,以及电力系统对工程人才要求的提高,在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形式上应当有所改革和创新,让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而真正提高其工程实践及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该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以学校所在地附近的水力发电厂或者变电站等实际工程项目为设计题目,并在此基础上更改相关的条件或者参数,引申出更多的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原始资料的搜集与分析、主接线方案的设计及选择、电气设备的选型及校验等,并考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工程矛盾如地理环境、设备投资等因素,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课程的工程实践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比一般的专业课程要高,需要该课程教师不仅具有相关的专业基础,并且还要有较丰富和充足的工程实践经验。该课程授课教师如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亲自深入企业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将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与课堂内容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该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所学的课程知识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实用性很强。

参考文献:

[1]韩昆仑,梁小冰,黄萍.浅谈提高《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7,(S4).

[2]熊信银,朱水利.发电厂电气部分[m].第四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李颖峰,马永翔.《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

[4]王玉梅,孙岩洲,田书.“发电厂电气部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电气工程相关知识篇10

【摘要】分析我院在电气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项教学改进措施,即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增加有关电子产品制作方面的内容,加强电工电子技术在训练中的应用,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生产实践

1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