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优良作风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42:52

强化优良作风建设篇1

【关键词】学风与班风建设实际作用建议保障机制

学风建设是一种良好学习风气和氛围的建设,它通过集体氛围感染与熏陶,潜移默化地教育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良好学习风气得到进一步加强,保证了优良班风的形成。优良班风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认同感,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在平时认真学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学风建设。

因此,加强班级建设,培育优良的班风、学风,营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营造出和谐的校园育人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一、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处速发展阶段,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园,大学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高校在应对外在社会经济变革、思想文化变迁,内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目标、招生就业等方面均迈出重大改革步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班级固有的班级职能开始有所削弱,班级集体意识渐渐淡化,如何有效进行优良班风与学风的构建成为值得思考的课题,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学风与班风建设的实际效果与意义

笔者采用实际调研的方式,以年级、班级为单元,对学生分层次进行座谈调研,将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的实际作用总结如下:

1、优良的学风与班风能够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对金融学1202班同学的调研中,80%的同学认为本班良好的班风对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优良班风、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根本性、长效性的做事做人的科学指导,使学生受益终身。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学生抵制不良风气,排除不良思想的侵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产生,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康的生活秩序、优化学习生活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2、优良的学风与班风有助于实现班级学生间的资源共享

经过对班风较好班级学生的调研发现,每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同学们总会自发组建学习小组,在复习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总是能够做到分工明确、互帮互助,类似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复习效率。由此可见,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学习方法的沟通和学习资源的共享。

3、优良的学风与班风有助于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团结,增强班级凝聚力

经调研了解到,在有优良学风与班风的集体中学习、生活的学生,会自然的有一种优越感。学风班风越好的班级,学生个体目标完善的需要就越迫切,他们会自觉地努力去维护集体的荣誉,班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影响着班级的每一名学生,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4、优良学风与班风有助于调动成绩落后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绩差生,笔者在2012级展开调研,在优良学风与班风的引领下,一些之前沉迷于网络的绩差生能够主动放弃虚拟世界,主动按时上课,参加晚自习,同时主动参与学院、学校的文化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优良学风与班风的构建有助于转变问题学生的不良心态,调动成绩落后学生的积极性。

5、优良的学风与班风能够带动整个年级进而带动整个学院形成良好的院风

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的最小单元,班级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年级甚至整个学院的风气,良好的班风能够调动学生多方面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都代表着班级特有的气质,每一个班级都代表着学院特有的精神,优良的学风与班风能够带动整个年级进而带动整个学院形成特有的院风。

三、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的建议

1、从绩差生入手开展班风学风建设

大学校园里,绩差生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群体,他们班级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若不及时进行引导教育,会严重影响班风与学风。因此,探讨引导绩差生转化的策略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意义重大。

(1)确立科学的人才观,用“赏识教育”铸就人才

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学习成绩差不代表不能成为可造之才,绩差生们往往头脑灵活,活动能力强,若在学业上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走上社会后他们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对待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心态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他们进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给予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他们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迈向成功。

(2)搭好家校联系帮扶平台,走“跟踪式教育”之路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我院要求辅导员老师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后与绩差生家长电话交流并发送本学期成绩单,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发现问题请家长及时干预,使学生在问题面前能最快地得到学校及家人的帮助与指导。“走近方能走进,了解才能理解”,每年假期,辅导员们都要走近学生家中,踏上“暖心之旅”。

2、选拔德才兼备的班干部,加强班级干部培养,明确班级干部职责,建立班级干部监督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纽带作用

班级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参与人,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班集体凝聚力的核心,也是和谐班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优秀的班委决定着一个班级的生命力。

(1)做好班级干部的选拔工作

从班干部任职要求的角度看,选拔班干部尽量从以下几点考虑: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政治素质高;有良好的学习成绩;能以身作则和团结同学;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某方面的特长。

(2)加强对班级干部的考核和培养

为了保持学生干部的先进性,笔者所在的学院拟定的班级干部考核细则,将每个岗位班级干部的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项任务上,为每个岗位班级干部的工作方向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同时,学院还制定了相应的量化考核细则,每学期考核一次,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将做停职处理。对于考核优秀的班级干部优先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作为每年学校优秀干部等荣誉的候选人。

当前高校对班级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指导力度严重不足。笔者所在学院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①善于团结同学,打好群众基础;

②热心为同学服务,乐于奉献;

③善于做思想工作,关注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④培养创新意识;

⑤培养和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完善年级班级评优激励机制

除了学校每学年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的评选之外,我院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期有优秀班级的评选,对学习风气好、学习成绩好的班级给予表彰奖励。并且选出先进班级代表现场发言,进行班级建设经验介绍。当前我院应在保持现有的班级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班级评优激励体制,例如在评优过程中增加公开答辩的环节,制定规范的考核量化条款,采取问答式的方式,依次逐项进行加分,综合评选出优秀班级。

4、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挥党风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1)严把成绩关,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制度

要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真正发展品学兼优的学生入党,将考察对象的学业情况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核,在团支部推优阶段,递交入党申请书三个月后被支部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优秀团员,学习成绩应在班级排名前列;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考察对象除表现优秀,学习成绩排名前列,不能有重修外,还优先考虑是否通过计算机二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预备党员考察阶段,考察对象平均成绩、过级情况要进行公示,考试出现挂科者,将延长考查期限,继续出现挂科现象者将不予转正;在正式党员培养教育阶段,考试出现挂科现象将给与告诫处理。

(2)完善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的量化考核制度

笔者所在的学院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实行量化考核制度,考核细则包含学习成绩、寝室卫生、各项活动中的带头作用等项目,每学期通过班级团支部与辅导员老师共同为积极分子量化打分,对于量化考核不合格的积极分子将停止发展。事实上,此考核制度重点在于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求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实践,努力培养胸怀正气、志存高远、目标明确,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

(3)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种子”作用,开展党建促学风、促班风主题教育活动

学生党员可谓学生中的佼佼者,在积极分子的推荐阶段,他们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带着这份信任,他们走进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走进预备党员考察阶段,直至发展为正式党员。积极引导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种子”作用,开展类似于“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样的活动,要求学生党员主动接受监督,积极为学生服务,切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5、以优良学风为目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里,大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够激励学生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明确大学学习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关系,转变学习风气,不断充实包括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在内的知识基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与学风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助力推动学风、班风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6、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活动是增强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最有效的载体,要营造良好的班风是离不开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参与指导,班级干部要积极发挥核心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策划,组织设计好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沙龙、文体活动、郊游聚餐等。另外,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学校、院系开展的各式各类集体活动,特别是体育、文艺等一些竞技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风建设极其有效的途径。

7、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班主任的“引导员”作用,丰富加强学生工作,利用与学生“亲密接触”的前沿阵地

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人格的塑造者对班风建设起着关键作用,辅导员首先应根据学校和院系的要求,结合本班的特点,团结班干部,带领班集体制定切实可行的班风建设计划,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提出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其次,辅导员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引领上,因此,辅导员、要抓好主题班会建设,有计划、目的地设计和召开主题鲜明的班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笔者所在的学院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设立班主任制度,班主任由高年级的优秀班级干部担任,他们对于新生班风的塑造有着几乎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新生班主任的选拔及培训过程中要严把关,重引导,使他们在新生班主任这个平台上真正发挥“引导员”的作用。

8、加强班级寝室文化建设,培养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在笔者所在学院拟定并开始实施的《班级干部职责及考核细则》中针对生活委员工作职责的描述中提到:搞好班级文明寝室建设工作,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有意义的寝室文化活动,目的在于通过特色的寝室文化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四、优良学风与班风创建的保障机制

1、建立完善学院现有的激励考核机制

为了保证上述一系列的创建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议能够顺利实施,笔者所在学院拟定了一套涉及三方面的监督考核制度,分别为《班级干部工作职责及考核细则》、《党员、积极分子考核细则》和《班级评比条例》,这套制度尚在试行阶段,今后将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

2、辅导员在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要发挥好引导员的作用

以上三方面的考核细则及评比条例事实上是辅导员老师与主要学生干部多次互动后建立起来的,互动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能够在思想上对学生干部进行及时的引导;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更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干部及时发现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与学生干部一同修改完善制度。制度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事实上也是对学生干部的多次培训过程。

3、学生参与学院考核机制的建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在监督机制建立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充分听取学生干部的意见,当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和漏洞时,学生干部会对自己主动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主动完善制度;在学生干部量化考核的环节,笔者所在学院还同时对学生干部在普通同学中进行满意度调查,充分听取普通学生的意见,积极发挥每名同学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班级的发展,积极踊跃的为班风建设出谋划策,增强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高校班级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载体,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创建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一项系统而意义重大的工程,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组织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引导作用,带领班集体成员确立清晰的班级奋斗目标,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优化学风班风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大力塑造班级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有效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才能真正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金项目:2014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

参考文献:

[1]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强化优良作风建设篇2

关键词:学生党建;学风建设;作用;途径

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纳优秀青年入党,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学风建设是高校一项系统性、渐进性、层次性的重要工作,渗透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的基础,渗透于高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高校学生党建力度的不断的加大,每年有一大批青年学生加入党组织,数据显示:各类高校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已从2004年的7.1%上升到2008年的11%,目前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大学生中党员的比例在逐年的加大,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建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义重大。

一、高校学生党建对学风建设的作用

(一)学生党建是优良学风建设重要的政治保证

宏观方面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一大批政治坚定、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寄希望于高校,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充分发挥我们党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对于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从实际工作方面来说,加强学生党建,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促进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使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是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政治保证。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学生的价值多元化,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我国青年学生的渗透,尤其是现在随着高校网络的普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各种错误思潮、观念混杂其间,极易感染青年学生,混淆学生的视听。这无疑将加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学风建设工作也会因此受到较大阻碍。要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加强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挥党建工作对大学学风建设的政治引领作用。

(二)学生党建是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

学生是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主体和内部动因,在高校中把政治立场坚定、学习优秀、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可以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真正使学生党员在学习上起带头作用,在优良学风建设中起带动作用,真正起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效果。学风建设最终落脚点是班风和院风的建设,而学生党建的最基本的组织是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团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推优”工作、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学风建设中要把党员和党团组织作为重要的抓手,发挥党员的表率和主力军作用,发挥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作用,把学生党组织作为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战斗堡垒。

(三)学生党建对优良学风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党建可以激发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可以引领学生党员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自觉克服学习功利主义色彩,摆脱学习生活中由于目标的缺失导致的迷茫、困惑。学生党员会对未来充满信心,会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各方面能力,掌握相应专业技能,为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学生党建在优良学风建设发挥作用的途径

(一)形成“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学校要高度重视党建带动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形成工作合力。党委组织部牵头,学工部、教务处、各学院等部门要相互配合,部门联动,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师生互动,全员参与。

建立健全党建带动优良学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党建和学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使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实现良好的互动效果。高校辅导员身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学生党建的基层工作者,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学校要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党建促进优良学风建设中主力军作用。

(二)健全制度,把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和教育管理高度统一起来

1.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严格发展标准。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和标准决定了如何吸纳、吸纳什么样的学生到党组织中来,加入党组织是很多大学生的政治追求,党员发展标准对于大学生成长发展有着指南针的效应。在学生党员的发展程序上,要严格遵守相关程序要求,把好党员发展关,通过严格的党员发展程序,并结合高校学生党建的实际,把真正政治思想觉悟过硬,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的学生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一方面对学生党员可以起到鼓励和鞭策作用,使每位党员都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对青年学生可以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激发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热情,并向广大普通同学宣传学生党员发展的标准和要求,带动整个班级、院系、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最终发挥学生党建在优良学风建设中正确的导向作用。

2.注重党员的发展、培养和教育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第一,高校学生党建重发展,轻培养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导致大部分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前后会出现巨大的反差。有一部分学生一开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热情高涨,经过不断的努力加入党组织以后,反而可能对自己的要求有所降低,出现大功告成的思想和消极懈怠的趋势。党员的培养教育是持续的、长期的、终生的,作为党员素质和党员质量的有力保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核心内容,因此要把党员的发展、培养和教育管理高度统一起来,形成长效机制。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党员树立“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的观念,时时刻刻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要学生党员作为学生党支部的后备干部加以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党员加强党务知识的学习,并通过让新生党员担任支部委员,承担一定的党务工作,提高他们的党务工作能力。加强新生党员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及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新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日后踏上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以给学生党员压担子的方式,让他们始终明确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使命,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风貌,为高校的整体学风建设起表率作用。

(三)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这个重要时机,做好党的基本知识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党建带动优良学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调查显示,很多大学新生步入大学出现学习目标淡化甚至缺失的现象,再加上大学新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强,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给高校优良学风建设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学生入学教育是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是使高校形成良好学凤的重要起步阶段,要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通过“新生入党动员”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早日端正入党动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激发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奋斗终生的自觉性。在远大理想的引领下,会激发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动力,对高校学风建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在创先争优中发挥对优良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1.发挥学生党组织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指出,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高校党组织要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任务,努力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学风建设是高校中心任务之一,要发挥学生党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学生党员凝聚起来,在广大党员中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高校学生党支部要为广大学生党员参与优良学风建设搭建平台,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特色党日活动”、“党员之家”等形式让学生党员在党组织中感受浓厚学习氛围的感染,培养党员学习的意识、增强党员学习的能力,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

2.发挥学生党员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核心,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学生,其主要以学业为重,与其他同学朝夕相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困难,易于产生共鸣,能够起到带动效应,因而通过拓宽学生党员参与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渠道,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采取系列措施,如在学习上要对学生党员有更高的要求,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党员和普通学生“结对子,一帮一”等来发挥学生党员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和先进性。

建立健全党员谈心谈话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如,对于学习成绩下滑、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刻苦的学生党员,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即时找其谈话、谈心,了解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组。学生党组织也可以通过组织生活的形式,在优良学风建设没有发挥先进性的党员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党员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杜绝学生党员对优良学风建设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胡迅.以学生党建促学风建设工作模式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10,(4):150.

[2]http://news.163.com/10/0524/04/67e257gs00014aed.html[eb/ol].

[3]http://sites.sdjzu.edu.cn/lixueyuan/w_article2.asp?articleid=802[eb/ol].

强化优良作风建设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10-03

一、引言

学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显著标识,也是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学风既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结合;又是学生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整体表现,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主旨,是学校办学文化的积累沉淀,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根基所在。

二、当前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1.入校新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主动的学习兴趣。民办高校的录取批次往往是本省高校录取批次最后一批,文科、理科的分数线均为录取最低分,入校的大部分考生(含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是因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生智能素质的现状导致民办高校新生入校后,普遍感到学习吃力,不适应大学教学安排,跟不上教师进度,考试成绩也不理想。起初,他们还会努力,遭遇几次挫折后,部分学生就认定当前这种学习状态是高中基础差造成的,于是干脆放弃努力,破罐子破摔,学习的积极性减小,勤奋刻苦、奋勇拼搏的意志和信念也逐渐没有了。从心理素质层面来看,部分民办高校学生的自卑心理明显,认为民办高校发展时间不长,与公办高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毕业就业等方面比较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民办高校从招生生源情况来看,主要是三本和专科二批次的生源,高中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未改变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学习价值观不明确,认为自己进不了公办高校才选择民办高校,存在自卑心理。有的学生甚至错误认为上大学学习就是为混一张文凭,有的学生学习无方向,缺乏计划性,在应试教育背景的影响下,“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思想充分体现了部分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单一。民办高校学生进入大学后渐渐远离了高考前紧张的复习,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慢慢松懈下来,认为可以放松一下了。受上一届老生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未正确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过分强调个性主义,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果不理想,厌学现象较突出。有的同学从小娇生惯养,缺少主动学习精神,急功近利,不重视自身的基础知识学习,阅读量小,社会知识匮乏,自身的学习文化和知识积淀很少。

4.民办高校育人氛围不浓,校园文化建设较落后。民办教育自身的发展主要是靠通过收取学费来实现的,这就导致有的民办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和基本教学条件方面,而在短时期内忽略了师资队伍、教学内涵等建设。学校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对学生健康和有效成长作用很大,学校培育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部门都有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义务。让人费解的是,目前很多学校员工认识存在片面性,感觉教学就是教师的事,学生管理是学生工作人员的事,使高校全员育人的功能得不到有效体现。

三、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对其发展的影响分析

1.优良学风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民办高校的很多学生都是高中时没有打好基础,才没有考上全国重点高校或二本院校的,学习底子差是民办高校生源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很多都是“90后”,从小没有吃过苦,意志力薄弱,最后就选择了放弃,学习积极性下降,学生的不重视不尊重势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制约着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民办高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学风建设入手,通过重新树立学生的学习目标,重建学习支点,引导学子们深刻认识到:谈理想不可笑,谈理想很必要。因为理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它在引领着我们走向更高的层次,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上应落实“严进严出”的政策,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及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与变革营造良好的教风,形成良好的学风。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见如果没有好的学风,再好的教师、再好的硬件设备都是没有用的。只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学风建设与教风建设不是孤立的,两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风建设做的好,学生们学习劲头足,老师会看到学生们的未来与希望,出于一种责任感与荣誉感,教师自身会有压力,而这种压力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思考如何备好课、上好课,赋予学生更多更好的知识,传播更为广袤睿智的思想。

2.优良学风是培育优秀大学生的首要条件。学校中好的学风是一届一届的优秀学生日积月累传递下来的,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学风如一坛浓郁的“泡菜水”,历届的学生受到它的浸染,都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味道”即“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尊师重教、团结友爱”等。而这种优良学风养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合理规划自身大学学习生涯,早日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大学生。作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打造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既是学生良好智力和能力的体现,又是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指南针。

3.优良学风是形成民办高校金质品牌的关键。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是形成学校金质品牌的关键。大学之称谓不仅在于其有大楼和大师,也在于其有优良的学风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优良的学风是大师产生的土壤,是持续创新的动力,是民办高校塑造优秀品牌的载体。学风建设的优劣是考量高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推进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风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正确的指导思想,更需要一整套配套措施和良好教风带动。学风建设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任何一个高水平的大学均十分重视良好学风的建设,并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优良学风作为治学之本,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如同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存亡一样,学校的学风建设关系到大学教育的成败。

四、对策与建议

1.人才培养方面,深化教学改革,为建设优良学风奠定坚实基础。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民办高校应大力推进有利于学风建设的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理念与要求。鉴于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实践课的比重要加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多采用案例教学,多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践内容和时间,扩大实践范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优势以提高就业率。新思想的启蒙与实践的参与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搞好学风建设的关键。教学管理机构应大力鼓励各民办高校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快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步伐,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

2.完善教学制度管理,加强师资管理建设。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风的建设。民办高校应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风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基础。要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确保有一支结构相对稳定、人员相对固定、科研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要强化敬业精神,增强课程“引力”,提高教师上课“魅力”等提高教学“内力”的方式与途径是加强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根本。应该明确提出,一门课的学风,任课教师是第一责任人。通过学生评教、学生选老师、师德标兵的评选等一系列举措,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的师德,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首先,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民办高校应尽可能大力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留住优秀教师,吸引优秀人才。其次,健全和完善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强化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和育人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牢固树立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师的育人观念,形成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教师要用自己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新思想,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进行辅导答疑。最后,民办高校应尽可能调动有效资源按照差异化需求理论满足优秀教师的人生渴望,引进人、留住人、培养人。

3.强化学生管理,提升学风引导建设水平。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他们对学习的认识深度有直接关系,另外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还有个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加强学风建设,增强学生的学风意识,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是先导。重视学生思想疏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现代学习观念、学术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养成惜时勤学的习惯;树立科学的、开放式的终身学习观念,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1)提升论坛教育。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学科专业建设需求,民办高校应邀请在国家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有成就的专家、知名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到校举办讲座或专题报告,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成功经历和在专业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实干精神。(2)开展典型示范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在学习、重大比赛活动和科研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及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宣传,为广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3)加强考研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考研中遇到的学习生活问题,把考研和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4)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确立就业竞争意识、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和择业竞争力。

4.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1)提高学校硬件建设。学校硬件建设是提高学风建设的保障,也是学校办学实力的直观展示。民办高校要想创造整洁、和谐的校园环境,必须加强硬件建设,尽可能调动学校可以利用的资源高标准地建设如餐厅、宿舍、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学习、生活服务设施。整洁、有序的学校硬件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精神品质,帮助其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习惯,并增强学生对所处环境的舒适感与荣誉感。另外,硬件建设改造的过程中,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景观都应通过征集的形式赋予它一定的内涵和故事,形成一种可以持续流转的学校文化。当校园里的故事被一届届传诵的时候,学校的名气会得到较为广泛而长远地传播。我们应充分地认识到,加大硬件建设,是优化校园学习环境的基础工作,民办高校必须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以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2)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学校要想将素质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这两项工作抓好,进而使学校学风建设工作上个台阶,就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学生们就可以通过参加社团、参与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吸取更多的文化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结语

高校的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民办高校更应强化实践全员育人、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理念,把学风建设放到以教学为中心的首要位置。将学风建设的内容贯穿到学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去,把学风建设与校风校纪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载体开展“学风建设年”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体系的督查考核机制,把人才培养计划真正落实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去。当然,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专注培育,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学习、实践的途径,使其受益终身。总之,民办高校应该长期不懈的抓好学风建设,这将促进学校的科学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军.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4,(16).

[2]唐耀华,胡小坤.从学生实际出发,搞好学风建设[J].高教论坛,2004,(2).

[3]阮金纯.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精神关怀和“三化取向”[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

[4]高菲.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5.

[5]周济.扎实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01-02.

[6]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庄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校学风教育[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7).

[8]尧义,刘真.大学生学风状况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强化优良作风建设篇4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风建设 大学生教育管理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指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良好,不以学术研究、理论创新为取向,而以适应岗位能力和职业适应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能够将科学技术创新性地用于生产实践,具有较强技术创新和二次开发能力的人才。①本文着重分析高素质应用型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强化学风建设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探讨了围绕学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路和途径。

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学风建设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来,高校的工作重点集中在改革与发展上。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尤其是中低层次高校的生源质量开始下降的同时,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有所放松。部分教育工作者对现代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没有科学的认识,教书育人的意识退化,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未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缺少实用性和适用性,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同时,高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短缺问题,为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制约着学风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侵袭了部分青年学生的心灵,多元的价值观导致学习动机和目的的多样化。社会用人标准的变化驱动文凭心理,造成学生只追求能否拿到毕业证、学位证,这种轻过程重结果的现象,必然导致学风不良。②另外,学生的就业竞争中夹杂着一些社会关系的竞争,社会环境的不公平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学生,致使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总之,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冲击,一些社会问题折射进校园并在校园内以特定形式予以表现。出现了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松散、考试作弊等不良风气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教育管理问题,对创建优良学风和人才培养极为不利。学风问题已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突出矛盾,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2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强化学风建设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意义

2.1学风具有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强化学风建设是深化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

学风具有思想品德教育功能,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优良学风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起到积极的影响。学风中的积极因素作用于大学生的内在认知结构,引起内在的矛盾思想运动,通过内在的矛盾思想运动转化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③学风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发挥是以间接的方式实现的,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其潜移默化、寓教于无形的教育形式,能够持久地、深刻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他们的思想认知与觉悟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优良的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和无形的力量。这种优良的育人氛围不是自发建立的,而是通过多方努力才形成的。强化学风与深化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营造起来的优良学风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这些内容通过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出来,就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同化功能和协调功能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优良的学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产生凝聚力,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由此可见,把学风建设纳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发挥学风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会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丰富、更具体、更有效,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2.2强化学风建设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培养大学精神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的大学精神,应当体现在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的学术世界,应当具有志存高远和探究前沿高深学问的学术精神,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部分密切相关,关系到大学能否为现代化建设和振兴中华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前途的问题。④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反映和重要标志,直接体现着大学精神,良好的学风凝结着崇尚真理、不懈追求的大学精神风貌,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而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责,就是围绕育人目标,培育大学精神,完成高校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教育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学习纪律,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人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说明创建优良学风既是高校赋予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职责,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精神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强化优良作风建设篇5

[关键词]学风建设优良学风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106-01

学风是在高校师生面对和处理学习问题上的综合体现,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长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反映出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对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大学之中,学校的学风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和学习纪律,也体现学校的育人态度、育人精神和育人方法。其中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是提高学校整体学风的基础工作,学校进行组织管理的基层单位是班级,班级的情况将会直接反应出学校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学校中各项工作的传达往往要通过基层单位班级,工作的开展要通过班级的学生。所以,在加强优良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从基层着力来强化班级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采取培育优良学风班的方式往往在提高整体学风方面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优良学风班的建设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动力,它能够使学生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同时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辅导员老师及班主任全面化、民主化、细致化的进行班级管理,抓教育促学风

高校辅导员老师及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再进一步开展班级学风建设工作中根据了解情况客观实际地处理相应的问题,做到在关心同学、教育听雪方面,细微有实效,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积极构建民主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激发学生在整体工作中的积极性,从而在班级之中形成民主激励效应,让班级学生变得更主动、更积极地去学习。同时在工作中辅导员老师及班主任要意识到班级之殊情况,例如班级中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和一些不注重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学生,辅导员老师及班主任对此要积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像对于班级中那些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要通过鼓励的方法,让其能够更好地发展,成为班级当中其他学生学习上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包括这些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一定在工作中积极引导这些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这样才能促使这些更加全面的发展。而对待一些不注重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学生,辅导员老师以及班主任首先多切实关注、关心这些学生,走进他们、亲近他们,从而让这些学生乐于去接受老师的教育,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平时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进步,对于这些学生的努力善于运用夸奖表扬表彰等方式进行肯定,让这些学生树立其信心,从而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进而提高班级学风建设水平。

二、班委会和学生骨干充分发挥核心力量,构建班级精神风貌,抓氛围领学风

班级当中有一支高效率的班级学生干部团队对于提升班级整体学风建设至关重要,所以辅助辅导员老师及班主任必须重视选拔和培养班级干部团队工作,班级中的学生干部团队可以带领、带动班级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来共同实现班级的进步,他们的这些工作有效地辅助了辅导员老师及班主任建设优良学风的工作。班级中的学生干部团队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往往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能够影响整个班级风气和精神面貌。在高校中,学生大一入学时,辅助辅导员老师及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然后通过学生自我介绍和其在一些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一步加深对其的了解,这样根据实际客观公正挑选出比较适合、比较优秀学生来担任班级中的学生干部。辅助辅导员老师及班主任要发挥学生干部的才能,发挥这些人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组织、管理班级里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带动班内优良学风建设工作。

三、任课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改良育人模式,导向班级竞争机制,抓教风引学风

在高校的各个学院之中,每一名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其课堂上的教学秩序都是改善教风、促进学风建设工作中的关键,学校可以建立由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小组、以相应职位的领导干部组成的教学管理小组和各班学生干部组成的学生管理小组来开展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工作重点要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督导和建议,从而将教学课程计划落实、教师风貌展现、多媒体系统高效利用和教学信息量和教学艺术效果提升真正落到实处,是学生可以积极出勤,认真听课,从而形成优良的班级学风。

四、校、院学生组织发挥力量,引领班级特色文化,抓氛围带学风

高校之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校优良学风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学生会在在学习农行学术氛围的熏陶下,自觉养成自信、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所以学校必须组织丰富的活动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结合实际,在适当时间开展优良学风班建设的评比活动,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班建设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同时可以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如班级学风建设展示赛、学习标兵优秀事迹展示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关工作要实事求是,客观对待,根据学院中各自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优良学风班评比工作,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的进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开展有关活动的宣传工作,各学生组织要积极倡议,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多角度、深层次提升学生自我约束力与自觉学习的毅力。在活动中要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爱学习的学习氛围,推进学校整体的优良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劲,余昌海.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7,(3):56.

[2]全淑凤.建设高校优良学风的再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4,(4):33-34.

[3]盛大申.浅谈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J].孝感学院学报,2005,25(2):94-98.

强化优良作风建设篇6

[关键词]党的十;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

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是党的十报告对全军官兵提出的要求和期望。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地站在党的旗帜下,为党、国家和民族事业不懈奋斗,培育和形成了我军独具特色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主要内容包括: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建军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内部关系,严守纪律、令行禁止的行为准则,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鱼水深情等。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是我军80多年来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创造辉煌业绩的强大精神动力。200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同志用“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对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了科学概括。党的十后,着眼军队建设全局,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既是对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新认识,又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军队建设的新要求。

一、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职能的集中体现

军队的性质问题,说到底就是“听谁指挥、为谁服务”的问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支军队的性质都与它的政治地位相关联。诸如军队由谁领导、为谁服务,履行什么职能、发挥什么作用等原则问题,都是体现军队性质、宗旨、职能等政治定位的重大问题。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职能。

听党指挥,是对我军“由谁领导”的性质定位。军队的领导权问题,是无产阶级建军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军队。”没有无产阶级自己的武装力量,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军权”与“执政权”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巩固的政权,都必须有军权作保障。我军是我国人民民主的坚强柱石,在巩固党领导的国家政权,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当前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西方各种腐朽思想不断渗透,国内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影响的复杂形势下,要保持国家的安全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新形势下,我们要紧紧扭住听党指挥这一建军之本和强军之魂,坚决落实听党指挥这一最高政治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定广大官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指挥。

服务人民,是对我军“为谁服务”的宗旨定位。军队的宗旨由它的阶级性所决定,而军队的性质又集中体现在它的宗旨上。无产阶级军队与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阶级性与人民性是否一致。我军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缔造和领导的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一切为了人民写在鲜红的战旗上,为了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英勇奋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田种、有饭吃,翻身做主人。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要求八路军、新四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人民负担。解放战争中,我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目的就是要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同志深情地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党的七大上,他又进一步明确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这一宗旨一经提出,便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培养和鼓舞了一代代革命军人,甚至把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正是因为我军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拥护和大力支持,为中国革命胜利凝聚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和作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在支援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在抗洪抢险的大堤上,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在抗震救灾的废墟中,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有人民群众的需要,哪里就有我军官兵的身影。建军80多年来,我军官兵始终把服务人民看得高于一切,用牺牲奉献书写了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光辉乐章。

英勇善战,是对我军“发挥什么作用”的职能定位。军队的职能任务是军队性质的外在表现。军队作为战争的主要工具,其职能就是打仗或准备打仗。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要求,是军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出:“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嘛!革命军人还是要有血性嘛!”强调“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在党、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候,军队就要有这股劲、这种精神。”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英勇善战优良传统的极端重要性。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物质条件艰苦、武器装备落后、与敌力量悬殊,但仍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飞机大炮,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拥有压倒一切敌人、征服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凭着这一巨大的政治优势,弥补了我军当年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同敌人的差距,创造了一个个人类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历史地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机器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人民民主的坚强柱石,要时刻牢记我军肩负的职能,明确应发挥的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支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武装力量,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打造坚强后盾,为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宁筑起钢铁长城。

二、新形势下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大意义

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包含着我军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根本制度,包含着我军特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是我军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军永不褪色的“传家宝”。大力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对于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确保军队建设正确方向的内在要求。坚决听党指挥,绝对忠诚可靠,是党对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也是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最本质的特征。新形势下,我军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军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竭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盛行,对我军官兵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只有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确保官兵在各种复杂斗争中经受住严峻考验,才能确保党员、干部政治上永远合格、思想上永远纯洁。

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承载着我军波澜壮阔的斗争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勇于创新的发展史。战争年代,我军在强大的敌人、恶劣的环境、凶险的考验面前之所以能战无不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宝贵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当前,要在坚定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增强服从命令、顾全大局的纪律观念,强化当兵打仗、能打胜仗的使命意识,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树立艰苦为荣、奉献为本的崇高追求,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务实态度,培育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形成体现时代要求、具有部队特色的传统精神和优良作风,为部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奠定坚实的思想和作风基础。

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保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质上是要对我军传统的建设理念和作战理论、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人员素质等,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革、调整和提升,只有始终坚持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保持我军的性质、本色和正确方向。新形势下,部队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从而进一步强化官兵的职能使命意识,不断激发官兵的革命斗志,不断将其转化为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

三、努力把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要求落到实处

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关键是要在“发扬”二字上下功夫,以真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行动,把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前提。要把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主题教育、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使命职能任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各种形式的“讲传统、忆传统、学传统”活动,使官兵深刻领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历史渊源、本质内容及现实意义,产生认同感。充分发挥军事文化的激励和感染作用,努力把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军营文化的主旋律,使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的熏陶和洗礼。

二是要把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融入部队工作实践。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只有与部队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引导官兵强化岗位尽责的观念,在认真履职尽责中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不断深化对本职岗位的价值认同,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着力培育官兵爱岗敬业、牺牲奉献、忠于职守、艰苦奋斗的过硬品质;要把优良传统和作风渗透到军事斗争准备中,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着眼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有意识地练思想、练作风、练意志,着力培育和强化官兵机智勇猛、英勇顽强、连续作战、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要把优良传统和作风延伸到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紧贴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应急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着力培育和强化官兵热爱人民、无私奉献、不畏艰险、严守纪律的优良作风。

三是要不断赋予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新的时代内涵。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军80余年光辉历程中不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内容随着时展而不断丰富充实,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首先要牢牢抓住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魂”与“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怀疑和动摇。同时也要看到,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只有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才能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我军在实践中形成的“98抗洪精神”、“汶川抗震救灾精神”等,就是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不断延伸的生动体现。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与履行使命任务结合起来,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与创造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优良传统和作风新的时代内涵,在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体现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强大功能。

[参考文献]

强化优良作风建设篇7

【摘要】学风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其核心是一种治学精神,学风建设始终是学校建设长抓不懈的话题。国内研究学者关于学风建设的研究多集中于问题与对策研究,本文引入动力机制这个概念,剖析高校学风建设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方式。文章以对学风建设动力机制内涵定义为基础,结合国内知名高校学风建设的经验,探索高校学风建设的动力机制,以期给问题和对策研究做出更多的指导,提出更有效更切合实情的对策。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有其独特之处,在本文动力机制概念的研究基础上,更易从根源上提出适合此类高校学风建设的政策措施。文章从学风建设主体和学风建设制度层面提出了学风建设动力机制的实践路径,为学风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学风建设动力机制实践路径

一、学风建设动力机制内涵

(一)学风建设。学,指学习,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风,指风气,风尚,具有指向性和渗透性。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学风就是指一个群体成员学习的风气。就高校来讲,是指学校里的人(包括学生、教师、管理者)学习的风气。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内容包括学校领导作风、教师教风、行政人员政风和学生学风四个方面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无形的,是一个学校的声誉之本,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它的外在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管理者在治学、管理过程中表现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它在学校育人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是任何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都不能替代的。同志早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就对学风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指出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动力机制。所谓动力机制指的是促进动力系统实现良性互动的各种整合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方式。因此,学风建设动力机制,是指“高校学风建设体系内部和外部各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动力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联系通过一定的互动、互补和互济作用形成系统的整合功能和综合效率。”高校学风建设动力机制,是由多个动力要素构成的动态的有机系统结构,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高校学风建设系统内部诸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系统外部要素的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校学风建设动力机制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因而就有强弱、大小之分,从而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效果。学者周亚东、雷广宁对学风建设动力机制做了初步探索,将高校学风建设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学生建设主体(即领导者、教师和学生)、学风建设客体(激励制度);外部因素指社会发展对高校学风的影响。对学风建设动力机制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缺乏对实践路径的指导。

二、国内高校学风建设实践探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一些本科高校在大学生学风建设方面有其独特的措施,制度比较成熟,使其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能居于国内前列。这些高校所采取的学风建设路径有一定的普适性,有着值得高职院校学习的地方,能对我校的学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下面以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为例进行阐述,通过国内高校的一些成功经验,为我校的学风建设做出指引:

(一)上海交通大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包括组织机制、管理机制、教育机制、激励机制。管理育学风、管理育学生。加强日常管理推行思政教师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制度。坚持思政教师、班主任进宿舍制度。思政教师要定期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动态,解决学生困难,加强对学生的文明、卫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保障科学合理作息制度。尝试实施学长制或导生制,充分调动各年级优秀同学的积极性,实施同学之间结对帮扶。加强思政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制度,有效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管理作用。

以教风带学风,第一课堂是学风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作用,通过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纪律、教学质量、作业布置、教学常规工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规范的检查落实,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积极研究改进教风学风的对策。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反映学生关于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思政教师听课制度,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纠正不良现象。

以榜样树学风。加强优良学风建设,有赖于发挥学生党团骨干、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中坚作用。要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风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各级各类学生组织的指导,引导它们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认真做好各类奖学金、先进社团、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的评选与表彰工作,及时树立典型,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真正让学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以活动促学风。学生工作党委、校团委、各院系学生工作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日常工作和一系列特色活动,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加强主题活动,活跃学术氛围。通过举办励志讲坛、就业指导等特色活动,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延续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等传统的品牌活动。结合各类竞赛,如全国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特色专业竞赛,激发学生加强专业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二)中国农业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围绕创建“优良学风班”活动,“教、学、管”三方面密切配合,分阶段、分层次、突出重点,区别低年级和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要求,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遵守学习纪律,促进优良学风的稳步形成。

一是积极开展创建“优良学风班”活动。一年级要结合新生教育,以“重树目标,迈好大学第一步”为主题,帮助新同学积极转变角色、重新树立目标;二年级以“坚实基础,构筑腾飞翅膀”为主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以“完善自我,规划美好人生”为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毕业班以“放飞理想,争做社会栋梁”为主题,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以团学组织积极宣传和推进“优良学风班”建设,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竞赛、科技竞赛、学习研讨、“学风建设”网上论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班级、团支部、党支部为载体,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主题党日等方式,围绕“学风建设工程”开展活动和组织学习讨论,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二是加强教育管理。各学院党政齐抓共管,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学院领导对全院学风建设共同负责。学生工作组组长和学院团委书记具体负责各自的相关工作,定期通报学生学习、纪律等情况;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师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师生意见,分析学风建设现状,研究部署学院优良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班主任、班干部、学生党员分别发挥自身作用齐抓共管。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规划与管理。教育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理想,主动安排课外学习计划,拓宽知识面,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就业竞争力。严管课堂纪律,加强课堂学习考勤。班内部上课考勤与教师上课点名相结合,学校和学院不定期对学习纪律进行抽查,定期通报抽查结果,对旷课的学生严格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重视学生宿舍的日常管理,宿舍长、各班生活委员、学生会生活部做好学生宿舍卫生、早起、晚归、就寝的检查。

三是整顿教学秩序。任课教师要在建设优良学风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去,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就业和深造的指导等工作,并辅导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纪律上,任课教师应强调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将与参加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挂钩。任课教师有责任清查并记载到(旷)课学生情况,严格课堂考勤,维护教学秩序,促进和维护良好的学风。

三、高校学风建设动力机制的实践路径

高校学风建设动力机制,是由多个动力要素构成的动态的有机系统结构,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高校学风建设系统内部诸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系统外部要素的影响。就高校内部而言,需要不断强化高校内部动力要素建设,增强学风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高校内部动力要素主要包括高校学风建设主体的综合素质和高校内部管理激励机制。”

(一)厘清高校内部学风建设主体关系,优化学风运行结构

就高校内部而言,领导者、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学风建设的三大主体,他们是学风建设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学风建设工作的根本性力量。领导者是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动力机制的决定性因素,在动力机制中是最为能动的主体。领导者需完善教学管理职能,包括考勤、考试考查、成绩管理、专业工作实习和毕业实践管理、学位评定等等。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并给予高度重视,发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无私奉献精神。强化考试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对抄袭和作弊行为要坚决制止,无视考试纪律者要给予坚决打击处理。完善宿舍管理职能,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努力为学生的成才成长创造良好的与人环境和思想氛围。辅导员实行弹性工作制,确保其在课余时间广泛深入地接触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及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具体指导帮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打造校园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成才。营造学术环境、科研环境,促进高校源源不断的科研动力。完善就业职能,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师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实施者,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力量。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逐渐形成一种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养、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的内在要求,并把这种要求作楣娣蹲约盒形的动力。教师推动学风建设工作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增强学风建设能力,积极推进学风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纪律、教学质量、作业布置、教学常规工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规范的检查落实。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反映学生关于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行辅导员听课制度,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纠正不良现象。二是增强教师对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力。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学问上的导师,更应该是学生道德人格上的楷模。教师和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师生间学术薪火的传承,并不仅仅在知识的层面,更要强调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的传承,这种传承,正是学风形成并且世代相传的一个基础。

学生既是学风的主要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学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根本性力量。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党、团、学组织的作用,通过日常工作和一系列特色活动,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加强主题活动,活跃学术氛围。积极参加励志讲坛、学术报告、就业指导等特色活动,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感受艺术熏陶,增强身体素质。开展特色专业竞赛,激发学生加强专业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明确学习目标,认清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价值观念和学习品格,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风建设问题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高校内部管理激励机制,增强学风建设的直接驱动力

首先,建立鲜明的政策导向机制,有效引导师生员工的多样性需求。学校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应对人们的合理正当的需要加以肯定、鼓励,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利于学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不正当不合理的需要加以引导,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其次,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激发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需求。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探索宽松的选课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能动的环境和条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发奋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激励和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以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建立健全以激励导向为主的学生管理制度,从制度建设层面对学生学习风气加以激励和引导。

所谓激励,是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来激发鼓励,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尊重、理解和认可,获得自主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在物质奖励方面,要不断改革各类奖学金的评定、发放和表彰方式,大力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大评优的宣传力度,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精神激励方面,建立并完善学生评先、评优、推优入党、担任学生干部、推荐就业等方面的制度,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学习,以全面素质的拓展来展现学风建设的成果。为了充分发挥物质和精神的激发鼓励作用,要继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采取一系列奖励措施,如拓展奖励项目、加强对优秀学生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开展优良学风班级评选、编辑优秀学生励志事迹、组织优秀学生报告会等一系列激励手段,满足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成才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社会贡献等高层次需要,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内在动机,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正面激励和导向作用,使“要学生学习”向“学生要学习”转变,形成学风建设内在动力机制。

建构高校学风建设动力机制,从内部讲,要始终协调好高校内部诸动力要素的关系,使各动力要素目标一致、时空衔接、功能互补,形成整体优化的强大的方向一致的建设合力,从而推动高校学风建设高效有序的健康发展,取得最佳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伟.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周硕.大学生学风建设途径新探[D].长沙:中南大学,2009.

[3]曾昭皓.德育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王霖.中国特色政治发展动力机制构成要素[J].发展,2009,(5):84.

强化优良作风建设篇8

关键词:新生高校学风建设建设路径

一、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并强调:坚持不懈培育优良学风校风。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学校软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同时学风建设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高校学风建设应从大一新生抓起,新生正处于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阶段,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容易被引导,这一阶段是抓好学风建设的关键时期[1]。高校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积极教育和引导,使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成良好学风的形成,为新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生开展优良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好的学风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大一新生是特殊的群体,入学后有很多新的变化需要适应,这些变化让他们感到困惑、迷茫。同时,大部分新生都是经历过十年寒窗苦读才考上大学的,有些大一新生存在先“松口气”、“放松一下”的想法,进而对大学学习产生懈怠心理。迷茫加上懈怠容易使新生难以适应大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产生学习障碍,严重者产生学业问题。面对向往的大学,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生对大学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容易被引导,更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基于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和新生的以上特点,在新生中狠抓学风建设很有必要。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优良的学风有利于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学四年持续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新生能够正确处理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等与学习的关系,不至于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新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向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反过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积极探索,提前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这是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前提。良好的w风有利于新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学会团结、协作,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在健康的氛围中建立人际关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学风建设的过程是复杂的、漫长的,学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良好的学风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道德修养等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结合各方面工作,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对学生、老师、管理者乃至学校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新生优良学风建设的难点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高中时学习目标单纯而明确,就是好好学习,考一所理想的大学。上大学之前学生不需要设定目标,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是学习、考试。进入大学后,新生对“象牙塔”的一切都很陌生,各个方面都需要重新适应。一些学生存在“终于熬出头,可以放松一下”、“大学学习不重要”等错误的观念,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指引着懵懂无知的新生,使他们误入歧途,自己还心安理得。部分学生有主动学习、树立学习目标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很陌生,对专业了解甚少,突然缺少老师、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凭自己的状态确实很难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自律性差。

当前新生均为“95后”,独特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自律能力较差。从小到大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和监控下学习,自己没有也不需要对学习、生活做规划,行为散漫,自律意识薄弱。大学生活相对宽松,课余时间多,班级人数众多,上课方式灵活,这使得一些新生很容易误解,顺着自己的方式自在生活。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者有之,忙于社团活动逃课者有之[3]。另外,当前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搜集相关信息,但是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食堂玩手机、路上玩手机、晚上熬夜玩手机,不是在查相关学习资料,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自律性差,难以摆脱网络的控制。

(三)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够深入,对所学专业的印象是模糊、抽象的,容易导致专业认同度低,专业思想不稳定,缺乏兴趣,新生的学习源动力不足,对大学学习生涯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学教学模式与高中教学模式差异较大,大学里更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很多新生依然沿用高中被动、填鸭式的学习模式,远远跟不上大学的学习节奏,挫伤学习积极性。

四、优良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一)加强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学风建设。

优良学风的建设,关键要解决新生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行动的方向,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和信念,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在新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学风建设的价值观根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可邀请院长、专业主任等针对新生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讲座,解答新生刚入学时的迷茫和困惑,及时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并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奋斗方向,为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二)增强阵地意识,促进学风建设。

加强新生的学风建设,应增强阵地意识。新生对校园既新鲜又陌生,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外地求学,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恐惧等情感体验,班级是新生的心理家园,新生对班级有依赖感和归属感。班集体学习风气对每一位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班干部、团干部应选用三观正、态度好、学习劲头足的学生,他们能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宿舍是新生的小家,在宿舍里面他们不仅仅在休息,还要生活、学习和交流等,从经验来说,一个宿舍的学风直接体现在期末考试成绩上,一个宿舍的舍风正、积极向上,整个宿舍的学习成绩就好。因此,平时应以宿舍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交流,进一步推行“三星级”宿舍评选、标准宿舍等活动,举办宿舍风采大赛,活跃舍风和学风。此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风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有利于消除新生的空虚、孤独的消极情绪,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化活动为新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同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拓展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质量,从而间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加强专业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专业认知模糊是部分新生面临的困惑,导致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针对此情况,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邀请专业主任对学院、学科设置、师资力量、专业发展就业前景做详细介绍,使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稳定专业思想,增强学习动机。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使新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澄清。新生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地进行全面的自我认知,结合所学专业逐步探索职涯规划,激发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这样逐步建立起来的专业认同和学习兴趣更持久深刻,为优良学风建设提供原动力。

(四)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障学风建设。

优良学风建设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95后”新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律意识较差,大学里学习环境相对宽松,部分学生会误解甚至依赖这种“自由”,而忽视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要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因此,良好的学风建设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驾护航。首先,严格考勤制度,纠正旷课、迟到、早退等不良行为。通过课堂考勤,早晚自习的出勤率,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态。其次,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旷课6学时的学生及时进行约谈了解情况并通知家长。组织月考和期中考试等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z验效果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严抓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循环。考试前开班委会、年级大会,并借助QQ、微信等新媒体加强诚信应考的观念,杜绝作弊、违纪等不良现象。以考风检验学风,以学风促进考风,形成良性循环。

新生学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起点,良好的学风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保障,对新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优良学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思想引导、专业教育、阵地建设等,更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比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优良的学风、校风。

参考文献:

[1]党浩.简论高校新生中的学风建设[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3):21-23,27.

强化优良作风建设篇9

根据市住房城乡建委党委的有关要求,结合局党委主题教育活动安排,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就作风建设、创先争优问题进行共同回顾学习和提高。

一、作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坚持清正廉洁,反对。这是当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党风是党的形象,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党风建设,并且,必须要明确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1、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

2、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人心向背;

3、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4、党的作风是带动全社会形成和保持良好风气的根本保证。

(一)党风建设

党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加强党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靠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体党员的努力,要始终坚持不懈。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加强党风建设,纠正不正之风,反对腐败,要贯穿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之中,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二)作风建设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包括:要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1、思想作风

思想作风是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指导思想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特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的体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作风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是党的思想作风的核心和灵魂,是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2、学风

学风是指学习的风气、学习的风格、学习的方式等。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3、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是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工作作风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形式。

4、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是党的领导作风的核心,贯穿一切领导活动之中。

5、干部生活作风

生活作风是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是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干部生活作风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党及其成员的精神风貌,与学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

(三)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在党内和人民内部,通过相互提意见和真挚的批评帮助,克服不良思想的侵蚀,保持党的战斗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党的十六大报告继续强调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更应充分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创先争优是新时期党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和要求

“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是口头,而应落实在行动上。“创先争优”活动是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形成一种制度坚持下去。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其他经常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

贯彻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关键是把握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活动目标和内容。

1、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本单位科学发展规划、思路、举措;党员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群众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做好化解工作;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

3、服务人民群众,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4、加强基层组织,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服务人民群众,是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加强基层组织,既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三、联系房产工作实际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创先争优

(一)切实落实各项制度

1、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

我们房产工作的职责就是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难、为群众服务,以服务求发展,以服务树行风,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就是社会各界对房产工作的满意度。围绕这一主题,公司今年将继续开展“六安房产优质服务年”创建活动,全局上下要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要以优质服务为抓手,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努力适应群众要求,促进行风政风不断好转。

2、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为了加强管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对外服务的窗口部门,各岗位职工必须严格遵守我局的考勤制度,严格禁止上班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的发生。“无规矩不成方圆”,各部门管理人员应严格考勤,违纪行为一经查处,从严处理。

3、“不能办”的问题要坚决扼制

在工作中我们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推辞,不畏难,主动出击,以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追求,以人为本,主动服务。我们了解到,个别窗口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对待群众态度冷漠,有人咨询问题时,一句“不能办”就将群众打发走。这样的行为严重的影响了我们房产局的整体形象,严重的影响了我们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针对这类情况,我们在办证大厅增设了多个服务窗口,并为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增添了新的服务举措,优化了办事程序,建立健全了全方位的主动服务体系,并在原有首问负责制等多项服务措施中,增加了多项全新的服务措施,如:错时服务制、抵押登记立等可取制;对涉及大型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业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服务;对孤老病残的业主实行办证、送证上门服务;在农村,实行全程代办制;对各类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等业务实行协领和督办制度。建立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等等多项服务新举措,旨在切实方便人民群众,也着力打造我局开展房产优质服务的特色与亮点。这一系列的举措对我们办证提速、服务增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二)始终坚持学习

我们始终注重职工的学习教育,坚持将学习教育作为提高队伍素质和领导水平的有效手段。2013年是我局的学习年,先后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并在9月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局系统规范化管理调研的通知》,全局系统规范化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同时改进了我局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并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赴革命圣地进行红色之旅教育,坚持党群共建、广泛参与、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深入推进优质服务,营造了逢先必创、逢优必争的良好氛围。

1、不断学习,保持厚积薄发的底气。与时代同行,才能与社会共进。面对不断发展的房产事业,千变万化的房产形势、纷繁复杂的房产法规政策,都要求我们的职工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教育观念。今年我们制定了《市房产局2015年学习培训计划》,我们要实现房产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创建学习型房管,学习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不放。要靠日积月累的知识功底领人之先、聚人之智,谋大事、做成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业务骨干要领着学,广大职工互相学;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要突出学习效果,不搞形式主义,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能够通过学习使广大房产人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房地产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能够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并适应房产工作的需要。

2、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

提升队伍素质。我们重视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管力度,践行优质服务不只停留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的表层,而是要着力打造百姓更需要的能办事、办成事、办好事、效率高的服务窗口。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坚持集体领导、共同把关的用人方法,坚持人岗相适的用人原则,并建立了一系列监督机制、考评和奖励机制、跟踪淘汰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严明工作纪律、严格兑现奖惩,旨在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提升职工工作热情。

3、发挥三带作用,保持创先争优的朝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希望各党员干部要发挥好“三带作用”:以班子带队伍、以党员带群众、以先进带一般。一是要强化班子的率先垂范意识。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上不愧党,下不负民。二是要强化大局意识。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醒自己,在政治上做明白人,在工作上做带头人,在生活上做群众的贴心人,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三是强化传帮带意识。要真心、用心、耐心的去帮助部门同志认真学习钻研业务,提高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工作能力与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房产工作能力和效率。

(三)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创先争优

1、根据市住建委党委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统一部署,局党委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总体要求,坚持从房产工作实际出发,紧扣“创先争优促发展,保持先进作表率”的主题,围绕两个目标,抓好三个结合,强化五个抓手。积极落实省住建厅创先争优三百方针(100个优秀窗口、100个先锋岗、100个优秀共产党员),是我们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和单位形象的又一标准。

强化优良作风建设篇10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精英学院措施

学风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涵盖学校的治校作风,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风气,狭义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1]。本文的学风所指是狭义的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学生的学习风气有以下几方面的组成因素: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学习环境和氛围[1]。良好的学风建设即是指优良学风的营造。优良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精神和高等学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风建设作为高等学校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学校创品牌、树信誉、谋求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近年来,高校不断的扩招使得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由此带来了诸多学风问题,如学生作业抄袭严重、考试作弊、逃课等[3]。为了提升学风,树立品牌效应,满足对优秀学生实施精英式教育的需要,我校成立了由校试点班组成的量新学院。学院聘请校内外优秀教师任教,实行一对一的专业导师制,强化学生专业基础及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利用我校独有的计量、标准化、产品质量工程、检验检疫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笔者将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学风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在精英学院中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1.目前大学中存在的学风问题

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事物的变化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学生自身的某些因素是造成学风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散漫;(2)对自己目前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3)学习方法不对,某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谈,缺少帮助使得学习缺乏“支撑点”;(4)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沉迷网络等等[4]。

这些问题,虽不是大学学风的主流,但对其他同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与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是不相容的,与形成良好的学风是相悖的。这些学风中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导致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2.加强高校精英学院学风建设的想法和措施

2.1健全体制,规范制度

高校应不断改进和完善学风建设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树立优良学风提供制度保证。我校自2009年开始设立《思想品德行为实践》课程,该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四年学习生活,将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表现,如:早读、晚修、上课出勤情况和参加集体活动的优秀表现等统统纳入其中,并且和学生的期末评奖评优挂钩。学生可以实时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查询,及时纠错、完善和进步。同时,我院根据课程办法制定相应的检查评分细则,以班级自查为主,学生会成员和辅导员老师抽查为辅的检查机制。通过该课程的实行,使得优良学风有了强有力的抓手,形成了人人自觉,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2.2抓住新生教育时机,形成良好学风

严格遵守新生选拔制度,使成绩等各方面优秀的学生进入校试点班学习。新生刚进校,有一个从高中到大学在学习、生活上的“适应期”,虽然这个时期他们对大学的学习生活还缺乏较理性、全面的认识,但这个时期同样也是形成良好学风的黄金时期,在“适应期”中学生的可塑性极高。通过开展系统规范的新生入学教育、心理普测、朋辈辅导、制定发展规划展望和召开班会等形式,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自我,明确了目标,使“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自己要学”。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克服原有不端正学习态度,降低不利因素影响,为形成良好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主抓导师制,以竞赛促学风

试点班学生在大一、大二进行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学业课程比较繁重,在三年级选择专业,实行一对一的导师培养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在课程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学生跟随导师进入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和竞赛培养,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素养的塑造。通过开展挑战杯、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形式,成果丰硕,平均每年有70余人次在国家和省部级相应比赛中获奖,使学生学有所用,为学生展示聪明才智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班级同学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差异可以实现互补性的解决相关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在班级和学院形成了良好的以竞赛促学风的良好氛围。

2.4以学风促就业,进入良性循环

大四,学生进入大学生活的倒计时,进入大学中遇到抉择问题最多的时期,可能要同时安排好考研复习、找工作、与导师做课题的时间,此阶段主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科学时间管理意识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有效管理时间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时间观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优良学风班评比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增加了自信,连续4年学院平均考研录取率超过40%,就业率排在学校前列。通过优良学风的培养和深化,帮带作用明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自觉实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3.结语

优良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学风建设将在高校的建设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优良学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育人环境、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营造和谐校园的基础。精英学院学风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必将对高校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对促进高校优良学风、树立品牌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国华,汤啸天.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1.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