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3:36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篇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生活的外部环境(客体)可谓是日新月异,这必然引起大学生群体(主体)的思想变化。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研究主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认识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规律。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立足客观现实,探索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变化规律

1.1如火如荼的市场经济导致思想观念的偏离和失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推进,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负面冲击,这个负面影响在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和失范。①

1.2网络迅猛发展为思政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发展迅猛,已渗透到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之中,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构成了显而易见的影响。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如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资料的垄断优势,进行文化侵略;网络使人的劣根性得以滋长,导致个人主义;网络中混杂不少色情信息,若没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流毒的坚强毅力,后果将不堪设想;网络犯罪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

1.3步履维艰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思想上的一次震荡

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和就业市场上“有业不就”、“无业可就”,这一方面说明了扩招带来的就业难题,但也说明了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对等这一事实。所谓时宜则事移,事宜则备变,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根据已经变化的事物做出新的判断,进而分析解决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注入新的元素,寻找新的载体,把大学生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动态的主题。

2合理运用哲学思想,高效开展学生工作

2.1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他所处的生活或学习的整体环境下看待,放在学生成长发展的时间序列里看待,完整全面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才能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找到引导学生的合适途径。

例如大学生作弊问题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大学生在毕业离校之际发表感言: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做过弊的,就像没有谈过恋爱,当属凤毛麟角。大学生作弊如此普遍,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作弊问题既要看到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又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现行的考试制度、奖学金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挖掘历史根源,改正错误做法;通过加强诚信教育,使大学生不会作弊;通过严格监考制度,使大学生不能作弊;通过严厉的处罚制度,使大学生不敢作弊。同时,学校要对奖学金评定制度进行改革,加大公示力度和举报制度,减弱分数的绝对作用。与此同时,要通过教育和疏导,使作弊的大学生在接受因作弊而受到的教训和处罚的同时,还要彻底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2.2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

辩证的思想方法还要求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但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相似或相同的现象也可反映不同的本质。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分清真相和假象,善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分清思想产生的原因、内部矛盾和发展趋势,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观点和方法问题。比如,对一些大学生在政治理论课上睡觉、玩手机游戏、背单词、写其他作业,甚至逃课等现象要进行认真分析,一是教育内容重复,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失去兴趣。二是一些教师为了晋升职称,把精力放在发表文章、课题研究方面,上课照本宣科,缺少激情。三是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不认真,消极应对考勤。所以,从课堂现象中分析得出,必须进行教育内容的革新,把中学、高中、大学的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有机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加大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管,加强师德教育,改变职称评定、考核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等等。

2.3“人的实践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是思辨的、抽象的,而是实践的。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注重人的社会性,培养与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健全政治人格的人,更要注重提升人的实践能力,激发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促进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②为避免空洞的说教,引导高校学生参与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当前社会,受到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多样化的影响,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更多地拘泥于对社会现实的感性认知。而要使高校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实践教育是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高校应当要根据各自实际如专业设置、个性特征、思想状态等来决定。适时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而且可以让高校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对所学理论进行检验、运用和扩展,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成效。

注释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2-0054-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课堂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理论难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得到实践,并进一步深化;日常教育也较少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获取理论上的指导,并通过这些理论来指导日常教育实践,两者的脱节从而造成学生思想道德知、情、意、行的不统一。对两者进行融通,是当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统一关系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各有侧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一)目标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以何种方式开展,它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特征: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保持特定的性质与方向,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准。”[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生进行教育的“第一课堂”,是主渠道,主要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由专业教师来实现对学生的政治思维和道德思维的培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应用的教育方式,是高校思想教育整体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2],是“第二课堂”,通过党团组织、社团活动、班级自主活动等方式为载体,通常由辅导员或者相关活动组织者,通过日常生活的管理和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文化、道德方面的渗透,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重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做为培育基础,深入弘扬民族精神,使之作为文化心理成为大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进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培养,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教育目标上二者具有一致性。

(二)方式具有互补性

从一般意义上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一种文化心理或者是社会心理,是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一方面,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外部成长环境的影响,受教育者的家庭环境、交往环境、学校环境等等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且逐步形成心理认同影响自己当下以及今后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自己的独立认知和价值判断,在一定环境中,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法则去评价周围的人和事,通过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因此,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都需要正确的理论的指引,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认知和价值认同,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规范性的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习系统、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义,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个体间客观上存在多方面的差异,统一的规范性教育未必能够产生同样有效的效果。“思想政治品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渗透和贯穿,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无法做到的”。[3]因此,学校教育要抓住机会善于营造和利用大学生的群体心理,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集中讲解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群体意识,促使正面的“心理连锁反应”效果在教学中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学生不同于他人的个体心理,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优化教育过程,通过社团、参观历史遗迹等现场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形成统分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机制

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协调发展。

(一)建立统一领导体制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必须打破两者各自独立的僵局,两支队伍的协调配合也要从学校领导体制上寻找出路和思路。要在学校的层面统一思想,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一个长期而有效的机制,进一步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形成一套班子,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小组,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校级领导和主管学生工作的校级领导都要在委员会之列,真正做到组织系统化,工作一体化,统筹安排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全局的工作,对重大理论学习,重大活动部署,要在两个阵地上同时进行,努力营造课堂内部和课堂外部相互呼应、协作开展的良好氛围,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教育效果。

(二)实现教育机制协调配合

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两个课堂”要建立相互配合的长效机制,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完善协调配合机制。“两个课堂”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在各自的框架内彼此延伸。作为专职教学人员,不但是要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同时也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活动等方面多予以关注和了解,时刻主动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会得到增强。同样,辅导员也要对课程设置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所了解,积极对课程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向理论课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协助配合理论课教师维护好教学秩序、完成对学生的课程评价。

(三)在教育方法上相互借鉴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其产生过程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进行方式,都是针对一定的问题而产生的,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其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在逻辑上具有可迁移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教育形式也要采用多种方式,逐步体现时代气息。两种教育形式要在新的形势下,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性原则,相互借鉴和吸取,共生发展。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吸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自觉将红色遗迹、英烈人物等吸纳到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感官震撼,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种方式

在当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满足大学生丰富的情绪体验,对大学生的教育多渠道进行。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人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怀,是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对自身生活的更幸福、美好、自由的文化关切”。[4]作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多元化的教育下,其独立自主意识逐步增强,更多的关注个体的存在意识,而不是一如既往的把自我湮没在群体的无意识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既有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教育需求和个性需求,探究他们的个体心理,多一些人文关怀,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尊重,教师也才能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5]一方面,w校可以利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历史景观,文化遗址,历史上建立的名人纪念堂等这些教育资源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这些历史遗迹都是历经多年沧桑保留下来的,所留存的数量极其有限,而且不具有再生的可能;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教育资源是现代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所建立起来的,如历史纪念馆等,虽然数目也不在少数,但相比巨大的社会需求数量则明显不足。另外,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无形的精神、文化教育资源,如果使用恰当,能够产生巨大的增值效应,学校教育就是要采用各种渠道多角度挖掘教育资源,使用统分结合的方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三)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效果,要通过科学的评估机制合理的评价。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以此,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迫在眉睫。要建立“两个阵地”的统一评价体系,课堂内外统一起来,形成总体评价结果;要把当前评价和长远评价结合起来,不能以个别随机抽查作为评估结论;同时要重视学生作为评估主体的作用,有计划的开展自我评估和互评。要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对评估结果予以及时的反馈。最后,要对评估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形成评估报告,以此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现状述评[J].思想教育研究,2005,(7).

[2]封希德.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1).

[3]蔡文鹏、张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篇3

pengtianming

(ankangUniversity,ankang725000,China)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使“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显得十分紧迫。因此,必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重点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环境、载体、途径和手段进行创新。

abstract:Collegestudentsarethefutureandhopeofthemotherland.Currently,facingofcomplexinternationalanddomesticenvironment,theproblemof"trainwhatkindofpeopleandhowtotrainpeople"isveryurgent.therefore,weneedtostrengthe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novationtothecollegestudents,andfocusontheinnovationofthesystem,environment,carrier,waysandmean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路

Keywords: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novation;ideas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46-02

0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复杂多变、问题和矛盾相互交织、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的国际国内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显得十分紧迫,更加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现代化蕴涵着思想政治教育运行领域、决策与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来讲即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化教育运行体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单一的学校主体向社会推进,调动和运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完成,形成地方党政机关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督查、高校党委负责的“三位一体”的领导机制,和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体系。

1.1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紧迫的现实任务抓紧抓好。同时,协调各方,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投入,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2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指导和给予帮助,及时解决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督查和奖励机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

1.3是高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各部门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高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科研、训练、管理、服务之中,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1.4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尽管在大学阶段家庭教育功能与作用的发挥没有中小学阶段明显,但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将要成型却未完全定型、人格基本独立经济却仍未自立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家庭氛围的熏陶、经济状况的制约以及儿时的经历仍然是影响其思想品质塑造的重要因素。虽然在校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远没有中小学阶段直接,但在一些关键事件的处理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如人际、就业、婚姻等)方面,家庭的作用仍然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或特定条件下,甚至发挥着主导作用。

1.5是强化社会教育。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交互激荡,大学生同社会的联系与交流日益深入、频繁和广泛,如果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定格于高等学校,而忽视或放弃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意味着放弃了许多阵地和机会。比如,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中介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人际交往、图书等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对其产生影响的重要渠道,网络和“第二课堂”的影响力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对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高校内部流行着一种“5+2=0的说法,即两天双休日的社会联系抵消了五天学校教育的成果。这种认识固然偏激,但从侧面也说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性至关重要。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不能离开社会背景而孤立地考察,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能离开现实社会而孤立地操作。在新形势下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全社会背景下进行运作,努力构建纵横双向、立体交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惟有如此,才能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2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首先应大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弘扬主旋律,最大程度上突显学生的优秀事迹以及宣传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与文化市场。对于学生的公益性活动,我们应鼓励并支持,建立健全高校和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密切联系的沟通机制,从而带动全社会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其次应加大院校附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即以属地管理为主,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共同管理。应在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中加入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从真正意义上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院校和谐以及社会稳定;最后抓好高校稳定安全工作,组织开展“创文明校园,建文明班级,做文明大学生”创建活动,营造稳定、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载体

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教育同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主要内容,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增强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通过实践,探索育人长效机制,鼓励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以及服务社会,这对于学生透彻民生,锻炼意志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等院校不仅应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与管理,把其加入教学计划,制定学时以及纳入考核体系,规定学分,这样一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就具有规范化与制度化;而且应设置多种多样的投入保障机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有必要的设备和资金,并且号召社会鼓励与支持学生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应积极地同诸如社会服务机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联系,组建不同形式,具有稳定性的社会实践基地。加大探索特色社会实践机制,即社会实践同创新创业、服务社会、择业就业、专业学习以及勤工俭学相结合,认真安排学生参加一些具有丰富内涵,学感兴趣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军政训练、青年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以及下乡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加才干,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手段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篇4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院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一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对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对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五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内容

2004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16号文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就要求我们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关心大学生,研究大学生,要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分层次、分阶段确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一)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坚持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为重点,着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教育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从基础做起,要从自身做起,要从日常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勤劳、朴实、谦和、善良"的道德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尊老爱幼、互相合作、爱护公物、热爱劳动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做人信条;"勇于竞争、善于实践、拼搏进取、不畏挫折、艰苦创业、自强自立"的社会能力。要通过组织开展读书、演讲、征文等各种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长大学生的人生认知,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人生水准。

(二)加强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我们要认真制定与执行大学生文明公约,积极倡导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通过开展道德实践与道德监督活动,提倡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逐步做到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管理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要切实做到向不文明言行告别;向陋习告别;向歪风邪气告别。要建设地面无杂物;墙壁无污痕、桌椅无刻画、公物无损坏、水电无浪费、卫生无死角的整洁校园。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诸多思想问题均与心理健康有关,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渗透结合。学院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组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进行心理疏导与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克服困难、承受挫折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学院要适时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及时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和文艺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专题报告、讲座、演讲、知识竞赛、书画展、摄影展等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五)加强大学生网络传播教育。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的影响力,抢占网络宣传的制高点。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便利条件。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要精心策划和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大学生愿看、想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要把网页办成政治宣传、师生理论学习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要通过开设网上论坛,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同时,要有专人负责网络管理,加强对网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过滤,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三、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工作网络体系。严密的组织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运行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建立与完善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适应的高效、有序的组织网络以及敬业、诚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学院要建立以党总支书记总负责,以行政手段为保障;以教职工全员参与,学校与家庭、社会齐心协力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网络。要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教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力军,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特殊的效果。每学期初,学校及教学单位要对全体任课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与组织教学能力。教师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学科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要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密切结合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启发式、参与式和专题讨论、典型示范等生动的教育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与凝聚力。

(三)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育人先育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大学生的认同程度。学院要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工作。要教育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建设,要用高尚的品德感召人,用渊博的知识点拨人。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心悦行从。学院还将建立师德监督机制,以克服教师懒散松懈、不思进取等弊端,提高教师自律意识,促进良好的师德形象建设。

(四)全面加强学生党团和学生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学生党团建设和学生会、班委会、学生社团的建设,是切实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一要加大学生党建工作力度。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工作机制,让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及时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要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积极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坚持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二要加强共青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加强团的建设作为党建的重要任务。要办好业余团校,切实搞好团员的发展工作。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入党工作。三要加强学生会的建设。要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和考核体系,规定学时和学分,切实将社会实践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篇5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一种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它的全新思维方式和独特操作方法在全球引起了轰动,创建各式各样的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等正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彼得·圣吉和他的合作团队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与实践后指出,在建立共同愿景、分享愿景以及学习如何改变心智模式等很多方面,学校组织都可以比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做得更优秀。他同时指出,在将来的组织学习变革中,应该可以和教育的改革互相结合、同步进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质量。学习型组织理论所提倡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以及“持续学习、持续创造”等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人的价值,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一致的。所以,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很多方面具备被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借鉴的价值,运用和实践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必然会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确立伙伴式的平等师生关系

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彼得·圣吉阐述了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者应集中主要精力扮演并实践好以下三类角色:优良系统的设计师、共同愿景的仆人和组织成员的好教师。组织中所有成员以一种“盟约”式关系来维系,它是平等的、包容的、相互尊重的、相互合作的关系。所以,在新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中,师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应是一种伙伴式的平等合作关系。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要认真审视自我,扮演好全新的领导角色,要牢固树立师生平等的理念,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的基础上,与他们平等对话,了解他们的成长需要,真正做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要意识到大学生不应仅仅作为被动的教育接受者,而应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与教育参与者。大学生的思想已基本趋于成熟,所以他们完全可以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甚至还可以参与学校政策的制定以及从事一些适当的管理工作。伙伴式的平等师生关系是建立新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基础,相信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能把握好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努力引导他们成为合格人才、优秀人才。

二、构建扁平化的学生工作机构

学习型组织与目前高校现存的科层制在组织结构上是不同的,它的组织设计是扁平化的,简化了管理的层次,从而拉近了上下级之间的行政距离和感情距离,有利于畅通信息交流渠道。作为高校,可以构建扁平化的学生工作机构,建立一级管理的学生工作体制,取消二级院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这一层级,在学校设立直接面向每位大学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学生事务管理中心和学生发展服务中心,三大中心由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和指导,从而形成了统一化、专业化的学生工作体系。与现存体制相比,这种扁平化的学生工作机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将学生工作从不同部门中分离出来,摆脱了政出多门,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迈向科学化、专业化;其次,二级院系不再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院系领导和部分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去抓学科建设,搞好教学、科研工作;专职辅导员可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和服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养成工作;此外,还可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在教育实践中的积极性,有助于全员育人氛围的形成。

三、打造学习型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

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保证。高校要本着“精干、高效、专家化”的发展目标,打造一支学习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队。首先,要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不仅能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战斗力,还能促进辅导员个人实现自我超越,为个人发展拓展空间。高校可以建立辅导员教研组,把全体辅导员团结在一起,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探讨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班主任、专业导师等的作用,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构建辅导员、导师和班主任“三位一体”的专兼结合的工作模式。其次,要建立学习型的两课教学团队。高校两课教师在学习型思想政治工作团队中应扮演理论指导的角色,两课教师应深入研究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和宣讲,为学生工作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料和题材,要充分了解和采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合理建议,实现教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四、搭建网络化的信息交流平台

学习型组织理论倡导的是一种团队的学习,组织内的每个人都通过不同的平台沟通交流,在相互交往和相互学习中不断进步。所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搭建一系列的信息共享平台,以促进学校每个人之间畅通的交流和对话。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高度普及为共享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证。所以,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传播快捷、双向互动、覆盖面广等优势,建立高效畅通的校园网络,搭建全面的信息平台,积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牢牢占领网络这块教育阵地。要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可以建立专门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鼓励学生注册,参与网上活动,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不同形式的网络工具来和接收各种信息,分享知识;可以开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交流论坛或博客,按不同群体建立QQ群、飞信群等,全体教职工、大学生、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都可以在上面畅谈自己对高等教育、学校管理以及学生工作的见解和建议;可以网上党团校和两课模拟教室等形式开展网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勤工助学、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专题的服务类网站。

五、营造创新型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高校营造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组织文化,融教育和管理于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之中,是对学习型组织创建过程的延伸与升华。所以,高校应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的环境育人作用,积极营造一种能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有助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气氛。要通过各种形式营造出一种“学习、激励、启发”的学习型文化氛围。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特色,通过橱窗、名人事迹、著名校友奋斗历程、文化长廊、文化广场等形式,在硬件设施上加强文化熏陶;可以设立创新奖励基金,以各类学习型社团为载体,鼓励大学生自主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暑期社会实践、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研讨等活动,在整个校园中呈现出热烈的学术创新和文化创新氛围。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学生们一定能不断突破自我,逐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健康成长为适应未来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绍君.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

[2]滕怀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8.

[3]孙莹厚,等.学习型组织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教育探索,2012(5).

[4]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篇6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到底阐明了什么样的德育目标,到底要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德育到底为什么服务?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结合学到的知识,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强调“师本教育”多,讲“生本教育”少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里,习惯了简单的讲述、灌输,而没有对学生的需求有更多的关注,是一种典型的“师本教育”。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在当今时代,越来越追求以人为本,讲一种以学生为主的“生本教育”。只有尊重学生,切实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来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满足学生需求,起到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2、信息时代的挑战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媒体的发展,使得学生能越来越广泛的获取信息。有利的一面是,学生有了非常广泛的信息途径,有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但也因为信息泛滥,特别是在网络上,有大量虚假、消极的信息,很容易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面对这种信息时代的挑战,对教育的方法,教育者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学生心理受到社会影响的挑战

当今时代,中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进步,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变革中,有一些消极的“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功利主义”思想开始流行,对学生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社会压力增大,学生面对未来就业、住房的问题的压力,也导致学生的心理有很大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有了很大的压力。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要从“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

“生本教育”体系,是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它不仅在方向上强调学生为主体,而且其落脚点是要彻底解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本思想的全新理念。而“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则为这一理念的升华撑起了一片蓝天。教育要从长期形成的“师本”教育观念中走出来,走进“生本”教育的新天地。要确立“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培养学生成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展现我们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高低的工具,大家都是为学生的成才服务的。要让制度和方法服从于学生的成长规律,构建“人性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学生工作的内容要从教育管理转向服务,变单向命令型管理为服务契约型管理。从学校领导到后勤员工,从教学、科研到管理、后勤,一切人员和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人”这个目标,都要有育人的职责,要求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2、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要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做思想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由于人的思想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因此解决思想问题时就要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减轻人们由实际问题而产生的思想压力和思想波动,从而提高实效性。大学生的思想问题,除纯属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外,一般多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譬如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勤工助学等,解决这类问题就要从大学生的思想热点入手,重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巧妙地把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能动追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想热点及最大的切身利益主要体现在哪?主要集中在如何设计自己,如何塑造自己,如何发展自己,如何营销自己,为今后争取一个好的前途,找到一份理想职业。围绕这一点,引导他们在自我提高的同时,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共生关系,认识善待他人,善于合作是成功的条件,帮助他们培养健全情感与利他观念,良好的风度与稳健态度,敦睦友情与互助合作的德性,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和谐众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社会化的自觉性。

3、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注重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教师职业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道德行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同时,教师在学生所处的人际关系、周围环境中是一个最引学生注目、最受学生重视的因素,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当今时代,中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进步,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变革中,有一些消极的“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功利主义”思想开始流行,对学生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引导学生正确的去面对这些观点,面对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对策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9)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篇7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研究对象,塑造大学生灵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党的事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在现今社会中,大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有效的培养对策还不多。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学途径,对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臻完善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以下五个方面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途径作了一些探讨。

一、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主导需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其中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实现社会要求的方法、步骤等。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切又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使用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受教育者――大学生能够接受提出了机遇和挑战。动机需求理论认为需求和动机是行为的基础,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把握激发学生动机的因素,使学生的行为都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因此要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接纳学生合理的建议,并对积极参与做出贡献者或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人均有不同的主导需求,在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善于发现其主导需求,引导主导需求,激发积极向上的主导需求,这样就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利用角色相近原理,做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会遇到教育方式、角色定位等问题。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发现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太分明,容易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甚至使有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走向良好愿望的反面。社会心理学研究及角色理论认为,相似的角色之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容易互相影响。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心理和生理都已成熟,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和尊重。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能以聊天方式代替批评谈话的方式,采取谈心而不是训导的方式,学生们就会因“角色相似”而把教育者当作知心者,并乐意接受教育。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最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成为朋友,努力发展成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上就基本没有心理上的距离,学生才能在教师面前畅所欲言,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给教师,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在工作中主要依靠非正式的权利和权威,经常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决策之前尽量征求学生的意见,善于同时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考虑问题。学生在这样的关系中得到了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对教师有了信任感,才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才能显著。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要努力创造条件,使所饰演的角色与受教育者的角色一致起来,争取做学生的倾听者和领路人。

三、利用社会学习理论,进行典型事例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大学生对那些光说大道理式的泛泛空谈不感兴趣,作为具备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的成年人,他们已经不再需要单纯说理式的说教。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既讲道理又能提供充分事实证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作为有效的信息被接受。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重视运用典型事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具体做好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培养正面典型和转化反面典型等一系列工作。以典型示范法取代抽象说教说理,以生动、具体、直观事例和榜样把一般的道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具体情节的感人的人或事例,才能克服其他教育方法的缺点使大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向榜样学习,从而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做出受教育者所期望的改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既要说清道理,又要摆事实,提供可供参考和学习的榜样,提供有力的事实说明道理的正确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团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在校学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的实施、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等都要考虑学生的共同需要,以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道德素养提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兼顾个体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带有普遍性,其心理需求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是因为每个高校学生都会遭遇成长危机,都有一个学习面对困难、面对人生道路中的挫折的过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因成长带来的各种困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采用团体教育和训练的方式进行。贯彻团体教育原则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教育者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共同需要以及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第二,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第三,所有思想教育工作都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同时,我们也要承认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既表现在人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中,也表现在人的个性心理和人格方面(如需要、动机、兴趣、气质、能力及性格等)。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在团体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特别是个性差异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表扬是当众的,批评是个别的、单独的进行。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和用词,一定要单独对其批评,并且要和鼓励相结合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遵循个性发展一定要为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的原则,注重从人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出发去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以实现教书育人和科教兴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改变,才能收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效应。

五、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交流途径,网络具有虚拟化,传播广、速度快的特点,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不能忽视网络媒体的存在,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的QQ空间、微博、微信等,发现思想和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利用学校、学院的网站、微博及班级的QQ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内容的普及。通过网络和学生进行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传播面也较广,可以较快的、大范围的传递信息,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和生命线。学生首先要先学会做人,其次才能学会做事,才能做好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所以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从学生的心理这一客观现实出发。虽然人的心理及行为活动是千差万别的,但却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这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徐鸿.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原则[J].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04.

[2]黄慧,沈强,连芬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07.

[3]张雁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途径[J].科学之友,2008.06.

[4]邹茜.互联网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6.

[5]毛迎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原则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作者简介】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篇8

论文摘要:“90后”大学生是一个深受信息时代影响的群体。他们新的特点、新的思维等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所在学校学生情况,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对策。

“90后”大学生已迈入各个大学校园,他们有其独特的、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把握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为大学生健康全面成才搭建良好的平台。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思想活跃,充满自信并勇于展示自我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现自我。如在班干部的选举中,各班均有80%以上的学生走上讲台演讲,参与竞选,他们敢于发表自己很多相关的想法,表现活跃。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自立意识增强

在每一个学校中,都有部分贫困生,这些学生很多时候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但他们对自己家庭的贫困情况能够坦然接受和面对,并不会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有怨言,相反总是寻找很多机会去兼职工作,因而具有很强的自立意识。

(三)个性张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在家庭中习惯了被关爱和被包容,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去包容和尊重他人,在学习、工作中不擅与同学沟通交流。缺乏团队协作精神、集体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这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与他们和谐相处,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四)缺少个人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大多数新生不曾考虑过自己大学三年的目标和未来的人生规划。他们强调高标准的物质生活,希望未来从事工作轻松、收入较高、环境好的工作。而且他们身上普遍缺乏责任感,往往只是注重个人物质上的得失,对于道德精神理想层面的认识较为淡薄,这种责任意识的匮乏是需要广大教育者关注的。

(五)适应能力弱,依赖性强,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较弱

大多数“90后”面对各种学习、生活、工作、恋爱压力时,会显得无所适从,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如在学生干部选举落选时,很多学生认为很没面子;当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在心理方面表现极为脆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的学生会负气离职,有的学生心理会留有阴影,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等。

(六)现实目标缺失,认知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进校后放松了自己;有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和想象中有区别,还有就是进这所学校不是他理想的学校或是因父母强迫来的,心理产生了落差;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没有认真去认识和理解,更没有确立大学学习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

二、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

班级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环境,而班级文化主要体现在学风、班风、学生文明习惯、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因此应通过班级活动和导师、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班级干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加强学风建设方面,主要是学习态度教育,通过学习经验交流、读书心得交流、学习方法讲座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文明宿舍”建设,营造良好宿舍文化。通过班级主题班会、党团课正面引导大学生重视宿舍文明建设,督促学生讲究宿舍文明,搞好卫生,遵守作息时间,让学生自觉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二)以人为本,着眼于“90后”大学生思想实际

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应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实际,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放在首位。首先,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生涯。其次,为了让学生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激烈的竞争,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如我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三生教育,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办公室和三生教育团队(包括教学团队和实践团队),开展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三生教育讲座,帮助和培养“90后”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等能力。

(三)发挥高年级学生作用,有效实现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很多新生在和教师的交流中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很难寻找到相同的话题和语言,他们更多地喜欢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去寻找如何解决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的方法。因此管理中可采用“1+1+1”模式,即“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班主任”模式,助理班主任由一些较为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主要是指导新生班同学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使新生们正确认识大学,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好所遇到的问题、困难。这种模式对新生教育可起到很好效果。

(四)把握教育工作的时间阶段性

加强职业指导大学生将来的就业、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因此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加强职业指导是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我校是三年制专科,一年级的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阶段,主要内容为:大学生活适应、了解专业、了解自我、认识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二年级的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阶段和职业定向指导阶段,主要内容为:专业学习,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心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创业训练等。如我们学校每年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三年级的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阶段,主要内容为:职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三个阶段有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指导体系。

(五)参加社会实践,磨砺学生心志

90后的学生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尤其是受挫能力较弱。在面对困难时,常常表现为退缩或者懦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哪时能够勇往直前,敢于拼搏。

高校可充分利用好寒暑期社会实践这一常规活动,尽量增加“90后”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自行组团,自拟调查课题,采取旅游、实习、见习、打工、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去接受困难挫折的洗礼,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态度不再消极,不逃避责任,而是积极去克服困难。

参考文献

1.林焕章、英健文、林良盛,《关于构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探讨》,《时代经贸》

2.张强,《对“8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北京教育》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篇9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引起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态评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效果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范围和原则、标准和指标体系,既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实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1]。这就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指各级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等专业机构及学校等主体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法规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科学手段、形式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状况和成效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效果及其相关的行为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判,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核心内容,其本质在于“价值估计,”[3]。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国家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否达到,教育任务是否完成,教育内容是否科学,教育方法是否合理,教育组织形式是否有效,大学生是否发生了预期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变化等,这些都有一定的客观尺度,都是能够进行评估的内容,而且必须进行评估才能进一步反馈和预测。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考评等诸要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综合优化。实现综合优化的前提是要真正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大学生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要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就必须在对大学生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和描述,这就需要效果评估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状况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还处在一种自然状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进一步研究。一是没有建立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工作的随意性很大;二是评价方法学生缺乏认同感,常常是局限于老师评价学生;三是量化方式单一,一般就是用考试成绩来量化学生受教育的效果。在平时成绩中,往往只局限于笼统的定性描述,即使作了定量评价,也很少用统计学、数学语言、计算机作为工具,造成科学性不足,不能满足科学管理的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可行性

   第一,日常行为倾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质的直接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仅有质的方面,而且有量的方面。如某学生的价值观是否正确,生活方式是否积极健康,某个班级是先进还是落后,都是思想政治现象质的表现;而人生价值的大小、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奉献精神的程度都表现了量的差异性。为了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从质和量的方面进行搜集、分析和整理。大学生是社会的存在物,其思想政治素质大量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不同的思想政治状况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为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提供了十分可行的依据。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量的描述是客观存在的。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大学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师资、时间、经费投入的多少,取得教育效果的大小等,都有量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人数、年龄、学历、职称、层次等都是基本的量,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实绩则是更重要的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可以通过他的政治立场、学习态度、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课程成绩等若干要素表现出来,并且这些若干要素可以依据一定的客观要求予以量化,从而可以进行量化评估。既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量的存在是客观的,那么完全可以进行量化评估。

   第三,现代数学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手段。过去之所以感到思想现象难以量化,是因为在思想现象中,除了有确定性现象外,还存在不确定性现象,如随机性现象与模糊性现象。对于确定性现象可以采用严密而精确的传统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而对于不确定性思想现象,就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了。本世纪以来,相继建立起来的数理统计、模糊数学,则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为定量评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科学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与原则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篇10

关键词:管子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尽管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地进步,但是不能排除一些消极的思想对我国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重要的古典著作《管子》中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礼、义、廉、耻”等思想与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谋而合,对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颇具指导与借鉴意义。

一、管子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点

1.爱国主义教育相通。《管子》一书主要体现了管仲安邦治国的思想,因此带有强烈的爱国主要色彩,如书中所阐述的“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等,而爱国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国家向心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关键点,将两者相结合,水融,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2.思想道德规范教育相通。《管子》提出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始终贯穿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并且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价值理念上相通。《管子》中记载:“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过危。”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以被广泛认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进行的教育,这两者之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学生出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管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途径设计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教书育人、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理论联系实践、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并举等方面的原则。基于此,进行应用途径设计。

1.应用设计的基本原则。管子思想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几点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即要对管子思想有一个具体而又系统的认识;二是适用性原则,即管子思想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三是渗透性原则,即选择管子思想中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水溶交融效果的思想内容;四是反馈性原则,即建立反馈机制,能及时有效的接收应用的效果。

2.设计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应用管子思想时,要充分调动管子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具体说来,大学生自身系统、校园环境系统、社会环境系统这三个系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核心内容,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管子思想在其中得到实践,如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很直接的;同时,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影响也能影响社会环境,这其中,管子思想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

3.应用设计内容上要相互渗透。在社会环境环节,充分宣传管子“以人为本”“国之四维”的优秀思想,营造学习管子优秀思想文化的氛围,使管子思想能有效渗透大学生思想中。学校既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使管子思想更深入的指导大学生思想道德规范,使他们无论是为人上还是处世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自身要积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觉学习管子思想中的精髓文化,在管子思想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4.应用形式要有所创新。对高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等方式积极宣传管子思想,还可以通过举办管子思想研讨会、管子思想文化论坛等方式拓宽大学生学习管子思想的渠道,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讲述管子思想的纪录片或到管子纪念馆参观,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管子思想的精髓,体会管子思想的力量。

四、结束语

管子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很多论述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通、契合,将管子思想精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有效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深化与实践,才能充分发挥管子思想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振宇,吕明,贾吾智.管子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途径设计[J].2013第八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2013(18)

[2]赵曙光.《管子》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9)

[3]张伟.沦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D].山东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