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3:10

机电一体化优势篇1

关键词:智能网络环保

众所周知,基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带来了机械工业在技术、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的变化,使工业生产进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主要特点的阶段。

一、什么是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二、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状况

回顾机电一体化发展历史,可以把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在此阶段,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即兴旺发育阶段,在此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第三阶段也称为高级阶段,即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此为深入发展时期。

中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列入“863”计划中,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优势方向探讨

据科学估测,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大致有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化等几个方面,这也是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优势所在。

(一)关于智能化

这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二)关于网络化

这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三)关于微型化

实际上,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说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称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这些产品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

(四)关于环保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五)关于系统化

本文所述之系统化,其表现特征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再一个特质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等智能化通信接口。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等等,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而研制出来的。

四、结论

根据以上的叙述可以结论,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日益获得人类的关注并为人类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优势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研究

科学技术的持续革命,使得整个社会都在以飞快的速度迈向科技化,科学技术对人类整个生活的影响日益紧密,机电领域当然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怀抱,一枝独秀。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社会的相关行业,就笔者知道的就有很多煤矿都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如今应用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又是怎样,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1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纵观接近20年的发展成效,机电一体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谓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将机械、电工以及计算机等多种器械、技术融合在一起,并将其综合应用到相关的领域中。具体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综合运用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传感测控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用多种技术和设备,功能众多,应用范围广,显著的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其次,应用各种软件,尤其是编程技术,不仅应用效率高,而且检查和维修非常方便;再者,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设备自带监督和控制功能,对于提高运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优化使用性能,显著的提高使用效率和质量。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典型的应用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钢铁企业、煤矿机械以及数控机床等,具体表现为: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运用

现阶段,大量智能化、数字化的工业机器人,逐渐的取代传统的人工流水线作业模式,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不仅能够解放了大量的人力,同时还显著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水平和质量。此外,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优化、升级和换代中的应用,能够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的向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机械化方向发展。

2.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能够将仪器仪表、显示装置、通讯装置、工控系统以及微机系统联合起来,在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可靠性、安全性、质量以及精度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优势具体表现为:其一,其在高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其二,计算机控制中心利用信息采集系统对钢铁企业各个单元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由计算机控制中心通过网络通信系统对各单元进行动态的控制;其三,利用现场总线技术,显著的提高信息数据通信传输效率和质量;其四,利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为实现钢铁企业的一体化管控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机电一体化技术

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显著的提高矿井运输和安全监管效率,并且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重量轻、体积小、功能众多、操作方便等优点,降低操作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数控机床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目前数控机床逐渐的多元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通过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数控机床中,能够推动数控机床向模块化、总线式方向发展,显著的提高数控机床的制造效率和操作精度。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逐渐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准度,和传统机械生产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绿色环保趋势

在低碳、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的发挥资源的价值,降低资源的浪费,显著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者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理念的推广和进一步深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还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和在利用,最大化的发挥资源的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2微型化趋势

现阶段,不仅宏观经济逐渐的向微观经济发展,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代表的机械行业,也逐渐的想微机械方向发展,尤其是纳米技术、微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想微型化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材料消耗少、重量轻、能耗低以及体积小,不仅在工业机电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刑侦、医疗以及生物技术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3智能化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逐渐进入智能化时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代替人的大多数功能,而且部分功能比人类自身更加强大,并且智能机器人可以升级、改造,将生理学、管理学、自然科学、运筹学等知识编入智能机器人芯片,能够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智能机器的功能,其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应用,能够显著的提高机电一体化运行和工作效率。

3.4网络化趋势

互联网已经覆盖全球,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和深入应用,其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互联网+物联网”的模式,在推动机电一体化向方格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束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还比较少,所发挥的效力也比较有限。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众多的技术支撑。为了更快地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工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姜新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08):231.

[2]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89+95.

[3]梁俊彦,李玉翔,林树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7(25):53-54.

机电一体化优势篇3

【关键词】天翼飞Young品牌Swot分析

“天翼飞Young”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针对年轻群体客户目标市场而推出的移动业务品牌。其中的英文“Young”是年轻、青春的意思,“天翼”与“添翼”谐音,整个品牌连读听起来更像是“添翼飞扬”,这样的设计让品牌名称跟天空、飞翔、自由、翅膀、多样等内容联想起来,以包含一个充分发挥自我、独立自主个性化的品牌内涵。因此,“天翼飞Young”的口号是“Youngornever(年轻活出样)”!,以充满激情的口号表达了这一代年轻人的心声,激发了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正能量。

该品牌包含了为年青目标客户群体倾心打造的中国电信独有的移动互联网特色应用和服务,如翼聊、爱音乐、爱游戏、爱动漫、天翼阅读、天翼空间等,另外天翼“飞Young”另一个特色就是采用了统一认证系统,手机号就是宽带号、QQ号、邮箱号,所有应用都跟手机号码关系而一次性认证,在技术上为竞争对手树立了壁垒。

Swot(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常用的战略规划工具。下面就天翼飞Young品牌自2012年3月1日推出以来,在海南市场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情况以Swot法分析如下:

一、优势(Strength)

(1)品牌优势:中国电信宽带品牌在本省宽带市场份额及宽带品牌认知度占有绝对优势,在校园宽带中的占有率也较高,作为海南唯一一家可经营全业务的运营商,针对现有的校园宽带用户推广宽带加手机的融合业务套餐,具有融合优势;(2)产品优势:校园翼机通产品是结合了校园一卡通行业应用及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的组合产品,紧密结合了高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是一校一签,整体转网效果较好。目前校园翼机通在各大中院校中不断扩大签约规模,占领校园信息化制高点;(3)关系优势:通过电信宽带产品接入校园时与校方已建成的良好客户关系切入,继续与校方通信管理或信息化管理部门达成了更紧密的校园客户关系及利益链条,是其它运营商进入是较高的营销门槛。(4)技术优势:海南电信因基于较雄厚的通信基础设备维护及技术开发能力,在品牌的全业务运营维护及系统集成方面有优势,能够在高校信息化整体解决能力方面优于竞争对手。

二、劣势(weakness)

(1)品牌劣势:同样是针对年青群体客户的通信品牌,电信的“天翼飞Young”比移动的“动感地带”和联通的“沃”相比推出最晚,同时也是三家运营商中最晚开始经营移动业务的。品牌接受度和影响力在品牌初期均处于较弱地位,难以发挥规模优势。(2)渠道劣势:校园渠道因建立较晚,渠道覆盖能力有限,现有的实体店+客户经理+学生直销+电子渠道的服务和支撑能力较竞争对手相比较弱,校园全业务运营能力不足。(3)终端劣势:因CDma手机终端生产链条形成较晚,与GSm制式手机已完善强大的产业链条相比较弱,CDma终端与GSm终端同样质量的情况下价格较贵,需要我司大力补贴终端销售渠道的利润及用于用户换机补贴,导致用户换机阻力及补贴成本居高不下。(4)服务劣势:与销售渠道队伍建设相同,因建立较晚,覆盖能力有限,因此维系体系不完善,用户服务的许多环节难以保障。(5)产品劣势:校园信息化应用产品虽丰富,但因技术不成熟,商业运作模式不完善,使校园增值业务和行业应用推广能力明显不足。

三、机会(opportunity)

(1)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大投入教育资源;教育行业为国家政策长期重视和投入的行业,财政相对保障;是一个全民参与的产业,参与人群众多;教育信息化起步晚,市场空间巨大,全业务规模拓展前景广阔,一个用户可带来3-4个用户发展,达到1=n的效果。(2)天翼飞Young品牌建立在天翼3G品牌之下,借助中国电信原有的宽带品牌主导地位,天翼飞Young品牌经过一年多的推广,改善了原中国联通CDma网络在用户心中的满意度和接受度。本次年青群体品牌的旨在强化校园营销的品牌影响力度,时间恰好在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校园营销活动之前,为此可预计未来的校园营销竞争会更加白热化,甚至可能短兵相接。在此时刻,飞Young品牌将会成为重要的利器。在中国移动未推出4G之前,其所经营的技术tD-SCDma仍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中国电信还是有机会在校园市场中抢夺大批年轻用户。(3)在互联网宽带及带宽型产品、内容服务提供、企业运营能力强于竞争对手;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各类型智能手机产品快速发展和推广,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年轻人喜欢新鲜事情,并且因为能代表着时展潮流而得到较快的传播。转眼10年过去了,m-Zone动感地带品牌建设方面缺乏大的进展,目前还是停留在话音、短信、移动梦网等第二代移动通信传统业务上面,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内的业务拓展速度确实较缓慢。(4)CDma终端、Si等产业链在2013年将趋向成熟,流量和终端经营将成为2013年中国电信集团的经营策略之一;借助于校园广泛的建立信息化应用平台机会,快速实施介入,领先于竞争对手;(5)该品牌包含了为年青目标客户群体倾心打造的中国电信独有的移动互联网特色应用和服务,如翼聊、爱音乐、爱游戏、爱动漫、天翼阅读、天翼空间等,另外天翼“飞Young”另一个特色就是采用了统一认证系统,手机号就是宽带号、QQ号、邮箱号,所有应用都跟手机号码关系而一次性认证,在技术上为竞争对手树立了壁垒。(6)自2008年10月CDma自联通割接至电信以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校园移动用户营销经验。(7)品牌随之还推出了各名牌厂家的明星机型,包括苹果iphone、SamSUnG、motoRoLa、中兴、华为、小米mi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专享天翼互联网明星手机,以满足更多用户需求。目前高校中90%以上的大学生已拥有手机。

四、威胁(threat)

(1)海南移动:在2012年明显加快了校园宽带、wLan的建设步伐以争夺校园宽带市场;海南移动市场上先天的客户规模、品牌、产品、一体化营销执行、渠道优势明显;移动的翼机通签约速度也咄咄逼人;同时,海南移动已整合客户关系、渠道、成本资源的优势,计划不计成本持续巩固其在校园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同时因其产品类型较少,因此市场响应速度快、用户需求响应快,决策流程短。(2)海南联通:因其与苹果公司战略合作以来,其终端优势比电信明显,同时其翼机通院校运作有前期经验,校园资源、低资费的策略对客户吸引较大。

机电一体化优势篇4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机电应用率越来越大,如何让这些高新技术形成一个丰富、完整、全面的体系,这就涉及到了机电一体化了。本文笔者重点阐述了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管理。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逐渐的增大。传统的煤矿产业的发展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急需一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支撑,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1、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安全监控体系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体系中,科学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应引入机械控制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计算机系统技术、自动化控制原理实施一体化管理,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持续良好运行,并为煤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矿工生命安全提供完善保障。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令安全监控体系数据库基于局域网络平台形成同步模式。而主备机整体监督控制则可通过专用通信研发接口行驶相关权利,并可促进硬件、软件体系的优化结合,确保煤矿数据库同主机体系良好一致。进而有效分担检索信息、网络传输、呈现图像、打印报表图形等实践工作,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的优质、高效、现代化、科学性应用效果。

2、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运输提升设备中的科学应用

新时期,煤矿生产建设应符合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需求,为提升工作效率,缩短同国外快速发展的差距,可汲取先进行业经验,引入一体化机电技术,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可基于带式运输设备持续长距离大量运送特征,实现自动化管控。通过引入计算机控制体系,基于机电液一体化软启动模式,实现惯性载荷处理。一条皮带可引入一台或数台CSt实现驱动,进行故障问题的准确评估、自我优化保护。例如对于轴承温度、跑偏现象、倒转问题可有效监控预测。在今后的应用研发中,还应重点关注该系统启动延迟问题,优化延长单机运输长度与总量,提升其设备监控能效、灵活运行性并延长应用服务寿命。还可科学采用内装提升设备,基于一体化滚筒电机规划,提升操控便利性。可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实施全数字化提升操控,借助总线方式,为电气安装提供便利性。同时该技术体系所需硬件投入有限,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在煤矿生产运营中可全面开发研究,创设优质运输提升模式,可引入双核处理器组建计算机体系,提升设备协调控制运行水平,实现可靠安全生产目标。

3、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生产设备中的实践应用

当前,我国较多煤矿应用机械化生产采煤体系,令自动化煤矿经营生产进程全面提速,并令液压牵引传统模式合理发展为电牵引手段,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控制牵引技术的显著优势。即一体化的牵引可令采煤设备强化牵引能动性,有效抑制阻力影响,并可在下滑阶段中发挥制动能效。同时基于配有抑制下滑制动设备,令其可在大倾角煤层之中进行良好的作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引入令煤矿采煤设备生产运行更为安全、高效,可实现长期在恶劣现场条件下持续作业服务,并呈现出整体具有较小磨损度,故障率较低,不需要经常维修养护的科学优势。再者,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引入采煤生产设备中,令其具有良好的动态属性,可借助控制体系快速进行各类参数优化调整。且该采煤体系具有结构便利、整体体积量较小,应用效率较高等特征属性。机电一体化牵引采煤设备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全过程控制,可科学实现自动化支架目标。可通过在工作面刮板设备中设置计算机监控体系,科学实现全面系统化、自动化管控目标,并令采煤设备整体系统实现协调化动作、科学化管控,显著提升系统可靠安全水平与实践工作效率,并创设优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策略

为良好解决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管理问题,应创设优质管理策略,针对矿井特征、现场环境、生产开采需求创建计算机核心装置,明确相关管理岗位职责权限,实施统一优质控制。应科学监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制度规范,合理编制机电工作方案,优化系统通信功能,进行汇总参数综合分析,故障诊断监测与科学预警。同时,应令管理人员享有分配配件、监控作业、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机电事故追查跟踪、综合评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状况、实施奖惩考核、优化调整机电骨干人员等实践管理权力。再者应完善做好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综合管控,全面落实科学规章体制,强化机电技术管理培训,深化研发传感装置,引入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多维度、智能化控制管理思维,令基层煤矿实现流程化控制监督,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化开发、科学应用研究,提升综合实践效益。在培训管理中应激发员工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热情,令其明确一体化技术的综合优势,进而主动的投入到实践学习活动中,丰富知识结构、提升技能素养,创新机电管理方案,优化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管理效果。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优势篇5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反映了一国某服务贸易的出口与世界出口的平均水平相比较之下的优势情况。[2]如表4所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为RCa=(X1/X)/(Y1/Y),其中,X1表示中国电影音像服务贸易出口额,X表示中国服务贸易总出口额,Y1表示世界电影音像服务贸易类出口额,Y表示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通常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评判标准的取值范围分为四个档次:小于0.8、0.8到1.25之间、1.25到2.5之间、大于2.5。竞争力情况依次为较弱、中度、较强、极强。

中国电影音像贸易逆差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全球经济危机下的紧缩环境目前,由于欧债危机,欧洲市场正在萎缩,外国片商出于财政上的考虑,会在收购时捂紧钱包,而在需要投入成本的宣传发行阶段同样也走稳健路线,结果就是中国电影要么没有买家,即便发行,也只被投入到有限的市场。中国电影进入的市场主要有东南亚、日本、法国、美国、韩国,其他重要的世界电影市场如印度、英国、德国、意大利,罕有中国电影发行,至于其他地方就更少见了。

2.国外强势影音的挤压效应当前,好莱坞高概念大片进一步在全球扩张,不但鲸吞蚕食着各国电影市场上的本土片的份额,更对其他种类的进口片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从市场行为的风险控制角度来说,好莱坞电影显然比中国电影更有盈利的保障。“赢者通吃”的规则,不仅让好莱坞攫取着全球利润,还进一步让各国观众的口味愈发趋同地接受“美国样板”,而这一局面,还伴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数字化、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加深而日益彰显。

(二)内部原因

1.市场机制不够灵活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实际进展也不快。当前我国的思想传播组织和文化教育机构以及精神产品的生产企业强调电影音像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忽略其商业性质。而使文化产品富有竞争力,商业运作的系统化是核心途径。电影音像产品生产的产业链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到产品生产力的形成,再到文化创意和技术革新的支持,生产方式和制造环节的把握,最终到国内外市场的流通发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这样一套完备而复杂的需要长期建立的电影音像企业发展体系。就算是面对着自身有着绝对优势的文化资源,由于文化意识形态的禁锢,缩手缩脚,很多属于自己的宝贵资源财富却被其他国家占有、利用、获利。

2.规模经济成为发展瓶颈我国的影音企业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过小,规模经济成为影音业发展的瓶颈。生产规模和生产容量是内部规模经济的关键词。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间接获得优势的转换。而行业的生产容量的提升可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整合,集中某些产品种类,从而发挥优势进行规模化生产,突破市场的局限性。“集群化效应”是产业外部规模经济得以实现的途径。[3]而集群化不能单单只体现在数量上,尽管我国是具有庞大数量的制作厂家和机构的影音产业生产大国,但由于各自为政的经营管理方式加之相当分散的地理位置,人力资本损失严重,始终不能成为生产强国。如果不努力打造像美国影音文化产业那样的始终有垂直链条贯穿的整合局面,规模经济的实施就举步维艰。

3.融资困难中国电影音像产业方面尚没有足够健全和良好的投资、融资机制作保障。制作机构一旦很难筹到资金,自然会产生对政府机构的依赖性,尽管政策逐渐不断地放开,可是制作机构的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裹足不前,规模小,投资少,回报率低。总体来说,机构、社会和民间方面的投资稀缺已使自身陷入了不合理的产业资本平台,没有相应的信誉和资金的保障,制作机构忽视市场的真正需求,严重制约我国的影音创作走上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影业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人才优势,遵循“大投入、大产出”的商业模式,每年都能推出数十部大制作的商业电影。我国电影市场虽然近些年陆续出现了投资近亿元的电影,但受限于资金实力,这类大制作电影年产量低,暂时无法形成与进口大片相抗衡的数量规模。

4.制作和发行分离当今,发达国家对于电影音像产业多是采用制作与发行相组合的一体化纵向的发展模式,即一体化模式。而我国的电影音像业还处于制作和发行剥离脱节的模式,即分离化模式。这种不协同的发展模式,导致无法对市场需求作出准确恰当的判断。加之独立的制作体系和发行网络还很不完善,常造成制作和发行工作均无法得以顺利展开,电影音像业的规模化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以至于长期陷入回报率较低、风险较大的不利局面。[4]

5.专业人才壁垒长期来讲,我国在文化教育、电影教育这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我们的人才现在显得比较缺乏,尤其是这种高端的创意人才比较缺乏,这是现在最核心的问题,特别是电影这种大创意、大品牌更需要高端人才,品牌人才,国际化人才。电影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业,大制作影片不但对投资方的资金实力要求很高,而且对演职人员的素质(包括编剧、导演、演员、监制等)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具有操作国产大片实力的仅有少数的几家电影企业,国产大片这个电影细分市场也已经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6.国际营销能力较弱偶有国际营销失败,出现角色定位失误,导致自己产品的特色和理念无法被认识被感知。如何通过提前作出周密的可靠的国际市场调查,把握最恰当的切入点,注重传播和接收的细节,保证营销渠道的完整、高效和畅通,提升宣传投入和力度,我国电影音像文化产业还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5]

提升中国电影音像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深化电影音像业市场化机制改革电影音像业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动是必由之路。我国电影音像市场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政府要给电影音像业充分的自由竞争的空间,通过市场化调节和市场化运作,使资源配置实现合理化、优质化,拆除环节与环节之间的障碍和间隔,尊重经济运行规律,使各合作伙伴参与投资、发挥优势,建立一个产业环节贯通、产业整合完备的电影音像产业体系。

2.提高电影音像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打破行业性、地域性的封闭型经营格局,推动电影音像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形成多媒体多元化经营结构。鼓励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经营的大型电影集团,将电影音像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到活、专、新、特,改变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和散兵游勇的状况,来提高电影音像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电影音像制作服务、节目制作服务、高科技后期制作服务这几种类型的产业园区和基地,作为电影音像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引擎,在带动形成产业集群,对电影音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3.加快数字化进程,促进电影音像业升级促进电影生产与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提高电影技术制作水平,提高我国电影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电影制作的高科技含量,加快创作应用的推广力度,显著提高电影的制作质量。引进国外先进的电脑特技设备,着重研究数码特技水平的提高和应用,以与国外高科技“大片”相抗衡。抓住技术升级带来新的机会,推动数字电影的全面发展。数字影院的出现和增多将促进电影放映环节的产业技术飞跃和市场营销模式的多样化。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技术手段和传输方式,建立数字电影院线,扩大数字电影银幕数量,开辟数字电影市场,力争使数字电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勇闯“低成本、精制作”蹊径在加入wto后,低成本、精制作的产品将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也是国际上一些国家的通行做法。一是可以避开与发达国家“大片”的激烈竞争,独辟蹊径。二是影音科技水平不发达,应扬长避短。三是目前市场持续低迷,再加之中国影音制作企业规模小,“高投资、大制作”很难奏效。如果成本低,制作精,就可以凭借低成本、质量好打入国际市场。近几年,国内低成本制作的影片屡屡获奖说明了小制作也可以撑起电影音像大市场一片天。

5.落实电影音像业优惠政策制定并完善电影产业优惠政策,落实好国家扶持电影的现有政策,并通过财税政策调节并加大对电影企业进入市场运营的力度。同时政府继续对电影音像领域进行补贴扶持,在制作、营销、发行等环节通过补贴方式协助提升产业实力,保护受损企业。对那些经营电影音像产品的出口创汇企业实行减税甚至免税政策,多给予涉及传播我国文化品牌为目标的友好型外资企业政策上的切实帮助和优先考虑。实施政策支持,对于重点单位和出口项目,要在立项审批、贷款、利率、税率等方面实行优惠。

机电一体化优势篇6

关键词:广电手机新媒体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50-01

当今,由于手机的巨大消费市场,互联网新媒体业务运营商之间进行了激烈的竞争。从目前来看,手机终端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实现覆盖,这种覆盖的面积还在成倍的递增,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广告推广,用户量都在不断的上升,因此说手机平台的营销运营具有巨大的客户群体支撑,消费市场潜力很大。手机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加,已经建立了具有双向交互能力的手机网络,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各地,这为信息交互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促进了商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手机和其他类型的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携带,可以进行自由的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信息的交互,终端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较快,手段简单。其他的媒介在这一点上相比,都不占有优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社交活动商务交易等,可以长久的保持对客户的吸引力。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手机未来的发展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手机的商业运营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变动,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运营商们需要在这一领域进行详细的研究,我国在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三网融合,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方便了人们获取和信息的时效性。现在的主要传播方式就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传播,手机由原来单一的人际传播变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的主要媒介,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手机媒体的影响下,不断发生变化。

1手机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多媒体化。现在的手机已经由过去的一个单一媒介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媒介。在卫星和数字、移动技术的推进下,手机媒介成为了一个创新人类媒介和市场的平台。手机已经成为当今一个重要自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手机上可以阅读、听音乐、看视频等。但是手机媒体的内容、技术、经营模式,现在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需要不断完善,渐趋成熟。

个性化。现在已经进入了受众细分的时代,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才能培养固定的受众。因此,手机媒体的个性化服务需要跟上当前的发展形势。这是媒介由传统的集体使用向个人使用转变的过程。由于每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个人认识都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求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别。

象征化。手机已经成为了个人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因此,手机的终端形态和内容选择展示了使用者的个人特点和身份地位。如同手表超越时间功能成为彰显个人身份的象征一样,手机是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2广电面临的问题

2.1没有传播渠道

手机媒体主要的传播特点是分众传播、互动传播和定向传播。手机作为交互终端对不同的个体进行个性化信息传播,主要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从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手机媒体的传播渠道主要有两种类型。

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家移动运营商完全控制着手机的传播渠道,具有明显的集中化和壁垒化。这三者当中,广电系统由于自身的原因无法与其进行有效的竞争,没有传播渠道的把控能力,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内占据一定的比重,需要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很难进入这一领域。从当前分析,手机电视这一领域,未来的广电系统可以重点发展作为自身的一项核心业务。

2.2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手机媒体的内容提供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动运营商;另一类是手机网站。移动运营商主要采取了短信、彩信、手机报等有限传播方式,手机电视提供的内容较为丰富,音乐、视频、游戏等等,但站点数量较少,手中可选择性较低。运营商得益于其渠道优势,目前占有相对强势地位,但长期来看,手机电视将会逐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3关于手机电视运营的思考

3.1双屏互动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手机的用户量近年来呈现激增的状态,用户的规模不断扩大,用户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利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手机电视的未来发展可以预见具有广阔的前景。因此,双屏联动、双屏互动是手机电视发展的新趋势。双屏联动和互动作为一种手机传播的方式,是电视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的优势,把电视台的内容和手机的广阔覆盖面积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利用内容的优势来扩大手机媒体的影响力,提升手机电视在移动互联网中的作用,尽力争取更多的用户。电视台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在互联网中的影响力,扩大了受众群,增加了传播的面积。最终,实现了手机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双赢。

3.2节目社交化

互动交流是互联网时代的受众特征,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制作者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制作的内容,渴望自身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比如,电视观众收看一些娱乐性电视节目的时候,都希望自己可以参与到节目中,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双屏互动具有很大的优势。电视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相反,利用手持终端登录到播出节目的页面获得节目内容,与节目的制作者进行及时的在线互动和交流,及时反馈自己对节目的认识,参与节目的嘉宾、主持人的谈话内容,提供自己对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发表一些评论,这些评论可以利用微博进行快速的传播和分享。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可以节选一些观众的评论或者问题,对现场的嘉宾进行及时的提问,实现嘉宾和观众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增加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性。

同时,用户的社交化分享行为,进一步传播了节目的内容,提升了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有效的宣传了节目,具有较好的营销作用。

3.3文化营销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一部即将上映的电视新剧可以手机电视进行前期的造势,规划好这部新的电视剧进行双屏互动的时候,往往需要很多的工作准备,包括:导演,演员背景,延伸资讯,花絮等。

新剧播出的时候,利用手机电视实行同步播放,吸引受众参与电视的观看,在播放的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内容,比如互动抽奖,微博分享抽奖活动等各种商业活动。围绕着电视剧的热点内容,在网站上进行热点讨论,可以极大地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也提升了电视台的影响力。

4结语

手机电视是运营主体为移动终端用户打造的一项特色增值服务,如何将这项服务有效的发挥起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红平.浅谈广电手机新媒体发展模式[J].影视制作,2012(7):23-25.

机电一体化优势篇7

【关键词】广电媒体集团化改革现状趋势

我国地方广电媒体以集团化为标志的体制改革,近年来取得一定成效,各地广电媒体先后组建集团,在短短的几年间实现了上档次、上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然而,随着产业化、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集团化改革并非一劳永逸,就当前集团化改革总体形势来看,依然存在着管理机制、人才和媒介质量等问题。本文以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为例,探讨地方广电媒体集团化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一、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改革现状

2009年成立的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实现了上档次、上规模,跨媒体发展,经营范围覆盖了平面媒体、影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集团下辖湖州人民广播电台、湖州电视台,《湖州广播电视报》、传媒湖州网等媒体单位,是一家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艺术团于一体的综合性传媒机构。集团是在原有的广电总台基础上组建的。集团成立后,对所辖各单位进行了系统的资源整合。充分运用旗下声、屏、报、网、团平台优势,推出一批内容新鲜、形式新颖的新闻佳作。围绕民生需求,湖州电台推出了《深度105新闻评论》、《百姓热线》、《信息直通车》等广播栏目,使广播各频率节目更具实用性和伴随性。

集团成立以来,媒体效应明显提升。电视台三个自办频道的年均市场份额达到23.4%,当地的收视份额超过了省台和中央台;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居全省同级媒体前列,获奖档次和数量保持了精品创优的强劲势头。集团还加快广电技术改造,使广播电视设备数字化率达到95%以上。每年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建立首席、导师帮带制度,有8位同志分别获得了主持人、播音、记者等7个专业岗位的首席称号,28位同志分别获得了主持人、播音、记者和编导等14个专业岗位的导师资格。2009年新闻综合频道在接受信用指数考核中,名列全省47个电视频道的第6名。与此同时,集团声、屏、报、网、团整体广告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总之,通过集团化改革,湖州广电媒体提升了集约效应,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二、集团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成立以来,虽然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果对改革后的传媒集团进行全面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广电媒体的集团化改革并非一步到位,一些制约媒体发展的老问题依然存在。

1、管理机制问题。湖州广电传媒集团组建以来,虽然规模效益提升较快,但改革不完全、不深入、不彻底的状况还依然存在。现阶段,体制问题仍然制约着地方媒体的发展,这不是仅仅靠集团化改革即可轻易解决的。因此湖州广电传媒集团很难真正建立既能够全面适应市场规则,又能在党委领导下的行使法人治理的管理机制。也不可能很快从现行的管理运作体制下走出来,完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还不够完善,有些资源还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和配置。集团内部各部门人员虽然也实行竞争上岗,绩效管理,但由于传统体制、编制等问题,在实行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等方面还有很大难度,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2、人才质量问题。从整体看,地方广电集团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普遍匮乏,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缺乏力度,后劲不足。湖州广电集团从业队伍专业性不强,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跟不上媒体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层次经营人才、名记者名编辑稀缺。不仅高端创新性人材缺乏,甚至创意、策划、创作、生产、管理、营销等相关专业人士也得不到满足。一方面是地方人才资源有限,可选范围小。另一方面是有了高水平的人才也难以留住。这是困扰地方广电媒体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3、媒介质量问题。首先是媒介特色不明显,精品不多。湖州广电集团成立后,广播电视节目虽然开创了一系列的招牌栏目,创高了一定的收视率,但是整体上依然显得特色不足,亮点不多。大部分栏目无论从模式还是内容上都在模仿或沿袭浙江之声、钱江卫视等优秀广播电视频道。由于实际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了节目质量不高,栏目品牌特色不鲜明。

另外,由于媒介品牌效应低,产品缺乏社会影响力,媒体的本土社会知名度、关注度、美誉度难以迅速提升,因此容易在同类媒体的竞争中失去自己的区位优势,进而失去竞争力。这是我国地方广电媒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地方广电集团发展趋势

就当前地方广电媒体发展来看,要实现深度产业化改革,首先就要打破兼顾“社会公器”和产业组织双重属性与双重职能的束缚,从现行的管理运作体制下走出来,实行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这将会成为未来地方媒体改革发展的总趋势。集团内部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各级各部门人员实行竞争上岗,绩效管理,能进能出,优胜劣汰;从根本上克服媒体双重属性、双重职责运作上的尴尬和事业编制,衙门作风等问题。

打造人才优势,扩大高层专业人才规模,将会成为地方广电媒体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之源。地方广电媒体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改革人事体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使人才进得来,出得去。在追求人才、获得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上下功夫,解决人才不足的现实矛盾。在开拓市场上,还要建立强大的“智囊团”来为媒介产业发展提供咨询与策划。随着竞争的加剧,科学的规划、规范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高级管理人才将成为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媒介产业也将向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倾斜,在信息传播和经营管理两方面出现质的飞跃。

提升媒介质量,扩大媒体影响力,应是地方广电媒体未来的发展重心。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媒介质量,媒介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特色品牌。地方广电媒体未来的发展重心应该集中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栏目、品牌媒体,以及名记者、名编辑和管理精英上,形成在省内、国内具有独创意义和本土特色的强势品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本地广电传媒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本地媒体在市场的占有率,保持本地媒体的优势地位。

推动新兴媒体的发展,加强媒介融合。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诸多行业之间的边界正在由清晰走向模糊,众多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全球形成了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浪潮。地方广电传媒业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牢牢抓住多元化发展的主动权。湖州广电传媒集团利用当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组建资讯频道、运营出租车LeD信息系统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项目、筹建网络广播电视台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为融合新兴媒体,实现多元化发展迈出了可喜一步,取得了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葛澎.分布式计算技术概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2.5

机电一体化优势篇8

随着广播电台整体经营模式向企业化转型,通过Swot分析法,对前述各项因素进行系统评价,并从中寻找广播电台所拥有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而为找到适合广播电台出路的营销策略打好基础将是非常必要的。

本篇论文将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Swot分析为例,并据此提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相应策略。从而为Swot分析法与广播电台营销相结合进行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Swot分析

(一)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优势

(1)媒体资源的优势。优势(strength)是指企业可以在市场中发挥出来的竞争优势和其他与众不同的能力。安德鲁(andrews)解释道:“企业与众不同的能力不仅仅是它能做些什么;而是能把什么事情做得非常好”。广播电台作为弱势媒体,经历了低潮期,随着广播人对广播发展出路的不断探索,广播作为媒体的资源优势正不断被人们所认识。以下是媒体界公认的广播的几点优势:

白天的媒体;

离家的媒体;

伴随的媒体;

成本最低的媒体(收听成本最低、制作成本最低、投放成本最低、广告制作成本最低);

最易达成有效感应的媒体(3次有效,47次终身不忘);

受众最稳定的媒体;

最大到达的媒体;

接触受众最久的媒体;

最易赚钱的媒体;

最快速的媒体;

最接近购买时机的媒体;

最好的支持性媒体;

最不受internet影响的媒体,反而可以用internet增加其影响力;

最能营造氛围的媒体;

最易与受众互动的媒体;

受众最精准的媒体;

车上最强势的媒体;

工作场合最强势的媒体。

(2)历史优势。从总体讲,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相当的媒体公信度,这对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下一步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3)频道品牌优势。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原有新闻综合、交通、生活文艺、妇女儿童、金融、朝鲜语六个广播频率。为了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2003年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本着巩固强势频率,扶持优势频率,整顿弱势频率,调整错位频率的原则,经过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确定了各专业频率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整合:将新闻综合广播改为新闻广播,将金融广播改为音乐广播,将生活文艺广播改为生活广播。保留交通广播、妇女儿童广播、朝鲜语广播。经国家广电总局同意批准,到目前为止,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形成新闻广播、交通广播、生活广播、妇女儿童广播、音乐广播及朝鲜语广播的专业化布局。

(4)节目优势。根据黑龙江广电局建设广播电视强省的具体实施要求,抓住“广播发展年”这一有利契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开展了强化频率品牌、打造名牌栏目等一系列工作计划。目前,新闻广播的《早餐前后》、《行风热线――听众接待室》、《家庭梦想》,交通广播的《交广投诉台》、《交广说法》、《交广扫描》、《交警提示》,生活广播的《生活美食》、《1045消费网》、《1045医疗网》、《房产超市》、《都市报道》,妇女儿童广播的《维权热线》、《母爱好时光》,音乐广播的《958原创金曲榜》、《网络音乐吧》、《欢乐派送60分》等都已经或正在成为名牌栏目,这些栏目定位准确,贴近性强,牢牢抓住了听众的耳朵,在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数字化推广优势。首先是音频工作站系统,目前黑龙江电台共有音频编辑工作站30余套,播出工作站12套,磁盘阵列柜2套,可存储7000小时节目。后期精品制作站2套。现在全台基本实现录制、编辑、播出数字化、网络化,实现了无磁带传递播出。全面实现节目传输和交换网络化。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相当规模、在全国也具有一定领先水平的音频网络,为下一步数字化广播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机会

(1)国民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人民生活、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2)文化产业加速发展为广播发展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3)国家对新闻媒体的重视,以及黑龙江省对建设广电强省的政策扶持。

(4)科技不断进步,生活信息化程度提高。

(5)广播改革发展积累的经验和广播人空前强烈的改革要求。

(三)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威胁

(1)加入wto之后,国外品牌媒体公司与我国广播媒体争夺广告客户趋势越来越明显。

(2)跨媒体集团自身的集约化运作方式造成我国既有广播媒体运营成本相对增长。

(3)文化市场的开放、网络传播的普及、卫星和数字等高端技术的应用,造成地域媒体间的竞争日趋强烈。

(4)广播覆盖的普及造成中央、省级、和地市级媒体争夺广播频率资源。

(5)消费者的可选择范围越来越大,对节目质量的期望值不断攀升。

(6)国家广告政策对黄金时段插播广告开始限制。

(7)医疗类坐台广告的政策不确定性。

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相应策略

机电一体化优势篇9

【关键词】新媒体思维兼顾双屏融合创新互动平台

当今的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城市电视台要想生存、发展,必须紧跟时代脉搏,紧贴科技发展前沿,与时俱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一、城市电视台是否要打造新媒体

城市电视台的生存本就不易,上有央视“一支独秀”的压力,中有省级卫视覆盖面广,资金雄厚的现状,如今再加上各种新媒体的冲击已是危机四伏。《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指出,新媒体深度卷入百姓生活,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升级的引擎。有资料显示,我国新媒体发展现已呈6大态势:第一,中国成为移动互联网大国;第二,微传播正成为一种主流传播;第三,网络空间法制化得到加强;第四,中国互联网企业国际影响力剧增;第五,各种自媒体发展迅速;第六,媒体融合转型加快,探索新模式。如今,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普及率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首次超过pC端用户。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85.8%,比去年同期增长12.5个百分点。手机端的即时通信使用率91.5%,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受众正在大规模向移动互联网迁徙,移动终端成为人们接触新媒体的主要渠道。面对新媒体的蒸蒸日上,传统媒体则又呈现以下特点:(一)家庭屏幕渐成老年人专利,电视开机率逐年下降;(二)大批精英流向网络媒体,如央视的不少名主持人张泉灵等纷纷走向新媒体,如此电视精品节目的打造少了人才支持;(三)营销环境逐渐恶化,就拿我们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来说,2014年电视广告收入仅1000多万,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有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已成为电视弱,新媒体强的分水岭。由此我们判定,传统电视,特别是城市电视台一定要全面拥抱新媒体,加快创新融合才有出路。

二、城市电视台打造新媒体优势所在

有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新媒体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不仅成为传统产业延伸的重要路径,也成为各种服务行业拓展的平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新媒体与广大网民的生活深度对接,通过网络获取资讯、交往、购物、支付、旅游、教育等服务已成为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移动金融、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出行等基于移动网络的新媒体应用纷纷涌现,已广泛和传统应用实现联合,并全面应用于第三产业。从信息产业的全球化趋势看,传媒业首当其冲。城市电视台要有融合新媒体的决心,在此基础上看清自己的优势,并加以充分发挥。

(一)城市电视台无法替代的优势:本土优势

城市电视台在本土性、贴近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就像当地党委、政府的“孩子”,在行政资源相对垄断的大背景下,在获取信息、熟知信息方面令其他媒体兴叹,采访成本比较低。由于城市台从心理上从站位上,非常接近本地受众,所以一直以来有着较高的固定收视群。例如,杭州台方言节目《阿六头说新闻》,由于契合了本土文化,在当地有着相当高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呼和浩特电视台的《崔磊说事》也有相对固定的收视群。因此,城市台就要牢牢抓住自己的这一优势,力争打造精品,行成拳头产业,以高质高量的姿态亮相新媒体。

(二)城市电视台多年积累的优势:内容为王

在新媒体时代,稀缺的不是信息渠道,而是好的内容和独家表现方式。“内容为王”在任何时代、任何媒介是生存的根本。城市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的积累,品牌就代表了品质,代表了内容至上的节目制作风格,这一优势一旦融入新媒体像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节目影响力就会呈现质的飞跃。例如呼和浩特电视台的《直通首府》本身拥有固定的收视群,从去年开通微信平台以来,关注的粉丝与日俱增,节目当中突发事件新闻等较过去有了大幅增长。

(三)城市电视台对受众认知的优势:类型优势

经过多年来对自身的不断探索、改革、发展,城市电视台对受众有着非常透彻的研究,同为媒体,在内容推送方面有着驾轻就熟的优势,而这恰恰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

三、城市电视台新媒体战略思维

了解了自身具备的优势,那么在创新融入新媒体的同时,就要制定出适合新媒体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新媒体战略。

(一)把新媒体当作独立的个体,而非衍生物

如今微传播正成为主流传播。微传播就是指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介质为工具的信息传播方式。微博用户总体上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下降11.4%,但活跃用户全年净增4700万,其中来自移动端的比例高达80%。微信用户超过6亿,平均每个用户每天阅读5.86篇文章。那么根据新媒体这样不断快速变化的特点,要以改革开放的心态让其独立运营,只有独立才有活力,才能顽强生存。

(二)制定清晰的商业经营模式

新媒体也是一种媒体,也存在着运营、生存、发展的问题。据预测,未来新媒体的经济引擎作用更为突出,如今它就像当初的深圳特区一样,要在合理合法的范畴之下有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比如加入网络营销、开展互联网活动、增加商业活动等,用最优质的服务赚钱。

(三)学会资源整合

当下的传统媒体,已经学会利用新媒体、利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信息源,同样新媒体也不例外,也要学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法。例如呼和浩特新闻网,自身人手紧张,经常引用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资源丰富自己的网站、app,搞活动时也会联合各家媒体。城市电视台的新媒体部门,要模仿这一经营模式,合力调动全台的一切资源,利用新媒体,扩展节目内容,增强影响力。

四、城市电视台新媒体营销

制度有了,平台创建了,如何更好地推出去,有更多的客户端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这就要把握平台、布局、创新这三点。所谓平台就是依托什么。去年,移动客户端成为媒体新宠,全年媒体的移动客户端下载安装的数量为5536万。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数据,2014年移动舆论场中超过一半的突发舆情都是最先在“两微一端”的。微信公众账号已经达到580万个,排名前500的微信公共账号每条信息的阅读量超过1万次。社交媒体模式不断创新,位置模式、秘密模式、“阅后即焚”模式、图片社交模式、职业模式、陌生人模式、熟人匿名模式、游戏模式、虚拟世界模式等新社交模式不断发展。这些信息引起城市电视台在新媒体布局上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将传统电视、网站、手机app、微信平台等等囊括其中,形成新旧媒体线上线下灵活互动、优势互补的双赢格局。

新旧媒体融合本就是件新生事物,要利用创新性思维解决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在制定流程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共享信息,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将融媒体做大做强。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优势篇10

【关键词】安徽电视台比较优势电视媒体

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本是一个经济学上的词语,它的基本概念是,如果一个经济组织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经济组织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经济组织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简言之,发挥比较优势就是运用自我的要素禀赋,在优势行业不遗余力地发展,以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电视媒体提供的节目内容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产品,如果承认电视媒体的产业属性,把栏目的生产和频道的运营比作经营,那么可以看到一些媒体的比较优势。中央电视台的比较优势在于部级电视台的定位,湖南卫视的比较优势是快乐中国的娱乐定位,凤凰卫视的比较优势是面向全球华人的传播平台,安徽电视台一以贯之的电视剧战略也是一种比较优势。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广电局局长张苏洲同志在2009中国传媒产业经营管理论坛的专题演讲《金融危机下电视媒体的突围之路》表达以下信息:“安徽电视台进一步明晰发展战略,提出从单纯依靠电视剧的‘单腿跳跃’,到电视剧和自办节目双向突破的‘双腿快跑’,实施结构性调整,以电视剧、自办节目、大型活动为基点,谋篇布局,深化整合营销,形成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从“单腿跳跃”到“双腿快跑”,笔者认为,这就是安徽电视台正在形成新的比较优势的信号,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有的放矢、形成新的品牌,《潮起江淮》、《淮军》、《对话江淮》、《江淮情》、《人民至上》等一批安徽电视台原创或参与创作的电视节目在全国范围形成较大的影响。纵观这些节目,立足本土,放眼全国,把区域性的素材资源纳入全国视野进行考量,既呼应时代热点,又凸显地域特色,体现了主流媒体的主流价值观和影响力,较好的实现了宏观视野下的本土落点。安徽电视台赵红梅台长在《对话江淮》看片会上这样表达:“选题涉及的内容都深深镌刻着安徽的烙印,体现安徽特色,代表安徽亮点。同时,对话也以开放性的眼光在全国甚至全球的视野中审视安徽发展,把安徽的崛起与全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展示安徽的崭新形象,为加速安徽崛起,促进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段讲话切中要害,自办节目应当以传媒影响力为依托,以本土要素禀赋为基础,服务于大局,成为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商业资源、消费资源的汇流节点与中介。

电视媒体的比较优势和自身的禀赋结构是分不开的,区位地理、文化传承、人力资源、资金状况、布局定位都是决定比较优势的核心要素。我们把与安徽卫视相邻的竞争媒体来比较。“风从东方来”,东方卫视重点打造的海派风格已然成型,新闻也做,娱乐也做,电视剧也不放过。距离上海180公里的杭州,浙江卫视试图以“中国蓝”突围。一系列扩张的自办节目显示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在卫视改版前后疾呼:“在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这样一个浙商文化浓郁的地方,浙江卫视的机制已经落后了。”这两家媒体都在媒介的发展上把地域政经、文化、资源作为他们前进的理由。或依托,或以此作为激励的动机。以安徽电视台为例,金融危机之前,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开播、家家购物频道开播为安徽电视台的发展赢得了重要的战略机遇,面向蓝海资源的领先博弈显然拉起了一道抵御金融危机的屏障。

研究表明:决定中国媒介广告经营份额的最重要拉动因素不是第三产业,而是第二产业制造业。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影响显而易见。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不少媒体试图通过削减成本(例如报纸减张、制作成本控制)来求得利润的增长,而对于媒体产业发展的主流来说,节流只是治标之策,而开源才是“治本”的正道。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指出,扩大商路是制造业企业应对危机的关键,那么对可能受制造业影响的地方电视台来说,如何开源,形成新的增长点?必须重新审视我们所在的媒介环境,其一、随着媒介市场“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内容生产的价值重心由提供事实判断向提供价值判断转移;其二、国家广电总局正在面向各台征求意见,意在减少省级卫视的电视剧播出密度;其三、研究者预测,到2010年,传播领域超过70%的事实信息的提供者将不是专业的传媒机构和传媒人,而是那些日益活跃的非专业的博客和微博。那么专业媒介和电视人的优势在哪里呢?显然不再是事实的简单提供,而是筛选事实的标准、展现事实的角度、解读事实的逻辑和方法、组合事实的结构。正如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所言,新闻媒介的价值逐渐由事实传播的第一落点(时效性)的竞争和第二落点(事实的完整和全面)的竞争过度到第三落点的竞争:眼光的竞争、标准的竞争、视角的竞争、观点的竞争和把握事实的方法与逻辑的竞争。从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和CCtV经济频道更名为财经频道能看到这一变化的脉络。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此次改版是为响应央视“品牌战略”而做出的积极反应:强化直播,调整节目编排、转变文风、创新新闻表达方式,增加信息含量、延请新闻评论员、提高新闻质量。而现场联机是此次央视财经频道改版的一个重要特色,强化主持人与联机对象的交流。联机的对象包括驻外记者、主持人、特约专家、评论员等。央视这两大频道正是以新闻的深度读解作为新一轮改版的抓手。这些做法无疑是在强化频道的比较优势,凸显频道的品牌效应。

当下的电视媒介竞争,无法摆脱媒介本身的区域性,尽管上了星就是全国性媒体,但是,一朝一夕的形象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改观。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媒介的比较优势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维护比较优势?如何在自己的比较优势被跟踪和模仿的时候开拓新的优势?最终的答案指向两个词:渠道和品牌。收视率是因变量,内容、渠道和品牌则是自变量,收视率波动的背后一方面是内容的影响,另一方面正是品牌在起作用。同样的节目在不同的电视频道播出,收视率和影响力是不一样的,正如同样的话从不同身份人的口中讲出,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品牌和渠道的差异。

品牌的锻造远非一日之功,如何实现从“单腿跳跃”到“双腿快跑”,实施新一轮赶超战略?对电视媒体来说,金融危机对媒体来说一定是个坏消息吗?答案是不一定。金融危机来到,“口红效应”显现。“口红效应”是指在经济不景气或危机时,人们的物质消费受到影响进而转向文化消费品或购买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非生活必需品,具有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所以消费者会选择购买。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首次提出了精神交往的理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观。无疑,电视媒介生产的文化产品供给人们“精神交往”的内容。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以网络链接、博客日志、微博等为代表的“微内容(microcontent)”风生水起的新传播环境下,重温马克思“精神交往”的经典论述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意义就在于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精神产品的内容生产和传播。

地方电视台的地域性限制一直是地方台节目不能产生全国性影响的症结所在,怎么以持久、稳定、高质量的内容锻造品牌,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安徽处于崛起的重要时间节点,科学发展的关键词不断呈现:安徽融入泛长三角、中部崛起重要地段、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60家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突飞猛进、GDp增速全国前列、工业增长增速中部领先、861计划实施之关键时期……安徽电视台能否在安徽经济企稳向好的时候借势发力,锻造安徽台更好的局面?将自办节目的传播链、服务链、价值链深深植入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的逻辑之中,使得电视媒介的精神产品更好的嵌入人们生活的生活圈、工作圈和消费圈,在这种高密度嵌入中赢得更多的价值接入点,从而在新一轮的赶超中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