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技术指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5:20

农机技术指导篇1

一、工作成效

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63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1200人、农机法律法规及新技术等各类培训617人。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发展农机化面临的机遇,增强了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把握了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浅旋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全市新增农机具4363台(套)。六是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拖拉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市拖拉机手的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取得驾驶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资格证的人员达到270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农机局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监理所长、副所长、科教科科长、管理科长等组成,由农机监理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机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局领导认识十分明确,我局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各镇(街道办)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年初分解下达了培训任务,在全市农机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局领导和主管科室人员经常深入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切实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根据培训任务、教学条件和实力,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把农民培训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培训小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各镇村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今年共办农机安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200人,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培训120人,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四)围绕科技项目实施,开展关键性农机化技术培训。今年,我局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插秧、秸秆气化利用试点3个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分别在禾丰、师古、皂角、湔氐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点培训技术人员80人、农民390人。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培训460人,秸秆气化使用技术培训370人,印发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及技术简介等资料2300份。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达8000亩。

(五)围绕购机补贴,开展农机具操作手培训。为了让农民懂得新购置补贴机具的构造原理,做到会安全使用操作,我们把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作为落实购机补贴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抽调系统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培训暨科技宣传服务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分片深入各乡镇,分别举办以农机具选购注意事项,手扶拖拉机、微型耕作机、水稻插秧机的安全使用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农民1200名。

(六)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市局主抓基层农机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全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科室承担农村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二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把集中培训、联合办班、送教下乡、上门培训、田间指导等培训形式灵活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局在培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同志对农民集中教育培训工作有些不理解,认为农民学理论有难度,起不了多大作用,因而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机技术指导篇2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技物结合的服务措施,构建不断提升农户科技能力的示范体系;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突出主攻方向,强化薄弱环节,构建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有机结合的工作格局;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关键,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构建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主要对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为突破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金和项目,构建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的新机制。

二、目标任务

建立农业科技入户制度。组织农业科技单位和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农业示范户直接对接,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重点示范区内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拓宽科技下乡的渠道;*年,培育2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到2010年,力争培育10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万农户,科技示范户的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构建以公益性农技队伍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形成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教学、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进一步壮大,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重点示范区内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

*年,省农林厅以项目形式启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试点工作,我市确定了一个试点县。试点县要严格按照《江苏省农业科技入户试点行动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的原则,以产业为重点,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提高科技示范户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探索模式,扩大规模,分步推开。

非试点县区要按照《江苏省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机构、组建专家组、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技术指导方案、遴选和培训技术指导员、遴选和培训示范户。*年,全市非试点县区选择和培育1000个科技示范户,参照农业科技入户试点行动方案,为示范户提供入户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要坚持“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原则,充分调动农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提高科技的到位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工作内容

(一)组建技术专家组。技术工作实行专家负责制,以农业系统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为主,成立市、县(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专家组负责本市、县(区)技术指导员的师资培训,制定工程技术实施方案,督促、检查科技入户的落实情况,制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协助筛选科技示范户,评审技术指导单位的技术工作方案。

(二)遴选技术指导员。各县区应根据乡镇科技示范户建设内容,将入户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实行技术指导包户责任制。每位技术指导员原则上包1个村,培育1-2个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50户,指导员对每个示范户开展农业全程技术指导,累计到户时间100天以上,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之间通过合同形式确定责任关系,技术指导员要采取上门指导、集中培训、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为科技示范户提供技术服务,及时有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如实记录技术服务和示范户生产情况,建立技术服务档案。

(三)选择农业科技示范户。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群众公认、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农民技术员、各类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户、种养大户、《绿色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获得者。科技示范户要在农户自愿申报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相应的民主程序确定。采取政策倾斜、直接补贴、科技培训、专家指导和小额信贷等多种方式,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扶持,实现良种、技术、农机、信息“四到户”。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创业致富;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能够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普及和传授给周围农户,以户带户,以户带村,形成农业技术示范新模式。

(四)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一是建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制度。根据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推介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性强的良种和配套种养技术,以及高效简捷、节本增效、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机化技术和标准化技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进行广泛宣传,并以科普书籍、挂图、光盘和现场观摩等方式加以推介。二是示范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农业企业、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示范推广工作。市级农业部门负责抓好本区域内跨县重大技术示范推广的组织工作。县级农业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县范围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方案,明确科技入户的具体措施,制定技术人员与科技示范户的挂钩责任制,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进村包户,为科技示范户提供全过程、多层次的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三是充实完善示范推广服务方式。要探索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示范推广服务方式,使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能够看得见,听得到,学得会,用得好。要积极争取宣传部门的支持,开辟农业科技电视专栏,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举办广播讲座,设立“农技110”服务热线,建设农民科技书屋、计算机网络,为农户提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在关键农时组织科技下乡、科技大集,开动科技大篷车,根据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和薄弱环节,编写通俗易懂的技术要领和科普读本,及时免费提供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资料。

(五)强化主体培训。依托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优秀人才创业培植工程,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充分发挥现有培训工程的作用。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按照“一本技术手册、一张明白纸、一张培训卡、一张教学光盘”的“四个一”培训模式,做好课堂教学和现场培训。科技培训项目要按照“定培训单位、定培训对象、定培训内容、定资金使用”的要求,责任到人,培训到户,提高培训效益。建立以农业推广机构、科研单位为主导、农广(干)校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培训体系。农业推广机构、科研单位和农广(干)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科技入户培训任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要结合自身特点,与科技示范户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参与对农户的科技培训工作。

四、实施步骤

*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4月份)。制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专家组、确定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筛选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示范户、编制具体示范推广方案、编印技术资料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4—10月底)。制定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对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以示范户为重点的主体培训,进行跟踪检查指导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1月初—12月10日)。各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要认真总结活动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问题,形成专题材料报市农业局科教处。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切实把科技入户工作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将农业科技入户行动与目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明确工作职责,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指导村级组织带领农户实施入户工程,把科技入户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类项目、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引导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科技入户工作。主动争取各级财政对科技入户工作的支持。充分用好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和各类项目资金,良种和农机补贴以及科技推广培训、重大农业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要向科技入户工作倾斜,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扶持科技示范户。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和个人对科技入户工程进行投入。

农机技术指导篇3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我县认真贯彻中共*市委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农业科技转化利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为推进该项工程稳步、有序、规范开展,力求真正取得实效,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农科教发〔20*〕8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51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千名农科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意见》(保政发〔20*〕10号)《*市农业局关于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保农发〔20*〕7号文件),《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进村(企)入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的意见》(*发〔20*〕11号)的有关要求,工程实行项目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以整合资源与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为突破口,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构建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的新机制。

二、目标任务在全县组织县、乡农业科技人员进村(村委会)入户(科技示范户),以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茶叶、油菜、蔬菜、亚麻为重点,兼顾其它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开发利用,选择种植类型相对集中、农产品商品率高、示范效果好、生态类型有一定代表性的科技示范户开展工作。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拓宽科技入户的渠道;构建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农业建设项目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力争到2010年,科技示范户的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进一步壮大,培育0.3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6万农户,发展25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重点示范区内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1、合理选择农业科技示范户遴选示范户是做好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深入、认真、细致地做好示范户的遴选工作。示范户遴选工作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充分尊重工作队员的意见。(1)示范户选择的条件示范户应具备: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至少有1名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科学种养水平和经济效益较高;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在当地属中上水平;拥护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明理诚信,遵纪守法,群众公认,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农民技术员、各类科技推广项目示范户、种养大户、《绿色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获得者。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可适当放宽限制条件。遴选示范户要在农户自愿申报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相应的民主程序确定。经县农业局批准后在本村范围内公示,并报市农业局备案。(2)示范户的权利和义务示范户的权利:享受科技入户工程项目补贴;优先获得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优先接受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对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示范户的义务: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带头使用新技术、新机具,提供必要的示范条件,配合技术指导员做好技术推广和示范工作;热情帮助周边农户,积极传授科技致富经验,带动20个左右农户。2、重点扶持农业科技示范户采取政策倾斜、直接补贴、科技培训、专家指导和小额信贷等多种方式,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扶持,实现良种、技术、农机、信息“四到户”。通过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员及农村基层组织,把农作物和水产的优良品种推介到科技示范户;把先进实用、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养技术、防灾减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到科技示范户;把省工省力、节本增效、操作简便的新型农机具推广到科技示范户;把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和生产资料等有关信息发送到科技示范户。3、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示范户的能力着力提高科技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使科技示范户能够自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创业致富;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能够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普及和传授给周围农户,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形成农业技术示范新模式。

四、科技服务1、成立*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由首席专家负责,在市级专家组的指导下和县农业局领导下开展工作。首席专家由寸待菊担任,成员见下表:腾冲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联系电话职务赵国祥*县农业局*组长寸待菊*县植保站高级农艺师*副组长姜加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副组长周新孝*县茶桑站农艺师*陈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尹可鉴*县种子管理站助理农艺师*葛上位*县水产站工程师*段强*农机推广站助理工程师*李有栋*县植保站农艺师*戴朝明*县种子管理站农艺师*王世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尹家信*县农广校政工师*附:*市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联系电话职务寸瑞红*市农业局高级工程师*组长郑家文*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研究员*副组长首席专家黎应福*市种子管理站研究员*副组长尹开庆*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尹胜鑫*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高级农艺师*贾应明*市甘蔗科学研究所农艺师*张家忠*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肖文祥*市植保植检站高级农艺师*吴绍灿*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农艺师*邵家军*市水产站工程师*杨建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专家组负责全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科技指导工作,编制工程技术方案,分年度筛选全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报市级专家组审定,县农业局批准实施;对全县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技术环节的指导、监督、检查。2、实行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单位负责制腾冲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单位单位名称联系电话1、*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51810972、*县种子管理站51817493、*县植保站51812024、*县水产站51921875、*县茶桑站51553596、*农机推广站51324497*县农广校5155637*市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单位单位名称联系电话1、*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2134212、*市种子管理站22165433、*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站22131964、*市植保植检工作站22139555、*市土壤肥料工作站22140646、*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22137337、*市甘蔗科学研究所28131508、*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22141489、*市水产工作站2122337技术指导单位应根据县年度技术方案,抓好县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结合工作开展主体培训;积极跟踪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进展,适时提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指导意见,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较大技术问题;对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企业、技术指导员、农户提出的技术咨询认真解答,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取得丰收。3、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每个技术指导员需联系20户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要填写《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示范户登记表》,建立专门档案。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要签订科技服务合同,以合同形式确定责任关系。技术指导员要采取上门指导、集中培训、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为科技示范户提供技术服务,及时有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技术指导员要如实记录技术服务和示范户生产情况,建立技术服务档案。技术指导员的情况和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经费使用等相关信息要向社会公示。五、资金管理1、资金投入按照市政府和市农业局的安排部暑,从20*年起每年筹集15万元,其中县级配套7.5万元,要求各乡镇配套必要的资金,作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项资金,直接补贴到户。此外,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和各类项目资金,良种、农机补贴、科技推广培训、重大农业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要向科技入户工作倾斜,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扶持科技示范户;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和个人对科技入户工程进行投入。2、资金用途列入科技入户工程资金的,一律直补到农户,主要用于农户购买良种及其它科技措施运用,不得用于科技入户工程工作经费及其它事项。3、资金使用办法县级以上安排的科技入户工程资金,市、县、乡镇三级工作队员每人配套科技推广经费1000元,待资金就位后借支,工作队员各自按联系户造册登记补助,联系户必须签名并按手印,年末凭补助名册到农业局核销,逾期不办理核销手续的,不予考核定格,并责令书面说明原因。有经济问题的,追究当事者的责任。六、技术指导员管理技术指导员在从事科技入户工作期间,除接受所在单位管理外,要服从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管理,并接受所在乡、镇、村的管理。1、技术指导员原则上与所在单位其他工作脱钩;2、技术指导员应与科技示范户同吃、同住、同劳动;3、技术指导员每月在村时间不得低于20天,农忙时节不得离村。特殊情况需离村时,应报所在乡(镇)、村有关工作机构批准;4、技术指导员进村2周内应制定出工作计划,按季度、半年、年度进行工作报告,分别报所在乡(镇)、县领导机构;5、技术指导员在村工作期间,按实际驻村天数由所在单位每天核发伙食补助6元,往返交通费每月一次由所在单位报销,列入单位科技推广补助经费开支;6、在选择的科技示范户中,当年与上年相比较,要做到粮食产量增加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以上,以村为基本单位转移劳动力15人以上。7、工作考核。农业局局属二级单位抽派的工作队员由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考核;乡级抽派的工作队员由乡镇政府负责考核,报由农业局备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七、项目管理1、管理机构为加强对全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工作的组织管理,腾冲县农业局成立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局长尹正辉任组长,农业局副局长赵国祥、杨必金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张绍富、水产股股长杨新寿、农机股股长张家文、组织人事股股长谢翠芝等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种植业股,办公室主任由张绍富担任,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联系电话(*)。2、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监督检查县局领导小组根据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工作责任制,开展科技入户工作的全程监督和检查,切实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开展对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管理的绩效评价,建立奖惩机制。对绩效突出的乡镇、村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绩效不明显的,减少项目支持或停止项目实施;对绩效显著的示范户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示范作用差、周边农户不满意的示范户,经调查核实后取消资格;对表现突出的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责任心不强、绩效不明显的实行末位淘汰,并及时增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为科技入户创造良好环境,形成广大农民竞相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推动科技入户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农机技术指导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围绕“科技进村入户,发展现代农业”主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开展党的路线教育大宣传、农民大培训、技术大服务、需求大调查,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新工艺和种养新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二、活动总体安排

(一)活动时间:从2014年3月初开始到4月下旬结束,为期2个月。

(二)活动方式:本次活动根据市农粮局的实施方案布署,由市果业局、县农粮局、县果茶局和县农机局联合开展,采取省市县大联动的方式进行。

(三)活动内容:

1、开展现场咨询。3月11日组织农技、植保、畜牧、果茶、农机等技术人员到铅厂街开展现场技术咨询和指导。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推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脐橙黄龙病防治等,发放技术资料,为广大农民朋友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2、开展科技服务。集中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宣讲党的惠农政策,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现场技术咨询。

3、进行农资展示。充分利用图片、光盘或实物等方式,宣传和展示种子、农(兽)药、化肥、饲料、农机、植保机械等农业新品种和实用先进生产资料。

4、组织技术培训。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产业,组织科技服务小分队或科技服务小组进村入户,针对农民生产所需,推广良种良法,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民、服务生产,重点对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农机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5、实地入户到场指导。组织科技服务小分队实地走访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基地等,送技术送服务送政策上门,现场帮助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6、开展农业生产科技需求调查。按照当地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民常用的品种(机具)、易为农民接受的技术及原因、亟须加强的农业技术、农民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等五项内容分行业开展专题科技需求调查和分析。

三、活动详细安排

各乡镇同步进行,县、乡两级分别组织农技人员科技下乡服务团,现场集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县农粮局组织9个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分赴各乡镇开展春耕备耕科技服务活动。各队队长负责科技人员的召集及督促科技人员准备技术明白纸或技术资料。具体安排见附件1。

1、粮食生产服务小分队。由县农技站组织专家赴扬眉镇、龙勾乡开展水稻生产指导。

2、经作(蔬菜、茶叶)生产服务小分队。由县蔬菜办组织专家赴过埠镇、上堡乡开展蔬菜生产技术指导。

3、果业生产服务小分队。由县果茶局组织专家赴铅厂镇、横水镇开展果业生产技术指导。

4、畜禽(生猪、家禽)生产服务小分队。由县畜牧兽医站组织专家赴长龙镇、麟潭乡开展畜禽春防技术指导。

5、渔业生产服务小分队。由县水产站组织专家赴杰坝乡、丰州乡开展水产技术指导。

6、农机服务小分队。由县农机局组织专家赴文英乡、乐洞乡开展技术指导。

7、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放心农资服务小分队。由县种子管理站、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组织专家分别赴关田镇、思顺乡开展农资市场及农资质量监管指导。

8、农村能源环保服务小分队。由县农村能源站组织专家赴龙勾乡、金坑乡开展农村沼气技术和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技术宣传和指导。

9、休闲农业、农村政策宣讲小分队。由局农经站、办公室组织专家赴聂都乡、上堡乡开展农业有关政策指导。

各乡(镇)农技综合站积极配合各小分队开展工作。

四、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的重要行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全力落实,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要根据全市部署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分解任务目标,落实责任人、落实技术人员、落实活动项目。同时,深入了解农民所需,因地制宜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农机技术指导篇5

一、基本情况

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辖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3万,其中农业人口14.1万,耕地面积7.38万亩。2020年区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范围覆盖全区所有镇(街道),围绕发展优质稻油、生态高效猪禽、名特优新水产、绿色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共选聘14名具有较高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熟悉推广方式、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指导员,其中区级5名,镇(街道)级9名。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自愿的原则,统筹各村各产业的分布,遴选84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农业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科技示范户,其中稻油54户、农机6户、畜禽12户、蔬菜6户、渔业6户,构建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

二、组织管理情况

1、强化部门协作。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农业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党政办、农委、财政局、人社局、编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区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协调,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整合资源,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督促实施进度等。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以主任任组长,分管科教的领导任副组长的项目管理工作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了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专家组,下设四个产业组,负责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试验示范基地,指导进行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训技术指导员,督促指导员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印发技术明白纸,解决生产技术疑难等。

2、规范项目管理。一是技术指导员认真填写了《技术指导员手册》,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和项目数据信息都规范地在网上填报。二是建立了《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管理制度》、《农业技术指导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项目实施全程管理档案,包括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县级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信息表,技术培训名单及培训内容和时间,项目文件及有价值的图像、影像资料等,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各一套,实行专人负责,专柜贮存。

3、严格资金使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省有关文件精神执行。对整个项目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细化支出范围,明确补助资金使用用途,建立专户、专账、专人的财务管理制度,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采取发票报账制和领物签名制。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定期检查资金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合理,产生出最大的投资效果。2020年区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目前实行报账制实际支出19.7万元。

4、农技人员业务能力提升情况。2020年初,根据人员调动和去年的绩效考核情况,选聘农技指导员14名,并且对农技入员进行分级分类的业务培训。一是在培训内容上进行创新。紧密结合中央、省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和亮点,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背景下农业技术推产若干问题。二是培训方式上形式多样。采取现场培训、集中授课和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培训,使农技人员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三是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按照省里统一部署,7名农技骨干分5期参加省级能力提升培训班,遴选3名基层农技骨干人才参加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技推广人员异地培训班。

5、农业主推技术推介情况。区遴选8项农业主推技术,分别是“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谷物干燥机械化技术、茄果类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大宗优势水产品的生态养殖及配套高效适用技术。

通过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展示的5项,其中区峨桥镇岳山村万发家庭农场试验示范基地展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谷物干燥机械化技术;市前晨水产专业合作社试验示范基地展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大宗优势水产品的生态养殖及配套高效适用技术。

通过84户科技示范户展示的4项,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茄果类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

充分利用区农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法制报等媒体广泛宣传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扩大影响,促进推广应用。利用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展示,并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农民观摩,促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应用。

6、广泛宣传报道。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广播、标语、墙报、宣传车等各种媒体,采取科技赶集,送资料下乡,印发资料,召开会议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宣传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实施效果及典型经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截止到目前,在市级网以上一般性报道5篇。

三、队伍建设情况

1、理顺管理体制。改革后的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分)站实行区、镇(街道)双重管理,由区农委主管,镇(街道)党委、政府协管,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财、物的管理,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农技人员的日常工作管理和党团组织关系管理。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分)站的主要职能为:农技推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草鼠等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指导防治和处理;农作物苗情、耕地质量及土壤摘情监测;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监测;植物检验检疫;农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引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和壮大;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基地农产品生产档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

2、稳定农技队伍。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分)站定性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内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及人头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并且落实镇(街道)公益性岗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浮动工资,工资及工作经费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农技推广队伍。区承担农技服务与管理职能的全额事业单位6个(其中区级2个、镇街道办事处4个),编制数共105名(其中区级14名、镇街道91名),现实有在编人员97人(其中区级11人、镇街道86人),缺编8人。在编在岗人员中,从事管理岗位18人,工勤岗位20人,专业技术岗位59人。专业技术岗位中财会、水利、文化、广播等非农业类专业人员55人,农业技术推广岗位上具体专门从事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14人。镇(街道)公益性岗位人员到位和在岗率达到100%,编制内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100%。

3、完善运行机制。为深入推进我区镇(街道)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增强镇(街道)农技推广工作活力,提升镇(街道)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对所有镇(街道)建立了人员聘用制度,由区农委择优五年一聘,实行以岗定人,合同管理,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了推广责任制度,明确了农技人员的公益职能和责任,要求每位农技人员每年至少包2个村,联系6个农户,辐射带动5户,推广新技术2项、新品种2个,在村服务100天以上;建立了农技推广考评制度,由服务对象、镇政府(街道)和区农委三方参与考评,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内容,明确服务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实行工作日志;建立了农技人员培训制度,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分批分类开展培训;建立了多元推广制度,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技物结合的连锁经营、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等,促进推广形式多种化。做到了制度上墙,运行规范。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1、重点运用“技术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这一新体系,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改变灌输式推广,树立农民为主观念,互动式引导农民自主思考问题,辅导农户主动学技术用技术,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生产发展“两张皮”和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构建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速转化通道。提高了所培训技术的入户率和应用率。

2、实行短信服务制。区农委与电信部门合作,为全区所有科技示范户开通了农业“手机短信通”业务,在生产关键季节为他们提供政策、科技、市场、气象等信息服务。四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与田间培训、送科技下乡、入户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田间学校的形式,将技术资料送给示范户看,当着农民的面让他们讲,利用现场跟着他们解说、演示,他们操作的时候技术指导员参与、督促、把关。

3、开通中国农业推广网等信息化服务手段,明确专人负责农业部网站信息、省农技推广信息系统信息报送,比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媒体报道任务。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等主流媒体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报道农技推广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基层农技推广和建设工作成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区100%的农技人员都已经下载注册登录农技推广app,按照要求填报有效信息。

五、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情况

1、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指导服务能力。一是岗位竞聘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包村联户制度、问责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农技人员的工作更加主动,服务更加到位。二是通过参加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技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在知识结构、农技推广理念、推广方式方法上更加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2、提升了和谐发展能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补助项目是一个全体农技人员参与、工作整体推进的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县镇两级农技人员,局属各业务占股、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人员在工作上既有明确分工,同时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发挥了农技推广系统的整体功能,农技推广事业实现了和谐发展。

3、科技示范户满意。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示范户不仅学到了技术,也得到了实惠。通过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入户指导和物花技术补助等措施,促进了主导品种和高产集成技术的落实,示范户产量和收入明显增加。

4、包村联户农技人员满意。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补助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地突出了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基层农技站有事干、能干好、工作有亮点,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工作更加受到党委和政府领导的重视,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区14个派驻镇农技站人员的津补贴、工作经费以及接待费用等全部纳入了当地财政预算,基层农技人员的财政保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六、督导检查情况

1、实行考核百分制。重点对技术指导员的技术服务工作和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工作均实行百分制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2、规范督查考评制度。为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效果,将切实加强督查考评力度。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电话抽查、农户走访等检查考核,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及时通报结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3、强化绩效考核,实施延伸绩效管理。对用于农业技术人员的绩效奖励资金,由区农委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一是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按照实施方案,技术指导员分别与区农委和科技示范户签订了服务指导合同层层、逐个落实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农业技术员的工作内容、服务对象,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二是实行了工作任务公开制。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公示和考勤制度,把每个农业技术员的下乡记录和技术服务情况张贴公示,强化群众监督。三是强化了三方考评制,建立健全农委、镇(街道)和农民群众三方考评制度,对农业技术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满意度和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全面评价,将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奖励挂钩,奖励先进,督促末位,杜绝补助资金平均发放、违规补助,充分调动农业技术员的工作积极性。

七、促进产业发展情况

1、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8.5万亩,总产4.27万吨,比上年增加0.17万吨,增长4.1%;蔬菜种植面积5.8万亩,总产值32513万元,比上年增加253万元,增长0.8%。

2、示范户及辐射户增产增效明显。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群众对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产量和效益也十分明显。通过调查统计,50户水稻示范户,其中示范种植水稻16775亩,平均亩产570公斤。

3、打造技术型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基地积极与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试验示范工作,进行了新品种的比较,试验新技术试验等,标准高,效果好,为农技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现场,参加基地工作的农技人员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全区2个试验示范基共组织科技示范户现场观摩4次,观摩人数近150人次,在技术上也毫无保留地向周边农户传授,已初步成为我区农业发展的龙头样板。

八、存在问题与相关建议

农机技术指导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指导,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民,把农业的优良品种推荐给农民,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到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的要求,通过农业技术服务和各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真正把农业良种加良法转变为农业生产力,有力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能够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农业生产先进的实用技术和农业生产实践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处理在萌芽中,减少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培训内容规模

粮油、蔬菜、果树、茶叶、水产、畜禽、蜜蜂、农机是我县主导农业产业和农业行业,结合我县的农业产业现状,将上述产业和行业作为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其中:粮油高产栽培技术、绿色植保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良种良法配套等内容16期800人次;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果树丰产栽培技术、果树病虫统防统治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茶叶高产栽培技术、高档名优茶制作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技术、种草养鱼技术等内容8期共400人次;畜禽养殖、防疫等内容16期共800人次;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等内容14期共700人次;上述产业开展技术指导4500人次。

四、培训资金的安排和使用

1、粮油培训6万元;2、蔬菜培训4.5万元;3、果树培训4.5万元;4、茶叶培训4.5万元;5、水产培训3万元;6、畜牧培训6万元;7、农机培训5万元;8、科技宣传1万元;9、教学设备的配置1.5万元;10、物化技术补贴3万元;合计39万元。

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技术手册及相关培训资料的编印,科技宣传,教学设备的配备添置,培训教师授课、农技人员下乡技术指导补贴、物化技术补贴、用车燃料费等。

五、培训措施

1、加强领导和监督。为了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成立县农业技术服务领导小组。

2、广泛开展宣传,加大送科技下乡活动力度。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备耕期间,充分利用宣传车、标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农业技术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同时,将派出6组农业技术队伍到镇(乡)集镇农贸市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免费发放优良杂交水稻种子、蔬菜种子500斤,农药、化肥0.5吨等物技结合的方式,促进农业发展。

3、确定服务重点对象。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的现状和产业分布,从全县农业产业和行业中挑23个村、场或镇(乡、街道)中的一些种养大户,生产技术骨干,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农机手等作为服务对象,通过培训能起到传、帮、带示范推广作用,达到以点带面效果,推动产业的发展。

4、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为了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课堂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全县农业技术力量,充分调查研究,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和农民生产需要,编写《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油料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生猪养殖技术》《果树丰产栽培技术》《茶叶丰产与加工技术》《实用水产养殖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蜜蜂饲养技术》《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知识》、《绿色植保手册》等实用技术手册和培训资料。

5、开展集中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根据各产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季节,以行政村为单位,及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培训,当前农民生产技术需要,同时开展现场跟踪指导服务,解决他们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边学边用边指导,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真正把农业科技变为生产。

6、加强技术服务的监管和考核机制。为了使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取得实效,对培训教师和农技指导人员实行考核制度,一是推行培训登记表,每次学员参加培训后,必须在培训登记表上进行签字,并记录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地点等情况,确保培训次数,和学员进行考评。二是推行服务对象签名制,农技人员开展下乡指导服务,被服务对象要进行签名,对服务质量和次数也进行考核,项目结束由县农业局和培训学员进行考核评比,农业局对考核结果优的,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通过开展督促、检查激励机制等手段,确保培训效果和服务质量。

农机技术指导篇7

1.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渠道。调查数据显示,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排前几位为农业技术推广站(占25.90%)、农村信息网、农村远程教育或手机短信(占18.07%)、种田能手或养殖大户(占14.46%)。这表明,农村基层技术推广站目前依然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重要渠道,是农民希望获得技术服务的首选组织;农村信息化作为农技推广的一种新趋势,其重要作用凸显,特别是对于信息化普及水平较好的地区,如云岩、金阳新区、小河、开阳,已经开始超越传统的培训,成为该地区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种田能手或养殖大户的示范对技术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问卷统计显示息烽、修文两县超过30%的被调查农户选择了此项,可见这两县示范户对于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卓有成效;数据也同时显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我市农户获取新技术的渠道中作用不够明显。

2.农户每年接受农技服务的次数。调查数据显示,一年中农户没有接受过技术指导的占14.46%,接受过1~2次技术指导的占45.78%,接受3次~4技术指导次数的农户25.90%,得到过5~6次占11.45%,能有机会接受7次以上的技术指导极少,仅占2.41%,还有不少农户甚至一年中从没有得到过指导。说明大多数农户能够得到农技推广技术指导的服务次数较少,超过一半的农户每年只能接受1到2次的农技服务。农户接受的服务次数少直接导致农业先进技术的转化率和入户率减少,阻碍了农民采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降低了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作用。

3.基层农技部门推广农技的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农户所能接触的农技部门推广农技的方式,排列前3位的为培训(占37.02%)、现场示范(占22.16%)、发放资料(占15.87%)。在农户喜欢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中,排列前3位的为农技人员下乡到户指导(占57.71%)、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学习(占12.43%)、专业大户传授(占11.44%)。对比发现,农户能够接触的农技部门推广方式与农户喜欢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差别教大,农民最喜欢的是农技人员下乡到户指导、示范,而推广部门在农技推广中培训、发资料的方式占很大的比例,显然,基层农技推广方法并不得当,忽视了农业的基本特点,背离了农民的接受能力。

4.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农民渴望新技术,对科技需求也越来越高,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调查数据显示农户所需农业技术呈现多元化,排列前4位的是养殖技术、防病防疫、良种、农产品加工。然而,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农户普遍认为他们已得到的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种植方面,其他需求难以满足;技术指导主要集中在产中产前、产后指导服务较少。

二、贵阳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基层农技推广中心职能弱化。调查发现,我市拥有的庞大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但农技推广力量比较薄弱。虽然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排列第一为农技推广中心,但仅占25.90%。这说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国家的公益性推广体系,仍是农户信赖的组织,但职能弱化,主渠道作用不够显著,难于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为: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试验示范基地不足、培训条件落后、仪器设备缺少,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第二,技术推广人员业务能力较低。很多推广人员长时间没有参加过农业新技术培训,知识老化,对农业新情况新技术新手段缺乏了解和掌握,乡级推广中心一些农技推广人员为非专业人才,这些都使农技推广人员能力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第三,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任务不明。第四,农技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实行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基层农技推广站,“人财物”三权由乡镇政府管理,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由于乡镇工作多,人手缺乏,常常抽调农技人员从事乡镇政府安排的非业务工作,造成农技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无时间和精力进行农技推广,影响了农技推广职能的发挥。

2.农业技术推广内容难以适应农民对各种技术的需求。从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然而,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农户普遍认为他们已得到的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种植方面,其他需求难以满足,即技术服务与具体技术需求脱节。反映了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与农民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市农技推广人员“主要分布在传统的种植业”、“种植业人才比例偏高,养殖业、农村加工业比例过低,甚至缺乏专业人才”,②因而推广中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导致我市大多数农村还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单一。其次对农民技术需求的信息缺乏反馈机制,推广的技术难以满足农民增收的多元化技术需求。第三,推广工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产中服务,产前、产后服务难以开展。现代农业要求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全方位指导农民生产,包括访问农户,诊断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农民寻求解决方法,向农民提供最新农业技术和信息,解决涉农科技问题。但是目前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经历与经验决定了农民需要难以得到满足,全方位的农业推广咨询服务更难以实现。

3.农技部门推广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必须符合农民、农村和生产的实际。目前我市基层农技推广方式“传者本位”严重,缺乏以“受众主体”———农民为本的推广理念,未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喜好,偏离农户接受能力,降低了农民接受新技术的积极性。农民素质低是我市农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我市“绝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文盲占10.06%,小学占51.48%,初中占36.23%,高中占1.99%,大专及以上占0.24%”,③对他们来说,短暂的培训、发放资料等方式显然难以掌握新技术。从问卷统计、与农户交谈中我们看到,农户无一例外都喜欢技术人员面对面的、手把手的推广学习方式,农技推广部门应尊重农民的需求,根据农民的喜好选择推广方式,才能通过科技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三、完善贵阳市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广大农民没有能力花钱购买技术服务,需要政府提供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之我市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低,因而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从财政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步伐、强化财政保障、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和工作条件,落实工作经费和相关福利待遇,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主渠道作用,使其开展好公共所需的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工作,保证农民学技有门、问计有人、求医有方。

1.加强经费投入,保障公益性农技推广基本工作的开展。农技推广作为国家公益性推广体系,在市场经济下,有存在的必要性,从贵阳实际情况看,更凸现其重要性。其公益职能必须有财政的足额支持作保证。必须加强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和基础设施,保证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开展;必须落实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提高乡镇农技中心人头经费的标准,保证乡镇农技推广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争取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的固定预算,长期投入。

2.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中心职能。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是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活力的关键。一是试点对贫困地区垂直领导。建议对贫困、落后地区实行市农委直接领导的方式。这些地区政府财政困难,难以顾及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把其作为市农业局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以保障工作开展。二是建立跨区域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目前,我市基层推广机构是依附行政体制设置,主要分布在县级和乡级,区域站分布机构数为零。应冲破地域设站,根据我市自然条件、农业区域特点、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设置跨乡镇区域农技推广中心站,保证农技推广高效运转。

3.实行农技推广人员绩效管理,提高推广效率。对于我市来说破解农技推广效率不高的难题,一是要建立基层推广人员包村结户责任制。对推广人员工作实行量化。每个乡镇农技人员至少挂钩一个村,为20个左右示范户结对服务,负责组织该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科技入户及公益性基础成熟新技术、示范技术和试验技术的指导服务。并对农民技术需求要及时反映到市农委。同时公示每个村农技推广人员的联系电话,让农民对农技推广员服务进行监督。二要实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对照岗位责任、日常进村入户技术服务情况、个人的工作绩效和农民的评价核定档次,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聘用、晋升晋级、续聘、奖励等挂钩。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要予以市级农业技术推广奖表彰奖励。通过推行岗位责任制、考评、考核和激励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真正从农户角度出发,为农户尽责尽力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

农机技术指导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为总揽,以春季农业生产为重点,以科技服务为手段,全面掀起农业科技与人才兴农强农热潮,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以科技为支撑,稳定粮食生产,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与指导作用,组织涉农部门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推进“三农”工作。做到“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100%覆盖,支农惠农补贴100%发放,“菜篮子”供给100%保障,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100%杜绝。

三、活动内容

(一)举行全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4月份由县农工办牵头组织,各相关单位以及有关农业教学单位、农业科技企业负责人参加。制定下发《全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

(二)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百日行动。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组织全县农业系统广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百日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对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合作组织成员和广大农民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加快推进先进实用技术落地生根。深入农户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坚持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重点指导农民做好水稻、蔬菜等在田作物各项田管措施落实,打好水稻等春夏播作物生产基础,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设施园艺,及时增养补栏,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三)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普及。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规模猪场养殖污染治理”、“无公害蔬菜栽培”、“水产健康养殖”、“水稻免少耕栽培技术”、“超级稻栽培示范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宣讲农业机械信贷优惠、购机补贴、作业补助等扶持政策,推介2012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现场技术咨询、技术指导。

(四)进行农资展示和农资打假行动。开展新品种、新机具、新农药、新肥料等农资宣传展示,咨询无公害生产、绿色农产品生产、农资使用技术,解答农民关于农药、化肥等农资选用的疑难问题。以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和坑农害农行为为重点,全面部署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保护农民利益。

(五)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依托现有各类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资源,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多渠道、多形式、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全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00人,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农技人员培训100人。

(六)开展“现代农业信息进农家”服务。依托《农民手机报》、农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丰富农业信息资源,提升信息采编质量。将农民急需的政策、科技、法律、物资、销售、就业、创业等信息送到农民手中,特别是做好惠农政策的宣传、农业灾害信息的预测预报和工作,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信息需求。

(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行动。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农技推广人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和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研究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创建。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贯彻力度,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指导,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有保证。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分别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三品”基地认定面积1万亩。

(八)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动物重大疫情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防疫应急队伍。抓好防疫物资储备,落实好疫苗、药品、设施设备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保证在紧急需要时调得出、供得上、质量好、品种全。一旦发生疑似动物重大疫情,要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对疫区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等强制措施,迅速扑灭动物疫病。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集成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相协调的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重大病虫害防控水平,加大生物农药推广力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产业安全。

(九)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科技促进活动。贯彻环保优先方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为重点,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干清粪、沼气工程等治理模式。以“三沼”(沼渣、沼液、沼气)的综合利用为抓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和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

以上活动由县农工办统筹安排,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各镇要结合全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别组织开展1-2项标志性活动。

五、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4月,各镇、各相关单位制定相应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前期宣传,层层动员,部署落实相关措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4月—11月,组织开展全县性和各镇重点活动;各农口部门要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及时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及时汇总相关情况并上报。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2月初,各单位对2012年“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主要负责方案制订、组织协调、工作督导等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农工办负责。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量化目标任务,创新推进举措,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推进活动顺利开展。

(二)加强机制创新。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和组织动员机制,结合绩效管理考核工作,从科技立项、科技评价、科技协作等方面入手,实行农业科技管理绩效考评,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表彰奖励等,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活动。

农机技术指导篇9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水稻生产效益,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我市粮食生产安全,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开展全国主要农作物(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创建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出发,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大力扶持、加快推进”的原则,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拉动力,以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和农机新技术推广示范为推动力,以粮食功能区、水稻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培育机插秧示范点为重点,以栽插和收获两个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配套,通过政府推动、重点扶持、技术培训、示范引导等措施,快速突破制约我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瓶颈”,加快现代农机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转化的步伐,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我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二、总体目标

我市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工作于—年分两年实施。年,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镇、示范村、示范基地建设,计划建设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水稻育插秧示范点5个;培训相关技术人员200人以上;全市新增插秧机45台左右,插秧机保有量达到130台左右,全市水稻机插面积达到3.2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28%以上,水稻机插率达到43%以上,比2010年提高9个百分点以上;新增联合收割机25台,在粮食重点产区配置烘干机4台,新增日烘干能力40吨,全市日总烘干能力达到200吨以上;实现“五统一”服务面积2万亩,比上年增长6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年,扩大示范创建面,提升辐射带动效应,巩固提高全市水稻机插面积,力争到年底,全市水稻机插率达到50%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以上,力争各示范创建单位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建设内容

(一)建立育插秧技术示范点。结合我市实际,年选择龙山镇海甸戎村、掌起镇厉家村、掌起镇陈家村、观海卫镇双湖村、桥头镇毛三斢村等5个水稻育插秧技术示范点。示范点以村(镇)为单位,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为建设主体,推进工厂化育秧中心或规模化育秧点建设,开展规模化育秧,供秧能力达到1100亩以上,示范点水稻机插率在70%以上。通过试验、示范、培训,形成标准化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和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规范,并大力在全市推广普及。

(二)开展技术培训。以现有培训体系为依托,加强与有关企业厂商的协作,组织相关农机、农艺专家,通过举办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推广演示会等方式,加强对示范点农户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年培训相关人员在200人以上。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水稻标准化育秧技术、机插秧操作技术、田间管理要点和插秧机的使用维护以及各级购机补贴政策等知识。

(三)开展技术指导与宣传。成立由农机、农艺技术人员组成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专家组,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应用育插秧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强对水稻育插秧技术和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户采用水稻育插秧技术的积极性。通过有力的指导与宣传,加快各示范点运用水稻育插秧技术进程,并有效发挥其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市水稻机插水平。

(四)提高机械化集成配套水平。实行向示范点倾斜的农机扶持政策,引导各建设主体购置关键环节机械,提高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机械化生产整体规模。通过示范点的应用实践,进一步明确水稻育插秧工艺路线和技术要点以及技术应用规范和生产作业标准,进一步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集成配套,更好地促进机械化育插秧与机械化耕整、植保、收获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全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年—月)。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分解落实责任,明确任务。

(二)组织实施(年—月)。推广引进关键环节作业机械;加强政策、技术宣传力度;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召开育插秧技术现场会;总结技术应用规范和生产作业标准,形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运行的长效机制。

(三)巩固迎检(年全年)。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巩固扩大应用成果;完成创建工作相关档案和汇报资料;以有效扎实的工作实绩迎接国家有关部门的评估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扎实推进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工作,市政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办公室、市级有关部门和有关镇(街道)相关负责人组成;同时成立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专家组。各相关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服务组织,积极做好示范点的协调、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

(二)加大政策保障。市财政安排专项创建工作经费,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出台相关政策,对市选定的水稻育插秧技术示范点的农户和相关合作组织在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上给予倾斜,具体政策详见慈农机〔〕1号文件。有关镇(街道)也要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农机技术指导篇10

一、实施效果

1.经济效益显著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经县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测产,2008年我县1000个示范户2531亩玉米,平均亩产546.6kg,辐射农户平均亩产达到498kg,普通农户玉米单产为464.7kg。科技示范户比普通农户增产17.6%,辐射农户比普通农户增产7.2%。尽管玉米生长季节遭遇前期旱灾、后期涝害及地震等因素影响,但2008年全县玉米平均单产(县统计局数据)仍达到486kg,较之前3年玉米平均单产428.4kg增长57.6kg,增长率为13.4%。通过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示范户比非示范户平均每亩减少成本42.5元,加上示范户享受的种子、肥料等补贴,每亩增收节支253.5元。2531亩玉米总计增收节支64.2万元。

2.社会效益显著一是示范户科技素质明显提高。通过科技入户,使示范户掌握了选用优质品种、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的本领,示范户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示范户带动辐射户,辐射户影响一般户,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形成了科学种田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通过省玉米科技入户专家问卷调查:凡是科技入户的村,农民都渴盼技术员入户指导;科技示范户都要求科技入户8~10年,以致更长时间长期搞下去。二是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得到了锻炼。农业科技入户的实施,为技术指导人员施展才能搭建了一个宽阔平台。技术指导人员在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的同时,也对农民群众的需求有了更多的了解,丰富了农村工作经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三是科技推广断层得到弥合。通过科技入户,构建了县、乡、村(户)三级科技推广、示范服务体系,实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使科技与生产直接对接,畅通了科技传递渠道。

3.政治效益明显一是党的惠农政策,通过科技入户这一形式深入人心,使农民深受其益,农民朋友衷心感激党的好政策。二是密切了干群关系。农民朋友深为我们的技术人员作风所感动,评价科技人员只知道工作,不知道索取,真正是农民群众的好干部。

4.生态效益明显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向农户提供先进、实用种植技术,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实现了用地、养地结合,降低了农药、地膜、化肥等残留污染,净化了空气,取得了明显生态效益。

二、工作举措

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为切实抓好我县科技入户工作,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县乡各级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及时组建了工作机构。

(1)成立领导小组县农业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几位副局长、纪检组长、科教站长、农技站长、办公室主任、计财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科教站,由科教站正、副站长分别担任办公室正、副主任。

(2)组建专家组县农业局成立玉米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实行技术工作首席专家负责制。专家组成员由农业局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有技术专长的各业务站骨干组成。实行县级专家组首席专家技术负责制。

(3)公开招聘,确定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我县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的确定采取了公开招聘方式,做到了良中选优。招聘过程操作规范,做到了公告及时、评分标准制定科学合理。重点对申报单位的资质、技术力量和推广绩效进行打分评标,确定了县农技推广站为技术指导单位;按自愿申报、公开竞聘的方式在全县择优招聘了45名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技术水平较高、沟通能力强、具有较强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农技推广人员为技术指导员。

2.遴选确定示范户,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要求,根据我县玉米产业基础,确定新政、马鞍、金城等10个玉米种植面积大、发展优势明显的乡镇作为项目试点乡镇。同时,按照每个乡镇10个重点村、每个重点村10个科技示范户的原则,采取农户自愿申报、村级把关、乡镇推荐、县农业局审定的程序,选择确定了科技示范户1000户,示范面积2531亩,并逐一签订了技术指导合同。

在总结上年科技入户工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县级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规划,及早制发了《仪陇县2008年玉米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和《仪陇县2008年玉米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工作方案》。两个《方案》就我县玉米科技入户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各乡镇也按照要求,具体规划,落实到村,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县玉米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及时制定并下发了《仪陇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将玉米主导品种定为蜀龙3号、正玉8号、南玉8号、中单808、成单30等品种;玉米主推技术定为分带轮作、适雨播种、育苗移栽、覆盖栽培、水肥耦合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要求上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2500亩,示范带动玉米高产关键技术应用5万亩。

3.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开展活动,营造工作氛围一是政策宣传攻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党政网等媒体,利用召开会议等方式,大力营造科技入户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农业天地”专栏,举办主推技术电视讲座10期,制作播出电视宣传节目12期,开通12316咨询电话热线,在县以上媒体宣传报道5次,2008年4月10日农民日报以“强化培训,助推玉米科技入户”为标题对仪陇玉米科技入户培训工作进行了报道。制作并信息42条,在互联网上信息25条,其中编写“玉米科技入户通讯”15期。二是开展向农业科技示范户拜年活动。为营造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氛围,春节期间,县农业局组织全体农业技术指导员分头深入马鞍、新政等20个乡镇向2000户玉米、果树科技示范户开展了“三送”慰问活动。为每个示范户送去了载有玉米、果树栽培技术年画一幅,送去了温暖,拉近了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间的心理距离。三是年初我们结合县政府组织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印发了农业科技入户资料5000余份,广大农业技术指导员在科技下乡活动中积极宣传农业科技入户相关政策,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广泛开展培训指导,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4.规范运作机制,强化检查考核

为提高科技入户效果,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作,落实到位,我们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实行了专家组成员包示范乡镇责任制。每个专家组成员包1~2个示范乡镇,负责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技术指导、检查、督促与服务协调。二是制定了技术专家、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工作制度,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三是县政府与试点乡镇和县农业局分别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县农业局与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分别签订了技术工作责任书;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签订了技术指导合同。四是建立了农业科技入户档案。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户逐一建档造册,实行分类管理。五是强化调度与检查。坚持定期召开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例会制度,及时掌握科技入户工作动态,研究解决科技入户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六是建立了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管理办法和工作考核办法。对目标任务及技术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对绩效情况坚持用尺子量,用指标卡,以工作定优劣,以绩效定奖惩。七是注重信息畅通、监管到位。要求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定期汇报科技入户实施情况。县农业局汇总后定期向省厅和农业部上报。县农业局还发文出台了信息报送奖励政策,鼓励科技入户经验交流,全县共形成经验交流信息45篇,大大推动了全县科技入户技术指导水平的提高。

5.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

为适应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需要,提高县、乡镇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的技术水平,我们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一是在县上集中培训10个项目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农技干部及全体技术指导员;二是在项目乡镇集中培训村、组干部、农村党员和科技示范户;三是在村组集中培训示范户和辐射农户。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培训工作中,共印发技术资料7万余份,播放技术光盘120多场次,举办视频技术讲座6次,接受技术培训的农民达6.2万人次。

6.把握关键环节,强化技术指导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后,我们根据玉米生产的关键环节,先后分别召开了五次全体技术指导员会议,对每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突出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了玉米种植技术的指导,先后制定了《仪陇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玉米田间管理技术早知道》、《玉米半量覆膜节水高产栽培新技术》、《春玉米穗期管理技术》等,发放到每个示范户手中。同时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面对面地进行技术指导,使每项技术措施让他们学得懂、用得上。二是实行了分类负责指导。针对玉米主推品种不一、播期不一的实际,对不同的玉米主推品种分别印发了种植技术意见,促进了玉米均衡生长和转化升级。三是落实了玉米田间综合管理技术。编印了《玉米配方施肥技术意见》、《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等。四是积极创建了县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实行了农业专家轮流“坐诊”,及时解答农民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开设了“农业科技入户110咨询服务热线”,随时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今年以来,累计接受农民技术咨询600多次。

7.严格落实政策,确保补贴到位

玉米科技入户专项资金的使用,我局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规定,坚持专款专用,并按4∶4∶2比例全部开支在科技示范户补贴、技术服务补贴、培训和项目监管补贴三个方面,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为确保物化补贴真正落实到科技示范户,县农业局研究制定了补贴配送方案,发放一卡一表严格管理。物化补贴卡和补贴汇总表由县上统一制发,物化补贴表发给农户,汇总表作为物资发放报账依据。发放时,技术指导员和农户对发放物资进行核对后,双方在一卡一表上签字或盖手印才有效。2008年2月以来,在项目资金尚未到帐的情况下,县农业局筹资21万元用于玉米科技示范户物化补助,先后向示范户免费发放了玉米良种、玉米专用配方肥、农膜、农药、尿素肥等农用物资。发放物资折合现金21万元,示范户户平补贴210元。

8.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立核心示范区,辐射种植新技术按照部、省《关于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农业局在双胜、复兴、土门、三蛟、回春5个乡镇建设了1.2万亩优质专用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在双胜镇金狮村、回春镇青苔村分别建立了120亩、100亩,共计220亩的核心攻关示范区;在土门镇建立了1100亩优质玉米展示片。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地域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为了有效辐射玉米种植新技术,在玉米生长的育苗、移栽盖膜、田间管理等关键时期我局组织召开了生产现场会议4次,集中培训了乡镇农技干部、科技示范户计6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通过县、乡、村、农户四级联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据专家测产,千亩展示片农户玉米平均单产达到了520.7kg,核心攻关示范区内农户玉米平均产量达到了708.4kg。

9.延伸入户内容,拓展服务空间

按照部、省确定的农业科技入户应实行由一业向连作和综合入户推进的要求,仪陇县农业局在抓好玉米示范工程、果树示范工程的同时,积极向水稻、小麦等作物延伸。2008年7月,由于受水稻生长中后期雨日多、高温高湿等气候因素影响,我县水稻大面积发生稻瘟病为害。“大敌当前”,县农业局科技入户项目专家组成员、全体技术指导员积极投身于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抓培训:项目专家组成员分片对全县58个乡镇877台机动喷雾器机手进行了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机动喷雾器使用和维护等知识培训;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采取办“夜间课堂”、“田间课堂”、“流动课堂”等方式培训示范户及辐射农户,累计培训870场次,受训人员达9.2万人次;二是抓技术物化补助:向全县1000户科技示范户发放水稻稻瘟病、水稻螟虫等防治农药,物化补助折合资金户平达到15元;三是抓防治工作落实。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将全县110名玉米、果树技术指导员分组,组建科技小分队,划定责任区。科技小分队在配合乡镇政府建好高标准、高质量的病虫害防治示范现场的基础上,组织机动喷雾器机手对所在乡镇重点村、病虫害发生严重田块实行统一防治,同时对农户逐户动员,指导农户使用背负式喷雾器等植保机械对稻田进行逐块防治。通过技术指导员强力推动和技术指导,镇、村、户三级联动,有效地控制了稻瘟病蔓延,为我县水稻丰收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秋粮生产中,我县广大技术指导员积极投身于稻田稻草覆盖洋芋种植新技术推广工作,使我县新增洋芋种植面积3万余亩。进入10月中旬以来,全体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又积极投入到我县2009年小春生产特别是小麦栽培技术指导工作之中。采取了发一套明白纸:县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研究制定、向示范户分别发放了一套小麦种植技术明白纸;包一块田:技术指导员每人承包一块科技示范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办一期班:技术指导员在科技入户示范村逐村开展小春作物种植技术培训。此项工作的开展为2009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工作体会

一年来,我县通过实施玉米科技入户,带动了农业全行业科技入户工作,全县农技推广体系活力激发起来了,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粮食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科技入户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起来,与我们注重“三个结合”分不开:

1.将农业科技入户与创新农技推广机制相结合“农业科技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围绕农户进行入户指导,确立了农户在农技推广中的主体地位,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中技术人员与农户之间交流互动关键问题。专家、技术员与农户面对面接触,手把手指导,真正实现了农业科技与农户的零接触,避免科技与生产实际脱节,农户的生产技能大为提高,科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增产潜力。同时,技术指导员在实际技术指导工作中,通过与农户的交流,也拓宽了知识面,搜集到了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加之技术指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凭自己的入户指导劳动获得一定补贴,客观上调动了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科技入户方式在农技推广中取得了双赢。

2.将农业科技入户与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我县实施科技入户,十分注重科技示范户素质教育。在坚持入户指导的同时,县农业局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短期培训、技术培训现场会、农业科普宣传、建立村级科技书屋等活动,在科技入户示范户集中区和项目乡镇示范村,为农户宣讲农村政策法规、实用生产技术、农村生产生活常识等,配送农民生产生活急需的各种书籍资料,激发了农户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农户加强学习和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了农户的学习接受能力。农户在尝到科技带来的增产增收实惠后,自觉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新技术,并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传授给周围农户,增强了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