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12:17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篇1

【关键词】成长型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新企业所得税法;备抵法

成长型中小企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3-5年)具有持续发展潜力和整体扩张态势的中小企业。国家发改委2005年12月披露,中国百分之六十五的发明专利,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技术创新,百分之八十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在推进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施科教兴国、吸引民间投资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得到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的关注和扶持。面对全球次贷危机,成长型中小企业与众多企业一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长型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目标和经营管理特点,结合新企业所得税法,有效地调整和筹划各种涉税活动,依法、有效地降低税负,以谋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一、利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一)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使用或者销售的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

在实际工作中,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方法的,可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中小企业可以据此选择能使成本最大的计价方式,将成本调到最高位,有利于企业减少税基,减轻税负。如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应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存货进行计价。例如,家电、汽车经销行业。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宜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以避免各期利润忽高忽低,造成企业利润上下波动,避免应纳所得税额突破低税率的临界点。

(二)固定资产折旧期限和方法的选择

1.折旧期限选择

对于创办初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的企业,应延长折旧年限,以使更多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的成本中,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对于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或虽然享受税收优惠,但期限较短的企业,应缩短折旧年限,加速成本回收,使利润后移,在延期纳税中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

2.折旧方法的选择

大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属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企业,其固定资产符合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允许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当成长型中小企业不存在税收优惠的期间,应选择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应符合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条件)。因为加速折旧法可以在使用固定资产的初期多扣除折旧费用,加大成本费用,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当企业享受较长期间的税收优惠时,不宜采用加速折旧法,应采用直线法折旧,使更多的折旧费用在优惠期满后扣除。

3.坏账损失处理方法的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赊销行为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开展销售业务的主要方式,由此引起的一部分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形成了坏账,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一种是直接转销法;另一种是备抵法。考虑到坏账损失的风险,企业可计提坏账准备,以防止利润虚增。成长型中小企业在纳税时应尽量采取备抵法扣除坏账损失,可以增加当期扣除项目,降低当期应纳的税额,从而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应纳所得税数额是一致的,但由于备抵法将应纳税款延期缴纳,仍可通过纳税筹划获取资金时间价值的筹划目标。

举例如下(都采用新企业所得税法):

采用备抵法扣除坏账损失:2007年末,a公司应收账款余额10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则当年抵税:1000×5‰

×25%=1.25万元;假设在2008年实际发生坏账损失8万元,则2008年抵税:(8-5)×25%=0.75万元。二者共计抵税:1.25+0.75=2万元。

采用直接法扣除坏账损失:2007年不能抵税,2008年低税:8×25%=2万元。

两种方法抵税总额相同,但备抵法下可提前抵税1.25万元,取得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恰当选择混合销售行为进行纳税筹划

混合销售行为是指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的销售行为。纳税人的销售行为是否属于混合销售行为,要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确定。

如某成长型中小企业从事建筑安装行业,其在提供安装服务的同时,还销售建筑装修材料。预期全年营业收入400万元,其中销售收入220万元,建筑安装劳务收入180万元。购进材料的进项税额23.8万元。由此设计两种纳税筹划方案:

方案1:统一经营,按混合销售纳税

由于预期应纳增值税的销售收入超过收入总额的50%,应统一缴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额为:400×17%-23.8=44.2万元。

方案2:分开经营,另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

销售公司就销售收入缴纳增值税:220×17%-23.8=13.6万元;建筑安装公司就建筑安装劳务收入缴纳营业税:180×3%=5.4万元,合计纳税19万元,并节约所得税5.4×25%=1.35元。

两个方案相比,混合销售行为实际多纳税:(44.2-19)+1.35=26.55万元。由此,选择方案2进行纳税筹划。

三、利用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前扣除项目进行纳税筹划

(一)工资薪金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准予在税前扣除”。此项条款扩大了工资全额税前扣除的范围,取消了对内资企业按计税工资进行税前扣除的歧视性规定,同时避免了对于职工工资薪金这部分所得的同一所得性质的重复课税。成长型中小企业应充分列支工资薪金支出,以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

(二)捐赠支出

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内外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差异,统一将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比例确定为年度利润总额12%。在旧税法中,内资企业只能在税前扣除3%以内的部分,且为应纳税所得额的3%以内部分。实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后,内资企业税前捐赠支出扣除比例大幅度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支持公益性团体和公益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也为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中小企业可利用此政策,在进行公益损赠支出,提高企业社会形象的同时,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

(三)广告费支出

成长型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高新技术的行业,通常广告费支出较多,但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广告费可在税前据实扣除的规定。新企业所得税中将广告费用的扣除规定在按年度实际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含)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根据此规定,成长型中小企业应尽量控制广告费在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

(四)研发费用

在研发费用的扣除上,新企业所得税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此项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成长型中小企业可充分利用此政策进行纳税筹划,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究,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利用新企业所得税法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保留和扩大了产业优惠政策,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生产税率为15%,同时规定从事农林牧渔业、创业投资、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产品的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因此,今后成长型中小企业应着重于产业方向的转变,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创业投资或投资用于环保、安全生产以及农林牧渔业等,以享受税收优惠。对于可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过渡期,过渡期尽量做大利润,最大限度享受税收优惠。

总之,成长型中小企业可以充分研究利用国家税收政策和法规,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进行纳税筹划,以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3-16.

[2]朱玉华,黄英.浅谈小企业纳税筹划[j].商业经济,2008.3.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篇2

[关键词]小型微利企业;税收筹划策略;投资方向

[Doi]10.13939/ki.zgsc.2016.16.122

据统计,现阶段我国存在的小型微利企业在所有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超过90%,这些企业对于促进就业以及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型微利企业的稳定发展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筹划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的原因

1.1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原因

按照有关税法,30万元是企业年上缴所得额的一个界线,小型微利企业低于30万元,征收所得税时应当遵循减按20%的税率原则。相关公告的要求为自2014年元旦至2016年12月底,如果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万元,它们的所得减半算入应当纳税的所得额,然后再按照20%的税率缴纳所得税。换言之,纳税企业能够享受到两项优惠政策:一是所得减半;二是低税率。凡是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都可以享受该优惠。税务机关的审核不针对小型微利企业预缴或年度汇算清缴。[1]

对于小型微利企业而言,怎样才能真正从税收优惠政策中获益呢?不考虑企业的资产以及从业人数,主要考虑的是必要条件,即小型微利企业每年应纳税的所得额多少。假如企业每年应纳税的所得额不符合标准,利用税收筹划能够帮助其符合标准进而从税收优惠政策中获益。

1.2小型微利企业流转税筹划的原因

增值税纳税人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这两类,他们的收入和经营规模不相同,划分的依据是销售额或应税服务额的数量,小规模纳税人不论是收入还是经营规模都比一般纳税人小得多。鉴于此,为了达到节税的目标,小型微利企业的实际状况是一般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重要依据。

对于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小型微利企业,国家财税在2013年第52号文件、2014年第71号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在2014年第57号文件等文件中,只是规定了有关按期纳税的收入金额限制。所以,可以按照法律对于销售货物以及应税服务的纳税义务出现的时间展开税收筹划。第一步是搞清楚小型微利企业纳税的期限,按月纳税和按季度纳税是不同的,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符合税法规定的方法,调整企业所开展的业务其纳税义务出现的时间,从而享受税收优惠。

2小型微利企业税收筹划策略

现阶段,中小企业的产值越来越大,创造的服务价值也越来越高,税收总额中有一半的税款来自中小企业,而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为60%左右,为国家提供了大约80%的工作岗位,然而,小型微利企业的税费负担仍然很重,没有得到充足的制度供给,规避风险的能力不强,随着新税法的执行,小型微利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扩大,在此前提下,小型微利企业应当掌握一定的税收筹划策略,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2]

2.1小型微利企业合理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

小型微利企业的规模不大、赢利能力弱,因而个人独资企业的形式和合伙企业的形式有主降低税收负担,因为根据新税法,按照个体工商户的工资薪金所得征税的方法征收的是个人所得税,都适用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按照这种征税办法,小型微利企业不需要上缴所得税,那么就没有重复征收所得税的现象,税负就会减轻。

具体做法为:假如小型微利企业规模小、人手少,应选择个人独资企业的形式。原因是这类形式的企业税收通常采用定期定额征收的办法,则实际税负低;假如小型微利企业规模小、投资人多,应选择合伙企业的形式。

2.2小型微利企业调整投资方向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力量,因此,各个国家都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方式有很多,税收优惠是帮助企业直接获益的方式之一。鉴于此,小型微利企业应当努力转变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就可以享受到在20%税率的基础之上,然后再降低到15%的优惠税率,该优惠清楚地表明了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决心,也为小型微利企业的投资指明了方向。

2.3选择恰当的存货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

依照目前的税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移动平均、加权平均是存货计价的几种方法。小型微利企业采取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选取何种方法,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如果物价一直上涨,小型微利企业可以选用后进后出法,可以取得降低期末存货成本的效果,增加销货的成本,企业所得税负担减轻,获得更多的税后利润;如果预计物价会持续下降,先进先出法适合小型微利企业,这样能够使当期销货成本提高,相应的降低当期的营业利润,从而实现小型微利企业当期所得税负担减轻、利润向后移、推迟纳税的目标。[3]因为产品成本或者期间的费用包括折旧,所以折旧与小型微利企业的当期成本、利润和费用的多少、应纳所得税的数目直接相关,进而对所得税税负产生影响。

对于比例课税的条件和累积课税的条件,应当采取不同的税收筹划策略。面对前者,采取提高固定资产折旧速度的方法,这样做能够延缓上缴所得税,利于节税;对于后者,加速法并不适合,应选用直线法,这是因为利用直线法计算出的年折旧费总体一致。假定其他条件相同,直线法得出的年利润率显然更均衡。

2.4把握好经营筹划和项目筹划

税收筹划应在法律环境下进行,结合小型微利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对于小型微利企业而言,初创阶段或新增项目开始阶段,税收筹划能够更好地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经营活动中,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帮助企业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业务涉及的税种和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税率等。选用何种征收办法,业务发生的各个环节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等。[4]

2.5小型微利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

社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企业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是可行性较高的途径,同时该途径也有助于企业提高社会形象。按照新税法,如果企业公益性捐赠的花费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这一部分能够扣除。由此可见,通过公益性捐赠来筹划企业税收可以达到减税的效果。

3结论

从小型微利企业的角度看,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所从事的业务,选择恰当的策略进行税收筹划十分有必要。新形势下,特别是新税法的出台,小型微利企业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鉴于此,小型微利企业应当不断更新观念,把握机遇,根据自身的优势,将当前的税收优惠作为导向,不断优化资本投资的结构,调整投资的方向,增强竞争力,为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熊彩虹.小型微利企业的纳税筹划策略[J].商业会计,2010(11):73-74.

[2]路向阳.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筹划[J].注册税务师,2014(11):40-43.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篇3

1.1国外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实践操作模式

世界各国由于政治经济、税制结构的不同,纳税会计的模式也是不同的。根据宏观环境的差异,世界范围内的纳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可以是分离的、统一的和混合的。由于纳税会计的基本职能即为纳税筹划,所以,纳税会计和纳税筹划处在不同模式下的时候,它们的关系也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而且,即使纳税会计和财务会计是处于彼此分离的模式当中,也不是说所有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都是单单由纳税会计来进行并完成的。有些国家的部分企业根据实际状况和某些部门的特有优势,采取把纳税筹划工作的任务交给那些对税收有独到研究的机构或是某些特定的管理部门的方法,让他们进行策划、设计工作,而纳税会计则进行实施、执行工作,把筹划方案付诸于实践。这一点也可以被我国来借鉴,充分应用到我国的企业改革中来。

1.2我国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实践操作模式

1.2.1纳税会计设立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需求工商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税收经济和税金支出已经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因此,企业领导者和投资商越来越把目光关注到“税金流量”上来,成为他们首先关注的信息。与此同时,随着商品和非商品流转过程中税种的多样分布,面对繁琐的税制结构和日益更新的税收政策,税金核算的质和量日渐成为工商企业关注的重要方面,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税会计的设立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中财务会计的工作量,为其减轻沉重的负担,对于企业来说更加看重的则是可以增加企业效益。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算等工作,可以有效的减少纳错税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巧妙的运用税收政策,帮助企业尽可能地少纳税、晚纳税,设计出更好的规划方案,为企业的涉税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性的服务,帮助企业最终达到最少的纳税结果,税金支出最低。

1.2.2选择正确的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模式目前我国对纳税会计和纳税筹划的研究不足,因此,大多数人对两者的观点呈现出片面化、保守化的倾向。由于对纳税会计的职能、任务了解不够,认识不充分,认为纳税会计的工作范围仅仅局限在对纳税活动的确认、计算上面,由于涉税业务的工作量相比于全面经济核算来说小之又小,所以,单独设立纳税会计是没有必要的,不需要将财务会计和纳税会计分离开来。这一思想误导了大多数企业,他们不明白纳税会计要承担纳税筹划的重任,从“质”上不能区别纳税会计和财务会计,这大大阻碍了纳税会计形成独立的学科,对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公司纳税筹划的进行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企业设立纳税会计的意义是重大的。在实际过程中,企业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而恰当地规划纳税会计模式,使纳税会计更好的为公司和企业的发展服务。

1.3恰当地规划纳税会计模式

1.3.1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的纳税会计模式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企业以及超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等来说,他们的纳税金额较高,纳税的频率更为频繁,因此,纳税会计所要承担的涉税业务核算的任务也就越多,工作量也就越大。设立独立的纳税会计机构,并为之配备具备专业素质的纳税会计人员,对这种大中型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以便专门行使纳税经济业务核算和纳税筹划的工作。

1.3.2中小型企业的纳税会计模式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型企业、规模适中的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的生产型企业、连锁型企业、以集团模式进行运营的企业来说,虽然这些企业的涉税业务不是很多,纳税金额也不如大中型企业数目那么庞大,但是,税金的频繁支出也使他们经常承担沉重的压力。因此,在中小型企业设立专职的纳税会计岗位,并为之配备具备专业素质的纳税会计人员,可以为企业解开燃眉之急,不至于使企业长期处于资金周转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之中。

1.3.3微小企业的纳税会计模式对于规模较小的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来说,他们所要面临的纳税业务是非常有限的,纳税频率较低,纳税金额也不是很多。因此,可以沿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将纳税会计作为单独岗位进行设立没有必要,这些工作可以交给财务会计,由财务会计统一进行确认、计算工作即可。

2结语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篇4

关键词:税收筹划;博弈论;非对称信息

abstract:asonekindofenterprisefestivaltaxbehavior,thetaxrevenuepreparationmustconformtogovernment’slegislationintention.Butinpresentsituation,thefactthatthegovernmentcollectstaxwhilethetaxpayersrunaftermaximalbenefitshasmadetherelationshipofthembecomeonekindofgame.therefore,toletthetaxpayershavetheirbenefitslegally,anytaxrevenuepreparationmustbeadjustedtothevariationsofthetaxationlaws.

Keywords:taxrevenuepreparation;gametheory;asymmetricalinformation

一、税收筹划行为弈论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博弈论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分析经济现象的重要手段。“博弈”一词的英文单词是Game,是对策、游戏的意思,所以,博弈论亦称对策论。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Fnash)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这标志着博弈论已和现代经济学融为一体,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间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博弈论是研究当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对方选择时的决策和均衡问题。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包括:博弈的参与人;博弈时对弈者可利用的信息、行动、策略以及博弈的结果、支付。其中参与者、策略和支付函数是博弈论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税收筹划行为弈论的基本要素可以归纳如下:①税收筹划行为中的对弈者(player),包括作为征税主体的各级税务机关与纳税主体的企业、单位和个人。②税收筹划行为中的行动(action),它是税收筹划博弈者在税收分配过程中采取的决策变量的集合。如征税主体应建立什么样的税收政策,应采取怎样的征管模式和稽查方式;纳税人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如何进行纳税申报,如何缴纳税款等。③税收筹划行为中的策略(strategies),就是征纳双方在现有的税收环境下所采取的税收行动规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④税收筹划行为中的信息(information),是指有关税收方面和纳税人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包括各项税收法规和税收制度,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征纳双方的行为特征及行为规律等。⑤税收筹划行为中的收益(payoff),指税收筹划对弈者所得或预期所得的效用,如征纳双方都尽力获得最大效用,即税务机关采取一切策略提高税收收入,而纳税人则想尽一切办法或策略进行筹划以达到少纳税或迟纳税的目的。这是税收筹划博弈中对弈者最关心的核心问题。⑥税收筹划行为中的结果(outcome),是通过筹划征纳双方达到的结果,如税务机关通过努力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及纳税人通过筹划达到少纳和迟纳税款的目的。

二、税收筹划空间的博弈论分析

所谓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预先的合理筹划与安排,对税法进行精细比较后,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以求减少税收支出或者取得货币的时间价值。税收筹划决策流程图为:

从这个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出,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理财环节,是事前的一种“谋划活动”,其目的是少纳税款或迟缴税款。这种活动的前提必须是企业尽量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搜集信息,然后筹划主体通过认真分析与比较,寻找能够达到筹划主体理财目标的各种纳税方案,通过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获得的更完全的信息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再修正,而后再实施。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需搜集的信息包括两方面: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它对自身的筹划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熟悉和掌握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和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方面的信息是完全的。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还要及时了解一些外部信息,如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与调整等,事实上,作为一个企业无法准确预测和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时间、变化方向以及如何变化等。比如国家既定的税收政策对企业来说是透明的、公开的,但是一旦作为立法者的国家修改税法、完善税制,纳税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应变调整,就难免要遭受损失。此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对于国家来讲同样如此(这里为了分析方便将外部环境抽象为涉税政策、法规的制定者: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改进完善是建立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后的反馈信息之上的,但是国家无法及时并准确掌握企业将要如何利用现行税收政策法规,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税收筹划。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利益在数量上的消长关系反映并决定了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在指向上相似而在形态上各异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政府凭借国家权力要尽可能的多征纳税款;另一方面,纳税人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会尽可能少的缴纳税款。因此,以政府为主体的征税人与以企业为主体的纳税人成为博弈的双方[2]。在博弈的过程中,博弈双方可以在遵守某种协议的条件下实现一种理想状态,即“纳什均衡”,而该均衡的前提是双方遵守协议的收益大于破坏协议的收益。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博弈双方都有不遵守协议的动机,那么协议的制定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以,作为征税主体的国家在制定税收法律制度时既要考虑纳税人的生存发展,还要考虑税源的可持续增长,从而必然会预先为纳税人留出一定的空间,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行空间。

三、税收筹划行为的博弈模型分析

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考察是建立在“经济人”的理论假设基础上的,所以,谋求主体利益最大化是税收筹划博弈的实质性目标,具体来讲,就是征税人以依法治税为前提的税收收入最大化,纳税人以可承受风险为最小的财务利益最大化。绝对的税收遵从模型并不存在,因而征纳博弈就不可避免。如果企业选择进行税收筹划,那么必然会与征税方发生利益博弈。这种博弈是企业先行动的动态博弈。有些筹划活动可能完全在税收制度约束下展开(比如利用税收优惠),但有些税收筹划活动,其合法性需要由税务机关进行界定(比如转让定价)。在这种情况下,税收筹划的收益变得具有风险。企业能不能进行税收筹划需要依赖于对税务机关行动信息的判断,下面我们用一博弈模型进行分析。1.模型的建立

参与人:纳税人—企业;征税人—税务机关

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U:企业的收益函数;Y:企业的实际收入;t:企业应纳税额;C: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成本;a:税务机关税收检查的成本;B:税务机关认定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而对企业的罚款;m:企业税收筹划所获得的收益。

当税务机关不进行检查或者经检查认定筹划行为合法,企业收益函数为:U=Y-t-C+m;反之,若税务机关检查且认为企业筹划行为非法,企业收益函数变为U=Y-t-C-B+m(见图2);具体支付矩阵见图3。

2.对模型的分析

假设企业认为税务机关进行检查但税收筹划不合法的概率为p,检查合法的概率为1-p,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为R=1,不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为0,该情况下预期收益可表示为:

π(1,p)=p(Y-t-C+m-B)+(1-p)(Y-t-C+m)

π(0,p)=p(Y-t)+(1-p)(Y-t)

令π(1,p)=π(0,p),得均衡概率p*=(m-C)/B

分析说明:

①税收筹划收益m越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也越大;m越小,税收筹划的概率也越小。

②税收筹划成本C越大时,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概率越小;C越小时,税收筹划的概率越大。

③税务机关对企业税收筹划不合法的惩罚力度B越大,企业税收筹划的概率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3.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博弈模型分析结果可以表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并不是一件容易和简单的事,任何一种税收筹划方案都不可能永远是最优的,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随着税收法律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纳税人一定要因时、因地制宜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

①企业(纳税人)自身必须全面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特别是要通晓税法。正如前面所分析:税务筹划取决于纳税人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机和国家税收制度、政策等外部环境,应该说能够使税务筹划得以真正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是外部税收制度及国家其他(如投资、外汇管制等)政策和制度等外部环境,这也是税务筹划的一个独特之处。目前,我国现行税制还不太完善,纳税人应该在认真学习与掌握税收政策后进行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从微观角度来看,税收筹划行为不违法,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真正实现节税目的;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企业的税务筹划行为来洞察国家税收政策执行的效果,发现并堵塞税收法规和政策的缺陷和漏洞,使税制日臻完善。

②纳税人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不断更新税收筹划方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税收政策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以便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所以要求纳税人在利用某项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防范筹划的风险。必须指出,在税收的计税差异、政策差异和税制设计缺陷给予的税收空间中,不同纳税人的选择环境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并利用空间。“纳什均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政府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与税收法规的制度缺陷不断地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地调整税收筹划空间。企业要不断地发现和利用税收筹划空间制定新的筹划方案,伴随着博弈双方对该空间的认知程度,在约束与博弈中达到新的“纳什均衡”[2]。

③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税收筹划的概率,不仅与税收筹划成本有关,而且与预期税收筹划收益有关,所以,这就要求纳税人在一定的财务管理水平下对税收筹划成本及收益进行预测,以节税利益最大化和所花费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在现有的条件下权衡利弊,全面分析,开展有的放矢的税收筹划活动,以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另外,当前我国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差异性很大,且纳税人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并未分设,虽然规定在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时,计缴税金应以后者为准,但两者在会计上要统一反映,有时还是难以完全统一的,甚至还有矛盾,所以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与《税法》的相关制度,力争做到既能使企业受益,又不违反《税法》的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

参考文献: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篇5

关键词:税收筹划;中小企业;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型企业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许多中小企业目前都存在着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税收筹划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促进中小企业顺利发展。

一、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

我们平时所讲的税收筹划,是指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在以遵守我们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基本前提下,为了进一步达到企业的生产效益目标,从而统一策划、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企业的相关税额,增加企业收益的目的。税收筹划完全不等同于偷税漏税。一方面,税收筹划是具有合法性质的,另一方面,税收筹划是对企业的各项财务经营活动进行实现的安排和筹划,属于事先筹划的范畴。

二、税收筹划对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意义

对于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讲,税收支出占据了企业总支出中很大的一份比例。而我国法律规定,税收有无偿的性质,所以,各个企业都想着尽最大努力减少支出,这便是各企业税收筹划的直接原因。而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税收筹划具有以下意义:

1.降低了企业的纳税金额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而对于争取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税收金额的数量自然是愈少愈好。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直接的作用便是减少了企业的税收金额,尤其对于资金经常处于短缺状态的中小型企业来讲,这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正价了企业的收入,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

企业中若进行税收筹划,必然要有完善的财会制度,这样才能够在企业中提高财会管理水平,促进其企业的有序发展。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合理有序发展,总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而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对优惠政策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统筹考虑和运筹企业的生产经营,帮助企业达到税收优惠的最大值,从而也达到财富收益的最大值。

3.有助于企业经营方式的合理改善

现代社会下的企业要想在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着科学的管理制度,必须时刻对不合时宜,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制度、经营模式、理念、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创新。而对于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中小型企业来讲,时刻寻找增加自身收入的来源和减少资本的投入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在企业的投资、经营、收入分配等各个环节实行税收筹划可以有效的、合法的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对中小型企业来讲,进行税收统筹必须时刻着眼和关注于税收的整体形势,研究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时事政策,这有利于企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宏观结构有着进一步的了解,也有利于企业当今时代形式和发展规律,对自己的经营方式进行修补和完善。

4.有利于培养中小型企业自觉纳税的意识

企业的税收筹划必须是合法合理的,它建立在企业对有关法律法规全面分析、理性思考和判断的基础上。偷税漏税行为虽然同样可以减少企业的纳税支出,但是有着极大的风险,必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而税收筹划的合法性既能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树立自觉纳税、纳税光荣的意识。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税收筹划方面虽然已得到许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积极改正,才能在税收筹划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1.企业管理者观念相对落后

有些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存在观念固化的问题,片面认为税收筹划只能额外增加企业的运营负担,并不能带来即时性的效果。而有些中小型企业虽然实行了税收筹划制度,但却仍然对此认识不足,以为只是个别财会人员的事情,从而在企业中缺乏对整个税收筹划的配合与合理沟通,降低了税收筹划的效果。

2.企业中税收筹划人才缺乏

税收筹划需要专业性的财务管理人才,既要懂得企业的财务与生产运营,又要熟识我国的相关法律。而在中小型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自身机构管理设置不够规范,专业人员引入困难,其财务人员能力也相对较低,造成了税收筹划工作在中小型企业中落实不够理想。

3.税收筹划的成本相对较高

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观念较落后,筹划条件也不够完善,本身就需要花费相当的资本去完善;同时企业内部税收筹划人员能力存在不足的现象,对相关法律政策的把握不够准确,无法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利益;此外,我国的税务筹划体制本身出现较晚,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中尚未成熟,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税收筹划成本的支出。

四、针对中小型企业税收成本的存在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在中小型企业中贯彻普及税收筹划的观念

在中小型企业中应将强对税收筹划相关理念的重视,可以通过普及教育和课堂培训的方式,提高相关人员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同时,企业也应该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通过辅导班、研讨会以及学术杂技的方法让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员工认识到税收筹划这一观念的重要价值。

2.在中小型企业中加强培养税收筹划的相关人才

中小型企业可以和相关的高校进行联合,定向收取录用相关专业的学生,承诺给予相关的专业人才高工资、高待遇。而对于企业内相关部门的职工也要加强相关的专业课程教育,进行定期的培训,同时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加强各企业间员工的交流以及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3.健全并进一步完善税收筹划的相关机制

上文中提到,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税收筹划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完善税收筹划的相关机制是非常有必要性的。首先,我国相关部门可以从法律上保障税收等相关业务的顺利进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顺利实施;其次,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方式提高税收筹划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相关专业技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这样,我们国家中小型企业税收筹划中获得切实的利益,从而减少税收支出,不断获得发展。

结束语:中小型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体,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强市场活力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虽然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税收筹划工作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我国目前税收筹划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相信,伴随着中小型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税收筹划工作势必会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健.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问题[J].科技向导,2012(32).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篇6

论文摘要:税收筹划是企业用足用好税务政策的新课题,企业只要税收筹划得当,用足用好国家各种税收政策,是可以合理合法地节税,从中得益的。本文依据现行税法,探讨了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的问题。

0引言

税收筹划是国外税务业和税务咨询业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税收筹划在我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是由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促使企业不断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方法和途径。税收支出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通过税收筹划,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不失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人认为,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只要税收筹划得当,用足用好国家各种税收政策,是可以合理合法地节税,从中得益的。

1税收筹划的涵义和特点

税收筹划(taxplanning),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筹资、投资、经营等事项的事先精心安排和筹划,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及可选择性条款,从而获得最大节税利益的理财行为。它是企业独立自利的体现,也是企业对社会赋予其权利的具体运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税收筹划必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税收筹划具有以下特点:

1.1行为的合法性。企业税收筹划本质是一种法律行为,由税收政策指导筹划活动。即税收筹划是在国家法律许可范围内,以税法为依据,深刻理解税法精神,在有多种应税方案可供选择时,做出承担税负最低、合理又合法的抉择,是有别于避税、偷税、骗税、逃税的行为。

1.2时间的超前性。企业税收筹划行为相对于企业纳税行为而言。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的发生具有滞后性。税收筹划是在纳税义务确立之前所作的经营、投资、理财的事先筹划与安排。如果经济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款已确定,就必须严格依法纳税,再进行税收筹划已失去现实意义。

1.3现实的目的性。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取得节税利益。企业的节税利益可从两方面获取:一是选择低税负或总体收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二是滞延纳税时间。但税收筹划不能为节税而节税,必须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保持一致,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服务。

1.4择优性。企业在经营、投资、理财活动中面临几种方案时,税收筹划就是在两种或更多的方案中,选择税负最轻或最佳的一种方案,以实现企业的最终经营目的。对纳税方案的择优标准不是税负的最小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1.5普遍性。从世界各国的税收体制看,国家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意图,总要牺牲一定的税收利益,对纳税人施以一定的税收优惠,引导和规范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这就为企业提供了进行税收筹划、寻找低税负、降低税收成本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普遍存在的。

1.6时效性。国家税收政策是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随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适时地做出相应的变化,注重税收政策的时效性。

2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策略

投资通常是指投入财力,以期望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收益的行为。企业在进行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其次要考虑所获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对投资者来说,税收是投资收益的减项,应缴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最终收益。因此,有必要进行企业投资中的税收筹划。

2.1投资决策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1.1投资地点的选择。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充分利用不同地区间的税制差别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对整体相对较低的地点进行投资,以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税法对投资者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投资时,也给予了不同的税收优惠,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西部地区等的税收政策比较优惠。这对于投资规模较大,投资期限较长,应纳所得税额较大的企业影响较大。因此,投资者要根据需要,向这些地区进行投资,可以减轻税收负担。

2.1.2组织形式的选择。企业在设立时都会涉及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而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企业选择的企业组织形式很多,不同的组织形式税收负担不同。企业可以通过税收筹划,选择税收负担较轻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国家为了鼓励个人投资、公平税负和完善所得税制,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只对其投资经营采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停征企业所得税。公司制企业要双重纳税,公司的营业利润一般课征25%的所得税,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的税后利润,投资者还按20%的比例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当企业规模扩大后,是设立分公司还是通过控股形式组建子公司在纳税规定上就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讲,如果组建的公司一开始就可盈利,设立子公司较为有利。在子公司盈利的情况下,可享受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税收政策。如组建公司在经营初期发生亏损,则组建分公司更为有利,可用亏损冲减总公司的盈利,减轻总公司的税收负担。因此,在组建企业时,采用何种形式必须认真筹划。

2.1.3投资行业的选择。在我国,税法对不同的行业给予不同的税收优惠,如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企业、举办知识密集型项目及基础设施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予以充分的考虑,结合实际情况,精心筹划投资行业。

2.2固定资产投资的纳税筹划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耗资多、时间长、风险大等特点,其税收筹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投资于固定资产可以享受折旧抵税的优惠待遇,减轻所得税税负。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所得税的多少,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的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如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可使得在资产使用前期提取的折旧较多,使得企业少纳所得税,起到推迟纳税时间和隐性减税的作用。延缓纳税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从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在计算折旧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及税法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这样企业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来计提折旧,以此达到节税及企业的其他理财目的。对于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②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不仅要考虑现行税制的影响,还要考虑到税制改革趋势对投资的影响。按照对购入固定资产的不同处置方法,可把各国的增值税分为三大类型,即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以及消费型增值税。其中生产型增值税是对购入固定资产不允许抵扣,其折旧额仍作为增值额的一部分课税。因为这种增值额的法定计算办法是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口径为基础的,故而称之为生产型增值税。我国现行增值税便属于此种类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加大调控力度而采用这种类型的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是对购入固定资产允许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分期扣除,即从生产型法定增值额中减去当期折旧额。因为这种增值额是以国民收入的口径为标准计算出来的,所以称之为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对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总额允许从当期增值额中一次扣除。这相当于只对消费品部分进行课税,故而又称之为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的增值税,依据其法定增值额(即增值税税基)的大小区分依次为:消费型最小,收入型较消费型大,生产型最大。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再加上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所以以后税制改革的趋势便是建立消费型增值税。在进行固定投资筹划时,如能准确预测到税制改革的时间和方向,采取主动的态度适应税制改革的动态趋势,那么会使固定资产的法定增值额最小化,其直接效果便是:即使增值税率不变,增值税额却会因为税基的变窄而减少。③在固定资产投资时,充分筹划再投资项目。这种再投资优惠办法主要是针对外国投资者而设的,对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这类结合筹划方式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2.3通过缩小所得税税基,实现纳税筹划。其主要方法有:①在投资中尽可能延长投资期限,选择分期投资方式,未到位的资金通过向银行或其他机构贷款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税前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这样就可以缩小所得税税基,达到节税的目的;同时,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还可实现少投入资本、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的目的。②在投资总额中压缩注册资本,提高债务资本的比例。增加贷款所支付的借款利息,可以列入被投资企业的期间费用,而节省所得税支出,同时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享受财务杠杆利益。③在投资方式中,应选择设备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而不应选择货币资金投资方式。设备投资其折旧费可以作为税前扣除项目,缩小所得税税基;无形资产摊销费也可以作为管理费用税前扣除,减小所得税税基。用设备投资,在投资资产计价中,可以通过资产评估提高设备价值。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于产权变动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的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清算价格法等。由于计价方法不同,资产评估的价值也将随之不同。在对外投资中,通过选择评估方法,高估资产价值,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资本,还可以通过多列折旧费和无形资产摊销费,缩小被投资企业所得税税基,达到节税的目的。

3企业投资的税收筹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进行税收筹划不能盲目,否则,将事与愿违。要有效地进行投资的税收筹划,达到节税的目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新晨

3.1税收筹划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服从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税收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达到少缴税金,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方案不符合成本一效益的原则是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比如说,某企业准备投资一个项目,在税收筹划时,只考虑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选择在某一个所得税税率较低的地区。但该项目所需原材料要从外地购入,使成本加大。该方案的实施可能使税收降低的数额小于其他费用增加的数额。显然,这种方案不是令人满意的筹划方案。

3.2税收筹划活动必须合法及时。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及会计财务制度,充分利用税务政策与会计财务制度的差别,如何将前后者结合起来,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以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防范筹划的风险。原来是税收筹划,政策变化后可能被认定是偷税,所以,目前税收筹划的重点应是用足用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让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到位,这个空间非常大。许多纳税人对有些税收优惠政策还不了解,有些政策还没有被完全利用。我们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必须有紧迫感,否则,有些税收优惠政策过一段时间就取消了。

参考文献:

[1]李大明.税收筹划.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刘蓉.《税收筹划》.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

[3]黄凤羽.税收筹划:策略、方法与案例.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叶丽君.房地产企业集团的税收筹划.浙江金融,2004(4)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篇7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税基税率

随着我国的税制及税收征收管理的不断的完善和规范,如何合法的减少成本,获得收益,使其纳税负担最小化,成为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纳税筹划已成为纳税人理财或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的一大税种,其纳税筹划的意义更为重大。

1、纳税筹划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保障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等进行周密筹划,实现纳税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其外在表现是使纳税人纳税最少,纳税最晚,即实现“经济纳税”。

纳税筹划原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非违法的手段进行的避税筹划;二是采用合法的手段进行的节筹税划;三是采用经济手段,特别是价格手段进行的税收转嫁筹划;四是归整纳税人账目,实现涉税零风险。

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有五种:一是减、免、退政策的利用;二是减少计税依据;三是降低适用税率;四是增加应抵扣税额;五是推迟税款缴纳时间。

2、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条件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于2007年12月6日颁布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为新税法的实施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指南。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五个方面进行了统一:统一税法并适用于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并适当降低税率,统一并规范税前扣除的范围和标准,统一并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统一并规范税收征管要求。它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为各类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并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重点向高科技、环保、农林牧等基础产业及国家鼓励投资的项目或产业倾斜,这就为企业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筹划提供了条件。

3、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方法和技巧

3.1筹规模、慎定性,适用优惠税率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有四档,即:基准税率25%,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5%,小型微利企业为20%,非居民企业为20%。企业可以通过筹划经营规模或慎重定位企业性质以适用较低税率,对企业来说可以减轻税负,国家也达到了调控经济的目的。

3.1.1分立、合并企业,适用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税率。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1)工业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2)其他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因此,小型企业在设立时应认真规划企业的规模和从业人数,规模较大或人数较多时,可通过企业分立,分解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规模,以适用较低税率的方法实现合理避税。

3.1.2定位企业性质,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利率。新税法规定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1)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2)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4)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根据上述优惠政策类型和各项规定,企业在设立、投资等经营活动中应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考虑投资的对象并慎重定位企业的性质,以求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用足用够税收优惠政策。

3.2缩小应税收入,合理调整收入确认时间。缩小应税收入主要考虑及时剔除不该认定为应税收入的项目,或设法增加免税收入,或合理调整收入入账时间。在实践中具体采取的方法有:

3.2.1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缩小应税收入。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收入总额中免税收入的规定,作出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决策。多余的周转资金,用于购买政府公债,其利息收入可免交企业所得税。或者将多余的周转资金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也可免交企业所得税。

3.2.2合理调整收入入账时间,延期纳税。税法规定,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销售收入确认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委托代销商品销售在受托方寄回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企业可以选用以上销售方式来推迟销售收入的实现。但是,应用中一定要注意:赊销或分期收款销售必须订有协议,协议中必须订明每次收款日期和金额,同时,注意控制风险,确保企业的收入能够安全地收回。对于临近年终所发生的销售收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可将收入推迟致下年确认,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加企业资金周转的空间。

3.3合理利用税前扣除限额,增加税前扣除

3.3.1选择有利的成本费用会计核算方法。成本费用的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导致企业的成本不一样,对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税负的影响也不同。纳税人在选择成本费用会计核算方法如存货的计价方法、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等时,应立足于使成本费用的抵税效应得到最充分或最快的发挥。

3.3.2均衡、合理代分配不同年份间的成本费用。对于成本费用限制税前扣除的项目而言,当实际发生额超过税前列支标准时,不得税前扣除,不利于节税,纳税人可通过均衡、合理分配不同年份间的成本费用,得到更多的税前扣除,减轻所得税税负。

3.3.3充分利用税前扣除限额

(1)提高职工薪酬与福利。新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准予扣除。同时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职工福利费、2.5%以内职工教育经费及2%以内工会经费(简称三费),准予扣除。因此,企业可通过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增加职工福利、加大职工培训等,来达到减税的目的。但应用中要注意,以上支出均为当期实际发生的,若企业推迟发放工资或只计提“三费”而未实际支出,均不得扣除。

(2)适时公益性捐赠。新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适时进行捐赠即可获得广告效益,又可实现节税目的。具体运用中应注意:捐赠必须通过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公益事业的捐赠才可以扣除,直接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税前是不允许扣除的。

(3)合理开支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是企业必须发生的费用。新税法对这些费用的扣除限额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这三项费用也成为企业最容易超支导致纳税调整的项目。销售收入的大小是影响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的共同因素。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节税利益,企业应尽可能扩大销售规模。若企业销售规模已无法扩大,可以考虑设立独立的销售子公司,以扩大三项费用的扣除限额。

(4)加大技术开发。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新税法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费做出了加计扣除的优惠,即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企业而言,充分利用这一优惠政策,积极进行技术研发,不仅可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可实现节税目的,获得“双赢”效果。

(5)灵活运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税法一般只允许选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税法允许部分因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以及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或使用加速折旧法。选择不同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会改变折旧总额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分配,从而改变折旧额在不同年份的抵税款。一般情况下,当企业处于盈利持续状况时,尽可能地选择加速折旧法。因为加速折旧法可使企业前期折旧费加大,应税所得减少,少纳税。当企业处于税收减免优惠期间,尽可能少提折旧,而将折旧费推迟扣除,以便在后期得到更大的抵税效应。同时在税率稳定时,企业应缩短折旧年限,可使所得税递延缴纳,而在税率先低后高或有税收优惠的年份,可通过延长折旧年限节税。

4、纳税筹划的注意事项

4.1依法筹划。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必须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得与税法规定相抵触。纳税筹划的措施必须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不得采取隐瞒收入、扩大支出、转移财务等违法手段,否则,即为偷税。

4.2事先筹划。纳税筹划必须在涉税经济活动发生之前,预先对其进行计划、决策,以达到减少税赋、获取节税利益的目的。由于纳税行为相对于经济行为而言,具有滞后性,如企业实现利润需要计算应纳所得税时,才想方设法采取措施规避和减轻纳税义务,就为时已晚了。纳税义务发生后的任何筹划行为都属于偷税。

4.3整体筹划。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不应当把降低税负作为筹划的唯一目标,而应当立足企业整体利益,以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为纳税筹划的总体目标。企业不应只着眼于企业所得税税负的降低,而应当将筹划方案对不同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等的影响综合加以分析。由于不同税种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某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就有可能多缴,从而会抵消一部分税负减少额,甚至加重整体税负。

4.4专业筹划。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税收、会计、财务、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其专业性很强,所以对于那些综合性的、与企业全局关系较大的税收筹划业务,最好是聘请税收筹划专业人士进行税收的筹划,进一步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

4.5贯彻成本效益原则。纳税筹划行为本身需要发生一定的成本,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时,必须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即筹划所要付出的成本不能超过筹划所获得的收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体税负最小化。

4.6适时修订筹划方案。纳税筹划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变化,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会不断变化,企业应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筹划方案。

总之,纳税筹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正确的纳税筹划能够提高效益,减轻税负,使企业经营活动合理合法,财务活动健康进行。纳税筹划是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法制化以及公民依法纳税意识的提高而出现的,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纳税筹划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文,符刚.基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纳税筹划分析[J].内江科技,2008.1

[2]苏矗新企业所得税法与纳税筹划[J].北方经贸,2008.1.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篇8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小型微利企业;纳税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既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统一,又体现了纳税人之间税率负担的不同。这些变化为纳税人提供了纳税筹划的空间。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经济业务或行为的涉税事项预先进行规划和运筹,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框架下实现企业的税收负担最优化处理。

一、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是新税法的一大亮点。小型微利企业采用了企业所属行业、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四个指标相结合的认定标准:一是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二是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二、小型微利企业纳税筹划的临界点

假设企业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刚好为30万元。若企业增加5000元应纳税所得额,则要按照25%的税率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若企业减少5000元应纳税所得额,则可以按照20%的税率来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30万元就成为了小型微利企业和其他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临界点。从表1和图1可以发现,当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和32万元的时候,企业的税后利润都是24万元;只有当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2万元时,企业多得的2万元利润才能够抵补多缴纳的所得税;若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且小于32万元,则其税后利润反而会小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时的税后利润。因此,当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但又不到32万元时,企业必须进行必要的纳税筹划,将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30万元以内,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小型微利企业,达到了赋税最小化的目的。

三、企业纳税筹划的新思路

(一)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

1.个体工商户与小型微利企业

在成立新的小规模经济实体之前,可以事先预测一下未来的年收益,以确定采用何种设立方式。个体工商户和小型微利企业,组织性质不同,所采用的税率也是不同的。个体工商户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其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而小型微利企业是定额税率(20%)。

例1,小王打算经营个饰品店,饰品店各方面都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相关规定。预计刚开始几年的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但小王在个体工商户和小型微利企业两个组织形式的选择中犹豫不决。

纳税筹划师给他作了分析。选择何种组织形式是基于税后利润的多少。把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设为X元,如果选择个体工商户形式的话,那么个体工商户的税后利润总是大于或等于小型微利企业的税后利润才能验证选择的正确性。从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大于50000元时,X

-(35%X-6750)≥X(1-20%)是无解的,即个体工商户的税后利润大于等于小型微利企业的税后利润的假设不成立。而当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小于50000元的其余四档均有解。可以得出:当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小于等于42500元时,采用个体工商户的形式能获得更多的税后利润,而当全年应纳税所得额X大于42500元时,则应采用有法人资格的小型微利企业的组织形式。

所以,本案例中,小王把小店设置为个体工商户更为合适。每年可节约所得税30000×20%-(30000×20%-1250)=1250元,净利润也增加了1250元。

2.子公司和分公司

子公司和分公司只是在组织形式上有区别,对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影响。所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下的分公司,可以考虑把分公司设为具有法人资格,能够进行独立核算的子公司,这样就可以有效利用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务负担。

例2,智远公司拟在外地设立一家分公司,该分公司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预计该分公司的年收入为20万元,经过纳税筹划师的建议,智远公司决定把该分公司设立为子公司。

假如智远公司把该公司设为分公司,由于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收入并入总公司一并计算企业所得税,分公司的这部分盈利需缴纳企业所得税200000×25%=50000元;而设立成为子公司后,可以享受到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税率,每年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200000×20%=40000元,节税10000元,从而净利润增加了10000元。

(二)增加成本费用

在企业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的前提下,对于预计年收入在30万元到32万元区间的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方法增加成本费用来削减年度收入总额,使企业达到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从而可以适用优惠税率,减轻税负,增加净利润。当然,要是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大大超过30万元,不适当地增加各项扣除指标,只能是得不偿失且违反企业效益最大化原则。

例3,江苏省迅达公司有员工2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预计2009年年收入在31万元左右,纳税筹划师建议迅达公司适当增加成本,从而使收入控制在30万元内。

江苏省迅达公司决定按江苏省发放冷饮费的标准,给予全体员工发放四个月的每人每月130元的冷饮费,全年按四个月计发,列入企业成本费用,并准予税前扣除。以此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至30万元以内,从而可以适用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

迅达公司发放冷饮费后,预计2009年需缴纳企业所得税(310000-130×20×4)×20%=59920元,税后净利润

=(310000-130×20×4)×(1-20%)=239680元。

假设迅达公司不进行纳税筹划,则预计2009年需缴纳企业所得税310000×25%=77500元,税后净利润=310000×(1-25%)=232500元。

由此可以看出,变为小型微利企业的迅达公司不仅可以少缴企业所得税77500-59920

=17580元,净利润还比未筹划前多239680

-232500=7180元。此外,发放四个月的冷饮费,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公益性捐赠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

例4,智胜公司2008年年收入为315000元,而其他各方面都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相关规定。经纳税筹划师建议,智胜公司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汶川地区捐赠1.5万元。以此使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30万元以内,从而适用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

捐赠前,智胜公司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315000×25%

=78750元,税后利润为315000-78750=236250元;捐赠后,智胜公司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315000-15000)×20%

=60000元,税后利润为(315000-15000)-60000=240000元。

从结果可以看出,智胜公司合理地少缴所得说78750

-60000=18750元,税后利润增加了240000-236250

=3750元;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社会价值,而且可以抵销超过30万元的部分,从而化解可能适用高税率的涉税风险,以实现企业最大收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2008年施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统一,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和规范的一个显著标志,意义深远。新税法在纳税人定义、税率、准予扣除项目、税收优惠及反避税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规定。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对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税法规定发生变化时,企业也应该不断调整自身的纳税筹划策略,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海瑶.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9(5):35-36.

[2]陈梅.小型微利企业税收筹划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239-240.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篇9

[关键词]纳税筹划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也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而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与大型企业相比处于很不利的竞争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企业内部管理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限制。所以,我们的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合理的利用外部资源和政策环境,以使自身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合理、成功的纳税筹划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了解国家政策动向,帮助中小企业减少纳税支出,还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帮助企业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纳税筹划的基本特征

1.合法性

纳税筹划与逃税、偷税以及漏税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纳税筹划是一种合法的企业行为。纳税筹划是企业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针对企业的自身情况做出的有利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国家与地方政府对纳税筹划是相当支持的,原因在于纳税筹划在企业中的实施是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的,有利于企业了解和体会税法和国家的相关法律精神。

2.超前性

纳税筹划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其计划的实施和筹划都需要在实践上提前进行。要顺利的开展纳税筹划,企业纳税人需要在具体的经济业务发生之前,需要准确的把握和了解从事的这项业务涉及到我国当前实行的哪些税种?是否有税收优惠?牵涉到的税收法规中是否有存在的立法空间?掌握和了解了以上情况之后,企业纳税人就能够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以达到节税的最终目的。

3.整体性

纳税筹划的整体性特征,第一反映的是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其二反映的是衡量节税与增税的综合效果。我们不但要考虑到纳税人的所得增长,并且要充分的考虑到纳税人的资本增值。不但要考虑到纳税人的税后收益最大化,同时还需要把纳税人因此所承担的风险尽量的降到最低。总体说来,纳税筹划唯有从纳税人的企业计划以及财务计划等因素,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综合决策、趋利避害,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最终的目的。

二、纳税筹划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1.有利于中小企业尽可能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

纳税筹划有助于中小企业从长远的方向去规划自身的纳税规划,可以使中小企业充分的利用国家的税收政策,尽其可能的获得政策上的税收优惠。可以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中小企业增加税后利润,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对那些刚才成立的中小企业来说,有助于它们顺利的度过发展的困难时期,促进企业的顺利、健康发展。可以这样说,纳税筹划对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以及取得国家的税收优惠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要想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必须要建立合理、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中小企业必须要改革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会计管理水平,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都有很大帮助。以此来达到使自身的财富达到最大化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纳税筹划的主要操作过程是谋划企业资金流程。所以,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自然也离不开会计核算和管理。纳税筹划要求我们的企业会计人员不仅仅要精通会计法、准则和制度,还需要深知现行的税收以及税法相关的规定。于此同时,还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要有规范、合理的财会制度、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以及健全的企业管理体制。所以,我们要想让纳税筹划确实可行,就要求中小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创造条件来满足纳税筹划的具体要求,这在很大一个方面来说,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4.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纳税筹划有助于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中小企业通常在规模和管理上都落后于大型企业,其利润较低,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体系中,处于很不利的状态。所以,进行税收筹划对中小企业发现自身的不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5.有利于中小企业规避风险

当前,中小企业纳税人普遍意义上的都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能够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税收收益。他们几乎不会去考虑纳税筹划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问题。不过,从纳税筹划所产生的具体实际效果来看,有部分中小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做好全面、合理的财务安排,最终虽然可能取得税收负担的减轻等经济利益。追查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进行好合理的纳税筹划,从而造成企业运营风险。只有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才有可能真正的规避风险。所以说纳税筹划对于规避企业风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三、结语

当前,纳税筹划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仍然是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不论是学者的理论研究还是纳税筹划的具体实务操作,都处于摸索的实践状态。所以我们需要在理论上加以研究,在实践上增加实践,不断探索出可行的纳税筹划措施,对中小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更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只有这样,纳税筹划才能取得最终增加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国华,张美中.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4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篇10

关键词:税收改革;建筑行业;纳税筹划;管理模式

税收管理在建筑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良好税收环境的构建、建筑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及税收政策的有效落实等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对纳税筹划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一、税收改革背景下建筑行业纳税筹划的优势

纳税筹划除了能在产业结构的改善及减轻企业纳税总额上有所体现,还对税收精细化管理以及税收风险防控等有重要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行业虽然能以稳健的步伐向前发展,但面对繁重的税负压力时,部分建筑企业还是会存在税收管理效率低下或管理混乱等问题,若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则会给企业市场竞争力度的强化带来干扰。在纳税筹划的辅助下,企业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各阶段税收工作的开展情况,并科学规划内部税收体制。如现金流是否存在紧张问题、总利润是否出现下滑现象或现阶段是否隐含风险因素等,相关信息都能在纳税筹划的逐步开展下得到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税收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发挥纳税筹划制约性价值,还对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有很大助力,有利于推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税收改革背景下建筑行业纳税筹划中的难点问题

(一)纳税筹划意识较薄弱

导致纳税筹划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因素有很多,意识较薄弱就是其中之一,与财会人员专业度不高以及领导层重视度不够等都有一定关系,不利于税收改革下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如有些经验不足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可能会因缺少足够的人力资源而聘用了专业能力有限的财会人员,使得后期纳税筹划中出现工作对接不到位或税收管理混乱等问题,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若领导层没有树立良好榜样,如规范自身税收行为或及时引导行为不端的员工,那么相应的纳税筹划工作便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情况,弱化其实施意义。若企业没有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纳税筹划中,导致个别员工存在利益受损问题,那么纳税筹划的利用价值便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违背良性税收管理原则。

(二)纳税筹划体制不清晰

有些建筑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项目活动规划、资金资源协调或市场竞争中,而在纳税筹划体制的补充与完善上有所忽视,使得税收管理水平一直处在可维持的状态中,不仅给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了阻碍,还给内部税收管理带来了隐形的负担。如部分建筑企业可能会受项目周期影响而没有对纳税筹划体制中的细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导致所堆积的问题在负面作用下由量变逐渐转化为了质变。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会在影响财会人员职能作用的同时降低纳税筹划力度,有时还会浪费不必要的资金成本,增加实际税收压力。若在开展工程项目时,建筑企业没有根据项目特性来建立契合度较高的纳税筹划体制,那么还可能增加项目资金投入量,不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

(三)税收风险防范不到位

虽然部分建筑企业能够按照指定的纳税筹划方案开展相关税收工作,但却因风险防范力度不强而难以展现纳税筹划的运用效果,导致企业仍然会受税收风险影响而难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如有些建筑企业针对工程项目所拟定的合同中,除了会涉及到成本和收入问题,还会对工程中基础设施与建材等内容的资金投入量进行说明。若企业没有在签订合同前对此类内容的市场经济价值及真实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与考察,或是结合市场经济变化趋势制定妥善的风险应急预案,那么当建筑材料或基础设施的市场价格发生大幅变动时,则容易引发税收风险问题,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利益安全。若根据工程项目所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中缺少监督管理机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险隐患概率,需要建筑企业加以重视。

(四)纳税筹划管理有待加强

纳税筹划管理效率低下也是影响税收质量的一大原因,与管理理念固化及管理模式老套等都有很大关系。如有些保有传统观念的建筑企业已经习惯了固定的纳税筹划管理模式,若是在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强行将新型的管理模式或理念引用到纳税筹划中,不仅会给财会人员的工作思路造成干扰,有时还会降低领导层的决策与判断质量。对于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而言,若是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而盲目借鉴大型企业的纳税筹划管理模式,也会给日后税收工作的统一管理与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由于不同性质的建筑企业其内部税收形式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若企业没有对自身税收框架进行稳固搭建,或对纳税筹划进行定向型调整,那么企业便很难在税收改革背景下脱颖而出。

三、税收改革背景下提高建筑行业纳税筹划水平的策略

(一)优化纳税筹划管理体制

严谨、健全的管理体制不仅对纳税筹划的有序推进有支撑性作用,还对各阶段税收管理方案的构建有正向引导效果,需要建筑企业对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完善工作给予关注,具体可从以下几点中入手:第一,要对当前所实施的管理体制进行全方位分析,对于体系机制中存在漏洞问题的规章制度或准则等,除了要进行及时整改,还要将改进后的内容记录到指定备案库中,从而为日后纳税筹划管理体制的再次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第二,要对短期发展计划与长期战略目标下的纳税筹划管理重点有所区分,以客观、辩证的视角来制定适用度较高的管理体制,以免出现体制形式化或表象化问题而给纳税筹划带来不必要的干扰。第三,要对管理体制的阶段性更新提高重视,如对陈旧、落后的制度理念等进行升级或剔除处理,以此来更好的顺应税收改革背景下的纳税筹划诉求。

(二)注重纳税筹划动向监管

要让纳税筹划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发挥出最佳效果,为相关企业的协调运行打开防护伞,就要在纳税筹划的动向监管上进行合理规划,在根源上防止税收风险问题的出现。如建筑行业中会产生大量的劳务信息和建材信息,与资金成本的应用和调配等都有很大关系。而不同形式下的经济管理模式会导致纳税筹划重点存在一定差异,需要企业按照标准的流程步骤来落实税收政策,在维护企业与工程人员权益及利益的基础上减轻纳税负担。这就需要企业能以实事求是的理念来把握好纳税筹划监管力度,如在税收流程监管或市场经济动态监管上,都要尽可能保证监管信息的真实性与精准性达到理想状态,从而为后续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奠定坚实基础,降低税收隐患诱发的可能。另外,建筑企业还要积极配合外部监管部门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来进一步提高内部纳税筹划的时效性、安全性与规范性。

(三)创新纳税筹划管理模式

死板、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建筑行业的纳税筹划需求,需要将创新观念与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纳税筹划的利用价值。如税收管理中会涉及到多样、复杂的财务数据与资料,若是一味采用传统人工形式下的管理模式来整理数据信息,不仅会造成人力与时间成本的过度消耗,还会给纳税筹划工作带来间接性的干扰。所以,很多建筑企业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纳税筹划管理中,并根据内部税收管理模式来建立相对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税收期间所形成的数据信息便能在第一时间上传到系统数据库中,而领导层也能结合系统所反馈的信息,来对阶段内税收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纳税筹划的实施效果等有所掌握。但在应用信息系统时,还要做好基础设施与管理软件的更新与维护工作,防止纳税筹划受到不必要的阻碍。

(四)组建专业纳税筹划队伍

纳税筹划的有序推进还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而对专业纳税筹划队伍的组建工作提高关注,不仅对人才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还对队伍整体组织结构的强化有很大帮助,有利于提高税收效率与质量,需要建筑企业制定可实施的队伍组建计划。首先,要对所选择的队内成员进行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上的考量,并对其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等有所了解,从而为优质队伍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要注重队内成员的定期考核与评估,根据其真实能力来合理安排其工作岗位,使其职能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为后续的纳税筹划注入宝贵力量。最后,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的方式来提高队内成员的工作水平,使其在磨炼学习与经验积累中不断掌握纳税筹划的要点与技巧,为建筑行业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四、结论

如今,很多建筑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都能对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目的与方向进行细致研究。一方面,是为了给区域内建筑行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税收管理与行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降低税收风险问题的出现几率,给建筑企业市场地位与形象的巩固带来更多可能。对于纳税筹划中遇到的细节问题和干扰因素,一些建筑企业也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分析,并结合行业发展特点与税收政策等,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纳税筹划机制的顺利实施铺设稳固道路,助力建筑行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超颖,刘益.增值税税制改革背景下房开企业纳税筹划思路[J].纳税,2019(33):34-37.

[2]潘锋.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的管控重点及税收筹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5(322):162-163.

[3]李艳军.基于营改增的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25(08):160-161.

[4]林小红.税收改革背景下的建筑行业纳税筹划[J].中国电子商务,2014(2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