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十篇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十篇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2:45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篇1

智能交通是高等学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核心领域之一,其目的是为培养城市智能交通工程师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该领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性特点,这就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系统、详细的案例教学作为支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案例教学,使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在交通智能方面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达到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完善本专业教学体系。

二、智能交通案例选编原则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面向智能交通产业的教学案例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准则:

(一)真实性。所有教学案例均取材于实际,来自本领域教学团队和山东交通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各类相关科研项目,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尽量采用当地的项目,大部分同学对当地城市或区域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日常认知,这样的案例更容易在学生中引起共鸣。

(二)典型性。所选案例与领域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原理、实践方法、观点,让所学理论知识尽可能体现在案例分析之中。针对不同难度和重点度的知能点,选取和设计不同量级的教学案例。一般原则是重点度高越高,案例量越大,便于多角度全方位展开教学。难度越大,案例难度越低,便于由浅入深说明问题。

(三)完整性。根据岗位知能矩阵和知能演化表,结合学科知识体系,选取案例教学的知能点,并对各知能点做出难度和重点度标定。智能交通领域涉及到交通、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知识点多而杂,对不同知识需求做出区分评价,便于具体案例实施。

(四)适应性。面向智能交通产业的案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做到难易适中、专业对口和对象适合,满足不同专业对象的特殊需要。单一知能点设计简单案例,相近知能点设计系列案例,复杂知能点设计综合案例,完成复杂工程的逆向实施。多个简单案例,随着教学过程进展,组合为综合案例,便于学生循序渐进,逐层次掌握。

(五)有效性。采集和汇总整理大量的产业工程实例,做初步分析。剔除小概率出现的特例情景,注意区别同类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差异。注意比较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异同点,按照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逻辑关系,分类整理,区分不同岗位对同类技术的需求差异,建立岗位――知能矩阵和知能演化表,明确学生培养在不同阶段达到的知能水平。

三、智能交通领域案例库构建

科学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对于智能交通?i域学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山东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构建了智能交通领域的课程体系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成立案例编审委员会和案例调查、编制的职能部门

鉴于目前尚无法成立智能交通案例编审委员会和案例调查、编制的职能部门,笔者课题组确定参与案例库建设的主要是智能交通领域的任课教师,同时也适当外聘山东高速、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济南交警等从事相关智能交通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所有人员统一思想,正确认识,积极参加学习、讨论与培训,通过学习、讨论与培训,使参与人员明确了自身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工作意义,转变教学观念,主动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制定标准格式,规范质量要求

为保证案例的多样性、全面性和规范统一,所有案例在正式列入智能交通产业案例库之前,都需经过反复斟酌、认真讨论,符合案例选择的原则。同时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设计制定案例库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标准,全面保证案例库的编写质量。

结合智能交通领域案例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智能交通案例库由3个子库构成:教师用教学案例库、学生用教学案例库、案例参考答案库[1]。

1.教师用教学案例库

为了便于以后计算机数据库化管理案例,借鉴数据库中表的记录与字段模式,每个教学案例设计格式为:①编码;②案例名称;③相关教学章节;④案例背景知识;⑤案例正文;⑥相关问题;⑦应学习掌握的相关知识;⑧讨论;⑨参考资料。案例编码可由电脑自动生成;案例名称是案例的标识,要求简短、明确、主题突出,反映案例的内容和特色;案例背景知识是进行案例分析前的必要准备,包括发生背景、相关知识等;案例正文是案例的主体,要求教师根据案例选编原则,利用案例原始资料结合智能交通领域相关教学要点进行整理和编写;为了使教学发挥问题驱动学习的作用和更具针对性,教师需要针对案例提出问题,组织智能交通知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教学要求;对于案例所涉及的应学习掌握的相关知识,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的不同层次写清该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及要求,该部分内容与提出问题部分相辅相成,形成一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结合案例,在讨论中列出可进一步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资料部分主要列出与本案例相关的课程学习章节和其他学习参考资料。

设计教师用教学案例库旨在满足教师备课和开展案例教学的需要,所以编写这种教学案例库的过程基本上反映了智能交通领域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备课的全貌。

2.学生用教学案例库

学生用教学案例库的设计同样借鉴了数据库表的记录与字段模式,每个教学案例的格式为:①编码;②案例名称;③相关教学章节;④案例背景知识;⑤案例正文;⑥相关问题;⑦问题答案;⑧讨论;⑨参考资料。开展智能交通领域案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在拿到案例后,认真阅读有关背景知识和案例内容,自学有关教材章节,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案例,提出问题,给出答案。再经过教师引导、课堂讨论、学生交流后,进一步对提出的问题和答案进行完善,最后作出案例分析报告。

设计学生用教学案例库旨在满足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学生开展案例学习的需要,这部分中与案例相关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问题引入成功与否关键看问题是否能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践中难题的能力。

3.案例参考答案

即根据案例内容和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案例涉及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给出参考答案。因为客观实际复杂多变,案例分析的结论相应难以一成不变,不强求绝对一致的标准答案,但通常要为案例问题编制相对正确的结论。参考答案设置的意义主要在于当学习者不知道运用哪个智能交通基本理论和原理进行分析,就案例问题得出结论时,教师给出的参考答案会对学习者的实践活动发挥点拨作用。

(三)组织人员收集资料,撰写案例

按各章节内容安排教师分工负责进行案例资料收集,并根据统一格式的要求和内容进行编写,完成后经集体反复讨论、研究、修改和试用,确定最终入库案例。

智能交通产业案例库的案例来源主要有:①交通运输部指南和规范;②智能交通新产品研究设计;③目前交通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④相关领域的科学实验、研究报道、新闻报道等。

(四)建立案例库编排系统和管理系统

案例原始?Y料可按图书馆模式进行管理,案例库中的案例应建立规范的目录,并分类成册。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支持对智能交通案例库建立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存储、编辑、检索、维护、交互学习和资源共享等功能,使案例得到充分利用。

四、案例教学设计

在该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教学,首先要明确其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对象、教学目的、预达到的教学效果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过程控制[2]。

在“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授课内容中,加强了案例教学设计。介绍“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章节时,利用优化算法对济南市K301路公交进行调度,案例应用思路明确。

(一)明确案例的教学目标。通过该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目前所使用的智能化系统,掌握公共交通调度及运行的关键智能化技术。

(二)案例教学过程设计。课前计划:下发济南市城市背景资料、查阅文献资料清单,要求学生事先对案例背景有充分的了解,通过查阅文献对案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先做基础准备。上课安排: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实现掌握知识以及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以介绍的方式,由教师讲解公共交通调度优化技术;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轨道智能交通系统在理念、方法和技术上的异同,教师做总结;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论证其中一条线路的规划合理性,每组轮流汇报,其他组质询。课后计划:要求学生提交本案例学习总结报告,教师批阅、点评、总结。

五、结论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篇2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25-02

一、引言

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课程是集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课程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话电视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报警控制系统、照明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广播音响系统、信息显示查询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集成等内容,理论知识丰富,动手操作的要求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加上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水平也各不相同,假如不结合具体项目或实训操作平台讲授,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实践动手能力也比较差,理论讲授面临很大的困难,学生听不懂或者不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部分课程中建议实施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项目教学等方法,提高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效果。

二、几种提高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1.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保障。我们学院建成的楼宇职能弱电系统综合实训室提供了很好的实训环境,包含了综合布线、安防系统、广播系统、可视对讲系统、门禁系统等实训平台。学生反映效果很好,这样的实训环境学生很喜欢,通过实训操作大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实训教学具有其他的几个作用:①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经常组织参加技能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我院学生多次参加高职楼宇职能化工程技术相关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②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借鉴社会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创造条件推进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努力摸索出符合我院实践教学的方法。与企业如西安开元、tCL、威康VCom等公司合作,完成一些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认证工作。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在本课程中本人经常挑选一些经典的案例给学生教授某个系统的知识,例如:综合布线系统,理论讲完后,以某栋办公楼为例子,让学生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如何规划、设计、计算材料工程造价、施工注意事项等事宜,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让每组派代表上来发表本组的意见,这样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3.模拟仿真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学手段,更是未来智能化教学的发展方向。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验环境,从而替代或补充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学生像玩游戏一样就可以学习。我们学院的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建设应用了一些课程的模拟仿真教学平台。比如: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模拟仿真教学,学生要把摄像枪、监视器、硬盘录像机、显示器等设备放到相应的位置,如果放错地方系统会报错误提示,正确则会显示配置正确,放置正确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模拟仿真教学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拓想象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及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项目教学法。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于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这类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符合高职教学要求。我们在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专业教学中,核心课程按系统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如综合布线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一卡通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等,这样可以有让学生融入有意义的系统项目实践学习,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进行知识的建构梳理,并以提高实践动手和系统项目管理能力为最终目标。例如:现代智能社区的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项目中的可视对讲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两个子系统项目,分成两个项目来组织教学。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了解可视对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视楼宇对讲系统是由门口主机、室内彩色可视分机、不间断电源UpS、电锁、闭门器出门按钮等基本部件构成;住户在门口机可以通过感应卡、密码、钥匙、对讲分机、出门按钮开锁;可视楼宇对讲系统能对进出人员进行监视和录像;同时系统还可以实现:物业管理信息、可视对讲、烟感报警、防盗报警、开锁等功能。通过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了解视频监控系统项目构成:前端设备、传输设备、监控中心设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掌握电视监控设备的安装技巧:彩色一体化摄像机安装调试实训、枪式摄像机安装调试实训、红外摄像机安装调试实训、监控系统管理主机安装调试实训等。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现代智能社区的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项目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气氛更浓,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容错过,学生对该系统的结构掌握更清楚,学会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操作,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建筑智能化行业振兴与发展的关键,如何传授好知识给学生,教会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在企业独当一面,完成相应的技术工作,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提高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培林.以项目教学法促进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J].科技咨询导报,2007,(24).

[2]曾骆亚,许锦标,万频.楼宇智能化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94-96.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62-02

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专业工作、专业实践、创新设计与工艺开发的知识平台的主体。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实施的教学方法大多数以教师一言堂,以学生听、记、背、用为主。大多数学生面对工程实际问题(校内实践)时却无从下手,缺乏分析问题、有效应用理论知识的思维、方法、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与实践中,怎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借助某种方法将理论知识有机地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不断实践,自觉不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作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具,成为高校教学中一直关注和追求的目标。

一、现阶段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1.课程的课堂教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集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提高人才质量于一体。现阶段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数采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传统教学方法。现阶段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课外辅导法等。对学生而言,现阶段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记笔记,掌握重点和难点,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对教师而言,现阶段教学方法讲解深入浅出,有利于现场发挥和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其中的讲授法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减少学生探索知识的时间,避免走弯路,它有助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较快形成概念,理解有关知识。

2.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现在的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实践性环节,如有举例说明、例题验证、习题辅导等穿插性实践环节,有实验、课程设计等专门性实践环节。这些实践环节大多数属于命题实践环节,是已知条件清晰、问题明了,运用固定的套路解答的实例。实验教学是集中性实践环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实验条件是实验室设定好的,仅仅是进行验证和求证,与生产实践距离较远。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停课一周至三周的时间内,按照任务书,围绕给定的条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方案、设计计算、绘制图纸等环节,进行一次综合的、系统的练兵。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咀嚼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的固定套路,发挥自己的才智,解决了问题,也得到了专业设计方面的基础功夫训练。但课程设计对学生来说是被动的命题作文,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且与实践联系不是很紧密。

3.现阶段课程教学的特点。现阶段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特点:(1)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较正式地阐明概念和理论,然后用例子和问题来论证,教师授课辅之以阅读、练习和习题等有效方法,传递具体事实、原则、系统知识或技术。(2)课堂中绝大多数时间均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事实上,学生在工作实际中遇到工程实际问题,知道些什么很大程度上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怎样思考、怎样判断和怎样行动,然后借助查阅有关原则、理论和事实的有关记录,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3)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在提升思维能力方面确实有缺憾。现阶段教学方法在完成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传授积累方面拥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激发和提升缺乏锻炼指导。

二、案例及案例教学法

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关心的是将来的职业会碰到什么样的现象,问题在哪里,怎样思考、怎样判断和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如众所周知,人的智力由内智力和外智力两部分共同构成,内智力指大脑的思维能力,外智力指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内智力是智力的核心,外智力是智力的外壳。人们越来越感知:现时代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内智力的竞争,以知识积累为中心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学生的需要,知识追求的目标已经从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转化为应用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知识。学生包括教师迫切需要一种驾驭和超越知识的教学,以适应知识体系的迅猛膨胀。

(一)案例

“案例”一词最初出现在医学界的医案及个别病例中,随着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案例分析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及医学、法学等的学科中,已成为最行之有效的研究和应用的工具。根据案例,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挖掘发现,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份,这是应用性学科最快捷、准确的研究手段及方法之一。

案例具有故事性、戏剧性、意义未尽性三大特点。案例能够把人们无形中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当中,事件发展的戏剧变化或冲突环节能启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启发人们产生某种共同情怀和不一般的感受。案例具有典型性,能够因事件本身的变化、冲突呈现多个问题,结局的解决办法不是局外人能够解决的。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1.案例教学法。关于案例教学法的解释有多种,应用的对象不同,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不尽相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含义多数解释为: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团队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有许多优点是现阶段教学方法中所缺乏的。(1)以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教学手段;(2)通过自学、相互交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3)知识与技能是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发现获得。

案例教学法的指导思想颠覆了现阶段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是从工程案例出发,通过分析,发现或找出问题,再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知识,而现阶段教学方法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从解决问题的知识有哪些出发,遇到问题怎么用。

3.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点。(1)教师选取案例的难点。教师选取案例时不能仅仅把案例等同于举例、验证以及已知约束条件的大作业。目前,适用于工程类的经典案例有限,得花费更多的时间。(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案例教学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3)案例与授课内容及课时的结合。案例所附的研究问题很难一体适用,恰当的案例很难选取,尤其是课程内容枝节零散时,不当的案例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无法掌握到学习的要点和理论知识。使用多样的案例有助于收到案例教学预期的效果,可经典案例少,有限的教学时间限制了案例的使用,是目前案例教学的又一种现状。

三、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机械工程类专业类课程均具有鲜明的工程实际背景,其共同的特点决定,应该减少或压缩“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时间,改变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性较强的与工程实际场景相似的课堂交流,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或活化知识。

为此,有必要探索以下几个问题:(1)案例教学法与现阶段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现阶段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各有优势,既要发挥现阶段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系统化的优势,又要发挥案例教学在适应工程实际的技能训练的优势。如何在实际教学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技能的实践性训练,是目前在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2)教师与学生角色及地位的调整和转换。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各自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教”的角色是教师,“学”的角色是学生。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同时出现在课堂中,在不同时间段,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谁为主角、谁是配角,如何实现调整和转换需要深入探讨。(3)教案的编制。教案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和安排,事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案虽然不能等同于剧本,但教案应该有营造气氛、适时调控的编排,编排教师的指导、引导角色,编排学生听讲、研究、实践等环节,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或技能,满足个体在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方面的要求和愿望。教案中既要有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揭示过程,又有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接受、理解、活化过程;既有教师的引导过程,也有学生的思考和自我学习过程。(4)教学效果的评价策略。教学效果的评价重点放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过程。教师的反思评价侧重于课堂讨论效果的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与对学生行为变化的评价,尤其针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心智发展、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变化等;学生的反思评价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参与程度的评价,具体可以采用学习日记、学习行为和成就、学习效果等。

四、后续工作

1.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找到现阶段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存在的不足。

2.针对相关课程,广泛收集工程案例。

3.编制和撰写教学案例。

4.组织相关骨干教师,评定教学案例。

5.编制适应案例教学的教学教案。

6.结合所授专业课引入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文澜.举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辨析及其优化整合[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133.

[2]苗张木.试论工科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交通高教研究,2002,(1):36.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学习环境(pBLes);网站设计;心智技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3-0168-03

作者简介:秦书荣(1987-),女,硕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实验员,研究方向为网站建设、三维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制作;李新(1981-),男,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影视后期制作、新媒体艺术设计、美术学。

0引言

为了回答“高职高专院校在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备旨在适用的网页设计心智技能”这一问题,研究者不约而同地聚焦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pBLes)这一关键词,并普遍认同,问题的解决是在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广泛采用的学习活动方式。从实践层面出发,学生网页设计心智技能习得的成败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设计密切相关。同时,谈及学习环境的设计,无疑需要关注认知心理学领域心智技能培养的理论研究。毕竟,只有依据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学习环境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1]。

本文将从培养“网页设计师”这一视角,关注学生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的形成,着力为网页设计课程引入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心智技能培养研究结论,并依托案例,论述如何将心智技能研究合理有效地应用到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设计中,从而促进学生适用的职业技能形成。

1网页设计心智技能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

1.1网页设计心智技能

借鉴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关于心智技能的观点,可将网页设计心智技能视为在网站构思、设计、制作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用以调节和控制解读分析客户需求、构思网站的局部与整体、设计网页各部分要素及制作与整合网站各部分的一系列合乎网页设计规则的思维、方法和经验。

1.2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

戴维·H·乔纳森将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pBLes)描述为“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或协作工具及社会或境脉五要素为支撑的学习环境,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为学生提供脚手架支持的问题来驱动学生开展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2]。

根据merrill的观点,“有效教学就是‘问题为中心’的教学”[3]。上述两个关键词之间存在相辅相承的关系。一方面,心智技能研究结论将为基于问题的网页设计学习环境提供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基于问题的学习是网页设计心智技能培养实践活动中广泛采用的方式。

2心智技能三阶段理论对网页设计心智技能形成的启示

冯忠良教授认为,心智技能形成需要经过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及原型内化3个基本阶段。所谓原型,可以理解为外化的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4]。本研究认为,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的形成同样要经历上述3个阶段。而“原型”作为贯穿心智技能形成的核心,其建构意义重大。本文的先期研究在对已经具备了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的熟手问卷调查基础上,利用“心理模拟法”创拟了“网页设计活动原型”,如图1所示,本研究将讨论如何利用该原型展开三阶段的培养。

对学生而言,网页设计活动的原型定向往往需要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那么教师首先应该使学生明确网页设计活动原型的结构、各个环节的操作原则及必要性并利用脚手架支持的问题来驱动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然后按照原型正确示范和讲解完成某一网站建设任务的完整过程。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需要将原型中每一个心智动作详细展开。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只是网页设计活动心智技能教学的开端,要使学生真正形成心智技能,还需要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利用上述在定向阶段形成的原型,亲自从事某一网页设计活动,将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方式付诸执行。在这个阶段,应该借助脚手架支持问题来驱动学生利用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依照一定的顺序作出不能遗漏和缺失,教师可以提出以下要求:①要根据“原型“严格遵循动作序列逐一执行,及时检查和矫正动作的执行情况;②学生在实践模式的每个环节提交一些阶段性材料或者记录一些完成过程来保证是按照实践模式的步骤完成任务的;③建议学生将动作执行和言语相结合,边说边做。

网页设计心智技能的原型内化阶段是将上述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的过程,表现为学生从事网站建设任务时可以离开实践模式,借助语言指导来完成。学生只有在多种不同的实践条件下反复进行网站建设的具体活动,才能不断从原型中抽取本质的东西,最后形成普遍适用于不同实践条件的原型(心智技能),只有到这一步心智技能才算真正形成。

3一个充分体现心智技能三阶段理论的pBLes设计

在网页心智技能培养三阶段理论的指导下,学习环境设计比较合理的安排是:首先依托一个充分体现原型的范例讲解和操作,完成活动原型中蕴含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的讲解,初步形成“原型定向”。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关注脚手架支持的问题设计。然后,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指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完成几项网站建设的综合任务,将原型进行操作和内化,最终使学生具备网页设计心智技能。下面就从“原型定向”阶段pBLes设计最关注的脚手架支持问题展开叙述。

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需要提取“网页设计活动基本原型(如图1)”中的4个核心环节,然后把这4个核心环节中蕴含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设计成脚手架支持的问题,继而通过教师逐步示范和讲解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完成网页设计活动的定向。例如,附件网页设计活动原型定向阶段pBLes设计方案中,对应“网站方案设计环节”的学习内容,将其转化成9个具体的脚手架问题。它们分别对应网站建设过程中“需求分析”、“系统分析”、“风格设计”、“Ui版面初步布局”、“色彩定位”及“网站建设日程规划”等重要学习内容。这些脚手架支持的问题是以完成“网站方案设计”这一环节为驱动力而提出的,将引发和维持学生在该学习阶段中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他们带着明确的问题与目标,模仿教师的示范行为,开展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在脚手架支持的问题设计方面,教师需要依据学生能力临近发展水平,问题难度要居于该临近发展区内,这样学生就可以调动己有的网页设计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等认知经验来解决当前面临的脚手架问题。

网页设计活动是一个渐进过程,脚手架支持的问题是依照这个渐进过程的发展顺序提出的,难度一般是逐级升高。因此,在设计这些脚手架支持的问题时,还需要注意合理安排难点和重点、考虑子任务的大小、所需知识技能含量、相关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根据问题的难度,我们提供了支持指导、相关案例、辅助资料等,并创设必要的实践条件,使问题解决具有操作性。这一阶段,还要求教师关注各个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和转换的讲解、示范及独立、协作及竞争等组织策略的合理运用。而学生则以教师演示的优秀范例为榜样,利用大量的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协作工具及境脉等展开原型的定向学习。事实上,教师演示如何根据客户要求完成网站建设任务的过程就充分体现了网页设计活动原型的范例,这将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和方法过程,它包含了一种内在的逻辑,为学生提供了支架,通过对范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模仿其中的路径和方法,从而完成原型的定向。

在原型的操作阶段,比较适合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即教师布置几个不同的网站建设任务,以完成作品为驱动,通过一系列脚手架支持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利用上一阶段获得的网页设计活动原型完成网站建设。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依照一定的顺序,不能遗漏和缺失地作出原型定向中的所有动作系列。该阶段的重点在于任务的设计,我们设计了以“个人网站”、“品牌推广网站”及“公司企业网站”为主题的具体项目。这3个项目的难度逐级升高,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还需要提供支持指导和辅助材料,并创设必要的实践条件,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这样,学习者就能够在实践中掌握问题解决技能和方法。

在原型内化阶段,学生所从事的网站建设任务是可以离开实践模式的。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在多种不同的实践条件下反复进行网站建设活动的机会。例如,我们设计了以“小组为团队”,为本学院设计制作一个学院网站这一具体任务,期望学生通过不同的实践过程,不断的从操作原型中抽取更本质的东西,最后形成普遍适用于不同实践条件的心智技能。

案例:网页设计活动原型定向阶段的脚手架支持问题设计。

客户要求:XX化妆品公司预借助互联网塑造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特色度。针对这这次品牌推广,我公司公开竞标,请有合作意向的设计团队于本月底之前提交设计方案及网站一稿,我方将从提交的方案和初稿中挑选出最满意的设计,并与其设计团队正式签约,预付30%的定金。同时,我们将提供企业LoGo、广告语、企业品牌发展历史、品牌产品的图片,推广活动视频等资料。

学习目的: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学习教师是如何根据客户要求完成网站建设任务的完整过程。

脚手架支持的问题设计:

(1)网站方案设计环节的学习。

脚手架支持的问题:

①接到企业网站建设任务后,作为网页设计师的我们首先要作什么?

②如何与客户沟通,提取与网站任务相关的关键词,解读网站主题,分析市场前景?

③从哪些方面分析目标用户群体特征?

④如何结合网站主题、目标用户群体特征、企业机构已有Vi色彩特征、客户提供的原始素材等确定网站的主色?

⑤鉴于主色,如何依据色彩设计原则(互补色,分裂互补三色组,类似色搭配原则等),确定网站整体的色彩定位?

⑥如何根据网站主题和信息量大小,结合布局特征,选择适用的Ui版面布局?

⑦结合客户的要求及公司或机构的性质,如何对网站的功能模块进行规划设计,绘制出网站层次结构图,描述各功能模块及作用?

⑧如何展开网站的风格设计?你了解常用的网站风格设计原则吗?

⑨结合上述分析,如何撰写网站设计方案?

(2)主要页面效果的设计与制作环节的学习。

脚手架支持的问题:

①根据网站设计方案中确定的页面尺寸,色彩定位,Ui版面布局设计,风格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信息,利用“photoShop”完成页面效果图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②利用“Firework”制作网页切片的技巧和原则是什么?

(3)基于Htnl+CSS技术的网页基本制作环节的学习。

脚手架支持的问题:

专家熟手利用html+CSS技术制作网页有什么技巧?在制作过程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难题,该如何应对?

(4)网页动画效果设计与制作环节的学习。

脚手架支持的问题:

①如何利用JavaScript或Flash技术炫动你的网页?给页面添加动画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②完整的较为准确的三维动画建模创作流程是怎样的?

③三维动画建模活动中,“创意构思”、“模型设计”及“模型制作”这3个关键环节的目的、过程及阶段性成果分别是什么?

任务活动:结合自己的建模经验说明三维动画建模活动的完整流程,然后小组交流。

问题思考:①如何进行创意构思?②如何进行模型设计?③如何进行模型制作?

任务活动:①仔细聆听教师的范例讲解,然后借助因特网资料展开品牌场景的创意构思、设计与制作的活动,创建场景模型形成阶段性成果和建模作品;②交流和评价其他人的作品,通过竞争选出3个最优秀的场景模型。

范例讲解:展示了完成企业品牌场景任务的建模过程(审题、构思、设计、制作)。

4结语

pBLes作为网页设计心智技能形成的关键,应该广泛引起教学实践者的关注。基于问题的学习始终应该在构建一个有意义的、真实的任务情境下,提供给学习者一系列基于案例的脚手架支持的问题,继而通过专家熟练的示范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思维过程和问题求解的方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承担着教练或导师的角色,需要促进学习者进行社会协商,并同步或异步的给予协助和指导。另外,后续研究应该关注学生网页设计活动原型的内化,比较适合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该学习过程是拟真的、映射真实世界的生产活动,依照学习者的自我想法和方式来完成建站任务。只有经过这样的完整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形成网页设计心智技能,从而满足业界对网站前端设计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文.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14.

[2]DaViDHJonaSSen,DemeiSHen,RoSemmaRRa,etal.engagingandSupportingproblemSolvinginengineeringethicsDavid[J].Journalofengineeringeducation,washington,2009,98(3).

[3]祝智庭,顾小清.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m].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

[4]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9.

[5]秦书荣,李冬睿,梁仲佳.网页设计活动原型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2013(9):144.

ResearchonthementalSkillsofwebDesigningUnderpBLes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篇5

关键词:智慧校园;服务与应用;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17-0000-02

最近几年,数字校园有逐步向智慧校园发展的趋势,这是数字技术和信息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传统的数字校园是建立在掌握校园虚拟信息基础上的。智慧校园在保留这一概念的前提下,将虚拟校园向实体过渡。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进程的主流方向。

1“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是一种依靠信息技术,将校园的各种组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人力、设备、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校园系统。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技术平台,围绕信息相关性建立起来的,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节点是多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这一手段实现各个层面和领域的信息传递,最终达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简言之就是促进学校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校园的技术基础是信息化技术领域的各种方法在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其中感知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都是其重要的应用方式。在校园建设的安全防护、网络管理、智能教学、图书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感知、及时反映的信息化校园系统,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

2智慧校园的特征

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的区别是什么?有观点将智慧校园看作是数字校园的高级发展阶段,是校园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环节。这一观点的核心是将数字校园当作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强调网络技术设施的建设是智慧校园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在网络基础设置的支撑下奖励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校园内的数据传输畅通。以校园一卡通为例,学生从入学开始到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实现智能化管理;其次是感知化。感知化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图形识别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全新特性,他可以帮助管理者将教学、科研、生活各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和传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管理和整合。感知化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校园管理工作的统一,提高整体管理效率。比如教室照明可以根据学生人数自动调整。第三,互动性。智慧校园可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动,使其联系更加紧密。比如校务管理平台就集成了网络、手机等多种通信功能,并且实现了语音通信功能,可以再校方与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更加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了三方之间的沟通效率。最后是灵活性,因为智慧校园建立了无线、有限双网,并且实现了双网无缝衔接,因此其网络设施的基础条件是十分完备的,不仅网络容量大,而且具备了很强的拓展性,后续的客户可以自由的接入网络而不会受到容量和接入方式的限制。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更加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时灵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3智慧校园的内容

3.1智能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智慧校园的物质基础,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前提条件,因为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是智慧校园的必要条件。硬件设施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硬件设施在物理空间上上应该确保覆盖全校园的范围,既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也要涵盖生活区。此外,网络硬件还应该具备可拓展性,随着校园建设的推进实现网络覆盖的跟进,确保智慧校园建设无死角。

3.2云计算平台

智慧校园之所以能体现出智慧性,其根本原因是它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而这个处理系统的核心就是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具有信息传输效率高、硬件集成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的三大特点,它可以利用网路技术将不同的计算处理器和存储单元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计算资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3构建物联网

物联网,即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网络,物联网的定义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首先,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条件的,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功能拓展而得到的信息网络系统,物联网是物与物之间实现信息交换的平台。

4智慧校园的服务与应用的案例分析

4.1智慧校园的服务与应用的案例

以某高校为例,该校早在2010年结合当前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就已经确立建立智慧校园的目标:首先是构建智慧的校园环境,以物联网作为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打造一个教学、科研和生活一体化的智能校园环境;第二,向全体教职员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校内的人员、设施等资源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第三,提升管理水平,在智慧校园的平台上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为学校开展体制创新提供技术支持;第四,提高决策水平。决策水平的提高要依靠数据的准确度,智慧校园可以提供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保障;第五,提高资源共享效率,智慧校园里将不同的系统平台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实现在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并且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最终实现提高教育及科研水平的目的。

4.1.1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包括食堂管理、浴室水控管理、考勤管理、智能照明控制等。

4.1.1.1食堂管理

食堂管理是智慧校园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校的食堂管理系统中,师生每人拥有一张“校园一卡通”的电子卡,卡里面包含了用户信息。食堂的所有窗口都安装了读卡器,可以将学生的刷卡信息与系统数据库建立通讯链接,实现远程数据查询功能,在学生购买饭菜时自动查询一校园卡内的余额,并按照消费金额在卡内消去相应的数额。数据库可以将每一名学生的注册信息储存起来,为管理者对食堂消费数据进行查询提供便利。

4.1.1.2浴室水控管理

浴室实现了用水自动控制,这一功能也是建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其主要的过程是将校园一卡通的电子卡放在浴室安装的读卡器感应区,然后同样可以显示出校园卡余额,刷卡之后可以自动进入消费状态。消费分为及时消费和流量消费两种模式,所谓即时消费是在读卡之后立即出水并按照出水量计算费用,而流量计为需要安装流量计,流量计对一次使用的总流量进行统计并将其作为计费标准。

4.1.1.3考勤管理

学生考勤管理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教师来承担考勤管理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会在耗费教师大量时间与精力。该校通过在教室中安装读卡器,在每次上课前学生都必须刷卡才能够进入教室,读卡器可以将学生的刷卡信息发送到远程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接收到刷卡信息后,将每一次刷卡行为保存着数据库中。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内就可以通过网页浏览的方式查询考勤急了,对任意一节课中任意一名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实时监察,还可以对一段时间内的考勤情况进行统计。整个学期的出勤情况可以按照学生或者课程名称进行历史统计,为教师开展考勤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节约了大量时间。

4.1.1.4智能照明

校园照明设施都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实现所有灯具的远程监控和操作,教室照明和路灯按照总控制室的远程操作命令实现开关控制,而灯的开关状态也将传回控制中心,通过照明强度的反馈信号自动调节照明亮度。比如可以通过监控教室的照明强度来控制室内照明的开关状态,如果教师内没有人,则可以通过远程信号自动关闭照明系统。

4.1.2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包括日常教学、智慧图书馆和实验室管理等。

4.1.2.1日常教学

利用物联网技术,该高校建立了全面和主动的教学管理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从而对教学的质量建立保障和监控体系。首先,物联网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提供支撑环境,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1.2.2智慧图书馆

通过物联网技术,该校实现了图书馆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以智能书车为例,智能书车是一种移动式RFiD文献归架管理设备,通过智能书车可以实现图书信息远程查询、自动定位、文献架位信息导航等功能。智能书车的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将书籍放进车内,读取书籍信息并与书架信息进行对比,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率归架。

4.1.2.3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利用阅读器地获取存储实验设备的基本属性等信息,学生可以实验室内通过电脑登陆网络,获取实验的操作流程,操作难点等信息。与此同时,学生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操作,可以通过远程信息系统发出自动警告并切断实验过程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实验过程的全部数据可以被记录下来并提供给实验者,以方便实验者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实验过程和操作步骤进行改进。实验室内还安装了智能插座,智能插座除了提供传统的电源更能够之外,还可以将实验设备的耗电量反馈给管理者,使管理人员国力能够通过控制插座的开关动作来完成实验室的能耗管理。

4.2案例分析

以智慧校园在以上案例中高校的应用与服务可知,智慧校园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其目的是实现校园服务的智能化,物联网可以实现校园内的信息共享,将全校的人力、物力、信息资源全天侯、全方位的进行互联共享。海量信息通过物联网的整合能够推出新的信息,从而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智慧校园的建立为师生开展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提供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但智慧校园在高校中应用的与实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建设智慧校园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包括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其次是师生隐私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可以跟踪用户的行动、习惯以及偏好等,信息资源及师生隐私如何得到保护成为创建智慧校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管理机制尚不完备,物联网如何维护、如何管理、如何使用都是很大的问题。

5结束语

从目前来看,智慧校园还是一个新概念、新事物,智慧校园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的校园,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智慧校园的建设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统筹规划、逐步实施、通力合作,使智慧校园的建设日趋完善,突显校园信息化的魅力和物联低碳的生活乐趣。

参考文献:

[1]“数字学习与智慧校园建设研讨会”举行[J].教育学报,2012(2):99.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多元智能结构

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心智性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的核心并不在于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实践能力。人类智能至少可以区分为八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人类不仅具有彼此相对独立的八项智能,而且智能组合是千差万别的,如同三元色可以组合五颜六色一样,人类各项智能的组合使得个体的智能结构千差万别。笔者认为,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社会职业类型的多样性和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教师应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学生的智能差异,注重激发学生的强势智能,设法提升学生的弱势智能,培养以强势智能为核心,其他智能均衡发展的具有健全智能结构的应用型、实践型高职人才,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效率,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下介绍笔者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心得。

一、与财务管理课程目标相关的多元智能结构

财务管理是高职院校财经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涉及经济、会计、管理、统计、金融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背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公司理财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作为高职财经会计类课程中最具综合性特征的核心课程,笔者认为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在课程目标的设定及教学实践中应坚持多元化,构建学生与财务管理能力相关的多元智能结构,达到综合性的课程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能力结构完善的财务管理人才。

自我认知与自然观察智能体现为:作为企业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财务管理者应具备耐心、细心、理智、团队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情感特质,这些情感特质的培养要体现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财务管理岗位对语言文字智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外财务沟通方面,具体为通过财务报告、各种财务公告、投融资协议等形式与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交易,实现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是锻炼学生使用规范的财务语言进行财务分析、财务总结并提出书面报告的能力。财务管理岗位对数学逻辑智能的要求是各种财务模型的分析应用,包括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资品的财务估价、现金流量分析、预算制定等,该项智能关系财务管理者的分析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是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人际关系智能体现为公司的财务管理者协调内外部人际关系的能力。对内体现为财务制度沟通和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的传播。

二、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设计

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活动,教师应首先更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智能结构差异,设计多种多样的、构建学生均衡智力结构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弱化,相反,这一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精心备课,更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等角色。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是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高职财务管理的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以下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多元智能培养下的财务管理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多元性

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课程目标的多元性。根据财务管理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笔者为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了多元课程目标,包括态度情感目标和财务智能目标两大类。态度情感目标联系着自我认知、自然观察及人际关系三大智能结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智能禀赋差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着力开发态度情感智能,并将智能开发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相联系,形成财务管理岗位特有的态度情感因素目标。例如,笔者设法让学生明白,财务管理意义上的沟通能力关键应注重诚信、独立、信息的标准化等。

财务智能目标联系着语言文字智能与数学逻辑智能。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注重训练学生使用规范的财务管理语言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包括语言简练、流畅、概念准确。例如,在文字表达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制订规范的财务计划,包括编制简单实用的全面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责任报告等。数学逻辑智能的培养包括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的使用、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及财务决策。当然,财务智能目标关键在于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方面,笔者设计了财务管理沙盘训练法,在培养学生财务管理全局观和决策力方面卓有成效(多元智能结构与财务管理课程综合培养目标联结如表1)。

表1财务管理综合课程目标与多元智能结构

(二)教学内容整合化

根据系统性原理,一个人要想获得对某一工作领域深度的了解,就势必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的范围。因此,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首先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化、系统化、项目化的整合。传统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是按学科划分的,课程内容不但背离实际的工作过程,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达不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在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超越学科的限制,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笔者通过多年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对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将整体课程内容分为7大项目、28个子项目和5大实训项目。所有的大项目、子项目和实训项目都针对具体的多元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系统化、整合化的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化

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体来说,教师必须强化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准备的要求较高,但在教学过程中,则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比较高。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均要求教师课前根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精心收集及编写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设计实践训练项目。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能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分析判断能力、实务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实现多元智能均衡发展的要求。对于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笔者的经验是,首先,必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甚至个别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老师以观察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并尽可能少参与。老师的主要职责是观察、总结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并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帮助和引导。最后要让学生自主总结,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和实践分析报告,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点的碰撞辩论。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活动要求作多元教学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完全相同的智能,个人可能有较高的某种智能,却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正因为如此,每个学生的学习类型及智能各具特色,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化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在财务管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与财务管理能力相联系的智能结构的发展同样是不均衡的,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当然不能单一化。对于教学评价,笔者的经验是,采取“一高一低”的教学评价原则。所谓“一高一低”,就是对同一学生采取两个评价标准,即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应该发展一项强势智能,对其强势智能采取较高的评价标准,对于其他智能采取较低的评价标准。例如,有的学生语言表达特别强,对其数学运算能力等其他方面可以采取较低的评价标准,但是,即使较低的评价标准,也要求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能力,这样才符合智能结构均衡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财经金融系培养的毕业生在公司经营实践领域充分发挥了财务管理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郑博真.多元智能统整课程与教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56.

[2][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8.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篇7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美术设计专业课堂开发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主要有八种智能:(1)语言智能;(2)视觉―空间思维智能;(3)身体―运动智能;(4)音乐智能;(5)人际关系智能;(6)自我认识智能;(7)自然观察者智能;(8)逻辑―数学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无限网络沟通的智能体系。可以建立“发掘性”的学生观、“成功感”的教学观和“多元”的学生评价观。

多元智能开发内容涉及认识、思维、创意、自然、社会、生活、自我、空间、时间、数学、语言、绘画、手工、迷宫等主题,可以均衡的培养学生开发多元智能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视觉空间强的人,在色彩、形状、线条方面,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如美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师、工艺美术师、造型师、环境艺术设计师等。美术设计学科中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和美术欣赏教育是多元智能教学的有效直观的途径,是感受美、评析美、展现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为开发学生们的艺术天赋拓建了多元智能开发和教学的新思路。

一、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多元智能的课堂开发

1.课堂中塑造真实情景或情景再现

如以世界著名绘画、优秀的影视、自拍纪实录像、无线广播作品作为课堂教学工具创设真实情景、语言情景,完成课堂教学的环境创建。充分运用直观的具体形象来加强对视觉思维的引导,完成美术设计教学。

2.主体性课堂的建立

通过室外写生、顶岗实习、社会体验、景区游历、户外游戏、音乐表达、娱乐竞赛、班级合作、公益资助、关爱环境与弱势人群等形式,才能建立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必须在心理、行为、环境等方面引导,完整的提供让学生能体验感悟不同形式美的教学环境。

二、多元化通道将多元智能运用于美术设计专业教学

1.空间思维能力的开拓通道,多元智能是沟通平台

美妙的语句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美术设计教育是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美术创作更具有它的目的性。学生们就是创造性活动的主体,活动中敏锐的观察力、形象思维力、形象判断力、形象感知力、想象能力、绘画技能得以应用。

案例:Y0706班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经历必然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异想天开却有着奇特而美丽的共同点。在多媒体的课程里,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利用多媒体软件录音的功能,将每位学生不同的经历录下来,在多媒体动漫制作手绘环节时播放,通过听,将不同的故事情节画下来,组合成完整的动漫故事情节。起初,同学们喜欢将所有听到的事物都画下来,或者不敢动手,当笔者和学生一起完成后,学生们都对自己的成绩做出了肯定,在多元沟通平台上开拓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形象感知力开拓是建立在真实情景平台上

感受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环境,是取得形象感知的直接而深刻的环节,也是对形象差异性的处理和总结。在良好的情景教学环境里,学生对形象的认识刻骨铭心。

案例1: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有一门学科是书法,包括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两组,一组将体育课堂上学来的小洪拳进行表演,而另一组则仔细观察,并迅速找出书法字帖中与之相似的笔画,再共同商量,一一记录一招一式与书法的笔势之间的联系。当两组相互表演、记录完以后,学生的观察力得到了提升。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技巧。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课堂就显得更加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案例2:在创设情景的同时,兴趣教学引导是学生们获得知识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多媒体让大家情有独钟,而生活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是动漫设计的素材。在如此快乐的游戏活动情景中,学生能大胆、深入地投入和创意,体现主体心理受环境激发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在《人物速写》的教学中,笔者巧妙的安排了“人物百态”的情景,每节课让3~5名同学们为自己设计好不同的人物形象造型,表现不同人物的特有的造型。通过学生对人物模仿形象感受,学生在模仿中和绘画观察中,体会到了哪些特征是人物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动态;绘画中形态捕捉准确,表现神形兼备,最大限度地训练了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3.善用音乐启发式教学平台

“莫扎特音乐”对婴幼儿智力开发的成果是当今世界不争的事实,作为艺术的不同表达形式,使人进取的音乐有着独特的魔力。音乐的节奏与绘画的激情在普通人群中都具备共性,两者应用在一起显然是最为理想的智能平台。善用智能平台启发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是必行的教学方式。

案例:美术设计专业的书法课《楷书创作》一课的教学过程中,w0707、Y0701班学生喜欢轻音乐,笔者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让他们听熟悉的乐曲“绿袖子”,用音乐启发孩子们对世界各种物体形象的认知、感受,感受美―理解美―应用美在乐曲的演奏中,引发了学生在此课程环节设计中完成对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4.建立情商沟通合作平台

团队合作精神是拓展基地中,训练方式里的关键因素。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团体的成功是所有成员共同协作来达成的。独立完成艺术创作的实验性课堂里,学生被动参与的作品和组队协作主动参与的作品,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案例:《设计色彩:情感色彩的表现》一课中,要求每个学生在作业纸上画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接着将自己的情感色彩任意贴在黑板上。通过Y0702全班的合作,需要考虑相互之间怎样摆放、搭配,才能使班级绘画出一幅美丽的情感世界。这节生动的学生情感色彩的绘画课,是通过学生亲密协作创作完成的。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设计大师是难以达成的。但是,用多元智能的先进理念在艺术教学中,从主体出发开拓适合于每个主体的施教方式,可以给学生艺术创作赋予永恒的灵感。每一种智能在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不能使每位学生成为艺术家,但可以给予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善于发现美的心灵之窗。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篇8

相对于传统的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更高层面上的人类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多方面的智能内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智力的单一性,颠覆了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狭隘观点。因为多元化智能理论旨在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并且实现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的有机统一,最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2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设置计算机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刺激其不断学习、探索。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的计算机教育逐渐向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不断发展,拥有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衡量每位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标志。考虑到计算机教育是一门更多的包含实践性内容的科目,因此学好的关键点就是能否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起爱好。因为很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初衷大都是因为用计算机玩游戏或者上网,加之很多学生只是在初期接触过计算机而并没有激发出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使得计算机的多元化智能理论实践应用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综合来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学生的心理结构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切实重视好认知因素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对于认知的需求认识,让学生迸发出对于计算机教育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要重视好学生认知因素的重要性,用外部的手段和方法来减轻学生自身的内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且要切实根据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学习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2设计、开发计算机教学案例

计算机案例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上进行的课堂内容设计。这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整体目标的规划下,将多元智能化理论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当中,尝试利用典型案例争取将学生引入到需要的事件和场景当中。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集体讨论形成进一步探究、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元智能化理论案例教学法是综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会随着实际教学实例的开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计算机教学设计分析,进而研究出适合不同学生特色的案例。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进行过程中,要分阶段的制定每个任务,同时要融入学生的行为品行以及审美使之完成教学目标。但同时要保证教学案例的实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力以及特长,还要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制定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活动兴趣,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起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一步步实现计算机学习的任务。

3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带到现代的计算机教学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在其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推广,引导学生不仅仅要停留在完成计算机的学习上,还要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3.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变教学的主导者向着引导者角色过渡。使得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探究知识,然后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篇9

一、注重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

设计导学案的工作量远远超过设计教案,没有哪位教师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整册书的导学案,同时它要发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手中,所以导学案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出来。因此,老师们要通力合作,采取分工制,对自己的任务不能得过且过,每位教师都要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成果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与大家分享,在交流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扬己之长,补己之短,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难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设计主线要清晰明了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四方面对教学进行探讨。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产生的行为变化。而导学案“主线”的合理设计恰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种载体。实践证明,主线清晰明了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目标,解决哪些问题,获取哪些知识,取得怎样成果。

三、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又会大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并设计如下问题:(1)结合图标谈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何差异?(2)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上看,四川与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谈四川为什么获得太阳辐射量少?(4)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到怎样的作用?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四、导学案设计要多元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存在着语言、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等八大智能。八种智能在现实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以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其潜在智能,找出符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式。

五、导学案课堂检测要注重质和量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案例篇10

1数据智能分析师培养

就业前景分析方面,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预计,未来即将出现一类新型的专业人才和职业岗位——数据科学家,当然数据智能分析师也会应运而生。现下时代是数据时代,甚至称之为大数据时代,企事业单位面临大量数据如互联网数据、医疗数据、能源数据、交通数据等,实际应用中普遍遇到分析能力弱、噪声数据多、缺少分析方法、分析软件能力差、模型可信度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数据分析方法不能满足需要,而数据挖掘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知识发现等智能技术可以为数据智能分析方法与工具提供技术支撑。2014年4月24日,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在第4届“技术开放日”上正式宣布推出“大数据引擎”,数据智能概念由此产生。数据智能分析是指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式识别与分析、知识发现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提取隐藏在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从而寻求有效解决方案及决策支持预测。目前社会急需懂得智能技术的各层次数据智能分析人才,可以预计,熟练掌握智能技术的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人员将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培养手段探索方面:①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横向纵向设置课程群,面向数据智能分析,以案例为导向贯穿“线”上的各关节点课程,比如以数学基础课(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分析)大类专业课(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数据智能分析专业课(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多维数据分析)为主线,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②立足培养“计算技术+智能信息+知识技术”的高级数据分析师,理论学习—随课实验—集中实践—科技活动—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协调配合,“资格认证—竞赛获奖—奖学资助”激励培养;③以大数据智能分析为契机,积极培养本科生的大数据计算思维和认知能力,使其掌握大数据智能分析方法、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工具和开发环境。政策导向分析方面:建议中国计算机学会与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紧密协调合作,设立适应新时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数据智能分析师”认证[6],当然将大数据智能分析纳入计算机水平考试的可选项也是当前的一种解决方案,提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社会认可度,增强本专业学生的归属感,更好地培养各层次的数据智能分析人才。

2创新型智能技术人才培养

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几乎同时起步,但其进展比计算机技术要慢许多,根本问题在于高级智能的载体——“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人类对它的认识和了解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通过智能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有了长足进步,国内已相继有20多所高校面向市场变化和未来需求,自2004年以来陆续开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尽管大多数智能技术的理论基础还不完备,但实际应用的强劲需求与问题解决能力超越了薄弱理论基础的约束。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实践都适合教师与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之中。1)研究型教学。蓬勃发展中的智能技术需要教师启发式、创造式、批判式地“教”,学生也要创造式、批判式地“学”。教与学要能够从研究思维、问题探索、模型改进、算法优化、脑认知和自然智能指导的角度推进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性教学和研究型学习。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强调学生半监督式学习与自监督学习为主导,鼓励引导深度学习,经典案例、前沿讲座、讨论探索贯穿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注重创新科技实践、问题探索、课程内容探索、课程研究性专题报告、以课程为基础的作品开发等创新效果和教学效果。2)“研究型分组”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办时间不长,成熟教材不多,课程体系需要不断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做出调整,又加上智能科学专业课程本身的发展探索与实际应用现在处于同步发展阶段,决定了专业老师大力推进“研究型班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大班基础讲授”+“小班研究型讨论”+“小组探索型课题实施与报告”的教学体系,同时来自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也作为助教协助专业老师对小班(组)课题讨论进行引导。3)科研训练提高学习积极性。大类培养模式下实施科研训练引导学习,大一、大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其中的数学基础课,如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离散数学等,由于缺乏实际应用案例支撑,很多学生会怀疑这些知识在将来本专业学习中的用处,课堂课后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个别学生还会由于认识滞后,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基础知识学习,以致于专业分流后表现为学习能力严重不足。通过吸收本科生参加科学创新实践和科技活动,使他们发现数学知识能够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本科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教师也能从中发现部分优秀本科生的创新潜力和研究能力,激发他们科学研究的兴趣,引导他们把智能科学技术作为研究方向并致力于攻读相关方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一步强化其科学创新能力,势必会使其获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大类培养模式下强化专业教育与实践,专业老师要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变被动地等待学生选专业转变为吸引优质学生,以大二上学期为主要时间点,引导大类专业学生对特色专业的兴趣,通过科学研究和学生科技活动吸引选拔学生进科研团队,同时实施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活动。专业教师、班导师可宣讲专业特色和就业前景,指导本科生申请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参加科技竞赛、开发智能技术特色作品。大类培养模式下实施科研训练计划,需要本科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大类下各子专业的特点和特色,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在大类培养结束时分流到各特色专业。因此,本科生参加科研实践和专业科技活动的时间点很重要,从大一结束后的暑假开始,一直延续到本科毕业,同时实施“泛毕业设计”(即大二选方向并实施课题基础储备,大三实施课题,大四结合专业实习完善毕业设计)[3],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本科生大二大三充裕的课后时间,也缓解了大四本科生面临就业、考研、出国等问题的突出矛盾。

3智能系统开发人才培养

智能技术已成为当前技术革命创新的源泉,智能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领域,比如2014年11月2日开始处女航的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海洋量子号”邮轮也因为大规模运用了高科技智能系统而号称“世界上第一艘智能邮轮”。智能系统是建立在“智能技术+计算技术”基础上,结合了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软硬件系统。智能系统开发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急需的智能系统开发工程师,其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运营、服务及相关的技术指导。为了适应智能系统开发人才的培养,应该建设智能终端实验平台、计算智能实验平台、脑认知实验平台、高性能计算平台等人才培养基地与实训基地,推进实施智能终端软件开发技术、智能系统应用课程设计、智能系统与工程课程设计、智能游戏开发与设计、人机交互系统开发与设计等教学实践活动。

4复合型智能技术人才培养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智能技术也广泛应用到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电子信息、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业制造、教育、医疗、管理、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众多领域,需要大量复合型智能技术人才。笔者认为,以下4条措施是智能科学与技术新兴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①充分发挥大类培养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优势,开放“全校特色专业选修课”,跨专业、跨学院科教团队,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融合,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复合性、应用性;②引导并严格要求B学分课程学习,特别是设计规划实施好“科技创新”、“文体活动”、“技能认证”、“企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提高计划;③交叉融合办好本科生二专业,鼓励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对知识的渴求,允许学生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再辅修另一个专业,并提供配套措施,保证二专业学生能获得优质教育,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使本科生形成宽广深厚的知识结构,培养有特色的智能科学技术专业复合人才;④通过与企业横向合作,建立校企实训基地,紧跟企业和市场需求,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应用人才。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