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1:19

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设计策略

教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前,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有效的整合和归纳,是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一次重要审视和选择,可以说,教案质量的高低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注重教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及时对自身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进行反思和检验,更新自身的教案设计理念,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案设计的质量和品质。

在高中地理教案设计中主要包含的要素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其中课题名称是指一节课的标题;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是课程教学的指向和标杆;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读和评估之后,结合高中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能力和实际学习水平,对教学内容中对于学生有一定学习难度和理解障碍的内容,进行的一种预判,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攻坚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更多的教学时间和学习精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接受习惯等,选择恰当的知识传达方法;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对于整体教学时间和知识点讲解的一种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是课程教学程序的具体体现,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书面知识的一种呈现方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布置,体现出教材知识和教师讲解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加迅速正确的捕捉到教学内容的全部内容和重点、难点,体现出地理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教学反思是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对自身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示、板书内容的呈现以及学生的课程学习状态和学习状况,进行的一次总结性的审视和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师既要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出发,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也要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审视和思考,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反观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和调整,进一步完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课程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问题,就必须要从教案设计出发,完善教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程教案设计环节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课程教案设计的影响和制约,往往习惯于采取陈旧、落后的教案设计理念,不利于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质量的改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改进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的质量和品质,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意见。

首先,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教案设计时,应该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将学生的“学”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提升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和整体化,方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和消化,可以说,高中地理课程的教案设计是为学生的课程学习而存在的,只有使教案设计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才能使教案设计上安排的教学内容被学生所接纳和掌握,也才能完成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程教案设计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往往习惯于以自身的地理课程教学习惯和教学理念为先导,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教案进行设计,而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使得教案设计的内容和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需求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教案设计教学作用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针对这种教案设计问题,教师在进行地理教案设计时应该及时的转变和调整自身的教案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将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适当的隐藏教师个人化的教案设计理念,使教案设计的方法和策略等更加符合学生的课程学习习惯,从而拉近学生和教案设计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被教师的教案设计所吸引和感染,能够更加有效的根据教案设计的内容,进行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和分析,从而提升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在进行地理课程的教案设计时,应该从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学科特性出发,突出地理课程教案设计的实用性和简洁性,突出教学重点,简化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提升教案设计的质量。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课程性质方面除了具有很强的学科性和理论性之外,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中,教师往往将教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对于地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很少关注地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性质和价值,从而使得地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不全面之处,影响了教案设计质量的完善和提升。

针对这种教案设计问题,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该将地理课程理论和地理实用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使二者能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使得教案设计的内容更加的充实和丰富,从而有效的激发高中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使地理课程教学能够向着更加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提升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的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目标设计;素材搜集;内容编写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调整改革,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教得有效、教的有意义,强调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地案例教学就被引入到学校教学之中。地理教学也开始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结合我国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低产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长江三峡、西南地区八个典型地区的具体案例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与开发问题。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指出要使用案例进行地理辅助教学。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也大量出现“结合实例”、“举例说明”、“根据有关资料”、“以…为例”等字眼,都是对案例教学的强调。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时教师如何进行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就成为教师主要关注的问题,需要教师做出相应努力。按照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实现地理案例教学的科学设计需要从一些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科学制定目标,为地理教学案例设计提供方向

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三部分内容:一是地理学科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理课程标准”,关于每一部分的地理知识具体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其中都做了相关的规定,教师要按照其中的要求为学生制定科学的目标。二是学生的需要,这也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依据的主要内容,教育就是人影响人的活动,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或者生活中的教育来影响学生。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案例设计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比如:高中的学生使用的具体例子就不能是初中水平的例子,都虽然都是案例教学,但是如果教师使用的案例是学生早已熟知的,那么这样的例子毫无意义,而且是对教师时间的浪费。所以案例教学设计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地理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提供的案例既是典型同时又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其三就是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就时间来看,既能满足学生当代需求,同时也能为未来的需要提供保障这是最好的;就空间来看,既能够满足个人需求,同时又能够满足学校、社区乃至民族的需要是最好的。目标选定好以后,要采用恰当的表述方式,既要包括知识方面的,同时又要包括技能和情感方面的,选择恰当的动词进行表述。

二、广泛搜集素材,为地理教学案例设计提供充实的内容

教育来源于生活,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变革。”他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高中地理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就是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最好诠释。所谓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地理教学采用案例形式,案例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来选择恰当的案例。首先,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广泛的搜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的工具,因此教师要通过网络来广泛地搜集地理教学的案例。另外,还可以通过地理教师间的探讨合作生成课堂教学案例,发挥团队的作用。每个地理教师可以将自身在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典型案例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内容在地理教师团队中进行分享,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彼此的合作生成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而且这种方式生成的教学案例往往既实用,又具有典型、实用性。

三、切实编写内容,为地理教学案例设计提供严密的文本

目标和素材都已具备,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设计,通过落实在纸面上的方式来组织想要进行教学的内容。尤其是对于新型教师而言,必须要将地理案例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所要采用的案例通过文本的形式来落实到纸面上,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组合实现有机的结合,发挥整体的作用,而不是将这些分散的内容零散地呈现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另外内容的编写过程,还包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用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些都要考虑到。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要通过这三方面来实现科学的案例设计,既能够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好的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于促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艳霞.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18).

[2]陈炳莲.高中地理必修2案例教学的模式与程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8).

[3]于向阳.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新探[J].知识经济,2010,(20).

[4]齐凤彩.高中地理案例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篇3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所选择的案例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所选用的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

1.1真实性案例应取材于真实的设计项目,而不能杜撰。最好是已建成的作品,使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图纸、实景照片或实地考察体会设计的构思过程、最终效果和具体使用情况,并可掌握从设计草图、设计成图到实际建成效果的逻辑过程。尽量避免仅限于设计图纸和效果图的“看图说话”。

1.2完整性案例应内容完整,例如基址概况、设计构思、设计图纸,图文并茂,如能配有设计者对设计过程的阐述、施工图纸、建成后的使用情况等内容,效果会更好。

1.3典型性针对居住区、公园、广场、道路等不同设计类型整理经典案例,案例中所体现的经验或者教训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进行拓展和延伸。

1.4启发性案例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设计思路,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1.5时空性每一个案例均处于“彼时彼地”的特有环境之中,所选案例不应只是“就事论事”,而应具有诸如周边环境、文化因素、气候条件等较为详细和丰富的背景资料,这样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设计的初衷和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虽已有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进步,应对案例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丰富其内涵。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师、学生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多个层次进行了创新教学的探索,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2.1教师案例讲解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加强针对性案例的讲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在这一层次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强调方法的传授。“就事论事”的案例教学无疑收效甚微,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通过典型的案例较好地掌握某一类型园林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法和独立分析研究的科学方法。在讲解案例时,可采用“w-w-H”分析方法:即wha(t该案例的具体设计内容),why(设计师的设计依据),how(设计师是如何实现和表达设计构思的)。二是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案例时,学生近乎是从对案例一无所知到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想法而参与讨论或提出见解,加之课上时间有限,不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全面了解案例的详情。学生仓促地参与,使得交流和探讨的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用预告的方式,在本次课结束时预告下次课会涉及的主要案例,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讨论时学生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思考,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参与会更加积极,也将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2.2学生案例解读布置学生完成经典案例解读的课下作业,解读的案例可以是教师指定范围(如选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每年评选的获奖作品),或者学生自拟(如学生自己喜欢的设计师及其作品),并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最后阶段,由学生作为主角,在讲台上结合ppt进行成果汇报,全班进行学习和讨论,由于学生已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有较好地掌握,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有较大的选择主动权,往往体现出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持续的兴趣。教师则在台下充当引导者和听众,倾听学生的独立见解,此时教师不应轻易地做出对与错的评判,使学生产生顾虑,束缚手脚,而侧重引导学生参与,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注重“方法”的传授。

2.3学生设计作业交流提倡学生在做设计作业的同时,完成“设计日记”,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接到设计任务书,到提交设计成果图纸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所思所想,如对基址的分析、构思的过程、草图的修改想法、查阅的相关资料、灵感的来源、总结的经验教训等等,最好是图文并茂的表达,其他则不作任何要求,以求真实完整。当作业完成之后,对设计日记进行梳理,并将优秀作品和日记作为案例进行课堂交流。

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房屋建筑学》

案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而将案例巧妙的引入教学活动中即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学生从属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多的参与、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果。而想要真正达到案例教学预想的效果,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才是重中之重。本文以《房屋建筑学》为例,介绍具体教学案例设计、实施步骤以及教学效果。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由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两大部分组成,该课程是通过对建筑构造理论知识的掌握能使学生具有设计小型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授说教式的“填鸭式”教学,课堂多是枯燥、空洞的,学生吸取知识效果不佳,并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殊性,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建筑工地的实践经验,认为案例教学法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通过实验班的试用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结合本人对于《房屋建筑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学案例的设计做以下几点总结。不足之处望指正。

1《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的具体设计

1.1案例情景设计:例如,假设在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生活区东北角空地上建设一综合楼,建设场地是一幅中间高,两侧低,高低差达5m,填土深度达十几米的松填地段,东西方向宽约50m,南北方向长约70m。该综合楼完成功能为一层生活区(包括水泵房、学生食堂、教师食堂,库房及其他生活服务区);二层为活动区(包括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馆、篮球馆等);三层为办公区(包括教师办公区、学生社团办公区等);屋顶为不上人屋面。

1.2案例问题提出:根据场地情况及建筑功能要求,分析场地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间的平面关系组织场内各种交通流线、布置道路、出入口等合理确定建筑物平面布置;根据各层功能要求进行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环境条件及使用要求,解决建筑物在高度方向的布置问题;从该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美观角度做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根据建筑物功能类型做好抗震、防火等设计。

1.3案例实施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深入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实际问题收集相关资料,规范,强化感性认识;然后结合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组织课堂讨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该案例。

1.4案例实施过程:学生通过调研、查阅资料解决以上提出的建筑设计前期难题,并提出初步设计方案。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所作设计方案进行阐述,说明设计观点,以及设计依据,和大家一起讨论、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最终在不断的修改完善后即可上板作图,审定成图。

1.5案例成果评定:教师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最终的设计图情况进行总结评定,结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分析、对比、讲解。对学生的成果不足之处加以指正,合理处给予肯定认可,并鼓励学生不断创新,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进行多次反复,不但理论能很好的联系实际还能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1.6案例教学效果: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规范,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初步设计。

2《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的实施步骤

2.1精选教学案例。精心选编适用于教学的案例这是实施《房屋建筑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并真实有效的工程实例,进一步删加、润色,形成适于教学的案例。

2.2展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可以运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来展示教学案例,教师对案例做些基本的介绍,并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课堂讲解。学生应人手一份文字资料,便于课下继续探讨。

2.3讨论与分析案例。案例分析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案例中的内容与房屋构造原理、建筑设计知识联系起来,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使学生真正参与起来,得到解决问题的启发。

2.4总结和评价案例。教师这个阶段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讲述自己对该案例的理解与设计想法,并和学生展开讨论。

3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应用的效果

《房屋建筑学》课程较为枯燥,理论、记忆内容较多,案例教学利用案例为学生制造真实情景形象、生动,改变了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案例教学在《房屋建筑学》上应用有一定的效果,通过案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推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绘图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当前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的方向。

4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热点。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改革尝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从传统教学法过渡到项目教学法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并且案例教学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

[2]韩雁娟,朱文正.房屋建筑学教学课程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01).

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

1.引言

项目和项目管理实践从人类社会开始形成而开展社会活动时就已经开始了,经过项目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的不断努力,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单独的专业或者学科[1]。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工程建设领域渗透到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活动中,项目和项目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1]。在教学领域中,教研活动、课程教学、实践项目教学等均可以应用项目管理技术以增强教学效果[2―6]。在高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甚至学校的效能管理等方面,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也有了较成功的实践[7―9]。

现代项目管理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约束条件下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1]。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或者设计是高校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并在考虑自身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制订的大学生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具有明确的目标,每间隔一定时间就需要修订或者设计,每次修订和设计均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充分考虑相关的人员、教学条件等资源约束因素。由此可见,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符合项目的若干特征,其本身就是一个项目。因此,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可行的,更是合理的。本文结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特征,提出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并对模式的应用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思路,能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水平,从而更充分地利用高校现有资源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的提出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的问题。一般来说,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等。培养目标旨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体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的唯一目的是形成学生的基本的理论素养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即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目标分析、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时间分析等。应用项目管理思想中的项目相关利益者概念、项目活动分解方法和项目活动进度控制等方法。因此,提出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如:图1.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

图1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

在目标分析阶段,旨在确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培养目标是培养计划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安排的最终依据。培养目标的相关利益者包括外部相关利益者和内部相关利益者。外部相关利益者包括家长、用人单位、教育管理机构等;内部相关利益者包括学生、教师、教辅行政等。这些相关利益者各有不同的诉求,结合自身的利益或者对信息的了解情况对培养目标的期望不一样。所以确定培养目标必须综合考虑各相关利益者的主要期望,力求协调好多方的不同利益和期望,做到求大同而存小异。

课程体系的确定旨在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不同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课程设置必须针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利用项目管理的wBS技术将培养目标细分为具体的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要求,然后将这些细分的具体要求进行汇总整理,将相近的技能要求纳入同一门课程,最终形成针对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在确定课程体系后,还需要将课程按照先后次序安排到各个学期,并确定每门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借助项目管理技术的活动分析和时间分析方法,可以用网络图法首先确定课程间的逻辑顺序,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多寡和教学目标要求确定每门课程所需学时数,最后按照学期的课时数限制将课程分配到各个学期而得出具体的培养计划。

3.设计模式应用实证分析

应用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利用高校资源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利于提高人才的针对性和毕业生的就业率,有利于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强化教学效果等。实施中需要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培养目标确定要慎重。培养目标是整个培养计划的灵魂,如果目标确定不合理,那么培养计划注定是失败的。确定培养目标前要经过充分调研,准确把握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家长和学生的求学期望,同时要注意借鉴学习同类院校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二是在目标分解和设置课程体系是要严格按照培养目标的需要设置课程,务必做到不设置和培养目标不相干的课程,课程内容务必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坚决杜绝因某教师擅长某课程而设置该课程的“看人点菜”式设置课程。三是在课程进度安排上注意兼顾课程之间的内容上的逻辑衔接关系,尽可能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为清楚地展示模式的应用过程,本文结合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介绍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应用过程。

由于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已经存在多年,已有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质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但是,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社会需求,学校在汲取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并不固守已有的模式,而是以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思想开展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优化工作。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研阶段,二是设计论证阶段,三是完善确定阶段。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融入了三个阶段之中,从而使得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了立足实际、定位准确、内容合理、安排科学、符合需求、特色鲜明。

调研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当前培养方案的不足和优点、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发展趋势等,确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保留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经验,汲取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精华,为最终打造科学而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设计论证阶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往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汲取相关院校的先进经验,并充分考虑各方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后,以教研室为单位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初步设计。然后,由学校统一组织,邀请同行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同本学院专业教师一起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研讨会,充分收集听取各方意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我们首先进行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分解,同时结合我院工商管理学生的具体情况,抽象出相应的实践技能要求和理论学习要求,针对两者的具体要求,设计和相关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我们又运用了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技术,利用网络图分析了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

完善确定阶段:根据设计论证阶段的意见,由教研室结合具体情况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至此,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确定,最后报学院和学校教务部门审批后确定。

4.结语

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充分考虑了人才培养方案各相关利益者的不同诉求,从方法上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质量,可以有效地避免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缺陷。在运用该模式的同时,可以采用项目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全过程,从而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更加合理和科学,并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应用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模式必将进一步为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戚安邦等.项目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傅慧.项目管理在技校教研活动中的应用.教育导刊,2001.7:35-36.

[3]王芳,王秀平等.建立项目管理机制促进教改不断深化.中国高等教育,2001.5:35-36.

[4]陈惠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项目管理.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1):266-268.

[5]邓晓红,赵锦锴.基于项目管理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107-109.

[6]马玉慧.运用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协作学习过程管理.电化教育研究,2009.4:82-85.

[7]黄建平,罗道全.在教学管理中实行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继续教育研究,2002.1:69-70.

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篇6

【关键词】西部地方院校;居住区规划设计;新疆农业大学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是城乡规划、建筑学、房地产等城建规划类相关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各类居住区内用地安排、住宅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及各类基础设施规划、竖向设计及综合经济技术等诸多方面,目的使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的编制程序、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与综合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奠定专业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城镇住宅的需求不断增加,不仅体现在需求的“数量”上,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市场对居住区规划设计人才具有现实的庞大需求,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对城建规划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而由于新疆自身的各类条件的限制,很难吸引到内地高水平大学的规划设计类人才,因此培养本土相关技术人才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这也对西部地方院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城乡规划专业实力雄厚的高校,如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已形成了完整、系统、成熟的教学体系,但对于西部地方院校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而言,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规划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发展尚不成熟,教学条件、思路与方法等方面亟待改变。本文结合新疆农业大学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对西部地方高校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适合西部地方院校实际的教学改革对策和建议。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新疆农业大学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前身为新疆八一农学院,成立于1952年,1995年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大学,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农、理、工、经、管、文、法等七大学科门类的一所多科性农业综合高等院校。随着地方市场对城建规划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十年来,新疆农业大学逐步开办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园林规划、房地产开发管理等专业,其中居住区规划设计均作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新疆农业大学各相关专业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授课模式,其中理论课部分为52学时,采用板书或多媒体课件,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用地布局规划、建筑布局、交通规划、绿地规划、管线规划及综合经济技术等方面;实践课一般安排10学时左右,主要安排对农大周边古城花园、盛世家园等小区进行参观,在课堂对国内一些经典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效果不佳

首先,目前新疆农业大学虽然有不少专业均开设了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但总体来讲教学授课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辅助一些案例分析,这虽然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快速地系统了解相关理论和知识,但从学生生源结构来看,新疆农业大学大部分学生都来自新疆的广大农牧区,这些区域居住多以传统村落或牧民定居点为主,因此学生缺乏对现代城市居住区及小区的直观认识,会出现学生无所适从,不易理解的情况,而且对所学理论和知识无法应用,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2.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薄弱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一直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特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关键环节,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甚至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地方市场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多,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而目前包括新疆农业大学在内的不少西部地方院校因师资水平、资金、实习场地、实验条件等限制,该课程的教学以课堂理论教授为主,抽象概括的理论空洞乏味,缺乏感染力。虽然辅助一些案例分析,但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学生无法对相关理论和知识透彻理解,灵活应用,致使学生在实践中比较盲从,由此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缺少主动思考、探索、创新的能力。目前新疆农业大学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安排了一定的课程实验环节,但分配的课时数太少,仅有10课时左右,以小区参观和分析为主,并没有安排学生亲自动手设计的实训环节,也没有编写专门的实验指导书、设计任务书等系统的配套材料,以及建立实习基地,安排毕业专业实习等,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讲授———实习实训相结合的综合教学体系。

3.地方特色教学案例匮乏

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性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是重要的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目前新疆农业大学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安排了一定的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但相关案例多是选取一些课本上、网络上的优秀或者经典案例,这对学生通过案例理解相关理论起到一定作用,但这些案例与学生所熟悉区域的居住区状况差别较大,使学生觉得很遥远,很难与实际的例子联系起来。新疆位于北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冷夏热的温度特性和全年较干旱的湿度特性,因此居住区在规划设计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例如与东部地区不同的建筑采光要求,建筑防寒、防风沙要求,绿化植被的耐旱耐寒要求等,同时新疆在民族、文化等方面也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例如建筑使用功能、外立面等需反映当地特色风貌,而教材和网上很多案例多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居住区的经典案例,无法反映不同地区在气候、人文方面的特殊性和特色性,因此收集和创建新疆地方特色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库对相关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新疆农业大学各相关专业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考核目前主要是通过平时表现与期末笔试考试或者期末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对于笔试考试学生常采用死记硬背甚至抄袭来应付,课程论文复制撰写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原始的单一考核方式,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更重要的是,对于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规划设计类课程来讲,这种考核模式不能有效引导学生重视和提高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削弱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5.教学虚拟化,与社会和市场脱离新疆农业大学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些案例,以及课程实验中所给的分析任务大多是理论化、虚拟化的,与新疆现实和地方联系不紧密,学生无法到真实环境中去体会,没有体验设计过程,也无法掌握实践设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实践教学环节一定程度上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没有与社会和市场的真实规划设计需求相结合。同时,学校尚未与当地规划设计企业建立联系,教学呈现虚拟化,与社会实际和地方市场需要严重脱离。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要改变教师带学生、课堂理论灌输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案例教学和问题驱动式教学,加强课堂交流互动;开展实地调研,现场教学,提高学生感知和认知,选取学校周边的典型居住小区,积极开展现场教学与讲解;广泛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制作微课视频,活跃课堂气氛;依托校园局域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创建网络第二课堂,采用翻转课程模式,促进学生课堂与课后学习相结合,通过创兴和丰富现行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2.突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在丰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课时数从目前的10课时提高为3周,即在夏季学期安排专门的课程设计,期间安排2天的认知实习,选取乌鲁木齐市不同类型的典型居住小区,包括多层小区、高层小区、别墅式小区、民族特色小区、老城区传统小区、山地坡地小区等,安排专车由老师带队,与学生一起进行现场调研踏勘,并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居民访谈等,使学生对现实情况和居民需求有足够的认知;依据地方特点,编制完善专业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和设计任务书发放给学生,由2~3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2周的方案设计与修改,期间聘请社会专业规划设计人员进行设计讲座,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最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和答辩,邀请规划公司专业设计人员参与评图和答辩。

3.创建地方特色案例库,完善地方特色课程资源

案例资源是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在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基础上,依托新疆真实的规划设计项目,搜集反映地方自然地理气候特点,地域民族及文化特色的不同类型的案例,创建新疆特色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案例库;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新疆地域特色,收集图片、影像、视频等其他重要的教学素材,完善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资源。

4.完善考核方式,建立多层次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课程单一考核方式,增加考核的方式与种类,包括平时考勤、调研情况、理论试卷、课程设计图纸等内容,设计图纸的评判采用公开展示评图、作业展评与答辩等模式,在学院醒目位置设置专门的展示区,将学生设计图纸张贴展示,进行师生自评、互评和共评,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设计成果具有更公平、更公正、更公开的特点;此外,聘请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对学生的设计成果以实际工作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建议,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身设计成果与实际工程的差距,并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际工作中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工作流程及感受。

5.增强院校、校企合作,打造开放式多层次学习交流平台

改变现有的教学虚拟化、闭门造车的现状,与兄弟院校、校外规划设计企业,例如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佳联建筑规划设计院等疆内著名的规划设计机构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互动,互相参观、学习,吸取优点,共同进步;同时与规划设计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实习等搭建平台;学校与企业合作在学院设立联合工作室,使其成为开放办学的一个平台,学生以个体和团队形式参与教师的实际工程项目,强化实践教学与实际项目的结合;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区内外各类规划设计竞赛,重视对学生个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丽娟,苏阳.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6):36-37.

[2]杨光杰.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规划师,2011,(10):111-114.

[3]赵丽艳,汪殿蓓,李国元.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214-215.

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篇7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精选典型的幼儿园教案、幼儿园教学活动视屏作为基本的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之中,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幼儿园教案的结构和设计要求,解决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学与用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二、观摩学习

学校出面与有关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例如,建立见习与实习基地,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到幼儿园观摩相应的教学活动。当前幼儿园可用来观摩学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学生通过观摩,了解幼涸耙蝗丈活各环节的安排,还可学习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例如幼儿园教学名师评选、教学技能大赛以及各个幼儿园的“教学能手范教”“老带新”等活动都可作为学生观摩的机会,争取到现场观摩[2]。

三、校内实训教学

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教学的任务,以配合运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方法进行教学。可设置三大典型任务:

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学会设计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方案(包含自选内容设计和教师指定内容设计及观摩活动录像后的还原教案),撰写说课稿等。每个领域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先由教师讲解设计要点,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设计的原则,再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教案。

二是批改方案任务,即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先由学生互相批改所设计和还原的教案及说课稿,并提出问题。学生修改之后再由教师统一批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是说课试讲任务,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和说课稿。例如:“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或项目(设计或还原活动方案,撰写说课稿,小组选优共同制作活动方案ppt和教具)――各组展示活动方案和说课稿的ppt(每组15分钟)――师生共同评析修改ppt展示的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教师有效点拨、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活动方案和说课稿的结构和撰写要求)。”这一“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有个人任务项目和集体合作任务项目,在完成这一任务和项目的教学中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生能直观形象、自觉主动地理解活动方案设计和说课稿的结构、思路和撰写要求,能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撰写说课稿[3]。

四、校外实训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践教学,由教师、园长对学生的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和评析,最后学生进行反思提升。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深入到每个班级中,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方法,把握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熟悉幼儿教育的规律,在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过渡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如何与幼儿平等互动、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和生活经验等。这些内容都是身为幼师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五、区域环境布置

将区域环境布置任务与美术教育课程相结合,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园区域环境布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活动室,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美术材料或废旧物品等进行区域环境的创设。通过实践,学生可设置不同类型的区域:超市、图书区、表演区、手工区、自然角等,并进行展示、互评及教师评价与总结,从中找出问题并改进提升,既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主题环境布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共同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并改进,最终形成定稿,再为学生提供活动室,以方案为基础,准备充足、丰富的材料进行环境的创设,包括墙面环境的创设和区域环境的创设。学生可利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来布置,完成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多以理论为指导,突出实践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与课外学习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训结合,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强化学生幼儿园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说、教、评等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月晓.“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教导刊,2015,7.

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篇8

一、我国mBa会计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课程设置模式不一

在mBa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几种不同的模式。有的学校开设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内容的会计学课程,有的学校开设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的会计学课程,还有的开设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公司理财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的会计学课程。课程设置不一直接导致各学校会计学课程内容设计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别主要是各校的教学资源不同所造成的,如果mBa所在的学校会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一般开设的会计学课程门数就比较多些,学员所学到的会计知识就更全面、更扎实;否则,可能就是对会计学知识的一个粗浅了解,两种模式下,培养出的mBa人才在会计知识方面必然就会有很大差异。

(二)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

课程设置的不一,造成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有的mBa院校教师侧重于会计要素的核算,强调其核算的合规性,并从审计、监督的角度解释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实际只是涉及财务会计,而将管理会计、报表分析另外单独开课,对会计知识深入不够;有的院校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的内容融为一体,甚至将财务管理的有关内容也吸收进来,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但易造成囫囵吞枣;有的则侧重于以报表阅读、报表分析为目的,教学内容围绕会计报表的主要项目,介绍会计相关政策和方法。教学内容侧重点的不同,直接导致教学效果千差万别,培养的学生会计专业知识水平不一。

(三)教材选用的不同

目前国内mBa会计学教材的选用上,不外乎两种取向,一是选用国内编写的教材,二是使用国外引进教材。国内的教材符合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贴近学员的工作和生活,更具系统性和操作性。但国内很多教材忽略了mBa学员的背景,采用与会计专业相同的风格,过多地拘泥于会计要素的具体核算,侧重于会计业务的处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而较少对财务信息分析及实际应用的案例进行讨论,不能很好地满足mBa教学的特定要求。国外引进教材案例丰富,实践性强,还可以使学生接受国际会计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的实践研究成果。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使用国外教材严重脱离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学员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中。

(四)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

案例教学是mBa教学的特色之一,选择适当的案例和恰当地安排案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mBa会计学师资大多由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担任,所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在这种传统教学法下,学生的地位被忽略,所以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些教师尝试采用案例教学,但很多案例都是照搬别人数据、资料,选用不经典,对案例所涉及的会计理论理解不够透彻,学生并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学生对所学习的理论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消化,收效不大。

二、对mBa会计学课程建设的分析

(一)教学目的

mBa会计教育是一种非专业的会计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常规的会计教育所培养的对象都是将来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培养的目标是高级会计人才。因此教材和教学都侧重于讲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主要教会学生怎样记账、算账、报账,怎样组织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以及怎样进行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等。而mBa教育则不同,mBa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mBa学员开设《会计学》课,不是要培养会计工作者,而是培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即能够看懂报表,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

(二)教学内容

常规的会计教学中,会计核算是重点,会计核算的技巧主要体现在编制会计分录上,学会编制会计分录,实际上就学会了记账,这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功。这部分知识对mBa学员却相对不重要,但如果不讲,学员不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就无法真正读懂会计报表,因此可以考虑在讲授会计核算时,有意识地淡化会计分录的编制,把重点放在介绍核算方法和会计政策,以及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和会计政策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方面。

(三)教材选用

既然现有国外、国内会计学教材都不适用mBa教学的培养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自编教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会计理论创新,mBa会计学教材的建设应在明确mBa教育的应用性特点、突出mBa会计学的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特点、充分考虑mBa学员不同专业背景的特点、加快案例建设的步伐,全面推进案例式教学的基础之上,把握以下原则:(1)注重会计核算与管理活动相结合,不要过分强调会计的技术性;(2)突出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主观人为因素的经济后果,强调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3)重视与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联系;(4)强调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5)通过适当的案例分析,强化财务会计的实践运用。

(四)教学方法

mBa学员来自制造业、商业、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甚至政府管理部门等各行业,其接受教育的背景千差万别,在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但也有些学生本身就是财务出身,甚至已经取得了Cpa资格证书。因此,面对这样一个异质性的群体,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课程间相互独立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而应当代以案例教学为主,课程相互融合、师生“互动的”、注重管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mBa教学中,思路和能力的培训可能比单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三、对mBa会计学课程建设重构的设想

加强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诸多方面,是一项整体性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针对mBa会计教育是培养有效运用会计信息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笔者对mBa会计学课程的设计提出一些设想。

(一)关于教学内容设置

应充分考虑到核算与管理的结合,以管理需要为核心安排,可围绕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讲述《会计学》内容,同时引入有关管理会计知识。mBa会计学的重点应放在讲述会计报表,特别是四张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具体包括:充分强调对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熟悉业务流程重点环节的核算与管理。将传统教学中按会计要素和项目讲解会计核算,改为按企业业务循环来讲授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方法。结合具体会计准则和实际案例,让会计核算更贴近学生的生产管理实践;建立多维成本观念,引入管理会计中的机会成本、差量成本、沉没成本等概念;会计报表部分,大量引入上市公司的鲜活案例,介绍典型行业会计报表之间的差异,说明报表结构与报表分析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注、阅读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会计职业操守与道德的教育,重点介绍各种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职业道德,说明虚假会计报表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尤其是企业领导应承担主要责任。

(二)关于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编写目的是把学员培养为成功的决策者,而不仅仅是“记账员”,所以,mBa会计学教材应尽量采用中国企业的现实做法,对会计学的一些新领域,如会计职业道德、内部控制等,也作出阐述,以突出本书的实用性和广泛性;在形式上,尽量采取归纳式的阐述方式,立足于从当代国内外企业的运作现实人手,由浅入深地介绍会计学的相关理论、会计实务和会计管理等,使教材更通俗易懂。具体思路为:集会计原理和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为主体,以管理会计知识为辅助,以会计报表的阅读和理解为主线;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会计的概念、原则、方法;以业务循环为切入点,做到灵活化、情景化;最后,以一家上市公司的实际年报为例,介绍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三)关于教学方法

针对mBa学员来源和管理阅历较为广泛的特点,积极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和全面参与”。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弱化理论、强调应用;弱化操作、强调分析。具体做法:一是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协调。在每次讲新内容时,首先由教师利用比较短的时间讲授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内容,然后布置案例由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再由教师总结案例,并结合案例系统讲述有关知识,形成“以案例讨论为主体,教师讲授为辅助”的教学格局;二是教师的典型案例展示与学生的自行案例采集恰当结合。教师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对典型案例进行展示并加以剖析,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自行进行案例的广泛采集与分组集体讨论,同时要求学生将讨论结果在课堂上予以陈述。通过案例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三是提高案例选取质量。案例质量取决于是否来源于实践,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否与理论教学知识点相贴近。

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篇9

一、在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教学往往采用讲授法,以“教”为中心,即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提供教学资料,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教法”制约了“学法”,造成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完全被动,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大大下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则通过教师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深入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在电子设计中,对于同一工程可能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因此,围绕同一案例,促使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非常重要。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电路实例故障的思考、分析和辩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经验、启发创造、激励探索、提高能力的过程。在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适应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解决课时少、容量大的矛盾,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二、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案例设计及选择的原则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也称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具体来讲是指社会存在的、能够对教学中的基本理论或原理进行说明、阐述、分析以及引起争鸣讨论的行为或事件[3]。教学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案例操作,掌握课程中的理论、原理、操作方法、技巧等,加深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4]。一般而言,在选择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

教师在课前要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做到有的放矢。案例的内容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此外,还要考虑案例在教学环节中的适用性。

(二)实效性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教师要多选用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典型事例作为关注点,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趣味性

从案例内容来讲,趣味性是可读性的主要元素;从学生心理来讲,趣味性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所选案例应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

(四)适中性

案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做到难易适当。太难的案例往往使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进而丧失参与的兴趣;太简单的案例,不仅降低了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无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

(五)完整性

案例教学不同于通常教学中的举例,其最大区别是案例具有完整性、综合性特征。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实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迥异并且有诸多优点的教学方法。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迁移到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教学中,但如果教师对此不做深入的探究,实施起来很容易陷入误区。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相对稳定的操作模式(见图1)。下面笔者以图形输入和文本输入混合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为例,谈谈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一)案例设计

对于这一教学环节,笔者设计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四人智力竞赛抢答器的案例。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阅读案例要求,力求引起学生的反应,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奠定基础。

(二)案例分析与功能分解

笔者首先对相关资料用多媒体展示,引出数字电路设计过程,提出自上向下的设计思想,并用多媒体演示框图,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即以半开放式分析,指导学生从数码显示器到译码器、编码器分步设计电路[5]。这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例如如何使译码器正确显示三号和四号选手的数码3、4,以及如何使译码器和编码器正确衔接,通过人为地在电路中设置故障,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三)设计理论与方法讨论

经过前面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情绪达到了亢奋状态,急需交流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所惑,急需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笔者安排学生汇报分析结果,并组织学生评议。之后,再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讲解、释疑,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四)案例综合评价,提升学习水平

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经常会跟着思维惯性走,这样在认识上难免产生一些偏差。为了规避这些偏差,笔者运用多种方式从阅读案例的能力、分析案例的能力、已有经验、合作参与意识、思维拓展情况、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评价、反馈,促使学生查缺补漏,自我改进。

(五)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在案例学习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简要写一个案例学结报告。该报告中包含是否达到案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在案例的基础上是否有拓展和创新,并写出创新和拓展的内容与方案;对设计中仍然存在的困惑,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5]。

而笔者在课后也及时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包括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换成其他案例效果如何?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是否深刻?讨论氛围是否和谐?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创新、不足之处分别在哪里等。这样的总结和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的属性,有助于使教和学双方都显得有活力,形成一种较好的良性循环。在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理论授课过程中,我们实施了案例教学法,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eDa设计软件及VHDL语言。在电子设计自动化的课程设计中同样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在系统设计、方案论证、整机装调、选用新器件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学习过电子设计自动化这门课程的学生中有多人因为熟悉了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及电子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故障分析及调试维修的能力,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以及大学生桃战杯中曾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及河南省一、二、三等奖。这类学生在毕业设计和科研中,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强,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和好评,在应聘时全被用人单位优选。

四、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案例教学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传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在课时安排上要兼顾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教学方法本身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教学过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考虑到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以及教学内容的需求。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比例不能强求,要因内容不同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必须通过课堂讲授,要注意适当的选择案例,选择合适的讨论内容。

2.案例教学法就目前的运用效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案例的合理设计,特别是内容丰富、结构新颖、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设计较为困难,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于适应勤于思考,踊跃发言探讨的案例教学模式,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牢牢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宗旨,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冷场。

3.不能将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教学法混为一谈举例教学法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在讲解理论时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说明理论。而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师生的分析、讨论、交流,旨在发现案例中所蕴涵的基本理论或原理。

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篇10

【关键词】案例式,计算机,教学方法,实践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计算机教学法是在系统分析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计算机课程中的内容分解为若干主题和要素,有针对性地在这些主题上嵌入生动的案例,并通过系统的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能够将理论和现实案例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准备好的个案材料,经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案例式计算机教学法的应用

教师作为导学者,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提出建设性的学习方法。案例计算机教学法在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把应用的关键放在以下两点:一是教师要深刻理解所教授计算机课程的理论体系,并精准地把握计算机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二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种丰富的案例有机地整合入理论体系的计算机教学,并将两者和谐搭配,做到生动有趣但不流于形式,通过丰富的案例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体会。

在案例计算机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上,我们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寓教于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的兴趣,萌发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从而提高对教师授课的浓厚兴趣,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施案例计算机教学法过程中,我们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变,具体说,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案例式计算机教学方法和步骤。

2.1案例式计算机教学设计。案例式计算机教学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计算机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方法。案例式计算机教学设计需要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计算机教学材料和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案例式计算机教学设计是在实现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计算机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案例式计算机教学设计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计算机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计算机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计算机教学反思、计算机教学资源链接等内容。

2.2案例的选取。案例计算机教学法中的“案例”是案例计算机教学法实施成功的关键要素,这些案例应该是学生感兴趣并能产生启发和共鸣的话题。案例可以有多种形态,比如:生活案例、理论案例、时尚话题案例、互动案例、博客案例、故事案例等。案例计算机教学法的案例库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和生活进行大量的积累。

2.3案例与教学主题的有机结合。通过将所设定的案例有机嵌入主题,形成两者的天然整合和衔接,构成有机融合的整体,并且合理布控,设定好计算机教学时限和节奏,使课堂上能够将计算机教学主题借助嵌入式案例发挥到极致,并活跃课堂气氛,将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活泼,做到不拘泥、不枯燥。

2.4精心设计案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之前必须知道,学生现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达到何种程度。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案例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案例要有典型性,所选案例要能突出教学重点,能够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点。二是案例要有代表性,要切合实际,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师必须能驾驭案例。教师要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能一一应对。

2.5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讨论,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讨论氛围,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己或者是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合作进行分析和判断,开拓思路,积极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2.6学结和评价。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教师不必拘泥于程序化的评价结果,要从不同角度和结果来评价,作为最终评价者,教师要做到全面、准确、合理、有效。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到学生互评,通过相互交流,揭示出案例中隐藏的知识与技能点,并能够取长补短,使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加全面。

2.7拓展学习。随着学生逐步解决案例中所提出的任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然而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怎样才能让学生继续学习、拓展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对先前的案例进行加工,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留给学生做为课后作业来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并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能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计算机教学反思

经过案例式计算机教学后,教师应该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获取计算机教学信息,对计算机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不适当的案例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得计算机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这就是案例计算机教学法的教育反思。案例计算机教学法的计算机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案例式计算机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通过嵌入式计算机教学反思实现对计算机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嵌入式计算机教学水平。计算机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搭建了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协作,教学相长,学生通过案例计算机教学,真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拓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验证了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