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训练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9:25

特殊教育训练内容篇1

关键词:特殊儿童;特殊教育;语言康复;内容;手段;原则

相关数据表明,截止到2005年12月份,我国14岁以下的残疾儿童数量达到了387万人之多,占到了我国全体残疾人总数的5%。相关研究表明,语言发育迟缓、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缓、听力残疾以及自闭症等类型的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语言障碍等问题。人们应该如何对特殊儿童语言障碍进行矫治,并且培养特殊儿童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更好地将特殊儿童语言潜能开发出来,这些都成为了语言治疗人员以及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面对的困难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下面,笔者就试论特殊儿童语言康复的内容与手段。

一、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特殊儿童前语言能力训练

所谓的前语言时期语言能力训练就是指特殊儿童能够说出的第一个具有意义的单词前时期。在前语言时期中,特殊儿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儿童大多数已在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刺激,并且为自己学习语言做准备工作。这一阶段中,实施语言康复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特殊儿童积累一些语音表象,发展特殊儿童语言学习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因此,实施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诱导特殊儿童进行无意识交流,训练特殊儿童通过不同音长、音强以及音调的哭叫声来表达儿童生理的需求以及儿童的情感,培养儿童听觉的敏感度,使儿童能够对语言产生一定的敏感性,引导儿童能够发出一些单音节,鼓励其逐渐发出一些连续音节,培养特殊儿童交际的倾向,并且使其能够理解和表达一些具体概念词。

(二)特殊儿童词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

伴随着特殊儿童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特殊儿童开始有意识和有能力学习一些常用的词汇,并且开始使用语言来和外界进行互动。在这一阶段中实施特殊语言训练的目的就在于能够使特殊儿童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将他们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转变成为简单语言符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词语。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工作人员还要通过实施词汇训练来帮助特殊儿童扩大其自身的词汇量,加深特殊儿童对于词汇和词义的理解。

(三)特殊儿童词组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

特殊儿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语言发展阶段的时候,他们就会将词组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使用。因为词组具有很强的语法规则,习得词组结构就表示他们已经能够掌握一些语义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标志儿童语言发展步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实施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将词组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

二、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手段

(一)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传统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够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生动有趣以及立体形象的语言训练材料,并且能够把成分替代、反复强化以及预言示范等等特殊儿童语言教育手段通过计算机的程序来实施,这也就从本质上强化了传统的特殊儿童语言训练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手段实施。与此同时,要求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必须要成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活动,要求特殊教育人员实施全程的指导。原因就在于,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必须要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来实现。

(二)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认知进行拓展

人类表达客观世界最为重要的渠道和手段就是语言,但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前提就是认识,认知思维是所有语言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在进行语言训练内容设计以及语言训练方法选择的过程中,都必须要综合考虑特殊儿童认知的能力,根据其认知能力来选择一种特殊儿童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而达到的康复训练目标。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工作者还要巧妙并且充分地利用各种手段来强化特殊儿童对于语法规则以及词语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在理解这一基础之上,儿童才能够在不同情境里面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句子或者词语。

(三)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生活实际

实施语言康复训练最终的目的就在于使特殊儿童能够充分运用语言,因此,在实施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那些特殊儿童生活过程中需要的语言;在选择语言康复训练教材的时候,必须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将特殊儿童日常生活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词语、词组以及句子作为重点的训练内容;在选择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方法的时候,必须要选择那些贴近特殊儿童生活的场景来实施训练,并且要将学校资源以及家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对特殊儿童语言康复效果评估过程中,同样要尽可能的对儿童运用日常语言的能力进行评价。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特殊儿童前语言能力训练、特殊儿童词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以及特殊儿童词组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内容,接着又从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传统方法、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认知拓展以及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生活实际这三个方面探讨了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手段。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训练内容篇2

【关键词】社会需求高职孤独症儿童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44-02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孤独症患儿总数已达100多万,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上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疾病。近年来,我国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数量激增,但还是不能满足孤独症儿童接受康复教育的实际需要。同时,合格的孤独症教育师资也面临着严重不足的问题。目前,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主要是几所师范院校和少数几所大专院校,而专业课程方面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盲、聋、智障教育上,涉及孤独症教育的非常少。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更是微乎其微。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国内高等学府唯一进行孤独症教育师资培养的学校,已于2004年开办了孤独症教育专业,虽然起步较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有着一定的缺陷,但已然是中国孤独症教育专业的最高学府。因此,为满足社会日益凸显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应该积极探索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课程设计的新方案,用以培养合格的孤独症康复训练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就业拓展道路。

一、《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某些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仍未能跨越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难以适应社会对特殊教育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课程设计上突显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未能充分反映职业教育要求

高职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为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培养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残疾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三个方面: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心理行为康复训练能力和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能力。以往课程目标的确定并未与这些教师的基本能力紧密结合。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未能充分满足学生职业需要

目前,孤独症教育康复方面的教材很少,高职本课程一般使用的教材是谢明主编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属于全国特殊师范教育专业课规划教材。此书广泛涉猎目前孤独症教育康复的最新研究成果。因为学时有限等原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每一种教育康复方法都只能是浅尝辄止。学生并不能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所有孤独症教育康复的方法,从而成为合格的孤独症教育康复人员。

(三)教学方法的使用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对于本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虽然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教育康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多是采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相关教学案例的图片、视频等材料,或是以课堂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表现出来,但因为没有对孤独症儿童直接的接触和认识,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教育训练方法的学习,多是凭借自己的想象,不能真正地通过实践教学增长知识和技能。

(四)评价手段的采用未能充分考查学生职业素养

该课程的考核形式是多以考查书本知识的闭卷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案例分析等,不能全面考查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而形成的职业素养。同时,也使得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考前突击、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更不利于能力的养成。

二、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课程设计的思考

(一)结合专业特点,确定课程目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是一门新拓展的特殊教育专业课,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技能性质的专业课程。从目前的社会需求来看,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方法是特殊教育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如果没有课程目标指引,就容易出现教育康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或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堆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为了突出高职“理论有用、能力为重”的教育原则,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结合孤独症教师的职业需要,突出技能型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侧重于特殊学校或普通学校等教育机构所需要的孤独症教育教学方法等专业技能的掌握。

(二)立足职业需要,选取课程内容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做到立足职业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舍弃那些不是职业能力培养必然要求的“纯理论”性的内容。目前,国内教育康复机构对于孤独症儿童训练的主要内容为:言语与语盲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训练、社会交往、刻板行为干预和认知能力训练等。而主要采用的训练方法有行为干预、感统训练、结构化教学和应用行为分析等。根据实际的职业需要,可以把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特别是教材中所介绍的语言训练、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内容。除了这些传统内容,还可以把现在较新的训练方法如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和地板时光疗法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另外,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从时间安排上,如果是一个学期的总课时是34课时,那么实践课时至少要占12课时;从实训内容上,每一节实训课都有具体的目的、内容、步骤,引导学会怎样解决实际问题。

(三)体现职教特色,应用教学方法

在职业教育中运用较多的几种现代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固然可以借鉴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但是在专业教学上仅仅靠那些借鉴过来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甚至是不实用的,所以,探索一些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对发展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好处。因此,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以往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等教学平台,让更多的同学改变单一的学习途径,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由于孤独症康复训练具有特殊性,实践教学能让学生真切地接触到现实中的孤独症儿童。因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模拟情景教学法。如果条件允许,高职院校应积极创设实习实训环境,充分发挥课内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将实训内容与课程教学、孤独症康复技能的应用紧密结合,强化教育实践练习,缩短职业适应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侧重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考核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程设计,都应关注课程实施中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积极作用。加之高职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平时不学习、考试就凭死记硬背的问题。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职业应用能力,在考核方式上要强化实训技能的动态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综合评定。如果实训基地充足,实训的考核可以在康复机构或特殊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每名学生选定1名孤独症儿童,与其结成对子。观察与记录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表现,设计教育训练方案,并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某一个问题进行教育康复训练,最终写出个案训练报告。课程教师和实训教师共同对学生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促进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中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态度与职业情感的养成。另外,可适当提高平时考核的比重,训练方案20%、实操30%、期末卷面50%。书面考试内容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对教育康复知识的实际应用上。

总之,《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是高职特殊教育专业的重点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不断探索更新的课程。课程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一定要基于社会需求,要围绕孤独症儿童教师这一职业岗位任务展开。课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课比例,完善教学考核等,真正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项专业技能,将来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谢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魏轶兵.特殊教育院校孤独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7,82(4)

特殊教育训练内容篇3

一、研究制定教学常规与标准;规范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的教科研工作,首先从研究、制定特殊教育的教学常规入手。我市的特殊教育的教育形式有聋教育、培智教育、盲教育、普遍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几种,因教育的形式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则教育教学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研究、制定不同的教学常规,规范不同形式特殊教育的教学工作、我们首先组织教研员及有关校长、教师,调查、了解、分析各类特教形式的教育特点和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分别研究在学情分析。目标与内容安排、教法与学法的选择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常规性要求,在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制定出聋盲学校、培智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等教学常规然后,以教学常规指导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并加强调研、督导,督促各地各校规范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除了研究制定一般的教学常规,还研究制定各学科优质课标准,规范课堂教学。我们组织教研员与教师一起讨论、一起制定、一起学习优质课标准,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目标、内容、方法及教师素质等方面有了具体明确的要求,目前,我们巳制定出聋校的语、数、语训及思品等优质标准,培智学校、特教班及随班就读的优质保标准。

通过研究、制定和实施这些常规和标准,提高了教师的认识和研究水平;逐步使各形式的特殊教育、各学科教学走向规范,上了台阶。

二、组织评优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有了明确的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我们在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地开展各类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每年组织大型的评优活动,以教育教学展评、教师评优、学生评比活动为手段,组织教师对教育教学进行研讨、总结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水平。

(一)组织教育教学展评,提高各市区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紧紧抓住教研,使展评的过程成为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过程,评优前,教研员与有关校长教师一起研究、一起讨论,一起制定评优标准。评优活动中,先是各市区进行初评,然后是初评的第一名参与大市复评、课优活动后,评委进行研讨、评析,肯定值得发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指导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因此每次展评活动,都是一次特教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总结的过程、例如2001年普通学校特教班教育教学展评活动,在大市复评中就提出了四项要求:一要听学校领导对特教班教育教学管理的经验介绍,二要看特殊班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及教学成果,三要听教师对特教班教育教学的情况说明,四要观摩特殊班的公开课。展评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各市、区特教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组织教师的评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们按每年一项、每三年进行一轮教师的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活动,并形成制度。目前,就优质评比活动,我们已组织了聋校语、数、思品、语训优质课的评比,培智学校轻。中、重度班教学与训练活动的评比。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优质课评比,通过评优活动,锻炼、培养了一批骨于教师。他们的教学与训练的水平和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我市已有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1名,涌现了不少的教学能手。在这些骨干教师的带颌下,特殊教育教学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三)组织学生的评比活动,促进各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相继开展了聋生朗诵比赛、职技能力比赛、书画比赛、运动技能比赛、弱智学生自我服务、动手能力及劳技比赛等、通过比赛,引导学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优势及个性的发展,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素质,提高特殊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三、开展专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着力提高特教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把握研究方向,抓住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点,开展专题研究。我们根据国内外教改动态相继开展了普遍性专题与针对性专题的研究。例如。抓住特殊教育共同需要研究的问题,先后开展了分类教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和个别化教育等专题的研究。例如,抓住不同形式、不同专业急需研究的重点,先后开展了聋校语训、语文教学。中重度弱智儿童教学训练的课程与策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特殊要求等专题的研究、以专题的研究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专题研究的组织形式,则根据不同专题灵活运用,一种是选点带面,逐步推开。例如,1996年分类教学的专题研究。选择了金阊区培智学校为示范点,先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借鉴外地经验,进行创造性地实践与探索,然后通过示范、观摩和研讨的方式向各市、区推广,再组织各市区进行经验交流,把分类教学专题论文装订成册,让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活动,使全市的特殊教育与训练能根据学生能力、缺陷、个性和需要,分成不同类别,实施动态异步的教育与训练。一种是对有些专题则采取围绕总专题,各地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开展研究。例如,近阶段的个别化教育专题研究,要求各校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与特别个性。确立教育目标,设置课程、课时,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灵活安置班组,选用教学方法和确立评估要求。随着专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促使我市特殊教育能满足每个学生特殊需要,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特殊教育训练内容篇4

特殊教育学校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言语-语言康复上会面临以下问题。

(一)康复介入较迟,导致康复效果不明显。特殊儿童父母缺乏早期言语-语言干预意识和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使得特殊儿童入学年龄偏大,错过言语-语言干预的最佳年龄导致干预效果不明显。有研究指出,语言干预训练对语言发育不良儿童有效果,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疗程越长,效果越稳定。当前我国的学前特殊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一项对江苏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都是近几年里创办的。在这些学前班任教的老师中,真正了解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懂得特殊儿童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教师非常欠缺,大部分班级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学活动安排也不够科学合理。

(二)言语-语言康复资源的缺乏。无论是特殊儿童的言语-语言康复还是其他的类型的康复都是一项高消费的教育活动,它需要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提供支持,其中外部资源包括干预的场所和干预设备,内部资源包括言语-语言干预课程及专业的干预教师。

1.康复场所和资金的缺乏。外部的硬件设施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基本条件,特殊教育学校干预中心以及干预设备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言语-语言康复的成效。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的场所具有严格的要求。特殊学校的康复用房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对象的特殊性、干预训练的阶段性和特定康复器材的配置等;同时,言语-语言干预中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这些设备价格比较昂贵,特殊教育学校资金的短缺使得无法为言语-语言干预提供设备,这些条件都限制了特殊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

2.缺乏标准的言语-语言康复课程指导。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三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些亮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在课程内容上,既注意课程门类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大体一致,又注意根据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要增设专门课程,但方案并未对各类障碍的康复提供详细的课程指导。有研究者指出,目前各培智学校普遍缺乏明确的、系统的语言康复内容。现今培智学生的语言康复内容一般照搬或截选语文课程内容,语言康复内容普遍缺少内在连续性,且内容的编排体现不出“康复与教育结合”的语言康复思想。

3.专业化的言语-语言康复教师短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对象范围的扩大,言语康复需求和康复人才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专业的康复教师的缺乏是制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重要因素。面对言语障碍人群这个庞大的群体,我国从事言听康复的人员仅0.45万。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程度还不高,据教育部2007年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接受特殊教育培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只有18976位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仅占54%。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当前对言语-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我国语言治疗师的培养起步较晚,开始于医疗院校的康复专业发展到一些高校建立言语听力学专业。

(三)特殊儿童父母对言语-语言康复技能的缺乏。家庭是特殊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态度和对康复训练的支持程度会影响到特殊儿童康复的效果。有研究者通过个案研究指出,应把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去,保证患儿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科学的训练与治疗,家长做功能训练,患儿容易配合,更易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在西部地区,专业人员对家庭定期培训或入户指导的条件不具备,在多数地方即使设有专门进行家庭指导的人员,但因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指导水平不高,存在概念不清、内容局限、方法僵化以及工作思路刻板等问题。

二、培智学校言语-语言康复未来展望

教育和康复相结合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几个方面的建设来实现转型。

(一)在政策层面上,落实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政策。自我国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以来,普通中小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已经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殊教育是一项高投入的教育,它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东部地区的特殊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康复技术上都已达到成熟。在未来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中可以通过落实国家的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政策,加强东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联系,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到贫困地区任教、任职,帮助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西部地区的学校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到东部地区进行进修,共同努力促进西部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完善学校康复中心的建设。康复中心是特殊学校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场所,康复中心的设备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康复活动的开展以及康复的成效。康复中心建设是进行特殊学校进行康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完善康复中心的言语-语言康复的仪器、辅助工具、教具等是康复必备的条件。其次,康复课程、教材、诊断评估测量工具、图书等是进行康复的软件设施。第三,是对中心科学的管理机制,康复中心的正常运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中心的仪器保护、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等都需要有严格的规定。

(三)加强与医院或高效的合作。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康复是借鉴医学领域的康复理念,医学领域中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际操作上发展都已成熟,因此,特殊学校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能够获得专业的言语-语言治疗师的指导,同时也可以改善教育与康复割裂的局面。另外,在一些高校已开展了关于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的专业,加强与高校的和做能够获得专业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指导,同时,高校开展的语言康复是从教育训练的角度起步,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去找到合适的语言康复方式。

(四)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培训。当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语言治疗师的资格认证制度,相应的培训机构也还正在发展之中,语言康复师的短缺与需求的矛盾在近期内还会继续存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资金支持,开展了各类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学校要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借鉴其他学校康复的经验。同时,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机构以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既要注重对特殊教育教师理论知识也要兼顾教师的操作技能,在未来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中应向“双师型”的转型,既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又具备康复训练技能;既掌握教育学相关知识,又了解多种特殊儿童康复知识。

特殊教育训练内容篇5

毕节学院面临着所有新建本科院校所面对的困境,如何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挑战中准确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毕节学院作为省地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始终围绕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服务地方的办学路径。特殊教育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从业人员有较强的技术性要求。这些都驱使着特殊教育专业要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依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人才的培养。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具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具备发展空间的大学四年制本科应用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主要为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班、特殊教育康复机构、福利院、社区等单位提供特殊教育师资力量。

二、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

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是在国家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虽然发展的势头强劲,发展前景明朗,但依然存在着不足。(1)专业开办历史较短,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不足。关于人才培养的规格、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有待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不够健全;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模式有待提升;(2)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规模缺乏科学性。为了快速解决特殊教育人才需求的缺口,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盲目地大规模招收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从2008年开办特殊教育专科专业至今,已经毕业特殊教育专业学生233人,特殊教育专业辅修学生120人,其他同类学校的招生规模远远小于毕节学院。(3)高素质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表现为:师资数量不足,生师比不合理;师资流动性过大;学历层次不高,高学历人才匮乏;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比例小;学科背景结构不合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科研方向不明确,科研能力不足。(4)特殊教育专业学科发展方向不明确。既要顺应国际国内特殊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强调前瞻性,又要考虑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实现引导性,更要立足毕节试验区的实际情况,力求实践性。

三、促进特教专业发展,加强师资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考

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建设高效一流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必须加大自身的建设。

(一)培育符合毕节学院特殊教育发展的专业方向群

纵观国内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经验与规律,培育符合毕节学院特殊教育发展的专业方向群将是形成自身的特色的重要突破口。依据试验区特殊教育的发展境况以及毕节学院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毕节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形成了以“服务+实训”为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方向,并逐步形成专业方向群。主要形成了以特殊教育专业、康复训练专业、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与教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方向群。

(二)构建与完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支撑,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传统的高校特教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1)重理论轻实践;(2)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3)课程内容孤立,缺乏整体优化;(4)课程类型单一,课程结构比例不协调;(5)课程设置忽略了学生个人的发展。毕节学院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在特教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注意课程的基础性、系统性、师范性、前瞻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课程设置要体现出模块化、弹性化、个性化、以及具有层次性。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按照公共基础课——师范课程——专业课程三个逐级深入的层次进行[6]。根据应用型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模块,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形式来增强课程模块的弹性,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未来职业选择的需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实践操作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培养出优秀的特殊教育师资人才不仅需要系统而完善的课程设置,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之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特殊教育工作较强的技术性和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较高要求,都迫切要求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1.改革教学方法,破除“灌输式”教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主要以“授”——“受”的方式进行,教师仅注意将知识进行讲授,强行要求学生囫囵吞枣式地接受。在此种教学方法之下:一方面,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形式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积极性弱。另一方面,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缺乏认识,也无法理解知识的内在涵义,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破除“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使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发散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职业取向,进行分层式教学。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试验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达到树立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认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其探究能力的目的。

2.推广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特殊教育专业的临床性较强,需要呈现较多的素材以深化学生对特殊教育对象的认识,多媒体的音影设备正是呈现这些素材的最佳载体。传统的“纸笔”模式靠教师进行板书和挂图、模型等手段无法适应当今大学生的认知模式,也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互动性更强,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切换便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教学实践,强化教师基本功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与教学基本功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其教学基本能力。一是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学术报告、一线教师经验分享等形式的学术活动;二是强化特教实践教学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手语、盲文、康复训练技术等;三是通过微格教学与课堂教学模拟活动,加强学科教学及教师基本功能力的培养;四是加强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实践的见习与练习;五是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四)构建高水平的专职师资队伍

通观国内特殊教育高校发展的规律,高水平的专职师资队伍是保障培养优秀特殊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兴办较晚,平台搭建有待完善,构建一只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职师资队伍是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努力方向。为此,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将从如下方向着手:(1)积极引进师资,合理调整生师比。(2)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环境,提供教师发展平台与空间,营造和谐人本的工作环境等措施,提高师资的稳定性,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与创造性。(3)完善师资进修方案,通过学历进修、西南大学对口支援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4)优化职称结构,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高级职称教师转入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学与研究等途径,逐步提高高级职称的比例。(5)优化教师的学科背景,重点引进具有特殊教育与康复学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6)完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方案,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7)明确本学科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特殊儿童认知行为研究),制定相应的科研奖励政策,注重营造学术氛围,为教师搭建便利的科研平台,鼓励教师进行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促进教师跨专业的合作,以研促教,提升特殊教育专业的层次和社会声誉。

(五)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是保障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赋予教师更多的自,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兴趣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定期举办各种师生交流活动或学术讲座。积极推进学分制和职业方向选择制,依照学生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职业方向课程。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让师生能够充分参与教学管理与评估,实现共同成长。再次,建立灵活高效的生态化教学考核体系,能全面反映学生整体能力与素质。最后是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六)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与实验室的建设

特殊教育专业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实习实训基地与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确保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是体现以“服务+实训”为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措施。毕节学院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具有如下功能:(1)专业实践教学的功能。(2)教研相结合的功能。(3)服务社会的功能。(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功能。(5)毕节试验区资源中心的功能。结合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共建成了听力康复实验室、音乐治疗室、手语翻译实验室、蒙台梭利实验室、感觉统合实验室、视力检测实验室等实验室。并建成了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承担毕节试验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此外,毕节学院计划兴建认知训练室、言语康复训练室、动作康复训练室、心理辅导室等实验室,并将建成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实习实训基地。同时,积极加强与地方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的合作,设立多家实习实训基地,并争取在更大范围内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

四、加强和完善毕节试验区特教师资职后培训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存在着如下问题:(1)特教师资欠缺,教师数量不足;(2)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专业素质水平不高;(3)特殊教育教师跨专业、跨学科、跨残疾类型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4)特殊教育对象结构性变化之下的教师教育转型困难;(5)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6)科学研究能力不足,研究层次不高;(7)教师学历层次不高;(8)教师专业背景不合理;(9)教师年龄与职称结构不合理。

通过对国内其他特殊教育学校职后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职后培训存在如下问题:(1)职后培训的机会少,覆盖不全面;(2)培训层次较低,以校本培训居多;(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实用性不足;(4)理论知识培训居多,实践技能培训较少;(5)短期培训居多,长期培训较少;(6)培训考核缺乏,培训效果不佳;(7)培训形式单一;(8)职后学历教育缺乏特殊教育专业。

毕节学院特教师资职后培训基地的建设思路:(1)建立一支业务素质优良、稳定的师资培训队伍。(2)依据毕节试验区的特殊情况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培训形式,培训基地应可以提供校本培训、短期培训、脱产培训、函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非特教专业毕业教师培训、特殊教育高级研修班及其他培训形式。(3)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与评估体系,保障师资培训的效果和质量。(4)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教材的开发。(5)构建系统丰富的培训课程,如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6)发展学历提升教育,提供专升本、函授、特殊教育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历教育培训服务,并创造条件发展特殊教育的研究生教育,满足提升毕节试验区特殊教育教师学历层次的需求。(7)建立资格证书制度,对于参加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教师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8)依托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平台,着力打造以特殊教育实践技能培训为特色的培训服务,提升特教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特殊教育训练内容篇6

【关键词】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特殊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的受教育权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关注与支持,而送教上门作为残疾人群体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推动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实施。送教上门实践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教育活动,其实施的对象通常是重度和极重度残疾儿童和少年,其目的是充分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为其家庭的良好生存与发展提供帮助。

一、目前我国送教上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在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下,全国各地的送教上门实践工作已经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送教上门的实施效果。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送教内容单一。综合来看,我国各地送教上门工作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方面,二是家庭干预方面。但是这些内容都比较单一,不够丰富,目前已经无法满足不同情况送教学生的学习需求,整体的送教效率不高。如在课程内容方面,送教的课程内容一般以学科为主,而缺少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语言交流等内容的教学。在具体的送教上门实践中,缺少心理支持。同时送教的内容还包括对家庭的干预和指导内容,有的孩子家庭经济困难,而家庭的关系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送教学生的发展。目前不少残疾学生家庭都缺乏对送教上门的系统支持。因此送教上门在家庭干预方面的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二,师资力量不足,送教辛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送教上门实践工作的执行者,但是现在特殊学校的部分学科的教师专业素质和实际教学能力存在问题,这是直接影响送教上门质量的要素。现阶段,在我国各地的送教上门工作中,其师资队伍能力薄弱依然是重要的原因,他们虽然有专业的特教知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但是对送教上门的有效性还是难以做到。

第三,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在送教的次数方面经常出现不足的情况,这样就不能满足残疾少年儿童学习的需求,而这一现象与具体采取的送教上门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二、我国送教上门实践的有效措施

(一)丰富送教内容

针对送教内容单一的问题,参与送教上门的教师要尽可能地为残疾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笔者认为,由于送教对象的特殊性,在课程学习方面他们必定也有着特殊的需求,这就决定了送教的内容不能仅仅是普通的学科课程教学。如针对有生理方面残疾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相对应的医疗服务和康复训练。具体来讲,以康复训练为主,送教团队中的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对重残儿童、少年制定个性化的身体康复计划,在送教内容方面除了要提供语文、绘本阅读、数学、音乐等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的授课服务,还要结合少年儿童实际的残疾程度为其提供一定时期的自我康复训练方案,鼓励他们努力克服身体上的缺陷,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提升其社会适应性,逐渐走出因身体残疾而造成的心理阴霾。上述做法是对医教结合理念的充分贯彻,让送教上门的教育效果大大提升,也让残疾孩子们更加乐观地看待人生。

除了身体方面的康复训练外,教师还要关注送教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因为送教上门的首要任务并不是让学生学到多少课本上有的知识,而是要让残疾学生学会自我照顾,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教师或医务工作者应该将送教儿童看作一个完整的人,在完成基本的生活指导、知识教学后,还要为其提供心理、德育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其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优化师资保障

参与送教上门的教师队伍中不能仅仅是普通的学科课程教师,还要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为此,各地要着力打造以特校教师为骨干,普特教师、残联康复员共同参与的专业化送教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分批分时段进入送教学生的家中,进行现场的指导,转变家长对送教上门的态度,积极配合送教教师队伍,全方位提升送教上门实施特殊教育的能力。

(三)科技助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特殊教育训练内容篇7

 

2014年9月,我校按照招生规章制度新招了两个一年级平行班,学生入学后主管这两个班的两位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小一(2)班实施所有家长陪读的策略,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针对性地语言矫正以及接受专业性地康复训练等。因为本班有12名学生,其中7名自闭症儿童,1名脑瘫,1名智障,3名先天愚,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是他们共有的特点,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点。从新生情况来看,他们比往年学生的残疾程度更严重,很多学生无法独自安坐在座位上,并且与他人的交往能力都较弱,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几乎为零,这也是我们让所有家长陪读孩子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

 

下面就家长陪读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切体会谈一下有关方面的内容。

 

一、陪读的定义及陪读的规章制度

 

第一,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从广义上讲陪读是从生活到学习,家长全程参与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或一般家长所说的陪读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请的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而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陪读的定义是综上这两种,接受老师的正确引导,学习正确地训练指导,友好地与老师互动等等,达到家校共融,互助教学,孩子受益的一种良好行为。

 

第二,安全第一课及开学家长会。

 

只有家长首先自信,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那么孩子才可能真正自信起来,你付出的越多孩子的收获会更多。

 

一是要求严格按照作息时间上/下学,杜绝迟到、早退。

 

二是要求服从班级规定。

 

二、特殊学生症状类型及表现

 

自闭症指的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口语和非口语交流、社会交流的发展性障碍、一般发生在3岁之前,对个体的教育表现有不利影响。其症状有:重复性活动和刻板动作、反对环境变化或者日常生活秩序的改变,对感觉经验有异常地反应。

 

症状表现:一是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二是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三是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四是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五是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六是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七是情绪不稳,自控力差;八是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九是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三、陪读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案例及方法

 

案例:“小树苗”的基本资料和训练效果。

 

第一,基本资料:小树苗,女孩,7岁,诊断为孤独症。入学之前没有发音能力,目光对视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第二,训练目的:先要会发音,训练说话时灵活地控制气息的运用;增强语言的清晰度及连贯性;改善发四声音调现象,能主动表述自我需要。

 

第三,陪读家长学习训练的具体内容。

 

一是呼吸气及气息运用训练。如吹气球、吹喇叭、吹泡泡、用吸管喝水、用吸管吹或吸乒乓球等,进行气息练习。让其每天坚持跑5-10分钟,双脚起跳100次,多做一些增加肺活量的游戏,以增加她的肺活量,改善声音小、吐字不清等因肺活量不够而导致的问题。

 

二是说儿歌训练教她说简单的儿歌。

 

第四,陪读家长在家训练作业指导。

 

1.日常生活训练法

 

把语言训练融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主要靠家长的参与来完成,生活中要带孩子做什么就说什么,做到生活即是训练、训练即是生活。

 

2.情境训练

 

情境训练是为了使她在所创设的环境中愉快地接受训练,提高主动表达能力而有意创设的。如开展吹蜡烛比赛,是在比赛中练习气息的控制。

 

第五,游戏的方法。点兵点将游戏;拍拍操迅速反应游戏;指认物名游戏训练;

 

第六,记忆模仿法。

 

如在训练“你叫什么名字”时,可先让其模仿“我叫***”,等到她理解句意之后再提问“你叫什么名字”,让她主动说出。

 

第七,训练结果。

 

经过训练,“小树苗”可以说单字,而且可以说一句话:“郭老师,早上好!”(虽然是断断续续表达出来的)但是一个学期的训练就达到了如此效果,这是最成功的一个语言训练。

 

四、陪读家长心得和体会

 

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细节存在其中,你注重它的存在,就等于得到了成功的钥匙;你轻视它渺小,就注定与失败结缘。我陪读了我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了更大的自信,我的孩子更加顽强,更有进步了。

 

我作为陪读的家长真切感受到了老师的善良、耐心,更主要的是专业指导,通过我的学习,我的孩子虽然自闭但是他能通过妈妈的言语和肢体动作,在为他做榜样,同时我也让他懂得感恩,感恩教师。

 

只有细心,才能注意到细节。之所以称为细节,就是由于它存在于事物的细致微妙之处,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但往往起主要作用,决定事物的成与败。

 

为孩子把舵是我们的天职,我们的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重点是我们用没用细心,去观察细节,把握细节。

 

命的好与坏不重要,因为只要坚定信念,它可以转变。算命的目的就是要预知前程吉凶,好的,取其精华,不好的,想办法去其糟粕。

 

我们还要继续陪读,因为我们收获了……这些都是家长的肺腑之言,通过一学期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家长的变化和班级浓厚的竞争、学习、训练氛围。

 

总之,特殊教育的特殊性给与了我们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特殊的教育对象,面对孩子们那无声的痛苦;面对孩子们那无助的表情;面对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我们为之心酸、我们为之惆怅、我们为之沉思。他们同样有一颗颗幼稚的童心,他们的幼小心灵惦记的是老师的爱河,他们希望幼小的心灵得到老师的呵护、老师的教育培养。感受着孩子们的残缺心灵,我们必能做到的是搞好特殊教育工作,切合实际进行教学实验、摸索、总结。为了学生为了事业我投身于教育中,从中汲取精华;从中摸索规律;从中探讨陪读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特殊教育训练内容篇8

一、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教学内容繁杂,学习能力有限

高职特殊教育专业设置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等多门课程,且多涉及特殊儿童,枯燥晦涩的理论教学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手语》课程因词汇多、内容丰、关联少,部分词汇手势相近易混淆,部分词汇无规律熟记难,对初学手语的学生来说不容易。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语学习难度。

(二)教材开发难度大,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专业手语教材匮乏是影响手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原因在于手语教材开发难度大、专业人才匮乏。由于手语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特殊性,因此手语教材的开发也须由专业素养高、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完成。但特教人才本就稀缺,更别说专业的研发团队了。以致我国手语教材陈旧单一,多年未能有效更新。时代的变迁、特教的改革急盼手语教材的革新。

(三)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方式的冲击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冲击,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微课、mooC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特教领域,手语教学也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讲练习的方式,逐渐被多媒体教学取而代之。

(四)传统观念影响,手语教学愿望不强

部分人对聋人的“歧视”导致其对特殊教育、手语教学产生偏见。有学生及家长认为聋人数量有限,特教就业狭窄,前景堪忧;有家长认为聋人不健全,进入特校工作会影响子女身心健康,不愿意让其选择特殊教育或手语翻译专业;有人认为正常人以口语交流,两年学习并熟练运用手语存在难度。这些传统观念造成社会将特殊教育置于“底层”。

(五)课堂教学为主,缺少手语实践机会

缺乏实践机会是学生手语沟通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我国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升实践技能。但特教专业学生的见习实多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多集中于特校、福利机构、培训学校,学生见习多实习少,听课多交流少,且部分学生因为胆小、自卑等因素,根本无法主动与聋生进行手语交流,开展手语教学困难重重。因此,高职特殊教育专业不仅要重视手语基础知识学习,更要增加手语实践机会,重视手语技能的长期培养。

二、手语教学优化策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目前全球聋人超过六千万,数量仍在持续增长。渐长的聋人数量使与特殊教育相关的职业日渐兴盛,特教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逐渐拓宽至政府机关、特校、电视媒介、企业特殊人群产品研发部门、残疾人福利(康复)机构、银行、医院、旅游景区等领域。其中手语翻译的就业早已拓宽至公安、新闻、大型活动以及医院、景区等窗口单位。2008年奥运会期间需要900名手语翻译,专业翻译不到一百人。近年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我国举行,高水平手语翻译人才的缺失已无法满足当前需求。“特殊教育就业前景堪忧”的传统观念早已过时,当下手语教师、手语翻译非常紧俏,社会应更加关注特殊教育,鼓励学生选择特殊教育,扎实练就手语技能。此外,高职特殊教育专业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手语》课程目标,注重学生手语实践能力培养和手语沟通能力的提升。

(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手语教学内容的整合应注重整体性、实践性、时代性。首先,要注重句子、文章的教学。手语词汇是句子、文章学习的基础,但手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手语沟通能力,因而应侧重句子、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在短文与对话中提高手语,更要关注日常手语的练习。其次,要注重与时代结合。社会的发展衍生出“房奴”“互联网”等新词汇,因而手语教学应使用准确、形象的手势巧妙表达“精髓”,并将新词汇普及应用于日常手语交流。关注新词汇产生、旧词汇消亡问题,更新手语词汇,方可适应岗位和社会需求。此外,高职应适当增加手语课程门类和学时,如增设《聋人自然手语》《聋人与社会》等课程。

(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应与特殊教育相互渗透、衔接,从教学方法入手改善手语教学质量,融入情景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手语学习兴趣。如教师设置故事场景和大致情节,学生分组练习,拓展故事内容;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发挥主体性和团队智慧;教师亦可采用看图说话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构建故事情节,通过道具、手语等辅助表演,活跃课堂与思维,提高学生手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邀聋人参与手语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手语交流氛围。

(四)加强人才引进,关注教师培训

现有高职手语教师并不能满足手语教学需要,社会存在手语技能高、学历层次低,学历层次高、手语技能低的尴尬局面。因此,高职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人才引进,鼓励有手语经验的人才参与手语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要加强手语教师培训。应协调把握好教师的培训时间与培训质量;邀请手语名师来校兼职,加强聋人手语的实践培训,鼓励参与主题演讲、手语翻译等实践活动,加强手语实践能力培养;要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构建国际化、专业化的手语教师队伍。第三,营造聋人生活学习的氛围,促使教师、学生将聋人的自然手语与《中国手语》融汇贯通,生动手语课堂。

(五)多方联动,开发校本教材

高职应联合教育、残联、行业、特校和聋人代表,组建手语教材研发团队,开发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岗位特点的手语校本教材,如《常用手语》《媒体手语教材》《汽车手语》等。教材中设置手语演讲、情景剧表演等训练内容,注重对手语表现力和翻译能力的培育。

(六)深化校企融合,增加手语实践运用

高职应多与医院、景区等窗口单位和福利康复机构、企业、特校联系,组建专家委员会,了解岗位需求,灵活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内容;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和联合办学,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学生实践及就业机会,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跨越式发展。

(七)“双证”考评,提高手语综合能力

特殊教育训练内容篇9

1.脑瘫:指的是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他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

2.视力:是眼睛在一定距离内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分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视野)。

3.视野:指眼睛固定注视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4.视力残疾:(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规定)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5.功能视力:是指在周围环境中能利用的剩余视力的程度,功能视力与生理视力不一定吻合。功能视力(对生理视力的发挥),生理视力(固有的视力但不一定发挥)

6.定向:指个体借助视觉以外的感觉,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及和其他物体间关系的活动。

7.行走:是指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活动。

定向与行走是两个既不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不能定向就不能行走。

8.盲态:又称盲相,指视力残疾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造成的在身体姿态和运动方面表现出的一种外部状况,主要包括行走时的异常状态和重复性呆板动作。

9.盲文:凡是盲人使用的不同于明眼人使用的文字都叫做盲文,包括点字形式的和非点字形式的,所以,盲文是一种泛称,点字是一种专称。

10.什么是随班就读?(重点掌握)

答: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育形式。

1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重点掌握)

答:所谓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所谓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各个属性的整体、全面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对感官感受到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我们可以把感觉看成是知觉的前奏,或者说,当把感觉和知觉都看作是认识过程的话,感觉是开始的过程,而知觉则是它的继续,它们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12.什么是记忆?(重点掌握)

答: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或者说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

13.智力落后儿童的记忆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各是什么?(重点掌握)(识记、材料处理、目的性、意义识记)

答:①识记缓慢、保持差、再现不完整

②识记材料的处理存在困难

③记忆的目的性欠缺,有意识记差

④意义识记差,机械识记相对较好

14.智障儿童记忆缺陷补偿与训练的原则:(重点掌握)(提高水平效能、排除干扰、两规律、联想、多感官)

答:①提高弱智儿童的心理动力系统水平和效能。

②帮助弱智儿童排除学习与记忆的干扰。

③按照复习的规律指导学生复习。

④利用迁移规律。

⑤利用联想进行识记和回忆、追忆。

⑥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复习。

15.如何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重点掌握)

答:①教师讲课要放慢速度,注意拓宽弱智儿童的注意范围(拓宽注意范围,讲课放慢速度)

②提高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提高兴趣,教学方法多样)

③激发学习动机,排除注意干扰(激发动机,排除干扰)

④培养注意力要和教学组织纪律结合起来(与教学组织纪律结合起来)

⑤要防止弱智儿童过分疲劳(防止疲劳)

16.多动症与注意障碍有什么关系?多动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请予以说明。(重点掌握)

答:多动症与注意障碍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但又难以截然分开的概念。

多动症是指在学前期即已发生的比同龄儿童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任性、冲动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多动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下列四个方面:

①注意障碍。注意障碍是多动症的首要症状。这类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不符合实际年龄特点。

②活动过度。这类孩子不论在何种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状态中。

③冲动任性。这类孩子由于自控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是生非。

④学习困难。这类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教室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

17.智力障碍儿童语言缺陷有哪些共同特点?(重点掌握)(智障儿童语言特点:少、晚、差、不准)

答:①言语发生晚,表达能力差,常常言不达意

②词汇贫乏,语法简单

③发音不准,吐词不清

18.如何使用教育措施发展智力障碍儿童言语?(重点掌握)(智障儿童言语培养:活动、条件、气氛、各科、教师家长)

答:①开展适合他们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以期丰富他们的词汇(开展活动,丰富词汇)

②积极创造条件,让弱智儿童有充分交往的机会(创造条件,增加交往机会)

③营造一种鼓励气氛,使儿童敢于问题和建议,敢于寻求帮助(营造气氛,鼓励发言)

④各科教学均有发展弱智儿童言语基本任务(各科教学有任务)

⑤教师和家长都应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家长)

19.智力残疾儿童有哪些主要特点?(掌握)

答:身体特点:智力落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与普通学生比较,没有表现出名次按的差距。

心理特点:

①感知方面: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范围狭窄、感知信息量少。

②记忆方面:识记速度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记忆的目的性差,选择功能薄弱;缺乏有意义识记能力,主要是机械识记。

③语言方面:随智障程度发展,语言发展缓慢,词汇量少、句式简单,句法不准,大多伴有言语障碍。

④思维方面: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乏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

20.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按照什么程序进行?(掌握)

word/media/image1.pngword/media/image1.pngword/media/image1.pngword/media/image1.png答:课的类型不同,具体的步骤会有所区别,课的内容不同,具体的步骤也可能有所区别。如新授课往往遵循下列步骤:复习旧课(检查复习)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21.怎样理解特殊儿童的发展限度?(掌握)

答: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限度:我们认为,智力落后儿童具有可发展性,并不表明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不表现他们也能和常态儿童一样会获得高度的发展,并达到正常人的标准。如果那样,他们就不会是智力落后儿童了。也就是说,智力落后儿童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技能,但是高水平的概括、抽象能力差,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平。

22.为什么说特殊教育是特殊的?有哪些具体表现?(一般了解)

答:从教育三要素的角度,特殊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受教育者是特殊的,它的某些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有特殊之处,教育者——教师虽然不是特殊的,但对他们的要求和普通教育教师比较,也有独特之处。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教育教学措施、方法的特殊性

(3)对教师的独特要求

除上述从教育三要素的角度,特殊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之外,在特殊教育的任务和实现任务的途径等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4)培养、塑造和缺陷改变并存

(5)对发展环境的独特要求

23.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水平为什么低?(重点掌握)

答: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实际上是和自己具体的经历有关,记住的具体形象就代表了事物的本质特征,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他们很难从本质上去把握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从变式的角度来理解事物的关系,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质量大为降低。

24.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有哪些具体的特点?请分别详细说明。(重点掌握)(思维特点: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四缺乏)

答:①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

②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

③思维缺乏批评性和独立性

25.简述如何对智力障碍儿童思维进行培养。(重点掌握)(思维培养:发展言语、培养观察能力、表象、教学中加强训练)

答:①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言语

②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观察能力

③表象的内化和改进

④在教学法中加强对智力障碍儿童思维的训练

26.简要说明智力落后儿童的情感特点有哪些?(重点掌握)(智障儿童情感特点:不稳定、不深刻、不一致、控制差、高级情感发展慢)

答:①情绪不稳定,体验不深刻

②情感体验的强度与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强度不一致

③控制情感的能力差

④高级情感发展缓慢

27.智力落后儿童有哪些基本的情感需要?(重点掌握)(智障儿童情感需要:安全、爱、接纳尊重、成功、独立、参与社会活动)

答:①安全的需要

②接受抚爱的需要

③有被接纳和尊重的需要

④有求得成功的需要

⑤有独立的需要

⑥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

28、怎样理解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掌握)

答:目标量由特殊教育需要的程度或难度所决定,它也由学生相应的基础量来决定。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目标量必须是高于或稍难于基础量的;同时,目标量又是学生经过训练或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完成或达到的量,即目标量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同时,它又有实现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29、书写教学目标时,描述语言应注意什么?(个别教育计划中的教学目标的描述有何要求?)(一般了解)

答:一般情况下,书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

①要描述结果,不描述过程

②可以给出具体的目标量

③可以在目标中更具体地给出评价或通过标准

30.简要说明影响智力落后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重点掌握)

答:①遗传因素的影响。

②家庭环境的影响

③学校教育的影响

④社会的影响

31.什么是兴趣?兴趣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基本结构?(重点掌握)(兴趣类型:时间、内容、倾向性、发展水平)

答:兴趣是人对认识或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倾向,它促使人们对某种事物有限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

①以时间的长短来看,可看成由短暂的兴趣和长期的稳定的兴趣构成。

②从兴趣的内容来看,可看成由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构成。

③从兴趣的倾向性来看,可看成由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构成。

④从兴趣发展的水平来看,兴趣可以分为三个水平:初级水平、比较高级水平(乐趣水平)、高级水平(志趣水平)。

32.智力落后儿童的兴趣有哪些特点?(重点掌握)(智障儿童兴趣特点:单调、稳定性差、物质兴趣主导、直接兴趣优势)

答:①兴趣单调,范围狭窄

②兴趣的稳定性较差

③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

④直接兴趣占优势,间接兴趣发展缓慢

33.简述情绪和行为异常儿童的定义和特点

答:从操作的角度看,情绪行为异常就是指:儿童长期存在的能影响自己发展或他人的情绪行为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状态。

情绪行为异常儿童的特点:

1击行为②自伤行为③多动行为④秽语综合征⑤强迫行为⑥退缩行为⑦不良迷恋

2

34.如何理解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的目标?(重点掌握)

答:①发展智力落后者的身心机能,克服其身心缺陷,这是一个总目标。

②自我服务

③社会适应

④劳动和职业技能

35.智力障碍教育的三重任务:(重点掌握)(智障教育三任务:传授知识、培养品德、矫正补偿缺陷)

答:①担负着给学生传授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任务。

②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任务。

③还担负着矫正和补偿学生身心缺陷的任务。

36.教学原则的涵义是什么?(重点掌握)

答: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以及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具有人为性。同时,也是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的,这样对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制定的教学原则是否科学恰当。因此,要制定智力落后教育的教学原则,首先要研究、把握智力落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37.为什么说制定智力落后教育的教学原则是必要的?(教学原则作为重要的教育理论的内容之一,是每一个要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掌握教学原则有哪些必要性:)(重点掌握)(理论与实践意义、管理水平、教材编写)

答:①学习教学原则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②提高管理水平

③规范教材的编写

38.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教学原则有哪些?(重点掌握)

答:从智力落后教育的特殊矛盾出发,所有类别、所有程度、所有学科、所有阶段的智力落后教育应遵循如下教学原则:①身心机技能协同发展原则②个别化原则③直观化原则④充分练习原则⑤积极创设情感情境原则。

39.个别化教学原则的涵义、提出依据,以及如何贯彻?(重点掌握)

答:个别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为每个儿童设计他们能达到或掌握的基本的学习量,然后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授之,以促其发展。

个别化教学原则并不是个别教学,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的教学要求,而个别教学则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两个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

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时一个层次的概念,如果硬要说个别化教学原则和个别教学有关系的话,那就是,个别化是由集体教学到个别教学的一种趋势而已。

提出的依据:源于智力落后学生的个别差异。智力落后儿童的个别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智力落后程度的差异②智力落后形成原因的差异③智力落后儿童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④学习能力的差异⑤需要兴趣的差异

贯彻本原则,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儿童在没有一定的准备之前,在学习上不对儿童做硬性的要求。

②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③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班级集体

④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组织课堂教学

40.直观化教学原则的涵义、依据,以及如何贯彻?(重点掌握)

答:直观化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采取各种直观的手段,丰富学生的形象、表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心智技能。

直观化教学原则的提出依赖于个体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

直观物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实物,模型,图形、图标,语言、动作直观

贯彻直观化教学原则应做到:

①研究智力落后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选择恰当的直观物

②使用直观教具的注意事项

③不能忽视语言、动作直观的运用

41.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注意事项是什么?(重点掌握)

答:①要注意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②提高教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要注意引发学生的动机: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情景时,应介入引发儿童强烈好奇的因素;尽量让学生自己尝试,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兴趣;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③使用小步子大循环的教学方法。

42.中度以上智力落后教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重点掌握)

答:中度以上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注意:

①教学过程形式的低幼化

②更多地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其中更多地使用正强化等方法和策略。

③要开展各种专门的训练

43.简述学习障碍儿童的定义和理解。(一般了解)

答:1988年全美学习障碍全国联合委员会的定义是:学习障碍系一个统称学习异常的名词,包括在听、说、读、写、推理、数学等方面的获得和使用上出现明显困难者。

关于学习障碍的操作性理解

①美国学者卡瓦勒等提出对学习障碍的操作性理解,将学习障碍的确认分为五步:

成绩不达标和能力-成就间的差异;

能力-成就差异集中于语言、阅读、书写、数学等领域;

聚焦于学习效率;

学习障碍与具体的加工缺陷相联系;

排除其他原因。

②国内有关学习障碍的定义

所指对象通常是以学习成绩低下为主要表现的学生,其共同特点是:

一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中的学习,最终导致学业不良。二是,这种不良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和教育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44.简述智力落后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重点掌握)

答:①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智力落后儿童的经验往往贫乏、智力破碎;智力落后儿童往往具有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

③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并且要突出强调课外辅导的特殊性;把校内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加强现场教学;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

④注意发展身心机能。教师要结合各科教学的特点,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身体运动能力的训练;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儿童的身体机能,发展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到专门为智力落后学生设立的特殊教育训练室内对他们进行身体机能训练。

⑤积极强化希望行为。树立榜样,加强示范,及时鼓励。

⑥矫正消退缺陷行为。针对问题说服教育,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使用行为矫正原理、方法进行矫正

⑦制订明确的课堂常规。

45.视力残疾儿童有哪些主要特点?(一般了解)

答:视觉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

①感知觉特点: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视觉表象缺乏、以偏概全、形象扭曲、空间知觉及定向能力差);听觉代偿能力得到提高(听音、辨音能力明显增强)。

②记忆特点:听觉、动觉记忆能力得到提高(集中、专注、长短时记忆能力强)。

③语言特点:点字盲文的使用是其书面语方面的最大特点;口语发展一般不存在障碍,但由于缺乏视觉经验,一部分盲生的语言会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语义不合的表达)

④思维特点:受感知觉不全面的影响,概念掌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蚂蚁、燃烧),易出现分析、推理、判断上的错误,但经过教育起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达到正常水平。

⑤情感特点:细腻易偏执、敏感。

46.智力落后教育备课的特点体现在哪里?其主要步骤有哪些?(重点掌握)

答: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实际上智力落后儿童学校(班)教师的备课过程和普通学校教师的备课过程是一致的,只是由于智力落后儿童在认识上的特殊性,才使得教师不得不考虑每个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不得不钻研设计新的教学内容等等。

①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②钻研设计教学内容。

③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

④选择制作教具。

⑤计划教学的全过程。计划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计划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每个内容的教学时间;计划结尾;估计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⑥编写教案。

47.智力落后教育常用和特殊的教学方法有那些?(重点掌握)

答:智力落后儿童学校(班)常用的一般方法与正常儿童学校教学所用的方法是相同的,它包括讲授法、参考法、练习法、观察法、演示法等等。

此外,在智力落后教育中还有一些针对智力落后教育的实际而采用的特殊教学方法,即游戏法、任务分析法、逐步养成法、情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

48.智力落后早期干预的内容有哪些?(重点掌握)

答:早期干预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与鉴别、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

49.行为矫正中常用的几个基本原理。(重点掌握)

答:①正强化原理

②消退原理

③惩罚原理

④相互抵制原理

50.行为矫正的几个主要策略。(重点掌握)

答:①逐步养成策略,又称塑造策略。其主要意义是指连续强化与终点行为有关的一连串反应或行为,最后塑造出新行为的方法。

②逐渐敏感策略,也称系统脱敏法,主要用来矫正智力落后儿童对事物过于敏感的行为,如惧怕行为(惧怕狗、老鼠等)。

③代币制

51.智力落后儿童的行为教育的涵义是什么?(重点掌握)

答:所谓智力落后儿童的行为教育就是指针对智力活动、感知肌能活动、生活自理行为、交往行为、劳动行为等行为内容开展的教育。

52.学习障碍儿童有哪些主要特点?(掌握)

答:学习障碍儿童的身体形态、素质等方面没有什么可以探讨的特点,其特点主要在类型表现不一样上。

①视知觉异常。主要体现在阅读、计算时把一些相近的字词混同。如把天和夫、大和太、于和干等看混,看书跳行、跳字,看成镜影文字等。

②听知觉异常。不能再短时间内分辨出听到的声音,尤其是相近的音。如三和散、山河删等。

③协调异常。表现在一般的协调和听-动协调、视-动协调各个方面。如“向右转”等做不了。

④书写异常。表现在不能写——肌肉张力掌握不了、视写异常和听写异常等方面。

⑤计算异常。加、减、乘、除都有异常的时候,如18加6是23,38加42是70,24减56是32等。

⑥注意过程异常。前5个方面实际上是认知本身,而注意过程的问题则是属于动力系统。这些学生常常表现为注意不集中、有多动想像和白日梦现象。学习的动力系统出

53.如何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障碍进行矫正?(重点掌握)

答: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障碍进行矫正,主要是针对其言语障碍的表现和成人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示范、指导和纠正的言语教育活动。

①提供语境

②提供轻松的心理环境

③器质性病变的消除

④开展针对性的矫正:构音障碍的矫正、声音障碍的矫正、口吃矫正

⑤综合施治

54.智力落后教育的教学原则的制定依据是什么?(掌握)

答:智力落后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智力落后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的反映,是智力落后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智力落后教育的教学原则至少从下列方面提炼:

①从智力落后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

②从智力落后教育的特点出发

③从智力落后教育的目的出发

④从智力落后教育的实践出发

55.试说明多动症的成因。(掌握)

答:①遗传因素。②神经发育损害和发育迟缓。③社会环境心理因素。

56.试述影响智力落后儿童言语发展的一般因素。(掌握)

答:①生理器官的成熟水平。②家庭的语言环境。③儿童的生活经验。

57.如何选择有效的强化物?(掌握)

答:①消费性强化物:你最喜欢吃什么或喝什么?

②活动性强化物:你最喜欢做什么?

③操作性强化物:你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和玩具?

④拥有性强化物:你喜欢拥有什么样的东西?

⑤社会性强化物:你最喜欢别人如何对待你?

58.确定智力落后教育的内容的原则是什么?(一般掌握)

答:①教学内容力求适应智力落后儿童的需要

②教学内容力求适应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阶段

③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照顾到智力落后儿童的经验

④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实用价值

59.如何使用游戏法和任务分析法?(一般掌握)

答:1.游戏教学法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教授学习内容的方法。教师把具体的学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吸引儿童的兴趣、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其中,游戏是形式,学习是目的;游戏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利用游戏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对游戏的特点和功能有所了解,对游戏的类型有所了解。

利用游戏教学法教学时应该注意:

①让智力落后儿童自由想象、自己动手,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性、独立性。

②教师不宜多讲,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自然探索中学习知识。

③对儿童要多加鼓励,以增强其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④给予恰当的指导和监督,以保证儿童以更大的努力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同时又要注意儿童的游戏中的安全。

⑤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都有表演的机会,切不要每次游戏都只让某几个儿童去表演而把其他几个智力较差的儿童置于一边而不顾。

⑥要因材施教,既允许智力稍好点的儿童超前做,又要让智力差、动作迟钝、腿脚不灵便的儿童重学或重做。

⑦也可适当地配合音乐进行,让儿童在轻松、和谐的旋律中完成游戏,这既学得了知识,又愉悦了儿童身心。

⑧教师要注意在游戏当中培养儿童爱护公物、互相关心、礼貌待人等的文明行为。

一般来讲,利用游戏法教学时,要确定游戏的内容,也就是将教学内容综合整理为游戏的内容,设计好游戏的步骤、游戏的角色及人员配备,准备好做游戏的用具。在做游戏时,教师要向儿童讲清游戏的名称,规则等,并且要对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纠正。

2.任务分析法又叫任务分析策略,是指在教学中把要学习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一个的步骤,或叫小步子,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步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教学中,当确定了某一阶段的目标后,就要对教学任务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分哪些部分或多少步骤,然后分步教学。在运用任务分析法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一是注意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亦即一小步一小步地分解与编排,必须服从于内容本身的系统性,而不是任凭主观想象来任意分解;二是注意儿童的接受性,对学习内容的分解要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轻度的智力落后儿童来说分解的步子可更细小些,如果某个步骤过大,就对这个步骤进一步分解;三是分解后,既可以从第一步做起,也可以从最后起步做起(从最后一步做起叫逆向接链法),还可以从中间的某步做起。

60.视力残疾儿童的教育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方法特点?(一般了解)

答:我国视力残疾儿童大部分教育内容和普通教育是相同的。不同的内容包括:①早期的方向辨别和定向行走训练②盲文的学习③生活能力的训练。

更多地使用口语。

教学原则:视力残疾儿童的教育除去要遵循普通教育的教学原则之外,还要遵循特定的教学原则。如要遵循多种感觉渠道综合利用的原则、教学过程与补偿学生的视觉缺陷相统一的原则、重视言语指导的原则等。

61.癫痫(2011考了)

癫痫是典型的抽搐性疾病,它可以通俗地被分为大发作和小发作,大发作时外观特征明显,病人常常在短时间丧失意识,会突然失去平衡,摔倒在地,有的人会牙关紧咬,口吐白沫,呼吸受阻(持续几秒到几十秒),全身抽搐,少到几分钟多到几十分钟,患者会暂时失去知觉。所幸的是,大发作之前大多有征兆,如有特殊的内脏感觉、躯体感觉,如脸发热、视、听开始出现障碍等。小发作只是暂时的意识障碍,但很快症状就会消失。大发作往往被看成是大脑深处的中央区放电向大脑两侧传播引起的,有时放电也会向一侧传播。

62.怎样治疗儿童多动症?(一般了解)

答: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教育训练、饮食疗法。

63.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它们有什么关系?(掌握)

答:一般情况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己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个体与环境岁之间关系的主观体验的反映。情感则主要用来描述具有稳定而深刻的社会含义的高级情感,它所集中表达的是感情的体验和感受。

情绪和情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情绪和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则是这一体验和感受体验状态的活动过程。它们均可在高等动物、婴幼儿、成人身上发生。

64.强化物的内涵是什么?(一般了解)

答:强化物是一种刺激,它对于行为的产生或巩固具有某种促进作用。

65.行为教育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意义何在?(一般了解)

答: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自理行为和交往行为的训练有着特殊的意义:

①它能促进智力落后儿童智力潜能的开发

②它能促进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肌能的发展

③是适应生活所必需

④为职业教育承担任务

66.你认为如何确定社会交往的内容?(一般了解)

答:广义的交往主要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等的交往。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人与人的交往。交往训练就是训练智力落后儿童发出和接受信息的技巧以及使他们接受有关的信息,即交往的技巧和交往的内容。分述如下:

①发出信息的技巧

②接受信息的技巧

③保持与终止交往的技巧

④有关交往的信息

⑤独立交往的技能

67.哪些方法可以同于儿童的行为教育?(一般了解)

答:行为训练的方法:①逐步养成法②游戏法③实际锻炼法

逐步养成法的基本实施方法是把要塑造的行为通过任务分析,分成一个个的步骤,即小步子,然后采用正向或逆向逐步强化的方法,逐步训练。

实际锻炼法法是指让儿童到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学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习得的行为很容易迁移。

68.智力落后儿童言语障碍的表现主要有哪些?(一般了解)

答:从宏观角度说,智力落后儿童言语障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语水平较低,二是言语过程有障碍(异常)。

①言语水平较低,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词汇、句子、语法

②言语过程有障碍:构音障碍、声音障碍、流畅性障碍

69.思考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障碍的可能原因有哪些?(一般了解)

答: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障碍的成因主要有下列三方面的原因:

①言语运动器官或言语运动系统的器质性障碍

②言语的非器质性损伤带来的障碍

③综合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

70.特殊教育的意义:(重点掌握)

①个体价值(内在价值):对特殊儿童内在生命价值的确认,对特殊儿童生命价值的发现,对特殊儿童生命潜能的发掘,对特殊儿童生命力量的发挥。

②社会意义:体现公民平等权利,标志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71.特殊教育的四个基本观点:(重点掌握)

①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有基本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

②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性要具体分析。至少要进行3方面的分析:首先区分各种特殊性中因果及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其次具体分析第二、三性缺陷中的主要缺陷和次要缺陷;第三,辩证看待残疾儿童的特殊性。

③要从发展的观点看残疾,认识功能损害补偿和康复的可能性。

④教育条件和后天环境在残疾儿童的发展中起重大的作用。

72.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意义:(重点掌握)

①通过早期教育可以尽早补偿残疾儿童的缺陷。

②通过早期教育,可以改变残疾儿童脑的结构。

③早期教育可以保护儿童心理活动尽可能正常地发展。

④残疾儿童早期教育可以使残疾儿童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73.国内残疾分类(七类):(掌握)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其中,每类残疾按其程度轻重分为4到1级。

7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所设的特殊教育处是领导管理全国特殊教育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其任务是:(掌握)

①根据国家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制定与颁发特殊教育的法令和法规、方针和政策,并监督、检查地方贯彻执行;对全国特殊教育进行调查差研究,总结交流经验。

②会同计划师范等部门制定全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包括特教师资的培养、培训规划;

③推动地方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督促地方制订特教发展规划并检查落实情况,对其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④制定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和审定教科书、教学指导书;

⑤制定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校舍建筑标准及教学仪器配备目录;

⑥负责安排国家队特殊教育的专项补助费。

75.相关法律中的特殊教育条款(掌握)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⑥《妇女权益保障法》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76.国外特殊教育的发展动向:(掌握)

①通过立法保障残疾儿童的权益

②早期干预越来越受重视

③积极推行回归主流教育

④家长的参与和家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⑤对残疾成因的社会生态学探讨引人注目

⑥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得到加强

77.中国现有的特殊教育服务机构:(一般了解)

①公办的有4个系统: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卫生系统、残疾人联合会系统;

②民办的有集体和个人办的两种形式。

78.特殊教育学校这种安置模式有哪些优缺点:(掌握)

(1)优点

①教师集中,有利于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

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齐全,各种资料多。

③学生集中,可随时受到各种针对学生特点的专门训练,尤其是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2)不利因素

①经费投入多,开销大

②学生费用高,家庭难以支付

③孩子上学远离家乡,农民家长心理上亦不易接受

④学校闭塞

79.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的关系(一般了解)

1988年全国首次特教工作会上:我国的特殊教育要“逐步形成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少年儿童教育的格局。”

三者的关系式互相依存又互相补充,同时也指出了一个地区要使残疾儿童教育顺利发展,必须3种形式并举,以办学校为骨干,校下辐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

学校要充分发挥专业设备齐、师资力量强的优势,改变过去单一教学的功能,承担起当地残疾儿童诊断鉴别、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以及随班就读的巡回指导的任务,并成为当地特教教研中心,特教资料中心,充分发挥对本地区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提高当地特教教学质量的作用。

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则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以特教学校为后盾,为依托,在当地使需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学,保证了义务教育的深入实施,是迅速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不可缺少的形式。

80.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重点掌握)

1.感知方面: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范围狭窄、感知信息量少。

2.记忆方面:识记速度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记忆的目的性差,选择功能薄弱;缺乏有意义识记能力,主要是机械识记。

3.语言方面:随智障程度发展,语言发展缓慢,词汇量少、句式简单,句法不准,大多伴有言语障碍。

4.思维方面: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乏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

5.智力落后儿童的个性特征:①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易受暗示,固执;②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感不稳定且调节能力差;③兴趣单一,稳定性差;④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自我观念消极;⑤原始性防卫机制占优势。

81.根据智力水平和适应性行为情况划分,我国智力障碍分级标准(掌握)

82.智力落后的病因:(掌握)

(1)生物学原因:

①产前原因:染色体异常、新陈代谢失调、头部异常、疾病感染、中毒与过敏反应、外伤及物理伤害。

②产程原因:难产、无痛分娩、产钳助产、吸引助产。早产儿、过期产儿、低体重儿出现智力落后高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产儿。

③产后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炎、脑膜炎、神经纤维瘤、颅内血管瘤等)、内分泌障碍、儿童精神病、外伤、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金属等。

(2)社会文化原因:“家族性智力落后”

①贫穷、②大家庭、③生育过密、④居住过于拥挤、⑤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精神或躯体病、⑥父母或其他子女中有轻度精神发育迟滞者、⑦父母的文化水平低、⑧生长在条件非常差的孤儿院或其他儿童保育机构。

83.智障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掌握)

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需要是全方位,作为最基本的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强化:

①感知技能训练

②社会适应性行为训练(1992年美国智力落后协会对社会适应能力所概括的沟通、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交技能、公共设施利用、自我指导、健康与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和工作等10各方面。)

③劳动和职业技能培养

84.视觉障碍对学生身心特点的影响(重点掌握)

①感知觉特点:感知(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视觉表相缺乏、以偏概全、形象扭曲、空间知觉及定向能力差);听觉代偿能力得到提高(听音、辨音能力明显增强)。

②记忆特点:听觉、动觉记忆能力得到提高(集中、专注、长短时记忆能力强)。

③语言特点:点字盲文的使用是其书面语方面的最大特点;口语发展一般不存在障碍,但由于缺乏视觉经验,一部分盲生的语言会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语义不合的表达)

④思维特点:受感知觉不全面的影响,概念掌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蚂蚁、蚊子、河流、云雾、倒塌、燃烧),易出现分析、推理、判断上的错误,但经过教育起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达到正常水平。

⑤情感特点:细腻易偏执、敏感。

85.视力残疾的分类(掌握)

86.视力残疾的鉴别:(掌握)

①观察②简易的视力测查:使用“e”字卡片;手指测试;实物测试;视野卡片检查。

87.视力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掌握)

①引导其正确对待残疾,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②训练和发挥其各种感官的功能;

③创设具有指示性的环境(环境适应);

④培养定向行走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安排补偿性的课程;

⑤掌握盲文或助视器具,提供适应性的信息传输方式。

88.视障程度差异对教学的影响(一般掌握)

①视障程度差异反映了视觉障碍对视觉功能影响的程度:视障程度越高,视觉功能则越弱,反之则越强。

②视障程度主要是通过视力的高低表现的。不同的视力残疾级别对盲生的生活、学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盲和低视之间的差别最显著、最突出。

③视觉是接受学习信息的重要器官,与全盲生相比,低视儿童能可通过视觉感知信息,可以直接使用汉字课本,采用视觉媒体等手段,这是他们与正常儿童相同之处;但是他们利用视功能有限度,看东西费劲,需借助于助视设备,同时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残余视力,这既不同于明眼儿童,有不同于全盲儿童的学习特点。可见,盲和低视之间由于视障程度的差异,它直接影响到教学信息的传输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到教学的计划、组织和管理。

视障时间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④视觉障碍发生时间的早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都有重要的影响。先天盲和后天盲,或者学龄前盲和学龄后盲对于外界事物感知、理解的范围和程度远不一样;同属于后天盲的学生,学龄前盲和学龄后盲因时间的差异,其习得概念和理解知识的速度也远不一样。

⑤有教师曾举例:“在几何教学中,提出三角形的高或中线、角平分线,后天失明学生能立即有感性认识,形成有关的图形概念,而先天失明学生要通过仔细全面地摸清凸图后,再通过教师逐点逐线解释,才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至于复杂的一些图形,理解起来就更困难。”因此视障时间也应是教学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面对同一班级中先天盲和后天盲的学生,教学的进度、教学的时限、内容的呈现、乃至教学具的选择都要有所不同。

89.学习障碍的鉴定(一般了解)

①智力正常;

②个人内在能力有显著差异;

③注意、记忆、听觉理解、口语表达、基本阅读技巧、阅读理解、书写、数学运算、推理或知觉动作协调等任一能力表现有显著困难,且经评估后确定一般教育所提供的学习辅导无显著成效者。

90.自闭症儿童的特征:(掌握)

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

91.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角色:(掌握)

①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评估者

②学生缺陷的补偿者和潜能的开发者

③学生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④更富有同理心和更具有合作意识与能力的人

92.教师的专业素养(掌握)

①专业态度:教育信念、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②专业意识: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况和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

③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

④专业能力:

教学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调控能力、操作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问题意识、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

生涯规划能力。

93.联系实际论述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掌握)

在充满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的特殊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特殊教育教师要求的条件更高、更多。

①特殊教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道主义精神:不仅需要具备一般教师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条件,还要具备对特殊学生的爱心,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热爱。

②特殊教育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平等的、全面的教育观,尊重差异的学生观,满足特殊需要的个别化教学观。

③特殊教育教师要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符合规定的学历,资格证书。

④特殊教育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宽广的学科知识,系统的专业理论,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

⑤特殊教育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平和与稳定的情绪,比较坚强的意志品质。

⑥特殊教育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信息素质,主要是对特殊教育前沿的信息把握,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

94.《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原则有哪些?(掌握)

①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②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

③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

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

④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⑤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

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⑥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在课程实施中,各地在使用国家课程方案时,可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特殊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性。

95.《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课程评价的要求:(一般了解)

①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②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评价应促进课程建设与发展

④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96.怎样理解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怎样理解它们和特殊儿童的关系?(掌握)

答:个别差异是指:个体生理或(和)心理上与其他人体比较时存在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对个别差异的分类,目前流行的是两类、三种分法,即个体间差异、群体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个体间差异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的生理、心理上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即个体之间的的不同。群体差异就是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

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个体间差异是人的多样化,个体内差异是人的个性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特殊儿童是个别差异的结果,是个别差异存在的必然产物。或者说,特殊儿童是那些个别差异达到一定标准的儿童,是在某些生理、心理指标上达到一定标准的儿童。

所谓的特殊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或者说,是指与教育密切相关的身心的某些指标异常或在常态以外的儿童。

97.你认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应注意哪些事项?(重点掌握)

答:①孤独症的训练比言语障碍的矫正难度还大,短期的训练不一定有效果。

②训练开始前,先要确定训练内容,然后找到训练的起点。训练的起点是通过观察来确定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孤独症的实际,否则,不仅会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带来反面的影响。

③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④要综合使用多种训练方法,同时,要把日常训练和学校的学习结合起来进行。

目前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安置方式主要是普通学校和有关结构。

训练内容:孤独症的教育训练内容非常丰富,学前期的训练内容主要集中在言语训练、生活能力训练、交往能力、感知机能训练、活动能力的训练等方面;学龄期的教育训练内容更多,除去上述内容之外,还包括有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98.为什么说特殊儿童的存在是客观的?(掌握)

答:①遗传变异的普遍存在性决定了特殊儿童存在的遗传基础

②环境因素是决定异常成为现实的另一基础

③生物自身的美学特性也决定了非常态存在的客观性

99.特殊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如何理解它的分类?(掌握)

答: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这个定义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在培养目标在既有一般目标,又有特殊目标;二是在教育措施或手段上既有一般的,又有特殊的;三是在教育的对象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①从广义和狭义特殊儿童的角度,把特殊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特殊教育。对广义的特殊儿童进行的教育就是广义的特殊教育,具体讲就是对各类身心发展异常者的教育。对狭义特殊儿童进行的教育就是下一特殊教育,具体讲就是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进行的教育,因此,又称作“缺陷教育”“残障教育”“残疾人教育”等。

②从特殊儿童的种类出发,把特殊教育分为不同种类儿童的特殊教育。如按照盲、聋、弱智、天才儿童等分为盲童教育、聋童教育、弱智儿童教育、天才儿童教育,等等。

100.特殊教育教师有哪些特殊要求?教师应该如何创造环境适应特殊儿童?(掌握)

答: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殊需求:

①要有正确的特殊儿童观和特殊教育观

②要有爱心

③要有比较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专业知识

④要有相应的能力

word/media/image2.pngword/media/image3.png特殊教育对环境的独特要求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必须首先创造一个环境,使这个环境先适应特殊儿童,培养起他们的知识、技能,然后再使他们适应常态的社会环境。这种独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间环节、即为他们创造的、适应他们的环境上。 

特殊儿童:(创造)环境特殊儿童(其他)环境

101.盲、聋等残疾儿童的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是什么?在今天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意义?(一般了解)

答:视觉器官或系统的组织或功能的损伤(使人们看不到或看不清外界事物)是盲的第一性缺陷,由此导致的视觉形象缺乏、盲态等则是第二性,及派生缺陷。

听觉器官组织或功能的损伤(使人们听不到或看不清外界的声音)是聋的第一性缺陷,由此导致的言语障碍、逻辑思维能力差等是第二性缺陷。

102.特殊教育学校如何与家庭合作?(一般了解)

答:学校和家庭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①在儿童家中的合作:在家中的亲子训练、家访、家庭训练

在家中的亲子训练:专业人员包括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到残障儿童家中对家长指导、对儿童训练。

②在学校的合作:家长学校、家长会、学校的公共活动

③在第三场合的合作。

指在家庭和学校之外场合的合作。像学校组织的远足、春游、秋游、赶海、公园游玩等,都是家长和学校沟通、合作的好机会。

103.特殊教育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中学校的责任:(一般了解)

①帮助家长度过心理难关

②传授有关特殊教育的理念

③传授相应的知识

④传授相应的技能和方法

104.为什么说特殊教育与社会的合作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然要求?(重点掌握)

答:特殊教育与社会的合作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①促使儿童社会化的因素具有多样性

②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作用

③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得社会影响无孔不入

④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影响着儿童的人格

105.特殊教育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形式和社会合作?(一般了解)

答:特殊教育和社会合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按照特殊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可以将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分做三个阶段,即入学前的合作、入学后(教育过程中)的合作和毕业后的合作。

特殊教育的具体合作对象包括:各级政府、普通教育机构、工厂、社会的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媒体以及医院,等等。

经济、法律、文化、就业的支持还不是具体的教育形式的合作,在社会与特殊教育的合作中还有一些具体的教育形式的合作:

①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进行联谊和共建活动,双方开展交流或共同开展活动,使特殊儿童从中学习常态儿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化。

②特殊学校聘请校外教师。

③特殊学校设置开放日,欢迎有关的社会组织、机构来学校参观访问。

④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如养老院、工厂、农场、研究所、电影院、博物馆、科技管等。

⑤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够教育、锻炼学生,促进他们更好地社会化,同时也是对特殊教育、对学校的一种宣传,能够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06、个别教育计划的内涵是什么?(理解记忆)

特殊教育训练内容篇10

【关键词】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训练误区

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目前已成为军事体育训练领域的热点和焦点,无论院校还是部队都在进行此领域的研究和训练尝试,某部还进行了“战斗体能”的试点;目前陆军提出了”强大体能与技能完美结合“的说法。这些都是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的集中体现,然而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是特殊的体育训练形式,要求集中体现实战化,所以训练容易导入误区,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相关概念辨析

(一)军事体育概念辨析。李之文教授主编的1997年版《军事体育学》,2014年版《军事体育理论》对军事体育的概念是这样表述的:军事体育是人们为国防安全和战斗准备,全面提高战斗力,而采取的一系列与战斗技能紧密相关的身体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特殊体育形式。原总参谋部军训部颁发,由林建棣、包瀛春教授主编的2012年版军队院校军事体育课程通用系列教材,将军事体育的概念表述为:军事体育是以增强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训练。可以认为,军事体育是身体练习为基本特征,以体能、技能和身心适应能力为基本要素,包括了军事体育学科理论、基础体能训练、岗位适应训练、实用技能训练、综合运用训练和体育锻炼等,构成了军事体育训练的内容体系。从上述表述不难看出,军事体育训练无论是以增强体质为目的,还是以提高战斗力为目的都是以体育的形式来实施的,这里就揭示出军事体育仍然属于体育的范畴,是一种身体训练。通过身体训练进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战斗力的目的。

(二)军事体育实战化概念辨析。军事训练实战化,从字面上理解是从实战出发进行军事训练。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就是使军事体育训练更加贴近实战,它强调的是军人身体训练与武器装备、战场环境、兵种岗位的有机结合。这里我们要认识到,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更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体育训练,必须是满足提高战斗力的体育训练,还必须是满足适合实际战场作战的体育训练。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的具体措施可以归纳为:结合战术背景展开训练;结合战场环境展开训练;结合兵种专业展开训练;结合携装携弹展开训练。

二、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的几个误区

(一)把训练当作战术演练。战术演练是在想定情况诱导下进行的指导和进行战斗方法的训练,是部队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基础训练之后实施近似实战的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较为高级的阶段。而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是为了提高军人实战化能力的体育训练。前者是综合性军事演练,而后者是基础性军事训练,二者所要实现的训练目的截然不同。然而,在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在日益被贯彻的情况下,在训练实施过程中,组训者会过分的结合战术,过分的结合战场环境进行训练,摆花架子,突出的主体不是体育训练,而是战术在训练中的实施过程,没有认识到军事体育训练只是提高身体战场适应能力的体育训练,违背了体育训练的宗旨,自然没有好的训练效果,也失去了军事体育训练的意义。

(二)把训练当成是纯粹的军事技能训练。军事技能从概念上理解就是完成军事任务的技术能力,这里强调的是技术,当然技术能力是在身体能力的支撑下完成的,军事技能范围比较广泛,一些对身体能力要求较高的项目可归纳为军事体育的范畴,比如各地、刺杀、攀登、定向越野等,另外一些军事技能训练如射击、投弹、驾驶、兵器操作等不属于军事体育的范畴。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应该是军事体能与军事技能的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不是一味的认为搞训练的实战化,应该是大量加入军事技能的内容进行训练,那样得出的效果绝不是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所需要的。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日常情况下的训练,不排除一些特殊任务的部队特殊训练,或一些部队特殊战备情况下的训练。

(三)把训练设计成极限体能训练。军事体育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培养军人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军事体育的实战化训练更是具备锻造战斗精神,培养军人血性的功能。然而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特别是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过程中,这种功能的发挥往往被扩大化。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武断的加大训练的强度和密度,使训练成为极限体能训练,没有遵循训练的规律,可能会造成训练大量伤病,甚至更严重的后果。诚然,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归根结蒂属于体育训练,体育训练应该是遵循科学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是更有利于战斗力的生成的。当然,这与培养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并不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合理设计出大强度、高密度的训练也是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不可少的。

(四)把训练当成单纯的体能训练。在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体能?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其实体能训练可以算是军事体育训练的一部分,指的是一些军事基础项目的训练。目前部队日常进行的可以看出是这种“体能训练”。不可否认,在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过程中,没有或很少结合兵种专业展开训练、没有或很少携装携弹展开训练,造成训练的实战化不够,会取不到预想的效果。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们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五)训练过于共同化。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容易搞成统一训练内容、统一训练形式、统一训练方法、统一训练标准的共同性训练,就是大家训练的内容大同小异,训练不能突出军兵种和部队特色,没有结合自身的作战任务进行训练。各军兵种作战任务不同,各战区部队所承担的战斗任务各有侧重,部队驻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各部队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也是不尽相同的。各部队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根据各自实际作战任务的特点,来组织进行实战化训练,避免训练过于共同化。当然这就需要训练组织者科学精细的去设计,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