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十篇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6:26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现状;对策

引言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监理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业主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但是监理工作在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阻碍了其更快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指明监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了监理单位每个人员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分析建筑监理工作的现状问题点

1.1建筑监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筑监理人员的工作素质较差,对责任意识相对浅薄,使监理人员不能科学地、正确地认识到安全监理工作对建筑施工而言的重要性,无视国家颁布的法律及法规,也不认真地对其进行学习和了解。建筑行业缺乏复合型的监理人才,能够集管理与技术于一身的监理工程师凤毛麟角,而且大都缺乏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好的适应建筑监理工作的需要。如果民用建筑工程建设的监理单位未把好关,那么势必会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出现。

1.2建筑监理的相关制度欠缺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性,在建筑监理业务环节中,经常出现业务转包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监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建筑监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保护,而区域性保护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行业的发展应当紧密地结合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就目前我国的建筑监理行业的发展来看,监理行业的市场开放度远远不够,这就造成了某些地区存在着区域性的垄断保护以及对外来企业进行限制、对市场加以封锁等。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使其不能对监理市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监理行业的发展。

1.3忽视建筑监理的安全工作

民用建筑工程建设最重要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安全,这不但直接关系着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性能,而且还是影响施工人员安全乃至生命的头等大事。民用建筑工程的建设通常会涉及到非常多的物力、人力等,施工现场非常混乱,因而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落实到具体的工程监理过程中时,监理单位没有严格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前也没有将安全防护措施做好检查好,安全管理意识十分匮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也没有具体开展,使得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着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二、提出建筑监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2.1做好监理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提升监理人员的素质

2.1.1加强对监理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

道德素质在监理人员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应该加强监理人员相应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得监理人员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避免监理人员,收受承包商的贿赂。与此同时,还要避免监理人员与承包商串通造假,欺骗业主事情的出现。

2.1.2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技术素质教育

技术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工程监理人员应该注重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时对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建筑施工之前,监理人员应该提醒施工人员注意相关的问题,如果需要,可以提出避免那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第二,应该给监理人员开展系统的监理知识培训,使他们增强专业技能和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应该对监理人员的资质、工作经验及监理水平等进行定期的评估。特备是对新引进的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使其快速适应工作的需求,对于在职人员,以时代的发展为前进的方向,定期的开展有关加强工程监理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对与工程质量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从而使工程监理人员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使监理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工作责任心,从而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努力为开展工程监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工程质量。

2.2合理实行监理规划,保证监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程监理规划单位接受工程业主的专门委托,待签订委托监理合同之后,通过项目监理工程师的引导,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全面的收集工程资料和信息后专门制定。建筑监理实施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协助业主来实现建筑工程的总体目标。工程监理总规划的内容应包括:工程监理工作的程序、工程监理工作的目标.等各项具体内容。在每一次监理工作开始前,监理工程师都要对工程的监理工作进行详细的策划,这一策划是以后监理工作的蓝本,可以保证监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是对监理工程师本身的一种监督与评价。对于监理策划方案要尽量地详尽,策划的内容要包括试验项目、部位、检验依据标准、检验方法、检验频率、检验责任人及检验认可程序等方面,这样详尽的监理内容,对于工程中的责任的追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发生意外,可以根据策划方案去判定监理的责任。

2.3重视各环节的监理工作,实施全面监理

所谓的全面化监理一方面指的是在注重质量监理的同时,对工程建设投资、工程建设工期等进行监理。另一方面指的是对建筑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理。首先,在工程的准备阶段,委托合同签订之后,监理部门要进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建立具体的监理部门。实施质量监理责任制,明确内部各方的责任。其次,主体项目施工阶段,应该抽调出具体的技术负责人员对具体的测量控制方案进行检查检验。在对准点引测结果、红线桩效核结果检验合格之后,才可批准其施工。再次,在项目结束验收阶段加大监理力度,最后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应依据竣工材料要求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构件、材料、设备的质量及各类材料的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实验检验资料等等进行整理,并做好监理。要保证施工方所提供的所有资料是准确无误的、所有资料都是有据可循的。

2.4加大对关键环节的监理,避免监理漏洞

当前建筑施工监理中还存在一些盲区,在对整体工程实施监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些关键环节的监理,而这些环节往往会成为工程质量问题的隐患区。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必须要加大对关键环节的监理。

三、结束语

建筑监理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的部门,它是建筑安全合格的保障。由于我国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制度和人员的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有很多弊端和漏洞,与高水平的监理单位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解决好监理工作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管理,积极解决问题,使我国的民用建筑行业能够科学、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冬华.建筑监理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江西建材.2012.(03).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监理;问题及对策

0引言

水利工程监管对于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监管目前均委托监理公司负责。这种监管方式的效率更高、力度更大,但也需要协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业主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合作完成水利工程施工,确保其高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1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1.1监管意识不强

水利工程施工涉及民众利益,对于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完善性必须高度重视。目前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明显的管理疏忽、工程监理效果与预期不符、整体施工效率低下、监理的作用被取代或无法发挥等现象。解决办法如下: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理的作用,并对企业监管制度进行检查,保证能够发挥监理的积极作用;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理水平,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监理工作。

1.2监理市场不规范

目前,水利工程施工采取投标承包制,监理市场存在一些不合理行为,其中包括:投标过程中存在不正当竞争,黑幕明显;监理单位虽然对于施工具有监管作用,但是依然受制于政府或其它管理人员,违背市场规则;在监理过程中,对于人员的调配不及时,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工程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监理水平有限,不具备资质而获得监理权,影响项目施工决策和成本支出;监理自身的责任划分也不准确,存在重复监理现象。解决办法如下:提升行业内部监管力度,监理方要在第一时间对工作内容和方式进行确定和分析,认识到施工监理的重要性,规范监理工作范围,依据水利工程施工准则进行监督。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保证监理作用的发挥。严厉打击招标、施工中的违法行为,确保监理和施工市场的稳定性。

1.3施工监管效率低下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决定了其使用年限、安全性等,因此,要提高对于施工监管的重视程度,但目前的监理受限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影响,管理效率低下,常常出现工程返工、施工质量不合格等现象。解决对策:引进先进的工程监理体系,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有专业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监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赋予监理人员更大的权利,部分企业可考虑让监理部门独立发展,实施对企业施工质量的全面监督,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在人才招聘上,吸收具有监理经验和先进理念的人员才能进入企业。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监理人员要具有施工管理素养;提高监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1.4施工方和监理方配合程度低

施工方和监理方实际上具有共同的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尊重监理工作。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施工部门与监理部门配合不默契,施工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质量和监理作用的发挥不重视。监理人员的素质和定位不准也影响了监理水平。施工方及监理方在工程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使得工程监管存在较大的问题。解决办法:监理工作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和协调性等特征,需要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和谐统一,达成以施工质量为前提的目标。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双方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合作下完成施工过程和施工监管。提供优质的服务,得到业主认同。同时,对设计单位的问题提出意见,并帮助优化施工方案,实现监理的目标。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业更是快速崛起,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并且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领域的体质和模式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处于底层阶段,相应的监督管理领域体质和模式方面还很薄弱,以至于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问题重重,给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进行带来了诸多困难。在新形势下,理性分析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运用全面的角度,完整的剖析问题,寻找到问题本源,根本性的解决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内容为下。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主要的因素在于施工企业和施工作业队伍,其中包括施工企业领导人员的素质高低,施工操作人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优劣等。同时建筑工程质量还受到当地政策、天时地利、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常存在多种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常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条。

第一、缺乏健全的法律条例,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建筑市场的混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健全的建筑法律法规。具体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工程没有按照规范条例进行设计和承建;施工企业医保代管将工程层层外包;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故意压价,或者是将整体工程分解之后分给多个企业,缺少规范的管理,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不少施工企业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揽下工程项目等。

第二、片面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工程质量。一个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进度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应该力求平衡,不能片面的将追求速度作为工程业绩的表现形式。但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主要的通病就在于不顾工程质量一味的求速度。为了所谓的工程倒计时或者是某项检查经常打破既定的设计进程,不管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不论工种,甚至将工程施工顺序颠倒,一切只以工程进度为重,不顾质量问题。

二、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我国政府履行执政为民的一种行政职责,是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我国相关法律制定出建筑工程项目的执行标准,并且加以强制性执行,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在执行的同时,也具有重要职能,如预防职能、补救职能、完善职能、参与解决职能、评价职能、情报职能、教育职能等。因此,就如何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监督的方法对策,总结如下。

第一、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程序。国家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执行者,必须严格把关,规范化办事,就要制定严格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严格依程序办事;其次建立明确的建筑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将每一项责任都分管到各个项目负责人,如有质量事故发生,追究当事人、当事人单位的责任。

第二、规范建设工程质量主体行为,增加各行为主体的质量自律能力。根据中国建筑业市场体制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法律体系,完善工程监管制度、工程建设投标制度等,工程质量监督由国情的单一监督方式转变为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模式。通过这种转变规范了工程建设的各参建主体的质量行为,提高了工程质量意识。为建设工程质量目标提供了保障。

第三、坚持实施随机抽查监管方法。随着我国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进步,我国在工程质量监管上,对监督方法上早已由随机抽取的模式取代了以前对工程实体逐级层层把控的模式。工程建设方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依法行使监督管理的行为,并且对合同规定内的各个相关项目做好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监督顺利实施,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得以实现。那么政府则是作为对工程质量监督的核心管理部分,其可对重要的部分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确保工程质量是否良好,凡是涉及到了关键环节,比如主体架构、基础设施等重要部分的管理和监督。这样的精简细化了政府监督工作的内容和程序,节省了政府监督费用的开支。

第四、增强建筑单位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集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为一体,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建筑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优劣是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增强对其建筑质量安全意识的宣传,加强建筑监管人员的监察力度,从主观客观两方面综合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确保建筑产品的质量安全无隐患。

第五、加强对工程原材料的选购和使用监督力度。采取严格的材料检查、检测措施,确保工程材料质量和使用方法,比如某上城住宅施工质量监督控制中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工程施工前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技术负责人进行市场考察、掌握材料信息,优先选择供货厂家,采取施工材料选样、报样、送检制度,对所有建筑材料一律要先进行保养送样工作,经甲方、监理查看允许后才能使用,并且每批次进场的施工材料都要进行抽检,以确保和所定材料一致。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在检查手段不上增加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仪器,全面治理建筑材料的粗制滥用,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例如,在配电箱的采购过程中,,建设方、监理和施工方通过对周边建材市场的了解及对周边工程项目的考察,从而确定了三家配电箱加工生产厂家。并分别对这三家厂家的生产状况及售后服务等进行了随机的实地考察观摩,最后才确定了一家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都比较好的生产厂家,从而对后期的电气设备安装起到了很好的确保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实施开展难度特别大的领域。通过对现实住宅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中问题的研究,找寻到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就要求了完善建筑工程建设监管制度,推行和鼓励工程将设贯标认证政策,加强对从业组织资质和从业人员个人资格的审核,并结合相应工程建设特点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工作,大力推行工程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可行的社会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任春刚[J].中国新产品技术期刊.2011(7)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监理程序;控制要点

1土木工程监理控制的作用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吧的不断提高,为满足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工作的需要,我国土木工程的建设数量逐年增多,并且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就我国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整体角度出发,我国的土木工程监理工作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影响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即如果土木工程施工阶段,不能全面系统的执行监理工作,则无法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问题。因此,监理工作对于土木工程的正常施工以及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认真、彻底的执行监理工作,才能够保证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水平稳步提升。

2土木工程监理要点概述

由于受到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变化的影响,我国的土木工程监理工作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当中。就近几年来,土木工程的监理水平在逐渐降低,严重影响了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工程招标的限制

土木工程招标阶段,由于此过程对于社会来说相对保密,社会中知道或者了解土木工程招标信息的企业组织相对较少。再加上通常情况下,招标过程中不允许监理单位参与其中,这就对土木工程的日常监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制约性。监理单位不能较为全面的了解土木工程的施工单位信息,如果在工程施工阶段出现各个方面的问题时,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到施工单位的相应部门研究问题的处理方案。

2.2组织结构的复杂

就我国的土木工程监理工作而言,监理工作的内部组织结构通常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来说,监理工作的总控制中心通常设置城市在较为发达的区域当中,而负责土木工程监理工作的二级建立机构则设置在工程的施工区域周边。由于受到地理空间以及信息传递时间方面的限制,导致总控制中心与二级监理机构之间不能实时的进行消息的传递以及交流。如果土木工程在施工阶段出现问题,则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获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严重影响力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进度。

2.3工程师权利制约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费用是组成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核心部分。为保证土木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预期的施工方案完成施工,需要加强质量、进度以及费用之间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往往注重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减少监理工程师的相关权利,致使土木工程监理工程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无法得到发挥,也不能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对问题在第一时间内提出解决方案,促使工程师对自身的工作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正常执行。

3改善土木工程监理的相关措施

3.1加强工程整体的监理力度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设置并且实行了工程建立制度。土木工程的监理工作虽然在工程的整体施工阶段能够为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但是对于工程其他方面的监理力度则比较低。例如,土木工程的决策阶段、土木工程的投资阶段以及施工方案的设计阶段等。这就造成土木工程在以上阶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因此,为保证土木工程监理工作的全面执行,需要在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加强对工程的投资、决策、施工设计等方面的建立力度。从土木工程整体的施工角度出发,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设计的可行性、施工决策的准确性,进而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体水平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3.2增加工程风险应对的能力

受到我国社会市场价经济形式不断改变的影响,我国土木工程的监理工作难度也在不断提高,给日常的土木工程监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以上社会形势,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应当加强对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制定相关措施以提高监理工作的执行效率,进而加强土木工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的应对能力,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监理单位应当组织内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以及理解我国工程施工相关法律以及政策,同时根据土木工程施工的主要特征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理工作人员自我的管理力度。监理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的阶段,监理单位应当就土木工程实际的工程施工内容、施工环境、施工任务、所要担负的责任进行全面、详细的划分,并且在执行监理工作时严格执行相关监理标准。

3.3实现工程监理的全面控制

施工单位为保证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工程质量,我国的各级行政部分应当加强对土木工程监理工作的管理力度。为满足土木工程的项目施工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可在现有法律、政策的基础之上不断对其内容进行完善以及调整。如果当中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规律,则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改善或者剔除。保证土木工程相关政策、法律能够规范其施工过程,促进其全面的发展。另外,为实现工程监理市场稳定、正常的运行,各级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实施的与监理工作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进行社会中监理行业的规范以及管理,加强对当前市场中的监理组织机构的监理资质进行审核,对于不能达标的监理单位,应当收回其工程监理的资格。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应当结合自身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以及工程施工建设的程度,制定工程监理单位登记管理体系,从而更加详细的了解市场中监理企业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土木工程的监理工作执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炜.土木工程监理程序及控制要点的相关研究[J].门窗,2017(7):42,45.

[2]毛文龙.土木工程监理程序及控制要点的相关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12):188-189.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篇5

一、税务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的基本定位及相互关联性

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法令和重大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依法行政,保证政令畅通。要针对优化发展环境等热点问题开展效能监察,切实解决一些机关和部门效率低下、办事推诿、资源浪费等问题,促进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勤政高效。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廉政监察,深入到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位,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促进廉洁从政。今年8月份吴官正在福建省考察时再次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等五个方面的要求,积极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行政监察工作。这些讲话精神,既是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的基本定位,为我们更好地开展“三项监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具体到税务系统,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政策法规赋予税务部门一定的税务行政权力和义务,也必然要求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政策,勤政廉政,务实高效,充分发挥组织收入、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切实承担起“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重任。因此,作为税务执法监察,就应把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作为监察工作的重点,加强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对执法中违法违纪、失职渎职行为的查处,纠正执法偏差,推进依法治税。作为税务效能监察,就应把税务行政的质量效率作为监察工作的重点,加强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效率、效果、效益、能力等问题的监督检查和对违法失职行为的查处,促进勤政高效。作为税务廉政监察,就应把税务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作为监察工作的重点,加强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中执行各项廉政规章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预防和治理税务腐败行为。

在对税务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进行基本定位的同时,也要充分关注“三项监察”之间的关联性,看到三者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一是它们都统一于税务行政行为,都是为整个税收中心工作服务,为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的。二是它们的实质作用均在于制约监察对象所拥有的各种权力的运用,促进监察对象廉洁奉公、高效工作,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正确贯彻执行。三是它们虽然各有侧重点,各有特定的规范,但其在行政监察活动中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维护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高效的监督机制。只有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才更有利于体现行政监察的本质特征,全面履行监察职能。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税务系统行政监察往往更多地围绕廉政监察展开,而对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则往往重视不够,或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或在方式方法上考虑不足,或在措施上不够有力等,导致行政监察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的监管模式不能完全落到实处,监察工作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束缚。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行政监察有必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其在行政管理中的位置,统筹兼顾,加强结合,着力构建税务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三位一体”的监察机制。

二、构建税务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三位一体”监察机制的基本思路

构建税务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三位一体”监察机制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既要把握“三项监察”的特定性、差异性,更要考虑三者之间的统一性、兼容性,从组织领导、工作内容、方法手段、保障体系等诸方面统筹考虑,加强协调,逐步建立起全立位、立体式、网络化的税务行政监察机制。

(一)建立统一协调的监察工作职权机构,形成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

税务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作为一种行政监察活动,要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督促、查处追究等职能,必然要从上至下建立一支享有行政监察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监察活动,并对监察结果承担责任的组织机构。

实践中,一些地方的税务系统,往往由内设的法规部门负责税收执法监督或税收执法检查,由督查办、目标办或考核办等内设机构负责工作绩效的监督检查,由监察室、软建办、行风办等内设机构负责税风税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工作检查。这样的工作机制,虽然也起到了督促检查、促进工作的作用,但其存在的弊端也比较明显。一是监察工作主题易被淡化,监察主体地位不能凸显。二是检查主体不统一,对整体工作考虑不周,检查的内容可能存在交叉,也易形成多头重复检查,造成基层税务机关疲于应付。三是相互之间在资料交接、信息沟通等方面衔接协调量增大,特别是在一些问题处理认定上存在分歧时难以统一。因此,有必要将各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进行整合归并,以加强统一协调。可考虑在地市级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下,建立负责“三项监察”的委员会,或明确地市级负责纪检监察工作的一名局领导负责“三项监察”的统一组织指导,在此基础上,可以监察室为综合性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处理日常行政监察事务工作。在具体实施行政监察时,则以监察人员为主体,并由“三项监察”委员会或负责“三项监察”的局领导调配有关人员,确定监察内容,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同时,考虑到层级管理的必要性,各基层局的行政监察工作,可实行委托制,由该税务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或各基层局监察部门牵头本税务机关“三项监察”工作,并接受上级的检查指导。这样,通过建立统一协调的监察工作职权机构,形成以行政监察为主体,将税务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融为一体、相互联动、高效运作的工作格局。

(二)统筹考虑监察内容及方式方法,增强“三项监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质量和效率是税收工作的关键,廉政建设是干部履职的基础,是爱护干部、保护干部的体现。因此,实施税务行政监察,要统筹考虑监察内容,完善方式方法,构建以执法监察为根本,以效能监察为关键,以廉政监察为基础,集事前、事中、事后监察于一体的监察机制。

在监察内容上要突出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对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上级税务机关决定情况的监督检查。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税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通过税收征管,达到“政策全面准确贯彻下去,税款及时足额征收上来”的总体要求。因此监察工作首先要抓住执法监察这一根本,着重对监察对象的具体行政行为,如对某一单位的票证管理、稽查稽核,对某一具体管理相对人的行政处罚等进行监察,及时制止、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违法不究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

二是围绕改善内部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开展监督检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不但是促进税务部门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推动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要监督检查税务机关各部门及税务干部履行职责的情况,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条件的情况。比如,在日常工作中,有无不负责任、懒散推脱、管理松懈甚至发生重大事故等行为。要把行政效能监察和各项管理制度、管理环节结合起来,把效能监察的要求融入管理之中,通过监督检查,真正促进税务机关加强管理,认真完成各项重要工作部署、重要改革措施及各项目标任务,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开展监督检查。要围绕税务部门“两权”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制约,认真倾听税务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意见,认真查处、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基建工程和物资采购的招投标以及干部提拔任用等方面的监督,解决群众意见大、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监察方式方法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与事后监察相结合,以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为主。

如何让干部在工作中不出问题、少出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这应当成为我们研究监察工作的起点。因此,要改变当前多属事后监察的状况,前移监察关口,加强事前防范和过程控制,力争尽早解决问题。

事前监察要注重防范性,对监察对象决策行为和实施决策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监督,侧重于分析决策的合法性、可行性、可靠性等三个方面。事中监察要突出规范性,对监察对象决策或计划执行中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察。其主要形式是参与有关业务工作,在参与中跟踪了解情况,增加业务活动的透明度,保证其正确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损失。事后监察要体现引导性,对监察对象已经完结的行政管理行为结果进行监察,既树好的典型,又树差的惩戒对象,对已经发生的不良行政行为做出纠正和处理。

二是坚持全面监察和重点监察相结合,由重点监察向全面监察集聚。

全面监察是行政效能监察的主要形式,是对监察对象行政管理行为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察。具体操作可注意三点:一是范围的全面性。对所监察的部门或者系统,普遍地进行同一内容的效能情况检查。二是对象的全面性。包括决策人员、执行人员、领导干部、一般行政管理干部。三是过程的全面性。包括对决策、计划实施和行政管理过程的全面监察。

重点监察是对全面监察的补充、深化和完善。既突出对象的重点性,对行政管理有突出影响和起决定作用的部门及人员进行重点监察,又体现了内容的重点性,针对某一单位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选择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作为监察的重点内容,如当前可以围绕行政许可法实施后税务行政审批情况,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它可抵扣税款发票的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监察。这样,既注意加强全面监察,又通过不同的重点监察,形成集聚效应,最终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在具体实施监察时,可综合运用直接参与法、资料分析法、效能审查法、目标考评法、因果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一般来说,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要事项可直接参与,在参与中实施监督;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检查,进行资料分析和情况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对行政管理行为的结果,可以进行效能审查和目标考评。通过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增强“三项监察”的效果。

(三)完善配套措施,逐步建立健全“三项监察”保障体系

在开展税务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的过程中,无论是作为监察主体还是作为监察对象,都需要解决一个如何更加正规、系统、有效地推进工作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不仅仅是要认识到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体系存在的客观性,更关键的是要按照科学的方法,结合具体实际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地建立健全“三项监察”保障体系。为此,可考虑建立以下几个分支体系。

一是教育体系。俗话说“种树者养其根,种德者养其心”。人的行为都受到一定思想意识的支配,当腐败意识不能自主地得到有效遏制并逐渐膨胀为个人的行为主导力量时,就会外化为腐败行为。同志指出,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就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各种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教育体系建设,通过教育启发个人信念以形成良知约束力,让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应该成为行政监察工作的基本着眼点。

教育不只仅仅是学习文章、写写体会,关键要面对纷繁复杂又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认真分析研究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哪些思想苗头是危险的,要注意运用形式多样的载体,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利用正反典型开展对比教育、警示教育、设计主题专题教育等等,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增强干部自身的“防疫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保证学习效果,在运用启发式教育的同时,还可运用填鸭式教育(硬性指标),把学习教育同一定范围层次的考核结合起来,增强学习压力,提高教育学习效果。

二是制度体系。制定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行政监察是对行政行为全过程中全方位的监督,由于税务行政行为是复杂多变的,且受到行政主体享有一定自由裁量权等因素的客观要求,行政监察只有提供健全的制度体系,才能解决行政行为运行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应结合实际,重点建立健全能使本部门实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制度体系,并就行政监察工作原则、程序、活动方式,有关问题的认定与处理等以及对税务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任务指标、工作效率、质量要求、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做出规定,为行政监察提供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从而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制约机制。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监督策略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成为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监管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1建筑材料的管理

建筑材料作为完成一项建筑工程的基础,建筑材料的高质量也就成为建筑工程高质量的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尤其是在原材料加工和钢筋焊接等方面的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实施的进度,还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造成建筑材料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

(1)建筑材料采购出现问题。一些材料采购人员或者开发商为了减少成本,谋取利益,擅自购买和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从而导致建筑质量的下降。(2)施工人员疏忽。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的员工由于传统操作而形成思维定式,忽视建筑的结构,降低要求标准,从而导致建筑质量下降。

1.2建筑工程项目的计划

项目计划作为一项工程实行的标准,是异性建筑工程工作实行的前提。一个项目的实施包括项目设计、项目监督以及施工,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对自己的技术做出客观的评断,并切实的分析建筑时所需要的工艺流程,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一个好的施工计划应当能提前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否则就会对项目的实施造成损失。

1.3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

建筑工程的监管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就需要政府监督对建筑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提出切实可行的监管策略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建筑项目得到好的结果。同时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求施工项目的管理者有良好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并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施工技术和责任意识。在当今的很多地方都在施工管理中出现了事故,这虽然与施工人员的技术和责任感分不开,但也同时反映出管理人员的管理措施不到位,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很多管理者没有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造成各方面的损失。

2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策略

上面已经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那么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地措施。

(1)建筑单位要进行行为规范。建筑单位作为建筑工程的实施单位,其行为的规范就成为一项工程高质量完成的保障。在一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各个单位都应当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负责任。但由于监管力度的不到位,在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这就需要建筑单位设立明确的负责人,在勘测、设计、施工、监督的各个方面都设定主要责任人,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承担责任。

(2)实施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良好的监督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建筑工程现有的问题。所以要实行明确领导责任制,对责任权限和任务进行划分,对下属还要及时进行监督并予以督促纠正。对建筑工程团队建设的要求一定要科学、要高效,才能保证按时完成预期的目标。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监督管理工作的执行十分重要,所以应该加快工程质量监督法治进程,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修订。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现行的法律法规成为建筑行业的最大挑战,与此同时,质量监督的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所以最要紧的是要对有关的法规进行完善,强化政府在监督工作中的职能,力求实现监督工作的现代化和科技化,从而进一步展开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4)施工材料和人员的管理要加强。施工材料是一项建筑工作完成的基础,因此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重视施工材料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而要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对进行施工材料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管理人员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应当重视对人员的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鼓励工作人员,激励他们,保证施工工作的高效进行。

(5)施工计划的制定要严格。施工计划是一个项目实施的前提,所以建筑工程施工计划必须要严格制定。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分析施工环境、施工特点等相关因素,为施工过程中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使项目高质量完成。这就需要监管人员参与到施工计划的制定中去,确保计划制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以管理人员应当总和各方面信息,将计划细化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并对设计责任书进行详细的审核,确保施工管理到位。审核过后,还应当实时监督计划的实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改进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建筑工作的质量。

(6)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要完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加强对设计和图纸的管理,对图纸的审核要细致,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于尽快让施工单位熟悉施工特点,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失误。其次,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这就需要监管人员熟悉施工的各个环节,同时注意对施工的重点、难点进行高度的重视,确保每个环节实施的准确性,做到万无一失。最后,要加强对工程造价工作的监管。工程造价是对整个工程进行定量的分析,是解决成本控制问题的直接方法。这就需要工程造价工作人员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仔细控制项目支出,尤其注意工程材料的造价,做出合适的成本计划。在此过程中,需要监管人员对成本计划的实行进行监督,严格控制项目成本,及时了解材料价格的变动,确保施工工作的质量。

3结语

工程质量是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而要使一个建筑工程达到高质量,工程质量管理必不可少。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工作人员应当全面的了解建筑工程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全方位的监管策略,并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应详细了解工程实施进度,从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强化管理手段,控制实施过程,熟悉建筑法规,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龚小兰.21世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4):162-163.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篇7

【关键词】土木建筑;施工问题;对策

1土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现场安全问题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场地设施、行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两个方面,主要对施工中人的行为、物、环境状态依据经验来管理和控制。其中场地设施、行为安全管理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是对现场设备、工人的一般安全进行管理。

安全技术管理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针对目前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首先应该从硬件上着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设备、工具及器具安全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是要大力发展与改进施工机械,保证施工机械的各项安全性能;二是专用施工工具、器具均应带有安全保险装置,并且使用方便。例如混凝土强制式搅拌机应当设计为全封闭式,动力开关与开盖系统形成联锁,开盖时不能搅拌,搅拌时不得开盖等等。②脚手架的安全。脚手架的杆件必须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来使用,尽量使用标准化、正规化的产品。除了考虑经济因素以外,应更多地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在材质和外形上有所突破。③个人防护用品的安全设计。能否制造一种既安全又移动方便的安全带,或是绳子与安全带结合使用,既安全又有一定的工作空间,使用方便。④施工现场最基本的安全管理设施。工地作业区、高空作业应采取围挡、安全网全封闭;所有进入工地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从根本上保证施工安全。

2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所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程序复杂,所以找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管理是非常重要。合同违约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临时需要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工程监理面窄,且素质低下;工程监理的范围狭隘,监理应贯穿于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始终,并且根据其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但目前工程监理仅限于施工阶段;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施工单位随意压价,工程监理为了能够得项目而勉强接受,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不但难以起到工程监理的作用,也使监理市场十分混乱,限制了监理事业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施工者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可采取以下对策:①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首先,强化施工企业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建立起质量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同时要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贯彻到整个企业,使其成为全体工程人员的自觉行为。其次,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从源头抓起,采购的钢材、木材、砂及其他重要原材料要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再次,严控施工检验程序。在施工过程中,质检员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逐个逐项检查,有质量标准依据的要根据标准核对,能够实际测量的要实际测量。只有这样,才能全力保障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②完善建设合同管理体制,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首先,增强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合同条款,这不但有利于施工过程中合同的履行情况,更是工程质量的最终保证。其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合同的签订、审查、授权、公证、监督的程序来执行,进而提高合同的管理水平。再次,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③完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理的积极作用。首先,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借鉴发达国家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素质上的先进经验,对监理工程师的认定。其次,扩大监理人员的监理范围。将监理法范围扩大到工程项目设计、生产设备招标、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等重要环节。再次,规范监理市场。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费用标准,提高工程监理的积极性,促进监理市场的良性发展。

3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公害问题及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对城市所造成的环境公害也逐渐暴露出来。正如其他的工业生产一样,土木工程施工也给城市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诸如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强光、固体和液体废弃物、杂乱的施工现场、高空坠落物、地震以及其他偶然事故等,都不同程度地对城市居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了伤害。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来看,均对城市中的土木工程施工的公害问题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有:《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89年)、《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年)、《噪声污染防治条例》(1989年)、《环境保护法》(1989年)和《建筑法》(1998年)等。对于城市土木工程建设的承包商来讲,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是至关重要的。应对或减少城市土木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公害,主要有以下五类对策:①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这类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地震、废弃物、高空坠物和其他类型的施工公害,其作用是十分全面的。②加强施工管理。这类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粉尘、噪声、废弃物、高空坠物和其他类型的公害。③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方案。这类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粉尘、噪声、废弃物、部分高空坠物和其他类型的公害。④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这类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噪声、地震和其他类型的公害。⑤采用优质的工程材料。这类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隐患,保证施工的安全、有效的进行。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土木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国计民生,所以,完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推动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建设优质的建筑物;政府的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维护建筑业的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慧军.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4).

[2]王宏伟,刑燕君.浅谈土木工程施工的分析[J].工程建设与管理,2008.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篇8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校效能行政监察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55

1高级院校行政效能监察简析

行政效能监察的实质是对管理的再管理,对监督的再监督。高级院校行政效能监察的主要任务为,相关部门对高级院校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质量、效率及效果展开评价、监督并适当予以管控及指导。使高级院校行政部门更富有责任心,更富有服务意识,进而从行政层面来促进学校的管理水平的提升,促使学校管理层勤政、廉洁、高效的工作。高级院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行政效能监察,能够保证其监察工作实现更广泛地延伸。这十分有利于相关监督的前移,并能促进高级院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现阶段它的实际意义在于,帮助构筑高等院校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体制,使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获得行政管理层面的管理保障。

2高级院校行政效能监察的主体和对象

高级院校行政效能监察的执行主体是高级院校或其上级的监察机构,学校内部的各部门、部学院(单位)不再设专门的监督模块。学校的监察机构一般为学校纪检监督办,其总体负责对高级院校的行政效能监督工作的协调组织及实施。其主要的工作组成为,贯彻上级监督职能部门的监察方针政策与监督任务,积极配合上级监察措施的组织与实施;进行日常各项目的跟踪监察,及时发现违法违纪线索,制止或纠正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组织调查研究,对高级院校管理体制与制度方面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的改进建议或总体的解决措施方案;最后是做好效能监察工作的归档、总结与交流,宣传工作,及时主动与被监察对象进行管理沟通,对上级部门进行管理反馈。

高级院校效能监察的对象分两个层次,一是学校行政机关各部门;二是学校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包括由高级院校任命的工作人员。对于违反政纪的重大案件,高级院校的监察机构可以直接调查处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级院校效能监察对行政工作及工作人员的监察,教师不是监察对象,相关监察不对教师日常的教学等工作进行监督。监察对象之外的高级院校工作人员如果出现违反政纪的情况,需要由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3高级院校效能监察的内容模块

高级院校行政效能监察具有监察面较广,监察构成因素较多的特点。所以,高级院校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选择监察点。确定高级院校行政效能监察点的,需要考虑监察工作的政策方针主轴,立足于高级院校的中心工作,关注于教职工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实效性与可行性。现根据高级院校的实际状况,试确定以下几点监察内容的模块。

3.1政策贯彻力的监察

对国家政策方针,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与学校自身的规章制度、决议等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如,高级院校行政效能监察要能全面反映行政管理的各个部门以及管理人员执行政策方针的状况,履行职责的情况,学校纪检监督办须检查被监察对象在各行政活动中的表现行为,如是否发生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现象;是否存在职责不清,措施不力的状况。

3.2对学校运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监察

主要是围绕学校某一阶段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监察。对于高级院校的热点、大型活动,监察部门都应主动、积极地参与,全程监督,适时监察,避免或纠正其由于效能低下或管理不当造成的工作损失。如学校在进行某项基建工程的建设中,监察部门要对具体的招投过程进行监控,对投标及中标单位的资质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与把关,督促学校相应的职能部门在进行相关基建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违法、违纪,不损公肥私,能按照既定的施工设计要求及工期进度进行,实行对质量与进度的有效监督与管理。

其次,须认真对待并受理属于效能监察范畴的投诉与举报,如反映监察对象渎职失职给学校工作造成损失,违法违纪、造成不良影响,或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态度偏差,履行职责不到位等问题。按照相关管理权限,及时与其主管部门进行沟通,视情节状况展开监察工作,如对情节轻微者予以批评教育,促使其改进工作作风,完整履行工作职责,进行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增强教育;对于情节严重的,则需要视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定,予以一定的组织行政或相关法规处理措施。

3.3对高级院校重大管理决策的行政监察

对高级院校重大管理决策过程进行效能监察。监察内容包括重大管理决策的整体过程。学校组织管理决策的产生过程一般为,先期产生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从中选择、确定一种所认为的最佳方案。监察的依据是学校重大管理决策是否违规?科学与否?具体包括决策方案的制定与最终产生,是否贯彻相关方针政策,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是否有开展调查研究以符合学校实际状况,是否有予以严格的科学论证以符合选择择优的根本原则,有无真正考虑到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兼顾与统一、统筹。

3.4对高级院校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的效能监察

学校管理工作实施过程的效能监察是高级院校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高级院校行政效能监察的主要常态工作内容。对于高级院校管理工作实施过程的效能监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为,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其所执行的指令、决策与目标的过程,须保证其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与合理性,在对管理规划的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等过程中,须保证管理行为的及时性,有效性,对相关操作人员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恪尽职守,并保持一定的创造力;另一方面,监察部门须保证监察对象在行使职责的过程中不违规操作,能够正当的行使权利。监察部门需要及时纠正被监察对象的不当、违规性操作,如失职、渎职、有禁不止、有令不行,克服与纠正被监察对象的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贻误时机等不良工作行为。

参考文献:

[1]卓越.政府绩效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篇9

关键词:公共建筑施工监理;效益;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1公共建筑施工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质量监督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国内市场也一度低迷。为了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每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大,但建筑行业形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质量事故频发,豆腐渣工程没能得到完全杜绝,问题一再出现。不少建筑施工项目不能做到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工程多次转包,层层剥扣,资金流失现象严重,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唯利是图,不把质量安全问题当一回事,偷工减料的现象尤为严重。不少技术水平低下、综合素质低的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造成建筑施工的总体水平下降。质量监督体系不够健全,质量把关不严,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发挥质量监督应有的作用。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力的现象,对于一些违法违章事件的处罚的规定不够明确。在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球”问题,即某些检验项目的实测值,正好等于或相当接近于规定的允许值,实际质量状况处于允许限度的边缘。受质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有限,监督也容易流于形式。

1.2监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监理人员职业素养较低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企业自身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再加上部分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公共建筑施工监理中的问题必然会不断出现,所以从事监理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工程经济或者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过硬,对工程建设能够监督管理,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而且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组织、协调工程建设有关各方共同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因此,监理工程师应该要有较高的专业学历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要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但是,有不少监理企业不愿意加大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也没有做到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能力考核,所以使得建筑施工监理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1.3缺乏完善的监理体系,监理制度

从国外的成熟经验来看,开展层级监督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但是就目前国内的形势来看,国内的建筑安全层级监督制度和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做到以目前的政府行政层级为基础,涵盖整个建筑领域各项安全监管职能,所以使得整个安全层级监督体系的层级监督职能无法得以充分的实现,整个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

2公共建筑施工监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加强公共建筑施工监理力度

目前国家、行业、地方的建设工程监理管理部门(监督部门)已经制订了一些关于建设工程监理的违规、违纪的处罚措施。在建设工程监理执业过程中确有部分监理企业(或个人)发生违规、违纪的行为,但国家、地方的建设工程监理管理部门或监督部门对其处罚的力度不够或由于种种原因根本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使这部分监理企业或个人抱有侥幸心理。因此,国家、地方的建设工程监理管理部门或监督部门应加大对违规、违纪的处罚力度,力求清除扰乱建设工程监理正常运作秩序的根源。只有这样,建设工程监理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2.2从监理企业自身管理入手,提高监理水平

从企业自身管理入手,提高管理质量。管理质量的预控管理质量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中小型企业常见的管理通病是人员过于“精干”,信息资源缺乏,信息传递接口缺陷(包括内部、外部)等,这就需要首先对企业的人员机构提出总的要求,按照有关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严格界定各自职能分工,处理好信息传递的接口,并按有关层次(如决策领导层、中级管理层、技术管理层)进行目标管理,这工作完成后,其他管理通病就迎刃而解,但应注意组织应随环境逐步深入化,并呈动态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监理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产品质量得到根本保证。

加强对公共建筑施工监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定时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参加培训,实时更新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监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工程建设经济、法律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设计、施工、管理,还要有组织、协调能力,让他们不断了解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熟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保持较高的知识水准。这样,以助于保证工程质量。并且还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隐患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最后,还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3建立系统完善的监理系统和制度

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下一层级部门职责的履行情况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提高层级监督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对下一层级部门的激励与约束,需要制定相对完整的、科学的、客观的层级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建筑安全层级监督的主体为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委托监督机构等三个层级的管理机构。

考虑不同层级的管理部门其负有的管理职能不同,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有所区别。因此,建筑安全层级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可在三个管理层次建立。通过对三个层次建筑安全管理机构法定职能的梳理,对每一层次的考核指标体系均设置三级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尽量统一,主要在指标权重上加以区别对待。这样就能保证公共建筑的质量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相关部门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建筑施工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建筑施工监理过程中工作的可行性,使公共建筑施工监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强化监测手段,杜绝打“球”的现象,保证施工质量。

结语

在国家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筑施工监理这支新生力量为提高我国基本建设的管理水平,实施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造价)控制、安全(oHSe)控制”等方面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毕竟建筑施工监理在我国实行的时间不长,国家、行业、地方对监理执业的规范化管理不够完善,监理企业的数量增长较快,国家对监理人员执业的要求较高,监理企业人力资源不足,加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不完善竞争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建设工程监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施工监理体系,以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篇10

实施29项民生工程,是我县贯彻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设和谐的重大举措,对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继续加强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是各级监察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监察机构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实施民生工程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上级和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坚强决心,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作为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的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民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环节多。各级监察机构要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的部署和要求,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监督检查:

一是加强对民生工程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1、是否按规定的标准,发放“五保户”供养费、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和医疗保险费;2、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对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分别给予相应的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和奖励扶助;3、是否按规定的要求,落实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建设任务;4、是否建立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5、是否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否覆盖到全县所有农村居民,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否全面实施;6、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情况,以及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是否得到完善等。

二是加强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1、县财政、发展改革、教育、民政、劳动保障、水务、卫生、计生等有关职能部门,是否制定并实行了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及制度的落实情况;2、是否建立了计算机工作程序库;3、是否按规定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4、是否认真履行应尽的工作责任,有无失职渎职行为。

三是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保障及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1、项目资金的拨付是否及时,由各级财政分担的资金是否及时到位;2、项目资金是否被挤占、挪用、拖欠,有无降低标准发放和克扣、截留项目资金问题;3、有无虚报冒领、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4、发放或补助到人的项目资金,是否做好调查摸底、审核评议等工作,是否实行“张榜公布、打卡发放、直接到人”的社会化发放办法;5、有无贪污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

四是加强对工程进展和效能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1、是否符合土地、环保、规划、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是否建立并落实工程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和政府采购制等;3、建设项目资金是否落实、工程款是否按规定拨付、是否存在截留、挪用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4、政府有关部门在办理此类项目时的行政效能情况。

三、严肃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坚决纠正和查处民生工程实施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坚决纠正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既是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严肃工作纪律的具体体现。各级监察机构要公布和设立专项举报电话,认真受理人民群众对实施民生工程的举报和投诉,并注意发现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下列违法违纪行为,一经发现,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一是擅自降低补助和发放标准,应公开未公开,搞暗箱操作的;二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认真落实民生工程政策措施,搞变通、打折扣的;三是工作不负责,推诿扯皮、,严重影响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的;四是虚报冒领、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的;五是克扣、截留、挤占、挪用、拖欠、贪污项目资金的;六是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搞的。在坚决纠正民生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的同时,还要注意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举一反三,认真整改。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要责成其限期制定和完善;管理不到位、不落实的,要责成其立即改进。

四、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全面推进民生工程监督检查工作

做好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级监察机构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民生工程监督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一)、监督检查人员安排

1、县监察局的监督检查在“县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根据情况邀请县人大、县政协有关领导及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和县监察局特邀监察员参加。

2、县直牵头部门的监督检查以本部门纪委(纪检组)为主,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参加;未设纪检组织的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工作。

3、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应根据工作需要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监督检查。

(二)、监督检查工作方式和要求

1、监督检查以“听、看、查、访”方式进行,“听”即听取情况介绍,“看”即实地察看,“查”即查阅相关资料,“访”即走访受益对象。

对涉及资金发放的项目应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全年抽查的乡镇面不低于70%,其中抽查村、居委会面应占乡镇数量的40%以上,必须走访一定数量的受益对象。

对涉及工程建设的项目应跟踪工程进度适时进行监督检查,抽查项目全年一般不低于20个。

2、监督检查中要严格要求、细致认真并真实客观记录有关情况,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对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限期整改落实。对不同渠道反映的问题要结合监督检查认真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