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8:06

工商管理的知识篇1

关键词:新商业经济;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知识型员工

中图分类号:C9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在传统经济逐渐没落的今天,新商业经济模式已经形成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时代。而知识型员工实际上是指:具有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他们显然已经成为支撑商业发展的基点,所以新商业经济条件下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势必要形成科学的体系,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都要与时代相适应。

一、新商业经济条件下的知识型员工

1.新商业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传统经济也在逐步的变革和创新,这为新商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传统经济的转型和商业变革中,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中国新商业体系逐渐成型,并完善成了新的的商业经济发展模式,即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特征形成的,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自由化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经济的转型必然带来商业的变革;

第二,随着经济转型的成功,商业资源也在逐步转换;

第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商业应用技术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

第四,智力劳动取代体力劳动成为中国新商业经济条件的动力源泉。

总之,新商业经济就是在融合几种经济模式下,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商业资源为资本,以知识型员工为基础所形成的具有新思维、新模式的商业经济发展模式。

2.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即“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这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的。在今天,结合时代特征,我们可以将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加以扩充,即具有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他们利用知识或信息进行工作,他们工作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工作本身。与非知识型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素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上存在很多特点:

第一,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特长以及较高的个人素质。通常知识型员工大多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一定的专业技能,随之带来的影响就是知识型员工在求学的过程中能够拥有较高的视野,培养出较强的个人素质以及较广的知识面等。

第二,具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知识型员工在接收专业教育时会拥有较高的求知欲,到了工作当中,这种对于知识的求知欲就会转化成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第三,高度重视成就奖励和精神激励。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成就奖励和精神激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为吸引他们。更因为其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他们更注重他人、社会以及企业对自身的评价,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二、新商业经济条件下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

随着新商业经济的逐渐形成,新商业体系的逐步完整,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员工比例中所占成分越来越多,因此,企业务必结合商业经济的特征以及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1.人本管理。(1)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现代企业是新商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平台往往被知识型员工视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平台,因此,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的培养和管理中,首先要提供一个平台,供知识型员工施展才华和实现自我价值。(2)充分授权,人尽其长。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依据其特长进行工作的委任,这是一般企业例行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委任往往难以让员工产生归属感,甚至由于上下级安排或业务安排出现的差错,而使知识型员工产生有志难抒的感觉。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充分授权要建立起相应的组织结构:第一,对上要求管理者的充分信任以及放权自治;第二,对下要求赋予知识型员工领导权责;第三,要求扩大非上级干预的业务流程,由员工自行指定解决方案以及处理问题。

2.激励管理。激励管理的主旨在于激励型的薪酬体系的建立。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不仅是吸引和留住知识型人才的保障,也是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基础。合理的薪酬体系要包括内在和外在两部分。外在薪酬体系包含的主要是给知识型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型价值体系。例如: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认股权、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内在的薪酬体系主要是指非货币性的各类激励因素体系。例如:工作满意度、提升工作环境的质量、个人表彰等。外部和内部的薪酬体系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薪酬体系,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留住人才。

3.培养管理。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层说,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使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在新商业经济时代,对于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是企业吸引员工和留住员工的重要条件。因此,企业应当将培训贯穿于知识型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使员工的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断更新,达到和企业发展状况、时展特征相适应的同步阶段,这样不仅会为企业留住人才,还会为企业形成稳定的人力资源。

总之,随着时展,新商业经济的到来,知识型人才已经成为时展的决定因素。科教兴国,不仅仅是国家发展的方针策略,教育兴企,对知识型人才培养和运用也是经济无限发展的动力。因此,新商业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要不断深入发展对知识型人才培养和管理,充分关注知识型员工的工作需求和情感需求,只有当知识型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对未来有期待感,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职业生涯的“双赢”。

三、结束语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经济往来日渐频繁。各种理念不断冲击着国人的思维,新事物、新方式不断向传统经济发起挑战,为了顺应时代的特征,传统经济不得不面对改革和创新。而知识型人才正是这种局势下,在新形成的商业经济条件下,企业得以发展的资本。因此,在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上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奖励机制”和“培训发展”等模式的建立。企业和知识型员工在新商业经济条件下,互利共勉,才能够实现彼此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关培兰,李晗.新商业经济条件下的知识员工管理[n].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工商管理的知识篇2

论文关键词: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的重要资源和主导力量。如果有知识,就能够更容易得到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劳动是人的脑力或体力的支出;土地包括各种自然资源;资本包括所有的设备、建筑物、工具和其他可以用于生产的制成品”。正因为知识如此重要,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则必须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的员工来实现。因此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是企业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一、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这个概念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提出来的,他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其实当时他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在今天,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已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可以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指在一个企业之中用智慧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动手所创造的价值的员工。他们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实现更多的附加价值。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工作特点、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企业管理者激励知识型员工的难度增大。他们的特点不同于一般员工,真正才华横溢的有用之才,往往又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及掌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才能管理好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知识型员工绝大多数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具有较高学历,掌握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对于专业知识,而且对于经济、管理等都有较多的认识,并且掌握着最新的技术。因此会对上级、同级和下属产生一定影响,使得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他们尊重知识,崇拜真理,信奉科学,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会趋炎附势,惧怕权势或权威。相反,他们会因执著于对知识的探索和真理的追求而蔑视任何权威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缘故,知识型员工往往个人素质高,如心胸开阔、视野广阔、求知愿望强烈、工作极积进取等。另外,知识型员工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心理期望高、注重自我实现心理期望高是指知识型员工具有高的报酬期望和成就期望。知识型员工受到的教育水平较高,在自己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较大,自然要求更多的补偿,所以对工资收入要求很高。通过学习,知识型员工增强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提升和扩大了自己的需求,事业心较强,自主意识较高,这就决定了知识型员工有更强的成就动机。他们在工作面前,会表现出更强的求胜心理。同时,知识型员工受到的教育水平较高,对自身能力的认识比较深刻,有强烈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三)自主性强、渴望获得认可与尊重知识型员工依靠自身占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因此,知识型员工倾向于拥有宽松、自主的工作环境,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在工作中,他们要求给予自主权,能按照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出色地完成任务。知识型员工心目中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并不仅仅为了挣得工资,而是有着发挥自己专长的愿望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因此,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中,他们更渴望看到工作成果,更注重他人、组织与社会的评价。(四)工作复杂、监控评估难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复杂主要指的是劳动的复杂性。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工作,劳动过程以无形的为主,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也就是说,知识型员工进行的大多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工作,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督既没意义,也不可能。而目前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早已不能够满足完成复杂工作对知识的需要,他们的工作一般以知识团队的组织形式出现,以便获得知识综合优势。团队工作使得个人的绩效评估难度变大。(五)流动性高、对企业忠诚度低知识型员工工作选择的流动性高,他们大多更忠诚于自己的职业而非某个企业。知识型员工占有知识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他们往往不追求“铁饭碗“,而是追求自我增值和不断的就业能力。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的工作很容易导致知识型员工的跳槽。跳槽率高是知识型员工的突出行为表现。知识型员工凭借自己的能力,频繁地跳槽到工作条件好、待遇高的单位。另外,许多企业不断开发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也从另一个侧面加速了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流动速度的加快,流动方式的多样化,流动结果的失衡,造成了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困难。

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分析

(一)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概述理论界倾向于个体在组织中存在三种期望,即维持生活、发展自我和承担社会责任。这三种期望均存在于每个组织和每个个体之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来看,他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发展自我和承担社会责任上。如果借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解释,则他们已上升到了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高度。金钱本身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并没有产生很重要的激励作用,他们追求在工作中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意义。对知识型员工来说,金钱虽然不是第一位的激励因素,但仍是重要的激励因素之一。这并不是说高报酬就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报酬是一种保健因素,有它并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如果没有它或不能保证公平支付就会导致员工的满意度下降。在当今知识资产倍受重视的时代,知识型员工的货币收入本身就已经比较高,其生理层面上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同时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知识型员工需要在人力资本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以掌握更为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其本身有一股强烈的愿望和冲动,要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有更强的自我实现需要。所以,在重视薪酬水平的同时,更应强调内在激励因素的作用。因此对知识型员工应该采取灵活的激励制度,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结合,注重内在激励。

(二)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研究数据

1.国内研究数据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其中国内学者张望军、彭剑锋(2001)研究发现,激励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前五位因素为:工资报酬与奖励(31.88%)、个人的成长与发展(23.9l%)、挑战性的工作(10.15%)、公司的前途(7.98%),有保障和稳定的工作(6.52%)。国内学者郑超、黄攸立(2001)对国有企业426名知识型员工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依次为:收入(48.12%)、个人成长(23.7l%)、业务成就(22.30%)、工作自主(5.87%)。

2.国外研究数据

美国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1989)以大量实证研究认为,知识型员工注重的前四个激励因素及其比重依次为:个人成长(33.74%)、工作自主(30.51%)、业务成就(28.69%)和金钱财富(7.07%);美国安盛咨询公司(1998)与澳大利亚管理研究院经过3年的研究,发现激励知识型员工名列前五位的因素分别为:报酬、工作的性质、提升、与同事的关系和影响决策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研究数据小结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类型的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加重视能够促进他们不断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与成长、自主和成就相比,金钱的边际价值已经退居相对次要地位。也就是说,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除了金钱以外,更重要的是其成长、自主和成就。三、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原则

了解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对于我们找到科学有效的激励策略起到了良好的指引作用。但是在激励的过程中仍须要把握一定的原则,方可让激励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良性的循环。具体原则如下:

(一)目标结合原则

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员工的个人需求。

(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的轨道上。

(三)引导性原则

外部的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这正的激励效果。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四)合理性原则

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当,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度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五)明确性原则

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要明确,激励的目的是要确立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第二要公开,特别是对分配奖金和制定福利制度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要重要;第三要直观,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时都需要直观地表达它们的指标,总结和授予奖励、惩罚的方式。直观性与激励影响的心理效应成正比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切不可忽视。

(六)时效性原则

要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七)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八)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价值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因此,管理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需求层次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四、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方法

一提起员工激励,很多人都会想到涨工资或发奖金。实际上激励是对员工需求的满足,员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激励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物质激励(加薪或发奖金)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其实还有许多其他途径。我们可以根据激励的性质不同,把激励分为非物质激励和物质激励两大类;非物质激励又分为:成就激励、自主激励,能力激励和环境激励。

四.一非物质激励

(一)成就激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工作时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特别是对知识型员工而言,工作更多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成就感。物质利益是发挥积极性的基本因素,但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已不是主要的激励因素。对知识型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比物质激励更有效果,可以持久地发挥作用。

a.成就激励是员工激励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知识型员工一般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常规性事务,追求的是对自身专项知识创造运用。因此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他们期待与向往的,攻克难关更能体现自我价值,激发工作中的激情。

企业要给具有十分能力的知识型员工提供需要十二分能力的工作,使工作具有充分的挑战性。另外,还可通过工作轮换和工作丰富化来实现。当知识型员工觉得现有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时,管理者可以把他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相近的另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岗位上去。这样,由工作轮换所带来的新工作内容,就可以减少知识型员工的枯燥感,使积极性得到加强。工作丰富化是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的垂直深化,可使知识型员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身发展。2.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者应经常深入组织集体活动,加强人际沟通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把企业建成一个充溢亲情的大家庭,使得员工有明显的归属感。

首先,在机构内部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让所有员工在既定的、大家认同的规则面前,公平、公开地竞争,在充分的发展空间内优胜劣汰;其次,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际沟通的制度,提倡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沟通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社交需要,使知识型员工取得的成果可以及时得到其他成员和组织的认司。B.根据作用不同,我们可以把成就激励分为组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绩效激励、目标激励和理想激励六个方面。

1.组织激励:在单位的组织制度上为员工参与管理提供方便,这样更容易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管理者首先要为每个岗位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和权利,让员工参与到制定工作目标的决策中来。在工作中,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过程享有较大的决策权。这些都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2.榜样激励:群体中的每位成员都有学习性。单位可以将优秀的员工树立成榜样,让其他员工向他们学习。虽然这个办法有些陈旧,但实用性很强。就像一个坏员工可以让大家学坏一样,一位优秀的榜样也可以改善员工的工作风气。

3.荣誉激励:为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颁发荣誉称号,代表着单位对这些员工工作的认可。让员工知道自己是出类拔萃的,更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

4.绩效激励:在绩效考评工作结束后,让员工知道自己的绩效考评结果,有利于员工清醒地认识自己。如果员工清楚管理者对他工作的评价,就会对他产生激励作用。

5.目标激励:为那些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设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向他们提出工作挑战。这种做法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激励他们更出色地完成工作。这种工作目标挑战如果能结合一些物质激励,效果会更好。

6.理想激励: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热情。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理想,并努力将单位的目标与员工的理想结合起来,实现单位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二)自主激励1.实行弹性工作制。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注意考虑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及价值,只要他们能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公司的任务,公司应给予他们这个自由。企业应充分信任它的员工不需要在经理的监视下也能按时完成工作,并能很好地平衡其个人生活和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包括弹性工作时间、在家办公等多种方式。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弹性工作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利用网络终端在家办公,不仅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性,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办公费用。2.鼓励员工参与管理。知识型员工一般来说不习惯于受指挥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所以,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考虑到这一特点,企业一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允许员工制定他们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调用;同时,给予知识型员工一定的权力,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给其提供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产生责任感。下放决策权,谋求决策的科学性,求得知识型员工对决策的理解,使员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会到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三)能力激励

为了让自己将来工作得更好,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能力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激励和工作内容激励满足员工这方面的需求。

1.培训激励:培训激励对青年人尤为有效。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在许多著名的公司里,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正式的奖励。

2.工作内容激励:用工作本身来激励员工是最有意思的一种激励方式。如果我们能让员工干其最喜欢的工作,就会产生这种激励。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兴趣所在,发挥各自的特长,从而提高效率会计毕业论文范文。另外,管理者还可以让员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安排的工作,工作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四)环境激励

1.政策环境激励:单位良好的制度、规章等都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这些政策可以保证员工的公平性,而公平是员工的一种重要需要。如果员工认为他在平等、公平的单位中工作,就会减少由于不公而产生的怨气,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2.客观环境激励:单位的客观环境,如办公环境、办公设备、环境卫生等都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在高档次的环境里工作,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都会向“高档次”发展。

四.二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的内容包括工资奖金和各种公共福利。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因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是普通员工的共同愿望,它决定着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同时,员工收入及居住条件的改善,也影响着其社会地位、社会交往,甚至学习、文化娱乐等精神需要的满足情况。

虽然物质激励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已经不是主要的激励方式了,但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知识型员工也有物质需要,因而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当然也离不了物质激励。1.提高知识型员工的金钱收益对知识型员工来说,金钱报酬是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企业必须根据员工贡献的大小,给予员工与其贡献相符的金钱报酬。对边际产出最大的员工要给予高酬。另外,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即让知识型员工通过一定形式获取公司一部分股权的长期性激励制度,使知识型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既提到了知识型员工的金钱收益,又可以长期保留和吸引优秀的高级人才。

2.保护员工知识产权的收益权知识产权保护是与人才激励机制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在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中尤其重要。由于知识型员工工作的创造性,在其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产生一些具有知识产权的成果,因此,企业必须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知识型员工对其知识产权的收益权,以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促进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发挥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五.小结

总之,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和激励需要成为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需要结合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以及知识型员工的个性和需求以全面整合出有效的激励体制,更好的促进知识型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的知识篇3

(一)工商管理培训没有得到重视很多企业虽然顺应潮流开展了相关的工商管理课程,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对工商管理培训有着足够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企业,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培训表示不理解。这样一来,在这些企业开展工商管理课程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员工在进行培训时也只把培训当做任务,没有认真的去进行工商管理知识学习。

(二)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落后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的落后,是很多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方面,国内很多的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采用的都是“灌输式”的培训方法,使得学员在进行学习时不能充分理解理论意味较强的工商管理知识。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每年的工商管理培训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将与时俱进的工商管理知识更新到培训中,使得工商管理培训难以引起学员的兴趣,并且也难以达成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培训考核制度滞后考核是督促学员认真进行工商管理知识学习的良好手段,所以也是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一些企业的考核内容非常简单,以便使员工顺利通过考核。这使得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本身对学习也不甚重视。因此,培训考核制度的滞后,也是影响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重要问题。(四)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工商管理培训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因为想要长期聘用一个优秀的工商管理培训教师,就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来资助教师到国外进行进修。这使得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没有认真的选择工商管理培训教师。而教师存在的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不过关等问题,将会影响培训的效果,从而使企业根本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工商管理培训。

二、提高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途径

(一)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就可以使企业领导和员工重视起工商管理培训,从而用端正的态度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自觉的完成工商管理学习,进而提升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为了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首先要对企业领导阶层进行工商管理培训重要性的知识普及,使企业自上而下的对工商管理培训重视起来。其次,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重要性的宣传,使企业员工了解到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从而使员工将工商管理培训当成自己的责任,进而认真进行工商管理学习。

(二)对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进行改革企业要积极的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改革,从而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首先,要采用“大脑激荡法”等各种形式的培训方法对学员进行培训,从学员的需求角度出发,来进行培训方法的选择,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其次,要不时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将一些最新的案例加入到培训内容中,从而贴近学员的生活,使学员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学员对工商管理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

(三)完善培训考核制度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要对现有的培训考核制度进行完善。首先,要为学员创造一个好的考核环境,使他们认识到企业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其次,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员进行考核,从而真正了解学员对工商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再者,要适当增加考核内容的难度,不以学员通过考核为考核目的。总之,只有使学员重视起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才能真正的督促学员进行工商管理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

工商管理的知识篇4

论文摘要:阐述了知识管理与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指出将知识管理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应用,有利于对企业的商业应用开辟新的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和维护高效循环的知识流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以迅速的、非线性的和不连续性变化为特征的新型电子商务环境对知识管理的实施构成了新的挑战,同时,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快捷性和多向性等优势,也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泉。但是,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融入知识管理理念,不能有效地发现、组织和利用知识,将会导致很高的失败率。目前,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大体侧重以下两方面:相关概念及二者关系的研究;整合二者的策略和技术框架研究。其中,前者为后者的研究确定了基础,后者又对前者的理论和技术起支持作用。本文试着将知识管理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应用,希望能对企业的商业应用开辟新的路径。

1相关概念及二者关系

1.1相关概念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简称Km)既是一项实践,又是一门学科,它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令人兴奋的是:在起步阶段预计会出现的错误都未发生,而所建立的实践与理论基础却愈发坚实、不断壮大。知识管理包括能推进整体核心流程的所有方法和工具。该流程至少包括4种核心活动,即在组织的所有地区和级别产生知识、存储知识、传播知识及应用知识,以通过紧紧围绕增加价值的业务流程来提高组织绩效。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是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和需求的实体为了跨越时空限制,提高商务活动效率,而采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数字化传播技术等电子方式实现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的一种贸易形式。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商务理论的人是其核心。

从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与知识管理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专家提出了一个面向知识管理的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定义:电子商务就是人们将科技手段用于知识管理以便提高组织内外价值链活动的效益,辅助价值链活动相关决策的制定,从而达到商业目标的一种方法。电子交易、协同商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知识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1.2二者关系电子商务和知识管理彼此不同,却又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二者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组织在复杂的商务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商务模式的演化和发展趋势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传统的BpR和eRp企业面临着两大问题:a.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企业很多的商业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进行;b.无形资产的重要性逐步高于有形资产。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与组织外部的密切联系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加强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经验的协同及共享来解决。企业的商业模式必须通过变革,将知识管理整合到电子商务中,最终形成知识商务(K—Commerce),如图2所示。知识商务是以知识产品为交易对象,以网络为知识流通渠道的商务活动,是创造并转让知识的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

2策略研究与技术框架

2.1策略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管理策略就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知识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并对其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战略谋划、策略、战术和管理方法的集成。新时代的企业商务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把组织过去的历史知识作为预测非连续变化环境的工具,并以此决定未来行动方案的知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为此,国内外的研究者对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

2.1.1Km核心问题是要同时关注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国内学者认为,电子商务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可分为信息技术和战略过程两方面。也有学者根据知识的存在形式不同和企业的需求不同,将知识管理战略分为编码化的和个人化的两种知识管理战略模式。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各种战略并不是不相容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分情况分阶段同时实施。

2.1.2Km的具体实施途径。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增进企业对外部知识的利用;加强企业知识网络建设;提高个人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等。国外的一些研究者在具体分析商业环境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实施对策。

2.2技术框架技术框架的研究为电子商务中的知识管理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目前,主要的技术框架有以下几种:

2.2.1基于知识链的研究。构建这种技术框架的实质是一种基于知识链模型过程分析的方法。企业知识链的各个环节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类型的知识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沿着知识链,将不同的技术整合到各环节中,处理不同类型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转化和提升。

2.2.2基于智能的研究。构建这种技术框架主要考虑的是非结构化数据的模式定义问题,成功解决该问题将有利于知识的重用和系统的弹性。目前,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工具,如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语义网络和智能等,在电子商务的知识管理实施中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智能。

2.2.3基于知识门户的研究。近几年知识管理技术中eip取得了很大的进展,B2e的eip迅速成为当今组织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但是,知识门户不同于企业传统的信息门户,它是一种合成了商务智能和知识管理的集中桌面环境,用户与商户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3iBm全球化公司的知识管理

3.1引入知识管理“竞争力、利润率和睿智的领导”是解释iBm如何引入知识管理的几个关键词。它成功地将知识管理转化为LotusDomino应用软件——只用于支持交流和沟通。这个创意被称为“知本管理(intellectualcapitalmai1一agement,iCm)”,“知本管理”已经制度化,知识管理也在iBm全球服务公司和iBm全球产业集团中更为正式化。iBm的知识管理并非单独割裂的解决方案,相反,它是为优化客户关系的CRm计划的一部分。知识部门与应用部门间的知识关系,如图3所示。

3.2基础设施和系统管理部门的知本管理

3.2.1共享网络。遍布世界各地的“共享网络会议”每半年在欧洲和北美举行一次。会议对iBm所有员工开放,参会者自付旅费和会议费,这样可自动过滤出那些感兴趣的参会者。会议日程主要是参会者对最新的项目经验、结果和方法进行演示和讨论交流。组织者还从外面邀请一些发言人、客户或者科学家,以获得一些外部启示来激发创新思考。但会议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会间休息,这是长时间间歇,参会者可自由交流经验、想法(都是隐性知识),激发创意和解决方案。

最近的一个做法是把共享网络会议与“实践共同体”结合起来,这样与会者就能“打破界限”,与来自不同但十分相似领域的成员分享和交流经验。

3.2.2支持知识交流的知本管理工具。知本管理工具能实现卓有成效的知识管理并能改善服务质量,这些工具能把某个网络成员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传播给所有网络成员。知本管理工具是很好的例子,它说明了iBm如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知识管理的障碍及原因。

3.2.3知本搜索者。知本搜索者是自愿为知识管理项目服务的人,他们的工作是寻找知识来源并评估其潜能。目前iBm在全球有4o~50名负责系统管理服务的知本搜索者,他们扮演着iBm“知本管理大使”的角色,其成绩被纳入个人业绩评估中。知本搜索者还利用“共享网络”会议来寻找相关知识及相关人员。

3.2.4知识咖啡馆。“团队会议室”和“快速讨论室”都是Lotus的应用程序,能促进现实团队和虚拟团队之间的合作。在知本管理中,这些方法能促进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3.2.5方法储藏室。“iBm全球服务方法”是最佳实践方法“储藏室”,这些方法是服务或it解决方案的核心。它为专业人士定义共同语言、共同机制和流程。使他们能用一致、完整和最佳方式再利用并创造知识财富。为了优化利用“全球服务方法”,iBm采用了在线密码保护措施,要获得密码必须经过培训。

通过这样的方式后,如果共同体要为某种解决方案的某一阶段寻找标准方法,就可能产生新项目去开发“方法”。开发项目最好有客户参与,这样就能在真实环境中开发和测试新方法,然后再把它纳入iBm全球服务方法体系。

3.2.6沟通。iBm在知识管理的应用上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核心团队与其共同体之问的双向沟通。在其系统管理领域里使用了以下几种沟通方式:

a.采用企业网的一个网站最新的系统管理消息,以及一个专门的下载网站,用于下载重要报告和演示文件等。b.客户可进入专门寻找信息,还有一个下载专区为客户准备了演示文件。c.可从企业下载pDF格式的文件或直接在线浏览企业每季度发表的新闻期刊,可关注系统管理的知识领域和连接性知识等。d.定制电子邮件服务,提供系统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知本管理的最新消息和活动通知,可参考的客户信息等。e.使用LotusSametime电子会议系统举行网络会议,就系统管理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在线演示,听众可提问并得到解答。f.知本管理中专门的新闻组,接受提问并提供解答,从而弥补员工之间的信息差距。

iBm通过上述方式把知识管理的方方面面——知本管理工具、共享网络会议、方法、沟通等都联系起来了。

3.3整合工作内容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iBm将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称为e—woRKpLaCe(电子工作环境)。在“协作”环境里,即使是在不停移动中的iBm员工也可以连接到系统中和其他人进行交流。新进入iBm的员工们,时常不容易弄清楚有问题该找哪个部门,又该如何把信息、数据传递给合适的人,在具体应用程序中,员工可以进入系统,然后提交一个“需求”文档(如服务投诉等)。启动任务时,系统会自动按照需求分类触发解决这个需求的业务流程,然后信息自动顺着每个业务流程往下走,流程中所有对应的反馈或解答人员会在系统中得到“通知”,并会对初始的“需求”进行帮助和答复。内容和流程整合在一起,提高了实时反应能力,形成一种应用的环境。

4结束语

工商管理的知识篇5

关键词企业电子商务知识管理战略企业流程再造

随着知识经济的升温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急剧地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模式,为了在将来的竟争中取得优势,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电子商务知识、手段、技术来改造传统的业务方式,如客户沟通、雇员与伙伴关系、知识管理(Knowledemanagement,Km)等。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除了通过internet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供求信息,整合企业价值链外,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对所有信息进行深度的管理,这种对信息的深度管理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知识管理",而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又是电子商务战略三大目标之一。因此,要使得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威力,企业在开始实施电子商务时应将知识管理战略融入重组企业或经营模型转型及业务管理活动过程中,赋予企业管理的新观念、新规则和新价值。作为企业最高管理者在开展电子商务时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制定知识管理战略架构,它对于企业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将起着关键的作用。

1电子商务转型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战略

电子商务中许多革命性的变化正以其先进的知识以及其坚强有力的关系改变传统的商务规则。电子商务的开展,已使经济的性质发生改变,企业基于信息的竟争优势正向基于知识创造的竞争优势转移,前者变革相对较慢,一般的信息系统就能应付组织信息处理的需求;而后者变化相对较快、是以知识创造为基础的经济,是一套全新的概念和工具,它正在极大地改变我们在信息系统、战略、创新以及组织设计等方面的观念。当先进的电子商务开始改变长期一成不变的产业结构时,人们可清楚地发现,知识是他们唯一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消费者是他们的主要资产,渠道关系是其市场适应能力的源头。也就是说,在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转形过程中知识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已摆在我们的面前。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非常希望降低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淡化非自然的时间跨度、未预料到的竞争者的创新以及市场动荡等因素。因此,在实施电子商务时,应对转型过程及相应的知识管理战略作一些系统的分析。

实施电子商务时,企业转型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增加技术的复杂性及技术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顾客、合作伙伴的影响。随着复杂性及影响力增强,相应的知识管理范围也将扩大,以此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各个阶段的知识管理战略。

(1)信息。企业建立网站的首要目的是向市场有关公司产品及服务的信息,因此,它对公司的运营影响较小,风险因素主要在于网站设计的质量好坏及运作的稳定性。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是网站运营人员掌握网站建立的技能及网站内容更新的工具,如Frontpage、JaVa、服务器维护技能等。

(2)简单交易。企业将网站运营融入业务,并开始利用网站来接受顾客定单。因此需调整业务流程来适应网上处理定单和流程的变化,必须让所有员工都对业务流程有清楚的认识,并将大量有关顾客的信息(如购买偏好)融入知识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满足更广大顾客范围的需求。否则,就很容易造成经营混乱。

(3)复杂交易。该阶段的运营对企业知识管理及技能转移的要求更高。企业新的业务流程范围应扩大而取代原有的手工作业时的流程。顾客服务、财务、运营部门的角色及责任也应扩大,并要求对所有的部门进行重整与培训,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能及时获取并分析产生的各种交易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对于顾客偏好变化的应变能力。

(4)交易集成。在该阶段,企业将通过网站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组成闭环的价值链,与各个成员形成知识共享体系,这些获得的信息被用来更有效地管理业务,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企业应制定正确的知识管理战略来获取并利用各种内部和外部的知识,成功的企业往往运用各种知识管理工具。如内容管理、数据挖掘等来筛选信息,获取商情,这样,他们就能更快、更好地对各种竞争态势及顾客需求进行预测并作出反应。

2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的知识管理战略

对于一个有众多部门的大型企业来说,要使它能够像大脑那样迅速、流畅、和谐地对外界信息做反应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然而,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需求可以成为现实,只要信息系统构建合理,企业就象大脑那样可以敏捷地对外界作出正确的反应和对信息的处理。把电子商务技术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和人类的创新能力协同组合起来,使电子商务技术在知识管理的功能(外化、内化、中介、认知)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来,在外化功能中我们要引入数据库系统、文件管理系统和搜索工具等信息技术,以外部储存库,如数据库、镜象系统等的方式捕获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分类,识别出各信息源间的相似之处,用聚类的方法找出企业知识库中各知识结构间隐含的关系;在内化功能中我们需要引入网络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借助它们来发现外部储存库中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知识资源,以解决实际中的知识利用问题;在中介功能中我们需借助于群件产品、企业内联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等技术自动实现知识需求和知识源的最佳匹配;对于认知功能,可采用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既有助于加速交流,提高知识收集和知识利用的效率,又极大的降低了进行知识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知识管理的水平。从而,增强企业敏捷反应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为此,企业应创造一个系统来持续地获取并管理电子商务所需的系统及工具的知识,该系统作为企业专有知识宝库的重要部分,应保证将这些知识转移给企业员工,让所有需要这些知识的员工都能及时获得。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管理知识还需不断更新,适应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若企业采取将电子商务技术外包,则更须重视与外包公司的知识管理协调,以保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获取网站运营的合适经验。总之,在速度主导的竞争时代,如果要想利用电子商务来扩展自己的业务,来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把知识管理充分有效地开展起来。

3电子商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战略

电子商务企业要实现高效的知识管理,只有在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效益。电子商务企业战略性知识管理的核心是把握住工作流程,这些流程是确保公司顾客服务及管理与供应商的关系的关键。因此,企业在管理流程中应尽可能具体详细地指明过程中的依赖关系、每个过程中的核心动活动及这些活动的功能。而且这种流程管理还应具有动态性,不仅着眼于现有的流程,还需考虑将来的流程变化。

电子商务再造过程的知识管理战略作为企业建立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不仅要考虑流程管理,而且还要在这些流程上建立优先的顾客接触点。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顾客接触点价值体现在商家给顾客提供的无形服务上。同样在网上交易中,选取恰当的接触点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这些服务不仅体现在顾客能从企业网上迅速购买商品,完成交易,更重要的是体现工作效率。具体说来,在组织架构上要彻底打破知识流动中的组织等级观念,拉平企业的组织结构,以知识交流为核心重新构建基层组织,并尽量设立以项目为核心的临时性知识交流组织;在知识应用中,也需要将企业的知识资源合理地在业务流程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企业应具体分析交易流程,将它与拟要实施的电子交易流程进行比较,精确地确定出顾客接触点。总之,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实施知识管理时,一定要首先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从而在知识的分配、流动、共享、整合上彻底消除金字塔式等级组织形成的刚性瓶颈,实现适应知识管理的柔性化、敏捷化组织。

4结束语

企业电子商务知识管理战略主要关心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性知识生产与共享的环境,通过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保证个人有价值知识的最大化和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最大化。知识管理战略在这一方面主要侧重于社会化、知识外化和整合。因此,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框架来更好地推进知识管理战略。首先,注意商务战略的转变。与传统强调和依靠长期预测不同,在"新"电子世界开展商务要多用"场景规划"之类的技术理解未来的演变,经常应注意审查商业模式。敏锐地观察市场并积极响应,这样才能更快地创造知识,发现"商务理论"与动态变化环境的差异。其次,注意技术使用模式的转变。即要有效协调现有技术和新技术,使静态的计算机系统能描述动态商务环境的流程,跟上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并重视组织知识过程的转变,重点要强调更新现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并在电子商务中应用。通过鼓励实验、重新思考,促进行动反思和新知识创造,寻求更好、更适合动态虚拟环境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促进企业知识创造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高洪深.企业电子商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润彤.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工商管理的知识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资源知识管理

认互联网作为主要载体的电子商务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极其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为了在将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如何抢占先机,获取领先优势,进而把握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中,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可以把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及积累的时间经验和创新思想进行有效的挖掘、共享和利用,保持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优势。

1知识管理概述

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盖勒么·贝来兹·布斯塔曼特认为,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或显形知识。美国得而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结合我国的实际,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对有价值的信息,即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知识的强化,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价值评判和保护,以及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以促进企业知识化和企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2知识管理的内容

举凡有关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活动,都将知识视同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都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更进一步的探究有七大方面,包括: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创新的模式、条件、环境以及显隐性知识转换等;知识共享管理。如何通过知识转移缩小知识差距;知识应用管理。企业如何采取一整套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去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知识管理激励。设计一套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制度来构建的系统;知识管理技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知识管理的支持软件或工具;知识员工管理。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如何配合、知识员工的个人知识如何成为企业记忆、知识员工如何招聘与培养等;知识学习管理。企业如何通过五项修炼来使企业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

3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目标

知识管理的目标当然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知识管理包括:知识提取,透过知识地图、黄页、超文本的工具,让组织内的知识显而易见;知识分享,透过鼓励知识分享来发展知识密集的文化;知识分配,建立知识架构,如创造空间、时间与工具来促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知识化管理和整合。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最大影响在于社会经济环境、企业间竞争焦点以及企业战略三个方面。在经济环境方面,首先是基础发生变化,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形态,而不是工业经济下的劳动密集型形态。其次其主导型要素是人才,而不像在工业经济下的主导因素是资源与资本。知识经济中企业竞争的焦点在于谁能创造符合人们新的需求的事实标准,引导时代的潮流,比如微软逐渐将微软视窗系列发展成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事实标准系统。在企业战略上,企业投资战略重点转移到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同时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在竞争战略上,知识产权和各种专利技术成为竞争的武器;在成长战略上,由靠规模经济促进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成长。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应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适应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取得必须依靠员工的知识积累;第二,企业应具有永不间断获取各种新知识的能力,因为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第三,企业应具有高度集成性的特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到售后服务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电子商务的实施为企业实行知识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传达给企业这样的信息:只有通过知识管理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一方面,电子商务使企业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到企业所需的有用信息,并可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使员工的个人知识方便地转变成可以在企业内部广泛共享和恰当利用的“企业知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从市场和客户那里获得信息和知识,以及建立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机制变得十分重要,企业必须把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知识管理借助信息技术,以重整企业业务流程为突破口,将原先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进行通盘管理,共享信息、简化交接手续、缩短时间。对电子商务企业而言,知识正逐渐取代货币资本、劳动力等有形资产,成为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

当今世界,面对诸如竞争全球化、市场“微利”化等一系列新浪潮的挑战,客观上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更好地了解客户、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提高科技在产品中的应用,提高企业智力资产的价值。知识管理已成为全世界认可的最重要的解决方案,通过知识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发现、组织和利用知识,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响应能力、生产效率和技能素质,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4.1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和业务的改进,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知识管理通过以下几方面促进技术创新:①试验功能。利用它能试验出不同因素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目标市场定位是否准确等,准确预测销售状况,更有效管理产品库存;②及时性。由于数据的分析和提取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因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取所需资料。

4.2加快电子商务企业的响应能力

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快电子商务企业的响应速度:①测试功能。利用它可以评判不同商业活动、策略(如产品促销、新产品)等的响应度,识别实施不同方法产生的效果;②交互功能。利用知识库,可以直接与各种不同顾客进行沟通,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提供特定服务等。根据数据库中的个人记录的特有情况,容易与顾客进行个性化沟通,而且具有很高响应性。

4.3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生产效率

具体表现为:①适应功能。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实时资料信息,可以随时根据需要为营销活动选择合适的时机,达到活动预期目标;②智能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生产过程中,系统会根据需求数据库,提供合理的生产计划。

4.4拓宽电子商务企业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的渠道

现代竞争强调创新的速度,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提供知识获取的途径,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领先优势。具体而言,知识管理在该领域具有以下功能:①选择功能。通过知识管理能对员工的情况了解较多,所以可以针对员工选择有效的培训和评估渠道等;②学习功能。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流动。通过知识管理,员工可以迅速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能力。

5电子商务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

5.1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战略选择

企业要想成功地进行网上经营,实现企业的管理知识化必须掌握两个核心的知识管理战略。

(1)技术的知识管理。电子商务的系统是在电子交易的引擎基础上建立的,这些引擎应与公司的交易流程相联姻,才能完成从获取顾客到货运仓储,记账,付款的全交易过程。两者的完美结合,需要公司的系统管理人员熟悉各种电子商务技术方案配置及它们的功能,掌握系统结构及操作界面,将它们融入企业的知识仓库。为此,企业应创造一个系统过程来持续地获取并管理电子商务所需的系统及工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管理知识还需不断更新,适应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必须首先追求自己的差异化战略,而不是互相模仿或仿效传统企业,必须从仅仅聚焦于价格中脱离出来,聚焦于产品选择、产品设计、服务、形象和其他能使企业差异化的领域。有些企业通过创造自己独特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也有一些公司通过互联网与传统方法之间权衡的细分市场,取得了成功。

5.2电子商务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途径

(1)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以全面利用市场信息的工作流程为基础,更深入地在企业内部推动知识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简单地利用信息到分析信息,到主动的产生新的信息,保证知识在企业内部能够流通起来,使企业能以对市场的深入理解为核心,全面地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2)增进对企业外部知识的利用。这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过程,通过从企业基层到顶层对信息的收集与使用的规范化,提高企业各层次的信息使用能力与专业化程度。

(3)加强企业知识网络建设。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人们相互交流时知识得到发展。为了充分利用知识使用的外因性,提高企业对相关知识的互动利用,企业必须加强知识网络建设。

(4)提高个人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知识是个人认知过程的实现,而不是一种实物资产。同样,知识的创新也只能发生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当中,而且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创新。这就要求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个人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发挥其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苏.美国企业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

2魏刚.浅谈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北方经贸,2001(7)

工商管理的知识篇7

一、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

1.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人才开发战略的统称,企业战略是企业对企业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筹谋和计划。企业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最终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企业战略在工商管理和工商管理研究中根本不受重视,许多企业在发展中也没有给予企业战略足够的关注。如许多企业在提出发展决策时,都没有针对企业发展战略构建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也没有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企业战略才逐渐进入工商管理的研究范围并最终成为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跨国经营和多元化发展环境下,许多企业也将管理重心逐渐向企业战略转移,力求能通过企业战略管理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广受企业成员认同且需要大家共同遵循的文化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综合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精神鼓励、思想塑造的有效手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只有将文化手段、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综合起来进行企业管理,才能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鉴于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出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做出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工商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管理以及工商管理研究中的企业文化研究,其焦点都聚集在企业文化整合、文化形象、文化建设和文化影响等方面,在企业建设中,文化建设也被视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软实力。

3.企业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围绕经营目标对企业资产购置、资本融通、运营资金和利润分配的集中管理。资金和财产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也是企业所有活动的基础,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关系到每一个企业成员的切身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都要以资金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工商管理中,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是,根据财务目标来计算和评价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减轻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说到财务管理,就不能不提及人力资源管理。人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重视人的价值,协调好人力资源关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财务管理中的薪酬设计、工资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体系构建等,都是提高员工满意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二、工商管理的发展趋势

1.知识管理的地位不断上升。企业知识管理指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发展企业知识资源、激发员工学习潜能、知识共享为目标,以知识组织模型构建和管理方法实施等形式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知识在经济管理领域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知识管理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也得以提升。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资源共享水平,赢得竞争优势,以提高组织业绩,也成为企业经济管理关注的重点。工商管理视域的知识管理,以知识资本管理、知识资本共享为焦点,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管理来扩大

企业的市场范围,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工商管理条件下的知识管理,涉及知识服务、知识支持、知识发展、知识机会、知识创造等方面的内容。以知识管理战略为首,通过知识战略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是工商管理努力的新方向。

2.模糊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发展。模糊经营管理是相对于科学管理而言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在批判吸收科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传统管理哲学思想、管理方法而形成管理方法,模糊经营管理并不是一种没有界限、不定量、不规范的管理形式,只是这一管理模式的界限不是很清晰,管理定量和技术方法有限规范而已,它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旧是非常科学的。近年来,在常规管理外,许多企业的管理范围都朝物流管理、电子营销管理等方向不断延伸,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在即时生产中,本着无库存经营理念,采用模糊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人力资源调配来打造最佳工作群体,施行适合于各部门的管理方法,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必然会促使企业模糊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不断更新、发展。

工商管理的知识篇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

知识经济与知识的创新是息息相关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言人。管理方面的专家曾说过,创新不是一定要跟技术相关,也不一定非得是实际的物质。所有能够让有限的资源产生发展的前景并且能够发生改变的都是创新。由此来看,创新不但只包含了科学技术的创新,还包含了价值系统的创新、商业管理的创新等特点。应用知识的更新,寻求新的发现、新的思考、构建新的学说等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经济上涨的重要支撑力量。近代的美国的经济能够维持了十多年的增长高、膨胀低的情况,就是因为构建了将知识作为基础的新时代经济。美国的经济已经不再将钢铁等一些行业作为主要的支撑,而是依靠了微软等it行业。美国的这种新的经济方式就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型。由于知识经济的时代环境,信息技术开始飞速地发展,信息的传递变得非常方便、快捷,工商行业的发展也变得非常快。信息技术已经不断地融入到了工商业中,并且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商业发展的必然形式。如,信息技术跟财务方面专业的融合。还有新型的商业方式跟新型的工商业务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就足以证明。

国家之间新的国际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就是知识经济,各个国家都想要体现本国先进的综合国力,所以,世界各个国家都开始强化科技创新和教育的战略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特别值得注重跟各大高校的联合,把用于科学技术研究的费用都放在最好的大学与企业上,利用他们科研优势的转变能力,让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能够合理地融合起来,并且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运用高校多专业学科的特点,培养更加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从而形成知识的创新系统的中心结构。

知识经济与工商管理

每个国家想要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首先需要有知识产业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我们国家如果想要在世界的先进技术发展中有一席之地,首要任务就是培养拥有创新思维与能力的知识型人才。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发展时间并不长,它还处在高速发展和不断地变化中,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给这种变化添加了更多新的含义,让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从传统的重视专业性的知识转变成为不但需要掌握专业性的知识,还需要尤其重视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多样化的课外人文知识。在知识经济的时展中,工商管理人才在知识的框架与知识的系统化方面不但要拥有牢固的工商管理的专业性知识,还需要拥有广泛的基础性知识,以及掌握前沿的设备知识。拥有把工商管理的专业性的知识与多种学科的知识融合的综合性能力。

2.从以往的重视传递与学习已经成形的知识,转变为不但需要很好地传递与学习已经成形的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

3.从以前的主要按照理解知识的多少来评价质量,转变成为不但需要从理解知识的范围来评价质量,还需要重视从能力与素养的方面来评价。知识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都是知识经济时展的促进因素。在这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与培养方式和内容都被添加了创新化的概念。

4.从以往的着重强调综合性的发展,转变成为不但要强调综合性的发展,还需要重视个性化的发展。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应该拥有创新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相互补充的知识框架。不但要拥有实际肯干的精神,还需要拥有创新型的拓展精神,不但需要拥有高尚的品格,还要拥有效益的理念。

5.在工商管理方面,信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和不断创新,让人们取得信息与知识的方法和速度都产生了飞跃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会使人们学习知识的模式产生改变,并且还会影响到以往的工商管理的教育方式、内容等,从而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思维的结构。这些影响都对工商管理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商管理的知识篇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商管理活动,是一个在遵循效益、规则、权责、人本、系统等理念基础上,通过协调组织内部利益关系和组织外部利益关系,以实现具体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自觉过程。一般来说,在工商管理活动中,效益是管理目标,规则是管理依据,权责是管理手段。工商管理活动中,如果缺乏规则意识和依据,权责就无法落实,人本思想就会落空,管理系统也将出现紊乱,最终还会导致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完全实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工商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必须首先实现工商管理活动的规则化。应该注意的是,在规范工商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则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显性的和刚性的规则是法律,因此,实现工商管理活动规则化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工商管理活动的法治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于各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经济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之能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是实现工商管理活动法治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目前,国内外高等学校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育中,都趋向于将与工商管理活动有关的法律课程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传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法律课程的名称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英、美等国高校一般称该课程为“商法”,我国香港地区高校则称该课程为“香港商业法”。但是,总的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开设的该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大致相同,不存在根本性差别。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多设置了经济法这门课程,但是各高校对于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有的高校认为,该门课程虽然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但是该门课程的性质是法学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所以应当将法学类专业同名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移植,才能作为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此外,各高校对于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认识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高校将该课程视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选修的专业课程,有的高校则将该课程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专业课程。

 

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结构及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宄”课题组,对经济法这门课程的性质,以及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研宄,确认经济法这门课程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目前,虽然对于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性质和地位的认识已经确定,但是,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界对于该门课程的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宄还是较为薄弱的。其表现:一是对于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的研宄还欠深入,二是对于该门课程特有的教学方法的研宄也很不足。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影响了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目前较为迫切的任务是,在对该课程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宄的基础上,要深化课程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宽基础、懂经济、知法律、会管理、善创造、能应变”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基本内容的改革

 

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课程,虽然在课程名称上仅有一字之差,但是这两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在课程性质上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设置的目的是使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与工商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活动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后者在课程性质上属于法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设置的目的是使法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司法实践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能力。由于经济法课程与经济法学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不同,因此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也是不相同的,不能简单地将经济法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移植于经济法课程之中。当前,有必要以经济法课程自身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为根据,以从事工商管理类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原则,在充分考虑法律科学与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的关系的基础上,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偏离的状况。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经济法基本内容包括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但远远超出经济法这一部门法的范围。其基本内容涵盖经济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多个法律部门以及国际民商法等学科领域与工商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体来说,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论,介绍法理学基本知识、民法基本知识、经济法基本知识。第二,市场主体部分,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三,市场行为规制部分,介绍合同法、票据法、证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知识产权法、会计法、审计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四,宏观调控部分,介绍财政法、税法、金融法、国有资产管理法、价格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五,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分,介绍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我国各高校使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该门课程教材的名称不统一。有的称为“经济法学”,有的称为“经济法学概论”,没有体现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也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教材的名称难以区别。二是该课程教材的内容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内容缺乏清晰的逻辑联系,仅仅是对与工商管理活动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的简单罗列,并且教材中各种具体法律制度的介绍“各自为政”,“深浅不一”。三是该课程教材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并不完全法学的思维逻辑”,而且也未符合工商管理类学科所特有的思维逻辑,教材内容的表述没有考虑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商管理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四是该课程的教材内容的介绍一般都是简单地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逻辑上的归纳和演绎,缺乏相关法律条文的导入和实际案例的解析。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新编写该门课程的教材。首先,应当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的教材定名为“经济法律概论”,以体现该课程的课程性质,使之鲜明地区别于法学类专业的“经济法学”教材。其次,要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与工商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的体系,以使之与工商管理活动相关的各种具体法律知识融为一体,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第三,教材的表述应当“深入浅出”,体现工商管理类学科所特有的思维逻辑,符合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工商管理类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第四,该课程的教材还应当将法律条文、法理、实例联接成一个契合体,让学生在了解相关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并且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必须在原有的课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运用的是“一言堂”式的传统讲授教学法。近年来,各高校的经济法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传统讲授教学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扬弃,开始实施案例教学法。但是,目前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案例置于讲授的内容中,作为辅助讲授内容之用,并非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没有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因此,要充分吸纳传统讲授教学法、自学指导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合理内核,对传统讨论教学法进行改造和创新,使之成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所特有的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的知识篇10

20世纪中叶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最早始于哲学、文艺与建筑领域,随后席卷到政治、社会、经济和科技等诸多领域,受其影响,作为各学科综合交叉的教育与管理领域也出现后现代转向。后现代教育观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以及师生关系等诸多领域都与传统教育不同,强调针对不同学科的具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交互体验式的教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来说,传统的商科教育凸显对未来商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灌输,以打造能够高效地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使命,却淡化对学生的伦理与人格教育。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经典的工商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过于推崇理性主义,片面追求效率和利润,将人的情感和伦理因素边缘化。在1959年出版的《未来的里程碑———关于新的后现代世界的报告》一书中,德鲁克在管理界率先使用了“后现代”概念,他提出了后现代世界变革的四个里程碑,其中第四个里程碑就是教育。他认为,后现代是一个“教育大爆炸的时代”,后现代社会的教育应使人回归到精神价值上来,倡导将信仰作为医治现代社会诸多疾病的良方,倡导信仰在后现代世界的公司中的重要性。而在目前的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中,则充斥了功利主义导向和唯科学论,将伦理价值观等规定着未来工商管理人才行动方向的重要维度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体系予以边缘化。后现代主义者猛烈批判这种教育观,主张恢复情感、伦理、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在管理中的地位,并将伦理等社会性因素推演到管理决策的核心地带。根据后现代主义者的主张,工商管理学科应该强化和凸显商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商科专业类学生未来走向职场,面临诸多经济诱惑,极易在物质财富诱惑中丧失管理原则。此外,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进行商业伦理教育还能极大地改善整个社会的伦理氛围。由工业技术和实用主义观念冲击,现代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伦理与信任危机,而企业是商业伦理培育的基本单元,对商学院学生强化商业伦理教育可以提高被教育者的伦理问题识别能力、伦理决策能力及伦理判断能力,进而影响整个商业生态的伦理氛围,引领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由于特定的历史与政策原因,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功利主义导向更为严重。在扩招的背景下,各院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为目的,过分重视管理知识、操作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商业伦理教育。调查表明,在对我国115个高校样本的统计中,仅有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10所高校将商业伦理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另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18所高校将商业伦理类课程列为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包括“管理伦理学”、“企业伦理学”、“商业伦理学”“、营销伦理”、“领导伦理”和“会计伦理”等。此外,对工商管理学科进行商业伦理教育类的教研教改论文和课题也十分少见,从“中国知网”获得的数据看,从2008年到2013年发表在CSSCi核心刊物上以“商业伦理教育”为主题的论文只有7篇,而且主要聚焦于国外商业伦理教育以及我国mBa学生商业伦理教学,涉及的范围十分有限。最后,我国商业伦理方面的专门师资特别匮乏,很多教师都是商科出身,对伦理学等跨学科知识欠缺,未经系统化的商业伦理教育就直接走向岗位,致使商业伦理教学效果不佳。

二、工商管理学科商业伦理教学的国外经验

与国内不同,西方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历来比较重视商业伦理教育。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影响下,欧美高校教育者认为,企业应该对顾客、供应商、员工、社区、公众等各种利益相关者负责,培养有责任心的未来企业经营者是工商管理学科的基本目标,因而,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生应该将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以及研究设计等各方面纳入必要的伦理议题。美国的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委员会,将商业伦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集中负责处理企业内外部的伦理道德事务,并有详细和规范的伦理道德培训计划。与此对应,欧美高校在课程设置、研究机构和评价机制方面均有比较健全的商业伦理教育体系。统计表明,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90%以上的商学院就都开设了“决策与伦理价值”等商业伦理学课程,西方商业伦理研究机构达到300多个,专业刊物达15种之多,相关教材和专著数千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的商学院还专门组建了工商伦理系。美国的商业伦理教育以培育学生对工商管理的伦理议题敏感度为目标。未来的管理者事实上并非欠缺伦理精神,而是受传统“经济人”假设影响,往往在商业议题上对伦理问题缺乏认知和麻木不觉。商业伦理教学要帮助工商管理类学生认识到商业和社会需求、人类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对商业的是非曲直有清晰的价值判断,塑造有道德意识和责任心的商业管理人员;其次,在技能层面,提高学生在经济绩效和商业伦理的两难困境中合理进行决策的能力。最后,鼓励工商管理类教师参与商业伦理研究,进而对商业实践伦理水平的提升储备知识力量。美国商业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业伦理教学内容,一方面教授商业伦理学的基础理论,重点使学生认知到商业与伦理的本质联系,剖析市场与企业的伦理学基础;另一方面,讨论具体的商业伦理案例,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伦理决策水平,相关研究者将不断出现的商业丑闻和由于伦理问题引起的商业危机事件编进教材,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此开发学生处理商业伦理问题的技巧。在美国,商业伦理教学是一项倍受重视的系统工程,商业伦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专职教师或企业高级管理者提供的讲座,分组讨论的案例教学,灵活生动的故事,选择典型素材进行视频播放,围绕商业伦理认知而撰写的成长日记,以及走进现场的实践教学。这些方法从理论认知、实践观察、模拟体验、人生成长等各个层面强化学生对商业伦理的认识和学习。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和教育者探索商业伦理的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合作学习法、现场调查法、经历分享法、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法、道德模型运行法等教学方法。在各种商业伦理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方法在美国商学院伦理教育中倍受青睐,该方面有利于借鉴各种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现实情境中塑造德能兼备的商业人才。如麻省理工的斯隆管理学院将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因素介绍到课堂案例的研讨之中,启发学生重点讨论“历史、环境与伦理”等商业伦理问题,提高学生们运用伦理进行商业判断的能力。

三、工商管理学科商业伦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途径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认为,知识不具有绝对的客观性、普适性和中立性,基于理性主义、中心主义、实用主义的教学过程事假定教师及其知识的权威性,将学生视为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行动者,而事实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一种重新诠释和创造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创造者和讲授者不可能完全做到客观中立,难以规避其自身的社会背景和特殊价值偏好,因而教师不可能是真理的代言人,也不应被视为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因而知识是动态的开放系统,需要在怀疑和批判中才能真正获得发展。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充分认识到知识的相对性特征以及知识传递和传授中主观诠释、体验的重构意义,这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工商管理学科的商业伦理教学更是具有强烈后现代主义色彩,需要进行一场基础性的教学模式改革。伦理的传授和传递与相对客观、中立的科学知识的传授截然不同,其价值色彩浓重,而价值和文化的传授不能强迫而只能是被认同,因而在商业伦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性更弱,只能扮演一种辅角色。依照这种理念,未来工商管理学科的商业伦理教学应该尝试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路径:其一,师生角色转换,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商业伦理教师在商业知识方面具有丰富的积累,但不表明他同时是一位卓越的商业伦理实践者,因而商业伦理教育要破解教师知识权威的代言人角色,主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平等群体中的一员,教师只不过是这些平等者接触商业伦理理论与案例的首席解说者和故事讲述者,同时扮演参考者与协调者的角色。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单方面的传授,而是通过协商对话启迪或提高学生对商业伦理议题的敏感性。其二,回归事件,还原情境,进行体验式教学。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教学的使命是让知识在回归事件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者应对生活事件的智慧与能力,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基于生活事件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商业伦理教育应该把教学视为“即兴创作”“、情境再现”和“社会交往”体验过程,激发学生身临其境、直面利润与伦理冲突的能力,将商业伦理教学视为关于师生关于伦理议题的一种特殊体验技术。其三,启动自主学习机制,商业伦理教学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建构的自组织过程。商业伦理学科知识需要学生在对商业情境的理解中建构伦理的意义以在两难的管理困境中合理进行决策,这本质上是学生对商业知识和伦理知识的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和综合的过程。这种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提供启发性的故事和案例、情境,教学主要是学生通过自我理解、自主学习,对商业伦理的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商业伦理教学本质是教师参与的学生在真实性的任务驱动下进行操作性自我学习的过程,在其间,教师提供有关商业和管理目的的价值观冲突,使学生从各种选择困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创造性增长。

四、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商业伦理教学改革的政策建议

1.建议各商科院校开设商业伦理方面的必修课程。

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反映在教学环节关键的就是开设什么课程,以及该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扭转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商业伦理教育薄弱的形势,首先要从课程设置上重视商业伦理。统计显示,在被调研的10所港澳台大学中,有7所大学将商业伦理类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而且这些课程高达6个学分,在商业院学生课程体系中占有较高比例。加强我国商业伦理教学改革,必须要开设商业伦理课必修课,提高商业伦理在工商管理类学生培养课程中的地位。具体来说,这些课程的内容体系可以十分丰富和多样,如“商业的道德判断”、“管理伦理”、“会计伦理准则”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打造高水平的商业伦理师资队伍。

尽管在后现代教育观看来,教师仅仅是课堂的一个参与者而非权威控制者,但教师对于商业伦理教学效果的影响仍然是第一位的。商业伦理与普通工商管理课程的不同在于,商业伦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既涉及到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知识,又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商科知识,这就对教师的水平有极高的要求。而目前国内尚没有商业伦理方面的专业师资,兼有商科和伦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很少。只有伦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可能缺乏对商业常识和企业经营的理解而使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只有商科知识背景的教师可能缺乏哲学、伦理学基础而使教学内容专注于表面问题而不能使学生真正接触伦理精神的本质和掌握伦理分析方法。其次,作为跨学科的新兴课程,是商业伦理从业教师付出与收获往往难成正比,无论是在课程申报还是上,商业伦理学都面临严重的困境,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功利主义的导向下,优质的师资力量很少会投入到商业伦理的教学和科研之中。由此,高校需要支持商业伦理科研研究,呼吁有相关基础的各学科学者加入到商业伦理的教学研究行列之中,组建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并提供各种资源保障,打造优质的商业伦理师资队伍。

3.创新多样化的商业伦理教学方法。

如前文所述,商业伦理与其他课程的重要不同在于,需要回归到事件之中,让学生作为参与者身临其境进行自我创造。因而商业伦理的教学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经济效用与伦理道德结合,面向商业伦理难题与行动的教学原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放弃原来以自我为主导和权威的讲座式教学方式,创造性地使用辩论、案例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与现场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也可以邀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就伦理困境和教授座谈,与学生互动,启发和传递商业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力。

4.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提供商业伦理教育的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