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5:17

资产证券化步骤篇1

【摘要】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分散较为集中的风险,保障金融的稳定性;同时还能有效的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金融投资拓宽渠道。目前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较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规模小、种类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因此,在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中,应该设立专门的立法,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并且规范相关的信用评级制度;吸收国际上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专项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把流动性较差,但是在未来具有一定的现金流的资产,进行收集然后通过结构性的重组,从而将这些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流通的证券。资产证券化最早是起源于美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政府根据按揭住房发行了资产抵押支持证券,这种资产证券化的做法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资产证券化开始被广泛的运用在经济领域,并且为资金的筹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加之资产证券化独特的创新融资方式,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在金融产品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近年来,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较快,已经成功的由在境外设立SpV发展到在境内设立,实现了资产证券化整体融资流程的境内化管理。但是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起步晚,缺乏经验,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与国际水平相差较远,因此,应该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促进其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运作过程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1.资产证券化的历程——境外融资历程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不到半个世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的资金筹集手段是“收费还贷”,经常出现资金与建设的脱节,资金紧张问题严重制约着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当时法律体系和资本市场的不健全,资产证券化还不能有效的实施。基于这样的情况,融资企业在境外设立了SpV,利用国外完善的法律和成熟的市场,进行境外的融资建设[1]。其中较为有名案例的就是珠海政府建设公路时,在开曼群岛注册SpV,筹集资金修建公路。由珠海高速有限公司以珠海市机动车管理费和外地过境机动车所缴纳的过路费为支撑,在美国成功发行了总额2亿美元的债券,用于广州到珠海的铁路及高速公路建设,开启了我国基础设施收费境外证券化融资的先例。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速公路项目通过境外证券化融资共筹集约15.5亿美元资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境内融资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和经济市场的逐步成熟,国内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逐渐显现:如最先实施的中国联通计划,然后是国家开发银行发起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计划等等,随着基础建设的扩大,境内融资试点也逐步推广开来,在天津、武汉、重庆等地正在研究以路桥资产等收费权为支撑的基础设施证券化产品。国内实施资产证券化有效的解决了建设资金的筹集难题,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流动性,也降低了融资成本[2]。2006年12月18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以信托型SpV模式合计发行了37亿元的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次级证券合计3.5亿元,由信达和东方自留),盘活了信达公司部分不良资产。

 

(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过程

资产证券化一般是通过如下的步骤实现的:

1.“资产重组”——构建资产池。根据融资需求和资产的情况,选择资产的证券化,然后,把资产汇集成资产池。能够实现证券化资产的条件:(1)未来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2)资产有良好的质量,具有同质性[3]。(3)资产证券化的收益率和现金流容易计算。

 

2.“风险隔离”——设计资产的隔离。这个步骤是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步骤。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必须成立一个特定的目的机构SpV,用于隔离资产池和其它资产。SpV受母公司托付,把资产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流通的证券。

 

3.“信用增级”——提高资产证券的信用等级。在证券化的交易中,资产的信用、现金流与投资者的需求往往不相吻合。这就需要SpV机构把资产证券化的交易进行信用增级。“破产隔离”、“担保公司信用担保”都是常见的信用增级。

 

4.SpV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券商发行机构,对资产证券进行评级,然后发行证券,同时将募集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

二、案例分析-中国网通资产证券化分析

中国网通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过程如下:

1.聘用特定的信托投资机构,并把中国网通未来几年的盈利收入以具体的协议形式出售给信托投资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给予受益凭证的aaa级信用评级,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是本次受益凭证的计划管理人。

 

2.中国网通和中国工商银行为信托机构发行的证券提供担保。

3.信托机构把中国网通出售的资产转化为证券,并在市场中寻找投资者。

中国网通资产证券化的优势:中国网通在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可以吸引较多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同时是网通直接融资,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成本,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低于同期银行的贷款利率,节省了成本。

 

三、国内资产证券化监管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资产证券化监管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很多方面还不健全,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不能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使风险增加,严重阻碍了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发展[5]。特别是在证券化进程中信息的披露和风险的隔离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此外,有关资产证券化的税收政策、信用评级、增信制度中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信托与证券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使信托监管制度不能成为资产证券化共享的基础性制度单元。资产证券化监管平台的不统一,对资产证券化分散风险的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二)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措施

由于中国目前尚处于资产证券化初级阶段,在信息披露、风险隔离规定、税收政策、信用评级、增信体系、合格投资者方面仍与国外成熟市场存在较大差距,仍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目前法律法规不完善,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影响到资产证券化的监管。

我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的监管职能,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和惩罚。用法制手段来规范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同时也应该不断的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再加上完善的法律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健康、长远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步骤篇2

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现状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国际证券筹资上。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步伐是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对外发行国际债券开始的。1991年底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B股发行上市,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重大步骤。截至2001年2月9日,我国B股上市公司有114家。此外,我国还发行了H股、红筹股、??n股和aDS(美国存托凭证)、国际债务,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但是,从国际证券投资来看,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很低。一方面,中国证券市场的主体a股市场不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外国投资者只能进入B股市场,B股市场规模小、流动性差、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另一方面,国内投资者不能直接投资国外证券市场,而且我国券商规模小、竞争力差,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也只是少数。所以,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中国证券市场远远未达到投资主体的国际化。

(二)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实障碍

1.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迄今实行的是额度分配和审批制度。这种以行政手段分配资本市场资源的制度,排斥了企业以业绩和成长预期竞争进入资本市场的平等机会,为寻租行为提供了空间,给绩劣公司以“公关”和虚假包装等手段挤入上市公司行列开了后门,导致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增加了证券市场的风险。

2.上市公司整体素质不高。由于我国股份制经济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难以真正贯彻,宏观经济运行中缺乏真正的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我国的股份公司大都是在《公司法》颁布之前经改制设立的,而且改制之前这些公司都拥有大量的下属企业,导致企业的产权和管理结构不清晰,存在较多不规范的关联交易;而且许多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3.现行的财务会计、审计制度与国际标准不相统一,资产评估缺乏合理性和权威性,不能公正、有效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这些都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缺乏训练有素的证券分析专家对已经披露的公司信息和各种宏观经济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投资者很难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得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4.金融管制较严,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我国目前仍实行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其中对证券市场的管制主要是对证券机构建立的限制、对证券上市规模的限制、对外国投资者投资证券活动的限制、对在华外国金融机构业务的限制等。

二、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1.采取积极稳妥的政策和措施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既要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又要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实施。可以从有限度的开放阶段逐步推进,直到全面开放阶段,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真正国际化。

2.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本前提,而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最大障碍就是上市公司的运作不规范和质量低劣。为此,必须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1)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选择和重组企业,确保素质高、经营业绩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入证券市场。。(2)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此,必须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有效防范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负面影响。(3)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3.强化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确保证券市场监管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强化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关键,也是证券市场国际化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

资产证券化步骤篇3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了界定,即“在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所以,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以信托模式开展的。因此对其会计处理应考虑《信托法》对信托业务的规定,并遵循《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

然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结构复杂,其会计核算在细节上仍存在许多难点和模糊之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在信托项目下,信托资产何时初始确认。

一、信托资产的初始确认时点

由于信托的特殊性,要确定信托资产的初始确认时点需要先明确关于信托的四个概念,即信托合同成立、信托成立、信托合同生效和信托生效。

(一)信托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经过要约、承诺过程,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意向,因承诺生效而合同成立,并使得订立过程完结。

(二)信托成立。《信托法》规定:“采取信托合同形式成立信托的,信托合同签订时,信托成立。采取其他书面形式成立信托的,受托人承诺信托时,信托成立”。所以,采用书面合同的形式设立信托时,信托的成立与信托合同的成立在时间上是一致的。

信托合同不成立,信托也不成立。

(三)信托合同生效。是指针对已经成立的信托合同,如何产生法律效力的过程。有的合同是自成立时即产生效力,有的合同成立以后并不是自然有效,其可能是无效的、附条件生效的、可撤销的或者是效力待定的。对于信托合同生效的构成条件;法律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根据合同法,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合同依法成立时即生效,以及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约定附生效条件、生效期限,在条件成就、期限届至时合同生效。另一类是合同成立后,还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

(四)信托生效,指信托行为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一般在信托成立基础上还要有以下要件:

1、交付信托的财产权转移,并办理相关手续;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信托合法性,包括信托目的合法、信托财产合法等内容。即在合法的条件下,依据合同设立的信托自财产权转移至受托人并办理了相关手续之日起生效。

也就是说,信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设立信托关系的行为,信托合同的成立与生效首先约束合同当事人。信托生效的结果主要发生在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将受益人纳入信托关系之中。受益人是信托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没有受益人的信托是无效的。只有信托生效,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的信托关系才真正形成,当事人才能根据《信托法》和信托合同的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此时,承诺信托的财产转移到受托方,信托财产才真正形成并具有独立性。

因此,信托项目成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是在信托生效时,此时应在信托项目下确认信托资产,开始对信托项目根据《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进行会计核算。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两种不同的模式

就信贷资产证券化而言,采用的信托模式不同,信托生效时点就不同,相应的信托资产确认的时点也就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以下两种信托模式开展:

(一)模式一

1.银行与受托机构签订合同,承诺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信托成立。同时将信托资产转移至受托人,信托生效,并规定受益人为该银行。

2.受托人以受托资产为支持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购买资产支持证券。

3.如果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失败,受托人将收到认购资金退还投资人,则银行仍为受益人。如果发行成功,受托人将投资者支付的认购资金划付给银行,银行将受益权转让给投资人。此时,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成为受益人。

(二)模式二

1.银行与受托机构签订合同,承诺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信托成立。

2.受托人以受托资产为支持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购买资产支持证券。

3.如果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失败,受托人将收到的认购资金退还投资者。如果发行成功,受托人将投资者支付的认购资金划付给银行,银行审核后,将信贷资产转移给受托人,信托生效。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

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在模式一下,在信托成立的同时,委托人将信贷资产转移至受托人,信托生效,委托人先作为信托资产的受益人,该信托是自益信托。投资者认购资产支持证券发生在信托生效后,是受益权转让过程。如果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失败,则委托人仍为受益人,该信托仍是自益信托。如果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成功,委托人将受益权转让给资产支持证券的持有人,自益信托转变成为他益信托。

在模式二下,投资者认购资产支持证券发生在信托生效前,并决定了信托是否能够生效。如果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失败,银行不会将信贷资产转移至受托人,信贷资产仍归属于银行,信托不能生效。如果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成功,银行转移信贷资产给受托人,信托生效,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作为受益人享有信托资产产生的利益,该信托为他益信托。

三。不同模式下信托资产初始确认时点和相关会计处理

(一)模式一下的信托资产初始确认时点和相关会计处理

在模式一下,完成步骤1时,信托成立并生效,信托项目成为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此时,受托人应在信托项目下确认信托资产,开始对信托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相应的会计处理为:

借:客户贷款

贷:实收信托——受益人(银行)

对于步骤2和步骤3,由于是受益权转让交易,属于参与受益权转让双方的核算范围,并非是信托项目下交易,不属于信托项目核算的范围。受托人接收及划转资产支持证券认购资金应作为自营业务中的代收代付业务,相应的会计处理为:

1.如果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失败:

收到投资人支付的认购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银行

将认购资金归还给投资人时

借:应付账款——银行

贷:应付账款——投资人

借:应付账款——投资人

贷:银行存款

2.如果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成功:

收到投资人支付的认购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银行

将认购资金划付给委托人时

借:应付账款——银行

贷:银行存款

在此情况下,由于受益人发生了变化,信托项目也应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变更“实收信托”受益人明细科目:

借:实收信托——受益人(银行)

贷:实收信托——受益人(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

(二)模式二下信托资产初始确认时点和相关会计处理

在模式二下,完成步骤1时,只是信托成立,信贷资产尚未转移,不存在受益人,因此信托没有生效,信托项目没有成立,不能确认信托财产。

此后如果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失败,信托不能生效,自然也就不存在信托项目,因此受托人接受及划付资产支持证券认购资金应作为自营业务中的代收代付业务,相应的会计处理为:

收到投资人支付的认购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银行

将认购资金归还给投资人时

借:应付账款——银行

贷:应付账款——投资人

借:应付账款——投资人

贷:银行存款

如果发行成功,受托人将投资者支付的认购资金划付给银行,银行核对后,将信贷资产转移至受托人。此时,信托生效,信托项目成为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受托人应在信托项目下确认信托资产,开始对信托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相应的会计处理为:

借:客户贷款

贷:实收信托——受益人(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

由于受托人受托接收及划转资产支持证券认购资金发生在信托生效之前,信托项目尚未设立,因此不属于信托项目的核算范畴,应作为自营业务中的代收代付业务,相应的会计处理为:

收到投资人支付的认购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银行

将认购资金划付给委托人时

借:应付账款——银行

贷:银行存款

(三)两种模式下会计处理的比较

虽然两种模式设计不同,但是对其会计处理原则是一致的,即只有在信托生效时,才能确认信托资产,受托人接受和划付资产支持证券认购资金的行为不属于信托业务的核算范畴,应作为自营业务中的代收代付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这样做可以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符合《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要求,同样也便于监管部门对资产证券化资金予以监管。

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信托生效的时点以及实收信托的明细科目不同。模式一下,信托合同成立时信托同时生效,此时确认信托资产和实收信托。由于是自益信托,实收信托的明细科目的受益人为委托人。待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成功,转为他益信托后,实收信托明细科目的受益人由委托人转为资产支持证券的持有人。

若发行失败,实收信托的明细科目的受益人仍为委托人。模式二下,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成功且银行确认并将信贷资产转移至受托人后,信托才生效,并在信托项目下确认信托资产和实收信托,实收信托明细科目的受益人为资产支持证券的持有人。

四。两种模式的风险比较

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成功的情况下,两种模式都可以使银行达到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目的,即提前收回贷款,提高资产流动性。如果符合终止确认的条件,银行还可将信贷资产从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收到的资产支持证券认购金额作为出售信贷资产获得的收益。如果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银行也可将信贷资产作为抵押,筹集到资金,提高资产流动性。

但是,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失败的情况下,银行采用模式一要比采用模式二承担更大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步骤篇4

执行通知对于整改计划不做硬性指标要求,允许金融机构自主整改,这一背景是,在原来新规出台后,监管针对整改的非书面要求中,整改必须每年压降三分之一。对于银行而言,自主整改意味着可以更灵活的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压降老产品和发行新产品的节奏。如若必须按照监管规定以同样的节奏推进,一致性行动对于市场的影响更为集中,可能导致较大波动。另外,自主整改也给银行足够的空间寻找自身定位,研究和设计新产品。

即将落地的执行通知文件对资管机构在执行层面上更具有可操作性,考虑了实际情况,值得指出的是,这并不是监管精神和原则上的放松,执行通知仍坚守了新规的方向。

比如,目前部分银行有一种意向,即通过资产证券化非标转标的操作绕过投资非标的限制,具体而言,比如a理财产品发的非标,去一些场外交易中心简单登记,即算资产证券化,然后再发行B产品去购买这只资产证券化为“标”了的产品。即使如此,这种操作仍受到新规中关于“持有单一证券不得超过30%”的集中度限制,有些银行希望将这条取消,但监管部门认为这是不符合新规的方向和精神,这是违规操作。

执行通知的调整,一方面是考虑到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是考虑到新规出台后市场呈现出的实际情况。这些新的情况包括: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连续骤降,债券违约愈演愈烈,信用风险逐步蔓延,企业再融资极为困难。

资产证券化步骤篇5

金融证券市场瞬息万变,可能影响股票走势的因素散布在社会经济、政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微观上的(包括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供销情况、股市交易与价格信息、证券管理信息等)。还是宏观上的(如关于社会经济、政治、金融状况的信息等等)。信息是证券市场的血脉,信息是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充分、及时掌握各种可能影响股票走势的信息,并及时分析处理信息对投资成功极为重要.投资者可望及时获取可能影响证券市场发展方向的信息,以便看清方向,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这样,投资者必须以占有充分有效的资料为前提,也只有收集到大量的与投资有关的材料,才能更加完善和准确.

一、有效的金融证券信息

(一)财经重要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了财税减免或增加、奖励投资的措施;利率变动、关税政策、对外资参与本国证券投资的修正、证券管理部门的有关措施(证券交易税之增减、证券交易税开征与否、是否可融资、融券及融资、融券的比例、其他临时措施如涨跌幅度之增减与禁止当日之冲销等)及其他直接影响发行企业营运的有关政策;决定原料或产品的进出口配额等,所产生的影响亦颇大。(二)发行公司动态.包括每月的累计的营业额,每季的损益表与每年的资产负债表、资金流量表、收益表以及平时所的董事会决定(如资产重估配股、现金增资、不动产处理),股东大会的重要决定(如红利政策、董事会改组等),营运消息(如开发新产品与接获批量订单、增加新的分支机构)。(三)一般生产统计资料。从这些统计数字中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各行业生产营运情形.(四)金融物价统计资料。每月的货币供应量,即增减比率是政府放松或收缩银根措施出台的先兆和依据,通货膨胀率也是值得注意的信息。(五)贸易统计资料。每月对贸易额与入超、出超情况及外汇储备的变动,将影响本币汇率,间接影响股市,所以也是不容忽视的信息.(六)国民生产总值及国民收人统计与经济景气动向指标是判断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信息。(七)政府对基础产业、原料价格的政策直接与企业生产的成本有关,也与政府财政开支密切相关。(八)突发性非经济因素.主要指政治风险,与政府立场和外交政策有关,也受局部战争影响.(九)来自股市交易的信息。每天的开盘价、收盘价、成交量、涨跌幅度、涨跌指数及股指变化等,这些都是技术分析的依据.

二、金融证券信息的来源

(一)来自发行公司披露的材料。各国证券法一般都要求证券发行公司在发行证券时,须向证券主管部门提供有关材料,并公告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等.包括的主要内容是:公司概况,公司业务经营计划,专家审查意见,公司的主要业务和设备,公司资本及股本结构,公司债发行纪录,股票承销机构,公司财务状况,最近年度的营业报告书及公司章程等。提供的财务资料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有关的说明事项等。财务报表必须有合格的注册会计师签章,并出具审查意见。(二)来自证券管理机构的信息。一般说来,各国的证券管理机构普遍提供和定期公开以下几方面的资料:1.上市证券概况资料。包括上市股票种类、每种股票的最高价及最低价、上市股票市价总额、上市股票成交领等。2.上市公司营业额汇总表,即关于上市公司的营业金额及与上年比较的增减趋势资料。3•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比较表。内容包括上市兮司前后两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税前利润、税后利润、实收股本、净资产收益率等资料。4.证券交易新资料。这类资料由交易所每月定期编制。其内容大致包括:有价证券法规增补、上月的证券金融大事记、上月的证券发行量、加权指数及分类加权指数、国际股市、证券公司的营业汇总表、专业经济商的财务资料汇总表、国内重要经济指标等。5.证券统计要览。包括有价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及其他事项的统计资料。(三)来自证券研究机构的信息。有些专门的证券研究机构定期研究和一些证券市场现状和趋势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往往具有权威性和系统性,很值得投资者重视。(四)来自私人渠道的信息.除从公司和公开渠道直接获取信息外,投资者还应重视通过私人渠道获取有关公司的资料和信息。这些资料和信息往往真实、可靠,并且有可能是独占或比其它投资者先享用,所以极具价值,不容忽视.(五)证券投资分析还需要收集诸如金融、经济、税收、国际形势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有些可以从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上了解,有些可以从政府有关机构公布的材料(如工业生产统计表、物价统计月报、金融年鉴、金融统计月报、进出口统计月报、经济景气指标等)中查询。(六)互联网。从互联网上可以看到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报表,许多公司也在网上开辟了提供信息的网页.有关经济、行业和市场的总体报告也在网上.互联网作为宣传和营销工具的作用在增强。有些公司已制作出了供投资者利用互联网信息进行投资分析的软件。

三、互联网上金融证券信息的获取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投资者很容易从互联网上获得实时性很强的信息.目前,投资者在互连网上获取金融证券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两种:访问浏览和查询检索。一般来说,访问浏览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检索者无网络查询经验或者无法明确地用词语表达清楚自己的信息需求,或者需要查询的主题较为宽泛的时候,而查询检索则对查询特定主题的信息非常有效。(一)访问浏览。通过访问浏览的方法在互联网上获取金融证券信息,其途径有两种:1.直接访问金融证券专业网站,浏览网页。这种途径主要是通过访问、浏览专业网站如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网络信息技术公司、以及网虫个人等在互联网上构建的专业性金融证券网站获取金融证券信息。一般而言,直接访问专业网站的途径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所需信息内容;确定可能的信息源;确定专业网站的网址;按选定网址进行访问;浏览主页相关栏目;通过友情链接链接到其它网站继续浏览.专业性金融证券网站电视网络投资者信赖的、十分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通常,专业网站主页上都开辟有众多栏目或频道诸如:公司档案、行业动态、年报精评、深度透视、新闻公告、个股推荐、股神论坛、大势研判、在线股评、数据频道、指数显示、即时图表、实时行情、股市学校等等。访问者可以通过浏览这些栏目或频道获取所需信息,或通过专业网站主页上的友情链接链接到其它网站继续浏览直到找到所需信息或满意为止。实现直接访问专业网站的关键是知晓其网址。通常,确定网络金融证券专业网站网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通过平时积累收藏;借助于分类索引和专门性检索工具—搜索引擎;通过友情链接;借助搜索引擎的相关目录和相关网站功能;通过网址集萃。2.访问综合性网站,浏览其分类索引。这种途径是一种主题层次列表的访问方式,主要通过访问、浏览综合性网站的分类索引,如Yahoo!、搜狐、新浪等网上的分类索引以获取金融证券信息。综合网站的分类索引是把网络上的信息人为地按主题分成特定的类别目录,最常见的冠以股票、财经、金融、经济、投资等名称,然后再在这些类别下面分为树型结构的子类别。使用分类索引主题目录查找信息的方法:先选定感兴趣的较宽泛的域,再去留心更特定的主题。一般而言,访问综合性网站,浏览其分类索引这一途径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所需信息内容的主题;确定综合网站的网址;按选定网址访问综合网站首页;浏览顶极主页的内容;在按其分类索引主题链接指示一层层浏览下去,如:首页一商业与经济一金融与投资一实时股票行情信息,直到找到有用信息。访问浏览是在互联网上获取金融证券信息的常川方法,实际上也是获取网络信息最终必须进行的一个步骤.面对网上巨大的信息量,目前访问浏览的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不高。就以上二种途径而言,由于专业网站提供的信息内容专业、独特、专一、全面,因而可以吸引到最核心的信息需求人群,而且就信息服务力度而言,专业网站更胜一筹。(二)查询检索。通过查询检索的方法在互联网上获取金融证券信息,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专门性的杳询检索工具—搜索引擎。一般而言,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金融证券信息查询检索这一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明确查询检索的目的;分析所需信息内容主题,确定检索用词;确定检索途径和策略;选择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进行查询检索;在检索结果中行二次检索;浏览检索结果,直到满意为止。查询检索的关键就是选择搜索引擎。不同的选择,检索效果亦不相同.目前网络上的搜索引擎众多,多达百个,常用的也有几十个。这些搜索引擎其数据库覆盖的范围、标引的深度、广度、提供的检索方式、检索语法均不相同。通常,用于网络金融证券信息查询的搜索引擎可分为:大型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专题搜索引擎等。1.大型搜索引擎。它主要指那些常用搜索引擎,如新浪、网易、搜狐、悠游、中文雅虎、搜索客、常青藤、exeite、Yahoo!、infoseek等。2.元搜索引擎。它是多个单一搜索引擎的组合。对同一个检索词可同时调用多个单一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或组合指定的搜索引擎检索,或在每一个单一的搜索引擎上检索,最后对多引擎检索出的结果进行合并、去重、排序、综合输出结果,也可分别输出单一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目前检索功能较强的、效果较好的、常用的元搜索引擎有:网络猎人之小猎狗、咫风搜索通、中华搜索宝、网际穿梭以及万纬搜索等,他们各自均由较为突出的特点显示出任何单一检索引擎无法比拟的优势。3.专题搜索引擎。顾名思义,就是专用于查询检索某一专题信息的查询工具.目前,网络上专题搜索引擎还不是很多,但每一种对解决实际查询问题都十分有效。如Dejanews是专用于USenet的搜索引擎,而Liszt则是针对邮递列表、iRC等的搜索引擎。巨灵金融证券信息检索、股易金融搜索等是金融证券专业网站上的专题搜索引擎。从检索的针对性和效果上考虑,在搜索引擎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使用专题搜索引擎。总之,互联网和网络信息是一个时刻变化着的巨大空间,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导致网络信息检索的困难性。在对网络金融证券信息进行检索式,采取的策略必须是多步骤、多元化的检索,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检索工具的特点,以最终满足自己的需要。

资产证券化步骤篇6

论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趋势摘要:保险投资证券化是国际保险业发展的新潮流,对各国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着保险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发展新方向。保险投资证券化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选择,有利于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业三足鼎立的金融市场格局,因此我国应该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保险公司为了取得预期的收益,将保险资金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使它们的投资结构向证券化方向发展。保险投资的证券化发展,不仅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能使保险公司获得相当可观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偿付能力,是保险业逐步走向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新趋势,必将对各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一、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发展的背景分析1.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变迁为保险投资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直接融资逐渐取代间接融资占据了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发行债券、股票日益成为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如1996年,美国、欧盟等国家证券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占到65%,证券市值占GDp的比例美国为244%、德国为133%、印度为94.4%。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这种变化为保险业创造了有利的投资机会,而保险资金所具有的长期性、稳定性、规模性特征又恰好与这种变化的要求相吻合,使得证券投资在保险公司的金融资产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全球证券市场上有40%的投资资产为各国保险公司所控制。2.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和保险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步伐。近20年来,世界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国际保险业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1998年全世界保险业保费收入近4万亿美元,保险业总资产达到约8万亿美元。保险业的迅猛发展,给保险公司带来巨额收入,大大增强了保险业的资金实力,使它们成为资本市场上非常重要的投资者。3.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金融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丰富的投资品种、多元化的避险手段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展了保险投资证券化的选择空间,使保险公司能够通过合理安排资产结构和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高效安全地运用保险资金。4.世界各国普遍放松对保险业投资的限制,为保险投资证券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纷纷放松对金融业的严格管制,实行相对宽松的监管政策,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和渗透不断加剧,保险业为了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加速了向证券业的渗透和融合,使证券投资成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资金运用方式,保险公司的盈利也越来越依赖于证券投资所带来的收益。5.国际保险市场日益饱和,业务日趋竞争激烈,保险供给出现严重过剩现象。大多数保险公司在保险经营过程中不但没有取得盈利,反而出现了巨额的经营亏损,不得不通过扩大资产投资的方式来提高盈利水平,弥补承保亏损,这是国际保险投资证券化取得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如表1)。1975-1992年西方发达国家保险业收益状况表1(单位:%)项目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承保收益率-8.020.330.51-11.6-8.72-8.48投资收益率14.448.488.7213.0113.2911.55综合盈余率5.84.564.991.384.573.07资料来源:瑞士《西格马》杂志1997年1期二、保险投资证券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采取了“金融抑制”政策,使大量的保险资金只能以银行现金、银行存款的方式低效运行(如表2)。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

资产证券化步骤篇7

关键词: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灰色关联度

一、引言

2008年1月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要实现的战略目标。该目标要求,届时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要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竞争力显著增强,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1]。而自2009年以来,创业板上市、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开闸、证券公司直投业务放开等等,证券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多文献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根据证券行业的特点,主要从三个角度对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探讨。一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张同建(2007)提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由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能力和创新能力四种要素构成[2]。李雪峰等(2007)从经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经营环境和人力资源五个角度构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系[3]。尹筑嘉等(2010)认为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内部治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六个构成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4]。二是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傅智能(2004)提出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分析,但其并未进行实证分析[5]。何晓斌(2006)、以美国三大投行为标杆,从公司规模、资产结构、收入结构、风险管理、治理结构和创新能力六方面[6],宋文涛(2009)从融资能力、业务能力、服务水平、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对中外证券公司进行比较分析[7],得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强弱面。杨琳、张富安(2009)以西部证券为研究对象,通过Swot模型分析西部证券的核心竞争力,提出可以根据公司特点培育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研究[8]。何斌(2000)认为证券公司应该从业务能力、客户服务水平、融资能力、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五个方面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9]。卢学英(2005)认为证券公司可以通过扩大资产规模和实行稳健经营战略相结合,实行品牌经营与多元化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10]。何晓斌(2006)提出证券公司应从内部机制构建和外部环境创造两方面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6]。还有管仁勤(2003)[11]、高长青(2010)[12]等文献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评价、培育途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现有的文献也存在明显局限,主要反映在四方面: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的选取,过于注重资源、环境等指标、忽视了制度等因素的重要作用;所选指标多为规模性的指标,造成证券公司的规模大小往往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水平;二,在评估方法上,多数文献都是以国外投资银行为标杆,进行简单的比较,提出我国证券公司在哪些方面应该加强,这种分析方法没有反映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机制,没有反映出我国证券公司是否存在核心竞争力,一些著名投资银行的破产证明了这种直接比较法的失败。个别应用数理方法评价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单一的数理方法本身存在很多缺陷,评价结果不是十分准确;三,现有文献关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识别,都是根据评价结果给出排名,只能说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相对强弱,不能表明证券公司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哪些因素构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水平怎么样;四,现有文献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往往是静态的研究,没有动态分析,不能反映出证券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不能揭示出证券公司取得这些持续优势的内在动力和机制。

灰色系统理论从信息的非完备性出发对复杂系统进行处理,通过对系统某一层次的观测资料进行数学处理达到在更高层次上了解系统内部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研究灰色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属于非统计方法,在系统数据较少和条件不满足统计要求的情况下具有实用性[13]。证券公司是一个充满了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的灰色系统,很多评价指标是“亦此亦彼”的模糊指标。灰色关联度模型是研究灰色系统的基础,已被成功应用于很多决策领域,因此本文选择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决策模型进行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析。

本文以东北证券、中信证券等9家上市证券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灰色关联度与理想点法的组合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识别出哪些要素构成这些样本的核心竞争力。依据识别结果,总结上市证券公司的成功经验,发现不足,对各上市证券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理想点法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以方案距离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具体的计算步骤参考文献[14]。

灰色关联度方法的原理是,如果一方案与系统设置的虚拟理想方案关联度越大,就可以认为该方案越接近理想方案,反之,该方案越远离理想方案。模型的建立过程参考文献[15]。

理想点法中的距离尺度能较好地体现方案数据位置上的关系,但是在反映方案数据之间态势变化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灰色关联度又恰恰可以反映方案数据之间态势变化[16]。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反映一种方案逼近理想解的新尺度作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建立过程如下:

①确定指标权重。本文采用结合aHp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具体的计算方法见文献[17]。

②利用向量归一化方法对决策矩阵作标准化处理。

③计算加权标准化判断矩阵。

④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⑤计算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和。

⑥计算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和。

⑦分别对步骤⑤和⑥确定的距离和关联度做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公式为:。其中,分别代表。

⑧将步骤⑦中确定的无量纲化距离和关联度合并。

由于和数值越大,方案越接近理想解;而和数值越大,方案越远离理想方案。因此,合并公式可以确定为:

其中,反映了决策者的偏好程度,并且满足,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确定它们的数值;反映了方案与理想解方案的接近程度,其值越大方案越优,则反映了方案与理想解的远离程度,其值越大方案越劣。

⑨计算方案的相对贴近度

新贴近度基于欧式距离和灰色关联度,同时反映了方案与理想方案和负理想方案之间的位置关系。

⑩按照贴近度的大小对方案进行排序。贴近度越大则方案越优;贴近度越小方案越劣。

三、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

1、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本文遵循构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原则,以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为基础,结合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初步设计出了6项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2个辅助识别指标(略),建立了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表1)。

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时,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既要注重专家的经验估计,又要重视反映指标信息量的客观权重,合理的赋权方法是主客观赋权法的结合。本文选择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的组合方法作为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方法,具体步骤参考文献[17]。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指标数据的获得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各证券公司的年报或公开资料中直接或简单计算获取;二是从现有的资料中无法获得,只能依靠专家打分和经验判断得到。

对于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了10位专家为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定性指标进行打分,采用了4分制的标准,即:完善打4分,有效(较强)打3分,一般打2分,无效(较差)打1分。选择专家时,考虑了选择对象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确保打分较为准确。

定量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上市证券公司历年的审计报告。

由于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同,在综合评价上市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之前,必须对评价指标做标准化,使之具有可比性。

2、实证分析

根据前文对证券公司存在核心竞争力的判定,只有在2009至2011连续三年生产经营效率Dea有效的证券公司,在某项指标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才具有核心竞争力。应用灰色关联度与理想点法的组合方法,对西南证券和中信证券的六项核心竞争力构成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广发证券等其他七家证券公司的评价结果相比较,若中信证券和西南证券的某项指标得分较高,排名较好,则说明在这项指标上具有核心竞争力。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中结果为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值越大表示越好。本文认为,只有得分在0.75以上,并且明显高出其他公司得分的证券公司才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此项指标上具有核心竞争力。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人力资源方面,中信证券得分0.8067,大大超过了行业平均的0.5146,说明中信证券在人力资源方面相对其他上市证券公司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他证券公司得分不一,普遍距离理想解仍然较远,在上力资源上并无明显的核心竞争优势可言。

无形资源方面,中信证券一枝独秀,主要的原因是,中信证券多年以来,在内部一直规范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和业务创新力、开拓力很强,公司的经营理念在行业中非常先进;在外部,中信证券的业绩和客户服务水平使得它在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客户满意度很高。西南证券在无形资源得分上较高,但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原因是尽管它的内部管理也很出色,但是规模较小,服务的客户数量有限,美誉度难以进一步推广。

物质资源方面,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三家公司具有较高的水平,这跟他们的规模有关。规模大,可用于再生产的资产、利润数量越多。另外,中信证券凭借其特殊的背景,可以获得其他大量的可用资源。东北证券、西南证券等规模较小,在物质资源获取上表现平平。

在管理能力上,只有西南证券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与它成熟的内部管理是分不开的。从公司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到决策监督、管理创新、风险管理,再到员工的培养、考核和激励,西南证券做到了行业内的翘楚。中信证券等其他证券公司虽然得分不低,但不认为它具有核心竞争力。不可避免,它规模大难于管理,也和国企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易受政府干预有关。

创新能力上,9家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得分普遍较低,没有一家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证券业在我国属于收入水平很高的行业,以及对国外金融创新产品的“拿来主义”,导致了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和我国整体创新环境不佳、循规蹈矩的教育观念有关。

整合能力上,中信证券得分高达0.8313,其他证券公司普遍低于0.7。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征就是整合性,中信证券不但需要理顺庞大的内部资源、关系,促使资源得到更好的应用,促使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还需要协调处理好来自外部的影响。对比中信证券所取得的业绩,也正说明中信证券突出的整合能力,具备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本文对在我国a股上市的中信证券等9家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中信证券在人力资源、无形资源、物质资源和整合能力上具备核心竞争力,西南证券管理能力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其他证券公司在不同的要素得分相对较低,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评价的结果对于上市证券公司在外部经营、内部管理上具有一定导向作用。西南证券需要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可用的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和物资资源量,加强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中信证券需要加强管理能力,特别是要提高组织结构响应速度和增强管理创新能力。其他证券公司应当以中信证券和西南证券为标杆,培育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24~34

[2]张同建.基于经验分析的国有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测度体系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11~15

[3]李雪峰等.中国券商竞争力研究[R].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报告,2007

[4]尹筑嘉等.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评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0,25(6):44~49

[5]傅智能.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何晓斌.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上海社科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

[7]宋文涛.证券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杨琳,张富安.XB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J].新西部,2009,(8):31~32

[9]何斌.入世后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J].国际商务研究,2000,(5):41~45

[10]卢学英.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5):92~94

[11]管仁勤.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及其形成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3,(1):65~68

[12]高长青.经纪类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提升[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2):20~22

[13]周建国,王潇炜.基于博弈论和灰色关联度的区域电力市场运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J].电网技术,2007,31(10):69~73

[14]高峰记等.多指标区间决策的理想解贴近度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2),58~61

[15]张绍良,张国良.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比较及其存在问题分析[J].系统工程,1996,14(3):45~49

[16]孙晓东等.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决策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63~68

资产证券化步骤篇8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信用评级信息不对称

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在未来某个时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交由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purposeVehicle,SpV),该特殊目的载体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安排分离与重组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将资产转化为可自由流通的证券,实现资金在金融市场上的融通。

我国资产证券化相关情况介绍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开始考虑引入资产证券化技术处理不良资产,但限于法制和金融环境,直到2005年我国才正式启动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以下称“旧办法”)。至2008年中,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行总规模突破一千亿元,成为债券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打断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进程,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产证券化产品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的过度使用,使得风险大量积聚在金融系统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资产证券化业务基本停滞。

次贷危机过后,美国深刻反思了金融监管的失败并迅速启动以《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2010)为纲要的一揽子金融监管改革,国内也意识到了只要监管得当,资产证券化业务还是应该推行下去。人民银行在《2010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出“资产证券化是发展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因此,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于2012年适时重启证券化市场。

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于2012年5月《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停滞4年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重启。首期信贷资产证券化额度为500亿元。2012年8月3日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推广由企业发行资产支持票据(aBn),这是我国以融资票据形式推进资产支持证券业务的又一创新。

2012年资产证券化重启至今,国开行、交行、上汽通用汽车等发行人以信用、保证类公司贷款和汽车抵押贷款等作为基础资产,共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6单,发行总额合计约230亿元。资产收益凭证共发行2单,总额为31.8亿元。aBn方面,截止今年7月底,上海浦东路桥、南京公用、宁波城建等先后发行aBn共计57亿元,5单均为私募,且与前两类产品不同,aBn没有明确设置风险隔离。由于aBn没有净资产的限制,对主体发行资格要求较低,所以发行人中以城司和房地产公司居多。

(二)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要意义

资产证券化业务对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发起人的角度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可以将银行的风险资本快速变现,将风险资本从表内移至表外,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证券化产品能产生较高的收益,拓宽金融市场投资渠道。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来看,资产证券化有助于盘活信贷存量。目前,我国存量信贷庞大,但由于金融及财政资源错配,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借新还旧严重等原因,金融资源“空转”情况较普遍,而资产证券化能将流通性较差的信贷资产转化为具有良好流通性的证券,从而增加资本的良性循环,达到改善流动性、盘活存量的目的。

如上所述,证券化可以实现存量资产上的资金供需调节,为银行提供新的融资途径,避免货币超量投入带来的通胀风险;而且,证券化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非进入虚拟经济助推泡沫),促成资金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经济发展的良好循环。为此,我国有必要发展属于间接融资的证券化技术,引导资本市场资金进入信贷市场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将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降至最低。

(三)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全球金融领域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它不仅是一种金融工具的创新,还是金融体制及金融市场的创新。然而,在实施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的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衍生工具市场的规模有可能远大于原生市场的规模,从而可能脱离原生市场大规模扩张发展,影响实体经济问题发展。

二是流动性风险,其风险在于资产交易中的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应偿付投资者的现金流出量的错配而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被偿付本金和利息。

三是法律风险,这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因为交易双方的资质问题,交易合约内容及所依据的法规条款的变化等因素加重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此外,我国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规的不明确也加大了法律风险。

四是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不能及时支付本金和利息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受交易主体的动机、基础资产评级、交易及结算方式等影响,每一环节的发展都具有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渗透并贯穿整个过程。

过度的资产证券化还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复杂,随着住房抵押贷款被证券化,以及在原始证券化产品的基础上实施再证券化甚至多重证券化,隐含在抵押贷款中的信用风险被转移了,并在不断的证券化的过程中被迅速扩散,由此导致了系统性风险。

与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相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还只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规模仅896.37亿元。国外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包括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个人等。而目前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者大多集中在基金公司、财务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等机构投资者中。受相关法律缺失、信息披露不透明等因素,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风险也难免产生顾虑。

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实践

(一)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必要性

从流程来说,证券化提供了风险批量转移的有效方式,有利于风险转移,促进金融系统稳定。由于资产证券化涉及融资主体与投资者等各方的风险和收益,因此对证券化资产进行信用评级等级评定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公平、公正的信用评级可以为资产证券化过程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增加交易的透明度,促进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其融资属性延长了信用链条并加大了风险的集中和联动,挑战了部门分工下形成的碎片式金融监管体系的效率。除了加强市场参与者的自我责任约束,完善证券化各环节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还应提高信用评级机构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作用,降低信息不对称。

(二)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功能及证券化产品的增级方法

信用评级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充分反映资产证券化资产的质量信息。信用评级首先对资产池中资产进行详细分析,并测算出资产池的预期违约率和预期损失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层。分层设计作为一种内部增级方式,在已发行产品中广泛运用。通过分档设置,资产证券化产品被分为优先级和次级,从资产池回收的资金只有在优先证券被偿付之后才用于偿付次级证券,次级证券以较高的利率补偿其承担的高风险。

通常,证券化产品的增级方法主要通过内部增级和外部增级。

1.内部增级方法

内部增级方法除优先/次级证券结构以外,主要有超额利差、超额抵押、现金储备账户等。超额利差主要是由于资产池的利率水平高于资产支持证券的利率水平,这样使用超额利息收入可以加速资产支持证券本金的偿还速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遭受资金池资产违约的风险。超额抵押是指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将资产价值超过资产支持证券票面价值的差额作为信用保证的一种增级方式,但这种方式通常会增加发起人的负担,所以在实践中并不常使用。现金储备账户由发起人设置一个特别的现金储备账户,当证券化资产现金流不足时,用于弥补投资者的损失。

2.外部增级方法

外部增级主要分为第三方担保和原始权益人担保。第三方担保通常为信用等级较高的担保公司或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担保或者差额支付承诺。而原始权益人担保则由原始权益人对债权资产或者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担保或者差额支付承诺,从而增强其信用等级。

2012年发行的三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采用的内外部增级方式上略有差异,均运用分层设计,按对价支付。

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结构复杂和链条较长等原因,在产品设计初始阶段,只有发起人和信用评级公司了解资产池中的资产情况,而发起人通常面临道德风险问题,因此评级公司对资产池中资产的考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评级机构要充分估计资产证券化风险,要认清分层技术存在的风险并谨慎评估,建立完善的针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级体系。同时,评级公司作为市场的中立机构向投资者传达资产信息的唯一渠道,应尽可能揭露风险,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在资本市场起到消除信息不对称性的作用。

(三)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信用评级方法

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信用评级机构主要针对资产池及现金流,从资产基础信用、交易结构、参与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例,由于其主要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公司贷款为基础资产池,评级机构对此类基础资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池中每笔贷款的信用质量、资产池行业、地区集中度、单一借款人占比、每笔贷款的加权平均剩余期限、已偿还期限、贷款本息偿还方式、利率及其调整方式、贷款性质、贷款早偿或逾期情况等。具体操作方面,评级机构首先综合每笔贷款涉及的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及贷款的担保状况确定每笔贷款的信用等级,并根据每笔贷款未偿本金余额占比可得出资产池的加权平均信用等级。这一信用等级反映了资产池整体的信用状况,即基础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

此后,评级机构需从多方面综合考察资产池性质,并测算资产池预期违约率等指标,为资产池实施结构化重组(结构分层)提供依据。目前,评级机构普遍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对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每笔贷款的信用级别、加权平均剩余期限及资产池间每笔贷款的违约相关性,再经过上百万次的模拟测算出资产池违约分布情况。

(四)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评级尚需进一步改善

资产证券化步骤篇9

关键词: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现状未来发展

一、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现状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要看到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目前还存在以下四大不利因素:证券市场是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条件下运行的;相关法律、会计准则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缺乏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投资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监管水平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证券市必须加快对外开放,近期首先要做的是:第一,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允许外国证券机构通过证券交易所设立特别席位直接交易B股,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管理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第二,一如既往地鼓励更多的中国优质企业到境外发行上市;第三,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逐步允许符合标准的外资企业来中国发行股票并上市;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允许符合境内和境外两地法定条件的内地证券公司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第五,在适当时机,允许外资有控制、有步骤地进入中国证券市场。

二、证券市场开放对企业融资结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第一,推动外资企业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

开放证券市场后,外资企业将通过资产重组、参股甚至控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华投资,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表明外资企业的发展已融入中国经济的大熔炉。外资企业国内上市首先是融资方式的变化,这种融资方式的变化将使外资企业股权结构发生质的改变。按照外经贸部的通知要求,申请上市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应为按规定和程序设立或改制的企业。这就决定了一些外资企业在上市之前其股本结构就要发生变化,上市之后其股本结构将进一步改变。其中国内投资者股份将在其股权结构中呈上升趋势。

第二,为国内企业引进外资创造新的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遵循渐进的原则,比较重视其融资的职能,采取逐步由向融资者开放到向投资者开放的次序,上市公司投资范围拓展和投资渠道改善将带来更多的融资便利。国内的上市公司吸引外资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证券市场的开放能够带动B股市场的活跃,直接提高了企业筹集外资的能力;a股上市公司也能够通过增资扩股同外资企业开展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内的领先者,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另外,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境外实现上市。

第三,利用外资的重点向鼓励并购型投资转变国际上

一般将FDi一分为二:新投资和并购型投资,据联合国2000年的投资报告分析,目前全球有近一半的FDi是采取m&a型的,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几乎整个外来投资都是购并型投资。过去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主要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绿地投资”方式成为外资的主要选择,但这些原有的优势因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已不断弱化。近几年,我国在通过跨国并购吸引外资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中国的外资战略已经到了某个转折点,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企业购并尚属于偶发事件,跨国企业购并更是罕见现象,而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大规模的企业购并已经变得常见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股权投资渠道,今后外商投资应该更多地考虑运用资本经营的方式,将股权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通过购并加快投资的速度,不必兴建厂房、添置设备等都一切自己从头做起,。股权投资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控制权,这种控制权具体体现在要求对公司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上。这点从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并购交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并购行为都属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应成为我国下阶段利用外资的重点,我们应从政策法规角度多予引导。近来国内发生了不少外资企业增资的现象,同样也属于股权投资的范围。

三、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立法取向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纷纷放弃“金融抑制”战略,对证券经营、证券投资、证券发行交易、证券市场结构等方面放松了法律管制和行政干预,从而推动了各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增强了各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危机直接冲击的日韩和东南亚各国不仅没有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制,反而更大限度地对证券市场放松了法律管制。因此,当前我国应顺应国际证券市场自由化、国际化的潮流,适当放松对证券市场的法律管制,逐步从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稳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1.放松外汇管制,积极促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各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放松甚至取消外汇管制,提高本币的自由兑换程度。我国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的管制。而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今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应在完善资本项目管理和监控的同时,通过放松外汇法律管制,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

2.放宽外国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限制,逐步实现a、B股市场的并轨。我国严格实行a、B股分离制度,但从长远和国际惯例来看,a、B股的长期分割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因此,我们应通过放宽法律限制,逐步实现a、B股的统一。

3.放宽对银行、证券公司业务经营的法律限制,逐步实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管理。而世界处于证券业与银行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原来严格实行分业经营管理的美日两国也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通过立法或颁布行政命令实行了银证合业经营。我国证券市场必须适应历史潮流,逐步实现银证合一。

世界经济已经跨越了国际化时代,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经济的特征在于经济运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合和一体化,各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日益趋同。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开放证券市场所带来的机遇,抵御住开放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这是中国市场上的投资银行都需要认真面对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产证券化步骤篇10

[关键词]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现状未来发展

一、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现状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要看到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目前还存在以下四大不利因素:证券市场是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条件下运行的;相关法律、会计准则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缺乏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投资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监管水平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中国证券市必须加快对外开放,近期首先要做的是:第一,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允许外国证券机构通过证券交易所设立特别席位直接交易B股,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管理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第二,一如既往地鼓励更多的中国优质企业到境外发行上市;第三,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逐步允许符合标准的外资企业来中国发行股票并上市;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允许符合境内和境外两地法定条件的内地证券公司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第五,在适当时机,允许外资有控制、有步骤地进入中国证券市场。

二、证券市场开放对企业融资结构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第一,推动外资企业进一步融入中国市场

开放证券市场后,外资企业将通过资产重组、参股甚至控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华投资,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表明外资企业的发展已融入中国经济的大熔炉。外资企业国内上市首先是融资方式的变化,这种融资方式的变化将使外资企业股权结构发生质的改变。按照外经贸部的通知要求,申请上市的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应为按规定和程序设立或改制的企业。这就决定了一些外资企业在上市之前其股本结构就要发生变化,上市之后其股本结构将进一步改变。其中国内投资者股份将在其股权结构中呈上升趋势。

第二,为国内企业引进外资创造新的条件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遵循渐进的原则,比较重视其融资的职能,采取逐步由向融资者开放到向投资者开放的次序,上市公司投资范围拓展和投资渠道改善将带来更多的融资便利。国内的上市公司吸引外资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证券市场的开放能够带动B股市场的活跃,直接提高了企业筹集外资的能力;a股上市公司也能够通过增资扩股同外资企业开展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内的领先者,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另外,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境外实现上市。

第三,利用外资的重点向鼓励并购型投资转变国际上

一般将FDi一分为二:新投资和并购型投资,据联合国2000年的投资报告分析,目前全球有近一半的FDi是采取m&a型的,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几乎整个外来投资都是购并型投资。过去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主要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绿地投资”方式成为外资的主要选择,但这些原有的优势因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已不断弱化。近几年,我国在通过跨国并购吸引外资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中国的外资战略已经到了某个转折点,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企业购并尚属于偶发事件,跨国企业购并更是罕见现象,而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大规模的企业购并已经变得常见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股权投资渠道,今后外商投资应该更多地考虑运用资本经营的方式,将股权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通过购并加快投资的速度,不必兴建厂房、添置设备等都一切自己从头做起,。股权投资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控制权,这种控制权具体体现在要求对公司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上。这点从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并购交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并购行为都属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应成为我国下阶段利用外资的重点,我们应从政策法规角度多予引导。近来国内发生了不少外资企业增资的现象,同样也属于股权投资的范围。

三、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立法取向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纷纷放弃“金融抑制”战略,对证券经营、证券投资、证券发行交易、证券市场结构等方面放松了法律管制和行政干预,从而推动了各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增强了各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危机直接冲击的日韩和东南亚各国不仅没有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制,反而更大限度地对证券市场放松了法律管制。因此,当前我国应顺应国际证券市场自由化、国际化的潮流,适当放松对证券市场的法律管制,逐步从金融抑制走向金融深化,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稳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1.放松外汇管制,积极促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各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放松甚至取消外汇管制,提高本币的自由兑换程度。我国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的管制。而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今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应在完善资本项目管理和监控的同时,通过放松外汇法律管制,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

2.放宽外国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限制,逐步实现a、B股市场的并轨。我国严格实行a、B股分离制度,但从长远和国际惯例来看,a、B股的长期分割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因此,我们应通过放宽法律限制,逐步实现a、B股的统一。

3.放宽对银行、证券公司业务经营的法律限制,逐步实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管理。而世界处于证券业与银行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原来严格实行分业经营管理的美日两国也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通过立法或颁布行政命令实行了银证合业经营。我国证券市场必须适应历史潮流,逐步实现银证合一。

世界经济已经跨越了国际化时代,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经济的特征在于经济运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合和一体化,各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日益趋同。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开放证券市场所带来的机遇,抵御住开放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这是中国市场上的投资银行都需要认真面对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