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1:33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篇1

(1)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a+b|≤|a|+|b|;|a-b|≤|a|+|b|;|a|≤b-b≤a≤b;|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5)判别式

1)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2)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篇2

首先要明确数学学科独特的学科特点,要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和其它学科一样进行简单的知识点罗列,例题讲解,学生练习,老师讲评,学生测验等,有时并不能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但是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改进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的基础知识它包括了基本的概念,公式,定律,结论以及推论;基本的解题方法,基本的解题能力等。

基本的概念,公式,定律,结论以及推论的复习:首先要组织学生统观教材内容,看看高中三年到底学了哪些内容,在脑海中有个大致印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组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相互讨论互为补充做到归纳总结要全面细致。现在市场上的各种小的手册很多,分类很细,但是都是一些简单的罗列并没有告诉这些公式是如何来的。学生如果一味的死记硬背就很容易背错并且忘记也快。在学生的归纳总结的时候让学生明白哪些是基本公式哪些是由基本公式推出来的,让学生学会其推导方法从而只需记住基本公式就可以了。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往往印象非常深刻。“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在开始就准备充分的学生在后期的复习中才会得心应手。

基本方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常用的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步骤,是前人解决问题中总结出来的,是基本公式,概念,定律的实际运用之一。在复习过程中有必要把初中和高中常见的基本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由于这一部分往往贯穿在整个数学的各个章节中,有时单独成节,有时又交叉进行,错综复杂。因此这部分内容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精讲细练,从简到繁。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篇3

一、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在上课时经常会觉得老师讲的知识点很难理解,听不懂,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进行课前预习。高中数学并不像初中数学那么浅显易懂,它的综合性更强,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更为抽象、复杂。如果学生没有事前做好预习,那么课上是很难完全听懂老师所讲的知识点的。正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些基础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事先预习了解知识点的大体内容,简单的内容可以自己先进行理解,碰到比较复杂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做上标记,等到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到三角函数这一章时,里面包含很多的公式:锐角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三倍角公式、辅助角公式、降幂公式、推导公式、半角公式、诱导公式等,总共差不多有20多道公式,单凭教师上课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混淆和难以消化。所以,在上课之前,学生可以先初步了解一下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分类,对于简单的锐角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推导公式,学生可以自己画图进行理解记忆,或者与同学一起进行学习,而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三倍角公式、辅助角公式、降幂公式、半角公式、诱导公式,学生可以先熟悉定义,等到上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听讲,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章的理解会更透彻和全面。

二、课上师生合作

课堂是学习的重点,抓好课堂是学生学习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角,而学生是观众,教师总是一个人在上面讲得声嘶力竭,而学生却总是不能完全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传统的那种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只有在不断的讨论和合作中,学生才能学得更好,掌握得更好。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进行建设性教学。另外,数学本身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可以采取将全班学生分为小组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性教学,像小组比赛、小组讨论、小组发言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兴趣。就拿高中数列这一章来说,里面涉及很多的基本公式,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an=ak+(n-k)d,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1qn-1、an=akqn-k等,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可在课上把学生分成小组,将教学内容平均分配给每个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学习和理解,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各组员之间相互讲解。教师还可以让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阐述他们对于所分配到的知识点的理解,等到听完同学们的发言之后,再就同学们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创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还能锻炼同学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又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注重课后复习和总结

很多学生在学完一课之后,就习惯性地把书丢在一边不管,过几天再翻书时,他们会发现学过的知识点又忘了,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及时地进行复习和总结。复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学过的知识点,而总结是为了将以前学过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那么如何进行复习和总结呢?在每学完一章时,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找出里面的难点和重点,积累在本子上,坚持下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此外,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学生要及时请教同学或者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如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这三章中都包含大量的定义和公式,学生稍不留神就会弄混,所以,复习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表格来区分这三大知识点,特别是对于这三大知识点的基本公式:

椭圆的基本方程:x^2/a^2+y^2/b^2=1,(a>b>0);y^2/a^2+x^2/b^2=

1,(a>b>0)。

双曲线的基本方程:x^2/a^2-y^2/b^2=1。

抛物线的基本方程:对于抛物线y=ax^2+bx+c来说,它的对称轴方程是x=-b/2a。

学生要善于区分,避免混淆,牢牢记住。

四、进行课下练习

正如一句俗语所说“熟能生巧”,对于某个知识点,你接触的越多,你就越熟悉。在学完每一知识点之后,学生课下应该做一些相应的练习题来检测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很多学生习惯不分析例题而直接做题,或者只注重答案不注重过程,这其实是错误的。在批阅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大题时,批卷老师都是按解题步骤给分,你如果步骤不正确,即使最终答案是对的,也拿不到分,所以,解题的步骤很重要。学生在课下练习时,一定要注重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思考答案时要注重答题的条理性和全面性,在下笔前要仔细考虑该题是否需要分类讨论等。数学中很多题目的类型都是一样的,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碰到不会做的题型时,要善于积累,将其摘抄到本子上,等到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就不会出错了。此外,每个学生都应该必备一个改错本,碰到做错的题目要彻底弄懂出错的原因,并将错题抄到本子上,注上详细的解题过程和出错原因,这样下次碰到类似的题目就能避免再次出错。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篇4

关键词:独立样本;差异;显著性检验;统计决断

相关关系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经常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对相关关系的有关研究中,对同一组被试对象在试验前后进行同一测验,有时会产生两次测验结果,将测验的结果进行平均,并对总体均数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利用独立样本对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检验。

所谓独立样本是指两个样本内的个体是随机抽取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这样的两个样本称为独立样本。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可以分独立大样本和独立小样本两种情况进行。

一、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独立样本容量n1都n2大于30的独立样本称为独立大样本。

(一)两个独立大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

1、两个独立大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在两个相应总体标准差已知时,用下列公式估计:

其中σ12,σ22表示第一个与第二个变量的总体方差,n1,n2表示第一个与第二个样本的容量。

2、两个独立大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在两个相应总体标准差未知时,用下列公式估计:

其中,σ2X1,σ2X2分别表示第一个与第二个样本的方差,n1,n2表示第一个与第二个样本的容量。

(二)显著性检验步骤

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可不作方差的齐性检验。即:虽然两个总体方差未知,但因相关样本是成对数据,每对数据都可求出差数,可将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转化成差数的显著性检验,不需汇合方差,所以就不需用方差齐性检验来考察两个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1、提出假设

H0:μ1=μ2

H1:μ1≠μ2

2、构造统计量Z并计算

3、确定检验形式

根据所给数据确定采取双侧还是单侧进行检验。

(1)双侧检验。双侧检验备择假设为μ1≠μ2。

检验时相互比较的总体均数μ1与μ2没有一方不可能大于(不可能小于)另一方的信息,那么原假设μ1=μ2被否定时,也就是可能是μ1<μ2(μ1>μ2),检验的拒绝会分布在两侧,此时就需计算两侧的概率,称为双侧检验。

(2)单侧检验。单侧检验备择假设为μ1<μ2(μ1>μ2)。

根据已有资料和信息,相互比较的总体均数μ1不可能大于μ2,那么在总体均数相同的原假设μ1=μ2被否定时,只能μ1<μ2,统计量只可能出现在分布的一侧,检测的拒绝区域也只可能在分布的一侧,此时只需计算一侧概率,称为单侧检验。

4、统计决断

(1)双侧检验统计决断

表1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如果实际算出的|Z|<1.96,表明样本统计量的值未落入拒绝区域,就是等于或大于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大于0.05,p>0.05,检验结果接受H0拒绝H1,指样本所属的总体平均数与假设的总体平均数无显著性差异;如果实际算出的Z0.05=1.96≤|Z|<2.58=Z0.01,表明样本统计的值在0.05显著性水平上落入了拒绝区域,而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未落入拒绝区域,就是等于或大于样本统计量的概率等于或小于0.05,而大于0.01,0.01<p≤0.05,其检验结果是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拒绝H0而接受H1,指样本所属的总体平均数与假设的总体平均数有显著性差异,可靠度95%,在Z值右上角用“*”表示;如果实际算出的|Z|≥2.58=Z0.01,表明样本统计量的值在0.01显著性水平上落入拒绝区域,就是等于或大于样本统计量的概率等于或小于0.01,p≤0.01,其检验结果是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H0而接受H1,指样本所属的总体平均数与假设的总体平均数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可靠度99%,在Z值右上角用“**”表示。

(2)单侧检验统计决断

表2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与双侧决断解释相仿。

二、独立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独立样本容量n1和n2都小于30,或者其中一个小于30的独立样本称为独立小样本。

(一)两个独立小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

由公式①知,两个总样本标准差已知,且σ12=σ22时,得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之差标准误公式为:

若σ2未知,此时用S12或S22都可以分别作为它的无偏估计量。若用加权平均法将S12及S22合起来共同求它的估计量S2(称为汇合方差)为最佳,汇合方差计算公式为:

上式含义就是两个样本方差中的离差平方和除以两个样本方差中的自由度之和。

由公式⑤与公式②得两个独立小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标准误的公式:

利用不同的已知数据有以下三种计算公式:

1、利用原始数据

2、利用总体标准差S

3、利用样本标准差σX

(二)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两个总体方差的齐性检验

汇合方差是以两个相应总体方差相等为前提的,所以在进行独立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之前,首先要对两个总体方差是否进行齐性检验。

(1)提出假设

H0:σ12=σ22

H1:σ12≠σ22

(2)构造检验统计量F并计算

第一,用原始数据计算

第二,用S计算

第三,用σX计算

(3)统计决断(见表3):

分子自由度df1=n1-1,分母自由度df2=n2-1。

2、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步骤

在上目中讨论中两个总体方差的齐性检验结果是在两个总体方差相等S12=S22条件下

(1)提出假设

H0:μ1≤μ2

H1:μ1≥μ2

第一,用原始数据计算

(3)确定检验形式:根据实际问题和所给数据进行判断进行单侧还是双侧检验。

(4)统计决断(见表4):

自由度df=n1+n2-2

三、样本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应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样本容量在30以上的大独立样本和样本容量在30以下的小独立样本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可以对样本容量不同的试验结果差异的显著性作出结论。下面以实例对其应用加以说明。

测得有a、B两所小学二年级学生身高(厘米)及标准差如表5所示:

对这两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平均身高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

检验步骤:

(一)提出假设

H0:μ1=μ2

H1:μ1≠μ2

(二)构造统计量Z并计算

两所小学学生身高是从两个相应总体随机抽出的独立样本,两个总体标准差未知,两个样本容量较高,即n1=100>30,n2=120>30,是属于独立大样本检验。其统计量Z为:

(三)确定检验形式

因所给资料中不能反映出两所小学二年级学生身高的优劣,故采用双侧检验。

(四)统计决断

根据表1得:|Z|=3.9976>2.58=Z0.01,p<0.01故在0.01水平上拒绝H0,接受H1。即a、B两个小学二年级学生身高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欧贵兵,刘清国等.概率统计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7.

2、梅国平,袁捷敏,毛小兵,李杰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科学出版社,2007.

3、王松桂,陈敏,陈立萍等.线性统计模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孝玲.教育统计学(修订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郑凯,张路等.体育应用统计基础[m].沈阳出版社,2004.

6、箫亮壮,谭锐先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篇5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结课环节所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淡薄的结课意识教师对结课重要性方面意识比较淡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自我固定的见解和思维,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方式,而这些固定教学方式中,教师并没有将结课视为十分重要的环节,意识比较淡薄.另外还有些教师由于自身教学能力有限,不能对教学进行及时的中介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融入新的数学知识.还有数学教师认为所教授的数学内容太过于简单,不屑于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总结.

2.单一化的结课方式教师的结课方式单一化,单一化的结课方式会使得学生对老师结课失去兴趣,这就无法起到结课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场景1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紧促,很顺利完成了公式推导,例题讲解和练习巩固.师:同学们,下边总结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首先,请大家掌握公式(a+b)2=a2+2ab+b2,并且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其次,对于所学公式达到灵活运用,能够利用公式进行运算;第三,需要明白公式中a和b在实际运算中代表的可能是一个数字或者是一个代数式整体.掌握三点,这节课大家就算是学得很好了.师:下边布置作业……教室里安安静静,学生大都面无表情地忙碌着翻看着书上的课后作业,或者扭头看看教室里钟表等待下课;或者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做着小动作,大家都不会关心老师在结课时所说的内容.针对这种结课方式,老师不去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不懂得通过学习,实验以及讨论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深化,只有老师在不停的讲解,这样仅仅是教师代劳的枯燥小结.

二、如何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结课问题

1.教师是授课引导者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需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改变自我传统固有的教学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深思,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自我和学生的结课方式,不断挖掘实践知识,使得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场景2在讲完“不等式组的解法”一节后,把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取值规律编织成为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小大大小取交叉,大大小小为空集.

2.转变思想观念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结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认真对待结课,这是每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有的教学态度.越是临近课程结束,学生的注意力就更加容易被教师所吸引,所以,这就说明了,一个好的结课能够起到承上启下以及发人深思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而且,好的结课环节,会激发学生对下次数学课程的期盼和兴趣.场景3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课时,需要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这样的“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小学时候就学过乘法分配律,如果给你一个单项式和一个多项式相乘,应该如何进行运算呢?”从而埋下伏笔,使学生在急切期待中研究演示实验,积极预习,为上好下节课“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做好铺垫.

3.建立良好教学机制然后,在结课环节,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师教学机制,教师的课堂发挥程度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有着紧密的联系,有时候会严重地使得教师受到影响甚至受到束缚,与此同时,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和思考.

4.多样的结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尝试不同结课方式,而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采用总结归纳法、问题回顾法、设置悬念等方法,这些都是比较优秀的结课方式,值得教师采纳实施.

三、常用结课方法

总结归纳法是目前课堂最常用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课程结束前,使用简练的语言对课堂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串讲并加以总结,从而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路.设置悬念法主要是在结课时教师提出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实践活动法需要教师进行事先的精心设计,挑选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有意义的活动,使得学生学会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理论,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而且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

四、总结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篇6

关键词:函数性实质数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正文: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当中函数部分的延续和深入,在整个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的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有关数列的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考查,也是高考当中的重要考点和热点,有关数列的试题(解答题)经常是综合题,且常常把数列知识和指、对数函数,不等式等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主要以中、高档题为主,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另外,探索性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教学中我们要设法提高学生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以及方程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提升学生能力。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数列的实质,结合函数概念探讨了在数列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能够在数列教学当中得到突破。

一、 理解数列的定义,理解数列的函数性是联系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桥梁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是从项与项的关系出发定义,等差数列是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而等比数列是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常数。理解数列的定义实际上也告诉我们如何去判断和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还是等比数列。同时数列也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是第n项关于次序n的函数关系,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所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很多性质都与n有关,而它们函数性质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灵活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对于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 牢固掌握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巧妙的运用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数列通项公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总体可以分为以下3类:

1、 在明确了数列性质,可以把问题转化为求首项以及公差或公比,然后根据通项公式求解

2、 已知求,可以用与的关系,这个公式适用于所有的数列,但是在具体问题当中一定要验证是否满足的情况,如果不满足时必须写为分段函数

3、 已知递推关系求,如果是,则灵活运用迭加法;如果是,则灵活运用迭乘法。

掌握这几类问题的求法是解决通项问题的关键,也能够在高考当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如前面例1、例2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总结:数列的核心内容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特别应该注意这两类最基本数列的研究方式和方法,要牢固的理解掌握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公式。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它们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特点,理解数列的函数性。灵活的应用几种类型数列求和的方法,重视通性通法。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和创新能力,并且在应用时,要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以及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的渗透。特别注意构造法求解数列问题题目的训练和总结,了解高考中数列问题的命题规律,掌握高考中关于数列问题的热点题型的解法,针对性地开展数列知识的复习和训练,对于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办公自动化教学;应用;专业人才

项目教学法作为建立在现代信息社会基础上的教法,是改变传统职业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学用脱节和学不所用等多种弊端的最好方法,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而在我国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众多职业学校都陆续引入项目教学法作为实际教学的应用,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堂学习的效率,为社会不断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不但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项目教学法实施条件

项目教学法能够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法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①教学的内容具有针对性,且内容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目的。②教学内容与具体的实践项目能够相互结合。③给学生创造独立的操作环境,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我组织的权利。④有具体的项目成果,能够展示学生的研究结果。⑤项目存在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在运用所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会新的科学知识。⑥尽量让学生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⑦在教学工作结束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项目的教与学进行总结。

二、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班级期末成绩统计汇总

(1)项目选择。项目选取职业学校学生身边的实例——自动化办公软件excel表格的制作,使用统一的班级期末考试成绩数据,学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统计出每名学生的期末总成绩、班级排名等,并且计算出平均分和优秀率。项目的选取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课堂中学到的自动化办公软件的各种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岗位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

(2)项目教学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利用所学excel软件中函数的相关知识技能,完成班级成绩的统计分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巩固Count函数、aVG函数、Sum函数、if函数、升序降序的应用,学习Rank函数、Countif函数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对“班级期末成绩统计汇总”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利用办公软件excel中的相关函数知识,完成对班级期末成绩的统计和汇总。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Count函数、Sum函数和if函数等课堂知识的应用,并且在这基础之上学习Countif函数和Rank函数的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分析、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小组互相帮助的形式建立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3)项目教学过程。

①小组分工,初步了解项目。a.小组分工:全班共计学生36名,每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共计6个小组,每组设立一名学生为组长,小组成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探索。B.了解项目:将班级的期末考试总成绩作为数据源,统计分析出每门学科在不同分数段的人数,以及每名学生的期末总分和班级排名,计算出平均分和优秀率。

②收集成绩,统一整理格式。a.收集成绩:在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每名组长到不同任课教师处收集期末成绩,进行数据汇总。B.统一格式: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由于收集来的成绩表格的格式不统一,需要学生在数据处理之前统一表格的格式设置。

③期末成绩汇总。a.教师演示:对期末成绩总分进行排名时,计算需要使用Rank函数;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时,计算需要使用Countif函数,教师对Rank函数和Countif函数的使用进行详细讲解。B.学生操作:计算每名同学的个人总分和在班级中的排名,以及每门课程的平均分、各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合格率和优秀率。学生在表格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相互讨论,或者查阅相关书籍来解决。

④项目交流讨论。每组学生要从表格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方法解决相同问题、自我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交流讨论,组员之间要互相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时,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要尽力回答,如果得到其他小组提出的建议,学生们也要虚心接受。

⑤项目综合评价。a.交流总结。评价指标——交流内容涉及的方面较多,如态度谦逊,友好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对于提出的建议虚心接受。B.组员合作。评价指标——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组长分配的工作,与其他组员关系融洽,能够主动帮助其他组员。C.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指标——能提出使用不同方法解决相同问题。D.实际岗位能力。评价指标——能用自动化办公软件excel熟练处理一般数据问题,能熟练使用多个函数进行表间计算。e.综合能力。评价指标——组织沟通能力较强,与其他组员沟通顺畅,友好地进行团队合作。

教师根据每组学生制作“班级期末成绩统计汇总”项目的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评分,现场评出“优秀小组”,教师对优秀小组颁发小奖品。

(4)项目总结。教师进行“班级期末成绩统计汇总”项目总结的时候,要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发现的共性问题上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应该对整个项目进行回顾和总结,完成项目小结,教师则应该在项目总结报告中详细记录学生遇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以便在下次教学时能够借鉴经验。

结论:项目教学法对于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来说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在自动化办公软件的教学过程中更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实践证明,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配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在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吴立春.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办公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J].重

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马平.项目教学法在办公自动化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篇8

关键词:excel成绩评定公式与函数合并工作表

microsoftexcel是一个拥有大量用户的优秀电子表格程序。因为excel具有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强大的计算和数据管理功能,能在各种行业和工作中发挥出特有的作用,因此,excel在电子表格领域始终独领。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的设置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是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去做的。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不同的,学生成绩的评定方式也是不同的。下面就以我校《网页制作》这门课为例(通用于计算机专业),介绍用excel制作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的过程及其应用,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易用的成绩评定表,它适合于任何一个任课教师,因为它不要求掌握多少计算机知识,只要会用鼠标和键盘就行。

1表格的制作

启动microsoftexcel,新建一个工作薄文件,命名为“网页制作课学期成绩评定表”,此表包含“学生平时成绩统计表、学生课堂考勤统计表、学生学期结课成绩表”三个工作表。

1.1学生平时成绩统计表每一位任课教师的学期结课成绩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评定对象就是任课班级的学生。学生的结课成绩(百分制)是将学生考勤、平时作业成绩(记录5次)、平时测试成绩(至少2次)和期末考试成绩各项分值按一定比例折合累加起来得出的,如果是人工进行这项工作,费时、费力。运用excel强大的表格数据计算与分析能力,就可方便、快速、准确的完成。

在学生平时成绩统计表中,学生信息包含学号、姓名,成绩信息包含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和平时测试成绩。首先,我们在excel工作表的a1单元格中输入表头内容“学生平时成绩统计表”。其次,从a2单元格开始输入学生信息及其成绩信息的字段名。第三,从a4单元格开始逐条输入学生信息和成绩的详细记录。其中学生姓名直接从教务处下发的点名登记表中下载,学号利用excel的序列填充功能快速输入。最后,对整个数据清单进行格式化操作,如(表1)所示。

1.2学生课堂考勤统计表在学生课堂考勤统计表(表2)中,基本信息有学生的“学号、姓名、总出勤次数和缺勤总次数”,其制作方法基本与(表1)相同,缺勤用“/”标注。考勤学生的到课情况以各任课教师考勤为准,因此教师对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要有明确的记载。

1.3学生学期结课成绩表学生学期结课成绩表(表3)的基本信息有学生的“学号、姓名、平时作业总评、平时测试总评、考勤得分、期末考试成绩、结课成绩和等级”,制作方法同上表。样表制作好后,将各单元格对应关系输入公式,计算结果在对应单元格内显示的数据应为“0”,否则有错误,需查找原因并且更正。将有计算公式或函数的单元格设置为锁定保护状态,避免误操作删除公式或函数。“结课成绩”的评定标准是“期末考试成绩、平时作业总评、平时测试总评、考勤得分”分别占“结课成绩”的“50%、30%、10%、10%”。

2函数与公式的应用

excel作为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具有很强的数据计算功能。我们可以在单元格中直接输入公式或使用excel提供的函数对工作表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

2.1函数的使用函数是excel已经建立好的公式,它主要以参数作为运算对象,其中参数可以是数字、文本、逻辑值等。应用函数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是定位输入公式的单元格;第二是通过“插入”菜单或者单击“插入函数”工具按钮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选择所需函数;第三是单击所需函数,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输入对应的参数;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如在(表2)中,学生“缺勤总次数”是通过在aa4单元格中插入函数“=CoUntiF(C4:Z4,"/")”得出;在(表3)中,“等级”的判断是在H3单元格中输入条件函数“=iF(G3>=90,"优",iF(G3>=80,"良",iF(G3>=70,"中",iF(G3>=60,"及格","不及格"))))”来实现。

2.2公式的创建excel可以创建许多公式,这些公式主要由运算符和运算数构成。创建公式的方法是先键入“=”,然后输入公式内容及运算符,输入完毕后按回车键或单击“√”框即可。如在(表3)中,在G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3*0.3+D3*0.1+e3*0.1+F3*0.5”来计算“结课成绩”。

2.3单元格的引用引用单元格实质是在公式中使用被引用单元格中的数据。在公式中,既可以引用本工作表中的单元格,也可以引用其它工作表或其它工作簿中的单元格。

单元格的引用方式有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如学生“缺勤总次数”的统计公式只需在(表2)中的aa4单元格中输入,然后通过公式的复制完成,方法是用鼠标左键向下拖动aa4单元格的填充句柄即可,也就是运用了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其它各项成绩的计算同样用此法,就可快速完成。

在(表3)中,“平时作业总评、平时测试总评、考勤得分”的计算需要引用(表1)和(表2)中的单元格,即三维引用(格式为:工作表名!单元格引用),这使不同工作表间的数据访问变得非常方便。“平时作业总评”是通过在C3单元格中插入函数“=SUm(平时成绩统计表!C4:G4)”计算;“平时测试总评”是通过在D3单元格中插入函数“=SUm(平时成绩统计表!H4:i4)/2”计算;“考勤得分”是通过在e3单元格中插入函数“=CoUntiF(课堂考勤表!C4:Z4,"")*5(其中每次出勤得5分)”计算。

3学生学期成绩评定

每个学期期末,都要对每个班的学生成绩进行总评,只需把学生各科的学期结课成绩表进行汇总即可。这项工作运用excel工作表的合并方法去操作,就可快速、准确的生成一个“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表格,同时也能自动计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总评结果,其中学生的学期成绩总评可以是每个学生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或总分。

各科的“学期结课成绩表”是由各科的任课教师完成的,分别放在不同工作簿的工作表中,要想自动生成“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需要将各科“学期结课成绩表”工作表中的数据合并到一个工作表中,即合并到“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中。

由于各科“学期结课成绩表”的结构一样,所以采用外部引用合并工作表。外部引用的格式为“[工作簿文件名]工作表名!单元格引用”,它是在几个工作簿之间建立了动态数据链,使当前工作簿从其它工作簿中获得数据,完成工作表的合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先新建一个名为“班级学期成绩总评”的工作簿文件,将其中的Sheet1工作表标签重命名为“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选择“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中的任一单元格,执行“数据”菜单下的“合并计算”命令,打开“合并计算”对话框。②在“合并计算”对话框的“函数”选项中选择“平均值”或“求和”;在“引用位置”中选择第一个要合并的工作表中的数据区域,单击“添加”按钮,将选择的数据区域添加到“所有引用位置”中;再逐个选择其他要合并的工作表中的数据区域,添加到“所有引用位置”中,选择“首行”、“最左列”、“创建连至源数据的链接”功能,其中选择“首行”和“最左列”功能是为了正确的合并结构相同或结构不同的工作表,选择“创建连至源数据的链接”功能是为了使合并结果随着源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合并操作,合并结果就出现在“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中。

4结束语

microsoftexcel软件简单易用,使广大教师在进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判断时更为轻松、高效、便捷,达到了使任课教师改进教学、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学生可方便、快速的查看自己的成绩。

参考文献:

[1]excel2003/2007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艺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何亮云,赵运林.新建本科院校提升教学质量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3]涂建明.我国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11),15—16.

[4]孙自保,赵德军.中小企业利用excel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1,(1),41—42.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篇9

关键词: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教学设计;教学评析

一、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等差数列的知识,对数列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对数列通项公式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比较熟悉,这些都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本节课是“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一学时,是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性质和前n项和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类比等差数列的研究思路,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变式.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变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已有经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数列的研究方法,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变式的探索与相关应用.

四、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证明及变式应用.

五、教学方法类比猜想・合作探究・巩固反思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几何画板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类比猜想

1.复习回顾方法引领:回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方法、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公式,在复习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和任务.为抛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由此搭建复习框架,温故知新,对所学的新知识起到一个先导作用,并为后面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等由差数列过渡到等比数列做了必要的热身准备.

2.类比猜想建构概念

类比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你觉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学生复习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推导方法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对等比数列通项推导的基本方法的认识比学习等差数列通项时更深切.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求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一般思路.通过回顾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既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为新知识确定固着点,同时认识到等比数列其实是等差数列的更高一级的定义,为下面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做好铺垫准备.

环节二、合作探究

1.合作交流

探究1: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研究方法,探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类比等差数列,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在行动过程中,先自己思考,然后对形成的问题及困惑,小组内讨论、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小组合作探究也难以解决的问题及困惑,由小组长进行汇总和记录)

设计意图:由前面的铺垫,学生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研究方法探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揭示等比数列的实质,自然生成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在通项公式的形成过程中,并非直接告诉,而是通过教师的追问启发、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类比演算,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

2.新知感悟

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提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揭示问题本质.

(教师根据各组的汇总记录,展示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所有小组都解决不了的共性的问题及全班同学的疑惑,进行点评、提炼,由此规范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学生的主动学、自己学、合作学等学习方式,学生不难得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但作为刚接触的新知识,对它的认识还是肤浅的,需要教师的纠偏、点拨、示范、总结、释难.

3.实践探究

公式推出后,如何运用公式,由等差数列中解题的经验――运用方程思想作为铺垫,学生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等比数列的基本问题.

例1求下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1,,,,…;

(2)3,6,12,24,…;

(3)2,-4,8,-16,…..

设计意图:上述问题是数列中求公式基本量的问题,直接运用公式,方法是运用方程思想,知三求一.

例2已知等比数列{an},请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表格形式给出练习,进一步熟练公式,让学生更深刻感受到等比数列中的四个量中知三求一的思想.

例3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243,a5=3,求a2,a3,a4.

设计意图:通过三道例题的完成,初步熟悉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并对它的运用有初步了解.本题则要学生更熟练地运用公式,已知an,先求q,再代入求各项的值.

变题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3=2,a6=16,求a12.

探究2: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式an=am+(n-m)d,结合变题中a6与a3的关系,你能得到更加一般性的结论吗?(这里推出an=amqn-m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逆用公式,即根据等比数列的公式先求出基本量,再求相应的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正向、逆向的运用,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等比数列中项数和项的关系这一难点,为接下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埋下伏笔.

上述三道例题和两次逐步递进式的问题探究,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从等差到等比在解题中的类比,进一步体会转化、类比、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在公式探究中的应用.

环节三、巩固反思

1.巩固训练

(1)课内训练巩固

①在等比数列{an}中,若a2=4,a5=32,则公比应为____________;

②在等比数列{an}中,若a1+a2=40,a3+a4=60,则a7+a8=____________;

③已知-9,a1,a2,-1四个实数成等差数列,-9,b1,b2,b3,-1五个实数成等比数列,求b2(a2-a1)的值.

设计意图:例题、变题已经从正、反两方面考查学生对等比数列公式的运用,此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在具体数列中的运用,尤其是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混合数列中的呈现情况,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2)课后拓展延伸

①必做题

课本p54习题2.3(1)3,4,5,6.

②选做题

课本p55习题2.3(1)13,14.

③探究题:

已知数列{an}满足a1=,an=1=・a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课后拓展延伸主要是巩固新知识点,必做题、选做题是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进一步研究,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等比数列基本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探究题是对等比通项公式推导方法――累乘法的考查,让学生在不同背景下都能对所学知识熟练运用,操作自如,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完善对知识点的理解.

设计意图: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有个过程,出错在所难免,应让学生自主示错、纠错,才能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有.

3.反思总结

今天的学习方式是否有效?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就是本堂课的一个总结:一是对知识的总结,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梳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研究主线:回顾――猜想――探究――拓展――反思,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是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对体现的思想及方法进行总结.

八、教后反思

1.基于学情――数学教学的起点

奥苏贝尔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所以,学生现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启发式教学的出发点.

想要自然地、严谨地导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教师应首先关注学生学习本节课时所具有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然后再确定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方法.

就教学实践来看,本节课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三个环节的探究过程运行顺畅,学生丝毫没有觉察到公式推导带给他们的“枯燥感”.反而有不少学生体验到了“跳一跳,能够着桃子”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篇10

关键词:eXCeL教学督导量化表

1.问题

教学督导工作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要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强化教学质量第一的意识,就必须在学校建立健全正常的规范的教学督导、检查和评价机制,如何对教学督导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测评,就必须考虑以下四大问题:第一,确定教学督导评价体系和教学督导评价内容,并力求其具有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和广泛性。第二,将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数字化,得到的量化表力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结果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第三,数据统计的样本量要足够大,数据采集来源于多级督导教学评价管理体系,有校级教学管理层、教学行政管理机构、校教学督导组、全校教师和全校所有学生。第四,数据统计时机合理,统计结果的计算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处理速度足够快,结果准确性强,可信度高。原来我们采用手工方式对收集的纸质教评资料进行统计,样本量较少,且工作量较大。后来我们通过参考大量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总结出如下课堂评价内容,并采用计算机工具软件eXCeL,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四大问题。

2.设计

2.1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设计

课堂教学评价是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评价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2]。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操控体系要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要全方位、全过程地覆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到底可以确定哪些评价内容,建立怎样的指标体系,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公认标准,很多教育专家从教育评价的模式出发确定评价内容,有的从行为目标模式出发,将评课内容分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结构四项;有的从Cipp模式[3](C表示背景评价,i表示投入评价,p表示过程评价,p表示成果评价)出发,将评课内容分为教学准备、教材处理、教材的讲解、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五项。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对基本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也是教学评价中绝大多数群体,所以我们着重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如下表格(表1):

表1:学生评教量化表

以上表格只供一位学生使用,由于篇幅的限制,在表中只列出学生对5位教师的测评,每一位教师的测评项目共20个,总分满分共100分,每个测评单项目平均最高分为5分。

2.2课堂教学评价工具软件的选择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评价数据来源的全面性和可信性,就必须将样本量做得尽量大,让学校所有参与教学的人员都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全体教师和全校学生。目前用得比较广泛的数据库软件有:oRaCLe、SYBaSe、mYSQL、aCCeSS和FoRpRo等,数据处理软件有matLaB、SpSS和SaS等,这些数据处理软件功能都非常强大,也很专业。但是对于普通学校内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士来说,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特别是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些软件。因此,寻找学生熟悉的数据处理软件显得非常必要。eXCeL是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处理办公软件,学校几乎所有办公用计算机和教学用计算机都安装了eXCeL,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时,都已经学会了eXCeL的基本操作,这为每一个学生快速输入课堂教学评价数据奠定了基础。

2.3学生评教表的基本设置

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参与了每一门课的教学,他们参与了教师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教学的主体就是他们,所以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体会最全面、最深刻。为了让采集学生评教数据具有较好的说服力,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教学评价,同时也要考虑数据统计便利性,将一个班内的所有学生评教表放在一个工作簿文件中,为了方便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表格,将学生的学号作为学生评价表名,例如学号1、学号2……学号n。为了方便汇总表的统计,将班级号作为工作簿文件名。为了避免在数据单元格中误操作,将数据单元格的数据有效性设置为1~5,允许输入小数,这样大于5的数字和小于0的数字就无法通过键盘输入进去,保证了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4学生评教表中统计公式设定

eXCeL具有动态数据计算的特点,当参与计算的单元格数据发生变化时,公式单元格中的计算结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表1中每位教师的“总分”栏目中填入求和公式:SUm(“以上数值单元格”)。为了避免由于学生误操作自己的表格而破坏公式,在班级工作簿中添加一张班级汇总表,用于统计全班学生输入的数据。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安全,将此工作表设置为隐藏属性,并设置密码,锁定表中所有单元格,不能随意修改。班级数据统计表见表2。

表2:m班数据统计表

在每一位教师的学生汇总单元格中填入跨表求和公式:SUm(学生n!“教师n20个单元格”),在每一位教师的班级数据汇总单元格中填入求平均值公式:aVeRaGe(“以下数值单元格”)。若按常规设计表格,一般是将汇总单元格放在表格下方,而本表却是将教师的班级数据汇总单元格放在上面,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在统计某位教师所任课程全部班级数据的工作簿中,汇总公式可以引用不同班级工作簿的相同单元格,利用绝对引用方式和自动填充方法,达到批量输入的目的,减少输入公式的工作量,节约时间;其二,由于不同班级学生数是不相同的,公式中向下引用的单元格数量可以固定一个足够大的数字,超过班级人数,eXCeL不会将空白单元格计算在内,所以不影响计算结果。

2.5全校教师学生评教数据统计

建立“全校教师学生评教数据统计”工作簿文件,第一张表为“全校教师学生评教原始数据统计表”,见表3。

表3:全校教师学生评教原始数据统计表

这张表中空白单元格的公式为跨表引用每个班级汇总的数据:[班级名]班数据统计表,某单元格。为了不影响含公式统计表的数据,建立表4:全校教师学生评教数据汇总表。

表4:全校教师学生评教数据汇总表

将表3的数据复制到此表中,不含公式,便于数据的其他处理。为了将某个教师任某门课程的不同班级的数据汇集到一起,将“教师姓名”作为主要关键字段,将“课程名称”作为次要关键字段进行排序。为了保证数据表结构的标准化,去掉冗余单元格,将相同教师姓名和相同课程名称的不同行的数据移动在一行,在平均分栏目中填入相应的公式,然后在序号栏目中利用填充句柄自动填入相应数字,学生教评统计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3.讨论

从统计学角度看,数据量越大,则结果越真实,因此我们就需要采集全校所有学生的数据,若用手工处理,任务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须利用数据库软件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才能做好教学督导工作,而eXCeL是学生都会用的普通软件,可以解决许多技术上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的督导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决。

3.1在“学生评教量化表”中有一些栏目填入的数字是一样的,例如每位教师“课堂文明行为”都是5分,学生利用填充句柄自动填数,由于个别学生的误操作,使填充数字递增,虽然设置了数据有效性为1至5,但是计算机填数,不是键盘输入,结果出现了大于5的数字。所以要求班干部和督导教师严格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填写。

3.2由于输入数据占用了学生业余时间,为了节约时间,少部分学生使用填充句柄自动填入数字,造成了一些满分的表格,当然是全部教师的满分,提高了统计结果的整体基数,但对排名次序的影响不是很大,对这一部分学生要加强教育,认真填写教评表格。

3.3表4“全校教师学生评教数据汇总表”数据来源比较复杂,所以使用了大量手工操作,比较费时,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利用eXCeL分类汇总的功能、eXCeL函数或控件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姜志坚,周俊玲.继续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探析——以电大开放教育为例[J].继续教育,2013(2):42-44.