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3:32

初中物理教育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1活跃的课堂气氛

作为教师应该首先明白,我们面对的教授对象是初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存在着很强的探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初中物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还比较好奇,有较强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把握好这一点,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将这种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保持下去。比如,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些基本的物理小实验,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讲出自己对小实验中物理现象的见解。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种民主的教学方式,将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基于兴趣的学习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有着极大的影响。

2多样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多是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内容相结合的模式。因而,对于初中物理这门课程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初中物理课程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加强物理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另外,物理学习的科学性比较强,目前不少学校配备了物理实验教室,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学生初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往往会比较兴奋,思维也比较活跃,通过在物理实验室中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也大大提升。并且这种学生边实验老师边讲解的模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知识理解。

3有趣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有趣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备课,想办法将讲授的内容简洁便于理解而又不缺乏有趣性。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不能只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备课,还要求同一组的物理教师经常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探讨,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跟上现代社会物理课程的发展和物理知识的进步,对物理教学课堂内容不断创新。对于增加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有趣性,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3.1精心"设疑"。

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尔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实际,这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的基础。例如,为什么人触电会有生命危险,而鸟落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为什么苗田灌水能防霜冻?类似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就会深深吸引学生探索。但是,"设疑"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的接受性、兴趣,应力求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解答的情境,以保证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3.2"正反"对比。

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概念也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受种种思维障碍的影响,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解题过程中常会出现错误,对于他们在知识上暴露出的缺陷,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并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样通过正反对比的思考和分析,可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3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内,着意提出一些要求有创造性或独特见解解答的问题,就好像摘桃子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那样。这跳一跳引起的思考和探究,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4鼓励学生提问题。

让学生向教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我主张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

3.5运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方法,克服题海战术,培养探索精神。

通过一题多解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解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对学生好的解法应及时给予表扬推广,鼓励把知识学活,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6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凡是课本上规定的实验我都认真做好,同时还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例如,将一只鸡蛋放火装满水的烧杯中,蛋沉底,用竹棒搅动杯中水,蛋上浮,学生惊奇。此时,我告诉学生空心的竹棒里装有细盐,盐溶于水,溶液密度变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使学生掌握了物体的沉浮条件。此外,我还将故事法、游戏法、辩论法、演示法、竞赛法等激发兴趣的做法引入课堂,以趣激学,始终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作用很大。

4科学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将直接反映出学生对一节物理课的学习和把握情况,因而课后作业必须要有科学性。物理作业的要求不在量的多少而在于质的好坏。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科学的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加强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加强作业的备课研究,精选物理课后作业题,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精选物理课后作业题目,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出来,或教师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物理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和检测,而且避免随意性,练得恰到好处,完成习题的时间严格控制在18分钟以内。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决定了物理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总之,初中物理教育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影响重大,作为教师必须发挥在物理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体。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创新和改革,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顺应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郝桂友.做好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几个环节[J].宿州学院学报,2012,(05)

[2]朱昌华.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2,(02)

[3]朱荣道.例谈初中物理教育教学[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2013,(03)

初中物理教育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1.前言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2.新课标下物理教中的德育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

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献身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这些事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只要将这些素材融入到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过程中,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的目的。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3.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教育方法途径

3.1对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的规划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3.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

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3.3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反馈和检验初中物理德育取得的效果,引导正确的教学导向,从而巩固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可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物理学科考试中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一般初中物理学科考试的出题是由教研组或年级学科组统一命题,出题组可要求各个教师提供能够隐性地反映德育成果的新颖试题,这些试题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相呼应,从而既检验了德育渗透效果,同时又巩固了德育成果。其次,可将课堂德育渗透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一项评价标。教研组中各个教师可每月开一次公开课,每位教师必须听二次公开课,并且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其中评课的指标体系中就列出了课堂德育渗透这一块,并把课堂德育渗透的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以利于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

教师听课以后要写听课后的感受与心得,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其中堂德育渗透也是作楦惺苄牡弥械囊幌钪匾内容。这样,使德育渗透教学得到永久坚持,而不是一句空话。

4.小结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既是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在具体实施时,应明确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要求,采取合理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研究组.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初中物理教育篇3

素质教育的概念,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素质教育要求不能唯分数,不能唯成绩,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智力、性格特点、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体现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我们都知道,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发挥学生主动性,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广大物理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意义

1.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这句话用在物理教学中,意思就是教师讲物理知识、理论一百遍,学生听一百遍,都不如学生在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一次来得深刻。物理教学中有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对于演示实验,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在观察中并不能把握关键,就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边完成实验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生演示实验中,教师同样要加强引导,让学生用教师教的观察方法自行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

2.能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团结协作的品质

初中物理实验,不仅需要学生眼睛的参与,更加需要大脑、双手的积极参与,获取物理知识,强化物理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实验操作技能。物理实验中的很多内容是需要小组内成员共同协作完成,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物理实验,得到正确的物理实验结果,在此过程中,就会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品质。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在物理教材中的“迷你实验室”部分,可以就地取材,与生活直接相关,明白易懂,学生都能自行找到相应的材料做实验。这样,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兴趣增加,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三、方法

1.全面细致安排实验教学计划,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主要分三种形式的实验。一是演示实验,二是探究实验,三是课外小实验。整个物理教学中,要周密计划,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物理实验,将这三种实验形式分散穿插安排在两年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教材中对学生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要求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概念,有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物理规律,有的是物理知识的应用,有的是物理技能的训练……这些知识都需要通过物理实验来更好地获取。对于这些目标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对教学要求逐项分解,分出不同层次,按照不同的水平,合理地编排出相应的物理实验,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的实验操作促进目标的完成。

2.认真研讨与改革物理实验教材内容,完成素质教育目标

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物理教学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与当地生活实际,对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和改进。在补充物理实验内容方面,要注重引入新颖有趣的实验;在改进物理实验方面,要尽量做到让可见度更好,让成功率更高,让学生兴趣更浓。

3.尝试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重要性突出,但这终归是教师在操作,学生只是在看,并没有学生亲自操作印象来得深刻。如果把学生的“看”或“听”变为“做”,效果就会更好。因此,要想在物理实验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实际,尽量手中的“权力”下放到学生手里,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操作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物理实验。

4.把学生实验观察延伸到课后、校外

初中物理教育篇4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精神理念,其内容影响到物理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只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式的选择应尊重学生的生命特性。教学环境的建构要秉持平等互助的准则。教学评价的设计要考虑科学性和差异性,避免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反映生命价值和生命理念,力避不健康的、消极的、残忍的内容。生命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如下途径:第一,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可以渗透到初中物理学科中,结合物理教学中与生命相关的知识开展生命教育。第二,专题教育。它是将生命教育依据内容分为不同的专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题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发起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第三,课外活动。教师要利用课外活动的优势,将生命教育理念贯穿于其中,物理实验中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与生命教育关系阐释

首先,初中物理教学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物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比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而生命教育揭示是人与自己、他人、自然、社会和宇宙的关系。初中物理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懂得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让他们明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可见,物理教学有利于满足生命教育的需求,是生命教育不可获取的部分之一。其次,初中物理教学也更需要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物理教学的对象是不同个性的学生,物理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学整个过程要遵循学生的生命特性,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及人生意义上的满足。然而,在初中物理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性使得教师很易忽视这些。因此,物理教师的生命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也更需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

三、基于生命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教育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教学

一、如何进行物理专业的创造教育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

2.培养创造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

4.培养创造型的学习能力。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方法确定实际的步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视培养创造型学习方法和策略,训练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科学技术教育),而且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教育(人文教育),目前诸多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这是对学生素质的考验,即对智力中的知识能力的考核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检验。另外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遗留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多悟少”和“学少悟多”。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宁可喜欢那些老实听话、循规蹈矩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喜欢那些淘气、顽皮的“低分高能”的学生。留美博士黄全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国内学习感觉“学多悟少”,国内上课做笔记犹如听写,大写小写,大点小点,大a小a……可谓“学”得多矣!但有多少是自己的东西?恐怕多是老师的“二手货”。在美国学习,感觉“学少悟多”,虽然从老师那里转手来的东西不多,但是内心却不断地在“悟”东西,而且这些都是自己的,并不是老师“教”我的,更不是老师“交”给我的。在美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十分热衷于搞“project”(课题)。所谓“课题”实际上是指“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

2.“智商”与“情商”。我国非常推崇智力开发。如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以前我们以为给孩子加质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成正比,实际那是错误的。一味地进行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学多悟少”的负重。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iQ)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情商(eQ),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培养“热爱”的观点,他们也就缺少的创造性。

初中物理教育篇6

【关键词】StSe教育两个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57-02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日益突出,很多教育同仁都提倡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StSe教育,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初中物理教育就成为其首选载体。初中物理是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第一课堂,也是学习科学、技术的最初一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StSe教育呢?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学者们对StSe教育的界定并不统一,基础教育工作者对StSe教育的看法也各不相同。那么,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StSe教育,开展那一个方向的StSe教育就成为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从StSe教育的由来、涵义、及其与初中物理教育的结合等方面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StSe教育的由来

StSe教育来源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StS思想和继而在教育领域开展的StS教育,StSe教育是StS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科学、技术和社会即StS思想最早兴起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十年代后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由于二战后,伴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一些全球问题,诸如能源短缺、人口增长、战争技术、核能源应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思考中,人们意识到科学技术并非只带来益处还会带来祸害。由此人们开始思考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也即StS。随着StS思想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步认识到在教育领域开展StS教育的必要,因此StS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

StS教育没有明确的界定,确切的内涵和外延。虽然,对StS教育下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义较为困难,但仍然有许多科学教育工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StS教育理念,对StS教育作了界定。我国学者赵学漱认为“StS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紧密结合;使受教育者智能得到开发,劳动素质得到提高,未来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增强,即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并能够参与科学技术决策和具有良好科学紊养的人才。StS教育中的“科学”提供知识,是巨大的精神力量。“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是巨大的物质力量。“社会”则要求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使学生值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和技术。“科学”是第一重要的,“技术”只是它的物化,“社会”是指它的应用,都隶属于“科学”之下。”[1]StS教育着眼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和兼容,提倡以人为本,重视教育的人本价值取向。StS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教育观。其核心是强调受教育者从小关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担当起建设可持续发展国家的重任,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StSe教育的两个方向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缩写。而StSe中的字母“e”代表什么呢?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环境(environment),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是情感教育(emotioneducation),比如,朱f雄主编的《物理教育展望》一书对StSe教育的解释是“StSe,即把情感教育(emotioneducation)加入到StS教育中来的简称。”[2]因此,StSe代表了两个方向,即(科学・社会・技术・环境)与(科学・社会・技术・情感)。

首先从(科学・社会・技术・环境)方面来看StSe教育。二战之前,人们总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定推动社会的发展,可是二战后,科技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核能开发引起核污染问题,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发了StSe问题。StSe教育就是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保证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一种的科学教育。初中物理教育中的StSe教育,目的在于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精神和态度,使其明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发展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沿着健康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造意识、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

其次从(科学・社会・技术・情感)方面来看StSe教育。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不喜欢学,中学物理课堂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堂之一,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教育背景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使学生觉得物理学习枯燥无味,只是对概念与规律的死记硬背,机械的应对题山题海,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感到疲倦,中考的单一评价方式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了信心,更使学生失去了探索物理世界的好奇心,缺乏探索的愉悦情感。基于(科学・社会・技术・情感)方面的StSe教育,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倡在教育中以社会教育为背景,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

此外,基于(科学・社会・技术・情感)方面的StSe教育也提倡在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旨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人文情感教育。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而人文环境则每况愈下,以“00”后为主体的中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失的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呼吁情感回归的声音越来越高。而在科学教学中大多数时间强调的是科学功能与应用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很少涉及到科学本身的意义及人文价值,久而久之,学生成为了接纳纯粹科学知识的的容器,导致人文素养严重缺失。从当前来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表现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自我为重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缺乏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心灵脆弱。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情感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中重之又重的部分。

综上所述,StSe教育的“e”无论是“环境”还是“情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都应引起重视。初中学生刚开始物理课程的学习,可塑性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并加强StSe教育是极为必要的。

三、StSe教育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结合

(一)StSe教育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物理教学方面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育工作者编写新教材和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标准的编写从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各个方面都渗透着StSe教育思想。首先,课程基本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中就体现了StSe教育思想的(科学・社会・技术・环境)方面。其次,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不仅对知识与技能提出了要求,而且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知识与技能、结果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行并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培养学生敢想敢做、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树立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的,都蕴涵了StSe教育的思想。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只要将物理向生活和环境,以及人文情感方向延伸,给学生的智慧和思想以倾向性的触发,既能体现StSe教育思想,又有益于完成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教学要求。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丰富的StSe教育内容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物理教学中的StSe教育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即使在物理教科书上也有不少体现。本文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年版)为例,从(科学・社会・技术・环境)方面来看StSe教育内容。有噪音的危害问题、水循环问题、惯性与交通问题、电冰箱与臭氧层、能量与能源问题、内能利用与污染问题、电器使用问题、核能与核辐射问题等。

从(科学・社会・技术・情感)方面来看StSe教育内容,有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瑞利从空气中发现了氩、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海市蜃楼、飞出地球、漂浮在死海等。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学家顽强、坚韧、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情怀,利用饶有趣味的物理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情感、社会情感、人文情感。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学者对StSe教育作何界定,StSe教育的两个方面(科学・社会・技术・环境)与(科学・社会・技术・情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同等重要,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认真的渗透StSe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学漱.小学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8~80.

[2]朱f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1.

[3]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1.

初中物理教育篇7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54-01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新教材的改编更加凸显了这一点,结合新教材、新理念,教师工作的着重点要由“要学生学”向让“学生要学”转移,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移,教师的角色也要转移,要变成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服务者。

“生本教育”及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活动,初中物理新编教材中对需要探究的问题只给出了实验方法而没有实验结论,需要学生去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更加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章节都设置了交流和讨论。因此,科学组建高效的学习小组是关键。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是核心。

一、如何组建高效学习小组

高效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均衡性原则,男女生搭配要均衡;男同学一般胆子大、动手操作能力强;女同学一般细心、耐心。不同基础的学生搭配要均衡,这样便于全面开展交流、讨论和小组的公平竞争。二是互补性原则,就是让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情趣特长的学生在一组,以便于他们互帮互学。三是自愿性原则,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千万不要将学生强行编组,要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1.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学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自然科学,尽量选取生活中常用物品作器材,自制教具做一些演示实验、小杂技、小魔术,展示出一些新奇的、精彩的超出学生想象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去模仿且有条件去模仿,将学生带入课堂,引入知识的海洋。

2.确立自学目标、指导自学

及时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是“航标灯”。学生有了学习的激情和渴盼,但学什么、怎么学需要教师指导,教师要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范围、内容、问题、时间、方法和手段等。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设置问题时要把物理语言通俗化、较难问题细小化,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并且要告知检测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巡回指导,要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有时甚至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是学生的合作者。同时,要留心观察,广泛答凝,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努力营造和谐、民主、愉快的高效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和规律的探寻,实现真正的“生本”。

3.组织展示、交流与质凝和点拨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一些实验结论,他们带着自己通过观察、推理而归纳出的结论进行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以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要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做一名鼓励者和启发者,要学会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强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组达成共识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探究规律,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相互找出对方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获有待改进的不足。注意,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要坚决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能是帮助学生找出那些真正需

要点拨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在交流中未解决的问题,展示交流中出现的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加以强调、更正、补充。最后,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引导他们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归纳出科学的物理规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反馈与检测

初中物理教育篇8

【摘要】三生教育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虽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但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三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前进步伐,体现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特征,它的内容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将三生教育的教育方式应用到物理学中,对学生培养和提高生活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们掌握并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描述三生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再进一步提出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三生教育;初中物理学;途径

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物理学科中蕴含着科学性、人文性、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与物理知识的接收是紧密相连的,是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浅析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有助于物理学知识的传授。

一、三生教育的概念

三生教育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德育范畴,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方面的教育,是一个复合的概念,三者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俗的讲就是一个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能够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行为过程。

三生教育的本质即是一种人生教育,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具有实践价值,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自然和个人与社会这三层的关系。最终实现能为自身、为家庭、为社会、为人类缔造幸福生活的人生价值。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学的途径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实施的三生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方面着手,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三生教育,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的途径,并通过这些途径发挥物理教学的教育功能。

(一)物理课上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主要是处理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生命、真爱生命和发展生命。要以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为基础,才能更好的认识人类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更好的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最终达到生命教育的目标。在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用生活实际案例,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接受生命安全教育,规范日常行为,加强并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从而能有效的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

在物理教学中最普及的知识是电力知识,它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安全,如怎样安全用电和噪声的控制,碰到路人触电或者在家因手上含水而触碰电源产生的触电行为要怎样有效处理,这些都是关于安全教育的。

(二)物理课上的生存教育

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是关键,主要处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存意识属于人生观和心理问题,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存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物理教学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把握生存规律,学会判断并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物理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好物理知识,对学生的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了解许多自然现象,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观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同时造成的自然资源耗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如能源与人类环境、电子产品对人类身心发展的影响、如何安装避雷设施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电灯、各种家用电器以及电脑的使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电力的知识都是从物理教学中得到的,如生活中用电的常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利用,又如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在物理学中教师对车速与刹车后滑行距离的计算方法的传授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分析交通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存能力,普及了生存教育。

(三)物理课上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主要是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三生教育的核心。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试验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小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自试验制作并展开调查并产生互动,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和动手的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生活教育的案例包括光的反射与折射、惯性、热学、电学、声学以及先看见闪电而后看到雷声的原因等,这些都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现象。其中电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怎样安全用电;热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海边及大森林一年气候宜人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

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界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最终理解生活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结束语

总之,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有各自的精神内涵,相互渗透又相辅相成,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潜在的依据。而物理学是一门生动的、人性化的学科,将三生教育渗透在初中物理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实现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并促进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全洪.初中物理教学与三生教育[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66-68.

[2]高雷.初中物理课如何开展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J].中学时代,2013,23:148.

初中物理教育篇9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如八年级上册在讲完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追问:“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等学生思考作出判断“变大”,接着发问:“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难道我们自己会变大?”提出质疑后,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再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帮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印象深刻。

三、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就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因此,需要就是动机。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引发学生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就有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不要一棍子打死,多鼓励、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四、更新实验思路,克服教学困难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活动。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

五、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因此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教学上除重视课本中的探究活动,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比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或者进行社会调查,比如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来源等。同时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创新。

⑴获取信息能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多阅读,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或通过互连网,利用省略等强大的搜索功能上网查找,培养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⑵提出问题能力。学问,要学必有问。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要进行探究活动,也必须提出中肯的问题。我要求学生预习,并时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够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高潮。

初中物理教育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实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全面深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的心声,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人,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教育实验教学来探索教学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性教学。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2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欲

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先把答案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象,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示出,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即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

3创设动手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电学实验。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又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4开展实验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物理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评价还在起步当中,在实际操作时就更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材提供可行的方式方法。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使物理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