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十篇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十篇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5:13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篇1

【关键词】国家数控实训基地;数控机床改造;网络化;建设方案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数控实训基地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设计比较仓促,数控基地分别单独建立了数控仿真实验室、CaD/Cam实验室、数控加工车间、电火花线切割实训室、三坐标测量室等机构,并没有搭建一个协同的工作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国家数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学生在数控仿真实验室模拟的程序输出后,并不能直接输送到数控机床,需要在机床重新录入或者借助U盘拷贝;技术人员在CaD/Cam实验室通过三维制造软件自动生成的程序代码,无法顺利到达机床系统,中间操作繁琐;三坐标测量机检测验证的数据,只有通过介质传输,不能快速反馈到实训室中。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数控基地没有一个完整的网络化平台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为国家数控实训基地设计了网络拓扑,准备实施网络化改造。

一、原有的教学环境及需求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数控实训基地下设的数控仿真实验室、CaD/Cam实验室,共拥有计算机82台,采用p43.06GCpU、512m内存、GeForce128m显卡、160G硬盘、17寸显示器,并已组建成一个局域网,每台机器上装有宇龙数控加工仿真系统、CaXa制造工程师、pro/e、masterCam等专业软件,可以实现自动编程。三坐标测量室拥有海克斯康三坐标测量机一台,工作站一台。数控加工车间拥有广州数控CaK3275型数控车床9台,华中数控CK6140型数控车床3台,广州数控XK713型数控铣床7台,华中数控4600型加工中心1台,法拉克VmC650加工中心2台,法拉克HtC2050车削中心1台,华中数控教学型数控车床1台、华中数控教学型铣床3台。电火花线切割实训室拥有苏州新火花DK7740型数控线切割机床3台,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1台。

我们拟在数控基地内构建一个局域网网络平台,将数控加工车间内所有数控机床与测量室、实训室、CaD/Cam实验室等计算机进行网络化改造,建设模拟企业环境的网络化数控实训基地,使各项数据都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不再需繁琐的人工操作。这不仅顺应了“网络数控”发展的总体趋势,而且能满足学院教学、培训的需要,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网络化改造的设计

1.网络选型、连接方案

在所有网络类型中,小型局域网是比较接近非专业人上和最为实用的网络技术。因此,我们选择搭建一个使用方便、性能稳定、造价低廉的小型星型局域网。

目前基地大多数数控机床数据传输只支持通过RS232接口单机传输,其基本原理是计算机的串行(Com)口和数控机床本身的RS232接口遵循相同的数据通信协议,利用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可方便地实现计算机与数控机床的通信,从而完成计算机对机床的nC代码的传输。但是这样的接口我们无法直接接入以太网,经过讨论,我们解决的方案是:给每台数控机床旁配置一台pC机,使用数据线将Com口与数控机床RS232C接口连接,而此时,每台pC机又可以直接连接以太局域网。这种方案的特点是技术成熟操作简单,给操作者带来方便:在pC机上编程,在专用通讯软件或者DoS下进行程序传输。

2.网络拓扑结构

我们要先将数控加工车间、线切割实训室和三坐标测量室的32台数控机床控制计算机组成一个小局域网,再将该局域网与数控仿真实验室、CaD/Cam实验室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基地的网络平台,使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加工信息及后置处理数据能及时地传递到制造单元。学生在数控仿真实验室、CaD/Cam实验室进行数控编程和仿真的数据也可直接传送到机床上,这样就构成了网络制造集成环境,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可靠性,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决定组建一个星型结构的共享式以太网,服务器安装windows2003Server,工作站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Xp专业版。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3.组网步骤

(1)硬件物资准备

由于数控仿真实验室、CaD/Cam实验室已经组成局域网,在这次网络改造中不需要另外投入新的设备。而现有的数控机床全部配备了高性能计算机,具备入网条件,我们只需购买双绞线、水晶头和交换机等就可以轻松组网。

我们采用星型网络的布线连接,双绞线两端安装有水晶头。连接网卡与交换机的最大网线长度为100米,如果要加大网络的范围,在两段双绞线之间可安装中继器。由于数控基地所有设备都在一栋大楼内,距离较近,能满足要求。根据数控机床控制计算机的位置,我们选择了交换机的安装位置,并将每台控制用计算机用双绞线连接到了交换机上。

(2)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因为这台服务器的身份是域控制器、网关及文件服务器,所以我们选用了windows2003服务器操作系统,并配置成为域控制器,方便管理域内工作站,还利用windows2003的internet连接共享功能,为基地内部网络搭建了网关,通过网关将数控基地局域网与校园网连接起来。

同时,我们在服务器上安装了Serv-UFtp服务器软件,轻松构建了一个文件服务器,因此在基地局域网内部进行文件传输更容易。

(3)工作站的安装和设置

工作站全部采用windowsXp专业版,其安装过程比较容易。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协议的安装问题,网络中每台计算机的协议配置应尽量保持一致。在通常情况下,tCp/ip协议是必不可少的,为了照顾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中所用通讯功能能在DoS下使用,ipX/SpX协议也应该安装,至于微软的网络客户文件系统安装时就已经自动安装好了。然后,参照相关协议,为每个厂家的数控机床安装匹配的传输控制系统,并对机床控制系统软件及DnC通讯软件进行设置,实现通过网络对机床的有效控制。最后要启用windowsXp的远程桌面连接功能,方便远程操作工作站。

三、改造后的国家数控实训基地所能实现的增值功能及改造优点

1.网络化的数控基地提供的增值功能

(1)网络集中管理

在服务器上可以实现系统的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诊断等几个方面的网管功能,并能集中管理和监视网络上的各种设备。为系统可靠运行提供保证。

(2)远程故障诊断

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时,一般技术人员如不能准确分析判断故障的原因,就会影响生产。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对话,服务方可以在异地了解用户方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时的表现症状,以及数控机床在执行由服务方发送的数控指令时的工作状态,进而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进行判断井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3)模拟企业制造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用CaD/Cam实验室所连成的局域网模拟企业的设计部门,以数控加工车间室局域网模拟企业的制造与加工车间,教师通过互联网给学生布置实习任务,学生在CaD/Cam实验室完成产品的原型设计,并将结果通过网络返回给教师批阅,经检查无误后,可直接传送到数控机床上加工。

整个流程全部通过内部网络完成,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现在利用联网的工作站,可以将所有的数控程序、数控系统参数以及pLC程序(aSCii代码文件)都备份到计算机中,从而保护了系统资源。

2.数控基地实现网络化改造后的优点

(1)缩短传输程序的时间,也就是节约了昂贵的数控机床机时费用。

(2)准确性高。零件程序重复使用时即使重新传输也可以保证绝对正确。

(3)操作者劳动强度减低。只需在机床面板输人简单指令就可完成程序传输。

(4)易于修改。首次使用的程序如果在现场进行了修改,那么上传后就可供下次调用。

(5)程序管理实现了统一化。

(6)责任清楚。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分析出是编程原因还是操作原因。

四、总结及展望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篇2

【关键词】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一、数控人才需求调查

为了制定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我系对数控人才的社会需求作了调查。

(一)调查方式

1.走访本市的相关企业,和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人员交流座谈;2.问卷调查:向本系07、08届部分毕业生发放调查表,进行信息反馈;3.网络调查:通过QQ、emaiL等网络工具对毕业生和企业进行调研。

(二)调查对象

这次调研我们主要针对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其中包括近几年我院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单位。企业涉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或外资企业和民营中小型企业。它们是重庆长安跨越专用车有限公司、重庆嘉陵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重庆长江轴承厂、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重庆潍柴发动机厂、重庆齿轮箱有限公司、重庆远风机械有限公司、重庆江东机械有限公司、重庆长江涂装机械厂、重庆长江轴承厂、浙江恒泰机械厂等。

(三)调查结果

1.我院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单位评价调查

调研表明,我院数控专业毕业生初期就业岗位主要是普通机床操作和数控机床操作,少数在数控机床装调维护岗位。为了更准确了解我校往届数控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我们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回访,并进行了企业对我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问卷调查。总共调查了11家企业,60名毕业生。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对我院数控专业综合评价为51%优良,45%称职,4%不称职。这能看出我院数控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较高,基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相关岗位的要求。

另外,毕业生在企业的稳定率平均为49%,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的评价一般;企业对毕业生专业业务知识的评价为一般;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的评价为良好。数据说明我们的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为数控专业的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方向。

2.数控技术人才的来源渠道调查

根据调查得知,企业现有数控技术人才中,直接从学校招聘的学生占一半左右,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和从社会招聘的占一部分。这说明,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培养的数控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刚毕业的学生,具备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因而难以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

3.企业对数控人才规格的要求调查

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业素质的要求高。企业非常强调学校要关注诚信和敬业教育,他们认为,肯吃苦、善沟通比专业能力培养更重要。要求毕业生应用能力较强,富于团结协作、开拓和创新精神,要踏实肯干,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2)强调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中,企业对学生识图与制图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其次是CaD/Cam软件的运用能力,再次是对数控机床编程加工操作,以及对数控系统和机床电气方面也有要求;

(3)要求具有一定的普通机床操作经验,而对数控机床的操作经验要求并不高。因为实践能力与经验的积累需要经历和阅历,只要具备扎实基础,就会很快适应数控机床操作。

4.数控技术未来人才需求量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在前几年多数企业的机床设备以普通经济型设备为主,近几年时间内,数控设备增加迅速。比如重庆江陵仪器厂,自2006年起增加了10多台数控加工设备(数控加工中心、车削中心、数控电火花机等),其总值相当于过去10年的设备投入。重庆江东机械有限公司近几年就投入了几千万的高精数控加工设备。国家规定在2015年前数控化率要达到15%以上,数控机床将增加40-50万台,相应将增加60-80万数控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目前数控加工编程、操作与数控设备维护复合性人才紧缺。

二、目前我院数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综上得知数控人才紧缺,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结合以上调查来看,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培养的学生职业精神较差

学生的稳定性较差,不能专心于工作岗位,纪律观念淡薄,缺乏合作精神,责任心有待提高。他们没有中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习惯性跳槽、失业或转行。学生的这些自身问题给人才培养带来了一些难度。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学生感觉基础课程知识太深,学着很累,提不起学习兴趣。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转化能力较差,很难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学生在学校进行的实训和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有差别。一方面的原因是数控专业方向定位不够明确,目前我们定位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了三个方向。它们是数控加工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从而导致课程设置错综复杂,使得学生学习困难,泛而不精。

(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不充分

1.师资力量薄弱。我院数控教师队伍存在着人数和知识结构的缺乏。目前师资队伍的技术素质普遍偏低,学历水平偏低。现在学校的数控教师主要来自高校机械或机电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单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和企业工作背景,对数控人才知识结构也缺乏了解,因此很难承担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制约着数控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实训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实训时间少。目前我院购置的一些奥贷设备,由于各种因素,未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及价值。学生除了上课时间进入车间实训外,课外实践动手的机会很少,实训设备没有完全有效利用。

三、我院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1.强调素质教育

根据调研分析,我们进一步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更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注重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从入学开始,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定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完善能力结构的培养

注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深入探索“一条主线、三个层面、三种结合”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服务于重庆及周边地区汽车制造、模具制造、其他机电产品制造等行业生产、管理、技术等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经验精神的,能够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岗位的数控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构建课程体系建议

1.以学生后续发展为基础,进行基础理论课程的系统化设计

职业素质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基础文化。在公共课的内容设计中,紧密结合数控专业的工作过程的需要。按照数控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程中。职业素质课程贯穿于数控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

职业拓展课程: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综合素质、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后续发展能力。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的基础。

2.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技能训练课程体系

根据我院目前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来看,我院数控专业培养方向是数控加工与编程岗位。因此开设的课程应突出机床操作、加工工艺、夹具、刀具、量具、手工编程、自动编程等。要弱化电工电子、机床电器和机床维修这些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或优化要根据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入手。项目化实训和专业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要求、《数控加工岗位职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归纳典型零件加工的工作任务,明确主要岗位,并遵循岗位职业成长规律,设计综合性实践技能训练体系。舍弃一些繁锁的理论指导、证明方面的内容,淡化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实用性。

通过专业课程、项目化实训、企业生产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系统化设计,学生的学习由学习型任务真实的工作任务岗位工作任务,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实一体,并遵循岗位职业成长规律,形成分层次递进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使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3.坚持两个体系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对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和目标岗位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历程,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三个递进阶段,通过基础理论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项目化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一系列实训环节,并结合技能鉴定,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把专业知识通过进阶式的技能实训项目逐渐渗透到岗位职业能力中,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三)教学改革建议

狠抓质量工程,积极进行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以及教改科研等。积极参加市级、部级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此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同时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其他相关专业,共同开发项目建设,突出专业办学重点和亮点,提高专业知名度。

(四)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人才,合理专兼教师比例。把老师送出去,把专家引进来。通过专项培训、企业实践锻炼、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专职教师。派出他们参加各类机构主办的培训和研讨班或到企业现场培训等方式。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教学组织方式;学习国内外高职教育教学法,了解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方式;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再者把专职教师送到企业生产一线实际工作锻炼,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借助名师工作室、老带新、教学团队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效率。此外,也可从社会上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且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以提高数控专业教学水平。

(五)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1.校内实习基地

目前本专业已建成数控车床实训车间、数控铣床实训车间、数控维修实训室、CaD/Cam实习中心。设备种类比较齐全,数量较多,为教改活动和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了条件。但在管理运行方面应加强完善,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2.校外实习基地

主动与企业联系,选择实力强、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加大与已有的校外基地的合作范围和深度。积极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改进等项目中去。建立有利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教师挂职锻炼方案,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去校外实习基地企业锻炼,安排“双师素质”水平高的教师在部门做交流学习。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兼职教师,指导专业建设、学生实践以及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

参考文献

[1]王泓.《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网络财富,2010(11):226-227.

[2]李庆,马进中.数控技术专业调研报告[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0(03).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1.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篇3

关键词:数控机床教学实训一体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数控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机械制造行业中。数控机床成为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整个实训过程中,有较高的理论编程要求与较高的技术操作能力要求,使得数控机床实训一体化教学成为了重点探究内容。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加强对教学大纲的重组

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精度、多轴化、智能化等名词已成为了专业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此同时,负责实现这一目标,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技工院校专业教学大纲等也应不断改进与创新。职业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内容要凸显的就是技能教育。现今,技工学校内数控机床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层次等还应紧紧围绕这一主体展开,不断探索出符合企业发展的项目与单元教学、情境教学、模块教学模式,丰富职业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在整个过程中均应直面企业需求,紧跟数控技术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将多功能、多轴、交流伺服系统应用于柔性制造单元,把柔性制造系统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同时,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不可限定课堂理论教学中,还应通过不断实践,采用仿真演示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机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训实践时间,确保学生娴熟的掌握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等机床的具体操作。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积极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等,鼓励其积累经验,培养专业技能。校方应与企业相互交流、合作,定期向企业咨询,了解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并对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让企业成为技工院校数控技术人才的主要培训、实践场所。

二、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技工院校在今后相当长时间段内均需以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技工院校在人才招聘方面将学历视为选聘的关键标准,但不少有较高学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教师虽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但时间短,实践经验不足,示范操作教学经验缺乏,影响了最终的实训教学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校方从企业内聘进了一批专业技能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较高的技术人员到实训课堂担任任课老师,但却因学历较低而受到学校内高学历老师的歧视,薪酬、待遇等也与校内其他高学历教师形成差距,影响了这些人员的积极性。

实训教学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生产技术的主要环节,整个教学过程都要求将技能教学搬入实训场地内进行,出现了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改变。判断是否是一名优秀的数控机床实训教师,不仅是要看能否熟练的讲解出数控机床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看其是否能够正确示范、讲解数控机床的结构,了解数控机床的加工对象与加工特征,程序编制的应用,机床操作的技术要点以及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是否懂得两种或多种自动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累积经验,丰富自身知识。因此,技工院校内还应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培训,或让他们到其他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参观,与院校老师进行经验交流,让他们掌握更多新的教学方法,累积更多教学经验,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三、保障实训设备的利用效率

长期以来,技工院校均较注重实训基础的建设,为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在江浙一带的技工院校内数控专业实训教学设备利用率相当高,学生均能在教师的一对一指导下,完成各自的实训任务,并通过系统考核与培训,合格后方可取得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最后才能参与到工作中。

数控机床实训课堂的管理制度也严格按照企业实际操作来进行,可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内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更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和实践意识的增强,缩短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磨合过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必须以大纲要求为参照,进行各项技能的学习,从而真正理解机械制造的本质含义,掌握数控机床各类操作方法。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篇4

关键词: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实践

一、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思路

1.产业基础。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振兴行业,数控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也迅速提高,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市场。数控行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迅速增加,对人才水平的要求也迅速提高,行业高水平与综合型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国职业院校数控维修专业领域职业教育水平,推进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满足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教育部与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合作,选择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院校,设立“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支持合作院校培养综合技能型数控装调维修应用人才,促进院校职业教育与企业数控技术应用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

2.行业背景。本次教育部与北京发那科合作,计划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定列入国家建设项目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合作设立30个“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北京发那科将捐赠价值总计1815万元的设备等用于支持合作项目,协助合作院校建立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与合作院校联合开发FanUC数控技术应用教材和培训资料;免费为合作院校培养师资,为合作院校的数控类专业建设提供支持;与合作院校联合开展面向数控系统应用技术的数控专业学生培养、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服务等业务,为学校所在地区的制造业人才培养服务,同时服务当地FanUC用户。北京发那科在专业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

在教育部支持下,双方将以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为合作平台,进一步开展各类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和人才培养新机制,为我国数控专业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二、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方案

1.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定位主要是面向数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修维护应用技术,开展机电大类专业学生培养、师资培训,以及面向企业培训和技术服务的一体化的综合学科平台。其中,教学包括课程建设、学生培养;师资培训是培养本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对相关职业院校教师的数控专业培训;企业培训包括承担当地机床厂,机床用户的培训;企业服务包括机床电气设计、维修维护等服务。

中心设备配备包含CnC电气安装调试实验台以及数控机床综合调试模块,可以满足以下几项教学及培训功能。①以FanUC数控系统为核心的机床电气安装及调试。其中包含:CnC系统硬件连接;机床pmC控制电气连接;CnC系统参数设定与调整;pmC编程;CnC操作与编程。②以机床机械光机为核心的数控机床机械安装与调整。其中包含: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认识;机械元件的结构;机床机械的安装及基本的精度测量方法和调整方法。③数控机床的电气,机械综合连接及调整;数控机床基本运行调整及优化;数控机床基本精度测量及调整。④数控机床零件加工操作及编程。⑤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设置、分析及解决,通过实验设备,设置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培养学生对于机床故障的分析思维方法,使其能够具备基本的故障分析及解决能力。

2.硬件配置的电气方面配备当前国内广泛使用的FanUC?摇0i-D系列CnC,包含:0i-mD,0i-mate?摇mD,0i-tD,0i-mate?摇tD四种产品,共配置20套左右。将FanUC系统做成相应的实验台,以满足电气安装及调试教学与实训。机械配置方面选择小型车床、铣床或加工中心的机械光机,去掉防护等配件,保留各轴核心的传动机构及工作台,使机械结构便于拆装和调整。将伺服电机安装在机械上,便于与电气实验台连接,以实现综合调整。故障设置模块是通过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辅助模块的配合,设置数控机床工作现场中常见的故障,用于机床维修方面的培训。数控机床综合调试模块是以企业常用的车床或加工中心为对象,并对其结构进行适当改造,使其便于教学和培训,但保留真实的机床结构,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以及工厂中数控机床的综合调试及维修维护方法。

三、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

1.实验室建设: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于2011年12月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本中心得到了FanUC公司大力支持援助,旨在加强校企合作,推广应用可靠性高、性能好的FanUC数控系统,提高学校教学设备档次,提高教学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该中心目前拥有系列化FanUC数控系统培训设备。其中:FanUC?摇0i-m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2套,FanUC0i-t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1套,FanUC0imate-t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12套,FanUC0imate-m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4套,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考核系统18套,机械十字滑台8套,半实物数控车床4台,半实物数控铣床4台和伺服调整装置5台等。中心设有多媒体专用培训教室,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员学习需要。

中心可以进行的实验实训项目有:FanUC数控系统系列产品综合介绍、数控系统机床操作、数控系统加工编程、数控系统硬件连接设计、参数设置调试、pmC编程开发、常见故障维修分析等。中心可以培训的对象是:数控维修、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模具加工、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从事机床编程操作加工、数控系统电气设计与维护、数控机床生产、电气改造等企业技术人员以及在大专院校、技校、高职等学校从事数控技术教学的人员。中心可以承接的对外技术服务有:FanUC数控系统技术咨询;数控机床电气设计、pmC编程开发、电气调试:零件加工编程;机床改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等。

2.教学研究:主要是分析和研究当前高职机电一体化类专业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教学的方法,提出关于提高学生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的建议以及专业技能提高的具体意见,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结论和观点;提出关于高职机电一体化类专业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提高及实验实训建设的基本思路,明确高职机电一体化类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教学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3.师资培训:在进行学生教学的同时,中心需要承担对院内外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我们的培训得到了各院校同行的认可与好评;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也得到了认可,社会反响良好。

4.教材建设:研究建立高职机电类专业的FanUC数控系统装调维修教学体系,形成一整套电子教材、课程电子教案、指导性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配备了实训指导书,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四、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的体会

1.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人才培养新机制。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是北京机床研究所与日本FanUC公司在中国合资的子公司,是世界主流的数控系统制造商,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承担FanUCCnC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长期致力于帮助中国用户选好用好FanUC系统。通过“应用中心”的建立,我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将获得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的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形成一个专业团队,共同开发教材和培训资料,共同带领学生为企业服务,形成一个“企业带着学校走”的新模式,进而达到“教师带着学生服务企业”的目的。

2.紧跟数控领域新技术,使学生不断掌握新技能。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的产品更新换代时,公司将尽快地对“应用中心”团队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新的技术,并进而带领学生掌握这些新技能,以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加强横向联系,学习先进经验。“FanUC应用中心”建设团队中的学校大多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而且大多是国家示范院校。他们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在“应用中心”这个团队中,通过教材建设、年会交流等多种形式,我们可以加强与这些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我院机电大类的人才培养质量。

五、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后的应用

1.中心建成后,我院与多家企业合办了全国性的“中职教师数控装调维修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续培训仍在进行中。

2.完成了我院承办的部级培训项目——高职教师“数控设备装调维修专业”为期一年的教学培训工作。

3.在应用中心的平台上,主持了教育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子项目——《数控设备改造》课程的建设工作。

4.完成了我院2010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维修专业300余名学生的“数控设备装调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

5.完成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数控设备装调维修”项目的学生训练工作,学生在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是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是一个提高技能的平台,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学生,服务于企业生产,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祝战科.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方案[R].2011.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篇5

[关键词]多媒体,数控加工,素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49-01

工程训练中心是我国高等学校在金工实习传统训练项目的基础上,经过扩充先进制造技术训练项目后,系统、完善而建立的适应现代大学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目的的实践基地。不同的学校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及特点,在上述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程训练基地。在现代工程教育中,工程训练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要为培养目标,集本科理论、技师技能、工程师能力为一身的培养体系。工程教育要以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能力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建立和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要能力要求[1,2],加强理论教学和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以此适应未来工业发展需求。

作为工程训练的一部分,数控加工训练教学面向的对象是工科全日制的在校大学生,按专业不同分为机类的、近机类的、电类的。一般实训时间相对较短,为1-3天左右。多数学校由于数控设备昂贵、经费有限,所配置的机床种类、数量有限,很难保证学生训练的人机比,从而影响效果。学生在工程实践训练课程之前,尚未接触过机床,非机械专业的学生机械加工和制造的基础薄弱。即便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即使其具有一些机械原理和工艺方面的知识,但也没有与实践相结合,一知半解。在上述软硬件条件及学生基本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就需要我们从教学组织、教学资源上做更多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利用多媒体手段,建设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提高教育效果和教学水平,使资源配置最大化,使学生有更多的可能进行机床的实践操作训练,从而大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技术与数控仿真软件

多媒体技术是用计算机交互式地处理图像、文本、图形、音频、动画、视频等信息。它使传统教育在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教学中,通过引进投影机、录像机等多种教学媒体设备,将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以有效传达教学信息,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能将原本枯燥无趣的数据和学习内容用动态多维的方式加以表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比较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有powerpoint、Flash、3DmaX、VisualBasic、VisualC++、photoShop、authorware、Director、multimediatoolBook等。

数控仿真软件也是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之一,是很好的实体加工模拟软件。其以实际机床模型为原型,按照机床的面板及系统进行真实的操作模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机床的模拟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另一方面,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程序的模拟操作,以检查程序的正误。然后到机床上试切并加工,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撞刀等事故,从而纠正可能发生的编程错误。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可以有效解决设备不足对实践教学的影响,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工艺知识,同时利用相应的传输系统或者媒介,可以将程序直接传输到机床上进行加工,从而大大提高机床利用率,充分保证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效果。常见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有宇龙数控仿真系统、斯沃数控仿真系统软件、北京斐克的Vnuc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等。

二、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原则

多媒体资源按使用目的不同,一般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师课上用作讲解工具通常称为讲解演示型或称为助教型),另一种是给学生作为自学的工具(通常称为练习型或助学型)。虽然以上两种模式在教学中各有侧重,但都是辅教学手段,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教学性原则、技术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3]。

三、多媒体素材库建设内容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模式首先依据教学理论来知道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情景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知识点的建立巩固和练习等。注意实时交互性、协作学习方式、个性化自主学习、软件开放性等[4]。

分析数控加工工程训练内容,将其分为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两大部分。具体分解见图1。其中,基本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包括数控加工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工作组成原理、基本编程指令、加工工艺范围、刀具、工艺路线、夹具及量具的使用、以及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与编程等。其中,偏理论部分,如基本概念、编程指令、工艺路线等,可以采用ppt的课件形式,部分复杂循环指令可以做成动画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数控机床的刀具是其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充分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刀具及其使用范围才能更好的编排好加工工艺、设计好产品。但由于数控刀具相对较贵,所以在实际机床上只配备几种常用的车刀柄及刀片实物,另辅以图片及刀具手册的形式供给学生了解和掌握。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模拟部分以及机床的实际操作中,涉及到机床的基本操作、零件装夹及机床找正、零件加工等内容,以视频方式来表达更生动。结合学生使用软件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以文字结合图片形式给出解决方案。

数控机床基本加工工艺范围及简单零件的加工演示,如外圆面、锥面、球面、端面、螺纹(含变螺距螺纹)、切槽与工件的切断加工等,也以较短的小动画形式。复杂零件或实际的工程产品常涉及到多刀具、多工步、多工序流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学生建立整体工程概念是很必要的,对这一部分则以虚拟仿真的动画视频和实际机床操作的视频相结合。上述素材部分供给教师助教演示,部分供学生自学以扩大视野、扩展知识面。

四、结论

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对于工程训练数控加工实践教学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的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习生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助学素材,可以补充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中无法展示的工程内容,扩大知识面,合理优化教学过程,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鹏举,王亮,胡殿明.基础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100-105.

[2]朱瑞富,孙康宁,贺业建.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发展模式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6-99.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篇6

一、提高数控维修实训教学的基本思路

1.数控维修实训设计的指导思想

数控维修实训教学应该以“必须够用”为指导原则,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机融合在一起,着重于提高数控维修实践操作能力,体现技工院校实践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

2.数控维修实训的总体方案设计

数控设备的型号繁多,数控机床结构和数控系统存在多样性。技工院校学生由于学校起点比较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数控维修技术存在不小的困难。想要有效提高数控维修实训教学质量,就要结合技工教育特点,着重于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掌握数控维修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笔者认为数控维修实训教学总体方案可以设计为“三个层面训练”与“六个模块结构”。其中,三个层面训练指的是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六个模块结构包括电工操作模块、电气故障诊断与维护模块、钳工操作模块、电力拖动控制模块、卧式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和数控维修高级工考核鉴定模块。

二、数控维修实训系统平台设计

笔者所在学院作为在江西省名列前茅的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是学院拳头专业,现拥有两个专业数控车间,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为了实现上述三个层面训练以及六大模块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学院设计开发出数控维修实训系统平台,平台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每个模块之间留下端口,以便满足不同模块实训操作的需要。这套数控维修实训系统平台具有生产型机床功能,学生通过操作本套数控维修实训系统平台,能够完成数控机床的拆装、数控机床结构与性能分析、数控机床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操作训练、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功能。

三、提高数控维修实训教学质量的对策

1.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实训教学课程标准

技工院校课程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求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都应该围绕培养数控技术专业人员为教学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要求制定数控维修实训教学课程标准和实训教学内容,以满足技工院校培养企业生产管理人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制定的数控维修实训课程标准应该贯彻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使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贯彻执行于实训日常教学活动中。

2.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数控维修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技工院校面向社会培养生产管理一线技术人才。因此,实训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仅要贴近生产管理一线,还要紧跟社会发展。在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必须根据技工教育规律对实训课程进行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按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打破传统将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训分隔式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将数控维修实训教学分成六大模块,即电工操作模块、电气故障诊断与维护模块、钳工操作模块、电力拖动控制模块、卧式铣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和数控维修高级工考核鉴定模块,将专业知识分解到各个模块实训教学中,着重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安排模块教学活动。

3.建立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新模式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篇7

一、手动冲压机,由福建闽中机械厂生产的,一共150台,主要用于啤轴、换轴;

二、手摇机,共20台,主要用于检验产品和装发条用;

三、单相电阻起动异步电动机,共25台,主要用于冲肩、切发条、踏牢、压紧等;

四、单、双孔钻台机,共25台,和电动机配套使用;

五、普通车床,精密车床,铣床,磨床,钻床,这也是该厂生产的顶梁柱,主要用于生产加工各种模具。

在实习期间我做过的主要产品有C-2160B﹑C-2117B﹑C-2130﹑w—803KC等,这些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工序流程分别是:C—2130的工序流程是:切发条压平针退火装发条装输出轮装配压紧检验包装入库;w—803KC的工序流程是:切发条压平针退火弯勾弯头装离合轮装输出轮装配压紧摇条检验加油装线轮打车轮检验包装入库;C—2160B的工序流程是:切发条压平退火装发条装输出轮装配压紧检验焊脚柱,焊尾部检验包装入库;C—2117B的工序流程是:切发条压平退火装发条装输出轮装1轮装配压紧检验包装入库。

此外我还用精密车床车了C-2118﹑C-2117B﹑C-2160B的模具。做完这些产品虽然很累但收获却很大,不仅使我体验到收获成果的喜悦而且也使我了解到当前我国数控技术方面的发展和不足。从工厂的资料库了解到: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配,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实,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也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为了增强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是,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紧缺,其具体表现为:机床开动率较低,在全国范围内只有10.9%;数控机床应用性人才少,全国范围内只有18.26%;最突出的是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学力较低,本科以上学历只有1.1%,本科学历仅占8.9%,专科学历占31.4%;地区差异较明显(详见附表)。

因此,为改善当前现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的通知,并提出几项具体建议:

1.建议由教育部组织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时对数控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并对职业院校的数控技术专业的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

2.组织制定适合不同类型数控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指导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考核评估标准等指导性文件,为职业院校的改革提供依据;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篇8

关键词:数控教学;职业院校;CaD/Cam专业;课程改革

数控加工技术是集电子、机械、计算机等学科于一体,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升级的新兴学科,是实现FmS、CaD/Cam与智能制造等现代制造的核心。当前,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以及数控原理逐步在机械制造业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精度与效率。随着我国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正逐步由加工组装基地向技术制造中心蜕变。数控加工技术以及高效、可靠、高速、高精度以及自动化等特点,备受制造业企业的亲睐,同时数控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也对专业人才的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机械CaD/Cam专业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CaD/Cam技术专业人才的基础,而《数控加工》课程作为其主干课程,对CaD/Cam原理的理解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近年来高职院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以及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职业院校培养出的“高技术”综合人才多达不到用人企业的要求。究其原因,核心在于各高职院校数控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与课程开发不合理,教学模式有短板,师资力量无法跟上。因此,加强职业院校数控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数控人才的需求性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数控机床全年产量已达到400万台,数控技术的运用与数控机床的普及是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里程碑。但现实是,当前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仍不到8%,而数控技术人才的短缺无疑是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主要分为三大类别:第一,蓝领数控人才,指在日常生产岗位上负责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以及基本操作,在所有的数控技术人才中占比最大,超过70%,也是需求量最大的数控专业人才。其总体知识与能力要求不高,主要是数控机床基础知识、日常操作以及手工编程能力的掌握。第二,灰领数控技术人才,其主要是承担数控编程、机床维修、机床养护的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分工明确,占比大致为25%左右。第三,金领级别技术人员,该类数控技术人员精通数控编程、机床维护、数控操作,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同时,其对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系统设计相当熟悉,能独立完成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数控化改造以及数控系统的机电联调、选型,技术难度大,对专业素养的要求高,但也是各大职业院校重点培养的人才类型。

二、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

(一)数控加工专业培养目标。数控加工的培养目标应依据学生特质以及产业特点进行精准定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有较高文化素养、创新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的制造人才,其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本功与实践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数控加工编程与数控加工工艺,熟练操作设备、积极维护设施。

(二)专业能力的要求。数控专业人才应具备零件与图纸的辨识与设计能力,能书写复杂的各类复杂的数控加工文件。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会合理利用新型刀、夹具、量具并结合CaD/Cam技术进行一般零件的制造,能独自操作机床,掌握数控机床的维修与养护。另外,作为现代化人才,应实时跟进数控加工技术发展,终身学习以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的定位。高职院校相关院系应该及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了解相关岗位的技术要求来构建和调整课程体系。学院应以就业为主要导向,依据专业职业能力来设计相关课程,从而实现教学环境的仿真化、“零距离”化,有助于学生及时获取就业经验、早日上岗工作。

三、当前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教学现状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以及高职院校数控专业一线教师的反馈,我国数控人才在学院加大培养力度的背景下仍不能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其主导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不合理。第一,我国数控专业的基础与专业课程设置近年来虽略有改进,但总体上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导致“学”与“用”之间尚存差距。部分学校由于工程实训条件的限制,只好放弃实践类课程设置,以理论讲授为主,导致学生无法掌握企业所需要的机床操作、维护、编程等相关内容。其次,部分学校随设置实践技能培训课程,但实训重点大都在数控机床基本操作上,对模具设计、工艺学习、机床维护、机电设计与联调、数控编程等专业能力训练极为不足。另外,当前数控领域的教材陈旧、内容单一、实践性差缺乏时代感,亟待调整与汇编。

(二)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够。近年来,数控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井喷。学生人数与日俱增,但职业院校具备数控专业资质、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熟悉企业生产运作,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和工程师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当前现代数控领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三)数控实训条件简陋。当前,数控实训的主要设备有铣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成型机床以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机械加工设备,同时还应配备调试、装拆以及维护系统。但部分院校由于经费限制,设备购置有限,导致学生无法充分进行实践操作,因而实训效果不容乐观。

四、对职业院校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教师培训。学校以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指导教师逐步转变传统的数控专业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为指导,对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探索与探讨,从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形式。(2)专业团队建设。相关院系应着力选拔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师并重点培养,同时积极联系在企业工作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家,并形成专业团队,积极承担起学校的教研教改课题,为数控专业的教学明确方向。(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以工作为导向,因而院校应积极吸纳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聘请具有实战经验与专业素质的专家、教师、或企业高管到校授课或讲座,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为本校师资队伍的强化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校企合作促进“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施。实质上,“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已不少见,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并创造双赢的局面。职业教育最终要面向市场、面向就业,因而学校应该根据公司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相关专业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与任务后,企业与学校应该在资源、师资等方面实时共享。学生通过企业全方位接触数控产品、全面操作,有助于其进入企业后迅速走上工作岗位。

(三)强化专业特色与创新。第一,打破以理论为教学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工学相结合的理念,通过实践与工作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认同感,让其更快地融入社会。第二,进行一体化课程建设,以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新教材的编写,例如《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CaD/Cam》、《液压与气动》、《精密机械检测技术》等优质课程教材的编写,形成工程化、立体化教学资源。同时,结合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强化教学软硬件,以创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情境模式。学生能通过日常学习提高其就业发展与适应能力,同时形成自主性、多样性、反馈性的学习机制。院校为此应大家资金投入,定期购买专业书籍与电子学习资源库,主要包括机械技术、数控加工、模具制造、机械设计与维修等方面。通过与课程建设的配合,进行多媒体课程的开发,实现教学多样化。

(四)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1)保留传统实训实习基地。实际上,传统的切削加工实践技能是后续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石。现代制造技术源于传统技术,因而自动化数控机床也离不开传统的刨、车、磨等加工技术。如果一个数控加工人员不知道零件加工的制造工艺与道具的角度,将不是合格的数控加工人员。因此,在当前现代制造实训逐渐被重视的同时,传统实训实习基地仍不能被抛弃。(2)加强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对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各职业院校应根据各自实力来进行。其基本设备包括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电火花成型器与切割机、数控铣床、数控模拟软件以及综合试验台等设备。在数控实训中心的建设与维护过程中,应当优先满足日常教学与培训的基本要求,将优先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使学生能全员参与、多接触、多实验。建议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机床购置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同时,重视不论选数控系统的选择,以保障主要教学工作的开展。(3)建立CaD/Cam实训中心。

CaD/Cam是当前数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相关技能培训是当前我国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迄今为止,可用于CaD/Cam设计的软件有masterCam、CaXa、UG、pro/e等。(4)教学与生产相配合。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势必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如果能和企业合作,将学生实习与企业日常生产相结合,将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实习了解行业规章制度、产品机工工艺等实际问题,有利于其日后发展。

参考文献: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篇9

关键词:中等职业业学校;数控维修;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54-02

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等于一体的加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数控设备使用量的快速增加,对数控设备维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数控维修专业人员应该如何培养,其培养方向又是如何呢?这是建设数控维修专业应考虑的问题。

数控机床维修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在金属切削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数控机床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数控车床生产大国。可长期以来,国产的数控机床始终处于低档发展迅速、中档进展缓慢、高档数控机床依靠进口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技术上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国产数控机床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比进口机床差一倍之多。虽然进口机床的可靠性比国产数控机床高,但机床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困难,费用昂贵,真可谓“买得起,修不起”。国产数控机床的维修比进口机床容易,但机床售后维修服务不到位,主要原因是技术人员无法完成故障维修,不能体现国产数控机床的优势,从而使强项变成了弱项。

目前,各职业院校几乎都设有数控专业,而企业需要的是数控设备维修与维护人员。目前,数控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普遍偏重于理论学习和数控机床操作,而对数控机床的维护与维修几乎不涉及或是一带而过。这就造成了所培养的学生对于数控设备只会操作,而对于数控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知之甚少。这样就不能保证数控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最终导致了数控设备的开工率不足。从表1不难看出,影响数控设备利用率与完好率的主要因素是维修力量不足和维修费用过高。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保证有足够的维修技术人员。

数控维修人才概况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岗位上的人员需求也不尽相同,不少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数控机床调试、维护与维修技能,对技术含量高的数控维修人员需求越来越多。

现在,一些单位对于数控机床的维护与维修并无专业人员,即便有也主要来源于普通机床维修人员,而这部分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二是知识结构老化,他们主要了解普通机床的机械结构与电气,而对于机电一体化的数控设备仅凭这些知识就力不从心了;三是综合知识差,对于数控机床中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集成电路、微机原理、接口及计算机弱电部分感到陌生,维修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显然是不行的。

从表2可知,当前数控技术人才主要来源于职业院校。企业对数控维修与维护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却变得越来越困难。面对数控设备的维修与维护人员日渐短缺,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目前各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数控维修专业,由于各学校的师资、实训设备等力量不足,所开设的数控维修专业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所开设的课程也存在着严重的雷同现象。现在,各职业院校所开设的数控维修专业普遍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只不过有的偏重于电类知识的讲解,有的偏重于机械结构知识的讲解而已。然而,不管是偏重于哪一方面知识的讲解,对于高度机电一体的数控设备而言,都是不足的。开设数控维修专业的职业院校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训资源不充足、师资质量不高等问题。

对数控维修专业建设的建议

数控维修不仅是一门理论知识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数控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既不能单独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能一味强调实践学习。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数控维修专业建设,大部分偏重于理论教学。

(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相应岗位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不断调整专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立由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数控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企业、行业专家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实习实训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积极探索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仿真模拟教学。突出职业能力,结合数控维修技术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专业建设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完善以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训练课程、综合技能强化课程和德育模块等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通过围绕专业领域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精选课程内容。在顶岗实习阶段,可以将数控维修专业学生送至数控机床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和维修售后服务处,让学生在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维修部门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跟着维修人员进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按“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以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德育课程三个系统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开展“模块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课程融入实践课题当中。

理论课程依据通用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能力体系,并将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知识课程设定为专业主干课程。拟建设的主干课程如表3所示。

实训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本质和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要求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原则,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将专业课、工艺课等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践环节,实践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通过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过程由实训教室向车间延伸,使学生成为新型技能人才。实现实训教学与现实生产有机结合,更能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符合企业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这样,学校在与企业合作同时完成对学生的“订单式”培养,不仅可以解决实训设备问题,为学校节约开支,同时也为学生实践提供充足的资源。培养的学生对于企业而言更加实用,无需再进行岗前培训。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及专业能力

由于数控机床维修是一门综合学科,故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大部分教师来源于学校,实践经验相对匮乏,教师的业务及专业能力制约着数控维修专业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是让教师进企业实践,增加实践经验;二是聘请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让他们走进课堂,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结语

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等为一体的数控设备,对于数控设备维修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不应是单一的某一方向专业知识或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数控维修专业的设置既不能只注重理论学习,也不能过于偏重于实践学习,对于理论的学习也不能偏重于某一方面,否则,数控维修专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参考文献:

[1]易钢.对国内外机床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金属加工,2011,(6).

[2]谷伟广.对我国国产化率概念界定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3]华玲芳.浅谈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J].技术与市场,2009,(11).

[4]贾亚洲,杨兆军.数控机床可靠性国内外现状与技术发展策略[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4).

[5]戴怡.开设“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本科专业的思考[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9).

[6]陆春月,王俊元.机械故障诊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械管理开发,2004,(6).

[7]臧建军.数控维修工作中的“三到位”原则[J].机械工人,1999,(10).

对数控机床实训的建议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厂中校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123-03

StudyontalentedpersontrainingmodeaboutCollegesandenterpriseCooperationtoCo-ConstructingpracticaltrainingBases//Chenwei,FanJun,XiaXianming

abstractthetalentedpersontrainingmodeoncollegeinsidefactorywhichisonthebasisofdevelopingthetalentedpersontrainingschemeaccordingtomarketdemand,establishingapracticalteachingsystemwithreflectingtheability,andco-constructingcoursesrelatedtojobs,canrealizethezerodistancedockingtalentstrainingandenterprisesdemand,canmakethecolleges,enterprisesandstudentsachievethethreewinsituation.

Keywords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practicaltrainingbases;collegeinsidefactory;

近年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与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建立了“厂中校”这一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表明:与企业合作共建“厂中校”这一人才培养新模式,可以培养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可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实现“三赢”。这是一条保证高质量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1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1.1根据市场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抓根本——根据市场需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专业方向。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地处“长三角”江苏省省会南京市。江苏省是制造大省,每年需要大量的机电产品加工制造人才。人才培养方案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定期组织学院专业负责人、企业专家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长三角”市场的需求,在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形成了“数控设备”“数控技术”和“工业控制”三个方向。

2)构建课程体系。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中,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构建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制订了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1]。

3)强化技能实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强化学生技能实训(实验、实习等)。目前,在实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课时比例达58%左右,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2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如何实施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体现。如果仅仅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来完成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就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在企业的环境中体验产品的加工、制造、维修、故障诊断等过程,较好地掌握各种应用技能,使培养的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

“厂中校”是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选择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作为共建实训基地之一,进行“厂中校”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探索适合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数控机床及各种机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的民营科技企业,建有现代化的研发制造基地。公司专门生产数控镗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及各种精加工设备,具有先进的检测手段、先进的eRp生产管理,产品生产快捷、准确。该公司的数控机床产品被评为“中国优质产品”。选择这样的数控企业合作办学,共建实训基地,正好满足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厂中校”模式探索中,选择10级机电班“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方向的学生,成立了以该企业命名的“宁庆班”。在第五学期,即专业课最多的学期,“宁庆班”的学生就吃住在企业、学习在企业、实训在企业。

这种“厂中校”模式的突出特点:每个学生按期进行“适岗”微型课程的学习,并进行“轮岗”实训。这样保证学生能在完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学习,直接了解和亲身体验行业最新技术以及企业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的全过程。

2建立能力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应体现出职业性和技术性的特色,实现这一特色的重要途径就是建立能力主导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2]。实践教学目标,就是要围绕企业实际岗位群职业能力而制定的具体要求,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来确立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内实训、专项技能实训、技能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训所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较好地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其中,顶岗实训则是体现学生能力的主要方面。

以往,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从开始到结束就一个工种,基本上当劳动力使用,学不到什么技能。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不太高,有的学生不到一个月就“弃岗”而走,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即使同一专业毕业的学生,其就业的岗位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岗位的工作,其生产环境和技术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厂中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为了真正强化“能力”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就业时能尽早适应其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将顶岗实训改为轮岗实训。这一字的变化,改变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真正体现出了“能力”。

在“宁庆班”中,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提供了4大类8个技术岗位让学生进行轮岗实训[3],分别是:专机装配类,包括主轴箱装配、整机装配等2个技术岗位;数控装配类,包括丝杆、油路安装,光机、刮研,整机装配等3个技术岗位;电气装配类,包括电缆电板制作、整机电气安装等2个技术岗位;电气调试类,包括系统调试1个技术岗位。每个岗位由专门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训老师。

这一体系的特点是始终从能力主导出发,从单一实训过渡到综合实训,从校内实训过渡到校外实训,从掌握初步技能过渡到掌握岗位需要的综合技能,特别是将顶岗实训改为轮岗实训,充分体现了“职业性、能力性和实用性”。

3从工作岗位出发,建设校企合作课程

在“厂中校”模式探索与实践中,为了使轮岗实训真正体现出以能力为主导,一定的理论基础是必需的。因此,每个岗位的学生在轮岗前,都必须进行“适岗”的相应课程的学习。由于这类课程的针对性很强,教材的篇幅又不能太长,因此将此类课程称之为微型课程。

1)指导原则。理论基础,以“必须、够用、适用”为原则,并将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融入到这类微型课程中。这样保证学生既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所从事岗位的职业规范和标准,以强化轮岗前对岗位的提前“适应”能力。

2)具有特色的微型课程。针对轮岗实训的8个技术岗位,与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相关的8门微型课程: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丝杆,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导轨,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主轴,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伺服电机及联轴器,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轴承,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气路、阀及三联件,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油路及系统,电气调试—系统功能介绍及调试注意事项等。

这些微型课程的特色是突出理论的针对性,强化操作的规范性,显示实训的实用性。

4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结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提供了真实的平台,可以让学生尽早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更好地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掌握生产的工艺与流程,掌握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掌握设备的操作与使用[4]。这样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对接,企业就能源源不断地直接从学校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与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创建的“宁庆班”,经过一学期的轮岗实训,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很快掌握了不同岗位上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这个班的学生都获得了2本证书:“宁庆班”结业证和企业上岗证。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直接被合作企业——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留用外,其他学生都被有关企业直接录用。他们应聘相关企业不需进行面试、考核,进入企业后也不需再进行实习期的培训,直接上岗工作[5]。

5结束语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与南京宁庆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探索和实践“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实现了“三赢”: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师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获得了有效的提高;企业获得了所需的人才,选拔了一批认同企业文化和理念、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后备军,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也宣传了企业的产品和形象;学生可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获益最大,为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0级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m].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0:51-60.

[2]苟建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组织与运行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9):12-14.

[3]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宁庆”班学院培训手册[m].南京: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