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企业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2:13

普通企业管理篇1

管理的序曲一:虽然绩效问题一直是企业关注的焦点,但是随着重视程度的增加,管理者会发现,花费了很多功夫建立起来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客观、准确的反映出员工绩效,甚至有的时候成为绩效提升的阻碍,例如,有的员工对考核不理解,认为考核是在变相惩罚;考核有时流于形式,领导给员工打分过于集中,无法区分优劣等,这主要是管理者在进行绩效管理过程中,在意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不能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误区之一:对普通员工的所有工作都要量化,只有量化才便于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常常会发现,许多工作内容是定性的,是不可量化和衡量的,但是为了做到绩效管理的任务可量化,便于管理和考核,管理者往往将那些定量或容易量化的指标作为首选,而实际工作中一些真正需要考核却又被难以量化的内容就被忽视了。误区之二:考核指标应面面俱到。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考核指标来展开的。所以绩效考核指标是一个核心。有了这种思想的指导,管理者在制定各项考核指标时往往事无巨细、不分主次,就必然要降低每个指标的权重,对于那些关键绩效指标来说是相当危险的。面对如此之多的指标,在无法全面完成的情况下,员工很可能会舍弃一、二个实现难度比较大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就有可能是关键绩效指标。因此,指标不在于全面、科学,而在于聚焦、有效。误区之三:利润才是硬道理,财务指标才能体现工作实绩。财务指标代表股东的价值取向,不少管理者在制定考核指标中过分追求单一的财务指标,这样容易造成追求短期利益。在企业内部忽视了最关键的要素——客户,缺乏对客户资源的有效管理,从而导致公司基本目标的偏离,不利于引导企业持续成长和发展。

二、走出误区,做好开展绩效工作的基点

把考核工作落实到底是奏响企业普通员工绩效管理的序曲二:实施绩效考核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符合公司实际的有效绩效考核体系,而且要切实把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成为企业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点。

1.让绩效考核思想深入员工心中,消除员工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

2.通过工作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

3.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三、提高员工绩效,需要演绎好“四大乐章”

普通企业管理篇2

全新举措

这一系列新的举措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国远程管理中心。位于中国的亚太及日本地区第一家远程管理中心,为惠普企业文印管理服务(mpS)企业客户提供随时在线的远程监测服务。通过提供积极主动的全球24小时服务呼叫管理,这一业内首家远程管理中心帮助用户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使其打印成像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有效性和客户满意度达到最大值。

二、即时接通企业服务。现在,惠普企业云打印能够应用在惠普weboS、iphone、android和黑莓设备中,为那些需要随时访问和使用智能手机、在移动行程中处理业务的人士提供支持。惠普企业级云打印通过移动接入打印设备而提高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始终处于安全的网络中。

三、与Hyland建立新合作伙伴关系以加速文档密集业务流程,Hyland将带来一个全面的企业内容管理套件onbase。

四、变化管理咨询,管理内部期望,克服变革阻力。

新产品策略

近来,不断研发和推出的新设备,保护企业的长期投资,加速其业务增长,这些产品有:

惠普LaserJetenterprisem4555数码多功能一体机系列,这款安全、易用的数码多功能一体机旨在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改善文档工作流程。

惠普officejetpro8000企业版商用喷墨打印机,它是惠普第一代专为企业设计的officejetpro商用喷墨打印机,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成本在企业文印管理环境中运行。

惠普officejetpro8500a商用喷墨一体机是业界首个“五合一”系列商用喷墨一体机,使用成本极具竞争力。

惠普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亚太及日本地区企业文印管理事业部副总裁墨盛杰(pierremirlesse)说:“随着企业将重心转向加快业务增长,客户需要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复杂业务问题的合作伙伴,我们最新的技术和创新设计旨在针对纸张密集型流程向简单的数字工作流程的转化,这一设计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增长机会。”

企业文印管理解决方案(mpS)逐渐被视作是管理it成本、改善业务流程效率的战略业务工具。分析显示,惠普的企业打印与成像运营方案能够节约30%-80%的能源消耗,减少几百万张纸张消耗。

惠普企业级云打印

在中国,工作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这一转变由日趋成熟的移动设备所推动的――通过接入云服务,用户能够在任何地点进行通信和计算来处理业务。惠普为企业客户提供打印生态系统,满足在办公室、行程中、在家中的打印需求。现在数百万的weboS、iphone、android和黑莓用户可以搜索并下载这一应用程序,就可以在他们的移动设备上尽情地使用惠普企业级云打印解决方案。通过这一解决方案,用户不但能在企业内部网络通过参与企业文印管理服务进行打印,还可以通过下载惠普eprint服务应用程序,在全球几千个惠普eprint移动打印网点进行打印。

普通企业管理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营业普查管理;供电质量;居民合理用电;供电压力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0-0165-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10.081

供电企业积极开展营业普查管理是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减小企业供电压力。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检查用户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电能和窃电行为,核对工作企业内部各种用电营业基础材料,对营业过程中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核对用电户的基本材料、计量和电费情况,保证这些数据的一致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还要检查用电户的用电方式是否与合同相符合,是否存在私自转接供电线,检查用电计量装置的运行情况,保证配置合理。了解用电户同期的用电水平和主要的变化规律,核实好客户按其累计用电量,检查电能表的数值。

1供电企业中营业普查管理的形式和要求

供电企业营业普查应该积极采取内部检查和外部检查相结合、集中普查管理和分散普查管理相结合、重点普查和一般普查相结合、定期普查和突击普查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做好供电企业的营业普遍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就要求普查人员严格遵守国家的电力法规,要熟悉电力行业和本企业的各项标准和电力业务,在普查过程中,用电检察人员应该主动向被检查用电户出示检查证明,保证现场检查人员合理的人数。在营业普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对本辖区内工业和制造业等大用电客户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在执行检查任务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用电户进行详细、认真的检查,并详实地填写普查登记表。此外,在开展营业普查工作过程中,要求普查人员切实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不存在自我牟利行为。

供电企业营业普查活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紧密结合供电线路损耗,将理论线损和实际线损差距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的结果作为普查工作的重点。在普查过程中,应该将当前线路中存在较大差距和较大线损的作为普查的重点,结合每个月的线损分析,针对线损情况较为显著的地方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好偷电、窃电、账卡、倍率、电能表以及接线方式的普查工作,要按照单位或者用电户的实际情况,保证供电企业的销售人员全部参与其中,重点做好领导重点检查和全员全面检查相结合工作,实行分人、分片、分区的开展普查活动,核查账、斥、票、表四个部分的相符合情况,做好用电户临时用电检查管理。

供电企业营业普查工作结束之后,应该对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查,通过营业普查工作及时发现供电系统存在的漏洞,并及时堵塞漏洞,消除电力系统中错接线、错抄录、错倍率等问题,坚决禁止因为管理不到位、业务不熟悉、仪器失灵、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电量损失,切实提升电量超收的准确性和计量的科学性。

2供电企业营业普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生产生活对用电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给供电企业的电力管理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在用电企业营业普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分析透彻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2.1部分用电户存在逃避检查的行为

供电企业在进行营业普查过程中,发现很多用电户无法直接进行普查,存在逃避检查的现象。地区的供电企业在进行营业普查之前,都会事先通知用电户,其目的是为了方便用电户更好地配合供电企业开展营业普查。但是在实际的普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即使工作人员提前好几天通知用电户,但是在普查时,居民经常不在家中,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导致了营业普查材料收集不完善,后期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十分困难,供电部门不能准确把握自己所辖区域内的居民的用电情况。

2.2供电企业营业普查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

供电企业在进行营业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只是居民不配合普查的问题上,还突出表现在供电企业营业普查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很多营业普查人员对本职工作开展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不能很好地完成营业普查工作。供电企业的营业普查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帮助居民完成问卷调查工作,其中问卷中很多问题就连工作人员自己也不了解,这样就造成了居民对供电企业的营业普查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供电企业的信任。此外,还有很多工作人员不仅仅是专业素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面对居民提出的种种问题,不能做到耐心细致的解答,有时还会与居民发生口角,十分不利于供电企业营业普查管理工作的开展。

2.3供电企业营业普查可信度不高

在供电企业营业普查过程中,暴露出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国内针对供电企业营业普查还没有制定比较完善的法规和政策体系,缺乏必要法律保障,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供电企业营业普查人员的工作可信度较低,无法得到群众的认可,在营业普查人员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居民不相信其工作能力,往往存在很多质疑。尽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都会向居民出示相应的工作证明,但是很多居民和用电户对其工作提出了质疑,不愿意积极配合其工作,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供电企业在营业普查结束后,营业普查结果不全面、不准确、不科学,从而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的各项效益。

2.4大型用电企业电费回收问题存在较大的困难

供电企业在对大型用电企业营业普查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的用电量往往都会超过预算,而超出预算的这部分电费在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重重困难。导致用电企业用电量超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大型企业的多种用电项目都不按照规定的用电程序用电,经常违规操作,导致企业用电量增加。用电企业在缴付电费时都是先交纳本月的电费,不会交纳下个月的费用,面对超额的电费就需要供电企业自行垫付,这样势必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企业发展将会面临严重的风险,此外,供电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不正当使用或者挪用相应的费用,这些都对供电企业的影响是十分不利的。

3供电企业营业普查管理对策分析

供电企业营业普查管理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只有保证营业普查数据结果真实有效,才能更好地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更好地保障供电企业辖区范围内正常用电。

3.1加强对营业普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要想保证用电户更好地参与到供电企业的营业普查中,用电企业应该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让广大的用电户充分认识到供电企业开展营业普查的重要性以及对安全用电的重要帮助。供电企业要加强知识宣传,利用各种渠道充分对用电户进行知识教育。在宣传普及过程中可以采用免费检查等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和教育。免费检查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用电户对供电企业的认可程度,对于供电企业更好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帮助供电企业在市场中更好地推广自己,同时,还能够有效锻炼企业营业普查工作人员对群众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水平。

3.2强化对供电企业营业普查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

对供电企业营业普查工作人员进行教育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自身专业教育。要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保证其在工作中具备耐心,详细地解决营业普查过程中用电客户存在的疑问和难题,保证与用电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其次,专业能力。这方面能力主要是指对供电企业营业普查人员进行普查知识专业教育,要求普查人员不仅仅要知道需要普查的内容,更要明确了解具体普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和流程的具体意义,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切实做好营业普查工作。只有做好这两方面教育管理工作,在具体普查过程中,供电企业的营业普查人员才能以更加热情、稳定专业精神开展工作,这样能够显著保证普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3建立全面而完善的普查制度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虽然对用电户进行相应的知识宣传教育能够促进用电户积极参与进来,但是对于用电户来说,供电企业专门进行通报能够显示出数据和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因此,就要求供电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营业普查制度,并就普查的结果第一时间通报给社会大众,这样能够显著提升供电企业的营业普查在用电户心目中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建立完善的、系统化的调查制度,供电企业可以积极应用照抄或两地分离的形式,健全供电班组机构,重新修订供电企业营业普查办法,地方立法部门应积极出台和完善相关法规,明确用电企业营业普查的作用和意义,改革营业普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增强整个普及过程中的力度,从而更好的保证普查的结果,确保结果真实有效。

3.4合理电费计算,降低电费风险

为了有效解决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电费风险,在进行营业普查过程中,需要对大型用电企业的用电项目进行细致的审核,合理对大型用电企业的电费进行预算。在经营过程中,供电企业需要依据市场变化,以供电企业项目供电为核心,深入调查企业项目的耗电情况,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核算出用电企业的用电量多少,然后让企业进行相应的电费预算,避免过量用电导致的拖欠电费现象。供电企业还应该与地区大型的供电企业签订合同,明确好各方权利和义务,规范好供电企业员工的行为,避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总之,供电企业营业普查管理对促进企业发展十分有帮助,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所以就要求工作人员不断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供电企业各项效益的发挥。

参考文献

普通企业管理篇4

第一条 为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加强对邮政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促进邮政业的健康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邮政业的规划、建设、服务、市场、安全及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省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邮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邮政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邮政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邮政设施建设,提高邮政普遍服务水平,鼓励快递企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

第五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邮件、快件收寄和运递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邮政业发展规划、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由有关部门编制相关专项规划。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邮政业发展规划和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内容,明确独立占地的邮政营业场所、邮件、快件处理和储运场所的位置和规模,保证邮政设施建设适应邮政业发展的需要。

邮政运输网络建设应当纳入地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农村地区邮政设施建设应当纳入乡镇和村庄规划。

第七条 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村镇建设,应当按照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同时规划、设计与之配套的邮政设施并同步建设、验收。城市建成区已有的邮政设施不能满足邮政普遍服务要求的,应当列入城市改造计划,扩建或者重建。农村居民集中的区域应当设置邮政局所等邮政普遍服务设施。

火车站、机场、港口、长途汽车站、大专院校、城市社区、旅游景区、大型商场等公众服务场所,应当建设配套的邮政设施。

第八条 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的邮政普遍服务设施,由政府统建的,邮政企业按规定无偿使用;由其他方出资建设的,邮政企业以建筑安装成本价购买或者优先租用。邮政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非营利性邮政设施建设用地,按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划拨,并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邮政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划拨的非营利性邮政设施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

第十条 邮政企业应当根据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和方便群众的原则在城市街道、商业区、社区等位置设置邮筒(箱)、邮政报刊亭、邮政便民服务站等邮政设施,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免收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邮政企业应当对其设置的邮政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建设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给予支持,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设置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在行政村设置村邮站或者其他接收邮件的场所,保障村村通邮。

邮政企业应当与村民委员会签订邮件妥收妥投协议,支持、指导村邮站建设。

第十二条 邮政企业设置、撤销邮政营业场所,应当事先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撤销提供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或者将自办邮政普遍服务场所转为代办的,应当经邮政管理部门批准并予以公告。

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地址发生变更的,邮政企业应当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并予以公告。

第十三条 城镇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住宅建筑工程,应当将信报箱的建设纳入建筑工程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并与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信报箱的规格和样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施工图审查机构对没有信报箱设计或者不符合信报箱设计规范的住宅工程,不得发放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信报箱的建设应当纳入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范围,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置信报箱的,不予通过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本条例施行前,城镇居民楼未设置信报箱的,由产权所有者或者管理者根据用邮情况自行负责补建,也可以委托邮政企业补建,所需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信报箱产权归投资人所有。产权所有者或者管理者负责信报箱的管理、维修和更换,也可以委托邮政企业维修、更换,所需费用由委托人承担。

第十四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在适宜位置设置接收邮件场所。

物业服务单位应当为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投递邮件、快件提供便利。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迁移、毁损邮政设施。

因城镇建设需要征收、拆迁邮政营业、邮件处理和储运场所的,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重新规划设置,建设单位应当与邮政企业协商,按照就近安置、方便用邮、不降低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不少于原有面积的原则,先安置后搬迁,所需费用由征收、拆迁单位承担。

第三章 普遍服务

第十六条 邮政企业提供邮政普遍服务,应当符合邮政普遍服务标准。

未经邮政管理部门批准,邮政企业不得停止办理或者限制办理邮政普遍服务业务。

邮政企业应当确保服务时限和邮件安全,并及时足额兑付邮政汇款。

省内邮件全程时限由省邮政管理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 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资费执行国家资费标准。邮政企业根据用户需要,可以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延伸服务,资费标准由省邮政管理部门在征求公众意见后提出,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十八条 对具备国家规定的通邮条件的用户,邮政企业应当在用户办理邮件投递登记手续后的七日内予以通邮。

对尚不具备通邮条件的用户,邮政企业应当将邮件投递至用户指定的已通邮的邮件代收点或者用户租用的邮政信箱。

邮政企业应当将以邮政信箱为名址的收件人报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邮政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办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并加强对接受委托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管理,保证其提供的邮政普遍服务符合邮政普遍服务标准。

第二十条 用户交寄邮件应当符合国家邮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准寄内容、封装规格、书写格式,正确书写邮政编码,使用标准信封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邮资凭证。

用户交寄邮件不符合前款规定的,邮政企业不予收寄或者退回寄件人;无法退回的,按无着邮件处理。

第二十一条 邮政企业采取按址投递、用户领取或者与用户协商等方式投递邮件。

已设置信报箱的,平常邮件可以实行插箱投递;给据邮件由用户签收,用户委托的代收人或者代收机构代为签收的,视为用户本人签收;没有设置信报箱的,城市邮件投递到收发点或者收件人指定的地点,农村邮件投递到村邮站或者村民委员会确定的接收场所。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邮政企业提供邮政普遍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并对村邮站的设置、运行和村邮站服务人员的报酬给予资金补贴。

第二十三条 经邮政管理部门核定的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免办道路运输证。邮政普遍服务专用车辆运递邮件,按照省有关规定减免车辆通行费。

第二十四条 邮政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无故拒办邮政业务或者擅自中止对用户的服务;

(二)故意积压、延误投递邮件;

(三)延付、拒付、截留、挪用用户汇款;

(四)收寄禁止寄递物品,或者超限收寄限制寄递物品;

(五)限制用户支付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内信件、印刷品、包裹等邮件资费的方式;

(六)限定用户使用指定的服务,向用户搭售商品、服务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

(七)转让、出租、出借邮政专用标志、邮政专用品和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

(八)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邮政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机要通信、国家规定报刊的发行以及义务兵平常信函、盲人读物和烈士遗物的免费寄递等特殊服务,适用本条例关于邮政普遍服务的规定。

第四章 快递服务

第二十六条 经营快递业务应当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经营快递业务。

申请人凭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后,方可经营快递业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向邮政管理部门提交年度报告。

第二十七条 快递企业经营许可事项发生变更或者停止经营快递业务的,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注销手续。邮政管理部门颁发、变更和注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应当向社会公告。

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不得涂改、租借和转让。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快递业务或者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在国家邮政管理部门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后,应当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快递企业设立分公司、营业部等分支机构,应当持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副本及所附分支机构名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第二十九条 快递企业中止经营快递业务,应当提前七日向邮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向用户公告,妥善处理尚未投递的快件。

第三十条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许可范围经营快递业务,提供符合快递服务标准的快递服务。

收寄快件应当规范填写快递运单。快递运单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十一条 实行加盟经营的快递企业,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加盟合同,并向邮政管理部门备案。企业应当在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运营安全、业务流程、用户投诉、损失赔偿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十二条 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收寄禁止寄递物品,或者超限收寄限制寄递物品;

(二)相互串通操纵快递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或者用户的合法权益;

(三)冒用其他企业名称、企业标志和商标标识,扰乱市场经营秩序;

(四)故意积压、扣留、倒卖、延误用户快件;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快递企业在规划、建设、用地、信贷、融资、创业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海关、检验检疫、民航、铁路、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为快递企业提供便利。

第五章 邮政安全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邮政通信安全、畅通和保护邮政设施的义务,并有权制止、举报危害邮政通信安全、畅通和破坏邮政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交寄、夹寄带有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毒害性和传染病病原体的危险有害物品以及非法出版物等国家禁止寄递的物品。

特定时期经国家邮政管理部门批准,省邮政管理部门可以公布国家禁止寄递物品之外的禁寄物品名录。

第三十六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邮件、快件收寄验视的规定。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发现交寄、夹寄禁止寄递物品的,不予收寄,并交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对不能确定安全的物品,应当要求用户出具相关部门的安全证明,并详实记录物品名称、数量、重量、收寄时间、寄件人和收件人名址等内容,记录留存应当不少于一年。用户不能出具安全证明的,不予收寄。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从业人员当面投交邮件、快件时,邮件、快件包装完好、重量相符的,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应当予以签收。

第三十七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用户名址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并应当在寄递服务中合理使用。

用户对其名址信息享有查询、更正、限制使用和要求删除的权利。

第三十八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接受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和邮购等经营者委托提供寄递服务的,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安全保障协议,并报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制定含有格式条款的合同、单据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格式条款含有免除或者限制自身责任内容的,应当采用清晰明白的文字、符号、字体等合理方式提请用户注意,并按照用户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公开的服务承诺视为服务合同的条款。

第四十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制定邮政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发生重大安全和服务阻断等突发事件后,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应急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在邮政营业场所、快递企业营业场所出入通道或者邮政设施周围设摊、堆物,妨害用户使用邮政服务、快递服务或者影响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通行;

(二)扰乱邮政营业场所、快递企业营业场所正常秩序;

(三)冒用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名义,或者伪造、冒用邮政专用标志、邮政用品用具生产监制证以及邮政管理部门对邮政普遍服务专用车辆和快递车辆的认定证件;

(四)私自开拆、隐匿、扣留、毁弃、盗窃、倒卖他人邮件、快件或者撕揭邮票;

(五)非法拦截、强登、扒乘、扣留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妨碍从业人员收寄、运输邮件、快件;

(六)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给予道路通行便利。上述车辆在运递邮件、快件途中发生一般交通违章或者轻微交通事故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记录后立即放行,待其完成运递任务后,再作后续处理。发生严重违章确需扣留车辆或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协助保护邮件、快件安全并及时通知车辆所属企业转运邮件、快件。

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需要临时占用道路揽收和投递邮件、快件的,在保证交通安全、驾驶人不离开车辆和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情况下,可以在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停车的地点外占用道路临时停车。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车辆和经邮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快递车辆的用途。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邮政企业、快递企业、邮政用品用具生产企业、集邮票品经营者和集中交易市场的经营、服务行为以及印制销售邮票、仿印邮票和邮资图案等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邮政管理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可以采取下列监督检查措施:

(一)进入邮政企业、快递企业、集邮票品集中交易市场、邮政用品用具生产企业或者涉嫌违反邮政法律、法规活动的其他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

(三)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凭证;

(四)要求提供财务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有关经营的信息;

(五)经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查封、扣押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场所、运输工具以及相关物品,对信件以外的涉嫌夹带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邮件、快件开拆检查。

邮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被检查的企业应当接受检查并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第四十五条 邮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对邮政企业使用邮政普遍服务、特殊服务补贴资金进行监督。

第四十六条 邮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履行邮政行业统计和经济运行分析的职责。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和邮政用品用具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向邮政管理部门报送统计资料和邮政普遍服务工作情况等信息。

第四十七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造成邮件或者快件丢失、损毁、内件短少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赔偿。

第四十八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受理用户投诉或者举报。对于用户的投诉、举报及邮政管理部门批转的用户申诉,应当及时处理,并自受理之日起十日内答复用户。

用户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邮政管理部门申诉,邮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诉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答复。

第四十九条 邮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国家邮政管理部门公布的邮政用品用具监制目录,对邮政用品用具的生产实行监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未经监制的邮政用品用具。

第五十条 省邮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指导开展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特殊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第五十一条 依法成立的邮政企业管理协会、快递行业协会、集邮协会、直邮协会等行业社会团体,应当自觉接受邮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发挥服务企业和行业自律作用,促进邮政业的健康发展。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邮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法定条件、程序实施行政许可,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二)明知有违反邮政法律、法规的行为不依法、不及时查处的;

(三)泄露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将普遍服务自办网点改为代办网点,致使提供的邮政普遍服务不符合邮政普遍服务标准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迁移、毁损、拆除邮政设施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时间要求,为具备通邮条件的用户通邮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二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非法物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不符合快递服务标准或者擅自停止经营快递业务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拒报、虚报统计资料和信息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十条 快递企业被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自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得申请经营快递业务。

快递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被吊销负有个人责任的,自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快递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一条 本条例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20xx年9月4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河北省邮政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邮政局主要职责(一)拟订邮政行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提出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和促进邮政与交通运输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拟订邮政行业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草案。

(二)承担邮政监管责任。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推进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保障机制,提出邮政行业服务价格政策和基本邮政业务价格建议,并监督执行。

(三)负责快递等邮政业务的市场准入,维护信件寄递业务专营权,依法监管邮政市场。

(四)负责监督检查机要通信工作,保障机要通信安全。

(五)负责邮政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负责邮政行业运行安全的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保障邮政通信与信息安全。

(六)负责邮政行业统计、经济运行分析及信息服务,依法监督邮政行业服务质量。

(七)负责纪念邮票的选题和图案审查,负责审定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年度计划。

(八)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邮政组织,处理政府间邮政事务,拟订邮政对外合作与交流政策并组织实施,处理邮政外事工作,按照规定管理涉及港澳台邮政工作。

普通企业管理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客观真实、全面准确、统一部署、有序推进”的原则,全面摸清家底,明确监管职责,加强国资监管,促进规范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一)全面掌握全县企业国有资产数量、行业分布状况、组织形式和级次、经营状况、企业出资关系,摸清企业国有资产家底。

(二)完善企业财务数据报送机制,加强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管理,搭建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三)建立健全规范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日常国资监管办法,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做到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

(四)理顺政府、国资监管机构、有关部门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关系,落实监管职责,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普查时点及范围

此次普查工作的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普查范围为全县企业国有资产。凡在2011年12月31日之前在我县已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并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均应作为此次普查的对象。

四、普查主要内容

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在普查时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人员构成、长期投资等基本情况。

(一)企业财务状况。主要包括企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等指标,企业实收资本及国家资本、国有法人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等资本构成情况。

(二)企业经营成果。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总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指标。

(三)企业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隶属关系、管理级次、组织形式、所处行业,是否办理产权登记、生产经营是否正常、是否正常工商年检,职工数量及其构成,占有使用国有土地情况,担保等或有事项及涉讼资产情况,长期投资情况。

五、时间安排及方法步骤

此次普查,从2012年4月起,利用3—4个月的时间完成全部工作,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2年4月10日一4月18日)

1、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成立全县企业国有资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此次普查工作的领导和总体部署。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全县企业国有资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普查办公室),落实办公地点,制定下发《县企业国有资产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资料。

2、层层动员、落实责任。召开全县企业国有资产普查工作动员会议,对此次普查进行全面部署,落实普查责任和工作任务。县属企业由县财政局、县国有资产运营中心(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县直有关部门和企业成立普查工作领导机构,指定内部有关科室或组建临时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制定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搞好层层动员部署,确定工作联系人,并将实施方案和联系人员名单、联系方式等报县普查办公室备案。

(二)实施阶段(2012年4月19日一5月6日)

1、企业认真自查(4月19日一4月22日)。各有关企业对照普查有关内容和要求,本着全面、准确、客观、及时的原则,以产权隶属关系为主线,认真梳理自身情况,如实填写本企业的普查表(附件一),准备相关资料,逐级审核上报。企业需要报送的资料主要包括:2011年12月31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务决算报表)、最近一次验资报告、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公司(企业)章程、单户企业普查表。

2、普查资料汇总(4月23日一4月26日)。有关部门和企业集团按照隶属关系,对所属企业报送的资料进行汇总,填写普查汇总表(附件二),撰写普查报告,并于4月26日前负责将所属企业报送的资料以及我县普查汇总表和普查报告报送市普查办公室。普查报告应包括所属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户数、国有资本金额、人员数量及其在不同级次、行业、组织形式之间的分布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等)、企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存在的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3、开展监督检查(4月27日一5月6日)。在普查实施阶段,县普查办公室分成三个督导小组,实施包干督导,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和普查要求,适时对县直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监督指导,确保整体工作及时推进,普查任务顺利完成。

(三)整改阶段(2012年5月7日一6月10日)

县普查办公室对普查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提出整改意见,各有关企业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于2012年5月分类实施整改。为加快工作步伐,各项整改工作可在总体时间安排下同步进行。

1、补办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5月11日一6月10日)。5月31日之前,未办理产权登记、已办理产权登记但发生变动未及时办理变动产权登记、应当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未办理的企业,提交资料,补办相关手续,进一步明确企业出资关系。办理结果在6月10日之前逐户上报市普查办公室。

2、补报决算报表(5月11日一6月10日)。对于未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2011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的县属企业,在5月31日之前,按要求上报2011年度财务决算数据,有关数据于6月10日之前上报市普查办公室。

3、明确监管责任(5月11日一6月10日)。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从理顺法律关系和规范出资人关系入手,通过办理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等手续,将凡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为企业国家资本出资人的,统一变更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继续依法行使对有关企业的行业管理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县国有资产运营中心(公司)代表县政府行使出资人职能,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总结阶段(2012年6月11日一7月上旬)。

1、巩固普查成果(6月11日一6月25日)。县普查办公室对普查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认真分析、充分运用普查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县政府。以此次普查为基础,以推进全县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建立全县企业国有资产数据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依法监管能力。

2、召开总结表彰大会(7月上旬)。召开全县企业国有资产普查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此次普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企业进行表彰,对普查过程中存在隐瞒和漏报国有资产、报送资料不及时、配合工作不主动的部门和企业予以通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普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国有资产普查是新形势下依法实施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基础工作,各单位要正确理解,高度重视,成立普查机构,充实普查队伍,落实普查经费,集中精力,圆满完成此次普查工作任务。

(二)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部门沟通。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到位。要加强监督指导,确保企业填报的有关数据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做到所报数据不重复、不隐瞒、不遗漏。对于不按实际情况上报数据的,将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严肃处理。要建立部门协调和联动工作机制,紧密配合,加强沟通,扎实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三)明确报送要求,确保普查质量。全面及时报送相关资料,是此次普查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方案规定报送的普查表要严格按要求填写,填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要签字盖章,对所填报总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相应的责任。相关资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式三份及时上报县普查办公室。

普通企业管理篇6

信义义务

论文摘要:有限合伙制度主要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之中,它在中小型企业和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在2006年修订合伙企业法过程中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有限合伙制度。论文就有限合伙制度中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进行了理论上的详细探讨,希望能有助于我国有限合伙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在此次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中确立了有限合伙制度,有限合伙制度的确立完善了我国的商事组织法律体系,丰富了我国的商事组织形式,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限合伙制度将对我国风险投资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有限合伙由至少一名普通合伙人和一名有限合伙人组成,其中普通合伙人对有限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对有限合伙企业的债务则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可以说有限合伙是普通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混合体,有限合伙企业的内部关粟即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的关系,普通合伙人类似于有限责任公司中的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而有限合伙人则类似于公司的股东。那么普通合伙人是否应当像公司的高管人员对股东负有信义义务一样也对有限合伙人负有信义义务呢?答案是肯定的。本文试分析探讨有限合伙的内部关系,研究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的相关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对我国立法上的完善提出了一些意见。

1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法律地位

   有限合伙中的普通合伙人的地位相当于普通合伙中的合伙人,享有普通合伙中的合伙人所享有的全部权利,对有限合伙具有几乎绝对的控制和管理权,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在有限合伙中,普通合伙人是有限合伙的人。美国2001年《统一有限合伙法》第402条明确规定,就有限合伙的业务而言,普通合伙人是有限合伙的人。Ci7基于普通合伙人在有限合伙中的人地位,各国有限合伙法赋予了普通合伙人管理有限合伙的权利。我国新《合伙企业法》第六十七条也明确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Czl

   从信托的角度讲普通合伙人是有限合伙人投人的财产的受托人。美国信托法权威鲍吉特(Bogert)认为,信托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一方享有财产所有权,并负有衡平法上的为另一人利益而管理或处分该项财产的义务。Ca〕在有限合伙中,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的财产投人到有限合伙中成为有限合伙财产,普通合伙人担任有限合伙财产的管理人,为有限合伙以及其他合伙人的利益管理财产,获取收益,普通合伙人扮演着有限合伙财产受托人的角色。

   有限合伙中的有限合伙人是指仅向有限合伙企业出资而一般不参与合伙的管理,并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有限合伙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合伙人。由于有限合伙人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因此从权利义务相适应和保护债权人的角度出发各国法律一般都限制有限合伙人参与有限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我国新《合伙企业法》第六十八条明确规定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有限合伙人相当于有限合伙的消极投资者。

2信义义务

   信义义务(FiduciaryDuty),又可以称为信托义务或是诚信义务、受托人义务等等,它是指当事人之间基于信义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即受信人(Fiduciary)基于信义关系(Fi-duciaryrelation)而对受益人(Beneficiary)产生的法律上的义务。

   信义义务是基于信义关系产生的,信义关系是把握信义义务概念的关键。信义关系是基于当事人合意而形成。当一方(委托人)将自己的财产交给另一方〔受信人)管理,而自己只保留财产的受益的权利的时候,双方之间就产生了信义关系。这种关系形成后,受信一方就处于一种优势地位,事实上拥有对他人财产的支配与控制权,而且受信人的行为将对委托人产生拘束力;然而受信人如何行使权利,委托人并不能够完全控制或严密地监督,他们只有信任受信人,相信他们会以善意及适当的注意之方式为自己的最佳利益行为。所以,信义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并不对等的交易关系,单靠受益人自己的力量难以对受信人之行为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受益人的利益,为了防止受信人滥用权利以保护双方的信任关系,法律就必须要求受信人对受益人(或受托人)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这种基于信义关系而产生的法律义务就是我们所说的信义义务。

   信义义务包括忠实义务(DutyofLoyalty)和谨慎义务(Dutyofcare)两个方面。忠实义务的内容范围很宽,包括对信义人的积极要求和消极要求,积极要求指信义人应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行事,消极要求是指信义人不得利用其地位为自己或第三人谋取利益。具体说来,忠实义务包括以下几种较为典型的义务:(1)信义人不得利用信义关系为自己谋取私利,包括信义人从信义关系中获取机会和信息。如果信义人利用委托的财产或其信义人地位获取利润,信义人负有对所获利润报账说明的义务。(2)禁止信义人或者与其关联的人与信义关系中的财产之间进行自我交易,在自我交易中,信义人在信义关系中所承担的义务与自身的利益处于相互冲突的地位,因此,信义人不得进行自我交易,有责任使得自己不能处于一种“义务与利益”和“义务与义务”相冲突的地位。(3)禁止信义人从事与信义关系中的财产相竞争的业务,即竞业禁止。

   谨慎义务,又称勤勉义务,是指信义人在为受益人处理相关事务时应付诸合理的谨慎。谨慎义务虽然一般被视为信义义务的部分组成内容,但是,谨慎义务并非为信义关系所特有,从本质上讲,它属于侵权法的概念。在不存在信义关系的情形下,许多人可能由于法律规定或所承担的合同义务而对另一方承担谨慎义务。在侵权法中,谨慎义务一般用以判断过失侵权责任的存在。谨慎义务的概念是原则性的,它要求每个人在从事自己活动的同时,为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合理的危险,负有一个合理的人在相同情况下所负有的义务。}s7法官在确定当事方之间是否存在谨慎义务时,所参照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双方之间是否存在着这样的特殊关系。信义关系即是信义人向受益人承担谨慎义务的一种典型关系。

3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

   通过上面对合伙人法律地位的分析可知,普通合伙人即是有限合伙的人拥有对有限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又是有限合伙人投人到有限合伙中的财产的受托人,普通合伙人本人一般只投人有限合伙1%的资金,而且还可以以劳务出资;而有限合伙人作为有限合伙的消极投资者,则投人约ss%的资金,一般法律会禁止有限合伙人以劳务出资,且有限合伙人常常被限制参与有限合伙的管理,有限合伙人投人的财产可以说是完全处于普通合伙人的控制之下,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有限合伙人的利益,为了防止普通合伙人滥用权利以保护双方的信任关系,法律就必须要求受信人—普通合伙人对受益人(或受托人)—有限合伙企业及有限合伙人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

4关于普通合伙人信义义务的我国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我国新《合伙企业法》对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的规定有以下特点:

   第一,仅在第二章普通合伙企业中规定。新《合伙企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了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该条规定: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外,合伙人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合伙人不得从事损害本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可见我国对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的规定没有具体的区分普通合伙企业中的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该法第六十条规定:有限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适用本章的规定;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第二章第一节至第五节关于普通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的规定,也就是说我国法律上规定的有限合伙中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与普通合伙中合伙人的信义义务完全相同。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将有限合伙制度中的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与普通合伙制度中合伙人的信义义务区分开来。根据我们在前面的分析可知,虽然普通合伙人在有限合伙中所承担的信义义务类似于普通合伙中合伙人所承担的信义义务,但是在这两种合伙中合伙人之间的相互地位是不同的。在普通合伙中,合伙人均对合伙债务所承担的无限连带责任起到促使他们积极从事合伙组织业务的主要作用。相比之下,有限合伙中的有限合伙人对其财产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了更为彻底的分离,有限合伙中的普通合伙人享有管理控制有限合伙的权力,这些使得在有限合伙中通过信义义务对普通合伙人进行约束对于有限合伙和有限合伙人来说更为重要。一方的信赖和弱势地位是信义义务产生的原因,信烬义务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保护那些把自己的事务委托给他人的人,委托的范围越大,信赖的程度就越高,委托人自我保护的能力也就越弱,此时就需要法律加重受信人的责任。把对普通合伙中地位平等的合伙人的信义义务同样地照搬到有限合伙中被所有的有限合伙人信赖并受委托管理有限合伙财产的普通合伙人身上似乎是不合理的。因此法律上应该通过规定更为严格的普通合伙人的信义义务来保护有限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人的利益。

   第二,对普通合伙人信义义务的规定不够全面。新《合伙企业法》中对普通合伙人信义义务的规定就只在该法的第三十二条中。该条主要规定了普通合伙人三个方面的信义义务:(1)普通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即竞业禁止;(2)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外,合伙人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即自我交易的禁止;(3)合伙人不得从事损害本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

普通企业管理篇7

abstract:theauthorcontrastivelyanalyzedtheeBitandafter-taxprofitsinfinancialmanagement,pointedoutdifferentroleofthesetwofinancialindicatorsinfinancialmanagement,meanwhile,introducedthespecificapplicationoftwofinancialindicatorsforreference.

关键词:财务管理;息税前利润;税后利润

Keywords:financialmanagement;eBit;after-taxprofits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36-01

1相关概念和计算

1.1息税前利润扣除所得税、利息之前的利润就是息税前利润。计算公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计算方法:①直接计算法。若不对其他因素进行考虑,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息税前利润=营业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②间接计算法。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财务费用)。通常来说,这种是比较常见的计算法,因为根据利润表就可以计算求得其数据。

1.2税后利润税后利润也就是会计学中所说的净利润。税后利润在财务管理意义上是指普通股利润,即所有权归普通股的利润,由于普通股利润不包括优先股股利,因而应该扣除。这里所说的税后利润确切地说是普通股利润。

2息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比较

2.1不同作用①息税前利润能够用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盈利能力进行评价。根据上述所说,对经营管理成果进行考察时,就应该把息税前利润作为指标,而不是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主要用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衡量。通过将利息与所得税的影响剔除,息税前利润使投资者在进行项目评价时可以不用对融资成本与所得税税率加以考虑,这样投资者要把项目放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中然后进行考察会更方便。将所得税政策与资本结构的影响剔除,这是息税前利润与税后利润的主要区别所在。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基本获利率是企业所有资产的获利能力的全方面反映,企业债权人与所有者都特别关注本指标。通常情况下,这个指标越高,就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越高,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益越好。②息税前利润能够用以企业的偿债能力的评价。息税前利润通常用已获利息倍数这一指标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息税前利润和利息支出的比值就是这里所说的已获利息倍数,它是企业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的反映。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100%。已获利息倍数不仅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的反映,而且还是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反映。它的数值最少要大于1。要以往年经验为依据并行业特点相结合,再看获利息倍数从而判断偿付能力是否强。③税后利润可以用来对股东的盈利能力与企业股东财富的多少进行评价。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我们一般用税后利润这一指标来对股东财富的财务进行衡量,原因是从所有权的归属来看,税后利润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利润。当然税后利润在不同时点上需要折现才具有可比性。因为税后利润是普通股利润的绝对数的反映,横向比较可比性在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样的情况下较差,因此通常用普通股每股盈利来代替税后利润。普通股每股盈利=税后利润/年末普通股总数。我们也可用普通股平均股数来表示上式中的分母。这个指标越高就表示公司有越强的普通股盈利能力。净利润和资产平均总额之比就是资产净利率。基本获利率的分子是息税前利润,与之相比,资产净利率的分母变成了税后利润,分母没变,但作用是不同的。两者相比较,经营者与债权人对基本获利率指标更关注,而企业所有者更关注资产净利率指标。

2.2杠杆利益和风险的测算在财务管理中,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管理活动可以分为资本运营活动与经营管理活动,所以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也就可分为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同样的杠杆利益也可分为财务杠杆利益与营业杠杆利益。而计算这两种风险与杠杆利益,都会涉及息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这两个重要指标。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润/资产平均总额。①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营业杠杆利益评估。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经营风险也叫营业风险,它指的是由于营业杠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利用而使息税前利润下降的风险。当营业总额下降,因为营业杠杆的作用,息税前利润下降得更快,这就给企业造成了经营风险。营业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营业额/营业额)。上述公式可变形为:营业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经营性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基期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通常来说,经营风险与营业杠杆利益随企业的营业杠杆系数变大而升高,随企业的营业杠杆系数变小而降低。②企业的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利益评估。因为财务杠杆的作用,税后利润在息税前利润下降时会下降的更快,这样就给企业股权资本带来财务风险。财务杠杆系数是最常做为衡量财务风险的指标,它指的是税后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根据财务杠杆系数能对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有所反映,可以对财务杠杆利益的大小进行估算,也可以对财务风险的高低进行评价,所以需要我们对财务杠杆系数做测算。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1-优先股股利/(1-所得税税率)]。通常来说,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利益随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变大而升高,随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变小而降低。而事实上,不管是营业杠杆还是财务杠杆,企业不会单独来使用它们,通常是被结合使用,两者共同发挥作用。营业杠杆与财务杠杆结合在一起称为复合杠杆或总杠杆。通常用总杠杆系数来测量总杠杆作用程度大小。财务杠杆系数与营业杠杆系数相乘得出的就是总杠杆系数,它是衡量总风险大小与总杠杆利益的指标。

2.3对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息税前利润是对高级管理层经营成果的考核,它对股东的融资决策成果没有反映,所以股东判断融资决策与业绩衡量的依据通常为普通股每股盈利。股东可以通过将每股收益的无差别点计算出来,从而分析、判断某种资本结构在哪个息税前利润下能使普通股每股盈利更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结合负债对股东财富的影响,来对每股利润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把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下来,这种方法称为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它是利用息税前利润和普通股每股盈利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依据这个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出某息税前利润水平所适合资本结构。普通股每股盈利=税后利润/n=[(息税前利润-表示基期财务费用)(1-所得税税率)-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数。根据公式计算出的普通股每股盈利最大的方案就是优选方案。

普通企业管理篇8

[关键词]有限合伙;投资;管理权;责任承担;制度创新

一、引言

合伙企业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形式。随着企业制度诞生并存在于经济社会中的那天起,合伙企业就作为企业的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形式存在。与公司相对偏向资合性质不同,合伙企业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组合,因为合伙企业的建立往往以合伙协议为基础。因此,通过合伙企业往往可以聚集比个人独资企业更多的资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同时,由于企业本身带着非法人组织的性质,只进行一次纳税的合伙企业在税负方面相比公司而言,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有限合伙企业,则是合伙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特殊合伙企业制度。在经济市场中,资源的分配是不恒定的,掌握资本资源的主体往往不愿参与管理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在有限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分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两种;普通合伙人管理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不参与合伙企业的管理,并仅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这种有限责任形式,成为了投资者选择有限合伙企业最为青睐之处。这种管理权与责任承担相配合区别的企业形式,兼具了合伙企业与公司的优势:它既有合伙企业的灵活运作模式,也具备类似公司的优秀融资能力。

有限合伙企业从中世纪欧洲的海上“卡孟达契约”发展而来。在契约中一方合伙人,将商品、金钱、船舶等转交于另一方合伙人经营,冒资金风险的合伙人获得交易的四分之三利润,且仅以其投资为限承担风险责任;从事航行的海运合伙人则以双方投入的全部财产独立从事航海交易,获得另外四分之一的利润并对外承担经营的无限责任。海上贸易本是一种高风险高利润贸易形式;首先,普通商人觊觎于贸易的高利润,但是却往往不愿承担海上的高风险;海运商人对海上的风险具有充分而自信的把握,却往往因为资金不足无法进行造船、雇佣船员和水手等从而失去海上交易的机会。两者的结合弥补了己方短处也满足了对方的需求。其次,从双方参与契约的时限上来看,普通商人往往不愿意对海上贸易进行长期投资,相比较而言,他们更愿意快速投资和收回成本获得利润,获得更充分的资本流动性和及时性收益,而海运商人们通常也乐意承担这种短期海运的义务,因为他们对于海上贸易的选择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更多的普通商人的选择。

我国的有限合伙企业制度在200r7年施行的《合伙企业法》中得以确立。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确立的时间相对较晚,而且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也略显单一,在面对当今较为复杂的经济形势时,会产生一些无法预料和模棱两可的情形。而同时英美等国在对有限合伙企业制度方面有许多多元化的创新,非常值得借鉴。因此,下文将对有限合伙企业制度进行理性对比和探讨。

二、中外有限合伙企业制度比较分析

根据我国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但是有限合伙人享有一些另外的特权:如可以同本有限合伙企业进行交易;但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有限合伙人可以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有限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也就是说,有限合伙人不得插手合伙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但是并不承担自我交易和竞业禁止的责任。此处法条中的“执行”,含义就是决定、参与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是以下的行为却并不被执行合伙事务:(1)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意见和枣议;(2)参与决定普通合伙人的入伙、退伙以及参与选择会计师事务所;(3)获取财务报告和查阅财务资料;(4)提起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5)为该有限合伙企业提供担保。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了有限合伙人承担与普通合伙人同样责任的情况,即当善意第三人有理由相信该有限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并与其进行交易时。同时,有限合伙人如果擅自进行交易对企业或其他合伙人造成了损失,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英国的《有限合伙法》对有限合伙的定义是“有限合伙由至少一个普通合伙人和至少一个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有限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有限合伙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与我国并无区别。美国的合伙企业法中,除了与我国有限合伙企业形式相似的有限合伙企业(Lim-itedpartnership,Lp)之外,还存在有限责任合伙(LimitedLiabilitypartnership,LLp),这被视为普通合伙的一种特殊责任形式,只有普通合伙才可以申请享有有限责任合伙的责任限制的保护,有限责任合伙与普通合伙一并受美国《修订统一合伙法》的约束。在Lip这种有限合伙中,对于某合伙人或员工的错误、不作为和过失等以合伙企业的全部资产承担有限责任,一般情况下合伙人只对自己的过错才承担无限责任;因此,这种有限责任合伙其实是类似于我国的“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制度。而在美国法中,还有另外一个“有限责任有限合伙”(LimitedLiabiliwLimitedpartnership,LLLp)的概念,其原理相当于“有限合伙”与“有限责任合伙”两者的叠加,即一方面存在着承担有限责任的有限合伙人,另一方面,普通合伙人在承担责任方面也有了诸多限制和免责待遇。

由以上的规定看出,中国法对于有限合伙企业这一较窄概念的定义以及在管理权和责任承担的规定与英美法并无太大差异。但是有限合伙企业是一个经过精确设计和缜密制度安排的经济组织形式,任何细微的差别都有可能带来操作上的不同;对此下面将对几个重要的差别之处进行比较:

第一,在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形式的要求方面,我国《合伙企业法》第64条规定:“有限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作价出资。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而美国的《修订统一合伙法》规定,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形式可以是现金、实务、票据或者劳务。相比中国规定而言,美国法在出资形式的方面要求极其宽松,而我国相对显得比较保守。而在有限合伙的设立方面,我国规定是“二人以上五十人以下”设立;而美国却没有规定合伙人数量的上限。至于下限的规定不足为奇,因为要同时具备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最低人数起码应为2人,但是上限设与不设,却反映了国家对于商品经济的宽容或保守程度。从这个方面而言,合伙人出资形式的限制与人数的限制,都是从一个目的出发的。美国的市场经济极为发达,因此可以让有限合伙企业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甚至许多有限合伙通过上市出售股票来筹集资金,致使有限合伙的筹资渠道相当广泛,大型有限合伙不断涌现。我国对于有限合伙的数量和出资形式加以限制,是出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情况作出的保守决定;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维护合伙企业本身乃至外部市场的稳定。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要使合伙人在有限合伙中发挥更大的效用,应当采用放开的做法比较恰当。

第二,在具体的管理权限方面。虽然普遍规定是,有限合伙人不得参与企业的管理,也不得对外代表合伙企业。但是作为出资人,尤其是在风险投资行业中,作为主要资金的提供方,对于有限合伙企业的关注密切。基于这一点,如果完完全全对有限合伙人的管理权加以不留限制的剥夺,似乎有些违背公平。对此,美国1976年的《统一有限合伙法》规定,有限合伙人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参与合伙企业的管理:(1)担任有限合伙或普通合伙人的受雇人、人或委托人,或者成为作为普通合伙人公司的董事、股东、高级职员;(2)向普通合伙人建议或者咨询涉及有限合伙的业务;(3)作为有限合伙的保证人,或者担保或者承担有限合伙的一项或多项特定业务;(4)参加法律要求或者允许采取任何属于有限合伙的权利派生出来的诉讼等八种规则。这八种规则,当时被形象地称为“避风港”规则。但是该“避风港”规则,已经作出了最新的调整――在2001年最新修订的《统一有限合伙法》明确规定,即使有限合伙人参与了有限合伙的管理和控制,也不再承担无限责任。这已经明确将“避风港”大幅度扩大甚至改变了。

中国法并没有走得如此深远。参照美国类似的“避风港”规则体现在上文所述《合伙企业法》第68条的8项中。但是对于相比较中国的规定而言,美国之前的规定更具有实质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国法中规定的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在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等方面的查阅权,是比较抽象的权利;而诸如直接诉权和派生诉权以及对合伙企业的经营建议权属于最基本的应有权利,规定在法条中仅仅只属于强化和确认作用。但是美国法中规定,有限合伙人可以担任有限合伙或普通合伙人的受雇人、人或委托人,或者成为作为普通合伙人公司的董事、股东、高级职员,就这一点而言,作为一个主要的投资者,很好地保证了有限合伙人的实际参与权利。纵然,从有限合伙企业本身的性质出发,如果让有限合伙人享有管理有限合伙企业的权利,会造成管理权分配的失衡与混乱,降低有限合伙企业运行的效率;但是如果将“参与权”与“管理权”的概念相区分,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投资者,应当享有部分对有限合伙企业进行参与决策的实体权利以保障其资本权利的实现,而这种参与权与管理权可以是并行不悖的;正如一方面让普通合伙人制定并做出决策,然后赋予有限合伙人参与表决或是参与具体执行中的某个步骤,应该是最佳的平衡选择。

第三,在具体的责任承担方面。虽然我国法律明确,有限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以其出资额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是对于何种情形下承担何种有限责任并未具体说明,而是通过例外情形加以规定的。我国《合伙企业法》第76条规定:“第三人有理由相信有限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并与其交易的,该有限合伙人对该笔交易承担与普通合伙人同样的责任。有限合伙人未经授权以有限合伙企业名义与他人进行交易,给有限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该有限合伙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该法条确立了“债权人信赖规则”,前者为承担责任的客观责任,后者为主观责任。前者主要指有限合伙人通过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与第三人签订合同,或者在明知被他人误以为是普通合伙人而不否认的前提下与第三人交易等情形,在后者的主观要件要求下,第三人也必须善意而且是不知情并且不存在疏忽的情况的。中国法的这一责任承担规定,是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角度出发的,这一规定与德国等大陆法国家的规定相类似,但是并不详尽。如德国法中明确规定,如果合伙企业知道有限合伙人的上述行为而不加以规制,那么该责任并不由有限合伙人而由有限合伙企业的财产承担。对此,美国《统一合伙法》在第207条和303条规定,对有限合伙人债务责任的保护要受以下三种情况的制约:(1)有限合伙证书已经存档;(2)有限合伙人的姓名未在合伙企业的名称中出现;(3)有限合伙人未参与合伙经营的控制。与国外的相关制度比较,无论是通过直接规定还是问接排除的方式来确定有限合伙人的责任,我国的法律在这一块都不够清晰和完整,如果没有相关司法解释等文件对此进行明确,会从一定程度上削弱有限合伙制度的优势。

第四,在有限合伙人的行为限制方面,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有限合伙人不受自我交易和竞业禁止的限制,这也是我国在有限合伙人方面与国外立法并不相同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有限合伙人并不参与有限合伙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他们进行的只是投资行为,所以如果在竞业方面进行限制,并无太大意义;单纯的投资人身份本身也就允许有限合伙人在多个方面和层次上进行投资并获取收益。因此,英国法和美国法都没有对有限合伙人的这些行为进行规制,而只对普通合伙人作出了规定;但既然我国通过明文的规定排除了该限制的存在,应该说对于有限合伙的灵活性和保护性上都有所增强,这也是促进有限合伙企业效率的一个表现。

因此,外国制度的领先和可借鉴之处,首先是在于其制度设计的多样化。这一方面走得最远的非美国莫属。有限合伙企业制度的设计出发点,就在于如何能够最好的平衡合伙企业中管理权和责任归属的关系;我国目前的制度,只能说是做到了最基本的一点,即建立了“有限合伙人享受合伙制的优越性同时担任有限责任,但是没有管理权”的制度,而美国的一iJp则做到了其中的合伙人在承担有限责任的同时还享有管理权,也即将普通合伙中所有的普通合伙人全部改成承担有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人;而更深入的形式iLLp作为Lp和Lip的一种创新叠加,将其中的普通合伙人设置成类似于Lip中既有管理权,又享有有限责任的合伙人,但同时保留一部分只承担有限责任却没有管理权的有限合伙人。这种制度的好处,对类似于风险投资基金的现代企业好处明显:不仅作为有限合伙人的出资人受有限责任的保护,作为普通合伙人的基金管理人(自然人)也享有有限责任合伙中普通合伙人有条件的有限责任的保护。即普通合伙人只对自己的过失给风险投资企业造成的损失承担无限责任,而对其他普通合伙人在管理风险投资基金过程中产生的过失不承担连带责任。而且这种受有条件有限责任保护的自然人作为普通合伙人要承担重于一般管理公司中董事的责任,这种压力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管理有限责任有限合伙风险投资企业的职责。

而从合伙事务的执行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更值得思考和借鉴。第一,前面已经提到,美国2001年最新修改的《统一有限合伙法》第303条已经为有限合伙人提供了全面的有限责任保护机制,规定有限合伙人不对有限合伙企业的债务负责。已经明确规定有限合伙的债务且无论是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或其他种类,・都不属于有限合伙人的债务;即使有限合伙人参与管理、控制有限合伙,有限合伙人自身也不因其有限合伙人的身份直接或间接地对有限合伙的债务承担责任。因此基本上可以完全认为,美国法是允许合伙协议或其它协议规定有限合伙人的管理权限的。第二,在合伙人的具体权限上,就普通合伙人而言,相比于我国笼统的“普通合伙人不得从事竞业业务、不得与合伙企业交易”,美国更是规定了普通合伙人对有限合伙及其它合伙人负有信托责任(6dueiaryduties),包括忠诚义务(dutiesofloyalty)及注意义务(dutiesofcare);忠诚义务包括向有限合伙说明并以有限合伙信托人的身份占有其在实施合伙事务过程中和结束合伙事务时所获得的任何财产、利润或收益,避免使自己作为或代表与合伙有相反利益的一方与合伙交易,避免与合伙产生竞争;注意义务包括在执行有限合伙事务或有限合伙结业时不得有严重的过失或不计后果的行为,故意渎职或违法。普通合伙人应该根据本法或合伙协议履行其对有限合伙或其他合伙人的义务,并在行使权利时始终如一地遵守诚信和公平交易的义务(goodfaithandfairdealing)。而就有限合伙人而言规定更是详尽,明确指出有限合伙人不负有信托责任,而只需要尽到诚信和公平交易义务(sooafaithandfairdealing),用来保护事先的约定以防止出现明显超出约定达成时,理性人预期范围之外的行为。

最后,在责任承担的规定上,我国规定“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新入伙的有限合伙人对入伙前有限合伙企业的债务,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这一规定从法律阐述的角度而言,与美国法规定“有限合伙人只有出资义务,而不对有限合伙或公司本身的债务负任何责任”存在差距,显得条理不那么清晰,也值得商榷讨论。

三、我国有限合伙企业制度推进与创新

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形式和概念纵然相似之处很多,但是落实到具体的管理权分配和责任承担这一平衡体系上来,各国的规定却有很多差别;这些差别有些是因为经济市场的特征所决定的,有些是出于立法技术方面的保守考虑。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国内无论是有限合伙人还是一般合伙人都还不够成熟,对于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度不够。何况我国社会目前诚信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一般合伙人能否承担起对有限合伙的无限责任,对于有限合伙企业而言,也无疑是一个问题。有限合伙人往往会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去干涉有限合伙的管理,最终很可能演变为有限合伙向普通合伙的转变。

对于有限合伙企业制度推进之后的价值所在,是对其进行推进和创新的理由。有限合伙企业潜在的巨大优势,也即其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这种管理与责任分开的模式,将更有利于金融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有效平衡配置。以风险投资而言,投资中的风险性从法律上讲,必然要求当投资企业建立时应当较为简单,避免因为设立繁琐而造成过大的成本;与此同时,专业技术在其中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以满足技术人员的需要。在企业中,要让投资者尽量的规避风险,同时能够迅速退出,实现高额的回报。有限合伙企业的平衡机制适应了风险投资运营的特点。也正是因此,有限合伙企业才会成为风险投资的优良组织形式;而高达80%的风投企业选择了该种组织模式,也佐证了这一点。第二,有限合伙企业的这种模式,更好地建立起了一种约束与激励并重的机制。现代企业治理非常讲究风险与利益的对称性;普通合伙人作为管理者,他们为了取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会全力以赴将投资资金的效能在市场中最大化,将他们的责任与合伙企业本身的成败与否紧密挂钩,也有利于从组织体系上保证普通合伙人尽到对合伙企业所负的信义义务(fiduciaryduty),让他们更加努力、更勤勉地为合伙企业而工作,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第三,决策控制权的分离有利于促进企业运营的效率,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因为普通合伙人在作出决策和判断的时候,少去很多掣肘、制约,可以充分依赖自己的判断力;而投资者的目的专注于收到高额利润回报,其本身参与管理的愿望也很薄弱。所以,这样能满足两者的不同需求。这不仅有利于调动投资者的热情,也更便于投资者筹集资金和扩大企业规模。第四,将管理权赋予承担无限责任的普通合伙人,有利于合伙企业的稳定,保证合伙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果每一个投资者参与的同时都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会成为企业吸收新鲜资本的一大障碍;规模永远也不能扩大到理想形态;同时这也会给外部债权人带来困惑:责任人可能随时都在变化和调整,债务的履行可能得不到稳定的保障。而一个企业的管理决策权,也本不应该被一个中途加入并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人所分担;因为这样势必会造成合伙企业管理权的大量分散,合伙企业也将变得极不稳定。让普通合伙人享有管理权,这也与信托关系中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本质有一定的关系。

从制度的具体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对有限合伙企业的制度设计进行调整:

第一,在“管理权限”方面,关于“避风港”条款的规定不能满足我国制度的需要。具有卓越管理能力的普通合伙人本来就是稀缺资源,反倒是有限合伙人不但具备强大雄厚的资金能力,还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和社会资源,况且还有很强的管理欲望。但是现实却是,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拥有经营管理权,那么大量的合伙事务由数量很少的普通合伙人执行,这一方面影响了有限合伙人出资设立有限合伙企业的积极性,而且将导致普通合伙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处理如此多的合伙事务,这时他们就需要选择人来执行。由于有限合伙的人合性,他们很有可能基于对有限合伙人的了解而选择其为人。但我国现在的立法不但没有规定有限合伙人作为普通合伙人的人,而且也没有规定有限合伙人成为有限合伙企业的雇员。因此,较为保守的做法,是建立一种重大事项相关的表决制度:如允许合伙企业建立内部的权利自治机构,使得有限合伙人获得一定的机会去参与一些实质性的业务,而不仅仅是查阅账簿等较为表层的权利。而对于“重大事项”的内容,则可以通过合伙人的内部文件加以制定;如增资、减资、合理经营范围及区域变更、方针计划等。

第二,设立有限合伙企业内部的独立监督检查机构,参照公司治理的模式,设立类似于监事和监事会的独立检查机构,监督有限合伙企业运营的各方面情况,通过检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政策以及在提讼、侵权救济等方面,防止普通合伙人产生道德风险,损害合伙企业利益,在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之间起到一个利益平衡的作用。

第三,从外部而言,需要建立以登记为主要方式的公示、公信制度;以及健全投资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信用。

总的来说,从法理的角度看,有限责任合伙主要是限制特定情况下普通合伙人的责任,有限合伙中也存在普通合伙人,这些普通合伙人同样也有责任限制的需求。如果从创新更新的角度,不妨还可以借鉴上述美国的有限责任有限合伙制度(iLLp),使得所有合伙人都有受有限责任保护的机会。从现实角度看,首先,在美国,有限责任有限合伙立足于庞大的资金运营,强调职业经理人的集中经营,将合伙的灵活性、专业性与公司的有限责任限制的优势结合起来。伴随着风险投资的兴起,有限合伙在我国迅速发展,适时引入有限责任有限合伙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其次,合伙制度在我国一直处于模糊状态,使得合伙相较于公司制企业在税收、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完善的合伙企业制度;最后,我国适用有限责任有限合伙制度的前景广阔,将其应用于大学生集体创业、遗产筹划等事项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普通企业管理篇9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全面检查验收中央企业“五五”普法工作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增强法治理念,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和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为中央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检查验收内容

(一)中央企业组织落实《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本企业“五五”普法规划的情况。

(二)中央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学法用法情况;中央企业职工学法、守法、用法情况。

(三)中央企业规章制度建设情况,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和法律事务机构建设情况,法律纠纷发生和处理情况,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情况。

(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方案与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总结验收步骤和时间安排

总结验收工作从2010年3月份开始,到2010年年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3-4月)。中央企业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动员部署,制定检查验收方案和措施,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检查验收工作顺利开展。

(二)自查阶段(4-5月)。中央企业按照本通知要求组织自查,对本企业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和企业法制工作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检查,查找薄弱环节,积极加以整改。

(三)检查验收阶段(6-8月)。中央企业在本企业系统内开展验收和总结(中央企业“五五”普法检查验收指导标准见附件)。国务院国资委普法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组,采取抽查的方式赴中央企业进行检查。检查主要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档案材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各中央企业请于8月30日前将“五五”普法自查、总结报告报送国务院国资委普法办公室。

(四)评比表彰阶段(9-12月)。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五五”普法工作整体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各中央企业报送的材料和检查验收结果,评选国务院国资委表彰的“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于12月底前将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推荐给全国普法办公室,参加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具体评选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总结验收工作是“五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五五”普法工作全面落实的重要环节和措施。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总结验收工作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扎实实开展好总结验收工作。

(二)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总结验收工作按照全国普法办的要求,在国务院国资委组织指导下进行。各中央企业普法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本企业“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要充分调动本企业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注意学习其他中央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国资委报告。

(三)求真务实,保证质量。各中央企业要根据本企业普法规划的目标要求,严格按照总结验收标准,深入细致地开展检查验收,认真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务求实效,坚决防止形式主义,确保总结验收工作的质量。

普通企业管理篇10

全市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实施方案为适应入世新形势,认真落实“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造福人民”的要求,狠抓源头把好质量关,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业企业质量状况普查活动,建立全省工业企业质量档案。根据全省质量工作的布置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决定*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质量状况普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全市质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企业质量普查建档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企业改制重组力度的加大,私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快速发展,企业质量工作的内容、方法、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全面了解并掌握企业基本质量状况,及时更新和补充其他数据,对于全市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对进一步提高全市质量总体水平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加入wto后,我们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和对各类企业的服务指导工作必须和国际惯例接轨。通过全市工业企业质量状况普查活动,建立起较为全面、准确、系统的全市企业质量基本信息库,才能为加入wto后加强企业管理、监督、服务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才能为市政府的决策提供更为真实有效的客观依据。通过全市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活动,提高全市工业企业的质量意识,带动全市工业企业质量状况的普遍提高,从而推进我市经济的快速崛起。二、企业质量档案主要内容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从质量管理工作内容出发,依据企业生产流程,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具有共性的要素进行收集整理,制定了《企业质量档案》。《企业质量档案》以企业为基本单位,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计量、标准化、在用锅容管特设备、名牌创建、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水平、领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认证、质量奖惩等十多个栏目,把企业质量基础、质量控制、质量状况等方面内容分门别类、详实具体地登录记载。该档案建立后须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审查一次,每五年更换一次。收集整理后的质量信息,输入专门编制的《企业质量户口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江苏省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连云港地区质量管理信息子系统,从而提高全市质量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三、组织实施开展企业质量状况普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由于此次普查建档的工作对象为全市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面广量大,因此各县区、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认真落实,保证普查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市将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普查建档工作,建档面达100%。实施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1.动员培训阶段(5月—6月上旬)。由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活动动员大会”,对全市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发动。由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牵头组织企业质量状况普查建档的培训工作,对各县区(包括乡、镇、场、街道)、市各工业资产管理公司(集团)、各有关单位的质量普查员进行具体业务培训。2.清查摸底阶段(6月中下旬)。各县区(包括乡、镇、场、街道)、市各工业资产管理公司(集团)、各有关单位对所属的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弄清情况,排出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名单,制定详细实施计划。3.普查登记阶段(7—8月份)。各县区(包括乡、镇、场、街道)、市各工业资产管理公司(集团)、各有关单位组织攻坚战,质量普查员到每个企业进行现场普查,并按《企业质量档案》的内容逐项检查登记,普查企业要求不重、不漏;登记内容要求客观、全面、真实。4.汇总录入阶段(9—11月份)。各县区(包括乡、镇、场、街道)、市各工业资产管理公司(集团)、各有关单位做好《企业质量档案》的资料整理汇总工作,并将整理汇总好的资料报市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人将整理好的质量信息输入《企业质量户口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5.总结表彰阶段(12月份)。由市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市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全市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活动作全面总结,对在普查建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四、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各县区(包括乡、镇、场、街道)、市各工业资产管理公司(集团)、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全市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工作的统一部署,迅速做出周密安排,切实做到再动员,再部署,确保全市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加强组织协调,市政府明确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经贸委、统计局、乡镇局等部门全力配合,组织企业质量普查建档工作。各县区、市各工业资产管理公司(集团)、市各有关单位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保证,使各项要求落到实处。2.加强宣传报道各县区(包括乡、镇、场、街道)、市各工业资产管理公司(集团)、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大对企业质量普查建档工作的宣传报道。在清查摸底阶段,可采取向普查对象企业发放传单的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取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工业企业的支持和理解,使广大企业能主动参与质量普查建档工作。3.加强监管服务此次企业质量普查建档工作涉及面广,各类企业质量工作参差不齐,对基础条件扎实的企业要加强服务,提供国内外先进质量信息,提升产品竞争力。对基础条件达不到要求、出现问题的企业,要求其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各级质监部门要主动帮助企业完善改进各项质量基础工作,促进其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对逾整改期仍未见效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罚、曝光,并列入重点名单加强监管。4.严肃纪律在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工作过程中,质量普查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规定,廉洁自律、依法办事。质量普查实行现场普查登记,普查企业要求不重、不漏;登记内容要求客观、全面、真实。对质量普查结果严重失真的地区或部门,要重新进行普查,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