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8:53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篇1

关键词:电视数字化传输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246-01

1、研究背景

电视自上个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成功实现了电视信号由黑白到彩色的转换,其清晰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无论是黑白信号还是彩色信号,仍然属于模拟信号,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和亮色都有很大不足。模拟信号通过显像管显示图像,电台通过天线将模拟信号发出,电视通过天线接收传来的模拟电磁信号,利用显像管隔行扫描来播放图像。从传输过程来说,模拟电视信号的传输通道存在问题,致使电视信号在接收时出现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哪怕是目前最先进的模拟技术,也很难控制失真度,画面的清晰度就会受到影响。彩色电视信号虽然清晰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接收彩色信号时,无法做到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彻底分离,在共同的输送过程中极易发生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串扰,严重时会发生色度失真的现象。另外,模拟信号在传输时也很难将有用信号同杂波彻底分离,也是导致画面不清晰的重要原因。同时模拟信号的传播还导致了画面重影、闪烁、并行等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号质量。

上世纪九十年代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葛洛庞帝教授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中,所描写的数字化生活激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紧接着,当时人们认为是幻想中的数字化生活已经真正与人们接轨了,也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电视数字化传输技术也应运而生并产生了巨大的发展。

2、电视数字化传输技术发展

2.1国际电视数字化传输发展

目前在国际上,电视数字化传输技术主要以DVB、atSC、iSDB为标准。

由模拟信号传输到数字信号传输时电视信号传输的第二次变革。电视数字化传输最早在欧洲几个国家开始发展起来。1993年欧洲就颁布了关于有线数字传输和卫星数字传输的标准,同时还推出了地面数字传输标准。此后,亚洲的日本也推出了有关地面数字传输的体系。在数字电视大为推广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制定了相关的地面数字电视发展规划,或者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规划。2009年6月12日美国关闭模拟电视传播,2011年7月24日日本停止模拟信号传播。

三网融合后,电视数字化传输技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二十一世纪初,欧洲、美国、日本着手研究新一代电视数字化传输标准体系。欧洲电视数字化传输在提高信道效率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更有利于系统应用和系统推广。此后发展了多载波调制技术,支持连续导频插入,改革了映射方式,采用了LDpC编码,并根据门限不同服务,使用不同的编码映射方式。技术革新还使信道传输容量增加了30%。2009年欧洲地面数字化传输又有了新突破,采用了CoFDm,增加了16K、32K子载波模式。相对于之前的DVB-t,最大的特点是DVB-t2增加了miSo发射分焦方案、alamouti发射分集。与较前相比新的传输技术的传输效率提高了80%,从而进一步满足了三网融合下业务增加的需要。

2009年美国彻底改变了电视数字信号传输不支持移动接收的弊端,所推出的电视数字化传输技术标准能够支持移动接收。

日本也在电视数字化传输技术方面有了新的探索。使用了单频网技术,既节省了频谱资源,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覆盖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对保护间隔进行改进,使用了多径信道均衡方法,减少了保护间隔的限制。日本在干扰消除技术方面的研究也较为先进,保证了电视信号的稳定。

下一步电视数字信号传输的高清移动是发展的趋势,在这方面有的国家已进行了有益意的探索,并研究了迭代译码技术。系统的接收性能包括固定接收、移动接收也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改造。

2.2国内电视数字化传输发展

国内电视数字化传输是从1995年开始进行过渡试行的,中央电视台首先使用电视数字化传输。1997年元旦开始省级电视台也陆续开始电视数字化传输。1998年国家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通过鑫诺1号通信卫星,开始卫星数字信号传输试验,并取得成功。1999年我国将DVB-S定为数字化传输的国家标准。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星电视节目都实现了数字化传输。根据我国的规划,到2015年将全面改用数字方式传输,届时模拟电视信号将停止传输。

目前我国的电视数字化传输技术多使用的清华大学的多载波DmB-t技术。该技术是建立在tDS-oFDm调制技术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基础上的。主要采用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4(bit/s)/Hz的频谱利用率,使每个频道有效净荷的信息传输码率可以达到33mb/s。使电视画面高清真实。

上海交大的aDtB-t单载波技术是建立在单载波调制技术基础之上的,同DmB-t技术差异性很大,该技术应用Qam,oQam,pSK等星座映射单载波调制技术,在最佳状态下,可以实现单个频道25.989mbps的码率传输,该技术在数据结构简洁方面独占优势,能够降低接收系统的成本。

2007年8月1日,国内电视数字化传输使用了DmB-tH技术,该项技术以DmB-t为基础,又融合了aDtB-t技术,既能支持移动接收,又具备了多径干扰的能力。其主要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完全可以满足有线网络无法企及的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和广大城郊、远郊乃至边远农村住宅固定接收的需要。

今后,国内电视数字化传输技术还要向空间分集技术、LDpC编码改善和更高级的调制模式发展。同时要考虑四网融合的网络架构。

3、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数字传输技术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今后将会有更先进的数字传输技术应用于电视网络中,可以预料,电视数字传输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浅谈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发展》.电视研究[J],2005年第05期.

[2]许伟文.《着眼数字化整体转换,着手传输平台优化发展》.有线电视技术[J],2010年第06期.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篇2

[关键词]图书情报学;古籍;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2-0101-02

古籍是指产生于1911年以前,记载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典籍。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物,在长期的流通使用中,一些古籍纸张已经变质、变脆,不能再继续流传阅读。特别是一些孤本、珍本,更需要珍藏。由此,古籍收藏单位采取各种措施加以保护,其中古籍数字化是最理想的使用方式,可减少对古籍原本的直接使用,便于长期保存,还可使古籍资源得以有效的开发、利用。

在以纸本文献为主要文献类型的时期,我国的古籍工作者主要从目录、校勘、版本等方面入手,对古籍进行系统的整理。读者主要依据书目卡片检索和传统查阅方式查阅古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开展古籍整理,实现古籍数字化,已成为古籍管理和利用的新方式。200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古籍数字资源库……进一步加强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特别是应用现代技术加强古籍数字化和缩微工作,建设中华古籍保护网。”①《意见》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古籍数字化事业。因此,古籍数字化已经成为21世纪古籍整理的主流,代表着未来古籍整理、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潘德利先生在《中国古籍数字化进程和展望》一文中对古籍数字化定义为“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古籍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②定义认定了古籍数字化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籍文献加工处理,使古籍原典在计算机上实现浏览、检索、利用,从而揭示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便利。主要采用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古籍书目数据库反映的是古籍的外在特征和基本文献信息,如书名、作者、版本年代、行款尺寸等,便于读者查找和图书馆古籍管理。全文检索数据库将古籍资源全文录入,转化为电子文本,供用户查阅,提供了一种以字符为主要处理对象,根据资料内容而不是外在特征来实现检索的先进查询手段。

当前,数字化古籍按载体形式可分磁盘资源和网络资源两大种。现有的磁盘版古籍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图像版,它是将古籍直接以图像格式扫描存储。如《中国基本古籍库》,该数据库以DVD—Rom为载体,全套光盘库总计全文20亿字,版本图像2000万页,其中近2000种为世人罕见的孤本和珍本,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二是全文版,它存储的不再是图像,而是数字化的古籍文本,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图书,可实现全文检索和查找。三是图文版,它在古籍书页图像存储的基础上,将书中具有检索意义的内容数字化,并辅以数字化的电子工具书,为读者提供快捷有效的检索、统计、整理和编辑功能。《中国方志库》收录中国方志8000种。每种方志均制成全文文本和原版图像,总计全文超过30亿字,图像超过3000万页。可从区域、条目、全文三条路径进行全方位的检索。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古籍资源的网络化也成为一种趋势。它主要是将数字化的古籍资源在网络上有偿或无偿地,供互联网用户使用。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http:///index.htm)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古籍、普通古籍,以及金石拓片、舆图、契约等特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数字化加工而建设起来的,它包括古文献目录、图像、全文数据库,古籍、拓片、舆图等文献资源的系列著录系统,是提供给最终用户使用的检索平台。

古籍数字化减少了珍贵古籍的纸本流通,有效保护了珍贵古籍,方便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古籍的科学管理。古籍数字化还可使读者有效检索、利用古籍资源,帮助学者排除冗余信息的干扰。可以肯定地说,古籍数字化改变了学者查阅古籍文献的方式。他们可以利用文献机构的古籍文献数据库进行查询、阅读,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这种阅读方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必然带来学术研究方法和方式的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然而,在古籍数字化研发和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如古籍数字化标准不一,人才缺乏,数字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深层次开发产品,缺乏公益性古籍数字化产品,盗版猖獗,直接影响古籍整理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为了促进古籍数字化科学有序地进行,也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广大古籍工作者或研发机构要认真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取长补短,为社会广大读者提供优秀的高质量的数字化产品。根据目前古籍数字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工作的开展,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第一,统一标准。如著录条例、数据库格式、编目软件使用字库等,以保证数据库的质量和查询服务效果,为读者提供一个共享古籍文献的统一平台。

第二,培养新型的古籍整理研究人员。古籍数字化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中国古籍文献的分类、版本鉴定、编目,还要会编制数据库,懂得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能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这是古籍数字化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三,做好古籍数字化前的整理工作。整理是古籍数字化工作前的重要环节,整理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数字化产品内容质量的优劣。整理首先要在古籍数字化选题上狠下功夫,尽量收集到有关的不同版本,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版本。对严重破损的图书,先修复再进行数字化。校勘是古籍数字化前一项重要工作。校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消除讹误,方便阅读。要考虑古籍读者群中专家学者注重原始文本的阅读,对版本有一定的要求,就应该采用图像扫描的方式保持原件本来面目,充分体现古籍善本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最好能提供文本和图像两套内容,前者实现全文检索和语词统计的功能,后者可提供读者浏览古籍的原貌。电子版校对可采用多文本交互的方法,对同一个版本的书籍,可以采用两人或多人同时输入,避免一些低级的输入错误,最后的文本应由专业人士校对,确保数字化产品的质量,将最优秀的数字化产品展现给读者。

第四,古籍数字化深度开发,满足多层次研究者的需要。古籍数字化的目的和作用不仅是保存与普及传统文化,同时还应为学术研究服务,为研究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一些研究者提出,今后的古籍数字化开发“应设法努力在各个统计知识库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关联,以便于研究者将各种统计结果相互结合、参照、对比,获得更大的思考和研究空间”。③在古籍文献的不同版本之间建立起联系,“包括数字图像版与文本版、不同文本版之间的对照和切换,以便对照和互补互证”。④建立强大的以全文检索为基础构造的智能化检索系统,“实现包括条件检索、逻辑检索、模糊检索、组配检索、属性检索等多种类型的检索”。⑤使数字化古籍丰富多样,更符合学术研究需要的功能,从而支持甚至引导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五,古籍数字化产品联合研发。古籍数字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为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古籍资源库,应该走社会化协同合作之路,即收藏者、投资者、高科技企业、出版单位,多家参与联合共研共建,收益分享,为加快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的古籍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行协作。

第六,做好古籍数字资源的共享。目前,古籍数字化资源虽然数量不少,但绝大多数为付费产品,限制了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利用。为了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笔者认为:首先,应建立公益性的中国古籍基本读物网。⑥这个网站可由政府投入,将中国最精华的古籍读本放上去,并实行免费开放、检索和下载。国学网开发的《国学备览》,通过光盘这一载体,提供上千万字的古籍电子读物。这类公益性网站的建立,技术和资金上都应由政府提供。其次,建立注册式研究性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共享包括书目的共享、文献的共享和研究成果的共享。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http:///service/guancang/gujishanben.htm),在导航区点击“善本古籍”,可检索其馆藏的27万种古籍中的善本;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http://rbdl.cal/pages/in-struction.htm),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约150万册,其中善本近20万册;其他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普通线装古籍书目数据库,上海图书馆古籍书目查询,天津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图录,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图书馆等,均有古籍书目可查询,供读者或研究者共享。

第七,为古籍整理数字化专门立法,杜绝盗版作品,有效地保护古籍整理数字化的合法权益,以保证古籍整理数字化的顺利进行。

第八,古籍普本有待开发。目前的古籍数字化开发集中在古籍珍本、善本上,而占古籍总数绝大部分的普通古籍却乏人问津。古籍数字化开发应该实行全部古籍数字化,把所有古籍最终纳入数字化系列中,为社会使用,最大程度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古籍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做到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

[注释]

①白瀛、周玮:《国务院办公厅古籍保护方案并统筹实施》,《人民日报》,2007年3月2日。

②潘德利:《中国古籍数字化进程和展望》,《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第7期。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篇3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优势;发展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7)178-002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促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科学技术领域方面也取得了进步性发展,让如今的广播电视技术更加信息化、网络化,为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加快我国网络化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既符合时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和生活水平的需求。相对于传统的、仅依靠信息功能传输的电视节目,网络数字化传输技术完善了其传统方式的缺点,包括图像的质量、图像拨动、图像颜色、杂音变化等问题都得到了改善。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让电视屏幕图像等达到了优化,舒适清晰的观看效果深受广大观众的追捧。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概括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传输工艺系逐渐的占领了电视传播技术的舞台。在其初期的发展阶段,主要依靠时间轴来进行取样,进而完成信号模拟。加上幅度调至的传输方式,让我们在使用广播电视时导致信号不稳定,观看的画面不清晰,同时会伴随噪声的出现,这给人们的观看效果、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如今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字与网络被广泛的运用在广播电视技术中,数字信号成为了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条件,也是对信息化传输工艺的突破与创新。信号传播从以往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播,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好的功能体验。同时,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分为网络化、数字化两部分。网络化是指;将网络充分的运用到广播电视之中,形成了网络音频、网络视频等模式,其中的主要内容格式包括;FLV、wmV等,观众们也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Readplayer、Flash等)进行观看自己想看的节目,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网络化的广播电视的快乐。而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是指:由于广播和电视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所以形成了数字化。在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数字形式有有限数字电视、无限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3种主要的类型,在广播中应用的数字的形式包括数字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数字多媒体广播等方式。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出现,开拓出了极大的运用空间,促使广播电视技术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相对于其他的技术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其在应用上有着很广泛的空间,以下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进行列出。

2.1高效获取信息资源并共同享用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运用网络数字化的技术,可以发挥网络数字的一些优势。通过网络的方式可以快速便捷的获取到信息资源,在传统的信号接受范围之上进行扩大,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在以往的电视传播中,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接收不到完整的信号,导致观看的频道不全,一些中央频道及地方频道信号接收不到,而网络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打破了上述中的局限性,不仅接收到了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的频道,对于一些海外的信号也可以接收并可以正常的进行观看。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从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校获取。

网络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可以让资源形成共享的状态,相同的信息资源被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人使用,增加了使用信息资源的灵动性,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信息生活。

2.2高效提炼整合信息资源

在广播电视的使用初期,人们采用模拟信号进行信息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模拟信号中的信号人们不能得以控制,所以在接下来的剪辑和修改工作中,工作人员不能进行操作,所以,观众在观看广播电视节目时,接受到的信号是直接收来的信号,画面不清晰、影音不清楚的现象经常发生。而现在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打破了与以往的信息传播模式,克服了模拟信号带来的缺点,如今的数字接收信号都是经过专业工作人员的精心修改与整合所发出的信号,在信号上增加或删减内容。优化了观众在观看中的视频、音频效果,带给人们更加高品质的广播电视体验与休闲生活。

2.3提升工作效率,促使行业发展多样化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优势,这有效的保证了信息资源传输的质量。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通过这种先进有效的信号传播方式,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运用,为广播电视提供了更加现代化的发展条件。将有限电视发射机朝着更加高效可靠的方向发展,并且利用电缆将有线电视进行远距离传播。开发计算机宽带的综合业务,充分的将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中,积极的促进行业多样化的发展。

3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3.1机遇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让工作人员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修改、剪辑,使得人们在观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时候观看到优质的画面,以及良好的音频效果。以往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形式都是单一的,而现在通过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运用。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观看,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性观看。随着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家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支持力度也不断的加大,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并促进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机遇和挑战。

3.2挑战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很顺利的同时也会受到未来不同的考验,基于环境和自身特点上来看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模式与数字化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本体结构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的显现,因为广播电视在之前是属于公共服务行业,主要目的是推广我国的农业和工业方面,实现经济全面发展,而现在的广播电视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资金支持力度也很薄弱。而为了电视的发展就必须发挥自身的特点来发展积累资金等,因此,广播电视运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很难适应本体结构,进行过程显得困难。

4结论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的提高。不断的注重精神需求和个性发展,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好的体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挥了信息的高效获取,资源整合,广播电视成果多样化等优势,为人们提高了广播电视质量。网络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在当代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同样在未来的日子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希望相关专业人士充分的抓住机遇,完善网络技术上的缺点,推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文,浅析广播电视领域中网络技术的应用[J].山东电子,2002.

[2]杜鹃,中国广播电视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3]张明,媒介经营与管理实务全书[m].合肥:安徽音像出版社,2005.

[4]史萍,V播电视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5]方兴,苏勇,杨晓宏.广播电视技术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篇4

【关键词】数字与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发展运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数字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为了跟上数字与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对计算机技术开发的投入也在不嗉哟螅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技术的水平,扩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促进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新发展。但目前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进。

1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中的弊端和不足

1.1计算机技术应用缺乏一定的安全性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都在不断创新,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缺乏合理的技术体制,致使很多问题与弊端出现。这也是制约计算技术应用的重要障碍之一。其中计算机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由于计算机技术体制不健全,运行模式单一,在安全设施建设上还不够成熟,致使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频发,如各种系统漏洞、病毒、黑客的侵袭等等,甚至会因此造成重大损失,非常不利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计算机网络安全重视度不够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技术上的缺陷,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应用水平的不高也是导致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计算机的使用者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重视度较低,不了解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导致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影响了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也阻碍了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从应用情况来看,很多用户使用计算机聊天软件进行交流,致使个人信息、隐私泄漏。还有一些用户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导致信息数据被恶意破坏、盗取等。对于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来说,其安全意识也不高,没有进行安全培训,从整体上来看,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用不规范,安全意识水平较低。

1.3人为破坏与干扰

在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中,由于系统的漏洞、技术水平的限制、应用的不规范等原因,会出现很多安全问题,限制其进一步发展。此外在计算机网络发展中,由于人为恶意破坏与干扰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很多网络黑客,以计算机技术为破坏手段,通过网络恶意破坏他人信息,或者恶意索取钱财,更严重的会盗取国家机密、商业机密等,网络犯罪行为频频出现,给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破坏了计算机技术的稳定性,严重阻碍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下促进计算机技术发展及运用的具体措施

2.1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着用户的利益,也关系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首先,从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上入手,提高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的水平,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实现计算机网络的稳定。其次,设立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对计算机的应用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应用制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促进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的应用,保证其安全与稳定,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

2.2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

计算机的应用安全关系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强化用户的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视度至关重要。首先,要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各个企业和个人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与宣传,提高其网络安全意识,特别是领导层安全思想,从整体上促进计算机信息化的安全发展。其次,对于计算机网络工作人员,要对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进行科学规化,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应用水平,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3注重对计算机工作人员的培训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和干扰,对计算技术的发展极为不利,为了解决这种情况,需要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其进行严格培训。

(1)计算机网络机制的培训,使其在完善的工作机制规范下,促进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

(2)深入理解计算机技术,对网络病毒、黑客等恶意干扰,能够自觉抵制,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安全性。

(3)对计算机用户进行网络安全宣传,使其能够正确处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正确应用计算机技术,从而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水平。

2.4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于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要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更深层次发展。其次,更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使其与数字信息化时展相适应。最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根据系统发展,不断进行改进、更新,使其更加完善。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中学生,对计算机带来的改变也深有体会。因此,要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永明.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及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142.

[2]边志锋.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及运用[J].电子制作,2015(12):104.

[3]张毅.数字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及运用[J].科技风,2014(15):87.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篇5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摄影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确保了新闻中采用图片的质量。对于数字化摄影,人们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探讨该技术为新闻摄影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没有对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极大地限制了新闻摄影质量的提升。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人们方便地完成对摄影图片的修改,导致人们不能够获取原始的图片信息,影响图片中表达内容的真实性。因此,本文将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摄影作为研究重点,力求寻找能够提高其摄影质量的措施。

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新闻摄影带来的问题

新闻摄影不同于一般的摄影,对图片中表达内容的真实性要求较高。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新闻摄影带来和较大的便利,避免了摄影作品多次使用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对图像的编辑和修改。但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为新闻摄影技术的应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1)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摄影人员提供了非常强度的图像编辑工具,能够方便完成图像颜色、亮度以及对比度的调整。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图片的剪裁以及合成等,达到多个照片的编辑。虽然多个图片之间的剪裁和合成能够实现对图片表达效果的提升,但是会影响照片的真实性,彻底颠覆了眼见为实的理念。这对新闻图片来说,会影响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降低人们对新闻报道内容的信任情况,影响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2)过于依赖后期处理。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摄制图片的后期处理,消除前期摄影中存在的各种缺陷。所以现阶段很多摄影人员在图片拍摄中的责任意识较差,拍摄的图片质量难以达到新闻对图片质量的要求,增加了图片后期处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3)影响新闻表达信息的全面性。新闻中使用的一部分图片能够充分反映其拍摄的时间以及位置等信息,但是经过处理之后,图片中的这些隐含信息就会被修改,影响人们的判断。

二、提高新闻摄影质量的措施

为了能够得到质量更好的图片素材,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提高摄影人员的职业道德。不论哪个行业员工,都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从而规范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对于新闻摄影人员来说,更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才能够真正保证其提供图片的真实性。一方面摄影人员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督,加大对造假人员的谴责和处罚力度。

(2)组织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为了能够帮助摄影人员获得质量较高的图片,新闻中跟摄像相关的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其员工的培训,使其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以及摄影机调整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摄影人员才能够将设备参数调整到最佳,并且采用正确合理的拍摄方法获得所需要的图片素材。

(3)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对于新闻摄影人员来说,其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拍摄技能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新闻意识,从而及时抓拍到具有较高价值的内容。这是由新闻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它只能够发生一次,不能够重复,所以摄影人员要能够及时捕捉到跟新闻报道相关的图片。

三、新闻摄影未来的发展趋势

各种数字化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摄影人员,特别是现阶段非常流行的随拍,让更多人参与到新闻中来。因此,其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为:

(1)平民化。传统情况下的新闻摄影是一个专门的职业,由电视台或者报社专门的人员组成,要求其掌握一定的图片拍摄技巧。但是随着移动设备功能的不断强大,人们可以利用其随时随地进行图片的拍摄,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摄影人员,实现了其职业平民化的发展。

(2)网络化。传统情况下的新闻摄影内容是通过电视和报纸来体现,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其手中的移动设备将拍摄到的新闻图片随时通过网络传播出去。网络化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新闻图片传播的速度和效率,真正体现了新闻实时性的特点。

(3)数量化。移动设备中照相功能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便利的信息记录方式,它比传统文字信息更加直观,记录的内容更加真实。因此,现阶段人们使用图片的概率越来越大,如我们最近非常关注的扶老人事件,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人们都习惯先拍个照片,并且将其发到朋友圈或者博客。这就造成了网络中大量图片新闻的出现,使其呈现出了量大质低的现象。

因此,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保证新闻中使用图片拍摄信息的真实性,尽量降低图片编辑工具的使用。特别是在一些具有一定论证价值的图片中,如警方办案需要的证据图片等,要确保跟其相关新闻中使用图片信息的原始性,避免其出现任何信息的更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对数字图片真实性鉴定技术的发展,从而确保在各种类型新闻中使用图片的真实性,确保图片中表达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论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包括了数字化的摄影设备、数字化的图片播放设备以及数字化的图片编辑设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图片处理的高效工具,提高了图片的美化效果。但是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给新闻中图片的使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影响了其表达信息的真实性。因此,本文先探讨了当前数字化技术给新闻摄影带了的问题,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杰.新闻摄影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2(9):231.

[2]盛希贵.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实践面临的挑战[J].国际新闻界,2007(02).

[3]王志荣.论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的特性及实现策略[J].文教资料,2010(1):92-93.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篇6

[关键词]GpS城市测量特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12-119-2

1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各种依赖于计算机的技术设备被不断的开发研制出来。其中,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就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技术手段。城市测量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当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此,为了提高城市测量的质量,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已经被逐渐的运用到了城市测量当中。

2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工作原理

在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发展与应用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之前,我们将很有必要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涉及到的测绘原理进行分析介绍,使得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才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依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传统的白纸测图原理。其中,计算机、设备以及全站仪为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进行测绘的过程当中所采用的主要测绘工具。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采用的是图形处理的方法以及数字库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采用上述主要测绘设备在野外进行相关测绘数据的采集,然后自动的生成用户想要的资料。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本质主要就是解析测图,从一定的程度上使得模拟量转化为了数字量。在通过相关的技术设备对得到的数字量进行处理之后,我们最终可以通过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电子地图。以上内容便是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进行测绘工作当中所依据的工作原理以及所使用的相关设备。

3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优点

在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测绘的相关原理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之后,在本小节当中我们主要将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自身比较显著的优点进行分析介绍,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的明确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种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对相关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直接的模拟,模拟出来的结果可以很清晰的在电脑的屏幕上进行分析。其中,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计算机上所模拟出来的内容主要有地貌特征以及地形等。这种测绘技术能够使得地形以及地貌特征一目了然,从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测绘技术所存在的一些缺点。除此之外,GpS数字化测图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非专业人士也同样能够对其进行熟练的操作,从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测绘技术需要专业的测试人员才能够进行测绘的缺陷。第二,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对其相关的测绘设备进行更新、维护以及使用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方便快捷的优点。随时对相关的设置进行修改,随时的显示相关的模拟结果供用户所参考使用。第三,每位用户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使用所具有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相关测绘设备通过改进与完善,可以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再加工,最终使得用于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件。除此之外,GpS数字化测图技术还具有随时对图件进行拆装以及缩放等方面的功能,这使得这种技术被应用的范围更加的广泛。第四,我们还可以利用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模拟出来的相关数据以及图形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对同时展开多种设计方案,然后自动对所制定出来的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根据用户的相关设置,最终分析判断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上述四个方面为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主要存在的优点,除了这四个方面之外,GpS数字化测图技术还具有测绘功能强大、定位精度高、所测量得到的数据安全可靠、自动化以及集成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以及易使用等优点。

4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上述我们主要通过两个小节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依据的主要工作原理以及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具有的一些自身具有的优点等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介绍,使得我们队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相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接下来,本小节主要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发展与应用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说明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4.1有效控制城市测量中的测绘精度

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应用所体现出来的一个非常主要的优势为可以从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控制城市测量当中的测绘精度。城市测量的主要特点为:测量以及控制的面积巨大、测绘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以及使用的频率较高等。为了满足城市测量的过程当中所具有的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才逐渐的被运用到了城市测量的过程当中。城市一些相关的测量点在以前就被测量出来,然后采用相关的设施进行保护。但是随着年限的不断增长,这些控制点被逐渐的遭到了破坏。工程测量点的破坏从很大的程度上严重的阻碍了城市测量的进度。因此,为了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找到这些控制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才逐渐的被运用到了城市测量的过程当中。这主要是因为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可以从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对城市测量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所控制的精度非常高。

4.2用于大地控制

除了可以对城市的一些控制点提高测控精度之外,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对大地进行有效的控制。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应用于大地控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非常的高、所花费的测量费用比较低、测量所需要的时间较短以及操作简便不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测量。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日趋成熟,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已经逐渐的在大地控制当中取代了测距手段以及常规测角所建立起来的大地控制网。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对大地实行有效的控制主要是借助卫星系统来进行实现的,最终的网络系统称之为GpS网。GpS网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第一,全球性的GpS网;第二,全国性的高精度的GpS网。总之,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大地控制当中的运用已经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并且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此,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大地控制当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

4.3对城市地质情况进行测量

GpS数字化测图技术除了可以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城市测量内容进行有效的测量之外,还可以对城市的地质情况进行有效的测量。城市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城市所处的地质情况进行精确的测量,以便能够更加清楚的对城市地质情况进行掌握。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出现与日趋成熟,使得城市地质情况的精确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现阶段,大部分城市的地质情况在进行测量的过程当中主要是运用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来进行实现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GpS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测绘原理、GpS数字化测图技术所具有的几个方面的优点以及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几个方面的应用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城市的测量所服务,GpS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市测量当中的发展与应用必须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裴洪超.GpS-RtK与全站仪结合在测绘地形图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8(14):55-56.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篇7

回顾通信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有过程:1832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它传送的信息是由众所周知的点划码组成的,即人类最早的通信是采用数字方式进行的。以后贝尔又发明了电话,并由此造就一个电信产业。一个多世纪以来,以电话服务为主的电信业走了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电信业务也从早期的电报、电话发展到今天多种业务并存的局面,通信的规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又进入了数字时代。20世纪90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号角声,信息和知识爆炸式的增长,特别是因特网商用化后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电信业受到巨大的震动和冲击。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问题的核心在于“信息”。在信息和知识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基本要素的时代中,人们更加需要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原来点对点的固定电话通信方式已远不能满足需求了。人类需要宽带的无线通信技术,来满足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全球化和个性化的信息交流。无线通信是指采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早在1897年,马可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至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线无电报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在无线通信初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大量使用长波及中波进行通信。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的短波通信,直到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兴起前,它一直是远程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并且目前对应急通信和军用通信依然有一定实用价值。www.133229.Com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产生了传输频带较宽、性能较稳定的微波通信,成为长距离大容量地面干线无线传输的重要手段。模拟调频传输容量高达2700路,亦可同时传输高质量彩色电视信号;尔号逐步进入中容量至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频率选择性色散衰落对数字微波传输中断影响的发现及一系列自适应衰落对抗技术与高状态调制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微波传输产生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展起来的一整套高速多状态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与信息号处理及信号检测技术,对现今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全数字hdtv传输、通用高速有线/无线接入,乃至高质量磁性记录等诸多领域的信号设计与信号处理及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频段扩展至900mhz~1.9ghz,而且除公众蜂窝电话通信系统外,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系统、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等各类移动通信手段适应用户市场需求同时兴起并各显神通。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对于第三代移动tmt-2000纷纷参与标准的制定,经多次融合努力在1999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itu-rtg8/1第18次会议上5类rtt技术标准共6种方案成为最终结果。

2、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当前,

从1987年至今,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的增长很快,尤其是gsm网更是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在迅猛发展。这主要是因为gsm系统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均比tacs系统有较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在gsm运营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促进了gsm网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已超过了8000万,位居世界第二。

近10年来,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科研、设备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国产移动通信设备—交换系统、基站和手机等都已经投入生产,并陆续投放市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也正与世界同步。可见,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篇8

关键词:数字电视;数字技术;运作原理

在信息时代,有线电视网络得到迅速发展,且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为传媒事业发展提供助力。相较于传统电视,数字电视具有稳定性佳、可操作性强、画质清晰等诸多优势,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当前,我国电视行业发展迅速,有线电视网络的应用范围而逐步增大,数字电视技术的优点逐步展现出来。本文将结合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的应用优势,探讨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

1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实况

我国电视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含量逐步增强。在1958年,我国能够播放黑白电视节目。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在1973年,我国具备了播放彩色电视节目的技术,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受到人们的热捧和好评。而到1999年,我国电视行业开启了新的开端,电视节目具备高清化的特点。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有线电视网建设工作,并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有线电视已成功跻身于全球有线电视网的前列,在全球范围内均属于佼佼者。截至2005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到1.6亿之多。伴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有线电视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已逐步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之中,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信息化技术网络中,有线电视网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提升有线电视技术水平,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我国加大了关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研发力度,注重光纤化、双向多功能传输的研究。在21世纪之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有线电视技术也取得跨越式进步,由最初的黑白电视发展为数字电视。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有线电视技术也取得了卓越的突破和进展。在2001年,我国正式开启了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究,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取得突出进展,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成效。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有线电视技术方面,人们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线电视技术也日臻成熟和完善,并拓展了业务范围,如电视购物功能,人们可以通过收看电视,了解产品的价格、作用等内容,选择适宜的产品,并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货到付款、在线支付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另外,人们可以依据自身喜好,自主搜索相应的节目,并具备视频点播功能,包含了付费节目与免费节目,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伴随着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业务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近年来,我国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逐步升级,有线电视网络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充实了人们的业务生活,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在我国有线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中,将逐步朝着光纤化、双向多功能传输的方向发展。有线电视技术朝着数字化方向过渡已成为必然趋势,并逐步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2我国有线电视技术存在的难题

随着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播放质量显著提升,让节目传送及节目播放更加顺畅、稳定。对有线技术而言,当今时代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阻碍和难题。

2.1缺乏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

相较于传统电视技术,有线电视具有诸多优势,如播放节目更为流畅稳定、节目数量增多、信号更为强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有线电视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农村市场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然而,不少地区对有线电视技术缺乏准确认识,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支撑,且缺乏专业人员检查其质量是否合格以及进行维护,使得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此外,在电视网络建设中,相关材料、设备的质量是否合格也是影响电视信号传播的重要因素,若使用质量低劣的材料,会影响电视信号传输质量,使得人们不能收看有线电视节目。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群众并未认识到有线电视技术的价值及优势,给推广有线电视技术增加难度。

2.2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较为缓慢

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数字电视推广,颁布了相关政策法规,并提出全面推广和应用数字化电视的目标,将逐步关闭模拟电视,为数字化电视发展提供了契机。尽管政府部门在推广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上作出不懈努力,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不少难题,如数字电视用户增长速度较慢等。有效推广有线数字电视,还需要全民共同努力。

2.3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具有一定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广泛应用,各种新型业务逐步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如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许多人利用移动通信设备观看视频。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有线电视发展具有一定冲击和影响,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逐步增强,而这与广播电视存在一定冲突的竞争,致使电视广播业受到诸多影响。

3关于数字化有线电视的运作原理

数字化有线电视与传统电视具有明显的差异,符合时展需求,被视为数字化电视系统的概称。从内容这一要素来看,数字化有线电视指在将节目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制作以及后期剪辑完善之后,在电视上进行放映,涉及对信息系统的管理情况。总而言之,在整体系统中,数字化电视广播信号均是由“0”和“1”这两个数字构成的。

3.1解码技术

这里所提及的解码技术主要指对视频的解码,该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字电视系统内的高清电视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相较于传统电视技术,这种电视系统将视频信号整体压缩技术进行完善和优化,对最具控制难度的视频信号进行有效调解。工作人员可以借助1920显示模式,对数字信号实现压缩处理,能够有效降低之前的标准数字信号码率,让数值处于30mbits上下,以便数字电视广播频道科学分配相关工作。

3.2关于影片编码技术

就音频编码技术而言,该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对声音信息进行适当的压缩处理。在一般情况下,声音信号在经过数字化压缩处理之后,质量远远优于未经处理的声音信号。在利用传统的电视机观看电视节目时,往往存在杂音、声音模糊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音频质量不佳。数字化有线电视在编码技术上得到显著改善和优化,音频传输模式借鉴和参考了美国等其他国家常用音频压缩标准,以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4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与有线电视网络的优势

4.1数字电视技术具有稳定的信号传输能力

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合理运用,是对原有技术的改革创新,数字信号传输技术与传统电视传输技术相比,稳定性更好、电视信号传播的安全性更有保障。数字电视技术不仅能够提升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防止电视节目在后期制作环节产生图像失真等问题,能够优化信息传输处理过程,提升信号传输过程的安全稳定,切实增强电视信号传输质量。

4.2数字电视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数字电视技术与传统有线电视相比,在信号传输环节的可操作性上更加优秀。就数字电视技术而言,主要运用异步方式对信号进行有效处理,这种处理模式,有助于增强信号传输质量及效率,进而提升信号处理水平。

4.3数字电视的图像画面更为高清

近年来,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电视图像画面的清晰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用户能够调节画质的清晰度,能够提升用户的感官体验。另外,数字电视技术在声音处理上更加规范全面,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不会产生噪音、音质受损等情况,有利于提升音质水平。在传统电视技术中,信号传输的研究重点被放在如何使用信号上。而数字电视技术将重点集中在如何优化信号上。在科学技术逐步提升的当下,人们对画质、音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数字电视符合这一要求,符合有线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

5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态势

5.1建设同步数字体系,科学整合多种系统

我国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及发展,技术理念相对成熟和完善,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必须以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为指导,设计适宜有效的发展方案,为电视传媒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电视传媒行业与其他行业具有一定联系,把握住这一特点,有助于促进数字电视技术未来发展。另外,电视技术信号极为复杂,如何优化数码压缩技术已逐步成为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在电视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中,需要以用户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为基础,完成同步数字体系建设工作。

5.2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将更为智能、安全、个性

在数字化技术水平逐步提升的当下,其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效果逐步增强,既能有效接收电视节目信息,还能提供个性化信息点播功能。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日臻完善和成熟,并有效融合了多种要素,让整体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总的来说,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将大幅度提升,功能服务将更为人性化,在安全稳定性方面也会得到显著改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的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能够让相关功能更为智能,在设备有效连接网络时,可以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项目。科学运用数字电视技术,有利于增强有线电视网络的个性化服务水平,契合用户多种多样的使用需求。

5.3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将进一步普及和优化

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技术含量显著提升,有助于提升整体运行的安全稳定,并能够利用该技术对整体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及时应对异常状况,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有线电视传媒服务。

6结语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篇9

一、数字化有线电视的概述和其主要技术运作原理

所谓数字化有线电视概念主要是针对于传统的模拟电视所提出的,其本质上是当今高科技发展下数字化技术的产物,数字化有线电视同时是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电视系统的总称。通常情况下,主要指相应的节目采集和制作工作以及编辑工作等等,同时也指数字化电视的广播信号传输系统。通俗的说,数字化电视广播信号在整个系统中,都是由0和1两个数字构成。

数字电视可以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清晰的画面和更多的频道,所谓数字技术实质上就是对多种数字媒体实施相应的融合,有效地运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外界提供更多的传媒服务,实现一对一和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当今的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信息资源的解码。

这里所提到的解码以视频解码为主,在数字化有线电视发展领域中,这种解码尤其在数字电视系统中的高清电视技术中应用的十分广泛,这周种条件下的数字电视系统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技术来说,能够有效地改进了最难控制的视频信号整体压缩技术。一般来说,相应专业人员所提到的1920显示模式下,进行了相应的数字信号压缩,使其码率从原来的990mbi/ts降低到30mbi/ts左右,在经过类似的数字信号压缩后可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计算机处理系统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条件,同时还能通过这样的信号压缩使已有或未来发展中可能得到的数字电视广播频道提供更好的工作分配。在我国当今的数字信号压缩和解码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技术基本上可以实现较为合理的标准。

2.音频编码。音频编码在数字电视技术中的主要功能在于将声音信息进行有效的压缩处理,通常来说声音信号通过进行了一定的数字化压缩处理后,可以使其比传统的音频质量更高。所以,数字化有线电视在进行播放的过程当中,其中的伴音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音频那样进行相应的传输,因此,在实施数字电视伴音处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增加相应的压缩编码工序。在我国当前的音频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一般以欧洲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常用的mpeG――2音频压缩标准为主要依据,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所采用的一些音频编码的压缩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数字电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当今的数字化有线电视发展的潮流中,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用较为先进的mpeG---4aVC的相关标准来取代传统的音频编码标准。

二、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的优化措施

由于今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成熟,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系统的内涵也逐渐的趋于丰富,光纤传输技术与数字技术等技术的充分采用使有线电视节目传播的更加广泛,还能使电视节目频道信号增强,使传输节目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时还使传输的节目频道数量有所增加,使电视节目与数据信息实现双向交互,从而使有线电视技术系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要使数字化有线电视技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就应该从以下具体几点入手。

1.加大力度实施HFC网络双向结构改造工程。所谓HFC网络结构主要是指缓和光纤电缆网络系统,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空间的新型网络技术,该网络的双向结构改造实际上是以网络所覆盖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主要依据,对环形或星形的光纤骨干网进行建造和休整,尽最大努力的将光接点高度进行下调,确保使同轴电缆分配体系的用户规模和范围进行缩小,从而使信息传播渠道的设计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2.有效的制定相应的数字化有线电视信息传输规定标准当今的数字化有线电视对我国传统的电视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主要表现在于将传统的传输方式进行相应的整改,由传统电视技术中的单向传输和固定传输方式改变为当今应用广泛并具有一定先进行的双向信息传输。同时实现移动传播方式上的转变,使传统的电视技术服务模式得到有效地改善,是电视传播服务方式由传统较为单一的电视广播服务方式转向现代先进的数字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等。并在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上实现进一步的改进,将传统电视技术运行方式中的低能化、规模效、离散性强逐渐变为当今数字技术的集合化、大规模以及高效率运行模式。从而使数字化有线电视从传统电视技术的封闭性逐渐转化成开放性和融合性。同时从传统的公益性逐渐转变为当今电视技术领域所需要的经济性。

3.加快城市数字化有线电视的整体转换速度当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市已经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当今我国数字化有线电视用户已经达到了将近两千万户左右,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的转换能够有效的使政府与百姓之间搭建一座重要的联系平台,从而使网络数字技术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数字化有线电视的主要发展趋势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电视的数字化发展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趋势,这将是电视技术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将数字化有线电视发展趋势主要归纳为以下几部分:1)数字化电视技术由于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电视技术工程方面展现出十分良好的发展形态。2)电视数字化有线电视的机顶盒占有一部分空间,同时影响了电视机的美观性,因此,在数字电视未来发展过程中,实现数字一体化是十分重要的,在电视及部安置数字信息接收和不但在美观上满足了用户的要求能够进行直接的编码和解码,既方便又快捷,这也是我国数字化有线电视发展的必经之路之一。3)家庭中的数字化有线电视不但要有良好的收视效果和收视质量,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再加上一些视频互动与聊天功能,同时还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发送功能,这也是我国数字化有线电视在今后发展的主要追求目标。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篇10

一、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一)数字媒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伴随着现代化传播媒介的不断多元化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传统传播方式造成了强大冲击。但是,信息技术能够为创意产业的传播提供良好的技术力量,不论是在图片还是文字方面,都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显示并传播。与此同时,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语音、文字、图像等文化信息融合在一起,并进一步为人们及时了解文化等各种社会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传播途径。

(二)数字媒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技术手段。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创新性的动力,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不仅能够将图像、文字和声音全面融合起来,还能够增强不同形式传播媒介之间的联系性。数字媒体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灌输了强大的生命力,尤其体现在影视产业、动漫产业等这些与图像采集处理紧密相连的产业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增高,所以说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力量。

(三)数字媒体是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主要通过两个有效途径,即成本低和差异性。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差异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特点,而数字媒体技术的普遍化和不断更新则能够为产品的差异性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平台,尤其是和影像等多媒体文件有关的文化创意产业,都需要数字媒体技术支持独特性的制作和传播,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为差异性群体提供优质服务。而在成本方面,数字媒体的特性即双向传播和数字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更加独特的传播方式,进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数字媒体的技术和性能的提升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降低成本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动力,主要体现在影视制作产业方面,数字媒体技术不仅改善了影视的画面质量,还改变了影视制作的方式方法,带动了影视制作产业的深入改革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了影视图像、音频的制作方法,影视开始加强重视后期的制作,大量的商业电影主要就是依靠特效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赢得观众的欢迎。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影视作品的数字化发展,制作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和处理,进而提高影视制作的效率,提升影视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坚实的技术力量。数字电视已经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从初始的信号到最终的终端接收,全程使用数字技术,这不仅促进了影视制作的创新发展,还进一步推动了影视产业的革新,进而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导新方向。数字媒体的变革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导了新方向,主要体现在广告产业方面。传统的广告媒体有报纸、电视等,而数字媒体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广告模式,为广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广告产业是实现企业经济发展,促进产品销售的主要宣传渠道,所以其所处的位置非常关键。数字媒体技术的更新发展既给广告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双重作用下,广告产业开始不断地变化发展,广告的制作和设计逐渐多元化和创新化,为广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从而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更新发展。

(三)数字媒体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巨大变革。数字媒体技术在动画和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动画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形象逼真,将设计师的真实想法体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视听觉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动画制作的方式方法。通过互联网进行动画传播,既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成本,又能够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得我国在动画产业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而对于游戏产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已经占据了整个游戏市场,并且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设施,由此可见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数字媒体,对游戏进行创新制作,完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数字媒体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灵感。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的许多重要会议中都有所运用,尤其是在奥运会和世博会上,数字媒体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性,为参观者带来了精妙绝伦的视觉体验。伴随着数字媒体的普遍发展,为传统展示设计提供了一个更加优质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还进一步推动了展示设计的多元化,尤其是在设计内容和表现风格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终的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良好的视觉体验。这不仅促进了展示设计的发展,进而还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进步,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数字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创新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趋势和发展方向。

(五)数字媒体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数字媒体最大的贡献是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发展,而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衍生的数字出版,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还为读者节省了时间,提供了便利,读者可以通过最方便的方式和媒介实现阅读,最普遍的媒介有手机、电脑、数字化图书馆等等,这类电子媒介的出现备受读者欢迎。对于传统的出版产业来说,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印刷时代走向终结,渐渐流行的数字时代到来,而文化产业和出版产业必须接受数字媒体,并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进行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据有利的位置,进而推动出版产业的进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全新发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