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护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1:30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篇1

生活中,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骨折后的病人,以及因脑中风、脑外伤而造成偏瘫的病人,在经过医院的一段时间治疗回到家后只能卧床休息,因此使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给,而导致组织缺血,肿胀,破溃,坏死等一系列变化,医学上就称为褥疮。所以,对久病卧床不起的病人,特别是老人,家人就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病人要经常翻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协助其定时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病人要经常不断地变换。不同的有不同的作用。像发生了坠积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如出现了臀部的褥疮,可以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另外,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的干燥,皮肤的清洁,最好能够每天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使局部皮肤血液运输能得到改善。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在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床上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局部的皮肤。

还要保证病人全身营养的供给。由于这种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要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长期卧床的病人应该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这其中包括有口腔、皮肤、头发等方面的清洁护理。

对于卧床的重病人,做好口腔护理有许多方面的好处,例如,可以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的溃疡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有利于促进食欲;同时通过对口腔进行护理,可以观察口腔的变化,及时发现有无溃疡、口臭或者感染等。要想做好长期卧床病人的口腔护理,简单的方法就是漱口、擦洗牙齿。擦洗牙齿,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纵向擦洗,注意擦洗牙齿时动作要轻柔,以防伤到粘膜及牙龈。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篇2

1使用改良护理方法

1.1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加压包扎止血制动期改良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据钟代曲报道改良护理组除常规护理外,针对患者容易出现的腰背痛、术侧肢体僵硬、受压部位皮肤压疮、腹胀、腹部不适、解大小便困难等不适,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术后股动脉加压止血期的护理方法及配合方法,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主动配合护理,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床上变换、解便、进食、深呼吸、屏气、咳嗽等,练习肌肉等张收缩运动。术后给予卧气垫床,自制保护带固定沙袋,术侧肢体穿弹力袜,按摩双下肢及受压部位皮肤1次/1-2小时,协助患者主动活动除术侧肢体外的其他肢体,术侧肢体做肌肉等张收缩运动。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避免进食牛奶、甜食等易产气食物,进食后2小时做腹部顺时针按摩预防便秘。

舒适护理强调以患者的舒适为考虑重点,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适应上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心理舒适指心理感觉如满足感、安全感、尊重感等,充分的术前准备可减轻患者心理焦虑,较好地配合手术,术前熟练掌握减轻不适的方法,积极配合护理人员,预防不舒适的发生。床上进食、排便功能训练让患者很快适应术后床上进食、排便,发生排尿困难的患者明显减少;术后卧气垫床不但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还可预防腰背痛的发生;采用保护带固定沙袋可有效预防患者活动肢体时沙袋脱落、移位的发生,穿弹力袜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按摩及肌肉等张运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防止肢体僵硬等多重功效,全方位增进了患者的舒适度,有效地避免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缺血性坏死及皮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由此可见,改良护理方法从预防着手,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患者的腰背痛、肢体僵硬等不舒适的发生,避免皮肤压疮发生,减轻腹胀、腹部不适、解便困难等生理不适症状。

1.2改良护理方法并无出血并发症增加的风险术后患者股动脉穿刺点加压止血制动的目的是预防或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在0.5%-7.0%,该两组局部出血的并发症无明显区别。说明改良的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脑血管造影术后加压止血卧床期间患者的舒适度的同时,并无出血并发症增加的风险。

2术后尽快给予调节卧位

2.1调节卧位的临床效果据王丽姿报道,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砂袋压迫穿刺点8h,术侧肢体伸直可水平移动,术后根据患者需要即给予术侧卧位或半卧位,若术后3h出现排尿困难可予坐位排尿,24h后可下床行走。其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上述调节卧位组穿刺点出血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病人烦躁,排尿困难等不适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轻,经x2检验p<0.01。因为术后采用半卧位或坐位来增加腹部压力和尽可能的采用接近病人排便习惯的,可促进排尿排便,减轻病人痛苦,坐位或半卧位也方便了病人进食,增加食欲,有利于水及营养素的及时补充。早期改变卧位,可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自护能力,减少陪护,使病人处于最佳的身心康复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2.2卧位与穿刺局部出血无直接相关性据报道穿刺点压力恒定时,卧位对出血没有直接影响。因平卧和半卧位砂袋均能给穿刺点以恒定的压力,只要保持砂袋不脱落,通常不会发生穿刺点出血,故术后防止出血,须有效压迫穿刺点,用500~1000g砂袋压迫穿刺点8h,来达到降低血液流速和压力的目的,从而保证血块对创口的封闭作用。

3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同时改变患肢制动方式

3.1术后活动时间活动方式及临床效果术后无需静卧24h,卧床12h后即可下床活动,且患肢不必严格制动。孙惠萍等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表明,冠脉造影术后砂袋压迫局部4~6h;6h后患肢可以左右旋转,小腿自由曲伸或取健侧卧位,如果患者不习惯于平卧位排尿可以变换甚至下床排尿;12h后可下床自由活动。其临床效果显示: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腰酸背痛周身不适感均能及时缓解,避免了导尿,不增加局部出血血肿的发生率。既减轻了患者痛苦,也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3.2缩短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效果缩短术后卧床时间至12h并改变患肢制动方式不增加局部血肿的发生率(p<0.05),所有局部血肿均与术后活动无关。fowlowb等将卧床时间减至6h并不提高出血或血肿发生率。

4改变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传统方法,使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替代

使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效果:据报道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穿刺组较股动脉组腰背酸痛、尿潴留及焦虑失眠明显减少(p<0.01),舒适度增加;两组术后血管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患者术后不需绝对卧床,可采取舒适卧位,避免了腰背酸痛;桡动脉组术后即可下床排尿,因此无需担心排尿问题,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现象;桡动脉组患者术后采取舒适,下床活动时间不受限制,生活可自理,满足其自尊需要,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诊疗方法,可替代股动脉途径,且其具有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上应作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主要途径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篇3

脊柱(椎)骨折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多见。脊椎骨折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病人采取怎样的护理对复位的成功和预防术后病发症有着更重要的意义。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救治35例脊椎骨折患者,经积极院前急救与入院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0~67岁,平均39岁。受伤方式:车祸伤20例,高处摔伤11例,机械碰撞伤4例。经Ct检查确诊腰椎骨折25例,下胸椎脊椎骨折10例,伴有脊髓损伤5例,均行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常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的心理,术前通过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家庭、心理状况,并根据患者损伤后表现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策略和方法。通过及时的沟通与疏导,做好心理护理,向家属交代患者的病情及可能的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治疗和护理上要积极配合,病情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鼓励家属在心理和生活上给予患者以帮助,因为家属的支持和鼓励是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柱,对患者病情的恢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2.2护理:在给病人进行护理前应严密和、观察病人病情,测定基础的生命体征。病人由门诊或急诊送入病房时都用平车转运,移动身体前向病人说明移位方法,以求得病人的配合。移动时由2~3人用手同时将病人移至硬板床上,移位前后询问病人双下肢感觉有无区别并检查肌力有无变化。病人平卧于硬板床,垫海绵垫,使脊柱背伸,腰下垫一薄枕,既达到治疗的目的,又可使病人更为舒适及使用便盆时减轻疼痛。以平卧、左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每2小时1次。采用轴线翻身法,即以胸腰背部为制动部位,护理人员的左右手分别置于同一侧的肩胛部和臀部,在确保脊柱不扭转的前提下,才可将病人翻向对侧。侧卧时在肩膀部/腰骶及两膝之间放一小枕垫,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当病情稳定后,指导病人掌握自行翻身的方法,即挺直腰背部,以绷紧腰背部肌肉,躯干和下肢同时翻转。

2.3饮食护理:患者于受伤之初大多有腹胀,胃口不开,可采取腹部按揉或肛管排气以减轻腹胀,增进食欲,注意营养搭配,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进食顺序为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避免过度进食牛奶、糖等产酸、产气食物,合理搭配,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并发症以促进康复。

2.4伤口护理:术后伤口置引流管,外接负压引流球,妥善固定,防止折叠、扭曲、受压,翻身时避免过度牵拉,致引流管脱出。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定时挤管,防止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堵塞管道,造成引流不畅。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同时密切观察伤口是否有渗血渗液,如渗出量大及时告知医生,?随时更换敷料。

2.5排尿的护理: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早期留置尿管持续引流,2周后改为4~6小时或感觉有尿意开放1次,以训练膀胱功能,防止膀胱肌肉萎缩。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生理性冲洗尿道,防止泌尿系感染。

3其他并发症的预防

3.1预防压疮:截瘫病人皮肤失去感觉,神经功能紊乱局部缺血,容易发生压疮,在护理上要特别重视,因此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干燥、无皱褶、无碎屑,保持皮肤干燥,用气圈或棉垫保护骨突处,骨突处及受压部位用乙醇按摩促进血循环,每个部位5~10min。每2h翻身1次,侧卧时双腿之间置软枕防止相互挤压,减少摩擦力和剪力,托运病人时避免拖、拉、推等。

3.2预防肺部感染:翻身的同时给予叩背,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雾化吸入每日2次(生理盐水4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

3.3预防关节畸形:保持双下肢呈功能位,防止关节屈曲、过伸、过展,利用变换的方法防止髋关节内收畸形,每日做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4功能锻炼

脊柱骨折病人在局部疼痛减轻后就要开始锻炼背肌,一般在伤后第二天即可开始,方法有挺胸、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和俯卧练习法及被动练习等。嘱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将两肘向后抵压床面,同时向前挺起胸部,使背部悬空,时间逐日延长;伤后1~2周即可练习五点支撑法,同样仰卧,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伤后2~3周可进一步练习三点支撑法,让病人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后伸,同样逐日增加,嘱病人每次练习量力而行,避免过多、过累。定时翻身,变更,每2h翻身1次,分别采取仰卧、左右侧卧位。翻身时勿扭转躯干,应保持躯干平直;加用海绵垫或气圈保护皮肤。床单不可有皱折,应保持干燥、清洁;骨突部位加强护理:如骶尾部、大粗隆、足跟等每日多次察看。翻身时对骨突处施加轻柔按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拖拉病人以免皮肤磨破;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俯卧练习法在三点法的基础上,俯卧,两手放在背后,腰背肌收缩使头、胸部和下肢同时翘起离开床面。另外,还应做髋关节伸屈活动、膝关节活动,以及按摩踝关节等。当病情许可,协助并指导病人下地站立和行走,逐步恢复生活能力。嘱病人在下床活动初期,不可作弯腰动作,3个月后方可弯腰,4~6个月后可适当参加劳动,腰背肌锻炼应坚持半年至一年以上。

5结果

本组35例患者,经过40天左右的住院治疗和护理,无损伤加重,无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压疮出现,患者入院后1周左右均能正确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自觉进行。

6讨论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其内有脊髓,倘若治疗和护理不当,易使损伤加重,同时脊柱骨折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如护理不当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的重点在于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6.1正确的指导能避免进一步的损伤:病人及家属由于掌握的医学知识比较缺乏,当脊柱受伤后,在搬运及翻身时,如方法不当极易造成骨折的移位或加大损伤,重者可进一步损伤椎管内的脊髓,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通过健康宣教,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指导和协助正确的运送和翻身、正确地使用便盆、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和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发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6.2做好基础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脊柱骨折后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容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临床上我们对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每天的晨晚间护理、会阴护理、压疮护理等基础护理,虽然很琐碎,但却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之一。

6.3功能锻炼是促进身体康复的重要措施: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之一,是恢复功能的主要手段。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工作,适量的功能锻炼能帮助患者消除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循证护理;压疮;卧床老年患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81-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将当前的科研结论、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与患者完美需求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制定护理计划,以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它包含了3个要素:①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②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③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压疮又名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加之全身营养不良而致溃烂和坏死。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局部潮湿等。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增加病人和家属负担,有的还会引起护理纠纷。因此,压疮的预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尤其在肿瘤科,由于病人病程长、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等易发生压疮。

我科为综合病房,每年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大部分为卧床老年患者,为了探讨压疮的预防,减少患者住院日期和医疗费用,我们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202名卧床老年患者运用了循证护理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岁,采用传统压疮护理方法,压疮发生了3例。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202例为循证护理组,其中男120例,女82例,年龄64~90岁,平均年龄77岁,除入院时带入压疮2例,未发生压疮。

1.2具体措施:①评估易患压疮的因素。积极评估患者身体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为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1],分值越大,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对分值较大的(11~20)分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通过使用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②心理护理:对于心理压力大或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教育陪护人员用亲情和爱心关照老年患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减轻局部压力:压力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使用糜子床垫,既有利于分解压力,消除摩擦力,又有利于受压部位保持清洁干燥。有研究发现,如果70mmHg的压力持续2h,可能引起细胞不可逆的变化。对于易发压疮的高危患者,每2h翻身左或右斜30°,注意保证躯体稳定及垫空骨突部位,并尽量采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应避免90°翻身,并应保持床铺于身体呈45°,背部垫软枕,使一部分重心落在软枕上;使用轮椅的患者,椅垫为充气及交替充气垫。使用足跟及肘部保护器,要增进和鼓励患者活动。④加强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内因之一,改善营养状况,合理补充营养成分,动态监测营养情况,为控制压疮演变及创面愈合提供条件,老年患者胃肠消化功能减弱,食量减少,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因此要改善老年患者的饮食,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多维生素饮食,不能口服者,可给以静脉补充,昏迷患者给以鼻饲,以达到营养预防压疮的目的。⑤局部按摩:对体质差或卧床不能活动的患者,在压疮易发部位和受压部位,采取无损伤性轻按摩,避免拿捏按摩[3];对皮肤压红处禁按摩,避免继续受压,可局部置冰袋冷敷,也可涂红花油或乙醇[4]。⑥对带入压疮,创面外敷金因肽及胰岛素,每日一次,并用红外线照射,金因肽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压疮治疗中的新药物;胰岛素具有增进骨骼、肌肉对糖的利用,降低蛋白酶活性,促进糖元合成,使蛋白、脂肪合成增加;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组织吸收渗液,改善局部供血。⑦在做好压疮护理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压疮的部位、大小及营养情况制订出最佳护理计划,做到局部护理与全身护理相结合。⑧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表面有脓性物时,用0.9%氯化钠冲洗,无感染则不用抗生素。⑨积极处置原发病,如:稳定脊柱骨折、控制糖尿病血糖等,为压疮护理创造条件。

2讨论

2.1提出护理问题:压疮的产生: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5]。在护理卧床老年患者时,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减轻压力。另一原因为温度升高[6],皮肤温度每升高1°C能增加组织代谢和氧需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将增加组织产生压疮的易发性。压疮是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极为棘手的并发症,有资料统计:71%的压疮出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卧床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影响疾病康复,还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为了更好的制订预防压疮的最佳方案,我们采取了循证护理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护理问题。如:①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因素;②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部位;③如何减轻局部压力并降低局部温度;④怎样做好心理护理。

2.2完善护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根据临床提出的护理问题和有关实证,评审有关资料,学习成熟经验,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组织认真实施。在预防压疮的护理中做到入院评估常规化、难免压疮患者报告制度化。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不断评估病征,随时修改计划,使压疮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3体会

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需要丰富的理论资源及实践验证,强调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将理论优化综合应用于实践;同时注重护理评价和质量监测,并在实施过程中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的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节约了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1

[2]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压疮.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2

[3]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的形成与防治措施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5.5(4).52

[4]李晓蓉.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4

[5]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篇5

一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患者对手术过程不了解,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因此,护士必须做好术前宣教: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2、耐心介绍治疗的优点,手术过程,术中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重点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必要时可安排与术后的病人直接交谈,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和信赖,积极消除紧张、焦虑心理,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术前准备

(1)征求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向患者解释肾穿刺操作,让其练习憋气(肾穿刺时需短暂憋气)及卧床排尿(肾穿刺后需卧床24h),以便密切配合。(2)化验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有无出血倾向。(3)查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及尿素氮了解肾功能.(4)预计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的患者,术前使用止血药物.(5)如患者使用活血药物,至少提前一天停用。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①病人肾活检后,局部伤口按压数分钟后,平车推入病房。

②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一次,5小时后血压平稳可停止测量。若病人血压波动大或偏低应测至平稳,并给予对症处理。

③平卧24小时后,若病情平稳、无肉眼血尿,可下地活动。若病人出现肉眼血尿,应延长卧床时间至肉眼血尿消失或明显减轻。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3次,以预防感染和出血。

④术后嘱病人多饮水,以尽快排出少量凝血块。同时留取尿标本2次常规送检。

⑤卧床期间,嘱病人安静休息,减少躯体的移动,避免引起伤口出血,同时应仔细观察病人伤口有无渗血,并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⑥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尿色,皮肤颜色,出汗情况,腰腹部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并发症的护理:

①血尿:多数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不需特别处理。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应嘱病人大量饮水,应观察每次尿颜色的变化以判断血尿是逐渐加重还是减轻。血尿明显者,应延长卧床时间,并及时给予止血药物应用,必要时输血。

②肾周围血肿:肾活检后24小时内应绝对卧床,若病人不能耐受,应及时向病人讲解清楚绝对卧床的重要性及剧烈活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求得病人的配合。在无肉眼血尿且卧床24小时后,开始逐渐活动,切不可突然增加活动量,以避免没有完全愈合的伤口再出血。此时应限制病人的活动,生活上给予适当的照顾。

③腰痛及腰部不适:多数病人有轻微的同侧腰痛或腰部不适,一般持续1周左右,不须特殊处理.但合并有肾周围血肿的病人腰痛剧烈,可给予麻醉性止痛药止痛。

四讨论

肾活检是一项有创检查,彩超定位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目前临床上获取肾脏活组织病理标本的主要手段之一[2]。为保证彩超定位下肾穿刺活检术的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尽管创伤较少,但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仍不可忽视。出血、腰腹痛、尿潴留等常见的不良反应,常给患者带来紧张和恐惧,影响术后恢复,而术后正确及时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环节。经皮肾穿刺为有创性检查,认真仔细地做好肾穿刺活检术的术前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篇6

【摘要】目的探讨卧床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震动排痰机的叩击和震动原理缓解与治疗卧床病人功能性便秘。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卧床72小时以上患者130例进行分组护理,并对照分析。试验组:常规护理加叩击震动;对照组:常规护理加腹部按摩。结果试验组的排便效果明显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震动排痰机的叩击和震动原理来缓解与治疗卧床病人功能性便秘,可为临床实施生物反馈治疗及有效护理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卧床患者;生物反馈;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卧床的患者,常由于疾病、饮食、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功能性便秘。便秘可使含氨胺类和其他有毒物质与结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促进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粪性溃疡、肠梗阻、尿潴留,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至猝死等[1]。如何根据病人产生便秘的具体因素和临床表现实施有效护理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卧床72小时以上同时发生功能性便秘的患者130例。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为: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2]。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5例,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55~88岁;对照组65例,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53~8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加腹部按摩;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叩击震动。(1)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训练有意识的定时排便及提供有利于排便的体位与环境等[3]。(2)腹部按摩方法如下:依结肠走向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环形按摩,起到刺激肠蠕动的作用。每日清晨饮水后30min及餐后30min做腹部按摩1次,每次10~15min。(3)叩击接头震动方法如下:利用多频震动排痰的叩击和震动原理,采用叩击加229型号叩击头分别于早餐后1.5小时和下午时间;患者取舒适侧卧位;部位:从尾底到腰椎,每侧叩击和震动5min,频率10~30CpS。

1.3观察指标所有病人自入院后即开始观察并记录排便及便秘的发生情况,并于入院后第7天和第14天对两组病人的便秘发生情况及排便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显效:24h内排便,大便性状正常;有效:72h内排便,大便性状正常;无效:72h后排便,大便干结难排。

1.4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p

2结果

二组患者经治疗一周、二周后的疗效比较,见表1、表2。表1入院后第1周两组便秘病人排便效果比较表2入院后第2周两组便秘病人排便效果比较

3讨论

功能性便秘由于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而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长期便秘及滥用泻剂所带来的危害,长期的便秘使结肠憩室、肛周病变等的发病率增加,又可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致死率,同时还增加了女性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危险性[4],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治疗功能性便秘,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研究重点。

林庆等[5]研究认为,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除了传统的增加食物纤维及水的摄量、定时排便、药物等治疗方法以外,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明显。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专门的设备仪器,将与生理活动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加以放大处理,转换成易于识别的信号,患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并根据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压力和肌电图案而做出正常的排便动作。经过反复训练,重返生物反馈通路,最终掌握正确的排便动作。

中医传统疗法推拿也是非药物疗法,采用生物反馈结合推拿的方法使其治疗优势互补,同时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危害。胡学军[6]等研究认为;按摩运动疗法及饮食行为、排便行为干预可以减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在不用泻剂的情况下,运动按摩及行为干预2~3周,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腹肌和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加肠蠕动和肌张力,促进排便。对长期卧床者,可经常做主动收腹运动和提肛肌运动,可促使降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并可增加腹压,促进排便。配合多食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的食物,以增加肠蠕动,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对卧床患者便秘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已有相关报道。于淑燕等[7]提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制定健康教育的路线图式,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规范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出可以显著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综合上述学者的诸多观点和方法,可以认为,功能性便秘是老年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运动按摩等虽能改善便秘的症状,但存在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行为干预能力、患者的理解和主动配合能力等问题,如何能解决上述矛盾,使卧床患者在卧床期间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模式,值得我们探讨。

呼吸科以老年慢性肺心病卧床患者为主,为了降低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临床上采了多种方法,包括:应用各种缓泻剂、调整饮食、用开塞露或甘油低压灌肠、人工排便、针灸等,但不是疗效不理想,就是操作繁琐,护士及病人不易掌握,或者药物气味太重,患者难以接受,或者其他不良反应而中止。由于呼吸科的护理人员在对肺部感染的患者作治疗时,发现经使用震动排痰治疗的患者便秘发生的比率明显下降。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由于心肺功能失代偿及右心衰竭所致的体循环淤血,使胃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平滑肌肌力减低,加之老年人肠管分泌液减少,肠管张力,蠕动减弱,粪便的传输减慢。(2)长期或大量应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肠神经系统的药物(如阿片类)、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的药物(如钙通道阻制剂)及抗胆碱能药物,均可导致医源性便秘。(3)患者食欲差,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中纤维素及含渣物少,对肠道蠕动的刺激减弱。(4)病史较久,长期受病痛折磨,精神压力大,是导致便秘的精神因素。(5)即使轻微的用力排便,都会使患者喘憋,心慌症状加重,由于惧怕心理,无意中减少了排便次数。加之长期卧床,使便秘与肺心病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胃肠动力学是近年发展最快,被认为可能揭示胃肠运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学者们因此对长期卧床导致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发现。首先,功能性便秘患者通常都表现出结肠的高振幅蠕动性收缩(HapCs)数量显著降低,也可表现为其幅度的下降和持续时间的缩短,这就提示了结肠推进性活动受损,其次,功能性便秘患者全部结肠节段在进食后对其内容物的动力反应(如胃结肠反应)比正常人迟钝或缺如,这说明肠总体上对物理性(食物)刺激的反应存在功能障碍。

研究发现,腰骶部位的叩击和震动可改变腹压,并协调和增强直肠复合运动,反射性引起肛门内括约肌松弛,随后肛门外括约肌也自主性松弛,对粪便顺利排出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将振动排痰机的叩击和振动原理应用于治疗和缓解卧床患者便秘中,可认为是生物反馈的一种生物行为疗法,它是通过电子工程技术,把一些不能或不易被人体感知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或易被感知的信息,然后利用生物反馈机制,让患者根据其观察到的自身生理活动信息来调整生理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振动排痰机在临床应用有多种工作模式:(1)振动;(2)叩击;(3)振动和叩击相结合。振动排痰机有很好的深穿透性,使用频率和人体组织的自然频率接近,能很好传导到肺的深部组织,广泛作用于中小气道,排除痰液,改善肺通气,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它在排痰方面的功效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认可。受其启发,可利用G5振动排痰机的深穿透性,使用频率和人体组织的自然频率接近的特点,将其广泛作用于胃肠的深部组织组织。由于G5振动排痰机低频振动接近人体的固有频率,可通过反射调节,使中枢受到抑制,从而使位于降结肠和直肠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抑制,最终使降结肠,直肠蠕动增加,肛门内括约肌松弛,为粪便的排队创造有利条件。此外,接近人体的固有频率叩击时产生的垂直向下的力,可明显改变腹压,并协调和增强直肠复合运动(RmC),这种腹压的增加和RmC的增强,能反射性引起肛门内括约肌松弛,随后肛门外括约肌也自主性松弛,使粪便顺利排出。同时叩击与震动本身也是使患者被动运动的过程,其所表现出来的水平和垂直固有频率又可能对大小肠所固有的运动方向产生影响,同时腹腔和盆腔为一大腔,压力较为恒定,如果受到外力作用,势必改变系统内能,转移局部压力,从而激荡体内器官,当胃肠受到激荡时其肠道便会因机械性的压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或位移。加上激荡后,胃肠本身的蠕动,即胃肠动力势必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叩击与震动对胃肠功能(动力)的影响是直接、特殊和无可替代的。

我们目前采用生物反馈治疗配合相应护理来缓解老年卧床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症状,并与传统护理干预方法对比,效果显著。综合有关文献和本组病例的治疗情况,我们认为,老年慢性肺心病卧床便秘患者的生物反馈治疗配合相应护理,近期疗效满意,它具有相对非侵入性,易忍受,费用低等优点。本研究项目可为卧床患者预防便秘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提供实用价值的借鉴,为临床护理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吴燕平,任利群.老年卧床病人便秘的循证护理[J].现代医学,2007,35(1):57-58.

[2]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

[3]孟清,崔丽君.护理干预对肛门直肠病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4):356-357.

[4]郑树.大肠癌高发现场病因筛查方法及早诊早治研究[J].中国肿瘤,1996,5(5):18-19.

[5]林庆,李洁.推拿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07,22(3):45-46.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心肌梗塞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往往预后不良,如能配合治疗给予及时的护理,对病人的预后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我科收治了132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本人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和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32例,其中男86例,女46例,年龄60-65岁者38例,50-60岁者72例,40-49岁者22例。

2护理体会

2.1绝对卧床休息,休息可减少心脏耗氧量,绝对卧床休息是治疗心肌梗塞的重要一环,急性期,第一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有护理人员协助,在两周内严禁探视,患者见到亲属或领导来探望时,往往很激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氨分泌增多,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衰的患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有利于病情好转,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周开始在床上轻微活动并且每日坐起数次,第四周开始下床活动逐渐行走至走廊、厕所,在卧床期间,应防止褥疮发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

2.2吸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心前区疼痛,及时给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使疼痛减轻,早期吸氧有助于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有利于防治心律失常,一般以2升/分持续给氧,给氧期间注意鼻导管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空气流通,可使患者心情愉快,还可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

2.3疼痛的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明显的症状是心前区疼痛,剧烈疼痛可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坏死区的心肌缺血、缺氧,还可使患者精神紧张恐惧,易诱发并发症,立即给予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变化,注意观察疼痛是否减轻,药物的疗效及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放射部位,还可提高氧流量,口服冠心苏合丸等予以止痛。

2.4饮食的护理: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饮食上,要求低能量、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多,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防止便秘,应选用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和水果,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急性期3-4天予以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严禁烟酒,以免引致血压升高,心搏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

2.5大小便的护理: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因长期卧床,造成排便方式的改变,多数病人开始常不习惯卧床排便或有人在床边,以致强迫自己不排便,此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向病人反复说明在床上排便的重要性,否则对病情不利,以取得病人配合。排便的方法,应取较舒适的体位,如果患者不能适应卧床排便,可设法略抬高床头,以增加病人舒适感易于排便。正确指导和训练患者定期床上排便的习惯,防止过度用力或屏气,因用力排便对周围静脉血栓具有抽吸作用,有可能引起非栓塞,由于便秘腹胀常引起隔肌升高,反向性的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而加重病情,为防止便秘可常规服用缓泻剂。发生便秘用开塞露或蕃泻叶适量泡水饮,尿潴溜或排尿困难者,予以导尿,注意防止泌尿道感染。

2.6并发症的护理:心肌梗塞常见的合并症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治疗和护理上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合并症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2.6.1床边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律及心率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6.2严密观察神志,血压、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休克的表现。

2.6.3保持静脉通道的流畅,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

2.6.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每分20滴,详细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篇8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09-02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意外创伤以及各种慢性疾病,导致部分病人需要长期卧床,长期卧床病人护理不当,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在病人的康复中犹如一只拦路虎,可使病人康复停滞不前。因此,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变得尤为重要,合理的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水平。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龄34-86.岁,其中患脑血管病79例,意外创伤骨折23例,本组入院后实施绿色护理及预防指导,以患者感到生理、心理舒适,不发生并发症为目标。

1.2方法对102例患者实施绿色护理。

1.3结果采用我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法,给每位患者发放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患者在身心方面均有改善,住院期间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护理措施

2.1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人体呈卧床姿势时,呼吸能力直线下降,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逐渐在肺部堆积,不仅影响呼吸,也容易导致各类感染,引发肺炎。①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分钟,室内温度应保持22~24℃,湿度应50%~60%为宜,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1h。②做好卧床病人的口腔护理卧床病人机体抵抗力减弱,唾液腺分泌减少,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下降,为口腔内细菌的量增殖造成了有利的条件,不仅容易发生口臭及口腔炎,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还可以导致腮腺炎、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所以每天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做2次口腔护理很重要。③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实施要点有: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曲膝,上身倾,双手抱膝或在胸部和膝盖上置一枕头用两肋夹紧,深吸气后屏气3秒,然后患者腹肌用力及双手抓紧支持物(脚和枕),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④采用肺部物理治疗措施,清洁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肺部物理治疗是根据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黏液系统的传送带作用,运用叩打、振动、引流等方法,机械的帮助潴留的分泌物向上推移,最终排出。⑤叩击与振动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每次翻身时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每次10余下。肺内振动目前是比较新型的肺部振动排痰法,可通过仪器将高流量气体伴随大量气溶胶状物体经口腔快速进入肺内,达到肺内振动,痰液松动。⑥引流将患者至于特殊的,借重力使肺部及深部支气管的痰液野引流至较大的支气管而咳出痰液的方法。临床上较多用的几种卧位分别为直立位、俯卧位、侧卧位,有研究曾从解剖学方面对引流做过研究,结果显示一系列卧位改变(仰卧位、45度侧卧位、俯卧位)的效果好于任何单一的。特别是对那些使用气管插管的患者,选用10度向右倾斜的仰卧位以及在患者一般状况下使用45度俯卧位伴头抬高45度可以有效清除肺底部的分泌物。当痰液粘稠不易引流时,还可给予蒸汽吸入,超声雾化吸入,有利于排出痰。⑦运动疗法通过重力作用,运动疗法可以维持或恢复液体在人体内的正常分布,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等。长期卧床完全不能移动者,可选择小幅度持续性转动疗法。转动时可应用左右翻转的病床,两侧倾斜的幅度为35~40度,达到胸肺部引流的效果。可以在床上移动患者,鼓励和辅助其做一些主、被动运动。⑧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可加强患者呼吸肌肌力和张力,改善呼吸功能。例如每天指导卧床病人定时做缩唇呼气,腹式呼吸锻炼,增强呼吸功能。

2.2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长期卧床病人因不习惯床上排尿,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尿残留和潴留,使膀胱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防止感染的措施:①协助病人习惯床上排尿,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当膀胱充盈时,用手由外到内,由轻到重按摩膀胱,待感觉膀胱收缩变小时,再由膀胱底部向前下方挤压排尿反复几次至尿排空。②.病人有尿意而排不出来时,也可以让病人听流水声诱导排尿。③鼓励病人大量饮水,以产生大量尿液冲洗膀胱,同时也可以防止尿结石的形成,并保持会清洁。④小便排完时用温水清洁会。⑤固好尿管,保持插管的局部清洁,鼓励病人多喝水,经常更换,以防尿路感染和结石。为保持和增加膀胱的紧张度和收缩力,可用夹子夹住导尿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⑥做好卫生宣教。向病人讲述疾病常识,急性尿路感染病人要坚持治疗,在症状消失尿检查阴性后,仍要服药3-5天,并继续每周做尿常规检查,连续2-3周,对伴有糖尿病病人,肝病者应积极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饮食营养,生活规律,增强体质,以提高治疗效果。

2.3褥疮的预防及护理①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使病人舒适。②定时协助翻身,变更每2小时1次,翻身保持脊柱成一直轴线,平直、勿扭转,按摩受压部位骨突处,以改善血循环,用5%的酒精按摩。③注意皮肤的保护,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擦洗2次,对皮肤易出汗的部位用爽身粉或滑石粉,也可在皮肤表面涂抹凡士林软膏以保护和皮肤,但严禁在破溃的皮肤上涂抹。④卧气垫床或加用海绵垫、气垫圈保护皮肤,不可拖拉病人,以免皮肤破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2.4便秘的预防及护理①养成定时床上排便的习惯,最好每天早饭后定时排便,只要坚持养成定时排便,即可逐渐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习惯后则能按时排便。②养成集中精力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看书报电视抽烟等,消除一切分散诱发便意及延长排便时间的不良习惯。③不能忽视便意,经常忽视便意或强忍不便,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过久,大便干燥,便可引起或加重便秘。.④按摩:病人取仰卧位,两手掌相叠,以脐为中心,在中腹,下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约10分钟,可促进消化道的活动,保持大便通畅。⑤病人饮食粗细搭配,每天吃适量的水果,蔬菜及饮足够的水,以使粪便松软利于排出。

2.5静脉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卧床病人因为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出现肢体肿胀、疼痛,如果血栓脱落,则可能沿血管运动,造成重要脏器的堵塞,造成严重后果。.护理措施:①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时,需绝对卧床1-2周,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避免膝下垫枕或调节病床单纯抬高局部,以免阻碍静脉血液回流。②告诉病人弹力绷带或弹力袜的治疗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穿合适的弹力袜并保持各部压力均匀,嘱勿擅自停用,并每天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压痛。③保持低脂饮食。④如有需要溶栓治疗的病人,要保护好静脉血管,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每天复查凝血时间,经常检查病人肢体是否有肿胀、炎症、深部肌肉压痛、皮肤发绀静脉怒张等情况。⑤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及引起血栓脱落,必要时可用缓泻剂。.⑥鼓励病人床上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运动,以防深部血栓形成。

2.6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预防及护理长期卧床病人因运动量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机体的营养代谢,从而发生骨营养不良,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出现肌肉萎缩是肢体长期缺乏活动所致。护理措施:依病情不同采取相应训练方法:①关节固定者,早期进行等长收缩肌肉锻炼;无关节固定时注意关节活动训练,并进行等张肌肉收缩,抗阻力训练。②以伸展运动为主,配以坐力训练来锻炼背部肌肉,有利防止腰背部肌肉萎缩,防治脊柱骨质疏松。③病情允许时应进行站立负重训练,研究表明,截瘫或偏瘫病人坚持每天2小时以上静立,能防止或减轻费用性疾病发生。④行走训练必须在病情允许时,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完成后并有适当保护措施下进行。⑤利用双拐或单拐等训练站立和负重,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最后到原地踏步练习、步行练习、上下楼梯联系等,防治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促进康复。

3结论

绿色护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使患者感到护士的关爱,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让患者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7-268.

[2]慢性病病人的家庭护理及保健/杨青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4154-158.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篇9

关键词Ct;激光减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发病时腰痛、下肢痛、下肢麻木感、间歇性跛行,更严重者甚至出现肌肉瘫[1]。传统开放性手术切口大,出血多,创伤大,卧床时间长,病人痛苦增加。我院自2006年开展了Ct引导下经皮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损伤小,并发症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31~61岁,平均44岁,病程1~5年不等。病变腰椎节段:L3-48例,L4-520例,L5S16例。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腰痛,双下肢放射痛24例,单肢痛16例,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29例,拇趾背伸肌力下降10例,下肢皮肤浅感觉异常10例;1例为外科手术后1a复发。

1.2材料与方法

1.2.1设备与器械

Diomed半导体二极管激光治疗仪:波长808nm,最大输出功率15w;18G穿刺针,400μm光导纤维,侧壁三通管,全身Ct机。

1.2.2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Ct床,以确定穿刺路线的Ct图像,测定穿刺点与棘突间的距离,以Ct图像为基础选择穿刺路线、穿刺点、穿刺角度。穿刺路线的选择应易进针,可避开血管、神经等,以2%利多卡因5~10ml局麻,铺洞巾,用18G、长15cm的穿刺针,经确定的穿刺点,以模拟的三维路线进针,直达椎间盘最佳部位,(通常最佳部位为椎间盘后1/3中央区)。定位准确后,拨出针芯,将侧臂三通管固定于光导纤维穿刺针送入。将输出功率设定15w,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4~5s。一般L1-2、L2-3、L5-S11300-1500J;L4-51500-1800J。Ct扫描观察治疗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多点激光灼烧,术毕抽穿刺针压迫止血,创可贴粘贴。

1.3疗效评定标准

以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为主要判断标准[2]。显效:患者症状及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恢复原工作;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较明显改善,可从事较轻工作,患者感到不满意;无效: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患者对疗效不满意。

2结果

34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术后无一例并发症。所有患者都进行病情追踪,术后一周内腰痛明显加重者8例,服消炎止痛药1周后渐好转至正常。有28例患者在2-6个月后进行Ct复查,其中16例患者复查显示椎间盘回缩2~3mm。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治疗效果不了解,难免产生恐惧和忧虑。因此在手术前护士先到病房简要介绍手术的基本过程和麻醉方法及摆放,耐心介绍手术治疗优点。对心理负担重的病人,还介绍有关专家、教授如何反复研究讨论病情而确定手术方案的,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是十分了解的。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护士可有意识的组织交流同类手术成功例子,来增强病人信心。

3.2术前准备

3.2.1术前准备

常规性手术前各项检查及准备。

3.2.2健康教育

术前2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2-4h/次;训练床上大小便、轴线状翻身、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使患者掌握锻炼方法,有利于术后腰背肌锻炼的顺利开展和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继续。应向患者讲明其必要性,使之主动按要求进行练习。

3.3术后护理

3.3.1患者的搬动及监护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通常采用3人平抬法或滚板法将患者移到病床上。搬动时采取平轴滚动原则,保持颈、胸、腰椎在同一直线上。观察患者的面色,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感觉运动情况,并详细记录。

3.3.2

一般术后平卧6h,压迫穿刺点,以达到止血的目的。翻身由护理人员协助,遵循平轴翻身原则,翻身时护士两手用力要均匀,肩、胸、腰、臀一致,2h翻身一次,不宜自行强力翻转。平卧位与侧卧位互相交替,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骨隆突处给予按摩。

3.3.3检测生命体征

24d内密切检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3.4对原有症状及神经功能的观察

进行双下肢肌力及活动情况、皮肤感觉、神经功能检查。

3.3.5下床活动

术后卧硬板床,避免俯卧,以防诱发疼痛。术后24h下床活动,起床时,应先取侧卧位,两膝半屈位,用上方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手的肘关节将半屈的身体支起。当身体离床,半屈的髋膝关节移至床边坐起。活动顺序:床边站立-床旁行走-离床行走,逐渐增加活动频率和范围,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度。嘱患者勿弯腰、勿坐立。

3.3.6饮食护理

由于疼痛所致,活动能力下降,消化功能也明显下降,胃肠蠕动较慢,故应多食蔬菜、水果、豆类及其他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少食肉及高脂的食物,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可致病情加重。同时,少食多餐,避免刺激食物,忌烟酒。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遵循尽早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3]。术后即可进行直腿抬高试验并活动膝裸关节及双下肢,3~5次/d,10~15min/次,逐日增加活动量,通过锻炼可使神经根牵拉松弛,促进神经根的血液循环,避免粘连,可增加腰背肌的力量[4]。术后24h进行腰背肌锻炼,可采用飞燕点水法:即患者俯卧硬板床上,支起上肢后伸,全身翘起,腹部着床,持续15~30s,每次30min,每天2次以上。还可以在床上做桥式运动,即病人仰卧,双手平放身体两侧,双膝并拢曲屈,双足撑床,收腹,抬臀,坚持30s左右再放松,每组30min,每天做2次以上。

3.4出院指导

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3周后戴腰围起床活动,术后三个月内不做弯腰负重动作,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站或坐姿要正确。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

做到不弯腰。1、3、6个月复查。

4讨论

经皮激光减压术(pLDD)利用激光的消融能力汽化一定量的髓核组织,以减少病变髓核的体积和压力,解除或减轻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疗目的。本组总有效率97%。1例无效,分析原因为突出椎间盘后缘钙化并致侧隐窝狭窄,因此对适应症的选择非常重要,分析认为术后短时间内椎间盘组织有热肿胀,压迫神经根,术后1周内给予消炎药是必须的,以促进水肿的吸收,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贾连顺.脊柱创伤外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536-637.

[2]毕万利,李振家,武乐斌.Ct引导下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J].中国放射学杂志,2000,16(8):203-204.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篇10

【关键词】压疮;预防;经穴按摩

[abstract]objectivetheprospectivestudyinvestigatedmassageofacupuncturepointsfortheprecautionofdecubitusassociatedwithambulatorypatientsoforthopedics.methodsthe265patientsoforthopedicsinvolvedwithmoderateriskandabovewereoperatedwithmassageofacupuncturepoints,whoweretreatedintheyearof2009.incomparisonandanalysiswiththeresearchof2008,theincidenceofdecubitusandcomfortablesatisfactionofthepatientsarestatistical.resultsdecubitusdoesnothappeninthepatientsatallandthecontentofcomfortablesatisfactionisthepercentof84.9.conclusionsaccordingtotheclinicaltest,massageofacupuncturepointsisveryeffective,convenientandoperativeintheprecautionofdecubitus,includingtheadvantageofnon-traumaandnon-paining.soitisworthyofpromo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decubitus;precaution;massageofacupuncturepoints

压疮的发生不仅导致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而且增加医疗负担,压疮的发生趋势被很多医院和医疗机构报道,发生率为4.7%~18.6%不等,而来自欧洲压疮顾问小组的权威数据提示高达18%的住院患者发生过压疮,在英国每年用于治疗和预防压疮的费用更是高达数亿英镑[1],探寻行之有效的预防压疮的方法一直是护理界同仁不懈的追求。www.133229.Com骨科病人卧床时间长,而且因为治疗的需要及疼痛等原因而采取被迫体位,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现行护理常规如定时翻身、受压处皮肤按摩、理疗等因被迫体位而难以实施。我们从2009年1月起根据中医腧穴近治作用和远治作用的原理,在身体非受压部位循经取穴,实施手法按摩,不仅解决了卧床病人预防压疮的难题,而且病人舒适度大幅度提高,对融洽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265例,男144例,女121例;年龄最大94岁,最小的12岁,平均年龄56.6岁。颈椎骨折伴脱位18例,其中颅骨牵引10例;胸腰椎骨折45例,其中手术32例;骨盆骨折23例,其中手术20例;下肢骨折179例,手术134例。卧床时间最短的5天,最长的90天,平均卧床时间45天。

2方法

2.1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针对骨科病人的特点,我们在braden评分的基础上改良制成骨科病人压疮发生高危因素评估表,评估内容从原来的五项增加到了十二项,评估分值从28~96分,分值越高,危险越大。本组病例评估分值均在38~62分之间,属于中度及重度危险。

2.2循经取穴方法及常用穴位根据卧床病人体位,在压疮好发部位的同一经络,在身体非受压部位,循经取穴5个,也可视病人情况随时增减。常用穴位见表1。

2.3按摩方法病人入院或手术后取被动体位,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在压疮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循经取穴5个,每穴用拇指指腹逆时针环揉按压1min,力度以皮肤微热,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宜,然后逆向经络(足三阳经从下到上,手三阳经逆心方向)推拿10min,每次共15min。入院后或手术后前5天每日早中晚各1次,5天以后可改为早晚各1次直至解除被迫体位。表1循经取穴常用穴位

3结果

3.1判定标准(1)压疮的判定标准及分期,参照《基础护理学》执行。(2)舒适度的判定分为很舒适、舒适、不舒适、很不舒适四个等级,按摩结束后由患者自行评定。

3.2效果评价本组病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低于2008年全年1.7%的压疮发生率,两年压疮发生率见表2。卧床患者的舒适满意度由2008年的20.9%提高到了2009年的84.9%。两年病人卧床舒适度比较见表3。据spss17.0统计分析,2008年和2009年两年病人总数、骨折类型、病人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2008年和2009年压疮发生率

4讨论

4.1经穴按摩预防压疮的理论依据

4.1.1循经取穴的原理中医经络腧穴理论认为,每个穴位除可以治疗局部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病症外,还可治疗同一经络远距离组织器官的病症[2],根据压疮的好发部位,在非受压部位循经取穴,既方便按摩,又避免受压部位的再次损伤。有学者认为,受压部位的按摩不但无助于预防压疮,反而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3]。我们采用循经取穴手法按摩,避开受压部位,也正好与这一观点相吻合。

4.1.2按摩手法的依据中医认为压疮是毒邪内结、瘀血、寒凝气滞而成[4],邪气盛则实[5],压疮属实证。《黄帝内经》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遵循中医推拿理论,“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向心性为补,逆心性为泻”[6]。我们采用泻法,即逆时针按摩和逆向性推拿泻其实邪,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驱湿除寒,驱淤散结的作用。

4.2经穴按摩预防压疮是对护理常规的完善和补充,它具有操作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经济负担的优点观察表2,我们对2008年4例压疮患者进行了分析,4例患者均于入院或手术后1周内发生压疮,发生原因与疼痛和护理措施掌握不够有关,因此,加强早期的预防护理至关重要。我们对2009年265例压疮发生高危患者,结合护理常规,及时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和经穴按摩方案。如:对下肢骨折病人,我们指导患者利用4点或3点支撑法(双上肢、双下肢和头共5点)抬高臀部,以缓解局部的压力,也便于取穴;对脊柱骨折或手术患者给予轴线翻身暴露受压部位;骨盆骨折的病人给予气圈垫于臀部,以减轻身体局部压力,再根据受压部位,循经取穴,实施按摩。对完全制动的患者,增加按摩穴位和按摩时间,以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4.3经穴按摩提高了卧床病人的舒适满意度从表3可以看出,2008年的骨科卧床病人由于被迫体位,病人的舒适满意度极差仅为20.9%,病人的痛苦可想而知;而2009年病人的舒适满意度提高到84.9%。因此,经穴按摩不仅疏通经络,预防压疮,而且由于某些穴位的独特功效,还起到安神醒脑、强身健体、预防便秘、缓解肌肉酸痛等作用,大幅度提高了卧床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

5小结经穴按摩预防压疮属于中医护理特色项目,是中医“上医治未病”理念的实践,是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医学在护理领域的延伸和发扬,经临床验证,效果满意,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小青,李金辉,罗俊.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的最新进展.westchinamedicaljournal,2008,23(2):428.

2邱建华,周海英,郭清凤,等.艾灸预防压疮.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46-447.

3赵霞,周立颖.国内压疮的研究及护理新进展.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4):227-228.

4董文军.压疮护理的新进展.甘肃中医,2007,20(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