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税收征收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1:51

公司税收征收方式篇1

关键词:一人公司;重复征税;课税模式

一、我国一人公司面临经济性双重征税问题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法人制企业与非法人制企业在征税要求上实行区别对待,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排除在企业所得税征收对象之外,只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一人公司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需先按《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再对自然人股东从公司分得的税后利润征收个人所得税,由此,就产生了对同一所得双重征税的问题。

(一)我国现行公司课税模式

基于对"重复征税"的态度不同可将目前世界各国对公司所得税的课征,在形态上分为两类:一是独立课税制,即把公司真正地当作区别于公司股东的经济实体,政府不对所谓的重复课税进行调整,对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课税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国际税收实践中,这是一种传统的观点,因此又称为"古典制"。二为合并课税制,认为公司是股东从事经营活动的工具,公司所得实际上为个人股东的所得,若对个人股东从公司获得的所得再课征所得税,系对同一人所得实施重复课税,采用该模式的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来尽量缓解或消除重复征税,如股利支付扣除制、双轨税率制、股利收取扣除制、归集抵免制等。[1]

我国对公司所得采取的是"独立课税制"。如前所述,基于对"重复课税"的态度将课税模式分为独立课税制与合并课税制,公司所得课税模式表现为对重复课税态度,即减轻、免除或者不作调整。一般而言,采取减轻、免除措施的为合并课税制,不作调整的为"独立课税制",我国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各自独立运转,并未在公司阶段或股东阶段对"股息、红利"的重复课税程度进行任何调整。因此我国对公司所得所采取的课税模式应为"独立课税制"。

(二)一人公司面临经济性双重征税

2005年10月2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增设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一人公司")制度。该制度经过公司法学者的再三建议后终于在公司法立法中被吸收。

一人公司也被称为"独资公司"或"独股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在一人公司中,股东仅仅只有一人,公司的全部出资均由该股东完成,由该股东设立公司章程,经营公司,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一人公司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公司因生产经营而产生的利润应当首先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在此基础上,一人公司可将税后利润分配给股东,此时,如果该唯一股东是自然人,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该股东应就税后分配利润,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就产生了对同一所得双重征税的问题。

重复征税是同一征税主体或不同征税主体对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税所形成的双重或多重征税。[2]重复征税依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税制性的重复征税、法律性的重复征税和经济性的重复征税三大类。[3]

二、一人公司经济性重复征税的缺陷分析

从法理上看,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法律上合格的民事权利主体,公司法人的投资收益是公司的利润,是公司的收入,当然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公司的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股东时,股东个人取得了收入,也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是分别针对公司和个人两个不同的主体征收的,两者之间并无冲突。

然而,我们必须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对股息的双重征税有悖税收的公平原则和经济效率原则,公司的利润与股东个人的股息收入出于同一经济渊源。"对同一所得,尽管税收债务人、税率、税基不同,但征收两种类似的税收也是不够合理的。由于一人公司的特殊性,对"一人公司"的双重征税对资源配置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使资本税后收益和资金成本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投资者和筹资人的投融资决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一人公司的双重征税会导致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之间资源配置的扭曲。从税收角度而言,新《企业所得税法》将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排除在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的范围之外,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人们为了避免双重征税,将倾向于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

其次,一人公司的双重征税导致股利分配和保留利润之间的扭曲。"一人公司"若将股利分配给股东,股东需按《个人所得税法》就所得股利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而产生双重征税,为避免此情况,公司将会倾向于将利润保留在公司而不进行分配;也就是说,双重征税的结果必然鼓励公司保留其利润不分配,以避免股利(股利包括股息、红利)的重复课征。

最后,一人公司的双重征税将导致公司在债券和股票之间筹资模式的扭曲。因利息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而股利所得要被双重课征,这就会鼓励公司以举债方式筹资,而不是以股份方式融资。此种扭曲会加大公司的负债,改变公司的资产结构,出现"资本弱化"现象,增大公司风险。

此外,因为一人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承担有限责任即对其双重征税,在理论上亦存在缺陷。众所周知,税收活动实际上是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再分配,因此,只有存在收益时,才存在收益的分配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存在收益,在理论上才可能有负税能力;征税与否,首先取决于是否有收益,这是征税的基础。[4]所以,公司或营利事业是否具有独立课税主体资格,判断的标准在于其是否具有量能课税能力,即根据能力决定是否具有负担租税能力。[5]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公司单独课税的依据之一在于:"公司享有特殊的权利与利益,得以强化其信用能力,具有无限扩展资本的可能,其竞争能力强于个人,须从税负上加以调整和平衡"。然而,因公司竞争能力强,就需课以税负,这不仅是对课税的依据在于经济能力而非竞争能力的量能课税原则的误解,而且也有违税法的竞争中立性原则。[6]更何况与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相比,一人公司的竞争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对一人公司单独课税,尚存在理论上的不足。[7]

三、我国一人公司所得课税制度的完善

(一)消除或避免公司经济性双重征税的主要模式

如前所述,公司的课税模式基于对重复征税的不同态度分为独立课税制和合并课税制两大类,独立课税制又称古典制;合并课税制又因合并环节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模式,所有的这些模式都着眼于如何处理双重征税问题。现行国际上主要的模式有:

1、古典制(Classicalsystem)

古典制以"法人实在说"为基础,认为公司和股东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公司的征税对象是利润,股东的征税对象是股利,因而认为无论是纳税主体还是纳税客体都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在公司课税制上坚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应严格地作为两个独立的税种分别课征,二者之间的纳税义务不存在连带关系,因而对股利的经济性重复征税不予缓解或消除。确切地说,古典制本身不是一种解决股利重复征税的方法,而仅仅是一种对待股利重复征税的方法。[8]

2、双轨税率制(Split-ratesystem)

双轨税率制,主要是对公司保留的利润和分配的利润按不同税率予以课征,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的利润适用较低税率,保留在公司的利润则适用较高的税率,借以缓解股利分配重复征税形成的过重税负。

3、归集抵免税率制(theimputationsystem)

该制度是两种税制结合的一种方式,是指对公司首先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对公司全部利润依照法定税率课征企业所得税;然后对于公司用于分配的那部分利润己经缴纳的公司所得税,可以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全部或者部分从股东个人从公司分配到的股息所得应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中进行抵扣。"当公司组织己经缴纳的公司所得税超过股东个人所获分配股息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时,其中还没抵免的部分,可以在下一课税周期进行抵免或者退还给股东个人,从而达到消除双重课税目的。"[9]

4、完全合并税率制(partnershipapproach)

完全合并税率制,也称为合伙法。不论利润是否分配,均归于股东,然后对股东课征个人所得税。这种制度不区分留存利润与分配利润,所有的企业利润都最终按个人所得税率征税,意味着完全抵消了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这种制度所保证的正是其他制度所渴求的东西。因为所有企业利润都是精确地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征税的,而且纳税人不能在企业留存收益推迟利润的确认中获利。[10]只是,对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大公司,由于股东人数多,而且法人股东持股比例较高,采用这种方法在技术上有许多的困难,并且公司阶段的税收完全消失会给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巨大影响。

(二)我国一人公司所得课税模式的选择

虽然双轨税率制具有变动小,易于征管的优点,只须对公司所得税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消除双重征税效果的同时,对政府的税收也不会造成重大影响,容易保持税收收入的稳定。但该制度的实行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同时也违反了税法中的竞争中立性原则,在差别税率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最终也只能适度缓解而不能完全消除双重征税的情况。

归集抵免制是目前各国在解决重复课税中最经常采取的一种模式,其优点在于它不受公司利润分配决策的影响,不管公司利润分配或是留存,都要全部课征公司所得税,公司之间税收待遇平等;公司所得税课征之后,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综合计算抵免情况,解决股息的双重征税,可能会促进股东进行更多的投资,也使得公司的股票更具吸引力。但归集抵免制方法在国际税收中可能会存在因国籍不同产生的歧视,而且计算比较复杂,对税收征管机关征管水平要求较高,存在难以管理和操作的问题,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11]

虽然完全合并税率制存在技术上的操作困难,但那是对于一般公司而言的。对一人公司而言,将公司所得直接归属于股东个人是可行的,因为一人公司只有一个股东;并且,一人股东对公司未分配的利润享有实际控制权,将公司所得归于个人也没有理论障碍。此外,采用完全合并税率制即不存在双重征税的问题,并且该制度有利于一人公司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之间获得税负上的公平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完全合并税率制中将不再对一人公司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将公司盈利所得(无论是否分配)视为股东个人所得,仅对其课征个人所得税,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税收规避行为,而且也符合国家保护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产业政策。另外,归集抵免制本来就是在传统公司课税模式中无法实现完全合并时的次优选择,对于一人公司而言,并无进行次优选择的必要。

综上,只有实行完全合并税率制,才能使一人公司这种特殊的法人制企业,在税法上享有与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其他个体经营形式同等的待遇,实现实质的公平。正如日本税法学者金子宏所指出的那样:"完全合并税率制主要适用于小法人、夫妻店、个人企业之间,并有利于它们之间获得税负上的公平效果。"[12]

参考文献:

[1]龙稳全.自然人一人公司所得课税法律问题研究--以课税模式的选择为中心[D].厦门大学,2007.

[2]马国强.税收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84-87.

[3]张守文.税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8-109.

[4]张守文.财税法疏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1.

[5]葛克昌.所得税与宪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1.

[6]李刚.对传统公司所得税理论的反思[eB/oL].http:///wz/wzl.asp?id=238.

[7]朱振,杨永磊."一人公司"面临的经济性双重征税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8]苑新丽.我国股息重复征税减除方法的选择[J].税务与经济,2004,(2).

[9]荣建华.论股息所得"两税一体化"的法律规制[J].现代财经,2008,(3).

[10]图若尼.税法的起草与设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4:892.

[11]王逸,姚涛.国家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的经验及借鉴[J].涉外税务,2006,(6).

公司税收征收方式篇2

根据winD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全年沪深两市共有688家上市公司合计3830亿股的限售股解禁,按照2009年12月28日收盘价计算,2010年的解禁市值为58429亿元,为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至2014年,10年中的最大解禁规模。对此,近几年全国各地国税部门开展了“大小非”专项检查工作,尤其是针对企业减持限售股所得进行征税(以下案例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国税局于2009年11月17日在“大小非”专项检查工作中的调查结果)。同时,我国现行只有《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而该部门规章是约束个人的,并非企业,针对企业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法律、政策缺位。这种形势无疑对企业在转让限售股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对企业法律顾问防范相应税收法律风险提出了新的任务。

一、限售股类型的厘定

现行法律、政策尚不明确,企业对哪些限售股的转让会被征企业所得税不甚清楚,因此,厘定限售股类型是必要的。国税部门在税收实务中将参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总监会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对企业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根据该《通知》,可将限售股分为三种类型:(1)股改限售股;(2)新股限售股,又称ipo限售股;(3)财政部、税务总局、法制办和证监会共同确定的其他限售股。这三种类型的限售股囊括了所有类型的限售股,换句话说,国税部门对任何限售股都是征收所得税的。

二、企业转让限售股的表现形式及国税部门的征税对策

结合相关真实案例,笔者发现,企业在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的过程中,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国税部门在税收实务中也采取了相应的征税对策。

(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股权未过户

企业在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的过程中,会出现“股权未过户”情况,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1)私下协议转让;(2)代持股票。

1.私下协议转让

一些企业通过私下协议方式将股票转让给其他公司,但股权未过户。

案例一:

a研究院1994年8月对航天金穗公司、航天金卡公司出资,投资成本为547.5万元。2000年11月在航天金穗公司、航天金卡公司、航天斯大公司基础上发起设立航天信息股份公司,这三个公司成为航天信息股份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因此a研究院成为了航天信息股份公司的发起人股东。1997年,根据《关于核定划转院民品总公司资本金的通知》(院改[1997]1511号),a研究院已将对航天信息股份公司的投资547.5万元划转到全资子公司北京万源工业公司(北京航天万源科技公司前身)。

由于企业各方面原因,a研究院一直未变更股东名称过户,a研究院持有航天信息股份公司的股票。

2003年航天信息上市,a研究院持有法人股9950000股,后增持至18905000股。2005年航天信息股改后,持有的法人股数变为17118477股。2007年5月6日解禁15390000股,其余1728477股于2008年5月26日解禁。a研究院自2007年5月,共减持航天信息30(/万股,减持收入1.41亿元,2008年减持381,34万股,减持收入9161万元,减持后,将收入分两次转入北京航天万源利,技公司。

北京万源工业公司2003年迁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2007年1月变更为北京航天万源科技公司,并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纳税,对减持航天信息股票收益已中报纳税,具体情况为:2007年减待3000000股,减持收入1.41亿元,并人企业收入,一并申报企业所得税。按照高新技术企业15%的适用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1449万元。2008年减持381.34万股,减持收入9161万元,并入企业收入,一并申报企业所得税。按照25%的适用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1352万元。

国税部门的征税对策:《公司法》第126条第2款规定:“公司的股份采取股票的形式。股票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因此,上市公司是以登记日在册的股东为准来识别股东的,允许股东行使其自益权或公益权的,在股东之间私下协议转让股票而来过户的情况下同意如此。据此,税务机关按照股权正上的名称来确定纳税人,行使征税权是符合《公司法》的规定的。至于其私下的协议,只有纳税人逃避税款的时候,才可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认可私下协议的效力,进行“特别纳税调整”。不过,是否认可私下协议,自由裁量权在税务机关。上述规定是否适合每一个个案则要具体分析,上述案例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该案中的名义股东为研究院,实质股东为某工业公司,但双方并未发生股权和收益权的争议;(2)本案中的股份减持收益已归某工业公司并已申报纳税,当时税务机关也没有提出异议;(3)除非有证据表明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规避国家的税收法律监管,否则应维持原有的征税方案;(4)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的企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是合理合法的。

2.代持股票

一些减持企业所持股票是代替无申购资格的公司或个人持有的,且减持后收益归无申购资格公司或个人所有,经2009年下半年北京国税局检查,此类问题在北京市涉及减持企业19户,减持金额40亿元。

案例二:

a集团公司授权和认可了其完全控股的下属单位s担保有限公司与惠州市B投资有限公司以a集团公司的名义共同投资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a股战略。s担保有限公司与惠州市B投资有限公司于2007年2月5日签定了《联合投资协议》。协议规定双方各购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股票1000万股(最终各出资33.8亿元),双方分别独立承担其投资的1000万股股票的盈亏及相关权利和责任。协议还规定惠州市B投资有限公司自主决定卖出其投资股票的交易时间和交易价格,由s担保有限公司代为卖出后将卖出股票所得划入B指定的账户。其中惠州市B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1000万股于2008年3月通过a集团公司的股票账户卖出,金额共计623,417,80430元,资金已转让惠州市B投资有限公司指定账户中,S担保有限公司所持有的1000万股至今未减持。

国税部门的征税对策:(1)集团公司为名义股东,广东某投资公司为实质股东;(2)股票的减持收入已实际转移至广东某投资公司,其投资权益已经实现;(3)该案中双方不存在股权与收益权的争议,也没有双方恶意串通规避税收法律之嫌;(4)因此,本案应由广东某投资公司在当地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为上策。

案例三:

北京a投资有限公司将持有中国平安股票39960000股于2007年转让给天津市B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转让金额4.42亿元,并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于2007年9月8日又签订了一份《股份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天津市B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暂不支付股份转让价款,于该股票全部减持后将全部卖出收入减去4.42亿元的转让款后,将余款全部打入天津市B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指定的账户中,当时未进行过户处理。

该公司于2008年至2009年将中国平安的全部法人股39960000股按照天津市B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要求全部出售完毕,取得减持收入19.57亿元,扣除其转让协议规定的,4.42亿元后按协议规定应当支付给天津市B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减持收入15.15亿元,该公司于2008年度通过子公司间的转账支付,给了天津市B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股票减持收入7.36亿元,至今尚余7.79亿元未支付。北京a投资有限公司对所转让的3996万股在2008年进行部分交割时,对交割部分申报了销售收入4.13亿元,申报了相应的成本9544万元,其剩余部分是在2009年交割的,其销售收入和成本该公司尚未进行申报。

国税部门的征税对策:(1)在该案中,天津某置业公司在受让股份后并未支付股权转让款,也未办理过户手续,因此,该公司尚未依法取得股权,其所享有的只是股份转让协议中的有关合同权利;(2)从股票减持收入的清算交割来看,双方也并未完成合同的有关约定,即未将减持收入l5.15亿元全部支付给天津某置业公司;(3)因此,应向北京某投资公司征收所得税,但如天津某投资公司在当地已完税部分可予以冲抵。

(二)初始投资成本无法确定

企业在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的过程中,会出现“初始投资成本无法确定”情况,具体表为两种形式:(1)无偿划拨;(2)法院裁定。

1.无偿划拨

一些企业在取得其主管单位或者母公司无偿划拨资产时,该无偿划拨的资产包括了限售股股权。

案例四:

B资本服务有限公司持有两支小非股票(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三支ipo股票(中信银行、宝新能源、招商轮船),不存在大非的情况。该公司持有的两支小非股票(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均系其上级公司,中国a集团公司无偿划转。解禁前,该公司持有招商银行非流通股18000万股,金额35000万元,2008年6月企业开始将其减持,目前累计已减持3953万股,占所持有全部招商银行股票的21.96%,累计获得投资收益88948万元;解禁前,该公司持有交通银行非流通股26850万股,金额54012万元,2007年1月开始解禁,但截至目前企业未将其减持。

国税部门的征税对策:对于无偿划拨型,不属于受赠所得。根据《合同法》,赠与应该是平等主体之间进行的、无偿的,受赠人接受赠与后有权自主处分财产。但划拨股权的情况下,主管单位或母公司将股权划拨给下属公司,下属公司与主管单位或母公司在地位上并不平等,下属公司取得股权后要服从主管单位或母公司的管理。尽管政策上对划拨股权成本的核算没有明确,但根据公平原则,可要求纳税人提供主管单位或母公司取得股权的初始成本。

2.法院裁定

一些企业所持股票是因债务问题由法院裁定取得。

案例五:

a房地产公司持有一只小非股票航天通信,于2005年7月28日获得证券代码6006772005,证券名称为航天通信的社会法人股841100股,于2007年9月10日前全部减持完毕。

(1)股权获得方式及股权成本:a房地产公司于1998年1月9日,1998年3月16H作为债权方与北京市B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借款协议,借款金额为180万元。后发生借款纠纷,上诉至西城法院,后经法院裁定,北京市B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将航天通信法人股841100股通过拍卖形式过户至a房地产公司,抵偿该笔借款。拍卖机构于2005年7月28H出具拍卖成交确认书,确认航天通信法人股841100股成交总价为1484700元(其中成交价为1414000元,佣金为70700元),a房地产公司于2005年8月12日对该笔股权进行了确认,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投资 1484700

贷:银行存款 1484700

该公司于2005年12月29日,将法院强制执行股权划转的相关差旅费及过户费等计人该笔股权的投资成本,收到了法院开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据,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投资 6098.50

贷:银行存款 6098.50

a房地产开发公司确认航天通信的社会法人股841100股,成本价为1490798.5元。西城区人民法院于2006年1月18日将股权金额1405000元划入该公司银行账户,该公司确认收回其它应收款1405000元,确认债务重组损失721095元(其它应收款账户中包括对借款预提的利息,经核对2006年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该损失未计人当年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

(2)股权减持情况:

a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7年将航天通信的社会法人股841100股全部减持完毕。该公司于2007年12月4日收到证券交易所股权交易款26653547.25元,未在收到当年转入投资收益,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26653547.25

贷:其他应付款 26653547.25

国税部门的征税对策:对于法院裁定型,应按法院裁定价格比较公平。

(三)投资收益抵减亏损

企业在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的过程中,会出现“投资收益抵减亏损”情况,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1)虚假亏损;(2)真是亏损。

1.虚假亏损

案例六:

a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减持其持有的“西部矿业”股票,取得投资收益9860万元,该公司在减持当年利用虚列费用和制造虚假亏损的手段,逃避缴纳企业所得税。该公司于2008年以初始投资成本1.5亿元投资鼎龙博远科技有限公司,但该公司在当年以鼎龙博远投资亏损为名将股权仅以9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海南金地矿业有限公司,实际投资亏损1.491亿元,此笔财产损失未经税务机关批准,自行税前扣除。经我局专项检查组前往银行查询鼎龙博远科技有限公司的2007至2008年度500万元金额以上大宗交易的资金流动情况,未发现a投资有限公司支付记录,无法判断其是否真实存在1.5亿元投资。因此,根据财税[2009157号和国税发[2009]88号文件之规定,对于a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度的投资损失未经税务机关审批,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2008年营业费用5700万元(发行费、

咨询费、顾问费、业务宣传费),管理费用300万元,财务费用3400万元(利息支出北京紫金投资有限公司、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信托费用),费用金额较大,不符合配比原则,经检查组前往有关部门核实,发现该公司取得的两笔费用存在疑点:一是取得北京易行商盟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具的服务费发票400万元,而北京易行商盟公司已经非正常注销;二是取得北京金奥通广告有限公司开具的广告费发票500万元,而北京金奥通广告有限公司已经非正常注销。其他费用检查组正在核实之中。检查组初步判定该公司存在虚列成本、费用,冲减投资收益的嫌疑,检查组将进一步加强调查取证力度。

国税部门的征税对策:如果该投资公司不能提出合法有效的证据证明其投资亏损,则应当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另外,该公司仅以90万元的价格将其1.5亿元的投资予以转让造成实际投资亏损1.491亿元。该转让协议和行为是否合法有效,是否有意规避税收法律监管,是需要厘清和思考的问题。由于该笔投资亏损未经税务机关批准,加之无法判断该公司是否存在1.5亿元的投资,故税务机关可不予认可。因此,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对该公司的投资损失不得自行税前扣除,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处理意见是可行的。

2.真实亏损

一些公司在境外提供劳务,前期投入较大,造成当年亏损,且该单位在当年获得股票减持所得,但因抵减亏损,在当年未缴纳企业所得税。

案例七:

B持有中信证券1只股票,1999年8月该单位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中信证券,认购中信证券6000万股,成本9600万元。2006年12月股权分置改革中该单位无偿支付404万股给流通股股东,86万股按每股净资产卖给中信高管,并收回股票款208,23万元,计人投资收益。2006年该单位将中信证券全部减持完毕,减持数量5510万股,减持金额8,33亿元。该单位2006年缴纳所得税23.49万元。检查中发现该单位主营业务利润6.14亿元,其中提供劳务收入0.18亿元,提供劳务成本6.89亿元。投资收益8.6亿元。该单位2006年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04亿元。2006年以前其注册地为天津,以前年度亏损已得到天津税务主管部门的批准,并开具亏损转移单。2006年当年的亏损主要是勘探4号钻井平台的检修维护保养费用较高造成的,成本全部在国外发生,并且已在当期计入成本,公司已进行内部审计。

国税部门的征税对策:《税收征管法》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第二十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依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款、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税款。”据此,境外的财务数据无法核实时,建议税务机关对照以上规定,看其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是否“报送税务机关备案”,如明显不符合规定,或没有报送备案,建议予以否认。另外,既然发生在国外的成本已计人公司的总成本,公司就有义务提供财务凭证和账册。税务机关也可以责令公司委托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阅存放在国外的凭证和账册,并出具专项财务报告。

(四)低价转让股票

企业在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的过程中,会出现“低价转让股票”情况。

案例八:

a公司共计持有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股823.3万股,持股比例为2.81%。该股票于2006年4月得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复获得了流通权,于同年6月9日与B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书》,将其拥有的航天长峰2.81%(823.3万股)法人股转让给B投资有限公司,以2006年一季度航天长峰财务报告中每股净资产2.58元(共计2124万元)作为转让价格,当时未过户,直到最终减持时也没有过户,2006年6月9日该支股票的市价为10.58元(8710万元)。B投资有限公司于2007年7月将持有的航天长峰股票8233万股全部减持,减持平均价,为16.6251元。减持收益1.37亿元于减持当期计入当期损益。另一方面,B投资有限公司于2007年取得朝阳区国税局《减免税申请审批表通知书》,同意对该单位按新办第三产业优惠政策自2007年1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止免征企业所得税。a公司与B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股票转让协议价低于转让当日股票的市价,涉嫌低价转让股票。

国税部门的征税对策:(1)此案涉嫌逃避税收监管,双方有恶意串通嫌疑;(2)本案中的股份从转让到减持均未过户,这表明双方所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未得到履行,因此应判定股东仍为某投资有限公司,由其缴纳所得税。

(五)核定征收方式

一些减持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核定征收,因此股票减持取得的投资收益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与实行查账征收的方式相比税款较少。经2009年下半年北京国税局局检查,此类问题在北京市涉及减持企业4户,减持金额3亿元。

案例九:

公司税收征收方式篇3

一、中心城区出租车行业的基本情况及其税收征管现状

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区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城乡个人收入的提高、红色旅游的推出以及人们出行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包括城市出租车在内的客运产业的发展。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共有出租车公司9家,按公司地方税收(不含出租车营运税收)的征管归属划分,其中区4户、青原区2户、市本级3户。到目前为止中心城区拥有的出租车辆共计382辆,其中由区负责出租车营运税收征管的车辆为343辆、青原区为39辆。以上情况说明市中心城区的出租车行业已初具规模,能充分满足出租车市场的需要,随着出租车行业的发展也为市市民出行和对外交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从市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历程看,前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早期没有专门的出租车公司,大多数出租车都还是车主个人以个体自主经营的形式进行营运,后来为了规范出租车行业的管理,防止出租车个人经营由于交通事故等带来的风险,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文件,要求所有出租车纳入出租车公司进行管理。目前具体管理操作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原以个体经营的出租车,要求全部挂靠出租车公司,行驶证上同时注明出租车公司名称和车主个人姓名;另一种是后面新发展的车辆,行驶证上只标明出租车公司名称。据向交警部门了解,下一步发放的出租车牌照只能以公司名义竞得。但由于出租车行业营运的特殊性,即公司无法据实监控和掌握出租车营运的实际收入及支出,不管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管理,公司对出租车的营运收支都无法据实核算,因此出租车公司内部对所有出租车都采取承包形式,公司主要以收取承包费或管理费为主要收入来源,购车的成本及营运的收支均由车主自理,公司只代办有关的缴费缴税处理交通事故等事项。这种管理模式在全国全省其他地区也基本上大同小异,这也符合我国现行出租车行业的现状和营运特点。

出租车行业的较快发展,给地方税收带来了新的税源,但由于出租车行业营运的特殊性,也给税收征管带来难题。为了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的税收管理,两区地税局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从目前看,对出租车行业的税收管理根据不同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征管方式:

一是对出租车公司的税收按一般企业的税收征管模式进行管理。包括对公司收取的出租车承包费或管理费及其他收入,根据公司财务核算情况,分别采取查帐征收、以票控税等方式进行征管,但由于出租车公司普遍规模较小,管理的车辆不多,因此出租车公司上交的税收也较少。

二是对出租车营运的税收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进行征收。原来经市局统一制定的标准是每辆车每月计税营业额为2500元,综合税(费)率为6.6%,每月每车应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个人所得税合计为165元,后由于油价上涨营运成本上升,为减轻出租车的税费负担,经市政府协调,月计税营业额调低至2000元,每月应纳税(费)为132元。从两区上报的情况看,2007年共征收出租车营运税收(不含车船税,下同)64773元,其中区44973元、青原区19800元,2008年1至3月共征收484942元,其中区472270元、青原区12672元。

目前两区对出租车营运税收的征收主要依托稽征部门,即主管地税机关都在稽征所设立车辆税收征收点(征收窗口),派驻专职税务干部驻点征收,稽征所协助把关,其征收流程是,稽征所在收取出租车养路费时,地税征收窗口同时也向出租车征收税款,依双方协议,出租车不缴纳税款就不得领取出租车养路费票。按理说上述流程对出租车税收的征收和监控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由于实际执行中,一方面稽征部门未能完全配合到位,存在大量的未交税款但养路费票已到出租车手上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部分出租车养路费采取全年一次交纳或每半年交一次的做法,以享受养路费缴交上的优惠(如全年一次缴交可只收10个月的养路费),对这部分出租车营运税收如何及时征收存在一定的难度。上述原因导致中心城区多年来出租车营运税收的征收率很低,税收流失严重。为了清理出租车的欠税,今年区在市交警支队的支持下采取了新的清欠措施,由交警支队出租车管理科在办理出租车辆的经营权证和车主服务资格证年检环节时,实行先清税后年检,即由出租车辆先到地税部门清缴有关税费,然后由地税部门开具税收完讫证明单,出租车主凭《出租车地方税收完讫证明单》和税票到交警部门办理年检。对到交警部门办理新车上户和旧车过户的出租车营运户,也由交警部门把关,对未清缴欠税的不予办理。这种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区提供的征收数据上可明显看出,2007年全年仅征收出租车营运税收不到4.5万元,但今年不到4个月已征收47万多元,是去年全年的10倍多,这主要是清理了部分出租车2004年至2007年的欠税。这种做法虽然清理了部分欠税,但由于平时没有将税款征收到位,而依托交警清理多年欠税,使很多出租车经营者一时难以承受,因而引起了很多出租车经营者的强烈不满。青原区尚未采取这种做法清理欠税。

二、出租车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我市中心城区出租车行业税收,虽经两区地税局的努力并得到有关部门一定的配合,但征管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形势不容乐观,归纳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核定的计税营业额偏低。按照省局2002年制定的《省营运车辆营业税征收管理规定》(见省局赣地税发[2002]30号文)中出台的《省营运车辆最低计税营业额》的要求,设区市出租汽车的最低计税营业额为3500元/辆月,而我市原规定的2500元/辆月就比省局的规定低了很多,后来降至2000元/辆月,仅为省局规定的57%,差距很大。如与出租车的实际营业额来比相差更大,我市原来还有起步价为3元的出租车,从去年强制报废更换新车后,现在所有出租车的起步价均为5元,且起步价的里程仅为2公里,如按一部出租车两个司机轮流开,加上车辆购置折旧费、修理费、油料费、保险费、养路费、上缴公司承包费或管理费、车船税及其他规费等开支,每月的营业额不达到七八千元以上,则车主或司机根本难以赚到钱,所以每月2000元的计税营业额确实较低。另外从全省其他部分设区市了解的情况看,我市执行的计税营业额也是很低的。如九江市为5800元、上饶市和景德镇市为5000元、宜春市和新余市为3500元,市为2264元,均比我市高。

2、所得税的核定征收率偏高。原来我市包括出租车在内的交通运输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率为2%,后根据总局统一全国货运代开票纳税人所得税征收率为3.3%的规定,将客货运输所得税核定征收率全部调至3.3%,比原来提高了1.3个百分点,提高的幅度达到65%,当时执行新的征收率时引起很多出租车经营者的强烈反应,后来在市政府的协调下只好把计税营业额从2500元调低至2000元。但随着这两年汽油涨价的影响,出租车的实际营运成本确实有较大的提高,由于运价又未随着成本上升而调整并且政府未给出租车司机补贴,出租车的实际纯收入没有增加甚至有所下降,故出租车的所得税核定征收率仍维持在3.3%确有偏高的问题。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除我省新余、宜春等少数地方所得税征收率仍然维持在3.3%外,大部分地方都调低了,如上饶市为0.5%、景德镇市为1%、鹰潭市和市均为2%。

3、总体税负较低。由于实际执行的计税营业额严重偏低,因此我市出租车的税收负担还是较轻的,按现在的综合税(费)率计算为每车每月132元,但实际征收月数仅为10个月,即使全年都缴清了也只有1320元,平均每月为110元。而全省其他部分设区市除仍为每月120元比我市低外,了解到的其他设区市均比我市高,如上饶市为190元、新余市231元、景德镇市215元、宜春市超过200元,即大部分都在200元左右,比我市高出50%左右,从而也说明我市中心城区出租车总体税负偏低。

4、税收政策的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和疑问。出租车每月的计税营业额按2000元计算,如果是认定出租车公司为营运收入的纳税人倒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对部分原为个体经营后转为挂靠公司,且行驶证同时注明公司和车主个人姓名的车辆,这部分车主在工商部门大部门都办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则存在这部分车辆实际是在营业税起征点的临界点上(省局规定车辆营运营业税的起征点在城市仍为2000元),按规定月营业额在2000元以下(含2000元)的不征收营业税,超过2000元的才应征收营业税。如对这部分已办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出租车仍继续按每月2000元的营业额计征营业税则与营业税起征点的政策相抵触。

5、税款的实际征收率很低。按现有出租车数量和现行税负计算,一年如按征收10个月税款计算,则两区一年可征收入库的出租车营运税收可达504240元,但2007年实际仅征收到64773元,实际征收率仅为12.8%,其中区为9.9%、青原区为38.5%。但2008年有较大改变,青原区1至3月应征15444元,实际已征12672元,征收率达到82%,区1至4月应征181104元,实际已征472270元,大大超过应征数,主要是清理了很多出租车2004年至2007年的欠税,据区局反映,全区应税出租车343辆,原欠税的车辆达318辆,截止3月底已清欠车辆为181辆,还有137辆出租车的欠税正在清理。

6、税收成本高。据了解,区地税局设在稽征所的征收窗口共有3个干部负责全区车辆税收的征收,2007年全年征收车辆税收(含车船税)330万元,同时还要支付稽征所5%的协税手续费,这次与市交警支队联手清理出租车欠税是由街道负责相关费用支出,但也要增加整体的税收成本。因此总体上看,包括出租车税收在内的车辆税收的征收成本是比较高的。

7、征纳双方矛盾突出。尽管我市中心城区出租车税负不高,但征收起来却异常困难,特别是由于两区地税局目前对出租车营运税收的征收都直接面向出租车司机个人,这些出租车司机既没有办理税务登记,又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导致地税部门不但征收工作量大,而且由于执法手段有限,出租车司机主动纳税的很少,千方百计逃税的却十分普遍。很多出租车经营者不但不主动纳税,反而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对税务部门的征税行为进行责难,如通过上访等方式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施加压力要求降低税负,通过向广播电台打热线电话等方式向新闻媒体反映地税部门不执行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等,使地税部门经常处于被动应对状态,导致征纳双方矛盾突出甚至有不断激化的趋势。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行业的特殊性给税收征管带来难题。我市出租车行业几经变革,发展到现在仍不够规范,出租车的营运业务既不是真正的公司化运作,又不是单纯的个体经营,因此既不能象一般企业那样进行税收征管,又不能象个体工商户那样管理。加之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管理的松散性,难以完全依托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营运税收进行征管,而出租车长年在路上营运,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因而对出租车应纳的营运税收只能通过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才能征收到位。

二是从业人员的复杂性和营运成本的上升也使税收征收变得阻力重重。我市的出租车很多是由个人独资或合伙购买的,由于竟买出租车牌照要花费几万元,加上原来车价较高,因此很多出租车投入营运时花费了很大的代价,无形中增加了出租车从业人员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从事出租车营运的人员很大一部分人原来就是从企业单位下岗后投入这一行业的,还有部分是城市无业人员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些人员的个人素质及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纳税意识不强,加上近年营运成本上升、出租车数量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对税务部门的征税行为不满甚至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大的压力。

三是地税部门执法手段有限也使税收征管变得异常困难。由于出租车营运的流动性,因而不象固定经营业户那样税务部门可上门催缴,对逾期不缴的甚至采取查扣车辆等强制执行措施追缴。而面对出租车,有些收费部门如交警、稽征都有权上路检查,甚至扣证、扣车,而地税机关面对偷税等不法行为,却由于受无权上路等执法权限的制约难以有更大的作为,使得对长期不纳税的车辆无能为力,造成对欠税清缴困难。

四是有关部门的配合不力使协税护税流于形式。根据出租车的营运特点,两区地税局积极借鉴外地的做法,主动与稽征部门协商,委托稽征部门把关,即出租车在缴纳养路费的同时缴纳税收,出租车主凭完税凭证到稽征部门领取养路费票。如果稽征部门能按要求配合到位,则出租车营运税收的征收难题也能迎刃而解。但由于稽征部门并不是法定扣缴义务人,只是委托关系,如果稽征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尽把关职责,地税部门又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加之很多出租车主通过关系在未缴税的情况下也能从稽征部门把养路费凭证拿到手,使得委托稽征部门把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三、破解出租车税收征管难题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面对出租车行业税收征管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加强和完善出租车行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1、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出租车营运税收的纳税主体。凡以出租车公司名义通过竞拍方式取得出租车经营权的出租车(包括出租车公司将竞得的出租车经营权转让给司机个人再由司机个人出资购入出租车进行营运,或者出租车公司根据竞得的出租车经营权由公司出资购入出租车再租赁给司机个人经营等形式),或原以个人名义取得出租车经营权后来通过规范行业管理已挂靠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主管地税机关要参照挂靠运输公司的货运车辆的征税办法,均以出租车公司为统一的纳税人,由出租车公司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统一缴纳出租车营运税收,接受主管地税机关的管理。已纳入出租车公司统一管理的出租车,不需要再以个人名义办理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主管税务机关不再与出租车营运个人发生直接征纳关系,这样既可大大减轻地税机关的工作量,又可减少与司机等个人直接发生矛盾或冲突。只有对没有纳入出租车公司管理包括没有挂靠出租车公司、单纯为个人营运的出租车,或者虽然已纳入出租车公司管理包括已挂靠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如果驾驶员提供的出租汽车经营权证、车辆行驶证、出租车准运证、服务资格证与其办理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个人姓名均为同一人的,在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可以办理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按照个体工商户进行税收管理。

2、明确出租车公司在出租车营运涉税事项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已纳入出租车公司管理的出租车,除驾驶员个人已单独办理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并独立纳税的出租车外,无论出租车公司内部公司与驾驶员个人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管理和利益分配,出租车营运业务的纳税主体都是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公司有责任和义务按期申报缴纳出租车营运业务应纳税款,包括代扣代缴驾驶员的个人所得税。对由于公司内部公司与驾驶员个人实行承包、租赁等形式而规定税款由驾驶员个人承担的,出租车公司应主动向驾驶员个人收取,并由公司统一按期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主管地税机关不再接受出租车驾驶员以个人名义办理纳税申报等涉税事项。

3、适当调整出租车营运税收的计征方法和标准。包括从两方面同时调整,一是提高计税营业额,二是降低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我们建议计税营业额从现在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达到省局规定的最低计税营业额标准,这也解决了目前部分出租车辆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按2000元为计税营业额时达不到营业税起征点的尴尬局面。考虑到目前出租车营运净收入难以提高甚至下降的客观实际,而且今年以来其他行业的所得税核定征收率均有不同程度下调,为此在上调计税营业额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建议从现行的3.3%降至0.5%,这样让出租车经营者更容易接受。如果这样调整后,则出租车每月税负为133元仅比原来每月增加1元,基本维持现行实际税收负担,这样调整的好处是既使计税营业额在起征点以上又达到了省局规定的最低计税营业额,同时使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也与其他行业一样有较大幅度降低,并且充分考虑到出租车营运目前处于较为困难时期的实际情况,调整后的税负仍基本维持原来的实际负担,在全省还是处于较低水平,估计易于被出租车经营者所接受,预计执行起来的阻力也不会太大。

4、大力优化税收环境。为了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应在以下两方面着力:

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宣传。特别是要利用出租车司机喜欢在行车期间收听广播的习惯,加强与人民广播电台的沟通与合作,多向他们介绍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车辆税收的征管办法以及地税部门所付出的努力,希望他们多向司机朋友正面宣传国家的税收政策和地税形象,为出租车从业人员营造依法纳税的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地税机关要印制专门的宣传手册多向出租车经营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还要针对他们关心的税收政策及纳税疑问,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沟通和互动,及时解答他们对出租车辆税收上的一些疑惑,介绍全省其他地区出租车税收的实际征收情况,并解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赢得他们对地税机关依法征税的理解和配合。

二是搞好纳税服务。特别是征收窗口的一线税务干部要多从纳税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充分体谅出租车司机工作的辛苦,努力提高办税效率,节约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尽可能为他们在纳税和车票领购上提供最大的便利,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办理涉税事项,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

5、强化主管地税机关的征管工作。针对出租车行业税收征管特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征管工作:

一是强化对车辆变动和停歇业的管理。对新增出租车投入营运的,出租车公司应在办理出租车准运证后及时报主管地税机关备案,并增加公司出租车应纳定额税款;出租车如因经营期满或车辆提前报废等原因退出营运的,应由出租车公司持交警部门出具的有关证件向主管地税机关办理核减公司出租车应纳定额税款;因车辆检修等原因停运的,可以在一年内为公司全部出租车一次性办理2个月的停业手续,但出租车营运税收的实际征收月数1年不得低于10个月;个别出租车因交通事故等原因全年停运超过2个月以上的,应由出租车公司另行为其办理增加停歇业时间的申请审批手续,并提供交警部门的事故证明等材料,经主管地税机关批准后方可在批准增加的停歇业期间免交定额税款。

二是健全台帐。主管地税机关要分别按出租车公司和每台出租车为单位分别设立台帐,其中以公司为单位建立的台帐,应详细登记公司所有出租车的数量、车辆增减变动情况、核定的每月应纳定额税款、已纳税款、欠税额及清欠情况等,以车辆为单位建立的台帐,则应详细登记车号、车主、投入营运时间、因事故修理等原因办理停歇业的情况、每月应纳税额已纳税额欠税及清欠情况,两本台帐登记的信息应相互核对衔接一致。

三是加强纳税申报、催报催缴及欠税的管理。为方便出租车经营者办理纳税等涉税事项,主管地税机关可在办税服务厅或其他有关部门设立车辆税收征收窗口,具体办理相关业务。征收窗口对已缴清全年应纳营运税收的出租车,应以每辆出租车为单位开具《出租车营运税收完讫证明单》,以方便已纳税的出租车凭以到交警部门部门办理车辆年检等手续。对逾期未申报纳税的应依照《征管法》的要求,下达相关税务文书,对故意欠税不缴的,应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欠税并进行处罚。

四是加强发票管理。出租车经营者应在缴纳出租车营运应纳定额税款后,到主管地税机关领购《省市出租车定额专用发票》,但每辆出租车领购出租车定额专用发票的最高面额不得高于核定计税营业额。如因需要超额领购发票的,可另行申请领购《省市定额发票》,并对超额部分在补征税款后方可领购。出租车驾驶员在营运中应主动向乘客提供上述规定的发票,不得使用其他凭证代替。

6、争取政府和部门支持配合,建立科学有效的征管机制。这是确保出租车税收正收的关健所在。为此建议以市局名义起草制定切实可行的出租车行业税收专项征管办法并请市政府批转有关部门共同执行。办法中除明确纳税主体、征管范围划分、税款征收方式和标准等一般问题外,主要要解决出租车税收的征管模式和加强部门配合的问题,着重建立三个机制和制度:

一是与公安交警部门建立协税护税关系和联席会议制度。根据我市中心城区出租车管理的现状,主管地税机关应主要依托公安交警部门建立协税护税关系。应责成公安交警积极配合主管地税机关做好出租车营运税收的征管工作。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税警双方要签订协税护税协议,并建立由地税牵头、公安交警和出租车经营者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解决出租车营运税收征管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与公安交警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制度。交警部门对出租车的新车上牌、旧车过户、车辆报废、年检等信息应通过信息交换及时告知主管地税机关,使地税部门从源头上掌握出租车的税源分布及变动情况。

公司税收征收方式篇4

关键词:新加坡离岸信托避税临近舞台

一、离岸信托简介

离岸信托是信托的一种,可简单的定义为在财产授予人的注册成立地点以外的司法权区创立的信托。离岸信托主要是委托人为了规避所在国的法律、政治和经济风险而委托受托人在异地管理自己的财产,最后将财产转给受益人。

利用离岸信托可产生众多重大利益,如资产保障、遗产规划、家庭继承规划、海外资产管理、更好的税务规划等。如今,越来越多人利用离岸信托以保障财产,免受债权人追索,或者利用离岸信托来确保财产按照自己意愿的方式进行分配。

二、新加坡信托行业发展现状

新加坡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资本市场基础坚实,金融基础设施齐全,基金管理经验丰富,为信托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平台。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度新加坡的货币供给是6千亿元人民币,总的外汇储备达到1.86万亿元人民币,资本流动十分活跃。从事信托业务的机构有70间,其中注册成立的信托公司48间,拥有信托业务的商业银行、金融企业、汇款机构、汇兑机构有22间。新加坡对信托行业的管理非常完善,专业的受托人必须获取执照并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在新加坡信托法律体制下,设立人可以保留其投资的权利,因此,客户仍然可以积极的参与到信托资产的投资管理中。

三、新加坡的税收环境――信托行业

新加坡作为中国离岸信托避税的临近舞台,除了优越的金融环境和专业信托服务,更在于其对信托行业采取宽松优惠的税收政策。

(一)新加坡对信托基金的征税

新加坡以属地原则征收所得税,凡来自新加坡的一切所得均需纳税,但来自国外的股息、国外分支机构的利润或通过国外劳务获得的收入免税。在新加坡设立的信托基金取得的投资收入必须按照新加坡所得税法缴纳公司所得税,最高税率17%。新加坡公司所得税法对不同的信托基金取得的收入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指定的单位信托或者是CpF认可的单位信托、海外信托、慈善目的信托、注册商业信托等。根据新加坡公司所得税法,信托基金享有很多优惠的税收减免条例:信托公司应税所得的前30万新币可以获得税收抵免,前1万新币可以免除其75%的所得税,剩余的29万新币的应税所得可以免除50%的所得税;信托基金只要符合相关条款规定就可以适用税收透明优惠条例,免征公司所得税或者享受10%的低税率。如对于房地产投资信托,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受托人在同一年将其至少90%的应纳税所得额分配给基金单位持有人),从2010年2月18日起至2015年3月31日期间,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能被视为税收透明实体,其租金收入和股息收入均可享受税收透明优惠条例;对于信托和商业信托公司分配给基金单位持有人、受益人和股份持有人的收益不征所得税;对于信托公司取得的来自新加坡以外的股息所得免征所得税。4.根据所得税单层体系制度,对股东的股息分配所得免征所得税;凡属于新加坡税收居民的信托公司,均适用涉外税收优惠制度,享有相应的税收抵免。

对于信托基金,新加坡还制定了很多税收优惠方案,如信托基金奖励计划、离岸基金奖励计划、居民基金奖励计划以及增强层基金奖励计划。以离岸基金奖励计划为例,其优惠政策规定某些指定的个人从在新加坡进行管理的基金通过指定的投资获得的收入免征新加坡所得税,该指定的人包括:该个人非新加坡居民或公民,只是派人管理其在新加坡的基金;该公司非新加坡税收居民,在新加坡没有常设机构也没有在新加坡进行任何经商活动;且该公司发行的股票的直接或间接被新加坡居民、公民或常设机构投资拥有;信托基金的受托人非新加坡税收居民、公民或在新加坡没有常设机构。

(二)新加坡与我国信托业务涉及的税种对比

通过对新加坡和中国的信托业务涉及税种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新加坡的税制更加简单,税负远比中国要低,而且还有很多税收抵扣和免税条例。就公司所得税而言,新加坡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17%,仅对来自新加坡境内的所得征税,并且有抵免额,而中国为25%,对信托公司的全球所得均征收所得税。在个税方面,新加坡居民取得来自境内信托公司的收益需缴纳个税,税率为2%-20%之间,免征额为2万新币,但是中国居民取得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信托公司的收益均需纳税,税率为20%。信托公司持有的建筑物、土地,在新加坡需要按时缴纳财产税,民用财产税率为4%,商业财产为10%;而在中国,若按房产余值计征的,房产税年税率1.2%,若按房产出租的租金收入计征的,税率12%。对于信托基金在新加坡境内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需征收商品劳务税,税率7%,在中国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税率分别为17%、5%。由此可见,中国对信托基金的征收范围比新加坡更广,税率更高,加重了信托公司的负担,不利于信托行业的发展。特别在信托基金分配股息方面,中国会出现双重征税现象,信托公司不仅需就其自身经营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后分配给外国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股息仍需交纳预提所得税。而新加坡对纳税人来自境外的股息所得不征税。

(三)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

新加坡已与68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其中61个国家是全面的税收协定,另外3个国家只覆盖到运输收入。协定国家的居民取得或有权享有来源于新加坡的收入,都将给予避免双重征税的好处。这为我国在新加坡进行离岸信托避税提供了很好的法律环境。

四、我国在新加坡进行离岸信托避税的方式

新加坡是我国演绎离岸信托避税的临近舞台,那么,我国在新加坡进行离岸信托避税的方式和措施有哪些呢?

(一)通过离岸信托延迟纳税

如果我国公司在国内拥有一份能产生收益的财产,为了减轻我国的所得税税负,就可以通过自益信托的方式将这笔财产转移到新加坡信托机构(或新加坡居民受托人)的名下,从而避免在中国的即期纳税,这是纳税人采取信托进行避税最原始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知识产权信托、有价证券信托等。

(二)通过离岸信托进行低税负融资

除了自益信托,跨国公司还可以利用他益信托的方式在各关联公司之间进行低成本融资。假如我国母公司a想拨款给新加坡的子公司B,如果按正常交易原则的话,我国母公司a将会收到来自子公司B的一笔贷款利息,此利息将承担我国25%的所得税。但如果母公司a将一笔财产采取信托的方式,指定新加坡成立的信托公司为受托人,位于新加坡的子公司B为受益人,这样子公司B将会得到一笔无息贷款,图1。

根据新加坡所得税法,若受益人子公司B取得的收入为受托人非经贸所得时适用税收透明优惠条例,可以享受免收或10%的低税率。而且根据居民基金激励计划,在新加坡成立的公司获得来自由新加坡的经理管理的位于新加坡的基金的收益免征所得税,若该笔资金符合增强层基金激励计划,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大大降低了整个企业集团的税负。

(三)通过离岸信托减轻预提所得税

离岸信托还可用于减少预提所得税。例如我国母公司a有来自于乙国子公司B的股息,而我国与乙国之间并没有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并且乙国国内税法规定对汇出其本国的股息要征收高税率的预提税,这样,为了规避乙国高额的预提税,我国纳税人可以与在一个我国和乙国都签订了减免预提所得税的国家新加坡银行签订信托合同,委托新加坡银行收取来自于乙国的股息,然后指定自己为受益人。根据我国和新加坡的税收协定,预提所得税的税率为10%,且新加坡对国外收入不征预提税,大大减轻了税负。

(四)通过离岸信托掩饰控股或关联关系

离岸信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纳税人掩护其在避税地子公司的所有权或关联关系,为其通过转让定价等将来自各地的利润汇集到避税地,逃避我国的高税负提供便利。

我国纳税人可以通过自益信托的方式把自己所拥有的关联公司委托给新加坡的信托机构进行管理,这样信托机构就成了关联公司法律上的所有人;或者在新加坡直接建立信托公司,由母公司经营管理信托公司,然后将各地控股公司的股权交由信托公司拥有,通过这两种方式隐瞒其对关联公司或受控子公司的真实所有权,从而摆脱税务机关的追查,与该关联公司进行各种交易来避税。

总之,从新加坡优越的金融环境,活跃的资本流动,林立的信托公司,成熟的信托业务,完善的信托体制和严密的客户资讯保密条例考虑,它是我国离岸信托避税的最好的临近舞台。但是,利用新加坡进行信托避税时,我国纳税人需要综合分析新加坡和我国的经济、税制、法律等情况,并结合自身的经营战略和需要进行精心斟酌设计出最佳的避税方案。

参考文献:

[1]夏芳.离岸信托的避税研究[J].金融经济,2006.12

[2]monetaryauthorityofSingapore.annualReport2010/2011ofmonetaryauthorityofSingapore[R].http://mas.gov.sg/

[3]monetaryauthorityofSingapore.SingaporetaxtreatmentbusinessfundstructuresCnp[R].Colinngpartners,2009.8.

[4]Singaporeincometaxact.

http:///english/flaw!fetch.action?id=86b6770d-2328-45f8-a930-8fc9d2600b94&pager.pageno=4

公司税收征收方式篇5

一、建立完整、科学、系统的证券课税体系无论美国、日本还是欧洲国家,其证券交易都具备一个统一的市场和相对集中的交易场所,建立起了中央结算交收系统和证券登记存管系统,使得交易大为简化。一国的证券市场越发达,其证券税制的体系也就越完善。而一个完善的税制体系表现在它的税收与税率设置是否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是否充分考虑到税收征管的方便性,是否充分平衡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经过不断地修改和补充,目前大多数国家(地区)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证券税制体系,主要表现在:

1.证券课税的覆盖面较广。证券课税基本上涵盖了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场内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在内的几乎全部的证券市场以及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和衍生金融产品在内的几乎所有金融产品,证券课税的覆盖范围相当宽。

2.实现了由单一证券税制向复合证券税制的转移。为便于对不同环节课税,在不同的投资环节如发行、交易、所得、遗赠等方面设置不同的税种,实现了由单一证券税制向复合证券税制的转移。这方面有两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一是设立专门的证券税种;二是采取扩大一般税种课税范围的方式对证券课税。后者的优点是既可以简化税制,又可以减少立法程序。

3.建立了比较合理的证券税收征管制度。在证券市场中,税制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不同投资群体与投资种类之间的区别,针对不同的投资群体如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设置不同的税种,针对不同的投资品种如国债、股票、认股权证等在税率方面进行区别对待。并且在税率的设计、税负水平的确定、征收范围的界定、税收收入的划分和具体的征管方法等方面都做了比较完善和科学的规定。二、发挥证券税制的宏观调控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发达国家政府都对证券市场给予积极的支持与监督,保证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的生成。政府或采取集中型管理体系或采取单一性职能监管方式,都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有效管理市场及其参与者,并在法律框架内赋予参与者最大限度的自由。

政府除了可以用证券课税筹集到可观的财政收入以外,还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来发挥对证券市场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一般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投资导向作用。通过对不同种类的证券课征不同税率和税收负担水平的税收,可以引导投资向税率低的证券转移。通常的做法是,对政府支持的或新兴市场的证券品种征收的税率较低(如风险投资),或采取免税政策(如国债),而对其它产品适用一般或相对较高的税率(如股票)。

2.倡导长期投资,抑制短期投机。通过对不同投资期限所取得的投资所得课征不同税负的税收,引导投资合理化。从稳定市场、抑制过度投机、鼓励长期投资的要求来看,也可以对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资本利得实行差别税率。如德国规定对投机性资本利得扣除一定免征额后全部课税,对长期性资本利得免税。法国将短期证券交易利得并入公司所得按33%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而长期证券交易利得可以先弥补证券交易亏损,对其余额按19.9%的税率征收证券交易利得税。

3.调控交易方式。针对不同的交易方式,设计水平不等的差别税率,如对通过交易所进行交易取得的所得或交易行为征收税率较低的税,而对不通过交易所而进行的柜台交易或其它交易方式所取得的所得或交易行为征收税率较高的税,以利于促进集中交易。

4.鼓励资本积累。对证券投资所得(主要针对股利)和资本利得规定高低不同的差别税率,如对股利征收的税率较高,对资本利得征收的税率较低,可以起到抑制现金股利分配,鼓励资本积累的作用。

5.调节收入分配。为更好地调节证券投资的级差收益,更有效地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各国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减轻中小投资者的税收负担,如美国对个人股东每一年度的200美元股利收入免税。

三、建立适合本国情况的最富效率的证券税制各国(地区)在制定证券课税政策时,考虑实际情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证券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阶段。比如新兴证券市场国家(地区)和成熟证券市场国家(地区)采取的证券税收政策往往不一样。一般而言,新兴证券市场的证券税制相对简单,设计的税率水平也较低,主要的原因是证券税收直接构成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如果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就征收税负较重、税种较多的税收会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阻碍证券市场的发展。但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建立健全的证券税收体系既是取得稳定财政收入的必要条件,也是证券市场稳健运行的

可靠保障。二是整体的税收制度和征管条件。作为一个国家(地区)税收体系组成部分的证券税制,在税制设计和征管模式的确立等方面必然受到整体税收政策的制约,尤其是很多证券课税是一般税种在证券方面的延伸,本身就是同一税种的不同课税对象,更加强化了这种制约关系。照顾到与整体税制和征管模式的一致性,各国(地区)对于相同类型的证券课税都选择最合适又最富效率的税收政策。同时,在设计税制时各国都充分考虑到纳税的便利性。或者由纳税人自行申报,或者由中介机构及其他机构代缴,并给纳税人一定的选择权,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税种与缴纳方式。下面表a对美、日证券市场税收制度进行横向比较,可以体现出各国(地区)往往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最富效率的证券税收制度。表a美、日证券市场税收制度比较美国日本

流转税已废止交易税与印花税兼有制度

资本利得税与普通所得税合并对个人、法人、居民、非居民采用不同方式

投资所得税并入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法人分别计征

遗赠税总遗产税制分遗产税制

总赠与税制分赠与税制

四、普遍采取从轻课税的政策,推动证券巾场发展

证券课税的优惠政策还体现在对资本利得的课税上。对资本利得优惠课税的主要原因是,①减轻投资者的交易成本,鼓励风险投资。②资本利得实现的时间较长,其中往往含有通货膨胀的成分,如果税负过重,就加大了波及原有资本的危险,③资本利得往往在实现(即平仓)以后纳税,而是否平仓、什么时候平仓是由投资者掌握的,如果税负过重,投资者就不愿平仓,就有可能出现减少市场流动性的“投资锁定”效应。④资本利得是逐步实现的,如果用一般的所得税累进税率一次课征,显然比分期课征税负要重。

就各国证券税制的一般情况来看,涉及投资基金的税赋往往更为优惠。投资基金税收是指对运用信托资产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投资收益所缴纳的税赋。从纳税程度来看,基金投资的税赋比其他投资一般要轻得多,大多数国家的税制在这一点上都有所体现。从税收项目上来看,一般包括所得税、交易税和印花税等,但各国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从纳税主体来看,由于投资基金是由大众投资者分散投资,基金公司集中管理,因此基金公司作为创造收益的机构只是代为理财,纳税人应是不同的投资者,所以各国和地区根据基金投资主体的这种特点,一般都规定基金公司是免税的,纳税者为不同的单个投资者。在纳税的具体方式上,当投资者获得所分配的基金收益后,所应缴纳的所得税由基金公司代缴,当然也可由投资者直接交纳。

五、采取多种措施尽量避免重复课税在交易行为环节,大部分国家(地区)采用印花税或交易行为税的方式课征,没有重复课税的问题,只有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少数亚洲国家实行印花税和证券交易税并行的方式,虽有重复课税的现象,但总体税负较轻。重复课税较普遍也比较难解决的在于证券投资所得的课税方面。在大多数国家(地区),证券所得税往往通过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等税种课征,这样对于同一笔投资收益重复课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例如,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所得的利润在进入分配环节之前先纳了一道公司所得税,进行各项扣除以后的可分配利润有三种处理方式:①全部分配给股东。这时个人股东须交纳个人所得税,公司股东须交纳公司所得税。②全部不分配。结果往往是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扬,如果卖出股票,股东则须交纳更多的资本利得税。③分配一部分,留成一部分。对纳税的影响为前面两种情况的综合。几乎所有国家都将有价证券的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并入到总所得中计征所得税。为了减少证券投资收益重复课税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力争避免出现双重征税问题。对此许多国家主要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1.扣除制和双率制。在扣除制下,允许被投资公司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部分或全部付出的股息,就扣除后剩余的部分计征公司所得税。双率制又称分劈制,即对被投资公司准备用于分配股息的利润按低利率征收,对留存收益按高税率征收。例如德国,对公司留存收益的正常税率为45%,对分配利润的适用税率为30%。

2.抵免制和免税制。抵免制又称归集抵免制,就是把被投资公司所缴纳的公司税的部分或全部归集到投资者所得的股息中去,以抵免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这一方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免税制是指投资者个人所得的股息不作为个人的应税所得,免除对股息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它能比较彻底地避免双重征税。在证券市场税收制度的设计上,既要符合证券市场发展的一般要求,又要具有一定的本国特色。具体表现为税制设计上的完善性、税收种类上的完整性及征收方式上的区别性和多样性。同时,在税种的开征时机选择上,也必须注意考虑本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以及征收技术上是否具备可行性等问题。总之,在税

公司税收征收方式篇6

纳税人的筹划,实质上是进行纳税人身份的合理界定或转化,使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担尽量减少或降低到最低限度,或者直接避免成为某税种的纳税人。纳税人筹划可以合理降低税收负担,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纳税人筹划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纳税人的内涵和外延,合理确定纳税人的范围。

增值税的纳税人筹划,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的筹划;二是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的筹划。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1.关于纳税人身份的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称境内)提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以下称应税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应税服务的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称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未超过500万元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可以根据试点情况对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进行调整。应税服务的年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提供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累计取得的销售额,包括减、免税销售额和提供境外服务销售额。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8号)规定,营改增试点实施前已取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并兼有应税服务的试点纳税人,不需要重新申请认定;除此外,营改增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满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应向国税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手续,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按以下公式换算: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一连续不超过12个月应税服务营业额合计÷(1+3%)。

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一般纳税人的适用税率为,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

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适用增值税征收率为3%。

一般纳税人提供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特定应税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但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如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包括轮客渡、公交客运、轨道交通、出租车)的纳税人,其提供应税服务的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差异

一般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略重于一般纳税人,其原因在于选择一般纳税人可以将进项税额抵扣,尤其是当应税销售额增值率较小时,一般纳税人的税负明显低于小规模纳税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比一般纳税人重,这需要通过比较两类纳税人的应税销售额增值率与税负平衡点的关系,合理合法选择税负较轻的纳税人身份。假定纳税人的不含税增值率为R,不含税销售额为s,不含税的可抵扣购进金额为p,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为t2,

则R=(S-p)÷S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S×t1-p×t1

=S×t1-S×(1-R)×t1

=S×t1×[1(1-R)]

=S×t1×R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S×t2

当两者税负相等时,其增值率则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

因此,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R*t2÷t1

由此计算出两类纳税人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列表显示,见表1。

同理,可得含税销售额情况下的无差别平衡点的增值率。假定纳税人的含税增值率为R,含税销售额为s,含税的可抵扣购进金额为p,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为t2,则无差别平衡点的增值率R*=t2×(1+t1)/[t1×(1+t2)1,见表2。

根据表2可得出的筹划结论为:如果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的增值率小于平衡点的增值率,那么选择一般纳税人身份更有利,则提高年销售额和健全会计制度,使之符合一般纳税人认定资格,则通过机构合并、业务整合、规范经营、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等;如果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的增值率大于平衡点的增值率,那么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更有利,则降低年销售额或合法合理模糊会计核算,通过机构分立合并、业务分拆、缩小税基等手段。

【案例】阳光咨询公司是上海市一般纳税人,为东方有限公司提供应税服务,收取含税收入600万元,税率6%,假设当期无可抵扣进项税额,则:

应缴纳增值税及附加=[600÷(1+6%)1×6%×(1+7%+3%)=37.36(万元)。

此时,如果将阳光咨询公司分拆为甲公司和乙公司,应税服务的400万元由甲公司提供,200万元由乙公司提供,则:

甲公司应缴纳增值税及附加=[400÷(1+3%)]×3%×(1+7%+3%)=12.82(万元)

乙公司应缴纳增值税及附加=[200÷(1+3%)]×3%×(1+7%+3%)=6.41(万元)

则合计应纳税额=12.82+6.41=19.23(万元)

通过纳税人身份的转换,实现节税利益=37.36-19.23=18.13(万元)

由此可见,同一业务收入,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额比一般纳税人纳税额要低。这主要是因为“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执行的是3%的税率,而一般纳税人是6%的税率。规模不大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营收状况、资产状况,通过分拆业务、新设公司等方式,享受小规模纳税人3%的税率。

【案例】甲乙均为上海市的两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审计、税务、咨询等专业服务。2012年甲事务所提供的专业服务收入为450万元,可抵扣购进固定资产金额为250万元;乙事务所提供的专业服务收入为300万元,可抵扣购进固定资产金额160万元。(以上金额均为不含税金额,进项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由于两家事务所的应税服务年销售额均达不到一般纳税人标准,税务机关对甲乙均按小规模纳税人简易方法征税,征收率3%。

甲应纳增值税=450×3%=13.5(万元),乙应纳增值税=300×3%=9(万元),则2012年甲乙共应纳增值税=13.5+9=22.5(万元)

根据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原理可知,甲企业增值率=(450-250)÷450=44.44%,小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50%,因此甲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税负较轻;乙企业增值率一(300-160)÷300=46.67%,同样小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50%,因此乙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税负较轻。因此,甲乙两个企业如通过合并方式,组成一个独立核算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750万元,符合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资格。企业合并后,年应纳增值税=(450+300)×6%(250+160)×17%=45-69.7=-24.7(万元),企业当年无需缴纳增值税,通过企业合并转化纳税人身份,实现了节税利益。

(二)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的筹划

1.关于纳税人兼营营业税应税项目的规定

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纳税人兼营营业税应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应税服务的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应税服务的销售额。

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的税负差异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而营业税是以全部营业额乘以税率为应纳税额。因此,当出现混合销售行为或兼营行为时,纳税人可以通过增值率的计算来判断哪种税对纳税人较为有利。假定一般纳税人的含税增值率为R,含税销售额为S,含税购进金额为p,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纳税人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t2,则

R=(S-p)/S

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S-p)/(1+tt)]×t1

=[S/(1+t1)]×t1×R

纳税人应纳营业税额=S×t2

当两者税负相等时,其增值率则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

即,[S/(i+t1)]×t1×R-S×t2

因此,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R*t2×(1+t1)/t1

由此计算出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列表显示,见表3。

根据表3,可得出以下税收筹划结论:如果增值率小于无差别平衡点的增值率,则混合销售行为或兼营行为缴纳增值税有利于节税;如果增值率大于无差别平衡点的增值率,则混合销售行为或兼营行为缴纳营业税有利于节税。

二、税基的筹划

税基就是计税依据,是计算税金的基本依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计税依据需要通过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进行确定,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依据则是不含税销售额。

税基的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控制计税依据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的一种筹划技巧。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应纳税额的大小与税基大小成正比,即税基越小,纳税人负担的纳税义务越轻。因此,如果能够控制税基,也就控制了应纳税额。税基的筹划方法通常包括三种:一是控制和安排税基的实现时间,包括推迟实现税基、均衡实现税基和提前实现税基;二是合理分解税基,即把税基合理进行分解,实现税基从税负较重的形式转化为税负较轻的形式;三是税基最小化,即税基总量合法降低,从而减少应纳税额或者避免多缴税。

增值税的税收筹划通常采用的是税基最小化的方法。

(一)差额纳税的筹划

试点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允许其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指不按照《试点实施办法》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价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为保证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在“营改增”后的继续有效沿用,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差额纳税的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尽快申请纳入试点企业名单;暂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对照政策尽快查找原因,争取早日纳入试点企业名单。

(二)一般纳税人选择供应商的税收筹划

由于税法规定的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为抵扣凭证的要求,所以一般纳税人的进货采购渠道不同,可抵扣的比例就不同,从而影响其实际税收负担。一般纳税人采购物品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选择一般纳税人为供货单位,二是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为供货单位。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接受试点纳税人提供的应税服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接受试点纳税人中的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的交通运输业服务,按照从提供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税合计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因此,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尽量选择试点纳税人作为其供应商,以扩大其进项税额的抵扣,降低企业税负。

三、税率的筹划

税率的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适用税率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的一种筹划方法。税率是重要的税制要素之一,也是决定纳税人税负高低的主要因素。在计税依据一定的情况下,纳税额与税率呈现正向变化关系,即降低税率就等于降低了税收负担,这就是税率筹划的原理。一般情况下,税率低,应纳税额少,税后利润就多;但是,税率低,不能保证税后利润一定实现最大化。

各种不同的税种适用不同的税率,纳税人可以利用课税对象界定上的含糊性进行筹划;即使是同一税种,适用的税率也会因税基或其他假设条件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纳税人可以通过改变税基分布调整适用的税率,从而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目的。

由于我国增值税采用的是比例税率,因此只需进行比例税率的筹划,即根据同一税种对不同征税对象实行的不同税率政策,分析其差距的原因及对税后利益的影响,寻找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最低税负点或最佳税负点。

“营改增”后的税率安排如下:(1)在现有17%、13%税率基础上,增加6%、11%两档税率;(2)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为17%;(3)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税率为11%;(4)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税率为6%;(5)年应税服务销售额500万以下(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简易征收方式征收率为3%。

“营改增”试点后,一些营业税税目适用税率发生变化,不同经营项目的经营行为存在较大幅度的税率差异,例如,交通运输业和有形动产租赁业就存在5个百分点的税率差异。利用这些税率差异进行从高税率到低税率的转化。以下列举部分税率筹划技巧:

(一)利用干租和湿租的适用税目的税率差异

干租业务,是指航空运输企业将飞机在约定的时间内出租给他人使用,不配备机组人员,不承担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只收取固定租赁费的业务活动。湿租业务,是指航空运输企业将配备有机组人员的飞机承租给他人使用一定期限,承租期内听候承租方调遣,不论是否经营,均按一定标准向承租方收取租赁费,发生的固定费用均由承租方承担的业务。

有形动产租赁,包括有形动产融资租赁和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航空运输服务中湿租业务适用“交通运输业”税目,“营改增”试点后交通运输业将由原先征收3%的营业税,调整为11%的增值税,干租业务适用“有形动产租赁”税目,营改增试点后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改征17%的增值税。

由于“营改增”试点后,湿租业务税负要低于干租业务,企业在提供航空运输服务时应尽量配备机组人员,承担起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适用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率。

(二)利用光租和程租的适用税目的税率差异

光租业务,是指远洋运输企业将船舶在约定的时间内出租给他人使用,不配备操作人员,不承担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只收取固定租赁费的业务活动。程租业务,是指远洋运输企业为租船人完成某一特定航次的运输任务并收取租赁费的业务。

光租业务,是指远洋运输企业将船舶在约定的时间内出租给他人使用,不配备操作人员,不承担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只收取固定租赁费的业务活动。水路运输服务中程租业务适用“交通运输业”税目,“营改增”试点后交通运输业将由原先征收3%的营业税,调整为11%的增值税,光租业务适用“有形动产租赁”税目,营改增试点后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改征17%的增值税。“营改增”试点后,程租业务税负低于光租业务,企业在提供远洋运输服务时应尽量配备操作人员,承担起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适用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率。

(三)利用货物运输服务6%的低税率筹划

货物运输服务,是指接受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在不直接提供货物运输劳务情况下,为委托人办理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手续的业务活动。“营改增”试点后,交通运输业适用11%税率,物流辅助服务适用6%税率,两者有5个百分点的税率差异。因为货物运输服务税负低,从事交通运输业企业可单独成立公司,将非核心业务采用的方式提供服务,降低增值税税负。

(四)兼营行为的税率筹划

试点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按照以下方法适用税率或征收率:

(1)兼有不同税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从高适用税率;

(2)兼有不同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从高适用征收率;

(3)兼有不同税率和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从高适用税率。

【案例】某试点纳税人分别经营交通运输业、物流仓储业务,2012年取得交通运输收入1000万元(不含税),取得仓储收入300万元(不含税),交通运输业税率11%,物流仓储业务税率6%,城建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税率3%。假设不考虑其他税种。

(1)企业会计核算时未对这两类收入分别核算,则:应纳增值税额=(1000+300)×11%=143(万元)

(2)如果会计核算时对这两类收入分别核算,则:应纳增值税额=1000×11%+300×6%=128(万元)

通过对不同收入分类核算,企业可以实现节税利益=143-128=15(万元)。

所以,“营改增”后,纳税人要完善自己的财务核算,通过对不同收入分类核算,避免增加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案例】某试点运输业纳税人,除做运输业务外,还将本单位闲置的车辆对外经营性租赁。假设所有业务均未取得进项税发票,其他税费仅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以下两种模式发生的费用都相等。

(1)如果某月经营租赁业务收入5000万元,则租赁业务应纳增值税额=5000×17%=850(万元)

(2)如果该运输企业将车辆租赁的同时还为出租的车辆配备司机,收取运输服务收入5000万元,则该运输业务应纳增值税额一5000×11%=550(万元)

同样的收入额,经营模式不同,缴纳的税款也不同,上述租赁业务模式比运输业务模式多缴纳税款330万元。所以,相关行业纳税人可选择此种方法降低税负。

四、递延纳税的税收筹划

递延纳税可以获取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等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的资助,给纳税人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纳税环节、抵扣环节、纳税时间、纳税地点是递延纳税法的关键。纳税人可以通过合同控制、交易控制及流程控制延缓纳税时间,也可以合理安排进项税额抵扣时间等合理推迟纳税。

递延纳税的本质是推迟收入或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时间,所采用的筹划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一是推迟收入的确认,二是费用应当尽早确认。

税法对不同销售行为的纳税义务时间,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纳税人采取不同的收款方式,纳税义务时间有很大差别。如果纳税人合理利用这些具体规定,就可以签订对自己有利的销售合同。

若试点前营业税政策更有利,则可利用合同相关条款,增加或延长后续服务期,提高后续期资金额,通过递延纳税的手段减轻税负;若试点后的营业税政策更有利,则利用合同缩短或加速服务期。

五、交易模式的税收筹划

通过调整交易模式可以寻找更大的节税空间,其手段灵活多变。诸如灵活运用不同销售方式的收入确认时间、利用跨年度租赁合同及母子公司之间的独立交易。采用“营改增”政策之后,交易模式的税负发生变化,通过对比不同交易模式下的税负大小选择最优交易模式能够达到税收筹划减轻税负的目的。

【案例】广州甲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下设5家全资子公司。该集团采用集权化管理,控股公司甲拥有强大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资源和能力。子公司的人力资源、法务、财务、研发、市场、供应由控股公司统一管理控制,子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由控股公司派出,其薪酬由控股公司支付。子公司非高新技术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控股公司向接受管理服务的子公司收取服务费用200万元。其税务影响如下:

(1)“营改增”改革之前,控股公司向子公司收取服务费需要缴纳5%的营业税及相应的附加12%,同时增加了控股公司的税前利润;支付服务费的子公司取得服务费发票在税前扣除,减少税前利润。

子公司少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200×25%=50(万元)

控股公司缴纳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200×5.5%+(200-11.2)×15%=39.32(万元)

总体少纳税额=50-39.32=10.68(万元)

(2)“营改增”之后,控股公司向子公司收取服务费需要缴纳6%的增值税及相应的附加12%,同时增加了控股公司的税前利润;支付服务费的子公司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且服务费在税前抵扣,减少税前利润。

控股公司缴纳增值税=200×6%=12(万元)

控股公司缴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2×10%=1.2(万元)

控股公司缴纳的企业所得税=(2001.2)×15%=29.82(万元)

子公司抵扣增值税进项少纳增值税=200×6%=12(万元)

子公司因少纳增值税而少缴纳附加=12×10%=1.2(万元)

子公司取得服务费发票税前扣除,少纳所得税=(200=1.2)×25%=49.7(万元)

调整后,总体少纳税=49.7-29.82=19.88(万元)

由以上案例可知,“营改增”后,母子公司之间采取支付服务费的交易模式的总体税负明显降低。

六、机构拆分的税收筹划

机构拆分指将公司不同职能部门或分支公司独立出来,通过变更组织形式,将某一业务外部化,企业整体产业链向外延伸。

【案例】北京a公司有研发业务部门,投入逐年增长、研发拥有公司无形资产(但高新收入比例等条件尚不满足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管理层基于其他战略等方面考虑也有将其拆分设立单独的研发中心需求。因此a公司将研发部门拆分出来单独成立B公司,并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适用所得税率为15%,经营模式为:a公司外包ip设计给B公司,收回ip业务所有权(外包服务可进项抵扣)进行自行生产或授权其他子公司使用;B公司向集团内其他公司收取技术服务费(“营改增”后可作为进项抵扣)。a公司采购部价值增值为R1,生产部价值增值为R2,成本为C1,销售部价值增值为R3,研发部(B公司)价值增值为R4,成本C2。

(1)“营改增”前,机构拆分前:

a公司应缴纳增值税=(R1+R2+R3+R4+C1+C2)×17%-(C1+C2)×17%

a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税=(R1+R2+R3+R4)×25%

拆分机构后:

a公司应缴纳增值税=[R1+R2+R3+C1+C2×(1+17%)+R4]×17%-C1×17%

B公司应缴纳营业税=[R4+C2×(1+17%)]×0(免缴营业税)

a公司与B公司共缴纳企业所得税=(R1+R2+R3)×25%+R4×15%

机构拆分后比较税务差异=C2×(1+17%)×17%-R4×(25%-15%)

(2)“营改增”后,机构拆分前:

a公司应缴纳增值税=(R1+R2+R3+R4+C1+C2)×17%-(C1+C2)×17%

a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税=(R1+R2+R3+R4)×25%

拆分机构后:

a公司应缴纳增值税=(R1+R2+R3+R4+C1+C2)×17%-C1×l7%-(R4+C2)×6%

B公司应缴纳增值税=(R4+C2)×6%C2*17%

a公司与B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一(R1+R2+R3)×25%+R4×15%

机构拆分后比较税务差异=-R4×(25%-15%)

由以上案例可知,“营改增”后进行机构拆分的纳税筹划税务差异明显不同。

七、建筑业的税收筹划

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化,建筑业“营改增”势在必行。建筑业“营改增”,主要涉及建筑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建筑及相关企业应准确理解税收政策,规划好税收筹划工作。对于建筑业,主要有以下税收筹划方法:一是提前开具收入销售发票,二是推迟获取购买材料的发票。

1.提前开具收入销售发票

“营改增”之前,建筑业按照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提高到11%,高出原来营业税7个百分点。根据11%的增值税税率进行税负测算,大部分建筑企业税负不降反增。建筑业属微利行业,根据2010年公布的产值利润率3.55%换算,11%的增值税税率对部分企业可能是灭顶之灾。据此,为避免可能增加的税负,建筑企业可充分利用不同销售收入确认方式提前开具收入发票,使销售收入适用“营改增”之前的营业税税率,避免适用较高的增值税税率。

2.推迟获取购买材料的发票

“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采购材料可抵扣成本中包含的进项税额,这样可实行差额纳税,合理减轻税负。因此,建筑企业可通过推迟获取材料采购发票的方式实现“税款抵扣”,合理降低税收负担。

八、采购固定资产的税收筹划

实行“营改增”后,原先按照营业税税目进行征税的企业可适用增值税进项抵扣政策抵扣采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由于改革后企业购入的机器等固定资产可以实行进项抵扣,预计税负会有较大下降。以广告业为例,由于税务机关保留了原先对广告业实行的差额征税政策,加之改革后企业取得的应税服务和固定资产进项税发票都可以抵扣,广告业税负得到了极大减轻。因此,利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可进行如下税收筹划操作:

1.选择购买固定资产的时机

当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购进时机。一般来说,购进企业在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购入,这样在固定资产购进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否则,若在一段时期,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销项税额,则购进固定资产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实现抵扣的现象,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抵扣的幅度。因此,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投资作出财务预算,合理规划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例如,公路运输企业,每年都会更新自有运输车辆,也往往由于业务量的增加而采购固定资产。而那些还没有进行税改又预计会纳入试点的企业,应该在税改前尽可能地避免采购大批量的固定资产,等到该地区正式纳入试点范围之后再开始大批量地进行车辆的更新换代。需要注意的是,采购固定资产时间节点的选择还应该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满足采购方面的实际需求。若目前企业的运输工具已然老旧,还是为节税而故意推迟采购时间,那么势必会导致企业维修成本的上升。由此可见,应由财务部门和车辆管理部门一起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评估采购固定资产时间节点。

2.利用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不同税务处理

我国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企业购入固定资产过程中支付的增值税可以作为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而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则不允许抵扣,即对于增量资产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而存量资产则不允许抵扣。根据这一政策,企业可适当加速已有固定资产的折旧,促进资产更新。

再次,将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暂时计入“预付账款”科目中,营改增后再领取发票以享受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当企业将成本支出计入“预付账款”科目,这一支出可暂不计入成本,待进入营改增进项抵扣期后再领取发票,将支出从“预付账款”科目转入采购成本,确认成本,进项税额可抵扣。

九、运费的税收筹划

“营改增”实行后,原先按照交通运输业税目征收营业税的企业按照11%的增值税税率征税。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

对于支付运费能否抵扣进项税额问题,需要满足五个条件,即一是发票必须是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税务部门代开的)和铁路部门开具的铁路运输发票;二是所运输的货物(不包括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准予抵扣进项税额;三是铁路运输发票准予计算进项税额抵扣仅是指铁路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费金额、建设基金,不包括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四是在法定期限内(180天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抵扣进项税额;五是开具货物运输业发票的单位必须与支付运输款的单位一致,才能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利用相关政策,可以采取以下税收筹划操作方法:

1.综合考虑销售方是否应将运输服务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运输车队

“营改增”之前,运输服务按照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营改增后,运输服务按照11%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同时可抵扣成本支出进项增值税额。若销售方的运输车队不独立,则按照混合销售的规定将运输收入并入主营业务收入征收增值税;若销售方的运输车队独立,则运输收入则可按兼营收入规定分别计税,按照交通运输服务11%的税率征税,同时抵扣支出的进项税额。

2.综合比较第三方物流的购入方式

若销售方无运输车队,综合比较销售方找第三方物流的税负和由采购方找第三方物流的税负。

“营改增”之后,服务提供方即第三方物流税负由营业税价内的3%提高到价外增值税的11%,服务接受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税负降低。若由销售方找第三方物流,则减轻销售方税负,若由采购方找第三方物流,则减轻采购方税负,而减轻的税负可在销售方和采购方之间进行分配,体现在双方的议价能力上,通过订立价格合同将减轻的税负体现在交易价格中。

十、技术研发与技术培训的税收筹划

“营改增”之前,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技术培训按照“文化体育业”征收3%的营业税。营改增后,包括研发服务、技术转让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按照6%的税率征收增值税。根据这一政策改变,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税收筹划操作方法:

1.“定向开发”模式与“卖软件产品”模式的选择

“定向开发”则明确划为技术研发的范畴,合同约定收入按照研发服务税目征收6%的增值税。而“卖软件产品”则按照现行增值税政策对软件产品所获取的收入按17%的税率征税,同时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定向开发”与“卖软件产品”两种模式可以实现转化,当合同约定研发成功的软件产品产权属于研发方,研发方再将软件产品转让给购买方,则“定向开发”模式可转化为“卖软件产品”模式。

公司税收征收方式篇7

三是风险基金计提得不到认可问题。期货市场是金融投资领域内的高风险市场之一。为有效防范期货市场的风险,增强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期货公司可以按手续费收入的5%计提风险准备金,专用于弥补风险损失。然而税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期货公司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不能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仍应纳入征税范围。照此办理,不仅增加了期货公司的经营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对本已不足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所得税,进一步削弱了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为防范和化解期货市场风险增添了压力。

四是地方税制的差异导致对期货公司的重复计税问题。税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深入进行。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税制改革进展有别,步调不一,各种特区和特殊税制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有的地区完成了国税和地税的分离,有的则仍然实行统一征税,有的甚至还实行包税制。地区税制的实际差异导致了期货公司及其各地营业部的纳税困惑。有的地区对期货公司的手续费收入总额进行全额征税,存在着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重复征税的不合理现象;地区税制的差异也导致期货公司营业部之间纳税成本不一,如果地区税制协调不好,同样也会存在营业部和公司重复纳税的问题。

总之,由于我国现行期货市场税收征管政策尚未完善,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存在着诸多不公平、不合理等问题,加大了期货业的税收负担,没有很好地对新兴的期货市场起到扶持、保护和促进作用。鉴于此,完善期货市场的税收征管政策,已经成为期货业久已盼望的心愿和共识。

完善现行期货公司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提出要进行税制改革。《意见》不仅承续了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这一精神,而且对“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的改革还作了具体部署。学习和领会《意见》精神,针对现行期货市场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完善建议:

首先,期货业应享受与金融业相同的税收待遇。期货业能否被列为金融业的争论已因《意见》的公布实施而得以根本解决。《意见》中已明确将期货公司定性为现代金融企业,并要求严格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强管理,把期货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据此,税收征管应贯彻执行《意见》的要求,适时进行调整,将期货公司与金融业列入同类,享受同等的税收征管待遇。

其次,公平合理地确定期货公司营业税基数。如前所述,期货公司营业收入中包括期货交易所收取的手续费,这部分手续费并不为期货公司所有,并非真正为期货公司的经营所得。换言之,期货公司的真正营业收入应该为扣除代收部分后的净收入,并应以此来计税。期货业应该比照金融保险业同等待遇,在按照规定向客户收取业务手续费时,以折扣(折让)方式收取的,可按折扣(折让)后实际收取的金额计入应税收入。故此,在实际税收征管中,应将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收取的这部分手续费加以扣除后,再计征期货公司的手续费,以真正体现税法公平合理的原则。

第三,风险准备金应作为期货公司的税收成本据实扣除。期货市场是金融投资领域内的高风险市场之一。为有效抵御因市场不可预测的剧烈变动或发生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等原因所导致的债权损失,期货公司设立风险准备金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是国际期货市场普遍通行的惯例。与国际期货市场的标准和保证期货市场稳定的实际要求相比,目前期货公司的风险准备金的数额,普遍远远未能达到最低的准备限度,期货市场防范和化解风险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基金压力。鉴于此,税收征管应该与国际通行的规定接轨,明确期货公司所计提的风险基金不属于纳税所得,不再征取税收,切实贯彻执行财政部《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鼓励和扶持期货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扩大风险准备金数额,增强市场风险的抵御力。

第四,统一税率标准和税收管辖范围。资本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在它整体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必须具有统一性。统一性能够有效地破除地方经济保护主义,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有力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征管政策完善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期货行业的税率标准,从而为期货行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明确管辖范围(如期货公司的营业部,是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不具备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资格,不应该按现行制度在属地缴纳企业所得税),避免出现多头征税或重复征税现象。

公司税收征收方式篇8

二是多征营业税的问题。期货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是客户交易的手续费。期货公司获取的这些营业收入,成为税务部门实施征税的主要对象。但是,期货公司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还包括代期货交易所收取、并为期货交易所所有的手续费;换言之,期货公司收取的手续费并不完全归属自己所有。手续费中属于期货交易所的那部分,期货公司只是在为期货交易所尽代收义务而已。而在实际征税中,有的地区并没有将期货公司代期货交易所收取的这部分手续费加以扣除,仍以期货公司收取的全部手续费来作为计税基数的依据。显然,这种不合理的征税办法,加大了期货公司不应有的税负,多征了期货公司的营业税,损害了期货公司的合法权益。

三是风险基金计提得不到认可问题。期货市场是金融投资领域内的高风险市场之一。为有效防范期货市场的风险,增强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期货公司可以按手续费收入的5%计提风险准备金,专用于弥补风险损失。然而税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期货公司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不能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仍应纳入征税范围。照此办理,不仅增加了期货公司的经营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对本已不足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所得税,进一步削弱了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为防范和化解期货市场风险增添了压力。

四是地方税制的差异导致对期货公司的重复计税问题。税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深入进行。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税制改革进展有别,步调不一,各种特区和特殊税制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有的地区完成了国税和地税的分离,有的则仍然实行统一征税,有的甚至还实行包税制。地区税制的实际差异导致了期货公司及其各地营业部的纳税困惑。有的地区对期货公司的手续费收入总额进行全额征税,存在着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重复征税的不合理现象;地区税制的差异也导致期货公司营业部之间纳税成本不一,如果地区税制协调不好,同样也会存在营业部和公司重复纳税的问题。

总之,由于我国现行期货市场税收征管政策尚未完善,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存在着诸多不公平、不合理等问题,加大了期货业的税收负担,没有很好地对新兴的期货市场起到扶持、保护和促进作用。鉴于此,完善期货市场的税收征管政策,已经成为期货业久已盼望的心愿和共识。

完善现行期货公司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提出要进行税制改革。《意见》不仅承续了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这一精神,而且对“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的改革还作了具体部署。学习和领会《意见》精神,针对现行期货市场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完善建议:

首先,期货业应享受与金融业相同的税收待遇。期货业能否被列为金融业的争论已因《意见》的公布实施而得以根本解决。《意见》中已明确将期货公司定性为现代金融企业,并要求严格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强管理,把期货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据此,税收征管应贯彻执行《意见》的要求,适时进行调整,将期货公司与金融业列入同类,享受同等的税收征管待遇。

其次,公平合理地确定期货公司营业税基数。如前所述,期货公司营业收入中包括期货交易所收取的手续费,这部分手续费并不为期货公司所有,并非真正为期货公司的经营所得。换言之,期货公司的真正营业收入应该为扣除代收部分后的净收入,并应以此来计税。期货业应该比照金融保险业同等待遇,在按照规定向客户收取业务手续费时,以折扣(折让)方式收取的,可按折扣(折让)后实际收取的金额计入应税收入。故此,在实际税收征管中,应将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收取的这部分手续费加以扣除后,再计征期货公司的手续费,以真正体现税法公平合理的原则。

第三,风险准备金应作为期货公司的税收成本据实扣除。期货市场是金融投资领域内的高风险市场之一。为有效抵御因市场不可预测的剧烈变动或发生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等原因所导致的债权损失,期货公司设立风险准备金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是国际期货市场普遍通行的惯例。与国际期货市场的标准和保证期货市场稳定的实际要求相比,目前期货公司的风险准备金的数额,普遍远远未能达到最低的准备限度,期货市场防范和化解风险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基金压力。鉴于此,税收征管应该与国际通行的规定接轨,明确期货公司所计提的风险基金不属于纳税所得,不再征取税收,切实贯彻执行财政部《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鼓励和扶持期货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扩大风险准备金数额,增强市场风险的抵御力。

公司税收征收方式篇9

传统理论研究东道国的税收政策对外国投资的影响时假定外国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地点决策时,主要考虑的是投资的税后实际收益率,而东道国的税收政策直接影响投资收益率。在分析税收对外国投资的作用时,一般也是考虑到居住国对外国来源所得的税收政策。对外国来源所得的课税有两项原则,即地域原则(territorialprinciple)和居民原则(Residenceprinciple)。按照居民原则,居住国对母公司的外国来源所得征税,但有外国税收抵免或扣除;按照地域原则,居住国对外国来源所得不征税,故东道国对外国投资的征税就是最终的纳税义务。从目前来看,各国采用的征税原则一般都是居民原则。哈特曼(Hartman,1985)在分析税收对外国投资的影响时,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他把外国子公司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熟的”企业,即无需母公司继续注入资金;另一类是“不成熟的”企业,这类企业需要母公司增加投资资金。哈特曼(Hartman,1985,p.110-111)认为,以前的税收对外国投资刺激的影响的分析,不是忽视了子公司收益的再投资,就是假定保留收益比率(股息分派率)是固定的,所以,边际直接投资可能被认为是直接来自母公司的转移资本。成熟的企业进行的投资利用的是保留收益,而不成熟的企业进行的投资利用的是来自其居住国的转移奖金。倘若子公司的投资是用保留收益融资的,那么,居住国对外国来源所得的课税不影响边际投资决策;倘若子公司需要用其母公司的资本进行投资,则情况就变了。

2.基本模型

假定某一居住国对海外取得的资本所得课征的税率是t,对东道国已课征的税收(税率为t,tt时,外国税收才显得重要。为了说明一家跨国公司内部融资渠道不同的影响,假定子公司有一元,并打算再投资于海外,在没有资金转移的情况下,母公司来自子公司投资的期末收入是:1r(1-t)倘若收益汇回,则母公司收入为:[(1-t)/(1-t)][1r(1-t)](式中各符号的经济含义是:t居住国的边际税率、t东道国的边际税率、r东道国的毛收益率。)倘若股息汇回与股本投资结合在一起就会在最初汇回之时产生向居住国政府支付不必要的税收。这种税收支付使得母公司仅有(1-t)/(1-t)元而不是一元用于海外投资。在期末,子公司的收入为:(1-t)/(1-t)r(1-t)或者在假定最初汇回的(1-t)/(1-t)无收入免税的情况下,如果全部所得都汇回,则母公司的收入为:[(1-t)/(1-t)][1r(1-t)]所以,不管该企业是愿意在期末再投资于海外还是从海外汇回其全部资产,向海外转移股本虽然汇回收益,但也是次优策略。总之,外国子公司应当利用其利润为进一步投资融资,而不是向母公司支付股息并以任何形式从母公司获得直接投资,只有那些收益不充足的外国子公司才依赖母公司融资。

3.税收对成熟企业的影响

假定外国子公司拥有一元外国税后收益,这笔收益既可以用于再投资,也可以汇回给其母公司。如果用于再投资,这笔收益加上一时期的投资收益在期末汇回给其母公司。如果该子公司立即汇回收益,母公司获得一元,需要缴纳居住国税收,但允许外国税收抵免,最终收入是:(1-t)/(1-t)在该时期把这笔收入进行投资之后,母公司收入为:[(1-t)/(1-t)][1rn](式中,rn代表在居住国可获得的净收益。)如果子公司把这一元都再投资于其自身经营中,到期末作为股息汇回给母公司的收益是[1r(1-t)]。对于这笔股息收益,母公司就其最初获取的收益缴纳居住国税收,但它有权要求抵免已支付的外国税收,所以,母公司获得的收入是:[(1-t)/(1-t)][1r(1-t)]比较这两种决策可以看出,倘若r(1-t)>rn,子公司的最佳决策是进行再投资而不是把利润汇回。也就是说,居住国的延期征税制度和对东道国税额的抵免制度,促进跨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达到这样的水平,在该水平上,在国外可获得的外国税后收益等于在本国可获得的税后收益。出人意料的结论是:对外国来源所得课征的国内税收在企业的边际投资决策中不起作用;企业的行为方式与居民国对外国来源所得不征税时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如果影响东道国企业决策和在东道国的外国投资者决策的税率相同,就说居住国的税制具有“资本输入中性”。这一结论与以前的观点截然不同:以前的观点认为,按国内税率征税并准许外国税收抵免将形成“资本输出中性”,即跨国公司的外国投资收益与国内投资收益适用的税率相同(Caves,1982)。霍斯特(Horst,1977)假定母公司预先提供的新资金是直接投资的边际来源,得到的结论是企业好能使下式成立:rn=[1-pt-(1-p)t]r(式中,p代表股息分派比率。)哈特曼的居住国税率不影响成熟子公司的投资决策这一结论,也适用于税收扣除取代外国税收抵免情况。在这种制度下,汇回给母公司的一元外国税后收益,母公司获得(1-t)元,一个时期之后变为(1-t)(1rn)。相反,如果把上述一元用于再投资,子公司得到[1r(1-t)],汇回之后,母公司得到(1-t)[1r(1-t)]。因此,在没有达到r(1-t)=rn这一点之前,企业就会向海外投资。

4.税收对不成熟企业的影响

我们来考察一下不成熟的企业的情况。不成熟的企业从母公司转移资金。假定r是东道国外国投资的毛收益率,t是东道国的边际税率,那么,净(税后)收益率是r(1-t)。如果该企业把这笔利润汇给母公司,那么,居住国对这种转移的资金征税,并允许外国税收抵免。税后收益可以写成:r[(1-t)/(1-t)](1-t)=r(1-t)如果在居住国发生边际投资,税后收益率是rn。所以,如果r(1-t)>rn,企业将投资于外国。如果外国公司税和预提税可以抵免居住国税收,那么,国内投资适用的税率与来自外国所得适用的税率将相同,如果r>rn,不成熟的企业将投资于东道国。该不等式意味着全部所得不管其来源如何,都要同等纳税,投资者在哪里投资没有差异。投资于国内还是国外的决策取决于毛收益率,这就是所谓的“资本输出中性”。倘若我们站在东道国的立场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受到居住国税收的影响,但不受东道国税收的影响。所以,如果东道国利用税收刺激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不会有什么效果。然而,如果企业拖延外国所得,而且东道国的税率比居住国的税率低,那么,对投资于东道国就具有很强的刺激性(Yu,1994)。

公司税收征收方式篇10

一、物管行业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管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物管行业的纳税意识普遍淡薄,为了达到少缴税费的目的、不少纳税人千方百计偷逃税款,究其共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进行偷逃税。由于企业未办理税务登记,致使税收管理员无法将其纳入正常管理,从而偷逃税款。

2、故意混淆收入类型进行偷逃税。如:有的物业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公司是同一法人,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扶植物业公司将部分未销售房产的租赁收入划归物业公司收取。而物管企业在纳税申报时套用低税率或只申报部分税收,从而少缴税。

3、采取帐外经营方式进行偷逃税。企业采取收入不入帐或以成本抵收入等方式隐瞒收入和利润。如:只对正规核算单位开具正式发票,对其他业主不开具正式发票;直接收取现金或业主以其他方式支付物管费的不开或少开发票;直接将本公司开支取得的发票给业主入帐;直接将在业主处消费的费用与物管费互抵,互不开具发票等。

4、利用发票违章行为进行偷逃税。一是非法代开发票。一些小规模物管业主为了隐瞒收入规模,便委托具有领票资格的较大物业公司为自己代开发票;二是使用收款收据或国税部门的商业销售发票来收取物业管理费;三是开具发票时采取“大头小尾”(金额填写栏大,裁剪金额小);四是使用虚假发票收取物业管理费。

5、虚列开支增加成本进行偷逃税。如:物业公司制造虚假的考勤名单,多列工资支出;虚列小区绿化、道路、路灯等维修成本;列支与本公司无关的费用等。

(二)税务机关方面存在的问题

物管行业普遍存在偷逃税的现象,也暴露了税务机关的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1、日常管理不到位。首先是少数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观念滞后。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陈旧、机械、单一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为标准,笼统地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重点税源重点管理,从而将更多的征管力量和注意力都放在了纳税大户的重点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的税源管理;其次是税收管理员思想上存在“不好管就懒得管”的想法。在日常的工作中“巡查巡管”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大都是“挂在口上,停在纸上”。从而对物管企业管得不深、查得不细,就账查账,没有深入翔实了解物管企业的经营状况。再次是打击力度不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税务部门在查处物管企业偷逃税违法行为时,常常以补代罚,以罚代刑,没有形成强大的威慑力量,助长了偷逃税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2、发票管理不到位。物管行业发票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是发票日常稽核的力度不够,纳税评估和纳税人发票领购使用情况不能有机结合;二发票处罚缺乏一定的公开透明性,不能对用票单位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

3、税收征管方式不一,导致税负不公。在实际征管工作中,对物业管理行业税收征收方式有核定征收率征收、查帐征收、定期定额征收,由于征收方式不同,从而造成同行业纳税人税费负担率相差较大。

4、税收征管手段不科学,导致税款流失。管理部门对物业公司核定的税额不是建立在广泛开展税源调查的基础上,而只是以简单的评估来确定,使得定额与实际营业额相差悬殊;对查帐征收方式的物业公司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也是流于形式,应税所得额远远小于企业的正常利润。

5、部门之间协调不力,信息掌握不全。管理部门缺乏与工商、公安、房管、房地产公司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不能及时掌握物管企业的经营信息,从而导致对物管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清楚,税收鉴定不准确。

二、加强物管行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税收意识。针对物管行业纳税意识淡薄的现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税法宣传活动,强化物管企业的纳税意识。同时,积极开展税收知识宣传进小区的活动,向小区业主宣传国家税收政策,以提高小区业主的协税意识和索票意识。

2、加强税源调查,实现精细化管理。税收管理员应认真进行税源调查,摸清税源情况,详细了解物管企业经营的楼盘名称、地点、小区建筑面积、业主数量、企业从业人数、管理期限、物管费收取标准以及是否有房屋出租等等,从而全面掌握物管企业的经营信息,并分户建立健全企业征收台账。

3、加强巡查巡管,督促建账立簿。在巡查巡管中,要根据物管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督促、辅导物管企业设置帐簿,规范其纳税行为。对于有建帐能力的企业要求其尽快建帐;对于没有建帐能力的企业,要辅导其建立收支粘贴簿。

4、加强发票管理、实行“以票管税”。一是要求物管企业严格按规定使用发票,并按经营项目如实填写发票内容;二是加强发票稽核,对物业公司兼营房屋租赁业务的,随时抽查物业公司发票使用情况,切实落实对企业在领购、换购发票时进行核对的工作要求,真正发挥发票稽核在发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大发票检查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发票各联次的核对检查力度,如果企业未按规定使用发票,一律按发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从源头上减少物管行业发票违法行为的发生。

5、科学分析测算,完善纳税评估。首先要建立科学、实用的物管行业税收纳税评估模型,分析物管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测算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从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其次要加强物管行业税源比对工作,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收状况和企业纳税情况,结合实际制定行业平均利润率和平均税负评估指标,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提高税源监控的广度和深度;再次要加强对税负异常企业的严格监控。对于零申报、低税负、不缴不报的异常户要列入重点监控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