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价值创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0:33

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篇1

关键词:创造价值;财务营运;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资本运作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创造价值,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行为都要为创造价值这一目标服务,并坚持所有的工作以创造价值作为评判标准。财务部门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要积极围绕价值创造这一企业目标开展管理服务活动。

公司价值创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防守型,保护现有价值不受损害;一种是进攻型,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财务管理创造的价值与业务创造的价值存在一定的区别,财务管理创造的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表现为收入的直接增加,是一种间接的价值创造,主要表现在:促进和保障业务的发展;公司整体经营成本的降低;业务风险的有效降低。

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财务部门职能的发展和变化。财务管理者要全面融入到业务流程中,通过事前计划决策、事中监督到事后稽核分析等财务管理手段,全程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直接为企业和股东创造价值。

通过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下面从常用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探讨:

1、财务营运创造企业价值

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升企业绩效。企业运营的成功最重要表现在财务上的成功。因此,财务高管有责任也有权力通过财务管理为企业的营运提供财务上的专业支持。财务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深度融合和互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企业的绩效。在运营层面的预算管理、税收筹划、财务分析等环节,财务高管都可以通过这些财务管理手段使企业形成和保持健康的管理状态,以对企业经营的最终财务结果产生积极影响。

1.1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经营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预演。同时,财务预算又能使决策目标具体化和定量化,能够明确企业有关经营管理部门各自职责及相应的奋斗目标,做到人人事先心中有数。在预算管理中,要特别注意预算要为公司的经营战略、经营目标服务,公司的所有资源要围绕完成经营战略目标这一中心任务。预算编制完成后要建立严格的预算事中管理,事后考核制度,不断促进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

在房产开发企业,除做好年度预算、月度预算外,更重好的是要做好项目预算。由于房产开发项目的特殊性,开发周期一般都要数年,需要首先编制项目总体预算,同时对项目预算按年度进行分解,做好项目资金计划的总体规划。在多项目一起开发时,要综合各项目的资金预算做好项目间的资金平衡,把握各项目的开发节奏,使各项目间在资金调度上能相互支持,节约各项目资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日常开发建设中,财务人员要及时深入了解开发、销售计划的安排,做好开发资金的统筹计划,资金的合理安排就是项目效益的提高。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超支情况,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做好应对方案,尽量争取在其他支出项目的节约使项目支出做到总体平衡,保证项目预期利润的实现。

1.2、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在财务价值创造中具有重要意义。房地产开发由于资金投入大、行业税种相对较多,税务筹划在房地产开发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从房地产项目的取得、项目公司的设立、房产开发销售、土增税清算等各环节都具有很大的筹划空间。在税务筹划中公司要拓宽思路,在做筹划方案时不能仅考虑某项单独税种最低,要以公司的综合税负最低为目标。

1.3统筹使用各项资源

统筹运用各项资源,发挥资产的最大价值。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暂时未充分使用的资产,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集团型公司要很好地发挥总公司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各项资源的潜在价值。

1.4财务分析

财务的基本职能包括反映和监督,财务分析是广义的财务反映职能的一部分。财务人员编制的各类财务报表只有通过分析,才能更好地揭示其中包含的信息,更好地为决策服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普及,使财务人员得以从繁杂的记账、报表编制等工作中解放,有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析当中。

财务分析如同对公司进行体检,利用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通过各种财务比率的计算,对公司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负债状况、发展能力等四方面进行评价,运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方法,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客观评价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财务分析的实际应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它从净资产收益率出发,对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进行层层分解,深入分析找出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变化的各项主要因素。该方法的思想也可以用于其他重要的指标的分解分析,帮助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财务管理提供努力的方向。

2、内部控制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说得通俗一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就是为了合理控制经营中的各项风险,使企业价值持续提高,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五大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其中控制活动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控制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必要的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对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项目的投资与开发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在内控制度建设中应对相关业务重点关注。

3、内部审计促进企业目标实现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介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从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中来看,事后审计、财务报告可靠性审计、制度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占了较大的比重。而事中、事前审计,战略审计、效益审计等相对做得较少。为了使内部审计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内部审计更好地为公司的价值创造服务,内部审计应有意识地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范围:使内部审计除了单纯做好查错防弊审计外,更好地增加价值增值型审计的业务;从事后审计向过程控制转变;从局部审计向整体审计发展。

4、资本营运加速创造企业价值

随着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日渐规范和企业竞争全球化的加剧,资本市场为财务高管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了另一舞台。房地产项目由于开发周期较长,项目的投资开发与资本运作密不可分。

根据资产价值评估收益法,资产的价值通常表现为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流,而收益有时间价值,因此为了估算资产的现时价值,需要把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折算为现值,这就是资产的评估值,评估值=?Ri/(1+r)i。根据资本资产的定价Capm模型Rp=Rf+β(Rm-Rf),其中?Rp表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Rf为无风险报酬率,Rm表示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β为某一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Capm模型主要表示单个证券或投资组合同系统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单个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加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收益率可以参考同期国库券利率,风险报酬率与投资项目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其他风险等相关。

根据上面两个关于资本资产定价和资产价值评估的公式,资产的价值主要与资产的预期现金流和投资者预期的收益率相关,而这两个因素在不断变化,不同时间的预期是不同的,资产的价值在不同时间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资产的价值是不断波动的。

在投资决策中,关键是理解资产估值的基本思想,一项资产(或一个公司)的价值与他的预期现金流正相关,与预期的收益率负相关。也就是说,资产的预期现金流越大,估价越高;评估时的预期的收益率越高,资产的估价越小,反之亦然。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资本投资时,要选择经济形势较差人们对未来预期比较低,或者资金成本(利率)比较高时;处置投资要选择在经济形势较好,人们对未来预期较高,或资金成本较低时进行。

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篇2

关键词:价值创造;财务管理转型;信息化建设

2014年,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的体系建设进程,保证中国特色管理会计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财政部门引发了关于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指导意见,促使企业财务工作开始朝着价值创造型的管理会计实现转型。在这种形式下,以往财务工作已经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需要及时的进行创新,促使企业利益实现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对在这种背景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设建议,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为企业实现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概述价值创造型的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实施价值管理工作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总体来看,财务管理创造价值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直接创造的价值,具体可以体现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价格管理、成本管理、争取政府补贴等活动中。二,间接的创造价值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活动,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经营决策以及对经营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工作。三,保证企业的实际价值不受到损失,其从本质上看也是间接创造价值的一种。如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内控管理、风险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工作中。

财务管理发挥价值创造作用的实际路径和工具

1.从活动内容分析

想要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者是实现价值的增长,需要提升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情况,其中包含提升企业投入资本的收益情况、保证投入的资本超过平均成本、提升资本的增长率等,并且要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其中包含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降低、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等,此外,还需要保证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将这些理念应用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保证企业实现价值增长的具体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从各种融资活动的角度分析,需要通过降低融资的成本,对融资结构进行优化,保证对自有资金、负债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以此保证能够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同时,需要按照企业自身的经营性质,提升对于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方式可以是运用在投资中或者是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二,从投资管理的角度分析,企业主要可以集中在增加投资的方面,需要保证追加投资的收益情况要比当前平均成本更高。三,从资本管理的角度分析,需要提升对于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资金的闲置率,以此保证能够将资金转向收益率更好的模块中。四,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在目标上是一致的。

2.从财务管理分支角度分析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具支持下,根据企业价值的实际驱动因素,财务管理工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控制工具主要包括全面预算、投资决策、经营预测、基础管理、盈利管理、成本管理等。其中全面预算能够将企业的各个运行环节联系在一起,不仅包含所有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可以保证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正确引导下,更加顺利有序的开展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全面预算主要包含对业务活动的平台进行完善、制定反馈机制、完善执行分析相关机制、全面适合的预算信息系统,创建出具备一定特色的全面预算管理文化;经营预测主要是指通过分析企业现有的实际经济条件、企业历史的相关资料,使用专门的方式,对企业未来经营趋势、情况进行预计和测算;投资决策主要是指通过相对比较完善的相关评价模型以及数据支持系统,配合合理有效的评价流程,真正提升投资的收益率。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对成本,实施生命周期形式的管理,重点关注对成本的实际控制,而标准的成本管理是指对企业制定的项目耗费标准进行指导,并且针对差异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分析机制,完善考核体系,通过标准成本对成本价值进行分析,促使业务流程能够实现标准化、精细化。二,评价工具主要有eVa驱动相关体系、平衡计分卡。其中eVa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中权重最高的一项,在该工具的支持下,主要是针对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完善业绩相关考核体系,编制出驱动路径的实际预算表,并且与平衡计分卡有效结合在一起,创建出具备综合价值创造的全新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通过对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可以保证企业找到关键点,提升企业在价值创造方面的能力。三,输出工具也就是企业内部的报告,有效的内部报告相关制度,能够真正提升财务信息在企业制定管理决策中的有效性,在价值创造性的财务管理模式中,盈利结构表、eVa驱动路径表是整个内部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准确、科学的内部报告可以帮助企业的决策者真正发现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其能够针对性的制定策略,真正将问题解决,为决策层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支持。

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转型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相关策略

1.延伸财务信息系统,构建全过程内控体系

对于财务系统来说,在传统的印象中,一般会将其局限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因此,在全新的转型背景下,基于财务的信息化建设,保证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范围进行延伸,并且与财务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全过程的财务管理。由于管理会计工作中,主要是将核算管理、预算管理、管理分析等各种方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以此保证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管理者制定各种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系统涵盖多个系统,如核算系统、成本费用管理系统以及预算管理系统等,为实现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提供支持。

2.打破传统系统限制,实现业财的有效融合

一般情况下,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需要由企业内部不同的管理部门带头进行建设,因此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有效的协调与沟通,各个系统之间无法真正实现连通。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信息相关系统就会成为一座“孤岛”,无法与各种业务数据真正结合在一起,不仅影响了信息的共享效率,同时也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准确、有效的开展。而管理会计主要强调的就是业财融合,因此,在转型的全新背景下,需要建立起保证业财实现一体化的相关信息系统,真正打通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二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实现数据的连通。以此保证财务数据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与业务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保证分析工作变得更加精细化,提升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行性,真正发挥出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作用,为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支持。

3.完善财务管理基础,梳理企业内部管理流程

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不仅保证业务操作变得更加信息化,真正提升了业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是重新对业务流程是否规范合理进行检验的一种手段。在传统人工管理的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能够更加快速的处理各种工作,经常会出现各种例外情况以及便捷处理情况,这些“意外”不仅影响了整体的管理效率,同时也不利于企业更加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信息化建设,保证业务流程变得更加合理和规范,需要按照信息系统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通过建设财务信息系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检查。以此保证能够更加准确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促使管理的基础能够不断完善,真正将提升管理水平落实在实处。

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篇3

关键词:风险承担及管理;非预期损失;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91-02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文献

价值创造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目标。风险承担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因素,相对资本、人力、土地等现实条件,风险承担不确定性较强,更加敏感的影响企业价值创造。作为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风险承担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影响范围更加广泛,一定程度决定了公司价值创造的边界。鉴于此,价值创造视角下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及其管理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从已有的文献看,相关研究主要从理论角度探讨了风险管理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促进作用,林钟高(2011)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可以平滑税收支出、降低财务困境成本、改善投资决策、降低成本,进而提升企业价值[1];或将企业风险作为影响企业经营的既定因素,研究如何优化风险管理,并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一般企业,鲜有针对财务公司的专门分析。李寿喜(2007)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帮助管理者有效处理不确定性,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框架[2]。在这个框架下,许彩燕(2010)则对CoSo风险管理架构进行了丰富,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至少包括企业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要素[3]。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及指导价值,本文根据财务公司经营特征,结合考虑其价值创造的内外部效应,首先分析风险承担条件下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及其评估,厘清相关风险因素的具体构成,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具体风险对公司价值创造的影响机制,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了面向价值创造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发展思路,同时强调了非预期损失及应对在风险管理及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

二、风险承担条件下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

明确风险承担条件下财务公司价值创造的形态及边界是分析风险因素价值创造影响机制的前提。

(一)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

除了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以外,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还以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其价值创造存在明显的外部性,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形态。狭义价值创造形态是指财务公司自身的价值增长,从目前我国财务公司业务经营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信贷业务收益、结算业务收益以及投资业务收益等。广义价值创造形态是指财务公司利用自身金融功能服务集团,提高集团的管理能力和分配效率,进而提升集团整体的价值创造能力。本质上,狭义价值创造形态主要表现为价值转移,即以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优势为基础的集团金融成本节省,在核算上表现为财务公司自身价值增长;广义价值创造形态不是一种现实的价值形式,而是集团整体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成长机会,具有不确定性,根据期权理论的观点,这种成长机会蕴含着以期权形式存在的价值。

(二)RaRoC:风险承担时财务公司价值创造评估

价值创造评估是对财务公司价值创造的认可及判定,风险承担条件下,风险是影响价值创造评估的重要因子。目前,eVa是业界比较常用的风险因素调整下企业价值评估思路,应用相对广泛。然而结合从业经验,笔者认为采用eVa法评估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一是eVa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给予当前存量资产较大的评估权重,一定程度忽视成长机会的价值[4],无法有效反映财务公司价值创造的外部性和未来性;二是eVa虽然考虑了风险调整因素,但是主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将风险定义为企业的股权资金成本,对风险及风险损失的定义相对抽象。同时作为绝对值概念,eVa不利于进行横向比较。

财务公司属于金融机构,仅将其风险承担抽象为股权资金成本不能满足评估要求,应结合财务公司经营特征,区分不同性质的风险承担及其损失。考虑到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的未来属性,笔者认为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可以分为预期风险损失和非预期风险损失两大类。其中预期风险损失确定性相对较强,可通过计入当期成本的方式进行评估和管理,非预期风险损失则因统计意义明显,损失发生时应动用资本进行补偿。两类风险承担的特征及其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区分预期及非预期风险损失时,可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评估财务公司价值创造,评估公式为:

RaRoC=(L-C-eL)/UL⑴

L表示财务公司收入,包括自身价值创造L1和集团成长机会L2两部分。L1可采用财务公司相应时期财务数据进行核算,L2因具有期权价值可采用期权定价模型进行评估。①

C表示财务公司成本,包括实际支出层面的经营成本C1,以及机会成本层面的资金成本C2。其中C1可取自财务公司相应时期财务数据,C2可根据市场资金成本参照采用。

eL和UL作为财务公司价值创造风险承担调整因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其中eL表示预期风险损失,UL表示非预期风险损失。eL因为可预期,可在当期收入中扣除,作为减项因子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而UL无法预先扣除,发生后必须动用资本方能补偿,因此UL实际上代表了财务公司的资本准备或占用,作为除法因子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同时(1)式也可调整为:

RaRoC=(L1+L2-C1-C2-eL)/UL(资本占用)⑵

根据(2)式,RaRoC指标全面涵盖了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形态,分别揭示了预期风险损失和非预期风险损失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同时也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三、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及其对价值创造影响机制分析

继续对(2)式的讨论,分析财务公司不同类型的风险承担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机制及程度。

(一)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类型

结合从业经验,笔者认为财务公司经营中主要存在以下七种类型的风险承担。

资金结算及安全风险。财务公司承担企业集团结算中心的功能,资金结算及安全风险是其承担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外部性作用发挥的重要制约因素。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其资产周转速度(以信贷资产为主)相对较低,资产负债结构不完全匹配。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财务公司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资产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随着市场系统性因素的波动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公司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证券投资的风险。

操作风险。财务公司操作风险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流程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财务及成本控制风险。成本控制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风险因素,财务公司财务及成本控制风险主要表现为过度成本开支及规范列支风险等。

信息系统风险。随着信息系统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财务公司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种业务开展的基础及载体,信息系统的安全成为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的重要部分。

(二)财务公司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影响机制模型

由于风险性质不同,上述财务公司风险承担类型的价值创造具体影响形式具有差异,但基本的影响机制相对类似,均主要通过同时影响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来影响公司价值创造。下面以信用风险承担为例,构建财务公司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影响机制模型,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首先,明确并计量信用风险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根据统计学相关理论,如图:

图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示意图

图色部分表示财务公司信用风险预期损失,信用风险预期损失(eL)=借款人违约概率(pD)×信贷业务违约损失率(LGD)×信贷业务风险暴露(eaD);预期风险损失右边部分表示财务公司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相当于信贷业务的资本占用(经济资本),根据业界常用的计量方法,信用风险资本占用计算过程如下:②

资本占用=K×eaD⑶

K(经济资本系数)=LGD×{n[(1/(1-R))1/2G(pD)+(R/(1-R))1/2G(0.999)]-pD}×[1+(m-2.5)×b]/(1-1.5b)

b(期限调整系数)=[a-B*ln(pD)]2

R(相关系数)=C-D×[1-eXp(-e×pD)]/[1-eXp(-e)]

其中a、B、C、D、e等是常数项,可根据财务公司信贷业务基础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或参照业界共用参数,此时影响信用风险资本占用的主要因素是pD、LGD以及m(期限)等。

这样(2)式可进一步细化为:

RaRoC=(L1+L2-C1-C2-pD×LGD×eaD)/UL(pD,LGD,m,eaD)⑷

根据(4)式,信用风险承担主要通过客户违约概率、业务违约损失率、信用风险暴露、信贷业务期限等途径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其中前三者的乘积决定了信用风险预期损失,四者综合决定了资本占用(非预期损失),并且信贷业务期限是影响非预期损失进而影响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

同理,综合考虑各种风险承担时,财务公司风险承担影响价值创造机制模型如下:

RaRoC=(L1+L2-C1-C2-eL(1,…,7))/UL(1,…,7)⑸

其中,eL(1,…,7)、UL(1,…,7)表示考虑了相关性之后的各种风险承担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四、面向价值创造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发展思路

根据上述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影响机制模型,财务公司承担的风险具有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价值创造影响过程复杂,影响形式多样,因此必须树立面向价值创造的风险管理发展思路,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树立审慎的风险偏好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根据(1)式,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不但包括自身价值创造,还包括为集团带来的成长机会,因此财务公司应坚持审慎的风险偏好,不能过度承担风险,以免形成风险承担的外部溢出效应,对集团产生不利影响。从我国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来看,某种意义上提升集团发展能力应优先于自身盈利的增长。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董事会、高管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司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根据(5)式,财务公司至少承担七大类风险,并且各种风险协同作用影响公司价值创造,因此必须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不留业务及风险控制的死角。

(二)突出非预期风险损失,强化资本管理

根据(5)式,非预期风险损失作为除法因子影响财务公司价值创造,并且不能从当期收益中扣除,其对公司价值创造影响的力度及深度均明显大于预期风险损失,因此必须突出非预期风险损失的应对与管理。

实现非预期风险损失应对与管理主要依靠资本管理,具体包括两个途径:一是提高财务公司资本总额,增强抵御非预期风险损失的能力。二是降低财务公司资本占用(非预期损失),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从目前业界来看,降低资本占用属于资本配置的范畴,可通过考核等手段引导发展低资本占用业务来实现。以信贷业务为例,其他条件既定时,根据(3)式,期限是影响非预期损失的重要因素,适当降低融资期限可相应降低资本占用。

(三)强化定量分析技术,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根据(4)式,有效量化预期风险损失和非预期风险损失是实施资本管理的关键,因此必须改进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方法,强化定量分析技术。根据业界经验,量化风险损失的关键在于基础数据的积累以及量化模型的建立。以信用风险损失为例,(4)式中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是计算预期及非预期损失的主要参数,在数据基础充足(5-7年的数据历史)的情况下,财务公司应强化量化分析技术,通过相应的模型计量相应参数。

定量风险管理还应表现出前瞻性,进而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以信贷业务为例,应在信贷业务审批之前就计量出该笔业务的预期及非预期损失,并计算出该笔业务的最低定价,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风险管理刚性控制

信息技术至少从两个方面推动财务公司面向价值创造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是形成定量分析的数据库。依赖信息技术形成的电子流程在承载业务办理的同时,通过记录、保存原始业务数据,并以数据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定量分析的数据存储、加工和统计基础,因此电子系统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电子化,更是风险管理理念、方法、技术提升和转换的基础。二是形成风险管理的刚性控制及自动化。资本配置及量化风险管理高度精细,伴随着管理量的大幅增加,必须辅以刚性的控制措施,以及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因此必须加大信息系统开发力度,赋予其更多的管理职能及环节,为面向价值创造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奠定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钟高.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J].财政监督,2011(3).

[2]李寿喜.企业战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逻辑关系[J].宝钢经济与管理,2007(6).

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效益;价值创造

前言

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为实现企业自身价值创造大下良好的基础。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及其资本结构的优化,从而达到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财务管理是企业于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在财务活动的组织和财务关系的处理方面的经济管理活动。

第一,资金筹措的管理。企业在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时,需要严格遵循国家及所在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还要做到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减少财务风险,完成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达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第二,成本费用管理。成本费用是企业内部资金流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企业在其产品提供和服务客户的过程中进行的资金流通。企业在内部控制和预算编制环节上管理成本费用,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第三,利润及分配管理。企业的利润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及营业收入管理都属于这一管理项目。尤其是企业的利益分配,它对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都有直接涉及,更会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作用。合理的利润及分配管理能够保障企业的各方经济效益,保证企业价值创造空间。

二、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组织存在的目标是创造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即是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及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获取利益。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预期达到的目的就是财务管理目标,它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指导企业财务管理的进行,是衡量工作完成状况的评价标准。企业财务活动的目标管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激励管理活动的进行。

目标管理的建立有两个重要效果:以设立目标促进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参与财务管理,提升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心,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设立各个部门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增强企业凝聚力;以目标约束企业内部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使企业经营活动的进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及企业利益的需要,树立企业的经济责任感。

设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够让广大职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响应了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同时达到拓宽监督范围,完善监督机制的目的,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决策随意性强

管理是一项严谨的科学,企业财务管理由于其管理内容而更具敏感性。相反的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经常受到忽视,投资人凭借其所有权将自己的个人意愿强加到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他的经济关系处理过程中,造成财务管理决策的随意性强,甚至有朝令夕改的现象发生。

(二)会计结算不正规

会计活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企业资金管理,尤其是收支管理中的应收账款管理上的松弛,导致对于长时间的欠款、借款没有及时销账的的职工监督力度不够,从而形成坏账、呆账。而更常见的是,企业以多开户头等方式逃避银行对于经济活动的监督,以私结算大量业务而闲置结算账户。这种只记录银行帐目而不记录现金账目的行为造成了国家税务部门督查的难度,其影响十分恶劣。

(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会计账目的舞弊现象严重,其中最主要的现象即是设置帐外账。部分企业为逃避税务部门的监管,设置两套会计账目,一套是自己企业的会计账目,另一套则作为交予税务本门审查的账目,其真实程度可想而知。

四、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可以分为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只有从这两方面入手,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提升,才能够切实达到企业价值创造的目的。

第一,法律环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也逐渐完善,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如资金筹集、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越来越多的的受到法律的规范。这就要求财务工作者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习法律知识,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此前提下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

第二,经济环境。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的进行受到国家关于经济发展的规划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措施的影响。企业要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并以此为根据预测政府宏观调控趋势所向,制定企业发展计划。在国家政策的向导下,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得到政策优惠、政府鼓励等有利措施的支持。企业的存货库存、债券投资、销售收入、设备购置等经营活动都会受到市场竞争、利率变动和通货膨胀等外部因素的重要影响。

五、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建立财务总监制度

财务总监制度是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各个部门并直接由企业最高领导来任命的企业内部职位——财务总监,以代表企业的拥有者实施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财务总监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负责,并发挥其于财务活动过程中的监督职能。财务总监要同时做好财务工作和会计工作,不仅要负责资本运营、投资融资等管理会计工作,还要做好会计监督、预算管理等财务会计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正不断发展壮大,财务管理的环节与内容也日益丰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将运用到财务管理的内容,需要建立符合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操作的规范制度,并要切实落实到实践中,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我们要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履行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

(二)加强员工素质提高

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员工成为了企业运营的主体,在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培养,充分提升其财务观念。培养、建立企业财务人员自身的法制观念,增强其法律意识,使其在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中,自觉遵守《会计法》《公司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财务管理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要做到提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及时掌握财务状况,优化资金在使用和分配上的管理。与此同时,应对广大职工进行权利与效益观念的培养,提升其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培养工作责任感,让他们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为企业的发展与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三)加强流动资金管理

资金流作为企业的“三流”之一,对企业的运营有着重要意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流动资金的状况体现出来的。流动资金有流动性大、循环周期短的特点,在其管理上,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和现金管理等。为了落实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创造企业价值的管理目标,企业应该做到:第一,在资金的流入和支出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保障企业基本的支付与清偿能力;第二,建立、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制定并落实应收账款的规范制度,防止坏账与呆账的产生,从而减少企业损失,提高资金利用率。

(四)建立财务信息平台

将会计集中处理模式引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实行企业财务集中管理,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集中,让决策者及时了解企业各部门生产经营与资金流动的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的经营方针。

结束语

财务管理部门是掌控企业资金流动状况的重要部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企业价值的创造有极大影响作用。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能够促进增加企业经济效应、节约支出的工作的完成,提升企业发展潜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越.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

[2]耿晓艳.报刊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改进之初探[J].财会研究,2013(9).

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篇5

关键词:价值管理;财务分析体系;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改革力度越来越大,目前,企业都将最大化经济值当做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企业的一些运转都离不开财务分析,传统的财务分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而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具有很独特的优势,因此,加强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体系应用对企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的特点

1.价值衡量指标。传统的财务分析是以净资产收入为核心,而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是以价值衡量指标为核心,将企业的价值创造最大化,并且对价值创造进行合理的衡量。传统的财务分析无法将企业价值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而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分析是以价值衡量为手段,利用价值衡量指标将企业运转的各方面信息联系在一起,并在联系过程中,将企业经营和价值创造的关系分析出来,将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寻找出来,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支撑战略形成。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可以将战略量化,即利用价值衡量指标,合理的预测财务战略实施结果,然后对财务战略的可行性进行合理的评价,当企业资源短缺,需要在多个财务战略中进行选择时,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能对各个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帮助企业选择最佳的财务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能将财务战略的预期结果转换成价值目标,并将价值目标分解到财务预算目标中,为整个财务战略的预算提供支撑。

3.细化作业面。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能对影响价值创造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将价值衡量指标分解成最基础的财务指标,并延伸成为具体业务的作业指标,各种指标的综合,会形成一个以价值衡量指标为底板,各分目标为结构的价值树,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价值树对价值创造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体系内容

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对企业过去经营的业绩进行分析,衡量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并预测企业未来创造的价值,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体系主要包括企业成长性分析、企业风险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等四个方面。

1.企业成长性分析。企业成长性分析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增长率、产品结构合理性、经济增长驱动力等进行分析,并对企业各业务的展开状况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评估,从而确定企业的综合发展方向。对企业的成长性进行分析,能有效的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将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从而促建最大化价值创造的实现。

2.企业风险分析。企业在经营运转过程中,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经营风险,如果不能及时的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处理,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能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企业投资风险、企业库存风险、企业发展风险等风险进行分析、预测,最大程度的限制风险的出现,同时还会根据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小风险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3.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对企业的正常运转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保证现金流量的正常运行,才能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能对企业用于经营的现金流量、企业资金筹措、对外投资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分析,确保企业各阶段都有充足的现金。

4.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只有保证企业不断盈利,才能确保企业快速发展,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能对企业的产品成本结构、各项业务的模式、企业总盈利水平等进行分析,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产品成本,节省企业的生产费用,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提高应用能力的措施

1.提升应用条件。虽然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能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要想保证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提升应用条件。人是管理的主体,因此,企业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企业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体系的稳定运行;企业要注重现代化财务管理手段的应用,最大限度的提高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力度,从而加强会计信息和其他部门运作信息的交流,只有创造良好的应用条件,才能保证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体系的顺利运行。

2.加强具体工作管理。企业要根据业务完成状况,对同行业平均增幅、增长比例等进行分析,同时企业还要对标杆企业的增长幅度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分析自身和标杆企业的差距,努力寻找出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小自身和标杆企业的差距。企业要对自身产品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析,确定各种产品的盈利状况,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当的发展一些副产品,从而保证企业产品多元化发展。企业要加强产品成本的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产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的企业经济效益。

四、总结

企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价值,传统的财务分析不能客观、真实的将企业价值创造结果反映出来,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体系能对企业成长性、企业风险、企业现金流量、企业盈利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大化企业价值,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国军.试论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体系与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3,(12):92-93.

[2]程瑶.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0,(03):105-106.

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价值观;管理模式

一、财务管理价值观的含义

财务管理价值观是以价值管理为主线,贯穿于财务管理活动中各个环节中的一个理念,这个理念是价值观念、管理哲学等的融合体,它是组织成员对财务管理活动所产生的观念、所持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财务管理价值观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决定着财务管理者的个性,使其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优良的财务管理价值观形成后,一个单位的职工就会感到工作、生活的意义,就有了精神支柱,也就有了奋斗目标。

而价值管理是指以提高企业的实际市场价值为目标,以企业价值和价值评估为基础,适时地根据环境变化,制定并调整战略规划,合理配置资源,采取组织调整、财务规划、政策选择、流程再造等财务运作方式,解决价值创造流程中的障碍,以增进现金流和提升企业价值为导向的综合性理财模式。它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价值创造,最大限度的增加股东财富,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价值观的主线:价值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必然要进行价值创造,那么价值管理就必不可少了。

价值管理是财务管理价值观的一条主线。在信息社会,企业的管理手段、管理理念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人们开始更注重追求未来而不只是眼前的收益,这正是价值观的转变。价值管理的核心是价值创造,其目的就是要更好的进行价值创造,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决策者以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并以此约束各种财务决策的做出。这个过程实质是决策者基于企业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形成一种重视机会成本、承认公司价值的多因素驱动、以未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和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正是价值管理所具有的特征。它们注重企业实际市场价值创造,能够协调多方利益,合理控制现金流量,可以有效的引导企业改善决策与经营,加强管理创新。

三、基于价值观的财务管理模式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一般是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出发点的,忽视了财务管理价值观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基于价值观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以财务管理价值观为基石,以价值管理为主线的一个模型。理论上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出发,以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企业价值为基本财务管理理念,全方位对接财务管理内容,从实务上依据财务管理价值观的指导创造价值,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具体解释如下:

1.以财务管理价值观为出发点。财务管理价值观决定财务管理目标,因此这一模型将财务管理价值观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彰显出来,为财务管理价值观的建设和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2.以价值管理为主线。这一主线贯穿于理论研究领域,而理论的研究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因此在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中,价值管理发挥着价值创造的导向作用,从而判断财务管理活动是否为企业增加价值,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以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企业价值为基本财务管理理念。这在财务管理价值观建设过程中,提出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理财观念起到借鉴作用。

总之,基于价值观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管理价值观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得到了完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管理理念。

四、树立财务管理的价值观,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从对财务管理价值观的研究来看,探寻如何构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价值观,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核心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

作为财务管理价值观的一项重要表现,财务管理观念也要适应新时展的要求。

1.竞争观念

新世纪市场经济必然进一步发展,市场供求变化价格的波动时时会给企业带来冲击。财务管理者应当对这种冲击作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强化财务管理在筹资、投资、运营及股利分配的决策作用,并在竞争中不断增强承受和消化冲击的应变能力,使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一步一步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力求脱颖而出。

2.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

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充分、最优化的利用,并使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建立在全面、客观、可比的基础上,财务主管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3.风险与收益均衡砚念

风险与收益的均衡观念就是要求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在收益即定的条件下,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4.信息理财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已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信息理财观念,从全面、准确、迅速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

(二)转变财务管理职能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在谋求转型。财务管理价值观的转变为中国企业应对危机,把握机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只有积极主动寻求适宜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在财务管理职能上创新,才能迅速有效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考验,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财务职能活动战略化

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剧变,战术层面的决策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财务职能活动的要求。企业需要的是从整体角度出发,站在战略的高度,动态的为企业实现目标谋划长远利益。战略化财务职能活动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本流动,这是与其他财务职能活动质的差别。财务管理职能战略化更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更适宜企业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恶劣环境下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2.充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证券交易市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日趋成熟,这无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不确定性、以小搏大、保值投机等特征。这为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了很多理财观念。

3.财务管理的重点转向无形资产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与全球经济接轨,企业创造价值的资本要素核心逐渐向无形资产过渡。无形资产以其高效性、不确定性和垄断性的特征,在企业发展中占据战略地位。企业的综合实力,不仅表现在实物资产上,同时无形资产作为潜在的财富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拥有好的企业形象和好的品牌,这将是企业巨大的财富,能够奠定企业发展的基础,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4.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协调和统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成为参与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主体。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展,不可能不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企业应将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管理的目标体系之中。也就是说,当企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时,还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要考虑整个社会是否获益。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春瑜,许进.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分析体系[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6).

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是一个财务管理大发展的世纪,财务管理先后经历了筹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投资财务管理和绿色财务管理等发展阶段。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对象从对企业资金筹集和资金的周转、控制等微观层次问题的描述性探讨,转向企业价值与投融资决策关系问题的定量分析。公司价值创造的基础通常是经济资本,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投融资决策实现最优配置,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事实上,经济系统在不断与生态系统发生交换活动,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促进了绿色财务的提出。但是仅仅强调环境保护是不够的,环境的保护必须伴随着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等举措,因此,一种以“3R”为原则的新型经济形态――循环经济应运而生。“3R”原则,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生产的再利用原则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可再利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都可以认为是可回收资源;减量化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视为企业进行生产的原始资源。对原始资源使用的减少和可回收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够带来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并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可回收的资源、原始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资源构成了循环经济生产企业的生态资产。

企业价值创造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已经从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为主的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转变为可循环再利用的生态资产。公司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变化意味着资本概念的泛化,企业价值的概念成为一个多维价值属性的价值体系,企业价值最大化问题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均衡过程。虽然绿色财务也越来越关注生态资源在公司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由于价值驱动因素变化造成的资本多元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本质、研究维度的分析

(一)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

关于财务本质的认识,财务学界的观点很多,归纳起来有“活动论”、“关系论”与“活动+关系论”三种主要观点。“活动+关系论”吸收了活动论和关系论有益的内核,全面概括了财务的本质特征。循环经济理念实际上是对可回收资源、进入生产领域的原始资源的一种时空上的优化配置,循环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矛盾是生态资本与经济资本的错置。因此,生态资本的投入和收益与经济资本的投入和收益往往是在投资者之间合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并形成了投资者之间的经济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是投资者基于未来合理跨期配置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活动及其利益关系。资本配置的主体是投资者,资本配置的特点是跨期配置,资本配置主体、配置对象以及配置活动都存在于由利益相关者所编制的价值网络内。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研究维度

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本质所考量的是企业价值、生态资本与经济资本的跨期配置活动及形成的利益关系。“跨期配置资本的论断表明……财务研究的三维视角包括时间、空间和行为,财务的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和行为坐标决定了财务的立体结构。”可以描绘出这样一个蓝图,如图1所示,以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构成的平面式财务研究结果为基础,放宽条件,进一步研究财务行为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建立立体式研究视角。任何一个生态资本坐标点R和任何一个经济资本坐标点C决定了一个确定的财务状态S(C,R)。任何一个财务状态S(C,R)都对应着一个最佳的财务行为方案B。财务行为B,经济资本C和生态资本R决定了企业价值V。在平面oSVB中可以看到,如果财务状态一定,财务行为将决定企业价值,并且所有小于价值V下的财务行为都不是最佳行为。所以,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研究财务状态,根据财务状态选择最佳的财务行为。

三、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循环经济财务管理是在以生态资产和经济资产为企业价值创造主要驱动因素的背景下,运用公司财务理论,借助于价值网络分析,通过核心资本的价值创造模型对企业财务状态进行评析,规划并评价企业财务行为,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一系列方法的集合。根据这一定义,笔者可以构建出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如图2所示。其中,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涵义、财务本质、目标、假设、原则、职能和内容构成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结构,财务状态评析、财务行为选择和财务评价构成了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结构。

根据循环经济财务本质的要求和机制原理设计财务系统,首先要界定循环经济财务目标;其次,财务目标确定财务职能与内容。财务系统运行的环境是复杂的,必须根据财务环境、目标要求和财务系统运行的规律提炼财务运行的基本前提,即相机财务假设与原则,由此构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结构。

根据循环经济财务基本理论结构顺次,应当进一步从技术的角度研究财务状态评析、投资行为选择和融资行为选择。其中,财务状态评析是财务行为选择、财务评价的基本前提。企业价值网络的变动导致资本系统发生变动,由于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本身存在资本转换规律,资本系统发生变动必然影响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价值的创造,因此,循环经济财务状态评析就是要对企业价值网络、生态资本和经济资本价值创造模型加以评判和分析。财务状态评析指导财务行为的选择,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循环经济财务评价是提供反馈信息、保证财务系统良好运行的有效方法,由此构造了循环经济财务应用理论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1]茅宁.软财务理论初探.会计之友,2007(2).

[2]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会计研究,2006(7).

[3]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篇8

【关键词】资金流;财务治理;财务管理

一、企业价值创造网络

企业是价值创造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其自身也是一个价值创造网络。价值创造网络中有四种资源及三个过程,价值创造网络中人是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网络状并引导着资源的流动。

(一)资源、过程、价值网络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静态地按资源分类,经济由物质、资金、人才、信息四个资源子系统组成;动态地按资源流分类,它由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四种流动组成。四个资源子系统在组成经济系统时其结构不是简单的层次性,而是复杂的网络状;四种资源流在形成经济系统时其状态也不是简单的线性,而是循环不断、相互交错的螺旋式上升网络状。真实的经济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流动交错组成的。系统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时的主要工具,划分子系统或流动只是为了方便人们认识世界。如图1四种资源流所示。

为了综合地反映人们利用资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可以用运行模式来加以描述。运行模式由三个过程组成:业务过程、信息过程、管理过程。业务过程的主体是物质、资金、人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资金、人才综合在一起的结构与流动;管理过程的主体是人,它是人们通过对物质、资金、人才流动的控制而改造世界的过程;信息过程则是人们认识世界及世界变化的过程,是业务过程与管理过程的桥梁。如图2三个过程所示。

价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获得价值特别是价值的增量是人类及其组织的主要动机。为获取价值或价值增量,人类及其组织使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按业务、管理、信息三个过程的运行模式运行着。如果从运行模式中将价值抽象出来的话就形成了价值网络。从空间(纵向)角度看,价值网络贯穿于物质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之中;从时间(横向)角度看,价值网络贯穿于市场与企业之间。如图3价值网络所示。

价值创造活动主要是生产、交换,前者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后者往往在市场中发生。企业是将各种资源结合在一起,以生产形式创造价值的主要场所,是价值网络研究的主要对象。市场是通过交换使资源流动的场所,它既是企业得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企业创造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场所,因此市场通过交换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企业生产的成本,也决定了企业收益的多少,并通过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的方式创造价值。

在企业价值网络内,资源与信息系统的关系如图4企业资源流与信息系统所示。企业内部涉及到各种流动各个子过程的信息系统有:全面质量管理(tQm),狭义的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适时制(Jit),薪酬人事管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aiS)。而CRm、SCm、HRm、iRm等信息系统则以支持企业处理各市场上外部关系为目标。如CRm是企业管理者在处理物质流上销售/收入子过程中与企业外部对象——顾客关系时的信息系统;SCm与HRm信息系统则可帮助企业管理者正确处理物质流、人才流在采购/支出子过程中与供应商、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资金流的业务过程由资金提供及获取、管理与使用、分配收回等子过程组成。在资金流上,会计信息系统(aiS)与投资者关系管理(iRm)的信息系统是管理者处理资金流上企业内外关系时提供决策信息的系统。aiS是企业内管理资金流动相关的信息系统,iRm信息系统则应该为参与者在处理与投资者(潜在投资者)等外部关系提供决策信息。本着信任的透明精明,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内部信息系统与为外部关系人提供信息的信息系统之间的整合问题。

(二)价值创造主体:人

知识经济时代,人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地位突显,这一点可以从“资本”概念的泛化看出。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再到社会资本,资本概念的泛化反映了人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越来越重要。“资本”定义是从增值性的角度来概括和认识的,资本的实质就是可以带来价值增值。但对哪些东西是资本却经历了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古典经济学中对资本的认识体现在自然资本与物质资本上;新制度学派则认为资本“不仅是物,也体现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关系资本”更进一步将“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也变成了资本。各种资本形式可以相互转换,且在各种资本的不断转换过程中实现了价值的增值。

价值创造是各种资源结合后产生的,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物质与人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人们对物质与人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也有一个认识过程。这一点可以从资源概念的发展看出。价值创造驱动因素中物质资源是基础,随后出现了由人创造出来的、反映物质资源价值的资金资源,再后来又出现了以人为载体的、反映物质资源的信息资源,直到人本身直接成为一种资源——人力资源。随着人们对价值创造过程认识的不断加深,价值创造过程中人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了,客观的物质资源被关注的比例越来越小,而与人相关的含主观因素在内的非物质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随着物与人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作用、地位的变化,价值创造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从以物质为基础的价值创造模式向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创造模式转换。要注意的是,此处的“人”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别:自然人与法人;价值创造者与价值管理者;市场参与者、企业利益相关者等。

(三)基于关系的价值创造网络

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需要各种资源,而拥有不同资源的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构成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本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拥有资源的人通过资源流动建立关系,资源的流动则与关系所形成的网络密切相关。

关系蕴含着价值,关系也可以创造价值。经济学中将关系看作准租。网络关系学派则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以来源于其内部,也可能来源于外部,或者是企业间的关系。各种资源结合所创造的价值往往高于单个资源独立发挥作用而产生的价值,这两者间的差额就是关系创造的价值。

物质市场上企业与供应商的战略同盟关系可降低成本;物质市场上企业与客户的良好关系使企业创造的价值得以实现或超值实现。人才市场及企业内部,企业与人才、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基于知识共享的创新、基于信息交流而降低的成本、提高的效率。资本市场上企业与投资者(包括潜在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企业资金成本降

低、成本降低、企业价值提升从而创造价值。

资金的特性使资金流通过市场与企业和物质、人力、信息、关系等资源有着复杂的联系。物质市场上的买卖使资金与物质相互转换,企业可购买生产的设备和原材料,也可卖出产品、提供服务实现新的价值。人才市场上企业可利用资金雇佣员工。资本市场上企业凭借投资者关系及资金增值的愿景筹措资金。

为了使资金的价值增值,企业在市场上与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存在着网状关系,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所有参与者之间也存在着网状的关系。依据不同的关系,资源流动着、变换着,同时也发生着价值的交换,最终实现价值的增值。因此,可以说价值创造过程其实是基于关系的价值网络。而企业是价值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企业通过市场与其他企业或市场参与者相互联系,企业内部的各个参与者也以各种价值创造活动而进行价值交换并建立关系。

二、企业资金流整合分析模式

(一)资金流、财务治理、财务管理

资金流的业务过程由资金提供及获取、管理与使用、收回分配等子过程组成。在资金流上,会计信息系统(aiS)与投资者关系管理(iRm)的信息系统是管理者处理资金流上企业内外关系时提供决策信息的系统。对业务过程的管理有两种模式:治理与管理。

治理关注的焦点是公司内外部的契约网络和的动态制度环境。治理存在两类机制,一是外部治理机制,如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市场机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利益的作用和影响;二是内部治理机制,是企业内部通过组织程序所明确的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芮明杰(1999)认为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其核心是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管理更多地关注企业的具体运营过程。

治理与管理的差别在于①:1.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管理的中心是内部的;2.治理是开放系统,管理是封闭系统;3.治理是战略导向的,管理是任务导向的;4.治理实施的基础是内外部显性、隐性契约和市场机制,而管理实施的基础是行政权威关系;5.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向何处去”的问题,而管理关心的是“企业如何达到上述目标”的问题。同时治理与管理又是密不可分的,治理和管理都可能直接对业务过程产生影响,但通常情况下治理主要是通过影响管理的方式间接影响业务过程。治理作为基本构架规定了管理的导向和原则,而管理日积月累的微观作用会对治理起到调整作用。

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首先继承了治理与管理间的关系,但它们更具体。财务治理是基于资金持有者(投资者、债权人)与企业的关系,而财务管理以资金业务信息为手段对资金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财务治理是一系列规范和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冲突的制度安排,基于这些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相关利益人共同治理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财务管理通过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来综合规划企业的财务活动,通过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来协调债权人、职工、投资者等各方面关系,对企业的资源进行调控。财务治理的主体是委托人,即资金持有者(投资者与债权人),财务管理的主体是受托人——企业经营管理者。财务治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处理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关系,而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资金的应用与增值,具体来说就是:财务治理通过财务信息管理,减少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通过财务激励和财务控制等手段,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冲突,使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基本趋向一致。财务管理是从数量层面来分析企业的财务活动,广泛关注以资本运作为中心的资本筹集、资本运用和资本收益分配,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是对企业价值创造网络中资金流与价值创造主体——人的关系及资金流的管理,是对资金流的增值管理和与资金流相关的财务关系处理的完美结合。

(二)企业资金流整合分析模式

向荣(2002)构造出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的整合分析模型②。该模型包含企业外部环境系统、公司治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四部分。企业外部环境系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资本市场等因素,它们既影响公司治理系统,又影响企业管理系统,还构成公司治理系统的一部分。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能支持企业内外的有效决策和有效行动,它是公司治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的共同组成部分和赖以有效运作的共同基础。

由于资金流与物质流、人才流、信息流之间的关系,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治理机制,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以价值流(资金流)为线索,资本市场及投资者关系(外部环境)、基于投资者关系的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成为企业资金流的整合分析模型,如图5企业资金流整合分析模型所示:

(三)投资者关系管理与财务治理相互补充

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公司治理机制相关关系存在两种主要观点:替代性假说和互补性假说。替代性假说认为③,投资者关系管理是财务治理的一种替代性机制,都是为了减少内部人控制,降低管理层侵占股东利益,投资者关系管理与财务治理机制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互补性假说认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财务治理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减少对管理层的监督成本,降低管理层侵占。因此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其它治理机制存在正相关关系。肖斌卿等(2007)证明了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管理之间是一种互补性关系。汪康懋、沈红梅(2003)通过对西方国家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介绍和对比研究,得出“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改善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效工具”的结论④。

投资者关系管理主要是属于公司外部治理,是股东、资本市场的显性与隐性契约、社会舆论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治理机制,投资者关系管理首先是一种理念,是上市公司的重要战略工具;其次才是一种减少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工具。由于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公司治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⑤。

(四)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治理、财务管理

财务治理需要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激励,同时该机制还要保证信息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披露的信息是系统、及时、准确的信息。财务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对财务管理行为的监督。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积极地披露信息,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在资本市场上起着沟通资金提供者和企业、合理配置资金资源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主要是股东和债权人,他们不能直接监督经营者,因此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可靠的信息,为此也要求证券市场管理者制定公平交易规则,来规范信息的供给。这些都对会计信息系统产生影响。因此,财务治理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如果没有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作支撑,董事会、监事会及外部治理机制的任何决策都可能盲目无效。管理层面上,产生并保证真实可靠信息的系统就是确保企业内部有效运作的自我调控机制。以会计、审计系统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控机制,主要服务于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但它也是财务治理机制运行的信息基础。

会计信息系统服务于两个目标:一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信息;二是帮助企业内外治理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的监督激励和评价。同时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亦离不开企业内部科学合理的决策体制和管理组织体制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陆加胜.论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关系.现代情报,2006,(2):169~171.

[2]孙伟,陈立超.财务管理与财务治理关系辨析.北方经贸,2008,(3):70~71.

[3]汪康懋,沈红梅.投资者关系管理:改善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效工具.商业研究,2003,(17):57~60.

[4]向荣.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区别、联系、系统整合与互动关系.商业研究,2002,(1):85~87.

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篇9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了现代会计理论与实践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负责企业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对外信息披露。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负责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预测、决策、控制、考评等相关信息,以促进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在财务会计领域,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会计准则制定和国际惯例的接轨。但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特别是银行业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远远落后于财务会计。从当前的管理实践来看,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应用效果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的理念也还有待传播。

(一)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是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

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都沿袭了“统一法人、分级管理”的模式,实行分层核算、分层考核的“块块”管理。随着国外银行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管制逐步解除和国内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外资银行不断涌入和国内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力度逐渐增强,致使银行同业之间对高端客户的争夺日趋激烈,“金融脱媒”不断加剧,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这些都对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形成了持续压力。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资本的流动性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要充分考虑如何满足股东的利益要求,面临的资本回报压力显著增大。

从外部监管角度看,为保持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我国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范围不断扩大,监管力度逐年增强,特别是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加强,形成了对我国银行业扩张速度和发展模式的硬约束。

从财务制度角度看,由于我国银行业财务会计标准已经基本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会计核算日趋规范和稳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发生的任何劣变都将通过准备提取直接反映在当期财务报告中。如果资产质量状况不能持续稳定地保持在良好状态,必然会影响商业银行价值增长目标的实现。

从激励约束角度看,原有的分机构预算和评价模式相对比较粗放,难以准确度量产品、部门、客户对银行价值创造的贡献,不利于形成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激励约束和财务资源配置机制。

一家不能创造价值的商业银行是注定要被市场淘汰的,一家不能持续创造价值的商业银行也是终究要被市场淘汰的。经营环境的转变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转变原有的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运用成熟的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将以“块”为主的财务管理转变为“条块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规模越大,核算越细,努力增强价值创造能力。目前,国际先进银行和我国部分领先商业银行已经建成或正在探索建立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实现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分客户业绩价值管理。分产品、分部门等分部业绩报告已经不仅是预算评价等内部管理的基础,也成为对外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体现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是进行产品合理定价的内在需要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供求关系。有没有定价手段和定价能力,是市场供给主体竞争力的具体体现。目前,从国际上看,领先商业银行不仅具有很强的价格意识,也有比较完善的定价手段和很强的定价能力。从我国的情况看,制造企业等提供有形产品的行业定价机制已经日趋完善,而提供无形产品的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上相对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缺乏对产品的明确定义,其次是没有获得产品成本准确信息的计量方法和计量手段。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产品价格,特别是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商业银行既没有进行产品定价的自,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现在,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已经基本放开,其他中间业务产品的价格也在逐步市场化,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会不断涌现,如何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既影响到内部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效果,也将直接关系到这些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产品定价的目的是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而价值创造的前提是首先要能够弥补这个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这必然要求以成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为基础,对是否提供某一产品以及提供数量等进行判断。因此,要做到合理定价,需要应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制、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体系。

(三)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是强化银行业宏观管理的必要条件

作为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行业,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对全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在各国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通过调整信贷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始终是一项重要内容。这种调控既要能抑制经济泡沫产生,又不能挫伤经济的活跃性,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国民财富的真正增加。

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要做到行之有效,必须是建立在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银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的基础上。

从商业银行内部信息的生成过程来看,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产生主要是在经济事项的核算过程,也就是财务会计过程实现的。而管理信息报表信息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经过数据挖掘和加工得到,这已经是管理会计的范畴了。如果没有管理会计手段的支撑,这种信息的生成很可能成为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重复。信息的导向对依据信息进行调控的结果是有决定作用的。以价值增长为目标的宏观调控,必然要求以一个构建良好的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作为必要条件。

商业银行如何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

围绕价值创造这个核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

(一)推行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通常讲的全面预算管理,往往是单维度的预算管理,是一种“分块”预算管理,也就是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级机构,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分配机制。而在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全面预算管理是多维度、全过程、全要素的预算管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在充分考虑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和各级机构经营管理特点的前提下,运用本量利分析、目标成本制等管理会计工具确定期望的利润,在机构“分块”预算的基础上,编制以产品、部门为预算单元的“分条”预算,形成“条块结合”的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从而将价值创造的任务和目标传导到商业银行的每一级机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岗位,最终形成实现价值创造目标的管理合力。

目前,国外银行大多实行以产品单元、业务线为流程的事业部管理制度。在我国,由于国情的限制,各商业银行主要还是按照地区设置分支机构,实行“分块”管理,但也有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探索对某些产品进行集中管理,比如很多商业银行都设置了专门的票据业务经营机构。不管是否实行事业部制度,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取决于如何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预算相结合,把价值创造的终极目标传导到每一个岗位、部门和机构。

(二)完善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业绩评价机制

要保证实现预算目标,获得价值的稳定增长,就要有一个与“条块结合”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相配套的业绩评价机制。既然预算按照产品、部门、机构分别编制,那么业绩评价也应该按照这样的口径来进行设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在业绩考评上仍然实行的是分机构考评,能够进行部门考评和产品考评的很少,拥有完善的客户贡献度分析手段的银行就更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很难对产品、部门、机构的贡献率作出准确的判断。

按照价值链会计的思想,一个企业应该将所有的经营活动划分为增加价值的经营活动和不增加价值的经营活动,对前者要不断扩大价值创造能力,对后者则要努力压缩。但是怎样区分经营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这就要借助于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和分客户的业绩评价。只有在对产品、部门、机构和客户的价值贡献进行完整、公正评价的前提下,才能按照价值创造的原则进行取舍。应当注意的是,要想完成这样的业绩评价,必须在对产品、机构、部门和客户进行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借助内部转移价格、成本分摊制度、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工具,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三)建立以价值创造为依据的内部资源配置机制

业绩评价要起到促进商业银行价值增长的激励约束作用,还要将评价结果落实到机构、部门和个人获得的回报上,将内部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结合起来。

首先,引导内部经营资源向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区域和产品倾斜。目前,国际上对价值创造能力的衡量有一个比较公认的指标,那就是经济增加值。可以以经济增加值为依据,将投入和回报结合起来,把内部的经营资源,比如人才、资金等用于最能为银行创造价值,也就是经济增加值的地区和产品上,从而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其次,引导内部费用资源向价值创造贡献大的机构、部门和个人倾斜。根据成本性态,可将经营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实行分类管理。固定费用是那些维持部门、机构日常经营且与产品经营相关性较小的费用,实行标准制和责任制管理;变动费用是那些与产品营销密切相关的激励性薪酬、宣传、招待、广告等费用,实行与产品业绩挂钩的管理模式。根据预算完成情况分配变动费用,引导变动费用向价值创造贡献大的机构、部门和个人倾斜,增强费用资源使用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商业银行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工作

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要经历一个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家商业银行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离成熟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是实施审慎的会计制度,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实现稳健经营,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全面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信息及时、准确、顺畅的财务运行机制。

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篇10

【关键词】价值链管理;财务管理

一、价值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价值链是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于1985年提出的,他将价值链描述为:一个公司用以“设计、生产、推销、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和一系列连续价值创造的作业,认为企业内部的作业是价值创造过程的组成要素。

一般的财务管理是基于单一的企业作为主体,价值链财务管理以价值链作为联结集团内企业的一条主线,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的管理和控制,价值链管理的理念使得财务管理的概念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和改变。

其一,价值链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是传统财务管理在价值链理论下的延伸。传统管理的对象是单个企业的价值运动,而价值链管理的对象是价值链的价值运动。

其二,价值链管理理念对财务管理职能带来了冲击。传统的财务职能将重心放在已发生交易的处理、报告、控制等方面,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价值增值。但是在企业变革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财务职能在企业战略与价值管理、企业革新与成本削减、重大的投资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

其三,价值链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同时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在价值链上传递的除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之外,更根本的是增值流,所以要增加价值链的竞争力,就要求消除一切内耗,在价值链上每一环节作到价值增值,这也是价值链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同时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而且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平等。

其四,价值链视角下财务控制由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二维财务管理模式只记录并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历史和现时状况,只为公司外部经济活动提供服务,但既研究过去和现在又要预测未来的三维模式价值链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强的作用。也就是说,把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由简单的监管控制、财务分析和制度执行扩展至企业价值增值的预测与决策阶段。由于将财务管理模式从二维空间转化为三维空间,价值链体系延长,公司价值链与公司上下游经济关联体的价值链相连结,从而最大可能地扩大企业财务管理绩效。

其五,价值链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价值链各方的同力协作。价值链是由多个企业所组成的企业联盟,因此链上的任何一个企业的决策都会影响其他企业的决策,一个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库存优化控制等不但要考虑本身的业务流程和所拥有的资源,更要从价值链整体出发,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控制。因此集团企业有必要从整体上全面对成员企业按价值链管理的思路进行财务控制和管理。

二、财务价值链的内涵

价值链管理思想运用到财务管理领域,便产生了财务价值链。从宏观角度看,所谓财务价值链就是将财务战略、投资管理、融资、税务、成本计划与预算、财务运作、业绩管理等多方面财务活动的集合。

图1财务价值链模型

财务价值链中各环节是紧密相连的,从微观角度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三要素是资本预算、营运资本管理和资本结构决策。企业价值创造从战略财务决策——资本预算而来;资本预算的成功离不开战术财务决策——营运资本管理;资本预算不能没有资本的支出,而筹集所需资本也是一项战略财务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因此,财务价值链中的三大环节是一个为价值创造而构筑的严密体系。

三、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创新

现代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加强财务管理的创新将是我国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价值链管理要求财务管理观念有所创新,与时俱进。首先,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以资金为中心,价值链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应把对人的激励与约束放在首位,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创造性、主体性和自觉性。其次,随着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了,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需关注信息的及时搜集与整理,注重对信息价值的分析。信息价值与收益成正比,与信息成本及质量风险成反比。企业只有在信息和知识共享上抢先一步,才能获得竞争的优势。再者,价值链管理理念迫切要求企业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的计量、分析、报告和监督系统,以便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合理规避风险。同时,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在风险与报酬之间取得最佳结合点,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最后,财务组织结构与制度的再生与财务机制再生给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突出了财务管理的地位,增强了财务管理的功能,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作用。

(二)搭建价值链财务预算平台

价值链赋予了财务预算管理以新的内涵,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的整体价值增值为根本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对价值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规划和控制。价值链的构建为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战略基础,同时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链的实现也离不开财务预算的管理,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选择价值链条增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预算战略管理的基点和平台,决定了企业财务预算具体目标的基本取向。价值链财务预算平台要求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再造,同时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再造推广到整个价值链中,实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整个价值链的结合。

(三)企业财务分析的完善

价值链环境下的财务分析与传统的财务分析相比,无论是在分析的目的、分析的实施者、分析的对象、分析的重点,还是分析的方法上都发生了变化。第一,价值链环境下的财务分析的目的:从企业内部价值链财务分析来看,是为了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消除不增值作业。从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来看,是为了确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第二,从财务分析的实施者来看,传统财务分析的实施者很广泛,价值链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实施者比较单一。价值链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只能由核心企业自己来实施,因为价值链分析是出于企业内部管理和长期发展的需要进行的。第三,传统财务分析的对象是核心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具体体现为企业的财务报告。价值链财务分析的范畴已经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了企业外部,价值链管理要求核心企业不仅要对自身的财务业绩进行分析,还要对价值链上的其它企业的财务业绩进行分析。此外,在进行价值链财务分析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报告数据,应该将分析数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因为其它相关企业的财务报告数据有时并不能够取得。第四,在价值链环境下,财务分析的重点有所变化。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来看,财务分析的重点应该是成本。只有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业务活动的成本,才能对各业务活动对企业的最终成果的贡献大小作出判断,从而提出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的措施。从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来看,财务分析的重点应该是成本和盈利能力两个方面。第五,价值链环境下,财务分析应以比较分析为主。企业在进行内部价值链分析时,应通过比较各业务活动的收益和成本来消除不增值作业。在进行外部价值链分析时,应通过比较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来找到产业链上核心竞争能力所在,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四)适时推进财务外包

财务外包是众多外包业务中的一种,是企业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某些事项或流程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代为操作和执行的一种财务战略管理模式。企业价值链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充分发挥核心业务为企业带来的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按照这种思想,如果在企业内部,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不是最好的,且也不是本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那么就应该把这种非核心业务从企业中剥离,外包给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去做,这样有利于本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同样,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中最薄弱的要素决定的,企业要将每个薄弱要素都力所能及地做到最好是不可能的,所以将企业内细枝末节的弱项外包也是一种策略。总而言之,外包不仅解决的是企业薄弱环节业务,即使是企业的一般环节通过外包可以使该环节更有效率地发挥作用。总之,价值链视角下企业财务外包可以避免资本性支出以及研发失误带来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又提高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2).

[2]汤谷良,顾黎.“管理外包”挑战财会职业[J].会计师,2004(2).

[3]彭玲玲.对价值链财务分析的探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5).

[4]管亚梅.基于价值链管理理念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思路[J].华东经济管理,2008(11).

[5]龚凯颂,孙英杰.关注与优化企业财务价值链[J].财务与会计,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