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过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8:14

审计的过程篇1

关键词:高校工程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应用

使进度、质量和效益实现统一,是跟踪审计的目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常将工程项目细分为不同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内容,审计人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目标顺利达成,并且能够使投资效益实现最大化。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特点

1.审计时间前移

传统审计的进行,通常实在项目建设竣工交付使用后进行,这种事后审计的方法存在很大不足,那就是无法为节约项目投资提供支持,不利于工程项目效益实现最优化。相较于传统的结算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贯穿于工程目的全过程,从工程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等,每个环节与阶段都进行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分为五个阶段,即项目决策、准备、实施、竣工、交付后。将审计前移到工程项目各阶段,这样将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并较好地管理控制各项投资情况。

2.内容更加丰富

从内容来看,全过程审计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包含设计概算考察、估算建设项目的投资情况、施工图预算、财务、竣工决算等,进行全过程审计,就是要检查和评价各个阶段经济管理活动。

3.审计目标不同

与传统的审计目标相比,全过程审计的目标具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就是针对工程项目建设各阶段的活动,进行经济管理、控制、监督,以及评价,以审查其效益,确定其合法性、真实性。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可以更高效地控制工程项目造价,使工程建设成本降低,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投资效益,使工程建设得到完善,促进清正廉洁,使有关部门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使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便为领导决策、经济建设服务。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存在的不足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从当前情况来看,全过程跟踪审计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缺少健全的配套法律法规、整体制度、和操作的流程,而这就使人们普遍质疑跟踪审计的合法性。在合同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建设方、监理方和施工方三方的权力和义务,然而,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跟踪审计方的法律地位。没有恰当的定位,且权责不明确,使其在对具体的项目进行管理时,经常会发生审计越位的情况。由于工程项目涉及的主体比较多,在全过程审计过程中,建设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配合不到位的话,就会导致内耗增多,阻碍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完善体制机制,使全过程跟踪审计有理可依。

2.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工程项目建设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涉及的部门也非常多,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精通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等相关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力约束自己。但是,高校工程的审计人员,大多都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一般都是短期培训后上岗,由于相关专业知识匮乏,缺乏对有关法律法规、程序的了解。因此,在进行人员安排时,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审计人员,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在高校工程审计中的应用

1.设计阶段

决定项目从计划变为现实的的阶段,是设计。在结构选型、技术方案与设计合同,是审计的重点。通过对设计概算的合理l生进行评价,基于工程造价提出意见,可以使高校工程项目设计更加合理,既能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也能降低投资成本。在设计合同时,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是否在列入范围内,也使要重点审核的范围。

2.招投标阶段

审查招标文件、合同、以及工程量清单,使审查招投标阶段的重点。招标范围的完整性文字表达的准确性,程序设计的合法性,以及评标办法的合规性。在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时,要反复核算工程量计算底稿,着重看审核描述是否完整,有无重大失误。

3.施工阶段

一是合同的履行。进行审计,主要依据的是合同。结算审计的前提,是能否恰当的履行合同。工程管理的三个大目标,是质量、工期,以及造价。造价管理发展到现在,仍没有很好的控制。审计部门介入,采用跟踪审计,合同参与方即成为第四方。

二是变更与签证。很多原因会导致变更。总体而言,变更很难避免。如果必须要进行变更,必须要对其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要想获得认可,造成变更的原因必须是客观因素,并且,是非承包人的原因。

三是索赔。因合同的非己方原因,导致出现问题,以签订的合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由对方进行赔偿的行为,即为索赔。

四是材料采购。材料也是占有较大比重的一项方面,对于工程造价方面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承包商所购买的材料,要对其进行品牌、规格等方面的审查,确定与投标文件的内容一致。若有必要,可向质监部门进行求助。

4.项目竣工结算阶段

在竣工结算阶段进行审计时,发生变更的部分最好分列,这样做,会方便对其进行分析量化,寻找、分析变更的原因。作为审计人员,要注意:熟悉掌握施工图纸,严格核实工程量清单;第二,详细审查取费标准。并且,要根据项目工程的进度,进行分段调价,来收取人工费。并且,材料价差要注意对风险大小进行控制。

审计的过程篇2

【关键词】工程决算审计质量控制

一、引言

我国的工程决算审计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内容,通过合理的工程决算审计控制,对工程建设中的各类程序、工程中的相关财务支出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寻求较为合理的工程决算建设资金管理过程,保证建设资金运行相关建设方式的有效性,加深功臣审计相关内容的处理,保证工程审计过程质量的有效控制。本文将针对工程审计进行相关介绍,分析工程决算的相关内容,介绍工程决算审计中各项工程决算问题的质量控制方式,从而寻找适合我国工程决算施工审计决算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二、工程施工决算审计的基本工作

我国国家规定,在建工程项目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进行相应的工程决算审计,对相关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验收,加强审计工作的投资效益控制,保证投资质量的有效汇报率,加快我国资金整体运行的相关情况,完成我国审计机构相关工程的有效审核价值,实行合理有效的经济监督和管理工作。通过对工程竣工验收后相关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完善我国工程额定资本开支,保证工程物料质量的有效控制,完成工程决算审计的相关工作。

三、工程施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工程决算审计的相关资料

一个在建工程需要对相关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说明控制,形成处理设计步骤,制定合理的设备使用和控制明细目录,核算相关投资预算,对工程报价进行系统性的结算分析,对同等级别的审批数据进行有效的决算报表管理,形成有效的竣工财务验收控制,加深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调整,保证工程相关合同的有效处理,相关协议书的有效制定建立合理的工程竣工研究资料管理,对工程中相关的设计图纸进行整理,对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革进行认定,对现场监理核准情况进行记录,详细的统计相关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使用的物料,退库的物料,保证合理化的记录工程相关资金费用走向的管理。

(二)审核工程竣工决算报表,是决算数据更加细致化

针对工程竣工的相关审计报表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建立合理有效的竣工工程统计表,对工程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对交付使用的资金和资产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立合理的资产总计报表和产品使用明细表。加强工程项目财务的整体工程决算统计报表分析,设定合理的工程竣工决算数据报表,和相关物料使用和退库情况的明细表。

(三)审核工程建设竣工结算和支出费用是否准确

通过对工程投资建设的相关审核设定,对工程使用的设备进行投资化管理,对支出的待摊费用进行有效的审计,对核销的相关审计费用,转出的物资库存费用进行审计。根据相关合同价款,合理的分析合同价格情况,保证合理的价款内容,保证相关索赔过程的有效开展,根据工程设定范围进行,及时对相关设计的价款进行变更控制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的整体控制,对施工工程进度进行系统化支付处理,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性咨询提供有力的结算管理方法。

(四)审计工程资金控制

通过对工程实际的整体资金管理控制,设定合理的投资控制数据平台,加快相关金额的有效审计控制,保证实际的投资比例的有效提高,加快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提高数据支出和结余相关问题的分析,找寻合理的支出投资审定限额,保证支付条件的有效性,保证交接手续的准确性,是资金交付可以有效的完成。针对库存物资进行规范管理,认清库存数据、库存质量和库存价格之间的区别,对债务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认清合理的债务债权控制,保证工程结算的审核管理。

四、工程施工决算审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加强工程招标数据的审核,加强配套设备的工程审核工作,加快工程经济审计的签证工作,保证工程审核的真实程度,加强工程审核物料价格的控制,保证工程审核相关计价标准的有效性。这些问题都是对决算审计问题的有效控制。这些问题的控制可以保证工程项目在整个工程施工前期、施工中期和施工结算后期三个环节之间的相关配合,保证工程相关施工数据的准确性,加深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计量方法,加深工程施工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施工结算等问题的价格资金控制,合理的加深动态市场的合理动态分析,保证工程造价相关金额的有效性,使审定金额可以更好的发挥相关的计费标准,从而控制好相关工程造价。

五、工程施工中审计决算的控制方法

工程投资建设的审计工作是以快速发展工程审计管理为主要工作,建立合理的工程施工审查管理机制,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强工程审计工作的有效控制,保证合理性工程效果化管理。以看图方式对工程价款进行分析,通过对工程审计金额的数据进行询问,认识工程相关费用的变化,找寻合理的工程决算设计数据图表,建立合理的工程审计管理的工作质量控制,对施工图中相关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经过合理有效的调查,加深实际工程审计计量价款的数据准确性,及时有效的记录相关实际情况,保证工程量的准确性。以专业的工程审核管理知识,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合理的内容归纳方法,找寻相关的工程审核错误问题点,合理的分析相关施工合同的图纸数据,建立合理的项目工程定量控制,保证工程造价的有效性。以合理化的审计方式对相关的隐蔽工程进行工程量的核算处理,建立合理的工程价款,采用定点开挖的方式完成工程数据的验证和分析,通过合理的测量,比照现场施工图数据,进行实际工程来那个对比测量分析,确保相关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工程审计的有效性,完成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工程审计相关内容的研究和分析,加强工程审计过程中相关思路的处理能力,加深工程决算审计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审核效果,保证最终工程施工决算审计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张鼎祖.《工程项目审计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1201:15-107.

审计的过程篇3

关键词:工程监督;工程审计

1事后审计盲点多

(1)事后的审计,由于缺少对工程图纸设计进行审计,造成设计不规范,给工程招标、施工、竣工审计带来困难,引起工程项目技资的损失浪费。

(2)招投标不规范。比如,一些单位通过邀标确定施工单位,工程项目没有标底造价,谁家报价低谁中标,工程质量难以保证;还有个别施工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投标,中标后在施工过程中再想方设法办理各种签证来增加工程价款。

(3)合同管理出现漏洞。有些合同条款与招投标规定不相符,如招标文件规定承包形式为固定价承包,而合同却是可调价合同,在此情况下,承受风险因素的主体从施工单位转移到建设单位了;某些施工单位为了中标,在投标时作了一系列承诺,合同中却没有相应的条款,或者相应条款的内容出现缩水;某些合同规定的工程预付款比例过高,当审计后造价低于已付工程款时,施工单位不再配合审计签字确认,使建设单位蒙受损失;有些合同条款表达模糊,使工程结算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各执一词,造成工程难于结算。

2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要紧抓要点

目前,一些建设项目审计“关口”实现了前移,由“秋后算账”式的竣工结算审计转变为“惩前路后”式的全过程审计,全过程审计有利于有效遏制建设项目的损失浪费,更好地发挥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作用。但是,在全过程审计中有时会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什么都没抓住;或者重点不突出,审计参与切入点含糊,全过程审计如同虚设。因而,在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把“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贯彻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2.1开工前审计的重点

开工前审计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开工前的有关批复、资金来源、初步设计、招标过程、合同、“四通一平”等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审计或参与监控,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审查施工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施工队伍和设备配置能否满足施工需要,项目指挥部的人员配备及素质能否达到要求。审查建设单位与工程相关的各项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建立了工程预算、合同、工资、成本、设备材料、安全质量、财务等一系列制度,各项制度是否完善、严密。

(2)审查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物资供应企业等承接单位的资质等级、资信能力、技术服务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要求,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3)审查总概算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有无夹带计划外工程、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或者用计划外项目挤占计划内项目的情况;有无少列、漏列工程和费用项目,或者故意留缺口,将限额以上项目压为限额以下项目的问题。编制概算所依据的指标、定额、费率、材料(设备)的预算价格等是否现行适用,费用计算是否合规、准确。

(4)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初步设计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确定与控制建设项目造价的基础,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对控制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措施很多,如推行限额设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设计招标;引入设计监理加强设计审查;运用价值工程从功能和价值上优化设计方案。

(5)加强招标及合同管理环节审计。

在招标、合同管理环节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审查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图纸不齐、资料不全的工程,特别是三边(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工程、三超(超计划、超面积、超标准)工程,不得招标。第二,要加强施工单位资质审查,预防挂靠承包工程。有些个体无资质建筑商利用挂靠资质,获取工程施工资格。因项目被层层转包或分包,真正形成项目实体的价值愈来愈少,据对该类工程的初步统计,个别项目的实体投入不足总投入的60%,同时伴随着极大的质量隐患。第三,要预防建设单位搞小标底大合同,采取虚假招标。建设单位有时想把工程发包给自己熟悉的施工企业,通常把同一项目肢解,采用大头小尾进行招标,即先将少量工程进行公开招标,若由意向单位中标,则再进行追加投资,签订阴阳合同,否则剩余工程另行招标发包,形成了建筑市场的不平等竞争,同时滋生了建筑市场新的腐败。第四,要搞好施工合同审计,在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中,合同审计是重中之重。在合同审计时应注意:在合同签订前,审查合同的合法、合规、公平、完整性。重点要审查施工内容、工程总造价、施工期限和工程质量等是否与中标的标书一致,投标单位的承诺在合同中体现得是否充分,如质量保证、工期保证、违约责任等。防止定标时严格要求,订合同时迁就照顾的情况出现。如有些工程招标时规定:施工单位的中标价即可作为竣工决算价,如有其他变更、签证应按招标文件精神或合同中相关条款结算。然而,经招标后,在施工承包合同签定时,在合同中再约定按实际结算,招标只起到确定施工单位的作用,合同管理存在漏洞,造价控制乏力。

2.2项目建设过程的跟踪审计

随着工程进度的开展,到工程完成时,有些施工内容和工程量为不可见,而监理证词不足用来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真实、准确的判断工程施工情况,开展中间过程跟踪审计就显得非常必要。中间过程跟踪审计重点应认真审核工程签证。

现场签证是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对未尽事项或变更项目的说明和记录,是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调整,从合理控制造价的角度出发,对涉及费用的签证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签证要及时,尤其是一些隐蔽工程的签证,最好在隐蔽之前核定,避免事后扯皮;二是尽量做到有据可依。变更和签证要注明工程量与事由,并且尽量把签证图纸化;三是严格履行签字程序,签证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三方签章;四是所有对于不符合合同要求的现场变更和现场签证,一律不得增加费用,不得进入结算。特别要注意那些只是对合同中工程情况作进一步说明的工程联系单。一些建设方监理人员对定额不熟悉,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本应包含在定额子目内容中的费用另行签证,甚至连金额都签好,施工队以“甲方已签证”的理由“据理力争”,给审计造成一定的麻烦。审计人员审核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时,要与现场勘察相结合,深入现场,以书面手续为依据,对照图纸位置,对照建筑物进行测量核实,去伪存真,认真核准工程量。审计部门要对签证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对本阶段的审计要做好原始记录,必要时可写出阶段性审计报告,将各类资料整理归档,为完工结算审计做好准备。

2.2竣工结算期审计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在实际审计项目中所占比例较大,在这个阶段中应做好工程量、设备及主材价、工程取费以及定额的审计。审计机关应组织审计人员、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测,核对工程量并审核工程造价;严格审查各种定额套用和取费,并要与有关合同条款详细比对,避免高套、错套定额。

在结算审计中容易出现施工单位有意加大工程决算价的问题。这是由现行工程项目审计政策环境造成的。首先,由社会审计或建设单位审核,工程结算被核减,送审单位(施工单位)不需承担任何责任,这就等于给施工单位有意编制不实工程决算网开一面。对施工单位而言,有意加大工程决算价,无论是否被审核出,只有利,没有害。其次,社会审计是以核减额提取审核费,使执业审计人员存在纵容施工单位编制不实工程决算的可能。因为施工单位的这种行为对社会审计机构也有利。以上两点,可以说是现行基建工程审核政策法规存在的漏洞。

审计的过程篇4

关键词:安装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绪论

长期以来,如何合理的控制建设工程造价,使有限的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直是造价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安装工程是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造价费用约占总投资的40%~70%,由于安装工程涉及的材料繁多、施工过程变更频繁、暗装暗敷工程量大,使得安装施工工程造价控制难度大、效果不佳。本文从现场跟踪审计的角度,分析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项目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签订合同阶段、开工准备阶段、工程建设阶段、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及工程决算阶段,明确了安装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重点和内容,为有效控制安装工程造价积累实践经验。

2建设项目安装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

2.1项目设计阶段

这一环节效益审计关注的重点是:工程主要内容及投资形式;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及社会效益等内容是否在工程设计方案中充分说明。是否满足设备的选型、投资控制、编制施工图设计的需要。施工图设计是施工建设的依据,它需要满足建筑材料的选用、设备的安装和非标准件的制作,满足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施工方面的需要。

2.2招投标阶段

在招标、投标、签订施工合同整个过程中,跟踪审计根据项目性质、规模、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对施工、设计、监理、采购的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文本进行分析,对招标文件中的资质及工期要求、套用定额、材料暂定价、评标办法等内容帮助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审查把关,开标后对招标标的及中标价格进行判断,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根据有关规定,最大限度的减少招标工作中的失误和不确定性,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办法,把好招标关和合同签订关。这样审计人员既能处在第三方的监督位置,又能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既能做到事中审计,又能做到在合同签订前监督改正存在的问题,减少事后审计的被动性。

2.3签订合同阶段

合同签订环节效益审计的重点是工程用主要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质量要求和不超投标报价,在同质同价的条件下,择优选择供货厂家,为建设单位节省大量的资金。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在签定承包合同的同时,应将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扬尘、噪声、污水等污染物的治理写入合同附加条款。

2.4开工准备阶段

这一环节,审计关注的重点是资金到位的情况;现场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是否按照工程建设管理办理了城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及质量监督等手续;是否依据工程设计做好土地征购、拆迁、搞好“四通一平”工作;是否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措施;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等。

2.5工程建设阶段

建设阶段的经济效益审计,实质上是核实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和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在该阶段中要搞好事中审计,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第一,材料方面,工程中的主要材料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到工程总造价的70%左右。因此,对材料采购的审计是工程审计中的一个重点。审计时要重点关注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与投标时承诺的材料是否一致,品牌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材料质量是否满足工程的需要。第二,在设计变更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图施工,不突破投标报价,对任何一方提出的工程设计变更,应从申报制度上严格控制。所有的现场签证必须经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代表、业主代表四方共同签字方为有效。第三,在隐蔽工程验收方面,隐蔽工程验收是现场确认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竣工结算时调整和换算定额单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审计人员要参与对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并对隐蔽工程进行有效记录与影像取证。第四,在索赔事项方面。应当加强主动控制,一是要加强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理解;二是要在签定固定总价合同时,应在条款中注明所包含的各种风险因素,不能存在模棱两可的词句;三是发包人严格按合同条款办事,不能给承包人留有索赔借口;四是严格要求承包方按施工图施工,尽量减少变更工程量;五是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当尽量将工作做在前面,减少索赔事件的发生。

2.6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审计的重点是完工程度和工程质量的审查核实。审计中要注意:(1)工程竣工验收是否符合有关条件,验收是否严格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2)有无因设计不合理,工程不能发挥效益的问题;(3)工程设备内在质量是否存在问题;(4)有无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是否签订了工程保修合同。

2.7工程结算阶段

工程结算环节效益审计的重点是核实工程造价,避免高估冒算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通过几年来的审计实践,我归纳总结了“工程结算六步审查法”,即:第一步工程量审查。对工程量的审查,一要看是否按定额规定的计算规则执行,二要结合施工图纸看有无多计、重计、漏计工程量,三要看工程量中执行的系数是否确切、恰当。第二步定额套用审查。一是审查预结算选用的定额子目所包含的施工内容与该工程各分步分项的施工内容是否一致,也就是对施工中的主要材料、机械、工艺与定额进行对比,查看是否有达不到定额标准施工要求的情况。二是审查定额允许换算子目及换算方法是否合理,从而确定有无高套,错套,重套定额的现象。第三步材料用量和价格审查。一审调整材料是否按规定执行,有无应调未调及定额规定不应调整而在结算中又调整的材料。二审材料用量按定额提取是否有误。三审材料价格是否符合当时市场行情,是否符合本企业内部制定的价格及合同规定的价格。第四步费用计算程序和取费标准审查。一查所套用定额与费用是否配套,二查施工企业的性质、级别、所施工的工程类别与工程费用规定的级别、类别是否相符,从而确定有无低级高套、虚增取费项目、重复计费、随意提高计费基数等情况。第五步工程预结算书计算结果的审查。主要是复算预结算书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无人为错算、多算的情况。第六步深入施工现场,核对设计图纸及隐蔽记录单所记录的尺寸,有无错记工程量的情况,核对施工操作程序是否与定额相一致。

审计的过程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物资采购审计过程审计

在现代企业中,采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着企业生产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更关系着企业利润的大小。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当前企业采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发生,使采购顺利的、健康的进行,现代企业必须加强对于采购的审计。

一、采购审计的含义

所谓采购审计,是指对于整个采购过程的系统的审查、监督,这个过程从采购规划制定开始,直到采购合同的管理为止。采购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于本项采购的监督,使采购可以健康、顺利的开展,并借此总结出可供其他采购项目借鉴的经验。

具体来说,采购审计又分为广义的采购审计和狭义的采购审计,狭义的采购审计是指物资采购审计,即组织企业内部的相关审计机构和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或者其他标准的要求,依据一定的流程或者方法,对企业负责物资采购的部门与环节的各种活动等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的活动。广义的审计则是包括物资采购审计、合同审计甚至基建审计在内的全方位的审计活动。

一般来说,物资采购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制订采购计划、物资采购询价、供应商的选择、合同的评审、物资的验收入库等环节。

二、现代企业物资采购审计的过程审计

物资采购审计的过程审计贯穿于采购的各个环节,从采购计划、采购价格、物资供应商的选择,甚至于物资质量的检查、验收、物资、入库等都要加强审计,以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风险,加大对风险的控制。

(一)采购计划的审计

有效科学的采购计划可以使得企业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发挥最大的功能,而失败的采购计划则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危机。因此,加强对于采购计划的审计,以确保其科学至关重要。至于如何确定采购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则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依据企业采购部门的采购计划以及实际的采购合同签订状况、企业生产用量和物资库存来制订一个企业物资周转的周期表;测算采购计划和实际的采购合同之间存在的差别,并找出这些差别存在的原因。

(二)采购价格的审计

对采购价格进行审计,主要是确定每一种原材料是否有来自于不同供应商的价格对比,采购部门在制定价格时,是否已经做到货比三家,甚至多家。只有在对比的基础上,才能够制定出最合理的价格。例如,深圳加工行业,他们的物资采购总监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几乎试用过中国市场的所有的有关采购。

(三)供应商的选择审计

选择一个好的供应商,就像选择了一个好的人生伴侣,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但是现在的中国市场,供应商鱼龙混杂,实力参差不齐。因此在采购时,加大对供应商选择的审计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供应商的选择审计,是指对供应商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质量保证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等的考察。以确定供应商是否符合企业的产品质量要求或物资采购要求,以及国家标准。对于那些长期进行合作的供应商,则要每年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资的供应质量、供应时间是否及时、是否依法履行合同、履行合同率、价格水平、信用水平、合作态度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与供应商的合作顺利开展,才可以最大程度的维护企业本身的利益。

(四)物资验收入库的审计

物资验收入库的审计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相关部门是否对于物资的收货、入库和发放过程有着严格的验收控制;对于不符合采购要求的物资的调节、执行状况的审计,主要审查相关部门对于已经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是否进行了及时的记录,是否及时的将情况反映给了供应商,以及供应商采取的处理方式;是否保存必须的成品存货,以避免缺货现象的发生;是否保持一定的原材料存货,以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生产需求,或应对不时之需;是否与外部建立了稳固的契约关系,保证供货渠道的稳定,降低原材料采购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除此之外,在物资采购审计的过程中结算审计,即采用复核审计法等方式,加大对于采购部门的资金结算情况的审计,以及付款审计,即针对预付款、应付款等对企业相关部门是否按照企业的规定,照章办事进行的审计,也是十分重要的,是物资采购审计的过程审计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结束语

现代物资采购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有些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供货条件的改变,运输船无法到达,供货不及时等,有些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比如采购人员对于市场的节奏把握不够准确,采购异常、供应商不依法履行合约、供应商选择不恰当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风险,作为现代企业而言,自然原因我们不可避免,但是却可以通过加强物资采购过程的审计的方式,降低人为风险的出现率,以保证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林红,骆启昱,韩伟东.浅析当前企业物资审计工作[J].中国商贸,2012(23)

[2]王晓燕.关于现代企业物资审计的探析[J].物资工程与管理,2010(06)

[3]袁胜强,刘仲英.企业物资审计研究[J].物资技术,2009(11)

审计的过程篇6

审计准备阶段是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在审计业务的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且可以大大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计实施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组成员。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只能从事其胜任的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内部审汁项目组人员的组成,需要基本的胜任能力,审计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应与承担的审计项目内容相适应,审计组长是控制该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审计组长除应具备专业经验及核心业务能力外,还能驾驭审计项目实施,作好团结和内外协调工作,形成审计组的合力。其次,委派审计人员应符合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部门负责人不应委派那些可能有利害冲突或偏见的审计人员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以保证审计人员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初次审计时,审计组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初步了解主要经营管理了作的业务流程,索取会计报表、电子数

据、银行财户情况表,相关法规政策、内控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资料。再次审计时,审计人员在查阅前期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存在的问题、风险领域等相关信息的同时,应重点关注目前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的主要变化。调查结束后,审汁组应执行分析性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对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市计风险作出合理评估,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使审汁事半功倍。因此,要求每个审计项口都要在明确审计目标、防范审计风险上下功夫,本着重要性、谨慎性的原则、制订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审汁实施方案。要区别不同类型项目,分类编制审计方案。由于内部审计项目类型主要有财务收支市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各种类型审汁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我们在编制审计方案前一定要注意分清项口类型,根据各类型项目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有的放矢地编制审汁方案。审计方案要重点突出,内容要周全、详细,组织分工要明确、合理。

二、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加强对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市计总体风险,具有重大作用,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项目审计责任制。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2.发现内部控制的重大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在实施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具体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运用审计技术方法对业务程序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收集有用性、相关、重要的审计证据。内部审汁人员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如发现被审计单位人员职责分工不严,存在严重混岗等严重缺陷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意识到该证据的重要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警慎,对这一重大隐患执行扩大测试,实施进一步的取证,以确定工作人员是否利用机构内控不严的漏洞,实施了违法违规行为。

3.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过程,有利于把好审计证据的质量关,审计人员既要做好审计过程记录,反映出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检查的范围和方法,包括查看了哪些账目、资料和文件,做了哪些取证工作,找哪些人了解过情况等等;又要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点问题。审计工作底稿应由审计人员编制,审计组长复核,对反映被审计单位情况和经营管理问题的取证单,应交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4严格执行复核程序。内部审计应建立审计组长和审计部门负责人两级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组长的复核是审计报告形成前的质量控制,它承上启下,把握审计质量关,是属于第一层次的复核;第二层次的复核是审计组提交审讣部门负责人的审定,是最重要的控制环节,是在重要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重点抽查复核的基础上,全面复核结论性的厂作底稿。有条件的企业,如设立总审计师、聘请审计顾问的企业,应实施三级复核制,对各自责任明确分工。

审计的过程篇7

关键词:信息系统审计;企业信息化;信息系统

信息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在改善企业运作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建立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发展信息系统审计是信息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和手段。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概述

1.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

信息系统审计(informationSystemaudit信息系统,简称iSa)目前还没有公认的通用定义,国际信息系统审计领域的权威专家Ronweber将它定义为: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地使用资源。可通俗的理解为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实施、运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确保其符合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

2.信息系统审计的业务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的业务内容包括计算机资源管理审计、软硬件等获取审计、系统软件审计、程序审计、数据完整性审计、系统生命周期审计、应用系统开发审计、系统维护审计、操作审计和安全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项目按生命周期来划分,一般分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过程的审计和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共同业务的审计。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审计是伴随着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系统试运行这几个阶段同步进行的。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审计包括系统输入审计、通信过程审计、处理过程审计、数据库审计、系统输出审计和运行管理审计;信息系统维护过程中的审计包括维护组织审计、维护顺序审计、维护计划审计、维护实施审计、维护确认审计、改良系统试运行审计和旧信息系统报废审计。

3.信息系统审计的流程

信息系统审计流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计划阶段是信息系统审计流程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了解被审系统的基本情况;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外部控制;确定重要性水平;分析审计风险和编制审计计划。

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重要性水平、风险和计划获取有关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结果的原因。

完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复核工作底稿,完成二级复核,汇总审计差异,同被审系统管理层交流;对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进行最终评价,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完成三级复核。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技术与工具

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信息系统审计的难度也随之增加。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系统和审计环境,要求审计师可以根据审计组织及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结合审计目标、成本效益、审计小组的人员与设备配置情况等,采用多种方法、技术和工具来帮助他们进行审计工作。

1.常规的审计方法、技术与工具

常规的审计方法包括面谈法、问卷调查法、系统评审会、流程图检查、程序代码检查、程序代码比较和测试等。但在高度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中,只采用常规审计法显然是不够的,无论是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还是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高效完成。

2.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与工具

信息系统被普遍应用与企业生产、管理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审计师为达到审计目的,必须要收集大量储存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并借助于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审计的结论。因此审计师在收集证据并分析证据时,必需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omputerassistedaudittechniques,简称Caat)越来越成为审计师不可或缺的手段。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使信息系统审计师独立收集审计信息,按照预定审计目标访问和分析数据、报告系统产生和维护的记录的可靠性等审计发现。所用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为得出审计结论提供了再保证。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与技术:共用软件、测试数据、应用程序检查、审计专家系统、整体测试、快照、系统控制审计审核文档、其他特殊的审计软件等。

三、信息系统审计的应用价值

信息化是有风险的,信息系统规模越大,功能越复杂,风险也就越大。信息系统审计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系列详细的审计方法,从项目计划开始介入信息系统建设的每个环节,从项目的初始阶段一直到运营阶段的全过程,给予项目投资者风险控制的评价和建议,提高信息系统的投资效益。

信息系统审计可以查出各种错误和舞弊,合理地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及其处理、产生的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靠性;可以促进企业更有效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可以促进企业改进内部控制,加强管理,提高信息系统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信息系统审计在信息化过程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诊断。确定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帮助企业调整现有的管理框架和流程或修改软件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克瑾:it审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孙强:信息系统审计: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2003.

审计的过程篇8

摘要伴随着工程的不断发展,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保障其跟踪审计人员能够熟知工程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同时,切实做好工程审计宣传工作,确保被审计单位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跟踪审计的程序,利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工程审计审计周期

一、现代工程各个审计周期的审计风险分析

审计活动全面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为规避各类不必要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高效有序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工程决策、项目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及工程竣工结算等多个阶段开展审计活动,归纳而言,各阶段将围绕四部分开展审计活动:(1)采取评价、测试等手段明确工程决策阶段审计的切入点与着重点,并初步估测审计风险分布区域,挖掘出工程决策风险点,为实现有针对性审计提供良好的基础;(2)着重调查与评价工程决策阶段审计所涉及到的资源来源,从中发现审计环节易发生失误之处;(3)合理评估工程决策阶段风险,并依据类别将风险划分为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检查风险等多类,同时优化调整审计流程,加大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力度;(4)严格依照工程决策阶段审计流程开展审计活动,依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

二、工程决策阶段的工程审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工程决策阶段审计指的是审计机构对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前所开展的一系列业务活动的审计。通过开展工程决策阶段审计不仅有助于保障投资机构或个人所做决策的科学合理性、有效性;而且还为工程项目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1)工程决策阶段主要体现在:审查工程项目建设是否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相冲突;审查工程项目是否依照国家所规定的程序开展建设活动。工程决策阶段审计目标:决策机构所做投资决策是否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施工单位是否落实好前期准备工作;(2)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主要表现为:做好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经济效益评价活动;判断建设资金是否准时到位等;(3)判断工程决策阶段审计流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各单位职责权限是否明确等。其中具体工程决策阶段审计流程如图1所示。(4)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具备准确性、全面性、有用性。

图1决策阶段审计流程图

三、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审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项目设计阶段审计指的是审计机构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关于设计的相关活动所开展的审查与评价。通过开展项目设计阶段审计既有助于保证委托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多项工作的合法性、效益性,又能够增强设计环节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

(1)项目设计阶段主要体现在:审查所编制的概算是否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相冲突;审查初步设计与设计概算的批准手续是否具备合法性、完备性;(2)项目设计阶段主要表现为:工程项目建设所需原材料是否准备就绪;工艺设备环节是否引用最新技术;工程量计算口径与单位是否与预算定额保持一致等;(3)项目设计阶段审计流程是否合理性、规范性;各单位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其中具体项目设计阶段审计流程如图2所示。(4)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要是否具备有用性、全面性、准确性。

图2设计阶段项目审计流程图

四、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工程审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一般而言,审计机构从设计招投标、施工招投标及施工合同三个方面对工程招投标阶段予以审计。通过对各方面审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得以有序运行。

(1)工程招投标阶段主要体现在:审查招投标文件是否完备、合规合法;审查招投标活动是否严格依照国家规定流程进行;审查评标、定标标准是否具备公正性、合理性;(2)工程招投标阶段主要表现为:合同中各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合同中各条款表述是否具备一致性;合同中是否存在缺项漏项现象等;(3)工程招投标阶段审计流程是否合理性、规范性;各单位职责权限是否明确;(4))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要是否具备有用性、全面性、准确性。

五、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审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部分,其中工程施工阶段的审计活动主要涉及到工程进度款的审计、工程变更与签证的审计、索赔费用的审计及工程成本的审计等方面。实际上,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施工期限长、耗资金额大、风险可变因素多等显著特征,所以开展工程施工阶段审计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活动,但通过落实该项活动对保障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性、高效率性、高质量性具有重要的积极效应。

(1)工程施工阶段主要体现在:审查工程项目进度款支付方式、程序、时间是否科学合理;审查变更、索赔的审批程序是否合规合法;(2)工程施工阶段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是否严格依照合同与相关规定开展工程变更、进度款支付等一系列工作;施工单位是否对原工程设计做出变更;施工索赔要求是否合规性、合理性;明确施工索赔原因等;(3)(3)工程施工阶段审计流程是否合理性、规范性;各单位职责权限是否明确;(4)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要是否具备有用性、全面性、准确性。

六、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审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审计指的是待工程项目竣工后需进行相关价款结算,审计机构围绕价款结算所开展的审计活动。通过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审计有助于遏制虚假事件的发生,规避资金流失、浪费等现象,保证资金的使用价值,以促进工程项目真正意义上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

(1)工程竣工结算阶段主要体现在:审查工程竣工结算资料是否有效性、规范性;审查工程竣工结算是否真实性、客观公正性;审查签证记录是否合法性、完整性;(2)工程竣工结算阶段主要表现为:工程施工状况是否与竣工图保持一致;工程项目是否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施工;(3)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审计流程是否合理性、规范性;各单位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其中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审计流程如图3所示。(4)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要是否具备有用性、全面性、准确性。

图3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流程图

总之现行工程审计需要全面贯穿到主管部门、项目设计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等,为此,这就需要实现审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不断加强其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鼓励和号召相关部门人员能够参与到审计工作中,进而,不断壮大审计队伍,进一步提升工程审计速度和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师宏.基本建设工程审计的探讨.商业会计.2011(06).

审计的过程篇9

关键词:提高工程项目审计效益

abstract:thisarticlefromtheprojectwiththeconceptofbenefitaudit,discussestheprojectbenefitauditnecessityandrealisticmeaning,howtoimprovetheprojectofthekeybenefitaudit,methodsandmeasures,andanalyzedthecurrentdevelopmentprojectbenefitauditproblemsshouldbepaidattentionto.

Keywords:improvingengineeringprojectauditingbenefits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它在审计的目的、职能、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是用审计的特殊方法和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根据一定标准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使其改善管理的一种审计活动。

一、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意义

(一)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建设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客观上要求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改善建设单位的专项资金投入效益。

(二)开展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真正体现了“关口前移”的审计服务思想。实施工程项目审计,在基建工程开工和工程款项支付之前进行审计,比之既成事实进行秋后算账,其效益和服务意义是不可比拟的。

(三)建设单位加强管理、健康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工程项目审计,避免了有关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减少了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流失;保护了基建单位合法权益;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提高工程项目审计效益应加强项目跟踪

由于工程项目存在着工期长、工点多、管理跨度大等特点,所以将工程项目审计一般分为前期审计、中期审计和终结审计三个阶段。

(一)工程项目的前期审计

工程项目前期审计,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方案、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及施工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进行审计。

1.投资决策的审查:项目决策立项的程序是否规范;项目前期论证工作是否充分;重大项目决策是否透明化、民主化、社会化。

2.设计方案的审查。设计单位的资质、级别,设计方案招投标是否合法合规。

3.工程项目标底编制的审查:是否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是否由具有编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造价咨询人编制;是否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范围内等。

4.《工程承包合同》的审查:是否签订了项目承包合同,合同双方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的履约能力,内容是否合规完整等。

5.内控制度的建立的审查:是否建立工程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工资管理、成本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分包工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各项制度是否完善、严密。

(二)工程施工过程审计

工程施工过程审计或称中期审计,主要围绕成本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事中监督,发现并纠正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堵塞漏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计价签证的审查:计价签证是否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全面性和时效性的原则,是否按照规定程序严格审批。

2.安全、质量、工期的审查: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存在只抓进度而放松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问题等。

3.内控制度的审查:各项内控制度是否贯彻实施,是否对分包工程进行有效管理,是否存在只包不管或以包代管现象等。

4.工程结算、会计核算的审查:工程价款收入支出是否真实,工程结算是否符合规定,成本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等。

(三)工程项目终结审计

终结审计主要侧重于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效益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进行审计,从而对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绩效作出评价。

1.对完工后的各项资产进行清查、核实,防止资产流失。

2.审查是否完成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有无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3.工程是否按期交工,并办理了竣工结算,财务决策是否符合规定。

4.工程期间有无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并分析原因责任。

5.是否按国家规定及时全部交纳了各种税金,有无拖、漏、少缴行为。

三、加强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审计组织

1.审计组织应该明确一个目标,让每个审计人员都认识到提高审计效益的重要性。审计组织领导应该对最终的审计效益负责,负责审计效益提高的人员应具有足够的能力并事先明确职责。

2.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独立、客观、正直、职业谨慎、保密等职业操守,要勤于学习和思考,熟练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3.注意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适当的时候调整组织结构。

(二)提高审计控制环节力度

1.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投资行为不规范、成本效益差、发生违规违纪现象主要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工程项目审计效益的重点。

2.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注意开展实时审计,反馈跟踪信息。审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取得第一手资料,保证跟踪审计的全面性与正确性。

3.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书面提出审计整改通知书或建议书,对于完成跟踪审计后的建设项目,要依照规定出具审计报告,需要处理或者应该由其他主管部门处理的,应当做出审计决定书或者审计移送处理书。

(三)借助国外先进的审计经验和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存在许多的薄弱环节和不稳定因素,国外有很多先进的这方面方法、手段、思想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例如国外的审计机构非常重视对设计合理性的审计,而且这样的审计有较强的约束性和控制力。我们可以考虑聘请这方面优秀的专家、学者来共同参与讨论,解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难点问题。他们的经验、知识以及独特的判断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完成审计任务,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结束语

以上是对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应该说,工程项目效益审计这个课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涵盖的内容也很多,要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模式,还需要审计部门及人员的不断探索和研讨。但是,我们深信,随着效益审计理论研讨的不断深入,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必将为完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投资体制、规范项目投资行为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时现著《建设项目预决算的编制与审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2]常州市审计局课题组著《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索与思考》,《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年第11期。

[3]时现著《建设项目审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陈思维、王会金著《经济效益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170页。

审计的过程篇10

[关键词]企业审计博弈审计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中,审计制度扮演着重要角色,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在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过程中至关重要,甚至将决定博弈结果。然而,在多年的审计实践中,审计制度没有能够很好地达成社会期望、履行社会职责,各种审计舞弊案层出不穷,导致社会对审计报告的有效性普遍存在怀疑态度。为冷静、公正地分析目前的审计问题,本文试图全面分析影响审计结果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问题,为将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提供一定参考。

一、企业审计中的利益相关方

如上图所示,(1)公司大股东利用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首先选择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委托后者代为经营管理公司;(2)经营管理层向大股东汇报企业经营状况;(3)大股东作为审计委托人委托审计师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审计;(4)审计师对企业经营管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5)审计师向大股东报告自己的审计结果;(6)审计报告向社会公布。仔细分析上述审计过程,可以发现,前头的前方主体比后方主体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因此在这个审计博弈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博弈。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问题。

二、投资人(包括大小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

一般来说,投资人将企业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人经营管理,此时,投资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存在二大类信息不对称博弈: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博弈和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博弈。显然,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为获得公司经营管理权,有动机夸大自己能力,从而增加投资人风险,即隐藏信息道德风险。为解决该问题,目前很多学者建立了不同的信息甄别模型来探讨相应的甄别策略。

同时,企业经营管者在经营过程存在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比如工作不积极或是损公肥私等。为激励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多学者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模型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关键一条措施就是通过建立审计制度,由投资人定期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并依据审计决定经营管理人员的奖惩。

三、投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

如果将企业看作是一个“黑箱”,那么审计师就是这个“黑箱”中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外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只能透过这个窗口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显然这个“窗口”折射出来的“光线”(即信息)清晰度、真假度等与审计师这个“窗口”密切相关。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为激励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加努力工作,对其奖惩往往与审计结果直接相关,因此,作为理性的经营管者完全有动机与审计人员进行“共谋”,通过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以获得双方所谓的“双赢”,只不过这个“双赢”是以损害第三方(如投资人)甚至第四方(如供应商)利益为代价。

另一个被目前学术界忽视的问题是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在投资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中,审计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当事双方的博弈结果,而高质量审计服务取决于审计师的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实际在,在目前的审计过程中,虽然一般都会有注册会计师牵头,但审计人员是否真正认真审计、是否具备非常审计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四、大股东、小股东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不时报道有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现象,导致有学者认为现在企业经营中最大的矛盾也不是投资人与企业经营管人员之间的矛盾,而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矛盾,目前大量学者进行方面的实证研究,比如大股东占款问题、支持问题等。这里,在整个资本运营过程中,实际小股东、供应商和政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实际上处于同等地位,对信息的掌握仍然主要信赖于审计报告,因此我们这里只讨论了小股东,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完全类似。大股东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利用其对审计师的影响,与审计师达成“共谋”,从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五、总结

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问题,指出在审计过程中,存在投资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投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大股东、小股东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这些博弈中,审计师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这些博弈往往同时存在,因此目前的研究中仅分析其中一个单一的博弈问题往往并不全面,也大大影响了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将来的研究应该将上述博弈综合考虑,同时考虑几种博弈间的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叶晓娟徐新岳: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博弈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8:327

[2]Baron,D.,andR.myerson.RegulatingamonopolistwithUnknownCosts[J].econometrica,1982.50:91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