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43:45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篇1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lca);农副产品;食品工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x822.1;n9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7-1493-05

1969年美国中西部资源研究所(mri)对可口可乐包装类型选择的研究开启了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1990年国际环境毒理与化学学会(setac)首次召开了lca国际研讨会,随后出版了纲领性报告《生命周期评价纲要:实用指南》,为lca方法提供了基本技术框架。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生产涉及的环节多、范围广,不同产品产生的不良环境类型和程度差别很大。lca方法在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应用领域可主要分为渔业、畜牧业、种植业、其他食品工业、包装和废弃物处理等6个方面。综述了lca方法在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1生命周期评价在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渔业生命周期评价现状

李君等[1]对扇贝的两种利用模式进行了对比评价,显示模式二(产品为扇贝柱、复合氨基酸、鱼虾饵料和贝壳工艺品)在资源消耗、温室效应、酸化影响、潜在健康影响方面比模式一(产品为扇贝柱、食用贝边、鱼虾鲜饵料和饲料添加剂)低,而在固体废弃物和富营养化方面比模式一高。vázquez-rowe等[2]采用lca方法评价了鳕鱼的捕捞、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环境影响后发现加工环节环境影响最大。vázquez-rowe等[3]运用lca方法评价了两种捕鱼方法后,获知拖网捕鱼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程度比钩叉捕鱼高,通过降低拖网捕鱼的燃油消耗量能降低不良环境的影响。地中海贻贝加工和运输过程涉及到酸化、资源消耗、全球变暖、生态毒性、人体毒性、富营养化、破坏臭氧层和形成光化学氧化剂等多项不良环境影响因子[4]。ziegler等[5]将塞内加尔两种捕虾方式对比后发现两者主要环境影响环节差别很大,拖网捕虾为捕捞环节,垂钓捕虾则为加工和贮藏环节。

1.2畜牧业生命周期评价现状

生产牛奶会排放温室气体和引起富营养化,从而造成环境恶化。运用lca方法评价欧洲牛奶后,发现通过降低牧场营养过剩程度、减少进口浓缩饲料和牧草饲养量、增加本地牧草供给比例等措施,可以降低不良环境影响程度[6,7]。thomassen等[8]采用lca方法对比了荷兰传统牛奶与有机牛奶的区别,结果表明生产等量牛奶,其中有机牛奶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更小。秦凤贤[9]利用lca方法对中国产牛奶分析后指出,其潜在环境影响因子依次为富营养化、固体废弃物和全球变暖与酸化。乳制品加工业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耗水量、有机污水排放量和能源消耗[10]。

karen等[11]运用lca方法研究了加拿大西部牛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饲养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排放量80%,另外20%来自饲料环节。peters等[12]对澳大利亚3种牛肉生产系统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评估后发现,两者数值均低于国际平均标准,提高生产和运输效率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量。nathan等[13]通过对比美国爱荷华州的3种牛肉生产方式(①采用爱荷华州的饲料饲养肉牛;②采用爱荷华州以外的其他州的饲料圈养肉牛;③在爱荷华州肉牛培育中心的牧场放养肉牛)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在产生等量牛肉条件下,第三种牛肉生产方式温室排放量最少,提高饲料利用效率能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肉牛育肥环节中饲养时间、饲料类型、畜舍建设和粪便储存等均会产生不良环境影响,其中饲养阶段是最主要的环境影响环节,其时间越短,环境影响程度越低[14,15]。有机方式饲养肉牛虽然能减少药物使用量,但需要更大面积的牧场才能满足饲养要求[16]。英国肉鸡有室内圈养、室外散养、有机喂养等3种喂养方式,leinonen等[17]评价后指出与室内圈养相比,室外散养和有机喂养的能源消耗量较少。在拓宽调查范围后,发现农业阶段是猪肉生产中最主要的环境影响环节[18]。采用有机方式比常规方式生产猪肉排放的氨和磷酸盐更少,采用密集种植和多添加氮肥的方式种植草料能减少

猪肉生产中产生的环境影响[19,20]。以蛋白质为功能单位,最高效环保肉制品为鸡肉,其次为猪肉,最后为牛肉。然而,当以能量为功能单位时,最高效环保肉制品为猪肉,其次为鸡肉,最后为牛肉。在两种功能单位下,牛肉效率都是最低的,可能与其饲料转化率低有关[21]。

1.3农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现状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25%~30%。研究发现通过减少农业生产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欧盟农业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可减少3200万t[22]。thomas等[23]采用lca方法评价了农业和环境负担之间的关联度。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按照生命周期研究,水稻可分为收获前和收获后两个阶段。phong等[24]通过调查湄公河三角洲3种种植类型(o-lf、r-hf、r-mf)在土地利用率、能源消耗、废物产出等方面的区别,结果显示,当r-hf效率较低时,不良环境影响最大。过量或低效使用肥料和ch4排放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breiling等[25]评估了日本水稻生产温室气体(ghg)排放后,指出其数值与种植规模、品种和种植地点密切相关。roy等[26]运用lca方法评价了小规模生产蒸谷米的环境负荷类型,发现其会随着生产进程而发生变化,且比其他品种变化更大。sakaorat等[27]分析了泰国水稻种植及其加工的环境影响,显示获得1kg大米会产生2927gco2(全球变暖)、3.187gso2(酸化)、12.896gno■■(富营养化),95%co2产生于种植环节,3%co2产生于播种环节,其余2%co2产生于碾磨工艺。中国太湖水稻种植会引起酸化、富营养化、水源枯竭、全球变暖和能源枯竭,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气排放量[28]。栽培方法(温室或常温、有机或常规、水培或土培)、品种、地点、包装和运输均会影响番茄生命周期评价结果[29-34]。据报道,温室气体排放量与番茄品种和温室结构有关[31]。温室内栽培番茄产生的温室气体高于常规栽培[35],塑料薄膜大棚比温室栽培消耗资源少[36]。种植方式、病虫害防治方法和废弃物管理等对番茄环境效益都有影响[37],化学防治害虫比综合防治产生的温室气体更多[38]。加工和包装是番茄酱生产中的环境热点,可通过改变番茄酱类型或降低番茄酱浓缩程度来降低酸化程度[39]。

point等[40]评价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750ml瓶装葡萄酒的环境影响,结果显示其种植、运输和消费是最大环境影响环节,通过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种植高产有机品种、采用轻质玻璃瓶能降低环境影响。humbert等[41]比较了滴滤咖啡、特浓咖啡胶囊、喷雾干燥速溶咖啡环境负担,显示50%的环境问题是由种植、处理、加工、包装、销售和广告等环节产生的,另外50%的环境问题是由制造、购置和使用生产工具、废物处置等产生的。

与常规品种相比,转基因甜菜品种因为使用除草剂量少,从而减少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42]。以单位面积(hm2)和单位产量(t)为功能单位,比较德国阿尔高地区3种耕作方式(密集型:n80.1、p5.3kg/hm2;粗放型:n31.4、p4.5kg/hm2;有机型:n31.1、p2.3kg/hm2)的环境影响区别后,发现粗放型和有机型比集约型化肥使用量更少,能源消耗量也更低[43]。

1.4其他食品工业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现状

面包是欧美国家的主要食品之一。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人员运用lca方法评价面包加工的环境影响[44],评价范围包括小麦种植方式(常规和有机)、小麦磨粉工艺和面包生产流程(包装工艺和清洁剂类型),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方式种植小麦、工业化磨粉和大型面包厂联合生产面包为环境负担最小的生产方式。烘烤和运输阶段是面包生产中环境影响的最大环节,烘烤阶段环境因子为光氧化和能源消耗。

啤酒酿造也是lca方法评价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啤酒系统边界不同可能导致最终结果差别很大。若啤酒边界只考虑啤酒生产、运输、啤酒容器、废物处理,环境影响只考虑温室气体排放量[45-47],啤酒生产过程的最大环境影响环节就为麦汁生产,其次为过滤和包装,最次为发酵和储存[45]。扩大系统边界后,koroneos等[46]确定啤酒瓶生产为最大环境影响环节,其次为啤酒包装和啤酒生产阶段。hospido等[47]发现啤酒生产、包装和大麦收获与运输是最大能源消耗环节。任辉等[48]发现啤酒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影响潜值依次为:富营养化(0.061)、工业烟尘和粉尘(0.015)、固体废弃物(0.003),建议通过废水处理设施、改进物料

碎方式和回收利用废硅藻土降低环境影响。

roes等[49]评价了速食食品的环境影响,发现最大环境负荷环节为获取食品原料和固体废物处理环节。zufia等[50]调查了番茄金枪鱼环境影响,并提出改进方法以减少潜在环境负担。

1.5包装生命周期评价现状

包装能使食品与外界环境如氧气、水分、光照和微生物等隔离,并为食品运输和储存提供缓冲和保护作用。食品包装是造成食品环境负担的主要根源之一。提高食品包装回收利用率,降低主包装重量能降低环境负担。hospido等[47]研究表明玻璃瓶生产和运输造成的环境影响占全球包装系统总量的1/3,回收再利用玻璃瓶能显著降低环境负担[51]。采用多层塑料袋代替金属罐包装小袋咖啡,虽然不利于包装材料的回收,但对环境影响更小[52]。对比鸡蛋两种不同包装后发现,聚苯乙烯包装产生烟雾、粉尘和环境酸化等不良环境影响,而再生包装纸的不良环境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和产生致癌物质[53]。ross等[54]研究表明制定和实施塑料包装回收和再利用政策可以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mourad等[55]探讨提高牛奶无菌包装回收再利用可行性后发现,当回收率增加70%时,其不良环境影响可降低48%。hyde等[56]认为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包装原材料使用量可以减少12%。humbert等[57]对比了玻璃瓶和塑料瓶包装婴儿食品在环境影响方面的区别,发现塑料瓶环境影响更小。sonesson等[58]报道大量使用包装材料给瑞典牛奶供应链造成巨大环境压力。

1.6食品废弃物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食品工业通常产生淤泥、有机污水和固体废料。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可以减少原材料使用量和水资源消耗量[59]。ramjeawon[60]认为把甘蔗糖厂废水中的重污染水与冷凝水区分开能降低废水处理规模和费用。hirai等[61]运用lca方法评估了4种食品废物处理方案(①焚烧;②生产生物燃料后焚烧;③生产生物燃料后堆肥;④直接堆肥)造成的环境影响区别,表明方案3潜在环境影响最小。lundie等[62]研究表明在有氧操作处理食品废物情况下,家庭堆肥对环境影响最小。焚烧已经生物降解的固体废物比直接焚烧食品工业废弃物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更小[63],从源头减少废物或污染源对环境影响更小[64]。食品废物处理方法与环境负担密切相关,采用食品废物综合管理系统能更好地降低环境影响。

2结论

lca方法能有效评价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的环境影响状况,研究表明通过变换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和消费模式可以减少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的环境负荷。预测或衡量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的环境负荷,需要深入地了解研究系统范围和应用程序。lca方法引入到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评价中,将为具有环保意识的决策者、生产者、消费者选择环境友好型农副产品和食品提供可靠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李君,孙恢礼,吴园涛,等.海洋贝类利用模式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7,26(4):70-75.[2]v?魣zquez-rowei,moreiramt,feijoog.lifecycleassessmentoffreshhakefilletscapturedbythegalicianfleetinthenorthernstock[j].fisheriesresearch,2011,110(1):128-135.

[3]v?魣zquez-rowei,moreiramt,feijoog.estimatingglobaldiscardsandtheirpotentialreductionforthegalicianfishingfleet(nwspain)[j].marinepolicy,2011,35(2):140-147.

[4]lozanos,iribarrend,moreiramt,etal.environmentalimpactefficiencyinmusselcultivation[j].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ycling,2010,54(12):1269-1277.

[5]zieglerf,eichelsheimjl,emanuelssona,etal.lifecycleassessmentofsouthernpinkshrimpproductsfromsenegal[a].davisj.anenvironmentalcomparisonbetweenartisanalfisheriesinthecasamaceregionandatrawlfisherybasedindakar[c].italy,rome: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sikreport789,2009.234-237.

[6]williamsag,audsleye,sandarsdl.determiningtheenvironmentalburdensandresourceuseintheproductionofagriculturalandhorticulturalcommodities[m].england,london:cranfielduniversityan

nddefra,2006.

[7]cederbergc,mattssonb.lifecycleassessmentofmilkproduction-acomparisonofconventionalandorganicfarming[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0,8(1):49-60.

[8]thomassenma,calkerkj,smitsmcj,etal.lifecycleassessmentofconventionalandorganicmilkproductioninthenetherlands[j].agriculturalsystems,2008,96(1-3):95-107.

[9]秦凤贤.生命周期评价在牛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5):224-226.

[10]berlinj,sonessonu,tillmanam.alifecyclebasedmethodtominimizeenvironmentalimpactofdairyproductionthroughproductsequencing[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7,15(4):347-356.

[11]karenab,janzenhh,shannanml,etal.lifecycleassessmentofgreenhousegasemissionsfrombeefproductioninwesterncanada:acasestudy[j].agriculturalsystems,2010,103(6):371-379.

[12]petersgm,rowleyhv,wiedemanns,etal.redmeatproductioninaustralia:lifecycleassessmentandcomparisonwithoverseasstudies[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0,44(4):1327-1332.

[13]nathanp,richp,rebeccar.comparativelifecycleenvironmentalimpactsofthreebeefproductionstrategiesintheuppermidwesternunitedstates[j].agriculturalsystems,2010,103(6):380-389.

[14]erzingers,duxd,zimmermanna,etal.lcaofanimalproductsfromdifferenthousingsysteminswitzerland:relevanceoffeedstuffs,infrastructureandenergyuse[a].halbergn.proceedingsofthe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ifecycleassessmentintheagri-foodsector[c].denmark,horsens:danish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2003.55-63.[15]n■ezy,fermosoj,garcian,etal.comparativelifecycleassessmentofbeef,porkandostrichmeat:acriticalpointofview[j].internationaljournalofagriculturalresources,governanceandecology,2005,4(2):140-151.

[16]poritoshr,daisuken,takahiroo,etal.areviewoflifecycleassessment(lca)onsomefoodproducts[j].journaloffoodengineering,2009,90(1):1-10.

[17]leinoneni,williamsag,wisemanj,etal.predictingtheenvironmentalimpactsofchickensystemsintheunitedkingdomthroughalifecycleassessment:eggproductionsystems[j].poultryscience,2012,91(1):26-40.

[18]fosterc,greenk,bledam,etal.environmentalimpactsoffoodproductionandconsumption:afinalreporttothedepartmentforenvironment,foodandruralaffairs[m].england,london:manchesterbusinessschool,2006.15-18.

[19]basset-mensc,vanderwerfhmj.environmentalassessmentofcontrastingpigfarmingsystemsinfrance[a].halbergn.proceedingsofthe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ifecycleassessmentintheagri-foodsector[c].denmark,bygholm:danish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2003.45-54.

[20]basset-mensc,vanderwerfhmj.scenario-basedenvironmentalassessmentoffarmingsystems:thecaseofpigproductioninfrance[j].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2005,105(1-2):127-144.

[21]royp,orikasat,neid,etal.acomparativestudyonthelifecycleofdifferenttypesofmeat[a].haugenti.proceedingsofthethirdlcasocietyresearchsymposium[c].japan,nagoya:internationalhouseofjapan,2008.74-79.

[22]wirseniuss,hedenusf,mohlink.greenhousegastaxeson

animalfoodproducts:rationale,taxschemeandclimatemitigationeffects[j].climaticchange,2011,108(1-2):159-184.

[23]thomasn,davidd,olivierhe,etal.lifecycleassessmentofswissfarmingsystems:i.integratedandorganicfarming[j].agriculturalsystems,2011,104(3):217-232.

[24]phonglt,boerijm,udohmj.lifecycleassessmentoffoodproductioninintegratedagriculture-aquaculturesystemsofthemekongdelta[j].livestockscience,2011,139(1-2):80-90.

[25]breilingm,tatsuoh,matsuhashir.contributionofriceproductiontojapanesegreenhousegasemissionsapplyinglifecycleassessmentasamethodology[m].japan,tokyo:universityoftokyo,1999.24-29.

[26]royp,shimizun,kimurat.lifecycleinventoryanalysisofriceproducedbylocalprocesses[j].journalofthejapa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machinery,2005,67(1):61-67. [27]sakaoratk,woraneep,phanidas,etal.lifecycleassessmentofmilledriceproduction:casestudyinthailand[j].europeanjournalofscientificresearch,2009,30(2):195-203.

[28]wangmx,xiaxf,zhangqj,etal.lifecycleassessmentofariceproductionsystemintaihuregion,china[j].internationaljourna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worldecology,2010,17(2):157-161.

[29]anderssonk,ohlssont,olssonp.screeninglifecycleassessment(lca)oftomatoketchup:acasestudy[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1998,6(3-4):277-288.

[30]niaes.reportontheresearchprojectonlifecycleassessmentfor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agriculture[m].japan,ibaraki:nationalinstituteforagro-environmentalsciences,2003.83-87.

[31]ant?魷na,monteroji,mu?譙ozp,etal.lcaandtomatoproductioninmediterraneangreenhous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agriculturalresourcesgovernanceandecology,2005,4(2):102-112.

[32]williamsag,audsleye,sandarsdl.determiningtheenvironmentalburdensandresourceuseintheproductionofagriculturalandhorticulturalcommodities[a].williamsag.mainreport,defraresearchprojectis0205[c].england,london:defra,2006.177-189.

[33]shiinat,royp,okadomeh,etal.lifecycleassessmentoffoodsupplychain:acasestudyforinclusionofqualitychangeaspect[a].johnpc,attilaep.proceedingsofthe33rdunitedstatesandjapancooperativeprograminnaturalresources(ujnr)[c].america,hawaii:foodandagriculturepanel,2004.211-214.

[34]royp,neid,okadomeh,etal.lifecycleinventoryanalysisoffreshtomatodistributionsystemsinjapanconsideringthequalityaspect[j].journaloffoodengineering,2008,86(2):225-233.

[35]carlsson-kanyamaa.climatechangeanddietarychoices-howcanemissionsofgreenhousegasesfromfoodconsumptionbereduced[j].foodpolicy,1998,23(3-4):277-293.

[36]ant?魷na,castellsf,monteroji,etal.comparisonoftoxicologicalimpactsofintegratedandchemicalpestmanagementinmediterraneangreenhouses[j].chemosphere,2004,54(8):1225-1235.

[37]mu?譙ozp,ant?魷na,monteroji,etal.usinglcafortheimprovementofwastemanagementingreenhousetomatoproduction[a].halbergn.proceedingsofthe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ifecycleassessmentintheagri-foodsector[c].danmark,horsens:danish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

s,2003.205-209.

[38]ant?魷nma,castellsf,monteroji,etal.mostsignificantsubstancesoflcatomediterraneangreenhousehorticulture[a].halbergn.proceedingsofthe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ifecycleassessmentintheagri-foodsector[c].danmark,horsens:danish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2003.199-204.[39]anderssonk,ohlssont.includingenvironmentalaspectsinproductiondevelopment:acasestudyoftomatoketchup[j].lwt-foodscienceandtechnology,1999,32(3):134-141.

[40]pointe,tyedmersp,nauglerc.lifecycleenvironmentalimpactsofwineproductionandconsumptioninnovascotia,canada[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2,27:11-20.

[41]humberts,loerinciky,rossiv,etal.lifecycleassessmentofspraydriedsolublecoffeeandcomparisonwithalternatives(dripfilterandcapsuleespresso)[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9,17(15):1351-1358.

[42]bennettr,phippsr,strangea,etal.environmentalandhumanhealthimpactsofgrowinggeneticallymodifiedherbicide-tolerantsugarbeet:alifecycleassessment[j].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2004,2(4):272-278.

[43]hassg,wetterichf,k?魻pkeu.comparingintensive,extensifiedandorganicgrasslandfarminginsoutherngermanybyprocesslifecycleassessment[j].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2001,83(1-2):43-53.

[44]braschkatj,patyka,quirinm,etal.lifecycleassessmentofbreadproduction——acomparisonofeightdifferentscenarios[a].halbergn.proceedingsofthe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ifecycleassessmentintheagri-foodsector[c].danmark,horsens:danish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2003.9-16.

[45]takamotoy,mitaniy,takashiom,etal.lifecycleinventoryanalysisofabeerproductionprocess[j].masterbrewersassociationoftheamericas,2004,41(4):363-365.

[46]koroneosc,roumbasg,gabariz,etal.lifecycleassessmentofbeerproductioningreece[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5,13(4):433-439.

[47]hospidoa,moreiramt,feijoog.environmentalanalysisofbeerproduc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agriculturalresources,governanceandecology,2005,4(2):152-162.

[48]任辉,杨印生,曹利江.啤酒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2):80-83.

[49]roesal,patelmk.environmentalassessmentofasugarcanebagassefoodtrayproducedbyrootsbiopack-resultsofashortcut-lifecycleassessment[j].journalofbiobasedmaterialsandbioenergy,2011,5(1):140-152.

[50]zufiaj,aranal.lifecycleassessmenttoeco-designfoodproducts:industrialcookeddishcasestudy[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8,16(17):1915-1921.

[51]ekavallt,personl,ryberga,etal.lifecycleassessmentonpackagingsystemsforbeerandsoftdrinks(environmentalproject399)[m].danmark,copenhagen:thedanish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ministryofenvironmentandenergy,1998.127-139.[52]montemd,padoanoe,pozzettod.alternativecoffeepackaging:ananalysisfromalifecyclepointofview[j].journaloffoodengineering,2005,66(4):405-411.

[53]zabaniotoua,kassidie.lifecycleassessmentappliedtoeggpackagingmadefrompolystyreneandrecycledpaper[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3,11(5):549-559.

[54]rosss,evan

sd.theenvironmentaleffectofreusingandrecyclingaplastic-basedpackagingsystem[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3,11(5):561-571.

[55]mouradal,garciaeec,vilelagb,etal.influenceofrecyclingrateincreaseofasepticcartonforlong-lifemilkongwpreduction[j].resources,conservationandrecycling,2008,52(4):678-689.

[56]hydek,smitha,smithm,etal.thechallengeofwasteminimisationinthefoodanddrinkindustry:ademonstrationprojectineastanglia,uk[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1,9(1):57-64.

[57]humberts,rossiv,margnim,etal.lifecycleassessmentoftwobabyfoodpackagingalternatives:glassjarsvs.plasticpots[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lifecycleassessment,2009,14(2):95-106.

[58]sonessonu,berlinj.environmentalimpactoffuturemilksupplychainsinsweden:ascenariostudy[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3,11(3):253-266.

[59]antoniod,pilarc,fatimak,etal.thesustainabilityofcommunicativepackagingconceptsinthefoodsupplychain.acasestudy:part1.lifecycleassessment[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lifecycleassessment,2011,16(2):168-177.

[60]ramjeawont.cleanerproductioninmauritiancane-sugarfactories[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0,8(6):503-510.

[61]hiraiy,muratam,sakais,etal.lifecycleassessmentforfoodwasterecyclingandmanagement[a].proceedingsofthe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cobalance[c].japan,tsukuba:societyofnon-traditionaltechnology,2000.313-325.

[62]lundies,petersgm.lifecycleassessmentoffoodwastemanagementoptions[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5,13(3):275-286.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篇2

关键词:插画艺术;农副产品;包装设计;艺术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种类繁多的农副产品使得市场供应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消费者对于农副产品的选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活必需品,而是更加注重购买时农副产品包装所带来的显性和隐性需求,以及整体的消费体验。因此,中国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方向也有所改变,从最基础的保护商品、准确传递产品销售信息的功能,转变为以用户体验为主的方向。插画艺术与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展现和传递产品的视觉信息,并且为农副产品带来艺术和文化上的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价值也随之增强。注重顾客在消费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望,为农副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带动企业和地方经济带的发展。

一、中国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现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农副产品的种类非常丰盛,但是中国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长期以来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类别的产品包装,无法跟上时代潮流的脚步。导致中国的农副产品品牌大部分处于“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状态,虽然农副产品品质优良却没有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这是农副产品在市场流通和销售时受到阻碍的原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国农副业经济的发展和崛起。首先,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对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并不了解,缺乏深刻的认识。资金投入少,精力花费小,致使农副产品包装的做工粗糙,且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性,无法为企业带来品牌信誉上的提升和附加价值。其次,中国的农副产品包装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包装的功能性和设计性严重不足,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现状。最后,中国的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缺乏针对性,不能从每种产品的自身特性出发,在文化元素的选取、色彩应用、字体设计方面也非常不考究,缺少个性和特色,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的好感度。同时对于本地人来说,地域特色的认知也会变淡。现在经济发展迅速,外来产品的包装具有特色和文化性,挤占了本地产品的市场,造成本地企业经济的损失[1]。综上所述,改善中国农副产品包装设计已经是势在必行,这是开拓农副产品市场、提升农副产品格调、提高农副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近些年,国内许多企业开始渐渐对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重视起来,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但是我们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依然很多。

二、插画艺术在中国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作用及意义

农副产品销售是否,创造经济价值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是否成功,因为消费者会在看见产品包装设计的第一眼,就在心里对产品的好感度、信任度有了直观判断,所以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在现今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插画艺术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在表现能力上超过了老派的纯文字描述,优秀的插画可以通过画面渲染氛围和表达情感。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充分融入插画艺术,可以更好地展示农副产品的独特个性,使产品的商业性和插画的艺术性完美融合。插画艺术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能够完美契合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显性和隐性需求。在打开农副产品市场的同时,达到求美、怡情、追趣的良好用户体验,增强农产品的特征,提升农副产品的品牌格调,增加文化内涵,提升农副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且为企业带来丰厚的销售利润。(一)增强农副产品的艺术性。插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艺术感的表达形式,其经常与书籍文字搭配使用,起着一定的补充说明和生动形象的作用[2]。插画艺术具有最直观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插画艺术追求移情,也就是创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宣泄,是视觉意念解构重塑的再创造,是创作者灵感和情感的碰撞,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用插画艺术,有利于包装设计的创意表达,在插画传递包装信息的同时,也让消费者感受到美的视觉享受。通过插画艺术性的渲染,高效、迅速地获取消费者的关注,带给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审美享受,提升了农产品品牌的艺术格调,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凸显农副产品的特质与个性,有利于深化经营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优势。(二)提升农副产品的文化性。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也就是说设计要以人为本,以民族文化为根基,从人性和民族文化的方向出发[3]。在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中也要注重时代文化和人性的体现,将插画艺术运用在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上,能够传递出产品想要表达的人文气息。因为插画艺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自然而然社会文化会相对应地对插画艺术产生根本性影响,所以插画艺术带有该社会的文化痕迹,能够充分反映这个时代的审美情趣。21世纪,农副产品的包装设计中更注重品牌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的传达。在包装设计中运用插画艺术,以此提升农副产品包装视觉上的美感,获取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情感共鸣,使品牌文化深入受众的心中。同时还能将时代审美特征和醇厚的地域文化赋予其中,为农副产品包装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三)加强农副产品的亲和性。时光飞速流转,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丰厚,但是食品安全和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导致人们对城市的工业化产生厌烦心理,开始向往淳朴自然的田园慢生活,对原生态的农副产品充满渴望。要提高消费者对农副产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农副产品的亲和性是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插画艺术不但受众广泛,传播度高,还包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插画艺术是创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充满生活气息,朴实、自然,且贴近生活,具有浓厚的亲和性,符合农副产品淳朴、自然的特性。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用插画艺术,可以增进消费者对产品的感情联络,提高对产品的接受度,使原先被动接收信息的消费者,转为主动去了解接收信息。还能突出农副产品自然、淳朴的特性,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和传播。(四)提高农副产品的情趣性。情趣性是插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趣味性的表现吸引观看者,又将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象巧妙融入,将观看者带入某种情境之中,使观看者产生某种情绪或情感,并产生共鸣。如今的商业趋势更偏向于情感消费,而包装是最为直接和突显的传播信息的载体[4]。要求设计师在产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和照顾人们的心理情感,将插画艺术应用在中国农副产品包装上,可以增加农副产品包装的情趣性,不再是冷冰木讷的产品,开始变得鲜活有趣。在这个设计过程中,不仅仅是注重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装潢,更重要的是带给消费者更加感性的情感享受,强调通过插画艺术的情趣性赋予农副产品不同的情趣,用心灵去灌注生命,增强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情感联系,打动消费者以此完成购买的动作,完成信息的交流传递,刺激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再次购买,回归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最初目的和本质。(五)突显农副产品的独特性插画艺术的多样性包括插画风格的多样性和插画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插画风格的种类繁多:写实、装饰、卡通,等等,每一种都极具魅力。插画的表现方式多样,铅笔的单纯朴素、色粉笔的柔和细腻、水彩的水色交融,都可以针对性地表现物体的特征。不管是多元化的插画风格还是丰富的表现方式,都是插画艺术独特的视觉魅力。农副产品包装设计要同消费者之间建立持续的、稳固的联系,就必须能够凸显产品鲜明的自我个性。运用插画艺术可以更好地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客户群体和不同的农副产品来进行包装设计,细化并且深抓本质,彰显产品的鲜明个性,凸显出品牌的独特性和包容性,使产品更具说服力。并且对品牌形象、用户体验、品牌忠诚度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

三、插画艺术在中国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农副产品种类不计其数。优秀的包装设计是农副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环节之一,插画艺术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可以说是意义重大。一方面,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插画艺术能够很好地将包装信息转变为读图的形式,方便大众阅读,有效接收。另一方面,插画艺术可以促进消费者对农副产品好感度的建立,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有利于农副产品价格的提高,有利于构建品牌效应。插画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上的运用会带给人有机、自然、随意等多重感受。将具象图形、抽象图形和意象图形巧妙地融合应用在插画中,打造出一个多元化的奇妙天地。既增加了产品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又能帮助农副产品快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一)具象图形的运用。具象图形的最大特点是,它保留了客观世界各个具体物象的直观状态,画面形式与人的直觉所见基本一致[5]。选材广泛,大多以动物、植物、人物等自然和生活中的元素为主,具有真实感、生动感,因为取材大多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而感染力极强。具象图形更容易表现出客观物象的具体形态,包括外形、色彩、肌理的再现。因此通过具象图形在插画中的融合表现,应用在农副产品包装中,可以用来表现农副产品的外观、产地、使用方式和加工工艺等。更倾向给产品营造一种近乎真实的感觉,又能避免使用摄影图片的直白无味。受众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商品的主要特征,例如口味、造型、颜色等。同时,这种方式的应用突出了农副产品的核心特征,自然、生动、真实,很好地契合了当今人们追求自然的消费心理。具象图形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之一,因为视觉上最直接的真实感、直观感,可以有效获取消费者心理对农副产品的信任度。具象图形让包装更具表现力,让农副产品对消费者更具说服力,信息内容的传达更加富有成效。具象图形的最大特点是,它保留了客观世界各个具体物象的直观状态,画面形式与人的直觉所见基本一致[5]。具象图形选材广泛,大多以动物、植物、人物等自然和生活中的元素为主,具有真实感、生动感,因为取材大多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而感染力极强。且具象图形更容易表现出客观物象的具体形态,包括外形、色彩、肌理的再现。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之一,可以有效获取消费者心理对农副产品的信任度。因此把具象图形在插画中的融合表现,应用到农副产品包装中,可以自然、生动、真实地表现农副产品的外观、产地、使用方式和加工工艺等场景。这种自然、生动、真实,很好地契合了当今人们追求自然的消费心理。例如,台湾茶籽堂公司推出的一款茶籽油包装,通过插画的方式,具象描绘了种植茶籽的土地,古老而质朴的大树,枝叶茂盛,生命力强劲,一颗颗茶籽和神兽的趣味互动。插画的笔触质朴有力,也表明了大自然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双重材质的使用,体现传统和现代的碰撞。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表明一个主题:用最自然的方式生活。(二)抽象图形的运用。抽象图形拥有独特的装饰魅力,它是与具象图形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通过线条、色彩等符号去品味其精神和内涵。抽象图形是脱离物体的对于情绪的表达,远离事物原有的具象和形式感,打破形式规则,使物品具有更多可能性[6]。抽象图形的优势在于它不是去具体的、真实地再现描绘客观物象,而是用一种玩味的态度,去表达画面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可以是明媚或者黯淡的色彩,也可以是流畅的线条。在插画中应用抽象图形,将其融入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可以产生奇妙的化学效果。因为在农副产品包装信息传达的过程中,这种插画和抽象图形相结合的形式,更注重情感和心理上的体验和画面效果的表现,有效突出农副产品的某一特征。这样产品就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含义。此外,由于插画更具装饰魅力,抽象图形更具随意性,应用在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更能增添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新鲜感。例如,日本宝来公司的一款奶制品包装设计中,通过插画形式来表现奶牛身上的花纹,奶牛身上的花纹是抽象的、随机的、自然的。包装整体选用了绿色,象征着产品的新鲜和绿油油的草地,凸显产品的纯天然、健康。抽象的花纹应用,没有直接向消费者展现奶牛的形象,却更加明确地向消费者阐明了产品的本质和属性:这是一款新鲜、无添加、质量优的牛奶。(三)意象图形的运用。从文学角度来说,所谓“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7]。意象图形是把主观创作者的思想审美意念融合,通过个人化的处理,高超的技巧表现,来营造画面的意境美。即:画外之意,妙不可言。举个例子,中国传统的龙、凤、四神兽等吉祥元素,它们并不存在于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中,是通过创作者的想象并加以个人化处理而构建出来的感性形象,赋予了它特定的内涵象征。意象图形有着很好地联想特性,这种特性不是完全把农副产品当作一个客观物象来真实再现,而是对农副产品的重要特征加以提炼和处理,使农副产品具有其他表现形式无法替代的隐喻涵义,使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的画面更丰富,更具有张力。能够让消费者在看到农副产品的包装之后,联想到更多的内在寓意,感受到产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例如,俄罗斯Krasnogorie(Redmountains)品牌的一款牛肉包装,秉承着天然无添加的生产理念,设计师生动形象地把一块鲜嫩多汁的牛排作为品牌标识的基础。仔细一看,又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之处——牛排的形状其实是由农场、村庄、乌尔干山脉以及放养的牛等元素构成。通过包装的插画图案,展示了商品的优质选材,牛排的纹理之中隐藏着农场等图案,既是山水又是牛肉纹理本身,带给消费者无穷的想象。

四、结语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篇3

为加快实施新疆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推进农业从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型,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提出的对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及另两地区的新疆农副产品入市情况进行调研的要求,新疆调查总队首先联合北京市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调查问卷所设项目和列出52种新疆农副产品为内容,对北京市以下4种对象进行了调查走访:

---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以及经营有新疆农副产品的商户。对交易额排名前10位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管委会作了调查,并在每个市场中挑选3家经营新疆农副产品的商户再予以调查。

---经营有新疆农副产品的大型超市以及经营有新疆农副产品的商户。对北京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北京物美商业有限公司、北京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等3个经营新疆农副产品的大型超市管委会作了调查,并在每个超市中挑选2家经营新疆农副产品的商户再予以调查。

---新疆驻京的主要办事机构。对7家新疆各地驻北京办事机构作了调查(经济普查名录库中共有20家办事机构,其中4家专营化工机械产品,9家虽经区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协助仍联系不上)。

---北京市政府中涉及农副产品交易的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对北京市发改委、农业局、商务委员会、工商局、地税局、质检局和卫生局等7个部门进行了走访。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新疆农副产品在北京前10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登陆率为60%

20**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表明,北京市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有359个,年成交额为900.4亿元,而前10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年成交额达755.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4%。它们是:京丰岳各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心、大洋路农副产品市场有限公司、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锦绣大地玉泉路粮油经营有限公司、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盛华宏林粮油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大红门京深海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昌平市场服务管理中心和顺鑫石门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调查显示,20**年这10大市场中有6个市场销售了新疆农副产品,由此可见,新疆农副产品在北京农副产品交易额占八成的市场平台上的登陆率为60%。

二、20**年登陆北京的新疆农副产品

20**年登陆北京的新疆农副产品主要有以下26种:香梨、苹果、葡萄、甜瓜(含哈密瓜、伽师瓜)、杏、葡萄干、核桃、红枣、杏干、巴丹木、枸杞、番茄酱、葡萄酒;羊肉、风干肉(肠)、鱼、石榴、瓜脯、蜂产品、番茄红素、辣椒酱、熏衣草精油、果蔬饮料、玫瑰花类、茴香(孜然)、蘑菇。

在本次调查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三大超市中,只出现了前13种产品,说明这13种产品在20**年已置身于北京市社会化的市场平台中。而在所调查的7家新疆各类驻京办事机构中,20**年不仅有前13种产品的销售,而且也分别出现了后13种产品的销售。可见后13种产品登陆于北京是依靠新疆各类驻京办事机构的自荐自销方式来实现的。因此,从拓展产品销路的角度来看,新疆在北京设置主要农副产品专营或综合直销机构是一个很奏效的措施。

三、本次调查的市场和超市能够列出份额的新疆农副产品

前10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6个经营有新疆农副产品的市场中,有1个不能全面掌握本市场内新疆农副产品进货情况,有5个市场填写了20**年购进新疆某种农副产品占同种产品总购进量的比重。为简化起见,现将这5个市场所列产品的比重作一简均,其结果为:葡萄干48%;香梨40.2%;杏干20%;番茄酱16%;核桃10.2%;红枣8.2%;甜瓜6.2%;苹果6%;葡萄0.04%。

再将3个大型超市所列比重作一简均,其结果为:香梨15.6%;甜瓜15%;葡萄干10%;葡萄4.3%;苹果3.5%;杏、核桃、红枣均为0.17%。

通过调查可知,进入北京社会化市场平台的新疆农副产品基本上是干鲜瓜果,其中香梨最受欢迎,葡萄干、甜瓜紧随其后,接下来是苹果、葡萄和杏。此外,新疆葡萄酒品质优良,其名声正逐渐兴起,市场前景看好。

四、各市场、各商家欲增加进货量的新疆农副产品

在调查的5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3大超市中,有6家认为香梨是畅销产品,并有3家欲增加进货;有4家认为甜瓜畅销,并有3家欲增加进货;有2家认为葡萄干畅销并均欲增加进货;有2家表示苹果畅销,并有3家欲增加进货;有2家认为葡萄畅销,并有3家欲增加进货;有2家认为红枣畅销,并有1家欲增加进货。

在上述市场和超市所调查的21家经营新疆农副产品的商户中,有4家认为葡萄干畅销,并均欲增加进货;有2家认为香梨畅销,并有5家欲增加进货;有3家认为甜瓜畅销,并有4家欲增加进货;有3家认为番茄酱畅销,并有1家欲增加进货;有2家认为苹果畅销,并有6家欲增加进货;有2家认为红枣畅销,并欲增加进货;有2家认为核桃畅销,并有3家欲增加进货;有1家认为葡萄酒畅销,并欲增加进货。

五、新疆农副产品进入北京的渠道和方式

本次所调查的7个新疆单位驻京办事机构中,有4个是与新疆产地生产方直接联系购进新疆农副产品;有2个是新疆产地的经营专营店,自产自销新疆农副产品;有1个是通过中介机构从新疆购进新疆农副产品。也就是说,这7家驻京办事机构都是以从新疆直接进货的方式为主,只有2家又增加了辅助进货方式,即还从北京农贸市场购进新疆农副产品。

所调查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超市和其中的商户,他们购进新疆农副产品的渠道则是多样化的,包括与新疆生产方直接联系进货、通过中介机构从新疆进货、作为新疆生产方的专营店自产自销、从北京市有关农贸市场进货等方式,这些进货渠道的作用相互之间是不可替代的,各有各的现实必要性和优越性。

六、外阜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的基本手续和要求

北京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商务委员会、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质检局和市卫生局表示,北京欢迎优质且有信誉的外地农副产品进京,政府部门会加强对外地农副产品在京经营的服务力度,对外地农副产品进京入市与本地农副产品一视同仁,没有特殊限制要求。但无论外地还是本地农副产品入市均需符合较严格的质量要求、卫生标准和市场管理规定。

北京市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管委会根据《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北京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北京市工商局关于有形市场的十三项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入市商品备案登记制度的通知》、《市场商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的规定》等法规制度,具体负责对进入市场的农副产品及经营者的检验、审核,并最终决定其有无入市的资格。

一种农副产品要取得北京市某个市场的销售资格,该市场管委会审查、把关所要求的程序一般为:一是出具产品产地证明。要求提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主体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出具的基地证明,未经认证的产品由县一级政府出具或委托有关单位出具产地证明;二是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以及产品标签、标识。一般由生产基地的经济组织或县一级政府及委托有关单位出具;三是首次进入市场的经营者必须办理营业执照,向市场管委会交纳店面摊位费。若是经营食品者要与市场管委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并遵照产品送检制度,即每年至少一次要接到市场管委会下达的《送检通知书》,将食品送达指定的检测机构,接受品质检测,若食品不合格将被下架停售;同时执行商品进货的备案登记制度,对所经销的商品的进货情况,包括将上述1、2两种证明和供货方的资质证明及进货合同、委托书等内容填写《商品备案登记表》,交市场管委会备案,以使管理部门实施商品责任的全程追溯。

若只是想让产品进场而人不进场,就委托该市场某个经营商户将产品和上述备案所需的证件材料交于该经营商即可。

加工并销售农副产品的企业要取得北京市的经营资格则需要办妥并出具工商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经营资质证、进货凭证、产地证明、产品标签和标识、qs证明(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证明)、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进京证。

进京的动物产品企业除了要准备出具上述证件外,首先要经过产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审核和推荐,填写进京动物产品企业申请表交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审核通过后,由北京市农业局予以备案认可。这其中要求动物产品企业具备相应的加工规模(禽类产品企业要求年屠宰量达500万只以上)、其产品为非疫区生产、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并且能够派出检疫员等条件。

若是企业要进入北京某个市场经销产品,要将上述各证件内容备案于该市场管委会,一旦出现问题管理部门一查到底。

七、新疆农副产品进京入市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主要问题有:

1、产品运输成本高。

新疆农副产品运输成本较高,流通环节过多成为市场商户反应最突出的问题。市场商户认为,新疆至北京路途遥远,产品包装费用昂贵,同时产品采购运输销售的物流体系不够完善。

2、货源不稳定、供给缺乏保障限制了新疆农副产品的销售。

有商户反映,在产品旺销的时候反应机制不灵敏,货源弹性不足;产品生长受气候影响大,有时候产品质量缺乏保障。

3、新疆农副产品品种较为单一。

有部分市场商户反映在北京销售的新疆农副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在此次调查表中所列的多数产品在北京市场没有销售。

4、市场门店费、摊位费等费用较高,销售成本大,商户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一定补贴。

5、产品价格过高是市场的普遍共识,而运输成本高、货源不稳定、供给缺乏保障是造成产品高价的综合原因。

6、产品包装简陋。包装的简陋会使消费者产生误解,降低了新疆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位;不利于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同时也给超市的商品储存、摆放、结算带来不便,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疆农副产品在超市中的推广,使得超市推广、销售功效未得到完全体现。

7、存在假冒伪劣现象。

假冒伪劣现象严重是众多市场商户遇到的一大难题,共有4家市场商户将其列为销售活动的首要障碍。他们认为,假冒伪劣产品破坏了新疆水果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扰乱市场正常经营秩序。

8、缺乏规范的产品标准

超市普遍反映新疆农副产品虽然品质极优,但是产品的分装、规格等级划分都相对随意,未形成严格规范的标准。

建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证货源充足,适销对路。建议产品供给方加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益。

2、疏通物流渠道,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大力发展产品直销店,有效降低运输流通成本。

3、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新疆驻京机构希望政府能够搭建平台,在拓宽销售渠道方面加大对经营者的支持力度。

4、改进包装方法,提高包装质量,使产品既便于贮存,又有利于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5、树立销售新思路。鉴于新疆特色产品种类众多,可以考虑组合成礼包出售,拓展礼品市场。

6、建立可靠信誉和品质保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打击假冒伪劣,从产地源头抑制不合格产品出疆。

7、超市建议严格规范产品标准。

八、当前有利于新疆农副产品进京入市的四个途径

(一)积极申办20**年北京市新疆商品大集。为了给各地名特优产品进入首都市场搭建桥梁,20**年北京市将举办17期外地商品大集,每期都由一处地段繁华、交通便利、有实力的北京大型商场(或商业设施)承办,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支付场地费,每期一般举办两周。从今年已经成功举办的6期情况来看,现场销售火爆、签约形势喜人,同时还引起了媒体和市民的强烈反应。目前新疆尚未参与,建议新疆有关部门可以与北京市商务委联系举办一期新疆农副产品大集。

(二)参与并不断扩大与北京的农超对接业务。20**年7月,商务部、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是试点城市之一。农超对接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重大变革,是适应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现代流通模式之一。农超对接通过推动超市利用自身在市场信息、管理等方面优势参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提供生产技术、物流配送、市场信息咨询、产品销售等一整套服务,将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地联结起来,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条,发挥流通带动生产的作用,对于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积极组织此项活动,举办了多次展销会、洽谈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新疆农副产品企业与北京超市多联系,将更多的农副产品介绍给北京市民。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篇4

朱嫒玲(1978—)长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市场营销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摘要:品牌既是个卖点,更是一种无形资产。目前,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而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品牌建设却没有跟上市场竞争的节奏,相对落后。农副产品品牌建设是摆在吉林省经济发展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建设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农副产品;品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些年来,吉林省在开展农副产品品牌构建工作中做了许多努力,将品牌建设作为提高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相继推出了一些品牌产品和系列产品。目前,全省已经培育了5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对吉林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吉林省认证农产品总量不断攀升,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总量逐年扩大。截止到2012年底,全省已开发建设了12大类绿色、有机、无公害农副产品基地83个,全省“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4108个,12种农产品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在此基础上,吉林省在农副产品生产、标识认证、规格包装、品牌宣传等方面,以标准化为引领,取得了实质性地改进和突破,培育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品牌,全省已培育开发出中国名牌农副产品14个,“吉林名牌”农副产品880个。在农业标准化的推动下,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得到不断增强。①

在充分肯定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建设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问题需要改进。

1.存在的问题

1.1各品牌的合力尚待形成

虽然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数量不算少,但都自立门户打出品牌,出现了品牌多、乱、杂的现象。而在这些农副产品品牌中,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却是少之又少。目前,吉林省农副产品各类品牌之间还常常出现无序竞争、相互倾扎的现象,这种现象无疑大大了增加各企业的竞争成本,尤其是对那些规模小、竞争力弱的企业威胁更大。同种农副产品品牌多、规模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环境管制不到位。生产者对品牌没有形成共享意识,品牌共创工作协调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运行秩序,也使得产品在市场的整体形象受损。例如曾经轰动全国的通化假酒事件就是受资源被良荞不齐的品牌所累,其根源就在于众多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异品同名、同品异名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假冒伪劣葡萄酒泛滥。这种现象在吉林省的大米加工业也屡见不鲜。这种品牌分散、众多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会最终使得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品牌打造更显得有气无力。

1.2农副产品的品牌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意识还有待加强。一些企业存在着重视品牌的创建,而后续的宣传推介没有及时跟进,对于品牌的维护、经营工作投入的不够,品牌保护意识较淡薄的现象。相关人员品牌知识缺乏,品牌意识相对弱,还停留在重视产品轻视品牌的阶段。

此外,近些年来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商标数量增加的较快,但同吉林省特色的地理环境相比还相差很多,尤其是地理标志农副产品。目前,全省虽然已拥有吉林省的抚松人参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件,但还有一部分管理部门和人员对于农副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给予农副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展建设的扶持和培育的工作不到位。少数企业经营者对农副产品商标的自我保护意思弱,维权意识淡薄,这些对于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的建设极为不利。

1.3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

吉林省特色农副产品是好,但知道的人群少,需求空间局限在国内,有的仅仅局限在本县,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信息化水平低,使得需求空间没有得到充分扩展。其原因是宣传投入的各种资源数量不足,力度不够,品牌应该起到的的辐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特色农产品没有大规模的统一的策划方案,没有大范围通过大型网络等媒介进行系统宣传,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影响面不能有效放大,导致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品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能充分体现。

2.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建设策略建议

2.1实施品牌整合,形成合力竞争

吉林省应选择品牌整合的先导对象进行品牌整合,积极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名牌企业群体,带动整体的发展。同时要博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精髓,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以提升吉林省农副业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应制定出与吉林省的特色地域特点相匹配的农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按质量对产品实施质量检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统一标识的市场声誉。

实施品牌整合的关键是要有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的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强化法治监督与管理,维护龙头企业等的利益。同时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搭建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网络平台,提高吉林省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

2.2增强品牌意识,进一步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

农副产品知名商标能够为企业带来无形资产或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企业永久的财富。能为农业这种弱势产业多积累资金,增强其发展的强劲的后续力量。因此,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来说,迅速加强其农副产品品牌建设意义重大。各相关部门、人员和企业首先应该加强品牌知识的学习,真正学会用商标来扩大市场份额,维护自己的权益,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度,用商标来发展农副产品。正确对待农副产品品牌构建、完善工作,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行动上才能有有力的保障。

在增强农副产品品牌意识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工作。吉林省应当借鉴陕西“洛川苹果”的做法,由产业协会作为商标持有人,注册公用品牌,强化品牌经营管理,政府支持协会全面负责有关品牌形象的塑造、标准制订、品牌推广和宣传保护等工作,按照“品牌、质量、包装、渠道四统一”的要求,授权使用品牌。经过多方努力,目前“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已达30.36亿元人民币。这一成功的经验无疑给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品牌发展和经营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积极发展以地理标志为核心的吉林省特色农副产品品牌的同时,还可以推广地区精品,通过地理标志带动特色经济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这对于提升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吉林省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3加大农副产品品牌传播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

酒好不怕巷子深早已被公认是错误的经营思想,因此吉林省在农副产品的宣传推广上还应下大功夫,加大宣传力度。主要措施如下:

首先,加大品牌宣传的投入。许多市场事实验证了有品牌的农副产品的价格要远比没有品牌的农副产品价格高出很多,由此可见,加大品牌宣传投入是非常值得的。而吉林省一些农副产品企业的广告投入的资金不及企业总产值的10%,这个比例显然是比较低的,因此要舍得品牌宣传的投入,提高追加广告投入的幅度。

其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综合运用展会、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多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品牌,以迅速提高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通过参加各地的农博会、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形式和途径,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以的品牌的特色作为核心诉求,清晰明了地传达给消费者,打出品牌的声势以辐射更广的区域市场。

再次,充分利用公共关系,积极塑造和宣传品牌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可以通过赞助公益活动、向灾区捐款、扶持贫困儿童上学等公关活动,塑造企业和产品的良好形象,进而提升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者单位:长春大学管理学院)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篇5

电子商务是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的创新平台

1.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据《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在电子商务整体交易额中,Bto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8%;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同比增长97.3%,较2009年将近翻一番,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在企业数量方面,2010年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已达25000家。其中Bto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9200家,同比增长21.3%。BtoC、CtoC与其他非主流模式企业数已达15800家,同比增长58.6%。2010年国内网上零售的用户规模达1.58亿人。从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生存和发展来说,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意味着更多的商机,网民数量的提升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美国的网购渗透率甚至达到70%,日、韩分别达到53.6%和57%,中国网购渗透率只有26%左右,发展潜力巨大。电子商务是运用因特网技术进行网上交易,买卖双方不见面,实现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交易活动。电子商务一般可分为BtoB、BtoC、CtoC、Btom等四种模式。

2.电子商务是农副产品销售的未来趋势和运营平台新模式。电子商务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数字化、电子化、虚拟性、网络化等优点。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环境完善,网上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电子商务不仅对工业产品销售具有重要作用,对农副产品整个产业链而言,电子商务也是农副产品销售平台新模式,这也是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了农副产品销售的发展,而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一直是农副产品销售的最大瓶颈。

3.电子商务对农副产品销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副产品本身的季节性、地域性、难储存性给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快捷的物流渠道能及时使问题得以解决。一是促进了农副产品交易模式变革。电子商务使得农副产品从传统的实物交易实现了电子交易,减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交易成本,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农副产品交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了市场范围,提高了销售效率;二是缩短了流通环节,节约了物流成本。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直接使农户与消费者对接,形成一套严谨的产业供应链,降低了农副产品物流成本,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三是促进了农副产品信息共享。电子商务平台及时提供了丰富的供求信息资源,便于调整生产结构,减轻生产风险;四是简化销售过程和售后服务。凭借电子商务平台,供需双方可以直接交流、谈判、签合同,简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能够及时对农副产品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构建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的多层次平台

1.大型零售网站平台。利用诸如淘宝网、拍拍、百度有啊网等开展电子商务销售,这些网站门槛都不高,且容易操作(只要了解基本的电脑应用知识,拍摄好自己的农副产品图片,传到网店就可以开始网络经营,非常方便)。例如淘宝网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门出售当地的五谷杂粮、黄豆、红枣、高粱米、玉米渣、花生、土豆粉条等农副产品的网店,他们以绿色、无污染为卖点,大受欢迎。一旦规模扩张了,注册自己的商标和公司,设计专业包装,塑造品牌就容易了。

2.自建网站平台。建立自己的商品销售网站,成本低廉(普通网站空间租用费、网站程序软件费、网站交流论坛等费用都很便宜,且技术性不高,很容易掌握和操作)。例如,宁波宁海县已建农业网站146家,其中涉农企业52家。上网农户达2370户,自建网页、网站的农民66户,网上累计销售农产品4.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05亿元。

3.搜索引擎平台。建立自己独立销售网站后,也可以通过百度和GooGLe等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推广,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如果农副产品确实已经有非常成熟的销售模式,建议通过搜索引擎推广方式。可以借用当前一些热点事件或者利用名人效应,搜索引擎优化找出当前最流行的元素。比如:宁波余姚市杨梅节期间,可以请一些时下最火爆电视节目的当红明星作为嘉宾,进行整合营销策划,吸引眼球,塑造品牌。

4.地方政府农业网站平台。现在各个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农副产品的网络销售,很多地方政府都建立了农副产品的专业网站,比如浙江的“宁海农业信息网”,目的就是促进当地农副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因为是政府推动,而且是公益性的,投入虽小但收益却十分可观。

5.农业专业网站平台。我国有很多优秀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如“中国农副产品交易网”,目的就是帮助农民进行网络销售,不仅有农副产品最新价格走向,而且有许多市场发展趋势等综合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6.综合类BtoB网站平台。B2B网站主要开展批发业务,小额批发业务可考虑选择阿里巴巴等大型的BtoB网站,他们都有在线小额批发业务。例如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络销售就取得很大成功,以前是安溪茶农、茶商自发在网上销售铁观音,后来联合起来在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助推下,铁观音电子商务作为当地茶叶的主要销售渠道,政府大力支持,铁观音茶叶直销网店正与实体店争利。

7.公众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博客、社区、QQ群、专业论坛、微博、微信等,促进农副产品在线销售,该销售模式没有花费,但效果却很好。例如,宁夏平罗县农民自建QQ群,QQ群的成员帮助村民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上千个;通过QQ群做成1000多宗农产品销售生意,成交农产品4300多万元。不少农民家里的电脑安了摄像头,办起了“网上养殖、种植场”和农副产品“网上医院”,且谈生意时通过视频也可清晰地看到实物。

构建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构建电子商务的“农业+互联网+合作社”共享平台并不难,难的是农产品的物流模式。如何为合作社与采购商之间设计一项更精准、更快捷、更安全、更效率的物流模式,促进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对接,是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力抓手。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篇6

第一部分: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现状和特点。简述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自1978年以来恢复、发展和规范的历程;目前市场构成、格局、设施档次方面新的变化;市场在当前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中地位和作用以及市场立法和管理的情况。

第二部分:目前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存在的几大难点问题。提出并分析了农副产品市场在规划、布局、建设落实中的问题,着重就市民隐性吃菜难的问题;同时对管理中存在的商品渠道不清、市场与环境、交通的矛盾、市场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农副产品市场工作的设想和管理对策。在提高对农副产品市场的认识、加强领导;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构建新的首都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市场管理,根据新时期特点探索新的市场监管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对策。

一、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现状和特点

(一)农副产品市场数量和交易规模经过10多年的大发展后进入稳定期。

1978年到1989年是北京市市场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底,北京市仅有集贸市场40个,而且只分布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都的商品交易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工商局推广武汉汉正街市场经验,要求全国各地开放市场,开放商品,价格实行双轨制。经过10年的发展,到1990年全市各类市场的数量已增至730个。农副产品成交量13.7亿公斤,成交额20.3亿元。

1990年到1995年是市场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来的商业流通体系难以满足市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的吃菜难问题,在全市统筹规划建设市场,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特别在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后,掀起了市场建设的一个高潮。产地市场、大型集散市场多种类型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开办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到1995年全市总数达1125个,其中经营农副产品的综合或专业市场928个,达到历史峰值。

1995年至今,进入市场的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后,结合建设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开始了三边(河边、墙边、路边)市场退路进厅工作,工商部门不再审批马路市场,政府对市场实行总量控制,市场数量进入了稳定期,并略有减少。1999年底,农副产品市场数量为734个。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市场经营规模继续扩大,交易环境得到了改善,交易规模连年扩大。1998年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数量为840个,数量虽然只是1990年1.3倍,但农副产品成交额达到了233.6亿元,是1990年的11.5倍,成交量达到69.5亿公斤是1990年5.1倍。1998年以后市场交易规模稳中有降。

市场调研报告: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概况表

年度市场

总数消费品

市场数量市场

成交总额农副产品

成交额农副产品

成交量蔬菜

成交量

198097900.10.080.060.04

19855905306.4

2.80.90.7

199073068823.620.313.76.4

199296090255.344.22417.8

19951125928233.2151.947.130.2

19981135840470233.669.543.2

1999929734410.7209.365.641.1

注:表中消费品市场指经营农副产品的消费品市场。

成交量单位:亿公斤;成交额单位:亿元。

(二)随着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推进和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农副产品市场格局正在发生转变。

1、三边市场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河边、路边、墙边的三边市场曾是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的主要部分。1990年城近郊区的473个集贸市场中,只有21个是厅室化的,占4.4%,而简陋棚台式的马路市场391个,占到82.7%,还有61个没有任何设施,在打地摊经营。同时还有数以万计的零散游商在沿街叫卖。1995年市区的690个有证集贸市场中有500多个是三边市场,另外还有100多个无证的马路市场。如此众多的三边市场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市民的购买需求,但其对城市环境、交通的危害很大。1995年开始,市政府提出了从撤销255条主要大街的占路市场开始,逐步实行三边市场的退路进厅。截至2000年8月底,全市共撤销各类三边市场720个,城区基本实现占路市场,远郊区县除了个别区县外都实现了县城地区无占路市场。三边市场占农副产品市场主要部分的格局已经完全结束。

历年撤销占路市场情况表

年度19961997199819992000合计

撤市数量109161126214110720

2、城区内的大型批发市场逐渐萎缩。

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历来有六大批发市场的说法,它们是丰台区新发地市场、岳各庄市场、海淀区大钟寺市场、朝阳区太阳宫市场、水碓子市场和崇文区左安门市场。六大批发市场占据了全市市场蔬菜批发量的90%。但近年来,由于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强和城市交通限制的施行,四环路内的批发市场在交易额和交易量上都受到了影响。朝阳区水碓子市场由于占路和占河道在1999年被撤销。该市场历年成交额都在亿元以上,1998年农副产品交易额达到5.3亿元。市场调研报告由于交通的原因,货车进入三环路受到了限制,二环路旁的左安门市场农产品成交额由1997年的4亿元一直跌到1999年的1.74亿元。该市场的经营方式由批发变为了批零兼营,零售为主。岳各庄市场、大钟寺市场、太阳宫市场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外环公路的建成,交通限制的加强,预计四环路内的批发市场都将逐步退出以批发为主的经营模式。

3、设施档次较高的农副产品市场逐渐增多。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市场的升级改造工程。市场调研报告工商部门带领部分市场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到福州、浙江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好的市场管理和建设模式。考察结束后各市场纷纷加大了升级改造的力度,仅1999年一年就有96个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累计投资达1.18亿元,改造市场面积85422平方米。其中,石景山区京西批发市场投资1000万余元填平了市场的大坑,新建3个交易大厅;海淀区大钟寺批发市场投资300万元改建水产交易大厅;丰台区岳各庄市场投资100万元改造路面和垃圾处理设施等。一些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过去设施简陋的状况有所改观。

厅棚式、楼厦式等设施档次较高的市场明显增多。1999年工商和商委共同制定了《北京市城区菜市场建设标准》,明确了市场建筑和设施标准。目前新建农副产品市场一般为钢混结构,拱形顶形式成为市场建筑的主流。宣武区安顺成市场、椿树园市场、东城区新兴里市场、朝阳区平乐园市场等一批农副产品市场的设施档次都比较高,其内部经营环境宽敞、简朴,彻底改变了原来农副产品市场脏乱差臭的状况。

(三)市场开办主体发生变化。

工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曾经是市场的主要开办单位。1995年这二者主办的市场达到653个,占市场总数的67.1%,各街道办事处主办的市场382个,占城区市场的57%。工商部门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是市场的主要甚至唯一开办力量,对市场的发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从1995年4月开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95)40号文件精神,进行市场的管办脱钩,同年脱钩基本完成。街道办事处在开办市场上也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场也曾经是街道重要的经济来源。市场调研报告由于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市场执法机关在市场监督管理上难以到位。1999年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街道办事处正式与所办市场脱钩,将经营管理权交给了可以独立承担责任的经营主体。目前政府开办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相应的,企业开办市场的情况越来越多。

(四)市场在多元化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中仍然充当重要角色。

近年来市场独占天下的农副产品销售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改革开放初期,原国营菜市场和商业网点急剧萎缩,不能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此时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1990年农副产品市场蔬菜、瓜果、水产、肉、蛋、禽六类副食品成交量达到13.7亿公斤,占全市总销售量的45.9%,其中蔬菜8.7亿公斤,占全市蔬菜销售总量的48%。1995年六类农副产品成交量达47.1亿公斤,其中蔬菜成交量30.2亿公斤。据当时资料统计,94%的蔬菜由集贸市场供应。

90年代中期以来,大型仓储超市和连锁店在商业流通领域逐步发展起来,并以其经营的集约化和管理的科学化成为最具活力的商业业态。在农副产品中的加工熟肉制品、豆制品、调料等方面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最新的市民农副产品购买场所意向调查表明:在购买酱油醋等调味品、熟肉制品、豆制品时,分别有44.9%、46.9%、35.7%的市民选择在超市,以上项目选择在集贸市场为28.9%、19.8%、34.4%。

市场调研报告原来国有的菜市场、菜店经过改革,转变经营机制,依靠国有企业的良好信誉,又重新承担了大量的农副产品供应任务。尤其在城区市场用地比较紧张的区域,国有菜市场和菜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市民购买场所意向中,熟肉制品、豆制品、鲜肉选择在国有菜市场已经占到了32.5%、28.7%和26.9%。东城区朝内菜市场、东单菜市场、崇文区崇文菜市场等老店已成为城市中心区主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场所。

在农副产品供应渠道多元化的进程中,市场业态仍然显示出独有的优势。调查表明市民在购买蔬菜、水产、鸡蛋等商品时,依然首选市场,选择率都在一半以上。这是因为市场经营方式灵活,蔬菜、水产等商品新鲜程度远远高于超市、国有菜市场;市场设施简单,租金低,劳动力成本低,降低了商品的成本;蔬菜、水产不容易产生像熟肉、豆制品和调味品等商品的假冒伪劣情况;蔬菜、水产等商品标准化程度低,也不适合进入超市等场所流通。市场在对市民零售的同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依然占有农副产品尤其是蔬菜销售的绝对部分。几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日蔬菜成交总量在550万公斤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全市各级零售的需求。目前除了零售市场的蔬菜等农副产品由批发市场供应外,部分超市、国有菜市场也在批发市场进货。有的批发市场还开办了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向零售企业配送。各餐饮服务单位、学校、军队、机关单位除了少数依靠配送中心和副食基地外,购买农副产品还是集中在市场。

由此可见,市场还是农副产品供应的主要渠道,而且根据市场的特点和农副产品自身特点,这种主导地位还将延续下去,但将是偏向蔬菜、水产、水果等鲜活商品销售的专业化趋势。那些标准化强,容易出现假冒伪劣的农副产品则逐步转向其它渠道。

农副产品购买场所意向比较表

购买场

所商品蔬菜鲜肉鸡蛋调味品(酱

油、醋等)调料(大料

、花椒等)熟肉

制品豆制品水产

集贸市场59.639.959.428.937.219.834.456.3

超市22.832.220.844.939.346.935.724.3

国有菜

市场11.326.916.424.921.632.528.717.2

街头无照

商贩6.41.13.41.22.00.91.12.2

(以上数据为随机调查的结果,调查样本800人)

(五)市场法规规范逐步健全,管理重心发生转移。

在总结多年市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条例》经过多次的讨论、修改,经北京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199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条例》是我市第一部全面规范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的规划建设、投资兴建、登记注册、服务管理、监督管理以及入场主体和交易行为的地方性法规。以立法的形式把市场规划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工商部门在市场管理中的主管部门地位和市场主办单位的责任,解决了市场内发生纠纷承担责任的主体问题。《条例》的实施代表着我市的市场管理开始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

同时政府部门还制发了一批规范性文件。如:《北京市市场规范化管理标准》、《北京市城区菜市场设施建设标准》等。制定?quot;六规范、五统一、四整洁、一文明的规范化管理标准,为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主办单位的服务管理和经营者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市场管理条例》的出台和市场主办单位的规范化给政府部门管理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府部门管理市场的重点由管理市场内经营者向管理市场主办单位转移。要求市场主办单位依据《条例》,认真履行义务,如因主办单位履行义务不力,政府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罚。政府部门只需重点加强对1000个左右的主办单位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改变了直接管理几十万经营者的局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二、市场调研报告:目前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京农副产品市场经过20年的时间,在数量规模、规划布局、设施水平、法制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满足市民农副产品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前我市的农副产品市场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农副产品市场在规划、布局中问题较多,存在市民吃菜难的隐患。

1、部分地区马路市场只退路未进厅,造成农副产品供应的真空。

我市连续几年撤销三边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区没有完全遵循撤建并举的原则,而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缺少统筹考虑,简?quot;退路,不考虑进厅;或市场无厅可退,马路市场撤销后,没有室内市场对该地区购买需求进行补充,造成了市民买菜难或无照商贩回潮的现象。

2、现存农副产品市场中临时市场比重过大。

现存的农副产品市场中临时市场多,永久性市场少,给农副产品供应带来很大的隐患。马路市场撤销后,应该安排进入室内市场经营,但有些地区无法建设室内市场,就临时利用一些未开工的建筑工地、暂时闲置的厂房、场地开办市场。这些临时市场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绝非长远之计。一旦工地开工或厂房、场地进行其它用途开发,农副产品市场就会随之消亡。目前全市共有未列入规划的非永久性市场近300个,将近农副产品市场总数的50%。随着城市建设、旧城改造进程的加快和企业改革的深化,这些市场势必要为首都经济的整体发展让路。那时有近50%的农副产品市场无处可去,将给首都的农副产品供应带来巨大的缺口,甚至造成新的一轮买菜难问题。

3、居民小区内农副产品市场规划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按照《九五期间加强集贸市场规划建设的工作意见》的规定,凡开发建设新的居住区和危旧房改造区的,必须将集贸市场纳入商业网点进行配套规划和建设……按照每万户居民拥有集贸市场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每个集贸市场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由区县政府进行安排,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但该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很不理想。例如丰台区:全区已建成居民小区32个,在建未完工的21个,居民小区内居住总人口约30万左右。32个小区内只有市场12个,其中主营农副产品市场的4个,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3个,消费品综合市场的5个。列入规划的2个:芳星园综合市场和长辛店鑫兴农贸市场,其它市场均属临时建筑或早市。随着北京市的城市发展和旧城改造,居民小区将成为市民居住的主要场所,小区农副产品供应问题必然会引起老百姓的吃菜难问题。

4、农副产品市场缺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早在1993年市政府就提出过一大、八中、百小的市场规划构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规划并没有完全落实。近年来政府部门退出市场建设,由企业来承办市场。由于政府缺少具体的市场规划,对市场建设的宏观调控减弱,造成了市场布局的不合理。如宣武区出现了市场热的现象,各单位争先投资建市场,仅牛街地区1平方公里内就开办了7家市场。石景山区苹果园路1平方公里内也有6个市场。这样集中的农副产品市场群,在购买力有限的地区势必会引发市场间的过渡竞争,影响市场成市,最终将会影响周边群众正常的农副产品购买。与之相反,在某些地价较高、房地产开发较多的地区,由于农副产品市场利润相对比高科技企业、电子市场低,资金不愿投向农副产品市场。如海淀区整个中关村地区只有3个小型的集贸市场,而紫竹院和甘家口两个办事处内竟没有一个农副产品市场。居民被迫到很远的地方或超市购买蔬菜,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意见很大。

(二)农副产品市场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给农副产品的供应、市民的安全消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篇7

本次论坛由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联合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中原农民出版社、新乡市农业局共同举办,主题为“农产品安全——绿色·安全·责任”。论坛筹备期间,河南省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省长王铁百忙之中审阅了论坛相关方案,并作出批示:“希望认真准备,期待论坛取得较大成效。”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致开幕辞,出版局副巡视员纪存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罗斌,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长王全周,河南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刘国卯等,分别就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作了形势分析和政策解读。

农民日报社总编辑孙林,河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任高潮,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红林,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纪委书记张勋,新乡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晓然等出席论坛并致贺。

220余位政府和农业企业代表在“保护农产品安全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倡议展板上庄重签名,宣誓责任,表达担当。10余家农业企业与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

社会各界寄予厚望

首届中原农产品安全与发展高层论坛由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发起,旨在研究探讨河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总结、宣传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寻求破解农产品生产安全、消费安全与质量安全监管难题的途径,切实保护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合法权益,推动河南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论坛筹备过程中,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厅、省食品安全办、省畜牧局等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正如论坛主持人、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方瑜垠感言,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共同举办农产品安全论坛,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也充分体现了新闻媒体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此次论坛的举办,对于提高河南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创造安全农产品生产的优良环境,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极大地促进河南农产品安全事业的全面发展。”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的开幕辞满含期许。

出版局副巡视员纪存双在发言中对论坛的举办表示肯定。他说,河南各界有识之士齐聚一堂研究三农问题,表现了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新风貌,展示了河南农业发展的新希望。本次论坛思路开阔、立意深刻、用心良苦,既是对三农问题全新的理性思考,也是对三农工作实践的新探索,体现了河南各级政府、各新闻媒体和有关农业企业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度的文化担当。

彰显责任共担使命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罗斌在题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对策》的主题报告中谈到,当前我国农产品总体质量上有保障,消费安全可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处于稳中有升、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产地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生产经营管理粗放和违规使用添加剂,是造成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食品污染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污染源,确定关键控制点,从其特性、毒性、剂量和人体摄入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建立起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和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机制。

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长王全周就河南省畜牧业发展状况、畜产品安全管理形势、监管监测要点等作了分析,河南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刘国卯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概念、主要目标任务等作了政策解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行动支队调研员刘长顺针对2012年河南几个涉农打假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围绕“农产品安全与企业责任”这一主题,郑州兰博尔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黄河稻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表演讲,表达了他们“做良心企业,造安全产品”的意愿和决心。雏鹰农牧集团副董事长、首席质量官侯五群作为企业界代表庄严宣誓,并借首届中原农产品安全与发展高层论坛的契机发出倡议:呼吁河南广大农产品生产企业,坚决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自觉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安全生产、优质经营,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关。自觉服从监管部门监督管理,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配合查处、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共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企业自身权益和消费者利益,承担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神圣职责,以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促进河南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5月31日下午,参加论坛的百余位农企代表分别参观了黄河稻夫生态有机农场和河南太平牧业有限公司种猪繁育场,大家对有机大米的耕作、高科技视频监控系统在种猪繁育方面的应用等留下了深刻印象。

开放办刊打造品牌

首届中原农产品安全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举办,也标志着《农村农业农民·农产品安全专刊》的正式启动。论坛会场发放的调查问卷,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积极反馈,他们对办好专刊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农产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农产品安全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为维护农产品市场消费安全,推进涉农企业健康发展和品牌塑造,作为全国唯一一份三农期刊,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秉承开放办刊理念,决定联合广大涉农企业,共同树立农产品安全品牌形象,架起企业与政府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打造一批全国农产品质量信得过的知名品牌,推进中国农业健康发展。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篇8

针对这些问题,陕西开放与发展促进会课题组组织了一次对陕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关政策的调研,本刊记者采访了本次调研组的组长李平安。

“优势强大,重在利用”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底,陕西约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1.4万户,规模以上企业351户,实现营业收入526.5亿元。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57户;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88户,固定资产53.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3.76亿元,利润6.41亿元,上缴税金2.52亿元,出口创汇2.81亿美元。

当前,农副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除粮油加工业这一大产业外,在渭北,已将奶山羊养殖和加工列入“十一五”规划和“2020”远景规划之中,成为陕西省继苹果之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陕南的茶叶、柑橘种植和加工业也都颇具规模,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另外随着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它的辐射转化能力也日益增强,有效地增强了陕西主要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原料基地。例如汉中市围绕“猪、药、茶、菜”四大绿色产业,目前已形成粮油、生猪加工、中药材、茶叶、蔬菜等五大农副产品基地。

《西部大开发》:您觉得陕西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上是否有自己的优势?这些有利条件又是什么?

李平安:国家和陕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都把壮大县域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还提出优先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工作思路。所有这些,都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和政策基础。

陕西是农业大省,这是共识。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品种多,质量好。长期实践的“公司+农户”的模式已开始被广大农户接受。例如宝鸡戊寅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带农户”的模式,走秦川牛良种繁育推广、快速育肥、活牛出口、肥牛火锅连锁经营等产销一条龙的路子,带动养殖户3000户,农民收益1000多万元。正如大家所说的:农民找到企业等于找到市场,企业找到农民等于找到靠山。

除此之外,陕西在农业科技方面也是得天独厚。不仅有一批农业院校和农业科技研究人员,而且有全国有名的杨凌农业示范区,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这些都是有利条件,只要利用好了,切实关注,我想这些优势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查找问题要从自身查起”

《西部大开发》:那么经过调研,调研小组认为陕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存在哪些问题?

李平安: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们认为陕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业仍然存在着例如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装备落后、产品挡次低、竞争力差等问题,与发达省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据统计,陕西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总数只相当山东省的10%;同样是国家名牌产品认证,陕西的银桥乳品年销售量只相当河北三鹿的19.2%、上海光明的9.6%;陕西7个省级以上乳品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不到上海光明的20%。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微利产业,多数企业是由原乡镇企业或个体经营户转化而来,企业发展起点低,设备及工艺相对落后,精深加工能力欠缺,长期存在着财政扶持少、税负重、融资困难等问题。

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就是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特别在面粉和奶品生产两个行业表现突出,例如富平、蒲城的面粉厂都反映由于无序竞争,使一些农户合同履行率低,造成粮源紧缺,使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宝鸡圣丰乳业,原来每天可收奶70吨左右,现在只能收到30多吨,使这两个行业普遍开工率不高,设备闲置严重。

《西部大开发》:据你们分析,制约陕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李平安:我们分析制约其发展的障碍,不外乎管理、政策、研发和市场几个原因。

首先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据企业反映,当前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管理部门多,汇报多,开会多,接待多,解决具体问题的部门少,协调落实优惠政策少,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既增加了企业联系的困难,使企业无所适从,又使各有关部门职能分工难以明确划分,实际造成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统筹协调部门的缺位,使这一产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还有就是政策不落实、不到位,这是制约农副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这次调研看,一些优惠政策之所以不能在基层很好落实,一是由于对一些政策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缺乏操作性;二是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内部行政管理职能的缺位,无法落实政策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有力协调。

“解决问题,政策是关键”

《西部大开发》:这次调研给您的感受是什么?你们认为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李平安:按照这次调研的目标和要求,我们着重从制度政策、产业政策、经济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组织行业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鉴于当前多头领导的现状,我们意见是按照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的原则,农业厅主要应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之前阶段的工作,如选种、培育、种植等;进入加工领域主要由中小企业促进局负责,省上主要领导在有关会议上也曾明确提出过这个意见。加强并规范有关产业协会的功能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促进实现规模化经营。

二是增加财政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对粮油加工业实行财政专项扶持政策。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直接反哺“三农”的一个行业,为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对这一支农行业应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联系起来,在财税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等,要重点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市场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对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应多向农副产品加工业倾斜,以使这一产业有一个良好的生存成长空间,促进其快速发展。

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对粮油加工企业实行财政全部或部分贴息等专项扶持政策。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改制改革,地方粮站大部分撤并,80%以上的原粮要靠企业自行收购,收购期限短,收购季节性强,流动资金占用量大,贷款使用时间长,利息负担重,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各级财政应根据当地企业收购原粮和菜子的实际需要,确定补助额度,给予全部或部分贴息或其他方式的专项扶持。

四是放宽信贷条件,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施专项贷款。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以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为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服务。

二、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县级和各工商分局、所要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1、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当日采集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按时间要求报州局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2、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周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每周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每周二报州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3、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每季度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季度综合分析报告,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报州局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4、从2009年4月1日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监测情况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5、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每周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周二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6、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季度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三、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要对市场主体变化、流通领域食品监测、消费热点、违法广告、商标申报注册等情况每季度进行分析,并在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形成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人民政府。一是市场主体变化。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对策以及投资的领域、投资的热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二是流通领域食品监测。主要是对监测的数量进行归纳,综合判断市场食品安全的指数,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三是消费热点。主要是分析当前民生较关注的消费热点问题是什么,对消费与发展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引导消费提供依据。四是违法广告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违法广告重点及表现形式,提出下步监管重点。五是商标申报注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件数,未来商标拓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

三、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动情况每周综合分析报告和每季综合分析报告抄送市场,由市场股综合后将每季度市场监管信息分析报告抄送州局对口科室。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篇10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市场调查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农村资源配置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SQn03)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8日

一、选题背景

近几年,西部地区农产品价格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上演了一幕幕过山车行情。一段时间,农产品价格上涨迅猛,居民怨声很大,“豆你玩”、“蒜你很”、“向钱葱”等词汇迅速串红,这既是对涨价的无赖也是对政府形象的损害;另一段时间,价格迅速下跌,大量农产品卖不出去,甚至烂在田里,农民苦不堪言,损失惨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产品流通渠道过于狭窄是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农副产品主要依靠传统的流通渠道,即:农户―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在这种流通模式下,批发商、零售商利用自己对渠道的控制,一方面压低进货价格,另一方面提高零售价格,从中获取暴利,而处于两端的农民和城市居民则苦不堪言。据统计,在农副产品的价格构成中,中间成本超过60%,这是推高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农户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难题,政府又先后推出农超对接和蔬菜直通车。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绕开批发商,由农户直接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提供优质农产品。由于减少了批发环节,零售价格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农户种植规模小、产品单一以及经营商后期投入大等因素制约了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农超对接的交易量仅占全部交易量的15%左右。蔬菜直通车是指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时间,农户直接对居民销售,绕开了批发商和零售商,也免去了场地费。因此,销售价格具有明显的下降,深受农户和居民欢迎。目前,这种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但是,交易场地的选择、交易过程的管理以及农户运输条件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这一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少数网站正在积极探索以网络为平台的农副产品配送业务。目前,该业务交易量极少,对整个农副产品流通体系暂时未产生任何影响。但是,以网络为平台的营销模式具有新经济的基本特征,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一旦制约瓶颈获得突破,将获得巨大发展机会,成为农副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并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二、西部地区农副产品开展网络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西部地区农副产品主要依靠传统的流通渠道。推进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升级营销理念,拓展流通渠道,将会在社会经济的多个层面产生重大影响。这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尤其意义深夜。

1、能有效稳定农产品价格,并进一步稳定本地区乃至全社会通货膨胀预期。农副产品实现网络销售,农民与城市居民实现直接沟通、交易,既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也有利于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趋势,实现理性决策,避免盲目扩种与盲目减种。这对需求刚性的农副产品而言,无疑是价格稳定的重要因素。

2、降低农副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业投入,增加农业产出。农副产品实现网络销售,绕开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在价格下跌40%的情况下,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农副产品实现网络销售,不但能极大降低农副产品价格,而且农民收入也会明显地增加,从而刺激农业投入增加,增加农业产出,满足社会需求,并实现农副产品价格的长期稳定。

3、有利于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根本改善。由于单个农户土地少,产品单一,市场经验不足,物流成本较高,因此农副产品的网络营销不能像其他产品那样可以由一些小卖家经营,而只能由农业企业或农户联盟经营。农副产品开展网络营销,必然采取“网站+农业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根据网站订单组织生产经营,农户则将自己的土地进行流转,成为农业工人或与农业企业结成产销联盟。网站成为组织、协调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中枢神经。这种组织方式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极大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和营销水平。营销站点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如在田间地头、养殖场所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终端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视、管理以及远程专家会诊、指导等;与追踪溯源技术结合,可以确保农副产品的安全性,有利于推广绿色无公害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大量上网销售必然形成网络品牌和区域品牌,从而提升地区影响力;利用网络可以参加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甚至国际市场竞争。

5、“限塑令”将不再尴尬。“限塑令”实施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主要是由于商场使用的塑料袋减少了。但是,另一个大量使用塑料袋的场所――菜市场则丝毫没有减少的势头。“限塑令”在此遭遇尴尬!如果对蔬菜实行网络配售,出于降低成本、配送方便性的考虑,物流公司必然选择经久耐用的包装反复使用,从而自然减少对塑料袋的需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总之,农副产品实现网络营销,将产生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破解多个国民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新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现状和趋势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目前西部地区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部分商品已经实现网上销售,甚至像住房、汽车等特殊产品也开始尝试在网上销售,并取得预期效果。但是,作为广大居民购买频率最高,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农副产品却很少在网上销售。经检索,仅有少数网站对此进行了尝试。这些网站大体分四类:第一类为信息平台型。该类网站只是提供农副产品的买卖信息,产品主要集中于便于运输和储存的大宗农产品,如大蒜、土豆、种子等,并且成功交易的机会极少。如,中国农业网(http://.cn);第二类属BtoC类型。这类网站直接对居民家庭进行销售,居民在网上订购后,网站安排人员将蔬菜送到客户家中。由于物流成本高,客户少,这类网站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只赚吆喝不赚钱。如,信远贸易网(http://);第三类是BtoB类型。即:蔬菜生产企业通过网络接受大客户的订单,并负责送货上门。这些客户主要是企业食堂、学校食堂等,需求量大,物流成本占比极小。在批发价格下降30%的情况下,买卖双方仍然实现双赢。如,红萝卜蔬菜配送网(http://);第四类为礼品模式,即:卖家将某些绿色无公害蔬菜包装成礼物,在网上高价销售。如,淘宝网(http://)。这些网站(企业)的勇敢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也代表了我国现阶段该领域的发展水平。

至于学术界,则主要探讨了我国农副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制约因素和政策建议。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其中购买习惯、信用体系、技术条件、营销观念、营销人才、配送系统是主要制约因素。措施建议包括改善营销环境、产品标准化、扶持物流企业等。

四、市场调查

1、基本情况介绍。为了解西部地区居民对农副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的基本态度,本人组织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成都地区的普通居民,获取有效样本163个。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是否上班、是否经常买菜、是否有上网习惯、是否有网购经历、对网上购买农副产品的认同度、网购时最担心的问题、网购时最关注的产品描述、愿意接受的价格、愿意接受的交货地点、交货时间、包装形式、支付方式等。

2、数据分析

(1)认同度方面:50岁以上的受访者几乎全部持否定态度,他们没有上网知识,担心上当受骗,更愿意在菜市场现场采购,约占全部样本的40%;5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80%的人愿意尝试,占约全部样本的48%。其中,双职工家庭中这一比例更高达95%,但同时表示必须确保收货时的质量、时间和价格。

(2)在网购顾虑方面: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84%的人选择了虚假宣传、取证难、维权难三项。这表明:诚信决定了网络交易的成败。

(3)在产品描述方面: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92%的人希望列出产品的详细指标,包括:名称、图片、产地、平均大小、均匀程度、颜色、外观、采摘时间、农药残留等,并认为产品具有明确的指标界定是下单的前提。

(4)价格方面: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普遍希望价格至少低于市场价格的20%左右。

(5)交货时间: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92%的人希望1天内交货,超过2天不能接受。

(6)交货地点: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87%以上的人接受在小区门卫室或附近交货,13%的人只接受送货上门。

(7)支付方式: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94%的人接受第三方支付,46%的人只接受货到付款。受访者普遍认为,第三方支付与货到付款方式能有效抑制欺骗易,保护消费者利益。

3、结论

(1)制约农副产品实施网络营销的因素主要是网络知识、信用环境、购买习惯、农副产品的差异性、物流渠道等,这与学者们的研究基本一致。

(2)在年轻人中,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年轻的双职工家庭,网络营销的前期市场开拓应以他们为目标客户展开。

(3)从技术设计和制度安排等方面规范卖家进行诚信交易。例如,仅支持第三方支付及货到付款方式。

(4)产品策略应重点强调指标体系明细化,确保指标体系涵盖消费者关注的常见内容,同类产品指标体系相同,同一指标具有可比性。

(5)优化配送系统,确保综合成本降低20%的前提下,仍能实现1天之内将货物至少配送到小区门卫或附近商店。

五、政策措施

1、确定瓶颈因素,实施重点突破。从市场调查结果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看,影响农副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网络知识、购买习惯、信用体系、营销人才、产品差异性、物流渠道等。本文认为,在这些因素中应甄别出瓶颈因素与非瓶颈因素,对瓶颈因素实施重点突破,从而带动非瓶颈因素的自然解决。本文认为,在这些因素中产品差异性和物流渠道是绝对的瓶颈因素,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产品差异性是指农副产品在自然力的作用下生长、成型,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产品差异性是网络销售之大忌!在虚拟网络上购物,人们总是担心收到的产品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降低购买意愿。克服差异性后,农副产品与其他网络产品一样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种明确的界定能给购买者清晰的心理预期,也有利于后期的争议解决,因此能有效增加网络订购量。物流渠道的建设要确保快捷、方便、低成本。快捷性要求交货时间不超过1天,方便性要求交货地点应在小区附近,低成本要求最终产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的20%左右。只要这两个因素获得突破,首批目标客户(主要是年轻家庭,尤其是双职工的年轻家庭)就会获得极大的方便和实惠。这种方便和实惠会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进来,从而改变他们的购物习惯,也会激励他们学习网络知识;另一方面随着网购数量的增加,农业企业(农户)收入也会增加,这也会刺激他们学习网络知识、改进营销技巧、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等,从而带动整个营销环境的根本改变,实现农副产品的大规模网络营销。

2、产品标准化策略

(1)现状。目前,网上对蔬菜的描述主要是名称和价格,其他重要特征,如新鲜程度、大小、色泽、均匀程度、产地、农药残留等均被忽视,这直接导致消费者不敢下单,担心收到的货物与预期差距较大。

(2)标准化策略的具体内容。克服农副产品差异性的有效方法就是实施产品标准化策略。该策略是指根据人们的购买习惯,对不同种类的农副产品规定相应的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新鲜程度、大小、色泽、均匀程度、农药残留等,销售方对这些指标体系进行明确列示,确保指标体系相同的情况下,产品无显著差异。产品标准化能有效消除人们网购时的顾虑,减少投诉,提高网购量。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指标体系主要关注营销效果,不同于国家的卫生指标体系和安全指标体系。

目前,对标准化策略的研究有复杂化的倾向。学者们认为,农副产品标准化策略是按照新鲜程度、大小、色泽、均匀程度等指标进行分类、定级。本文认为,这种分类、定级对大米等特殊农产品是可行的,且为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例如东北一级大米、汉中一级大米等。但对蔬菜等生鲜农产品进行分类、定级则难度很大,且不会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反而会增加网上订购时的困惑。

(3)实施对策。实施产品标准化的有效策略就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即:进行标准化育种、栽培、管理、采摘。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同一地块的产品应无显著差异。因此,上网销售前的分类、洗净、指标测量、包装十分容易,非常有利于网上销售;反之,如果进行网络销售,必然迫使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二者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有效措施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其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标准化进程。

3、构建特色配送系统

(1)现状。目前,配送系统主要包括物流外包和自建物流两种方式。物流外包按件收费,并参考重量、体积、运输难易等。按目前价格,普通家庭一天的蔬菜采购量按同城计算物流成本大约10~20元,时间约2~3天。不但成本高,而且时间无法接受。自建物流可以实现即时送货,但成本会更高。这也正是网站只赚吆喝不赚钱的根本原因。要实现农副产品的大规模网上销售,必须建立一套有特设的配送系统,即:成本低、时间短。现有研究成果强调扶持物流企业,包括财政支持与税收优惠。我们认为,这一措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绝不是关键问题。

(2)特色配送系统的具体内容。将居民小区附近的商店(或小区保安室)发展为加盟商,成为物流终端,构建“公司―区域集散点―小区集散点”的三级物流体系。运作模式:居民家庭提前一天在网上下单,公司(农户)根据订单组织第二天的采摘、清洗、分类、包装,并配送到市内各个区域集散点,区域集散点再配送到各小区集散点,居民下班后即可拎回家使用。实现当天采摘,当天上餐桌的愿望。由于配送点大大减少,且相对固定,成本必将明显降低。

(3)政府支持。首先,建立配送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系统运营的初期,客户少,且相对分散,运营成本高,企业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处于亏损状态。因此,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进行扶持,包括:税收减免、贴息贷款、财政支持、创业扶持资金等;其次,将小区保安室或会所发展成为物流终端,可能会受到物管公司的抵制。因此,需要政府发挥自己的协调功能,促成物流体系的顺利建立。

六、结论

农副产品标准化不是对农副产品进行复杂的分类、定级,而是根据人们的购买习惯,列示人们感兴趣的指标体系;物流体系的改进也不是简单的扶持,而是指出具体的措施,即:构建“公司―区域集散点―小区集散点”的三级物流体系。只要抓住这两个关键环节,农副产品的网络营销就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并破解西部地区农业、农村、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倩,穆月英.我国蔬菜价格波动、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11.8.

[2]黄海龙,蒋平安.基于web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新疆农业科学,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