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8:02

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篇1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为社会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依赖性不断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种发展的反衬之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却显得跟不上步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应用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相应的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需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发展非常快的学科,尤其是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之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对学科前沿技术进行关注,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这些前沿知识,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增长。但是,我们现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没有根据社会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更新,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也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可。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应用能力要求非常高,因为只有从业人员具备了相关的应用能力,才能够切实承担各种工作任务,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但是,很多学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理论素质的提升,而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使得学生难以快速地融入到岗位工作当中。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良好教学方法能够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科学,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影响下,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差、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低,因而教学质量较为低下,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计算机科学与计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1.及时更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

首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前沿内容予以不断地关注,然后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新,将学科前沿知识融进来,既能够让学生明白学科发展方向,又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提升其专业知识的新鲜程度,避免被社会淘汰。其次,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知识,另一部分为学科前沿知识,基础知识为固定的教材,学科前沿知识则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而随时更新,促进教材内容的时新性。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加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实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理论课程之后开展实践,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其次,让学生进入到相关的企业中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学习,促进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3.改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开展教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做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应用能力的提升。其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来促进教学过程的进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兴趣提升的前提下实现应用能力的发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因此,我们需要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出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璐,赵琳,吴进保.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篇2

前言

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计算机的普及对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教学和科研活动、精神文化生活等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是深化信息改革、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提高技能人才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作为培养新型高级人才的标准之一,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计算机水平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够运用当前的高科技技术来解决专业岗位上遇到的问题,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的计算机水平培养和培训体系,对当前社会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重要的意义。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要求

一、专业技能不突出

现在企事业单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对计算机技术员是否在网络维护、硬件维修或软件开发方面有特长或者是否有相关专业证书等方面的要求,可见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使用也日趋专业化,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更强一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会使用计算机已经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独有的优势。计算机技术人员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仅仅是学了些专业课程,又没有通过参与实践应用而对基本理论吃透,那么想在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很难了,如今用人单位已形成规范的用人需求。对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技能、专业特色有更高的要求。

二、基本理论掌握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司企业将逐渐成为计算机用人市场的主流,而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技术人员是否有过开发经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单位从事技术工作的计算机专业人员都反映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课程在工作应用中的重要性,对于工作的扩展提高有很大帮助,而在大部分人员却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些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现学现用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公司企业的进展,直接带来效益的损失。

技能人才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础知识掌握熟练。既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第二,实践性强。实践性内涵丰富,既是技能操作类的实践能力,又有与其他专业相结合应用的实践要求,专业技能要求高。

第三,知识更新速度快。知识更新的要求高,不断有新技术、新技能的出现,要求知识结构动态更新的能力强。

技能人才在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掌握三种技能;基本知识技能;主要是经过理论知识学习后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基本操作的技能。专业技能;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加强综合运用计算机学科知识的能力,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综合能力;主要是通过探索性、创新型实验及科研为主,突出综合运用计算机学科知识及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强化创造性及探索性思维。

三、提高技能人才计算机水平的措施

1.明确目标,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

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在信息社会里能更好地工作与学习,其中包括win-dows、办公自动化、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使用等内容。2.程序设计语言,例如visualFoxpro能学会掌握编程的技巧和方法,使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掌握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算法。3.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选择比较实用的应用软件,适合于不同方面的工作需要,例如flash,photoshop等,面向实际,突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2.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首先从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师资力量着手,鼓励他们到国内外一流重点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督促他们在职进修,提高自身素质,尽量让他们参加国内外的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多学习其他院校、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引进计算机人才,与员工进行交流学习。

3.不断更新基础设施,确保配置及时更新换代

计算机发展极为迅速,集成度每18个月就提高一倍,计算机每两年就有一个较大的更新,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速.企事业单位对技能人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必须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掌握好计算机更新换代的时机与间隔.对于低档计算机,及时升级,一方面发挥投资效益,一方面满足要求,并设法使高档机器与社会接轨,以提高技能人员对电脑环境的适应能力。

电脑的软件配置应根据工作的需求进行安装,一般来讲,通用软件应放于本机硬盘上,专用软件放于服务器硬盘上,此外,所装软件还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更新,避免缺少所需软件,影响技能人员的操作与学习。

4.调整计算机应用的培养方案

计算机各方向的知识体系在各专业规范中都有相应规定,结合人才需求的变化特点及具体就业、教学等环境的影响,对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使得知识结构能够跟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潮流,并更好的符合计算机人才市场对计算机技术人员的需求。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要紧跟需求,即社会与时代要求、科学知识发展的需求及个性发展的需求。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结构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通过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做到“职业化一技能型”人才。企事业单位需要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掌握本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科学和理论知识,更要具备扎实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要将新的实践体系用于具体的实践运用中,提高计算机技能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

5.更新理念,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模式

随着单位对技术人员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学习的同时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能力为本”的观念,重视实践。要不断进行实践改革,统筹协调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应用。并根据工作需求开展“在实践中学习”的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完善计算机考核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能培养的加强,考核方式也要予以完善,建议采取分组的形式,模拟办公环境,考察技术人员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

五、结论

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对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技能人才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计算机水平应采取的措施,企事业单位以及技术人员自身都要加强对计算机的学习,在当前,信息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公司企业如何面对挑战就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技能人才提高自己对信息的掌握能力,对公司和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篇3

关键词:矿山企业;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

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是指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如采矿、矿井建设、矿山地质、矿山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是矿山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肩负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进行企业技术创新的责任,从事的主要是矿山工程设计、施工及岩层控制、矿体及其分布规律分析研究、矿图绘制、矿山生产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工作,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知识,同时也是进行专业技术创新的工具。针对矿山生产技术特点,研究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

技术素质问题,对构建科学的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体系,以及进行在岗培训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的基本要求首先应明确,作为汁算机技术的应用者.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掌握,只需具备能正确使用和维护汁算机硬件的水平,其计算技术素质的要求主要是指对计算机软件的理解、掌握程度与使用能力。从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过程可知,针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使用,有四个不同技术层次的人群:1.进行软件工程理论研究与软件开发战略研究的软件科学家。2.针对应用实际,进行软件设计、测试的软件工程师。3.根据设计编写原代码制造软件及进行软件售后服务的软件工人。4.购买商业软件使用的用户。矿山生产要求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能开发解决本企业生产中出现的特殊技术问题的软件;另一方面能使用通用软件解决矿山企业具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前者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矿山工程实际,具有特殊性,但不一定复杂,由于软件一般为解决特殊矿山工程问题的专门性中小型软件,因而需要自主开发,或是在通用基础软件平台上二次开发;后者解决的则是较复杂的矿山技术或管理问题,软件由有关的专业单位研发,矿山技术人员重在能熟练使用。由上述分析可知,矿山生产经营过程对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能进行中小型软件自主开发或二次开发,能熟练使用矿山用大型软件,同时也应能使用公共性通用工具软件,要求其计算机技术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是介于软件工程师与高级软件工人间的水平,这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水平要求是有区别的。

二、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应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知识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主要集中在矿山工程的技术设计、生产与技术管理系统开发、数据处理如矿山测量计算、矿压数据分析、矿山变形观测与分析等、矿图绘制以及综合性的矿山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因此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应涵盖计算机通用知识、网络知识,具有强大计算、绘图功能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功能的基础平台软件使用知识,软件设计与原代码编写的基本知识等方面。其具体应掌握的内容包括:1.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主流操作系统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病毒清除与预防知识,对通用型常用工具软件能熟练使用。2.掌握autoCaD及GiS类软件的使用知识,这些大型基础平台软件是工程设计、矿图绘制、矿山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基础软件,掌握程度应达到能在其基础上开发适用于本企业特点的中小型应用软件的水平。3.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具有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C及C十+编程语言,能自主开发矿山矿压数据分析计算、矿山测量计算、矿山开采沉陷、矿山变形观测与分析、矿产储量计算与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中小型软件。4.掌握一些专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矿图数字化软件、矿山工程中力学方面的计算软件等。

三、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根据霍州王庄煤矿在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素质方面培养与提高的体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采取多种方式。一是做好基础培训。对近年来的院校毕业生,其基础培训在校学习期间已完成,实践证明其计算机技术基础是比较好的。对计算机技术基础差的老技术人员应采用脱产培训的办法,并可适当降低要求,以达到能使用专业软件的水平;二是结合工作实践的培训与提高。在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术素质基础上,紧密结合具体工作中对计算机应用提出的要求,大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屏弃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学+实践+探索的方法,它既可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也是加强和提高技术人员计算机知识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三是与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提高在岗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可有专门培训,也可在与专家合作解决难度较大的矿山工程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另外,购进专业软件时,厂商提供的培训也是提高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机会。

本文对矿山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在计算机技术素质要求、内涵及培养提高方面所作的讨论仅是基于基层工作实践的一点粗浅探索。矿山工程类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技术素质对矿山现代化建设、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作为矿山企业管理的一件大事来抓。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篇4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在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程。计算机英语教学当中,不但要考虑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还要注意其培养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对计算机技熟练掌握。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相对于普通课本中学习的英语有很大的难度,其特点是句子长、专业术语多、语法特殊等。计算机专业英语属于科技英语范畴,主要陈述的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或实物的说明过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语、句子、段落之间都是相互制约与影响的,要想明确了解整篇专业英语所陈述的内容,需要将专业英语中的词语的意思都能够清晰的掌握。另外,计算机专业英语需要涉及大量计算机中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英语学习的难度。一般对计算机专业术语不了解的人是难以理解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的。

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培养目标

(一)知识的良好掌握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培养能够锻炼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用途、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应用的特点等等。当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更灵活地应用英语,就需要在学生时代的孩子们不断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知识和具体操作掌握,进而提高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力。

(二)计算机技能的掌握

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专业英语,可以阅读大量的有关计算机技能的专业读物。除了掌握有关计算机的最新信息之外,还能够领略到计算机的前沿知识以及新的技能。计算机专业英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技能。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中,包含大量的计算机技术常识,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许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专业知识,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体系,是英语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有机结合。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增设一些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学生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注重计算机操作常识的积累,并将所学的英语知识渗透进计算机专业知识中,提升学习效果。

(三)学习态度的改观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教学的实际结果,而忽视了丰富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告诉学生某个题目的答案,不注重探究答案的过程,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点。实际上,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学生要树立过程意识,侧重发现新的问题,并敢于运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把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的线索和规律。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与世界同步的知识。

计算机发展虽然已经在中国普及,但是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从国外的期刊读物中寻找。通过计算机英语的学习,不但可以扩展计算机知识面,而且还会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从而实现了学习态度的改观。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应当居于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并不能自主提出问题或探索其他知识。学生要转变这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观念,主动探求新的知识,逐步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如果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不清晰,就可能造成整体教学过程的盲目、混乱。当前,很多高校中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照本宣科,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解读,却忽视了对学生整体能力及思想素养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相关知识,教师应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具体可以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词汇及常用单词;其二,可以朗读、理解并翻译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文章,同时概括全文含义及重要知识点;其三,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要求写出专业性的英语作文;其四,可以初步具备利用英语进行专业性沟通的本领,例如:利用英语进行计算机产品的功能介绍等。在确定了教学目标的层面上,教师在从教学方式、教学材料等方面对整体授课流程进行优化及转变。

(二)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讲解时,应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更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完善学生自身成长。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讲解

现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逐步增强,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讲解时,教师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开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软件及硬件课程时,可以事先制作一些图片、动画、视频等,配以英文讲解,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专业知识。

(2)利用互动模式进行教学

互动模式是进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指的是利用创建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及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数据库的原理课程时,可以事先在电脑中安装英文数据资料库,然后就其工作界面进行简要介绍,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

(3)利用网络资源增进师生沟通

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互联网同学生就知识点进行沟通及交流,当学生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同教师沟通,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上传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外计算机资料,让学生可以自行下载。例如:教师上传一些视频、图片、文档等。另外还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网上英语作业,定时组建讨论组就某个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知识点。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作为引领时展的新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已成为必然趋势。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各个高校必须要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进而使学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松,宋乐,王其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

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篇5

关键词: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计算机专业;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61-02

计算机相关专业是软硬件结合,面向系统开发和应用的一个宽口径专业,与许多其他学科紧密相关,有着明显交叉的领域,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应该在掌握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网络与通信等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具备电子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获得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能力,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拓展更宽的范围。

一、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概况和特点

1.课程概况。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授课,包括《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两个部分。其中《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由《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合并而成,调整了教学要求并压缩了教学和实验学时,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授电路模型的基本定律和模拟电子技术部分晶体管电路的一般原理,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一般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分析。而《数字逻辑电路》和其他电子类相关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要求近似,但更偏重计算机专业特点,教学中应注重于计算机专业后续课程的衔接。《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硬件基础。

2.课程特点。(1)课程的知识量大,知识点多,教学时间短。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硬件的基础课程,包含了以后将大量使用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时间只有2个学期,特别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将其他专业需要利用3个学期来学习的《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被浓缩为1个学期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点多,知识量大,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2)课程各个部分分割明确。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电路原理部分通过学习基本电路定理和理想元件的伏安特性,研究经过理想化和模型化后的电路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部分通过学习晶体管元件的基本特性,掌握一般模拟电子电路,特别是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数字逻辑电路部分学习基本逻辑门的构成方法,研究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3)面向学生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从整个课程的设计和讲授过程中需要考虑计算机专业同学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特点,使之更好地与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相衔接。

二、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多,知识点繁杂,学生掌握困难。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利用2个学期的时间掌握其他电类专业4个学期的内容,相对难度较高,虽然课程设置调整了教学要求和教学课时,但是对于刚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程的大二同学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中分两部分讲授电路原理和模拟放大电路的知识,更使得学生在思路转换上可能出现问题。

2.授课教师对于计算机专业同学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目标认识不明确。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大多由其他电学专业专业基础相关老师来进行。教师很容易进行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电子技术的教学,但是教学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次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很可能无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由于对于这部分课程的课时缩减,可能造成学生认为这部分课程不重要,没有认真学习的心态和热情。同时如果学生没有打好电子技术的基础的话,会使学生在学习后续计算机专业各门后续课程的时候出现各种困难,从而引发整个知识体系的不牢固,影响到学生之后的就业和工作。

三、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1.在课程开始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方法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部分课程在自己整个知识体系的作用和地位,使得学生了解到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同学需要掌握的第一门硬件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以后整个专业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要在课程之初提醒学生本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复杂程度较高,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把握学生学习的效果,随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来使得学生抓住学习的时机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2.针对专业特点合理分配学时,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特点和重点,同时紧跟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加强课时的合理分配,突出重点难点。授课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脉络的掌握,培养学生对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一般分析思路。对于《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应该在课程中强调课程中《电路原理》部分着重于对于抽象后的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网络的分析,要求对于电路分析的基本定理、方程分析以及等效变换熟练掌握,强调定量的确定性计算,整体分析偏重于理想化抽象化,应提醒学生注重掌握最基本的分析思路和基本定理。而其中的《模拟电子技术》则开始接触更加接近实际应用的实际电路,应从电子信息系统出发向学生解释一般系统中的构成,以及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包含的部分,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强调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分析多为近似分析,目的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分析电路的整体表现,注重理解电路所完成的输入与输出大小关系和功能。而《数字逻辑电路》部分是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重点,着重分析电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相对稳定,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应当适当引入相关最新电子技术发展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提升课程与学生以后专业发展的相关性和实效性,同时可邀请部分教授或者计算机专业学者为学生进行相关的讲座,以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对于整个专业体系有所了解,来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愿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3.采用现代教学和实验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强化对于课程知识点和动手能力的掌握。在课程教学中针对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点多与实际硬件联系紧密的特点,可以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来提高讲授速度,并且利用生动的多媒体图像声音或者动画的演示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针对课程安排实验较少的现状,适当安排部分ewB等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程知识的感性认识,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2]。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软件比如protel系列软件的实验和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电路设计能力。最终鼓励学生在课程教学之外,提供各种相对独立的小项目,培养其实际设计电路的能力,为其参与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3]。同时为计算机专业学科建设提供辅助支撑,为学校培养宽口径的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打下基础。

4.建立精品课程,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对于学生的学习指导最终还要落到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授课教师的身上,只有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为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应当利用助课、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将有经验教师的经验传授给团队其他老师,培养合理的教师团队配置,积极鼓励教师去高水平大学进修,并努力建设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培养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当对于计算机专业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提高,高屋建瓴地把握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在整个计算机专业体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区别与其他专业的电子技术教育,做出特点合理发展。最后应当大力开展课程教材建设,对于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这部分相对稳定的知识而言,需要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特点,与时俱进地编制符合自己学校定位和学生特点的精品教材。

总之,对于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努力建设精品课程,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专业基础,这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睿.《电路与电子技术概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3):397-400.

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篇6

【关键字】:计算机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而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氛围,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应用于教育事业,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发展至今,信息技术不再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是成为学习内容或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计算机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比例越来越高,相应的,对计算机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计算机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发展是很迅速的。根据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至今,几乎每一个月的时间计算机的各种技术就要更新一次。计算机的发展是这样的,那我们的计算机教师的状况呢?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我们的高校培养了一批从事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或者其他相关专业(如信息电子等)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的产生比之前半途转行或“赶鸭子上架”的教师在专业上有了比较大的优势。他们走上教学第一线后,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计算机知识扎实一些,操作技能熟练一些,而对于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以及计算机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理论、特点、方法和模式等,同其他教师一样。我们的计算机教师除了要做好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之外,还要跟上计算机的发展速度。他们不时的要学习新的应用软件和新的计算机知识。很多计算机教师表示,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更新率都达到80%以上了。可想而知,计算机教师的压力有多大。调查表明,“准科班”出身的计算机教师约占58.5%,转行教师达到了41.5%。可见,计算机教师专业化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我认为计算机教师的发展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的知识更新比较快,计算机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计算机的专业书价格比较贵,但靠教师个人的能力不太现实。而且容易造成重复和资源的浪费。计算机的操作性比较强,一些设备的使用是必要的,只有经过实践和知识的结合,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被掌握。专业是与职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概念,专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但职业不等于都是专业。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因此,应该定期给计算机教师更新专业书籍,配置一定的设备供其进行操作练习。这是对计算机教师本专业的一种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内容密切相关的是培训的方法,这也是目前流行的专业发展的实施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满足专业知识更新需求的那种学习方式,对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有效吗?沿用传统的专业知识更新模式的培训方法,产生的专业发展实施模式就成为这样一种我们常见的形式:组织一个短期的培训,学习一些新技术的使用;或者,组织所谓“洗脑”式的创新教学理念的灌输,试图改变教师运用技术革新教学的模式。但是,技术的培训很难满足我们对教师运用技术的期望,他们往往很难将技术移用到课堂上;“洗脑”的作用更是缺乏连接实践的机制,新的技术还是只能停留在学校主要教学生活的,或者停留在新瓶装旧酒的程度,技术的作用远未得到发挥。

其次,计算机教师的计算机教学能力教师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必须具备多种基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多种媒体教材编制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软硬件操作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学习指导能力、计算机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这十大教学能力可以说是计算机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计算机教师要将计算机的“实践性知识”普及到课堂中,就要好好的研究这十种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发展和提高。而这些能力对于那些刚从高校毕业,教学经历几乎为零的计算机教师来说几乎是没有的,他们中有些人可能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错,但却不懂得如何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有些人在高校中有接触课件的,课件的制作水平不错,但做的课件与课堂教学是脱节的;有些人的软件科研水平不错,但觉得学校里却不需要这些内容;有些人的综合计算机能力不错,但不知道如何去组织课堂;等等。这些现象是很普遍的,很多的计算机教师也是从这些现象中走过来的。等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其实发现当初如果有比较系统的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培训,我们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在高校中就应该设置这样的有关计算机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供我们的未来的计算机教师去学习和实践,计算机教师只有将这些能力有效内化,同时提升一个档次,达到更专业的水平,方可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第三,一些错误的观念多媒体电脑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的比较快的新兴产物,特别是网络的发展更是加快了它的普及。这几年来很多的家长都把孩子送来就读职高的计算机类的相关专业,认为计算机是高端的东西,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很好,孩子学习这些,将来就有保障了。其实家长的这些想法是对,可是对于被家长赶鸭子上架的学生来说就不一定了。来职高就读的学生本身行为习惯就不好,很多学生已经有1到3年的,甚至更长的网龄。他们中大部分的同学对计算机有兴趣,其实是对网络或对网络游戏有兴趣。而家长对他们却误解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更是加大了我们计算机教师教学的难度。我们既要引导他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又要管理他的一些不良的计算机行为。很多学生现在就是把计算机课程认为是上网的课程,不上网就不上课了。这是其一。其二,一些学校认为计算机是像古董一样的好东西,对于有些花了比较多的银子买的计算机类的产品老想着藏着,而不去使用。孰不知,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工具,计算机的更新是很快的,这其实就是一种浪费。一些学校每个办公室都配置了电脑,利用率很低。计算机教师的办公室却没有配置专门的供计算机教师使用的计算机。计算机教师根本谈不上利用计算机这种专业工具进行备课和训练。其三,在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人已经适应了有计算机这么一种工具,也已经学会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计算机教师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哪里呢?等电脑的操作知识普及好了,那么我们的计算机教师是不是就要下岗呢?计算机教师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的计算机教师是不是只是普及计算机的知识呢?对于计算机教师的价值定位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如何对我们计算机教师进行正确的定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基于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教学能力教师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必须具备多种基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多种媒体教材编制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软硬件操作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学习指导能力、计算机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这十大教学能力可以说是计算机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计算机教师要针对自己的弱项,有目的的进行这十项能力的锻炼。钟启泉认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亦即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在现时代应该是从"单纯道德说教"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我们计算机教师要努力将教师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密切结合起来,通过新老结对、专题研究、集体备课、观摩研讨、典型示范、评价激励等形式,营造敬业爱生、善于钻研、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师风,促使教师更好地按教育规律办事,吃透大纲或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选好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2.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开展计算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其应用(其中主要指计算机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计算机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首先,应该具有管理能力,包括对学习资源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对学习资源的管理主要是指计算机房、教师机器、校园网、电教媒体等基础设施硬件的管理,这是促进计算机应用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指对学生的计算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等,这是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其次,为了提高其他教师和员工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应具有宣传和组织能力。高校可以进行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建设。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注重计算机这一工具自身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主要定位在计算机手段(计算机是其中一种)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教学最优化。所以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比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更有“资格”担任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上,现在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教育技术专业的占了相当一部分,而且比例越来越高。利特尔(Little)认为,专业发展的构成,必须包括这样一些活动:深化讨论、开放论争、丰富各种行动的可能性。从教学行为的本质上看,就是使教师能够从机械运用课程和技术的方法中摆脱出来,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和培训范式形成对照的是,强调成长和实践的专业发展方法,将教师看作是具有自我生成能力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专业共同体成员,作为一种专业人员,他们掌握了专门的知识基础,形成了具有个性特点的实践性知识。因此,近来的专业发展项目更多地开始关注这些方面:多使用尝试法、开放性地讨论问题、共同理解、形成共同体,更加强调在学校里形成一种新的专业发展文化,体现为教师们在教学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和同事进行合作,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的革新,同样自然而然地参加到学校的改革中来。为计算机教师提供更宽松的科研和培训的场所和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教师本身的努力和学校及社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河北工程学院信电学院牛影辉.《论计算机教师专业化发展》

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篇7

1.教师间的专业交流。

虽然专业之间差异很大,计算机专业老师要经常和艺术专业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可以鼓励老师们举办公开课的形式,艺术专业课程行课期间,计算机专业老师去随堂听课,了解艺术专业课程的行课特点,努力去发现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计算机的相关应用。例如原来的艺术舞蹈中老师的形体示范就可以录制成视频进行展示等等。计算机课程上课期间也鼓励艺术老师在旁听来寻找艺术的闪光点。互相旁听课程之后学校多多举行教师教学方法交流座谈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多多谈论,一定会有意外的灵感迸发而出。

2.课程设计间的交流。

建议学院的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多多加入平时老师间交流的想法。各个专业的知识本来就不是孤立的,我们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多和其他专业的知识共享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可以了解学生专业特点,从他们专业内容角度上介绍计算机的知识,计算机专业老师还要帮助艺术专业老师设计课程内容,可以在行课期间多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这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多多见识一下计算机的应用。

3.实践应用层面的交流。

任何专业在教与学的活动之中,都非常重视实践。高职学生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学生新接受的知识需要进行实践才能很好的消化。与其每个专业课程都安排自己的学习实践还不如多专业融合起来一起设计实践课题。实践中尽量体现每个专业知识的特点,这样学生参与这个比较大的综合的实践课题就能促使其学习多门学科的知识,而且在结合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求更高。就像学生参加高考时,有一门综合测试把几门学科集中到一起解答问题。只有不断给学生营造这样弱化学科界限强调问题解决的教学氛围才能消除每个专业课程的孤立乏味感,才能促使学生开始思考原本孤立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

二、尽量安排艺术专业学生体验计算机前沿知识介绍课程

虽然说我们在课程设计和专业融合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但是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本身对计算机这种技术不是那么感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陌生的感觉,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这是艺术院校的计算机老师普遍面临的问题。计算机老师作为学校it界代表群体有义务向学校广大师生普及拓展计算机领域知识,可以平时多关注计算机前沿新闻和科技动向,多多收录一些吸引学生眼球而且接受起来又不是很抽象的内容。积累到一些就可以开设一下类似于it科普之类的讲座课程。也就是尽可能多的宣传计算机领域新闻和知识。越是这样看似和授课没有关系的专题讲座越是能培养兴趣群体,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普及会对艺术类学生产生影响。有个形象的比喻,这种方式犹如垂钓者用随便扔撒饵料的方式吸引鱼群到来一样。随撒饵料看似和钓鱼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吸引鱼群必定会更加鱼群上钩的几率,虽然这个比喻不是那么适合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因此本人还是建议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老师多多在培养学生兴趣,扩大计算机兴趣群里方面多多留意,也不用有太多的针对性,时间长了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三、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积极创新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计算机专业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艺术高职院校的资源,大胆创新授课内容和形式。艺术类学生艺术细胞多,想法更加丰富。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根据学习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解决其他的问题。例如,建议学生举办一次艺术表演赛,要求学生采用网络报名,然后根据参与者特点进行分组,制定赛制。赛前要求准备宣传海报,赛间准备大赛流程,做好比赛费用预算,制定打分机制,最后做好赛后总结工作。从这个小小的活动就能调动学生的根据计算机应用知识进行实践的热情。这里面会引导学生学习网上报名需要的技术,制作赛制规程和报告等要用到office的word文档技术,费用预算要用到office的excel技术,海报宣传要用到photoshop等技术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就能够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好多知识利用到。所以只要积极探索思考就会创新出适合的教学方式。

四、制定适合艺术类专业要求的计算机技能标准

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篇8

关键词:本科教育;计算机;专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87-02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小。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在国内高等教育中普及之后,广大师生增强了对本专业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国际专业文献的检索和理解能力[1,2,3]。《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在本科教学大纲中被设置在二年级以上,该课程的开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和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在深入理解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专业文档理解能力。该课程的教学方式灵活,可以采用正式出版教材、专业文献和科技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正式出版的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专业文献的阅读,让学生学会对英文文献检索的方法;通过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格式,合理安排论文内容组织结构,了解论文写作规范,为未来更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5]。

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思考

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本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思考:

1.对专业知识的回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基础建立在对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基础上,然而,计算机专业涉及范围较广,无论是计算机软件知识还是硬件知识,都有所涉及。从知识结构上讲,包含了数字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以及一些应用类的软件的使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首先对授课内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的回顾,才能进一步学习专业的英语表达方式。但是,由于此课程的授课目的更主要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所以在知识回顾的过程中,简明扼要、突出知识重点显得尤为重要。

2.对英文专业表达方式的学习。由于在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低年级过程所使用的几乎都是中文教材。对于专业术语的英文介绍较少,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翻译后的专业术语。学生对于中文的专业术语较为熟悉,而对于其英文专业术语较为陌生。因此,此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英文专业表达方式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将大量出现专业术语的词汇、短语等专业表达方法。由于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来源于生活中常使用的词汇,而翻译成的中文则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大量的专业术语进行表达方式上的对应是教学目标之一,一方面需要教师熟练使用英文专业术语,另一方面需要对强化学生对英语专业术语的记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专业学术论文为教学资料,采取学生课下阅读预习、课上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体来说,《计算机专业英语》授课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教学质量:词汇、阅读和翻译。①词汇的联想记忆教学,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而言,首先最直接的学习就是计算机的专业词汇。由于计算机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应存在文化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词汇教学较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词汇的联想记忆来理解和记忆。有一部分专业词语仅仅通过前缀的不同而表达完全相反的含义,比如编码(code)和解码(decode),同步(synchronous)和异步(asynchronous),调制(modulate)和(demodulate)。另一类专业词语则是借用生活中的常用词,但在专业文献中表达具备类似功能的专业术语,比如路由(route),该词语在生活中表达路径的含义,但是在计算机专业的网络领域,则表示信息传输的路径;令牌(token)在生活中表示“象征的”的含义,因此,在计算机领域则翻译成令牌,类似的表示一种有特殊功能的授权。②专业文献阅读理解教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中将《计算机专业英语》安排在高年级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学生通过大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就是如何快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所涉及的主要技术要点,而不是拘泥于英文文法句法等细节。特别是对于文章中段落的开头、定义性句子以及一些关键信息等要求学生能快速阅读并理解其核心含义。③专业翻译教学,在理解专业文献的基础上,对于专业文献翻译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翻译训练过程中,不仅需要正确使用专业词汇,而且需要巧妙地屏蔽中西方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其中,分解归类和化繁为简是在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分解归类法是先通过对句子含义和结构的分解,然后将同类句意部分归类统一表达;化繁为简则是将繁琐的表达通过思维转换,用较简单的句子来表达。因此,希望学生通过翻译训练,学会在翻译中使用分解归类、化繁为简等方法,正确表达原文的含义。

3.紧跟科技发展前沿。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前沿科学,其技术方面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著名的“摩尔定理”指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意味着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领域时刻都会产生新的理念和技术,而其中有相当比例的知识成果来源于国外学术论文或专业期刊。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介绍学术界和工业界出现的新的发展技术动态,让学生了解前沿信息,激发学习热情。

三、完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长效应用机制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无论是对于高校教师自身的进修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教师通过该课程紧跟国外学术前沿,学生可以尝试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以该课程所学内容为基础,在后继的专业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或者全英文教学的模式,缩小国内外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的差距。因此,建议根据《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开设后继双语教学课程,并建立比如双语毕业论文、双语答辩等长效应用机制。

参考文献:

[1]韩玉民.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06).

[2]杨懋,张海军.计算机专业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7,(02).

[3]黄志艳.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1,(30).

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篇9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意识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经完全熔入各个行各业,并发挥及其的重要作用,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变,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的特性。然而,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来说,现实情况下不可能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开设那么多的课程,也没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精心的长期指导和教导,所以在不影响其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必须利用空闲时间去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要不断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新思想、新理念。并与自身的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展示自身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应用新技术开拓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所谓“自主学习”,指学生自己作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一种学习行为。当然这种学习模式有两个必要前提,即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引入自主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积极探索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开展实施。

1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困惑

现实情况下,语言类专业通常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一些非常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已经很难满足在信息时代下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环境,是当前语言类专业大学生普通存在的困惑。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是物联网、智慧地球、云计算、信息检索、微信、网络手机电脑为一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腾飞时期,不断挑战和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去面对计算机信息时代。在校的大学生如果不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不给自己定下目标。不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那以后,很难适应我们人类处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时代中,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2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

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我们老师又如何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意识,促进学生终生自主学习理念的形成,让大学生知道与时俱进,主动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紧跟信息时代的脚步。为此,个人认为,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过程以外,课外的时间就显得由为重要,就是要利用这些时间如何去自主学习并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比起简单地掌握课堂知识的技能更为重要,开启自主学习和自学成才的宝贵钥匙。

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体验出理论与实践性,要求是动手能力的最终转化。当然在应用过程涉及到很多应用技巧和方法。而现实我按照传统普遍的计算机教学形式,是以“教师首先示范―学生再次跟着操作演练―最后教师总结”这样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很快掌握这门课的知识是很快的方法。但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多大效果。因为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进行练习,学生很容易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能顺利完成教师指定的课堂练习,但无法练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没有多大帮助。离开课堂环境,过几天后,学生就往往记不起上次课常所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不知所措。与此同时,对于语言类专业本身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就非常少,对于此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就更加很难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的理念入门和理解,更难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的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可能最前沿、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所以说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空闲时间就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宝贵的时间财富,而计算机书籍和网络平台上教学视频课,就是最好的导师,也是学习的最好平台和环境。而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清楚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影响了自主学习的质量,也同时让学生经常处在是与否的学习环境中。因此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要及时的学习反思,遇到知识困难可以不断向别人请教。同时通过计算机书籍和网络平台不断自主学习,及时修正错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总之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有一些小的不同!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和不断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不断提高,为以后打下基础。

3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

语言类大学生实践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个人认为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1)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通过大理的计算机书算和网络媒体平台找到自已想要学并学得懂的计算机知识,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在大脑里慢慢储存计算机理念知识。(2)加强计算机实践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后,就要通过大量的动手去实践完成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动性。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操作技能。(3)理论联系实际。有了一定计算机理论知识,同时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可以实践操作完成。那就以理论联系实际去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和项目。也可以通过书籍和网络平台查找一些项目案例,通过模仿,不断分析,到最后完成自己的任务和项目,达到创新。也许,很多大学生也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也知道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当然是从易到难,借助多种平台去实践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要面对困难不要轻言放弃。总一天,你会成为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手。

总之,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因此,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变化。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对语言类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学习也有积极地推动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己身的职业能力的同时,也为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以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手段,结合语言类专业专业结构性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水平。为以后人生道路不断更上一层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河.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05.

[2]张泽华,王继兴,梁洁,徐国东.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

[3]陈桂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9,3.

[4]周洁文,高宏毅.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2.

[5]王菲.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2,24.

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加强和改进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培养专业人才,成为关系到信息技术发展以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是当前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这一形势下,相关机构与单位对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改革培养模式与技术创新。

当前,计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受限于学科体制、教学计划,致使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在教学中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因为教材与课程设置没有实现教学中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的双重培养。

教学中,一些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在实际中,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些高校毕业生并没有协调和处理好这个关系,甚至在培养过程中两者都出现了缺失现象,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效果。换而言之,高校学生毕业后并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能力,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并不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正是因为人才的不足,也导致社会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解决这一现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重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与工作的需求。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算法理论为基础,专业人才需具备扎实的算法知识与研究能力。因此,在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强调的是对学生学术造诣与研究潜力的培养。

2.1学校专业定位调整不及时

近年来,虽然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但是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却没有实现与时俱进,始终停留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和水平。学校对专业的定位,严重脱离市场需求,这也成为导致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2.2落后的教学方法与内容

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门学科的发展速度快,从而其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在这一现状中,中国多数高校并没有结合学科特点及时有效地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2.3教学中对实习实践环节的不重视

高校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此观念的影响之下,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相关的实习活动,并不重视且没有落实到实处,从而导致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脱离,从而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4学校师资建设不完善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多数高校中,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的教师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型为主,而且长期以来他们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对于与学科相关的研究极少参加,甚至也很少参加相关的技术实践操作活动。在课堂中,他们向学生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直接或间接的造成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相对不高,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缺少合理、科学的规划。学校师资建设的不完善,导致了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水平的落后。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改进的重要举措

3.1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创新改变

在高校教学中,一切活动的开展以教学观念为基础,并且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引导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关注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与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形成一种接受性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状。特别是以职业化为主的高校,教学中如果只是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那么与社会急需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背道而驰。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教学观念中,对学生的实践与实习并不重视,学生动手与操作能力不强。基于此,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适宜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就需要从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开始,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3.2传统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的改革

对传统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应当实现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这一创新教学体系的应用,可从学生素质能力所欠缺的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加强,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沟通、分析能力。

关于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学校可根据社会分工对其进行细化设置,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以必修课与选修课进行划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灵活的选择课程。对教学课程的设置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规划能力,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做出准确的判断与选择,最终脱颖而出。

3.3加大力度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建设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实习基地

在课堂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程度再高,若不能及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强化与巩固,那么也很难保证学生能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寻求各种途径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中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而且也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优先选择人才的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中,深入的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且与实践的结合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市场未来发展动向,不断开阔眼界,提前做好从学生到步入岗位的角色转换。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研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3.4学校重视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理论教学能力,而且在项目设计、开发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由此,高校要重视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教授课程能够深入的把握知识要点,并且讲解过程中能与应用实例结合,将问题分析的更透彻、清晰,便于学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