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培训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7:37

医学培训教学篇1

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起步较晚、水平低、缺少经验。因此,结合实际、综合考虑、科学安排、不断实践、逐步完善是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原则,使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尽快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1•1培训计划。

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计划取决于教育培训所采取的模式。国外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模式有3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以及继续医学教育[1]。从美国、英国全科医生培养情况来看,主要是毕业后教育,即学生经过5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再经过2~3年左右的全科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经考试合格后,再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北欧芬兰对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除了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外,还有一部分是研究生的学历教育[2]。我国的情况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制度的改革,社区和基层卫生组织急需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管理体制、培训经费、职称和待遇等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主要开展的是全科医师规范化教育和岗位培训。而岗位培训是现阶段的重点[3]。由于在岗培训的时间短,这给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计划的安排带来一定难度。本文认为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一定的总学时数,以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2)开设的培训课目应避免与医学院校原有的课程相重复。应包括一些新的课程如社会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心理咨询、行为医学、临终关怀学、医患沟通学和相关的人文学科等。(3)根据我国社区居民的实际健康需求,适当增加部分课程的学时数。从近日上海市对某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看中医(含中西医结合)的占68•8%;居民了解中医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占58•5%;认为中医药有必要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占人口总数的2•9%。因此,为了使医务人员受训后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中医学为社区的居民诊病治病,中医学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此外还应增加老年医学、心理咨询、康复医学、生物全息诊疗学及临终关怀学等课程学时数。(4)应安排社区实习,时间为8~10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走学校专业的规范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在职继续教育的三结合培训道路,以满足全科医学多层次的人才需要。

1•2培训教材。

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最基本要素。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教材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全科医学培训教材,除了预防医学、社区保健和康复医学教材外,还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及各地的社区居民的具体健康需求,增设一系列相关课程如社区卫生管理学、社区卫生经济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咨询、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根据这样的课程编写合适的教材。(2)实用性原则。教学是为实践服务的,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实际,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因此,教材编写时一定要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3)发展的原则。随着社会不断丰富,教材编写应及时反应这些最新研究成果。(4)容量适当的原则。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内容要精选,字数不易太多。(5)综合平衡原则。全科医学的培训教材要考虑到综合平衡,不能重临床而轻预防、保健、康复,反之,也不能重预防、保健、康复而轻临床。(6)注重培养能力的原则。全科医学的培训教材不仅要使受训的医务人员掌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一定的临床技能以及与病人沟通、协调的技巧,使其培训后尽快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我国已出版了几套全科医学培训教材,如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全科医师培训规划系列教材”、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持编写的“全科医学系列教材”,但这些教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还有待改进。

1•3培训基地。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刚起步,由于人员、资金及政策配套等问题,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目前,全国有178个城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4],但存在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功能单一的问题,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要。这不仅给全科医学培训实习带来了困难,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实践,而且会影响受训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加快全科医学的培训基地建设是各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当务之急。目前,从我省已申报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医学院校情况看,大多都没有建立自己稳定、规范的见习点和实习点。本文认为可分两步去解决: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选择一些较为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见习和实习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可与所在地方政府共同投资新建或改建几个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保证见习与实习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应规定一些硬性指标。如人员素质要求及配比、营业面积(工作环境)、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机器设备等)、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等。

1•4师资培养。

全科医学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教学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开展较晚,全科医学的教师队伍严重缺乏,而且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偏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科教师队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系统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专业教师,大多数来自预防医学专业或临床医学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数既没有受过全科医学的理论培训,又缺乏社区卫生的实践经验。这样就很难保证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去年,我省卫生厅对省内全科医学培训院校进行了考核,并对承担《全科医学总论》的教师进行了资格认定,这对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

(2)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实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迟缓以及全科医学教师“半路出家”的经历所限,使得全科医学教师的临床经验先天不足。

(3)缺乏必要的现代电脑网络化教学知识。因此,就目前的状况本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全科医学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帮助其建立全面、正确的全科医学观。其次,组织、安排全科医学教师定期参加社区的卫生服务实践。全科医学主干课的教师必须深入社区,不能纸上谈兵,否则就很难向学生传达全面准确的全科医学思想。加强全科医学培训教师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三是经常开展学术交流。四是加快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五是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对从事全科医学主干课的培训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考核及职称评定。

医学培训教学篇2

论文摘要: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池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实践和特点。

循证医学(evidence一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由以理论为基础加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模式转变,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使临床医疗人员认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帮助并指导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并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是医院图书馆员的职责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针对临床开展了一系列的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临床教学医院的图书馆员较早认识到了图书馆在医院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美国的医院图书馆中开展了基于医院临床的图书馆服务。例如,在克里斯蒂安娜医疗健康系统中,学科馆员通过参加临床查房,开展针对临床实践中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据的查找,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川;在田纳西州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教学医院中,图书馆在指导临床医师及实习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相关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已开始认识到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通过收集、检索多种循证医学资源,将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传递给临床医师等。

从国内外对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的探讨可以看到,医院图书馆员除了帮助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查找循证医学资源外,应让临床医疗人员体会到循证医学资源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能自觉、主动、正确地查找与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这就需要对临床医疗人员开展相关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因此,该院图书馆组织临床学科馆员,开展了针对临床的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

2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特色

2.1由临床学科馆员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对口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为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措施。为更好地开展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一方面图书馆组织有医学背景的图书馆员作为临床学科馆员深人到临床科室开办循证医学资源的讲座及培训等,根据临床科室的时间、不同层次的需求,结合科室的相关临床病例,讲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查找并运用循证医学资源,开展与临床结合的循证医学资源的培训。另一方面由各个科室选出1一3名临床医师担任科室兼职学科馆员,对这些来自不同科室的兼职学科馆员进行包括循证医学资源在内的常用生物医学资源检索等技能培训,解决各自科室经常遇到的相关问题。至今,该院图书馆的临床学科馆员先后开展了近40次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培训。通过这些讲座,临床医师进一步体会到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与图书馆配合,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开展循证医学实践。在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中学科馆员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2不断丰富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组织除了网络上大量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外,该院还购买了一系列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循证医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便利,但也对临床医疗人员了解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制作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并指导临床医师使用。目前,因特网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网站已有5000多个,这些网站的内容新颖,且有很多是免费。为了便于临床医师使用,该馆将常用的几十种循证医学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做成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供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利用。

2.2.2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数据库。该院先后购置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如美国临床医学事实型数据库(micromedexhealthcareseries),循证医学评论数据库(ebmreviews)、临床实证全文数据库(clinicalevidence),mdconsult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许多临床医师却未曾接触过。图书馆临床学科馆员结合不同科室的特点,将这些数据库介绍给临床医师并辅导他们使用。

2.2.3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其他生物医学数据库查找临床研究证据。除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外,从常用生物医学数据库如cbmdisc,medline,pubmed等中也能直接查找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当从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中检索不到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或临床医师想更多了解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时,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数据库。将利用这些常用的数据库检索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介绍给临床医师,指导他们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如介绍如何从cbm-disc,medline等数据库中检索系统综述、实践指南、随机对照试验、对照临床试验、有关诊断、治疗、病因、预后等循证医学证据。

2.3多种教学形式并重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该院图书馆根据需要采取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讲座,深人临床科室教学,举办临床医师短期培训班及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等多种教学与培训形式。

2.3.1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循证医学资源讲座。图书馆定期举办全院生物医学资源的相关讲座,通过讲座对全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宣传及培训。这种形式相对比较固定,参加人数较多。

2.3.2深人临床科室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这是最为灵活,也是应用最多的形式。目前该馆已经25次到临床科室讲课。因为不同临床科室有各自的专业需求及时间安排,该馆根据不同科室的时间科学安排讲课时间和教学重点。在介绍循证医学资源当中,结合不同临床科室所熟悉的病例,让临床医师亲身体验通过查找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的制定。这样教学形式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进行互动交流,既让临床医师认识到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又调动了临床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积极性。

2.3.3针对临床医师(含进修医师)举办短期培训班。该院临床医师较多,每年进修的医师也较多,他们大多对生物医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该馆每年分别为本院医师及进修医师举办4期生物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培训。针对参加短期学习班的临床医师,有重点地介绍循证医学相关资源。如进修医师大多来自基层医院,当地数据库资源较少,因此以介绍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中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为主,以便进修医师返回基层医院后,能利用自身的网络条件查找免费循证医学资源。

2.3.4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循证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要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仅靠课堂教学与培训是不够的。因此该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临床医师提出的具体问题,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如临床医师想查找某方面的循证临床证据,该馆会根据其要求,直接指导临床医师先利用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如果对检出结果不满意,再对cbmdisc,medline,pubmed等进行检索,通过主题词、自由词检索该主题内容,然后结合循证医学筛选临床研究证据的标准,制定进一步的检索策略进行组配,并根据检索出的文献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制定出完善的检索策略,查找出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使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检索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

3在临床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中的发展方向

医学培训教学篇3

[关键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呼吸专科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10(a)-0152-03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2000人拥有一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我国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全科医生,以满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最有效的培养方式之一[1]。本院是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地之一,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呼吸内科专业是内科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全科医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基础课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本科临床带教医生对转岗全科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体现全科医学理念与特色,明确呼吸系统专业培训的要求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主要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全科医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社区和家庭,主要职能是为居民和家庭提供初级医疗保健,包括基本医疗、预防、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性,要求他们对医疗专业掌握应该是广,而不是专。所以作为培训老师,应该充分贯彻全科医学的理念与特色,明确教学目的,结合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以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2]。就呼吸内科专业而言,体现的就更为明显。因为呼吸道系统疾病涉及的病种多,常见易发病也多。根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3],对培训内容作了统一要求。①培训内容应紧扣《大纲》要求: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带教老师对其内容要讲透、讲清,要求学生对此内容要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践。对要求熟悉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对此内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求学会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其操作方法、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呼吸内科的培训,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吸痰术、胸腔穿刺术等操作的适应证;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处理流程;了解胸部X线、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的适应证;通过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方法,胸部X线、常用临床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掌握转诊指征,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4]。②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转岗培训时间短,涉及内容多,转岗全科医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服务需求不完全一样,大纲培训内容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考虑,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只带教一名学生,根据全科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相同的教学计划,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5]。如全科医生来自的地区肺癌发病率很高,带教老师即在肺癌的发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给予重点培训,增加肺癌诊治的新进展尤其介入诊治、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如果来自矿区的全科医生,带教老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尘肺等与粉尘关系较密切的呼吸道疾病方面进行重点培训,让学生了解以上疾病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预防和治疗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简易肺功能的操作、吸入装置的使用、呼吸操的锻炼等,以便以后工作中对患者及有高危因素人群的筛选、预防和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帮老百姓看好常见病、多发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真正发挥全科医生的职能。

2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

转岗培训的全科医师多来自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知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社区服务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6]。据统计[7],来本院培训的全科医生的学历和基础参差不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73.6%,中专学历为26.4%,工作3年以上约为52.1%,3年以下为47.9%。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全科医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具体方式如下。

2.1临床具体病例讲解

全科医生参与病房病例管理,选取合适病例,实行负责制,参与讨论,带教老师对每个病例进行诊治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讲解,包括该种疾病临床注意事项、风险及预后评估,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对疾病有较明确的认识,并且与其他系统疾病相联系,分清异同,不过分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体现出全科医学的理念及思维模式[8]。如胸腔积液的病因,要让学员了解多种系统的疾病均可能导致胸腔积液,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胸腔积液的性质、辅助检查,初步判断最可能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

2.2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视频,能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专业的有关内容,除了呼吸系统体格检查、胸腔穿刺、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基本操作的视频外,还包括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更专业的学习[9]。另外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胸部Ct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和比较。让他们掌握检查和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检查。对呼吸系统基本操作,多次看视频,熟悉操作程序,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最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实际操作。

2.3门诊教学

全科医学的本质和宗旨决定了门诊服务是其医疗重点,转岗全科医生将来主要面临的是门诊患者,所以门诊教学也相应成为全科教学的重中之重[10]。在培训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全科医师的门诊轮转时间。每周2~3个半天,主要以观摩学习的形式,适当病例可以简单问诊和查体,最后和带教老师共同诊治。学员主要学习老师的诊治方法和诊断思维,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2.4其他培训方式

如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定期的社区实践、义诊、健康宣教等,都是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学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诊断思维都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

培训从两方面进行考核。①对师资力量的考核:带教前进行培训,掌握培训重点内容,带教老师为每个学员制订针对性个体化的培训计划,科室质控小组对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和培训质量进行考核,定期开展座谈会,听取学员的意见,不断完善教学体制;②对学员的考核:按照制订的培训标准对学员定期进行考核,了解学员对呼吸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考核结果对学员进行再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总的来说,2年的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看到了不足,还有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如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比较粗糙;学员实践机会较少等。全科医生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医疗改革的成败,新形势下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和实践路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改进,一定会建立相对完善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吴野,张东华,薄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3):298-301.

[2]彭晓琼,刘丽萍.浅谈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超声医学教学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75-3176.

[3]刘海波.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1-2.

[4]王莉.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规范化培养-呼吸内科培养要求(一)[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7):25-27.

[5]吴涛,黄亚芳,陈锐,等.北京市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学员状况及培训需求调查[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246-251.

[6]赵光斌,林敏,朱艳.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实践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5):803-80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2):121-122.

[8]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498-2501.

[9]张长春,宋涌.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其实施中相关问题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6):819-821.

医学培训教学篇4

关键词:医学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

1美国的医学教育概况

美国医学教育已有200余年历史,经过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医学教育较为成功的典范,被许多国家借鉴以推动本国医学教育改革。美国医学教育实行“4+4”长学制模式[1]:4年非医学本科教育+4年医学院系统化医学教育。医学院教育前2年为基础学习,结束时参加美国医师资格考试(USmLe,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Step1;后2年为临床学习,毕业前进行Step2考核;通过Step1和Step2后,申请住院医师培训。住院医师培训通常为3~8年,培训结束后通过Step3,获得基本行医资格。如想成为专科医师,住培结束后需找到匹配的位置,进行1~4年专科医师培训。在美国,包括住培、专培在内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由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Councilfo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负责[2]。aCGme负责规范和认证培训,保证培训的环境和质量,培训单位必须符合aCGme认证和受其监督,建立了规范、合理的制度体系[3]。

2中国的医学教育概况

由于社会、文化、国情的差别,中国医学院校的入学门槛比美国低,医学教育体制多样,医生的诊疗水平良莠不齐。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后多种医学教育体制并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行业的发展,但也出现许多的问题,譬如培养时间相对短,医学生知识面狭窄、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人文教育。现阶段我国医学生来自高中毕业生,经过全国统考,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报考医学院,医学院根据成绩录取学生。教育与卫生部门一直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体制,绝大部分医学院校构建了五年制本科以及“5+3”为主体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少部分院校设立有八年制,培养医学博士[4]。2018年协和医学院试点从北大、清华以及中国科大非医学类专业招收大四学生就读临床医学博士。我国国内医学教育一直在努力寻求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体系。

3中美医学教育的主要差异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中国的医学教育照搬美国的一套是不现实的,必须借鉴西方的医学教育,发展切实符合国情的一套体系。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在学校教育阶段与美国相比较,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尤其是北京、上海的知名医学院校在生源、课程设置、科研培养、临床实习等方面并不比美国差。中、美两国医学教育体系的差别主要在于毕业后教育,美国医学毕业后教育有一套相对完整和成熟的制度和体系,在住培、专培方面有严格培训方案、标准化流程和严格考核制度,保证了相关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我国的医学毕业后教育培养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大部分的培训缺乏统一的标准。为了逐步完善和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在住培方面,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培训政策和具体执行方案,住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5]。有关住培内容不在本文探讨之内,医学毕业后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科医师培训,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处于试点运行阶段,将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4专科医师培训的现状

专科医师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住培基础上培养独立、规范从事专科工作医师的重要途径,在国际医学界有广泛共识和长期实践[6]。经过住培后,再接受1~4年专科培训,成为专科医师。专科培训目的是培养合格、同质化,能独当一面的专科医师,专培是目前大多数专科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7]。

4.1美国专科医师培训概况

在美国,完成住培的医师希望继续深造,可以申请参加专科医师培训项目。以内科为例,完成3年住院医师培训后,通过申请和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进入内科专培基地进行培训。培训医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参考专业的竞争程度及培训基地做决定,顶尖医学院附属医院竞争激烈,大部分基地也是通过住院医师配对系统选择专科培训医师[8],按照电脑程序做出配对,尽量做到公平和公正。专培医师比一般住院医师的薪酬稍高,收入虽然不算高,但在美国也属于中等偏高水平[9],一旦成为专科医师,通常薪酬会提高3~7倍。aCGme与医学专业资格认证委员会(the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等医学专业机构和组织协同合作,确立各个专业培训的要求和认证规则,为培训基地的认证提供标准,负责组织全美统一的专科医师培训的认证考试[10]。

4.2我国专科医师培训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多数采取“传帮带”模式,导致医生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整体水平[11]。为提高我国专科医师的水平,早在2004年国内制定了18个专科的专科医师培训标准,2006年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在一线城市部分医疗机构进行了试点研究[12]。前期探索工作不仅促进了住培制度的建立,也为推出专培试点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2015年1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等八部委联合《关于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2017年6月,启动了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以及心血管专科试点[13]。专科医师培训试点期间培训模式是“5+3+X”,即在5年医学本科教育和3年住培基础上,再进行1-4年专科医师培训[14]。拟通过专培试点,为在2020年在全国范围初步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形成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打下基础[15]。

5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国内专培尚处于试点阶段,笔者所在单位于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所在科室为pCCm专科培训基地,专科基地现已招收两届学员,在学员管理、培训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比美国的专培体系、结合自身的经验,笔者认为在培训体系及制度建立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专培基地准入与建设方面。在专培基地准入方面,不同的专科基地虽有着不同的准入标准及认定细则,但由于目前专培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专培管理办法尚未完善,不同地区专培基地的硬件、软件参差不齐,导致各准入基地的水平也不尽相同。而在基地的建设方面,由于各基地建设水平不齐,各基地的师资、病种、临床实践均不一致,对专培重视程度也不同,导致专培培训水平差异大、培训效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专培学员的招生及管理方面。现阶段各专培基地均有各自的招生简章,但从目前已招收的学员情况来看,培训对象水平良莠不齐,学员的基本情况相差较大,不同的学员有不同的学历、不同的职称、不同的从医经验、不同的科研及临床能力、不同的职业认知等。同时,专培学员中临床、科研经历与学历构成比较复杂,本身素质、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也增加了专培学员日常管理的难度。除此之外,专培现行政策对参加专培的学生激励不足,例如多数专培学员认为培训期间的薪酬待遇水平普遍较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培学员参与的热情,进而导致专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专培考评体系方面。考评是专培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一个合理的、不断完善的专培考评体系是专科医师成长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内外医学教育界不断探索的课题。临床考评体系的构建、量化体系的形成是专培考核工作的难点,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考核体系,是高质量专培的困境之一。目前我国专培的考评体系过于简单,部分基地甚至通过手册填写、考试考评及笔试代替考核与评价;而且大部分考评重心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记录诊治多少患者、完成多少临床操作等基本要求上,对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重视不够。专培师资方面。专家建议专培教师须承担过住培工作,且需参加试点专科的师资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遗憾的是目前相关部门尚未有明确的师资培训标准出台,师资培训的内容、学时也尚未明确。因此,目前师资的准入不严格,存在较大随意性。众所周知,专培师资的标准要求必须高于住培师资标准,专培学员的临床、科研能力、医德医风、职业素养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专培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指导方式。由于现行师资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导致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

6完善我国专科医师培训的措施及建议

对于在专培基地准入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在参考国内住培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适当借鉴美国的专培经验,建议如下:①首先实行专培基地准入的动态管理,定期对专培基地进行考核,对不同区域的基地实行末位淘汰制;②必须加强基地(医院)对专培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基地必须成立毕业后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人事、薪酬、待遇等事宜,同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评估;③加强专科基地管理,建议实行主任负责制,负责基地申报、建设,学员培训,协调轮转科室培训工作;④各专科基地要利用高效教学资源为学员设置理论课程,结合网络信息化提高培训效率。在专培学员的招生方面,必须坚持贵精不在多的原则。为保证专培学员质量,必须建立科学、公平、公正、透明、严格的招生标准。笔者所在的pCCm基地招生对象为完成住培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临床工作的医师或者具备呼吸中级及以上职称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的医师,招录工作主要包括报名、审核、考核、录取等程序。考核环节由中国医师协会教育处协同pCCm专科基地统一组织实施进行,pCCm基地组织安排笔试(理论基础知识考核)及面试(临床综合能力和英语能力),笔试和面试成绩各占50%。基地最终根据综合成绩及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学员的录取。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标准化的程序,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择优录取,尽量保证培训学员的质量。在学员管理方面,首先完善激励机制,保证培训期间的薪酬,通过专培后的医师在职称晋级、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其次主管部分可以探索将专培与学位挂钩,如将专培和博士培养相结合,如果专培工作能够实现医教协同发展,既能保证教学质量,也能鼓励更多医师参与到专培当中来。在学习管理方面,建议应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实现对学员实时、数字化、全方位管理。如pCCm专培目前使用的信息平台(pCCm平台)是一个对专科培训过程进行综合管理的系统,涵盖专培大纲管理、科室轮转、教学大课、临床操作、教学查房多个功能模块。系统具有严谨完整的师资、医师评价记录,实时可查的教学进度管理。为了方便学习和沟通,利用视音频协作技术建设在线教学查房系统,记录教学过程,留存格式化数据,为后期学习行为分析打基础,加强学员对于专培的重视程度以及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考评体系方面,应尽快建立各专科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建立考核标准时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的六大核心职业能力要求:病人照顾、医学知识、基于时间的学习与自我完善、人际沟通能力、专业精神、基于系统的实践。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科学的标准化考评体系,加强对指标的量化,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所谓标准化即构建由岗前培训、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结业考核等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考核体系,各基地同一专科统一考核标准、流程、方式,做到公平、公正、客观考核每一学员。做到与美国类似,无论在哪一家医院培训,通过专科资格认证考试,专科水平大致相同。在执行过程中,遵循进行多种方法、多种类型的考核原则,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注重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开展多层次评价与考核。在考评体系中体现出重视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能力、伦理学和医学相关法学方面的内容。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才能真正做到以考评促进专培的质量。在专培师资建设方面,需建立合理、科学的师资准入标准与退出机制。首先应加强对培训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力求精炼,注重实效,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督促培训医院保证带教教师参训,培训教师只有认真参加了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由协会发放师资培训证书。其次,建立师资库,明确师资责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对专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不符合带教标准的教师要进行处理甚至取消师资资格,而对于优秀的教师要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年度表彰方面给予倾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医学培训教学篇5

1.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

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以下简称学员)汉语水平较差,理解能力不强,对3年培训时间不能接收因而影响培训的正常进行的问题。我们在早期采取了多种方法培养规培学员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识态度,如下措施。

1.1成立班委会

对招录学员组织摸底考试,掌握学员基本情况,包括对规培的认知度、语言表达、基础知识、基础操作能力、生活水平。挑选其中有组织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班长。通过多次理论与技能考核挑选成绩优秀工作积极学员担任学习委员。让学员成为一个团体,有归属感。班委作为学员与管理人员沟通的一个纽带,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增加与学员间的沟通交流,逐渐了解学员的心声。对个别有问题的学员采用单独交流查找问题,帮助学员解决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增加师生亲密度。

1.2建立培训制度

解读国家及自治区层面上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让学员充分了解此项培训是国家深化医疗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医院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例会制度,不定期召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决策的制定。每季度召开1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公会议,对规培教学工作做季度性反馈,提出整改措施。每月1次规培教学管理会议,召集规培秘书或学员对本月存在的问题进行双向反馈,并对管理层、专业基地、科室、带教医师四个层面进修问卷调研。明确规定新招聘医学生未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不得定科留用。解决学员关心的人事关系,工薪待遇问题,保证在我基地培训人员待遇不低于本院住院医师,制定奖罚机制贯穿整个培训过程,鼓励学员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1.3明确学习需求作为规范化培训的出发点

随着心理学、社会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将进行深刻的变革。面对这样的形势,只有进行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离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而终身教育其有延伸和补充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使在岗从业人员拓宽知识面.不断提商专业技术水平,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最广泛、实用、快速、有效的途径[3]。医院人才数量的多寡、医疗质量的高低、学科种类的配置及医院文化的传承、医疗新技术的递进都日益突出人才需求,高层次人才成为促进医院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4]。毕业后的医学生即缺乏临床经验的阅历,又要充实医学新颖的知识。只有经过规范化的培训才能弥补上述存在的问题使医学生转变为合格的临床医师。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均采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培养医学人才。已证实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2.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很多人对学习感到厌烦,而医学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终身学习,规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培养医学人才奠定基础的必经阶段,因此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2.1评选成绩优秀学员

理解了规培的重要意义及势在必行的局势,学员的抵触情绪也逐渐缓和。建立奖励机制,通过月出科考核连续优异学员给予奖励,并作为推荐年度优秀的优势条件,同时作为毕业后择优留院的条件之一。鼓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奖金、小礼品及精神上的表扬,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激发学员的荣誉感和学习的兴趣。

2.2成立研究学习方法的品管圈

由规培学员组成研究学习方法的品管圈,从学员层面对规培教学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并组织探讨,调动部分学员的积极性,通过圈活动来调动更多的学员的投入到团体活动中来。增设了夜间自习室,组成学习兴趣小组。

2.3成立兴趣小组

通过品管圈活动学员自发组成兴趣小组,制定小组学习计划与培训内容,以团队形式在培训基地开展经典病历分享、基础技能操作培训比赛等活动。再分享中增进同学关系,竞技中促进彼此成长。

2.4课外体育活动

健康的身心是医生救助他人的最基本保障。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负面情绪是无法专心投入到医治他人的服务中去的。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举办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围棋比赛等锻炼身体、促进团结、增进友谊。我们通过举办班级内足球比赛选拔了优秀的队员,再组织不同年级的联赛,比赛的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加深了不同年级的友谊,同时也增强了班级内学员的团结,同时锻炼了体魄。

3、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走很多弯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故而我们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规范教学查房,让学员亲身参与,严把培训过程关。制定了培训日,在培训日内开展理论、技能授课、病历讨论、教学查房等教学内容,固定日期培训并上报管理部门,便于监管。

3.1推广pBL教学方法

医学基本知识在大学阶段已经熟知,进入临床前即在规培阶段是复习知识、转化知识的阶段。故而我们极力建议避免过多纯文字性的理论知识介绍,避免使学生感觉回到大学时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堂上争取让每位学员都有发言机会,尤其是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员通过师生交流迫使他们关注老师的问题,动脑去思考。

3.2自己动手当老师

首先让成绩较好的学员尝试做授课,布置给学员他认为自己最擅长的课题,制作教案、授课ppt,然后由专职指导医师指导修改。从整改准备工作中使学员体会到授课的不宜,增加对教学工作的理解。在指导修改中学到更多知识与授课技巧,经过充分准备与试讲后正式当“老师”在台上给所有学员讲课。一来锻炼了此学员的授课能力,二来使学员明白备课不容易,也调动了下面听课的学员的积极性。之后我们逐一安排学员讲课,使每位学员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3.3规范化教学查房

规定教学查房每月至少2次,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教学查房1次,主治医师教学查房1次。带教医师按教学大纲挑选典型的临床病历设计简单的教案,老师要做因人施教的查房计划。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引导学员回答或提出疑问,动脑思考,启发过程。老师再对问题进修解疑、补充、示范、纠正错误观点的过程来提高学员理论结合实践与临床思维能力。通过教学查房的实践,使学员切实体会到教学查房时的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方法,对真实病历的层层剖析中去领悟和学习科学思维及实际动手的规范。

3.4经典病历讨论

经典病历分享作为知识点回顾,临床思维训练的一个手段,让学员充分发言,阐述自己对疾病的分析、诊断、诊断依据、治疗方案等进修阐述,通过大家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老师再公布正确答案,让学员通过病历讨论了解临床思维过程。同时很多病种在学员轮转期间不一定都见得齐全,可通过经典病历讨论弥补此处不足。

3.5教考分离,多站式考核

由临床带教科室自行组织出科考核,往往出科成绩偏高。其中与监考不严格,部分医师应付了事,认为不应太过于认真,甚至有开卷考试。故而我们采取了教考分离原则,即由科室带教、培训,出科考核则由医院管理部门组织,负责出题安排考试时间,成立考核督导小组,抽调其他科室工作人员交叉监考。出科考核采用多站式方式,考核内容为专科知识、辅助结果判读、专科病史采集、专科体格检查、专科病案分析、专科技能操作。部分专业可适当取舍考试内容。如:放射专业只考核专业知识、辅助结果判读、专科技能操作等。

4、投入充足的教、学时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年,提供了较充足的教与学的时间。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与内容(试行)》制定轮转表,分初级、中期、晚期有侧重点培训。初期以强化基础理论、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结果,运用临床思维能力分析病情、诊断疾病。中期以通过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实践为主。后期以临床知识能力运用提高,加强文献阅读撰写论文同时加强英语能力培养。

有了正确的认识态度,再形成浓厚的兴趣,加以正确的教与学的方法,给予充足的时间,相信围绕上述四个因素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道路刚刚起步,还很漫长且需要持续下去,需要继续探索更好的、更适合国情、地方特色的教与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段沙,李大蓉,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在SaRS防治中的应用调查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08

2、贺晓生,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实践教学策略探讨,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2:744

医学培训教学篇6

关键词:解剖实训教学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主要渠道,加强实训教学则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实用型人才,决定了实训教学在学校整个教学活动中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解剖学又是一切医学专业的基础,解剖实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医学生质量的高低。解剖实训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解剖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通过解剖知识分析问题的实用能力;三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四是训练学生解剖学的应用技巧。因此,高水平的解剖实训教学水平是培养目标质量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在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解剖学的实训学时接近50%,可见解剖学实训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训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现就作者在解剖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加强实训教学的做法小结如下,以求教于同道。

一、加强解剖学实训教学,为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解剖学也是如此,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是学生没有见到事物,脑海里没有建立起立置的形象概念,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对标本、模型的直接观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利用标本、模型直观教学可以取得用语言表达得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实训课堂上利用标本、模型边讲边指导学生观看辨认,既真实又具体,一目了然。例如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位置,我们均结合实物进行讲授,并引导每个学生独立观察辨认标本、模型的能力,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开发了智力,在标本、模型的基础上,变静态为动态,因为模型、局部标本和整体标本均为静态的物质,学生将来到临床实习面对的病人是有生命的、会动的活人,因此,只限于实验室标本、模型的实验是不够的、还要利用好自身或同学的活体多触摸练习,这样才能很好的去确认处于动态的病人和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因为每个器官的位置、体表投影及形态均随着的改变、运动的改变、呼吸及生理的改变而变化,如肝、肺随着呼吸运动而发生位置的改变,膀胱随着尿液储存量的不断增多和尿液的排放而发生位置及形态的改变,子宫可因生理变化(妊娠)而发生形态及位置的改变,因此,我们还要求学生以人为本,学会在动态下观察和确认器官的位置和形态,这样才能为培养善于认真观察和辨认识别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位置的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解剖模型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次实训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大量标本模型的观察,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之中,从学会分析过度到应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利用传统的尸体标本外,还结合可拆装的模型人加强实训教学,用模型具有无气味、无刺激性、无变异、不易损坏、不变形、可拆可拼、科学性强等特点,是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开展解剖学实训教学的良好直观教具,特别是现在大多高职院校都缺少尸体标本的情况下则更适宜。我们利用可拆装的模型人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教学,可让每个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动手拆拼,研究每个器官的形态、方位关联,摸索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结合活体进行解剖实训教学,促进学生掌握解剖学知识

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为了把所学的有关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用于活体上。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结合活体,凡在活体上能看到的必须要求学生在活体上找,这样做对于加深理解,学活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实用能力都有一定意义。如全身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都要求在活体摸到。讲授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屈曲时,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让学生结合活体认真触摸,弄清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学关系之后,接着讲授在肘关节脱位时,这种关系即发生改变,紧密联系临床,培养实用型人才,做到学有所用。讲授口腔的组成时,让学生对着镜子观察咽峡、腭舌弓、腭咽弓、腭垂、唇、颊、牙、舌等;讲授视器时,让两个学生互相观察眼球、眼睑、结膜等;讲授心、肺、肝、胆囊、胃、脾、阑尾、肾等胸、腹腔器官的位置与毗邻及其体表投影时,我们先让学生在活体上划线定位,然后对照可拆装的模型人,拆拆拼拼,不仅能使学生看到每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并且对各器官的毗邻关系都一目了然,由表及里、逐层观察、定点定位、活化知识,验证对在哪里,错在何处,不但结合标本、模型,还要过渡到人体,在应用的实践中增长了学生的钻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把所学到的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可拆装的模型人,加强了应用的实践,培养了实践能力,把死的书本知识变成了活的实用型知识。经过这样有机的结合,使学生明确的认识到我们所讲的一切知识,都在活体上可以找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的“标本”,过去由于忽视了活体观察,又无可拆装的模型人助教,常常培养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到了临床不能把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一边讲授,一边结合活体及可拆装的模型人认真观察、验证,加强了理解,强化了记忆,提高了兴趣,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实用型人才铺平了道路。

四、小结

医学培训教学篇7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培养体系影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71-02

住院医师培训是临床医师必经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师的有效途径,医学界对住院医师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医学影像学涉及的内容复杂多样,为住院医师的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1]。在影像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临床思维与影响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因此,对医学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影像教学改革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1医学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规范化培训在医学影像住院医师技能培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作为一种新型临床技能培训方法,坚持以自学为主、教师引导的原则,能够增强住院医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能够帮助住院医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影像学工作的需要,研究将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以及培训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对该培训体系进行阐述。

1.1培训内容

医学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临床工作要求,遵循常见病到罕见症、简单病到复杂病、疑难病的特c,共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年,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培养住院医师对简单病、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诊断能力,使住院医师对基础疾病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二个阶段2年,加强住院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深入认识,并能够对部分疑难病进行初步诊断[2]。由于住院医师学习能力与学习进度的不同,对于学习能力强,掌握必备业务技能的住院医师,可提前进行第三个阶段的培训。第三阶段2年,在该阶段中,住院医师深入到临床工作中,对日常临务进行处理,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其诊断报告需要由上级医师审核,在实践中提升业务技能。

1.2培训方法

对医学影像住院医师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工作培训。日常工作培训主要针对的是第一、第二阶段。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要求住院医师参与其中,对病例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并作出具体的分析,能够结合病例的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以及进一步检查等,在这一过程中,上级医师要做好跟踪,对住院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修正、补充,使住院医师掌握基本的影像学技能;(2)晨间读片会培训。由专业影像学医师编写住院医师临床业务能力培训手册,要求住院医师轮流对不同疾病进行资料查阅,阅读相关书籍,对疾病的分型、诊断、症状表现等进行全面总结。与此同时,在晨交班之时,集中对2~3种疾病进行讨论,3~4次/周,加强住院医师对影像业务技能的理解。首先选取一名住院医师作为主持,对病例的临床资料、病史等进行汇报,其余住院医师轮流对病例的影像学特征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提出诊断计划与检查计划等,并由上级医师予以修正、补充,最后再由主持根据查阅的资料信息对该疾病进行总结;(3)影像与病理对照读片会。每周定期实施影像―病理对照读片会,住院医师对病例的诊断结果、手术符合程度进行集中讨论,对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与此同时鼓励住院医师参与到专业学术会议或影像学技术培训中,增强影像学业务技能。

1.3培训效果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由学校督导团专家负责,对每位教师进行打分。与此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大型考试题库,引进医学影像学图片,对学生的影像学基础知识进行考察,由计算机进行评分。另外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实践技能考察,评估住院医师的诊断能力与对影像图片的处理分析能力。

2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影像学教学中的价值

近年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五年制影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对临床影像学知识进行了充分整合,其整体知识框架见图1。该教学模式能够对住院医师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使之建立起医学影像学整体知识框架,提高住院医师临床综合应用能力,以保证住院医师培养的质量和推进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通过对影像住院医师进行横向的、系统的知识梳理和添加,把握住他们的最佳塑形期,使他们形成求实、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3]。力图为临床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基础、丰富实践经验的医学人才。

3医学影像教学改革策略

3.1制定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

针对当前临床影像学工作的需要,必须对当前的医学影像教学进行新的改革,结合影像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大纲。教学计划要能够体现影像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注重对住院医师创新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一方面要培养住院医师的知识目标,使其能够掌握熟练的影像学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住院医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严格遵循影像学教学大纲的原则

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要结合住院医师的认知特点与影像学课程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确保知识的连贯性,适当增加临床服务内容,突出实用性原则。

3.3重组以器官系统为主课程

根据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新一轮影像学教学改革需要把握当前临床影像学工作的基本特点,建立以器官为中心知识系统,对落后的影像学检查、诊断内容予以剔除,与时俱进,引进新的学科知识,使住院医师能够对同种疾病给予多种影像学检查,并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病变的本质特征[4]。在课程重组过程中需要与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渗透、融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对生理学、病生学知识以动漫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加深住院医师的理解。

3.4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与进度

在器官系统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对同一器官疾病影像学教学进行统筹安排,于同一时段组织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明确教学目标,最终达到住院医师培养质量改善和推进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4结语

基于当前临床影像学工作的需要,必须加快提高影像住院医师专业素质水平,使其形成较全面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当前影像学面临的“更新快、内容多、联系广、要求高”的需要,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影像学教学新模式,加强对住院医师业务技能的培训,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彩红,许学军,高艳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3):124-125.

[2]曾伟,李小军,马竟波,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5(27):16-17.

医学培训教学篇8

全科医师培训主要培养社区实践应用型人才和学科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专业学习主要是课堂学习和课堂练习,只有到毕业实习时,才开始社会实践。卫生统计方法这门课程应用性较强,并需一定的数学运算技能。教学活动要围绕两个重点,一是讲授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二是通过实践反复练习巩固理论知识。然而全科医师培训时间短,理论课和实习课的时间较紧,尤其是基层人员本身所具备的统计基础水平远不及全日制的学生,他们有自身的学习特点及特殊要求,其教学过程自然不能沿用全日制学生的教学法。笔者对《卫生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做了探讨,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选择本院成教2006年全科医师班80名学员作为对照班,选择本院成教2007年全科医师班80名学员作为实验班,在课时相同、教材相同、授课老师相同的条件下,结合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对实验班要求学员面授后回到本单位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给出相应课题要求学员在社区或本单位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撰写论文。对照班按照传统方法定期来校进行理论学习并自己回去做练习。两班基础水平相同,入学时各班学习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学科如基础医学成绩亦相同。

1.2教学方法 分两个阶段进行。

1.2.1理论教学 在理论课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详略得当。授课时,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稍微复习一下即可,将更多的面授课时放在以前学习阶段未讲或略讲的内容,使得该学科的知识得到有效的拓展和深化,使知识水平有一个质量的提高。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成人面授时间短,无法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让他们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可以在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启发学生回忆上节课的重点、难点,下课前再把本节课的内容复习一遍,让成人学习者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知识。以“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为例,选择采取的教学活动是:先提问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启发学生只要将“均数”换成“率”,率的抽样误差概念就迎刃而解,提问相关知识,不足的地方略作辅导。示教计算总体率可信区间估计的实际应用及意义,如预测疾病的流行等。在讲授率的u检验的两种类型,卡方检验的基本概念及三种类型时,尽量举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案例和质量效果评价等例,提高学员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提问围绕复习资料的性质,率的假设检验与均数的假设检验有何异同,观察学员在答问中的反应及行为,及时矫正补救。

1.2.2实践教学 全科医师来自各卫生部门,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只是有些学员不知道如何在自己工作中注意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课后对学员加强引导,成人在课堂上时间很少,加强学员社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在校内练习外,更多的要在社区实践中得以训练。

1.2.3社区实践内容 对实验班,老师根据统计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给出课题。内容主要是参加社区调查并进行社区诊断,为当地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参加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工作,进行健康教育等。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及早发现健康危险因素,制定健康促进计划提供基础资料。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写出论文。回到课堂后在老师指导下再进行深入讨论。

2结果

《卫生统计学》结束后测试,测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试卷,另外一部分是论文答辩。试卷采用a形多选题、填空题与分析题,且均采用aB卷,考场纪律良好。平均成绩实验班85.60±7.79,对照班81.12±7.81。

3讨论

3.1全科医师学习特点

3.1.1全科医师对教师要求比全日制学生高 他们总是希望能很快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比全日制的学生更注重每一项学习活动的目的。他们对统计学习有特殊的要求,即在工作中能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完成科研项目或者论文撰写。所以组织课堂活动在成人统计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关键在于要使得成人感觉到学到了一定适用的知识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3.1.2全科医师的学习目的明确 全科医师大部分是目的定向型学习者,因为他们学习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即在社区更好的开展卫生服务,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问题。其他如职称评定、科研等。他们清楚地知道应该学什么和最终应该达到的结果。

3.1.3全科医师也有比较高的情感障碍 人的年龄越大,以自然方式学习就越困难。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更容易忘记所学的知识,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要有更大的耐心才能学好。此外,全科医师承担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责任,他们学习的热情因而也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他们比较容易经历学习疲劳。

3.1.4全科医师学习时间不容易保证 由于基层工作繁忙、年龄较大,不能保证每次都能来校学习,社会责任使其不可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3.2教学对策 在成人卫生统计教学中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消除成人的畏难情绪,树立学习的信心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转换角色,把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设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情景,锻炼学员学到的理论知识。此外,积极利用成人学习者的经验为学习的主要资源。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

3.2.1因材施教 根据成人自身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技巧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搬传统教学方法。在对成人实施教学时,要区别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卫生统计学教学,基本概念部分仍要以课堂讲授为重点,教学内容要少而精,要多穿插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资料的统计分析,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态度上,要不断提醒学生,克服主观臆断,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2.2统计学教学应以胜任工作为目的 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目的是学会如何更好地应用统计知识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卫生统计教学要教会学生从设计课题开始,到如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首先要处理好教学容量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对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提出知识点一课堂教学一评估反馈一矫正补救一达成目标”的过程。应根据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基本态度,基本方法教学与训练要求,利用好教材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2.3社区实践促进并提高了教学质量 成人教育是面向市场办学,以提高综合能力为本位,实行产教研结合之路,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社区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了学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技能,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社区服务回报了社会,实现了学员自身的价值。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服务及卫生知识咨询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社区群众传播了卫生保健知识,宣传了国策,办了实事,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誉。

医学培训教学篇9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意识影响越来越大,致使人们陷入自私、不为他人考虑的洪流中。这种大环境对医疗体系的冲击日益明显,现在医疗体系人文素质缺失,尤其在年轻一代的医学生中更为明显。2008年,周庆等人对某高等医学院校的500余名本科生进行了人文关怀状况调查问,结果显示:(1)与患者碰面不打招呼的占52.6%;(2)问病史语气生硬的占52.6%;(3)能与患者愉快顺利沟通的仅占27.1%;(4)体格检查中动作欠轻柔的高达61.3%川5)用冷手及昕诊器胸件直接体检的占55.7%川的体检时未为患者保暖的56.3%;(7)体检不注意保护患者身体隐私的53.2%;(8)在办公室讨论结束后学生常常不将用过的纸张收起、不摆好座椅就走人,等等以上仅仅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小事,但现如今连上述小事都不能做到、甚至都没有上述意识的医学生、甚至医务人员也存在,连最基本的为病人服务的职业道德都丧失了,又何来人文精神?

而当今的医疗环境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人文素质。高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舒适、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许多奇病、怪病由此产生,疾病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1世纪的医学模式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也发生巨大的转变,从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理一心理-社会一环境"模式,治疗模式也从"医一一病一药(手术)"转变为"群体一保健预防主动参与"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使医学的"社会性"更加突出。这就决定了医务人员应该具备更加宽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精神。而且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原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解决当今的,探索新理论、研究新技术、掌握新知识、创造新方法解释新现象,解决新问题已迫在眉睫。医学需要创新,而宽厚的人文精神可以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创新思维不但应对问题的深入探索,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在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联想和并进一步综合,才会迸发创新的火花。丰富的想象正是通过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学艺术的教育培养起来的。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精通音乐,尤其是擅长小提琴。他认为物理给他知识,音乐给他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元限的。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就是从想象开始的。可见,创新离不开想象,而培养想象力则离不开人文教育。因此,除了因通过各种培训,如多站式技能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诊治能力外,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也是必须的、具有深远意义的。

怎样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怎样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使之与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共同提高,培养全面适应当今医疗环境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成为摆在当今医学教育工作者案头亟需解决的难题。我院结合已经广泛开展的医学生毕业实习多站式技能培训,通过在技能培训基础上加入人文教育、开展人文关怀的方式为解决此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1医学人文教学的内含及意义毕业实习是医学生向医务工作者最初的过渡阶

段,也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和社会的早期阶段,我们设立专门的医学人文教育课主要通过介绍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及医学史上的优秀人物的事迹,启发医学生为医学奉献的精神,坚定医学生为患者服务、救死扶伤的信念,并引导医学生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如何跟患者、患者家属及同事之间进行沟通,建立对自身和社会的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使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我们在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将医学生人文执业技能培训提升至临床技能培训同等重要的地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提高教师素质,潜移默化的对医学生进行连贯的人文医学教育

在我国医学生的人文医学教育以松散、补充的方式存在,人文医学知识培训在医生教育以及执业过程中是断链的。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将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贯穿始终,我们寄希望于优秀的带教老师,希望用他们的言传身教让同学们耳濡目染。因此我们对各科室专职带教老师的选拔提出明确要求,将具有良好的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和带教意识作为选拔带教老师必备条件,要求其除传授临床技能外,更要让学生明白如何与患者进行交流,着重培养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医学生学会怎样正确处理现代医患关系,帮助他们梳理人与社会、生理与心理、医生与患者等复杂的关系。将此作为临床带教质量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龟定期组织考核,确保带教老师的人文关怀素质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同学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掌握人文科学知识以及人际沟通的方法,克服只见病不见人的弊端。让医学生切实感受到医学人文关怀的魅力,并深刻地体会到固化的诊疗模式虽然看似元错可以挑剔,但充满人文关怀的诊疗过程更能体现和达到医苦的本质。

3强化医学生提升自身医学人文素养的意识,并将其加入临床多站式考核,与临床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事迹教育、讨论、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实习同学完成从人的医学到医学人文的认知苏醒。让实习同学明白,无论技术如何飘升,人道原则、人本立场、人性光芒永远是医学的价值版依与医学家的职业操守。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的形式,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临床实践过程中,践行人文关怀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并就医患、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点评,让同学们既互相分享成功的快乐,又相互指点医患交流中应改进的问题。医学人文关怀除了应体现在医患之间,还应体现在医务人员之间、带教老师与实习生之间。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认真、准确的传授临床技能,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同学,让学生体验到被关怀的温暖。通过友爱互助,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感受被爱的感动。从而通过换位思考,更好地去关心病人。创造温暖、相互关心的优良环境,让实践大文关怀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除了在道德层面要求医学生自觉进行人文关怀活动外,也将其作为临床多站式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临床技能培训同等重要。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将医学人文关怀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在多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我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积累到的针对医学生实习人文关怀的培训探讨以及先进的人文关怀考核体系应用到实习生临床多站式考核之中,加强学生医学人文执业技能,并作为其评优的硬性标准之一。

通过教育与评分的双重措施积极、切实推动我院的医学生人文教育培养工作,使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执业技能,为以后面临的繁杂的医疗工作输出合格的医疗工作人员。医学人文执业技能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我们应坚持不懈将人文理念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去,为促进人类健康,营造和谐的医唐、关系尽到一份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lJ周庆,戴正庆,桑爱民.实习生医学人文执业素质培养与实践[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1):110.

[2J王莉,田素莹.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执业素质[JJ中国医疗前沿,2007,2(13):41.

医学培训教学篇10

关键词:问题解决;培训;乡镇医士;教学法

在医疗卫生战线上,乡镇卫生院急需具有动手能力强、处理问题稳、准、快的技术人员人才。由于我国城乡差别相对明显,医疗技术力量差距较大,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根据卫生部和卫生厅的指示与安排,我们举办了我省第一个农村乡镇卫生院B型超声、心电图、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四个专业的培训班。在培训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方面,我们做了初步探讨,在医生技能的培训、理论知识的培训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经过对教师、学员的调查了解,学员结业成绩的统计与分析,我们认为问题解决教学法比较适合于乡镇卫生培训的教学。该教学法能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能避免低水平理论课重复,又能强化学员的能力培养。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培训效果明显,受训生能更好地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

一、问题解决教学法

解决问题本来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主客观的矛盾而自己又没有现成对策,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问题解决教学法是将人们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过程应用到教学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发现学习法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简捷方法,是针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法,是一种高级学习活动。问题解决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刺激学习者不断发现新问题,通过学习与实践又相继解决有关问题,达到坚持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目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可以把最新的发现与新的知识落实到工作中去。

二、教学实例

例一:[阵发性头痛]既往健康的57岁妇女由她的丈夫送到急诊室,原因是昏睡。由于持续的暴风雪,他们夫妻两人都在地下室度过了数天。在就诊当夜之前,患者曾诉有剧烈的阵发性头痛、眩晕和恶心。与她类似的是,她的丈夫也诉有阵发性头痛。

物理检查:患者有气短、昏睡和意识错乱,皮肤呈鲜红色。

初次动脉血检查如下:

po2 90mmHg

pCo2 35mmHg

pH7.35

HbCo在动脉血中的水平为40%

吸入纯氧后,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改善,3小时后动脉血中的HbCo的水平下降。

针对本病例,提出下列问题:

请解释依照氧离曲线,氧是如何释放到组织的?

为什么患者没有出现发绀?

如何解释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

为什么要给予患者纯氧?纯氧的作用是什么?

例二:有一位77岁患有心脏衰竭、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及非风湿性心脏病所致之心房颤动的女性病人,医生在面对这位病人时可能出现的疑问是这位女士是否需要用抗凝血药物来预防中风。这个疑问可以进一步转变为两个有待解答的问题:一位女性老人如同时患有心脏衰竭、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及非风湿性心脏病所致之心房颤动,如果不给予抗凝血药物,这位女士每年发生栓塞中风的危险性有多高呢?给予抗凝血药物治疗后可以减低多少危险呢?可能导致的严重出血危险有多大呢?

指导老师将问题或病案例举出来,指导学员找寻相关的知识,提出有待解答的问题,然后找寻可获得的最佳实证资料,帮助学员正确地处理好有关问题。

三、教学体会

(一)问题解决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见解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通过有计划、有程序的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活动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学习新课,尝试解决问题,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能有效地培养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高智力的发展,符合在职培训的要求。同时,问题解决教学法本身蕴含着可以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来进行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在设计问题解决的步骤时,教师既可以调整教材的内容,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也可用抽象模拟去解决问题,不受实验条件等限制。对基础不一的乡镇卫生人员大有裨益。

各专业、各任课教师一旦注重了问题解决教学法,我们的课堂也将会变得异常的活跃。教师提出问题、现象给学生,学生们便会开动脑筋从自己所学的知识中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或在实验设备上解决好具体的问题。一旦学生自己解决了具体问题,在他们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愉悦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起来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种方法,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医务人员,就会具有真正的动手能力,分析故障与处理故障的能力。

本人从事过中专教育,全日制大专和本科教育,现又从事成人教育,在课堂上多次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收效是良好的,学生们不但学的有兴趣,教师教的也有章有法,避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枯燥无味的感受。

(二)问题解决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使教学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下更多的工夫。除吃深吃透教材外,教师要经常深入到临床工作中去。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要多总结积累临床中各种症状现象以及各专业课中相关的联系,并且要能熟练地处理各种临床症状,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分析临床病因和病症的治疗方案。

另外,实施好问题解决教学法,学校必须配备一定的教学实验设备,主管教学的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经常反馈学生的学习问题,并且应根据新技术、新动态随时修改教学方案,使问题解决教学法随技术的发展而相应变化。唯其如此,问题解决教学法才永远具有生命力。

(三)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可行性

参加乡村卫生培训的人员全是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多年的乡镇卫生工作者,他们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由于地理位置及医疗设备等其他多种因素的限制,对许多的病症不能确诊,有似是而非的感觉,因此学员手上就有大量的问题题材。实行问题解决教学,可以使其产生更多的联想翩翩,以前见过的一些不能确诊的病案,也能很快得到解决。

其次,医学院校的教学设备较齐全,许多病案均能轻易地进行模拟或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我校普遍使用了多媒体投影机及实物展示台教学,教学设备先进,教学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授课教师的操作水平较高,临床经验丰富,对一些常见的病案能够轻松地予以辩证分析,为进行问题解决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问题解决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要科学地设计问题和制订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学生已有知识掌握程度,学生现实思维特点及锻炼目的,以及问题设计是否科学与合理。如果提出的问题太深太难,超出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他们将无从思考,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降低而失去推动学习的信心。如果提出的问题太浅太易,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回答,这样会使他们感到索然无味,也不会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只有中肯的问题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另外,问题解决的程序设计,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要有科学性,不能一成不变。在问题解决程序中还要注意穿插其他必要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参考文献:

[1]邓长生主编.诊断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张丹参主编.药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罗泮祥.医用高等数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