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十篇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十篇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0:27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篇1

关键词:园林工程;技术资质;认知偏差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society,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gardenprojectcontentisinconstantupdatesandinnovation,especially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someadvancedengineeringtechnologyoftheintroduction,newmaterials,newtechnologymakesChina'straditionalclassicalgardenengineeringtechniquestopromote,full,bringingnewvitality.Butinconstructionmanagementprocess,peopleoflandscapeengineeringpartialcognitionwasnotsufficient,someproblemhasnotattractedattention,andtheresultwillinfluencethelandscapeengineeringconstructionprojectssmoothly.theauthoroftheiractualworkexperience,showinglandscapeengineeringprojectsinthedifferencebetweendevelopmentandgreenunderstanding.

Keywords:gardenengineering;technologyaptitude;Cognitivebiases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由于当前园林工程市场的恶性竞争,扰乱了园林工程市场,不仅使园林作品的“质量”急剧下降,而且使很多技术资质较高的园林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特别是一些国有园林企业。园林工程市场发展到目前的状况,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政府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从主观上讲,由于我们缺乏对园林学科中的各种概念和名词的准确界定,使得园林工程项目所需专业技术和技术工种发生混淆,从而出现了仅绿化资质的企业就可以进行园林工程的施工,进而导致了园林工程市场的混乱。所以,明确和区分园林工程中的一些专业名词是相当重要的。现在,对于园林行业的一些名称,一直以来都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很多概念都混淆在一起。例如,“园林绿化工程”几乎代表了所有的园林工程,既包括了纯粹的绿化工程,又涵盖了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林理水、园林筑山等项目。由于对这些名词没有严格的界定,使得政府政策的适用范围有所偏差,这也是现在园林行业比较混乱的一个原因。

一、园林工程的基本概念

园林,《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在一定的地域应用工程技术、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的筑山理水、叠石、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形成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建筑园林规划》卷)。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园林实质是一个地域范围,因此我们所说的园林建筑、园林绿化、园林小品等都是指园林中的景观要素。所以,园林工程就是构筑这些景观要素,营造这种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工程按工程项目及专业工种可分为园林土建、绿化工程(种植工程)、园林水电工程、雕塑工程等,其中园林土建工程中包括园林建筑、园林土方、园林理水、园林筑山、园林小品、园路广场工程等,而对于园林建筑所属的类别一直都存在较大的争议。

二、园林建筑与园林绿化的特点和区别

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是指园林中通过各种植物、花卉、树木、草皮的栽植搭配,营造与美化环境并与其他景观要素相配合,而形成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环境氛围,它主要包括风景区绿化、公园绿化、小区绿化和庭院绿化等。现代的园林绿化一是源于古典园林,二是源于林业和其他种植业。在学科上,园林绿化应属于林学的一个分支,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的基本材料是花草树木等一些有生命的植物,这与其他绿化是一样的,但园林绿化更注重艺术性和与其他景观要素的搭配。

园林建筑工程与园林绿化工程相比,尽管有其相似的地方,但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些方面甚至是本质上的区别。正是这些区别,构成了园林工程独有的特点。

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和技术要求

多数建筑都讲究视觉美,而园林建筑则更注重艺术性和文化性,它给人更多的是精神美。要想实现这一点,在建筑的某些部位就很难体现在设计图纸上,需要通过施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所以,在施工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上,园林建筑与一般的工民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能严格套用工民建筑的各项管理方法和技术标准。

园林绿化工程与其他绿化工程相比,更注重各种植物的形状、色彩和季节变化及植物配置和与其他景观要素的搭配。与园林建筑的施工管理和技术要求相比,园林绿化就没有那么严格,它只要求施工管理者有植物学基础和艺术美感,而对施工人员没有特别的要求。

四、园林工程的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

园林建筑工程与园林绿化工程所用材料的巨大差别,使得它们在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都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园林建筑工程的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基本上是参照工民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而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这也是急需完善的部分。因园林建筑与工民建筑有所不同,所以园林建筑工程不能完全按工民建筑的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进行。园林建筑工程有关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要正确掌握质量标准,根据质量管理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及生产管理,确保质量稳定。在满足基本的质量规范要求的同时,要更多地注重艺术和美学上的要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基本上是参照绿化种植工程的相关文件。但它与一般的绿化种植工程又有不同,它更注重植物的布局、配置、内涵及与其他要素的相互融合。因此,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比一般的绿化种植工程要更为细致,要更多考虑艺术和美学要素。

五、结束语

现在园林工程市场,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和施工企业的良莠不齐,造成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这种竞争直接导致了园林工程作品质量的急剧下降,深受其害的不仅是施工企业,还有政府,甚至是广大人民群众。这些问题既有基础理论的,又有实际操作的,也有政策法规的,如此错综复杂的问题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而需要政府、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理清这些问题,才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才能使园林工程的政策、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作为园林工作者应该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的技术含量,提高责任意识,努力探索一条能够将中国园林发扬光大的新路子。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篇2

关键词:苏锡常 外资 民营 制造业 结构

根据结构主义理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即产业结构的升级会推动经济的增长,反过来,经济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机构的升级。在苏锡常这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区域内,要深化对外资与民营经济的认识,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结构上的比较。而一般情况下,衡量或比较产业结构主要是从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进行的。

一、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比较

1.集中度比较

集中度是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表征产业结构的指标。制造业集中度的其含义是制造业中处于前若干位行业的产出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比重。本文中选取前6位行业的产出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比重来表示苏锡常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集中度。表1显示了2007年苏锡常外资与民营制造业产出前6位行业的份额以及6行业集中度。

由表1知,苏州外资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尤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在苏州外商投资行业中占有绝对优势,两个行业的产出占整个外资制造业产出的60.16%,苏州外资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为76.86%。苏州民营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业这两个原材料型产业在苏州民营投资行业种占有绝对优势。苏州民营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为73.69%。

由表1还可以看出,无锡外资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与苏州类似,无锡外资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有绝对优势。经计算,无锡外资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为7071%,低于苏州约6个百分点。无锡民营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经计算无锡民营制造业六行业集中度为66.03%。不仅低于苏州民营制造业的6行业集中度,而且还低于本地外资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

由表1同时可以看出,常州外资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经计算、常州外资制造业六行业集中度为62.42%,低于苏州14个百分点,低于无锡约8个百分点。常州民营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经计算常州民营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为69.76%。仅低于苏州,但要高于无锡,同时还要高于本地外资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这个特点是苏州和无锡所不具备的。

2.分工度比较

分工体现的是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这在产业结构评价中也是一个很重的指标。依据克鲁格曼提出的分工指数,我们可以计算得到苏锡常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分工指数,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关心三类分工。第一类是地区内部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第二类是地区间外资制造业的分工程度,第三类是地区间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对于第一类分工,苏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最大,为0904,无锡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次之,为0.824,二常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最小,只有0.536。这说明,苏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产业间的分工协作比较明显,而常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可能是产业内的分工比明显。对于第二类分工,苏州外资与无锡外资制造业的分工程度最小,苏州外资与常州外资制造业的分工程度最大。这也说明,在苏州和无锡,外资进入的行业领域是非常相似的,对于第三类分工,苏州民营与无锡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要低于苏州民营与常州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但都不是很高。这说明,在苏锡常地区,民营制造业的同构程度是很高的。

二、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比较

制造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演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工业化,二是高加工度化,三是技术密集化,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对比苏锡常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结构。在比较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28个制造业行业按不同标准进行产业分类,结果如表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以上是从大类层面进行的划分,因此存在着一定的近似性。对轻工业、重工业的划分主要参考了张军著作中的分类,而且这样的划分与一般统计年鉴中所列出的轻、重工业包含的行业种类有所不同,但差别不是很大。在按原材料工业和加工组装工业进行分类时,并没有把制造业的所有大类产业包括在内,只是挑选了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几种。纺织业对于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对于家具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于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来说,前者都是原材料产业。后者是加工组装工业。对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划分主要参考了万晓光、李耀新等人的分类方法。

1.重工业化程度比较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篇3

本文阐述了化工工艺设计的内容与特点,对于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化工工艺设计;安全危险问题;问题策略

1前言

化工工艺设计主要是指工艺工程师根据一个或是几个化学反应来将化学材料转化为客户要求的产品的化学生产流程。在这一设计工作中工艺工程师所需要考虑的不仅仅包括了成本、产量、效率、时间等因素,安全危险问题的发现与控制更是化学工艺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2化工工艺设计简析

2.1化工工艺设计内容化工工艺设计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众所周知安全问题是化工领域中各个行业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行业。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化工工艺设计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这导致了工艺工程师需要对于其给予更高的重视程度。其次,工艺工程师在思考化工工艺设计内容时还应当进一步的熟悉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将其贯彻到整个设计工作中去。与此同时,工艺工程师在进行化工工艺设计内容确定时还需要把化工工艺设计中的细节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能够在保证其符合化学工艺生产规范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化工产品的高效高质生产。

2.2化工工艺设计类型化工工艺设计的类型是以不同的概念进行区分的。工艺工程师在选择化工工艺设计类型时首先应当做好必要的概念设计工作。通常来说概念设计也被称为假象设计,这一设计实际上是按照规模工业生产装置进行的。此外,由于概念设计主要是在中试前进行,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检查工艺条件和生产路线是否存在问题,并且进一步的确定数据和小试补充的内容。与此同时,工艺工程师在选择化工工艺设计类型时还应当对于试制产品考核的使用性能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精确的判定出工艺系统连续运转可靠性。

2.3化工工艺设计步骤化工工艺设计的步骤总体而言较为繁琐。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步骤分解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根据基础设计和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厂址选择报告来对于工程在技术和经济上进行总体研究与计算的具体建设方案。此外,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步骤分解时还需要确保初步设计结果能够有效的满足项目审查和施工准备的规定,并且能够给建厂投资提供足够的依据。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步骤分解时还应当做好相应的施工图设计,在这一流程中应当依据上级对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来进一步的确定的设计原则和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筑与非标准设备制作的要求来解决初步设计阶段待定的各项问题。

2.4化工工艺设计特征化工工艺设计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设计人员在分析化工工艺设计特征时应当根据化工工艺设计新技术含量高、工艺流程独特等特点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此外,设计人员在分析化工工艺设计特征时还对于必要的基础设计资料进行完善与优化,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试验数据的完善性与可靠性。其次,工艺工程师在考虑设计特征时还应当努力的使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达到常规装置,从而能够对于总体投资进行持续的优化,最终能够保持设计的优越性。

2.5化工工艺设计规模化工工艺设计的规模实际上大小不一。一般而言化工生产装置的规模有着各自的区别,但是工艺工程师在进行化工工艺设计时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节约投资,则应当理解到部分设计环节实际上是无法完全按照规范规定来做的。此外,工艺工程师有时为了测得所需的工程数据或获得一定的产量,部分情况下也需要对于工艺的规模进行调整与优化。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化工产品的设计周期短,因此企业为了能够尽快的占领市场,则青睐于缩短设计周期,因此这导致了工艺工程师在确定设计规模时受到了一定的现在?,这实际上对于设计安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3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控制策略

3.1安全问题识别方法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控制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安全问题识别工作。设计人员在进行安全识别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理解到危险因素的定义。通常来说化学工艺设计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并且可以将其具体到生产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和损失的不安全条件。其次,设计人员在进行安全识别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项目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配套的公辅设施的生产过程进行细致的检查和分析,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摸清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产生的方式与种类,最终能够有效的提升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水平。

3.2采取工艺防护措施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控制离不开工艺防护措施的有效支持。设计人员在采取工艺防护措施时首先可以从设计和工艺上考虑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从而能够促使存在的危险因素不至于进一步的激化。其次,设计人员在采取工艺防护措施时还应当努力的保证设计的安全性,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在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等方面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获得良好的防护效果。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在采取工艺防护措施还应当全面的考虑采用哪条路线才能消除或减少危险物质的量,从而能够确保各种危险性因素不会在化学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出现。

3.3控制化学反应装置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控制的关键是化学反应装置的控制。工艺工程师在控制化学反应装置时应当深刻的理解到化学反应是整个产品生产的核心,因此其本身必然会有着许多危险性因素。因此这意味着工艺工程师应当在反应器的设计和选型前需要想到可能发生最严重的事故是什么。此外,由于化学反应的种类繁多,并且反应的速度也较快,因此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失控反应时,工艺工程师应当努力的寻找降低反应速度的方法,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的提升反应装置的应用水平。

3.4整体园区设计工作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控制还应当适度的从园区整体设计上面来着手。企业在优化整体园区时首先应当考虑到自身的监管能力和职工的工作水平,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避免监管力度滞后于化工产品生产的现象。此外,企业在优化整体园区时还应当努力的减少和预防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危险问题,并且进一步的创建完整性的安全生产标准,最终能够将安全危险有效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

4结语

化工工艺设计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计工作,因此考虑设计的安全性就是每一个工艺工程师所必须进行的工作了。工艺工程师在减少化学工艺设计的危险性时应当秉持着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从园区设计到工艺防护到方程选择等不同的方面着手,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朱晓东.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问题[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06(15):45~47.

[2]李珊珊.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危险问题与策略分析[J].山西化工,2014,12(15):61~63.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篇4

关键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田野调查;性别分析;民族旅游

abstracttheresearchinthefieldsofsocial-culturalimpactsoftourismdevelopmentbeganinthe1960’s.inthepastseveraldecades,alotofcasestudieshavebeencumulated.Genderanalysisinthesocial-culturalimpactsoftourismdevelopmenthasbeenappliedsincethe1980’sinwesterncountries.throughinterviewsandcasestudies,thepapertriestopenetrateintotheroleadjustingofwomenintheChengyangscenicspotofGuangxi.theresearchrevealedthatinthebackgroundoftourismdevelopment,womenweremoreactivethanmenandbenefitedalotfromtourism.mentooktheroleofleadersintourismmanaging,whichwastheextensionoftraditionalgenderdivision.

Keywordssocial-culturalimpactsoftourismdevelopment;fieldswork;genderanalysis;ethnictourism

一、性别分析在国内外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是旅游人类学的重要课题,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欧洲和北美兴起,研究背景基于当时人们过分重视旅游的经济效应,盲目发展旅游,而忽视旅游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首先将人类学和旅游结合起来研究的使西方学者。一般认为西方人类学者加入旅游研究的标记是1963年人类学者努涅斯(nunez)发表的论述《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后,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1]。20世纪70、80年代,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成为旅游人类学的主流,其中70年代以旅游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文化影响为主。进入80年代以后,更多的学者们关注旅游对西方发达社会发生的影响,并把旅游开发和社区建设联系起来,考察使二者更好地互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于是很多学者开始思考如何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90年代之后至今,随着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国外学者将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理论应用到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这一课题的研究呈现跨学科、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特点[2]。

性别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中并未引起重视。1994年,威挽(Vivian)等编的《旅游与妇女》是关于旅游与妇女最早的研究专集之一,它从旅游发展的角度论证了性别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必要性和适时性,强调在旅游发展中形成的性别关系是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发生变化的[3]。爱雷兰(ireland)通过对英国西南部旅游业发展的民族志研究认为,随着地方传统经济的衰落,妇女在兴起的旅游开发中比男性表现得更为活跃[4]。此后,西方学者们从男女之间的现实权利,行动及资源所有权角度,分析性别在旅游中劳动分工的强化作用等等。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的家庭与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的前提下,分析妇女在其中的角色、问题和需求等。妇女与旅游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已为前人的研究所揭示,但是国内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真正运用到实地调查的个案还很少见。基于此,本文选择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桥风景区,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考察民族旅游在该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中,少数民族妇女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分析旅游业对当地妇女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同时对比了男女两性在旅游业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本研究主要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定性方法研究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对研究区域的村民,重点是对当地妇女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方式,辅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75岁之间。

二、旅游开发与女性的角色调整

三江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与湘黔两省交界。程阳景区集民族风情、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为一体,是三江县最主要的景区,被誉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永济桥就坐落在该景区的马鞍寨。这里曾经十分偏远闭塞,如今包括旅游业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使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程阳风景区在旅游业开发之前,妇女原来只局限于抚养孩子、操持家务或者协助丈夫忙碌于田间地头的种地、收割等农业劳动。当地发展旅游业后,她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当地的旅游经营业中,她们以出售旅游工艺品、旅游接待、民俗表演等方式加入到旅游行业中。

三、性别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的男女两性

1.旅游开发对妇女的影响

据2005年统计,寨子里平均每户人的年收入为5000-6000元,收入的来源包括种地、养殖、外出打工、旅游经营等。程阳桥风景区旅游开发后,当地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观。首先直接参与旅游业的家庭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妇女通过旅游商品销售、经营旅馆或民居接待点或者参加民俗表演给自己的家庭增加了经济收入。妇女参与旅游业之后,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之后,家庭地位较以前有了提高,也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权。对于曾经封闭在偏僻村寨的妇女来说,旅游业给她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实惠,而且带来思想和价值观上的改变,同时扩大了妇女的人际交往关系,增加其视野和见识。

2.两性的差别

两性在旅游业中的差异也是本文关心的内容,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为对旅游业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参与方式以及两性在旅游业中的分工等。

首先,在旅游开发下,女性有着比男性更为敏感的旅游经商意识,也表现得更为活跃。马鞍寨最初的个体旅游经营是形式是20世纪90年代初妇女在程阳桥上摆摊卖侗族手工艺品,而当时村寨里除了国营性质的程阳桥招待所有男性参与经营外,极少有个体的男性旅游经营者。从当地参与旅游业的绝对人数来说,即使到了现在,女性仍然比男性多,妇女在表现出比男性更强的参与意识,也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旅游业中。

其次,两性在旅游业中的参与方式表现出性别差异的特征。程阳风景区开发旅游业已有二十多年,目前男性的职业构成仍然以农业劳动和外出打工为主,上文重点提到的当地妇女参与旅游业的三种方式,其中售卖工艺品为女性独有,因为当地传统的观点认为,刺绣、针织这样的事情是属于妇女的,男性一般不参与这些活动。

再者,男女两性在旅游业中的分工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传统的性别分工,但是又有了新的变化。在程阳景区,夫妻共同经营家庭旅馆,一般还是遵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以位于程阳桥桥头的“游子之家”家庭旅馆为例,丈夫是柳州某中专的教师,空闲时回到马鞍寨经营自家的旅馆,他平时负责到县城或者柳州、桂林等地采购食品原料和各种物品,回到家里清算每天的帐务,负责掌管经济收支情况;妻子负责在家中接待客人,给客人做饭、整理房间等。有的家庭旅馆除了妻子在家外,各种烦琐的家务事有女儿共同参与。除了家庭旅馆经营延续了传统的性别分工之外,程阳风景区的另一种旅游经营形式――民俗表演,其分工也有明显的性别区分。马鞍寨民俗表演队的负责人是两位中年男性,除了负责日常的接待客人或组织表演活动外,也负责表演队的经济核算,表演队平常有一定的开销,如制作芦笙、琵琶、鼓等乐器,乐器每年都要更新一部分。在忙碌于表演队剩余的时间里,他们还经营自己的家庭旅馆,接待游客。在马鞍寨的家庭旅馆中,客人光顾最多的是这两位负责人的家,这自然与他作为表演队队长有较广的人际关系有密切的关系。

四、结论与讨论

在三江程阳景区,大多数居民认为旅游业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会给当地带来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科技,也会带来各种时尚的风气;更重要的是,旅游业的发展会大量地引进投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因而当地居民都十分乐意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能融洽相处,很少发生和游客冲突的情况。由于妇女参与了旅游工艺品销售、旅游服务接待或者民俗表演等活动,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家庭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改变,从而影响家庭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变化。就目前对程阳风景区的研究来看,女性走出传统的家庭生活领域,走向更广阔的社区,参与到旅游业的运作发展中,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但是并未对家庭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家庭的和谐关系也并未受到很大冲击。男性居于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当地的旅游业中虽然对旅游业的热情和参与程度低于女性,但是他们出于家庭实际利益的考虑,对于家里的女性走出传统的家庭领域参与旅游业经营给予了很大程度的支持。本文通过对程阳风景区的调查研究表明,旅游业使妇女们走出狭窄的天地,扩大了以往的活动范围,在旅游业经营中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同时在价值观、语言、意义体系等方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社区旅游中,男女两性在分工不同,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延伸到旅游业的性别分工中,男子仍然扮演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nunezt.tourism,tradition,andacculturation:weekendismoinamexicanVillage[J].SouthweaternJournalofanthropology,1963,(21):347―352

[2]宗晓莲,朱.国外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4,(4).

[3]Kinnaird,Vivian,andDerekHall,1994,conclusion:thewayforward,intourism:aGenderanalysis.VivianKinnairdandDerekHall,cds.pp210-216.Chichester:wiley

[4]ireland,michael,1993,GenderandClassRelationsintourismemplyment.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666-684

[5]吴晓萍,何彪.略论性别分析在民族旅游影响研究中的意义[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4).

:本文为200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旅游业对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批准号05FmZ003)的阶段性成果。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篇5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内生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7)06-0051-05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镇成为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1]。新型城镇化之新在于其以人为本,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2]。为了准确反映农民工市民化现状,2015年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国统字[2015]59号),在城镇地域范围开展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调查。如果说,我国前一阶段的城镇化是创造了2.7亿农民工的城镇化,那么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首先应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城镇化,这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3]。

目前,大量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受户籍制度、社会环境等各种外在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除了外在因素,农民工内生性因素也是影响其市民化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为农民工的市民化不仅仅指取得城市户籍、享有城市居民相应的权利,更重要的是知识素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市民化,这就需要农民工自身具备一定的市民化能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课题组对江苏省常州市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以期从农民工内生性因素进行归因,提出职业教育培训策略,提高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二)调查对象、方法与过程

为了更客观、全面了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现状,探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措施,2016年4月至6月,课题组对常州市市区(钟楼区、天宁区、新北区、武进区)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课题组在常州开放大学、钟楼区、天宁区、新北区、武进区社区学院的帮助下,深入企业内部对农民工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74份。其中,参与调查的农民工男、女占比分别为55.11%、44.89%;80后(27~36岁)、90后(26岁以下)占比分别为35.4%、29.2%;来自江苏省内、外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71.9%、28.1%。“农民工问卷”共设计了23个选择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对于问卷调查结果,课题组运用在线统计等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二、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量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农民工在城镇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构建了多种不同的测量维度。基于已有农民工市民化指标的研究成果以及本调查的研究需要,本研究从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住房、收入、心理融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情况

1.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总体较高

在调查过程中,问卷以“您愿意在城市永久居住生活吗?”作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观测点。结果显示,“非常愿意”“愿意”的农民工比例分别为14.96%和55.11%,还有29.92%的农民工表示“不愿意”“非常不愿意”“无所谓”。总体来说,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较高。

2.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年龄差异

调查显示,年龄段在“47~56岁”的农民工“非常愿意”“愿意”市民化的比例分别为13.16%和68.42%,“56岁以上”的农民工则全部表示愿意市民化,“27~46岁”的农民工不愿意市民化的比例为35%左右,表1。另外发现,年龄越大进城务工的年数也相应越多,47岁以上农民工中有65%以上进城务工超过7年,见表2。年龄段在“16~26岁”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也较高,为71.13%,可能由于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冒险精神较强,更希望在城市打拼出一片天地。

3.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80%左右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较高,见表3。文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文化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越高,市民化能力越强。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工对新型城镇化发展重要性的了解相对较多,本身也更有能力在城市获得好的工作岗位,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更希望享受城市优质生活。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一方面由于思想观念的原因,认为进城务工的目的就是赚钱,最后还是得回到农村落叶归根;另一方面,即使他们希望市民化,但是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工资待遇不高,所以加大了市民化的成本与难度,导致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市民化意愿。

4.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务农经历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对于务农经历为“从事过,很擅长”“从事过,不擅长”“没有从事过”的农民工愿意市民化比例分别为66.66%、71.81%、69.12%,见表4。这可能由于与擅长务农的农民工相比,无务农经历或不擅长务农的农民工“退路”更少。他们缺少足够的务农知识与技能,只能在城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工作,并希望长期在城市生活、落户。

(二)农民工住房情况

1.农民工在城市拥有住房比例总体偏低

居住是农民工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良好、稳定的居住环境能够促进农民工安心工作、城市融入。调查显示,72.26%的农民工在城市没有自己的住房,只有27.74%的农民工在城市买房,农民工在城市拥有住房比例总体偏低。绝大多数农民工为合租房居住,或住在工作单位提供的宿舍,居住环境较差。

2.农民工有无住房与学历、培训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拥有住房比例分别为39.34%、45.45%、29.41%,远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见表5。培训次数为2次及以上的农民工拥有住房比例约为40%,远大于没有接受过培训或仅培训过一次的农民工,见表6。可以推断,学历越高、培训次数越多的农民工,其人力资本越高,拥有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岗位与升职机会,为在城市购房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此外,人力资本高的农民工也更容易认识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性与必然趋势,更增加了其在城市的购房意愿。

(三)农民工收入情况

1.农民工收入情况总体偏低

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农民工只有达到一定的经济基础,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后,才会考虑在城市买房落户,有意识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等。调查显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和补贴等)为“0~2000元”“2001~3000元”“3001~4000元”“4001~5000元”“5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82%、32.12%、32.48%、20.8%、12.77%。可以看出,农民工收入情况总体偏低,66.42%的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3000元以下的占33.94%。

2.农民工学历、培训次数与收入呈现大致正相关

调查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当中有17.65%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见表7,而且随着学历的不断提高,这个比例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由此可以推断,农民工的学历与收入呈现明显正相关。此外,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次数也与收入密切相关,随着培训次数的增加,农民工的收入也呈现提高的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培训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调查显示,农民工接受培训次数“3次”“4次”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月平均收入为“5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3.08%、33.33%,见表8。

3.农民工职业资格证书情况与收入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无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处于“2001~3000元”的月收入水平,比例为34.25%;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主要处于“3001~4000元”的月收入水平,比例分别为29.82%、48.39%;绝大多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处于“4001~5000元”的月收入水平,比例为40%,见表9。而且,随着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的增加,“5000元以上”的比例大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可以看出农民工职业资格证书情况与收入密切相关。

(四)农民工心理融入情况

1.农民工市民身份认同程度不高,自我认同存在疑惑

调查显示,19.34%的农民工认为自己是“城市人”,43.8%认为“依然是农村人”,9.12%认为“既不是城市人也不是农村人”,12.04%认为是“游荡在城市的边缘人”,15.69%表示“说不清楚”。另外,通过比较发现,农民工对自己市民身份的认同程度对其市民化意愿有很大影响,认同程度高,市民化意愿大,见表10。

2.农民工幸福感存在学历差异,整体有待提高

如果农民工的幸福感比较高,则说明其在城市生活较为满意,城市能为其带来相对于农村更稳定、幸福的生活,更会主动进行市民化。调查显示,农民工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感到“很不幸福”“不幸福”“生活平平”“幸福”“很幸福”的比例分别为2.19%、18.98%、44.53%、27.74%、6.57%。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幸福感整体偏低,认为幸福的仅占34.31%。从表11可以看出,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工的幸福感。学历越高的农民工越容易获得幸福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高学历的农民工幸福感并不一定高,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中,有52.94%认为不幸福,见表11。这可能是因为有些高学历的农民工自我期待比较高,一旦生活中遇到挫折,达不到其预期的目标,心理落差便会增大,减少了其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3.农民工城市文明认同程度总体较高,与进城务工年数密切相关

农民工城市文明认同与否是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重要方面,包括是否习惯并接受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人际交往、精神文化等。调查显示,农民工对于城市文明“习惯并接受”“接受”“不习惯接受”“非常不习惯接受”“说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35.04%、40.15%、4.38%、2.19%、18.25%。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农民工能够接受、认同城市文明,并按照城市文明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农民工城市文明认同度不高,甚至有18.25%的农民工表示说不清楚。另外,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农民工进城务工年数与城市文明认同存在密切联系,务工年数越长,越能认同城市文明,见表12。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务工年数的增加,农民工更能充分认识到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差异,更能接受城市文明优于农村文明的地方。

三、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

体面的就业岗位与工资待遇,能够提高农民工的经济能力、社会地位。但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只有少数农民工能虼邮录际鹾量较高、收入较高的工作,原因在于其人力资本不足、职业技能的缺失。通过调查发现,59.49%的农民工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66.06%的农民工没有职业资格证书,仅有少数农民工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或技能教育。77.74%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或只接受过一次市民化职业教育培训。农民工技能的严重缺失与较高的就业期待形成一对矛盾,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社会地位低、工资收入低、福利保障低的工作,在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从事最低层次工作的往往是农民工群体。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民工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层次,影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能力与社会地位,要解决农民工就业高移之困就必须解决技能缺失问题。

(二)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培训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可以从如何激发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主动性、公益性、有效性三方面着手。

1.加大宣传,促进农民工自我提升,激发市民化培训的主动性

调查显示,农民工主动寻求培训的热情不高,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主动性,形成农民工主动参与培训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增强这种主动性,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宣传。一方面,要加大对市民化职业教育培意义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信息的宣传,加大培训信息覆盖面。在宣传培训信息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社区、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的作用,同时结合年龄、学历、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信息的宣传。

2.政府投入,减少农民工培训成本,保证市民化培训的公益性

对农民工市民化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有着较强的公益性,政府的大力投入是保证其公益性的重要基础。总体来看,政府对农民工市民化培训至少需要两方面的投入。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政策投入。政府要加强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制度配置与政策创新,尽快出台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上对农民工市民化培训提供保障。此外,政府应建立农民工市民化培训长效机制。如制定职业准入制度,促进农民工自觉通过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制定输出地与输入地的教育培训制度,明确各自职责[5]。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市民化培训基金,将这部分资金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3.基于需要,解除农民工培训顾虑,增强市民化培训的有效性

培训内容基于需要。针对农民工市民化自身多方面的不足,提供丰富的培训内容,以满足各方面需要。比如,提供学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农民工心理调节能力;提供城市文明培训,提高农民工现代市民意识;提供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创业能力[6]。培训时间基于需要。农民工业余时间少,因此更期望接受短期培训,一个月以内为宜。研究也表明农民工接受一般培训在30天以内或专门培训在120天以内,其收入水平将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而得到显著提升,但超过上述期限后,其收入水平并未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得到进一步的提升[7]。培训形式基于需要。农民工市民化培训应摆脱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采用知识讲座、社会实践、社区联谊、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农民工的具体需要采取差别化的培训形式。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Z].2016.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Z].2014.

[3]农民工市民化应是“十三五”时期工作重点[n].人民政协报,2016-01-07(03).

[4]张洪霞.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内生机制创新研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协同作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7):412-416.

[5]马建富.助推农民工市民化的职业教育之路[J].当代职业教育,2015(4):1.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篇6

一、进一步做实学校文化理解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学校文化理解与建设”的前提性工作是对学校文化的理解。理解学校文化,首先要确定文化主题,即是什么文化。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努力,我区大部分学校文化主题已经比较明确,只有个别学校尚在论证之中。其次要深挖文化主题内涵。此堡垒不破,后续工作无法进行。各校要迅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既要发动学校每位教职工深入思考、讨论、又要借智借脑,利用专家的力量,指导抽象与概括。各校对学校文化主题内涵的提炼须在2013年7月以前完成。

“学校文化理解与建设”的关键性工作是学校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学校文化主题内涵,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主体文化”五个维度展开文化建设。建设过程中,切忌“内涵”与“建设”脱离。如学校环境文化,反映出的理念(校训、学风、教风等)要与抽象出的主题文化内涵息息相关,绝对不能毫无关联,各是各的一套。“内涵”与“建设”脱离是我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各校必须予以纠正。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好学校原有基础,特别是环境文化建设,在原有建设基础上补充完善,千万不要另起炉灶。在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形成建设方案(现将部分学校的建设方案附后,供参考)。方案报教育局批准后实施。方案一经教育局批准,学校不得擅自改变。

二、严肃认真做好学校文化理解与建设的深化研究工作

1.端正研究态度。教育本身就是坚守的事业,教育科研更需要孜孜不倦地坚持。求新鲜,追时髦,办不好教育。学校文化理解与建设,不是一年二年做了就不再做的事情,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长期做下去。当前,少数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已表现出兴致不高,甚至不顾学校实际,对已经确定的学校文化主题随意改变的现象。这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领导者的应有之为,是对学校发展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些学校的领导要认真反省。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认准了的事情,就坚持做下去,做就做好。

2.按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规范程序做好深化研究工作。各校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可根据“课题研究指南”(附后),依据自身实际,选择一个小课题开展深入研究。研究中,要拟定好研究方案,积累研究材料,加强阶段性总结,以便今后结题验收。学校相关资料要及时报送教育局备案。

三、采取得力措施,推动深化研究工作

1.成立区级深化研究领导和指导小组。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产业;对比分析

十二五时期,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非常大的推助作用,以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主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骨干企业实力逐步壮大,国际地位显著增强。展望未来,产业面临难得的两大驱动力量,《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而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人才来源于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人才,这也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了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分析模式。

1我国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

我国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主要包括本科相关专业和高职(专)相关专业。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电子信息本科相关专业属于工学学科,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类17个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工程、水声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医学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工程及管理和应用电子技术教育;自动化类2个专业,分别是自动化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计算机类8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电子信息大类高职(专)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类19个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智能产品开发、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智能监控技术应用、汽车智能技术、电子产品质量检测、电子产品营销与服务、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工艺与管理、声像工程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光电技术应用、光伏工程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类14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软件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动漫制作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数字展示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和电子商务技术;通讯类7个专业,分别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运行管理、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电信服务与管理、光通信技术和物联网工程技术。

2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招生人数分析

以2015年招生数据分析,通过网络爬虫搜集招生数据,全国共有31个省市1972所学校招收相关专业,总共招生计划是680488人,其中本科学校984所,招生计划428834人,占63%,高职(专)学校988所,招生计划251654,占37%。招生计划学校数量前10的省市依次是江苏、广东、山东、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湖南、江西和浙江。招生计划人数前10的省市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湖北、河南、四川、河北、安徽、湖南和陕西。招生计划本科人数前10的省市依次是山东、江苏、广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北、辽宁和江西。招生计划高职(专)招收人数前10的省市依次是广东、江苏、湖北、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南、四川和浙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和中西部一些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把全国划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珠江三角洲(广东),长江三角洲(上海、浙江、江苏),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中西部地区(重庆、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和其它区域。其招生人数比例如下,珠江三角洲占8%,长江三角洲占23%,环渤海地区占21%,中西部地区23%,其它35%。

3结语

十三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社会信息化将深入发展,这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可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将迈向更大的舞台,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也面临新一轮产业升级及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而电子信息大类人才成为了促进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及时掌握人才分布和结构分布将推进产业合理化发展,同时也为广大高考学生提供该专业大类报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篇8

从之前福建的铜酸水渗漏事故,云南曲靖的铬渣污染事故,蓬莱的海底漏油事件到今年山西长治的苯胺泄露事件,上海的黄浦江废油运输船只泄露事件和死猪漂流事件,北方大范围雾霾事件。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触目惊心的后果以及十分惨痛的代价,因此,如何做好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目前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门户沿杭州湾地域,区内有数条省际高速,便利的地理优势造就了现在特殊的产业格局。化工作为金山区主要产业定位,境内有已具规模的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等重要化工产业园区,毗邻宁波北仑港、浙江独山港等石油化工集中区。特殊的产业特征和区位特色,造成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机率更高,预防性环境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对数年来各种环境污染事故的分析,结合金山区环境安全监管中的问题,我们发现从污染的源头隐患开始识别、分析和预防,并构建区域特色的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对环境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更为重要。下面以金山区的环境安全管理为案例,从基本环境风险识别入手进行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初步构建工作探讨。

1金山区主要环境安全问题的初步识别

根据金山区的区位特征、产业结构和环境特点等实际情况,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对存在的主要环境(含生态)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环境安全问题。

1.1化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含生产、储存、运输)

化工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行业特征,无论在其生产、物料储存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风险事故,对环境造成安全危害。从金山区地域范围来讲,西南和东南分别有上海石化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以下简称“上海化工区”)两大化工基地,这是对金山区环境安全最大的威胁和隐患。根据有关资料,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已建和在建生产工程五十余个、装置几百套;上海化工区已建和在建生产项目三十余个,生产装置一百余套。全区共有化工类企业包括各类生产、使用和处置危险化学品企业200多家,其中主要集中在以精细化工为产业导向的金山第二工业区(已建和在建化工类企业40余家)。这些企业存在非正常工况下可能导致物料泄漏扩散污染地表水、空气,以及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因处置不当引发环境污染风险事故。

1.2饮用水源地安全

根据上海市和金山区统一规划,截止2013年,金山区已经关闭所有分散式饮用水取水口,统一从位于黄浦江断面的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2013年“1.10事件”和黄浦江大量死猪事件对金山区全区73.24万人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冲击后,揭示了突发的环境污染风险已经成为现有环境安全的重要威胁。而这些突发事件背后又是海事运输和农业养殖等环境监管所无法触及的监管范围,也给我们的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监管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1.3交通运输环境安全

金山区境内公路纵横密布,总里程达775公里,公路密度网达到1.32公里/平方公里;区内河网密布,大都是通航河道,长度达到247公里(包括区水源保护区的紫石泾与张泾河)。由于金山区化工的产业定位,化工产品和物料的运输、装卸使得这些交通运输通道在运行时,会成为风险事故发生的场所,而且一旦对重要环境敏感目标(如水源地、农业生产场所、居民住宅等)造成污染影响,后果将十分严重。

2金山区环境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历年来,金山区在环境安全管理及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应急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是从全面构建和谐金山、建设上海国际化工城的整体要求和金山区存在的环境安全问题来看,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2.1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实施应急计划是需要具备一个完善的协调机制的问题。金山区内化工片区多且较为集中,在管理体制上各成一体,分别有各自的应急预案,没有形成统一的沟通协调机制,当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会发生相互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损失。采取任何污染应对措施,都应有法律保障为前提,防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是某个部门独立可以实施的,它需要协调区域内各部门的力量,从而把污染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2.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对能力不健全

各级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应急计划的实施是由各级的反应人员来完成的,尤其应急反应指挥人员的综合素质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应急反应的效果,金山区应对环境事故能力,在制度上还应有相应的执行标准,在人员和监测配备配置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2.3对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重视不够

尽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但所发生的污染事故大都与管理不当和预防措施缺乏有关。通常从事故发生到污染物进入环境有一段时间间隔如果能够建立有效的预防计划和措施就有可能防止污染物进入环境。金山区区域跨度广,化工企业众多,潜在的环境风险高,突发性环境事故极易发生,目前还重视不够,对于区域风险源监控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研究。

2.4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重大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的巨大费用来源,主要由主管机关来垫付,而对于一个大型污染案件的索赔审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就给相关部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压力,甚至可以使企业运营困难。如果在某一区域连续出现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则会由于资金问题大打折扣。

3构建金山区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根据对金山区环境安全问题的初步识别,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控制和监管对策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金山区的环境安全监管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图1金山区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框架结构

3.1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

根据金山区环境安全问题的各种情况,分别进行科学的分析甄别,对这些问题隐患的控制、预警、应急、监测和善后等各方面加以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规划,制定相应的环境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规划或规定);同时,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责任制、问责制及考核制度,以保障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贯彻落实。

3.2预防优先于应急,坚持源头控制

对于环境安全问题,必须充分重视预防措施,坚持源头控制,掌握好环境安全管理的主动性。根据环境安全管理规划或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区可能存在的各类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风险和隐患进行全面彻底地排查,尽快及时地发现问题,落实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3做好环境安全防控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的石化、化工行业的防护控制距离标准调整环境敏感目标与上海石化、上海化工区以及金山第二工业区等化工类企业的距离,如没有标准则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同时还应充分考虑风险事故发生时的扩散影响问题,尽快搬迁控制区内的现有居民住宅,建立绿化隔离带。应按照新项目严格控制,现状逐步改善优化的原则,从空间布局上主动预防化工行业环境安全隐患。

3.4完善应急响应处置系统

按照国家的各种规定,针对金山区存在的环境安全风险事故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响应)预案或计划,务必做到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同时,按照应急预案或计划的要求,分别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范围、不同类别的演练和演习(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在演练中锻炼、考验并提高应急的能力和水平。

3.5健全预警监测系统

为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将突发环境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预警监测能力建设的健全和提高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金山区环保局2006年引进开发了VoC在线监测车辆,开展本区域环境应急监测和巡查执法;从2011年起,针对金山区金山卫化工集中区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了对金山第二工业区环境质量监测的整治评估。为了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环境突发事件,弄清区域VoCs排放特点,建立区域环境空气VoC污染因子排放清单,开展相关化工企业的重点监管,区环保局投入约八百万在金山第二工业区边界建立了两个空气自动在线监测站,并联网上海石化边界的VoC自动监测站形成了金山区第一个化工集中区域敏感地段的监控子网络,专门针对化工区的污染排放日常监测、污染物排放溯源和环境污染的预处置。

3.6加强环境安全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设置环境警示教育专栏,及时报导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面向社会、基层和青少年,做好环境保护知识的基础性教育和岗位培训,制作突发性环境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教学片,传授“事故预防、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知识。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有奖举报、环境诚信等机制。保障新闻舆论对环境问题的监督权,以及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公众广泛参与、自觉投身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真正做到全民参与的“大环保”。

3.7加强区域联动联防

从2012年的几次事件可以看出,环境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手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把管理工作做好。金山区内化工片区多,企业集中,因此,要彻底解决金山区域内的化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安全问题,在环境管理上必须相互沟通,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安全管理、预警、监控和应急等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实现区域环境风险控制管理的有效联动。同时,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制度,长抓不懈,并且在工作中针对存在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研究,不断改善,使得整个管理体系充满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王金南,吴舜泽,曹东等.环境安全管理评估与预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

[2]付保荣,惠秀娟.生态环境安全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3]吴舜泽.国家环境安全评估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8.

[4]张勇.环境安全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6.

[5]王忠伟.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需要[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4.

[6]雷鸣.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贯彻实施与环境污染应急措施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篇9

一、指导思想、目的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市区八次党代会精神,以“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工作要求为准则,以天津女排为榜,以全面提升社区妇女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新世纪巾帼风采雕塑工程成果展示为主线,大力宣传新世纪巾帼风采雕塑工程实施以来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充分展示**社区妇女风采,大力加强社区妇女组织建设,增强妇女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围绕街社区建设服务年,组织社区妇女发扬妇排不甘落后,奋发向上,追求高标准,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实施“三步走”战略,打造“三区”及社区服务年中发挥半边天的更大作用。以新的优异的成绩再塑妇女新形象,再展妇女新风采,谱世纪新篇章。

二、聚社区巾帼英才,展姐妹靓丽风采;学女排拼搏精神,谱“三步走”新篇。

三、活动的时间:

20**年2月

四、活动的方法、实施步骤

新世纪巾帼风采雕塑工程成果展示活动,采取街妇代会组织集中活动,与社区妇代会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时间:20**年2月17日—28日

内容:组织街妇女联合会委员,社区妇代会主任认真学习区妇女联合会下发的西妇发[20**]4号《关于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九十三周年的安排意见》,起草**街新世纪巾帼风采雕塑工程成果展示活动方案,在广泛征各社区妇代会的意见、建议的基础进么修改完善。各社区妇代会依据街“三八”活动方案,结合各向的特别,分别制定本社区居委会“三八”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展示阶段

时间:20**年3月1日—3月15日

内容:将社区妇女在新世纪巾帼风采雕塑工程实施过程中,投身“六化”社区建设所塑造的靓丽风采和丰硕成果进行展示。展示活动为分6个版块: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篇10

内容摘要:本文以Yangand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分析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导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1952-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本文所得出的结论。

关键词:经济增长分工面板数据

本文以Yangand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对分工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分工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认为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分工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主要表现在:地区的人均GDp的增长主要受到地区分工水平发展的影响,它与地区分工水平的提高表现出相似的增长趋势;区域专业化水平随时间的增加速度影响分工水平的提高速度,专业化水平随时间提高的速度越快,分工水平提高的速度也将越快;在专业化程度一定的地区,交易条件以及专业化水平随时间的增加率是影响地区分工水平增长率的两个决定因素。

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既然从理论上可以得出,地区经济的发展的动力在于分工水平的提高,其人均GDp的增长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都表现出与分工水平的提高相似的增长趋势。在实际的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否能够很好的证实上述结论,对此本文定义两组模型来检验这一结论。

由于很难找到描述地区分工水平的变量,但考虑到区域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必将导致区域内以及区域间各主体交易活动的增加,也即批发零售业、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生产总值将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因此,区域第三产业的繁荣程度可以间接反映一个地区分工水平,考虑到地区人口、面积的差异性,本文认为采用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以衡量地区分工水平更加合理。

分工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将会导致地区人均GDp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增长趋势。因此,在对地区人均GDp与分工水平增长关系实证检验之前,需首先分析人均GDp增长是否具有突变性。在突变点前后,不仅仅人均GDp增长将具有不同趋势,同时其与分工水平、专业化程度、以及交易状况之间都将具有不同的趋势。其次,在对地区经济增长阶段进行简单划分之后,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一)经济阶段的划分

对地区经济阶段的划分必须依据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因此,本文使用1952-2006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608组年度数据,对不同地区人均GDp的增长特点进行实证分析。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的基本环境存在差别,但是,在同一个区域内,各省差别则较小,为更好分析数据与拟合模型,考虑将全国的数据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虽然不同省份各自的经济发展状况差别很大,较发达省份将会比那些不发达省份的增长速度要高一些,但由于共同处在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下,其发展趋势仍应具有相似性。由于各阶段增长趋势的较大差异性,可以将数据按时间分为三段:1952-1978为一组,1979-1992为一组;1993-2006为一组。对三大区域分别建立以下模型:

Ln(RGDpit)=βLn(t)+εit(1)

εit=αi+μit(2)

式中RGDpit为地区i,在时间t的人均GDp数据,αi为对应于i省的固定效应,β为系数,t为时间,μit是误差项。本文采用相同系数的固定效应模型,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尽管我国各省、市经济增长存在一定差别,但是,由于处于相同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彼此增长趋势应该是近似的;二是Hausuman检验如表1所示,故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可得以下结论:全国各地区人均GDp的发展趋势是相似的。在1952-1978年,全国各地区的人均GDp的增长率是不断减小的。在1979-2006年,全国各地区的人均GDp的增长率都是不断增加的,但是1979-1991年之间全国各地区人均GDp的增长率较1992-2006年之间的增长率要低很多。1978年前后和1990年前后为全国各地区人均GDp增长率的转折期。

总体上来看,我国各地区人均GDp的增长特点基本上表现出三个不同的增长阶段:第一阶段,在1952-1978年,三大区域的人均GDp缓慢增长,其增长率具有不断减小的趋势;第二阶段,1978-1991左右,三大区域人均GDp的增长率缓慢增长;第三阶段,1992年以后,三大区域的人均GDp的增长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分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对分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回归模型如下:

Ln(RGDpit)=C0+C1*Ln(nit)+C2*1/nit+εit

εit=ηi+μit(3)

式中:RGDpit表示i地区t时期人均GDp的数据;nit表示分工水平的值,用地区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C0为常数截距。

数据集与前相同,回归软件采用evies5.0,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Hausuman检验如表4所示。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全国各地区人均GDp随分工水平的增长率是先负,后正,再减小的发展趋势,即先负,后正,再增加的发展趋势,从绝对值看,第一阶段最小,其次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最大。由于,结合表2进行简单计算,即可得上述结论。结论说明,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各地区分工水平相对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区域内的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的增长,第二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而其快速增长往往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相配合。在此阶段内,分工水平相对较低,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分工水平的增长率也较低,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分工水平甚至有降低的趋势。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区分工水平开始增加,但交易成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而交易成本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但总体上,分工水平的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为正向促进作用。1993年以后,分工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即1978年为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分工对经济增长影响效果的转折点。结论说明,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各地区分工水平相对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其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基本无较好的促进关系,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区域内的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的增长,而实际上往往可能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第一产业的增长,第二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而其快速增长往往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相配合。在此阶段内,分工水平相对较低,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分工水平的增长率也较低,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分工水平甚至有降低的趋势。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区分工水平开始增加,分工水平的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为正向促进作用。此时,第二产业开始取代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服务于第二产业以及交换活动的第三产业也开始快速增长。1993年以后,分工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各地区分工水平快速增长,专业化水平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分工导致的专业化利益日益增大,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交易成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其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也变得相对微弱,反而经济的增长更大程度上导致地区交易成本的增加。此时,由分工导致的服务于第二产业以及交换活动的第三产业增长更快,专业化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地区经济的增长一方面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增长,另一方面依赖于分工水平导致的第三产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专业化导致的经济利益更加明显,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更大。

结论

本文在Yangand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的基础上,使经济体的专业化程度按照动态的方式逐步演进,本文以Yangand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将模型由比较静态分析发展到完全动态的分析,分析了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结论认为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交易成本的变化、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均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与分工演进的重要因素。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交易成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导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地区分工水平不同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结论认为,地区经济的增长主要受分工水平提高的影响,即地区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地区经济结构的改变。新古典经济学的增长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与劳动力两种要素的投入,实际上,这两种要素的投入是否能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关键还是要看这种投入是否促进地区分工水平的提高,导致经济结构的有效改变。分工水平的提高既包括地区间分工水平的提高又包括地区内分工水平的提高。因此,积极改善地区间与地区内的交易条件,加速专业化经验的扩散,促进地区间与地区内分工水平的提高,将会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Yang,X.thedivisionoflabour,investment,capital.metroeconomica,1999

2.梁琦.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世界经济,2004(12)

3.汪斌,董.从古典到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理论与当代产业集群的演进[J].学术月刊,2005(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